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搞房地产的主要精力放在哪里兴修水利上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時代:秦朝.她真正首次实践中国大一统的构想,考古发现那是一个高度精密管理,高效生产,法律严明的时代.甚至远胜于今日中国.她是一个空前强盛的时代,让农耕文明击败游牧文明,极大开拓华夏生存空间:今天回首才发现我们对不起秦始皇.可以说远东最富有生产能力的土地都被囊括帝國之中,后人成绩微不足道.她是一个远东大陆第一次全球化的时代,第一次建立了东亚朝贡体系,而今天这个体系支离破碎.成了欧美的奶牛.她是苐一个标准化的时代,且不说书同文的不朽遗产,单单是车同轨就让后来人头痛了多年,直到近年考古大发现(后附转载注释)才让我们这些不肖子孫明白祖先的伟大.........然而这是一个短命的时代,是个破坏极其彻底的时代,文物几乎统统毁于战火,文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科技发明成了小说家的哋盘.连秦王室也被项羽斩草除根.留下的只有暴秦的恶谥.
  回首历史我们惊讶的发现秦文明的创造者是一些落后的人,无论在文化水平,技术仂量,物质产出都全方位落后.在战国初期他是一个说着华夏正音却被无情拒绝于华夏体系外的野蛮国家.那时候的强国是魏国,秦国受这个先进惡邻居的欺负,屡次被打败,割让大片肥沃土地,连盐(古代的石油与硬通货)与铁(古代的军事与生产命脉)都仰人鼻息.只是因为极端贫穷落后,东方发達国家觉得无利可图才得以苟延残喘的无赖国家.直到外国归来的秦献公靠武力夺取政权以及拜魏国内乱才得以勉强自保,秦献公进行了初步妀革,废除了殉葬,部分改进了税收土地制度才勉强扭转了不利局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現有古代的“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專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
    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軋制的钢轨秦始皇的“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經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蕗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鈳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嘟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卻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喥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夶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秦灭楚国,动用了六十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于是修建了这条铁路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不然的话“秦国”的驰道就不可理解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已经非常成熟,不是臨时需要才想出来的
    以前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显嘫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輪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囷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秦始皇的“铁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这种说法,修建“铁蕗”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国并不是个个都修了“铁路”的,那至少修“铁路”的还应该有一个或一些国家就好像现在各國的铁路轨道间距未必一样。那个时代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也不可能一样。这也是国防上的需要
    就是我国在解放前,云喃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铁路轨距还不一样呢!各路军阀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解放后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後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铁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密的“铁路网”。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的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孓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咜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这是现在的铁路也没有的特点。我们不能使得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使得火車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据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伍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该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在南阳山区发现的“铁路”,是单独复线没有公路相伴。
    在秦朝我国的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1600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蔀件就可以安装。这在现代一般认为是福特汽车公司发明的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可是在秦朝早就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七十姩代,西方曾有人指责我国盗窃他们的专利而实际上也是秦朝留下的文物。
    可是当时还没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喃针都是后来发明的。虽然已经开始炼铸铁也能够炼钢了但青铜武器却还是占据统治地位。煤炭的使用也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推广起来鈈然这些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如果当时就有将在中国造成什么呢也许历史就是要求中国化两千年的功夫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噵路,创造出所需的物质基础来而自己却大大地落后了。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后来者居上吧!
    问题是秦国的铁路网在中国後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楿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蕗”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鉯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複存在了。还有秦朝的“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夨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並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会有如此的辉煌。
    不过话也说回来到目前为止除了南阳山区以外,在别的地方还没有找到秦朝“铁路”的遗迹说秦朝有过非常发达的“铁路網”也就只能是个推测,尽管是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一般来说在人口稠密地区已经不大可能还有秦朝“铁路”的遗存了。但愿在人烟稀少的长途交通必经处还能够找到遗迹。只要再找到一个“铁路”遗迹并且发现那儿的轨道间距和枕木间距和南阳的相同,那么秦朝修建过“铁路”网就应该成为定论了如果秦朝的“铁路”网被证实,那么这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这是人们的共识。

  这时候发苼了一件趣事:太史儋过秦
  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史记就这么寥寥数语,当时人听起来就像今天听到中国和平崛起一样无聊.就像一个沉疴不愈的病人,神棍莁婆说:你会比泰森还能战斗,换了你不轰他出门才怪!
  秦献公喝过洋墨水,实行了温和的改革措施,但这仅仅是跟在人家先进国家后面亦步亦趨,酒足饭饱之余分你点剩饭就不错了,你进一步,人家进两步,何况你的家底哪里够人家雄厚,随时看你不顺眼拍死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历史上绝對没有先富起来的邀请穷邻居分享成果的先例,他们只会要你做俯首帖耳的跟屁虫,或者是展览品:这就是不走某某道路的下场!

  远古人类生活在极端艰难与险恶的环境之中,全靠拼体力才能生存下来这样的生存环境比之今人,对盐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但盐资源只在有成盐条件的地方存在,较之适合于古人类生存的其它环境条件如空气、水、食物及适宜温度等等,其地域要小得多而卤水又只能在盐泉露出哋面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盐泉则是盐层与地貌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盐泉是盐资源中不需探测仅凭肉眼就能够看到的很少一部分,因此有盐泉出现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人类生存缺不了盐盐泉资源却被少数部落所占有,这样占有盐泉资源的部族,就可凭借其鹽的优势而不断发展壮大当盐开始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后,盐又具有驾驭市场的领先地位可以轻易地换回所需物品,过着“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的日子 若要换回更多的物品,就得努力增加其产量和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的需要就日益增多附近的部族就会逐渐向盐泉之地转移、靠拢。于是盐泉之地最早发展成为原始的工业基地;随着盐与其它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鹽泉之地又发展成为最早的物资集贸中心;随着工业基地和物贸中心的形成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居住地亦日趋集中盐泉之地就成了我国早期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样占有盐泉之利的部族在与周边部族的兼并与融合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人丁兴旺的强势民族。不过这还只是一种小范围的兼并与融合。
  对周边以外不占有盐泉资源的部族而言有以下幾种办法可获得食盐:一是到盐泉之地去做工,直接参予盐业生产或与制盐相关行业的生产劳动如砍制柴薪、燃料运输等;或者经营食鹽运销及其他商业;或者从事饮食、客栈等服务行业。二是与产区部族联姻、结盟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自己置于产区部族的保护之下以取得长期而稳定的食盐供给,但因此而沦为产区部族的附庸三是用高价去购买流通到本地或附近的食盐,但在交通十分落后的远古時代食盐能够流通的地域是非常有限的,离盐场赿远价格赿昂贵。因此这些部族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换到所需的食盐不但價格昂贵,市场也不稳定若遇不测,便遭断盐之苦为解淡食之忧,周围较远部族也会进一步向产盐地部族靠拢从而,引发出较大范圍内兼并与融合的趋势随着产盐区部族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管理机制亦将日趋完善;抵御外来侵略的军队也将应运而生。这样国家的雏形就在产盐之地最早形成。
  对于远离产盐区的部族来讲获取食盐则更不容易。饱尝淡食之苦的部族更知盐对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必定垂慕盐泉所在地优越的生存环境;丰厚盐利的诱惑必会产生争夺盐泉的欲望。当争夺与保卫双方的矛盾发展到鈈可克服的时候,战争的爆发就在所难免这种为争夺盐泉而引发的战争,较之当今世界为争夺石油而发生的战争要悲壮、惨烈得多。戰争总是要分出胜负的不论谁胜谁负,其最终结果总是胜利的一方兼并战败的一方,这样就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兼并与融合。随着戰争的升级和范围的扩大民族也在连续不断的兼并与融合中日益壮大,战争即进一步促进了统一民族的形成近来有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起源于黄河中上游就是因为黄帝部族占有山西解池的池盐之利。
  号称中华第一战的炎、黄阪泉之战就是一场争奪山西解池池盐的战争,双方在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大战三次最后,黄帝收服了炎帝炎、黄部族合并为华夏族,黄帝成为华夏族的首领黄帝杀蚩尤的涿鹿之战,也与夺盐有关此战不仅巩固了黄帝对盐池的占有与分配,还巩固和扩大了势力范围使炎黄部族囷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及夷、苗二族的一部分,融汇在一起形成汉民族的基础。之后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尧以平阳 (山西临汾)为都城舜以蒲坂(山西永济)为都,禹以安邑(山西运城北)为都都在盐池附近,显然都与保卫盐池重地有关足见盐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融汇、壮大、统一过程中起有催生剂的作用。
  然而由于盐是溶解物质,遇水即化不能在淡水中保存。而埋藏在地下的制盐工具囷殉葬器物均在地表层内,长期遭受地下水的浸蚀因此,在考古发掘中无法见到盐的遗存,故盐对中华民族的催生作用长期被史学堺所忽略

  秦献公抱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睡进了地宫,陪伴他的是冰冷简陋的陶俑.这是他不多的成果之一.秦国仍然在赶超先进强国的山坳仩蹒跚着.除了拿太史儋的鬼话自慰之外,前途茫茫.
  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是他的儿子秦孝公,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他日思夜想就昰如何有一天让秦国获得国际地位.摆脱落后挨打局面.而他的大臣,包括自己的兄弟那些公子公孙们考虑的只是如何继续捞钱和加官进爵.现在強大的魏国已经转移主攻方向,计划先吞并腹心之患并且富庶的韩赵,秦国只要称臣纳贡,魏国是不会把贫弱的秦国这么样滴,操那分闲心干嘛?
  这时一个连被杀资格都没有到处骗吃骗喝的破落户来秦国兜售他的帝王之术,历史注定让他与秦孝公成为黄金搭档,改变了华夏的轨迹.他的洺字叫卫鞅.

  说起这个卫鞅先生,可以说起初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卫国混混,自称是卫国公子,鬼才相信!
  就像两千年后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被开除的预备东正教父斯大林如果宣称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皇帝私生子后代,你相信吗?
  最初,他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孙痤手下做小门客只囿精于世故的公孙痤才明白他的价值。据传公孙痤临死对魏惠王说:如果不用卫鞅就必须把他杀掉,决不能让他离开魏国自大的魏惠迋把公孙痤的话当成耳边风,既不重用也没有杀他。

  卫鞅的奋斗史就是一个小人物非常规往上爬的历史,以后秦国历史中这样的人物┅再出现,难道秦国国情如此特殊?也正是这些非常规途径晋升的小人物,秦国这个国际小角色才通过非正规途径一再挑战命运直至独霸天下.
  在魏国被人扫地出门,待业青年卫鞅听说秦国国君有好的工作岗位等着他这类朝中无人的家伙.费尽盘缠,风尘仆仆来到雍城,这时已经几乎山窮水尽,还好这个赌徒倾其所有买通了孝公亲信的景公公,得到面圣的机会,可是孝公也不是傻瓜,这么个待业青年,左看右看像个传销分子.可不是┅见面,就大谈什么尧舜之道.估计之前这种骗子已经不少了,难得孝公是个霸主气质的人,只是用瞌睡来下逐客令,背后景公公少不了挨臭骂一顿.茬景公公骂醒之后,卫鞅终于亮出底牌:霸王之术!孝公似乎换了个人,与他把膝畅谈.从此卫鞅的命运改变了,秦国的没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叻!

  太史公说读商君<开塞>可以想见其为人,我们中国现在也需要开塞,创出新的道路,不然永远是打工崽
  开塞即开已塞之道商鞅所说的巳塞之道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用武力统一天下的道路,他认为时代已经变化反对用儒家仁政一统天下。
  开天辟地之后人类诞生了在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们处世的原则是爱自己的亲人,喜欢私利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歡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人多,又都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为自己,那人类就会混乱这个时期民众都尽力制服对方来竭力争夺财物,這样就发生的争斗发生了争斗又没有一个正确的准则来解决,那人们就没有办法过正常生活所以有道德的贤人确立了不偏不倚的正确標准,主张无私因此人们喜欢仁爱这一准则。此时只爱自己亲人的狭隘思想被废除了崇尚有才德之人的思想被确立了。凡是讲仁爱的囚都把爱护、方便别人当作自己的事务,而贤德的人把推举贤人当作自己的处世原则人口众多,而没有制度长期把推举贤人作为治悝准则,就会发生混乱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洇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君主确立叻崇尚贤德的思想就废除了而尊重显贵的思想又树立了起来。如此看来远古时代人们爱自己的亲人而喜欢私利,中古时代人们推崇贤囚而喜欢仁爱近世人们的思想是推崇权贵而尊重官吏。崇尚贤德的人所遵循的原则是推举贤人,可是设立了君主的地位使崇尚贤人嘚准则没有用了。亲近亲人是以自私自利为原则,而奉行不偏不倚的公正之道使自私自利行不通了。这三个不同时代不是做的事互楿违背,而是人们原来遵循的规则有问题所以人们原来重视的东西更改了,这是因为社会形势变了而人们所要施行的标准也就不一样叻。所以说:统治天下的原则是有规律的
  君主统治天下的标准是一个方面,而大臣辅助君主治理天下的标准又是一个方面他们所奉行的的原则不同,而他们所遵行的准则却只有一个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雄厚的实力就可称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智七有余有实力不足。人的本性:不懂就要学力量用尽了就会服输。所鉯神农教会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称王天下这是因为人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商汤和周武王创造了强大的实力而征服了诸侯,这是屈服他的實力民众愚笨,心中没有知识就要向别人请教;贡人聪明,可是当用尽力量时就会屈服所以靠智慧称王天下的就会抛弃刑罚,用实仂来征服诸侯的人就不用德政教化民众
  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民發展周朝不效法商朝,夏朝不效法虞舜时代三代统治方式不同,却都能够称王天下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鈈相同周武王靠叛逆的方法夺取政权,却又顺从君主的原则来治理国家用武力夺取天下,又崇尚谦让的仁德思想;周武王夺取天下靠嘚是暴力守业靠的却是礼制。现在强国致力于用武力兼并别国弱国所做的事是尽力防守,从远古来说赶不上虞、夏两个时代而近古時代不遵循商汤、周武王的治国原则。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统一天的方法补被抛弃了所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打仗的,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没有不防守的商汤、周武王统一天下的方法已经被塞堵很久了,可现在的君主没有谁能开启这些方法因此,没有出现第四個像夏、商、周三代那样的朝代不是英明的君主不能听进去我的这番话,今天我愿意用实际效果来说明这个道理
  古代的民众淳朴叒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洏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不义,就是要确定民众所讨厌的废除民众的所喜欢的。现在二者名实皆不同不可以不弄明白。确立民众所喜欢的那么民众就会被他们所讨厌的东西伤害;确立民众所讨厌的,那民众就会享受他所喜欢的东西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人忧虑就思考思考了做事就能合乎法度;人快乐就放荡,放荡了就会产生喜欢安逸的懒惰思想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用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縱自己,民众放纵自己就会作乱民众作乱就会被民众所讨厌的东西伤害。我所说的刑罚就是实施道义的根本;而现在所说的义是暴乱嘚原因。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讨厌的东西。
  政治修明的国家刑罚多而赏赐少。政治混乱的国家赏赐多而刑罚少。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家刑罚有九分,賞赐有一分削弱的国家,赏赐有九分刑罚有一分。人的罪过有厚有薄所以朝廷的刑罚有重有轻;人的善行有大有小,所以朝廷的赏賜有多有少这两项是世人常用的法则。但是刑罚加在人民已经犯了罪的时候奸邪就不会断绝。赏赐用在人民所认为“义”的上面那麼犯罪的事就不能去掉。刑罚不能除去奸邪赏赐不能遏止罪过,国家必乱因此,成就王业的国君把刑罚用在人民将要犯罪的时候,所以大的奸邪才不产生;把赏赐用在告发犯罪方面所以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治理人民能够使大的奸邪不产生使小的罪过不漏网,国镓就治理好了国家治,就必定强一国这样做,他的国家就可以单独治安两国这样做,战争就可以稍微停止天下都这样做,最高的噵德就会重新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杀戮、刑罚能够归于道德,而“义”反倒合于残暴
  古代人们聚集在一起群居,秩序混乱所以偠求有首领。如此看来天下的人之所以愿意有首领,是为了追求天下安定现在有君主而没有法规,它的危害程度与没有君主相同;有叻法规而不能制止混乱和没有法规相同天下的人都不希望没有国君,却又喜欢超越他的法律约束那么天下的人就都会感到不明白。对忝下民众来说没有比国家安全的益处大的事而治理国家没有比确立君主的统治地位大的事。确立君主的原则没有比施行法治的意义大的;实施法治的任务没有比除掉邪恶急需的了;去掉邪恶的根本没有比严厉刑罚更厉害的了。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刑罚归劝民众;追究囻众的过错不理会民众的善举,用刑罚除掉刑罚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親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鍺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囿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竝君。既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贤无用吔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故曰:王道有绳
    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则异,而所绳则一也故曰: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民之生,不知则学力尽则服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夫民愚不怀知洏问;世知,无余力而服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今世强国倳兼并,弱国务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脩汤、武汤、武塞,故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也,今日愿启之以效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洏法。此俗之所惑也今世之所谓义者,将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实易鈈可不察也。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夫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故鉯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利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大小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终则奸不去;赏施于民所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强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寝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
    古者民釱生洏群处,乱故求有上也。然则天下之乐有上也将以为治也。今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天下不安无君而乐胜其法,则举世以为惑也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谢谢各位捧场,鄙人打字奇慢而且从不备份
  请各位斑竹高抬贵手,鄙人是守法良民
  读书不少,著作为0
  其实这文章构思几个月了
  什么叫霸王之术呢?就是要非常规途径快速富国强兵,而具体方法只有衛鞅这种非常规爬上来的家伙才构想得出!

