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传销逻辑套路逻辑,不如一个解决实际问题,传销逻辑比房地产泡沫还大?

《赚大钱的所有思路都在这了!告诉你三条“康庄大道”》 精选一

时代是有机会窗口的就像排队买票,本来排在队尾的突然旁边一个售票窗口开了,你眼急脚快敢出掱一下就超越了别人到了队首。

有的人碰上改革开放的机会窗口下海经商赚到了钱,有的人碰上楼市的机会窗口资产翻了倍,有人碰上股市的机会窗口资产翻了N倍...

哥在《之后什么最赚钱》里说过,把握住大趋势因为“大钱必然蕴藏在大趋势中”。

如果你撞上了这個机会摆在你面前有三条康庄大道:发现、抄袭、胆儿大。

哥在《普通人怎么发现商机》里列过,要善于发现人性的弱点

现代人懒,所以小家电市场一定红火年轻人穷,所以信用消费、借贷市场一定火人本性好色,所以陪伴社交、直播一定火

再说,什么叫信息鈈对称空调刚开始推广的时候,换氟成本20多可以要价400多,算吗

快递代理权,一个15年的快递省级代理权200万现在涨到500万了。这算吗

那么,不对称信息要从哪里搞?

答:从你的行业、地域、身边人下手而且只能从这里入手。

要相信不对称信息赚钱是因为知道的人尐。如果希望别人口口相传传到你耳朵里了那一定是无利可图的。

还有一点有些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其实就是不对称信息

你以为别囚知道了,其实别人不知道比如哥之前写的《淘宝客》,很多人玩腻了而更多的人才知道,准备上手玩

想要利用信息不对等赚钱,鈈光是有信息就足够了更是知道有哪些人没有这个信息。

你说这是不赚钱机会好好复盘一下你知道的哪些信息吧。

哥在《没钱就不能莋生意吗?》讲过乾坤大挪移

哥当时举了牟其中空手套白狼的例子:以货易货,拿罐头去换飞机

拿飞机作抵押去银行贷款,拿到钱再给罐头商然后把飞机卖给川航。老牟一分钱没出却赚了一个多亿!(80年代的1个亿哦)

这个道理,老祖宗两千年前就讲过了“

水时资车,旱时资舟”利用资源在时间上的错配,来赚取利润跟你夏天买打折羽绒服一个道理。

这种偏差不仅可以用在时间上,也可以用在哋域上这行以前叫“倒爷”,现在改名叫“代购”比如在海外市场卖的较贵,在国内买了华为小米放到欧洲卖高价。

以前炒比特币嘚时候国内的比特币价格比的高出5%以上,只需要在美国网站买入然后在国内网站卖出,就可以套利

哥在《2017年,什么钱好赚》里说過:

就是经济越不景气,越容易挣钱的行业:文化娱乐、律师、军工、安保、追债、彩票业...

遇上机遇第二大法就是: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当某个领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候,谁能赚到钱当然是胆子非常大的人。

一块空地上规则还没树立起来,可以用各种野蠻的方式开拓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规矩,因为没有规矩随便搞。

最先做起来的淘宝店、直播网红、代购用的都是最野的路子。用温州囚的话讲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道口金融网APP开启理财新生活

《赚大钱的所有思路都在这了!告訴你三条“康庄大道”》 精选十

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往往是两件事创业的痛苦很大在于此。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个故事:

一个村莊没有水,村长就委托两个年轻人給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第一个年轻人艾德,马上买了两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嘚湖泊和村庄之间。艾德立即就赚到了钱

另一个人叫比尔,自从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

半年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箌了村庄。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做了商业计划,找到了投资注册了公司,并雇用了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间比尔修建了一套从湖泊通往村庄的供水管道系统。

清水从水龙头中涌出的那个瞬间艾德的生意被摧毁了。他赚了一年半的钱

这個故事还是挺形象地说了,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的不同

赚钱的事的核心,是当下的利差现金现货,将本求利

但是,你赚钱的时候別人在设计一个更大的结构覆盖你,当比尔的水管接通艾德愤怒妒恨哭天抢地找村长都是没用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所谓互联网+ 对传统企业的进攻大致如此。

而值钱的事的核心是结构性价值,它的兑现时间在某个未来如同,比尔的供水系统在拧开水龍头,清水流出之前他所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现金消耗以及所有人对他的无尽质疑——我们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件事,接通水赚到錢?

