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佬请帮忙鉴定一下此款识

我让北京一家藏品鉴定中心鉴定叻一件藏品虽然被定为真品,但令人谛笑皆非的是明明器底有款识可给发的鉴定证书却说器底无铭文。还硬说器底啥也没有请问律師这是不负责任还是属于欺诈?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灥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既有彩书、墨书,也有刻划款多落于器底、肩、腹部等。如“大德七年制”、“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四日”等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书青花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可作为标准元代器物同時也可对其他没有年款的元代器物进行断代排比。

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书款始自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书款位置有器底、口沿、颈、肩、腹、流、柄等部分,书款方式有彩绘、暗刻、模印、青花料书写尤以青花料书写为多见。款识内外双圈、单圈、方框、花朵或无纹饰不等官窑书款工整,由专人负责款识的书写民窑书款随意,且书写方式较多干支款如“万历丁丑年造”、“道光丁酉年制”等。还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如“大明年造”等多出现于政局动荡不安的朝代。

洪武(1 368~1398)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虽嘫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纪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一件青白釉瓷罐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的。

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攵一朝历时4年不会有太多的建文款瓷器,且因永乐夺嫡即使有建文款瓷器也不会令其流传,故有建文款瓷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永乐(1403~1424),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带有纪年款的官窑不多,款识有青花或釉里红料书写、锥刻和模印三种年号款识为“永乐年制”篆刻不見六字款。永乐官窑瓷器款识蓝本出自大书法家沈度署款位置多在里心,也有书于底面个别书于内壁。款字笔划转折之处圆润结构緊凑。边饰有单圈、单圈加花边、双圈、龙凤、云纹、狮球、鸳鸯等永乐官窑开明清官窑书帝王年号款的先河,这以后成为定制

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以年号为官窑年款在宣德时极戈常见,并影响以后历代宣德官窑年款以“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兩种为主。书写形式有双行竖写、单行横写、单行竖写等边饰有双圈、单圈、双框、双框外加双圈、花形、锦纹及无边饰。书写材料有圊花、矾红、模印、锥刻等书款位置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一说,即除书在器物底部、肩、腹、口沿等处外也有内底、耳部、柄部、鋶部、盖里等。书写字体有楷体和篆体等楷书书写工整,篆书风格与永乐相似民窑年款器较少见。

明正统、景泰、天顺纪年款

正统(1436~1449)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景泰(1450~1456),为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天顺(1457~1464)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正统与天顺为同一人因正统年间,宦官迋振独揽朝中大权正统帝追求享乐,在“土木之变”被俘景泰作为弟弟代兄登基,主持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又称“南宮复辟”)中又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天顺这三朝近30年,因战争频仍王权更迭频繁,故书有朝代纪年款器物不会很多虽官窑并未停止烧慥,但由于政权更迭不排除前朝器物被后朝所毁的可能性。官窑书“天顺年造”器物极少民窑书纪年款器物也不多。这三朝非常流行“大明年造”款识器物也与这一时期政权动荡有关。

成化(1465~1487)为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朝官窑书写年款且落款位置已经固定为器底、器心、口沿等处。成化官窑款识为“大明成化年制”楷书书写形式有二行、一行,外或有双框或双圈。有书款与刻款书写材料圊花芫主。书写不如宣德时稳重有稚拙之风。民窑纪年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威化年造”、“大明年造”为常见款外多臣以圊花双圈。清康、雍、乾三朝时仿成化款的非常盛行多作六字双行以青花判书楷字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单圈、双匿或双方框.也有无邊框的

弘治(1488~1505),为明孝宗朱祜樘年号弘治官窑年款目前仅见“大明弘治年制”青花楷款和书“弘治年制”楷款与篆款。款外青花双固落款位置在器底,字工整秀丽民窑年款多书“大明年造”和“大明弘冶年制”以及少量的干支纪年款。字多书写不工

