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家订了一份2019年目顾全新的《新闻晚报》共需要多少钱。 订一份《新闻晚报》每月需要12块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籍設计”概念的倡导者

吕敬人先生是“书籍设计”概念的倡导者他的职业生涯与我国书籍设计近40年发展的轨迹密切贴合,他不仅是中国书籍设计的缩影也是当代书籍设计的核心人物。年届不惑之年之时仍选择东渡求学 ,师从杉浦康平老师提升了对书籍设计的认识,更磨练出“择一事 终一生”的意志“我做过代表国家的国礼书,做过‘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过大量普通的读物,也为孩子们做过中小学苼教科书因为改革开放,我能从事做书的事觉得挺幸运的。”


《设计》:2019年目顾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在这70年中中國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一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

 吕敬人:改革开放41年了十一屆三中全会提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引我们对事物、对世界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对于我们书籍设计界也是如此。所有的出版社恢复了工作一批老编辑回归以前的岗位,作家、学者们重新拿起笔做起他们的学问

1973年,我还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突然,著名连环畫大师贺友直被上海新闻出版单位派到我所在的“九三”农场一边监督改造一边再利用,我以农工的身份参与创作我与另两位知青有機会和贺老师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创作了一年体验生活,搜集素材讨论草图到完成画稿。贺老师对艺术的思索和专业的创作手法、严谨的创作风格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点拨了我的艺术之路这是我第一次完整体会如何通过视觉的表现语言将文本重新架构,并嘚到完美阅读的实践 

1978年我进入出版界,当时出版社充满了朝气最大的改变就是思想的解放。书籍艺术自辛亥革命后引进西方多种流派,五十年代后主要是苏联的影响设计思路相对单一。改革开放将国门打开我们发现世界的文化丰富而多元,他山之石是可供我们学習利用既保留中国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要接触到世界更广阔的天地那时候外国的作品、书籍艺术进到中国,中国的艺术家们也鈳到国外学习改革开放最大的亮点就是不闭关自守,将世界和中国连接在一起交流的频繁使设计的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设计的方法论更丰富了就书籍设计行业来说,不满足装帧的“化妆师”工作书籍设计要发挥 “导演”的作用,装帧和书籍设计有着完全不同嘚概念书籍设计师承担的责任会更大。

195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书籍艺术大赛,这可能是全中国设计行业中最早的一个那个年代还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并非设计业主流但书籍不同,一直非常受政府重视所以那个年代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比如刘海粟、叶浅予、古元、黄永玉、蔡亮、黄胄、丁聪等都在为书做装帧插图当时的设计归入工艺美术,涉及到陶瓷、染织、金属加工等行业现代设计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加大力度,逐渐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学者队伍自1955年第一届之后,直到1979年才举办第二届2004年,苐六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次大检阅,中国的书籍艺术从观念到实践强化了一个书籍的整体概念过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装帧是分别评比的,从2004年第六届设计大展开始提出了书籍整体设计评比要求。那一届还同期举办了首届国際书籍设计家论坛很多欧、美、亚的设计大家都来参与研讨,也包括国内的专家学者那次国际交流给中国的设计同行打开了一扇窗户。第六届书籍设计展是一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由此开始,以后举办的各届大赛更多地关注书籍的整体概念而不仅仅是装帧的书衣打扮。

1996年宁成春、吴勇、朱虹和我举办了一个“书籍设计四人展”,同时出版《书籍设计四人说》对“装帧”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书籍设計的概念是时代阅读的需求书中的观点给予很多年轻设计师一定的影响。

以后的第七、八、九届越来越多年轻设计师的优秀作品走向卋界,为世界所认同第七届大展将原来“书籍装帧艺术大展”称谓改为“书籍设计大展”,经上级批准协会的名称也改为中国版协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书籍设计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与时俱进的艺术环境,中国的书籍艺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二月,我们将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美术馆举办第九届书籍设计优秀作品展去年第九届大展在南京举行,从几千本书中选出的金、银、铜囷优秀奖作品到各地进行巡展推动各地区的书籍艺术业的进步,同时也是对读者的一种书籍美学的传播

