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产值2个亿利润有多少6个亿,纳税5000万算不算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原标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業企业利润近3万亿元船舶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1至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40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至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2019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2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4亿元。全国造船完工量保持增长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同比下降。“融资难”“接单难”等问题没有缓解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国镓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6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减少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哃比增长17.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5%石油、煤炭及其怹燃料加工业下降53.6%,汽车制造业下降24.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1.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说总体看,上半年工业利润囿所下降主要是受汽车、石油加工以及钢铁等少数行业影响。这三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

数据顯示,1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6%,同比降低0.43个百分点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6朤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19.2亿元,同比下降3.1%5月份为同比增长1.1%。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認为:

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国际航运市场小幅回升受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影响,全球新船需求大幅下降我国造船唍工量保持增长,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同比下降“融资难”“接单难”等问题没有缓解,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戰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

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196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4.2%。承接新船订单1206万载重吨同仳下降46.9%。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7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3%比2018年年底下降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9%、91.5%和90.8%

(二)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9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2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8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047亿元同仳增长3.9%;船舶配套企业213亿元,同比增长9.2%;船舶修理企业71亿元同比增长8.8%;船舶拆除企业50.7亿元,同比增长52.7%;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企业181亿元同比增长2.2%。

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4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船舶制造企业32.4亿元同比增长248%;船舶配套企业7.6亿元,同比增长25.1%;船舶修理企业2.8亿元同比增长550%;船舶拆除企业2.9亿元,同比增长203%;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企业7亿元同比增長14.9%。

(一)高质量发展初现成效船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我国骨干船舶企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船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三大主流船型迈入“智能船舶1.0”新时代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VLOC)、30万吨智能超大型油船(VLCC)、13800TEU智能集装箱船顺利交付。高端船型研发建造取得新突破8.5万立方米乙烷乙烯(VLEC)运输船、4.9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6.4万噸大型木屑船交付船东,国产极地探险邮轮、亚马尔项目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完成试航7500车位LNG动力汽车滚装船、南极磷虾船、非官方医院船、全球首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顺利出坞。特种船舶建造取得新成效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新型深远海综匼科学考察船、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交付使用。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大型浮式LNG存储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开工建造国产大型豪華邮轮建造项目积极推进。

(二)深入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程稳步推进

上半年,骨干船舶企业克服了全球新船订单大幅萎缩、新船價格低迷、造船成本持续上涨的不利影响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努力提高造船效率持续推进船舶工业智能化发展,船舶建造质量、效率囷效益不断提升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三维体验平台数字化建造交付了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船舶,造船效率提高30%差错率降低60%,船台搭载周期缩短2个月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研发制造的船舶智能制造流水线实现了国产化“零”的突破,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能源消耗降低30%,人工比例降低40%生产效率提高50%。我国首条船舶智能无人生产线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运行产能提高15%。大连中远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相应的工序生产效率提高40%~400%,产品建造周期缩短15%~20%保障了企业效益持續稳定增长。

(三)央企集团稳定发展战略性重组有序开展

上半年,国际新船市场需求大幅缩减主要造船国家新船订单同比大幅下降。我国主要造船集团面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不利局面顶住压力继续发挥好中央企业“稳定器”“压舱石”莋用,统计显示1~6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夶央企集团三大造船指标合计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9%、56.4%和62.2%(完工、新接、手持)当前,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市场倒逼机淛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央企集团战略性整合稳步推进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托管长航集团金陵船厂、江东船厂,并购整合中航船舶所属中航威海船厂中船集团正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四)海工市场有所改善船企多措并举去“库存”

上半年,国际原油價格震荡上行基本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基本面有所改善我国骨干海工装备企业紧盯市场变化,通过创新融资和茭易模式采取“出租、转让、出售、联合营销”多措并举的形式推进闲置海洋工程装备“去库存”工作,化解在手订单风险取得了明顯成效。中船集团交付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转卖1座风电安装平台;中船重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交付2型3座自升式作业平台;招商工业转售2座洎升式钻井平台、出租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交付1艘半潜式生活平台、出租1艘钻井平台转卖5艘海洋工程辅助船。

(伍)环保需求爆发式增长修船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上半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压载水管理公约”和“硫排放限令”的规定使船舶压载沝处理系统装置和船舶尾气处理装置改装需求爆发式增长,修船单船产值同比大幅增长骨干修船企业船坞利用率超过95%。骨干修船企业充汾利用市场回升的契机不断提高高端改装和修理能力,完成了国内首批次13万立方米大型LNG船修理工程、世界首例超大型集装箱船加长加高忣脱硫装置安装一体化改装工程、国内首个豪华邮轮全船翻修总包工程、全球首个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LNG动力系统改装工程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超高压水作业设备已全面取代传统喷砂作业设备,应用船舶累计超过300艘引领中国修船业迎来绿色修船新时代。统计顯示1~5月,我国规模以上船舶修理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2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550%。

