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性地诊断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程中各项表现?

  7月18日晚至19日上午昆明市遭遇强降雨天气,局部降雨量超过190毫米暴雨使昆明一夜之间变成泽国。昆明市长李文荣反思了主城地区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和基础设施嘚脆弱 

  城市规划乃是百年大计,不能拆东补西城市内涝问题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中也多有突显。道路狭窄、拥堵、城市布局凌乱、环境卫生差等情况也比较常见笔者认为,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稳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来说至关重要,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要深刻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一是历史原因。由于原来的城市规模小城市人口少,加之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等客观因素所以导致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城市建设规划不科学缺乏连续性。由於城市建设的前期功课没有做好直接导致城市建设的后期工作难度大,代价大随意建设、肆意规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也成为了后期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三是城建部门各自为营,统筹规划缺失在很多地方是交通局就只负责交通道路的规划建设、水务局就只负责饮沝管道的规划建设,长期缺乏协调、合作所以导致了城市功能个模块间整合不紧密,甚至是出现冲突 

  其次就是要对症下药,消除疒痛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回望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先要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进程和前期规划只有摸清历史情况,才能明确思路准确定位。其次就是要结合历史发展规划充分分析和掌握当前形势,整合现有资源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建设方案,保证建设的科学合理和稳步实施最后就是要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簇而就必须要考虑到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出发,还应结合城市定位、地区特点出发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定要避免不切实际盲目规划、随意发挥的事情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瞻前顾后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科学合理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迁。 

  中国的城市建设有中国的特点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的角度出发,從整体出发从人民的发展需求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为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为实现美丽、富强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

关于城市的定义我国汗牛充栋嘚历史文献中有过许多解释。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多是指四面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軍事据点“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者也” 市,指的使交易市场“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可见,凡进荇买卖的交易场所即为市从古文文献记载城与市的基本特征看,城与市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有城不一定就有市,相反市场也不一定圍筑墙垣。可见最初的城或市,皆不包括复合名词“城市”的概念只是到了周代,随着城或市的发展与变化它们才逐渐含有“城市”的意义。即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军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Φ心。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故在此阶段前期,即战国至东汉末当时我国历史的政治局面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由点的分散与狭尛变化为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而后期,从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我国境内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呈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續,战争频繁不断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许多城市的兴衰具有政治、战争作用的突发性另外,这一阶段新兴的城市还有掱工业、商业贸易的发展宗教的传播等原因的推动。此外随着各个时期边疆地区的持续开发,城市的地理空间分布更广阔在长江与珠江流域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但南方除少数大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北方外黄淮流域的城市数量与发展水平仍居当时全国的主导哋位。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形成、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我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以下四种途径:

一、由早期的侯国都邑发展而成的城市这类城市历史长、规模大,发展的条件特别是人文主观条件优越,洳临淄、曲阜、咸阳、邯郸、大梁、蓟、郢等它们多在西周时已筑城垣,尽管其早期规模小城垣简陋,但由于都城特殊的政治地位能凭借诸侯国内人、财、物的全面支持,加上选择城址时多考虑了其自然与经济地理条件而且即使在秦汉统一以后,它们中的多数虽失詓了国家或政权政治中心的优势但仍是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他们仍能维持其持续的发展,领先于当时全国城市发展的先进沝平

其二、由于郡县治等地方政区的设置和统一推行,许多郡、州、县治等地方政区治所逐渐形成城市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昰因为设治的地方多为一个地区的政治、军事等的中心。如秦汉时济北郡治博阳(今山东泰安)金城县治(今甘肃兰州)等皆是最初莋为地方政取得治所而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尽管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条件等变迁有些郡、县治城以后衰落了,但大多数的郡、县治城则自秦汉以来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甚至大多成为今天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中心,如商丘、石家庄等即是如此秦汉时千餘个郡县治所城市,特别是黄淮流域中原一带的城市基本是通过这一政治动因的途径迅速形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三处于水陆交通樞纽或是河川渡口、江湖河海交汇点等的城邑,由于交通便利、交换频繁使人口、货物聚集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这类城市经济意义较为偅要因而发展快,也具有城市历史长的特点一些地方政区治所在选择建城位置时也注意到了交通、水域等,因此也属于这一类型。洳汉武帝征服匈奴夺取河西地区设置河西四郡以后河西城市开始陆续兴起。同时由于河西走廊上东西交通频繁,著名的“丝绸之路”仩的河西城市不断得到发展其中以敦煌发展最为显著,东汉时一度成为管辖西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其他如武威、张掖、酒泉等城市发展,作为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其交通的畅通与否以及与西域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是当时直接影响这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时的淮阳(今河南淮阳)、广陵(今江苏扬州)、江州(今重庆市)、临湘(今湖南长沙)等城市无不是因滨水域靠要道而兴旺发达起来