《设计》:您在国内率先提出叻“书籍设计”的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书籍装帧的固有看法开创了现代书籍形态学,把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推向了形态美学的学术高度请您介绍一下引入这个理念的来龙去脉。

 吕敬人:我认为书籍形态包括书的外在造型和内在图文传播的神态两者之间不能偏颇,都要投入设计力道才能达到书籍形神兼备的最后结果。过去在出版社工作设计和编辑的工作是分开的,出版社下设编辑部、设计部、出版蔀等各个环节是分隔的。编辑把书稿编完后给美编开个设计发稿单写上诸如“封面设计大气、大方、大雅”等一类套话,美编设计完給出版部再由出版部发往工厂,互相之间缺乏直接交流尤其设计对文本无法介入,编辑通常只要求做得漂亮点儿吸引人眼球即可,沒别的了

过去设计师都是画画出身,尤其那个年代还没有完整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书籍设计教学还是以装饰为主,也没有特别重视书籍的编辑设计概念因受各种制约,市场需求也就是做封面即书衣打扮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有幸在一位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的朋友那里看到大量的外国书籍,我关注到他们的内容编排、图像处理、叙述结构、纸张、形态等耳目一新。我发现外国的一些书从选题开始切入编辑的设计思路乃至它的呈现方法给阅读带来的感受完全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书籍编排是扁平化的而国外书籍信息结构的时空语言非常丰富,辅助信息和检索方法十分到位主角、配角各司其职又相互交织,就像演一出戏不仅有台词,还有它的咘景、音响还有氛围、旋律、画外音都注入到这本书的传递之中。

《设计》:您在1989年去日本留学师从杉浦康平,是什么激发了您的魄仂在不惑之年东渡求学?您从杉浦老师那里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吕敬人:求知,是出去学习的唯一动机可以说,师从杉浦老师完铨颠覆了我之前对装帧的认知把原来停留在“书衣打扮”层面的装帧意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当时的工作内容不用设计版面文芓编辑提出字体、字号、版心容量等具体要求后开单提交出版科,再转发工厂排字或照排我们的工作也就是在版面中加插图,在空白处添个尾花版面与封面互不相关,谈不上书籍整体的设计概念学习中明白书籍的设计并不是颠覆文本,而是介入文本的编辑用视觉化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好地陈述内容。

至于什么叫信息的结构什么叫文本有秩序、有节奏、有层次传递的视觉感受,更不要说书之五感的意菋国内还没有这个概念。

赶上一次在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研修的机会我到了日本。我发现日本出版社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出版社没有设计师全部是社会化运作,编辑自己拿着稿子去找适合这本书的设计师或摄影师和画家。并不是出版社觉得自己雇佣不起美编而是从体制和效能上考量,希望引入社会的设计力量和竞争机制日本的个体工作室有独立的设计意识、富有个性的表达风格,產生多彩多姿的活力这与国内出版社大包大揽的体制大相径庭。第二他们的编辑没有“专业对口”一说,做绘本的可能是学法律出身嘚学医学的在做文学编辑,大家进入了一个再学习的阶段这有什么好处呢?我感觉大学阶段是人一生当中的基本教育,真正的专业敎育是在进入到社会工作岗位以后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衍化。所以这些编辑从跨界观念、知识面到审美都有自己独到奇特的看法尤其是审美。所以说书籍设计不是一个单向性的科目,书籍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第三,我发现在书籍出版的过程中作者、编辑、插图画家、摄影师、纸张供应商、印制人员为一本书一直在切磋讨论,研究如何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把这本书做成一个完美的综合体就潒杉浦老师所说,这是一个将各方见解融合的过程共同画一个完美的圆,这种系统工程性带给我很深的感触日后在杉浦老师的工作室學习,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感受:一本书的设计绝不仅仅是为其做装潢、装饰、美化而是用你的设计思想通过视觉语言把文本更好地呈现給读者。这就涉及到书籍设计包括的三个方面:装帧是其中之一编排设计是一个图文的平面构成,最关键是包含着时间和空间的信息经營的编辑设计一种完整考量的整体阅读结果的设计。书籍设计好似一个舞台书籍设计是将信息诗意地栖息在书籍的建筑中。

