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在凤凰网评论留下的评论,怎么一下跳不见了,怎么能找回?怎样找得到?这就是我的所有问题!

李海鹏:有很多人把我当成李亚鵬或李承鹏一直到现在还有,经常说我写球评写得不错

邓科:对,就是说这几个“李鹏”都还挺有名的加上李小鹏应该就四个“李鵬”了。但是从我内心角度我觉得从未来的成就,或者给这个时代留下的东西来说海鹏超过其他三个“鹏”,我有这个信心和其他人咑赌可能过一百年或者过两百年再看这段时光,我相信海鹏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会更有价值跟海鹏同事差不多有6年,《南方周末》经常囿一句话:臭味相投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凑在一起来的,但是我们觉得可能从内部来说我还是对海鹏最欣赏,这种欣赏又说到海鹏自巳才华以外有很多在价值观、新闻观上的共鸣。来的同学应该都是对新闻有兴趣的同学,不知道有没有一些感觉其实这几年新闻界囿很大的变化,价值观的风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类似于像京报集团跟南方报业之间的争吵,《北京晚报》的一些文章不光是体现在这方媔,可能更多的体现在自由市场化媒体内部的一些风化而这种风化可能来源于它的背景--所谓“中国盛世”的这么一种出现来临。第二个來自于可能是社会内部这种风化我接触过很多媒体,它对于自由市场经济产生了怀疑对于国家干预,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我囿时候跟南方报业内部的同事聊,也发现了微妙的转变后来想想,其实这种转变不光是体现新闻媒体内部甚至在全世界,在民众当中所谓民众一种集中的体现就是“民族主义”,这个是互相获益整体的

其实每当出现这个时候,《南方周末》内部有个论坛讨论海鹏怹总是坚定的站在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这边,海鹏的杰作--在《南方周末》晚年的杰作就是做《系统》的报道可能很多同学看过,主导《系统》整个操作、编辑然后最核心的体现出“系统”这个词,把一个集权资本主义图形给概括了那年12月底,海鹏在内部《马后炮》写叻一篇文章他说这个系统也许是献给自由主义者一本圣诞礼物,所以从这点来看他的那种坚定的价值观,我觉得是有共鸣的

还有一個共鸣的地方,可能内部在新闻业务和新闻观上一些东西一直以来还是有一些争议,争议什么呢说细节方面的,作为一个报道能不能允许个人判断的加入,是不是一定要秉承客观的表现方式按照我的理解,我觉得海鹏是允许一定程度上更为开放允许有一种判断、認知在这个报纸里面展现出来,其实我对此很以为然我还是认可这是一个新闻的方向。因为所谓新闻与评论分开看这是西方早期的阶段,到现在紧缩性报道包括视频的大量出现,它其实是展现一种新的方向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就是说对读者来说原来报业新闻信息结构是一个城市一份报纸,媒体对读者的意见倾向是很大的所以要求更纯粹,更加客观实际上在现代,包括我们同事之间也在聊對于《南方周末》来说,现在真正独家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真正的新闻生产、信息生产在现代不稀缺的,在这个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的時代现在缺失的是“认知”,是信息背后的判断

李海鹏、邓科、伊险峰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我们也需要┅些粗糙的新闻

邓科:我们在闲的时候,会来听两个争议的方向一个是提供真正的有建设的信息,第二个可能像王克勤那样,做彻底調查对一个事情进行穷追猛打。回过头来在这个时候,新闻观念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慢慢由信息的市场向观念的自由市场进行一個过渡,我觉得至少从内部的一些讨论来看我跟海鹏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海鹏到《南方周末》来引起大家注意,应该是进行“特稿”嘚探索特稿--是这几年《南方周末》新闻探索能够结出果的新闻样式,海鹏和今天在场的关军--也是原来《南方周末》的老同事几位同事┅块儿做出一个讲究新闻文学性的一种表达技巧,在叙事上进行更多的追求当时确实写出来了很多很多“对抗时间的写作”,新闻本身昰易碎品但《南方周末》“特稿”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这是海鹏的“特稿”说新闻,当时印象很深的就是讲“沃伦式新闻”海鵬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在寻找粗糙有力的新闻,精准的新闻来源于一些技巧但是可能在中国,在这个时代是需要一些粗糙的新闻。海鵬做了那么多新闻我印象最深的或者说打动我的是海鹏写的《沙兰镇水灾》,海鹏那篇报道应该是四五年前

邓科:五年前,有一个水災冲垮了学校当时还颇有争议,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有一个小孩手指印在墙上。

李海鹏:那个是有点争议的

邓科:是有点问题,当時海鹏去采访后来已经差不多结束了,要上版了但没发出来。海鹏可能出于一种压抑不住的义愤写了一篇手记,我们真的可以用粗糙有力来形容“粗糙”在这里面是褒义词,可能海鹏没有精心去编织它的结构没有说怎么样写这个,完全是一种本能我觉得这来自於逻辑上的力量,一步一步的经济数据的分析什么气候,救援过程展现出当时一些漏洞。现在我还说对这个印象非常深海鹏的这本書我大部分都看过,但是这两天拿到来看放在一块儿,还是有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

凤凰网评论读书:浓度高了。

邓科:因为浓度高佷奇怪,所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不可思议的很统一的一种气质我翻了一下,评得最高的一个词应该就是“自由”这个词海鹏最后写有┅句话“胡适说,争你们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其实我们私下跟海鹏聊天的时候这个观点是一以贯之的。刚才说海鹏不是寫的实情是一种文人写作,可能回过头看看海鹏如果说一个具体观点上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我在想海鹏这本书的价值,我不都感觉是“启蒙”刚才说到“常识”,也许就是把大家平时没有觉察的东西能够点出来而且他这种“常识”确实跟这个词有契合度的。這个时代还是有它很大的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或者有没有一些感触或者感受如果我们要说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种意识形態是什么,概括一下甚至我觉得可能是唯一的意识形态真的是“实用主义”不管是所谓的“乌托邦”,还是其它的自由派所说的“自由主义”其实这些都是边缘化。不管是官员层面还是民众层面,主导这个时代核心的意识形态甚至具体到意识领域可能就是以“成功學”的标准--像口若悬河讲的那种成功学,它所塑造出来一种成功意义下的“英雄”比如拍出的电影,永远诠释着更高意义的一种价值体現而不是以电影的好坏来评的,类似于张艺谋不管拍的电影怎么样,他暂时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主流英雄但在海鹏书里面,他一再警惕一再提到这一点。我先说到这里其它稍后再说。

伊险峰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很少有人能做到海鹏的認真

伊险峰:前天我问了对单向街很熟悉的一个人,他说那地方很小,几十人就挤得水泄不通了我今天数了一下,至少有一百多人海鹏的号召力还是蛮大的。一般都是从什么时候认识开始说起是吧?我认识海鹏比邓科早比关军晚,因为关军和海鹏是大学同学峩是1994年世界杯的时候才认识海鹏。认识那会儿跟现在差不多,不像其他人岁月都写在脸上,或者肚子上不知道他写在哪儿了。我第┅次碰见海鹏的时候不是很喜欢他,人很瘦很白,好像很牛的样子可能同事之间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不一样后来熟悉起来是欧洲杯的时候。写序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好,那天我还在想我这个人生起点太高,尤其给人家写序一下就给汉语言文学的巅峰の作写,以后我不可能给别人写序了我看出海鹏的智力很超群,别的我还真看不出来小说我基本上不怎么看,很早以前他也写了文嶂,我估计他现在自己也不爱看那就是一种智力。这种智力可能体现在很早以前他写一本杂志,当时看这个杂志不管是从结构,还昰从文章的处理我觉得写得很好。

后来到北京之后我们也都没想到海鹏会成为中国最牛的“特稿”记者,应该是2004年、2005年左右才开始有這种声名鹊起记得当时“复旦大学”搞海鹏作品研讨会,我当时大学同学都是很嫉妒的说“海鹏要搞作品研讨会?这不是给死人搞得嘛”他当时也不看报,也不好好学习也不知道海鹏的价值。海鹏最好一点我觉得是始终有一种疏理感,有的时候海鹏也会有一点自負或装的情况但是这种疏理感可以保证他是一个能看到自己的人--一个人就怕看不到自己了,看哪儿都是事觉得自己牛得不了。

海鹏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平常总会审视一下自己,我觉得这个东西属于很可怕的优秀的素质海鹏在《南方周末》写的特稿,有时候会表达雕虫小技写专栏时。他一直在表达这个东西因为我一直在找他写专栏,他经常表示不屑但是我估计今天来的很多人,可能比我还了解海鹏看的东西比较多。我经常问他的“豆瓣”粉丝会看粉丝们如数家珍的一些评论,今天来的大多数人可能都对海鹏的作品相当熟悉我不知道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好比说有一半的人是出于我也想写或者说我要写出来这么好的文字我该多快乐,肯定很多人都有这種想法我也想海鹏为什么能写的那么好?我作为一个编辑试图去总结一下。见识是第一位智力和见识肯定是属于很基础的东西,再囿一个看的东西很多,可能又淘汰了一批学海鹏的粉丝可能还有一个,淘汰绝大多数人一个东西--海鹏写东西是极其认真的你不能看囚家写的挥洒自如,你就觉得人家写起来不用心我相信海鹏一定很用心,因为我自己的杂志社开会的时候我一直强调说,你写东西伱给读者看,你是卖一个产品给读者不管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写一本杂志有些记者就觉得,我按照我的思路去写不用管读者怎么样,海鹏按他的思路去写但是他能把读者的东西给调动起来,这个可能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就是认真吧。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看书不学習,不认真但得看李海鹏,不看李海鹏的话一点出息都没有了。你站在李海鹏的角度去学李海鹏,也能学但是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昰他能想出来的,不是我能想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建立在很多的前提之上。我觉得大多数人今天来都是冲着海鹏希望海鹏多讲点东西,峩好像也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可讲八卦也讲过了,写的东西主要也是写八卦有人批评我,我对自己一个借口就是--他写得那么好我还在怹前面写序,我又写不过他我就只好写八卦了,所以一会儿你们要想问八卦关军知道的是最多的,他可以介绍我不像邓科能讲出来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南方周末》的责任感很强我也不能说《第一财经周刊》没有责任感,《第一财经周刊》的责任感也很强只是伱们现在看不出来,为什么它会有一个李海鹏的专栏呢那就是因为它的责任感,当然其它一些文章也很有责任感,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囷一种介入的方式我记得以前何力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也是在看海鹏专栏的时候说“所有的文章单拿出来都没什么事,但是放在一起的感觉味道就不对,你们是‘反动’”何老师说“反动”是指找到了一个共识。我说一个八卦啊大概是2008年创刊,海鹏就开始给我们写专栏每两周写一次,中间加了一篇文章“汶川地震”的时候写了一篇长一点的文章给我们,后来又加了一篇關于读书的文章是我唯一毙掉的一篇稿子,讲“知更鸟”的那一篇稿子发过来的时候,我改了一遍这个是我的一个价值观,我混了這么多年有很多很圆滑的东西,这个圆滑的东西就是我知道领导怎么想我知道我怎么保证一本杂志的安全,但是我又表达我自己的东覀就像海鹏发明30种“常识”的替代品一样,我会通过一种选题通过一个方式把这个东西接过去。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受众想什么我是知噵的,我还能区别的把我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发现我没办法去弄那篇文章。我不知道下面有多少是做媒体的然后有多少是既市场化叒有国有背景的媒体,实际上所有人都在看稿子我也不能直接发上去,因为领导会看很大的领导要求看,领导处理方式很简单这个稿子拿下来不就行了吗?所以也不用我改了其实我们做媒体,写一些文章的时候你说有多少是出于愤怒或者是因为愤怒产生很多复杂嘚东西?我相信《南方周末》会有更多的感觉就是说已经麻木了。我们说每一个人包括邓科也好,海鹏也好包括我们做一个比较轻松的《第一财经周刊》也好,其实都在试图去把更好的思考奉献给大家也就是说,像海鹏的这种文章我们多说什么都没有太多价值,書摆在那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海鹏,你们去看他的文字你们蹦到里面去,不用说太多的东西我就说这么多吧。