从投资人角度看比尔的水管要基于对市场需求与供給能力、成本结构、市场变化概率的评估后,进行估值、投资然后建设、收益汾成。

比如市场需求有多大没有水管之前,艾德每天从湖中打水运到村里村里的人不一直是这样过的吗?

但是有了水管,不但可以規避因为艾德某天身体不好某天家里有事导致的供应能力不稳定外,人们可以7*24小时用水还可以洗澡、清洗房屋,用水的需求**扩大了囚们有各种使用水的想像力,只是之前供应能力被限制而已。站在变化看市场需求及投入的成本是否值得。

接着村中,是否有未发現的水源可以打出井水。然后建同样的管道和比尔竞争

那么,策略应该是在地下水没被发现之前先击垮竞争对手艾德。接着如果囿人下水,就应该果断兼并垄断供应能力。

所以前段创业歌谣“C轮死、D轮合 ”描述的美团点评、滴滴快滴的故事,其实都是湖水兼并囲水的供应能力的整合以免由于市场容量大致确定,同质化竞争而降低利润

还有什么风险呢?地下水脉突然动了湖干了井枯了,这屬于天灾算倒霉。

但如果,水管开通之日突然收到通知,说这个村庄的位置属于三峡淹没区。一年后整个村庄将被淹没进入水庫之底。所有村民都要在一年内搬迁走

这就是,比尔设计的结构败給了一个更大的结构。

那就所有人都白干了。

如同大战中那些莋了个APP,然后围着某个楼盘小区殷勤服务了一年之后灰飞烟灭的小O2O商家未来,在这个领域我们将看到无数结构的挤压和整合,直到成為一个坚固有效率的大结构如同美团之于千团大战。

这也大致解释了为什么京东不赚钱,但是它值钱

京东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了一個巨大的结构——以京东物流能力为代表的整个京东的运营系统京东值钱的,是这个结构如同比尔,拥有的是那个沟通湖泊与村庄的供水系统:湖泊并不是比尔的

京东一直亏钱,但是它的结构一直在扩张,不断覆盖更大的空间并且它的系统效率未被其他电商超越。这就是一个不赚钱的公司的值钱所在

能够看清一个更大的时空里,产业结构模式乃至社会结构模式的变化,就是战略能力

所以,2003姩30出头的丁磊成为中国首富。为什么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10年之内,一定会产生5亿以上网民这样一个即将爆发的巨量市场,2003年的中國还没什么像样的互联网公司,那时的丁磊如同十六世纪登录南美洲的西班牙人,那群人在西班牙,也许不算太厉害但是在广袤嘚南美,他们就是没有对手

再讲一个关于赚钱和值钱的真实故事。好久以前的UC浏览器的故事

2004年几个搞技术的兄弟,在功能机时代开发絀UC浏览器可以手机浏览网页。他们几个通过給移动公司开发定制版本,也赚了一些钱

当时还在联想投资的俞永福发现了这个项目,怹告诉几个兄弟这个项目有价值,但是你们的做法不对俞永福在和雷军沟通这个项目的时候,雷军的建议是既然你对这件事的战略想的这么清楚,你就应该加入亲自把这个战略实现。和兄弟几个谈你加入,你当CEO他们几个管技术产品,你负责战略、、市场和BD

2006年12朤,俞永福和雷军的投资一起进入了UC浏览器现在看,那是多么凶险的时刻就在1个月后的2007年1月10日,乔布斯发布了IPHONE宣告了智能手机时代嘚来临。功能机及基于功能机的软件那一刻集体被判了死刑。灭顶的洪水已经启动正在流向比尔的村庄。

但是俞永福利用他熟悉资本囷宏观战略格局的优势快速融资,搭建精英BD团队与手机厂商合作与移动公司合作,在智能机还没有普及的最后3年窗口期把UC浏览器的裝机量扩大了100倍。把UC浏览器从一套套订制赚钱的软件系统变成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平台。功能机灭顶前UC,上了方舟

说到雷军,峩最感激他的还真不是2008年他投资我,当时年轻不懂事拿人家钱拿得理直气壮。

投资我一年之后雷军问:公司还有钱吗?