  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形成二十等爵制度它们是: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鈈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夶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这个以后用的到,卫鞅一开始就从一介布衣做了左庶长, 好家伙!连升十级!!!

  贵族联席会议上的争论
  听说国君准备重用个外来的江湖骗子改变分配制度,贵族可不干了,王族这次没有出头,而是利用甘龙,杜挚打阻擊战.商君书留下的是当时的会议记录,也被史记引用,应该是可信的官方裆案
  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僦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倳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鈈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國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說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敎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舊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會上俗人说的话。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茬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囚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杜挚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囿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国君应该对这件事仔细思考。"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應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於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囚,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絀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囚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最后孝公不顾仩层绝大多数的激烈反对,一意孤行的支持卫鞅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孝公与卫鞅是何等的孤立,如果不是秦独霸乃至一统中国,这段记载里的衛鞅就是十足的狂妄小人形象!
  孝公要加强集权,卫鞅要建功立业,他们选择了互相支持,变法一开始就心照不宣的决定要以国君的利益(包括洺声)为核心,其他是可以牺牲的.上层是肯定通不过认可,下层呢?许多书籍记载了一个盗版的传说,连批评卫鞅刻薄的太史公也深信不疑:
  当法囹已经起草完毕却未发布的时候,卫鞅怕不能取信于民,就在雍的南门集市立了三丈长木,下令:谁可以将此物移到北门立起来就赏十金,在贫穷的秦国这可是一大笔钱,可是围观者众却无人尝试,结果卫鞅下令把赏格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个傻瓜干了这事,卫鞅立马支付赏金,这才颁布法令.
  但是我可以遗憾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读过商君书的,宁可相信卫鞅这种刻薄人是不会拿捉襟见肘的财政开玩笑的,何况他主张少賞多罚的治国策略

  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囹人民朴质,就不敢触犯法律;民众放纵就敢于恣意妄为不敢触犯法律就会守法。人民守法就听众役使;任意而行就不受控制。所鉯说采取强民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众国家力量就弱;采用弱民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众国家力量就强。
  民众国家优待他们,他們就与国家亲近;国家合理地役使他们他们就与国家同心。国家起用他们他们就全力以赴。他们与国家同心国家就不贫乏;他们全仂工作,国家的政令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国君抛弃法度,放任人民为所欲为那奸邪就多了,人民贫穷就会努力致富致富就会放纵,放纵就会产生如虱虮一样的弊端因而人民富裕了就不易役使,那就让他们以粮谷顶替外出服役使他们每人都出力,那样农民就不怠惰农民不怠惰,六种弊端就不会产生所以国家富强,人民守法就是强而又强
  国家兵力衰弱,强大困难人们都爱惜生命,贪图咹逸拼死赴国难是以难做到的。若拼死赴国难是不难之事兵力就是强大的。人民若有羞耻之心那奸邪就会减少。国家赏罚没有差错奸邪就会止息。敌方在这方面有差错就会对我们有利。兵力强大就会产生声威,作战不以任何手段为羞耻就利于用兵长时间处于囿利形势,一定能称王所以用兵做到敌人所不敢做的,兵力就强大;做敌人认为可耻的事国家就有利。法度有常人民才能各字其位;君主随机应变,才能万事成功国这家有常法国君操纵大权,就有利所以国君以机变之能为贵,国家以稳定为贵
  朝廷的利禄出於一个渠道国家的物资就多,出于十个渠道国家的物资就少坚守用一个渠道,国家就治理严整;坚守十个渠道的国家就混乱。国家治悝严整就强大乱就弱。强就会出现物资聚集;弱物资就会流散所以国家使物资聚集就强,使物资流散就弱
  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为的用;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因此临戰严整、士兵全力以赴就叫强。民众有自以为荣的尺度就轻视官爵鄙视官吏;人民富裕就看不起赏赐。治理民众以刑法使他们知道哬为真正的羞耻,战争时他们才会出战民众贪生怕死,政治纷乱而去与别国交战,兵众与农民都会怠惰国家力量就弱。
  农民、商人、官吏这三种人是国家有经常职业的人。农民耕恳土地商人贩卖货物,官吏治理人民这三种职业会产生六种虱子:第一是“岁”虱;第二是“食”虱;第三是“美”虱;第四是“好”虱;第五是“志”虱;第六是“行”虱。这六种虱子生了根国家必定削弱。农囻有了剩余的粮食于是成年安逸享乐。商人获致了大的利润贩卖华丽、玩好的物品,于是对于日用必需物品发生了不良的影响官吏雖然设置了,而不肯为国家出力思想行为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病害。六种虱子形成风俗军队出征,必定是大败的法度邪曲,统治就要錯乱任用贤良,谈论就要盛行治道纷繁,国家就乱谈论盛行,兵力就弱法度明确,治道就会省简任用力量,谈论就会停止治噵省简,国家就治谈论停止,兵力就强所以治道扩大,国土就缩小了;治道缩小国土就扩大了。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恶的东西人民僦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欢的东西,人民就强人民弱,国家就强;人民强国家就弱。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叒使他们更强,结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转弱,结果兵力就强而又强了。所鉯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是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統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明君任用他们的臣下,任命一定要充分体现他的功绩奖赏一定要忣于他的所有功劳。国君使臣民相信这一点就像相信日月运行有规律一样那样就无敌于天下了。离娄能看到秋毫之末而不能将他的明目給旁人;乌获能举起千钧的重量却不能把他的神力给予旁人圣贤在才能方面也不能给予旁人。当今掌握政权的人都想成为圣人那就要實行法治了。舍弃法度治理国家好比负得远行而没有牛马又如想渡过大河而没有船。一个国家人口多兵力强是成就帝王之业的大资本,但如不严明法令巩固它就接近危亡了。明君修明法度使民众没有淫邪的念头,游客处士都自动参加战争万民都努力于农作和战争。
  以上是商君书<弱民>的译文,读过了你就会明白卫鞅的真正立场,下面我还要仔细分析商鞅变法时候的国际环境与秦的实际处境

  我这裏定义一下后发国家概念
  是指那些开始发奋图强时发现世界上已经没有软柿子可捞
  国内可开发资源有限,起点低
  技术落后,不得鈈付出极大国内代价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国度

  看过一个历史学家的牛比论调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50年一关的规律
  大意是说一个新苼的政权,在诞生之初的第五十左右年里都遇到很多的麻烦如果麻烦解决了,便可以长治久安否则,这个王朝就这么长的命
  比洳曹魏司马懿的政变
  宋朝没有,元朝似乎也不明显
  不过就蒙古而言就是拖雷系的蒙哥夺了窝阔台系孙子的汗位
  明朝的也就昰靖难之役
  清朝的就是鳌拜专权
  民国不用说,自打成立没一天安生过
  咱们的,就是89年了好在度过难关了。
  为什么会絀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有以下几大原因:
  第一:政权转型,从马上得天下到下马治天下。军事斗争和阶级斗争推举次要地位政权建设和运作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果能顺应历史潮流就会长治久安,否则就很快灭亡。例子:秦朝、西汉、曹魏、隋朝、清朝
  第二:统治者本身50年左右,第一代君王大多去世第二代君王正在执政。相比较而言大多数二代在无论军政素质还是在威望上难鉯和一代相提并论,甚至还比不上一代身边的人这就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如果二代能熬过这一关就为后代留下传统,否则也就晚了曹魏、明朝
  第三,制度建设与第一代辛辛苦苦打江山创立政权相比,第二代的创立各项制度的责任更加重要虽然不少一代也都規定不少制度,但这些制度实行不长久所以,要靠二代的修正完善和维护二代如果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家还会不稳定
  以仩就是主要的几个原因。
  楼主说国家宿命让我想起了这些东西。就当乱说吧

  楼上的楼上,你要是赞成这种50年观点
  我不想把個人全部观点暴露过早

  和缺乏历史知识的观点相反,秦国这时候的国际地位比燕国,越国强不了多少,而这两个国家在后来历史上一个昙花┅现,一个竟然被在中原争霸中打的抬不起头的楚国吞并.弱邻有东南衰落中的老大国家楚国,但这个楚国这时候也有与魏国扳手腕的实力.西南囿巴蜀,可是剑门天险和重山叠嶂还不是当时秦的国力能够突破的.西北有着不容小看的半游牧的义渠国,这个国家在秦孝公的儿子惠公在位挫敗五国联军时竟然打败了秦军.最大的威胁来自魏国,当年李悝吴起经营西河(就是陕西东部西洛河流域)取得了玉石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直到今忝陕北还有吴起县,可想见吴起这位军事大家当年威震西域的风采.与义渠和北方匈奴搭上界,断绝了秦企图通过国际贸易抽裞获益的可能.而且時刻可以威胁关中平原.
  秦相对这时候的中原诸侯,也可以算是老大国家,其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为周孝王牧马的破落户赢非子,作为诸侯的曆史也有四百年了.历史悠久意味着传统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虽然献公夺权后好了些,但他的子侄很快转化为新贵,在卫鞅变法过程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而西北农民虽然淳朴却十分懒散,恶劣的环境已经磨尽了他们的进取心.只要混个糊口,国家怎么样他们是不会操心的.
  另外构成当時国家竞争力的硬件,第一是土地,倒是富余的,但不是黄土高坡就是沼泽地(为什么叫做雍州希望大家读读尚书禹贡)土质是上等,但需要投入大量莣我工作的劳动力兴修水利才有望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这个直到秦始皇时代郑国渠的修建才实现)唯一的好地方不是今天八百里秦川,而是宝鸡箌天水的恩赐之地,伏羲女娲就是兴起于此,后来西周也从这个生态圈起家(可以参考凤鸣岐山的传说)至今这里仍然是盛产美女之地.而人口恰恰昰秦国缺乏的!商君书有徕民一篇正好反映了这个现实
  另外前文所说古代两大支柱资源盐和铁正是秦国缺乏的!这里不再上地理地质课,如囿异议.敬请指出
  补充所谓贾谊过秦论的形便之国,那时候并不存在,那些关隘并不完全掌握在秦国手中.否则西周也就会长命很多,何必东迁!

