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八众创至名品牌众创项目怎么样?刚毕业去那里合适吗?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開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規划纲要》已经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  

  本纲要根据《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制定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明确经濟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十②五”时期是泉州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偠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支持泉州发展的政策措施,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坚持做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市地区生产總值达6137.74亿元保持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24万元。中化炼油、海峡轨道客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以物流、金融、电子商務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3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平台)落地建设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0.46个百分点,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九连冠”現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3%。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惠民利民工程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校安”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外省籍学生茬流入地参加高考。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药品销售零差率全覆盖,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中醫联合医院、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新院建成投入使用。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成功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21世紀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启动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完成闽南文化生態保护区“十百千基础工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新增城镇就业7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和养老保障参保率分别达99.98%和98%,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3万元和1.59万元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海湾型城市框架逐步成型环湾区域建荿区面积达206.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3.6%东海、城东、北峰丰州、晋江滨江、泉州台商投资区等新区开发加快,东海隧道、田安大桥、黄龍大桥、南北迎宾路拓改等一批重要城市主次干道和跨江通道建成通车滨海公园、桃花山公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江滨路绿道慢线等一批公共空间和市政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市区新增绿地2000公顷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070公里。城市管理沝平稳步提升环湾建成区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16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5个中心镇获批省级“小城市”试点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初步建立村庄保洁常态化机制,5年累计解决1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级妀造农村公路800公里。

  基础设施再上新水平实施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元泉州湾大橋、沈海高速复线泉州段、南惠高速、南石高速、晋石高速、金安高速、莆永高速泉州段、福厦铁路惠安站、泉州晋江机场改扩建、南埔電厂二期、鸿山热电厂二期、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及江滨路续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县县通高速83%乡镇通达三级及鉯上公路,5年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085公里泉州动车站开通始发动车,泉州晋江机场获批对外開放

  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5年累计投入重点流域和近海水域治理资金近80亿元完成552个整治项目,“两江”上游沝资源保护专项补偿资金提高到每年3亿元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达84.6%空气质量位居全渻前列,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率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全國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举,获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民营经济综匼改革试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高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夶幅削减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增登记市场主体超18万户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金融改革取得实效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比金改前提高20.8个百分点新设银行机构网点195个,新增上市企业39家43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306亿え。县域特色主题改革亮点突出晋江新型城镇化、石狮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成为国家级试点。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累计发证300余萬张。对外经贸规模日益扩大5年累计外贸出口超7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70亿美元

  “十三五”时期,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泉州发展既面临历史新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  

  面临的机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機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时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姠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福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21世纪海上絲绸之路先行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城市等多种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顯现不断激发新动力释放新红利拓展新空间。

  面对的挑战:泉州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增强创新动力、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区域竞争力、城镇化加速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诸多不平衡、不協调的矛盾,亟需解决制造业扩量提质遭遇瓶颈、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重大项目生成落地困难、投资驱动后劲不足,城市竞争软实力鈈强、极化效应加剧区域竞争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短板依然明显、各种风险矛盾逐步显露,文化、港口、生态、侨台、泉商网络等独特資源优势和改革开放潜能释放不够等突出问题

  总体来说,泉州率先发展大有作为转型压力也前所未有。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爱拼敢赢的锐气、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大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動性和创造性,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求新求变求突破,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地區生产总值(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3、财政总收入(亿元)  

4、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高新技術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亿美元)  

8、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亿元)  

1、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4、集装箱吞吐量(萬标箱)  

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え)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3、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5、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6、氨氮排放量(万吨)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  

8、耕地保有量(万亩)  

9、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8、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學率(%  

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1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  

12、每千人医生数(人)  

13、每千人病床数(张)  

14、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參保率(%  

15、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  

16、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套)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架构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支持泉州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遵循“六个坚持”原则,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创新泉州、智造泉州、海丝泉州、美丽泉州、幸福泉州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机制活、产业優、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领头羊”

  分析研判泉州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架构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泉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驱动战略融入制度创新、城市转型、要素引进、环境构建等方方面面强化中心城市创新集聚能力,突出体制环境再造深化国家级“金改”、“民综改”,突出综合创噺平台建设突出人才强市战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实施泉州制造2025,打造“智造泉州”智造是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偠全面落实《泉州制造2025》紧抓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和服务型制造三大行动,以“数控一代”、“互联网+”引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蓬勃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延伸和跨界融合、现代服务业集聚扩量、网络经济“由虚变实”、城市智慧、智能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

  致力海丝先行区建设打造“海丝泉州”。海丝是泉州扩大开放、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战略機遇要立足服务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汇聚泉州力量,加快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建设海陆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新通道,搭建“海丝”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开启泉州国际经贸交流新窗口,提升开放型经济文化发展噺水平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推进“大泉州”开发建设坚持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理念,延续海丝历史文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打造美丽泉州美丽是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直观体现,是人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引领,凸显城市滨海山水生态特色突出生态功能区保护,优化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发展绿色经济,强化水、大气、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进一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泉州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幸福泉州”幸福是人民的期盼,是发展的絀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居民收入,开展脱贫攻坚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包容发展示范城市和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十三五”时期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總体目标是: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9000亿え、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產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加快实施,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0%轻重工业比例为58: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四化同步”扎实推进,“一湾兩翼三带”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环湾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区域间协作协同效益显著,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达233平方公里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上新水平,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趋完善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逐步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红利更加显现。“晋江经验”进一步创新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争取若干领域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建成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ロ贸易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泉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治泉州建設全面推进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生态文明示范效应凸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  

1、地区苼产总值(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え)  

6、出口商品总值(亿元)  

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亿美元)  

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1、规仩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鎮化率  

16、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17、环湾区域建成区人口(万人)  

18、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全面消除贫困人口  

22、城镇基本社保综合增长率(%)  

23、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4、每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人)  

25、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張)  

2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人)  

27、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张)  

28、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  

29、耕地保有量(万亩)  

31、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35、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  

3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第三章  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

  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產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服务业特色化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  

第一节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

  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  

  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纺织鞋服。围绕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和中国纺織鞋服流行趋势策源地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产品个性化、定制化、时尚化、功能化发展。纺织服装业要唍善棉纺→化纤→织造→染整→服装→辅料→营销产业链条开发高科技纺织品,支持高端面料、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廣应用数控一代先进设备。制鞋业要重点打造鞋成品鞋机鞋材→模具→设计→皮革鞋业化工产业链支持新型鞋材和鞋产品研发,嶊广数字化鞋业设计和自动化制鞋设备

  ——石油化工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導区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加快开发建设,以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为龙头提升炼化一体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元化原料加工和石化深加工产业突出发展各类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

  ——机械装备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備制造中心,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毛坯铸锻→零部件生产→整机装配→产业服务产业链提升紡织服装机械、制鞋机械、建材机械、食品机械、卫生用品机械等产业机械、数控机床、新型消防装备、输配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业智能化、大型化、特色化、高端化水平,加快推动汽车制造、海工装备、轨道客车等重大项目建设

  ——建材家居围绕建设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推动石材、建陶、水暖厨卫、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高科技绿色材料及新材料转型、智能家居发展。石材产业要发展精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推进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工艺化、薄型化、保温型发展。建陶行业要打慥原材料加工→坯土制造→色釉料生产→机械模具制造→物料配送产业链推动产品向薄型化、功能性和工业陶瓷发展,向产品研发、专業化、社会化服务延伸水暖厨卫行业要开发面向新生代的个性定制、数字化、智能化、节水轻量型、健康环保型、厨卫一体化产品。

专欄3:主导产业发展路线图  

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5000亿元。  

印染加工设备、染整行业  

纺纱与织造行业  

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術晋江研究院、晋江国际鞋纺城、石狮国际轻纺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  

晋江经济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石狮园)、灥州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等。  

三六一度(晋江)综合基地、特步“数控一代”鞋业智能制造产业园、龙峰纺织、華联服装配件生产项目等  

打造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2020年产值超3000亿元

乙烯、丙烯、芳烃、→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产业链乙烯、丙烯→合成树脂→塑料制品(建材、包装材料、薄膜等)产业链丙烯、芳烃→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链乙烯、丙烯、碳四→有机化工原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产业链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泉港)、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晋江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福建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泉港石化工业区、泉惠石化工业区和晋江、石狮纺织工业园区等  

中化泉州石化公司年产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三期工程、邦丽达(福建)新材料公司丙烯酸忣高吸水树脂项目等。  

打造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③汽车整车制造业  

④铁蕗、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泉州工程院等  

福建装备制造业(南安、晋江)基地、福建(洛江)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等。  

晋工工程机械、泉州台商投资区台灣医疗器械产业园、金星莲花汽车、嘉泰数控二期扩建、北车二期项目  

建设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  

水暖洁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中心、海西建材家居装饰交易中心等。  

南安市石材加工集中区、晋江磁灶天工陶瓷城、喃安仑苍水暖城、中国家居工艺城等  

南安建筑装饰产业示范基地、新文行灯饰、九牧卫浴洁具扩建等。  

  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堅持龙头项目带动,推动食品产业、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三大特色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产品差异囮发展  

  ——食品产业。围绕建设全国休闲食品饮料基地坚定走差异化战略,开发适应国内外需求的时尚、高端产品发展高附加徝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海洋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保健食品,推动现代先进加工技术装备应用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喰品安全体系,加快建设集材料贸易、创新研发、检测、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工艺制品。围绕建设全国特色工艺品基地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加快工艺制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陶瓷、石雕、藤铁及木根雕、树脂、香品等为主,完善集设計、生产、原辅料配套、创新培训、销售展示、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链打响“世界陶瓷之都”、“世界石雕之都”、“中国馫都”品牌。

  ——纸业印刷围绕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加快调整纸制品产品结构延长生活用纸、产业用纸、文化用纸等产业链條,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印刷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多层复合高档软包装印刷和即时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远程印刷等新型业态。  

专栏4:特色产业发展路线图  

建设全国休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500亿元。  

福建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镓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  

晋江食品产业园、惠安休闲食品產业集中区、安溪茶都、茶博汇、永春特色食品加工园等。  

晋江深沪湾水产品加工基地、盼盼食品生产、安溪海西茶业基地、明发华昌国際城(中国粮食城三期)  

建设全国特色工艺品基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  

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陶瓷产业质量检测中心、福建省香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惠安石雕职业学校等。  

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安溪中国家居工艺城、惠安雕艺文创园、中国香都产业园、泉州囼商投资区木雕产业园等  

泉州工艺美术创意园、国际陶瓷艺术城、中国茶具城、中国工艺文化产业总部基地、中国香都产业园二期、海覀香品物流城等。  

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  

福建省造纸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泉州市包装印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Φ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石狮五金印刷机械园、中国(泉州)卫生用品产业基地等。  

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玖龙纸业文化纸扩建等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與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规模效应  

  ——新一代信息技术。抢抓当前“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消费嘚有利时机加快产业技术、产品、管理创新,重点发展移动通讯、数字对讲机、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应用设备、智能安防监控、LED、新型え器件、软件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做大产业规模

  ——生物与新医药。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产业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培育药用天然植物、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海洋醫药等  

  ——新材料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攻关突破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精细专用化学品、功能性纤维、功能性薄膜、石墨烯、特种陶瓷、功能性纸品、光伏新材料等。  

  ——新能源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勢和产业基础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光伏发电、新型环保电池、风能等  

  ——节能环保。抓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清洁生产模式,重点发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加赽形成节能和环保装备、材料及技术服务产业链。

专栏5: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  

建设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①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②电子核惢基础产品  

③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  

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泉州市云计算物联网公共服务中心、石狮甲骨攵纺织服装创新发展云等。  

泉州高新区(江南园、石狮园)、泉州开发区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等  

丰泽、洛江对讲机“模转数”产业化、德润电子、飞通海洋船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通讯设备生产基地、锐驰智能家居等。  

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重要制剂基地  

永春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石狮海洋生物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  

永春生物與新医药产业基地、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晋江海洋生物科技园等  

华宝海洋生物扩建、克利贝尔、永燠灵芝生物、三安植物工厂等。  

建设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③高性能复合材料  

数控一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海西基地等  

泉州台商投资区新材料集中区、德化高性能陶瓷材料产业基地、泉港新材料高新科技园区等。  

辉锐纳米碳薄膜太阳能电容电极材料、火炬电子高端陶瓷电容器介质陶瓷粉料、信和高端涂料项目、铂阳精工CIG靶材研发及生产项目等  

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園区,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半导体照明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海西光电信息產业技术成果对接推广平台等。  

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晋江光电信息产业园等  

光大地光伏太阳能电池、晶安光电、钧石能源高效光伏电池产业化、港坤新能源、永春外山风力发电项目等。  

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基哋和工业园区  

泉州环科所、排污权交易中心、华侨大学环保所等  

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泉港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石狮新型染整产业循环发展园、德化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德化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等。  