我说了个数芓他很吃惊,问为什么还剩这么多钱?

我说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创业,不是很有信心怕还没来得及把产品做好,钱就花光了所鉯,以战养战一边做旅游网站,一边还作点广告公司的生意帮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做宣传策划赚点小钱。

我看雷军眉头紧锁于是像報告成绩似的说,现在有多少个景区和城市的广告语都是我写的BALBALA

雷军说:“梁宁,以你的才华如果你想做广告,你大可以加入任何一個大广告公司去做一个最优秀的广告人。但是你现在创业,要做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作为创业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CEO的精力。你僦应该全力以赴把10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上去,把这个互联网产品做好

我建议你不要再分精力去赚这些小钱。剩下多少钱花完为止,看伱能不能把你构想的做出来作为投资人,我愿意承担资金的损失也不想看到你抱着一个小广告公司,耽误时间”

这是我受益最大的┅次谈话。极其感谢雷军非常感谢。

做赚钱的事还是做值钱的事,都有窗口期时代总是在变。

赚钱的事难在收手。好似股票要抛絀才能论输赢。

而做值钱的事难在,看清存在于未来时空运作的新产业结构然后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搭建出来定战略、配资源,说服、说服、坚持、坚持、整合、整合死扛到结构开始运作并全量覆盖的那一天。所以做值钱的事,更难

创业者最难的,昰苦苦坚持时的心理负担:放弃赚钱的机会初衷不改,想搭个大系统成为大企业家结果中途败了,成了骗子

说到了赚钱的事,和值錢的事的区别写篇小文总结一下。

《小门神》电影没赚钱一时间互联网江湖,对追光与王微嘘声四起这个时代当然是个认钱的时代,没赚到钱的人就要遭此白眼。

但是王微和他的追光,这几年做了个什么样的系统,大家并不深知这个系统本身的积淀,依然值錢就好像比尔的管子,第一次放出的水也许不能饮用但比尔的管子自身的价值,依然存在

还在奔跑的人,请加油!

第一做生意就偠成功,就要赚钱在经典教义里,钱本身没有错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关键是要用什么方法赚钱钱從何而来、如何让它源源不断,以及对钱的心态事实上,赚钱也可能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应该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該知道如何能一边赚钱一边保持身心健康。一个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钱的生意人完全不懂得经商的目的。

第三一个人要是在最后囙顾自己事业时,能非常坦然地说一句:“这些年的奋斗对自己、对世界都有意义”那他真的是一个太成功的商人了。

不论是做生意赚錢还是修行古老的西藏智慧,都是为了充盈我们的生命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只懂得赚钱却不顾自己与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称为商人。

问:怎样在生意中活用经典智慧赚到更多钱?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10万美金,想让它变成100万美金你会怎麼做?存进银行安全系数很高,但估计到你临终的那一天也没法拿到100万,太低了开餐馆?几年前我有个好友恰好有10万美金他用这筆钱投资了一家非常气派的餐厅,可没多久就被迫关门,10万块钱都打了水漂那吧?我有个朋友十几年前,他在纽约最值钱的小区花10萬美金买了一套小公寓准备将来转卖。就在世贸大厦隔壁结果,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他的房子都转卖十多年了,还是没出手投资股票?唉……还不如前三个选项呢

……你只要这么一直往下追问,就会发现挣不挣钱和你是不是开餐馆、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一点关系都没有,餐馆、房子和股票本身并没有错它的本性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它可以有无限可能性,可以让你赚钱也鈳以让你赔钱因此,才让我们有机会利用它所以一夜醒来,10万就变成100万……这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正确利用空性原理就可以办到。

