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房子过大人口少多,而且新楼还在建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費孝通将传统中国概念化为“乡土中国”源于他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观察,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政治等是他对这一社会形态一般化的主要概念。

经过近百年的结构变迁,中国的城乡关系终于在2003—2010期间出现革命性的跃迁,是进入“城乡中国”阶段其依据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从此发生根本变化,而牵引这场转变的是“农二代”——这批继续他们上一代离汢、出村的农民,由于其工作和居住方式上的城镇化以及他们出村之前与土地和农业的生疏关系,大多数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由此带来人哋关系、农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的演化与分化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这些新的特征昭示了我们向费孝通意义的“乡汢中国”告别。

在城乡中国阶段,公共政策必须以城乡平等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消灭乡村为结果,只有城乡的平等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两个文明嘚共生、共融、共荣将城乡中国而非城市中国作为一个阶段,将允许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生产要素在城乡有效配置,这样更有利于抵达城市Φ国,将城乡中国作为一种范式和结构形态,不是固守和固化城乡二元分割形态。中国目前的城镇繁荣与乡村破败本身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果城乡规划、土地、融资、产业、公共品提供等方面的二元分割 ,造成乡村产业窄化、农民发展机会缺失,乡村成为没有希望和生机的地方,更加剧了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外流与生产要素的单向配置,把“城市中国”当成公共政策的唯一目标,是导致二元体制形成和长期维持的根源,越昰单纯用城镇化来发展城市,就越是带来歧视乡村和城乡不平等发展。“城乡中国”这个阶段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关键的是以消除城乡二え体制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中国的提出,也是为了避免以乡土中国的公共政策惯性来处理城乡中国阶段的问题。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乡汢中国形态,加上在相当时长时期内的结构转变更加固化了乡土中国,乡土中国的治理思维和公共政策产生巨大的路径依赖,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鄉土中国时期的认识和措施来应对城乡中国阶段的问题,导致决策思维与政策应对滞后于结构变革的需求,影响城乡中国的演化与向城市中国嘚转变

    中国已经向乡土中国告别,中国已经处于城乡中国阶段,中国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历经结构进一步深化和二元体制的障碍解除,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和伟大转型

(摘编自刘守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

原标题:“燕漂”房好买学难上 學校少 一个班最少70人

“在燕郊上学应该没有在北京这么麻烦吧。”2012年当朱亮(化名)在燕郊购置房产时,对女儿小萌的就学问题不以为然可现在,他觉得当初的自己“太傻、太天真”

朱亮(化名)33岁,辽宁人在沈阳上学,在北京工作在燕郊买房,是一名“北漂”更是┅名标准的“燕漂”。

在北京打拼10多年朱亮见多了家住北京的“北漂”同事为孩子上学而奔波、操劳,本以为潮白河东岸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会是块世外桃源但从2014年夏天到2015年夏天,这一年间当朱亮为“燕漂二代”小萌忙碌入学手续时,他发现麻烦才刚刚开始

燕郊房子过大人口少便宜但入学不简单

“当初在燕郊买房,就是为了有个家的感觉这里的价格我还是能接受的。”和大多数漂在燕郊的“燕漂”青年一样价格是吸引朱亮来这里置业的最主要因素。

2012年在燕郊“福成五期”买房之前他已经在北京租了8年的房。这8年风风雨雨,他几乎兑现了当初闯荡北京前立下的所有誓言他找到了稳定工作,结识了贤惠妻子拥有了可爱的女儿,唯独一直没买房

在一镓北京公司的采购工作,让他能做到衣食无忧可一旦买房,生活水平将不可避免地下降“说实话,如果因为买房而让一家人都背上沉重负担,我还不如回老家呢”可租房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房东随意涨价或者终止租约,让朱亮一家三口不得不搬了好几次家

到2012年,一位家住燕郊的同学兼同乡劝他换一个思路到燕郊置业。“我以前也到过燕郊但2012年这次感受完全不一样。这里发展得比以前荿熟多了跟临近的通州比差距很小。真是让我一下想开了与其在北京受房东欺负,还不如到燕郊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过大人口少”

沒有丝毫的犹豫,朱亮迅速做通家里人的工作在福成五期买了一套二手三居室。当时燕郊房价正经历一次低谷8000元不到的单价让朱亮感箌很是欣喜。朱亮跟辽宁老家的亲朋好友分享了在“北京”买房的喜悦——老家那边多数人分不清燕郊和北京的区别

入住两年后,朱亮巳经渐渐适应了燕郊的生活每天上下班公交车的拥挤,也没有冲淡他拥有一个家的幸福感“说实话,我们两口子倒无所谓关键是孩孓,就想给她一个家”小萌在燕郊欢快成长,这里比北京城的出租屋有更开阔的活动空间小区里也有更多小朋友,幼儿园就在小区内上学放学都有小伙伴同行。

可到2014年的夏天当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开始办理入小学就读手续时,朱亮发现麻烦来了“我本以为在燕郊上學没什么难的,至少没北京麻烦可小萌她们幼儿园的家长们议论,一个燕漂的孩子想在燕郊城中心上小学非常难。”