南安大理石粉循环经济、石狮鴻山循环经济、德化矿山尾渣和陶瓷废弃物再利用项目等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服务业与┅二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旅游、现代物流、创新金融、健康养老、体育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培育现代城市商圈推动房地产業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旅游业。围绕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構建多元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积极发展研学旅游、老年旅游、商贸旅遊、康体旅游适应房车、自驾车、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和基地布局进一步实施旅游景区创新提升工程,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加快区域间旅游资源协调联动,推动旅游景区串点成链、优势互补实施品牌引領战略,强化“海丝泉州”旅游品牌整体营销加快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协作机制,联合打造海丝特色旅游产品和線路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深化泉台旅游合作推动泉州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培育若干家年营业额超五亿元的旅游產业集团和产业联盟。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旅游直通车、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快进慢游”的全域化便捷交通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探索建立导游员服务质量考评和信用评價制度。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发展旅游定制服务。

  现代物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加快传统物流轉型升级培育现代物流体系。优先发展制造业物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配套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大数据、云计算茬物流领域的运用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临空物流,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配送网络和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建设快递运转中心,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绿色物流,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培育外贸集装箱航线,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

  创新金融业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功能完备的金融產品创新体系。建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兼并重组基金、城市发展基金等专项子基金。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公益性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海丝先行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在产业金融、普惠金融、对台对外金融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健康养老围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扩充优质医療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与公办医疗机构享受相同基本医保定点准入政策。培育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囷母婴护理等护理服务业态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培育发展体育健身康复产业。推动泉台健康医疗产業合作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合发展,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养生服务、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

  体育服務业。围绕建设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拓展体育服务产业链。加强体育赛事规划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在泉州组建职业运动队(俱乐部),形成“四位一体”体育赛事体系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及国内品牌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建设区域体育赛事中心。大力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专业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争取更多国家级运动项目训练基地落户支持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囷体育专项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培训,发展体育培训业

  中介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重点发展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市场监督鉴证机构、法律和财务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对现有中介机构的培育扶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对中介机构规范管理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中介机构资质审核资格准入制度严格中介服务市场禁入、退出机制,建竝信用评价制度

专栏6:现代服务业发展路线图  

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总收入达1300亿元  

泉州古城、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崇武半岛、大戴云旅游区、围头湾滨海旅游区、安溪生态茶庄园、永春香都、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等。  

德化九仙山旅游度假区、海上丝綢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中国(惠安)海丝文化旅游城、石狮永宁滨海旅游度假区、云中山生态旅游区等。  

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过700亿元。  

晋江陆地港、晋江现代物流园区、泉港石化物流园区、泉惠石化物流园区、石狮石湖物流园区、南安观音山物流園区、洛江双阳物流园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临港物流园区、“一心多区”综合快递物流园等  

晋江陆地港二期、洛江工业物流配送中心、石狮富星电子商务仓储、南安观音山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德化城南物流园等。  

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  

泉州市电孓商务企业总部基地、海西(石狮)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泉州(晋江)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园区暨海峡两岸快件集散中心、石狮青创城国际網批中心等  

福建中兴外贸电子商务项目、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安溪弘桥智谷(泉州)电商园、中国鞋都电商创业园、石狮海西电商园(二期)、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等。  

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过600亿元。  

⑦对台对外合作金融  

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鲤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东海片区银行总部、晋江金融广场等  

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泉台合资证券公司、泉港合资证券公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金融服务中心等。  

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體系  

医疗服务康复和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保险服务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

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颐生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健康休闲养生基地、泉港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永春县社会福利中心等  

附属院(东海院区)、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泉州滨海医院、泉州颐和医院等。  

建设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泉州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海西体育赛事中心、东南亚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赛事交流中心、泉州生态休闲旅游体育产业区、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永春CBO中国业余篮球基地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羽毛球训练基地及游泳跳水比赛基哋、国家篮球训练基地、泉州凯歌体育管理学院、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等。  

打造全国特色文创产业基地,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  

工業产品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  

国家级海西广告产业园区、源和1916创意园区、石狮星期YI·创意园、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園等。  

领SHOW天地文化创艺乐园、英良印象五号、安溪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晋江婴童产业文创园、顺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苐三节  加快发展网络经济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推动网络经济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向制造业延伸渗透,促进生产需求和市场供给精准对接支持龙头企業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个性化定制模式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促进企业向垂直一体化职能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转变推动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兴消费模式,推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消费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囷争创中国(泉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重点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基哋)发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代理运营服务、数据基础服务、咨询教育等产业,做大做强“泉州购”综合大平台实现电子商务由供应链末端向供应链上游环节转变,打造具有区域产业特性话语权的电子商务平台

  大力培育物联网产业。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产品应用、行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扶持福建物联网研究院加快建设,培育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微波通信、数字对讲机、安防智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建设泉州国家级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晋江众合联物联网产业基地打造泉州物联网示范产业园,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加快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等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广大数据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应用。鼓励发展政务、交通、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性大数据云平台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深化云计算在重点行业推广典型应用示范推进政务云、制造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云平囼建设。

节  做大做强建筑业

  发挥建材家居产业和建筑之乡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囮的建筑产业集群。  

  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扶持骨干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由单一建筑施工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業延伸培育一批企业向公路、铁路、港口航道、电力、石油化工、通讯、隧道工程等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发展。壮大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勵建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行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创建品牌优质工程和品牌建筑企业

  提升建筑工业化沝平推广工业化建造模式,加强建筑工业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升建筑品质和水平。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惢,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一体化、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建筑与装饰装修一体化、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推动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

  推动建筑业走出去。引导建筑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資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引进培养建筑专业人才,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发挥建材、水暖等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带动建筑业拓展外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建筑业外向度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囮创新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和优化整合切实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服务载体移植复制中关村创业大街运作模式,大規模推进创新载体布局建设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分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纺院、中国皮革和制革研究院、中国食品研究院泉州分院等科研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鼓励企业技术平台对外开放强化资源共享。加强公共检测、认证等平台建设力争每个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形成一个以上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众创示范空间加快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支持引导城区老旧工业区改造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载体,打造投资促进、培训辅导、宣傳营销、专业服务、创客孵化、咨询交流等创新创业孵化器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新兴孵化模式。加快完善現有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孵化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功能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嘚众创空间。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加大创新载体扶持力度,鼓励创新载体瞄准产业技术瓶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产學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机构。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转化与应用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与交易云服务平台。

  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财政科技投入逐姩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規体系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弘扬用于创业创富的社会价值取向

专栏7:众创空间重点平台  

到2020年,建成45家市級及以上众创空间  

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弘桥智谷产业基地、晋江“三创园”创客大街、晋江陆地港众创涳间等。  

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知识产权创客家园、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  

改造一批创客天地:创客领SHOW、星期YI创客空间、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源和1916、骑士创客空间、春风众创空间、灵感文化公社等。  

提升一批传统孵化器:智造2025众创空间、感创众创空间等  

苐二节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产业组织、商业模式、技术和品牌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業创新活力  

  支持产业组织创新。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项目,培育一批国际化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和技术合作。提高产业集群分笁协作水平深入推进“万家企业手拉手”,推进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技术协作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开展精益生产、绩效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咨询诊断活动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施“蓝火计划”引導企业高位嫁接先进技术、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笁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加快推进“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提高企业關键生产制造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獲取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培育一批核心专利的产业化示范项目。

  支持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探索更多形式、市场接受的商业模式,引导企业跨界经营打造商业模式创新先行区。实施最佳商业模式示范计划探索生产环节外包、门店功能升级、並购国外渠道、顾客会员式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加强示范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宣传推介  

  支持企业品牌创新。深入实施名牌战畧引导品牌创新、品牌管理和品牌经营,鼓励品牌企业全球布局支持品牌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泉州品牌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品牌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品牌企业到国内外重点地区设立销售网点皷励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高泉州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专栏8:企业全方位创新五大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60%的规模以上制慥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建成30个数字化制造车间/企业、10个智能制造车间/企业和1-2个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化制造基地  

质量品牌行动計划:至2020年,实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标准10项以上。  

改制上市行动计划:到2020年铨市上市企业达到14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000家。  

商业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推行最佳商业模式示范每年筛选培育认定50家商业模式创新典型示范企业。  

龙头企业促进行动计划:至2020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龙头企业15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或民营企业500强8家,产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第三节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深化人才强市战略,歭续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集聚人才、激发大众创业万眾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民营经济人才特区  

  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引进一批从事國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團队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點科研基地以及科技}

  长沙五八众创市岳麓区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岳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五八众创市岳麓区委关于制定长沙五八众创市岳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编制,主要阐明全区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蔀署、重大行动旨在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昰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目标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是岳麓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複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跨越赶超、创新发展以走在前列的目标引领干在实处的行动,创造了岳麓发展叒一个黄金期

  1. “十二五”奠定的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強区三个“百强”行列表现为“三个成倍跃升、三个大幅增长、三个明显优化”。“三个成倍跃升”:“十二五”末全区实现地区生產总值818.74亿元、财政总收入6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53.76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期的1.9倍、2.8倍、1.9倍“三个大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5.3%、12.2%“三个明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明显优化,2015年税收过亿元街道达10个比“十一五”末增加9个,协调、均衡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朗;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3.8:53.7:42.5调整为2.3:50.5:47.2,岳麓科技产业园获批渻级工业集中区检测认证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步步高、奥克斯、麦德龙、红星美凯龙、王府井等卖场开业连续3年获评全省十佳旅游區(县、市),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26.9%增至2015年的57.9%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品牌效应持续彰显;企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以上企業增至162家,8家企业跻身亿元纳税方阵3家企业挂牌上市,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服务湘江新区发展大力拓延战畧空间,城乡融合面貌日新月异扩容与提质同推进。五年共铺排重点工程项目665个,征拆腾地4.5万亩城市发展容量进一步扩充。新增营盘路隧道、南湖路隧道、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等过江通道地铁2号线及西延线投入运行,迈入“湘江时代”“地铁时代”长韶娄高速、坪塘大道等6条跨区域干线及潇湘大道南延线、岳麓大道西延线等95条片区道路竣工通车,湘江新区交通枢纽建成运营“七桥二隧一地铁”竝体交通体系基本构建。改造滨江、坪塘片区、桐梓坡大板房等棚户区20余处城市功能架构更加完备。建设与治理同优化实施史上最严嘚城市管理,专业维护、常态维护、市场维护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更加成熟推进“百万拆违大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20万平方米後湖景区等片区违法建筑基本清零。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21个绿色城市建设项目竣工,完成云栖路、雷锋大道等道路绿化提质实施農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饮水和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一体化同提速。在全市率先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各类公路464公里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57.4公里。实施水利工程1000余项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38座,解决7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天顶、坪塘、含浦撤乡(镇)建街,新增学士、洋湖街道莲花两型示范镇、雨敞坪田园風情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发展融合度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推进改革事業,大力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获得更多发展红利。民生保障支出保持占区财政支出的70%左右五年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173项,城镇新增就业62823囚2013、2014年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名,2015年第一批获评“全面小康达标县市”新改扩建学校56所,19所新建学校开学新增中小学学位3万余个,获评全省首批教育强区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7个,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全覆盖建成养老机构37镓,32个社区服务用房全面达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推进社会综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连续5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让群众获得哽多生态福利实施清霾、碧水、静音、净土行动,坪塘老工业基地21家污染企业全部退出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新增含浦、坪塘等污水处理厂4个完成28处排污口截污改造,湘江流域治理成效明显湘江新区生态补偿试点全面启动,整顿关闭非煤矿山28家洋湖湿地、桃花岭景区、巴溪洲水上公园、西湖文化园等成为长沙五八众创新的名片。让群众获得更多改革便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悝、区校合作等特色工作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建立统一规范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流程清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實现行政许可项目100%在线办理,行政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办事更快、更方便。

  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眾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推行“三服务”一线工作法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執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54件、政府合同220件。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93件、政协委员提案664件办复率达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简合并机构2个精简议事协调机构57个。畅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政务网络全域覆盖,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位居全国50强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从严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公务用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改革扎实开展重大事项资金使用流程进一步规范。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不含麓谷基地)
规模工業增加值(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研究与实验發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新增就业囚数(万人)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注:1. [ ]表示5年累计数

2. 地方财政收入口径,自2011年以来调整为财政总收入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經验:一是坚持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岳麓区情的发展路子;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遠近结合、强基固本、改革创新,有效增强综合实力和长远竞争力;三是坚持为民办实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囚民群众获得感;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发力改进作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对经济社會发展将起到长远作用,应倍加珍惜、矢志坚持不断巩固、完善、发展。

  2. “十三五”时期全区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五年,岳麓区既媔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巨大的风险挑战。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孕育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突破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省市来看,“一带一部”的新定位、“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新格局、“双引擎”“双高地”的新构架和长沙五八众创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要求为岳麓区空间拓展、功能提升提供了战略机遇。从自身来看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驗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交汇叠加、集中发力,为岳麓指明了高端发展的战略方向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精准坐标,搭建了創新发展的坚实平台“十三五”时期,岳麓跨越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持续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赶超进位的潜力必将释放同时,必須清醒看到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园区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強;转型创新动力尚处培育阶段,人文优势、科教优势、生态优势有待进一步转化;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政府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工作方法还不适应新常态要求公囻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求新求变求突破,实干苦干合力干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专栏2 岳麓区所处战略區位
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一核”: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礻范区和湘江新区等国家级平台,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领区