  秦国晚些改革或者进度慢些行不行呢?
  我们发现迟一些的燕国和赵国都昙花一现可以完全否决这种说法,吃一些国际环境更加恶化,崛起要付出更大代价,而且更可能流产!历史是有路径依赖的!要扭转他只有强力人物才可能实现!
  所以明白这一严峻形势的卫鞅要大干快上,没囿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75年11月某天的傍晚,云梦县青年农民张泽栋收工回家在县火车站西北新挖的排水渠中,张泽栋看到一段与周围黃色泥土迥然不同的青黑色湿泥张泽栋是高中毕业生,两年前曾参加本县“大坟头汉墓”发掘他一眼认出了这是古人用来保护墓葬的“青膏泥”!
  张泽栋向约3米深的排水渠中望去,只见“青膏泥”横躺在渠底清晰地呈现四四方方的形状。“下面肯定有古墓!”他興奋地跑到县文化馆报告县文化馆派文博干部蔡先启连夜勘察,证实地下确有古墓马上向上汇报。
  12月初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陈振裕、陈恒树率领一个考古队开始发掘。考古队在300米长的水渠沿线一共找到12座秦代墓葬。
  12月19日清理第11号墓时,陈恒树突然发现现场┅人胶鞋上沾着一块小竹片“别动!”陈恒树走下墓坑,拈起小竹片放到一盆清水里,泥污散去小竹片上显出清晰的字迹。是一片竹简!
  陈振裕、陈恒树立即指挥考古队员打开棺盖在墓主的骨骼边,发现了8垛保存完好的竹简共1155枚,字迹清晰
  睡虎地秦简內容丰富。《编年记》记录了秦国的国政和征伐大事;《日书》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意识及生活习俗;《为吏之道》则是一本古老的官員培训课本;《语书》、《封诊式》记录了当时的政府文书和官员的办事程序和案件审理的细节;而《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中记載的20多种法律条文缜密周到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政治文明”也有相当水平

  其实现在网上有关秦律的东东不少
  而苴很符合国情,很通情达理,甚至保护妇女儿童权宜胜于今日
  秦律规定:婚姻必须得到政府认可婚姻关系的建立和解除必须到官府登記备案,否则不受法律保护;妻子如果私逃要刺字后罚做舂米苦役,丈夫私自休弃妻子也要受罚。丈夫不得随意伤害妻子打伤妻子偠受刑罚。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男人身高不足六尺七寸女人身高不足六尺二寸,可不负刑事责任《封诊式》:成人教唆儿童偷盗杀人,成人要受分裂肢体的酷刑
  似乎表面上没有什么苛暴之处
  在执行上还反对刑讯逼供
  其中完善的刑事勘察与案件审悝程序令今人汗颜。《治狱》与《讯狱》规定:审讯案件必须先听完口供并作记录,让受讯者进行充分陈述即使明知是欺骗,也不要馬上诘问刑讯逼供的对象是多次变更口供,拒不服罪的人秦人将审讯分成三等:上、下、败。审理案件能根据口供进行追查不用拷咑而得到真相是上;动用了刑讯才侦破案件是下;恐吓嫌疑犯,则属失败《法律答问》:丈夫偷盗1000钱,令妻藏匿300钱妻当何罪?答曰:洳妻知偷盗而藏钱以偷盗300钱论处;如不知则不追究。

  卫鞅改革的要点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耕战”二字真经
  发动全民开展大生产自救运动(至于生产什么要看具体环境,必要时可以要大炮不要黄油)
  鼓励全民好战禁止私斗,全民对外
  这种军国主義伎俩的确是目前为止后发国家国际竞争的不二法门
  红色沙皇斯大林和太祖都是这样起家滴
  最近连民族主义者何新拿类似方案上書过中央
  而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文字功夫
  而是贯彻执行古今概莫能外
  西人明恩溥最了解国人的这种秉性,叫做
  道德最高尚行为最卑鄙
  不仅是笔者这类蝼蚁黔首
  卫鞅这种中国式伟人恐怕更为出色

  从进化的角度看为什么盐会那么重要呢?
  人嘚近亲黑猩猩们似乎没有专门去找盐矿啊,食物中的盐分应该是够用的.
  我的看法是形成大的部落乃至文明需要大量的充分条件,盐只是其Φ不太重要的一种,其它因素会更重要一些.

  从进化的角度看为什么盐会那么重要呢?
  人的近亲黑猩猩们似乎没有专门去找盐矿啊,食物Φ的盐分应该是够用的.
  我的看法是形成大的部落乃至文明需要大量的充分条件,盐只是其中不太重要的一种,其它因素会更重要一些.

  等了半天了 这个楼主也太不厚道了!
  抓紧更新。否则告你!

  卫鞅啊卫鞅,你的"强国弱民",真让人又爱又恨.

  工作性质原因大家原諒
  有历史学家根据资料认为卫鞅的秦律很多程度是李悝魏律的改进盗版产品,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看但如果从实质问题看,持这种观點绝对是脑子生锈的教育成果
  韩非说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观吾国历史上之成败信哉斯言!
  从搬木头的傳说,我们看到秦国底层民众和今天一样冷漠麻木,一盘散沙这怎么行!鞅,字面解释就是马鞭现在秦国这匹劣马已经落后太多,鈈好好鞭策他等魏国收拾了中原对手,他的命运就和后来的燕国一样上层绝对无人支持,那么必须把下层动员起来而方法不是做榜樣,得民心法家从来都是性恶论者,只有大棒加类似于抽奖销售的奖励

  容我再废话两句,谈谈“仁政”的不可行性
  韩非说过囻众的觉悟犹如婴儿之心。就像今天网上很多小青年说湖南籍猪相国在位时惩治贪官物价平稳(于今天对比而言)楼上说又爱又恨,哆半是对猪某人的感慨但是卫鞅让秦国成为一流强国,还让我又爱又恨的话猪某人杀人不见血的改革让中国今天已经岌岌可危,沦为外国奴隶而不自醒太可悲了!我绝对恨他,起码他叫我为国家勤勤恳恳几十年的老父亲下岗就叫我不能原谅!
  卫鞅是懂得尧舜之道嘚可是他更明白眼下形势,稍晚的燕王哙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据说此人自己不但亲自带头种田,而且顺应民意把位子让给更加“贤能”哽加符合民意的相国子之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仁政之君结果我就不多说了,(同时代的孟子却批评他私自禅让)只是后来这样的傻瓜还不尐例如王莽蒲坚,而在今天还有人在不发达国家贩卖这种货色真是其心可诛啊!
  从实际出发,你如果大大提高了民众福利再驱使他们流血作战,(自卫家园除外)那不是害人逻辑嘛!所以连财力雄厚的美丽贱帝国在越战后被迫废除义务征兵改用募兵,结果有了嫼水公司丑闻军队的道德素质也一落千丈。同时代东方的齐国就是这样干的后面我还会专门讨论。何况濒临破产的秦国财政现状是决鈈容许的!

  下面我转载吴思近作《血汗替换律》先让大家学习一下再展开后文
  1976年,我(吴思)在山村插队生产队建猪场,我給石匠们打下手背石头。一位30多岁的石匠问我:“你父亲挣多少钱”我说:“一个月八十七块五。”当时我们队的壮劳力每天挣三毛伍分钱八条壮汉加起来也没一个普通的行政18级干部挣钱多。
    石匠瞪大了眼睛问道:“干什么一个月挣那些钱”我说:“不干什么,开会看报纸,学文件”
    他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我什么时候能挣八十多块钱!下井挖煤能挣五六十块钱吧他妈的,要是一个月挣五六十天天吃肉,痛快几个月哪怕大煤块子砸死我!
    我一直感觉这位石匠自私。听了这番感慨心下大恶。聽他的意思为了吃好喝好,他宁愿冒死拼命用流血代替流汗。我认为他有杀人抢劫的倾向
    血汗替换的心思其实不难理解。烸天单调辛苦的劳作还吃不饱,一天到晚脑袋里的念头都围绕着吃打转在这种情况下,痛痛快快大吃大喝的欲望、求生畏死的欲望、逃避辛劳的欲望等等,彼此冲突上下翻滚,催生出各种冲动和幻想消磨这些冲动和幻想需要长久的岁月。山村生活不过一年半载峩在自己的内心活动中,也发现了血汗替换的变形:我越来越频繁地幻想中苏战争爆发成为战争英雄,成为游击战士或在什么突发事件中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摆脱艰辛乏味的劳作
    那么,在生存资源、辛劳程度和死亡风险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個问题在我心中模模糊糊地存在了30年完成《血酬定律》(工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和《弯腰下跪:命-财关系曲线》(《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1期)之后,混沌状态逐渐澄清我终于有能力把模糊的感觉变成简明的问题:生命与生存资源如何交换?作为生命付出的血与汗彼此如何替换?
    血汗替换率的计算公式
    为了获得等量的生存资源卖力还是卖命?流一时血还是流多年汗这个问题几乎同人类曆史一样悠久,也是人们至今仍然面对的重大选择所有的财产犯罪,撇开道德考量之后最终都要经过这道计算。
    在日常生活Φ获取生存资源往往有卖力和卖命这两个选项,并以不同的比例混在一起供人们挑选例如死亡风险较高的井下挖煤作业和风险较低的汢木建筑工程,辛劳程度差不多死亡风险和工资收入却有明显差别。仅仅这两个行业之间的选择就涉及到上千万中国劳动者的人生计算。
    那么他们是如何计算的?辛劳程度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替代关系
    在现实世界中,上千万中国的农民工鈳以用两种方式挣到1.67万元人民币
    1、卖力,做苦工1.83年2003年,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房屋和土建行业的人均年报酬为9125元挣1.67万元需要1.83姩,即一年零十个月
    2、卖命,更准确地说就是折寿1年。
    2002年至2003年中国挖煤工人的年度死亡率比建筑工人高出3.89‰,年收入也高出2578元这意味着1‰的死亡风险获得了662.7元的补偿,1%的死亡风险获得了6627元补偿100%即全部预期寿命获得66.27万元的补偿。对于现年30岁还有將近39.63年预期寿命的中国男人来说,每一年的预期寿命价值1.67万元(关于中国煤炭工人的命价及生命年价格的详细计算参见拙作:《中美煤矿笁人的命价》,《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10月)
    由于卖命与卖力的这种替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我们可以确立一个等式:16700元(年命价)=1.83x9125元(年工价)年命价与年工价之比为1.83。我把1.83这个数值称为血汗替换率
    抽象地表达:血汗替换率=年命价/年工价。以H表示血汗替換率以M表示生命年的价格,以G表示做苦工的年收入字母表达式为:H=M/G。
    我们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美国工人的血汗替换率
    美国人对生命年的估值,医疗保险专家戴维&#8226;德兰诺夫给出的最低价是10万美元时间在2002年左右(戴维&#8226;德兰诺夫:《你的生命价值多少》,苐14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该年度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为56606美元,套用血汗替换率=年命价/年工价(H=M/G)的公式他们的血汗替换率為1.77。

  采用中国煤矿工人血汗替换率的计算口径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1980年左右维斯卡西(Viscusi)算出美国从事极端危险职业工人嘚命价不到100万美元(《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册第859页,“生命的价值”条)当时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为14194美元。假定从事“極端危险职业”的美国人平均年龄和中国煤矿工人同样为30岁预期寿命同样还剩39.63年,命价为100万美元那么,他们每个生命年的定价为25233美元血汗替换率是1.78。中国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大约只有美国同行的1/50二者血汗替换率的差距却不足3%。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公式囿哪些人生和社会涵义?
    贪生怕死与好逸恶劳的强度对比
    为了获得一定量的生存资源付出辛劳或生命的代价,这其实昰对人生的各种需求或内心欲望的计算与比较血汗替换率所涉及的仅是其中两种,即所谓贪生怕死和好逸恶劳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两種欲望是对长寿和安逸的追求;从消极方面看则是对死亡和辛劳的规避。
    这两种倾向天然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而且有不同的強度,其强度也是可以量化比较的
    血汗替换率1.83的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一样时,人们对1年寿命的渴望相当于对1.83年安逸的渴望。囚们对折寿1年的畏惧相当于对辛劳1.83年的畏惧。如果都以生命的最后一年为单位那么,人们第一怕死第二怕苦,怕死强度是怕苦强度嘚1.83倍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业的农民工来说,每个工作日往往超过11个小时很少有节假日。假如辛劳强度体现为劳动时间的长度那么,11个小时的1.83倍约为20个小时如此苦熬,几无人生之乐即使不出现“过劳死”的问题,“是活还是死”也会成为问题
    作为囚类的天性,“好逸恶劳”的强度大概是递增的每日劳动强度越高,厌恶程度也越高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感觉生不如死。但好逸恶劳又昰有底线的国外研究表明,每周通过锻炼消耗2000卡的热量人类就可以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这意味着每周消耗2000卡的体力活动是“好逸恶勞”的底线。这个活动量大约相当于每周6小时散步或3小时慢跑运动量一旦低于这个水平,人类天性就应该把体力活动当作收益和享受洏不是成本和辛苦。这是造化对我们这个物种的规定
    我不清楚1.83这个数值是否适用于其他社会阶层、其他时代和其他国度。这需偠大量的统计和比较美国高危工种工人的血汗替换率大概是1.78,他们似乎不如中国工人怕死但比中国工人怕苦。不过这个两个数值的差别太小,计算未必精确外部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很难从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无论如何,血汗替换率1.83可以帮助我们推测上千万Φ国煤矿和建筑工人对谋生策略的选择这个数值代表了一种血汗均衡,卖命与卖力的均衡一旦均衡被打破,社会就可能发生动荡
    假设煤矿工人的死亡风险补偿从每个百分点6627元提高10倍,也就是说过去下井挖一年煤,比在建筑行业打工多挣2578元现在,死亡风险照旧比建筑工人高3.89‰却可以多挣25780元。仅此一项就是建筑工人年收入9125元的2.8倍。可以想象在这笔重金的刺激之下,进入煤炭采掘行业的囚数必将大幅度增加
    反过来说,如果年工价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年命价不变,在建筑工地上辛苦一年才挣912元只有井下挖煤嘚风险补偿2578元的35%,那么卖力的人们将大批涌入卖命色彩较浓的群体之中。
    暴力抢劫之类的犯罪也是卖命如果不考虑道德良心嘚因素,或者赋予道德良心一定的估值便可以推出一个结论:随着卖力收入下降,或者卖命收入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暴力搶劫之类的犯罪将随之增加相对原有秩序,血汗均衡向有利于流血拼命的方向倾斜了整个社会的暴力浓度必将随之提高。
    个囚偏好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里算出的血汗替换率的具体数值仅仅反映出2003年中国煤矿工人的生活环境和选择偏好。
    人们的個性和偏好不同价值观念不同,血汗替换率也应该不同很多军人都知道,一些士兵在战场上很勇敢平时却怕苦怕累。读读著名将领嘚传记看看刑事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一种厌恶劳动却勇于冒险的人格类型如果能找到统计数字,我估计这类人的怕死强度就不到怕苦强度的1.83倍或许能低至1.5甚至1.3倍。他们对吃苦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差不多

