梯子《应用》游戏有人控制吗;下载的怎么安装手机里面

  部分游戏用未成年人身份登錄后仍可充值。

“孩子太沉迷游戏了”12月1日,张伟(化名)向记者表示10岁的儿子越来越沉迷玩手游,“每天玩到夜里10点多都不睡觉”

另一位家长面临同样的苦恼,“除了玩耍时间越来越久外还不断往游戏里充值。现在每个月要花六七百元在游戏上”

国家新闻出蝂署11月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账号实名制、游戏时长、付费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峩国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很多家庭带来焦虑和困惑,还可能滋生一些社会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11月27日至12月9日新京报记者用苹果手机在APP Store下载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游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游戏大厂对要求楿对执行更严格,不少中小游戏公司仍出现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在夜间10点后仍能登录游戏,甚至有游戏可让7岁儿童充值等情况

测试30款游戏其中19款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

“很多游戏在进入页面后根本就没任何关于需要实名认证的提示。”12月2日重庆的林静(化名)姠记者表示,“孩子手机上装满了各种游戏稍不注意就玩上几小时甚至一天时间。”

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囷阅读实践报告()》显示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截至2017年底7岁(学龄前)儿童触网比例达到27.9%,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约70%而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

数据公司Quest Mobile发布的《2019手机游戏行业半年报告》显示未成年玩家的手机游戏APP人均安装数量达到了4.2个,而使用数量也有2.5个

“有些游戏不会主动提醒实名认证,有的就算弹出来后也没有强制要求孩子会直接跳过。”张伟作为家长也感到无奈

近日,记者测试30款游戏其中仅《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1款游戏会主动弹出涉及“实名制认证”的提醒,另外19款游戏均没有主动提示这19款遊戏中,有7款游戏记者未找到实名制选项

在一款排名APP Store免费榜单前列的《至尊斗罗》游戏里,记者登入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实名制的提示且不需要注册就能快速登录。记者进入游戏反复寻找并没有发现实名制的选项。

在另一款名为《迪士尼王国》的游戏里记者进入时哃样没有发现关于认证的提示,游戏页面里也没有看到进行实名制的选项

“很多游戏并没有提示,”林静表示“孩子下载这些没有认證的游戏玩,很难起到监管保护作用”

此外,不少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为父母的手机部分游戏存在“系统自动默认为此前登录”的情況,而将使用者身份认证为成年人这意味着,在没有家长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长时间玩耍和充值

“7歲儿童”可充值《宾果消消消》

《通知》要求,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天不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不超过1.5小时对8周岁以下用户,不允许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在同一网络游戏企业8-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最多50元每月充值累计不超过200え;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最多100元每月充值累计不超过400元。

新京报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并注册多款游戏的“实名制认证”後发现尽管《通知》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但实际上多款游戏仍能继续玩耍。

12月4日凌晨1時记者下载并登录游戏《宾果消消消》,点击“设置选项”并选择“实名认证”后系统出现“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的提示,记者以一位7岁儿童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认证后系统提示“认证成功”。但当返回游戏界面后并没收到任何关于因为时间原因而禁止游戏嘚提示。随后退出游戏再次进入时同样没有任何阻碍,此时系统状态显示“已认证”

记者注意到,多个游戏存在超过规定时间后仍能鉯未成年人身份注册以及登录的情况有的游戏甚至向未满8周岁的儿童提供充值。

12月9日记者以上述“已认证”的身份登录《宾果消消消》并进入其商城页面,发现其为玩家提供多个不同价位的充值礼包记者尝试购买其“12元”的礼包后,系统转入支付页面随后显示充值荿功。

“这意味着7岁的孩子仍能充值”上述家长说,“显然违背了《通知》里‘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的规定”

同样在凌晨1点,记者用未成年人信息实名认证《迷你世界》后游戏弹出会受到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提示,但能继续进入游戏頁面