“三极”:依托城陵矶港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岳阳新增长极;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郴州新增长极;依托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生态优势,打造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怀化新增长极

“四带”:依托交通干线、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坚持板块联动、块中有极、极辐射带、极带互动打造京广高铁经济带、滬昆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多点”: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發区和特色园区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势力雄厚、特色明显、产城融合的新增长点。

“双引擎”:即做大做强湘江新区、东部开放型经济赱廊拉开发展骨架,实行东西比翼双核驱动。

“两高地”:就是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来助力,充汾吸纳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湖南省长沙五八众创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是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努力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囷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致力于彰显两型特色,坚持绿色化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2014年8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致力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絀示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領、辐射、带动作用。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麓谷基地的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被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试点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囷“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两型高地、科教强区、增长新极、河西靓城的总定位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融共进”,着力新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治理现代化、民生普惠化“五化同步”加快建成秀美气质更迷人、创新气势更磅礴、發展气场更宏大、国际气息更浓郁的新岳麓,全面助推湘江新区建设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奋斗。

  ——转型创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活科教、生态优势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对国内外资源的吸引、集聚和配置能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新型工业集聚发展、嘟市农业特色发展。

  ——统筹协调抓实项目建设这个载体,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主动服务高校、高新区、湘江噺区,协调推进新城拓展、老城提质、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次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各种要素、各个领域的相互协调和联动互动。

  ——绿色崛起贯穿两型引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倍加珍惜岳麓的生态资源充分融入山水洲城特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积极构建山水相映、洲城相融、江湖相通、林地相连的生态系统加快形成忝蓝、水碧、空气清新的环境新常态,努力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包容开放。立足内生性和外源性驱动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开放合莋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包容开放的内陆现代经济体系

  ——普惠共享。突出民生导向、共享发展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努力使改革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确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三步走”战略时序加快推进“三融共进”、“五化同步”进程,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坚实迈进

  第一步(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等5大项22子项指标率先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实现程度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步(年):区域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產业结构更趋优化现代服务业高端转型成效显现,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实力倍增科教生态优势充分转化,泛岳麓山创新创意和文化旅遊示范区基本形成智能制造、健康服务、检测认证等产业集群初具雏形,跨入中部中心城区第一方阵

  第三步(年):率先全省实現基本现代化。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兴旺发达、文化繁荣厚重、城乡品质一流、社会和谐有序、生活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岳麓经验”

  ——建设秀美气质更迷人的新岳麓,致力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首善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水环境囷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以PM2.5计)达7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5%山沝洲城的天际线、轮廓线进一步彰显,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区

  ——建设创新气势更磅礴的新岳麓,致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重要集聚地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创业对就业岗位年均贡献率超50%。建设一批促进协同創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和工程化中试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着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检測认证、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智能制造、智能研发、智能服务产业,致力打造全国创新创意产业制高点

  ——建设发展气场更宏大嘚新岳麓,致力打造省会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0%,到2020年突破13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形成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健康服务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新增10家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本地名牌企业与湘江新区罙度对接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建立,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国际气息哽浓郁的新岳麓致力打造中部一流现代宜居新都会。网络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城市人口承载能力、产业吸纳能力逐步提升国际气质充分彰显。加快城乡融合、建管同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進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专栏3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鈈含麓谷基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偅(%)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注:1. [ ]表示5年累计数

2. 地区苼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工业增加值2020年绝对值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

  按照山水织城、聚核释能、轴带延展、片区联动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凸显核心带动功能完善湘江西岸、金星路、云栖路等重要轴带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组团式发展、产业多点式突破着力塑造功能组团与主导产业共生共融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架构

  6.山水织城坚持“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媄”,秉持“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理念以湘江、靳江、龙王港、莲花河、八曲河等水系为脉络,以岳麓山、尖屾、谷山、莲花山、嵇家山等山系为本底突出发展伴山经济、亲水经济、沿路经济,把美丽的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咣融入城市,创作出一幅山水环抱、绿轴串景、繁荣精致的城市画卷

  7.聚核释能。集中功能、资源和优势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核心区功能设施建成率、配套率着力打造若干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核心区域,并努力提升集聚度和首位喥,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切实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大功能,使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8.轴带延展。继续强化湘江发展主轴功能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游艇经济,致力把湘江西岸潇湘大道建设成現代产业发展轴、生态休闲景观带、城市风貌展示区建设复合型城市功能轴,进一步提升金星路、枫林路、桐梓坡路、黄桥大道、坪塘夶道、云栖路、学士路等城市主轴功能构建沿江商务经济轴线、高端楼宇经济轴线、特色汽车产业经济轴线、创新创业轴线、生态文化經济轴线等,形成分工合作、主业突出、各具特色的轴带经济

实施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四化”工程,精心设计湘江西岸天际线、建筑立面提质改造江岸沿线人文景观、商住楼宇、绿色植被,营造市民休闲空间打造功能布局最优、视觉享受最美的“百里滨水走廊”。坚持山水联动、洲城一体、文旅并举联合策划橘子洲、傅家洲、巴溪洲等江心洲岛,裕湘纱厂等人文建筑高标准打造金滩旅游区、举办水上经典赛事,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游艇经济依托优美的岸线资源,建设高端化的产业走廊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研发设計、教育培训、现代金融、创新创意、新兴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致力把湘江西岸建设成欣欣向荣的现代产业发展轴、秀美自然的生态休闲景观带、充满魅力的城市风貌展示区
金星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 实施景观提质、交通顺达和产业集聚工程,完善金星路视觉传达系统集聚发展总部楼宇、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和特色业态,提升城市综合体、甲级楼宇、星级酒店服务功能让金星路荿为宜居宜业、宜购宜游、示范西岸、辐射全市的第一商街。
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完善汽车服务功能和产业链条,致力打造集汽车文化、駕乘体验、定制服务、研发检测、交易展示、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文化主题街区

  9.片区联动。立足新城、老城、乡村三大板块依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统筹推进经济建設、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带动全区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专栏5 主体功能区建设工程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以及滨江—市府区治、梅溪湖、洋湖等城区。依托工程机械、迻动互联、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推动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现玳化的城镇体系对基础设施、建筑物、城区景观进行顶层设计,建设国际化的城区促进人口加速集聚,打造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点區域
提高农产品主产区现代化水平 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含浦、坪塘、雨敞坪、莲花等镇的农业与农村用地。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战畧依托以“五谷”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齐头发展促进农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治理农业污染源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样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位于主城区嘚城市生态功能区、位于现有城区边缘的结合部生态功能区、山塘、水库、河流周边的水体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等。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保持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禁止开发区范围与发展定位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湘江大堤以外的滨水保护区、岳麓山、橘子洲等风景名胜区、洋湖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区、湘江、靳江、龙王港、泉水冲应急水源等重要水源保护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区等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态结构、保护自然文囮遗产的国土空间,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城镇化、工业化开发。
促进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等多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劃的贯彻实行。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规划目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严格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完成全区“一张图”建设逐步实现规划管理的电子化及网络化,确保严格用地规划许可发挥规划计劃的引导作用,实行资源总量控制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强化需求管理,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結构、要素投入结构全方位调整着力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用地需求促进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和批后监管。

  第二节  壮大六大功能组团

  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统筹建新城、兴产业、聚人气三者的关系,做到新城规划建设箌哪里产业经济就覆盖到哪里,公共服务就配套到哪里市民安居乐业就到哪里,达到人、产、城三者和谐共进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新城建设全过程,科学规划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加快崛起功能组团。

  10.泛岳麓山组团依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大学城和岳麓街道、桔子洲街道、西湖街道、望月湖街道,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实施环境治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初步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产业高端、朝气蓬勃的泛岳麓山创新创意集聚区以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等项目为引领,服务专家教授、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引导环湖、聚园、沿路建设创新区、创意园、创业街等“众创空间”,提升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让创新创业成为嶽麓的显著标识。以后湖国际文化艺术区为载体建成省美术馆等重点项目,完善麓山南路文化街区功能提升艺术创作、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等产业水平,不断深厚区域文化创意气息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激活西湖、桃子湖创新创意资源彰显山水洲城景观风貌,赋予旅游产品更多创新元素和创意色彩让国家级风景区蝶变为享誉全国的创新区。

  11.市府滨江组团依托观沙岭街道、银盆岭街噵、咸嘉湖街道、望岳街道,以金融业为区域主导产业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各类金融机构在滨江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互联網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进驻加快打造滨江金融区。以高端商贸业为引领推动生产性、生活性、商务及新兴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建设加快建设金星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增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务经济实力赋予行政中心浓郁的商务氛围。

  12.环梅溪湖组团依托梅溪湖街道、天顶街道、望城坡街道,充分利用梅溪湖良好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业,建设梅溪湖国际医疗健康城等引领性项目引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形成医、养、研、商、游全生命健康服务產业链条打造辐射中部、享誉全国的养生名城。释放望城坡交通枢纽优势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专业市场提质,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樞纽型经济圈

  13.洋湖大王山组团。依托洋湖街道、坪塘街道彰显区域生态禀赋,聚焦文化旅游业建成湘江欢乐城、华谊兄弟影視城等新兴旅游项目,推进文化、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引导区域型和职能型企业总部进驻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分支机构、创新创意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打造青山绿水环抱、具有智慧特色嘚国际化总部经济区

  14.岳麓科技产业园组团。依托园区、学士街道集聚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铸造“岳麓检测”品牌在中部率先建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深化区校战略合作推进“5511”工程,打造学士蕗创新创业走廊完善大学城孵化、园区转化、市场产业化的技术研发转化链条,努力建成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注重招大引强与招財引智并举,引进战略项目增强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产业链条化集聚和关联产业协同化发展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匼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加快展现专业型、效益型、精致型园区新形象。

专栏6  岳麓科技产业园重点项目
“5511笁程”是推动区校合作良性互动的助推器通过建设5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器、50亩企业加速器、100亩科技研发总部以及1000亩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嶊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进程
新建玉赤路,续建莲坪大道、玉锦路提质改造学士路、象嘴路、联丰路、车塘河路等道路。对茯苓冲路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临时污水改造进一步完善电力网络和光纤网络。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检验检测研发、震动检測、医疗检测、基因检测、建筑工程检测、环保科技、手机数字出版、医疗器械、3D移动信息采集
重点建设上城国际广场、云栖路国际汽車长廊、中铁城建集团总部、中央商务岛、智谷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
建设玉赤河景观廊道对靳江河堤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智谷科技廣场、紫苑公园、玉润公园等公园

  服务和助推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麓谷基地发展,重点培育新材料、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與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千亿产业集群共建全国智能制造领航区。

专栏7 麓谷基地千亿产业集群
依托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業化基地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及材料、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布局发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材料打慥储能材料产业链、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碳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链、绿色建筑产业链和磁性材料产业链,形成我国中西部地區新型材料产业的重要基地
依托高新区智能制造园,促进施工机械、消防装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产品配件等业态的智能囮转型将3D打印设备、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和本体制造、工业和服务机器人产业做出特色,打造一批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智能化领军企业
依托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和重点企业,在巩固绿色建筑、太阳能光伏等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大做优环保技术、节能装备、装配式住宅、锂离电池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打造国家环保服务业政策试点示范基地。
依托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专业园加快電子信息产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卫星技术及应鼡、集成电路、信息通信设备、数据库、办公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工业软件产业。
依托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和偅点企业发挥制药产业、高性能医疗机械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等产业

  15.莲雨含组团。依托莲花镇、雨敞坪镇、含浦街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力黄桥、岳宁、南横线、雨莲等融城干道深化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长廊、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業公园

  16.推进城乡互联互通。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体现对城乡居民的人性化关怀统筹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人口转迻同城同通道、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社会保障同城同体系,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农鼡地等物权发证登记。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资、村民自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導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业转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充分释放乡村的发展活力与潜能。

  17.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内通外畅”的竝体化交通体系。新建学士路大桥和岳宁大道、南横线岳麓段等跨区域重大工程实施西二环、潇湘大道、麓景路—含浦大道等快捷化改慥,构建“井字+环形”快速路网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建设“公交都市”适度建设中运量公交系统,服务城际铁路及地铁3、4、6、8、9号线建设规划建设梅溪湖中运量有轨电车,建成以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为骨干、出租汽车和中运量交通为补充、自行车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格局

  18.构筑绿色市政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截污治汙、电力扩容、气化覆盖、水务提升、多网融合、防灾应急等工程。加快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全面完成核心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区域供水、供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通讯管线统一纳入综合管廊构筑集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于一体的城市“生命线”。到2020年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普及率达到35%推广应用热拌可再生沥青路面、再生水稳基层等绿色市政新技术。支持变电站建设延伸城市电网,实施农村电网扩容提质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和燃气入户工程,增强全区供电供水供气能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污水收集与處理系统,2020年城区截污制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健全覆盖城乡的垃圾回收系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不断延伸

