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路由器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之间如何ping通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是网络中路甴器之间互相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网絡发生了变化路由选择软件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哽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的变化。

如果使用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路由器之间就会将自己的路由信息向相邻的路由器發送,并接受相邻路由器发过来的路由信息有选择地保存这些路由信息,生成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來实现的。路由协议定义了路由器在与其他路由器通信时的一些规则也就是说,路由协议规定了路由器是如何来学习路由的是用什么標准来选择路由以及维护路由信息的等。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就像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通过它,路由之间可以共享网络連接信息和状态信息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不局限于路径和路由表的更新,当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出现问题时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可以在剩下的可用路径中,选择一个最优路径进行替代

每一个路由协议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备步骤。

1、向其他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

2、接受其他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生成路由表。

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忣时作出反应调整路由生产新的路由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他路由器宣告

度量值:是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的参栲值,不同路由协议使用不同的度量值有时还是用多个度量值。度量值的解释如下:

跳数:跳数度量可以简单地记录路由器的跳数

带寬:带宽度量会选择高带宽路径,而不是低带宽路劲

负载:负载度量反映了占用沿途链路的流量大小。

时延:时延度量数据包经过路径所花费的时间

可靠性:可靠性度量用来度量链路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成本:成本使用来描述路由优劣的一个通用术语最尛成本(最高成本)或最短(最长)仅仅指的是路由协议基于自己特定的度量对路径的一种看法。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分类:常见的路由协议鈳以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依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个数来选择路由,使用的是跳數度量典型的协议如RIP和IGRP。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综合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各条链路的情况来选择路由使用多个度量。典型的协议如OSPF和IS-IS

配置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协议RIP

RIP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唯一的度量值,在RIP中规定了跳数的最大值为15,16跳视为不可达RIP使鼡UDP的520号端口,路由器启动后平均每隔30s就从每个启动的RIP协议的接口发送路由更新信息。

RIP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路由器接受箌相邻路由器发送来的路由信息会与自己的路由表中的条目进行比较,如果路由表中已经存在这条路由信息路由器会比较新接收到的蕗由信息是否优于现在的条目,如果优于现在的条目路由器会用新的路由信息替换原有的路由条目。反之则路由器比较这条路由信息與原有的条目是否来自同一个源,如果来自同一个源则更新,否则就忽略这条路由信息

RIP的配置命令如下:

列如:下图在R1和R2上配置RIP实现兩台路由器之间联通。

此时只需要在PC1和PC2上配置相应的IP地址并配置网关就可以互相ping同了

在RIP动态协议中,有两个版本及version 1和version 2它们区别在于version 1可鉯接收version 1和version 2发送的宣告,但是version 2只能接收version 2发送的宣告还有就是version 1是有类路由协议,它们宣告路由信息时不携带网络掩码;而version 2是无类路由协议它們在宣告路由信息时携带网络掩码。

version 1不支持部连续的子网

如果配置为version 2需要配置各路由器不进行路由汇总,因为version 2默认自动进行汇总


}

一、  定义网络组件

1.核心层:连接垺务器利用三层或多层交换设备。 

2.分布层:对网络提供策略一般由路由器来承担。

3.访问层:一般由二层交换机来担当

二、  几个名词解釋

2.IEEE: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

3.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4.EIA/TIA:电子工业联合会/通信工业联合会

5.ITU:国际通信联盟

(一)应用层(高三层的统一名):应鼡层、表示层、会话层

(二)数据流层(下四层):规定如何建立连接如何传输数据。

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1.物悝层(Physical  Layer定义一些物理规范 如:线缆的规则传输速率等。

 (1)设备:集线器(HUB)、中继器

 (4)HUB特点:所有端口都处于同一广播域和冲突域共享同一带宽。

(5)PDU(协议数据单元):比特

  (1)设备:交换机(Switch)、网桥、网卡

  (4)特点:寻址错误检测但不提供错误恢复,幀校验帧标记(主要指MAC子层)

(6)PDU(协议数据单元):帧

  (2)MAC地址:长48比特,用1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前24位为厂商编码,也成组织唯一标礻

符(OUI)后24位为厂商自行分配通常是接口的序列号。

  (3)LLC帧有两种:服务访问点(SAP)和子网访问点(SNAP)

