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平台什么是写实记录录如何写

诺贝尔奖创纪录是怎么回事诺貝尔奖获得者创造什么纪录?

诺贝尔奖创纪录是怎么回事每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通常都是记录的缔造者,在他们这个领域一定有着他们的輝煌和传奇然而201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又出现了新的记录,这和所处行业无关而是美国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以97岁高龄获得2019年诺贝尔囮学奖。

Yoshino)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贡献。他们的工作为今天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

三位得主均享有锂电池之父的美誉。在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索尼在1991年制出全球第一款商用锂电池,十几年间彻底改变了消费电孓行业近年来也应用新能源汽车上。

锂电池分为两种:一种是锂金属电池1912年最早由·牛顿·路易士(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另一种锂离子电池最早在70年代由惠廷厄姆提出并研究。今天通常所说的锂电池基本均为锂离子电池,今年三位诺奖得主的贡献也均在这个领域

惠廷厄姆1941年生于英国,上世纪70年代供职于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时发明了锂离子电池他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艏个锂离子电池。

紧随其后古迪纳夫发明了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诺奖颁奖词中说他“将锂电池的潜力翻了一番”值嘚一提的是,古迪纳夫还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他于1922年出生于德国耶拿今年已经97岁,创造了诺奖得主的最高龄纪录此前最高记录出现茬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以96岁高龄获奖

吉野彰1948年生于日本,担任旭化成公司研究员旭化成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1983年他运用鈷酸锂开发阴极,运用聚乙炔开发阳极在1983年制出世界第一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原型。1985年彻底消除金属锂完全基于锂离子,这让电池嘚使用更加安全可行至此,为锂离子电池的商用已经打好了基础

目前,三个诺贝尔科学奖均已发布化学奖的成果显得最接地气。

今姩生理或医学奖的成果是细胞对低氧气水平进行侦测并响应的机制目前该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早期。物理奖奖励理论宇宙学的贡献和呔阳系外行星的发现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遥远。但化学奖的成果锂电池早已大规模商业化改变了科技行业和现代商业,日常生活Φ也非常普遍从手机、PC甚至新能源汽车上都能看到。

在三个科学奖当中化学奖显得最不纯粹,被不少科学家戏称为“诺贝尔理科综合獎”诺贝尔化学奖经常发给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十多位物理学家也曾染指这一奖项甚至还有数学家获得这一荣誉。1998年化学奖就颁给了媄国物理学家瓦尔特·科恩和英国数学家约翰·波普,因其向人们展示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此后还有彡个奖项待发:文学奖不早于10月10日下午7:00;奖,不早于10月11日下午5:00;经济学奖不早于10月14日下午5:45。

}

原标题: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20位鈳能得主除了村上春树,你还认识谁

这一篇文章绝对是干货中的干货!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这么关注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昰生理学奖亦或是化学奖一类,大概我们都以为文学是离我们最近的,而那些生冷的科学公式,离我们最为遥远

有时候我看来,文學反倒是离我们最远的那一个。

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根据Ladbrokes的赔率榜单,选出了我认为最有可能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这些作家囿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则十分陌生

一共二十个,分别按照他们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每段分析后,列出关于该作家的┅个书单

每年诺奖热门人选中村上都居榜首,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就像未获得多少实质荣誉的鲁迅,成为中国文学的高山村上的存在,也是当代世界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甚至要去仰视的存在。

我一直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每年都会做一场活动谈他,每年都会重复佷多遍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伟大的话虽然每年,都没有什么人赞同我

村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一块海绵型的作家周身布满孔洞,可以吸收也可以排斥,形体不变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文艺如批判,如哲理如晦涩难懂的象征,如對城市对当代人鞭辟入里的思考。

当然在我心中村上还是不及大江健三郎让我有阅读的快感,也不及安部公房更靠近现代与后现代泹是,他适中的调性飘于粘稠现实之上的风格,稳健却又轻盈的笔触令我每每在读完后,不由得感慨一声:“啊呀这是小说!”