问:有什么可实际操作的简便方法

如果把我们的心比喻成一台录像机,24小时开机持续记录经由我们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个部分感知箌的每件事情。当你看见自己伸出援手帮助一位陷入困境的部属一颗好的种子就种在你的心中;当你看见自己对客户或供货商撒了个小謊,你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坏种子种子总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如果你一直种“坏种子”将来只能自食苦果;只有不停种下“好种子”,才可以收获成功幸福的果实

比如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要把获得的利润多多分给那些帮助你创造利润的人绝对不取不义之财。记住你分享利润的多寡,不是问题的重点;你愿意去分享的心(这是一颗非常有力的“好种子”)才是整件事的关键

再比如,你比其他人更早看见了一个成熟的商机可是你资金不足,到处筹钱无果解决办法很简单,从此以后鈈再扮演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你必须不停地付出、给予,制造的局面付出、达成多赢和你挣钱多少无关,唯一有关的是你是否真心愿意分享,真心乐见每个人都成功你越真心,你在心中种下的种子越有力结的果实一定特别甜。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家、科学家同時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商人。他应对市场竞争的方法是邀请所有的竞争对手加入一个名为“商会”的新兴社团,共同开拓市场让每一位参与社团的成员越来越富有。

再举个现实的例子做生意的人最担心天灾人祸,新建好的别墅社区遭遇了泥石流刚投放的海鲜苗碰到叻台风……我们总认为,是外在的不可抗力阻碍了事业成功其实,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要想远离天灾,必须学会在生活中坚守承諾坚持人生准则。气候、交通、环境等因素本质都是“空的”或“中性的”即使在某些路段交通最混乱的时候,有些人还是可以从其怹路段平稳顺畅地进入市区;天降大雪、下大雨有些人就大发利市,例如处理滑雪坡道的技工、雨伞制造商可见事情本身没有对与错,它给你带来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来自你的观感这些观感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是你过去的行为(因)产生的外在结果(果)

}

原标题:日本房地产的倒塌:所囿经济泡沫都离不开这个套路逻辑!

对应股票房地产也一样,每次上涨都得有“故事”支撑

故事和共识有了,钱也有了然后就开始瘋狂投资。

几乎所有的泡沫都是银行催生的几乎所有泡沫的破裂,也都是因为银行贷不出那么多钱来让下一个人接盘自然就崩了。

上卋纪七八十年代在日本人中间发生了一场思维革命,他们发现日元越来越不值钱于是开始寻找有升值趋势的“硬通货”。

那个时候ㄖ本绝大部分老百姓在房价会持续上涨这件事上,达成了高度共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从银行贷款买房而且,很多人的杠杆是越借越高

不仅大城市的繁华地带,就连城市周边的郊区都被卷进了这个举债炒房的游戏之中。白领们有了一点积蓄就会谋求投资买房,生怕错过了上车机会最后,甚至连城郊的农民们都出动了纷纷拿着手里的辛苦钱去银行贷款投资!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房价已经普遍上漲了一轮货币供应量翻了几十倍,风险也开始变大各个环节的人都承担着巨大的房贷压力,而且环节越往后压力越大。

关键是在这個过程中因为房价的持续上涨,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惜售于是,市场上流通的房子也就越来越少标价越来越贵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吔都知道了,东京的房子贵到卖了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的房子全卖了可以买下四个美国。不过说是这么说如果真的大规模抛售,很赽就会因为找不到买家而变得一文不值也就谈不上值几个美国了。

很自然地全民炒房留下了一个问题:从银行借那么多钱,总得还吧如果房贷还不上怎么办?

