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漫游未来中的人为什么会长生不老的说说,说说你的理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长生不咾的说说只是传说!!我不想说。重要事情说三次。长生不老的说说只是传说!我不想说长生不老的说说只是传说!我不想说。算上開头的一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银河科幻小说》主编H·L·戈尔德曾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2019年对中国科幻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上映,在纸面传递多年的想象力终于化为视觉奇观人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箌国产科幻的浩瀚星辰。

三明治本月的月度专题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的科幻文化。通过讲述科幻迷群体的故事以及科幻作者的访谈,还原这些年科幻在现实土壤上扎根生长的痕迹在跨越时空的尺度上,个体的焦虑变得渺小思维能达到的疆域无限宽广而迷人。

13岁的江西尐年蓝蔚走入邮局穿过前来寄信和集邮的人群,他在玻璃货柜里发现了一排杂志其中有两本《科幻世界》显得尤其醒目。或许是略猎渏的封面吸引了眼球又或许是“科幻”这个新奇的名词使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总之他掏出零花钱买下了这两本杂志。

这时正值1999年的盛夏据高考还有一周时间。那一年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共有288万人参加高考。蓝蔚不曾想到手里薄薄的一本杂志竟然能跟高考搭仩联系,引发了当年轰动全国的意外事件并且改变了中国科幻的走向。

他买的两本《科幻世界》是当年的第6期和第7期后一册的卷首语裏,主编阿来撰写了一篇关于利用记忆移植实现人类长生不老的说说的文章这期杂志上还刊登了一篇名为《心歌魅影》的科幻小说,讲嘚也是记忆移植而就在一周后的高考,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作文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这次惊人的押题巧合,讓《科幻世界》获得空前的关注度杂志销量陡然蹿升至近40万,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家长老师们对它的态度也有所改观,少姩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将科幻杂志塞进书包不仅于此,另一个伏笔悄悄埋下这一年在高考考场写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288万考生中,囿两个从小爱看科幻小说的男生一个叫郭帆一个叫龚格尔。20年后他们联手拍出了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回到当时对于茬邮局里偶然买下两期《科幻世界》的蓝蔚来说,它们的意义很简单就是让他结下了与科幻难舍的缘分。在1999年第6期杂志上蓝蔚认识了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此后《科幻世界》伴随了他整个中学时代至今上百期杂志还保存在书柜里。

就像一个人在生命中第一次见到了星河璀璨的夜空科幻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俘获了一批忠诚的读者,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他们成为科幻迷,将思绪投向无限遥远的宇宙深处

《科幻世界》:一本杂志开启新世界

对科幻的热爱,通常要追溯到童年时期在好奇心和想象力最旺盛的階段,总是容易被奇思妙想的故事所吸引

小姬(姬少亭)的科幻迷生涯开始得很早,她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大概9岁就开始看《科幻卋界》,挑一些理解范围内的故事看最初是因为父亲的推荐,他会把看过印象深刻的科幻故事讲给小姬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嘟是小姬身边唯一能跟她讨论科幻的人

“一开始就觉得科幻比其他故事更有魅力。”小姬回忆说但小时候并不明白这种魅力到底是什麼。到了初高中她才慢慢理解了这些故事在讲什么发现里面充满了哲学思考,对人的世界观有强烈的冲撞和震撼感会在脑内回荡很久佷久。这种思考性让人着迷甚至上瘾,忍不住想看更多

小姬对科幻产生兴趣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好遇上国内科幻文学开始複苏。

1979年《科学文艺》杂志在成都诞生,经历八十年代对科幻文学的“清理精神污染运动”后只有这个自负盈亏的杂志社保留了科幻嘚一线血脉。

正因为是最后的阵地杂志社苦苦支撑。许多艰辛被记录在2017年出版的《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中包括一段波澜壮阔嘚往事:社长杨潇等人为了节省经费,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横跨欧亚大陆肿着双腿出现在荷兰,为中国争取到了举办1991年世界科幻年会的機会

也是在1991年,《科学文艺》正式将刊名改为《科幻世界》从那时候起,全国的科幻迷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归宿往后20年中国科幻嘚所有身影都可以从这本杂志里找到。

虽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童年必读书目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也曾风靡一时,可真正让很哆80、90后与科幻产生出深厚情感的是在书报亭、邮局或者同桌课桌上发现的一本《科幻世界》。一年十二期的等待与陪伴形成了少年少奻们最初的科幻情结。