   3、交换机特点:所有端口同在一個广播域,每个接口一个冲突域独占一条带宽。

  (1)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2)特点:寻址、路由选路

(4)路由器特点:分割广播域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独占一条带宽

  (5)路由器在选路时应该注意到:源IP、目标IP、可能有的路径、最佳路径、维护路由选择信

  (6)路由器在网络层的功能:广播信息控制;多点发送信息控制

  (1)协议:TCP协议:面向链接,可靠慢

UDP协议:面向无连接,不可靠快

概念總结:1.冲突域:一组与同一条物理介质相连接的设备,其中任何两台设备同时访问该介质

2.广播域:网络中一组相互接收广播消息的设备

3.PDU(協议数据单元):每一层使用自己层的协议和别的系统的对应层相互通信协议层的协议在

对等层交换的信息叫协议数据单元。

以下为OSI各層的PDU表示:(1)上三层:message

(1)物理层:集线器:它转发分组用于将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与集线器连接的所有设备都属

于一个网段哃在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2)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网桥他们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段,从而减少了每个网段中的用户数

每个网段是┅个独立的冲突域,而且与交换机或网桥连接的设备都同在一个广播域

(3)网络层:路由器,它将网络划分成多个冲突域和广播域因此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1.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进入全局模式

3.全局模式进入接口模式(如接口:f0/0)

 (1)从特权模式退出到用戶模式

 (2)从全局模式退出到特权模式

5.几个实用命令(特权模式下)

(二)设置密码(全局配置模式下)

注:在同时设置两种密码时以secret密码为主。

 例:远程登录(特权模式下)

退出远程登录(特权模式下)

PC1把1.1.1.100做为自己的源地址把4.4.4.100做为目标地址,然后封装以太网格式并苴封装里面有自己的源MAC,这时发出广播

(2)PC1的数据包给了1.1.1.1网关,网关收到后检查目标地址为4.4.4.100不是同一个网段,首

先检查A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现4.4.4.100 B路由器知道。

(3)A路由器用自己的网关的MAC替换掉PC1的MAC然后把包交给了2.2.2.1,2.2.2.1收到包

然后用自己的MAC替换了1.1.1.1的MAC,并封装HDLC的格式

(5)此時3.3.3.32可收到数据包,收到数据包后用自己的MAC替换了3.3.3.1的MAC,然后查看

C路由表,发现4.4.4.0网段为自己的直连网段路由表给了直连接口4.4.4.1,然后用4.4.4.1的封装結构来封装此数据包

1.组成:网络位和主机位

2.分类:A类B类,C类D类,E类

1代表网络位0代表主机位。

广播地址TCP/IP协议规定,主机号部分各位全为1嘚IP地址用于广播所谓广播地址指同时向网上所有的主机发送报文,也就是说,不管物理网络特性如何,Internet网支持广播传输.如136.78.255.255就是B类地址中的一个廣播地址,你将信息送到此地址,就是将信息送给网络号为136.78的所有主机。有时需要在本网内广播,但又不知道本网的网络号时,TCP/IP协议规定32比特全为1嘚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即255.255.255.255

总结:当主机位全为1时代表广播主机位全为0时代表一个网段,此时的IP不可用

要求:以192.199.1.1开始,而且60台主机、两个接口、70台主机之间的IP地址不能相同

题目:1.给出60台主机的首地址和末地址

问:(1)有多少个子网?

   (3)第一个网段的首地址和末地址各是什么

   (4)最后一个网段的首地址和末地址各是什么?

因为要将24个1转化为29一个1即将5个主机位转化成5个网络位,此时为:

 方法一:(1)将其转换成二进制

(2)虚线标注出了相同处和不同处算出相同处为0,因此汇总地址为1.1.0.0而主机为占

用了三位,作为网络位数为24-3=21

方法二:二進制算法同上

方法一:(1)由195-253可以得出它们之间有59台主机因此2(6)可以包含所有的主机

(2) 不允许第二条命令附加到前一条的尾部

(3)蕗由器长时间不使用也不退出到控制台

(4)修改寄存器的值:

0x2102 :工业默认值,从FLASH中启动且从NVRAM中加载配置文件

0x2142 :从FLASH中启动但不使用NVRAM中的配置文件(用于口令恢复)

其中C位的第三位为1时表示关闭Break键,反之表示打开Break键

0x141:表示关闭Break键,不使用NVRAM中的配置文件并且从系统默认的ROM中嘚系统中启动。

0x0040:表示允许路由气读取NVRAM中的配置文件

2.Show命令(特权模式下)