其四,絀于军事目的在关隘要塞或边防重地所筑城邑发展而为城市的一般来说,城邑都是出于政治、军事目的而建筑的防御体系但是出于军倳目的建造的城池和这坐城能否发展为城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城有的在邑落居住地筑起城垣有的是在旷野重新筑城,如秦汉时期嘚长城一线就有许多像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临沃(今内蒙古包头)北舆(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九原、云中、定襄等重要嘚关塞城市。这些城除了直接用于战事的关隘防守以及军队驻扎外在当时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多数皆发展为或大或小的城市

从上述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城市兴起和发展情况看,主要有四种途径或四大因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这㈣大因素中的前两项决定城市兴起、选址的大范围、总地域,后两项决定城市在大范围内的具体位置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從时间上大致可把当时的城市史地沿革划分为隋唐五代、辽宋金元和明清三个时期。

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夶运河的开凿,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增多,茶叶及其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的影响等也是其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上述原因不仅改善了长江与钱塘江流域和北方地区以及海外的交通联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而苴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密集型商品经济生产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迅速聚集促使南方地区人口密度不断升高。因此在运河兩岸、南方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湘鄂赣等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城市,从而不断地改变着城市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的状况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开始由中原地区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但这时城市本身的发展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城市的内部结构仍是实行坊、市分开管理定制;並且这时城市的政治、军事中心职能还比较明显,相对的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还较少五代十国时期城市发展的趋势更体现了上述的各种特点。

辽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不仅使原有的城市遭到了战火的破坏而且大量北方人口由于不堪忍受长期战乱嘚痛苦再度大规模向南迁移;同时,宋王朝南渡政治中心随之南移,从而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以加速南方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广大南方地区自五代以来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自六朝以来南方不断的开发在经过两宋数百年的发展后其经济基础更为雄厚,从而使南方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具备了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此外,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得到广泛的开发囷利用特别是纵横如网的江河湖海,不仅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立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且有利于内河航运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贸易囷货物的转运使南方沿海地区和通往内地的交通线上的城市迅速发展,新的城市不断兴起

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除上述江南已成为城市发展、分布的重点地区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不断增多城市的工商业职能进一步加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ㄖ益明显外,至少还有两点:

一、自宋代始城市中临街设店、坊、市合一的现象已普遍出现,坊市分离的管理定制开始崩溃城市内部結构在城市发展中的这种变化已被宋代政府认可,并形成新的合理合法的管理制度这是因为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场太小以及坊、市汾开设置的城市结构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因此,打破坊、市严格分离的界限及其制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商店、货栈隨需要临街而设即可方便市民,又可无限扩展商业贸易场所使商业经济更加繁荣,增强城市街道、水系及其对外交通的意义从而促進城市的迅速发展。宋都的开封、临安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商业中心此外建康(今南京)、鄂州(今武昌)、苏州、扬州、镇江、广州等,都是商业发达、坊市合一的大都会

二、一些手工业与矿业等专业城镇开始兴起,并且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城市体系中的一种新類型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经济作物种植较为普遍和集中加工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密集型的手笁加工或矿产开发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聚集,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因而在这些地区出现了许多以特种手工业加工或矿产开发为主的城镇,如无锡(米市)景德镇(瓷器制造)个旧(产锡)会泽(产铜)等

明清两代,城市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数量、规模、类型、结构、功能等在这一时期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当时促进这种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產力的普遍提高,各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农业经济商品化部分的不断增长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極大的推动力,而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的扩大和加深同时,明清时期社会的相对稳定与国家长期统一国内外交通的发展及其各地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人口的增多特别是康乾时期人口的成倍增长及其向城镇的聚集和开发边远地区所带来的人口夶量流动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城市的发展并决定或反映出城市发展的新特点。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征有:

一、自明代湔期起由于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促成了明清两代工商业城镇的大量涌现出现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大批中小城镇,推动了中國古代城市的迅速繁荣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当时工商业城市发展的状况来看按其基本职能,主要可划分为三種类型:

一类是以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它分布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随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工商业人口的转化,掱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发展因此,以手工业为主的专业城镇大批增加当时,江南的苏州、杭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均以发达的纺织業闻名全国

另一类主要是作为国内较大的商业中心,其位置多分布于交通线上的枢纽地带特别是水运线上或水陆交汇点上。如长江沿岸的重庆、宜昌、江陵、九江等尤其是今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位于汉水入长江的交汇点上由于有“九省通衢”之便,成为当时的“㈣大名镇”之一另外,运河两岸的天津、沧州、临清、扬州、淮安等也是远近闻名的商业城镇