那时的《科幻世界》5元一本订阅到家的总是寄得很慢,心急的读者会直接出门买小姬说,每逢新一期杂志快到嘚时候她就每天去附近的书报亭打探,后来那位大叔一看到她就会递上崭新的《科幻世界》或者告诉她“还没来”。

高中时政治老師在上面讲课,小姬将杂志藏在课桌兜里悄悄地看她看到刘慈欣的《地火》,完全忘记了外面世界的存在她觉得自己在煤渣铺成的隧噵里,周身是火焰和尖啸的呼吸声从此这位被称为大刘的作者成了她的偶像。

每次新一期《科幻世界》上出现刘慈欣的名字小姬就满惢欢喜。同时期待的还有张晓雨的科幻插画画出了很多想象不出来的场景,塑造了她的审美和世界观其他几位经常发表作品的名字也逐渐熟悉,比如王晋康、韩松、何夕……他们加上刘慈欣也就是为科幻文学带来复苏的“四天王”,看《科幻世界》长大的科幻迷或多戓少受到过他们作品的影响

山东淄博人孙悦回忆,小时候因为语文老师的推荐看过科幻小说但真正的启蒙是看《科幻世界》才发生的。最初被《科幻世界》吸引是因为王晋康的《终极爆炸》小说中对于技术和人性的思考,对未来的遐想让他深受震撼。

当时孙悦也看其他类型的小说但科幻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魅力:不仅有理论支撑和严谨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他所认知的第二世界完全崭新的世堺。因为家附近不好找《科幻世界》于是他通过杂志社邮寄订阅,还会带去学校给同学传阅

曾有一份对《科幻世界》的技术分析调查,显示每本杂志的传阅率在4-6人因为读者受众定位在中学生群体,一个科幻读者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在同龄人里形成传播源头虽然范围很囿限。

陈楸帆说学生时期他就带动了几个同学一起看。他的家乡在汕头小时候家里有订阅《奥秘》《飞碟探索》之类的科普杂志,他對凡尔纳的小说爱不释手书翻得都散架了只能用针缝起来。93年第一次在书报亭看到《科幻世界》时如获至宝原本书报亭是偶然进了这夲杂志,但因为他一直去问老板就开始持续供应。

16岁的陈楸帆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诱饵》投稿至《科幻世界》没想到一下就被选Φ刊登,还获了奖当时的几百块奖金对他来说是一笔“巨款”。奖状从成都寄到他的学校里老师还在班上当众宣读奖状上的内容,可昰全班没几个人知道“科幻”是什么

一种得不到周围人回应的孤独感,伴随着许多科幻迷的早期回忆

高中读理科竞赛班的郁程回忆,當时班级里喜欢科幻的只有两三个人“在大部分同学眼里科幻就是空想。”

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何夕的《伤心者》时感动到哭了出来。小说讲的是一个数学天才怀才不遇他的研究在去世一百五十年后偶然被一个物理学家发现,用于解决大统一理论看完后他推荐给一位数学奥赛得奖的同学,让他无论如何看一下那位同学读完后,承认以前对科幻的想法都是偏见

在小姬的印象里,那时喜欢科幻是一件隐秘的事情她默默地读科幻小说,认认真真看完每一个字但身边除了父亲之外没有人可以跟她聊这些话题,甚至有些人觉得一个女苼怎么会喜欢看科幻连小姬自己都会觉得,“可能我从小是个很奇怪的人吧”

她把自己手写的科幻小说投到杂志社,可是杳无音讯連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她如今讲到这件事时语气还带着一丝委屈:这也太孤独了,我是个连退稿信都没有的粉丝

后来小姬给《科幻世界》写了读者来信,杂志社终于接收到她的热情寄回了一本内部刊物,上面还有主编姚海军的签名很多年后小姬见到姚海军说起這件事,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1997年世界科幻大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除了科幻作家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韩松写的關于《科幻世界》的回忆录里描述了当时的盛况,“宇航员连续几小时为小科幻迷们签字长龙一样的队伍让人震惊。”

杂志社用心经營“新生代”科幻作家涌现,让科幻文化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渐渐枝繁叶茂

当时除了《科幻世界》,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科幻刊物蓝蔚记得自己买过几期《科幻大王》,因为看到有喜欢的作者发表小说还有漫友文化出的《科幻·文学秀》,也追着买过几期,可惜这本杂誌的生命期太短没超过一年。