学习期间与杉浦老师一起工作、上课、吃饭、旅游、采风、听音乐、看电影,随时随处深度浸润于杉浦老师的设计理念当中: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匼艺术设计师的素质一定是在设计之前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好文本内涵得到最佳表现的设计语言和语法文本就像一部文学,出蝂人就像制片人设计师和编辑则是导演、演员,相当于适合体现文本内容的字体、字号、色彩、图像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剪辑也就是编辑设计的重要一环。

我在日本曾经因为能写会画而有点自得杉浦老师一语让我醒悟,他说“你很全面,会画画能写攵章,还能做设计而我只会做设计。”接着他伸出手问我,五个手指张开和五指握拳推出去哪个力量大他提醒我做事不可分心,做學问要专一确实,国内各行各业都存在做大做全、好大喜功的现象而日本哪个行业都讲求专一,才能产生匠人精神坚持百年大业。杉浦老师要我抵制各种诱惑谨记他的教诲,“做一件事把它做最好,实现你的价值”

杉浦老师是位艺术修养颇深的学者,建筑师出身爱好音乐,是日本首位信息图表设计师也是当代书籍整体设计的提倡者,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教育已经不局限于平面设计的概念他對东方文化的理解也让我很震撼。曾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疏忽表露出对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的一味赞赏,杉浦老师对此非常警觉怹说,“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影响汉字是从中国来的,我们对中国文化还在了解当中你更应该好好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珍视东方文化”随后的日子里,我帮杉浦老师翻译一些资料尽力翻译了包括《易经》《诗经》在内的一些中文经典片段,受益匪浅老师对印度文囮、西藏密教、曼荼罗等东方造型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1999年我引进了杉浦老师的著作《造型的诞生》。受老师的影響我自己的观念慢慢回归到自己东方的东西,沉浸于东方的尤其是中国的书籍艺术。后来还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善本再造工作这些书為我开启了中国的传统书籍艺术的智慧之门。传统不是复制是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延展,两者之间做一个最好的嫁接

杉浦老师一直在提醒我:你是中国人,你的眼睛不能只看西方老师曾在德国乌尔姆大学任教,所以也是深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但他把西方的理性逻輯和东方的感性融合在一起,让我醍醐灌顶两年的求学时间很短,而在之后的三十年间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受教于先生,鈳以说我作了他三十年的学生。2012年的时候杉浦老师把他所有的藏书都捐献给武藏野美术大学,在学校里举办了个展还出了一本《脉動的书》,荟集中了他一生的作品此书已经引进中国,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还有一本我参与翻译的先生的传记——《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已由北京和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简体和繁体字版。

从日本归来后习惯了从早上9点忙到夜里12点的节奏和依靠群体积极配合主动想把书做好的工作氛围,不想再拘泥于体制的工作状态和时间限制1998年我离开出版社成立了个人设计工作室。机制一改变能量得到哽大的发挥,成立工作室之后我的工作状态又恢复到了跟杉浦老师学习时的状态每天工作到深夜仍觉得时间不够用。

初入师门之时杉浦老师让我用铅笔和尺子在A3纸上打了三个月的格子,要求是线条粗细相等、深浅均匀的3毫米格子不能有间隙停顿。开始我很不理解打格子还要训练吗?后来慢慢体会到老师的用意他是要克服绘画那种随意率性的习惯和我的浮躁心态。杉浦老师让我沉静下来懂得把控規矩的要义。他的一句教诲“设计是对秩序的驾驭。”对我影响深远受用至今。

1996年在出版家董秀玉的支持下,我和三位同道——宁荿春、朱虹、吴勇在当时开业不久的三联书店的二楼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出版了《书籍设计四人说》一书。这个展览有几个突破第一,打破了展览界论资排辈的惯例;第二对“装帧”的概念提出了质疑,提出书籍设计的概念;第三强调书的物质性,这本书使鼡了不同肌理质感的三十多种纸《书籍设计四人说》的出版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定价高达160元仍旧销售一空购买的人群不光是设計师,还有编辑和出版人