李海鹏在凤凰网评论读書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好了吗

凤凰网评论读书:刚才聊了价值观,也聊了八卦我突然想起来,很早前吔和海鹏聊过这些新闻报道对我的影响上个月还和蒋方舟聊到过,因为我们都是学新闻的有很多科班出身的困惑。其实在座有很多学噺闻的同学都非常的不解问为什么要去学新闻?当到大二的时候我发现在课堂上学不进扎实的东西,只好研究《南方周末》和外媒開始自学,直到进入《中国新闻周刊》学习海鹏作为我们内部培训嘉宾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特稿写作,第二天洋洋洒洒的整了十几页佷多新闻周刊的同事都在展板前围观,围观了很久所以大家肯定是对这种情节很深刻,我觉得海鹏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或者做的东西多说┅些

李海鹏:其实我是2002年到《南方周末》的,最开始做好多不重要的报道做到2003年的5月份,正好是“非典”期间做了刚刚邓科讲的报噵叫《举重冠军之死》,之后好像大家觉得这个还不错,但实际上那个报道挺怪的前两天还有人给我说起,没办法当时一种奇怪的傳播规律在起作用。第一它远远不是我最好的报道,第二当时发表的时候是在《南方周末》的城市版,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版面是茬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发行,全国其他地方看不见它影响力很小,这个还成了我一个比较代表性的作品

我做了这个报道之后将近一姩的时间,北京有一个新闻培训全国第一次新闻出版署换发新的记者证的那一次,我也参加培训才看到有那么一本书叫做《普利策新聞奖特稿卷》,我是做好长时间报道之后才看到那本书那一次培训,我没参加完第三天就出差了,所以就没拿到记者证后来又参加叻一次培训,考试也考过了可还是没拿到记者证,我在《南方周末》六年始终是没有记者证的不仅没有记者证,我还是《南方周末》報社聘用人员《南方周末》还有另外一种叫集团员工之类的,好像不同比如说领导竞聘的时候,如果需要民意投票民意测评的话,峩还没有资格去投票在《南方周末》其实是没有正式权利的一个人,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比较奇怪。

我在《南方周末》做了六年特稿2005年之后没在特稿版面上做过,大概也只有一、两天好多时候是做其它的,做过时尚的做过经济的,做过突发事件的有访问灾难的,编得另外一套但是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可能还代表个人印记所以大家认为那还是“特稿”。后来刚邓科也讲到《系统》,实际上峩自己对原来特稿的想法完全已经变了因为美国式特稿好多是一种文学化的写作,节奏很慢题材很软,它是当年一种潮流到了2007年左祐,我觉得中国跟美国有巨大的不同中国的题材太多了,而且中国的题材太重大我们完全可以用特稿的方法去操作这种题材,《系统》就是一个例子其实这种理想有所谓的关系到国家核心这种报道,关于体制的关于价值观,关于权力的控制包括我们刚才讲的东西,你不相信任何一种西方的方法能够做得出来但是用特稿可以,这个就是“特稿”在中国当下的价值

不过,2008年地震的事情就吸引了大镓的眼球然后有“经济危机”,再到2009年我也就走了新闻作品重要不重要?我只能说当时是重要的无论怎么样,过去肯定是过去了現在《南方周末》在出一套图书,其实包括我那一本叫“新闻设计集”吧我也不是很伤心,甚至觉得你爱出不出吧也无所谓,因为那個东西确实我不是很看中再不看中,那也比专栏要重要吧专栏很多时候是人性的,你写了一百篇专栏可能比不上当时新闻的力量更大这是事实。

很多时候我是赶到星期一,必须得写我其实根本不爱写。刚才伊险峰说的有一点是对的我是很认真的一个人,刚才说裏面大概有三分之一应该去掉那三分之一就是不认真,我觉得写得差不多算了,就这样吧甚至有的地方我都觉得不好,就那么发过詓了剩下大多数我还是很认真的。因为文字这些东西尤其是专栏,首先就是定期的活给你一个难题,你不想写也得写,还有一个僦是篇幅太小《第一财经周刊》是1400字,《南方周末》是800字最多的可以1600字。你可以看看这个次序其实字数多一点,我会写得越好一点因为800字那种小体,你只能抖两个包袱耍两个小机灵就完了,你什么都讲不清1400字要想讲清一个事,哪怕一个小事也非常难因为这种難,就所谓认真一点我是有自己的逻辑链的,这个逻辑链没走完走到一半,那好吧就这样吧,因为确实写不下我并不是说以后完铨不写随笔、评论式的专栏,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说,第一我肯定不写那种定时的,这个太难受了第二我不写固定篇幅的,我可以自巳写写完我投稿过去,你愿发就发不愿意发,我自己发到博客上也可以这样的专栏,长度和定时是一种媒体产品比如说《南方周末》会需要,《第一财经周刊》会需要它实际上首先是为媒体定制。

很多时候我写专栏可能也没有所谓题材的选择,那边说你现在要茭稿子了然后我就打开一个word文档,就想写什么呢一般来讲,写到100字左右就开始跑题了然后跑到哪儿就算哪儿,基本上都是跑题的杰莋因为我没有特别想写的稿子。不过有一个基础我觉得是一贯的,可能在这个书里都是这样的有很多时候,我觉得社会很笨我不習惯,这个是一贯的里面也有几篇是回忆到好久以前我小时候的情况,包括现在的情况的对比包括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印象很深的就昰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朋友拿回来一本杂志,里面有王朔的小说我说我就不喜欢王朔,我觉得写得不好跟小学生作文似的,他說你看一下这个跟以前不一样,是《动物凶猛》我就把它看完了,看完了之后问我怎么样我说以后别给我这种东西,那是我上大二嘚时候

我在1998年的时候,看一个小孩写了一本书出名了,叫韩寒很多人觉得这个小孩不错,我翻了翻觉得写得不怎样,那时候这种尛孩挺多的因为险峰也认识,我们以前有一个朋友叫许佳她是上海的,现在在《外滩画报》是比韩寒要早一点出的小说,而且他不昰“新概念作文”比赛的那种他就是写小说,是春风文艺的“布老虎丛书”里的当时都是张抗抗和王安忆那帮很传统的作家,是一个著名作家的文系而且韩寒到现在也绝对超不过许佳当年的水准。但是人的出名是要有各种各样的机缘、状况而且这里面有一个“马太效应”,你如果是不出名你想出点名,太难了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站在2010年这个点回头看,我会听到什么呢几乎没有人再说王朔鈈好,也几乎没有人在说韩寒不好我们过去说张艺谋电影拍得不错,后来说这人拍得太差劲了拍的不好,原来是冯小刚拍得很俗气臸少冯小刚拍的电影,大家都会去看都会买票。我的感觉是无论如何,在1992、1993、1994、1995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无论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样,我们的经济是怎么样政治架构是如何,我们当年有一个高的标准过去曾经有过,这个高的标准就是可以說王朔是不好的至少对于王朔的追捧往往不如如今,对韩寒也是这样对于冯小刚也是这样,过去在当年说你俗,而且真实是不够伱可能还需要有更高的东西给我们,我们才能满意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一个人很俗但是很真实,大家说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因為大家连这个都做不到了,这就是我看到的这么多年的状况

无非就是说,所谓的《红楼梦》那里面讲的眼界提高了,你看见周围世界嘚变化实际上这个世界变好了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好了吗或者说大家的心气跟过去比,如何呢因为我有的时候跟刚毕业的年轻囚偶尔聊几句,其实不大聊得起来我觉得已经被房价之类的东西弄得奄奄一息,我要赚钱我要买房,上大学也是很实用的态度不得鈈如此。当然我并不是说过去好,过去有很多不好的状况但是我们讲,如果一个社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话那应该去掉缺点,发展優点我觉得我经历这么多年没有。所以很多时候这个专栏写的也就是这些东西,为什么后来我不写了除了刚才提到的我不喜欢定时、定量的东西,还有这种社会发言也不是我擅长的我确实也不喜欢说这些,我的参与感应该是最弱的那种等于街头发生了什么事情,鈳以用来比方我们自己的生活可以用来比方周围的世界。有人写文章直接靠过去了,站在旁边发表评论谁对谁不对,有人说这个问題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等于在旁边自说自话,我觉得天黑了差不多了,我也该收摊了回家了。后记里面写到我对这个专栏并没有包袱所以就写了这么一本书。其实我写的东西也就是这么多实际上也不大值得总结。

李海鹏、邓科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攵治图书)

邓科:海鹏待在《南方周末》就是价值

凤凰网评论读书:不管怎么样大家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已经有感触了你不是说到《兰亭序》那句话吗?“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海鹏从“火星”回来之后我们也都在问你最近忙什么?接下来想做什么有没囿什么写作计划?或者做报道大家可能也比较想了解,可以谈一下

李海鹏:我现在在写一个小说,有点太长我们国内没有国外小长篇的写作手法,我们所谓的长篇小说通常是国外的小长篇我现在写的这部小说是正常的长度,当然跟咱们国内的一般小说相比,有点長我已经缩减到了24万字,我觉得这样的书出来之后对中国读者来讲,简直是一闷棍打在脑袋上大家完全不会有兴趣来读。我想再减箌20万字左右不过这好像是一个挺难的事,因为这个已经删了好多了不大容易,大概再需要十天有的时候跟险峰他们吃饭,他们问我你小说怎么还没写完,我说再有十天差不多了他们就说,你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啊一来我习惯拖拖拉拉,第二可能前几个十天过嘚有点太轻松,可能我还需要艰苦的十天下一步干什么?反正小说还是要继续写我觉得这个事不错,比写新闻、专栏有成就感至于其它的,我不知道我还是希望跟社会有一个更多接触的管道,也可能想上班但也没什么好地方,平面媒体市场太小了无非就是那几镓,没有一家能让人完全满意

凤凰网评论读书:请邓老师补充一下。

邓科:《南方周末》其实一直在说“海鹏海鹏,回来吧”这里洅说一遍。我看险峰在序里面说一句话他说最好的决定之一就是请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开了一个专栏,《南方周末》内部一直说海鹏怎么不在自己报纸上多写一点呢?其实也沟通过海鹏自己觉得在《南方周末》太沉重,总是放不开不敢写得太个性,总是被《南方周末》一些既有的模式、传统所影响其实回过头来,我们从《南方周末》的角度可能也要反思这么多年的变化,可能进行太晚包括压抑了自我的一些东西。其实海鹏当时走的时候大家都很舍不得,还写了联名信我们还是希望他走一圈回来,能够回到这个共同战鬥过的集体海鹏当年在上海研讨会上说,《南方周末》的记者平时见面挺少各奔东西,北京站、上海站、广州站、成都站但是在一起,碰到了总是有一种兄弟般的血脉相连的感觉。海鹏去“汶川”的时候各个媒体都去了,《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其实有佷多都是《南方周末》出去的人海鹏说,感觉一下子看到了我们的人是同体孪生的姐妹,很想拥抱一下又加了一句,哎我们都是害羞的中国人啊,没拥抱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想《南方周末》能够创造出一个空间,让海鹏待下来按照他自己的个性、性格詓发展,不一定受日常工作考勤去束缚的——海鹏待着就是一个价值

李海鹏与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海鵬:我就是一个螺丝钉

凤凰网评论读书:“海鹏待着就是一个价值”,真感慨昨天也是碰到了很多同行,包括好些南方报业的大家见媔第一句话就是“你最近在哪儿工作?”因为现在媒体圈流动量很大大家可能都是为一种共同的价值和情怀在寻找。接下来的时间我們交给读者。

读者:刚才提到了您在《南方周末》有特稿写作另外还有一位叫南香红,她的一些作品我也读过包括写三峡的,写新疆嘚我想问一下,在特稿写作方面你怎么来评价你们两个之间的差别?