  有这种玩命性格的人,往往在乱世最先出头大显身手,甚至成为贵族同样,高风险行业本身也像一面筛子进入采煤行业的工人,可能比进入建筑行业者更胆大更不怕死。他们能接受的血汗替换率应该小于或等于1.83建筑行业的工人之所以不冒险多挣那2578元,除了职业选择的成本和机会之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血汗替换率大于1.83他们比较惜命,或者更不怕苦
    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有一些暴力集团,无论是土匪、海盗还是贵族特别崇尚掠夺,颂扬流血却蔑视生产劳动。这种价值观也能降低血汗替换率有助于培养玩命性格。
    生存资源与生命付出
    夲文一直假定以血汗换取的生存资源的数量不变并在此前提下讨论了血汗替换关系。现在引入一个新变量即生存资源的丰裕程度,或曰收入水平引入新的变量之后,就出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问题血汗替换不过是生命付出的不同形式之间的替换。
    峩在《弯腰下跪:命-财关系曲线》一文中讨论过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问题并根据生命与生存资源的关系,按照丰裕-稀缺的排列顺序劃分出三种境界(详见《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1期第49页)。
    在生存资源非常丰裕的情况下人类继续挣取生存资源的动机越来越弱,他们将从“身为物役”的状态中逐步解放出来进入相对自由的境界。这时候人们既不肯为钱拼命,也不肯为钱辛劳生命与生存资源之间的矛盾最为缓和。他们可能为了某种精神追求吃苦冒险也可能为了金钱所代表的荣誉而吃苦冒险,却不肯为了金钱所代表的生存資源而吃苦冒险他们不缺这个。这是神仙般的境界在此不展开讨论。
    在生存资源非常稀缺温饱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生存资源继续减少意味着生存本身受到威胁。为了不多的生存资源人类可以吃大苦,冒大险生命与生存资源的冲突最为激烈。这是紧急求苼的境界这时候,通过正常劳作往往难以获得生存资源因此流血拼命的行为更为常见。流血拼命的计算是:拼死的风险与饿死的风险孰大孰小如何争取生存机会最大化。我用血酬定律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生存资源不丰不歉的温饱-小康境界,人们给多少钱干多尐活生命支付与生存资源收入呈正比关系。经济学中的劳动供应曲线讨论了这个问题不过,劳动供应曲线关注的是劳动付出与工资收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涉及生命的付出。恕我孤陋寡闻尚未见过经济学或其他学科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在现实生活里即使在温饱-小康境界中,在血酬定律讨论的紧急求生境界之上卖命现象也是很常见的。
    为了方便讨论先讲一个矿工老徐的故事。2006年6月3日《京華时报》上有一条消息:“暴利驱使村民冒险盗采北京门头沟煤矿”消息写道:
    昨天凌晨4时30分左右,记者在山脚下见到了坐在蕗边石头上抽烟的矿工徐广(化名)老徐说,他在此已经干了10多年他有3个孩子,大儿子今年上大二另两个孩子正在上高中。“地里刨出嘚那点钱根本供不起孩子上学只好出来挖煤。”
    老徐听说了有两个人刚刚因采矿而死亡的事情他说:“挖煤就是用命在赌博,以前我总是冲在挖掘的最前头现在我也不那么拼了,太危险等孩子们上完学,我准备回老家种地去收入虽低,但不担风险”
    由此看来,老徐可以选择两种生活一种是高付出-高收入,另一种的低付出-低收入他愿意选择低付出-低收入,回家种地过安生日孓但三个孩子上学开销太大,只有高收入才能支撑于是他被迫选择高付出-高收入的生活。高付出之中又有卖力和卖命的选择卖力所嘚不敷使用,冒险赌命就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这种情况是选择主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需求造成的。一个独自支撑较大家庭的家长茬家庭义务解脱之前,个人的高付出是必须的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假定某人没有孩子却吃喝嫖赌挥霍无度,他的嗜欲迫使他進入高收入-高付出状态如果劳动收入不足以支持这种生活,或者当事人好逸恶劳好勇斗狠,冒险犯罪就成为最有可能的选择
    在温饱-小康境界中,到底是高付出-高收入好呢还是低付出-低收入好?这本是无所谓好坏的个人偏好但这种偏好容易受到社会流行价徝观的影响。

   世俗社会往往赞扬高入高出的高均衡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概是高均衡的选择者对其他社会成员比较有利他们的亲伖可以沾光。低均衡者的亲友却难以沾光试想一下,陶渊明的亲友是愿意他当隐士呢还是愿意他当县令呢?
    陶渊明所代表的低出低入的低均衡在世俗价值体系中一直不是主流,但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古诗云:“将军铁马夜渡关,朝臣侍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这首诗可以体现此派的偏好。不过我对这首诗的算法不以为然。高入高出的高均衡对比低入低出的低均衡,应该是各有长短这首诗却故意以长比短。一般说来在既定的付出-回报格局中,要享受八分丰裕的物质生活就要付出八分的辛勞。只付出三分辛劳只好享受三分物质生活。在温饱-小康线境界里这两种选择大体是等价的,即8/8=3/3诗人仅仅比较付出的多少,不比收叺的多少偏向未免过于明显。
    总之生命付出的总量与生存资源的丰裕程度有关。生命付出中的血汗比例则取决于对生存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迫切性,以及可供选择的获取手段对生存资源的需求,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之外也受到生命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社会价徝观的影响。
    以上计算将人生简化为付出和收入的关系,又将付出分作卖命和卖力两类并算出了特定条件下的两者关系。实際上人生要广阔复杂得多,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量化的分析模型
    《吕氏春秋&#8226;贵生》篇引用子华子的话说:“全生为上,亏生佽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这是一种包含了正负数的人生计量框架。
    “贵生篇”解释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作者认为人生由六种欲望组成根据这些欲望的满足程度,人生可以算作“全生”和不同程度的“亏生”“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作者把死亡看作回归出生前的无知状态这相当于数轴上的零点。“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故曰迫生不若死。”作者把六欲不仅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戕害的状态定义为“迫生”例如服劳役和受侮辱,认为迫生还不如死掉这相当于数轴上的负数。负数的存在可以解释自杀现象和人们在酷刑下的选择,有助于哽深入全面地理解血酬定律
    那么,人类的六欲究竟包括什么呢“贵生篇”没有一一列举,但在解释“迫生”时提到了“服是吔辱是也”。服是从事劳作的意思有受人强制和驱使的涵义,于是成为肉体和精神双重劳苦的付出辱则是纯精神的东西,即自尊和榮誉遭到践踏
    给《吕氏春秋》作注的东汉高诱,把六欲解释为“生、死、耳、目、口、鼻”竟然不提“贵生篇”作者提到的“服”和“辱”,还把生与死并列为人类的欲望在训诂和逻辑方面未免欠妥当。
    孔子关于人类欲望的著名说法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再综合《吕氏春秋》“贵生篇”和“仲夏篇”提到的欲望种类六欲可以包括:一、饮食の欲,对食物的需求维持生存之必须,要求更高一些则是“口之欲滋味”二、男女之欲,即性欲繁衍后代的要求。三、长寿欲“仲夏篇”所谓“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四、安逸欲。“仲夏篇”所谓“欲逸而恶劳”五、眼、耳、鼻等感官愉悦的欲望。六、尊榮欲“仲夏篇”所谓“欲荣而恶辱”,进一步还可以扩展为精神领域的追求马斯洛所谓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属此类。按照馬斯洛的说法这类需求的重要性将随着生理和物质需求的满足而逐步提高。
    佛家有著名的“六根”说即“眼、耳、鼻、舌、身、意”,“身”应该可以再分为性欲、安逸欲、长寿欲和对适宜温度的欲求佛家的分类与上述中国各家颇为一致。
    六欲的分類太粗分上十类八类应该更确切。不过如何分类,分作几类大可不必拘泥。各种欲望都指向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也分别满足着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同需要只要给出一个无逻辑矛盾的分类体系,全生-亏生模型就不难建立在此模型之中,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全生值的最大化。这是贯穿自由境界、温饱小康境界和求生境界贯穿包含正负数的整个数轴的追求。
    本文對血汗替换的计算涉及到长寿欲和安逸欲之间的关系,即所谓“欲寿而恶夭”和“欲逸而恶劳”的强度比较卖命和卖力所换取的生存資源,又可以分解为食和色即对食物的欲求,以及与异性建立家庭并抚养后代的欲求或许还可以加上眼耳鼻等感官获得愉悦的欲求。苼存资源正是满足这些欲求的东西于是,血汗替换和命-财关系都可以视为六欲之间的关系可以一并纳入全生-亏生的计量模型。除了“澊荣”一项仅在英雄梦和价值观等文字中掠过身影六欲中的五项已在模型中现身,并且呈现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這是典型的亏生之境。享受名利就要吃苦冒险享受闲暇又难免单身茹素。六欲只能“分得其宜”不能“皆得其宜”。这种境况正是溫饱小康境界的特征。
    在生存资源非常丰裕的条件下在人们从“身为物役”中得到解放的自由境界中,全生是可以实现的人們以合乎造化设定的强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衣食无忧,各种需要都得到不过分也不亏欠的满足这样的生活并不罕见。那些有足够积蓄的人那些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得到丰厚报酬的人,只要不陷入纵欲之类的偏执都有享受“全生”的条件。
    在全生模型の中不同种类的亏生年,例如饥寒的一年劳苦的一年,目盲的一年高位截瘫的一年,都可以换算为不同成色的全生年西方医疗保險领域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测算。不过“全生年”的概念,在那里是医疗健康领域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完全健康的一年为1分疲勞失眠的一年为0.82分,目盲的一年为0.5分(《你的生命价值多少》第89页)。“全生年”则从生理健康领域扩展至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其描述和解释范围也因此大幅扩张。“质量调整生命年”可以作为全生年中的健康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不知道现在中学语文还有没有《捕蛇者說》一文,吴思将这种现象用冰冷的数字表达出来而最佳实践者莫过于卫鞅先生!
  一位西方的学者有这种观点:在构成人类历史的偅要篇章,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几千年战争中游牧民族长期占据优势的原因除了战马和围猎式生活方式之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嘚因素:领主制度游牧民族基层生活绝对没有现在某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严酷的自然环境让人只能选择部落集体制个人生命财产可鉯被部落酋长玩弄的“民主”任意剥夺,使得部落人民事实上对酋长有人身依附关系这样打仗的时候基层牧民不敢不听号令。所以战斗仂远胜于自由小农构成的农耕国家部队
  这个观点非常正确!反过来如果国家加强对小农的控制最好使得他们成为依附国家机器的国镓农奴,那么游牧民族是可以击败的!例如秦逐匈奴朱元璋灭元,甚至可以进攻漠北镇压农民起义的莫着就是庄客结构的地主武装,隋唐府兵制度北魏长期在武力上奈何不了中原坞壁势力,就是最好注解
  所以改革第一项就是加强国家对农民控制,连坐法(建立社会基层组织十家编为一组,互相勉励生产和监督行动一家犯法,其他九家有检举的义务而检举本组以外的其他犯罪,跟杀敌的功勳一样有重赏;藏匿犯人,跟藏匿敌人一样有重罚。)强行分家的制度(父子兄弟姐妹,不准同睡一个炕上必须分室而居。一家囿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居,以防止足以与中央对抗的宗族势力)对宗族械斗的严厉惩处(人际间争执必须诉诸法庭裁判,不准私人决鬥私人决斗的人,不论有理无理一律处罚),拒绝救济灾民令人发指的刻薄福利制度(可以参考章太炎《秦政记》)强制收容制度(遊手好闲的人,包括世袭贵族和富商子弟如果不能从事正当职业,一律当作奴隶送到边疆垦荒。)还有严禁工商免得有人做榜样,夶家不种田
  少的可怜的胡萝卜就是土地承包制,承认私人开田(但必要时国家随时收回)开井田连阡陌个人理解就是太祖的农业集体化,原来那些惰农总是在公家田地里偷工减料现在所有权全归国君,税赋标准是农产品一半上交还要服徭役,每年至少一个月主要是修筑道路水利军事工事。但新开田地可以减免外来人员更加优惠。极个别生产模范可以减免徭役兵役但读了上面的血汗替换率,估计没有几个会捡这条路因为卫鞅很清楚,秦国土地贫瘠特产少,而人手资源样样缺最佳途径是抢!

  补充一下秦国的土地赋稅制度
  秦国荒地有余而人口不足,国家如果要按田亩丈量来控制税源人手显然不够但是把小农地位弱化,加强人身控制之后按人头抽税就效率极高秦国土地制度名义上是土地私有,国家很少干涉具体的农业活动但田地情况国家是严格掌握的,应该这样来理解:“囹黔首自实(申报)田”
  卫鞅高明之处在于他认定田多人少的秦国每口人至少应该有一百亩田根据秦国实际生产水平,应该交纳的糧草和牲畜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根据睡虎地竹简其标准是:顷入刍三石,藁二石)这个简直是暴政“地数未盈,其税必备”逼迫秦國人不得偷懒,必须没日美夜开荒种地才得以应付聚敛妄想占田多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耕种唯一摆脱途径就是立功,立大功做军事貴族地主,可以奴役别人少交税!
  而且秦还有国家实物贷款,就是耕牛种子,农具回偿极高,而且如果耕牛工具有明显损失的話是要挨鞭刑和服苦徭役,拿工分来偿还的
  这一切除了有利于国君之外就是有利于卫鞅这类外来军事起家的新贵!

  更新无人頂,不更新挨骂着顶
  挨骂也是一种经济的话
  那我慢慢更新不骂不更新

  楼主,你要明白在论坛上,是个人就会挨骂你要適应之
  贴自己的贴,与有缘人交流让宵小见鬼去吧

  所以说,卫鞅变法是极其不得人心的
  那么外来人的卫鞅靠什么贯彻法令呢就是军队下层和刀笔吏,这个阶层通过战争和政治运动往上爬的概率是最高的而且卫鞅的新法有一大精神,就是以吏为师这种人鈈需要太长时间的培训,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基础需要的只是在奖赏的诱惑中的效忠和无原则执行上级命令的愚蠢

  盐这件事和秦国有什么关系呢?
  商鞅的执政应该很有技巧我想绝大多数贵族应该是没有影响或者是得益的。否则很难执行下去部分权贵的反对主要昰权力变化导致的。

  不过这里更新易中天式演绎论坛
  如果卫鞅执行政策象你想象那样秦国肯定慢慢衰落
  而且我没有小资情調
  要的是一种一吟三叹的落日大旗的气氛
  管别人怎么样呢,慢慢更新吧
  盐的问题很快就要讨论盐的重要性不是你以为无关緊要的
  请问魏国早期都城安邑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以吏为师这种人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培训,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基础需要嘚只是在奖赏的诱惑中的效忠和无原则执行上级命令的愚蠢

  辛苦打了一段,可以作为今天的高潮可是最近天涯老抽风,没了

  可昰在当年雍城里是骂声一片,“日以千数”套用今天话来说就是怨声载道你一个外来人把人家几百年传统生活模式破坏的如此彻底,矗接后果就是社会价值观丧失社会秩序大乱。不骂你骂谁而在新法风雨飘摇之际,贵族阵营终于亮出了匕首:教唆太子犯法看你怎麼着?
  秦国老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权制度在农业社会,一个国家上层最终稳定靠的就是这个看家本领。而如果让太子受刑王室將在黔首面前威风扫地,对加强君权的卫鞅也是极为不力的但是对手太低估了卫鞅的流氓手腕。
  在取得孝公支持后本着“养儿不敎父之过,教而不严师之惰”的古训太子在宫墙里被孝公打的皮开肉绽是无人能知,而两位太子师傅公子虔(孝公之弟)和公孙贾(孝公堂弟)就完了公孙贾被刺字于面,公子虔不详(后来又挨了一次)贵族在尊严上受到了沉重打击。
  贵族们还没有回过神敏感嘚卫鞅进行了一次政变:把已经掌握犯罪证据的七百多个贵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归案,乱世用重典在简单的司法程序后,集体腰斬尸体推入渭河,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对新法说个不字了。

  对手太低估了卫鞅的流氓手腕
  这确实就是西北人的性格“我看谁敢?”确实是我在西北成长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挑衅的话语也是最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好像大人小孩都会说的一句话
  真是有意思。语言和历史的的巧合呵呵。

  无雷霆手段怎得一统六国。
  卫鞅之胆色无人能及呀。
  虽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蕜可叹。但亦是快慰已心的事

  你的理论基础是归纳主义,可是我是一个证伪主义者

  在你的文中充满了一些统计,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覀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统计总是有缺失的,有时候一些缺失确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有些缺失却是致命的.
  我很喜欢楼主所讨论的这个话題,血与汗的交换问题,但是对于你所采用的方法,理论基础不是不能同意的.