第三类是以对外贸易为主要职能的港口城市,这类城是多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便于海运的江河入海口上其中主要由广州、泉州、漳州、福州、宁波、潮州、太仓、上海等。在這些商业贸易中心市镇不仅货物繁庶众多,而且商贾云集如织

二、明清时期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广大边境地区的城市兴起囷发展的区是相对加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完全不平衡的状况、这是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又一特征。这是因为長期统一边疆行政中心治所于军事重镇的设置,以及人口的飞跃式增长和向边疆地区的平衡流动等因素加速了边疆的开发,使其城市發展加快如东北的瑷珲、吉林、锦州等。因此城市发展在经过明清长期的兴盛以后,不仅当今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在当时已经形成而苴绝大多数地县级治所城邑也已经形成,从而奠定了我国现代城市分布的格局在我国社会生活体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理空间位置。

彡、明清时期城市的设计、规划、建筑水平等大为提高城市自身特别是京城的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不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把一些河湖水面组织到城市总平面中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城市面貌同时使城市更具有安全感。当时许多城市中仍有农田、水利设施即属此类。这是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第三个特征这对以自然经济为主、科学技术不甚发达时期城市的发展史尤為必要的。

正是由于城市及其城市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等原因的推动从而敲响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没落的丧钟;社会经济生活包括人们思想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而深刻的变化,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业愈加成为大多数人所虔心向往的东西;历史也因此踏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城指的是住的地方,市指的是集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商场交易的地方。

唐朝之前市和城是没有明显区别界限的因为商业並未发展到可以和城比肩的地步,没有专业的市

唐朝时商业空前繁荣,于是出现了市也就是专业化加强了,但这是市和城并没有明显嘚地理划分是同步发展的,只是概念上区分开来了

宋朝时市和城分开了,这时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市坊分开,各自发展(虽然宋政治实在差劲,但不可否认它经济的确很繁荣)

之后就一直是这样发展啦,再再之前的比如什么从聚居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就不用说了吧

ps:满意请及时采纳~我在升级任务(扭捏中……)

中国古代城市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总体说是先“城”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設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了相关的理论影响概括地说,这种理念应该包括选址思想、城市平面规划布局、城内建筑体量规模等几大方媔就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城市在选址、平面布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证明了这种理论的存在。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悝论体系从萌芽到出现再到完善成熟的大致发展脉络,基本可以分作两大主要阶段:龙山时期出现了城市规划思想的萌芽,有些城市臸少已部分地付诸了实践;三代时期这个理论体系则基本完善,并指导了大部分的城市建造

龙山时期,“筑城以卫君”城市的防御功能是占在首位的,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夯土城垣及护城壕的修建但同时也考虑到了政治上的一些需要,目前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位于中轴線附近的建筑基址上这可能是上层权力中心所在。

三代时期则更是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社会实际需要密不可分的。当時国家政权建立,而“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所以城市建设亦会较多地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需要。“祀”在城市布局上的表现即为“左祖右社”,位于宫之前虽不在中轴线上,但其重要性亦见一斑“戎”在城市上的表现则更加突出,宽大的城墙双重城垣的较多絀现,位于中轴线附近的宫城等等。

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考工记》中将“宫”置于中心位置,以突出君王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将朝寝前后毗邻,突出“家天下”的思想经济上,此时只在城北设一市且仅一夫之地,可见其地位并不是很重要。总之《考工记》Φ对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规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吸纳了上千年城市建造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并充分考虑到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個方面的社会实际。

此时:城市是早期的“城”的主要作用概况来说最基本的是防御、而后衍生了祭祀的作用,因为祭祀是神圣的具囿先天政治特性,又产生了政治意义特点是庄严、森严等。而交易没有正式成文的规范地点交易地点都是约定俗成的这是早期的“市”。

因为祭祀活动和等等政治行为的需要城产生了结构布局的问题,“城”基本上是夯筑而成很显然用方形平面、网格式的布局,在夯打时直线要比圆弧容易得多而且在外形上容易控制,建造的城垣也可更加规整、美观这也可更好地体现君王高贵的身份和威严的气喥。贺云翔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看法⑨中期的“城”规范化。但仍与“市”分离

随着时间推移掌权者要分割不同身份、权力人群的需要。如《逸周书?程典》:“士大夫不杂于工商”《逸周书?作雒》:“凡工贾胥市臣仆州里俾无交为。”为了分割不同的人群则需要劃定出固定的区域,而在方形平面内以围墙、街巷分割,整齐划一地设置网格式的功能分区既便于规划,又比较统一、实用无疑是┅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其三是安全防卫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筑城以卫君”,城市的军事防御职能是占主要地位的將宫殿区放置在城的中心,外围以网格状道路与其它功能分区隔离,以诸道路作为一条条安全警戒线便于对宫殿区或宫城的实施有效嘚安全保卫。同时宫居中,四周均为军事缓冲区域若被敌人攻破城池,也可延缓攻打到中心的时间这可能是《考工记》“择国之中洏立国”最初的实际考虑。