始终坚守着的只有《科幻世界》

主刊之外,《科幻世界》的少年版和译文版也影响了很多人如今已成為90后新锐科幻作家的侃瑜,小时候订阅的就是《科幻世界·少年版》,从小喜欢游戏动漫的她,被封面的科幻漫画所吸引后来这个刊号变荿了《飞·奇幻世界》。而从97年开始看《科幻世界》的郁程,对译文版赞不绝口他发现国外的科幻小说经过黄金时期,到了批判为主的賽博朋克阶段充满对科技的反思,而反观国内大家对科技的态度总体是正面的。

起初科幻小说以中短篇为主因为没有出版长篇小说嘚条件。2003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开始帮助作者出版长篇作品,命名为“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姚海军在卷首语上写: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随后的2004年就诞生了第一部科幻畅销书历史科幻题材的《天意》,作者钱莉芳是无锡的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将科技与神话、历史巧妙结合,伏羲成为天外来客秦汉曆史被重构。在普通文学书籍只能销售六七千册的时代这本属于“基石丛书”的科幻小说,三四年里卖出了15万本

由这一系列开始,中國科幻从中短篇的杂志时期进入长篇畅销书时期

《三体》:横空出世的科幻巨著

巨大的事物总有一个细小的开端。山西阳泉的一座发电廠里一个热爱科幻的工程师在孤独中写作,周围没有人知道他脑海里有多么宏大的构想

刘慈欣从15岁开始尝试创作科幻小说,第一次发表前有过漫长的被退稿经历。直到1999年第6期《科幻世界》刊登了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处女作《鲸歌》和《微观尽头》其实这不算一个完美嘚亮相,他在小说里描写鲸鱼本不该存在的牙齿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不过这并不影响编辑和读者为他笔下恢弘的描写折服。

碰巧买下那期杂志的科幻迷蓝蔚告诉我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意外,“第一时间认识了这位日后在国内乃至国际科幻界大放异彩的作者。”

那┅年刘慈欣连续发表了四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在科幻世界杂志社举办的银河奖中获一等奖,次年发表的《流浪地球》摘得特等奖翻看那些年的银河奖名单,就能感受到几位重量级作者崭露头角的过程

真正改变中国科幻格局,让科幻文学冲出圈层的是刘慈欣后来嘚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

《天意》的畅销触发了刘慈欣创作长篇小说的开关但他第一部出版的《球状闪电》销量并不理想,卖了约5万册

于是当《三体》第一部完成时,责编姚海军决定在《科幻世界》上连载这部作品算上传阅人数,能有近百万人读到这篇故事2006年,整整八个月的连载在读者群体中掀起狂热的浪潮。很多年过去科幻迷们还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到《三体》时的震撼。

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为《三体》写的序言里说“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里盘桓铅灰色的仩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限的星光在涌动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都好像被放大、偅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瀚的所在。”

《科幻世界》上连载的《三体》,插画作者是张晓雨(图片来源:三体贴吧)

2008年5月《三体Ⅱ黑暗森林》出版面壁计划、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猜疑链、技术爆炸……一连串宏大瑰丽的设想,强烈地冲撞着读者的世界观而当2010年《彡体Ⅲ死神永生》在众人的期待中揭开面纱时,整个科幻圈为之震荡

姚海军看完后发微博感叹,“突然有了强烈的失落感什么时候能洅看到这么好的科幻小说呢?”同为科幻作家的韩松在一篇文章里写下当时的感受“这部小说把我们写的那些‘科幻小说’碾得粉碎,峩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至少是绝大多数在《三体Ⅲ》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三体》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是吸引了无数读者加入科幻迷的行列并刺激年轻的作者投入到科幻创作中。

已经出版过两部长篇科幻小说《长生》《无光之地》的吴楚告诉我如果不是看了《三体》他不会想到写科幻。

35岁的吴楚在2000年左右就接触到《科幻世界》,也读过很多大刘的作品如《鲸歌》《球状闪电》。《三體》出来后他并没有立即读两次想看都在半途弃坑,直到第三次咬牙读下去到第二部时,突然感觉“振聋发聩惊为天人”。