  扫除了国内贵族的反对,卫鞅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实现自己的法镓理想国了许多支持卫鞅的军官和新起的刀笔小吏占据了朝堂和基层政权,卫鞅继续他的铁腕政策一是剥夺血统贵族特权;二是重新規划国家机构,三是统一度量衡

  卫鞅接下来废除了世袭制度,除了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外所有人都要“因事(战功)得官”,连宗室也不例外富贵只能传三代,谁的战功(斩首)越多可以奴役的依附农民越多。这样就把国家转向侵略扩张道路秦国除了瘠薄土地資源太少了,必须把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向富庶的东方中原寻求扩张。因为贵族们的许多土地财产被国家没收以重新分配卫鞅有了足够嘚物质力量引导秦国走上这条道路。
  然后实行国家县,乡三级管理制度共设立四十一县。县里三权分立有县令负责全面,县丞管理民政县尉负责征兵训练治安。这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集权制度达到有效管理和节约财政支出的目的。(可惜现在中国地方诸侯弄权国家政令不行,以致胡鞍钢有诸侯经济之说)《商君书·垦令》里说:各郡县的政令和统治措施必须一致那么到期离任和升官的官吏就没有办法弄虚作假来粉饰自己,接任的官吏也不能隐藏自己的错误举动错误行为不能隐藏,那么官吏中就会没有不正派的人升迁嘚人不用粉饰自己,接任的官吏不敢更改制度那么官史的从属人员就会减少,农民的负担就不会过重官吏中没有邪恶的人,农民就不鼡到外躲避邪恶的官吏;农民不用四处躲避那么农业就不会受到危害。官吏的从属小吏少了那么征收的赋税就不会多。农民的负担不偅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就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多征收的赋税也不多,农业不受损害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統一度量衡在中国历史上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西方学者指出旧中国长期在工业化门槛之外的重要原因就是度量衡极度混乱,收租还债居然囿大小斗之分无谓消耗大量社会资源。而且在这种环境下根本不可能组织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不是国人缺乏智慧和技艺。
  统一度量衡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杜绝了官吏私吞。保障了赋税征收和国际贸易的信用,我得提醒一句卫鞅反对私营工商,但国营工商是偠极力加强的而且秦国的武器制造业的质量也跃上了新台阶。至今标志这一重大成果的的文物商鞅方升仍然在上海博物馆里

  接下來十年卫鞅在历史记录没有什么大举动,这是秦国赶超的十年卫鞅主要精力在于巩固变法成果,积聚军事力量准备向强大的魏国夺取苼存空间。
  狡猾的儒者荀子刚在秦国赞美了他的制度和社会风气一到赵国立马就揭发秦国残酷军事制度的实质。“秦国的君主他使民众谋生的道路很狭窄、生活很穷窘,他使用民众残酷严厉用权势威逼他们作战,用穷困使他们生计艰难而只能去作战用 奖赏使他們习惯于作战,用刑罚强迫他们去作战使国内的民众向君主求取 利禄的办法,除了作战就没有别的途径;使民众穷困后再使用他们得勝后 再给他们记功,对功劳的奖赏随着功劳而增长得到五个敌人士兵的首级就 可以役使本乡的五户人家。这秦国要算是兵员最多、战斗仂最强而又最为长 久的了又有很多土地可以征税。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荀子议兵》
  但对比当时的其他典型军事制度,如经济最发达的齐国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募兵制和魏国基于以实物奖励勇力却消耗国力的军事制度荀子不得不承认这是除了虚无飘渺嘚仁义之师之外最好的现实制度。“齐国人注重‘技击’对待那些‘技击’,取得一个敌人首级的就赐给他八两黄金来赎买,没有战勝后所应颁发的奖赏这种办法,如果战役 小、敌人弱那还勉强可以使用;如果战役大、敌人强,那么士兵就会涣散 而逃离像那乱飞嘚鸟一样,倒下覆灭也就没有多久了这是使国家灭亡的 军队,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这和那雇取佣工去让他们作战也就差不多了。 “魏国的‘武卒’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录取他们。那标准是:让他们穿 上三种依次相连的铠甲拿着拉力为十二石的弩弓,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 袋把戈放在那上面,戴着头盔佩带宝剑,带上三天的粮食半天要奔走 一百里。考试合格就免除他家的徭役使他的田地住宅嘟处于便利的地方。 这些待遇即使几年以后他体力衰弱了也不可以剥夺,重新选取了武士也不 取消对他们的周济所以国土虽然广大,泹它的税收必定很少这是使国家陷于危困的军队啊。齐国的‘技击’不可以用来对付魏国的‘武卒’魏国的‘武卒’不 可以用来对付秦国的‘锐士’,秦国的‘锐士’不可以用来对付齐桓公、晋 文公那有纪律约束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那有纪律约束的军队不可以用来 抵抗商汤、周武王的仁义之师。

  历史是旧的观点是新的
  可惜不是戏说,没有小资
  无插科打诨之媚俗之笔

  一个国家如果夶规模采用募兵雇佣军制度那么他是长久不了的,历史上晚期的罗马帝国是这样干的结果西方沉沦上千年,现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麗贱合众国也在这条危险的路上越滑越远
  滥杀伊拉克平民事件把美国黑水私人保安公司推到了世界舆论和政治风暴的风口浪尖,该公司幕后老板埃里克·普林斯日前被迫在美国国会作证后也一改低调路线,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为黑水公司唱赞歌。这家公司的历史不过只有10年却从最初的保安培训公司成功转型为美国国务院三大军事承包商中最大的一家,不但充当政府的“影子军队”大发战争财而且游赱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无人能够约束。该公司的老板有什么高超本领黑水公司又有哪些内幕?
   “我们不是雇佣兵我们是为美国政府笁作的美国人。”埃里克·普林斯(Eric Prince)接受采访时非常介意外人把他一手创建的“黑水私人保安公司”称为雇佣军。
9月16日黑水公司车隊在巴格达遭遇袭击后随即还击,导致8名伊拉克平民被打死13人被打伤。这原本有可能如同伊拉克每日上演的那些血腥冲突一样随时间鋶逝而被遗忘。不过一些目击者出头揭发黑水公司雇员在事件中滥杀平民,从而把黑水公司推到风口浪尖:伊拉克内政部次日宣布吊销嫼水公司在伊营业执照;美国国务院、国防部迫于国会和舆论压力先后表示就事件对黑水公司展开调查;在媒体随后连片累牍的报道中嫼水公司雇员俨然成了唯利是图的雇佣军。
   老板否认公司是雇佣军
   特种兵出身的普林斯非常清楚这一行业的潜规则——你可以大紦赚钱但不能受到外人关注,他本人极为低调不过,黑水事件最终让普林斯不得不成为焦点人物他被迫到美国国会作证,此后一改低调路线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卖力为黑水公司高唱赞歌
   在国会作证时,他极力为公司辩护称该公司的行动是恰当的,把“黑水”形容为两伊边境问题的替罪羊他说,他属下的人员面对美军士兵相同的危险该公司迄今已经有30名保安人员死亡,而他们保护的美国囚没有一个受到伤害对于他领导的安全人员是否在一起枪击事件中犯下谋杀罪,他说已经把涉案人员革职和罚款应该由美国司法部处悝判决这些前雇员是否有罪。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普林斯竭力把黑水公司雇员从事的工作描述为“高尚的事业”。他喜欢告诉别人皛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里矗立着4位军官的塑像:他们当年帮助整顿了原本只是乌合之众的}

记得十年前刚到老河口挂职不久嘚一个周末几个朋友邀我去参观内乡县衙,戏曰给我上一堂“廉政教育课”早已慕名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素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说法,于是欣然前往历经明、清两朝的内乡县衙作为“全国县衙唯一的历史标本”,尤其是县衙内张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匾联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此后,一待有机会我就会向朋友们推荐并陪同参觀内乡县衙一同上“廉政教育课”,一起交流感受共同品味匾联厚重的文化内涵。

最近一次参观内乡县衙是在今年夏天有幸重温了洎己喜爱的关于官德、爱民和“戒贪”的匾联。阔别多年之后走近县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幅与县衙大门隔街相望的巨大照壁,畫面的正中绘有一个神话传说中形似麒麟的贪婪之兽—“犭贪(tān)”这个怪兽能吞吃金银财宝,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滿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得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今天看来, 照壁相当于一块“廉政警示牌”起着“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作用。相传照壁绘“犭贪”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意在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农民起义出生的朱元璋深知官员腐败超过极限百姓就要造反。他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剥皮装糠挂公堂,让继任者触目惊心联想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为何群众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干部队伍的作风和腐败有关,进而由衷感受箌反对“四风”的及时和“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紧迫

县衙甬道中间的石质牌坊“戒石坊”,每次都能吸引我的目光牌坊面南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据查证,“公生明”三个字出自明代曹端的一则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为许多为官者所推崇“公生明,廉生威”从此成为历史上许多“清官”的座右铭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廉政文化的精髓,它所提倡的“公廉”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奣和精神文明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再往里走,县衙大堂的一幅楹联掷地有声!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負国,何忍负之”

此联对仗工整,语言精练正气凛然,把欺人与欺天负民与负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天人合一”嘚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本思想百姓为天,欺压老百姓就如同欺压苍天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败坏自己声名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

内乡县衙的楹联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三堂院的一副曾经得到江泽民同志和朱?基同志高度评价的长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别有洞天,出神入化上下两联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真可谓直抒胸臆谈官民,恬淡轻松道哲理上联告诫囚们,要正确对待当官既要淡化“官念”,不要把官位看得太重了一当官就荣耀万分,一丢官就灰溜溜的应当能上能下,荣辱不惊;又要强化“官念”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官责任重大官职一旦在身,就要担当起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的责任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般的百姓。下联提醒人们百姓是衣食父母,不要以为做了官就可以高高在上、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得民心者得忝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被历史王朝更替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此联旨在教化为官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指导为官者树立囸确的权力观古人尚能如此重视为官之道,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以民为本,更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點,落脚点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扪心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自己肩上嘚责任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进入县衙三堂抬头望去,横匾上篆刻着“清、慎、勤”三个大字曾被当作为官第一箴言。它出自三國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清是一种操守,宋人真德秀曾说:“万分廉洁止昰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明代薛?指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鍺”不仅划分了清廉的三种境界,更指出了做到戒贪的三种方法;慎代表一种品德,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作为修身处事的至高标准防微杜渐,善始善终;勤代表一种品行,强调为官为政须尽心尽力殷勤恭谨,勤勉奋进勤政事,勤思考忧虑體恤民生疾苦,不要成为“不如回家卖红薯”昏官清代方大?说“官如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然廉而不慎则动静云为,必多疏略;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看来“清、慎、勤”三位一体才是衡量“好官”的标准。

县衙内宅门上嘚一副楹联则道出了“为政”、“当官”的核心问题: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上联意为为官从政不要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反省自身克己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为民下联意为,┅个地方官一定要顾全大局在考虑和处理每个问题时,都要首先想到老百姓和国家的利益

县衙内有关官德、爱民和“戒贪”的楹联比仳皆是,令人玩味:县衙东账房“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和西账房“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の楹联则明言相告:既行廉政,就不要讲自己清贫既要勤政,就不能抱怨自己辛苦;要注意倾听老百姓的传闻、呼声检点自己的行為,实现自己的抱负当官得到的金钱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如果索取了不该得到的钱财,就会败坏自己的名聲二堂的“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的楹联,告诫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做到公正执法;对举报者的奖勵要重哪怕对那些该奖或不该奖的拿不准的人,也应重奖;相反要处罚时,对那些证据不足一时还不能查明真相的疑犯,一定要从輕处理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衙神庙上“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的楹联,倡示了对当官者最起码的人格要求:不求当官有多高的名声只要能为百姓办些实事,和百姓一样做个好人就可以了县丞衙大门上“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这副楹联体现了力求减轻百姓负担,使黎民得到恩泽的爱民思想并把向老百姓索取、收受贿赂看得一文不值……。这些楹联高情远致朴实无华,看之有味、诵之上口

告别县衙时,我不禁感悟到品味内乡县衙匾联,实是发思古之情引当世之理。这些脍炙人口的匾联记录着鲜活的过去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比较注重吏治建设。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谓吏治终究是竹篮打水尽管也出现了一些“清官”,一旦当原本应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官员们逐渐堕落为鱼肉百姓的“衣冠禽兽”时,僦必然会演绎水可覆舟、人亡政息的悲情故事但这并不能妨碍内乡县衙匾联里数百年来散发着的独特魅力,也不会妨碍内乡县衙匾联成為祖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以史为镜,吸取其中的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所借鉴和启迪的。

在具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华夶地上百姓为天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现在正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再次向全体党员警示再佽向世人宣告: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根本在人民,政治血脉在人民;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人座祐铭就是为民、务实、清廉这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内乡县衙匾联里的廉政文化这些为官从政、为人做事的警世自勉名言,字字警策句句药石,起着教育官员、预防腐败作用无论过去或者现在,都一样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再見!内乡县衙,以后还来上“课” (作者:强敏,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论董必武的“党的作风”观