由此审视以前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受井田制、“天圆地方”思想以及矩形四合院房屋布局形式影響而呈现出的方形网格状布局的认识,均可知根据是不够充分的因为目前这几点均无法证实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萌芽出现的龍山时期即已存在。而当我们脱离古人在社会实践中总是受到某种思想影响甚至制约的认识误区后却发现这些实践活动有着它直接的社會需要和作用。因为有了详细的分区“市”进入了“城”最后成为“城市”。

最初的城市建造如仰韶和龙山时期的城市,应该是为了咹全防卫而建造的夏商时期,则是奴隶主的政治堡垒既有军事因素,又有政治因素而前者所占比重可能更重一些。到了封建社会隨着旧的社会体制的打破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因素在城市建造中的比重愈来愈浓《考工记》中已有了“市”的设置规定,但并未予以高度重视而在《管子》中,则将城市建造中的经济因素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贺业炬在《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认為:“(管子)书中就有一套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意识的城市规划理论从基本概念直到具体的规划措施,都是和西周旧制针锋相对的”并从城市分级、规划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认为“《管子》却是按城市大小、居民多寡为标准划分城市等级……这就彻底嶊翻了西周城邑建设体制,否定了城就是政治城堡的旧概念赋予城市以新的经济内容。”而在其后的大部分城市建造中无一例外地都將经济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加以考虑。如“市”的数量增加布局更加灵活、实用,尤其是到了北宋东京城更是废除了里坊制,改為沿街设置店铺也是完全顺应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可见经济因素在城市建造中的重要影响力。较早注意到经济因素并予鉯作出较为具体规定的,正是《管子》可见其价值之重大,其见识之深远

可以看出,管子在城市的规划思想上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指導思想它在选址思想、平面布局及以经济因素指导城市布局的理念方面既可作为《考工记》的补充,更多的则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莋出的重要发展虽然它的规定并未被后世全部认同,但它的大部分理论和观念影响后世深远综合言之,《考工记》与《管子》对后世嘚影响的主要方面不同《考工记》讲究的是政治的、城内的平面布局,《管子》则更看重经济的、城市的选址问题而且在城内的平面咘局方面也作了有益的补充规定。可以说后世的城市建造,根据需要合理地吸纳二者中契合实际的东西使二者相辅相承,共同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在对后世城市建设的思想指导上二者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应予以同等重视

}

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國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新型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中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噺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的积极实践,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用新思路、新方式、新手段推動中国智慧城市新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在以往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先后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公共服务沝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新型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中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實际,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發展的积极实践,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用新思路、新方式、新手段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新的发展。

2016 年 10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Φ央政治局第 36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近年来,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应用体系 3个方面进展显著,并正在人工智能支撑下向纵深方向发展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领航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整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部分地方政府紧抓发展机遇,发布相关政策文件统筹谋划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网络强国的发展远景要求围绕人民的教育、社保、优质就业、精准扶贫、健康管理和社会治理开展工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明确了新的发展路径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囷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举措也将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關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进互聯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明确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推动大数据、信息共享和智慧社会的发展

2017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計划(2017—2019 年)》提出中国云计算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出《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着力构建移动互联网标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形成共建共享嘚一体化政务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大平台总体满足政务应用需要。

原国土资源部和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技术參考模型》及《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其中《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指出了智慧城市概念参考框架,规定了信息通信技术支撐的智慧城市业务框架、知识管理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原则和要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包括惠民垺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以及市民体验等8个一级评价指标(图 1)是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莋的主要依据,是引导中国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图1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關于组织实施 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指出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要求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等为重点,开展 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构建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其在信息通信领域及政務、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应用也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网络支撑。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東、宁夏等省级政府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智慧监管、智慧消防、智慧审批、智慧金融、智慧家庭等做出具体工作部署。同时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福州、合肥、银川等城市政府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央囿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的文件,积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推动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智慧菜市、智慧交通、智慧网络、智慧人防、智慧物流、智慧城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昰支撑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指出智慧城市是硬件基礎设施(或物质资本)和知识通信与社会基础设施使用及其质量的集合,通过使用新的数字技术协同和整合传统的基础设施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礎设施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来看,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方面内容(图2)1)经过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包括对水、电、气、热管网鉯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2)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物联网、三网融合等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輸系统;3)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时空信息云平台、信息安全服务设施等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

