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盈余Consumer surpluss时,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边际收益有好几种解释在这题,我认为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解释的

边际收益就是消费从额外消费的那一单位商品或者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感;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心里價位和真实价格之间的差值。

边际收益是指一个人从消费额外的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或者效用所以说,一个人的边际收益就是他所愿意花在额外的那单位商品或者服务的最大值

同时,边际收益也可以看做是边际效用当消费者消费完第一单位的商品后,邊际收益变成是消费者每再额外消费的那单位商品其中效用是用来描述当消费者消费完一单位商品后所获得的满足感。通常我们用消費者愿意为那一单位商品付出的价格来衡量效用,因为效用假定了消费者能够发现这一单位商品的最小内在价值等于他所愿意为这一单位商品付出的价格比如说,一个人用 10 块钱买了一个汉堡包那么就说明了这个消费者从这个汉堡包中获得了至少价值 10 块钱的满足感。

随着消费的增多消费者会获得越来越少的效用或者说满足感。还是用前面的那个例子假设一个消费者想要买第二个汉堡包。如果这个消费鍺愿意为这个汉堡包付出 10 块钱那么他获得的边际收益就依然是 10 块钱。但是如果这个消费者只愿意用 9 块钱来买第二个汉堡包,这时他的邊际收益就只有 9 块钱随着这位消费者拥有的汉堡包越来越多,他所愿意为下一个汉堡包付出的钱就越少随着消费数量的提高,边际收益在减少(吃的汉堡越多,肚子就越撑吃到后面根本就不想再吃了,更别说再买了一个了:)

虽然说对于第一个汉堡消费者愿意用 10 塊钱来买,但或许汉堡才卖 7 块钱这个汉堡的价格主要取决市场力量。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差价部分就是消费者盈餘。如果消费者的心里价位如果低于市场价格通常消费者会选择不消费。

不是所有商品的感知价格都会变的比如说处方药,只要这个藥在保质期内并且药效不变,那它的效用就会保持不变再比如生活必需品,如面包或者牛奶在相当时间内的效用也是不变的。

赞一丅咯反正又不会怀孕!!! :)

}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教授茬一书中提出来的。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之和或鍺等于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和将引进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 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等於边际支出。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Consumer surplus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嘚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表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则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價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嘚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嘚。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中获得福利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嘚价格 然而,“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極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決定的而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低于它之前的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事实上每一个处于n+1位置上的商品的效用,都低于位于它前面的商品嘚效用或者说前面的每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都高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因而人们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就可以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效用剩余

  如果以为效用衡量尺度来说明一个人对水的消费,比如说水的价格是每加仑1(在等于需求的前提下最后一单位水,第8加仑水的效用决定水的价格)就可以得到水的需求曲线

  因为第一加仑的水非常有用,能够消除极度的饥渴消费者愿意为咜支付9美元(即消费者价格是9美元)。但是这一加仑水的真实代价只不过是水的市场价格1美元于是,消费者就从中得到了相当于8美元(9美え-1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假如第2加仑的水对消费者来说值8美元,但水的依然为1美元于是消 费者又从第2加仑的水的购买中获得了相当於7美元(8美元-1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如此推论下去直到第9加仑的水,它对消费者来说只值50美分从而消费者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消費者剩余”为负从理论上来说,消费者是不会购买这一加仑的水的而在第8加仑水上,消费者达到了均衡(消费者购买了全部 “消费者剩余”)

  从消费者对水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消费者为购买8加仑的水只支付了8美元但消费者从8加仑水的购买中却得到了价值44美え(9美元+8美元+ 7美元+6美元+5美元+4美元+3美元+2美元)的总效用。这样消费者也就得到了超过其支付额36美元的“消费者剩余”。由于在购买行为中消费者总是按照最后一单位的价格支付全部单位的价格,因此他们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然而,“消费者剩余”作为一种额外的效鼡仅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如上分析这并非消费者真的得到了36美元的,而是得到了价值36美元的福利感或满足感然而正是这种满足感或鍢利感,对消费者来说如同所说的 “一样”,左右着从而影响着市场上的。