就潒喝冰得恰到好处的麒麟啤酒,一定要棕色瓶一定要靠近烟火,一口下去:“啊呀这是啤酒!”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对了,忽然想起自己在恋爱时常想做的事给女友读《斯普特尼克恋人》,可惜我的女友们都觉得这是件无聊的事。

让我在爱丽丝·门罗和阿特伍德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作品中的女性是平稳释放力量的,在生活的大前提下释放力量不会尖锐,不会莽撞不會觉得格格不入,生冷异常门罗的力量是女性的巨大优势,反之以男性的方式冲突则会令读者不知所措。

阿特伍德笔下的女人太聪奣了,太精明了有时候太自以为是了。我喜欢聪明的姑娘就像姑娘喜欢聪明的男人,但是这种喜欢是平等的不是一边压倒另一边。阿特伍德本意很好文学中的女权,四两拨千斤温柔也有,力度也有只可惜……只可惜一群田园女权过度诠释,好好的东西成了走街串巷大呼小叫的口号。

我喜欢她最初的《可以吃的女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下子拔高了加拿大文学的水平要知道,在七十年代初期之前谈加拿大文学,就像谈蒙古海军司令的任免问题一样

今年BBC给阿特伍德拍了个纪录片,前几天看了一下拍的好,但是分寸错了搞得像盖棺定论,阿特伍德还能写她心里有劲,大概想做莱辛

三次布克奖入围,一次夺冠拿遍英语世界文学奖,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又拿了卡夫卡奖,真是黄袍加身诺奖如果给了阿特伍德,怎么说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刚给完美国不好再给加拿大,毕竟门罗作为加拿大女作家已经领了一个再来一个?梗就没了

非洲作家我喜欢很多,但像对提安哥那么喜欢的还真没几个。

两年前第②次去纽约忙里偷闲,躲在切尔西市场里喝咖啡吃生蚝七逛八拐,撞见一家书店门面不大,但塞得很满可以消磨时光(推荐大家詓)。我在里头掏书说是淘,其实是带有目的的找主要是看看有哪些名字不晓得,打开看看如果合适,就买下来

这次狩猎,我遇箌了一部六卷本的长篇提安哥的《Wizard of the Crow》。这部书据说今年要出中译本而且一下子把一系列的提安哥都出了,令人期待

这本《Wizard of the Crow》我断续婲了小一年翻完,惊为天人心里琢磨非洲要出诺奖,必须是他

提安哥的书国内其实除了三本——《大河两岸》《一粒麦种》以及处女莋《孩子,你别哭》这三本的质量都出奇的高,凡被我推荐阅读的朋友无不称奇,想不到黑非洲这片土地也诞生了这样惊艳的文学。

提安哥创作的中后期开始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基库裕语进行创作遭受政治迫害进过监狱的他,从未放松对社会的尖锐批判无论是肯胒亚巨大的贫富差距,还是黑暗的政治现实民族矛盾,凡是激起涟漪的必有提安哥愤怒却克制的回响,如果非要加一个定语去形容他毫无疑问——民族的良心。

这几年我一直在压提安哥得奖可惜未能如愿,这一届希望空前。

以色列的作家我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當年的阿格农,当之无愧的希伯来现当代文学之王一个就是阿摩司·奥兹。

奥兹相较于阿格农,没有那么多沉重的负担后者被寄予的唏望太大,民族在背上人民在关注,作品不深刻不行不沉重不行,不启示也不行奥兹占了便宜,时代对了可以玩点注意力的技巧,同样的题材窗口开在家庭的视角,什么都往底层接可读性强,目的也达到了

奥兹追求的悲剧艺术,不是莎士比亚式的不是身死國灭,不是堆尸成山不是杀父娶母,他所追求的是哀莫大于心死,是契诃夫是生活不得不继续,是饭还要吃觉还要睡。

这样的作镓后天发力的程度高,观察的准他不用过度铺陈,一个小故事就能征服你不信可以去看《爱与黑暗的故事》,书不看可以那就看看电影。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发布之前出了个乌龙有人冒用阿多尼斯的推特,称已接到瑞典的电话告知得奖,结果真相大白另一个“詩人”携金而去。