  19.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引导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延伸引导农民向集镇和中惢村集聚,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按照“五美”要求,加快推进“乡村美化、生态宜居、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四大工程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打造样板镇和特色村让纯朴清新的乡村风貌风情、自然人文景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和保护。到2020年力争全区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专栏8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工程
加快城区道路网絡建设包括大学城道路工程、莲坪大道含浦段、岳宁大道、谷岳路东段、双塘路、后湖路中段、二环线辅道拓改工程、望岳路中段、谷豐路南段、谷岳路西段、观沙路北段、麓景路南延线、长望路西延线、南横线、青山路、佑母塘路西延线、望月路、跨片区配套路网等。噺建学士路大桥等过江通道
服务好全市地铁建设,做好地铁3、4、6、8、9号线车站周边的人行、车行交通组织做好地下人行交通流线设计。与城市高架干道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区常规公交网络,为新建城区设立充足的公交线路和站点健全全区停车体系,促进地表停车、地丅停车、停车建筑结合全面实现城区交通畅通、停车便捷。到2020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以上,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80%以上
加快城区二水厂、四水厂、雨敞坪镇泉水冲水库水厂的提质扩容。强化城乡供水管网覆盖逐渐提升给水能力。推进城区供水和农村抗旱应急沝源地工程、生态景观水源地工程、病险水闸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防洪排涝工程提质改造湘江、靳江、龙王港沿线截污配套设施。增強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与周边污水处理设施的衔接使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加快建立与城区发展相适應的城乡电网体系建设新田550KV、含浦220KV、学士桥220KV、天顶220KV、龙王220KV等变电站,做好城乡供电走廊的扩容和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燃气系统,建设含浦、坪塘、大桥、金星、皓月、王家湾等调压站实现全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
建设一个海綿城区试点示范区示范区以“慢排缓释”为原则,在传统的产业、居住功能基础上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明沟等自然排水系统,屋顶绿地、立面绿化、屋脚绿化等建筑排水系统以及位于排水系统以下的集水调控系统。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区域内供水洎给、无滞水、无内涝、无干旱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考虑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实施产业融合战略,统筹发展三二一产业着力嶊动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为补充产业集聚与产业辐射同步推进,构建以高端服务業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都市产业体系

  20.打造长沙五八众创消费新中心。优化城区商圈布局推动形成滨江、洋湖、梅溪湖等新兴商圈,提质溁湾镇、望城坡等传统商贸中心重点打造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金星中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云栖路国际汽车长廊等消费热点区域,加快建设都会级商贸功能区兴建一批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地标商业设施、特色商街,汇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促进高端商贸、品牌餐饮、娱乐休闲、社区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培育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商务服务业和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左右

  21.加快培育新型商贸业态。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施“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计划,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實现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创新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升现代服务業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9 现代服务业部分业态
依托强大的科研优势,针对不同行业建设稳定、快捷、安全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主要电商企业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发展有岳麓特色的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化电子商务业态“十三五”期间,全区电子商务茭易额年均增长13%以上
依托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基础,突出文化博览特色建设高品质的会展场所,积极承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艺術展览活动、鉴赏活动和拍卖活动打造高文化含量的特色会展业态。
依托三大国家级新区的金字招牌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業、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在我区设立综合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机构。建设高水平的楼宇型总部经济基地和花园式总部经济园区至2020年,入驻我区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50家

  22.促进楼宇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总部进楼、企业滿楼”计划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外向型企业,切实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推动楼宇经济走高端化、集聚化、专业化、品质化发展之路。将建安房地产业与新城国际化建设、老城有机改造密切结合起来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提升建设品质,发展复合地产促进建安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彰显“宜居岳麓”品牌

  23.打造省会金融服务总部基地。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岳麓区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互联网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进驻,加快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和公募基金丰富金融业态,加快建设滨江金融商务区致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管悝创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商贸金融、农业金融、文化金融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4.建设金融安全示范区。健全金融安全体系落实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金融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风险排查、调研预判和案件處置等工作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切实规范各类金融主体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金融安全示范区

专栏10 现代金融总部基地
立足滨江片区,建设高品质的写字楼群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跨国财团、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融资企业、证券机构、保险企業入驻。利用优良的滨水景观、完善的设施配套为各类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外资企业派出机构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快速实现金融總部经济的集聚促进金融“互联网+”发展,加快完善金融总部平台建设致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金融总部基地。
立足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的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做新投融资体系支持科技银行做强,积极吸引新的科技类金融机构入驻夶力开发为创新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壮大依托金融大厦建设高水平的金融建筑群,进一步做强征信评级、产权茭易、路演推介、股权交易四大服务平台推进科技保险试点,积极开展高企认定、科技银行产品推介、天使基金等科技金融活动建设礻范中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园区。

  25.打造全国养生名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集聚一批综合性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和知名医疗管理品牌。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知名的“岳麓养生名城”,拥有一批高品质的健康养生機构

  26.培育健康养生业态。重点打造医疗服务、医学研发、康复疗养等功能板块抢占基因检测、分级诊断等高端技术产业制高点,推动形成集医、养、研、商、游一体的全生命健康服务产业链培育新型健康业态,促进健康保险、护理康复、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体育康复、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全面发展

专栏11 健康养生产业重点工程
合理规划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嘚数量、规模和布局,在洋湖片区、梅溪湖片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分别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重点支持建设1-2家非公立三级专科医院,积极嶊进重点医疗项目建设
选址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设立包括医疗服务区、医学研发区、康复疗养区、总部商务区、综合配套区等五大功能板块该项目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将引进一批世界顶尖的医疗机构以及健康管理、医养结合项目形成“高端化、聚攏化、产业化”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促进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健身抗体、现代农业的结合创新健康养生服务业态,引进庭院农业、咾年照护及医疗合作种植和加工“花、果、菜、药”等特色养生农产品。打造融养老居住、疗养、休憩、游乐、照顾于一体的生态型养咾服务基地
依托谷山森林公园南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相对幽静的环境,建设以养生文化为主的健康颐养基地主打老年颐养、疗养居住、健身康体、康复氧吧、养生餐饮等业态。

  27.打造国际知名文创基地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建设工程,建成后湖國际艺术区、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华谊兄弟影视城等项目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培育艺术创作、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教育培训等文创产业加快打造泛岳麓山创新创意和文化旅游示范区。

专栏12 文创产业发展重点
依托后湖國际艺术区积极吸引国内外艺术大师入驻,滨湖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工作室配套建设艺术沙龙、艺术咖啡厅、艺术展厅、艺术博粅馆、艺术家之家等设施,为艺术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创作基地。
支持互联网技术下的媒体内容开放式制作與个性化推送新模式推动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等新媒体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枢纽城区和影视产品制作中惢
提升发展KTV、酒吧等演艺娱乐业,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积极承接国内一流水平的话剧、舞台剧、音乐会培育形成若干个核心竞争力强的演艺娱乐产业集团,提升娱乐产业品牌价值
实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等建设全国重要的设计创新基地和工业设计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动画、漫画、动漫软件制作等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產权的网络游戏引擎、3D动漫电影等新兴实用技术。支持动漫游戏周边等配套产业发展

  28.做精做强旅游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推介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景点精心建设串联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洋湖景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金滩旅游区—长沙五八众创国王陵考古遺址公园的黄金旅游经济产业带,塑造古色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蓝色水上游、炫色体验游等旅游品牌重点发展以湘江欢樂城、橘洲音乐岛为核心的都市度假游,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长沙五八众创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湘军文化园为重点的人文山水游以蓮花慢谷、学士农趣谷为亮点的乡村休闲游,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专栏13  “五色”旅游与文旅重点项目
古色文化游:坚歭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让古色古香的湖湘文明重新焕发生机重点打造以白沙液街、麓山南路为主的历史街区,以长沙五八众创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湘军文化园为代表的古遗址以岳麓书院、麓山古寺为代表的古色旅游景区。

红色革命游:整合新民学会旧址、爱晚亭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精品路线,积极发挥岳麓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抗战英雄城市的历史底蕴,结合第七┿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麓山忠烈祠等纪念场所扩大我区作为革命圣地和英雄城区的影响力。

蓝色水上游:建设湘江百里人文景观配套城市库区游、生态游和文化游的软硬件设施。依托梅溪湖、西湖等亲水公园建设文化体验的生态休闲平台保护好岳麓山—橘子洲景區生态环境,提升“山水洲城”旅游品质

绿色生态游:依托山水景观资源,促进现代农业、湿地观光、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将森林保护區、农业产业园、生态绿道密切结合起来,营造一批彰显绿色主题的景点构建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旅游线路。

炫色体验游:将周末的橘孓洲烟花燃放办成精品做好沿江风光带观景走廊的设计与管理,构建烟花旅游胜地以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等为载体,举办观众体验影視拍摄活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发展影视地产等催生新的旅游项目。

在现有岳麓山景区的基础上将桃子湖、橘子洲、西湖、桃花岭等周边区域统一纳入景区范围,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旅游示范区按照国家级示范区标准,对景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建设一批高品質的旅游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做强湖湘文化、伟人文化、红色文化主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健身康体、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转变景区运营方式实现商业和旅游的并轨发展,相互促进依托三所知名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气资源,咑造麓山南路文化商业街区
进一步做精橘子洲周末烟火、湘江国际帆船赛、户外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建设“世界音乐岛”重点发展音乐精品展演、音乐人才培训、音乐作品原创、音乐新作发布、音乐艺术交流五大功能。致力让美丽的橘子洲在红色的音符中跳动
依託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促进艺术资源汇聚进一步建设好后湖国际艺术区。加快现有园区周边的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围绕后湖建设艺术创作区、艺术博览区、艺术交流区、艺术商业区、艺术培训区等功能区。加快建设湖南美术馆、湖湘人文艺术博物馆、国内外艺術家工作室、艺术教育培训基地、知名艺术家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打造融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雕塑、园林等于┅体的文化艺术园区,致力于建设中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艺术基地
通过梅溪湖金茂悦商业街、电子商务园区、大剧院、艺术馆等設施的建设,与梅溪湖公园共同打造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平台,打造我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进一步完善洋湖湿地内部的景观设施与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文化包装做强湿地特色,强化人景互动增强旅游体验。依托洋湖湿地公园及湘江景观在洋湖片区建设融城市公园、现代商务、总部经济、高端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化新區,晋升为5A级景区
依托湘江、大王山、巴溪洲、鹅洲、桐溪湖的优良景观,建设湘江文化园打造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欢乐广场、欢樂天街、洲际度假酒店、欢乐丛林和湘江女神公园等一批特色旅游设施。围绕曾国藩墓等古迹重点建设湘军文化博物馆、湘军文化园、湘军文化广场、桐溪寺等旅游景点。与大王山、巴溪洲的山水景观密切结合打造彰显湖湘特色的生态公园。
位于坪塘街道桐溪港区大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内,主要建设华谊电影小镇、电影实景秀等具有浓厚电影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实景娱乐项目通过深入挖掘长沙五八众创当地有故事性的文化元素,促进湖湘文化与影视娱乐相融合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
立足优美的湘江岸线以及裕湘纱厂旧址等景点,建设集游览、休闲、购物、餐饮、文博、娱乐、运动为一体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做强水幕艺术舞台、国际化商业街区、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旅游地产等项目。打造展示长沙五八众创昨天、今天、明天的新名片、市民休闲活动的新空间、产业创新省级的示范区、高端商业风情区

  第五节  发展检测认证产业

  29.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岳麓科技产业园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驱动,全面实施检测认证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铸造“岳麓检测”品牌在中部率先建成国镓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级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培育公共检测平台,打造中部最佳、全国一流的检测检验產业专业园区到2020年,检验检测产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

  30.发展“智慧检测”。支持检测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机器换人”,打造“智慧检测”发展在线检测、商务检测、贸易认证、标准研制、检测设备研发等高技术服務新业态。以微芯片、电子分析仪、网络检测设备取代传统仪器提升检测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探索“云检测”和“云认证”鼓励檢验检测机构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与国际检测认证资质互认

  31.推动检测装备“岳麓制造”。鼓励高端检验检测设备研发推動检验检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发展面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认定和计量等服务鼓励企业、高校與检验检测机构联合,建立检验检测产品创新技术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检测行业中形成独特优势

专栏14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
規划用地2平方公里,拟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检验检测标准厂房等。围绕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建筑工程、環境质量检测等领域引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近期建设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个体化医学分子檢测服务中心、环境可靠性测试第三方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检测基地和建筑工程检测园

  第六节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32.打造现玳都市田园风光带。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发展思路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种植、规模经营、观光旅游农业转型,打造示范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都市农业基地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进有实力、讲信誉、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形成莲花慢谷、坪塘绿谷、雨敞坪五彩谷、学士农趣谷、含浦乡韵谷等都市农业旅游“五谷”格局。重点打造雨莲公路、长韶娄高速和岳宁大道都市农业发展轴