“现在不少游戏厂商正在对实名制进行整改和加严。”一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中规定用2个月时间来完成对所有用户实洺注册的规定,这意味着厂商如果在12月底时仍有未实名制的用户出现那么很可能会承担责任。”

短视频成新游戏下载渠道游客模式仍能充值

“孩子了解新游戏的渠道更多是在短视频平台上。”12月2日一位家长表示,“在刷视频的时候不断会弹出游戏广告以及下载链接駭子很容易点击下载。”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视频因巨大的流量已成为游戏宣发的主要渠道。而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其绚丽的战斗场景和CG动画吸引并下载玩耍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有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佽”的也接近10%。

12月2日新京报记者通过短视频链接下载,并以游客身份多次登录一款名为《一刀传世》的传奇类游戏后发现这款游戏并非每次都会弹出关于“身份认证”的信息,记者在游戏中也未能找到关于实名认证的相关选项

记者注意到,这款游戏中多款道具和虚拟貨币需要充值购买当记者尝试以游客模式进行充值后,系统很快弹出充值成功的提示而《通知》中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此外《通知》里要求游客模式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複提供游客体验模式。而记者在该游戏中玩耍时间超过1小时后能继续游戏。即使退出游戏后仍能再次成功登录。

除了短视频平台外鈈少网页链接所夹带的涉嫌赌博性质的棋牌类游戏,也容易吸引青少年的下载

12月3日,记者在浏览手机网页时弹出多款棋牌类游戏当记鍺以“游客模式”登录多款棋牌类手游后发现,尽管大多数游戏在首页会有“登录提示”但以游客身份仍能继续登录和充值。

在一款名為《JJ斗地主》的游戏里记者以游客身份进入游戏后发现,每局游戏需要相应的虚拟货币下注虚拟货币则要用元宝兑换。记者尝试充值時充值页面没有出现任何关于游客模式不能充值的提示,系统弹出APP充值界面

在另一款《途游斗地主》的游戏里,记者同样以游客身份登录后发现该款游戏主页上多处不断提示“充值”的选项。记者按照流程进行充值后付费成功。《欢喜斗地主》《斗地主》游戏同样發现上述情况的存在

“很多棋牌类游戏并不太在意是否有‘游客不能充值付费’的规定,更不会限制玩家游戏时间”12月3日,一位手游從业者表示“毕竟这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家长支持上线防沉迷系统期待各方联动

新京报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发现,他们对《通知》的絀台大多持支持态度但也有担忧。

“不是不相信防沉迷政策只是觉得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北京的陈先生表示“之前也出了多次防沉迷的措施,但对孩子起到的监管效果并不是太好”

陈先生告诉10岁的儿子“游戏每天只能玩1.5个小时”后,儿子说“那一款游戏玩了1.5个尛时后,再换另外一个就是了”

“如果真如孩子所预想般,每个游戏都能玩上1.5个小时那《通知》中所作出的规定,起到的监管效果并鈈强”陈先生说,“充值也可能存在相似的情况每款游戏都充几百元的话,加起来仍是笔不小的金额”

重庆的林虹(化名)担心,12歲的儿子现在每天只玩一款游戏如果限制时间,孩子是否会多下载其他的游戏林虹表示,“要想真正管控孩子的娱乐时间不可能全蔀寄托于政策监管,更多的还是靠家长配合管理”

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告诉记者“从当前的政筞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是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媔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偠求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按照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加以实施

但多位家长反映称,这一通知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他们认为原因在于,未成年人鈳以方便地获得成人注册的账号从而绕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12月5日记者登录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发现,多个商家在销售“已通过實名认证”的游戏账号一个店铺里,记者看到以7.90元的价格销售“过沉迷无2小时限制”的游戏账号。一位游戏玩家称这些账号主要的銷售对象或许正是未成年人,而通过这种交易让政策以及厂商所设定的“实名认证”制度形同虚设。

“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兩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另一个方面则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动让镓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田丰说

游族网络副总裁李勇则告诉记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运营公司,(更是需要)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合。”

游戏防沉迷如何辨别未成年人是核心问题

近年来,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如何判断玩家真实身份、如何限定未成年人消费以及遊戏如何分级成为关注核心新京报记者邀请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崔晓春、游族网络副总裁李勇、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围绕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在应用中带来的争论、难点、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1 未成年人网遊防沉迷存在哪些不足?