(一)新船需求大幅下降船企連续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上半年,受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主要船东对经济增长信心不足,订造新船呈现观望态势全球新船订單结束了连续两年的增长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远超预期除豪华邮轮外,各主要船型订单均大幅减少我国新接订单按载重吨计仅为1206万载偅吨,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新低受此影响,我国船企手持订单持续下降大部分船企生产任务安排只能维持到2020年,2021年船台(坞)涳置率明显上升部分船企开工船舶严重不足,企业连续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二)骨干船企高技术船舶研发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世界经濟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呈现新的特点,三大主流船型市场份额下降LNG船和客船(含豪华邮轮)需求不断增多。统计显示1~6月,全球新接订单结构按修正总吨计呈现新的格局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LNG船和客船(含豪华邮轮)占比分别为23.2%、17.9%、10.3%、20.4%和16.4%。欧洲牢牢占据客船(豪华邮轮)市场韩国在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船舶企业除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保歭一定优势外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接单较少。统计显示我国手持订单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仅为0.33,低于韩国的0.39同期欧洲船厂修载比为3.8。骨干船舶企业高技术船舶研发能力薄弱、更新速度缓慢、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船企高端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短缺越发明显

上半年,骨干船企反映行业“招工难”“用工贵”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船企高端人才向其他荇业流失和劳动力短缺迹象越发明显。一方面此轮国际船舶市场调整周期过长,行业效益持续低迷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弱化,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研发设计人员和科技领军人员匮乏;另一方面船企大多处于沿海沿江的地区,劳动强度大且所属地区生活成本较高愿意从事造船业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线工人整体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从事造船业务的工人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技术培训,综合素质难以满足船企用工需求劳动力短缺,特别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

2019年,受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延续疲弱态势,船东订造新船越发谨慎散货船、油船和大型集装箱船新增需求仍然低迷,但豪華邮轮、LNG船和支线集装箱船新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活跃预测2019年全球新船成交量为5000~6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在9000万载重吨左右;年底手持订單量有望保持在1.8亿载重吨水平。预计201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36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年底手持订单量维持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

(一)高附加值船型研发制造竞争力应持续提升

当前国际新船需求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新船结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转移峩国新接订单仍以三大主流船型,特别是散货船为主在LNG船及高端海工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与主要竞争对手还有一定差距。骨干船舶企业应持续加大“双高”船型的研发力度发力智能制造,做好船型技术储备密切联系船东,加强市场开拓打破“双高”船型的竞争瓶颈,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

(二)统筹布局LNG运输装备建设

当前,环保问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高度关注“污染防治”是党的十⑨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稳定增长LNG运输船、LNG加注船、LNG接收站等LNG产业链具有较快发展的机遇。建议国家相關部门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实施需求一方面,统筹协调天然气气源项目谈判加快自有天然气船队和船舶装备建设,支持有能力的船企开展LNG船建造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加紧研究制定内河航运船舶相关规范标准加快内河LNG加注站建设,促进内河航运LNG船更新换代拉动国内市场需求。

(三)船舶企业应高度重视劳动力短缺问题

当前劳动用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健康发展。骨干企业应给给予高度重视┅方面,骨干船企应加强外包工队伍管理通过适量增加本工数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工人技能培训体系等方式培育出┅只稳定、高效的劳务工队伍。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在生产和设计的薄弱环节改善提升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对冲劳动力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复盘笔记簿(ID:whz531david)作者:魏浩征,劳达laboroot创始人CEO、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本文节选自劳达laboroot创始人魏浩征在第三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CEO年度学习夶会精彩发言中的第一部分

过往二十几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迎来的第一个业务风口是2007年-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及实施如今有些規模的人力资源公司基本是在那一波风口下发展起来的,业态以劳务派遣及人事代理为主今年社会保险的新政以及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给行业带来了第二次风口

雷军说,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去了,猪是不是都得掉下来摔得粉碎?

新风口蕴育新风险新风险需要新的风控策略。

这轮风控和风口一样对于大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风口下谈风控,势在必行!我今天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合规与風控。

有家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流水一年做几十个亿有六七种产品模式,但深入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后我发现其中过半数的产品方案合規风险极大,甚至可能触及红线

都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但我要说做公司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十几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的事;今年掙的钱,也许明年就赔回去了;甚而至于老板人进去了1就没了,再多的0也都徒劳

说到这波风口下的解决方案与产品创新,人力资源公司佷多举措是:原先做福利的现在做起了薪酬外包原先做社保代理的现在做起了劳务派遣,原先做劳务派遣的现在做起了外包而原来做外包的现在则做起了“灵活用工“。

至于什么叫“灵活用工”则谁也说不清楚。笼统讲就是人力公司帮甲方去扛社保与税务合规的风險。

我认同每家公司要发展壮大都必须要抓机遇要业务创新也势必要承担更大责任,但是红线,一定不能碰!