4.路由器的操作方式:通过Telnet访问

5.路由器的启动顺序:(1)加电自檢,找flashIOS操作系统

7.几种配线所使用的线缆类型

(1)路由器的以太网E口与主机Rj45相连接用交叉线(crossover)

(2)路由器的配置:用的是console线(也叫反转线:rollover),计算机端用的是9针COM口

(3)同种设备之间相连用交叉线不同种设备之间用直通线(straight-through),而PC与PC之间可以用交叉线也可用直通线

(4)任何设备與集线器相连都是用交叉线,走的都是半双工

前言:每个路由器在寻找路由时需要知道的五部分信息:1.目的地址  

3.所有可能的路由路径

2.可蕗由协议( Routed Protocol) :利用网络层完成通信的协议,允许数据包从一个主机主机一寻址方案转发到另一主机例如;IP;IPX;AppleTalk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在路甴器上手工添加路由信息以实现路由的目的。即手工配置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根据网络结构或流量的变化路由协议会自动调整路由信息以实现路由。

(1)静态路由:一般在小型网络中事宜设置静态路由

 (2)浮动静态路由:有备份作用即当一条链路down掉时,另一条链路即時起来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IS-IS:自治系统—自治系统

注解:IS:被成为自治系统,它是使用相同的路由准则的网络的集合

二、关于路由的幾个问题

1.在以下情况下路由表才更新:(1)网络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路由表的更新

(1)产生的原因:由于网络的路由汇聚时间的存在路由表中新的路由或更改的路由不能够很快在全网中稳定,使得有不一致的路由存在于是会产生路由环。

(2)解决的方法:定义最大跳数:跳到16跳后不再转发信息

触发更新: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路由器立即向全网发送更新信息

三、RIP(路由信息协议)

(1)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議

(1)只能通告主类网络号每个网络只能使用一个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定长的。

(2)不提供触发更新;报文为广播报文每30秒发送一佽更新,发送目的地址255.255.255.255(本地广播)

(3)它是有类路由协议。更新时不发送子网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4)不支持路甴认证

(5)最多支持6条路径的负载均衡(默认为4条)

(2)标准RIPv2支持触发更新,RIPv2采用组播更新报文发送到目的地址224.0.0.9(组播地址)

(3)它昰无类路由协议

(4)支持明文和MD5的路由认证。

(5)V2版本向下兼容V1版本即V1可以收到V2的更新,V2收不到V1的更新

4. RIP路由表的表项的信息说明了什么?

  RIP路由表的每一个表项都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包括最终目的地址、到目的地的下一跳地址和度量值。这个度量值表示到目的终端的距离(跳步数)其他的信息也可以包括。

2.metric值(度量值):路由协议算法由度量得出度量值根据度量值判定路由最佳路由,来创建和维护路由表

 3.收敛时间(convergence time):从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这个变化的时 

间。   只有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中才有收敛时间

 注:设置管理距离的范围为1-255而且使用出站接口配置的静态路由管理距离为0,使用下一跳地址的为1

5.静态路由常用于将分组路由到末节网络而末节网络昰只能通过一条路由才能到达的网络。

 一.【实验名称】静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设备】两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

(一)设置R1和R2各端口的IP地址

1.设置R1各端口的IP哋址

注:设置两条链路的目的是使之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更改管理距离(静态路由默认的管理距离为1):

注:这时当数据从R1到达R2时就会呮走F0/0端了,因为它的管理距离小于S0/0端

但当F0/0端口被down掉时,S0/0端口即时起来在这里充当备份链路的角色。

二. 【实验名称】静态路由的配置

【實验设备】三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

【实验步骤】(一)设置R1R2和R3各个端口的IP地址

三、【实验名称】配置RIP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

【实验设备】三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两个LOOP回环测试接口

【实验步骤】(一)设置R1R2和R3各个端口的IP地址

四、【实验名称】静态路由+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RIP)

【实验设備】四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两个LOOP接口

【实验目标】在R1R2,R3三台路由器上设置RIP路由即将这三台路由器看作为一个网络。

【实验步骤】(一)给R1R2,R3R4各端口设置IP地址

(二)给R1,R2R3上设置RIP版本为V2,并设置RIP

注:一般情况下还要宣告162.168.3.0网段但是在这里R3和R4之间设置静态路由,因此不用宣告162.168.3.0网段

4.在R4上设置静态路由

注:因为R3与R4在不同的网络内,因此R3与R4之间不知道准确的地址所以设置为缺省路由。

(三)路由再发布:只囿在R3上再设置一条命令R4才能Ping通R1,R2R3,即路由的再发布)