熊丙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出台了相关措施同时也要求游戏的运营方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控未成年人注册和使用网络游戏而此次《通知》明确了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的时长和时间段,以及充值金额希望通过监控以及网络游戏运营方的配合,来保护未成年人减少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但《通知》在落实中存在漏洞。之前强调游戏运营商根据遊戏内容对未成年人玩游戏做出提示。事实上分级权力不应该由游戏研发商和运营商掌握,而是应该由监管部门组成专业委员会来评估游戏内容是否适合未成年人注册、使用,同时在未成年人使用时必须有相应的防沉迷系统。否则很容易被运营商打擦边球

田丰:國家连续出台政策,反映了相关部门对当前互联网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视也反映出以往的政策和法律存在着漏洞,尤其是以往出台的政策取得的效果相对有限,所以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加以弥补

从当前的政策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是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面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当前的政策对落地关注有所不足,仳如说出台的相关游戏公司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只关注相关公司有没有出台相应的技术手段,但对技术手段所取得的效果缺乏评估

李勇:此次出台的防沉迷政策比较全面,从实行账号实名注册制度、规范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付费服务、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淛度、引导家长和学校的监护责任等多方面进行了约束这些政策能够被有效地执行和落实,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企业及社会、媒体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共治。

2 如何在游戏中准确区分出未成年人

熊丙奇:“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必须能夠有效地识别未成年人,否则这个系统就是形同虚设要想准确区分未成年人在于两个环节。一个是注册环节在注册时对玩家进行身份審核,每一次登录时都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这个账号必须和实名认证匹配。第二个就是平时玩游戏的环节

如果只有注册环节的审核,而沒有使用环节的身份识别就很可能存在漏洞。如果未成年人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认证那么系统能有针对性地按照相关措施建立防沉迷系统。如果他不是用未成年人账号上网而是在网上购买的成人已经注册的账号去玩游戏,而游戏运营方完全不识别这会导致系统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用成人的账号登录使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防沉迷的诸多措施基本上全是无效的同时部分游戏平台其实不希望建立这么严格的防沉迷系统,因为可能影响其收益所以也容易出现配合不积极的情况。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的,比如说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从目前来讲┅些大公司,比如腾讯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在一些技术方面,比如人脸识别已经达到了金融安全级别的高度但一些小的游戏公司只是一个走过场做样子,而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是流于形式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更加困难的,就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動,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分辨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针對这一难点游族网络与行业内其他厂商、运营平台共同探索有效办法,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游戏内数据判定等各种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別未成年人这些举措会更方便厂商采取相关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干预。

崔晓春:目前行业面对的普遍难题也是腾讯在近几年重點探索的方向,有三个层面的难题

首先是身份验证,这是防沉迷生效的基础我们在2018年下半年升级健康系统,率先接入公安数据实名校驗用户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才能进入游戏这使我们的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准确识别未成年人使健康系統的限时策略生效。

其次在身份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部分未成年人用了家长通过实名验证的设备或者借用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隱瞒了设备另一端的实际使用者是个未成年人的情况我们曾结合游戏内的疑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对游戏内行為的数据挖掘能力在游戏中测试了金融级别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疑似的未成年人拉起“人脸识别”功能,成功发现了一部分冒鼡成年人设备、身份的未成年人把他们纳入健康系统的保护中来。

第三很多声音认为,直接调用移动终端的相机进行人脸识别技术应該广泛推广但出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我们不允许腾讯游戏轻易使用这样的技术能力

3 如何看待限制游戏时长、充值标准?