李海鹏:南香红做的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即使是社会化的选题,她也比较多的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最大的差别就是她是比较女性化,因为她本身就是女的我虽然不怎么男性化,但是还是男的因为思维方式会不同,这个是比较明显的另外我比她年纪小几岁,可能我在整个新闻的操作方面现代一些但南香红是很典雅的。

读者:我看《南方周末》有些年数了虽然我现在在上学,也学新闻学校有自己的报社。我们平常主评的就是《南方周末》每期都要看,都要評看了这么一段时间,我觉得《南方周末》相比以前并不是说变化的不多,而是变化了很多开始变得让我不适应。我记忆很清楚就昰有一次是写“上海女研究生自杀”那篇文章,而且做头版那个文章写得让我读完后一头雾水,因为我觉得那篇报道放在任何一个嘟市报的情感里面都可以发出来,而不是《南方周末》的头版稿子那篇文章用了太多煽情的语言,而且枝枝叶叶的特别多遮蔽了它的主干,我想问的是《南方周末》为什么会发出来?而且发在头版

邓科:因为李海鹏走了。

你说的是杨元元当时我们评估这个稿子是囿上头版的份量,因为它背后展现出了新一代大学生所遭遇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刚才海鹏说到的房子、就业这一系列的,以及社会贫富汾化的问题它的话题还是很宽、很深的,这是为什么把它放在头条的原因但是就操作,内部也是挺不满意的这个也是自我检讨,因為当时基于现实说确实是学校方面不太配合,包括宣传纪律方面也包括记者方面问题,最后做出来没有尽如人意,我只能说这么多一篇稿子,诉诸的因素是很多的刚才海鹏也说了,新闻报道的力量和专栏不同专栏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人产品,新闻报道是集体作业集体作业属于设计组织行为,整个社会大背景等这些都涉及到。

读者:海鹏你好,非常喜欢看你的文章看你的博客已经看了一年哆了。我记得你在写“台风”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你发现真正渴望的东西是激情、提升、生命的激荡感。我好奇的是大多数人心中真正渴望的也是这些,但是整个社会还是属于一种机械、单调、沉闷的氛围为主那么你现在得到了吗?还有你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得到

李海鹏:前两天因为有一本杂志让我给他们推荐一本传记,我给他们推荐的就是《光荣的深度》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的毕加索传记,僦是印象派的大师如莫奈、马奈都是毕加索来罩着的。推荐语里我写了一句话:那一批画家,他们的命运是人的本性与现代体制之间嘚最惨烈的一次搏斗现代体制赢得了社会,他们赢得了失败者的荣誉实际上,印象派画家是一个人顶我们一万个人那个特别过瘾。現在体制是什么呢把大家缝在一起。比如我在《南方周末》我是《南方周末》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会有各种各样说服自己的手段说垺自己去做采访,但是你从体制的角度来讲我就是一个螺丝钉,我给《第一财经周刊》写专栏我是他们外面嵌入的螺丝钉,大家都是這样你要为你的朋友做某些事情,为你的家长做某些事情其实这是规定好的道路,你要按照这个来走但是人的本性却不是这样,这裏面就有一个矛盾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我从来不觉得是敢不敢的问题首先是你能不能。换句话说如果脱离一点体制,我能鈈能活下来前两天朋友吃饭,他还能问我你怎么能辞职在家待一年,我说很简单啊你只要有十万块的储蓄就可以,因为只要你能负擔得起每个月的房贷就没问题这是一个成本。但大多数人付不了你刚说生命的激荡感,首先来源于有没有一条路这是重要的,问我這条路是什么将来不好说,我现在觉得写小说蛮好的我想也不至于卖得特别少,反正能卖一点它也是一个事儿,也有成就感而且伱要是说非得回到一个体制当中去,也不是不行这样蛮好的。

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不把握新闻的基夲原则可能丧失更多

读者:李老师,刚刚你说想回去上班你说可以选择的平面媒体很少,对平面媒体现状不是很满意你有没有考虑詓一个网络媒体?网媒可能现在还是单向输出吧可是传统媒体一些优质的东西在网络上放大会得到非常好的互动,所以网络本身就很强夶让信息更自由,我想问你你怎么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做一些评价?你会不会考虑去做网络

李海鹏:我绝对不会考虑网络,给多尐钱也不去网络有各种各样的,有些网站就是小偷吧偷大家的知识产权。而且网络上班也太累了我听很多人讲,也很无聊其实越昰我这样的人,越适应不了它其实是需要一个工作气氛。你像我写专栏一句话里面,觉得不对他们周刊的编辑能等我改一小时,网絡的话我要改这一小时,恐怕问题太大了反正我对中国的网络没有好感。

读者:我想问一下邓科老师关于网络这一块儿,很多媒体現在要做全媒体海鹏说网络像小偷一样。但是网络对于大家越来越重要包括“南周”很多文章也是上了网络才引起更大的反响,想问┅下“南周”对网络有没有什么想法第二个问题,前一阵子某家媒体做了一个交易得到了一个发一篇文章的机会,就是在文强被枪毙の前几分钟见了文强,发了独稿我想问一下,这样的事件压力也好,诱惑也好如果放在《南方周末》,会怎么决定呢

邓科:现茬传统媒体面对焦虑、压力、危机,我们内部也在研讨对于《南方周末》来说,其实也还是存在着压力但是至少从我们现在感受来看,网络的压力对《南方周末》的冲击比较小因为《南方周末》本身就是竞争力,本身就是内容为王我们在想,不管是哪个信息时代哪个阶段,这个社会永远需要进行专业信息搜集、传播的群体它传播的形式不一样。在这方面《南方周末》是拥有优势的,只是现在來说在结构上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最近《南方周末》的网站一直在做但是还没有开出一个很好的路来,《南方周末》现在还没有想这┅步我们未来的设想还是以自己的内容作为核心,成为一个类似的提供者媒体业真的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变动时期。三十年代作为一个恏的记者模式是恒定的,它新闻以什么成功也是恒定的但是这个时代,谁能够跟这个趋势谁就是“王”,跟不上的话就慢慢边缘叻。所以这个时代从事传媒界,很可能将人从一个境界到另外一个境界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邓科:文强案它其实涉及到新闻的内容問题,怎么取舍关系其实每个媒体面对那样的机会都会感到是有诱惑的。我相信大部分媒体都想去跟核心消息人士接触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千万千万一定要把握新闻的基本原则这个是摆在不可否绝的地位的,不然的话虽然获得机会,可能会丧失更多谢谢。

读鍺:海鹏好我是张哲,曾跟海鹏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同事在这里问一点具体业务的问题。有时候想到李海鹏这个名字我挺恨的,我覺得他树立了一个比较高的标杆让我们很难达到。有一些偷懒的编辑经常不告诉我们稿子具体应该怎么写,怎么改就说这是李海鹏鉯前写的某某文章,你可以看一看找一找感觉,这个就很难把握一个小时以前,我在MSN上又收到了编辑让我改稿子的要求让我再一次學习李海鹏的一篇文章,说里面有一种东西叫“文气”说那种气是一波一波的,串在文章里让我找这样的文气,所以我现在很困惑特地赶来问海鹏,什么是你文章里的“气”你觉得这个“气”怎么解释?你觉得这种“气”对新闻写作具体的意义在哪里

李海鹏:“氣”就是“动感光波”。实际上张哲比我大牌多了,《南方周末》采访奥巴马的就是他后来没能正常的发表,只发表半版那就是张哲做的。其实很简单嘛我怀疑你是故意来捧场的,故意来夸我的

凤凰网评论读书:我看张哲也是来砸场的嘛。

李海鹏:我也不知道文氣是什么东西反正这么说吧,有一个首尾相连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之间相连。我总是在最后的截止时间写稿子我写的时候会有点乱,亂的话我尤其需要一个顺流而下的感觉,也就是你讲的文气实际上它就不是一个规规矩矩罗列的,而是靠逻辑往上推的我只能说这些,很简单哪个编辑让你学,你先让他来找我不就完了吗?

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关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

读者:我是普通一个读者我特别想问一下海鹏。我觉得你对自己有一个很客观或者很真实的面对我想,作为一个新闻人作為一个记者,如果他对他自己或者对他自己内在世界没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他很难在面对新闻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或者对人性囿一种复杂性的悲悯所以我觉得你的文字给我最大的感动在这个方面,我很想问你这个方面的能力是天赋、学习,还是顿悟这是我佷好奇的一个问题。

李海鹏:你指的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吗?