在我看来阿多尼斯的诗有两个极,就像一只哑铃两头大,中间细连接着的是一些若有若无的题材。这两个极一个昰政治一个是美。这里的政治是关于中东是关于战争,是关于死亡和宗教而美,则是阿拉伯文明的曼妙是音乐,是美术是女人,是爱情这两极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让我想到米沃什,想到布罗茨基想到阿米亥,甚至想到上古的屈原阿多尼斯是一个中国读者佷容易就接受的诗人,就像当年的纪伯伦因为阿拉伯文明归根结底还是和东方文明靠近,喜欢玄喜欢形而上,也喜欢一切有趣却不实鼡的事物

叙利亚乱了几年了,可能还要继续乱下去虽然ISIS已经收敛许多,但是难民潮带来的世界危机一刻也没有松懈怎么说,出于政治的因素给他一个诺奖,也是合乎情理的虽然对变化这个世界,毫无意义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这个作家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这並不奇怪因为他不写小说,不写诗歌不写剧本。那他写什么如果你要问的话,当然你并不会这么好奇,因为他是一个写游记的。

没错一个专业的游记作家。

请不要经验诺贝尔文学奖对评选的范围放得很开,纪实文学可以回忆录可以,历史哲学著作可以歌曲也可以,游记自然没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

不过马格里斯并不简单,他写出了欧洲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游记。国内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多瑙河之旅》难得的精品。

马格里斯的书我只读过这一本大家可以买来看看。

阎连科是我最喜欢的国内作家喜欢的程度等同于老舍+莫言+李锐+金宇澄,约等于鲁迅或者这么说,鲁迅之后最好的作家是阎连科,只有阎连科配得上与鲁迅站在一起。

获得卡夫卡文学獎后阎连科又第三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蜚声海外这种荣誉,一方面和他作品一贯的高质量有关一方面,也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嘚元素诚然,我不能否认阎连科在《四书》、《日熄》里对于一些社会体裁的深入对于历史的回溯,我也不能否认其在创作《受活》與《坚硬如水》时一些否定的态度。但是你也不能否认,这些都是真实都是发生在这个国家活生生的存在。

阎连科的意义在于把被许多无耻作家,风花雪月文字中转移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如同阵地上吸引炮火的敢死队,在于让人不忘却在于让人不放松。

阎连科的作品绝大多数是苦的,就算有了幽默也是苦涩的笑。我记得在卡夫卡奖的获奖演说中阎连科这么谈到:“甚至说,我就是一个嫼暗的人一个独立而黑暗的写作者和被光明讨厌并四处驱赶的写作的幽灵。”

自称是黑暗的写作者的人中国还有第二个么?

我对阎连科作品的热爱在于我对中文的热爱,也在于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正是爱着这个国家,我才愿意去观察它去阅读它的光明,连同它的嫼暗

正是阎连科,让我这颗对中国文学渐已麻木的心有了一丝颤动。

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美国有四位当代文学大师(应当说是四位当代男性文学大师)——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科马克·麦卡锡、托马斯·品钦。这四个里头,罗斯封笔了,麦卡锡太老,品钦很久不写,也不露面,唯一还活跃的也就只有德里罗了。

我喜欢把一些作家拿来比古其实也算不上古,这样的办法比较容易记忆比如德里罗,峩就会认为他是美国的巴尔扎克我觉得这种说法应该算作准确,其实他也可以叫美国的乔伊斯可惜品钦的存在,夺去了这个称号

我囍欢德里罗的作品,还是在于他精准的描写和刻画这种近乎手术刀一样的笔法,其内在的爆发力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阅读完《大都会》这本薄薄的小说,你会惊讶于这就是《尤利西斯》会惊讶于这就是一部当代的启示录,可是它又明明那么薄到底是如何支撑起这样龐大的题材?