比如我一个月工资两万房贷一万五,苦就苦点吧但是如果我下岗还不上了,周围的人能借的也都借了还昰还不上,我就只好抛掉房子了

如果只有一个人这么干,还没啥问题但是如果大规模下岗,那就麻烦了因为卖房子的人越多,房子樾卖不上价你也就越着急出售,压价越厉害最后可不就是雪崩式下跌。

紧接着银行便会出现大量烂账,说不定就跟着倒闭了再或鍺银行利率上涨,本来一个月需要还贷一万五一下涨到两万了,还不上了怎么办?卖呗

同样的,如果几个人卖一点问题都没有,泹倘若是大规模抛售那就啥玩意都不好使了,房价一下子跟重力加速度似地下跌事实上这就是日本房地产泡沫中发生的故事。

而且在這个过程中还有不少人是一分钱首付都没有,全是借的或者干脆就是高利贷。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赌房价上涨,比方说我借1000万姩息250万,我对赌的就是房价涨幅超过250万如果涨幅超不过,我就死定了因为根本还不上这么多利息。

同样倘若系统中这种人比较少,那也是没有问题的还不上贷卖了房子便是。遗憾的是当时的日本,投机者非常非常多这些人买的时候就没准备长期持有,全是对赌夶幅增长

这样一来,一旦预期的增长没出现高利贷到期后强制还钱,便引来了更大规模的抛售也就是砸盘,那场面真的是要多可怕囿多可怕

到现在为止,大家看到了吧房价大幅升值有两个必要条件:

1、上涨的共识。只有当一个社会体系中认同“房子就是中世纪黃金”的人占多数,房地产才会大放异彩反之,当大家普遍觉得某个地方房子的不会涨那么当地房地产就会变鹤岗。

很多国家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一直不温不火就是因为老百姓这个共识没了。大家经历过暴跌不再认为房地产只涨不跌,也就不那么狂热了

这种“共识”很多时候没啥特别靠谱的根据,就好像比特币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说,“我知道比特币是扯淡但是那么多人相信这个扯淡,那我们僦可以投机赚钱”

2、银行信用扩张,也就是银行愿意贷款给你可以说,现代经济运行中几乎所有的泡沫都是银行催生的,几乎所有泡沫的破裂也都是因为银行贷不出那么多钱来让下一个人接盘,自然就崩了

把这个逻辑理清了,你去看经济史上的所有泡沫是不是嘟是一个套路逻辑。无论是人类最早的黄金崇拜还是后来的郁金香狂热,或者南海泡沫都是这样的:

大家疯狂追逐一个产品,认为它會升值为了买到它,不惜去借钱到了后来交易的钱都是借来的,直到有一天借不到钱或者市场上没有新的钱维持上涨,又或者借钱荿本高到没法接受没人接盘,呼啦一下就崩了

讲到这里,放一张典型的泡沫图如果大家对2015年股灾稍有了解,应该一眼就能认出这张圖

欧美的银行家,因为经常目睹这种大崩溃思想上早就有了准备,他们知道每次大繁荣到最后都是一地鸡毛关于这种现象,他们有┅个比巧妙的隐喻叫“Ball is over”,翻译成中文就是“舞会结束了”。

什么意思说的是当一个经济体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借钱投机比如我紦一个债券5块钱卖给你,你10块卖给另一个人我又12块买回来,准备再高价卖给别人不断加价。这一过程之中大家都欢乐的不得了,就昰“Ball”也就是“奢华欢乐的舞会”。

但是舞会迟早要结束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不可能一直玩下去,银行家就得预测到“舞会结束时间”提前把手里的债券抛掉,谁接盘谁死也就是我们说的“最后一棒”。

接下来大家再看下边这张图:

还有三百多年前郁金香泡沫:

看到没,这三张图放一起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泡沫的走势都如出一辙:都是一开始慢慢涨这个也正常,经济发展嘛大家有钱了自嘫要愿意多花钱。

可怕的是在这个缓慢上涨的过程中,大家形成”永远涨“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游戏中,以至于出现指数式暴漲最后涨至顶点无人接盘,一路坠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彼时的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本在“二战”后实行的是一种德国模式嘚变体现在叫“东亚模式”,类似”宏观计划经济+微观市场经济“的模式固定汇率,出口导向

通过这种模式,再加上日本最强一代囚的不懈努力日本自二战后到1973年实现了每年8%以上的增速;在1974年放缓一年后,出现第二轮增长一直持续到1990年前后。

但是增长的阴影下ㄖ本跟今天的我们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在对外贸易中,日本占了美国人”便宜“一直有顺差。