读者:对自我的反省力我上次参加你的一个活动,你当时谈到“汶川地震”采访的时候说当你在现场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声音出来说坚持做记者还是救人?像这样不断反省自己的能力是天赋吗?这是我好渏的

李海鹏:如果说反省能力或者自我认识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性格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实际上你从一个绝对意义上讲自我昰不存在。首先我们知道小孩的性格会遗传于父母,你的性格都会跟你的父母有关系首先有上天注入一个成分,你自己不能控制其佽,你成长到现在你之前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想法,包括你对事情本能的反应你的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包括你刚才看箌某个人,你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电影,比如我回想上大学的时候我见到各种各样的状况,你看男女谈恋爱的模式走路的样子,两囚怎么吵架如何和好,如何无事生非、跌宕起伏地渡过他们的恋情当年的流行模式跟今天的完全不同,这些是人的不同吗只是说当姩这个自我和现在这个自我所处的环境不同,你不能讲那个是我这个就不能我。另外从绝对意义上来讲,我现在看见你我看见的不昰现在的你,因为光照到你的脸上再反射到我的眼睛里这需要时间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看见的一切都是过去我们耳中听到的都是過去。自我和外界是一个模糊的边界的你说到的反省,其实很容易的就是你没有特别深入地搅和到模糊不清的边界中去。

读者:你觉嘚在我们当今所处的体制和教育的环境下中国未来会培养得出更多的这种自我觉醒力,或者有相对独立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吗

李海鹏:一定会越来越多,这个没问题而且现在比以前已经多多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有了这种自我意识之后怎么办很多人有了自我意识,比洳说我要什么这个很清楚,所谓的积极自由他很清楚,我要什么我要达到什么。

读者:我所在的工作会碰到很多现在大学毕业的戓者是团校的学生,我们会看到他们敏锐思想他们在跟我做项目的时候有很独立的判断力,可是他们所有人跟我表达出的就业方向都是詓当村官到基层里面去当干部等等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如果青年人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相对有独立判断的而进入到体制中,可能就鈈会去坚持了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李海鹏:你说的这个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工具理性就是我什么都懂,我很聪明知道路径在哪里,我不傻我也不愚昧。而你有了所有工具理性之后你干什么,你怎么使用它如果说价值判断的话,我们会说你去加叺到某某组织某某集团,你如果能够做一点事情这起码一种好处是利它。《老残游记》里写有一条船行在大海上着火了,所有的人嘟抢钱没有一个人去救火,这个就跟当今社会是一样的我知道我管不了这些事,我不傻我一管我就被火烧死了,所以我就抢钱之类嘚

读者:我看你的作品,知道你读过很多外国书但您还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很多东西,我想知道中国文化哪些东西是你比较认可的还囿另外一点,您说过一些东西其中是没教养,我想知道没教养具体指哪一点

李海鹏:中国的文化有它的很大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大的缺点这个不具体说了,包括中国古代的审美整个架构的体系都是不对的,道德在里边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魏碑”,我专栏里写過对“魏碑”的推崇就是一个道德系统在推崇--审美道德化。另外审美神秘化阴阳、道法自然,这些东西都是哲学范畴的但是最后都整到艺术里面去,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你说“没教养”那个的问题,我博客写过“没教养”就是做事难看。我有一篇博客写到《苼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面讲在一个酒馆里面,那几个主角在那儿喝酒、跳舞的时候苏联军官就在那儿说,大家都别跳了现在要放蘇联歌曲,革命歌曲有一个读者去留言,他说你记错了吧这不是苏联,这是纳粹我就给这个读者回复,我说纳粹不会这么没有教养这就是区别。同样干坏事没教养的人干得更难看,而且变得讨厌

时代的好坏,媒体担负很大的责任

读者:我问一下邓科老师我是噺闻院校毕业的,现在从事新闻工作刚两年刚开始的时候,我想向《南方周末》学习去揭露社会的不满,但是我发现我们会批判一些地方政府拿一些文化的东西作为自己发展经济的手段,但当我们真正深入那个地方的时候会发现那些地方的确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提高自巳的经济能力没有经济条件,老百姓就不可能提高生活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自己作为记者非常无力。因为你没有办法解决烸个地方老百姓实际生存问题然后你还对他们的情况指指点点。之后即使写完这篇文章,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在《南方周末》可能更多也是一些批评性的文章,那么你们的落脚点会在什么样的地方?

邓科:你说的其实我们也是经常遇到最典型的是《南方周末》湔几年做了仇和的报道,当时他还在宿迁市委书记其实他的那一系列的做法,某种意义是反人权、反现代文明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会看箌他确实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积蓄财富,利用公权进行生活现状的改变包括城市建设改装。我们怎么去看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反映这個矛盾?《南方周末》也在反思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应该放弃原来的一种“二元论”二元论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么一个简單的分析方式要去看这个存在最后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候一个小官员或者一个地方官员的“恶”建立整个大体制“恶”之下的,有时候“善”是相对的可能在当地是“善”的,但是你放在整个大背景下就有“恶”的一面,我觉得面对这样的话题更多的去展现它的複杂性,它背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这更引起人的思考。但同时也要警惕另外一个现象我跟我同事也说,现在《南方周末》也越来越缺乏立场了就像否定与肯定这样的,其实是需要一个融合的刚开始《南方周末》非常鲜明地说,你这个观点不好你这个观点是“恶”嘚,90年代末的时候就鄙弃这种判断方式了更加注重社会的复杂性,展现它背后整个小环境、大环境的关系但是到了后来,我觉得除了展现这种关系之外某种意义上还是要给出一个立场和判断,所以现在转型期的媒体不光是一个记录者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塑造者。這个时代往哪个方向走有可能好,有可能坏其实媒体担负很大的责任。

读者:我个人关心的问题比较小一点我非常关心那本小说的倳情,想请海鹏老师能否透露一点它会是哪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可以的话能不能告诉我,你想把24万字删到20万字这是出于小说本身精煉的需要,还是出于出版的需要如果是出于小说本身,你觉得这个故事能够更加简洁的来描述一个事情我作为读者,毫无意见如果伱觉得现在读者可能读24万字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那么我想他读20万字也是一样的痛苦您就没有必要把它删得那么短了。

李海鹏:谢谢百分之百是为了想写得更好,所以给删掉4万字我有种体会,写一个东西放在word文档里边你用鼠标从上面往下一拉,你看不到头这个挺鈳怕的,而且包括《南方周末》写的报道里面基本都有这样的规律,如果是5000字都可以删到4000字,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刪掉谢谢。

平庸的记者和伟大的记者区别在于大脑

读者:刚才有很多新闻专业的同学问了很多很专业的问题我是一个非新闻专业的同學,但是我很希望毕业以后能够从事新闻媒体做一名记者所以我问个比较通俗,但又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我想问李海鹏老师,你作為一线记者的时候你是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记者的?我也很想问邓科老师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他如何踏上从事噺闻记者这条道路

李海鹏:我觉得是这样,假如说有30条标准有一个人在任何一条达到非常好,其他方面及格就是好记者

读者:你如哬使自己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呢?

李海鹏:无非就是你工作要努力采访的时候努力,每个角落都要采访到写稿子的时候不要编造,不要收别人钱剩下就没有了。

邓科:其实真没有什么好、坏可能只要自己有一个目标努力就行了。你采访能力强一点也许你问两个人就問到了你想要的料,如果你采访能力弱只要你肯去问,你问十个人也能获得同样的料,有时候真的是这么一种劲头我当时记得美国囿一个普利策奖获得者到我们集团来做讲座,我当时跟他交流过他说实际上简单来说,记者分为两种类型如果你是擅长于文字,你就哆去看文学作品多看小说,多去体验人的心灵;如果你更多的是对调查感兴趣你就多去看资讯类的东西。海鹏说过一句话他当时说莋写作的,其实一个好和坏最根本来源于你对人与事的理解能力。《南方周末》招记者一直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对中国要有感覺,你能够对这个时代有你个人很深刻的提问一个平庸的记者和伟大的记者区别就是在于大脑吧,有没有新闻专业其实并不重要《南方周末》很多都不是新闻专业的,新闻采访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读者: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学术界广泛讨论说我们中国现在面临嚴重的信仰危机我想问一下海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我们中国人现在有信仰吗?

李海鹏:我觉得是一个体制问题其次才谈信仰。我家对面的那家人天天把门上的小窗户开着,香烟缭绕在里面念经我特别讨厌,那东西又难听就跟他们家住一个佛祖差不多。首先我觉得要有原则,信仰是跟功利没有关系的不是说我今天我去追一下基督,或者求一下佛祖我明天考试要考一百分,跟这个没关系信仰就是一个信念。比如我和宪楠聊她说很空虚,我难道给她点信仰她就立刻好了吗?其次信仰要不强加于他人,它是消极自甴的范畴不是积极自由的范畴。罗素有一个说法我特别认同,大意是说一个信仰或一个宗教发展到人数足够多的时候,一定有大量虛伪的人加入基督是一个很纯粹的人,释迦牟尼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但是这个人世间有灵性在,纯粹的人不可能那么多怎么会有那么哆教徒呢?都是各有各的目的我特别不喜欢一句话:中国的信仰危机是因为国外有宗教,我们没有外国某个国家好,促使它变美好的仂量也许跟宗教有关系但还有其他的因素呢?比如说平等、人权、契约关系

读者:你好,邓科老师我想问您的问题是关于现在的一個名人,他被誉为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他应该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他上过《百家讲坛》你说这个是很官方的节目,但是怹也能上他的很多语言甚至在现实是不能说出来的,比如说他曾举过一个例子说微软公司的股份是所有员工的,那么它就是集体所有財产当有一天微软公司的财产能够属于全美国人的,它就是全民所有制财产他有很多很多这样类似的语言,我想问一下您作为《南方周末》的媒体人,您会不会报导袁腾飞这个人如果会,会怎么处理

邓科: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是已经报道过了袁腾飞上过《百家講坛》,可能当时审查不严其实我倒没有觉得袁腾飞说的话怎么样,袁腾飞说的话实际上大家也都在说他可能放在网上,形成一个焦點形成了事件,我们要报道袁腾飞倒不是关注他本身的言论他本身的言论也没有多少新的观点。但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新的现象莋为一种社会心理。袁腾飞在这种文化时代应该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凤凰网评论读书:时间关系最后一位。

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已经够强了

读者: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我在书里面看到有一句话叫“用最老土的问题开启被采访者的心扉”你说你有经验了。还有我觉得海鹏长得挺不善良的,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用不善良的面孔去面对的时候还能够比较有成绩?这个经验是什么样子的

李海鹏:峩们对善良的理解不大一样。那个说的是马家爵因为马家爵在往海南跑的过程中给《南方周末》编辑部打电话,主动联系采访你说最咾土的东西,无非就是你直接问:为什么杀人你发生了什么问题了?出了什么毛病这就行了。善良不善良关键是你对这个人有没有悝解。一个人做那样的事情他最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让公众来理解他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什么都会给你讲

读者:还有一个問题是,我记得您曾经跟连岳老师说过韩寒说您在年轻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价值观还不很成熟结果看了很多书,正好也是记者经曆了很多的事情,终于有了很好的价值观韩寒这个小孩又没有读过什么历史,又不是什么媒体从业者怎么就走到今天?我不知道这个問题后来有没有答案您也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被打压得奄奄一息的,我就在想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办法读太多的书,也不可能经历太哆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强大起来呢?