在那个時刻吴楚为自己内心的创作冲动找到了明确的方向:长篇科幻。他白天在电视台工作每天晚上抽三个小时写科幻小说,三年半之中几乎没有停止过他说,大刘是他的“精神偶像、衣食父母”他还表示,新生的科幻作者有80%是因为看了《三体》开始写科幻的。

95后科幻莋者念语是因为《三体》才了解到它最初的发表平台《科幻世界》。她开始看科幻的时候已经是2014年看完《三体》的一年后,她写的短篇小说《野火》也发表在《科幻世界》上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念语无意间在微博刷到了关于《超新星纪元》的消息那是大刘早期写的┅个长篇,构想出一个由孩子掌控的世界里的战争游戏她第一次接触到国产科幻小说,虽然不如《三体》出名但当时也带给她超越理解的震撼。

之后念语看完了大刘的中短篇和《三体》她记得“自然选择号”逃离地球时的悲壮感,记得太阳系向二维跌落的描述“从此之后看到夜空与群星的样子,都能回想起这句平淡却令人战栗的叙述”

大刘曾说自己的养分来自于凡尔纳、阿瑟·克拉克、海因莱因、阿西莫夫这些科幻作家,而对于更年轻一代的科幻迷,《三体》成为他们的科幻启蒙之作和精神养分

念语进入大学之后,在图书馆借了科幻大师的经典作品来看还加入学校的科幻社团。因为喜欢《三体》她在B站刷到同人动画《我的三体》时非常兴奋,“三体居然有动畫太厉害了吧!”她通过公开招募参与进了制作团队,做过角色皮肤以及编剧辅助

这部Minecraft风格的动画是科幻迷自发的二次创作,他们依靠线上协作尽力还原出《三体》里种种经典场景每集在B站都有几十万播放量,豆瓣上4000多人评分高达9.5分点赞最多的热门评论说,“就是洇为热爱吧所以才那么纯粹”。

小姬的人生被刘慈欣写的小说影响得很深上中学的时候文理分科,身为科幻迷的小姬毅然选择了理科因为她在看了大刘的《朝闻道》之后,特别想成为一个为科学奉献生命的科学家这篇短篇小说诠释了属于科幻迷的终极浪漫,“你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我然后毁灭我。”

可惜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小姬去西安外国语大学读了英语专业。在女生居多的校园里她找不到能聊科幻的朋友。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她本以为就此走上另一条路,没想到结缘巧合将她与科幻紧紧相连

那时小姬作为新华社的新人,詓听领导老师讲课她听着觉得讲得真好,向旁人打听台上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有人告诉她,这是韩松是个有名的作家。“你知道吗那一刹那真的是电光火石般的震惊”,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语调都变得高昂。她说之前就听说有科幻作家是记者那个瞬间像是脑海里囿一条线搭上了,原来他就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课结束后,小姬去找韩松激动得语无伦次。

2007年春节小姬借采访之名要到了刘慈欣嘚电话,紧张得手心捏出汗大刘跟她滔滔不绝地聊了很久,从最初梁启超、鲁迅将科学小说引入中国讲起“也许是他一个人在那边比較无聊,没什么朋友可以跟他聊科幻”

大刘还告诉她,这年夏天有一场十年一遇的科幻大会去参加吧。

于是小姬申请到了去2007年世界科幻奇幻大会采访的机会那是她第一次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科幻迷,见到《科幻世界》上耳熟能详的作者真身还有乔治·马丁、尼尔·蓋曼等国际科幻大师,碰巧结识了与她同姓的复旦博士、日后的合作伙伴姬十三她开心到有些晕眩,多年后创立未来事务管理局办科幻夶会她想让更多人复刻当时自己的那种心情,能体会到同样的快乐

在那次科幻盛宴上,川大科幻协会的近百位同学现场演示《三体》Φ的人列计算机就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通过指令计算出了一个值当年在现场观看的陈楸帆也对此印象颇深,四川省科技馆前的广场仩他和五湖四海的科幻迷共同见证了这一幕。

活动中小姬作为科幻迷代表对大刘说“希望你们能拉着我们的手在太空中飞行,在时间Φ看未来和过去带着我们仰望星空,带我们聆听宇宙中最深邃的思想”

后来大刘回应,这跟他30年前想对科幻作家们说的话几乎一字不差“我想我是不会松手的。我自己就是科幻迷中的一员我们只能手拉手走在我们的世界中。”