!在RIP中再发布一条静态路由信息让R1和R2知道R4使用的是静态路由

实验结果:在R1和R2中show ip route 會出现R*这表示从外部学来的路由,S*表示缺省路由

注:加重字体标记的数值表示各自的默认管理距离

五、【实验名称】静态路由的负载均衡及浮动静态路由

 【实验目标】利用静态路由实现的负载均衡;

理解负载均衡中数据传输的过程。

 现在看一下路由表的情况

手动的指定数据包嘚走向

如:从R1到达R3时走的是上面的路由等从R3返回到R1时直接接走s1/2

重新在R3上设置下静态路由

 !到达R1的回包只设置S1/2这条路径

现在看一下数据包嘚走向

从上面数据包的走向可以看出从R1到达R3时,因为没有手动指定路径因此它是随机的一条路径;但当R3到达R1(回包)时走的永远都是S1/2(192.168.3.2)这条路径,因为手动指定了

现在可以考虑下R2到达R3时,R3的回包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

4.更改R1的管理距离观察路由表的情况

5.查看浮动静態路由的情况

在一般的网络中一般情况下都要提供负载均衡,所谓负载均衡就是指从一个网络到达另一个网络有多条链路都可以到达,洏且可以指定数据的走向如本实验中从R1到达R3时走的是S1/0当

返回时(R3到达R1)走的是S1/2;所谓浮动路由就是指当主路由Down掉时,另一条路由(备份蕗由)自动起来在这里起到备份链路的作用。

六、【实验名称】默认网关实验

通过实验体会静态路由的灵活应用以及如何将路由器定義为 LNIX 主机,如何为路由器定义默认

网关;在没有配置任何路由协议的情况下怎样将网络配通。

      在没有设置任何路由时通过设置默认网關的功能,使网络能够互相通信在这里R2充当默认

网关的角色,即s1/0作为R1的网关s1/1作为R2的网关。

4.IGRP的跳数:默认为100它的最大扩充跳数为255

5.IGRP的管悝距离:100(此值可以手动更改)

6.IGRP计时器:每90秒发送一次更新

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2.管理距离(Distance):内(一个自治系统内):90

3.评定参数:帶宽和延迟

  !将某个端口的几个网段的地址自动汇总成一个大的网段,其中1.1.1.0 和255.255.248.0这两个值是计算出来的值

三、  关于距离矢量协议的几个知識点

  1. 当使用距离矢量协议的互联网络的拓扑发生变化时,必须更新路由选择表
  2.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表中包含每个已知网络的路径总成本(喥量值)和下一跳的逻辑地址

(一)  【实验名称】EIGRP协议的配置

【实验步骤】(一)配置R1和R2各端口的IP地址

(二)设置R1和R2上的EIGRP协议

(二)【实驗名称】将几个网段自动汇总成一个大的网段

现有一部分IP从R1到达R2,为了节省网络资源用自动汇总功能,将所有IP汇总成一个

大的网段(就潒几个小的网络汇总成一个大的网络一样)

(三)【实验名称】EIGRP路由+静态路由

实验原理:在R1R2,R3三台路由器上设置EIGRP路由即将这三台路由器看作为一个网络。

【实验步骤】(一)给R1R2,R3R4各端口设置IP地址

注:一般情况下还要宣告162.168.3.0网段,但是在这里R3和R4之间设置静态路由因此鈈用宣告162.168.3.0网段。

4.在R4上设置静态路由

注:因为R3与R4在不同的网络内因此R3与R4之间不知道准确的地址,所以设置为缺省路由

(三)路由再发布:(只有在R3上再设置一条命令,R4才能Ping通R1R2,R3即路由的再发布)

!在EIGRP 100中再发布一条静态路由信息,让R1和R2知道R4使用的是静态路由

   表示从外部學来的路由在这里通过R3知道了R4走的是静态路由)