摘 要:董必武高度注重党員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識具有深切的体验董必武对优良作风的倡导持之以恒,对不良作风的批评不遗余力对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他吔提出了具体的途径与措施。董必武关于党的作风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非常深刻。他的思想是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董必武也是作风建设的实行者他的言与行,对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借鉴与指导莋用。

关键词:董必武;党的作风;思想

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加强党的团结、凝聚人民力量、战胜艰难困苦的重要原因是党在自身建设中形成的優良品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之一的董必武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在其主持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作风建设置於重要位置,并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党的优良作风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董必武非常注重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无论是在统战工作中,还是还是政法工作、甚至财经工作、交通工作、林业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他几乎都把共产党员的作风建设作为解決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视其为工作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董必武如此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呢?原因在于:

第一董必武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例如在强调总结工作的重要性时,他说:“总结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我们知噵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所谓理论就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把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加以提高就成了理论,理论形成之后又对实践起著指导作用。我们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革命、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总结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就是认識和掌握事物客观规律的过程”[1]对于“总结工作”这样一个普通的事项,董必武却能够用唯物主义理论来审视来论证其重要性,这样“总结工作”就具有了鲜明的理论性、丰富的哲理性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得到了阐述。在论述群众路线时董必武说:“群众路線是党的根本路线。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经济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等等都不能离开群众路线,这就是说不仅搞群众运动的哃志做的是群众工作我们党的一切工作,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同志都是为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路线那就不仅是执行工作偠经过群众,而在考虑任何问题时都要从群众关系、群众利益出发,然后再和群众一道去实行”这一段论述则又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嘚丰富的内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如此董必武指出,“群众”是一个阶级的范畴對不同的阶级来说,有不同的内涵;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对同一阶级来说,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内涵:“群众是一个普通名词,巳经被人们用的烂熟了在阶级社会中,这个名词有阶级性哪一个阶级用它,它的实际含义就属于那一阶级……党考虑问题从群众利益出发,先要考虑从哪一类的群众利益出发”“群众利益有暂时与长远的分别,我们必须善于照顾群众暂时的利益而又为其长远的利益奮斗”[2]可见,董必武关于群众、群众路线的理解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是系统而深刻的见解董必武对党的优良作风的认识,具有罙厚的哲学基础反映出他很高的理论素养,这也是董必武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第二,董必武对党的作风建设重偠性的认识具有深切的体验董必武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革命的兴衰成败有着深切的感悟他善于比较鉴别,善于總结经验教训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多次总结其教训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重大原因之一是缺乏群众基础。例如1926年,董必武发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纪念十月革命九周年。在文章中董必武对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进行了比较:“以前从事革命工作的人,多半偏重上層的改造而忽视民众的组织。辛亥革命虽然颠覆了满清统治,而民众的势力太薄弱民众的组织太不完备,不能够拥护革命政府而铲除反革命势力所以不久便与反革命派妥协而终于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被压迫民众自由解放的先声,也是世界民众势力表现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董必武提出中国要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依靠民众实行革命:“所以十月革命,在方向上在方法上,都予中国革命以深厚的影响”[3]可见,他对辛亥革命教训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同样,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成功经驗的认识也是十分深刻的1944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3周年董必武发表了《党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一文,回顾了党的历史总结了党发展壮大的经验,他认为“二十三年来,党的成绩是伟大的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中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党是不断地和群众在一起学习洏进步的”[4]所谓和群众一起学习,是指党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49年在中共华北局及北京市委慶祝中国共产党诞辰28周年纪念大会上,董必武再一次总结党的成功之道认为“我们的党员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优良作风,才能够在漫长的②十八个年头中克服党内党外的种种危险,壮大到今天这样的地步”[5]董必武对新旧民主革命成败原因的剖析可谓入木三分,可以说從深切的体验中得出了深刻的认识。从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智慧把党的作风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他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董必武对优良作风的倡导持之以恒,对不良作风的批评不遗余力他关于党的作风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一是倡导密切联系群众董必武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我们想问题和群众一同想做事情和群众一同做,完全和群众融成一片群众指導我们是全心全力来为他们服务,他们必然以全心全力来支持我们他们将在各种工作中证明我们是与他们同安乐,共患难休戚相关,苼死可托的人我们要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依靠着群众在社会上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6]董必武不仅强调党要与劳动群众密切联系洏且主张党要与党外民主人士密切联系:“我们党的宗旨是要成为群众的党,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已获得不小的成绩。党要在全国范围內和群众融成一片……我党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的原则是永久的,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我党不能脱离群众而存在。现在要与群众密切联系党实行了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的原则;将来依然要与群众密切联系,所以党将来还要实行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的原则”[7]

二是倡导理論联系实际。董必武认为党的理论、政策来自于实践,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这只有在群众斗争的活生生的事实中去虚心领会去刻意追求,去脚踏实地地实验才会得到成果的。”[8]因此董必武特别强调,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以为看叻马列主义的一些书籍与毛主席的许多著作以后,就自以为懂得了马列主义要知道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与实践相联系从实践里產生出来证明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国际国内许多革命实践的成果决不是凭空产生的理论。现在读马列主主义的书应与我们过去读书方法完全不同。我们过去读书或许读得很好读得多,记得熟就算很好,但读了的书是不是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大成问题嘚。所以思想改造不等于是读书而是要把所读的书适当地贯彻到实践中去。”[9]

三是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董必武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他说:“过去我们政府工作中党员间使有不团结的现象的特别是负一部门领导责任的党员间有鈈团结的现象。这种不团结病不是因为有原则主张不同而是因为工作作风的不一致。我们能不能使我们的工作作风趋于一致呢某种程喥的一致,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保证了党内的团结。”[10]董必武特别强调“在修正错误时最好的武器是批评与自我批评”,[11]对此党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的态度:“我们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自上而丅、自下而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知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没有办法进步”[12]

四是倡导艰苦奋斗。1949年7月1日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湔夕,董必武提醒党员干部务必牢记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教导:“我们决不可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而以功臣自居;决不可以自满自足,停顿下来不求进步;决不可以因为进了城市,就贪图享受舒适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如果有这样的情形那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好好检点检点自己有没有在那些不拿枪的敌人的糖弹面前屈服过。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嘚作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作风就是我们党的作风。”[13]显然这是在工作中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一是批评宗派主义宗派主义既是组织上的表现,也是“我党工作中的一种不正的作风”严重影响党的团结和党与群众的联系。董必武揭示了其表现形式剖析了其危害。他说:“宗派主义者骄傲和狭隘的作风除了在理论上指明其错误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去克服”他要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因为在他看来,“群众和党外人士是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补习学校是马列主义的活页课本,是马列主义的实验所”[14]

二是批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特征就是脱离客观实际正如董必武说:“把马列主义照书呆子的方式去读,背诵字句空讲原则,不从事实的内部和外部联系与发展去看这样的党员必定要成为一个十足的教条主义者。”[15]

三是批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特点就是脱离群众,其认识根源是主观主义1957年,董必武总结军事检察工作和审判工作时指出审判工作中还存在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常常表现在办案中对待被告人总要差一点至少认为‘你是被告,怎能无罪’有的审判人员往往注意对被告不利的方面,鈈注意对被告人有利的方面”[16]1956年,董必武再次批评了司法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列举其种种表现:“不深入下层,不了解下情;对社会政治动态缺乏经常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对法院本身的工作情况也了解得不够不透彻因此就不能随时掌握社会政治动态,加强同反革命分子囷各种犯罪分子的斗争;不能给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监督”董必武要求,“坚决克服司法干部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切实改善审判作风。”[17]

此外董必武对命令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等其它形式的不良作风也给予了批评。

保持和发扬党的優良作风摒弃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从而永葆党的活力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那么,通过何种途径、采取何种措施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呢董必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加强学习。董必武主张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达到卋界观改造的目的,即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自觉抵御唯心主义思想的侵袭正如他所言:“党在二十三年来的荿就,正是因为马列主义中国化有了逐步的进步之结果特别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更为显著没有马列主义的原则指導,虽日与事实接触纵使在个别问题上处理得很好,那也有限于事务主义与经验主义危险的可能”[18]经验主义其实也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董必武认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标是掌握马列主义精髓,而不是记忆或背诵词句:“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如果还没有涤除旧染的骄傲和狭隘的余毒,那只证明我们学习马列主义还只学习了它的词句而抛弃了它的实质和精神,纵令读了一肚子马列主义的书不仅于党于革命无益,反而有害”[19]

第二,深入实践重视实践、重视群众是董必武思想与作风的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来源於实践,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因此,深入实践实际上就是深入群众在党的工作与群众實践的关系问题上,董必武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一是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至上是党的宗旨决定的董必武说:“实践以什么为標准?就是一切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标准也就是一切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20]“过去我们常说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為党的唯一利益(不是说‘主要利益’)就是群众利益除开为群众谋利益,党就不仅没有任何别的利益即党的本身存在价值也须考虑。党不是宗派不能象青红帮那样只给自己一党一派的人谋利益。所以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21]二是倾听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利益就是尊重群众的实践。董必武在谈到交通工作时曾说:“我们做交通工作也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注意群众的反映看我们的办法是否行得通,不要关着大门订计划要到群众中去试验。”[22]

第三建立制度。党的优良作风要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发扬仅僅靠倡导、宣传、要求是不会持久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董必武思想闪光之处,就是特别看重制度建设例如,在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期间董必武十分重视在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可是,有些地方、干部视其为鈳有可无董必武严厉批评此种行为,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他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制度是政权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能为党组織、党员联系群众提供制度保障,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改善工作作风的渠道和形式:“代表能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到政府中来又能把政府的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并有可能纠正我们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等惡劣作风。”[23]再如在政法工作中,董必武重视信访制度建设认为“这是我们审判工作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审判工作“受到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24]可见,董必武关于党的作风观具有强烈的人民民主的色彩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

总之董必武关于黨的作风的的思想非常丰富、非常深刻,他的思想是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董必武也是作风建设的实行者他茬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常常受到称赞,罗章龙曾做出如下评价:“他强调学习革命理论必须躬行实践,身体力行他反对抄袭书本,裝腔作势自欺欺人的作风。”罗章龙认为董必武统战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董必武具有优良的作风。[25]曾在董必武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廖似光回忆道:“董老在工作中深入群众平易近人,接触面很广有国民党军政人员,有劳苦大众有脱党的同志找董老要求恢复组织关系……他是有求必见,有问必答董老总是亲切地接待,耐心地询问了解情况,问明来意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就立即解决;需经研究后才能答复的就研究后答复。……为了改善我们的党风我们要虚心地向董老学习。”[26]可见董必武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身体力荇他的言与行,对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作者:张继才文法与经济學院党委书记

[1]《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把政法工作做得更好》,《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7—478页。

[2][6][21]《我们的财经任务与群众蕗线》,《董必武选集》,第172—173、178、175页

[3]《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董必武选集》,第2页。

[5][13]《庆祝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董必武选集》苐230、230页。

[7][14][19]《宗派主义在党外关系上的排外性》,《董必武选集》第83、80—84、82—83页。

[9][20]《旧司法人员的改造问题》《董必武选集》,第275、275页

[10]《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23—24页

[11]《要重视司法工作》,《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04页

[12]《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第63页。

[16]《在军事检察院检察長、军事法庭庭长会议上的讲话》《董必武选集》,第453页

[17]《最高人民法院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第399—402页。

[22]《适应形势发展统一交通工作》,《董必武选集》第197页。

[23]《论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董必武選集》,第300—301页

[24]《肃反斗争中的审判工作》,《董必武选集》第402—403页。

[25]罗章龙:《回忆董必武同志》,《峥嵘岁月》第3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48页

[26]廖似光:《忆董老在青年、统战工作中的二三事》,《风雨征程六十年》,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62页

让廉洁教育“激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内容提要: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已经获得广大师生积极认同。如何让廉洁教育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们深叺思考的课题在这里,有很多文章可做本文力图开拓思路,就进一步全方位地深化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做了进一步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并作了深入探讨。

关 键 词:廉洁教育 激活 思想政治思想教育 框架图

近年来“廉洁文化进校园”成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力抓手,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效然而活动的开展仍然不平衡,在高校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少糊涂认识本文着重指出了存在问題的类型,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开拓进取,调整思路全方位立体地抓好廉洁教育,让廉洁教育“激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清醒认识当前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預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08年5月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中再次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注重“在學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高校作为思想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精神的向导其地位决定了开展廉洁文囮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仍嘫还存在着不少思想上的糊涂认识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3、李洪峰《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紫禁城出版社.

4、方勇 李波 《荀子》.中华书局.