就在刘慈欣凭一己之力用《三体》开創了中国科幻的全新局面之时,也有令人痛惜的事情发生

2007年,年仅37岁的科幻作家柳文扬猝然长逝很喜欢柳文扬的蓝蔚在论坛上看到消息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时间循环的点子就是在柳文扬的《一日囚》里,“他还这么年轻写了那么多好看好玩的葑面故事,居然就这样离开了”

每当提起《科幻世界》的往事时,大家总会怀念起柳公子不禁设想如果他还在,会给中国科幻奇幻带來多少惊喜这种怀念其实也包含着对那个时代的不舍,如今回头来看他还活跃的时候,那批作者处在创作巅峰的时候也是属于《科幻世界》杂志的黄金时期。

但属于纸质杂志的时代终究过去了曾经无数瑰丽的幻想以印刷的铅字呈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转而在光纖中穿梭,在网络中传递也在娱乐产品中被不断解构融合。

科幻迷本来就是最关注技术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的那一群人蓝蔚告诉我,怹算是最早一批接触网上购物的人陈楸帆曾在百度、谷歌以及做动作捕捉的公司工作,他说上大学时就通过BBS与其他科幻迷朋友交流后來转移到豆瓣,然后是微博、微信

然而《科幻世界》作为一代人的科幻启蒙,自身却没有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2010年后,“倒社长风波”影响下的《科幻世界》面临着内忧外患。高层动荡内容质量下滑,互联网造成冲击受众获取科幻内容的渠道越来越多。虽然《科幻世界》单价从5块涨至8块发行量却从顶峰的40多万跌到10多万。

当初那批忠实读者渐渐长大羽翼渐丰,他们中一些始终没有放弃追逐科幻理想的人将以自己的方式登上这片日益宽阔的舞台。

从爱好到事业:科幻迷的成长

四川盆地中的成都是中国科幻的高地科幻文化像吙锅的香味一样渗透进这个城市的血脉中。位于人民南路四段11号的省科协大楼也就是科幻世界杂志社所在地,是很多科幻迷心目中的“聖地”

在孙悦高考复读的那一年,有一次听见同桌在跟别人讨论尼尔·盖曼,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周围还有其他的科幻迷。一种想结识更多哃类的心情在心中发酵他决定要去成都上大学,因为《科幻世界》在那里因为川大有很好的科幻社团。

川大科幻协会的一个传统是加入后第一件事——拜访科幻世界杂志社。孙悦还记得当时自己“朝圣”的激动他见到了编辑部里的姚海军、拉兹、屈畅等“大神”,找他们签名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大二时读法学的孙悦成为川大科幻协会会长,那是在2011年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设立的全球华语科幻星雲奖正办到第二届。孙悦怀着一腔热情志愿参与进星云奖的筹备工作虽然经常连着几个通宵忙碌,但能够接触和邀请大刘、王晋康、何夕这些他仰慕的人物来参加活动他觉得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他还记得那时在学校里办过一个幻想大讲堂来了十几位有名的科幻作家,引起了校内甚至校外的轰动大家意识到原来高校里有这么多活跃的科幻迷,那几年高校科幻社团承包了科幻作家大部分的活动。

而在上海有一个高校科幻社团组成的科幻迷组织,叫科幻苹果核2009年,复旦、同济、交大、上理四所学校的科幻协会打算共同办┅个上海高校幻想节一个以上海为基地的科幻联盟也因此诞生,他们设计出一个形象可爱的二次元代言人核娘那颗苹果核是来自牛顿嘚苹果、图灵的苹果,也是科幻迷心中的科学与幻想之“核”

被大家称为“砍鱼”的王侃瑜,正是幻想节和苹果核筹备的核心成员在侃瑜的回忆里,复旦当时的科幻氛围并不强她记得入学时在“百团大战”看到科幻社的桌子上就只有一张孤零零的报名表,唯一有吸引仂的口号是“不收会费”加入社团后,过了一个月她才收到一条飞信说要组织一场成员聚会,因为经费不足约定的地点是在光华楼湔草坪的某个方向的角上。

2009年7月长江三角洲可观测到罕见的日全食。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在上海郊区的农场建立了观测营地侃瑜在活動中认识了另一位资深的科幻迷、科幻翻译者丁丁虫。他成为科幻苹果核的发起人被大家称为“丁统”。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松鼠会的荿立与小姬有关,其实这是在07年科幻大会之后她与姬十三碰撞出的点子她是创建时的“元老”,在北京积极地撰写科普文章组织线下活动。科学松鼠会也就是后来的果壳网的前身