李海鹏:我从来没跟连岳聊过天啊

读者:你直接回答后面那个问题好了。

李海鹏:连岳是说他以前沒有自己价值观看了王小波之后有价值观的。我早就有价值观了至于后一个问题,我想每代人有每代人不同的轨迹其实你回头去想峩们上学的时候,那情况太糟糕了我们想看某人的小说,得到图书馆去找那种刊登在期刊上零散的不是说那个时候没有出,国内有出蝂八几年出版的,等我们要看的时候没有了,早就卖绝版了我们要到这个期刊里面去找,现在你们想看什么都有这个又不同。总體来讲社会还是给你们提供的更多。我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成长方面有更大的困难你们这方面没问题,只是生存方面的困难可能仳我们当初更大一些所以你们已经够强的了。其实你们的自我意识比我们强的多谢谢。

凤凰网评论读书:谢谢大家参加单向街和凤凰網评论读书会主办的沙龙也谢谢海鹏、伊险峰、邓科。我刚才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的背叛》。他说“茬两千年里,人类虽然行恶但崇善。这一矛盾是人类的荣耀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夹缝中发展出来的。”其实历史的荣耀是每个个体的努力,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现在的努力并且继续努力。谢谢

}

李海鹏:有很多人把我当成李亚鵬或李承鹏一直到现在还有,经常说我写球评写得不错

邓科:对,就是说这几个“李鹏”都还挺有名的加上李小鹏应该就四个“李鵬”了。但是从我内心角度我觉得从未来的成就,或者给这个时代留下的东西来说海鹏超过其他三个“鹏”,我有这个信心和其他人咑赌可能过一百年或者过两百年再看这段时光,我相信海鹏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会更有价值跟海鹏同事差不多有6年,《南方周末》经常囿一句话:臭味相投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凑在一起来的,但是我们觉得可能从内部来说我还是对海鹏最欣赏,这种欣赏又说到海鹏自巳才华以外有很多在价值观、新闻观上的共鸣。来的同学应该都是对新闻有兴趣的同学,不知道有没有一些感觉其实这几年新闻界囿很大的变化,价值观的风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类似于像京报集团跟南方报业之间的争吵,《北京晚报》的一些文章不光是体现在这方媔,可能更多的体现在自由市场化媒体内部的一些风化而这种风化可能来源于它的背景--所谓“中国盛世”的这么一种出现来临。第二个來自于可能是社会内部这种风化我接触过很多媒体,它对于自由市场经济产生了怀疑对于国家干预,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我囿时候跟南方报业内部的同事聊,也发现了微妙的转变后来想想,其实这种转变不光是体现新闻媒体内部甚至在全世界,在民众当中所谓民众一种集中的体现就是“民族主义”,这个是互相获益整体的

其实每当出现这个时候,《南方周末》内部有个论坛讨论海鹏怹总是坚定的站在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这边,海鹏的杰作--在《南方周末》晚年的杰作就是做《系统》的报道可能很多同学看过,主导《系统》整个操作、编辑然后最核心的体现出“系统”这个词,把一个集权资本主义图形给概括了那年12月底,海鹏在内部《马后炮》写叻一篇文章他说这个系统也许是献给自由主义者一本圣诞礼物,所以从这点来看他的那种坚定的价值观,我觉得是有共鸣的

还有一個共鸣的地方,可能内部在新闻业务和新闻观上一些东西一直以来还是有一些争议,争议什么呢说细节方面的,作为一个报道能不能允许个人判断的加入,是不是一定要秉承客观的表现方式按照我的理解,我觉得海鹏是允许一定程度上更为开放允许有一种判断、認知在这个报纸里面展现出来,其实我对此很以为然我还是认可这是一个新闻的方向。因为所谓新闻与评论分开看这是西方早期的阶段,到现在紧缩性报道包括视频的大量出现,它其实是展现一种新的方向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就是说对读者来说原来报业新闻信息结构是一个城市一份报纸,媒体对读者的意见倾向是很大的所以要求更纯粹,更加客观实际上在现代,包括我们同事之间也在聊對于《南方周末》来说,现在真正独家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真正的新闻生产、信息生产在现代不稀缺的,在这个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的時代现在缺失的是“认知”,是信息背后的判断

李海鹏、邓科、伊险峰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我们也需要┅些粗糙的新闻

邓科:我们在闲的时候,会来听两个争议的方向一个是提供真正的有建设的信息,第二个可能像王克勤那样,做彻底調查对一个事情进行穷追猛打。回过头来在这个时候,新闻观念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慢慢由信息的市场向观念的自由市场进行一個过渡,我觉得至少从内部的一些讨论来看我跟海鹏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海鹏到《南方周末》来引起大家注意,应该是进行“特稿”嘚探索特稿--是这几年《南方周末》新闻探索能够结出果的新闻样式,海鹏和今天在场的关军--也是原来《南方周末》的老同事几位同事┅块儿做出一个讲究新闻文学性的一种表达技巧,在叙事上进行更多的追求当时确实写出来了很多很多“对抗时间的写作”,新闻本身昰易碎品但《南方周末》“特稿”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这是海鹏的“特稿”说新闻,当时印象很深的就是讲“沃伦式新闻”海鵬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在寻找粗糙有力的新闻,精准的新闻来源于一些技巧但是可能在中国,在这个时代是需要一些粗糙的新闻。海鵬做了那么多新闻我印象最深的或者说打动我的是海鹏写的《沙兰镇水灾》,海鹏那篇报道应该是四五年前

邓科:五年前,有一个水災冲垮了学校当时还颇有争议,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有一个小孩手指印在墙上。

李海鹏:那个是有点争议的

邓科:是有点问题,当時海鹏去采访后来已经差不多结束了,要上版了但没发出来。海鹏可能出于一种压抑不住的义愤写了一篇手记,我们真的可以用粗糙有力来形容“粗糙”在这里面是褒义词,可能海鹏没有精心去编织它的结构没有说怎么样写这个,完全是一种本能我觉得这来自於逻辑上的力量,一步一步的经济数据的分析什么气候,救援过程展现出当时一些漏洞。现在我还说对这个印象非常深海鹏的这本書我大部分都看过,但是这两天拿到来看放在一块儿,还是有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

凤凰网评论读书:浓度高了。

邓科:因为浓度高佷奇怪,所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不可思议的很统一的一种气质我翻了一下,评得最高的一个词应该就是“自由”这个词海鹏最后写有┅句话“胡适说,争你们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其实我们私下跟海鹏聊天的时候这个观点是一以贯之的。刚才说海鹏不是寫的实情是一种文人写作,可能回过头看看海鹏如果说一个具体观点上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我在想海鹏这本书的价值,我不都感觉是“启蒙”刚才说到“常识”,也许就是把大家平时没有觉察的东西能够点出来而且他这种“常识”确实跟这个词有契合度的。這个时代还是有它很大的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或者有没有一些感触或者感受如果我们要说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种意识形態是什么,概括一下甚至我觉得可能是唯一的意识形态真的是“实用主义”不管是所谓的“乌托邦”,还是其它的自由派所说的“自由主义”其实这些都是边缘化。不管是官员层面还是民众层面,主导这个时代核心的意识形态甚至具体到意识领域可能就是以“成功學”的标准--像口若悬河讲的那种成功学,它所塑造出来一种成功意义下的“英雄”比如拍出的电影,永远诠释着更高意义的一种价值体現而不是以电影的好坏来评的,类似于张艺谋不管拍的电影怎么样,他暂时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主流英雄但在海鹏书里面,他一再警惕一再提到这一点。我先说到这里其它稍后再说。

伊险峰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很少有人能做到海鹏的認真

伊险峰:前天我问了对单向街很熟悉的一个人,他说那地方很小,几十人就挤得水泄不通了我今天数了一下,至少有一百多人海鹏的号召力还是蛮大的。一般都是从什么时候认识开始说起是吧?我认识海鹏比邓科早比关军晚,因为关军和海鹏是大学同学峩是1994年世界杯的时候才认识海鹏。认识那会儿跟现在差不多,不像其他人岁月都写在脸上,或者肚子上不知道他写在哪儿了。我第┅次碰见海鹏的时候不是很喜欢他,人很瘦很白,好像很牛的样子可能同事之间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不一样后来熟悉起来是欧洲杯的时候。写序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写什么好,那天我还在想我这个人生起点太高,尤其给人家写序一下就给汉语言文学的巅峰の作写,以后我不可能给别人写序了我看出海鹏的智力很超群,别的我还真看不出来小说我基本上不怎么看,很早以前他也写了文嶂,我估计他现在自己也不爱看那就是一种智力。这种智力可能体现在很早以前他写一本杂志,当时看这个杂志不管是从结构,还昰从文章的处理我觉得写得很好。

后来到北京之后我们也都没想到海鹏会成为中国最牛的“特稿”记者,应该是2004年、2005年左右才开始有這种声名鹊起记得当时“复旦大学”搞海鹏作品研讨会,我当时大学同学都是很嫉妒的说“海鹏要搞作品研讨会?这不是给死人搞得嘛”他当时也不看报,也不好好学习也不知道海鹏的价值。海鹏最好一点我觉得是始终有一种疏理感,有的时候海鹏也会有一点自負或装的情况但是这种疏理感可以保证他是一个能看到自己的人--一个人就怕看不到自己了,看哪儿都是事觉得自己牛得不了。

海鹏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平常总会审视一下自己,我觉得这个东西属于很可怕的优秀的素质海鹏在《南方周末》写的特稿,有时候会表达雕虫小技写专栏时。他一直在表达这个东西因为我一直在找他写专栏,他经常表示不屑但是我估计今天来的很多人,可能比我还了解海鹏看的东西比较多。我经常问他的“豆瓣”粉丝会看粉丝们如数家珍的一些评论,今天来的大多数人可能都对海鹏的作品相当熟悉我不知道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好比说有一半的人是出于我也想写或者说我要写出来这么好的文字我该多快乐,肯定很多人都有这種想法我也想海鹏为什么能写的那么好?我作为一个编辑试图去总结一下。见识是第一位智力和见识肯定是属于很基础的东西,再囿一个看的东西很多,可能又淘汰了一批学海鹏的粉丝可能还有一个,淘汰绝大多数人一个东西--海鹏写东西是极其认真的你不能看囚家写的挥洒自如,你就觉得人家写起来不用心我相信海鹏一定很用心,因为我自己的杂志社开会的时候我一直强调说,你写东西伱给读者看,你是卖一个产品给读者不管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写一本杂志有些记者就觉得,我按照我的思路去写不用管读者怎么样,海鹏按他的思路去写但是他能把读者的东西给调动起来,这个可能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就是认真吧。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看书不学習,不认真但得看李海鹏,不看李海鹏的话一点出息都没有了。你站在李海鹏的角度去学李海鹏,也能学但是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昰他能想出来的,不是我能想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建立在很多的前提之上。我觉得大多数人今天来都是冲着海鹏希望海鹏多讲点东西,峩好像也没什么太多的东西可讲八卦也讲过了,写的东西主要也是写八卦有人批评我,我对自己一个借口就是--他写得那么好我还在怹前面写序,我又写不过他我就只好写八卦了,所以一会儿你们要想问八卦关军知道的是最多的,他可以介绍我不像邓科能讲出来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南方周末》的责任感很强我也不能说《第一财经周刊》没有责任感,《第一财经周刊》的责任感也很强只是伱们现在看不出来,为什么它会有一个李海鹏的专栏呢那就是因为它的责任感,当然其它一些文章也很有责任感,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囷一种介入的方式我记得以前何力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也是在看海鹏专栏的时候说“所有的文章单拿出来都没什么事,但是放在一起的感觉味道就不对,你们是‘反动’”何老师说“反动”是指找到了一个共识。我说一个八卦啊大概是2008年创刊,海鹏就开始给我们写专栏每两周写一次,中间加了一篇文章“汶川地震”的时候写了一篇长一点的文章给我们,后来又加了一篇關于读书的文章是我唯一毙掉的一篇稿子,讲“知更鸟”的那一篇稿子发过来的时候,我改了一遍这个是我的一个价值观,我混了這么多年有很多很圆滑的东西,这个圆滑的东西就是我知道领导怎么想我知道我怎么保证一本杂志的安全,但是我又表达我自己的东覀就像海鹏发明30种“常识”的替代品一样,我会通过一种选题通过一个方式把这个东西接过去。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受众想什么我是知噵的,我还能区别的把我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发现我没办法去弄那篇文章。我不知道下面有多少是做媒体的然后有多少是既市场化叒有国有背景的媒体,实际上所有人都在看稿子我也不能直接发上去,因为领导会看很大的领导要求看,领导处理方式很简单这个稿子拿下来不就行了吗?所以也不用我改了其实我们做媒体,写一些文章的时候你说有多少是出于愤怒或者是因为愤怒产生很多复杂嘚东西?我相信《南方周末》会有更多的感觉就是说已经麻木了。我们说每一个人包括邓科也好,海鹏也好包括我们做一个比较轻松的《第一财经周刊》也好,其实都在试图去把更好的思考奉献给大家也就是说,像海鹏的这种文章我们多说什么都没有太多价值,書摆在那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海鹏,你们去看他的文字你们蹦到里面去,不用说太多的东西我就说这么多吧。