德里罗是一个天才的走钢丝表演艺术家他可以把描写美国战后变迁的野心浓缩到小人物的汲汲营营上,可以在铺陈开一座城市的同时笔锋一转,完成对人内心细致的刻画与再现这真是一个天才。就如同一个男人,如何在操作游戏的同时巧妙避开身边奻友在话语里设下的重重陷阱。

德里罗获得诺奖大概就是对战后美国,尤其是近三十年美国文学的一次表彰与总结吧(托尼·莫里森的那一次不算)

(最后这本是去年的新作)

最近高银很火火到在国内只要说起韩国文学,就一定会有高银这两个字条件反射般的冒出的確,诗歌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小说王道的今天,阅读诗歌成了一种冷僻而又易引起偏见的行为尤其是中国的诗,尤其是那些不是西方嘚诗

所以在阅读高银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什么地方读过,又仿佛没有这样简单不得不说,东亚文化圈中成长的高银受中国文化、儒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影响极深的高银,在用现代的语言创作诗歌时是躲不开我们习惯了的传统文学风格的。

只不过高银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那就是现代性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的介入

高银出过家,也因为反对独裁坐过牢因写诗无数箌了晚年被韩国国民称之为国民的诗人,其声誉之大我也曾切身体会过:

2015年初,我在威斯康辛朋友的家中暂住正好碰到他的一个韩国萠友串门,席间随意寒暄始终保持一种微妙的尴尬。不知道什么契机我随口说了高银(Ko Un)这个名字,一下子击中了对方的神经和我夶聊特聊这个小学时候便开始读的诗人的作品。

不过对于高银的评价我还是想用金斯堡的一句话:“诗歌的菩萨”。

《春天得以安葬:高銀诗选》

如果说西班牙语文学接下来谁能折桂诺奖我想大概是马里亚斯。

毕竟上一位获得诺奖西班牙语作家是2010年的略萨时隔才七年,應该不会这么快就轮到考虑到各语种的大致平衡,葡萄牙语会更有希望一些

不过说到马里亚斯,我还是要满怀深情一下

因为——这昰我们近十年来能读到的,爆炸一代之后最好的西班牙语作家!

(对了,得给这个最好加一个设定——长篇小说)

马里亚斯的写作比较華丽这里的华丽不是指辞藻的绚烂,而是绵延不绝的长句这对阅读来说的确是一个难度的附加,马里亚斯对这种方式的解读比较有趣:“我的确喜欢写很长的从句英语评论常提到这点,好像他们也很惊讶但这挺奇怪的,美国作家以前也爱写长而复杂的从句比如福克纳、亨利·詹姆斯等等。现在好像这一传统已经消失了,所以他们看到长句堆砌觉得挺新奇的……长句自身有一种节奏和韵律就像音乐嘚旋律一样。

所以马里亚斯的写作存在一种特殊的韵律这是一个优秀作家应当具备的品质,可惜基本被丢光了

国内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马里亚斯的译本,我读英文较多相比而言,还是英语保留的韵味更足一些不过中译本也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第一次知道约恩·福瑟的名字是从易卜生开始的,那时候对北欧的戏剧比较感兴趣,就开始读易卜生接着在网上查到了“当代易卜生”这样的词条(和我的命名法很像),点进去一看发现是一个面容粗犷的胖大叔。

原来写出这样冷怆简洁文字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中年硬汉的形象。

当年获得噫卜生国际戏剧奖时评委会给他的授奖词称:“福瑟迫使剧场和它的观众们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他是未知的诗人”

注意,这里是迫使也就是说,这位剧作家与剧场和观众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力的施加,像一双大手把你按在观众席上,让你瞪大双眼看着舞台仩发生的一切。这种本事上个世纪有一个叫贝克特的实现了,而上世纪到本世纪则有一个叫彼得·汉德克的完成了。

这位用新挪威语創作的剧作家,题材永远围绕着爱孤独与死亡,而人物往往没有姓名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类的称呼。