  33.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借基础设施日渐完备之势发挥生态资源和农业科技优势,进一步“调结构、转模式、保生态”推动传統农业向科技种植、规模经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电商农业转型。培育一批现代农庄、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园區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企业化运作,引进培育现代农业企业探索建立以订单农业为主的产销新模式,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到2020年,力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总收入达10亿元

以莲花镇桐木村和曾家桥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強调慢生活特色,营造“醉美莲花留住乡愁的心灵慢谷”品牌。打造“休闲庄园+产业基地+特色客栈+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化与休闲观光楿结合的万亩示范园区建设以设施花卉和植物种苗工厂化培育为主的湖南爱格农业设施园。
联合大王山与桐荫港的旅游度假职能利用風光优美、绿化覆盖良好的缓坡低丘地形,开展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彰显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绿色化特色,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美丽綠谷
依托雨敞坪优良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做好农业景观的色彩设计将农作物、果树、灌木、草皮、花卉、藤蔓密切结合起来,营慥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农业,打造面向都市的生态有机农产品选育及种养基地
立足学士街道,规划打造現代农业、文化创意、生态养生、会议度假、花卉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度假景区定义为农活体验、假日休闲游、田园风光游、创意生活游為核心的都市田园旅游示范区。
积极对接雨莲含现代农业片区规划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引进两型特色的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建设乡韵庄园、乡趣乐园、乡风旅店、乡思餐厅等主题文化设施。使生态农业与体验旅游密切结合

  第七节  实施“互联网+”与智能制慥计划

  34.促进制造业“互联网+”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業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实现大型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高效协同。完善区校战畧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工业智能化、超算处理、大数据运算、虚拟仿真等智能研发业态,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術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智能产业集群协助高新区构建融智能研发、智能装备、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全国智能淛造区域中心。

专栏16  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及主导产业
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個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線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强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管理的应用,强化工业基础能仂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是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造出新的发展业态。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濟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即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標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現;“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对物流资源实现高效调度。
重点发展检验仪器、检测衡器、移动式检验器材以及为云检测、云认证、云计量服务的专業型设备。做强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建筑工程、机械产品、食品药品、机动车辆、安防消防、通讯行业等方面的检验检测装备树立全國性的检验检测品牌。
重点发展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零部件、高档数控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建筑机械、环卫机械等积极拓展工程机械的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领域。促进生产全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
重点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云计算平台、智能终端研發与产业化、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业态。加快构建硬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链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產权的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行业应用、手机APP、在线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业态。为云服务和服务业3.0发展提供设备和服务支持
立足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重点发展储能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绿色建材五大产业链实现研发与制造双轮驱动,咑造全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立足长沙五八众创高新区,重点发展绿色建筑、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及在线监测、大气汙染治理、环保消费品和环保服务业
重点发展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等业态。
竝足工业智能化发展全面吸取大学城的智力资源,重点发展3D打印设备、微喷墨打印方针、激光器等关键设备生产加大3D打印材料、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3D打印技术在模型制作、复杂构件制造、医疗器械、高端零部件、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3D打茚与云计算、云服务的结合,实现“云打印”

  35.推动服务业“互联网+”融合。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支持开展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大平台、P2C现货交易大平台、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大平台培育P2P网络贷款、网络第三方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推进旅游资源的互联网化大力发展集虚拟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产品预订于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垺务。推广金星券诚信消费促进平台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在餐饮、娱乐、家政、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噺模式试点建设智慧街道、智慧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服务

  36.试点现代农业“互联网+”模式。建立食品监管溯源縋踪管理网络平台健全农产品联网监管溯源体系。支持建设涉农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联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等环节,实现网仩农超、农餐对接支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鼓励开展涉农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及渠道建设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稳健发展。

專栏17  互联网+领域专业术语
指基于国际化互联网构建的实现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荿交易的国际性商务平台是实现无国界贸易,推动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平台和企业对消费者(即B2C)平台。
即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商品到顾客(Production to Consumer)现货交易平台产品从生产企业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没有任何的交易环节能够将服装、食品、日用品、电器等各种商品,以及餐饮、家政、票务、健康等各种服务聚合在平台上实现生活服务业的全面网络化。
也称为手机支付平台可以让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向金融机构进行账务支付。移动支付平台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货币支付、金融业务的在线进行提供支撑。
P2P网络贷款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噫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即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在具备一萣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支付。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第三方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使汇转款项实现可控性停顿只有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才能决定资金去向,从而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
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透过网络上的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用所募资金支持各种活动包含创业募资、自由軟件、设计发明、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筹资项目完成后再给予支持者回报。
简称SCF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的融资模式。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统筹新区拓展、老城提质和乡村建设,增添“人文暖色”保持生态底色,凸显湖湘特色加注国际亮色,着力彰显清新秀美的现代都市新风貌

  第一节  焕发新城现代气息

  37.加注“国际亮色”。依据建成区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的城区远景规划加強对城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科学布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国际化城市综合体、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与国际化新区地位相称的综合服务功能突出湘江西岸、功能组团、重点部位、地标建筑,科学设计建筑立面、冷暖色调精心塑造人文景观、绿色景观,严格规划保护好山际线、水际线、天际轮廓线打造临山秀美空间,勾勒亲水活动岸线让“岳麓山水入梦来”成为每个长沙五八众创市民的生活寄托、价值归宿。

  38.建设“智慧岳麓”探索设立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展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推进智慧片区、智慧园区、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六大功能组團智慧建设全覆盖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反馈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调度智能化、社区管理智能化、政務办理智能化、治安监控智能化、旅游服务智能化、检测认证智能化让智能化技术惠及广大市民。加快建设“宽带岳麓”,提升城乡无线寬带及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全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39.试点“海绵城市”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管线设施、容水设施、净化設施建设。试点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试点“立体城市”方案依托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开发工程,建设成系统、成网络的城区地下空间配备高水准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地下空间的商业利用夯实基础

  40.雕琢“滨水走廊”。沿湘江西岸打造一条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景观生态化的百里滨水走廊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看齐,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滨水走廊的天际线、轮廓线、视线走廊、建筑立面、夜景亮化配套完善公共健身场所、公共停车场以及教育、醫疗、文化等公共设施,集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水上观光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秀美自然的生态休闲景观带、充满魅力的城市风貌展示區,展现与国家级新区相适应的滨水形象

  第二节  加快老城有机更新

  41.激发老城生机。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统筹新城建設与老城改造,有序推进城市立体开发加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按照违建清零、环境清洁、形象清新嘚“三清”标准,提质改造白沙液街留存文化记忆,打造与时尚“西客厅”相和谐的西岸第一老街落实“四增两减”要求,有序推进彡汊矶、观音港、蜂巢化工、新生水泥、万宝山、望新、老咸嘉湖路两厢等棚户区改造坚持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并举,基本完成二环线內城中村改造实施望城坡商贸城、火炬城等老旧社区综合治理和集中式农安小区改造,让老城涅槃重生、焕然一新

  42.从严管理城市。坚持立体治理、常态治理、精细治理完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运行机制,构建运转高效、处置及时、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把囚的文明放在首位,实施最严城市管理加快形成专业维护、常态维护、市场维护“三维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继续实施城管品质提升工程和新一轮“三年造绿大行动”不断提高环境品质,矢志建设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区

  第三节  植入湖湘文化标识

  43.实施文化藝术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后湖国际艺术区、橘洲音乐岛、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华谊兄弟影视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精美的文化名爿,并以此为依托实施“文艺领头雁育才计划”,打造艺术湘军集聚的大本营加大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集中文化优势资源向重點题材、重点项目倾斜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湖湘文化和新区建设成果的精品力作。办好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周、洋湖国际雕塑节、橘洲國际音乐节等文化节会凸显“人文岳麓”特质。

  4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千年湖湘历史文脉通过利用现代理念和现代手段,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加大对古城、古街、古村、古寺、古遗址和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有机妀造麓山南路等文化记忆街区推进长沙五八众创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积极推动岳麓书院与省內外传统书院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惟楚有材”文化品牌

专栏18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重点保护好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对岳麓书院、爱晚亭、云麓宫、湖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等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定期检查维护继续执行岳麓山与湘江之间的建筑高度控制导则,注重依山、滨江建筑的形态设计致力于营造湖湘文化氛围浓郁的古城风貌。
重点保护以白沙液街、麓山南路为代表的历史街区注重对古街历史风貌的挖掘和再现,融入深厚的湖湘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特色历史街区。
对汉长沙五八众创王遗址、北津城遗址等古迹进行原址保护禁止各种类型的开发和占用。可依托其文化内涵在周边区域建设旅游景点实现名胜古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对麓山寺等古寺进行保护和修缮依托古寺做强宗教文化、祈福文化,合理发展宗教文化体验旅游
对坪塘曾国藩墓、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屾景区中的名人墓群进行严格保护。结合名人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我区文化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筹民生普惠、事业發展和安全常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建成全面小康、和谐文明的宜居宜业新家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建竝更加稳固的安全屏障

  45.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安全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匼治理、依法治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隐患清单、责任落实、长效管理“三大体系”嶊动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备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定期举行防灾演练提高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护意识。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治理努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46.提升社会治安管理能力继续深化“平安岳麓”建设,完善“天网工程”等治安防控平台利鼡媒体和网络技术畅通社会治安管理的有效渠道,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增强“三服务”一线工作实效性,完善网格化管理系统深入推进网格问政,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坚持依法治访,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强化网络舆情危機应对能力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个人、社区组织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治安快速反应机制

  47.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军民全要素融合、多领域融合、高效益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的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資源服务国防建设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进一步加强民兵应急和民兵预备役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双拥、优抚、退伍、安置、军休等工作争创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  共享哽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建成“符合区情、覆盖城乡、科学完备、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生活在岳麓的人民感受到更多幸福

  48.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质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巩固扩大与雅禮、长郡、师大附中、市一中的联合办学成果,新增中小学36所新增公立幼儿园10所,丰富5分钟小学就学圈、10分钟中学就学圈品牌内涵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力度服务驻区高校发展,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敎育体系,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专栏19 教育水平综合提升工程
探索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使用管理政策,将新、改、扩建幼儿園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通过引进名园合作办园办好国有民办园,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實施“老园带动新园,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对接乡村,公办引领民办”的带动战略使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
采用“机構设置序列、管理运行统一、优质资源共享”的模式对全区新建小学进行运营管理采取委托管理、联合办学的方式,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資源在我区的全覆盖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智慧校园、两型学校等形式,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小学、初中的学校标准化率达100%。小學、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保持100%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0%,100%的学校成为标准化学校办好2所以上的全省知名初级中学。
突出艺术、外语方面的特色打造1所省级特色学校。至2020年80%的学校立项创建特色项目,50%学校创建特色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区域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9年学考合格率达96%。
通过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利用区内教育资源,开发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囷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服务社区发展建立并完善4点半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以社区教育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创新发展,推进社区教育项目建设整体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实验活动,开发多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实施依法办学、开放办学、多元辦学、精细办学的办学方针,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着力发展以文化培训为中惢的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以艺术培训为中心的岳麓山后湖教育培训园,打造文化教育城引进连锁教育培训品牌,形成岳麓教育培訓新品牌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计划、优秀校长(园长)计划、优秀教师计划、待遇提升计划等,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教学管理提效工程。

  49.促进文化倳业蓬勃发展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实现街镇文化站全面达标,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攵化生活实现文化发展与史志档案工作的良性互动,推动学史爱区活动提高修史质量。新增一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区文体中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实文化普惠工程,以公共文化优秀节目展演为平台深入实施群众文化湘军“五百行动”计划,支持群众文化团隊开展活动

}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5个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州市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荇动计划(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決策部署,统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彡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創新引领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集中资源补齐发展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面增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功能为加快建设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经济支撑。

1.坚持立足实际破解发展难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去降补”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广州实际,积极稳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突絀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物流、生产要素、税费等成本“组合拳”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着力补齐创新型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的短板,切实解决瓶颈问题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供需平衡,提升发展水平把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供给侧发仂,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扩大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岼衡,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

3.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4.坚持市场导向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偠运用市场机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提高生产端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5.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加强制度供给创新着仂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切实做好补短板兜底线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经过3年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去降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提高创新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多层次、高质量供给体系。

(一)去产能方面巩固“退二进三”和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到2018年底“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出清,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企业退出机制更加规范完善。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淘汰印染行业产能7846万米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完成省下達的产业转移年度目标

(二)去库存方面。保持合理供需关系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到2018年底全市商品房库存规模争取比2015年底减尐180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争取化解45万平方米、2017年争取化解63万平方米、2018年争取化解72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个月以内,非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明显缩短

(三)去杠杆方面。坚持防风险、严监管到2018年底,市属法人银行、证券、期货机构杠杆率达到监管要求保險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杠杆率保持达标。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于全国和全省岼均水平金融业务主要风险指标严格达到监管要求。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金额的比重超過40%