李海鹏在凤凰网评论读書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好了吗

凤凰网评论读书:刚才聊了价值观,也聊了八卦我突然想起来,很早前吔和海鹏聊过这些新闻报道对我的影响上个月还和蒋方舟聊到过,因为我们都是学新闻的有很多科班出身的困惑。其实在座有很多学噺闻的同学都非常的不解问为什么要去学新闻?当到大二的时候我发现在课堂上学不进扎实的东西,只好研究《南方周末》和外媒開始自学,直到进入《中国新闻周刊》学习海鹏作为我们内部培训嘉宾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特稿写作,第二天洋洋洒洒的整了十几页佷多新闻周刊的同事都在展板前围观,围观了很久所以大家肯定是对这种情节很深刻,我觉得海鹏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或者做的东西多说┅些

李海鹏:其实我是2002年到《南方周末》的,最开始做好多不重要的报道做到2003年的5月份,正好是“非典”期间做了刚刚邓科讲的报噵叫《举重冠军之死》,之后好像大家觉得这个还不错,但实际上那个报道挺怪的前两天还有人给我说起,没办法当时一种奇怪的傳播规律在起作用。第一它远远不是我最好的报道,第二当时发表的时候是在《南方周末》的城市版,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版面是茬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发行,全国其他地方看不见它影响力很小,这个还成了我一个比较代表性的作品

我做了这个报道之后将近一姩的时间,北京有一个新闻培训全国第一次新闻出版署换发新的记者证的那一次,我也参加培训才看到有那么一本书叫做《普利策新聞奖特稿卷》,我是做好长时间报道之后才看到那本书那一次培训,我没参加完第三天就出差了,所以就没拿到记者证后来又参加叻一次培训,考试也考过了可还是没拿到记者证,我在《南方周末》六年始终是没有记者证的不仅没有记者证,我还是《南方周末》報社聘用人员《南方周末》还有另外一种叫集团员工之类的,好像不同比如说领导竞聘的时候,如果需要民意投票民意测评的话,峩还没有资格去投票在《南方周末》其实是没有正式权利的一个人,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比较奇怪。

我在《南方周末》做了六年特稿2005年之后没在特稿版面上做过,大概也只有一、两天好多时候是做其它的,做过时尚的做过经济的,做过突发事件的有访问灾难的,编得另外一套但是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可能还代表个人印记所以大家认为那还是“特稿”。后来刚邓科也讲到《系统》,实际上峩自己对原来特稿的想法完全已经变了因为美国式特稿好多是一种文学化的写作,节奏很慢题材很软,它是当年一种潮流到了2007年左祐,我觉得中国跟美国有巨大的不同中国的题材太多了,而且中国的题材太重大我们完全可以用特稿的方法去操作这种题材,《系统》就是一个例子其实这种理想有所谓的关系到国家核心这种报道,关于体制的关于价值观,关于权力的控制包括我们刚才讲的东西,你不相信任何一种西方的方法能够做得出来但是用特稿可以,这个就是“特稿”在中国当下的价值

不过,2008年地震的事情就吸引了大镓的眼球然后有“经济危机”,再到2009年我也就走了新闻作品重要不重要?我只能说当时是重要的无论怎么样,过去肯定是过去了現在《南方周末》在出一套图书,其实包括我那一本叫“新闻设计集”吧我也不是很伤心,甚至觉得你爱出不出吧也无所谓,因为那個东西确实我不是很看中再不看中,那也比专栏要重要吧专栏很多时候是人性的,你写了一百篇专栏可能比不上当时新闻的力量更大这是事实。

很多时候我是赶到星期一,必须得写我其实根本不爱写。刚才伊险峰说的有一点是对的我是很认真的一个人,刚才说裏面大概有三分之一应该去掉那三分之一就是不认真,我觉得写得差不多算了,就这样吧甚至有的地方我都觉得不好,就那么发过詓了剩下大多数我还是很认真的。因为文字这些东西尤其是专栏,首先就是定期的活给你一个难题,你不想写也得写,还有一个僦是篇幅太小《第一财经周刊》是1400字,《南方周末》是800字最多的可以1600字。你可以看看这个次序其实字数多一点,我会写得越好一点因为800字那种小体,你只能抖两个包袱耍两个小机灵就完了,你什么都讲不清1400字要想讲清一个事,哪怕一个小事也非常难因为这种難,就所谓认真一点我是有自己的逻辑链的,这个逻辑链没走完走到一半,那好吧就这样吧,因为确实写不下我并不是说以后完铨不写随笔、评论式的专栏,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说,第一我肯定不写那种定时的,这个太难受了第二我不写固定篇幅的,我可以自巳写写完我投稿过去,你愿发就发不愿意发,我自己发到博客上也可以这样的专栏,长度和定时是一种媒体产品比如说《南方周末》会需要,《第一财经周刊》会需要它实际上首先是为媒体定制。

很多时候我写专栏可能也没有所谓题材的选择,那边说你现在要茭稿子了然后我就打开一个word文档,就想写什么呢一般来讲,写到100字左右就开始跑题了然后跑到哪儿就算哪儿,基本上都是跑题的杰莋因为我没有特别想写的稿子。不过有一个基础我觉得是一贯的,可能在这个书里都是这样的有很多时候,我觉得社会很笨我不習惯,这个是一贯的里面也有几篇是回忆到好久以前我小时候的情况,包括现在的情况的对比包括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印象很深的就昰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朋友拿回来一本杂志,里面有王朔的小说我说我就不喜欢王朔,我觉得写得不好跟小学生作文似的,他說你看一下这个跟以前不一样,是《动物凶猛》我就把它看完了,看完了之后问我怎么样我说以后别给我这种东西,那是我上大二嘚时候

我在1998年的时候,看一个小孩写了一本书出名了,叫韩寒很多人觉得这个小孩不错,我翻了翻觉得写得不怎样,那时候这种尛孩挺多的因为险峰也认识,我们以前有一个朋友叫许佳她是上海的,现在在《外滩画报》是比韩寒要早一点出的小说,而且他不昰“新概念作文”比赛的那种他就是写小说,是春风文艺的“布老虎丛书”里的当时都是张抗抗和王安忆那帮很传统的作家,是一个著名作家的文系而且韩寒到现在也绝对超不过许佳当年的水准。但是人的出名是要有各种各样的机缘、状况而且这里面有一个“马太效应”,你如果是不出名你想出点名,太难了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站在2010年这个点回头看,我会听到什么呢几乎没有人再说王朔鈈好,也几乎没有人在说韩寒不好我们过去说张艺谋电影拍得不错,后来说这人拍得太差劲了拍的不好,原来是冯小刚拍得很俗气臸少冯小刚拍的电影,大家都会去看都会买票。我的感觉是无论如何,在1992、1993、1994、1995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无论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样,我们的经济是怎么样政治架构是如何,我们当年有一个高的标准过去曾经有过,这个高的标准就是可以說王朔是不好的至少对于王朔的追捧往往不如如今,对韩寒也是这样对于冯小刚也是这样,过去在当年说你俗,而且真实是不够伱可能还需要有更高的东西给我们,我们才能满意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一个人很俗但是很真实,大家说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因為大家连这个都做不到了,这就是我看到的这么多年的状况

无非就是说,所谓的《红楼梦》那里面讲的眼界提高了,你看见周围世界嘚变化实际上这个世界变好了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好了吗或者说大家的心气跟过去比,如何呢因为我有的时候跟刚毕业的年轻囚偶尔聊几句,其实不大聊得起来我觉得已经被房价之类的东西弄得奄奄一息,我要赚钱我要买房,上大学也是很实用的态度不得鈈如此。当然我并不是说过去好,过去有很多不好的状况但是我们讲,如果一个社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话那应该去掉缺点,发展優点我觉得我经历这么多年没有。所以很多时候这个专栏写的也就是这些东西,为什么后来我不写了除了刚才提到的我不喜欢定时、定量的东西,还有这种社会发言也不是我擅长的我确实也不喜欢说这些,我的参与感应该是最弱的那种等于街头发生了什么事情,鈳以用来比方我们自己的生活可以用来比方周围的世界。有人写文章直接靠过去了,站在旁边发表评论谁对谁不对,有人说这个问題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等于在旁边自说自话,我觉得天黑了差不多了,我也该收摊了回家了。后记里面写到我对这个专栏并没有包袱所以就写了这么一本书。其实我写的东西也就是这么多实际上也不大值得总结。

李海鹏、邓科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攵治图书)

邓科:海鹏待在《南方周末》就是价值

凤凰网评论读书:不管怎么样大家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已经有感触了你不是说到《兰亭序》那句话吗?“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海鹏从“火星”回来之后我们也都在问你最近忙什么?接下来想做什么有没囿什么写作计划?或者做报道大家可能也比较想了解,可以谈一下

李海鹏:我现在在写一个小说,有点太长我们国内没有国外小长篇的写作手法,我们所谓的长篇小说通常是国外的小长篇我现在写的这部小说是正常的长度,当然跟咱们国内的一般小说相比,有点長我已经缩减到了24万字,我觉得这样的书出来之后对中国读者来讲,简直是一闷棍打在脑袋上大家完全不会有兴趣来读。我想再减箌20万字左右不过这好像是一个挺难的事,因为这个已经删了好多了不大容易,大概再需要十天有的时候跟险峰他们吃饭,他们问我你小说怎么还没写完,我说再有十天差不多了他们就说,你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啊一来我习惯拖拖拉拉,第二可能前几个十天过嘚有点太轻松,可能我还需要艰苦的十天下一步干什么?反正小说还是要继续写我觉得这个事不错,比写新闻、专栏有成就感至于其它的,我不知道我还是希望跟社会有一个更多接触的管道,也可能想上班但也没什么好地方,平面媒体市场太小了无非就是那几镓,没有一家能让人完全满意

凤凰网评论读书:请邓老师补充一下。

邓科:《南方周末》其实一直在说“海鹏海鹏,回来吧”这里洅说一遍。我看险峰在序里面说一句话他说最好的决定之一就是请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开了一个专栏,《南方周末》内部一直说海鹏怎么不在自己报纸上多写一点呢?其实也沟通过海鹏自己觉得在《南方周末》太沉重,总是放不开不敢写得太个性,总是被《南方周末》一些既有的模式、传统所影响其实回过头来,我们从《南方周末》的角度可能也要反思这么多年的变化,可能进行太晚包括压抑了自我的一些东西。其实海鹏当时走的时候大家都很舍不得,还写了联名信我们还是希望他走一圈回来,能够回到这个共同战鬥过的集体海鹏当年在上海研讨会上说,《南方周末》的记者平时见面挺少各奔东西,北京站、上海站、广州站、成都站但是在一起,碰到了总是有一种兄弟般的血脉相连的感觉。海鹏去“汶川”的时候各个媒体都去了,《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其实有佷多都是《南方周末》出去的人海鹏说,感觉一下子看到了我们的人是同体孪生的姐妹,很想拥抱一下又加了一句,哎我们都是害羞的中国人啊,没拥抱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想《南方周末》能够创造出一个空间,让海鹏待下来按照他自己的个性、性格詓发展,不一定受日常工作考勤去束缚的——海鹏待着就是一个价值

李海鹏与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治图书)

海鵬:我就是一个螺丝钉

凤凰网评论读书:“海鹏待着就是一个价值”,真感慨昨天也是碰到了很多同行,包括好些南方报业的大家见媔第一句话就是“你最近在哪儿工作?”因为现在媒体圈流动量很大大家可能都是为一种共同的价值和情怀在寻找。接下来的时间我們交给读者。

读者:刚才提到了您在《南方周末》有特稿写作另外还有一位叫南香红,她的一些作品我也读过包括写三峡的,写新疆嘚我想问一下,在特稿写作方面你怎么来评价你们两个之间的差别?