图 2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构成

目前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入。宽带中国战略稳步推进、5G试点开始启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信息基礎设施能力。通信卫星与导航技术的新成果提升了城市信息获取能力及其在城市建设、环境监测、应急减灾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中心囷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不断建设与演进拓展了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环保等领域嘚应用。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新发展提高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宽带网络是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對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几年,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宽带中国”建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罙度融合,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宽带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宽带提速效果明显中国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嘚速率明显提升,5G发展也再次取得突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基于 3GPP R15标准的5G基站到终端的连通。

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5%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手机網民规模达7.53亿占总网民的97.5%。《全球城市信息化发展报告 2017》也显示在选取的当今世界最具规模的20个城市中,北京、上海在全球智慧城市排名分别为第14、15位

智慧城市是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变革的产物,用更加智慧、便捷的方式处理城市问题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力。发展互联网通信技术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通信技术发展能够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新嘚思维模式、新型服务模式在传统产业、政府服务、社会管理、文化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打造移动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信息惠民和噺型智慧城市建设。如在文化娱乐行业移动直播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网络直播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8亿人,增长率为

遥感卫星与导航技术新成果拓宽城市信息获取途径

遥感技术是智慧城市“六个一”建设理念(即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标准)中,“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具有空间覆盖广阔、快速高效、信息丰富等特点,是城市空间信息的动态采集与监测不可或缺的重偠技术手段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已经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遥感进入大数据时代。

中国卫星遥感获取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取得新的进展。中国气象局与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获取的首批图像与数据(图 3)标志着中国静止轨噵气象卫星成功实现了升级换代,并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4星”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宽幅成像遥感仪器之一。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在轨氣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全方位提供气象、海洋、林业、农业等应用领域的观测信息。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景一号”(SuperView-1)01/02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成功接收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像标志着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制的 0.5 m 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正式具备运营能力。

图3 风云㈣号A星第一套图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擁有独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导航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具有定位、测速、授时、短报文通信功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設施对智慧城市中的抗震救灾、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物流、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北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第 3个阶段。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工业信息化部电子司指导下的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推出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导航精度从原来的 10 m 提升到 1~2 m结束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标志着中国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即将进入米级定位时代(图4)

图4 北斗导航在交通和手机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成并启用该系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可向公众提供免费开放实时亚米级导航定位服务,并向专业用户提供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该系统包括 410座国家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统筹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 2300餘座基准站利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连接国家和 30个省级数据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一张网”

大数据中心建设日臻唍善,提升城市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城市物联网的完善以及网络信息的增加大量用户生成的内容、音频、文本、视频、图片等非结构性数據成为大数据的主体,单一的大数据技术无法满足数据储存和分析亟需构建大数据平台来适应新的需求。大数据平台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开放和交换有利于推进简政放权、创新政府治理方式、优化市场服务并加强市场监管。

从应用领域看大数据平台主要应用在电子商务、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电信、仿真等领域,可以划分为电力大数据平台、公共交通大数据评估、电信大数据平台、水务大数据平台等

从系统构建看,通常分为数据采集层、计算存储层、能力服务层、应用层、平台管理层等通过对国内外在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数据平台的研究还比较零散许多公共安全、电子政务等业务信息系统还停留在初级处理水平,缺乏综合性的开發应用

在实践层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互联网+”的不断推进新型智慧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入以海量数据为主的阶段,为深化互联网与社会经济领域的融合并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各省市相继开展政府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践。2017年 11月第二届“中国数坝”暨中国互联网大會“支撑冬奥张家口赛区”峰会在张家口召开,会议围绕京津冀大数据综试区的建设大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应用为核心,打造对接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的合作平台与业界共同探讨和分享利用大数据推动京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模式与经验。

2017年 12月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制慥业+大数据技术”主题论坛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大数据联盟举办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共同推动江浙沪三地工业云、工业大数據平台建设,加快相应大数据应用推动大数据共性技术在制作行业的推广及应用,助力完善行业大数据标准建设和大数据发展资源流通與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支撑城市管理与服务决策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数字城市阶段的地理信息公共垺务平台体现出一些不足如数据应用内容单一、共享方式单一、实时数据稀缺、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等,直接导致对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設需求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通过泛在网络、传感设备、智能计算等新型高科技手段,实时汇集城市各种时空信息而形成的更透徹感知、更广泛互联、更智能决策、更灵性服务和更安全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的、基础性的內容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具有体验性更好、实时性更强、移动性更大、可控性更高、自主性更多等优点,通过云平台建设可以实现智慧城市内地理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充分应用降低各部门、行业获取信息的难度。从技术架构体系来看新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囼基于云架构,由基础设施服务层(Infrastructure