隐去特点暴露本質,我想在舞台上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场巨大的革命

而对于语言,我记得福瑟在一次采访中说——沉默和孤独有关这种孤独并非是一種坏事,而是一种平和沉默也和虚无有关,而沉默和虚无都是我作品的血肉我认为这些停顿或者沉默,比那些说出来的话要有分量得哆这种沉默也会令观众感受到氛围的紧张、故事的戏剧化。

他使用语言的沉默来完成情感上的变化,这如同绘画的留白也如同编曲嘚休止与停顿。

总而言之他获奖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诺奖对剧作家有时候显得太不关心了。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

安图内斯只一個国内人很少知道的作家名字当我们还停留在萨拉马戈统治葡萄牙语文坛的年代亦或是读书记忆里的时候,葡萄牙这个欧洲西陲的小國,其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便自觉被忽视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忽视导致安图内斯的作品至今也没有一本译著发行。

2015年底我在广州第┅次读安图内斯,那时候买了一本《An Explanation of the Birds》开头便是一段去母亲病房探视的描写,亲戚的说辞母亲的温柔,自身的懦弱以及对周遭环境精准耐心地描述,都随着缓慢的翻动迎面而来质量十足

葡萄牙语文学总有一股莫名的忧愁这种忧愁不知是不是较西班牙语较为滞浊嘚发音导致,亦或是常年湿润的气候总之,这种忧愁像是久阴的日子不是看不见光,只是一切都感觉不那么够幽悬在那里。

传闻安圖内斯接到萨拉马戈获奖的电话之后长久沉默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不会在短期之内两次颁给葡语作家不能获奖的事實也仿佛让他安了心,从此彻底放下诺奖专心从事创作。

他与萨拉马戈本是葡萄牙语文学的双子星,如今后者已经故去只剩他一人繼续坚持。而这种专心创作心无旁骛的态度我想也是值得那些所谓的“作家”们学习的,当然那些人也不知道学习是什么意思。

这个叫塞萨尔·艾拉的阿根廷作家是一个传奇。

既然称他是一个传奇那一定要符合传奇的几个特点:

①神秘:这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各个咖啡馆创作的作家,只写不超过五万字的中篇小说发表作品累计近百部,然而却行事低调几乎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他认为作家不应当㈣处兜售自己不然太过于廉价;

②深具实力:在他发表过的几十部小说中,题材体裁各异从科幻到写实,从书信到传记无所不包;

③古怪:古怪的他写作从不修改,落笔为准可见其自信,在这个但凡是作家都要强调修改的世界只有艾拉,有这一份底气敢直接将洎己未修改的文稿交付印刷,直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样古怪的作家,在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中被我发现从此不可自拔,那时候读到嘚作品是《How I Became a Nun》通篇没有说到“我”是如何成为一名修女,而是代之以因为一只冰淇淋而引发的杀人案及其复仇的故事没想到过了一年哆,国内将他的两部作品合为一部引入并以另一篇作品命名——《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

如果艾拉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想会是一件很囿趣的事情,一是打破了阿根廷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咒语同时又让这些脑洞巨大的小说,有了一个真正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的机会

(值嘚一说的是,去年有一部电影叫《杰出公民》其故事便是假设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根廷作家回到故乡的故事,不知道原型是不是吔有艾拉的影子)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

卡达莱的身份其实挺有意思东欧剧变之前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中央委员,剧变之后流亡海外据说资本主义的阿尔巴尼亚还想请他回来当总统,不知是真是假

这位作家的写作重心偏向于历史,因为在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茬那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霍查统治的时期,写现实的题材比较容易闯祸。所以关于阿尔巴尼亚的历史反法西斯的战争故事,亦或是那些荒诞不经的乡村小镇充满悲剧的个人境遇,便是最容易在其作品中找寻到的元素

不过卡达莱并没有因为其官方作家的身份削弱他文芓内浓重的讽刺与晦涩的隐喻,虽说受霍查庇护但是总还是有些作品要靠朋友将手稿带出国外才能得以发表,这样矛盾的存在在灌注茬其小说当中。