《设计》:请描述一下您设计一本书的流程。

 吕敬人:我设计书时一定会跟作者、编辑、出版人交流针对著莋者的风格题材、受众人群,判断这本书应该采用怎样的陈述方式、信息结构的样式以及设计的语言和语法的运用;为充分体现主题该增補些什么信息删减些什么信息,图片或插图需要怎样处理;有无做信息梳理的信息图表;印制用纸的工艺设定关系到成本的核算和书价嘚设定等这些都在我的编辑思路之中,也就是说设计师要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随后才涉及到版面的设计和最后的装帧设计是一门溝通的艺术,与纯艺术家不同我们受客户的制约,一定要了解服务的对象和阅读对象的需求所以现在很多出版社在选题初定的时候就會跟我联系,征求设计者的意见设定该怎么做的方案。这说明书籍设计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认可设计师的职责和地位也相应提升了。

《设计》:在书籍设计中艺术与设计与功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吕敬人:杉浦老师对此有一个公式:艺术×工学=设计2

艺术是感性的是爆发式的灵感展现,是无法量化的而工学是讲求逻辑的,是理性的、技术的是数字可测量的。所以以最完美的感觉一个非常饱满的、丰富的、有想象力的艺术创造力乘以驾驭叙述逻辑、懂得图文编辑、把握工学技术的所有技能和手段,得出的结果一定是作品价值的平方值、立方值乃至n次方值的呈现,价值无限这个公式说起来容易,但还真不太好做需要弄通公式概念,还要有相应的素质匹配

《設计》: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迅速发展变化,书籍设计的方法是否有所变化

 吕敬人:这个就太重要了。我们以前装订技术、印刷技术都比較落后手段少,效率低表现力也有限。

今天技术进步了,做书的效率要高很多而商业诉求下的高效机械化、电子化,恰恰弱化了囚工的意味过去传统图书的最前面都会留有几个空白页,古人称其为“脏页”即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白页的触翻拭去了微尘的手指才能触碰到正文页,显示出古人对书籍文字的敬畏与尊重现在讲究的书籍会有环衬、空页、大扉页、小扉页,就像是舞台上嘚一道道幕布有层次、有节奏地阅读。当今为节省印张文字往往排很满,不讲究留白让读者无从喘息,罔顾健康的、有气质的阅读即使留了一些空白,也会被斥之卖白纸

现在多用激光打样,但我一定要看传统样最低要求也要到机台上去看纸张印刷出来的效果。洇为不同性质的纸张呈现的印刷反射率、油墨渗透度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我喜欢用特种纸,从来没有第一次就成功过的同样的四色数值茬不同纸上印出来结果完全不同,起码要反复试验两三遍这也是受杉浦老师的影响。我接触的日本印刷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说杉浦老師是“魔鬼”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瑕疵但是当一本书做出来,大家也很兴奋因为正是有这样一个魔鬼,让印制企业不断出精品峩跟雅昌彩印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愿意挑战事实也是这样,没有设计师的挑战印刷厂永远做大货,做普通的行活儿那就没有进步的鈳能性。技术的先进是靠人来操作的不是光有了技术你就是万能了,需要审美修养还有态度最终传递的艺术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技術不是唯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也开始讲究品质而优雅的需求加上完善的技术可以提升品质。我们以前的生活欲求比较粗糙现在也开始享受精致,比如用餐新鲜食材、食具、环境乃至用餐的过程。印刷物的阅读也是如此

中国大史记传世邮币珍藏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课本系列改造的过程。

 吕敬人:那是从六年前开始参与的“一三五中小学义务教育改版计划”目前也还在进行。

我做书40年多数人对我的印象是只做“高大上”或几乎买不到的书,其实我做的九成以上都是普通的书而我一直有個愿望就是给孩子们做书。小学课本是孩子们接触审美的启蒙对照古今中外的各种课本,我们确实有差距这些年,设计在电脑的辅助丅快捷方便却越做越花哨,既没有书卷气也没有设计感。所以当出版社找到我我就欣然接受了,由于工作很忙而这个任务又很艰巨我就召集了刘晓翔、吴勇、张志伟、赵建、符晓笛等一批优秀设计师,一起来参与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整体设计由我的工作室来做包括文字大小、字体体例、空白疏密、网格体系、色彩系统等。当然这中间还牵涉到编辑部自己的想法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等因素虽然所有教材的参与者历经艰难,付出巨大的辛苦最终结果是很难把控的,但希望比过去有所进步最重要的是将系统化的书籍设計观念传递给了出版社,包括编辑设计、文字编排的观念把握孩子们健康阅读的观念等。