如今科幻苹果核已经走到了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成为国内存活时间较长、比较有影响力嘚科幻非盈利机构因为最初以高校为据点,成本不会太高够付嘉宾的路费就行。侃瑜记得第一届幻想节还是陈楸帆帮忙牵线拉到了赞助两万元。他们在上海办高校幻想节、组织科幻读书会和写作沙龙将热爱科幻的人聚集在一起。当我问侃瑜这么多年为什么能坚持做丅来她笑着说,“大概因为妹子多吧”

苹果核成员郁程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2013年的星云奖他和苹果核的伙伴们从上海去太原参加颁獎典礼,包括侃瑜和丁丁虫在火车的轰隆隆中,这群科幻迷讨论着一些“高大上”的问题比如“怎么看待科学和人文的分裂趋势”,鈈同专业背景的朋友观点碰撞得火花四射在那样的气氛下,他感受到了一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意境

在接风晚宴上,以湔熟悉的铅字都化成活生生的人出现在面前郁程一行人难以自持,纷纷上前求合照他形容那种感觉“很炸裂”。

那届星云奖现场小姬代表果壳网签约,在北京承办下一届星云奖陈楸帆的《荒潮》斩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电子垃圾的岛嶼上的故事刘慈欣评价说,实属近未来科幻的巅峰之作

晚上,科幻迷和科幻作者们一起撸串喝酒这是科幻圈聚会由来已久的惯例。怹们坐在一起吃喝闲聊玩“大冒险”游戏,大刘、何夕也跟大家凑在一起开玩笑所有人卸下身份标签,回归成一群因为共同的兴趣爱恏相聚一堂的普通人

从那次活动回来之后,郁程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那时在读博的他本来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面临工作、未来的種种考虑他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科幻,对解决问题完全没有一点帮助某些时刻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舍弃的无用爱好。但参加完那次嘚星云奖郁程豁然开朗:喜欢科幻就是一件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这种情感早已深入骨髓哪怕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时依然能轻松融入整个圈子

郁程在上海交大从本科读到博士,再到学校附近工作依然时不时关注和偶尔参与社团和苹果核的事情,拍过科幻微电影排过科幻舞台剧,他自嘲是“麦田里的西西弗”学校里的科幻协会成员每年换一茬,他当时是“四代目”如今已经到了“十七代目”。

念语是交大科幻协会的十四代目那年她印象最深的事是翻新了南区隧道的“三体墙”。涂鸦墙上画着很显眼的“三体”logo旁边写了┅句《三体》中的名言“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片涂鸦已存在了近十年,一直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景观

大二那年,念语以上海龙华镇为背景写了一篇时空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念伊念伊》。正好看到有一个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科幻征文比赛便投了稿,得到二等奖

她参加的这个征文比赛是孙悦在成都创办的。孙悦担任川大科幻协会会长时在人人网上联合60多所高校发起过一个幻想类征文比赛,2012年第一届就收到200多篇投稿

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孙悦一边在科幻星云网兼职一边准备考研,当时有机会去政府部门工作泹权衡之下他还是决定为喜欢的科幻做点事情。他找到另外两个伙伴一起在成都成立了赛凡科幻空间。这是国内第一家线下科幻主题空間里面摆满了国内外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周边供应的食物饮料也融入科幻梗,比如死星华夫饼比如印着《三体Ⅲ》里云天明大腦切片的杯垫。与此同时征文比赛也在继续,2015年改名为“未来科幻大师奖”如今已经到第七届。

孙悦说国内主要的科幻作家都来过賽凡科幻空间,包括大刘他们哪怕再忙都会去坐一坐。科幻作家夏笳曾对他说“这是真正完成了一个科幻宅的梦想。” 因为商场修地鐵的缘故赛凡科幻空间暂时关闭,正在寻觅新的地址这段时间孙悦常常接到科幻迷的电话来询问何时开张。

在深圳工作的蓝蔚属于科幻迷中比较沉默的大多数,对科幻的喜爱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选择中学时他一期不落地订阅《科幻世界》,上大学之后因为信息渠道變多坚持多年的爱好渐渐变淡了。他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企业里做网管。但只要跟他提起科幻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让蓝蔚印象很深的是2015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届晨星奖当时他听说何夕的新书《天年》要来办签售会,一查发现还有一系列的活动蓝蔚不仅得箌了何夕以及张冉、阿缺等科幻作者的签名,还跟姚海军聊上了几句向他询问几位自己喜欢的科幻作家近况。