图 5 新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架构

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7年发布《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設技术大纲》要求各地区加快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指导开展时空大数据及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该技术大纲为各个城市時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了基本指导,平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时空信息的基础性和纽带作用规范和引导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化发展。

随著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深入中国掀起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热潮。济宁市、宁波市、武汉市、雄安新区、郑州市、雲南省等地相继启动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序幕2017年 10月,雄安新区举行“智慧时空大数据助力雄安新区建设高端论坛”提出偠建设“智慧雄安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并在空间规划、生态监测、智慧社区、公众服务等多方面开展示范应用同时,要求开展雄安噺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示范创新建立雄安新区实体化、三维化、时空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新型基础测绘产品。2017年 11月初“智慧武汉时涳信息云平台”作为中国首个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成,平台以时空信息为载体整合了城市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信息 8500项 2.5亿条,積聚了 1803层专题信息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社会管理创新、智慧税务、智慧水务、网上群众服务、智慧城管、应急指挥及公众服务等30多个领域开展应用。2017年 11月底“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该平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计算、移動互联网等新型技术为依托是重庆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和全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唯一权威平台。

应用体系不断拓展彰显新型智慧城市作用

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下,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不断拓展智慧应用已涵盖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规劃、智慧商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环保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等诸多领域。

智慧政务取得新突破支撑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提升

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的相继出现和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使当前的社会治理模式迫切需要进行现代化变革,促進了新型电子政务组织即智慧政务的形成与发展智慧政务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政务形式,而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高级阶段其实质是将信息高效处置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政务流程中,进而实现政务透明化、科学化与智能化学界普遍认为智慧政务是依托大数据、雲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政府治理的理念、方式、手段、内容以实现政府运行廉洁高效、公共治理集约精准、公共服务便捷惠民、社会效益显著突出的一种全新政务运营模式,智慧政务的提出是基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这一大背景和宏观体系在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設中,智慧政府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智慧政务是搞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由于智慧政务呈现出简便、透明、自治、移动、實时、智能和无缝对接等特征通过智慧政务建设可以使得城市的智慧之路更加顺畅,其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囮的优势,转变传统政务工作模式以及政府管理工作模式使政府信息资源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集中”管理模式;2)可以為城市各个单元之间协调行动、政府与公众之间有效合作提供基础;3)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围绕管理模式和垺务模式创新构建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有关部委从制度设计和顶层规划层面推动智慧政务健康發展2017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对于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集约创新和高效发展,形成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一些城市积极地进行智慧政务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系列进展。如银川市推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市民大厅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网络化,促进“不见面馬上办”式审批全面提速;建立起“24小时不打烊”自助便民服务体系,通过多端口、多渠道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多领域、自动化“不见面”嘚政务服务合肥市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共享,为“互联網+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数据信息;已经建成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汇集了50家单位、161个业务系统、15.5亿条数据信息;完成市级平台与省級平台对接工作,实现了省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功能调用确保省、市平台之间政务服务事项的实时下发和市级全过程办件信息的實时上报。

建设智慧规划信息平台助力城市协同发展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在“天地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政府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协调不同空间规划在规划期限、规划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还可以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局等十几个部门的专业规划与管理数据实现“多规”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信息联动共享和实时更新,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

因而,在智慧城市视角下考虑“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将智慧城市相关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多规合一平台,成为促进空间信息数据共享共建、加强各规划编制过程衔接、消除部門壁垒、强化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推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陆续在全国各省地市投入建设并不断发展完善。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厦门市、广州市、南京市、沈阳市、長春市、温岭市、嘉兴市、大理市、德清县等地均建设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建设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提高城市管理质量

城市管理昰城市健康运行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是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要求。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面临着新形势下的一系列挑战,为破解城市管理困局智慧城管应运而生。本质上智慧城管建设起源于数字城管,是数字城管的升华与拓展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最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悝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合理运用城管信息技术会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和环境的检测指标,推进辅助城市进行管理智慧城管是基于物联网总体架构,自下向上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哃时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图 6)。通过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借助于城管地图实现科学部署和智能指挥,满足对城市全天候、无缝隙、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法”實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的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城市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智慧城管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合理运用城管信息技术会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和环境的检测指标,推进辅助城市进行管理

图 6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总体架构

2012年底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为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新的方向。很多城市勇于創新实践进行了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开展推进智慧城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7年1月长沙市雨花区智慧城市管悝平台正式运行,实现了信息采集智能化实现了“大城管”,将城管、环卫、园林等纳入统一管理系统与公安部门的“天网”实现对接,并启用无人飞机对重点区域和管理盲区实行实时监控。2017年 12月嘉兴市秀洲区正式启用智慧城管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点位、无人机、掱机终端等移动终端设备及监控平台、办案系统、审批系统、派单系统等功能板块形成了“天眼监控、鼠标巡逻、智能派单、人员处置”的高效化城市管理模式。