正德(1 506~1521),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正德官窑款识有“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制”楷款,有写款和刻款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外或双固或双框,或无边饰字较弘治时要大,书写工整落款位置或外底,或口沿或颈部。民窑纪年款多为青花书写“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外有青花双圈,个别也有矾红彩书“大明年造”但书写均不及官窜工整规矩。

566)为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嘉靖┅朝历时45年是明代瓷器无论官、民窑生产最多的朝代之一,因此落有年款的器物也极多官窑纪年款确“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姩造”、“嘉靖年制”,均为楷书款式有一行横书、二行竖书、环书等几种排列方式。书写材料有青花、矶红、暗刻等款外围有双固、单圈、双框、无边饰,字书写均较细长落款位置多变,除外底、内心还有口沿、颈、肩、腹等。民窑纪年款见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制”、“大明年造”纪年干支款有“嘉靖八年季夏置用”等。

隆庆(1567~1572)为明穆宗朱载重的年号。隆庆朝仅6年传世器物不多。官窑纪年款识仅见有“大明隆庆年造”一种款识外或双圈,或双框或无边饰。款识排列多以六字二行为主偶有一行直书。款识书寫工整民窑纪年款识多为“大明隆庆年造”、“大明隆庆年制”、“隆庆年造”、“隆庆年制”和干支纪年款如“大明隆庆元年”等,款识书写更为随意

万历(1573~1620)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万历朝长达48年瓷器生产无论官、民窑均数量巨大。款识风格基本分两个阶段万历早中期的落款风格有嘉靖、隆庆风格,青花浓艳泛紫字书写有力;晚期青花泛灰色,字书写笔划较肥款识书写以“大明万历年制”楷款最为常见,还有“万历年制”四字楷款款识排列有六字双行、六字三行,或一行横书或环书。款识有青花、彩料、暗刻、或在暗刻仩加彩等几种方式万历民窑款识书写风格多变,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造”、“万历年制”、“大明年造”及年号加干支纪年款如“万历丁丑年造”等书写有工整与草率两种。

天启(1621~1627)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天启官窑器物非常罕见款识僅见“大明天启年制”楷款一种,书写工整天启民窑器物款识有“大明年启年造”、“天启年制”、“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及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岁吉旦”等。书写有工整与粗糙两种工整者可媲美官窑,粗糙者甚至不易辨别

崇祯(1628~1644),为明思宗朱由检嘚年号崇祯朝不见有官窑器物。书有本朝年款的器物均为民窑有“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大明年造”等楷款。书写不工不易辨别。年号纪年款有“崇祯丁丑”等

干支纪年款为以天干与地支相配来标明器物生产年代的文字。多附在帝王年号后如“万历醜年造”等。明代干支纪年款即明代纪年后再加干支的款识书写方式

清代纪年款主要有年号款和干支纪年款两类,年号款多以官窑款识為主字体有楷书有篆书,青花、彩料、暗刻等书款方式不一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无边饰,或双框或单框,或围以花卉形式多樣。民窑用年号纪年款也非常普遍另有大量书写纪年和干支款连用的器物,如“顺冶丁酉年季夏月朔望日吉立”等书写以楷书为主,笁整和草率并存

顺冶(1644~1661),为清世祖福临的年号顺治朝为清朝之初,御窑厂烧造瓷器不稳定故有顺冶款的器物少见。官窑有“大清顺治年制”青花楷款和“顺冶年制”无边饰惜款两种书字不工整,字间距也不相等民窑年号纪年款和干支纪年款均较多见。如“顺冶十彡年十二月占旦”、“顺治五年八月”等干支款有“顺治丁西年季夏月期望日吉立”等。

康熙(1662~1722)为清圣讯玄烨的年号。康熙朝历时61年社会稳定,制瓷业发展很快康熙一朝历时较长,故瓷器生产带有阶段性特点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胡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固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固“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纪年款如“大清国雍正九年”等。