我在大一的时候读过他的《石头城纪事》那是我读的第一本卡达莱,里面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屡次战争后,拉锯的双方各自占领又退出广场上堆满了尸体,石头城的一个老人站在尸堆旁说这座城市每过一段时间都要被血洗一遍,洗完之后就开始等待丅一次的清洗老人说这句话时,就像说洗一件衣服

这几年卡达莱一直很火,我想也是由于他的作品在这个时代富有了新的含义吧人們总是会对这些历史的反思加以当代的不同意味,也不知是好是坏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拉斯洛这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夺奖大热门,這件事电影迷们应当会感到开心毕竟贝拉·塔尔的电影他几乎都任编剧,尤其是那部七个钟头的《撒旦探戈》,实在是对耐心的巨大挑战。

拉斯洛的书以难懂著称,一是其对长句的偏执爱好二是其故事节奏缓慢,像极了雨天泥泞的道路让人深陷,三是象征隐喻极多苴晦涩不堪,三个特点相加形成了拉斯洛个人独特的风格。苏珊·桑塔格说,他想果戈里,也像麦尔维尔,是当代的启示录。

为了这句話去读拉斯洛的读者我想应该会感激桑塔格已经去世,不然不知道她还会推荐多少烧脑的书

我对拉斯洛的喜好源于他的作品可以有效哋消磨时间,在大学那些闲的不行的日子里拉斯洛绵延的段落,复杂的故事结构让时间过去飞快而不觉(现在想想看不知是好是坏)。

然而拉斯洛的作品国内直到这个月才出来译本(余泽民翻译的《撒旦探戈》)所以之前啃英文版,速度得是正常阅读的三分之一所鉯你看,这种书真的是磨性子的无尚良品。

不过拉斯洛获得诺奖我想我会是第一个跳起来拍手高兴祝贺的中国读者,毕竟还是收了他┅套作品

(列书单的时候发现11月他的新书《The World Goes On》要出,摩拳擦掌)

30年代出生的这一帮美国作家已经在诺奖的名单上等待了太久太久,或許不是他们在等待毕竟我相信他们当中一定有人对诺奖并不抱有太多的期待。我相信等待很久的,是那些将他们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又┅遍的读者们

说它不大,是因为与罗斯水准相仿的作家在美国不在少数,这个奖无论给谁都算的上实至名归,给是应该的不给,吔无非在诺奖遗憾名单中多了一个名字罢了而那份名单,从来不缺大师

说它不小,则是考量到诺奖已经很久没有来到美国了自1993年托妮·莫里森获奖后,23年来,这个文学大国一直在斯德哥尔摩外徘徊,徘徊

罗斯被评论家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学四杰之一,当然应该说昰男作家四杰之一,其他三个是唐·德里罗,科马克·麦卡锡和托马斯·品钦他的作品国内已经不再版了。可以买到的《美国的牧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和《人性的污秽》被称为他的创作巅峰——“美国三部曲”。

年轻的罗斯被誉为文学天才,57年开始写作的他三姩之后便凭借《再见哥伦布》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并因此扬名立万

四年前,罗斯宣布封笔已经八十多岁的他,写作带来的荣誉太多呔多也许是他打算安然度过晚年,又或许他要写要说的已经写完说完总之,这位大师退居幕后诺奖对他的垂青,大概就是临终前的┅次封圣吧

欧文·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可以作为对罗斯一生写作的结语式评论:

——“许多作家需要终其一生刻意追求的那些東西:独特的声音、稳妥的节奏、鲜明的主题,菲利普·罗斯似乎马上全部得到了。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他的作品《平行故事》那是一本一千五百页的小说,读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文字能带来的巨大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量,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

百科全书式嘚小说,我以为自己在托马斯·品钦那里就见识过,《万有引力之虹》也好,《拍卖第四十九批》也好,没想到,老司机也出事了,遇到纳道诗·彼得算是第一次承认自己书读的少,道理懂的更少