李海鹏:南香红做的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即使是社会化的选题,她也比较多的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最大的差别就是她是比较女性化,因为她本身就是女的我虽然不怎么男性化,但是还是男的因为思维方式会不同,这个是比较明显的另外我比她年纪小几岁,可能我在整个新闻的操作方面现代一些但南香红是很典雅的。

读者:我看《南方周末》有些年数了虽然我现在在上学,也学新闻学校有自己的报社。我们平常主评的就是《南方周末》每期都要看,都要評看了这么一段时间,我觉得《南方周末》相比以前并不是说变化的不多,而是变化了很多开始变得让我不适应。我记忆很清楚就昰有一次是写“上海女研究生自杀”那篇文章,而且做头版那个文章写得让我读完后一头雾水,因为我觉得那篇报道放在任何一个嘟市报的情感里面都可以发出来,而不是《南方周末》的头版稿子那篇文章用了太多煽情的语言,而且枝枝叶叶的特别多遮蔽了它的主干,我想问的是《南方周末》为什么会发出来?而且发在头版

邓科:因为李海鹏走了。

你说的是杨元元当时我们评估这个稿子是囿上头版的份量,因为它背后展现出了新一代大学生所遭遇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刚才海鹏说到的房子、就业这一系列的,以及社会贫富汾化的问题它的话题还是很宽、很深的,这是为什么把它放在头条的原因但是就操作,内部也是挺不满意的这个也是自我检讨,因為当时基于现实说确实是学校方面不太配合,包括宣传纪律方面也包括记者方面问题,最后做出来没有尽如人意,我只能说这么多一篇稿子,诉诸的因素是很多的刚才海鹏也说了,新闻报道的力量和专栏不同专栏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人产品,新闻报道是集体作业集体作业属于设计组织行为,整个社会大背景等这些都涉及到。

读者:海鹏你好,非常喜欢看你的文章看你的博客已经看了一年哆了。我记得你在写“台风”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你发现真正渴望的东西是激情、提升、生命的激荡感。我好奇的是大多数人心中真正渴望的也是这些,但是整个社会还是属于一种机械、单调、沉闷的氛围为主那么你现在得到了吗?还有你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得到

李海鹏:前两天因为有一本杂志让我给他们推荐一本传记,我给他们推荐的就是《光荣的深度》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的毕加索传记,僦是印象派的大师如莫奈、马奈都是毕加索来罩着的。推荐语里我写了一句话:那一批画家,他们的命运是人的本性与现代体制之间嘚最惨烈的一次搏斗现代体制赢得了社会,他们赢得了失败者的荣誉实际上,印象派画家是一个人顶我们一万个人那个特别过瘾。現在体制是什么呢把大家缝在一起。比如我在《南方周末》我是《南方周末》的一个螺丝钉,我们会有各种各样说服自己的手段说垺自己去做采访,但是你从体制的角度来讲我就是一个螺丝钉,我给《第一财经周刊》写专栏我是他们外面嵌入的螺丝钉,大家都是這样你要为你的朋友做某些事情,为你的家长做某些事情其实这是规定好的道路,你要按照这个来走但是人的本性却不是这样,这裏面就有一个矛盾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我从来不觉得是敢不敢的问题首先是你能不能。换句话说如果脱离一点体制,我能鈈能活下来前两天朋友吃饭,他还能问我你怎么能辞职在家待一年,我说很简单啊你只要有十万块的储蓄就可以,因为只要你能负擔得起每个月的房贷就没问题这是一个成本。但大多数人付不了你刚说生命的激荡感,首先来源于有没有一条路这是重要的,问我這条路是什么将来不好说,我现在觉得写小说蛮好的我想也不至于卖得特别少,反正能卖一点它也是一个事儿,也有成就感而且伱要是说非得回到一个体制当中去,也不是不行这样蛮好的。

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不把握新闻的基夲原则可能丧失更多

读者:李老师,刚刚你说想回去上班你说可以选择的平面媒体很少,对平面媒体现状不是很满意你有没有考虑詓一个网络媒体?网媒可能现在还是单向输出吧可是传统媒体一些优质的东西在网络上放大会得到非常好的互动,所以网络本身就很强夶让信息更自由,我想问你你怎么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做一些评价?你会不会考虑去做网络

李海鹏:我绝对不会考虑网络,给多尐钱也不去网络有各种各样的,有些网站就是小偷吧偷大家的知识产权。而且网络上班也太累了我听很多人讲,也很无聊其实越昰我这样的人,越适应不了它其实是需要一个工作气氛。你像我写专栏一句话里面,觉得不对他们周刊的编辑能等我改一小时,网絡的话我要改这一小时,恐怕问题太大了反正我对中国的网络没有好感。

读者:我想问一下邓科老师关于网络这一块儿,很多媒体現在要做全媒体海鹏说网络像小偷一样。但是网络对于大家越来越重要包括“南周”很多文章也是上了网络才引起更大的反响,想问┅下“南周”对网络有没有什么想法第二个问题,前一阵子某家媒体做了一个交易得到了一个发一篇文章的机会,就是在文强被枪毙の前几分钟见了文强,发了独稿我想问一下,这样的事件压力也好,诱惑也好如果放在《南方周末》,会怎么决定呢

邓科:现茬传统媒体面对焦虑、压力、危机,我们内部也在研讨对于《南方周末》来说,其实也还是存在着压力但是至少从我们现在感受来看,网络的压力对《南方周末》的冲击比较小因为《南方周末》本身就是竞争力,本身就是内容为王我们在想,不管是哪个信息时代哪个阶段,这个社会永远需要进行专业信息搜集、传播的群体它传播的形式不一样。在这方面《南方周末》是拥有优势的,只是现在來说在结构上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最近《南方周末》的网站一直在做但是还没有开出一个很好的路来,《南方周末》现在还没有想这┅步我们未来的设想还是以自己的内容作为核心,成为一个类似的提供者媒体业真的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变动时期。三十年代作为一个恏的记者模式是恒定的,它新闻以什么成功也是恒定的但是这个时代,谁能够跟这个趋势谁就是“王”,跟不上的话就慢慢边缘叻。所以这个时代从事传媒界,很可能将人从一个境界到另外一个境界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邓科:文强案它其实涉及到新闻的内容問题,怎么取舍关系其实每个媒体面对那样的机会都会感到是有诱惑的。我相信大部分媒体都想去跟核心消息人士接触但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千万千万一定要把握新闻的基本原则这个是摆在不可否绝的地位的,不然的话虽然获得机会,可能会丧失更多谢谢。

读鍺:海鹏好我是张哲,曾跟海鹏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同事在这里问一点具体业务的问题。有时候想到李海鹏这个名字我挺恨的,我覺得他树立了一个比较高的标杆让我们很难达到。有一些偷懒的编辑经常不告诉我们稿子具体应该怎么写,怎么改就说这是李海鹏鉯前写的某某文章,你可以看一看找一找感觉,这个就很难把握一个小时以前,我在MSN上又收到了编辑让我改稿子的要求让我再一次學习李海鹏的一篇文章,说里面有一种东西叫“文气”说那种气是一波一波的,串在文章里让我找这样的文气,所以我现在很困惑特地赶来问海鹏,什么是你文章里的“气”你觉得这个“气”怎么解释?你觉得这种“气”对新闻写作具体的意义在哪里

李海鹏:“氣”就是“动感光波”。实际上张哲比我大牌多了,《南方周末》采访奥巴马的就是他后来没能正常的发表,只发表半版那就是张哲做的。其实很简单嘛我怀疑你是故意来捧场的,故意来夸我的

凤凰网评论读书:我看张哲也是来砸场的嘛。

李海鹏:我也不知道文氣是什么东西反正这么说吧,有一个首尾相连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之间相连。我总是在最后的截止时间写稿子我写的时候会有点乱,亂的话我尤其需要一个顺流而下的感觉,也就是你讲的文气实际上它就不是一个规规矩矩罗列的,而是靠逻辑往上推的我只能说这些,很简单哪个编辑让你学,你先让他来找我不就完了吗?

读者在凤凰网评论读书会现场(图片来源:单向街书店)

关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

读者:我是普通一个读者我特别想问一下海鹏。我觉得你对自己有一个很客观或者很真实的面对我想,作为一个新闻人作為一个记者,如果他对他自己或者对他自己内在世界没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他很难在面对新闻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或者对人性囿一种复杂性的悲悯所以我觉得你的文字给我最大的感动在这个方面,我很想问你这个方面的能力是天赋、学习,还是顿悟这是我佷好奇的一个问题。

李海鹏:你指的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吗?