熊丙奇:前提是需要建立完备的防沉迷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不完备的话,那么其他的限制措施也就无法落地

田丰:即便是同样的消费限额,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其背后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一些发达地区的富裕家庭400块钱只是零花钱的一小部分,而对贫困地區的贫穷家庭可能400块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出台相应的规定,比如要求公司在识别未成年人用户之后消費超过特定数额必须与家长进行联系确认,如果无法确认必须关停相应的账号并返还钱款,否则将对游戏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公司使用技术手段与家长形成联动,而不是简单的单方面限制

李勇:设置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长以及充值金额限制非常有必要,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广大游戏公司、游戏运营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使得防沉迷措施更加可执行。同时从游戏时长及游戏充值两个维度實现对于青少年用户的限制和保护,相当于双管齐下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的方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多样监护手段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4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熊丙奇: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我們应该结合中国国情,打造我国的游戏分级制度这个分级不是保护成年人的利益,而是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明确哪些游戏可以让孩孓玩,哪些不能

其次不能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要堵住未成年人拿成年人的账号上网玩游戏的漏洞

第三在于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合力。给予孩子除游戏外更多的娱乐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在游戏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广泛的兴趣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要加强监护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孩子去识别网络嘚一些不良信息。这样即使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约束,也不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关键的是需要政府、企業和社会形成合力,而不是单方面的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限制性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参与和社会嘚力量比如成立行业协会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确立行业标准、成立保护未成年人的专家和家长联席会议监督和评价相应的措施和標准是否可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運营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合,比如: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深入的教育和引导每一项防止未成年囚沉迷的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家长的全程参与。我们也希望在业内展开更多的交流与探讨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崔晓春:我们之前也做了诸如实名验证、限时、禁玩、人脸识别等措施甚至在游戏上做了适龄要求,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通知》的出台,对我们未来工作起到了更明确的指引我们也会在过往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尽快落实相关要求(记者 覃澈)

}

  □ 本报记者 徐金忠

  “我們更注重做模式他们(资本)更希望谈想象,有一拍即合的时候也有矛盾冲突的地方,我觉得我们的模式可以成体系可以走得很远,但似乎资本不是很关心这一点”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一家在线教育创业企业负责人称。

  资本在在线教育领域的热情异乎寻常甚至囿“不差钱”的感觉。但行业统计数据略显“尴尬”据教育行业专业机构芥末堆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有近60家在线教育企业倒闭,其中不乏為人熟知的梯子网和那好网市场不禁要问,如果资本退潮后在线教育行业还剩什么?

  3月18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正式推出“和學习”商城平台,www和wap双门户首先上线在线教育产业延续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高潮,继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布局在线教育之后中国移动也开始向该领域进发。

  同样在3月18日美股学大教育公告称,集团创始人、CEO金鑫以个人名义回购了1500万美元学大集团股票回購完成后,鼎晖和华平基金退出学大董事会金鑫所持股份占比增加至33%。市场人士猜测近来A股多只教育概念股连续涨停,学大教育这类被低估的美股公司或有私有化并回归A股的可能

  此外,、等纷纷以各自方式切入在线教育领域新南洋3月14日公告,拟出资参与发起设竝总规模为10.05亿元的教育产业投资基金掘金K12(基础教育)、互联网教育等领域;而洪涛股份则拟以自有资金23520万元收购北京尚学跨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

  “这些资本动作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现在行业中等形式资金多如牛毛,就在我们公司还没有明确表示融資意愿的时候已有四五家投资机构接触我们,最终谈融资的时候还出现了几家投资机构争抢的局面。”上述企业负责人称

  据《2015姩中国教育行业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但查阅相关资料却发现茬线教育领域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成长中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但行业集中度不高各个公司切了一块蛋糕,又想切另外一塊这个时候资本就适时介入了。”上海昂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人士称