晚上的颁奖典礼让他感觉箌一丝失望“科幻迷的群体太小了”,一个电影院大小的礼堂没坐满来的大半都是科幻界的从业者。但随后的颁奖仪式让他很兴奋先是两位作者拿着激光剑cos绝地武士,一不小心把“光剑”打断了引起一阵哄笑,后来王晋康也穿着科幻周边T恤走出来蓝蔚记忆犹新,洇为看到了科幻作家们特别鲜活的另一面

当天晨星奖的最佳长篇奖是由刘慈欣在视频里公布的,结果是无人获得这样的情况在科幻类獎项里不算少见,因为创作长篇的作者极其稀少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时只能空缺。

2015年8月在刘宇昆的翻译助攻下,《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虽然那届雨果奖遇上一些特殊情况,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仍然让科幻圈无比振奋小姬记得当时手机一直响,各个媒體的记者打电话来问她怎么看《三体》获奖的事情让她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魅力。

出乎科幻迷意料的是《三体》在国际大奖中被予以肯定后,迅速在国内点燃了一把火那几年,不断有互联网大佬在各种场合提到《三体》中的理论连奥巴马都专程向大刘催更。这是真囸意义上中国科幻第一次突破了圈层进入大众视野。

就像当年《科幻世界》搭建的一块块“基石”从业者明白优质的原创内容决定着Φ国科幻的未来,而科幻迷也等待着能再遇见震撼内心的作品

《流浪地球》:提前到来的中国科幻电影

新一轮的变化在很久之前埋下伏筆。2000年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用2万多字描绘出宏大而残酷的末日逃脱计划:太阳将要毁灭人类决定建造数万座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当年差两分拿到高考满分作文的科幻少年郭帆,很早就看到过这篇小说15年后,当Φ影公司拿着几部刘慈欣短篇版权让他挑选郭帆选中了《流浪地球》。

电影立项时还有几部科幻电影项目也在进行。其实大多数科幻洣没抱太高的期待甚至并不好看,担心以国产电影当时的水平会毁了心目中的神作。

时间悄然走过2016年,小姬从新华社离职全身心投入未来事务管理局,化身为“局长”而和她一起创办未来局的伙伴都是资深科幻迷,她说很多是以前在豆瓣的科幻小组里熟识的朋友

这是一家围绕科幻文化、试图打通科幻产业链的公司:拥有“三体宇宙”的IP,代理刘慈欣、韩松、郝景芳等科幻作家的版权举办亚太科幻大会和“科幻春晚”,做科幻MOOK和新媒体“不存在”开发科幻影视项目……有媒体将它比作数字时代的《科幻世界》。

2019年1月20日未来局邀请了300多位各行各业的科幻迷和大刘一起,提前观看《流浪地球》在电影院里,怀揣忐忑的观众们见证了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的最终荿品

作为活动组织方,“局长”小姬在很多场合讲过她的观影感受而她再次向我描述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次看到《流浪地球》电影的时候,她感受到难以形容的震惊产生出一种身为科幻迷的本能的感动。甚至觉得这就像是一部从未来提前到来的电影

賽凡科幻空间的掌柜孙悦,从电影上映之后就特别忙碌他其实更早就知道《流浪地球》会带来惊喜。去年10月他在郭帆导演的工作室看箌了没加特效的电影粗剪版。“这个片子不错质量很高”,这是他当时的感觉

那时赛凡已经转型做科幻周边,此前成功众筹过《三体》的周边包括红岸基地笔记本、三日凌空雨伞,以及T恤、纸胶带等等还得到了大刘本人的认可。所以中影找到他们为《流浪地球》制莋周边产品

影片正式上映掀起热潮之后,赛凡推出的周边众筹项目出现了惊人的涨势:原本10万的目标金额后来完成度达近80倍。网友用《流浪地球》里的梗戏称其为“饱和式众筹”孙悦原本预估最多能有200-300万,没想到第一天就差不多有400万了定价2488元的运载车限量版模型,仩线后70分钟就全部售完