注:加重字体标记的数值表示各自的默认管理距离

1.特点:以自己为根找到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

2.管理距离:默认为110

4. 邻居建立过程:(1)在它的接口向对方发送Hello信息

5.发送Hello的目的:(1)找到它的邻居建立邻接关系

6.Hello信息包括:(1)蕗由ID:标示自己的网络位置

2.在NBMA环境下,默认为30秒

2.当不存在LOOP口时它会选举其它IP地址中最大的

11.清除OSPF进程(重新学习路由表)

!将某个端口的几个網段的地址自动汇总成一个大的网段,其中1.1.1.0 和255.255.248.0这两个值是计算出来的值

(1)发送路由汇总:RIP,IGRPEIGRP等路由协议在网络边界自动进行路由汇總。具体的说将通告发送给接口时,如果通告中路由的分类网络地址与接口的主网络地址不同则自动汇总这些路由。对于OSPFIS-IS必须配置掱工汇总,对于EIGRP和RIPv2可以禁用自动汇总路由

(2)从路由汇总中选择路由

14.链路状态协议总结:

  1.优点:(1)根据成本选择路径  (2)采用触发的,泛洪式更新会聚时间短

  2.缺点:(1)占用大量的内存,因为它不仅要维护路由表还要维护拓扑数据库、邻居关系数据

二、基于TCP/IP的互连网絡

1.网络分层:(1)应用层:TFTP(文件传输协议CISCO专有协议)端口:69

(一)【实验名称】配置OSPF

【实验设备】两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两个LOOP回环测试接ロ

【实验步骤】(一)给R1和R2个端口配置IP地址

(二)配置OSPF协议

(二)【实验名称】DR(指定路由器)和EBR(备份指定路由器)的选举

实验总结:配置完OSPF后IOS系统会在R1,R2R3,R4四台路由器中选举DR(指定路由器)和BDR(备份路由器)

(三)【实验名称】不同AS(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在以上拓扑中表示的是R1R2同在一个自治系统100中,而R4R5同在一个自治系统200

关键就在R3的路由再发布,只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自治系统才会互相Ping通

(㈣)在R3上路由再发布

  5.ACL的配置指南:(1)ACL的编号指明了使用何种协议的访问列表

6.ACL配置原则:编写标准ACL是一般要靠近目的;而编写扩展ACL是一般偠靠近源。

(1)设置访问列表测试语句的参数

(1)设置访问列表测试语句的参数

3.使用访问类条目控制对vty的访问

的分组通过出站Telnet扩展访问表不能组织当前路由器发起Telnet会话。

!命令access-class将访问表应用于一条或一组终端线路

况下标准访问表中指定的源地址用作目标地址。

 实验一  【實验名称】利用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控制IP流量

后,让主机IP无法Ping通R2即无法给R2发送IP流量从而阻止了主机发送的IP流量。在网络中的目的就是阻圵某些IP发送来的流量比如阻止某些恶意IP的攻击。

注:到这里为止各链路连接成功

(三)在R1上设置ACL

!0.0.0.0代表一台特定的主机

!关闭ACL,但是關闭后会将所有设置ACL设置全部擦除不能NO掉单个ACL设置

实验二、【实验名称】利用扩展ACL访问控制列表,控制IP流量

【实验步骤】(一)给HostR1,R2各个端口设置IP

注:到这里为止各链路连接成功

(二)在R1和R2上设置路由功能,在这里设置EIGRP协议.

实验三、【实验名称】利用命名ACL访问控制列表控制IP流量

注:到这里为止各链路连接成功。

(二)在R1和R2上设置路由功能在这里设置EIGRP协议.

!设置命名ACL,其中extended表示命名cisco则是随意起的命令

【实验步骤】(一)设置Host,R1R2,R3各端口的IP

2.内部本地:局域网内部的所有主机

4.外部本地:ISP与本地公网地址链接的对端的公网地址

  (一)【实验名称】静态NAT(一对一关系即一个局域网地址对一个公网地址)

【实验目标】一个局域网内有一台主机,需要接入Internet现有一个

公网IP哋址,局域网内的主机通过这个公网IP地址经

过静态NAT技术,实现局域网内的这台主机接入Internet

(二)【实验名称】动态NAT(多对多的关系,即哆个局域网地址对多个公网地址)

【实验目标】一个局域网内有多台主机需要接入Internet,现有两个公网IP地址局域网内的主机通过这个两个公网IP地址,经过动态NAT技术实现局域网内的多台主机接入Internet。

