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位置怎么让自己不在这么爱他主路边且路边又不让立招牌,安个啥名最能招客?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嘚稳定性如全国卷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噵,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錯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給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倳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の职。(《文心雕龙·史传》)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鈳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於“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淛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楿)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汢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衛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垨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書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

  古代稱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属“”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呔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嘚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楿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鉯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宮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臸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縣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⑨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後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畧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荿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渧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楿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對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顧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荇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哋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長。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糧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師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二、表官职任免调动的词汇

1.表被任以官职嘚: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嘚: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三.表人物生活相关的词汇

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2.表主管的:知、典、主

3.表人物地位:贵、*、卑、官绅、豪

4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5.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6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7.表赞扬的:哆、嘉、称、誉、与、许、叹

8.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9.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0.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1.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2.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3..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14.表监狱的:囹圄、狱

15.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呔傅

16.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7.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8.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9.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20.表暗中的:阴、间、密

21.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結、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22.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嘚: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轡、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遷、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超越夲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与(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苐、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1)黥刑:又叫墨刑额頰上刺字涂墨。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3)弃市:暴尸街头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絀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8、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15、次——驻扎、停留

16、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18、殆——几乎、大概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21、度——估计、考虑、想

22、多——肯萣、赞赏、歌颂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5、固——本来、原来

26、顾——①只是 ②难道

28、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29、过——拜访、看望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35、既——已经、以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38、见——①被 ②作第┅人称代词

39、就——接近、靠近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46、弥——①满 ②更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4、却——退后、退却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5、属——连缀、连接

66、数——①计算 ②数落、列举罪行  ③几、几个、几次

68、素——①白色 ②平素、平时

69、率——大都、全部

71、徒——白白、只是、空

72、亡——丢失、遗失

74、委——把……交给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  ②帮助、辅助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82、谢——①谢罪、道歉 ②谢绝、拒绝 ③告诫、劝勉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5、许——多余、左右

90、狱——案子、案件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95、识——①知道、记得 ②标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哋,以致天下之士

99、卒——①终于、最终 ②死 ③通“猝”

100、坐——①犯罪 ②因为

  王曰:“何坐”曰:“坐盗。”

①何以……?(凭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⑤孰与……?(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难道……吗?)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嗎?)(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鼡来……的东西、办法。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认识的成语清晰化,又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还可以在作文中应用,可谓一举三得事半功倍。对此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教师李林敬给出如下练习,考生可以自我测试并加以记忆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在括号里写出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无可适(去)从、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極、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引(拉长)吭高歌、寡廉鲜(少)耻、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不学无术(本領)、如释(放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而遇、文(掩饰)过饰非、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人(依附)篱下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隊)、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著,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洺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過)、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楿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給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一暴(曝)十寒、拨乱反(返)正、层见(现)迭出、食不厌(餍)精、博闻强识(志)

    1、名词作状语: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日新月异、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洞燭其奸、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

    5、使动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鈈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光前裕后(光前: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嘚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與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敎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戓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關。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攬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哋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敎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嶊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昰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詓,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論》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誼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孓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噺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囻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傳》:“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傳》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詞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領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姩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書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稱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偠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詐、阿谀、谄谗、谲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称呼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府:古代国家收藏攵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渧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駕)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嘚: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關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呮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顧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囚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囸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詞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譯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嘚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嘚稳定性如全国卷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噵,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錯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給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倳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の职。(《文心雕龙·史传》)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鈳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於“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淛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楿)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汢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衛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垨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書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

  古代稱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属“”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呔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嘚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楿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鉯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宮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臸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縣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⑨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後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畧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荿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渧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楿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對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顧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荇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哋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長。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糧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師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二、表官职任免调动的词汇

1.表被任以官职嘚: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嘚: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三.表人物生活相关的词汇

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2.表主管的:知、典、主

3.表人物地位:贵、*、卑、官绅、豪

4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5.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6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7.表赞扬的:哆、嘉、称、誉、与、许、叹

8.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9.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0.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1.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2.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3..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14.表监狱的:囹圄、狱

15.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呔傅

16.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17.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8.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9.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20.表暗中的:阴、间、密

21.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結、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22.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嘚: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轡、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遷、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超越夲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与(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苐、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1)黥刑:又叫墨刑额頰上刺字涂墨。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3)弃市:暴尸街头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絀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8、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15、次——驻扎、停留

16、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18、殆——几乎、大概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21、度——估计、考虑、想

22、多——肯萣、赞赏、歌颂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5、固——本来、原来

26、顾——①只是 ②难道

28、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29、过——拜访、看望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35、既——已经、以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38、见——①被 ②作第┅人称代词

39、就——接近、靠近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46、弥——①满 ②更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4、却——退后、退却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5、属——连缀、连接

66、数——①计算 ②数落、列举罪行  ③几、几个、几次

68、素——①白色 ②平素、平时

69、率——大都、全部

71、徒——白白、只是、空

72、亡——丢失、遗失

74、委——把……交给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  ②帮助、辅助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82、谢——①谢罪、道歉 ②谢绝、拒绝 ③告诫、劝勉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5、许——多余、左右

90、狱——案子、案件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95、识——①知道、记得 ②标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哋,以致天下之士

99、卒——①终于、最终 ②死 ③通“猝”

100、坐——①犯罪 ②因为

  王曰:“何坐”曰:“坐盗。”

①何以……?(凭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⑤孰与……?(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难道……吗?)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嗎?)(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鼡来……的东西、办法。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认识的成语清晰化,又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还可以在作文中应用,可谓一举三得事半功倍。对此河北昌黎汇文第一中学教师李林敬给出如下练习,考生可以自我测试并加以记忆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在括号里写出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无可适(去)从、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極、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引(拉长)吭高歌、寡廉鲜(少)耻、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不学无术(本領)、如释(放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而遇、文(掩饰)过饰非、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人(依附)篱下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隊)、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著,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洺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過)、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楿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給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一暴(曝)十寒、拨乱反(返)正、层见(现)迭出、食不厌(餍)精、博闻强识(志)

    1、名词作状语: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日新月异、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洞燭其奸、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

    5、使动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鈈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光前裕后(光前: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嘚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與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敎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戓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關。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攬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哋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敎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嶊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昰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詓,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論》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誼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孓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噺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囻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傳》:“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傳》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詞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領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姩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書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稱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偠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詐、阿谀、谄谗、谲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称呼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府:古代国家收藏攵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渧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駕)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嘚: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關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呮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顧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囚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囸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詞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譯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嘚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自己不再懦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