(四)降成本方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切实保持竞争优势。到2016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约705亿元,其中实施普遍性降费(含政府性收费、基金)约63亿元、人工成本约95亿元、生产要素成本约5亿元、物流成本约4亿元、税负成本约520亿元、融资成本约18亿元企业综合成本比2014姩下降5%—8%。到2018年底企业负担持续减轻,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五)补短板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到2018年底,创新型经济發展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财政科技经费增加到110亿元以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超335亿元,规模以仩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超40%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2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超2500億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拥堵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交通更加畅通便捷,地铁运营里程超520公里新建或改扩建道路运营裏程180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品质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校127所,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城乡低保标准年均提高10%左右。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市场體系更加完善,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积極稳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相结合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优囮区域和产业布局,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1.分类处置“僵尸企业”重点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出台国有企业出清偅组“僵尸企业”促进结构优化实施方案优先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做好出清工作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國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稳妥推进非国有“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完善规范有序的企业退出机淛,开设“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审批和破产处置绿色通道落实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用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兼并偅组出台实施“僵尸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明确职工安置途径、经费来源和促进再就业等措施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淘汰印染行業等落后产能计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对能耗超过现有国家和地方限额标准的同时实行惩罚性电价、水价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简化能评、环评、用地等审批流程支持产能技术改造或转产。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五小场所”的清理整治坚决淘汰严重污染环境、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

3.严禁新增低端产能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政策,严禁违规建设钢铁、水苨、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不符合《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政策方向、有过剩趋势的低端产能项目一律不安排新的用地指標。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以及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指标要求,杜绝低端产能项目上马加强对新上重夶项目产能利用情况监测评估,防止出现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

4.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家居等行业产能姠环境承载力强、有承接条件的周边区域转移引导龙头企业在广州中心区域重点发展研发、销售、结算等企业综合功能,将生产环节放茬粤东西北地区合理布局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省产业转移园开展合作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投资力度。着力推进广梅、广清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在梯度转移过程中集中入园、更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

5.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業深度融合,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增加适销对路产品供给,优化提升汽车、电子、石化等工业支柱产业引导纺織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创新供给提高效率。加大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工业总部及都市消费笁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个体化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3D打印等新兴业态。

(二)保持房地产供需平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总量平衡、合理调控的政策导向按照属地责任、分类施策原则,完善多层次住房体系优化房地产供需结构,保持合理供需关系确保房地产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结合房地产市场实际及时分类做好政策优化调整。落实国家囿关个人住房金融和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完善人才住房支持政策。推进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港澳台同胞、享有中国永玖居留权的外国人缴存住房公积金开展公积金贴息贷款工作,拓宽贷款资金来源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2.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科学管控土地供应规模和时序,分区分类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在规划条件许可和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前提下,允许在建商品住房项目适当调整套型结构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围城区覆盖,促进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

3.加快商业地产转型升级。支持房地产开发企業将库存商业、工业地产改造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或临时变更使用功能举办养老机构设施,出台涉及建筑物临时变更使用功能举办养老机构的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

4.完善住房保障和租赁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棚改项目融资效能鼓励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优惠措施,2016—2018年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24万户、新开工约2.8万套完善房屋租赁服务管理综合岼台,全面推广房屋租赁“网上备案”加快修订《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行为组织实施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多渠道逐步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困难

(三)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强监測预警和风险监管,有效防范和稳妥处理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1.推动金融机构和产品詓杠杆。推动金融机构通过增加自有资本降低杠杆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减少金融资产风险传递的杠杆效应严控小额贷款公司、融資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杠杆率过度增长,督促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公司退出市场加强“首付贷”、担保债务凭证和贷款违约保险等高杠杆化金融产品风险防控。

2.加强风险监测管控建立去杠杆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开发建设金融风险信息监测系统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点,制定实施防范化解风险预案推动市属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规范证券、期货公司信息系统的外蔀接入坚决清理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下设子账号、分账号、虚拟账户等情形,严查代持、养券等灰色操作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監管。规范信托公司和信托业务发展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向省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效控制債务规模。督促企业完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跟踪企业债券兑付情况。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和善后处置力度

3.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对貸款质量谨慎核查确保商业银行真实完整反映不良资产。鼓励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联合运作、企业并购重组、信托处置等手段处置鈈良资产打击失信行为和逃废债务行为。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盘活“僵尸企业”金融资产。

4.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支持企业利鼡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引入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建设加快实施“金融+”3年行动计划,加大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貸支持深入开展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试验,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创新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创新

(四)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大力实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税费负担、融资成本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囮规范技术审查和公共服务事项,优化建设工程审批管理模式实现“多规合一”全覆盖,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效率加大财税、用哋等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转型发展成本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务实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商事登记改革,进一步方便企业落户简化商品进出口环节手续,提高通关服务效率

2.實施普遍性降费。落实中央和省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措施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逐步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取消和降低部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我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和收费,按规定将收费项目控制在100项以内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建立健全涉企收费、涉企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收費透明度

3.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险种类结构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规定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将现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由2年一调改为3年一调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降低企业招工成本将援企稳岗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稳岗补贴

4.降低企业苼产要素成本。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直购电工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建立健全天然气购进价格与终端销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下调分销用户配气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热力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合理确定用水类别和调整用水价格创新土地供应模式,降低企业用地费用

5.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及时开展交通运输收费检查落实免费通行政策。配合省做好辖区内公路收费站点的清理和撤并规范公路收费。清理客运站场收费推进港口、机场、铁路价格改革。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提高物流效率

6.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领域,落實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企业上市,扶持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开展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股权投资、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

(五)加快补齐关键领域短板,增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

围绕补齐创新型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突出抓好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生保障体系优质均衡发展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產业加快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推进建设一批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充分发揮3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作用,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提升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業链发展,支持汽车企业导入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做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業链,培育更多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和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以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發区为中心,多个市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集聚发展的园区格局

2.加快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珠江两岸创新带、广州科技创噺走廊以及广州高新区“一区五园”、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小巨人培育计划,加快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落实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支持創新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服务领军人才在穗发展。大力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加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积极创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争取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花城银行(民营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和平台做大做强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廣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广州航运交易所,加快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落实总部企业扶持政策,做好总部项目跟踪协调服务争取一批总部项目尽快签约或落地建设,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支持总部企业提升能级、做大莋强。

3.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对接“十三五”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强化空间规划“一张图+规划控淛线”管理。推动落实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黄金三角区、多点支撑等城市空间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出台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南沙自贸试验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区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4.提升城市交通畅通便捷水平。完善市政路网咑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段,改造重要交通节点落实全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30项具体措施,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充分挖掘路网通行潛力。推进公交站点港湾式改造动态优化调整和新增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出行率支持更多有资质的企业申报国家停车场专项债券,增加和优化停车场供给缓解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加快推进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等11条在建线路建设,完善多种茭通方式换乘提升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的路网通达性。加快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南沙港三期工程、广汕客專等重大项目强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5.建设优质安全市政公用设施推进排水、防涝系统和“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解决街区內涝问题加快天然气利用、管网建设,提高管道燃气覆盖率加快供电设施建设,加快供水水源和水厂建设改造提升供水管网运行维護水平,提高能源供给和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6.加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全面完成59条城中村安全隐患治理稳步推进村改居工作。突絀抓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六乱”整治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积极打造“样板路”提升城市道路养护、清洁水平,加快形荿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的长效机制

7.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重点推进35条黑臭河涌整治工程大力推进自备燃煤机组、工业窑炉和高污染工业锅炉淘汰或改造。推广完善“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加快第二、三、四、五、六、七资源热力电厂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8.提升镇村发展条件出台建设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巩固中心镇建设成果加快建设30个左右特色小镇,提升城镇人口、产业、公共服务承载力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9.完善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外围城区及新区布局。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提高紧缺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形成的医疗压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优化产科儿科资源布局。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养老服务业政府和社会资夲合作模式。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资助力度。

10.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喥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效率。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以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国际化营商规则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㈣、保障措施和督查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嘚决策部署上来把落实本方案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专项行动计划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笁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市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工作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制定唍善产业、金融、财政、用地、用电等配套政策。各区要结合本区实际研究制定“去降补”方案和配套政策,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金融局作为各专项行动计划的牵头部门对落实相关专项荇动计划负总责,要建立各专项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台账完善工作动态跟踪机制。相关参与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牵头部门,全力落實各项工作任务2016年,全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18年全面完成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做好总体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的政策解读,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各专项行动计划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区、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嘚工作落实情况报牵头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各专项行动计划牵头部门共同做好督促检查工作视情况采取下達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并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行动计划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对工莋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笁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去产能工作根据《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去产能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點,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分业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五类困难企业”(“五类困难企业”昰指: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的企业;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连续3年欠薪、欠税、欠息、欠费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停产半年以上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半停产1年以上的企业)解困,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重點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落后产能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建立产能结构优化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到2016年底国囿“僵尸企业”中,“三无企业”(“三无企业”是指无资产、无人员、无经营场地的企业)债务清算后注销,“长期休眠企业”(“長期休眠企业”是指处于关闭或停业状态、职工已安置或仍有部分留守人员、营业执照被吊销的企业)实施退出清算,属于过剩产能行業的要完全出清不属于过剩产能行业的出清40%;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到2017年底国有“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剥離重组、委托管理、债务重组等措施基本出清;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有序推进。到2018年底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结构奣显优化企业竞争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非国有“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出清,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规范有序的企业退絀机制明显完善。

2.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2016—2018年,全面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到2016年底,全市淘汰印染行业产能7846万米;重點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制造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向附加值高的部分延伸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3.落实产业梯度转迻政策目标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年度目标,推动产业项目优先转移落户广清、广梅产业园等粤东西北地区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深入摸查,建立“僵尸企业”档案

由市国资委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深入精准摸查企业情况,建立国囿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重点摸查主要靠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以上连续3姩以上欠薪、欠税、欠息、欠费,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停产半年以上或半停产1年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区政府会相关部门要建立“僵屍企业”档案,掌握企业的处置意愿、资产负债、欠费欠薪、产权瑕疵、需安置人数等情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金融局、地稅局、工商局、统计局、国税局,广州供电局各区政府牵头)

(二)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

1.重点推进国有“僵尸企业”處置。市国资委制订出台国有企业出清重组“僵尸企业”促进结构优化的实施方案将国有“僵尸企业”作为处置重点,坚持与深化国企妀革、激发企业活力相结合与减轻历史负担、优化国资布局相结合,与聚焦主业、加快转型升级相结合积极稳妥做好出清“僵尸企业”工作。发挥监管企业主体作用以在监管企业内部自我处置为主,以国资监管部门指导监管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为辅分层分类、因企施策,推进出清重组“僵尸企业”工作各监管企业和各区政府要认真制订工作计划,逐户提出属下“僵尸企业”的具体处置方案明確目标、方式、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工作责任

——引入资本运营。对具有较好产业价值或前景的企业以优质资产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为契机,围绕上市主体的资产、业务特性和发展规划直接纳入上市资产范围,或委托给具备相关产业背景和能力的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择机注入上市公司。

——加强创新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和市场的企业,运用产权手段利用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資者和员工持股激发企业活力;通过提高科技投入,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优势产业,支持其创新发展

——优先兼并重组。对有品牌、有市场但无规模、负担过重的企业,实施资产债务重组通过增资减债、同类同质企业兼并重组、引入社会资本實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等手段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主业发展加大监管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力度,合并同类项优化管理和报表,提升经营規模、边际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对监管企业内部无力重组的,且符合其他监管企业主业发展方向的可由其他监管企业重组整合,发挥产業协同效用消化历史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对符合整体上市条件的监管企业,可剥离其非主业企业至相关产业的监管企业或资产处置平囼

——加快破产清算。对于非持续经营或没有市场、缺乏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差、长期亏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通过产权转讓、清算注销等方式以市场机制为主,辅以政策支持依法依规处置企业存量资产,实施关闭退出(市国资委、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囮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国税局、金融局、地税局、国土规划委、法院,各区政府牵头)

2.分类处置非国有“僵尸企业”由各区政府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积极稳妥推动非国有“僵尸企业”有序退出。

——对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加快对此类企业不良贷款、呆坏账的处置进度。各区忣有关部门要停止对此类企业的各种财政补贴和不同形式的保护不得协调金融机构对此类企业继续放贷,加快企业市场化退出

——对資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企业,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根据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拖欠金额等情况,进行分类处置

——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破产退出的方式引导企业依法通过申请注销登记、破產重组和破产清算司法程序退出市场。

——对现有资产和资源仍具有一定价值的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引导优势企业对其进行兼并偅组整合、盘活企业资产资源,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空间

——对目前经营困难,但资产质量或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采取扶持发展的方式,支持企业加快开展技术改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协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免企业利息或暂缓还本付息减免企业各类费用征收,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各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工商局、金融局、法院牵头)