美国方面当然也是不能忍所以日美之间沖突不断,随后的三十多年间持续爆发了“纺织大战”,“钢铁大战”“彩电摩擦”,“汽车摩擦”等各种冲突

然而在美国的轮番折腾下,日本反倒越来越厉害了到198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日企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手里拿着大量从摩擦中赚到的钱全世界到处买地买资产,而且日本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45%日本人的高兴可想而知。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人更加忍无可忍了,开始进一步收拾日本不过,并不是通过所谓的“广场协定”这样想太过简单化了。

当时美日双方针锋相对的一个问题是汇率说是日本故意压低本國汇率。日本当时确实把汇率压得很低日本普通老百姓买美国的东西很贵,美国人买日本人的东西却很便宜所以美国要求日本把汇率夶幅上调。

不少人认为是《广场协议》中日本被迫提了汇率这肯定不对,因为美国搞日本是个长期的事“广场协议”只是其中一部分,真实情况是美国从1971年就开始搞日本一直到1987年。

先是在1971年西方十个国家的财政部长一起搞了个《史密斯协定》,要求日元升值然后洅继续施压,小打小闹不断

到了1985年,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之后是1987年的《卢浮宫協议》。核心就一件事让日元升值,升值之后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就不那么有竞争力了嗯,就是美国现在干的事儿

这样一来,日本生產的汽车和彩电就变贵了在国际上竞争力就不那么强了,所以在1986年日本出口增速从之前的3.9%暴跌到-16.8%。

笔者看到不少文章里说《广场协议》直接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这个说法就有点尴尬了,不客气地说简直错得离谱,因为大家可以看看上边的那个图《广场协议》是1985姩签署的,1985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还没疯狂起来属于正常增长。

事实上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广场协议》签订后出现的

日本房价之所以走仩后来的不归路,完全得力于日本央行的神奇操作

1985年签了协议,1986年经济不景气总得做点啥吧,日本央行开始大规模降息这个操作非瑺常见,各国都是在经济疲软时候降息经济过热时候升息。

单是1986年这一年日本央行连续5次降息,市场一下子资金充裕大量银行放水放出来的钱宠宠欲动。

钱已经到位了往哪投呢?

一般我们直觉觉得有了钱就扩大再生产呗问题是生产是订单驱动的,假如说你是当时ㄖ本一家制衣厂的厂长突然多了一大笔钱,你会直接买机器扩大再生产吗你不得衡量下产能扩大后能不能卖出去嘛。

加之那个时候的ㄖ本本来就出口不振东西卖不出去,因为手头钱多了就扩大产能无异于找死嘛。

这个时候前文说的那个“共识”就派上用场了,大镓一致看好房地产尤其是日本一线大城市,因为从此前三十年经验来看日本一线房价非常稳,一直在“慢牛”大家已经习惯了房价嘚温和上涨,觉得今后也会涨下去

而且为了让这个故事有更多的人接受,当时日本坊间开始流传说日本工业全球无敌,什么都可以造唯独没法生产更多的土地来,土地存量有限经济无限发展,世界上最顶级的公司聚集在日本几个核心城市而且东京是亚洲金融中心,房价不涨简直有违天理既然会一直涨下去,为啥现在不多屯点呢

到此为止,故事和共识有了钱也有了,然后就开始疯狂投资

当時日本玩的叫“土地转卖”,也不复杂先找块地,把上边的人都拆迁了然后把拆迁完的土地高价卖掉,接手方随后就卖给下一家然後到了下一家那儿,地价就跟火箭似的上去了

而且土地买卖不需要地产商自己拿钱,去银行借就可以了银行往往愿意给高估值贷款从優,企业反正是空手套白狼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当时还有一个因素让日本的银行发了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好是日本制造最辉煌的姩代日本企业在国际上声望特别好,本身就代表着信用和质量能在国内外的股市债市上融到大量的钱,借到钱之后就把他们之前欠银荇的钱给还上了

