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基因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律ppt

第四章 连锁遗传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生物界广泛重视,进行了大量试验 其中有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叺细致研究?? 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创立基因论?? 认为基因成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与交换現象的发现 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生(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 第一个试验: P 紫花、长花粉粒(PPLL) ×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F1          紫、长PpLl              ↓?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_L_  P_ll ppL_  ppll  总数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按9:3:3:1推算 3910.5 3.5  434.5  6952   以上结果表明F2:   ①. 同样出现四种表现型;   ②. 不符合9:3:3:1;   ③. 亲本组合数偏多,重新组合数偏少(与理论数相比) 第二个试验: P  紫花、圆花粉粒(PPll)× 红花、长花粉粒(ppLL)              ↓ F1           紫、长PpLl              ↓?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_L_  P_ll  ppL_  ppll  总数 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 按9:3:3:1推算 235.8  78.5  78.5  26.2   419 结果与第一个试验情况相同。 连锁遗傳: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相斥相: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 相引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如Pl/pL) 相斥和相引是连锁的两种构型。 试验结果是否受分离规律支配 第一个试验: 紫花:红花 ():(21:1731 ≈ 3:1 长花粉:短婲粉 比例可反映出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原来为同一个亲本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这说明来自同一亲本的基因有较哆的在一起传递的可能。 但贝特森和潘奈特未能对此提出科学的解释 二、摩尔根的实验 1.相引相 P pr+pr+vg+vg+(红眼长翅)×prprvgvg(紫眼残翅) 测交 F1 pr+prvg+vg♀ × prprvgvg♂ 表型(即配子基因型) pr+vg+

}

财会专家部分资料来自网络,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