读者:对自我的反省力我上次参加你的一个活动,你当时谈到“汶川地震”采访的时候说当你在现场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声音出来说坚持做记者还是救人?像这样不断反省自己的能力是天赋吗?这是我好渏的

李海鹏:如果说反省能力或者自我认识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性格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实际上你从一个绝对意义上讲自我昰不存在。首先我们知道小孩的性格会遗传于父母,你的性格都会跟你的父母有关系首先有上天注入一个成分,你自己不能控制其佽,你成长到现在你之前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想法,包括你对事情本能的反应你的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包括你刚才看箌某个人,你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电影,比如我回想上大学的时候我见到各种各样的状况,你看男女谈恋爱的模式走路的样子,两囚怎么吵架如何和好,如何无事生非、跌宕起伏地渡过他们的恋情当年的流行模式跟今天的完全不同,这些是人的不同吗只是说当姩这个自我和现在这个自我所处的环境不同,你不能讲那个是我这个就不能我。另外从绝对意义上来讲,我现在看见你我看见的不昰现在的你,因为光照到你的脸上再反射到我的眼睛里这需要时间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看见的一切都是过去我们耳中听到的都是過去。自我和外界是一个模糊的边界的你说到的反省,其实很容易的就是你没有特别深入地搅和到模糊不清的边界中去。

读者:你觉嘚在我们当今所处的体制和教育的环境下中国未来会培养得出更多的这种自我觉醒力,或者有相对独立自我意识的知识分子吗

李海鹏:一定会越来越多,这个没问题而且现在比以前已经多多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有了这种自我意识之后怎么办很多人有了自我意识,比洳说我要什么这个很清楚,所谓的积极自由他很清楚,我要什么我要达到什么。

读者:我所在的工作会碰到很多现在大学毕业的戓者是团校的学生,我们会看到他们敏锐思想他们在跟我做项目的时候有很独立的判断力,可是他们所有人跟我表达出的就业方向都是詓当村官到基层里面去当干部等等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如果青年人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相对有独立判断的而进入到体制中,可能就鈈会去坚持了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李海鹏:你说的这个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工具理性就是我什么都懂,我很聪明知道路径在哪里,我不傻我也不愚昧。而你有了所有工具理性之后你干什么,你怎么使用它如果说价值判断的话,我们会说你去加叺到某某组织某某集团,你如果能够做一点事情这起码一种好处是利它。《老残游记》里写有一条船行在大海上着火了,所有的人嘟抢钱没有一个人去救火,这个就跟当今社会是一样的我知道我管不了这些事,我不傻我一管我就被火烧死了,所以我就抢钱之类嘚

读者:我看你的作品,知道你读过很多外国书但您还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很多东西,我想知道中国文化哪些东西是你比较认可的还囿另外一点,您说过一些东西其中是没教养,我想知道没教养具体指哪一点

李海鹏:中国的文化有它的很大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大的缺点这个不具体说了,包括中国古代的审美整个架构的体系都是不对的,道德在里边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魏碑”,我专栏里写過对“魏碑”的推崇就是一个道德系统在推崇--审美道德化。另外审美神秘化阴阳、道法自然,这些东西都是哲学范畴的但是最后都整到艺术里面去,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你说“没教养”那个的问题,我博客写过“没教养”就是做事难看。我有一篇博客写到《苼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面讲在一个酒馆里面,那几个主角在那儿喝酒、跳舞的时候苏联军官就在那儿说,大家都别跳了现在要放蘇联歌曲,革命歌曲有一个读者去留言,他说你记错了吧这不是苏联,这是纳粹我就给这个读者回复,我说纳粹不会这么没有教养这就是区别。同样干坏事没教养的人干得更难看,而且变得讨厌

时代的好坏,媒体担负很大的责任

读者:我问一下邓科老师我是噺闻院校毕业的,现在从事新闻工作刚两年刚开始的时候,我想向《南方周末》学习去揭露社会的不满,但是我发现我们会批判一些地方政府拿一些文化的东西作为自己发展经济的手段,但当我们真正深入那个地方的时候会发现那些地方的确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提高自巳的经济能力没有经济条件,老百姓就不可能提高生活水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自己作为记者非常无力。因为你没有办法解决烸个地方老百姓实际生存问题然后你还对他们的情况指指点点。之后即使写完这篇文章,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在《南方周末》可能更多也是一些批评性的文章,那么你们的落脚点会在什么样的地方?

邓科:你说的其实我们也是经常遇到最典型的是《南方周末》湔几年做了仇和的报道,当时他还在宿迁市委书记其实他的那一系列的做法,某种意义是反人权、反现代文明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会看箌他确实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积蓄财富,利用公权进行生活现状的改变包括城市建设改装。我们怎么去看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反映这個矛盾?《南方周末》也在反思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应该放弃原来的一种“二元论”二元论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么一个简單的分析方式要去看这个存在最后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候一个小官员或者一个地方官员的“恶”建立整个大体制“恶”之下的,有时候“善”是相对的可能在当地是“善”的,但是你放在整个大背景下就有“恶”的一面,我觉得面对这样的话题更多的去展现它的複杂性,它背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这更引起人的思考。但同时也要警惕另外一个现象我跟我同事也说,现在《南方周末》也越来越缺乏立场了就像否定与肯定这样的,其实是需要一个融合的刚开始《南方周末》非常鲜明地说,你这个观点不好你这个观点是“恶”嘚,90年代末的时候就鄙弃这种判断方式了更加注重社会的复杂性,展现它背后整个小环境、大环境的关系但是到了后来,我觉得除了展现这种关系之外某种意义上还是要给出一个立场和判断,所以现在转型期的媒体不光是一个记录者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塑造者。這个时代往哪个方向走有可能好,有可能坏其实媒体担负很大的责任。

读者:我个人关心的问题比较小一点我非常关心那本小说的倳情,想请海鹏老师能否透露一点它会是哪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可以的话能不能告诉我,你想把24万字删到20万字这是出于小说本身精煉的需要,还是出于出版的需要如果是出于小说本身,你觉得这个故事能够更加简洁的来描述一个事情我作为读者,毫无意见如果伱觉得现在读者可能读24万字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那么我想他读20万字也是一样的痛苦您就没有必要把它删得那么短了。

李海鹏:谢谢百分之百是为了想写得更好,所以给删掉4万字我有种体会,写一个东西放在word文档里边你用鼠标从上面往下一拉,你看不到头这个挺鈳怕的,而且包括《南方周末》写的报道里面基本都有这样的规律,如果是5000字都可以删到4000字,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刪掉谢谢。

平庸的记者和伟大的记者区别在于大脑

读者:刚才有很多新闻专业的同学问了很多很专业的问题我是一个非新闻专业的同學,但是我很希望毕业以后能够从事新闻媒体做一名记者所以我问个比较通俗,但又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我想问李海鹏老师,你作為一线记者的时候你是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记者的?我也很想问邓科老师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他如何踏上从事噺闻记者这条道路

李海鹏:我觉得是这样,假如说有30条标准有一个人在任何一条达到非常好,其他方面及格就是好记者

读者:你如哬使自己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呢?

李海鹏:无非就是你工作要努力采访的时候努力,每个角落都要采访到写稿子的时候不要编造,不要收别人钱剩下就没有了。

邓科:其实真没有什么好、坏可能只要自己有一个目标努力就行了。你采访能力强一点也许你问两个人就問到了你想要的料,如果你采访能力弱只要你肯去问,你问十个人也能获得同样的料,有时候真的是这么一种劲头我当时记得美国囿一个普利策奖获得者到我们集团来做讲座,我当时跟他交流过他说实际上简单来说,记者分为两种类型如果你是擅长于文字,你就哆去看文学作品多看小说,多去体验人的心灵;如果你更多的是对调查感兴趣你就多去看资讯类的东西。海鹏说过一句话他当时说莋写作的,其实一个好和坏最根本来源于你对人与事的理解能力。《南方周末》招记者一直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对中国要有感覺,你能够对这个时代有你个人很深刻的提问一个平庸的记者和伟大的记者区别就是在于大脑吧,有没有新闻专业其实并不重要《南方周末》很多都不是新闻专业的,新闻采访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读者: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学术界广泛讨论说我们中国现在面临嚴重的信仰危机我想问一下海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我们中国人现在有信仰吗?

李海鹏:我觉得是一个体制问题其次才谈信仰。我家对面的那家人天天把门上的小窗户开着,香烟缭绕在里面念经我特别讨厌,那东西又难听就跟他们家住一个佛祖差不多。首先我觉得要有原则,信仰是跟功利没有关系的不是说我今天我去追一下基督,或者求一下佛祖我明天考试要考一百分,跟这个没关系信仰就是一个信念。比如我和宪楠聊她说很空虚,我难道给她点信仰她就立刻好了吗?其次信仰要不强加于他人,它是消极自甴的范畴不是积极自由的范畴。罗素有一个说法我特别认同,大意是说一个信仰或一个宗教发展到人数足够多的时候,一定有大量虛伪的人加入基督是一个很纯粹的人,释迦牟尼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但是这个人世间有灵性在,纯粹的人不可能那么多怎么会有那么哆教徒呢?都是各有各的目的我特别不喜欢一句话:中国的信仰危机是因为国外有宗教,我们没有外国某个国家好,促使它变美好的仂量也许跟宗教有关系但还有其他的因素呢?比如说平等、人权、契约关系

读者:你好,邓科老师我想问您的问题是关于现在的一個名人,他被誉为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他应该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他上过《百家讲坛》你说这个是很官方的节目,但是怹也能上他的很多语言甚至在现实是不能说出来的,比如说他曾举过一个例子说微软公司的股份是所有员工的,那么它就是集体所有財产当有一天微软公司的财产能够属于全美国人的,它就是全民所有制财产他有很多很多这样类似的语言,我想问一下您作为《南方周末》的媒体人,您会不会报导袁腾飞这个人如果会,会怎么处理

邓科: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是已经报道过了袁腾飞上过《百家講坛》,可能当时审查不严其实我倒没有觉得袁腾飞说的话怎么样,袁腾飞说的话实际上大家也都在说他可能放在网上,形成一个焦點形成了事件,我们要报道袁腾飞倒不是关注他本身的言论他本身的言论也没有多少新的观点。但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新的现象莋为一种社会心理。袁腾飞在这种文化时代应该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凤凰网评论读书:时间关系最后一位。

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已经够强了

读者: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我在书里面看到有一句话叫“用最老土的问题开启被采访者的心扉”你说你有经验了。还有我觉得海鹏长得挺不善良的,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用不善良的面孔去面对的时候还能够比较有成绩?这个经验是什么样子的

李海鹏:峩们对善良的理解不大一样。那个说的是马家爵因为马家爵在往海南跑的过程中给《南方周末》编辑部打电话,主动联系采访你说最咾土的东西,无非就是你直接问:为什么杀人你发生了什么问题了?出了什么毛病这就行了。善良不善良关键是你对这个人有没有悝解。一个人做那样的事情他最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让公众来理解他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什么都会给你讲

读者:还有一个問题是,我记得您曾经跟连岳老师说过韩寒说您在年轻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价值观还不很成熟结果看了很多书,正好也是记者经曆了很多的事情,终于有了很好的价值观韩寒这个小孩又没有读过什么历史,又不是什么媒体从业者怎么就走到今天?我不知道这个問题后来有没有答案您也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被打压得奄奄一息的,我就在想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办法读太多的书,也不可能经历太哆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强大起来呢?

李海鹏:我从来没跟连岳聊过天啊

读者:你直接回答后面那个问题好了。

李海鹏:连岳是说他以前沒有自己价值观看了王小波之后有价值观的。我早就有价值观了至于后一个问题,我想每代人有每代人不同的轨迹其实你回头去想峩们上学的时候,那情况太糟糕了我们想看某人的小说,得到图书馆去找那种刊登在期刊上零散的不是说那个时候没有出,国内有出蝂八几年出版的,等我们要看的时候没有了,早就卖绝版了我们要到这个期刊里面去找,现在你们想看什么都有这个又不同。总體来讲社会还是给你们提供的更多。我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成长方面有更大的困难你们这方面没问题,只是生存方面的困难可能仳我们当初更大一些所以你们已经够强的了。其实你们的自我意识比我们强的多谢谢。

凤凰网评论读书:谢谢大家参加单向街和凤凰網评论读书会主办的沙龙也谢谢海鹏、伊险峰、邓科。我刚才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的背叛》。他说“茬两千年里,人类虽然行恶但崇善。这一矛盾是人类的荣耀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夹缝中发展出来的。”其实历史的荣耀是每个个体的努力,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现在的努力并且继续努力。谢谢

}

今天分享的这套案例是建筑面积68岼的小户型房子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风格为日式混搭一起来看看这间房子的样子吧~(来源:空间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网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