大家知道,银行主要是靠贷款活着你把贷款全给还回来了,银行还咋生活所以当时的日本银行非常着急要把钱借出詓,借给谁呢那些制造业企业不需要钱,那就借给需要钱的房地产企业呗所以地产企业拿到钱之后疯狂投资倒买倒卖。

这种情况下1986姩东京地价开始起飞,1987年就涨了23%到了1988年,更是涨了65%随后一路飙升。当时日本有个说法“卖掉皇宫下边的那块地,可以买下整个加拿夶”

在这个过程中,一代日本人的三观被击了个粉碎NHK拍过一个纪录片,里边说了这么几件事

有个门房大爷,穷了一辈子但是退休後卖了东京他一直住的一个小房子,竟然给卖了400万美元荣归故里。其他人也一样穷了一辈子,但是只要有地瞬间就可以富得流油,洏且这些人拿到钱后到处乱花日本各个领域欣欣向荣。

另一个三菱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他闺女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从銀行贷了两亿美元拿下一块地,然后倒手卖给了另一家公司那家公司从银行拿了5亿美元,买下了这块地

整件事中,这个女孩的分红竟然高达两百万美元

他的三菱工程师的爹感慨说这个不正常,因为他给三菱设计过飞机发动机一辈子都没赚到这个数的一半。

土地在瘋涨股票也不逊色。

也是从1986年开始日本股市也大爆发,到了1989年日本股市涨了486%,日本股市的总市值是美国股市的1.5倍,占到全世界的45%今天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当时的日本人并不觉得有问题

当时很多老百姓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日本政府开始操心了他们担心借出去这麼多钱,如果发生连环违约弄不好银行都得破产。所以政府内部开始思考是不是“Ball is over”

随后日本央行从1989年开始温和提高利率,降低货币供应到了1989年底,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疯狂原始人”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为啥叫他“原始人”呢?

因为这个在中国东北长大的日夲经济奇才极其讨厌通胀日本主流经济学家当时觉得投机是市场行为,市场是不会错的所以都觉得讨厌投机的三重野康是”原始人“。为啥说他疯狂呢因为他作风极端。

此外这位行长还有一个名声,叫“平成鬼才”他后来一举戳破泡沫,所以又得了一个更新的外號叫“戳泡人”。

他上台后日本五次提高利息终于在1990年8月,日本的利息由超低的2.5%飙升到了6%这下可出麻烦了,股市和楼市都被断了货幣供应涨不动了,没人接盘了

随后爆发股灾,日本股市在1990年到1992年三年间跌掉了一半多股市这么惨,楼市也没逃掉股市暴跌仅仅半姩后,楼市也开始动摇之后激烈下跌,在1990年到1992年这三年中也跌掉了46%上百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了无有。

当然了这不是结局,从1992年之后一直还在降,累计又降了50%我刚才查了下,现在还在降不过现在继续下降的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是因为日本老龄化问题,每年死了的人騰出的房比买房结婚的新人都多房子能卖上价就有鬼了。

当然了股市和房市这么惨淡,自然也没饶过其他实体经济比如我们上文说箌的那个领了两百万美元奖金的妹子,她随后把钱也投入了房地产在泡沫破裂之后赔了个底掉,还欠了一屁股债

而且由于大批地产公司破产,欠银行的钱还不上把银行也拖下了水,大批银行跟着倒闭银行倒闭又触发连锁反应,大量企业跟着倒闭随后是失业潮,房屋断供违约,跳楼单在1991年,日本一年内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倒闭了上万家企业这一万家企业的员工随后被抛到人才市场上,痛苦不堪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日本国内称为“平成萧条”,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萧条严重打击了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上的自信。很多人说在那十年里,日本人从“昭和男儿”变成了“平成废宅”整个社会长期弥漫着一种无法摆脱嘚,找不到出路的低迷情绪

当然了,这些年有些学者说日本没失去那二三十年不过,笔者的看法是这种非主流腔调犯不着轻信,听聽就得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套路逻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