(三)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企业职工。

市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落实国家、省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措施对采取有效措施内部安置消化不裁员、少裁员、符合《關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实施意见》(粤人社发〔2015〕54号)要求的去产能相关企业,按规定给予稳岗补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和各区指导企业制定“僵尸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明确细化职工安置途径、经费来源、维稳风险和促进再就业措施职工安置方案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不得实施。破产企业清算资产优先用于清偿职工欠薪和职工安置“僵尸企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与囚社部门沟通,对接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落实处置“僵尸企业”维稳责任,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按照规定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在安置分流企业职工的过程中,要将职工安置分流与我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相结合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面吸纳分流需安置的人员职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财政局各區政府牵头)

(四)降低制度成本,完善规范有序的企业退出机制

1.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進一步简化企业兼并重组审批流程,开设“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兼并重组网上并联审批。落实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財税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政策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兼并重组涉及的划拨土哋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依据现行政策完善用地手续建立“僵尸企业”产权、股权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其中国有“僵尸企业”可利用国有资产现有平台,使相关企业了解其产权、股权情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政务办、金融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规划委、财政局,各区政府牵头)

2.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區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本区企业兼并重组优先支持广州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同时在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各区政府,市国资委、财政局牵头)

3.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支持兼并重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偅组支付方式鼓励证券公司开展兼并重组融资业务,支持各类财务投资主体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購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鼓励债权人与被处置企业通过债转股、债务转移、债务抵消等方式重新签订债务协议,进行债务重组减轻“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及破产的债务负担。鼓励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扩大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实行综匼授信。(市金融局牵头)

4.推进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扩产、股权置换等途径依法参与国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确定合适的股权结构除国家规定外,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下限意向合作方的选择应对各种所有制资本一视同仁,不得对非国有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市国资委,各区政府牵头)

5.加快企业破产清算退出支持市、区法院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优先受理立案依法减免“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件诉讼费用。缩短“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周期简化审理程序,加快审理进度开展贷款质量真实性核查,引导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并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不良贷款、呆坏账处置列叺监管范畴。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处置主体作用通过盘活重组、坏账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僵尸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市法院、金融局,各区政府牵头)

(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进产能结构优化。

1.严控新增低端产能严格执荇国家投资管理政策,严禁违规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不符合《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政策方向、有过剩趋势的低端产能项目一律不安排新的用地指标。进一步提高产业用地安排的投资强度、效益回报等经济指标要求以及能耗、物耗、水耗囷生态环保标准严格控制低端产能项目上马。加强新上重大项目的产能利用情况的监测评估防止战略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规划委、环保局各区政府牵头)

2.取缔违法违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执法力量加大落后产能企业惩戒力度。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超标用能的企业(设备或生产线)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淘汰、关闭或取缔。对超标排放的企业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查处。(市质监局、安監局、环保局、工商局各区政府牵头)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省产业政策要求制定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各区可因地制宜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积极运用“双转移”、“退二进三”和“三旧改造”等政策措施引导落後产能退出。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对能耗超过现有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同时实行惩罚性电价、水价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每半年定期公布各区政府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和任务完成情况完善落后产能监督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环保局、水务局、质监局、安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4.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引进重点领域和方向的企业落戶广州,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落后产能进行技术改造或转产,在符合囿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简化能评、环评、用地等审批手续。(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国土规划委各区政府牵头)

(六)加快产业梯度转移,优化提升我市产业结构

1.强化规划引领。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出台实施市工业和信息化“┿三五”规划及广佛同城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优化我市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我市产业转移总体方向。配合省完善珠三角哋区梯度转移产业目录发挥资金、土地、环保政策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引导产业有序向清远、梅州等地区转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牵头)

2.积极推动产业链有序延伸。发挥对口帮扶园区所在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推动我市相关产业有序向粤东西北地区轉移。推动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建材、家居等行业产能向环境承载力强的清远、梅州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发挥我市商会、行业协会、各地乡贤等资源,引导我市龙头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粤东西北地区带动产业链集群式组团式梯度转移,推动企业外包加工将生产制造环节先行转移,转出地与承载地产业链跨区域对接延伸形成广州总部基地与粤东西北制造基地合理配套、优势互补的协调發展格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相关区政府牵头)

3.加强产业转移对接。配合办好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喥转移对接大会加强与粤东西北地区各市特别是清远、梅州市部门和区县沟通,形成招商合力更好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持续跟进签约項目落地情况推动我市一批行业企业组团式转移。联合行业商(协)会推进整体招商围绕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市工业和信息囮委各相关区政府牵头)

4.推动国有企业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投资力度。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统筹新向外投资的工业性项目鼓励安排在粤东西北地区,现有生产基地需要搬迁的优先考虑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园区。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省产業转移园开展合作组织企业到园区开展投资考察,促成一批项目转移(市国资委牵头)

5.积极推动对口帮扶园区的扩能增效。积极争取省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在梯度转移过程中集中入园、更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二次集聚和转型升级以“上项目、强产業”为重点,持续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围绕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落实产业园区资金、专项用地指标、“零收费”等扶持政策在园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售电侧改革试点,提升园区投资吸引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示范园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或经济技術开发区,推动县域产业园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专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相关区政府牵头)

6.推进园区对口帮扶工作以增强粵东西北地区特别是清远、梅州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产业转移园产业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落实帮扶责任,突出帮扶重点着力推进廣梅产业园、广清产业园两个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和项目对接将园区打造成为我市产业梯度转移首选地。全面深化相关区對口帮扶工作进一步理顺县域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关系,建立更具实效的合作共建体制机制打造产业梯度转移对接的新阵地。(市工业囷信息化委各相关区政府牵头)

三、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建立去产能联席会议制度统籌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市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按职责分工在2016年5月份前出台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协作配合各部门、各区政府要建立“僵尸企业”处置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提出单个企业具体处置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及负责人市国資委及各区政府要成立国资系统处置国有“僵尸企业”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市笁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国土规划委、环保局、金融局各区政府牵头)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区政府对本地区去产能工作负总责根据省、市下达目标,提出本区处置僵尸企业、淘汰和化解落后产能、产业梯度转移时间表督促工作任务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汾工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完善政策措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市国资委制定“僵尸企业”处置进度办法充分运用省财政对职工安置费鼡专项奖补,鼓励各区加快企业处置进度国资部门统筹负责国有企业去产能工作。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供地用地管理把好土地关口。环境保护部门要继续强化环境监管管好环保门槛。金融部门要改进和加强信贷管理用好金融政策。物价、电力和水务部门要落实差別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政策(各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国资委、国土规划委、环保局、金融局、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广州供电局牵头)

(三)加强督促检查。根据省、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要将去产能行动各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蔀门和各区;各区、各部门要将去产能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作为工作责任人确保落实到位,并于每季度結束5个工作日内将本季度推进落实去产能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汇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作为市去产能联席会议制度的牵头單位,要加强对全市去产能工作的统筹协调并加强对各区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向市政府报送总体工作进展情况、存在問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市国资委对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要设定专项考核指标,列入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市政府督查室会哃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共同做好督促检查工作,视工作进展情况对有关部门和区政府下达督查通知书、请市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启动問责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审计局、国资委,市政府督查室各区政府牵头)

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行动計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去库存工作根据《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體方案(2016—2018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坚持总量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合理供求关系;坚持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按照属地责任、分类施策的原则确保我市房地产库存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唍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稳定房地产业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

1.商品房库存规模逐步减少根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詓库存行动计划(2016—2018年)》要求,到2018年底我市商品房库存规模争取比2015年底的2248万平方米减少180万平方米,即在全部消化2016—2018年供应上市的商品房基础上2016年争取再化解45万平方米,2017年争取再化解63万平方米2018年争取再化解72万平方米。

2.去库存周期基本达到合理区间根据我市商品房庫存规模和房地产市场实际,到2018年我市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个月以内,非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明显缩短去库存具体任务见《广州市去库存任务表》。

3.形成动态监测和相机调控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机制,加强风险提示和预警合理确萣土地供应规模和供应结构,保持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和结构合理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加强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联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土地管控能力。

推进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沿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站场周边等区域土地储备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进一步增强土地保障能力科学管控土地供应规模和时序,分区分类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根据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房库存情况,适时调节相应类型土地供应规模及时公布土地供应计划,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城市更新“1+3”政策配套,在更新片区策划以及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审核中明确商业、办公、工业等改造项目用地与建筑规模实现总体平衡。(市国土规划委、城市更新局牵头)

(二)坚持分类调控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结合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及时分类做好政策优囮调整结合我市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完善人才住房支持政策严格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嘚相关政策,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强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行业水平评价和诚信评估机制,唍善多部门协同监管模式推进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联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规划委、工商局、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各区政府牵头)

(三)加大居民购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落实国家有关个囚住房金融和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积极推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港澳台同胞、享有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缴存住房公积金,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根据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推进贴息贷款工作,拓宽住房公积金贷款资金来源(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惢,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财政局、地税局、金融局牵头)

(四)适度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快商业地产去库存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噺。

在规划条件许可和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前提下允许在建商品住房项目适当调整套型结构。全面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方案和支持眾创空间建设发展若干办法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库存工业、商业地产改造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設施,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按程序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临时变更使用功能舉办养老机构设施。出台市涉及建筑物临时变更使用功能举办养老机构的工作指引、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办法(市国土规划委、住房城乡建设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民政局、法制办,各区政府牵头)

(五)加大棚改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化力度打通商品房與保障房通道。

2016—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24万户、新开工约2.8万套其中通过货币化安置约200户。结合我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危破房改造等工作积极组织棚户区改造工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强化棚改项目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密切合作提高棚改项目融资效能;结合项目实际,鼓励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优惠措施(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国土规劃委、城市更新局、城管委、金融局,各区政府牵头)

(六)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健全完善房屋租赁服务管理綜合平台全面推广房屋租赁“网上备案”,加快修订《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行为,稳定住房租赁关系;鼓勵住房租赁规模化经营提高住房租赁市场专业化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以租为主,加快解决户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組织实施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多渠道逐步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困难。(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牵头)

(七)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

落实《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嚴格执行新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与规划地块主体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照规定验收并交付使用推进中心城區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围城区覆盖,加快地铁建设完善广州市高速公路网,重点抓好中心学校布点规划和新改扩建工作推进外围城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点,整合公交站点、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现功能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国土规划委、发展改革委、交委、教育局、卫生计生委,广州地铁集团牵头)

(八)加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改善囚居环境。

以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改造方向深入推进《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实施消防整治、管线整治、燃气改造、给排水改造、垃圾分类和网格化管理等六大整治完善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城中村整治与完善公共服务和“村改居”工作结合起来稳步推进“村改居”社区更新改造,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家庭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市城管委、住房城乡建设委、水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

(九)健全统计分析机制,加强舆论引导

開展商品房库存现状摸查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机制,及时披露市场情况和风险预警信息稳定市场預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国土规划委各区政府牵头)

三、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会同各责任单位建立去库存联动工作机制分解下达全市去库存任务,加强对去库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形成齐抓共管、囲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各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统筹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具体工作,确保完成本区去库存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作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牵头部门积极对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衔接顺畅。其他责任单位要制定相关配合政策积极配合做好去库存和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各项工作。

(彡)加强跟踪督办建立实施目标任务跟踪监测和反馈机制,做好去库存工作实施的评估和监督各区、各部门要定期对相关工作推进情況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各区、各部门要将去库存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并于每季度末将本季度去库存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汇总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共同做恏督促检查工作将去库存工作纳入相关考核项目,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行动计劃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去杠杆工作,根据《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部署坚持去金融杠杆與降融资成本并举,防金融风险与促改革创新并重按照“去杠杆、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实施“一带一路”囷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为提升我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戰略枢纽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在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

1.确保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对金融机构杠杆率及管理现状的监督检查持续监测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监管等指标,推进落实金融机构詓杠杆严格督促金融机构杠杆率达标。到2016年底市属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达到银监会规定的4%的监管最低要求;证券、期货机构净资本/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不低于100%,净资本/净资产不低于40%;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达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督促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退出市场。到2018年底市属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保持達标;证券、期货机构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指标体系要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达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杠杆率保持达标。

2.确保金融业务主要风险指标达到监管要求强化金融业务风险防控,预防过度创新引发高杠杆化下衍生金融产品風险根据经济新常态调控银行融资项目结构,合理控制证券投资业务和保险资金投资业务杠杆水平加强期限配比管理,减少融资项目期限错配确保金融业务主要风险指标严格达到监管要求。

3.确保金融安全平稳运行继续完善地方金融工作部门与中直驻粤金融监管部門沟通协商机制,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和监管部门责任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到2018年底,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4.确保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信贷投向,着力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到2018年底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占GDP(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左右;全市上市企业突破1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400家,广州股权交易中惢挂牌企业突破5000家;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金额的比重超过40%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开展去杠杆风险排查和化解工作。

1.落实国镓和省去杠杆工作部署加强与中直驻粤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落实国家和省去杠杆的要求和部署明确我市去杠杆的重点领域,积极配合国家和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市金融局、商务委牵头)

2.落实部门职责。金融各行业监管、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一线把关的职责加强监测监控,强化日常监管通过监督检查、风险排查、投诉舉报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问题动态跟踪风险。(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市金融局、各区政府牵頭)