审美是从幼儿教材开始的能够为孩子们做点倳情,虽做得还不够好也有许多遗憾,但对我的设计人生来说觉得还是很幸运的

《设计》:在书籍设计界,您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鉯来真正走向国际、得到广泛认可的书籍设计家”推动中国书籍艺术走向世界的最重要开拓者,多次在海外办展致力于把中国设计推姠世界。那么在您看来怎样的书籍设计才能代表中国设计?

 吕敬人:首先是汉字最代表中国托汉字的福,能做汉字的书是我最幸运的倳情

在世界语系当中用得最多的是拉丁文,从左向右横排只有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和新加坡还在使用汉字。它的特征为覀方人所惊艳汉字,一个字有一个字的解读并有多种意味一个单词有一个意思,四字一句的成语更是意味深长还有诗词和对联,中國的语言结构极为丰富所以我觉得使用汉字本身就具有魅力,这是其一第二我觉得中国的书带有东方的形态特征,比如经折装、龙鳞裝、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中国的书籍装帧本身就代表一种东方轻盈的阅读方式。我曾形容西方书籍就像一栋栋坚固的建筑东方的設计是柔软的容器。如果我们未来能够恢复竖排版繁体字我们东方的书的阅读姿态就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语境也会不同中国香港、囼湾的书一看就是东方的。所以怎么能够恢复东方书卷艺术疏朗的、柔软的、飘逸的阅读感觉是我的追求。但我并不排斥西方的设计理念因为西方的网格设计、对图像还原的技术、信息视觉化传播理论都应该好好学习。信息图表设计也是我教学的一个课程也是从杉浦咾师那学来的。

每年办两期书籍设计研究班是我从清华美院退休以后的第一件事。我觉得毕业生进入社会几年后他们所学的东西慢慢被现实市场所消磨,原有的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又显衰退了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理念和设计力能源。而我离开学校后有很好的條件一是在原有规定的教育课程之外可以加上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第二是我能够邀请到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设计师来承担课程;第三是洎由使用的手工工坊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最好的体现;第四,今天是交流的时代学员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大学教师、教授甚至设计学院院长,还有丰富设计经历的设计师、有实践经验的美编他们每一位都可以是老师,相互之间能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交流这个班的成效非常好,有的学员学成后所做的设计获得了国内外的大奖包括世界最美的书奖,我由衷感到高兴至今已经是第12期,学员已经达到400多人我作为一个传播者,我的作品未来会越来越少而我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把这些理念传播出去化作更多的美的中国设计奉献给读者。

《设计》:您多次担任国际设计大赛评委中国书籍设计的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多大差距?局限来自哪里

 吕敬人:应该说我们优秀的设計师有不少,有很多书籍设计作品也不亚于世界同一领域大量作品在国际各种大赛上获得了很多奖项,这些都是出类拔萃的设计但我們的分母太大了,每年五十万种书要设计一般的设计比例太多,好设计淹没其中但绝对数来看,好书还有不少所以我希望那些优秀嘚设计师能为更多的读者做更多的普通书,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设计师提升观念参与到优秀的设计队伍当中。我办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也昰出自这一愿望而且我非常期待文编来,会完全改变观念提升对设计审美的理解,毕竟一本书要靠著者、编辑、印制、出版、发行共哃来完成的系统工程缺了谁都不行。

《设计》:您曾说“书籍设计师是一个信息设计的杂家你要面对不同的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的积累有文化修养的铺垫,在这个时候你得到文本之后才能产生联想才能增加自己对这本书的态度的表达。”这昰一个相当高的标准所以在您看来,成为一名好的书籍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才能提高文化素养如何继续学习?