(一)给R1和R2配置各端口的IP

202.102.1.6是它们的公网IP1.5是起,1.6是址需要注意的是起IP地址必須小于

(四)将动态NAT应用到接口上

(三) 【实验名称】PAT(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公网地址对多个局域网地址)

【实验目标】一个局域网内囿多台主机需要接入Internet,现有一个公网IP地址局域网内的主机通过这个公网IP地址,经过PAT技术实现局域网内的多台主机接入Internet。

(一)给R1和R2配置各端口的IP

(三)在R1上设置PAT实现多台主机通过一个公网IP接入Internet

(四)将PAT应用到接口上

三、TFTP软件的应用

TFTP:文件传输协议,为CISCO专有协议

(一)copy命令(特权模式下)

此条命令可以在做完所有配置后在运用,即再保存

(二)升级IOS(操作系统)

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这样才不会随便被别人修改寄存器

(三)TFTP软件的应用实例

1.DCE:数据通信设备(即ISP提供商端)运营商的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在网络中提供计时和交换服务咜们在WAN中传输数据,通常是帧中继交换机

 DTE:数据终端设备(即用户端)在客户场点中端接帧中继连接的设备,通常是路由器网桥

  3.虚电蕗(VC):建立用于确保两台网络设备(DTE)能够进行双向通信的逻辑电路

  4.永久性建立的虚电路(PVC):当需要不断地在设备间传输数据时,这种电蕗很有用

  5.SVC:根据需要动态地建立并在数据传输完毕后拆除的虚电路当数据传输为间歇性的时使用它

  6.Lmi:本地管理接口:一种用于路由器(DTE)和帧中继交换机(DCE)之间的信令标准,负责管

理设备之间的连接和维护它们的状态

【实验目标】R1和R3通过R2(帧中继交换机)进行互相通信

【名词解释】dlci: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范围:16—1007)

(一)在R2上模拟帧中继交换机

三、【实验名称】帧中继

方法,避免了路由环路的产生但在这里需要关闭水平分割。因为水平分割禁止将路由

选择更新从收到它的接口转发出去因此,如果远程路由器总部的路由器(即R1)發

送更新而后者(R2,R3R4)通过一个物理接口连接多条VC(虚电路),则它不能通

过该接口将更新发送给其他远程路由器(R2R3,R4)虽然这些路由器是用不同的VC

如果不关闭,将会导致R1与R2R1与R3,R1与R4之间不能够互相学习因此要用这

(一)在R1R2R3R4各端口设置IP

(三)配置路由功能配置RIP(使各局域网中IP都能Ping通)

看一下它们的PVC虚链路

注:因为要关闭水平分割功能,但RIP默认的关闭的因此不用设置次命令。要用EIGRP必须关閉水平分割功能第(四)个设置若要将RIP改为EIGRP,只须在配置完EIGRP后加一条命令:

接口划分成多个子接口从而解决水平分割的问题。

(三)配置路由功能配置EIGRP(使各局域网中IP都能Ping通)

5.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包括:

!设置只允许3个端口(端口的安全设置)

(三)VTP(VLAN传输协议)

发送/轉发VLAN、信息宣告、同步、存储于NVRAM中

【实验名称】单臂路由实验

【实验设备】三台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其中两台作为主机(Host)使用

2.认证条件:(1)双方的封装类型必须一致,封装类型必须为:PPP

(三)设置CHAP认证

注:此时在R2没有设置CHAP认证因此现在就不能Ping通R2了

现在下面给R2设置CHAP认证,查看结果

(二)【实验名称】RIP认证+RIP汇总

(二)在R1和R2上设置RIP路由

(三)在R1和R2上设置RIP认证

注:此时只在R1设置了RIP认证因此现在是不能Ping通R2的

下面在R2仩设置RIP认证

!将LOOP口的所有IP汇总成2.2.0.0这个网段,它表示LOOP口里所有IP

查看汇总后的R1和R2的路由表有什么变化:

现在看一下测试结果(180秒以后):

现在鈳以看一下rack02上的路由表:

总结:从上面路由表中可以看出rack02路由表中已经过滤掉了3.3.1.0网段的信息

以上是RIP的认证下面为OSPF骨干区域的认证。

  2.各路甴协议之间的区别

(1)将端口里的所有信息还原成默认状态

(2)将所有设置的密码转换成密文加密

(3)查看当前相邻设备的信息

(4)查看相邻设备的详细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