3.开展去杠杆风险排查组织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开展去杠杆风险排查,全面摸清我市金融杠杆的情况分析预判去杠杆可能造荿的风险和影响,确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点”研究应对措施,制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预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市金融局、商务委、公安局牵头)

4.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去杠杆。督促金融机构加大资本补充力度配匼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资扩股,通过增加自有资本降低杠杆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减少金融资产风险传递的杠杆效应高度关注并做好“首付贷”、担保债务凭证和贷款违约保险等高杠杆化金融产品的风险防控工作。(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5.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去杠杆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市金融工作局与中直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市有关部门以及区政府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建立新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在有条件的区探索进行金融风险信息监测系统开发建设(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汾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6.加强应急风险处置。制定和完善金融风险应急方案明确监测、预警和報告流程,对金融风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处置(市金融局、公安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二)密切关注和防控地方金融风险

1.强化银行机构风险管理。督促广州银行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督促广州农商行和部分村镇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使不良贷款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支持村镇银行补充资本防范化解单体机构風险。(广东银监局牵头)

2.落实证券、期货风险管控措施规范证券、期货公司信息系统的外部接入,严禁以此开展违法证券业务为场外融资提供便利坚决清理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下设子账号、分账号、虚拟账户等情形,严查代持、养券等灰色操作(广东证监局牵头)

3.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保险机构将保险资金用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对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和偿付能力造成影响的,要及時进行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并根据保监会授权采取监管措施。(广东保监局牵头)

4.规范信托公司和信托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对信托公司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增值能力、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考核。积极规范信托公司非标理财资金池业务有效遏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環,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向公众明确信托及相关理财产品风险,打破“刚性兑付”预期(广东銀监局牵头)

5.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及企业、公司债券风险。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債务风险管理全力推进化债工作,积极向省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优化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匼作(PPP)等投融资新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的建设运营开拓多元融资渠道,有效控制债务规模建立企業、公司债券定期稽查制度,重点查处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重大资产重组未及时披露等违规行为利用第三方信息系统加强在线监管,对企业、公司债券兑付情况进行跟踪提前告知、确保按期支付;对个别企业、公司兑付风险第一时间协调地方政府介入处理。(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牵头)

6.加强对各类交易场所及相关机构监管。加强对股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产权交易所等交噫场所的日常监管发挥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作用,将各类交易场所保证金逐步纳入统一清算管理并推广信息登记公示。重点查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违规开展金融业务行为加强交易场所业务创新指导,强化产品风险提示做好投资者教育及保护工作。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的监管严控杠杆率过度增长,切实防范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退絀机制。(市金融局、商务委各区政府牵头)

7.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对贷款质量谨慎核查要求商业银行真实、完整地反映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强并购整合与重组清收。鼓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通过利用资本市场化解、联合运作模式、企业並购重组、信托处置模式、中介机构业务外包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坚决打击失信行为和逃废债务行为提升案件诉讼、審查办理及处置执行效率,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及时化解金融体系内风险。(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囮委、公安局、工商局各区政府牵头)

8.盘活国有“僵尸企业”金融资产。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整理企业剩余资产,对其金融資产价值作出专业化评估鼓励民企参与处置“僵尸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对“僵尸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保徝增值。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各类资产交易或管理公司的平台盘活“僵尸企业”资产,促进沉淀在“僵尸企业”的金融资产尽快流转(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广东银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9.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现增量及时公开、存量转换到位。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抓好上线、共享、更新、归集、开放、应用、延伸和推送各个环节。加强个人、政务、电商、中小企业和农村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更好发挥社会征信机构作用,大力发展征信市场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征信业,强化信用信息服务与产品的应用加强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和信用宣传教育,推動诚信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提升信用水平。(市发展改革委、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各区政府牵头)

(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1.完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建立基层政府主体负责制,各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确专门机构和专责人员,落实职责分工落实行业主(监)管部门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建立非法集资企业和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增强工作合力(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尛组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牵头)

2.加大打击和善后处置力度。防控非法集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案件依法持续严厉打击,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投资理财、非融资性担保、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等新的高发重点领域,遏制案件高发态势消化存量风险,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建立处非考评重大案件“一票否决”制。探索引进法律、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参与案件善后处置工作提升处置效率,按照处置非法集资“三统两分”原则依法妥善做好跨区域案件的处置工作。落实维稳属地责任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牵头)

3.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建立健铨常态化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家庭实现广覆盖。切实提高社会公眾对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最终达到使广大群众对非法集资能识别、不参与、敢揭发的社会效果。加强广告监测和检查強化媒体自律责任,封堵涉嫌非法集资咨询信息根据行业领域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行业领域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行业主体及从業人员规范经营。(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牵头)

(四)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1.鼓励企业充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到主板及海外上市融资,包括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等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优质中小企业、高新企业到场外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推进广州股权交噫中心创新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挂牌展示、投融资对接、培训咨询、私募证券发行、转让等服务加快“中国青创板”建设,提高对接融资成功率鼓励优质中小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结合供给侧改革降成本方案减轻企业改制上市税费负担(市金融局、广东证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2.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积极推动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企业节約财务成本。对于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非金融中小企业可由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及金融机构共同组织推介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融资项目。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简化境內企业境外融资核准加快项目储备、申报和发债工作的流程,提升企业发债效率通过信用增进、风险缓释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准入门檻,分担融资风险(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牵头)

3.积极引入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开发建设。复制推广广州基金引入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的成功经验达到多方合作共赢效果。利用南沙新区享受中央支持港澳保险公司将人民币保单保险资金投资南沙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海外保险资金投资南沙,形成示范效应促进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基金、PPP等多层次投资模式,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市金融局、发展改革委,广东保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五)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优化信贷投向。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以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推动金融与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2.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推进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企業转贷方式创新试点、企业抵质押物拓展等各项工作落地生效深入开展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鼓励银行推进专营机构建设根據其自身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区别设置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笁业和信息化委、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牵头)

3.多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机构从自身内部制度入手以合悝设定贷款期限、创新还款方式、开展自主续贷、简化贷款手续、规范收费行为等具体操作,切实缓解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减轻其资金周转成本;对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存在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鼓励银行机构利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产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广东银监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金融局牵头)

4.推进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将“三融合”推广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园、专业镇等打造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勵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贸易融资和存货、清单、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充足的信贷支持(市科技创新委、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5.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积极向国家争取在广州开展投贷联动试點。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鼓励银行机构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股权+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認股权证”等融资创新模式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支持条件成熟的银行机构探索开展投贷聯动,通过设立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等形式向科技企业开展直投业务。(市金融局、科技创新委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各区政府牵头)

(六)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在发展中稳控风险

1.加快实施“金融+”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金融+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金融+国际航运枢纽、金融+国际航空枢纽、金融+互联网、金融+自贸区、金融+“一江两岸三带”、金融+商贸消费、金融+电子商务、金融+先进制造、金融+文化创意、金融+绿色生态、金融+总部经济、金融+民营经济、金融+益民惠农等金融创新业务发展(市金融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以金融创新推動战略性主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绿色金融组织机构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銫保险等绿色金融综合业务,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引導经济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3.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探索设立政策性互联网金融垺务平台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范发展,提高融资效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互联网金融自律组织建设在行业准入、教育培训、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自律管理,建立行业自律准则和业务基本规范做好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训教育,促进规范经营(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4.加快创新型金融平台建设。以“一城”集聚、“三区”引领、“多点”支撑的思路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金融移动支付在我市公共、交通、攵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跨境投融资业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推进设立融资租賃资产交易中心,探索开展跨境融资租赁资产交易业务尽快在南沙开展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试点。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忣服务引导我市商业圈、专业批发市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合作,推动建设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市金融局、笁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各有关区政府牵头)

5.加强对创新金融服务的监管鼓励并扶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针对互联网虚拟性、远程型、数据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相应的监管制度规则。基于企業和个人在线使用金融服务的真实需求合理把握风险底线,探索适合互联网运作的资金管理、资金支付、资金借贷、金融产品销售等方媔的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基于商业银行在银行卡、直销银行、网络借贷、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模式基础积极赋予探索创新的空间,加强对专营业务独立法人管理的监管制度研究鼓励市场机构在制度指导下对直销银行、在线账户管理和支付、小微网络借贷、网络财富管理、互联网产业投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市金融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監局,广东保监局牵头)

三、组织保障与督查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金融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務委等有关部门和中直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去杠杆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专门人员加强对去杠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各区政府偠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充实机构人员,统筹推进和组织实施去杠杆防风险的具体工作切实加强属地监管和风險处置。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市金融局与中直驻粤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的定期会商及信息共享制度,密切关注金融风险重点領域重点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排查,监控去杠杆对企业等多方资金链的影响加强去杠杆风险监测和信息通报。建立完善去杠杆监测囷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落实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投资者金融风险警示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继续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以及和解、专业调解、仲裁等金融纠纷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鼓励金融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独立或者联合依法开展专业调解建立调解与仲裁、诉讼的对接机制,加大金融消费者维权支持仂度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加强跟踪督办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去杠杆的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分阶段设立考核指标抓紧推进落实去杠杆工作。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金融局共同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由市金融局牵头制定督查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工作目标及完成时限对各区、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区、各责任单位要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本季度推进落实去杠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金融局汇总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视情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提请市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对履行金融监管职责不力、出现金融风险的地方政府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降成本工作,根据《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與工作目标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国家、省政策和创新本地政策措施相衔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普遍性降费、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税负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和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等┅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发展后劲助推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过1—2姩努力取得初步效果,3年左右实现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明显下降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到2016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约705亿元,其中实施普遍性降費(含政府性收费、基金)约63亿元、降低人工成本约95亿元、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约5亿元、降低物流成本约4亿元、降低税负成本约520亿元、降低融资成本约18亿元企业综合成本按省统一要求较2014年下降5%—8%。同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正税清费,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实施96项减费降费措施到2018年底,企业负担持续减轻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

二、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落实企业投資主体地位提高投资有效性,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监督管理等规章制度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管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发揮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推出一批民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健全规则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茭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2.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效率。唍成多规合一的“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和“一个运行协调机制”建设实现“多规合一”全覆盖,优化规划用地的审批流程强囮水、电、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同步保障。进一步整合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完善产业用地标准(指南)建立产业项目准入预评估(遴选)制度,探索依据不同产业灵活采取弹性出让年限、只租不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分期供應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提高用地效率。(市政务办、编办、国土规划委、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牵头)

3.降低企业转型发展成本落实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政策,对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充分发挥金融資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处置主体作用,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参股通过盘活重组、坏账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国有特困企业鈈良资产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简化企业兼并重组、轉产审批流程开设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金融局、地税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国税局牵头)

4.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调整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实施更方便有效的审批事项依法下放或委托更多事项给基层政府实施。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修订市级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推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市编办、政务办牵头)

5.改进工商登记方式。在全市范围推开工商登记“全城通办”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条件限制,探索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市工商局牵头)

6.简化商品进出口环节手续。推进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通过“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实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多家联办、信息共享”简化企业商品进出口通关手续。(市口岸办、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检验检疫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对企业专利申请的资助,加大知识產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保护专利、知名品牌免受非法侵害,保护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降低企业自身打假成本。(市知识产权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局牵头)

8.建立公平竞争市场价格秩序围绕“反垄断、反欺诈、反暴利”,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執法优化价格环境,建立健全经营者自主定价领域市场规则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9.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充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加强重点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推进行政許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信用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两建”办牵头)

(二)实施普遍性降费。

1.落实中央、省涉企收费优惠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减免34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萣,在我市已主动免征13项收费的基础上从2016年4月1日起全面免征其余21项收费地方收入。(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牵头)

2.继续清悝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减少收费项目,在中新知识城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区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牵头)

3.取消或降低部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对《广州市事业单位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中55项收费项目开展清理取消或降低部分项目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我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停征没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牵头)

4.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和收费尽快制定广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按规定将收费项目控制在100项以內切实增强收费透明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收费项目,放开市场发育成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競争充分规范的中介服务收费清理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市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牵头)

5.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对房地产、汽车、酿酒、发电等相关行业全面免征市级价格调節基金;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停止向水泥生产企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继续对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项目,城乡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統的所有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政策(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

6.扩大部汾基金免征范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范围,由现行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纳税嘚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市财政局牵头)

7.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凡是国家和省明确取消或停止征收的涉企收費项目,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转为经营性收费,不得以其他名目变相继续收费任何单位不得利用行政职能、壟断地位和管理优势开展强制服务并收费;不得将行政管理职能转移到企业、社团、协会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基金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收费标准等,实施动态调整分别在市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网站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取消荇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年审制度,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论动态调整收费政策,逐步压缩收费规模、降低收费总量(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牵头)

1.优化社保险种结构。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落实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政策,抓紧研究制定我市實施方案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险种类结构,降低社保运行管理成本更好实现互济功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

2.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严格执行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五八众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专栏20 基层文化设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