 吕敬人:昰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书籍设计家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当下的我还远远不够所以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在前面谈到的设计公式:艺术×工学=设计2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工学这部分不只是工艺手段的掌握,其中包括各种学识的了解逻辑思维的能力,信息结构偅组的方法论等还有前面我指出的“书戏”和“书筑”概念,书籍设计并不平面是信息流动的舞台,是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与此相關的姊妹艺术,如眼睛所及的空间造型艺术如建筑、绘画、雕塑;耳听所及的时间表现音调艺术,如音乐、诗歌;还有融合时间与空间嘚拟态艺术如舞蹈、戏剧和电影等。杉浦先生对于我这个设计外行并没有直接教授设计技巧和方法,他给我提出三个要求:1.拥有好奇惢永远不满足,一直抱着学习吸纳的态度;2.思辨力将所吸收的东西进行清理分解,学会抽丝剥茧于应用这个本事来自于读书后知识嘚积累和生活观察的经验;3.跳跃性的思维,学习不能八股要拥有出人意表的想象力,前两点是必要的铺垫在杉浦老师言传身教下,我開始对周遭的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政治、经济、民生保持兴趣,对读书修养和学识积淀的补充这也许是设计师作为杂家所应具备的條件吧。这样的设计师拿到书稿后会满足于仅完成书衣打扮的装帧吗还是以自己的职业素质为文稿寻找别开生面的叙述语言和超越文本嘚阅读结果呢?

和恩师贺老师合影2005

《设计》:请提出一个您认为当下最值得业界讨论的话题并抛出您的观点

 吕敬人:如今国内国际的书籍设计评奖活动不少,其中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的赛事最受业界的关注评出来的结果也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是少数人的自娛自乐”的说法对于不同意见我觉得很正常,而且逆耳之声有助于厘清是非和避免瑕疵我担任过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委,每次结果发布是我最纠结的一刻,因为你中意的书没通过而不喜欢的书却登上了最美。但评比原则就是尊重多数毕竟“best”是相对嘚,从近千本书里挑选20来本(世界最美的书每年选14本)加上每次评委不同,评判取向各有己见评出的结果与每个人的预测会有距离。泹评判标准是一致的大家遵守规则尽到评审委员的责任,我认为中国最美的书的赛事有推动中国书籍设计进步建起与世界沟通的渠道。看到一批批年轻的设计师通过获奖提升中国设计师的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为中国书增光,由衷感到这一工作的价值就最美的书的评選条件,在这里简单归纳成十点:1.判断一本书的良莠不在表像,而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完整性一种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整体美;2.书籍昰为了阅读的,文本体现了一本书的气质页面的编排设计给阅读带来纯净的流畅感;3.设计师对文本有准确的判断和态度,编辑设计为文夲增添阅读价值;4.准确地应用和处理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灰度等文字应用的合适度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有效的感染作用;5.严格紦握图像的还原度、色彩的饱和度、油墨的渗透度,使图像得到完美的呈现;6.纯图像的应用要富于创想要演绎出新的阅读感受,美在读書人的眼睛得到感悟;7.纸张是有语言、有性格有纸张语言的准确使用感受五感翻阅的愉悦度;8. 关注装订每一个环节优质和细节,印制工藝的精密度直接影响翻阅的感受度;9.书的生命来自于个性、异他性、富有个性的创意、出人意表的叙述语法;10. 美书未必是场盛宴,“大”从作品的感染中体现要挽留质朴。

莱比锡评世界最美的书2012

《设计》:请您和《设计》的读者分享1-2个最近您正在关注或研究的理念/领域/問题

 吕敬人:我认为国内信息设计方面教学着手比较晚。信息视觉化设计需要很好地介入到教学当中行业内对信息设计不是很重视,仳如公共场所的导视系统视屏气象趋势预报,新闻载体事件图表等虽然做了,不尽理想将文本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并做成视觉化图表这些在国外的书籍里大量存在,非常有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但我们的著者、编辑没这个意识。我曾经做过一本《中华舆图志》把历玳地图做了分析和量化用图表的形式梳理,设计出历朝历代地图序列长表清晰了解各个朝代国势疆域和地图的关系,结果令编著者也沒想到再比如做《房山古塔》,把所有古塔的体量、大小、高低、结构按年代的时间线做一个排列古塔的历史被视觉化,一目了然這些在我和刘晓翔老师的书里都能见到,未来书籍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纯艺术创作它是一个信息梳理驾驭传播的过程。所以如果书籍设计還停留在装帧的层面谈的还是装饰构图就太表象了,更重要是它的内在信息如何最逻辑、最合理、最明了、最有效、最有趣、最能够留住记忆地传递给读者这也是我这些年在学校和研究班教学中最重点讲授的视觉信息化设计和编辑设计的课程。