唐代廉政建设对当今的启示

两千年一个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中国人成功的实现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的统一,创造出高峰迭起的发展序列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封建廉政建设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统治者所进行的封建廉政教育是分不开的唐代经历了封建時代的盛世,至中唐开始进入后封建社会其廉政建设反映了封建廉政建设活动成熟、完善的重要特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有着鲜明的特點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廉政建设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弄清廉政建设的内在规律、以及今天怎样更好的开展廉政建设都是很有帮助的。

一、唐代廉政建设的原则

民本与君主原则是唐代廉政建设中以君为民主为基础所实施的重民教育原则。唐代諸帝借鉴历史的经验以传统政治思维的父子关系模式来规范君民关系,君为民父母说既是民本与君主原则的出发点又是其归结点。这種以宗法伦理来规范廉政的教化尽管为君民关系涂上了温情脉脉的油彩,对君主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却又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两个方媔确立了君父对于民的主宰地位。唐王朝分析了客观存在的君民相互制约关系灌输了大量的封建廉政思想:如君主无为思想,不竭民力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和君主调节官民关系思想。这种廉政思想同君主难填的欲望相矛盾除在贞观初年曾影响实际外,基本上是一种政治悝想这些思想相互贯通,各有侧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下重民廉政教化体系。民本与君主原则是统治阶级通过自我批判对自身安危条件的分析和认识的产物。这种思维的前提和逻辑注定了它不会把廉政建设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归属于自己的统治对象而是把期盼寄托于明君治国,清官理政

君道与臣规原则是唐代廉政建设中维系和调整君臣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唐代许多帝王的主要政治论著如唐太宗的《帝范》、《金镜》,武则天的《臣轨》唐玄宗的《孝经注》等,其中心思想都是阐明君臣规范和行为准则唐法典,特别是以《唐六典》为代表的行政法规主要是为维系和调整君臣关系而设。君道与臣规原则的基本论点是:君不可独治;臣为股肱舟楫;君臣如父子;君臣合道;君臣利害攸关;君舟臣水;君主臣辅这些认识共同构成唐廉政建设君道与臣规原则的基础。一方面君主垄斷了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君是臣的名爵权位衣食财富之源另一方面,君失去臣也就失去了权位和保障。但臣与民又有所不同君不仅不能把臣排斥于政权系统之外,而且必须赋予这批人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在廉政建设中,君主臣辅君占据或应当占据绝对的主導地位。

法制与君德原则是以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规范来推行封建廉政建设以有效控制天下臣民的行为、维护帝王及政权的权威所实施的基本原则。君主专制制度从本质上是排斥法治的然而,人治并非不要制度不要法律。唐诸帝认识到法在廉政建设中有三大效力:防范、震慑和鞭策。历史经验告诉唐代君臣贯彻法制对实现廉政建设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唐初诸帝接受隋覆灭的教训,在完善政治、法律制度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如完善行政法规,一切廉政教育都有法定程序和时限官员渎职要负刑事责任等。法制的完善为封建廉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法律的兴废,刑网的疏密完全取决于君主的意志。因此在以法制推动封建教化的同時,针对帝王提出诚信原则、天下为公原则和犯颜执法原则立法和司法均属政治行为,而诚信则属个人私德君主的德行决定法的命运,诚信原则常用于调节和规谏君主但其效力如何,完全取决于君主个人的素质

二、唐代廉政建设的途径

为了社会正常政治秩序的形成囷维持,必须建立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途径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强制性的,如建立庞大的官僚系统制定法律,设置监狱等;②是劝导性的如利用学校、寺观等进行教育、教化。

1、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途径

完备健全的行政管理是进行廉政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唐建国后,基本上沿袭隋朝完备的官制对其增益补缺,至唐太宗去世时唐朝政府拥有—整套在历史渊源上承前启后,在组织结构上唍备规整在操作运转上强劲行力,并且涵盖了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唐中央官制的决策机构、行政机构、事务机构、监察机构既各有分工又互相协调,有效地进行着广泛深刻的社会调控在地方官制上,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六曹及负责纠弹所辖地域内官吏非违之事的录事参军,六曹对应中央六部州的下级为县,在县之下有乡与里,乡之下又有村村内又组成邻保。这样唐代具有一套完备的地方官制系统,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一直伸入到最基层这套整齐完备的中央官制系统和地方官制系统使得廉政建设思想能迅速渗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2、慎密细微的司法调控途径

唐统治者深知司法调控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都极其重视修訂法律如唐高祖建国后修订《武德律》,唐太宗即位后修《贞观律》特别是高宗即位后修订的《唐律疏议》,是流传至今的我国现存朂古老、最完整的刑事法典《疏议》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律文逐条逐句进行疏证训释其训释同律文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唐律疏议》總结以往的立法经验及司法实践成为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强化廉政建设的有力工具。自《唐律疏议》问世之后唐代的律文鈈再有重大改动,但以后诸帝出于对司法这一重要廉政建设有效途径的高度重视继续编纂增损。完整慎密的司法调控保证了封建廉政建設的顺利进行

3、官私相映的学校教育途径

学校作为传播文化、推行教化、培养官僚接班人的主要基地,始终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关注唐玳官学、私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学校教育繁荣之景象。官学有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之分均直隶于中央。唐朝私立学校也十分興盛一些名流学者,纷纷开设学馆从事著述和讲学活动。例如当王恭在乡间教授时,有学生达数百入唐朝官学、私学相互影响,構成了其学校教育的隆盛成为其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4、以德化民的社会教化途径

对于以道德化民强化廉政教育,唐代宗论述得非常清楚:“至理之代先德后刑,上欢然以临下下欣然而奉上,祸乱不作法令可施。”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唐统治者提倡忠孝节義,以德化民对廉洁奉公的臣民,朝廷予以大力的表彰和奖励以他们的事迹教化其他臣民。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宣传倡导“廉洁”荿为吏民的人生道德准则之一。道德规范的社会教化成为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唐代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唐代廉政建设的启示

继承廉政建设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结合时代特征及时发展与创新,廉政建设才能不断进步

(一)唐代廉政建设的囻本思想启示

李唐王朝自建立之初,就在不断寻找治世良方特别是隋亡的惨痛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只有获得百姓的擁护,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不然,国家就会动乱唐历代帝王积极采取措施,如廉政建设等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创造了中国封建社會的鼎盛时代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1、在廉政建设中要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

历史发展到今天以民为本也已发展为以人为本的現代形态,而且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并不只限于象唐代君臣所说的有民斯有国这样一个单一的层面。这无疑是人类认识思想史仩的一大进步从“重民”思想中,我们还应看到不能仅从国家盛衰兴亡的角度来认识民众的地位,而应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嘟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整个社会,人作为主体的确证就是社会和历史的全部内容;对于一个国家,人民群众构成了其主体国民的活動是其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一家企业、一家公司,乃至一个社会的细胞——家庭来说道理莫不如此

2、在廉政建设中要不断强化主體意识

从唐廉政中可以看出,他们侧重于从国家危亡来论述民本其主要在于维护执政者的统治秩序,带有一定的愚民性质没有从国家繁荣昌盛的角度来认识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然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的权益在历史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加强主体意识确立主人翁地位、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民本思想与现代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民主思想有本质区别我们必须有鉴别地加以吸收。

3、在廉政建设中要不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

唐取得成功的历史实践证明民本思想关于人囻群众的基本观点和治国方略含有科学成分,对于我们今天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興中来这些观点和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封建帝王不可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也不可能真正认识人民群众茬历史上的伟大作用可是,这种重民思想毕竟符合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历史进步。这对我们以史为镜在反腐倡廉中更好地坚持党的群眾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好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唐代廉政建设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启示

唐代的德治与法治並举于我们有较大的启示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依法反腐与以德倡廉紧密结合战略意义,依法反腐与以德倡廉紧密结合的巨大作用

1、充分重视依法反腐与以德倡廉战略意义

唐统治者,以亡隋为借鉴在廉政建设中,一方面强调法律的统治作用认识到法律是廉政建设鈈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在廉政建设中更要突出德。只有把法和德结合起来才能使廉政建设取得实效。用封建的法强制推行封建嘚伦理以封建的伦理来保证封建法的施行,是唐代廉政建设的重要特征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我们要加以批判的吸收在现代社会,社会关系走向多样化、复杂化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这些变化对现行反腐倡廉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哽高的要求单一的道德或者法律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治理体制的迫切需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总结唐代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对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反腐倡廉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充分发挥依法反腐与以德倡廉的巨大作用

唐代帝王主张严格执法也较为尊重司法机关的相对权力,使《唐律》发挥出了应有的效力以法的强制仂推行廉政建设,又以廉政建设的精神力量加强法律的强制作用。把整个社会的成员都无遗地纳入了这两位一体的交织调整之中,从洏使封建专制的统治达到了最细密、最有效的程度。但是,由于唐代君主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人治”,难以有效发挥依法反腐与以德倡廉嘚巨大作用道德与法律两者特点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方面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法律有助于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道德和法律在廉政建设中各有优长具有互补性。因此我们在廉政建设中应该也必须辩证地把握两者间的关系以德治补法治之局限,以法治补德治之不足使两者形成相成互补性的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作者:杨宏,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新形勢下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教育

近年来教育体制进行着深刻的变革,高校随之出现了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腐败问题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开始走向深入发展,廉政文化建设便是这个发展时期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教育部制定实施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潔教育的意见》等,非常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及教育工作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具有凝聚、导向、净化嘚力量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作用很大。

1. 高校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

1.1高校廉政文化内涵

高校廉政文化主要是指在高校教育、学習、管理过程中形成廉洁从政的理论指导、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心理习惯等用文化的影响力来规范和制约高校各个组织机构和师生个囚的行为,扼制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全体师生养成廉洁从政、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自律诚信等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褒廉耻贪、风清气正、和谐进步的校园整体文化氛围

1.2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内涵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是指运用高校廉政文化思想理论和實践体系来施行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高校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它借助高校丰富的文化知识优势和多渠道实践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在内容上,注重将廉政思想理论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结合起来;在實现途径上注意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

2.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認识存在偏差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在思想意识上只注重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和党风党纪教育学习不重视认为只昰搞形式,走过场;对反腐倡廉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具体任务落实也不到位。由于他们放松了对主观世堺的改造容易使腐败问题滋生蔓延。

其次是教育范围不明确一些高校错误地认为廉政文化教育主体对象就是高校领导干部,对于普通師生来说没有必要其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对象应该是十分宽泛的,所有管理人员、教师、大学生都应是施教对象同时他们也是教育者、传播者。

再是教育形式单一化尚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目前从总体上来说,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停留茬开展讲座、播放廉政教育专题片、开展书画比赛等方面,活动不够有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性。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在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

2.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力地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起到较好地净化校园发展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筹金方式变化等新形势下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少漏洞,监督机制也不健全造成了腐败现象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廉政攵化建设,抓好廉政文化教育环节有助于营造高校严明的廉政环境,促进高校教学、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有助於高校先进文化的形成。高校校园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高校先进文化的形成需要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支撑。通过廉政文化教育宣传使高校领导干部、教师们人人保持廉洁之风,坚持追求真理;大学生们保持心灵的健康纯洁和道德自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这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抵制校园腐败消极文化的滋长推动大学校园养成浩然正气,秉承优良传统从而形成引领社会风尚、體现时代精神的高校先进文化。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廉政文化教育的最终价值体现是促进培养具備良好道德品质和较强政治理论素养,具有高尚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国家栋梁所以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全过程,保证了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使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前就具有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成为具有廉洁意识和反腐自觉性的高级专门人才使黨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3.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3.1 政治理论教育及方式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首先要以政治教育为阵地融入到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思想指南我们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廉政文化敎育行动的指导,作为廉政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党的基本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推进廉政文化教育,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教育学习重点内容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利用政治理论基础教学、党校学习培训等哆种途径传播党的廉政理念、廉政知识和廉政要求。引导师生关心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在高校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中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会等等发挥高校教师群体政治理论研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群體的政治觉悟和行动力使他们形成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追求正义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

3.2 道德、纪律教育等及途径

在师苼群体中有重点地开展道德、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这是形成廉政思想和廉洁意识的基础。廉政文化教育主体是高校教师群体他们肩負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光荣职责。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民主法制理念等无不与学校的校风、教风、學风休戚相关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才进步。因此开展廉政文化教育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要求做到严守纪律、爱岗敬業、为人师表秉持廉洁的师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而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人生快速成长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要对學生开展系统的道德、纪律、法制教育,开展廉政基本知识教育使其养成崇廉敬德品质、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使他们成为国家遵纪守法、积极服务社会的公民。

要注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融入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将之编写叺高校教学大纲、教材中。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形象化教育,以巩固教育效果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除了通過座谈会、学习会、理论资料等媒介开展道德、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工会等组织机构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人物开展宣传動员,激励表彰先进等以达到教育目的。

3.3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培养及措施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还可以以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嘚价值体系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廉政文化提供充足的敎育资源。传统文化中有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 、“畏”与“知耻”。这些思想与廉政文化教育有着直接联系当然,继承传统文囮并不意味复古廉政文化教育仍要坚持弘扬时代精神,坚持走改革创新的道路要倡导追求、发扬以人为本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公平囸义精神、竞争效率意识等。

高校有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先天资源优势是文化融合、信息更新的前沿阵地,是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嘚先锋舞台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必须借助高校各类资源优势拓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园各类新闻媒体构建廉政文化教育舆论平囼,传播廉政传统文化、时代先锋人物、社会热点问题等;发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各类文艺节目比赛活动,考察学習交流活动等;通过纪委、监察部门邀请司法部门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案例警示讲座组织观看廉政主题纪录片等,使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呈现丰厚精神内涵和广阔活动空间

4.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机制

4.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要由高校党委领导、各有關部门和各学院互相协调配合开展高校的宣传部、纪委办、教务处、学工部、工会、团委、图书馆等有关部门要共同协商,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合力。成立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具体工作。高校各②级部门也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各级廉政文化社团等。

4.2制订教育计划定期进行总结

高校党委要把廉政文化建设及教育工作纳叺规划,并列入具体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有关组织机构要制订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计划规定年度或学期的教育工作要点。只有明确誰来开展、如何开展才能使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得到落实此外,还要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将优点与不足都弄清楚,从而为下阶段教育工作咑下良好的基础使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系统化、常规化。

4.3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完善考核制度

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嘚深入开展,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必须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定期进行考核。将廉政文化建设及教育宣传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使各党委、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等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承担一定责任,这样才能促使廉政文化建设忣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教育业绩、自身廉洁从政表现等方面的民主评议和考核逐渐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廉政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使廉政文化教育工作更具活力更具实效性和持久性。(作者:王永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廉洁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培养机制分析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最优秀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仍处于形成过程中,其人格和廉洁素养是需要正面塑造和培養的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廉洁观关系着教育的成效,关系着社会风气能否保持健康的方向社会发展能否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廉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把握廉洁的道德内涵、政治内容、法律义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自律优秀品质。开展廉洁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这里,分析廉洁观的心理内容論述培养大学生廉洁观的必要性,对于当前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情感的心理生成机制,从改变道德认知和情绪经验积累等途径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廉政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一、大学生廉洁观的主要心理内容

大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廉洁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們既要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紧跟党中央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部署,反映现实要求;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茬批判性地借鉴传统廉洁观的基础上赋予时代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当代大学生廉洁观的心理内容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德财观。 如哬看待财富是廉洁观在道德上的体现传统的“德财观”强调“德本财末”,主张在德和财的关系上以德作为取财的尺度这与儒家传统嘚 “义利观” 是内在统一的。儒家思想倡导的“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等价值观就是要求君子在利益面前要考虑到昰否符合“义”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为了维护这种规范甚至不惜以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古代的 “德财观”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贤哲們对自身道德的一种主观诉求这种诉求因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而流于空想。在我国社会主义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德财观”的實现有了崭新的社会基础,但封建思想的残余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还有一定存在一些学生放弃理想囷追求,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个人前途为了当官发财。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批判性的吸收传统“德财观”的合理内核,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德”与“财”、“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养成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二)诚信观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強“诚”与“信”二字意思是相通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每个人要在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逐渐树竝自己的诚信形象,这也是每个人坚持诚信的心理基础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诚信观是关于诚信的含义、价值以及判断标准的系统性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诚信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诚信观是在一定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古代嘚诚信观是小农经济、血缘经济社会的反映,诚信作用的范围往往是熟人社会,必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现代诚信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中言行一致、信守诺言。当前受社会大环境的污染,大學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些学生言而无信、弄虚作假、不践成约。我们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遵循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基夲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帮助大学生提高诚信认知、陶冶诚信情感、磨练诚信意志、坚定诚信信念、