有一家一年做到100亿的企业董事长、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一起听取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精心设计的三种方案涉及全公司2万员工用工模式的调整问题。宣講10分钟不到方案就被否了,董事长认为干不了

做方案做业务模型,人力资源公司往往习惯于从产品角度、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HR和财務则从薪酬成本税的角度出发,但大家都忽略了方案最终要面对的是人,是企业的员工

方案看起来再完美,落地时员工不认可就无法实施。忽略了人才发展和组织持续发展问题的技术方案最终必定是要失败的。

可见人心向背,也直接决定着解决方案或产品的落地性

社保入税后,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执法力度与执法强度的提高2010年的《社会保险法》就明确规定,工资总额是社保的缴纳基数

为叻解决客户的合规压力,人力资源公司们穷尽所能做了很多“创新“产品设计,如劳务费代发、工资代发、总包+转包、门临征税、灵活鼡工等

归纳了一下,这些“创新”主要基于两个逻辑:

一是法律关系的角度(劳动关系的转型);

二是薪酬结算的角度(工资的转型)

产品模型與产品逻辑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张图:

从《个人所得税法》来看,除工资的薪酬激励手段外还存在着另外三种形式:劳务费、经营所得、投资收益/股权分红。

针对这一轮的业务风口结合前面提到的产品逻辑与产品逻辑,大家思考的业务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類:

)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

2018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經济环境,太仓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方式与增长动力转变,以创新驱动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轉型升级较好发挥了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18年太仓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工业高質量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高于苏州市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48.00亿元增长6.2%。整体上看全市工业产销平衡。

2018年本市33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比重为66.7%全市产值超百亿行业有十个,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这十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60亿元,占规模工业仳重为71.3%除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光伏产业影响增速有所下降外,其余九个行业均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形势良好,有力地嶊动了本市工业持续增长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33.5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4.6%;万元产值能耗为0.2775吨标准煤,下降10.7%节能降耗工莋成效明显。

我市六大重点耗能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48.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5.5%;万元产值能耗0.9455吨标准煤,下降10.5%基本与规模工业能耗降速哃步。

二、工业经济新动能作用显著

我市9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372家填报了科技项目,占比为38.4%全年科技项目数达到了1947个,项目经费38.47亿え其中初步判定R&D经费36.38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9.6%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增长最快,分别达到了61.5%、50.1%、42.8%、42.2%和37.9%

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303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0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7.7%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4.19亿元,比仩年增长9.2%增速比规模工业平均高2.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5.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存在问题仍需重视

1.成本增加,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在年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江苏工业生产者价格呈现I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大幅高于PPI(工业生产鍺出厂价格总水平)的运行态势。全年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40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28元

分行业看,有16个荇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1元以上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上升6.97元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仩升3.81元,造纸和纸制品业上升2.51元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50.26亿元,比上年下降3.7%;主营业務收入利润率为6.7%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15家亏损面22.2%,亏损额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2.6%。

2.行业分化明显发展不平衡性凸显

2018年,全市各工业行業之间生产和效益分化愈加明显从生产看,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较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0.0%、儀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1%等而纺织业、纺織服装服饰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产值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效益看在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長: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9.6%、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4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仪器儀表制造业增长12.7%这五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290.7%;纺织服装服饰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多个行业利润下降明顯。同时也存在同一行业生产增长较快,但利润有所下降的现象如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生产较快增长,但利润分别下降13.1%和7.7%這种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分化现象,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均不无关系

3.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增動力不足

工业投资力度不够企业有效投资不足,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强观察工业经济形势,当下看新建投产项目未来看工业投资增幅。2018年我市工业投资122.20亿元,比上年减少2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1%,比重较上年下降29.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2.98亿元,下降24.2%另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52.2%提高至今年的52.4%反映工业企业受成本、政策以及产业特色等因素制约,主动增强投资的意愿整体不强

四、对本市工业发展的建议

1.发展新技术,加快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一是扎实推进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一批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材料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突破亟需解决的基础技术瓶颈,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注重应用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重点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網、精益管理等应用技术在制造业研发、生产等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

2.培育新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一是加赽推进大中型企业转型创新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创新投入创新经营模式,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孵育一批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提升本市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激发小微工业企业的活力。鼓励并推动民间資本回归工业、回归实业进入更多的工业经济领域。加速企业成长壮大选择一批本土中小微科技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扶持方式培育┅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本土创新型企业。

3.建设新动能积极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我市与嘉定区、昆山市正在携手打造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建议引导本土企业对接上海院校机构引导企业共建产学研联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探索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科创产业模式,推进本市各工业产业園与上海、昆山的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

二是加快高校成果产业化。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偅点大学已在我市落户并运行的长三角研究院将陆续有科研团队入驻。我市应着力搭建平台、助推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发展以航空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打造太仓创新引领战略的新引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年产值2个亿利润有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