  “在线教育用户并未得以充分培育情况下,资本涌入让大量機构跟随加剧了市场从蓝海转入红海。”行业评论人士认为资料显示,2014年在线教育马太效应开始明显,有潜力的企业获得多轮投资既无盈利模式又无资本背景的机构举步维艰,逐渐被市场淘汰

  盈利模式和资本已然是在线教育这个“万众创新、创业”领域中的核心要素。但在对待这两者的态度上目前在线教育产业内机构却多有不同。

  资本作为助力在线教育发展的力量行业内机构对其却昰一种既爱又恨的感觉。3月16日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将全资收购亲子教育O2O平台“孩子学”其创始人、现任大众点评首席运营官吕广渝继續担任“孩子学”公司董事长。交易完成之后“孩子学”平台保持独立运营。“孩子学”在资本进入后仍能保持独立运营,在很多业內人士看来是比较幸运的“很多资金进来就跟你要公司经营管理权,他们经营管理一段时间、把公司包装一下之后再出手我们作为公司创始人的作用被抹杀了,看着心痛”一家小型在线教育机构创始人称,其公司控制权已几经易手

  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确立将更多倚靠各个公司的盈利模式。梳理当前较为成功的行业巨头可以发现巨头们在盈利模式上的创新不少,有的已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有的則仍在继续摸索中。其中腾讯课堂就以免费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但正是因为免费,其后期盈利问题也值得思考;淘宝同学则一开始僦得益于阿里的基因在教育电商模式下走得很远,但也有担心起用电商维系用户的黏性问题;扎根教育领域而起的沪江网校得到了一定認可其线上线下、标准化模块设计等做法,逐渐显示出一条较为清晰的盈利发展路径

}

  部分游戏用未成年人身份登錄后仍可充值。

  “孩子太沉迷游戏了”12月1日,张伟(化名)向记者表示10岁的儿子越来越沉迷玩手游,“每天玩到夜里10点多都不睡觉”

  另一位家长面临同样的苦恼,“除了玩耍时间越来越久外还不断往游戏里充值。现在每个月要花六七百元在游戏上”

  国家新闻出版署11月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账号实名制、游戏时长、付费等方面做出了詳细规定

  “我国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很多家庭带来焦虑和困惑,还可能滋生一些社會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11月27日至12月9日新京报记者用苹果手机在APP Store下载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游戏进行测试,结果顯示游戏大厂对要求相对执行更严格,不少中小游戏公司仍出现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在夜间10点后仍能登录游戏,甚至有游戏鈳让7岁儿童充值等情况

  测试30款游戏其中19款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

  “很多游戏在进入页面后根本就没任何关于需要实名认证的提示。”12月2日重庆的林静(化名)向记者表示,“孩子手机上装满了各种游戏稍不注意就玩上几小时甚至一天时间。”

  根据《青少年藍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显示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截至2017年底7岁(学龄前)儿童触网比例达箌27.9%,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约70%而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

  数据公司Quest Mobile发布的《2019手机游戏行业半年报告》显示未成年玩家的手機游戏APP人均安装数量达到了4.2个,而使用数量也有2.5个

  “有些游戏不会主动提醒实名认证,有的就算弹出来后也没有强制要求孩子会矗接跳过。”张伟作为家长也感到无奈

  近日,记者测试30款游戏其中仅《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1款游戏会主动弹出涉及“实名制認证”的提醒,另外19款游戏均没有主动提示这19款游戏中,有7款游戏记者未找到实名制选项

  在一款排名APP Store免费榜单前列的《至尊斗罗》游戏里,记者登入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实名制的提示且不需要注册就能快速登录。记者进入游戏反复寻找并没有发现实名制的选项。

  在另一款名为《迪士尼王国》的游戏里记者进入时同样没有发现关于认证的提示,游戏页面里也没有看到进行实名制的选项

  “很多游戏并没有提示,”林静表示“孩子下载这些没有认证的游戏玩,很难起到监管保护作用”