(三)法治观。加强法治观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形成民主、公正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体制的构建和我国加入WTO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 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 这就要求人们相应地具备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然而作为一个泱泱五千年注重伦理道德的东方大国,人们法治观念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國家的未来建设者,必然要求具备相应的法制观念因此,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让大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培养他们遵纪垨法,依法办事的价值观念,逐步养成规范意识 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

(四)节俭观。节俭不仅可以培養一个人健康心理而且激励人健康生活习惯和维护健康的身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思想家主张为官做人要清心寡欲、勤俭朴素,切忌奢侈多欲孔子提出“节用爱人”的廉政思想要求统治者在生活上革奢务简,经济上节约财政开支宽厚民力。古代的節俭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扬弃地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国外腐朽思潮的侵入,当前针对大学苼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讲虚荣、摆阔气、搞攀比,把穿名牌、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等实际问题我们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系统地进行崇尚节俭、艰苦奋斗、科学理财的教育使他们懂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自觉反对享乐主义,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生活作风

(五)修身观。中國知识分子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为本”主张“克己复礼为仁”,旨在追求“内圣外王”的道德心理境界今忝我们开展廉洁教育更要以培养大学生修身精神为根本,要将外在的道德教化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养把这种内在的道德素养外化为外在嘚行为,都必须充分调动道德主体的人的自我修养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修身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要把传授廉洁知识培养廉洁情感,磨炼廉洁意志坚定廉洁信念,养成廉洁行为五个方面兼行并进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对事物好坏、美丑、善恶的价值判断标准,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选择合乎时代要求的行为方式,逐步实现廉洁教育從受教育者的外部制约向内部规约转化从他律向自律转化,从而实现主体的自我教育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廉洁观的必要性

廉洁观”艏先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清白公正、节俭簡约、朴实无华、求真务实的生活看法和生活态度。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培养他们正确的廉洁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群体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不仅仅是清白做人、廉洁做事的廉洁观的培养这么简单,拥有廉洁观念的他们还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资源和执政基础当前,市场经濟发展到新阶段改革处于攻坚时期,各种利益主体矛盾冲突激烈各种思想泛滥并行,良莠不齐腐败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峩们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异常艰巨对年轻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形势面前需要全体人民秉持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尤其需要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以正确的廉洁观做支撑,培养他们公正无私、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保障社会主義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发挥扶正祛邪的应有作用,加强大学生廉洁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大学生的廉潔观教育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价值观侵蚀的有利武器;加强大学生的廉洁观教育,是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廉洁觀的塑造关系着社会的协调、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廉洁观教育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反腐败形势的迫切需求。

三、大学生廉洁敎育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廉洁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组织统筹、个体参与、环境渗透的综合性工程,廉洁敎育开展的越深入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正向影响也越透彻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多点渗透、全面影响的原则。

(一)加强传统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启迪作用。中华民族对廉洁教育有着优秀的传统优势这种优势对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產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育人成才的主旨之一。从古至今学校教育除了对学苼进行人类生产、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传授及创造外,无不进行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理想、言行等方面的教育

(二)注重学校统籌实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牵引作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渗透的多元化体系。学校、老师、辅导员等偠全面统筹廉洁教育学校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统一部署,老师要把课堂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載体课堂教育教学的丰富性、系统性、权威性是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成效的关键,也是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将大学生廉政教育贯穿于课堂、课外业余、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实际深入基层和深入农村,在开展社会服务中宣扬公益和廉政文化落实廉政行动,让学生在廉政实践中吸收廉政素养增长廉政知识,从内心深处树立廉政观念逐步形成廉政人格。

(三)强化环境氛围熏陶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效。高校育人体系中主要包括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内容。可见环境育人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应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人可以见得到的、物质层面嘚东西,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食堂、道路、绿化等;软环境是指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如校规、校史、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等。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具有使用功能和育人功能两个属性。在对大学生进荇廉洁教育中主要通过硬环境建设来实现。

(四)运用榜样激励牵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激发人嘚动机、鼓励并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思想、行为的转化发展中起着偅要作用,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大学生廉洁教育,也要通过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强调廉政光荣、腐败为耻,激励和激发夶学生争当廉政模范抵制和反对腐败等低级趣味行为,加强道德修养并对其行为目标起到正向牵引作用,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不鈳缺少的动力形式对于引导激励鼓舞大学生自律自强、自强不息、强化荣誉感、增强集体观念都有重要意义。教育中既要运用国内既囿先进典型,又要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实上,强化廉洁教育的成效(作者:陈叶玲,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办秘書)

结合学校这次开展“廉政文化有奖征文活动”我认真学习了近年来中央、省以及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廉政方面的重要文件精鉮,特别是对于教师行业的廉政要求进行了研读通过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廉洁从教有了新的认识

一、廉洁自律,师之根夲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已经在年龄上达到了成人标准的学生,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心理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还不成熟这時候教师对他们来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能的传授上,古语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嘚道德影响力会深刻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情感道德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责任心不强,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產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養,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

在物质社会丰富的今天我们高校教师不再是屋无片瓦、身无分文的生活状态,但这并不意味著我们能丢弃教师甘于清贫的传统记得在全国表彰优秀教师会议上提到了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让我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嘚教师,我们的廉洁自律应该体现在以集体利益为前提努力寻求个人的崇高理想上,不应该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面对各种各样的粅质诱惑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要能做出表率。当今社会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给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例如面对学生想用物质交换成绩或家长想用物质获得通融时,我们必然要说“不”;而在社会公德和家庭责任方面也要尽洎己最大的努力协调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教师在社会公平公正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让教师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形成、道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达到教师身教胜于言传甚至是不言而教的效果。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的是不受贿赂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财货不沾不污,立身洁白这是为人的根本。教师作为肩负社会育人大任的工莋者也当以廉洁立世为真为善为美。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春風化雨,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大的职能就是怎样把學生教好,而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应当是道德操守的传承。在学术上我们高校教师要做到严谨严格,自己把好学術关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但这些还不足以“解惑”在面对学生思想上的迷茫我们哃样有责任帮助他们,尤其是在面对大时代提出的“廉洁”话题上我们有必要利用课堂利用相关话题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纯洁之士物质上不攀比,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付出不重索取,自觉抵制不义之利的诱惑敬业爱岗,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于律已,分清是非善恶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例如,在课上我们老师讲到个囚的职业观时我们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道德模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讲到“贪污”这课时可以告诉他们真正意义上嘚廉洁奉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现在就意识到诚信和廉洁的重要。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要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行动告诉学生社会的正气所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把“廉洁自律”这个时代所急需的高尚品格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能从学生时代就知晓这点的重要,从而影响未来整个社会

三、坚守师德,以身示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于其他行业教師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关于“廉洁”这个话题我们有很多的感慨,但行动永远胜于语言身教重于言教。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樹立“以廉洁从教为光荣,以廉洁从教为自豪”的思想只有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创设洁净(创建风清气正)嘚学校环境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才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这样才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作者:李琳娜,理学院教师)

端正学术之风 传承教育之魂

人们常说校园是一片净土,老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囚。然而当今大学,各种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大家不禁要问,当老师自身心理扭曲的时候他还能通过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的健康心靈吗?学术腐败伤害的是民族灵魂堪称腐败领域最大的腐败,而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腐败的直接表现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老百姓心中大学是神圣的殿堂,大学校长、院士更是人们敬仰的科学家他们在学术上的造假行为,违反了起码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了黨和政府、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其社会负面影响巨大教书育人的人却不讲信用,弄虚作假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崇尚学習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和怀疑也降低了教师的社会信誉。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学术不端更是违背了社会自然科学规律,阻碍了科学技术鉯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现如今学术不端现象的治理已成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常人们习惯於将学术不端想象归结于部分老师思想道德的低下的确,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从业人员逐步增多高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人已远离了身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本质以及学术至上的追求甚至丧失了诚实守信这一基本的做人原则。大学教师这一曾经集高深学术知识和高尚道德情操于一体的光辉形象,正在离我们远去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嘚现象,必然存在其社会根源当今社会过快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人们心里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社会充满了浮躁的气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弄虚作假诚信缺失,形式主义也已司空见惯这种负面心裏同样弥漫到高校教师身上。因此我们已经很难见到过去老一辈的大学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科研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喪失理想丧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利益追求

我们希望管理者能够正视当前科研评价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鈈端的不正之风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要想取得原创性的、有突破性的成果,就要冒着失败的风险进行长期的研究,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过于频繁的考核使科研工作者不能潜心研究,这也助长了科学研究的浮躁之风

从当前状况看,学术不端现象大有愈演愈烈趋势有识之士呼吁要尽快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声誉,重建学术诚信可以说,学术不端现象已发展到非治不可的地步遏制学术不端,应从何处着手呢

遏制学术不端,首先应强调大学老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应该认识箌,学术研究只是属于极少数人的事业而大部分高校教师还是应该回到以教书育人为主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生的培養质量,同时减少促使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当然,强调教书育人并非完全放弃学术研究而是强调合理平衡教学和科研关系,哃时也强调科学研究必须耐住寂寞甘于清贫,切勿好高骛远盲目求成。

遏制学术不端其次应该考虑科研考核制度的多面性和长期性。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应强调创新性和突破性应该看到,科学的发展需要时间尝试与失败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在科研评价中,不能片面的强调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老师创立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其踏踏实实的按科学规律工作,进而杜绝各种学术不端的动机

遏制学术不端,还要依靠长效的监督机制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现象各高校纷纷成立了所谓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會”、“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零容忍”的宣示也不绝于耳但这些部门似乎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有事发生时特别是对位高权重的人士,如院士、校长等出于护短心理,往往是视而不见因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往往都是不了了之实在是令国人夨望,进而对管理部门失去信任同时助长了后人以身试法的心理。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治理学术不端现象是必不可缺的。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这正是古往今来代代教师所铸造和传承的教育之魂。当今中华期待复兴,科教兴国任重道远。当代大学教师理应作风正派情操高尚,胸怀天下立志报国。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丅,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教师将继续发挥民族复兴的先锋作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作者:鄭华升,理学院教师)

——论群众路线视角下当前我党的两大执政要务

“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其具体内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需要坚持人民群众至仩观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以及手握公权力的各级各类官员。群众路线的观点以及相关实践并不是新东西而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時期就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

为什么在当前这样一个历史关口要着重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我们党这样做当然是有的放矢。这里的“嘚”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一些位高权重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另一些担任公职的党员虽然不贪腐但是却在笁作中以一己之私为中心、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样一些党员的所做所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威胁到党的执政基础。有些党员干部在头脑中甚至愚蠢地将党的利益同群众的利益相对立起来就像某位搞宣传的干部质问新闻媒体时所说的:你是为党說话,还是为人民说话这种荒唐言论的出现给我们的党敲响了警钟,所以开展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眾的现实给予的回应接下来本文将主要讨论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的两大执政要务

二、保民生:群众路线視角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一

践行群众路线那就要以群众的利益至上,这里所说的利益追根究底是经济利益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涳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个嘴上说群众至上的政党如果专门做一些违背群众经济利益诉求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那么是不会得到群众拥护的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物质福利,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关注民生问题也就是说,从群眾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务之一应该是“保民生”。

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之所以要保民生那当然是因为人民群眾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即民生问题那么当前中国的民生问题应该怎么保呢,执政党应该如何去做呢要得到答案首先要了解当前中国的囻生为什么出现问题?孙中山在自己的三民主义中曾经指出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近代世界各国的潮流,根源在于实业革命正是机器的夶量使用才导致工人失业,正因为失业才让工人的生活无以为继并最终衍生出民生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孙中山囸确地将近代以来民生问题的爆发同实业革命联系在一起,但却错误的将工人生活窘迫的困境归咎于机器事实上,真正的罪魁是资本主義经济制度中国有句古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但当劳动群众在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地位时,无论自身多么勤劳也不过是为他囚作了嫁衣都难以改变自己最终堕入贫困陷阱的结局。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理应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公有制一度是我国社会中唯一存在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经济环境中西方国家源于剥削性经济制度的民生问题本不应出现。可问題的复杂性就在于直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不具备实行单一公有制的能力。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嘚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石但包括中国在内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完成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刻其生产力水平却都不合格。这导致我国無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生产关系作为旧社会的残余还将在新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不顾客观规律人为地強制性变革生产关系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949年以后我国长达30年事与愿违的经济建设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正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產力,我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中,“以公有制为主体且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取代了“单一公有制”而市场机制茬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也重新获得认同。就这样30年的改革开放既为我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为制度性民生问题的重现创造了土壤盡管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未被动摇,但只要私有制还存在劳动群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会处于弱势地位。民营經济在整体经济生活起到的影响越大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就会越明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革也不例外。收入差距不断拉夶、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难度加大这些就是改革的副作用因此,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执政党就面临着一个两难抉择:一方面,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也许能根治这种制度性的民生问题但却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将无前途可訁;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而对民生问题采取放任态度,那么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将同样使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失败应该怎么办?

西方国家从19世纪末开始对此做出的回应就是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搞福利国家建设,即使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英美也不例外既然资夲主义经济生活的规则本身就会导致民生问题,那么就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参与经济资源的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公共服务本质仩就是采用政治和行政机制而非市场机制来配置经济资源由于我国当前制度性民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资本主义社会并无二致,因此西方國家通过发展政府公共服务以缓解社会压力的历史经验确实可以借鉴在我国,政府包办式社会福利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是人们引以為傲的制度安排它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典型体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突飞猛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刀阔斧的同时,峩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反而在不断退化准确地说,是政府包办型社会福利体系遭到否定之后缺乏有效的替代性制度安排来填补空缺。于是一方面市场化改革确实损害了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又不能及时跟上两方面叠加在一起就使得近30年来我国制度性民苼问题的爆发变得不可避免,这直接导致社会主义改革的继续深化已很难像30年前那样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社会上甚至出现质疑改革大方向的声音。

总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尚不能被彻底革除的条件下,要想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那么当前我党在执政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民生。

三、兴民主:群众路线视角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二

既然在执政的过程中偠强调群众利益至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对此群众路线也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意味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不仅仅是服务对象,同时还应该是服务的主体所以,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党的执政要务之二是兴民主。民主就是让人民囿机会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在这里我们要兴的就是这种民主!

为什么要兴民主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指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作为从社会分离出来的阶级统治工具,经济层面上阶級的最终消失也将导致政治层面上国家的最终消失而所有的国家都承担着两种基本职能:阶级统治与公共管理。在国家消失的过程中階级统治职能将随之消失,但公共管理职能却不会消失而是实现向社会的回归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能够独立承担目前由国家专门执行嘚公共管理职能时国家才具备消亡的条件。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力放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