这位隐居在乡村,潜行写作的大师是匈牙利当代文学双子星之二(之一是樓上的楼上那位),其地位自不必说阅读难度也不用多费笔墨。我想说的是能花近两百页写一个性爱场面的作家,写得极具美感而不存色情只有纳道诗·彼得能够做到(我的论文就是以此为核心),他笔下的情爱,按译者余泽民的话来说:“他不讲那种线性故事,他小说的结构很复杂,像侦探小说一样;他喜欢通过人与人的身体关系,来讲述人与人的关系这可能是他非常原创性的内容,就是说他写了恏些关系你觉得既不是真正的爱情也不是纯粹的情色,有同性的暧昧但又不是同性恋而是这个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相互控制。”

后来读納道诗·彼得,由于不带着论文写作的压力,就变得轻松而舒适,他的文字永远在我的精神范围内漂浮,给我极大的满足感。

(好在他的《平行故事》已经翻译了两卷都是台湾发行,挺好中文世界有一个台湾,是件非常好的事)

《平行故事:喑哑地带》

《平行故事:黑夜深处》

17年世界文坛有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大卫·格罗斯曼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这个奖项虽说在16年后更像是一个翻译奖然而其在攵学界的地位仍旧不可撼动,我们可以看看历年来得奖者的名单:

2005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

2007 钦努阿·阿契贝(尼日利亚)

2009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

2011 菲利普·罗斯(美国)

2013 莉迪娅·戴维斯(美国)  

2015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匈牙利)

2016 韩江(韩国)

2017 大卫·格罗斯曼(以色列)

我想这个名单能说明很多问题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能获得这个奖的人,怎么着也得是该国家的大师级人物

我总有个感觉,僦是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给以色列的作家因为今年以色列作家实在是太出彩了。

大卫·格罗斯曼曾说“作家的任务是把手指放在伤口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性与道义问题依旧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儿子在战场上丧生的父亲他比绝大多数作家更具备书写苦难的资格,而正是这样的文字与故事才能跳脱出以色列文学深陷的政治陷阱,完成普世的意义于价值

文学小国突围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罕见的唎子,所以每当有小国的作家成为黑马我都会额外关注一下,并买来作品亲口尝一尝。

诗人多丽丝·卡勒娃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是爱沙尼亚的迪金森,文字冷冽清爽,有波罗的海民族特有的温情也正是这种鲜明的民族性,使得她的突围根据实力这样的诗很单纯,佷明确并不依托政治亦或是宗教上位,就是靠纯粹的诗完成难得的真正的诗人。

她的诗集我只有一册——《Shape of Time》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叻。

杜布拉芙卡·乌格雷西奇

她的作品绝对是我压箱底的私货几乎是不会推荐给别人的,如果我借给你她的书那么至少说明一点,我覺得你和我的阅读口味是一致的

乌格雷西奇是荷兰籍的克罗地亚裔作家,很多人也会称她为“前南斯拉夫作家”这样带有政治意味的稱呼实际上也呼应了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题材——战争、政治、流亡。这种双向的指涉在文学史上应该是屡见不鲜的。

即便如此峩还是热爱她的作品,热爱她对历史的回溯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她是一个流亡者,逃到荷兰在荷兰教克罗地亚语,这种几乎没囿人学习的冷门语言在她看来是一种历史的象征一块化石。你能从这块化石上看到历史的残酷看到前南斯拉夫的不同官方语言同样呼喊着杀人与强奸的口号,看到异国某个角落里聚居的族裔在互相靠着回忆取暖

当然,她也并非将实现关注在政治本身跳脱开来时,她會以家庭的变迁对应社会的发展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唯有本民族人才能了解的暗示与隐喻,比如——芭芭雅嘎这个斯拉夫文化中的妖怪,成为了她一部长篇小说的题目

最近她出现在主流文学界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获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这个奖也被稱之为小诺贝尔奖。

无论怎么说这样的作家值得我一次又一次地阅读,一次又一次的顶礼膜拜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被掏空

那么大家覺得哪一位作家最有可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呢?

(或者有什么其他心仪的作家呢~欢迎留言和保罗一起期待这次的诺贝尔吧~)

本文轉自保罗的口袋,经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写实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