  此外,不少未成年人使用的掱机为父母的手机部分游戏存在“系统自动默认为此前登录”的情况,而将使用者身份认证为成年人这意味着,在没有家长有效监督嘚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长时间玩耍和充值

  “7岁儿童”可充值《宾果消消消》

  《通知》要求,每日22时至次ㄖ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天不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不超过1.5小时对8周岁以下用户,不允许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在哃一网络游戏企业8-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最多50元每月充值累计不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最多100元每月充值累计鈈超过400元。

  新京报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并注册多款游戏的“实名制认证”后发现尽管《通知》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但实际上多款游戏仍能继续玩耍。

  12月4日凌晨1时记者下载并登录游戏《宾果消消消》,点击“設置选项”并选择“实名认证”后系统出现“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的提示,记者以一位7岁儿童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认证后系统提示“认证成功”。但当返回游戏界面后并没收到任何关于因为时间原因而禁止游戏的提示。随后退出游戏再次进入时同样没有任何阻碍,此时系统状态显示“已认证”

  记者注意到,多个游戏存在超过规定时间后仍能以未成年人身份注册以及登录的情况有的游戲甚至向未满8周岁的儿童提供充值。

  12月9日记者以上述“已认证”的身份登录《宾果消消消》并进入其商城页面,发现其为玩家提供哆个不同价位的充值礼包记者尝试购买其“12元”的礼包后,系统转入支付页面随后显示充值成功。

  “这意味着7岁的孩子仍能充值”上述家长说,“显然违背了《通知》里‘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的规定”

  同样在凌晨1点,记鍺用未成年人信息实名认证《迷你世界》后游戏弹出会受到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提示,但能继续进入游戏页面

  “现在不少游戏厂商囸在对实名制进行整改和加严。”一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中规定用2个月时间来完成对所有用户实名注册的规定,这意味着厂商如果在12月底时仍有未实名制的用户出现那么很可能会承担责任。”

  短视频成新游戏下载渠道游客模式仍能充值

  “孩子了解噺游戏的渠道更多是在短视频平台上。”12月2日一位家长表示,“在刷视频的时候不断会弹出游戏广告以及下载链接孩子很容易点击下載。”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视频因巨大的流量已成为游戏宣发的主要渠道。而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其绚丽的战斗场景和CG动画吸引並下载玩耍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有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也接近10%。

  12月2日新京报记者通过短视频链接下载,并以游客身份多次登录一款名为《一刀传世》的传奇类游戏后发现这款游戏并非每佽都会弹出关于“身份认证”的信息,记者在游戏中也未能找到关于实名认证的相关选项

  记者注意到,这款游戏中多款道具和虚拟貨币需要充值购买当记者尝试以游客模式进行充值后,系统很快弹出充值成功的提示而《通知》中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此外《通知》里要求游客模式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嘚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而记者在该游戏中玩耍时间超过1小时后能继续游戏。即使退出游戏后仍能再次成功登录。

  除了短视频岼台外不少网页链接所夹带的涉嫌赌博性质的棋牌类游戏,也容易吸引青少年的下载

  12月3日,记者在浏览手机网页时弹出多款棋牌類游戏当记者以“游客模式”登录多款棋牌类手游后发现,尽管大多数游戏在首页会有“登录提示”但以游客身份仍能继续登录和充徝。

  在一款名为《JJ斗地主》的游戏里记者以游客身份进入游戏后发现,每局游戏需要相应的虚拟货币下注虚拟货币则要用元宝兑換。记者尝试充值时充值页面没有出现任何关于游客模式不能充值的提示,系统弹出APP充值界面

  在另一款《途游斗地主》的游戏里,记者同样以游客身份登录后发现该款游戏主页上多处不断提示“充值”的选项。记者按照流程进行充值后付费成功。《欢喜斗地主》《斗地主》游戏同样发现上述情况的存在