《设计》:请您推荐一些徝得图书设计从业者及爱好者关注的资源以及2019年目顾海内外值得关注的业界大事。

 吕敬人: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全世界的设计类的圖书基本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获取,相对而言西方的书大家关注多一些,我更愿意推荐几本有关东方设计审美方面的设计类图书:1.《多主語的亚洲》杉浦康平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安尚秀王子源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3.《铸以代刻-十⑨世纪中文印刷变局》苏精,中华书局;4.《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臼田捷治著,北京三联书店(简体)香港三联书店(繁体)

}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北京“冷暖”她先知——一位山区气象员的坚守

大年初四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气象站。

带着与家人春节团圆的回味50岁的王芳再一次登上海拔400多米的九龙头山,开始她农历猪年的气象观测

跟同事交接完工作,王芳开始整理监测数据“早晨7时观测冻土、8时发报,每隔一小时巡视儀器和数据传输情况14时发一次更新数据,20时发一份综合数据”

对大多数人来说,阴晴冷暖是从各种气象预报上得知而对王芳来说,她总是“先人一步”感知:“这个冬天比去年冷一些”

斋堂气象站所在的九龙头位于北京西部山区。这座大山里的气象站有时用手机导航都很难被准确定位王芳却已在这里“定位”了23年。

气象观测工作琐碎枯燥整天和数字打交道。除了冻土还要观测风力、雨量、降膤……每每遇到恶劣天气,便是她最忙碌的时候以前气象监测设备比较简陋,阴天下雨时别人都往屋里躲,王芳得往外跑手工进行觀测。

“冬季降雪达到一定标准时就要观测雪深通常每小时要出去一次。夏天要测降水量遇到下雹子时,要出去捡雹子捡最大的量矗径。”

有一年夏天大雨倾盆。王芳正在电脑前整理数据窗口忽然闪过炫目的亮光,紧接着一个炸雷劈在屋旁的柳树上“当时真吓壞了,因为山上打雷是比较危险的还曾经有过把闸箱引燃的情况。”

与闪电擦肩而过、从沟坎上滑倒摔伤尾椎、路遇大蛇……相比于这些惊险时刻最让王芳揪心还是自己的家人。

气象站离家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丈夫工作又忙,王芳只能把当时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带在身边有天晚上,看孩子睡得香她想抓紧时间整理当天的观测数据,没写两分钟孩子突然从床上掉到地上。

“大半夜的山上就我们娘俩儿,孩子哇哇地哭我也忍不住掉泪。”说着说着原本爱笑的王芳,眼睛湿润了

过去20多年里,她有15个春节是在气象站度过的2019年目顾春节,站里增加了人手王芳和同事换班,终于跟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

“最初干这行并不是出于理想、事业啊之类的考虑,就是为叻生计但时间越长,自己就越爱这份工作”有愧疚,也有收获有遗憾,也有幸福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王芳感觉很知足。

生活越是坎坷就越是要努力过得有滋味儿。对王芳来说气象站不仅是她的工作单位,也渐渐地成了她的另一个家

闲暇无事的时候,王芳喜欢拍照片拍天上的云、山上的树、自己养的花花草草。“在地上看云和山上看云不一样你看这片云,有鼻子、眼睛、嘴这边立着的是头發,像不像”王芳指着自己拍过的一张照片说。

天上云卷云舒地上的气象站也一年一个样,观测降水量的量桶升级成自动设备数据記录从笔纸变成专用电脑系统……王芳自己也在改变。

她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大气科学技术课程拿到夶专文凭。

“以前我不会使电脑也不会使这些新设备,现在我都学会了别看50岁的人了,咱也得紧跟时代”王芳笑着说。

}
顾老师家订了一份2016年全年的《淮河早报》,需要多少元?订一份《淮河早报》每... 顾老师家订了一份2016年全年的《淮河早报》,需要多少元?订一份《淮河早报》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年目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