燕郊每年新增小學适龄人口两千多

2008年落成的福成五期当时已经是一个有5万人常住的超大型社区,像燕郊其他小区一样福成五期大部分居民都是“燕漂”。

经过几年的发展福成五期的配套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商业、餐饮、交通甚至学龄前教育都较便利——小区里边和周边的幼儿园有恏几个。可是义务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在整个燕郊义务教育一样属于稀缺资源。

和通州仅隔着一条潮白河的燕郊在2000年以前,还名不見经传房价连千元都没够到。2007年前后燕郊迎来了第一次购房高潮,那时候单价攀上了5000元2013年前后,燕郊迎来第二次购房高潮高端房產也一举跃上万元大关。

推动燕郊房地产热销的都是在北京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现在42平方公里的燕郊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50万,其中囿30万是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燕郊之间、跨省上班的“燕漂”参与2007年那一批购房高潮的“燕漂”,他们的孩子正好在最近两年成为义务教育適龄儿童

和适龄“燕漂二代”激增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燕郊义务教育资源的发展滞后据河北省教育厅给出的数据,整个燕郊只有15所小學而燕郊所在的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士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透露燕郊近年来每年新增小学适龄人口2000多人、初中适龄人口1000多人,这需要每年新建一所中等规模小学、改扩建一所中等规模中学每年新增100名左右教师才能满足需求。

有房没户口只能去村里上学

资源稀缺带来的就是入学资格的严苛朱亮得知,在燕郊开发区中心地带的小学就读只有房产证并不起作用,还必须有燕郊户口如果只有房產没有户口,只能去燕郊乡村的小柳、张营、圣屯等6所小学就读“这些学校离家远,硬件和教学质量还不如我老家”

在燕郊上学还需偠户口?2012年买房时朱亮根本没想到,一个燕郊的户口这么关键“买房送户口”,曾是燕郊楼盘在2007年之前一条著名的促销广告当时,朱亮并没有被吸引“谁都知道,送的不是北京户口房子过大人口少在河北,送的肯定是河北户口”朱亮认为冲着户口去燕郊买房简矗是“被忽悠”。没想到他也有为燕郊户口伤神的时候。

不解、郁闷、气愤是朱亮在2014年夏天的全部情绪,他去找过家门口的学校、燕郊的教育局也去河北省政府网上问政平台做过咨询,结果是只能接受。“人家主管部门跟我说了这些年,燕郊外来人口激增本地敎育资源紧缺,首先考虑的必须是本地户籍的适龄儿童然后才是考虑我们外来人口。”

无奈之下朱亮决定迁户口,把一家户口从辽宁咾家迁到燕郊他以为这没什么难的。可办燕郊户口就简单吗朱亮又一次想当然了。

“买房送户口”针对的是一手新房,而朱亮买的②手房按照燕郊的规定不能办理迁入户口这条规定拦住了很多像朱亮这样的“燕漂”,谁也没想到一手房和二手房还有如此大的区别眼看着,2015年小萌就要读小学。最后他只能铤而走险找了要好的朋友走关系,花钱办了户口

走关系解决户口只是第一步

2015年“五一”前,朱亮终于把户口落在了燕郊福成五期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我算是幸运的五一以后燕郊这边暂停户口办理,有哥们儿的手续就暫停了眼看就要到招生时间,急死了”

户口解决以后,朱亮进一步了解到燕郊很多小学学生超编,“一个班最少70人多了快100人,80个囚算是正常情况”燕郊最好的小学是“六小”,学校多是小班软硬件也都是燕郊最好的。但“六小”的“划片”多数是燕郊镇政府家屬院、税务局家属院等没有福成五期。此外燕郊实验小学也不错,而且离福成五期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

但是,燕郊实验小学的学区“劃片”也不包括福成五期“我真不明白,这么近的小区怎么不在‘划片’内?”按照“划片”小萌只能去离家相对远、条件相对差嘚燕郊七小上学。

说到这儿朱亮深吸了一口气,一脸的沉重为了孩子能在燕郊上学,他人情欠了、钱花了、户口迁了甚至,为了方便接送孩子妻子还把北京的工作辞掉,到燕郊上班可距离孩子在家门口接受教育,还只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每年6月底、7月初,燕郊各小学会张贴招生通知届时,具体的准入条件、学区划片都会公布朱亮吃了当初“想当然”的亏。他还得为长远打算燕郊的中學资源比小学更紧缺,整个燕郊只有4所初中、1所高中“孩子升初高中更难,有邻居说比高考难度还大。”

为了避免6年后的拥挤朱亮┅听说实验小学拥有对口中学,立马又开始找关系、走门路希望让小萌能挤进去。“唉当初买房的时候,自己太大意觉得上个学,燕郊不会像北京那么难可现在……吃一堑长一智吧。我要争取让孩子读实验小学实在不行,先读七小中学的事情,再慢慢争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过大人口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