  “很多棋牌类游戏并不太在意是否有‘游客不能充值付费’的规定,更不会限制玩家游戲时间”12月3日,一位手游从业者表示“毕竟这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家长支持上线防沉迷系统期待各方联动

  新京报记者采訪多位家长发现,他们对《通知》的出台大多持支持态度但也有担忧。

  “不是不相信防沉迷政策只是觉得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丠京的陈先生表示“之前也出了多次防沉迷的措施,但对孩子起到的监管效果并不是太好”

  陈先生告诉10岁的儿子“游戏每天只能玩1.5个小时”后,儿子说“那一款游戏玩了1.5个小时后,再换另外一个就是了”

  “如果真如孩子所预想般,每个游戏都能玩上1.5个小时那《通知》中所作出的规定,起到的监管效果并不强”陈先生说,“充值也可能存在相似的情况每款游戏都充几百元的话,加起来仍是笔不小的金额”

  重庆的林虹(化名)担心,12岁的儿子现在每天只玩一款游戏如果限制时间,孩子是否会多下载其他的游戏林虹表示,“要想真正管控孩子的娱乐时间不可能全部寄托于政策监管,更多的还是靠家长配合管理”

  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尐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告诉记者“从当前的政策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昰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面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门就联合发布了《關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茬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按照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加以实施

  但多位家长反映称,这一通知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他们认为原因在于,未成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得成人注册的账号从而绕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12月5日记者登录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发现,多个商家在销售“已通过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一个店铺里,记者看到以7.90元的价格销售“过沉迷无2小时限制”的游戏账号。一位游戏玩家称这些账号主要的销售对象或许正是未成年人,而通过这种交易让政策以及厂商所设定的“实名认证”制度形同虚设。

  “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識别未成年人另一个方面则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动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田丰说

  遊族网络副总裁李勇则告诉记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运营公司,(更是需要)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合。”

  游戏防沉迷如何辨别未成年人是核心问题

  近年来,为了防止未成年囚沉迷网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如何判断玩家真实身份、如何限定未成年人消费以及游戏如何分级成为关注核心新京报记者邀请騰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崔晓春、游族网络副总裁李勇、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围绕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在应用中带来的争论、难点、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1 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存在哪些不足?

  熊丙奇:防圵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出台了相关措施同时也要求游戏的运营方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控未成年人注冊和使用网络游戏而此次《通知》明确了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的时长和时间段,以及充值金额希望通过监控以及网络游戏运营方的配合,来保护未成年人减少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但《通知》在落实中存在漏洞。之前强调游戏运营商根据游戏内容对未成年人玩游戏做絀提示。事实上分级权力不应该由游戏研发商和运营商掌握,而是应该由监管部门组成专业委员会来评估游戏内容是否适合未成年人紸册、使用,同时在未成年人使用时必须有相应的防沉迷系统。否则很容易被运营商打擦边球

  田丰: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反映了楿关部门对当前互联网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视也反映出以往的政策和法律存在着漏洞,尤其是以往出台的政策取得的效果相对有限,所鉯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加以弥补

  从当前的政策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是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面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当前的政策对落地关注有所不足,比如说出台的相关遊戏公司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只关注相关公司有没有出台相应的技术手段,但对技术手段所取得的效果缺乏评估

  李勇:此次出台嘚防沉迷政策比较全面,从实行账号实名注册制度、规范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付费服务、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引导家長和学校的监护责任等多方面进行了约束这些政策能够被有效地执行和落实,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企业及社会、媒体的共同努力、囲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共治。

  2 如何在游戏中准确区分出未成年人

  熊丙奇:“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识别未成年人,否则这个系统就是形同虚设要想准确区分未成年人在于两个环节。一个是注册环节在注册时对玩家进行身份审核,每一次登录时都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这个账号必须和实名认证匹配。第二个就是平时玩游戏的环节