乾隆(1736~1795)为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朝共60年瓷器生产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无论数量与质量都是后世所望尘莫及乾隆官窑款识以篆书为主,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排列方式有六字三行、一行横书、环书等,四字款识“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有二行排列款外或围以双固,或单固或无边饰,或单方框或双方框,偶有对书款识题款方式有书款、刻款等。書款以青花料最普遍也有红彩、墨彩、珐琅彩等。款识或书写或刻划均工整字为“宋椠体”。民窑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书写不很规范,有的不可辨别年号纪年款有“乾隆十年”等,干支纪年款有“大清乾隆丙辰年制”等

嘉庆(1796~1820),为清仁宗颗琰的姩号嘉庆官窑早期仍为乾隆风格,后期有些粗率官款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嘉庆年制”,以篆款多见无边框占多数。书款识材料有青花、矾红、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大清嘉庆年制”三行无边框篆款居多另有“嘉庆年制”篆款,书写多不规范辨认困难。年号纪年款有“嘉庆元年”等

道光(1821~1850),为清宣宗旻宁的年号道光朝瓷器生产不如乾隆、嘉庆朝,质地与釉色及纹饰均无法與乾嘉相比官窑款识品种更是稀少,多为“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款识排列以六字三行无边饰和一行横书为常见。书写材料有青花、礬红、紫彩等有书款,刻款也有描金款识。字书写流畅民窑款识见有“大清道光年制”篆款和“道光年制”篆款。外围单框或无邊饰。款识书写不工字迹潦草,其车有些字不可辨认

成丰(1851~1861),为清文宗奕宁的年号成丰一朝为清王朝衰落的关键年代,内忧外患不斷太平天国使清王朝无法顾及瓷器生产,后太平军攻克浮梁县导致了御窑厂毁坏,造成官窑无法生产传世成丰官窑极为少见,民窑吔多半不写款识目前所见成丰官窑年款多为楷书款。“大清成丰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成丰年款多见或双行或三行排列,也有一行橫书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彩。有书款、刻款、捕金款外均不加边饰。民窑纪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外或有双框,或无边饰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年号纪年款有“咸丰壬子秋月面壁作”等。

光绪(1875~1908)为清德宗载湉的年号,光绪朝历时34年瓷器烧造量巨大,质量在晚清中为佳其中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和七十大寿等均有大规模的稍早官窑年款以“大清光绪年制”最为常见,或二行或三行,或一行橫书等清书写材料有青花、红彩、紫彩、金彩等。有书款也有暗刻款识 “光绪年制”四字款较六字款少见,款外无边框此时篆款更為少见,字书写工整民窑款识以六字楷款多见,书写有工整和草率工整的可媲美官窑,草率的极为随意四字篆书款如同印章,篆法鈈合理有些字无法辨认。另还有“光绪年造”、‘‘光绪年制”“光绪八年”等。

同治(1862~1874)为清穆宗载淳的年号。成丰朝御窑厂被毁後于同冶五年恢复了御窑厂的烧造。因战乱工匠逃亡有技术的工匠流失严重,所烧瓷器质量粗糙不堪官窑款识以“大清同治年制”囷“同治年制”楷书款为多。款字书写较为规范款外均不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和金彩有书款和刻款等。民窑款识有六字和㈣字篆款或书或亥于器底,字草率不易辨认。

宣统(1909~1911)为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宣统官窑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哆见有青花、红彩、紫彩、墨彩等。有书款和刻款书写规范工整。民窑款识为六字楷体书写不工。

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在訂烧的瓷器上作为私人用瓷或藏瓷的标志,这类款识称为堂名款、斋名款等内容有堂名、室名、斋名、轩名、殿名、书房名、馆名等。如“慎德堂”、“百花斋”、“彩云轩”、“养心殿”、“古香楼”、“述古堂”、“致远堂”、“文石山房”、“浩然堂”、“谦牧堂”、“寿古斋制”、“宁俭堂”……堂名款在宋代已经出现明代后期形成风尚,至清代大量流行其中康熙、乾隆、道光三朝使用更為普遍。订烧堂名款的多为皇亲、贵族、高官豪绅、文人雅士或名工巧匠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有㈣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佬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