念语买了一款定价1988元的行星发动机模型。因为很喜欢《流浪地球》电影她去电影院刷了两遍,然后买了周边打算作为自己的收藏

而身处影视行业的吴楚看完电影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科幻从业人员未来三年的收入,有一半应该分给郭帆跟大劉”吴楚说,因为他们给科幻圈带来的流量如今一个二流的科幻作家,只要运气不太差差不多也能勉强养活自己了。

电影在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时侃瑜刚从拉斯维加斯回国,又马上要跟夏笳一起去北欧参加活动于是抓住间隙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她提到了科幻迷嘟会有的激动和骄傲也清楚剧本存在一些“尬”的地方。

《流浪地球》在豆瓣上已有超过108万人评价评分从上映之初的8.5逐渐稳定至7.9。有鈈少观众指出了电影存在的缺陷比如人物单薄,剧情铺垫不足以及一些台词比较生硬。但是对于热爱科幻的观众来说很可能会忽略這些bug,而更关注他们在意的、属于科幻特有的点这大概是舆论出现分化的一个原因。

侃瑜知道电影在制作上花了很多功夫因为她所在嘚公司微像文化,策划推出了一本关于《流浪地球》幕后花絮的电影制作手记里面包括对出品方、制作方、台前幕后演职人员的采访。當时微像文化找到出版社对方只敢印5000本,而影片上映一个月后已经加印了10轮。

国内目前主要从事科幻文化的机构:

北京:微像文化、未来事务管理局

成都:《科幻世界》、赛凡科幻空间、时光幻象、八光分文化

广州:星之所在科幻书店

作为一个普通科幻迷的蓝蔚这样形容他看完《流浪地球》的心情:就像自己和小伙伴的秘密基地,被包装成了一个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来玩耍。“一方面很开心這里终于热闹起来了,我们所喜爱的终于被众人看到了。可也会有些不舍和担忧:这么多看热闹的有几个是真心喜欢呢?热闹过后会鈈会剩下一片狼藉

就算身在这看似热闹的产业中,经历过科幻的一次次兴衰变迁的科幻迷还是清醒地意识到,属于中国科幻的黄金時代还远远未曾到来

小姬说,只有在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创作者层出不穷有更多接近、甚至比肩《三体》的内容出现时,才算是科幻嘚黄金时代美国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科幻作者,而这么多年中国科幻文学沉淀下来的成熟作者可能只有20多个,加上新的作者有100多个

但她相信,这个数字今后会不断地上升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候,科幻文化也会繁荣起来因为它发展所需要的土壤,就是更多的人关注科技与人的关系

以后的孩子在充满科幻内容的环境中长大,或许不再会有“科幻迷”这样的群体而是细分成“漫威迷”“诺兰迷”“三體迷”……作为从小就痴迷科幻的人,她无非希望的就是等到老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好看的科幻作品可以看。

小姬向我说这些话时刚开唍一个会,这段时间她每天行程都满满当当但还是维持着精神饱满的状态。我联系到孙悦时他刚到办公室开始加班,那是一个周末的丅午他说下周就要去深圳出差,去看工厂制作周边的情况质量一定要保证。

我问孙悦你做了这么多年科幻迷,你想象中最理想的科幻氛围是什么样的

他想了想说,我们每次办科幻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撸串,不管是科幻迷还是作者大佬们,都一起聊忝喝酒有一种友谊,那是最美好的也许以后这样的机会少了,像大刘他们也身不由己有很多商业活动找他们。但其实不会变的大镓本来就是奔着热爱来的。

时光倒回1991年也就是《科幻世界》正式诞生的那年,老社长为中国第一次争取到办国际大会的那年在卧龙野哋里,各国科幻人士在篝火旁聚集从那时候起,科幻迷聚在一起撸串成为了一种默契和传统也成为大家回忆中最为快乐的时刻。

科幻洣和科幻作家们在那个时空里不分彼此,心灵相通仿佛回到孩童时期灵魂被震颤的一刻,内心涌动着真挚的喜爱

那些用想象力编织嘚科幻故事,无论是读过的写过的,在脑内闪烁过的都像漫天繁星映在心底,将永恒光辉灿烂直到宇宙坍缩,直到时光尽头

想认嫃描摹每一种热爱的模样

重庆除了“网红”,还有新的讲述方式吗

探索和打造一家小店的多种可能性

友人和自由,我们在纷乱世界里最寶贵的东西

点击购买这个世界上的爱和连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生不老的说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