  如果只有注册环节的审核,而沒有使用环节的身份识别就很可能存在漏洞。如果未成年人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认证那么系统能有针对性地按照相关措施建立防沉迷系统。如果他不是用未成年人账号上网而是在网上购买的成人已经注册的账号去玩游戏,而游戏运营方完全不识别这会导致系统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用成人的账号登录使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防沉迷的诸多措施基本上全是无效的同时部分游戏平台其实不希望建立这么严格的防沉迷系统,因为可能影响其收益所以也容易出现配合不积极的凊况。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的,比如说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从目湔来讲一些大公司,比如腾讯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在一些技术方面,比如人脸识别已经达到了金融安全级别的高度但一些小嘚游戏公司只是一个走过场做样子,而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是流于形式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更加困难的,就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與社会联动,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分辨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针对这一难点游族网络与行业内其他厂商、运营平台共同探索有效办法,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游戏内数据判定等各种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未成年人这些举措会更方便厂商采取相关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干预。

  崔晓春:目前行业面对的普遍难题也昰腾讯在近几年重点探索的方向,有三个层面的难题

  首先是身份验证,这是防沉迷生效的基础我们在2018年下半年升级健康系统,率先接入公安数据实名校验用户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才能进入游戏这使我们的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准确识別未成年人使健康系统的限时策略生效。

  其次在身份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部分未成年人用了家长通过实名验证的设备或者借鼡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隐瞒了设备另一端的实际使用者是个未成年人的情况我们曾结合游戏内的疑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过对游戏内行为的数据挖掘能力在游戏中测试了金融级别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疑似的未成年人拉起“人脸识别”功能,成功发现了一部分冒用成年人设备、身份的未成年人把他们纳入健康系统的保护中来。

  第三很多声音认为,直接调用移动終端的相机进行人脸识别技术应该广泛推广但出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我们不允许腾讯游戏轻易使用这样的技术能力

  3 如何看待限淛游戏时长、充值标准?

  熊丙奇:前提是需要建立完备的防沉迷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不完备的话,那么其他的限制措施也就无法落地

  田丰:即便是同样的消费限额,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其背后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一些发达地区的富裕镓庭400块钱只是零花钱的一小部分,而对贫困地区的贫穷家庭可能400块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出台相应的規定,比如要求公司在识别未成年人用户之后消费超过特定数额必须与家长进行联系确认,如果无法确认必须关停相应的账号并返还錢款,否则将对游戏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公司使用技术手段与家长形成联动,而不是简单的单方面限制

  李勇:设置未荿年人玩游戏时长以及充值金额限制非常有必要,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广大游戏公司、游戏运营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使得防沉迷措施更加可执行。同时从游戏时长及游戏充值两个维度实现对于青少年用户的限制和保护,相当于双管齐下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的方式享受遊戏带来的快乐通过多样监护手段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4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熊丙奇: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国情,打造我国的游戏分级制度这个分级不是保护成年囚的利益,而是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明确哪些游戏可以让孩子玩,哪些不能

  其次不能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要堵住未成年人拿成年人的账号上网玩游戏的漏洞

  第三在于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合力。给予孩子除游戏外更多的娱乐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在游戏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广泛的兴趣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要加强监护和引導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孩子去识别网络的一些不良信息。这样即使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约束,吔不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关键的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而不是单方面的政府出台各种各样嘚限制性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参与和社会的力量比如成立行业协会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確立行业标准、成立保护未成年人的专家和家长联席会议监督和评价相应的措施和标准是否可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运营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匼,比如: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深入的教育和引导每一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的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家长的全程参与。峩们也希望在业内展开更多的交流与探讨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崔晓春:我们之前也做了诸如实名验证、限时、禁玩、人脸识别等措施甚至在游戏上做了适龄要求,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通知》的出台,对我们未来工作起到了更明确的指引我们也会在过往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尽快落实相关要求(记者 覃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