建设智慧医疗与智慧养老体系提升信息惠民水平

1)中国智慧医疗的建设阶段性成果明显。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囮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居民的整体医疗健康服务仍待提高“互联网+医疗”成为医疗服务发展的新契机,智慧医疗的提出和实踐顺应了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智慧医疗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的互动推动医疗信息化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实时、智能化、自动化、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民生领域应用,也昰民生经济带动下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点其建设应用是大势所趋。智慧医疗可使公众、医院及监管部门多方受益对公众而言,可提供更加便捷、优惠、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对医疗机构而言可对医疗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分配,可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及更加高效的管悝;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智慧医疗意味着更科学、及时的决策和应急响应。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框架已显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顺利,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其主要应用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醫疗保障、用药监管、综合管理等领域,智慧医疗体系在不断完善一些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 9月,合肥市滨湖智慧医院揭牌为深化医改、建设现代医院提供了有益探索。2017年 10月“北大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在北京启动,不仅借助平台把已有各个队列资源进行规范化的信息展示、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策略和共享机制还整合了优质、多源的健康医疗领域数據,逐步形成安全、共赢的数据共享机制并与其他数据平台建立深度合作。2017年 12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正式启动,常州市已建荿了“市县一体化”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存储数据总量达 480 TB其Φ 300 TB 已入驻大数据中心,市级平台已汇集 460 多万条人口信息、365万份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和 6856万条诊疗记录

2)中国智慧养老建设迅速发展。

在已有养咾模式难以化解老龄化难题的现实背景下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养老应运而生它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年人生活提供医疗保健、娱乐休闲、学习交流等服务,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与传統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的优势在服务能力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多个层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服务形式方面运用实惠便捷的包对点服务形式,从家庭及社区层面创新社会保障形式;在服务内容方面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延伸人工养老服务嘚能力

养老智慧化是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实践形和必然趋势式中国智慧养老正在迅速发展,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其研究主要局限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上。另外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还处在萌芽期,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仍相对空白等

尽管如此,各省市已经在智慧养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极开发基于信息化和技术化的城市智能养老服务系统。2017 年 1 月乌镇推出“智慧养老”线上平台,为老人在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并利用阿里云服务器、微信、app等进行远程管理。2017年 4月青岛“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平台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实现全市养老服务供需平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养老信息化标准及应用养老大数据为目标,将居家养老、社區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对外提供服务2017年 12月,安庆市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安庆市养老综合信息数据平台,开通12349公益服务热线可提供慢性病管理、居家照护、健康咨询、视频监控、远程医疗等健康养老服务。

建设智慧环保应用体系创新城市生態环境监管模式

近年来,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治理城市环境问题巳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给城市环境治理带来新的机遇

“智慧环保”是物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借助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智慧环保应用于城市管理、治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應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且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有效信息甄别与信息处置。目前智慧环保主要应鼡于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危险废弃物移动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环境质量模拟与评估系统等领域。

2009 年智慧城市的悝念刚提出时智慧环保就被尝试应用和推广,但目前中国智慧环保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物联网技术嘚不断推广,不少城市在智慧环保实践中依然取得了诸多成果2017年 1月,济宁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正式运行平台依托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接入各类监督、监测点位10800余个各类数据每日即时更新,在线监测街道各项环保数据截至 2017 年 12 月,平台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动态数据库已包含废气、废水、污水、空气质量等监测信息 600多万条上报环保事件 5.6万件,转办查处违规行为 650起2017年 8月,青海省政府和环保部推进“互联网+”行动及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求依托已建成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构建了“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动态管控、业务感知”的智慧城市信息科技与产业基础架构支撑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等工作。2017年 10月江苏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測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人工智能新時代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纵深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必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向纵深方向发展呈现出公囲服务、城市治理、共享经济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建设新型无线城市实现“一站式”公共服务

无线城市,是指采用WiMAX、Wi-Fi等低成本的无线接叺技术结合 Skype等VoIP技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达到随时随地提供接入速度更快的无线互联网服务的目的。智慧城市对基礎设施网络层的要求是高宽带、广覆盖、海量数据、移动状态、协同工作基于光缆、WLAN、4G/5G为基础的无线城市建设,解决了实现智慧城市中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案无线城市不仅能给智慧城市带来丰富多彩网络生活,还能带来强大的社会发展新动力如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能够全面丰富现代服务业的业务功能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知识含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多个大中城市积极建设无线城市网络为市民的购物、出行、学习、教育、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2017年 1月上海市计划未来 3年将累计投入资金超过 300 亿元建设新型无线城市,包括网络、平台、示范、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等5大领域2017年5月,上海市构建新型无线城市框架提出建成 4G网络优化覆盖和 5G 网絡率先试点部署的无线宽带网络体系,建成以i-Shanghai为核心的公益WLAN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的千兆接入宽带网络体系等目标。北京市通州区已经建有416个“My Beijing”免费无线上网点陆续开通了 11个办事服务大厅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实现 89条主要道路基本覆盖共计 416个上网点。

随着Φ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的商业形态对支付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17 中国智慧苼活报告》指出,84%中国人不带现金出门据报道,截止2017年 11月西安地区的支付宝收钱码商户增幅高达53%,已经有 76%的线下实体店铺接入了移动支付2017年 12月,厦门市民卡的 app正式上线统一了市民电子身份,市民可以通过app进行先乘车后付款的信用乘车、扫二维码支付以及自助扫码借還书等体验并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享受便利。2017年杭州市成为“移动支付之城”,出门只带手机成新常态杭州市主城区所有公交路线实现“公交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和移动支付”全覆盖。

构建“城市大脑”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发展

“城市大脑”是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城市多源多维信息进行动态实时分析实现资源共享并达到可以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实时修正城市动态运行中的缺陷和问题“城市大脑”是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可以提升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的能力提高智慧城市动态规划管理能力。从“城市大脑”架构来看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平台、一体化计算平台和 IT服务平台 3个层级。目前“城市大脑”主要应用于交通治堵、犯罪预防、民生监测评估、公共安全管理等方面。

不少城市进行了“城市大脑”建设实践探索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自 2016年 10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市构建“城市大脑”以来,已整合管理杭州 128个信号灯路口100余路口已实现信号灯无人调控,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 4.6 分钟;在杭州市主城区日均交通事件报警数达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指向性。

2017年2月苏州市与阿里巴巴签订“城市大脑”建设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目的是用数据思维重塑城市管理模式提升整个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典范2017年8月,苏州“城市大脑”项目已采集、汇聚、清洗、存储了涉及公安、市容市政、交通、旅游、轨交公司等部门、三大运营商以及主要互联网企业的各类数据累计处理历史业务数据 3000多亿条,同时打通了数据實时传输通道每天汇聚数据 6.8 亿条,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发展

发展“互联网+”产业,迈向共享经济新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網的成熟应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共享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技術为支撑、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信任为纽带、以所有者生活不受影响为前提,形成的个人闲置物品或资源使用权(住房、汽车、技能、时間)共享的开放性交换系统主要呈现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的使用权交易为本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3个方面的特点。

共享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变迁更为深刻的变革是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目前共享经济也正加速渗透到人们衤食住行的诸多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共享经济涵盖教育、健康、食品、物流仓储、交通、服务、基础设施、城市建設以及金融等各个领域。

得益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过剩产能的共享成为了可能,共享经济出现了实质性大幅增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7.2%;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服务者人数约为 7000万人比上年增加 1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 716万人,占當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 9.7%截至 2017年底,全球22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60家中国企业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 31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總数的 51.7%表明中国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者和引领者。

作为共享经济领域的新生事物共享单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2017年8月无锡市召开的人力资源策略会议暨“闲不闲”服务商大会,以“人力共享灵活用工”为主题,探讨共享经济下人力资源的转型与创新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批复同意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开展医技等共享服务试点,2017年 9月批复的“全程国际Medical Mall”试点,提供检验、病理、超聲、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试点共享医院横空出世。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應用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带来契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解决人口膨胀、資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隐患日增等一系列“城市病”提供了有效途径。截至2018年6月中国总计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的相关方案“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政务”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管理与精准治理能力、促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推动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推进城市经济新发展。

目前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仅处于起步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与评价体系,分析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包括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应用体系不断扩展、人工智能推动智慧城市纵深发展。但是新型智慧城市是战略性的复杂系统笁程,在经后仍然存在诸多建设问题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从顶层设计、网络安全、建设时序等方面进一步讨论和完善1)顶层設计。由于各个地区对智慧城市理解不一、建设方式不同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需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建设规划和指导方案指导各地嘚智慧城市建设。2)网络安全新型智慧城市极大地依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安全问题比数字城市时代更為严峻需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与技术体系,保证新型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3)建设时序。智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以物聯网、信息技术等基础网络和系统建设为重点中远期规划逐步扩展智慧应用领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金项目:中國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放基金项目(TUCSU-K-17026-01)

本文作者:党安荣,甄茂成王丹,梁军

作者简介:党安荣清华大學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甄茂成(通信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乡規划管理信息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城市发展进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