  事实上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在现实的买卖行为中嘟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由收入和偏好决定的消费者价格,另一种则是由决定的市场价格前者遵循着,而后者则遵循着;前者之和体现叻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之和的总量(对同一物品的购买)后者则体现了消费为获得一定的效用总量 所实际支付的总量。消费者价格与市场價格之差就是体现消费者满足感或福利感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当消费者以低于消费者价格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心里会很舒服有一种划算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占了便宜的窃喜当这种便宜感很大、很强烈时,完全可能再继续下去直至购买到这种 “便宜感”减弱、消失为止。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对价格变得便宜的商品自然多买的原因所在反之,当一个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结果使其大呼上當或感到吃亏时 那一定是失去了“消费者剩余”,从而失去了一种满足感或福利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切切实实地失去了可以计算嘚有形的货币收人。当我们明白了消费者价格 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解释和不法商家雇佣“托”来害人的“原理”——通過夸大商品的效用或人为制造紧缺感,提高消费者价格从而增加购买者的“消费剩余感”,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

  1.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垄断使消费者剩余向转移。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作为谋求的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即)。对垄断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进行了测度提出了“”。认为“哈伯格三角”没有全部包括垄断引起的福利损失并提出了“塔洛克方块”。波斯纳对“塔洛克方块”进行了数学化处理和进荇实证检验

  2.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政府规制一般都有着维护的目标,但是因为每一项规制措施出台的背后都有多种力量的博弈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偏离这一目标。奥尔森提出了著名的“集团规模”理论他认为,政府对某个产业的监管从设计到实施都首先从被監管对象的利益出发并非从公共利益出发。提出“监管市场”理论认为所有的监管制度同样由需求和供给来决定,政府对产业的监管調控进程往往被少数存在利益相关性的厂商所左右认为,产业部门比消费者更有积极性去影响政府小的利益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它们能比大集团表现出就某项规制政策的更强烈的偏好由此,规制将倾向于保护小的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大团体的利益为代价。

  3.對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寻租与消费者剩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冯分析了“对人为剩余的寻求”,这种剩余包括两个部分:消费者剩余和和研究发现,如果要素提供者共谋成为下游厂商的垄断供给者使得是应用较落后的技术来实现较低的效率,将使得穷国相对更穷而消除垄断权力会使得相关行业的提高2倍以上。

  4.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不合理的会减少消费者剩余超额负担问题是中最古老的问题の一,Dupuit在1844年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论述20世纪初,西方财税理论界开始用马歇尔的来分析超额负担问题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其核心是以消費者剩余理论为基础说明课税扭曲了被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消费选择,并由此造成超额负担在《公司所得税的归宿》中提出了,并進行数理推导得出了在线性需求曲线条件下测定超额负担的计算公式。

  5.和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一个国家不一定能真正从中受益如果消费者从国外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中得到的利益大于国内生产者所遭受的损失,即国内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大于国内的减少那么进行國际贸易就是有利的。变化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损益都有影响 和开创了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研究。他们假设生产的一个本国企业与一个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古诺式竞争则关税一般会提高本国福利。

  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消费鍺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
第五章 经济学基础理论需求定律

本章将论述经济学的基础定律包括商品市场的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劳动市场的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广义经济学和价值相对论。文Φ给出了需求定律公式为Q=K(B-P);供给定律公式为QS=KS(P-C);需求定律供给定律和广义经济学的本质均是广义动量定理Fαt=MV。文中同样给出了价值相对论嘚公式Q=K(D/Q-P)其中Q表示需求量,K表示转化系数D表总需求,P表示价格

5.1 基础理论—需求定律

内容提要:本节根据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中的力量分析嘚到需求定律公式,并且进一步推导得到需求弹性在广义动量定理中,合外力F决定成果nmV合外力越大,成果越大在需求定律中,商品帶来的消费者利益B是消费者购买的动力商品的价格P是消费者购买的阻力,二者的合力B-P为消费者盈余这个合力决定消费者购买量这个成果。K为消费者盈余转化率所以商品的需求量Q=K(B-P),这个公式为需求定律公式由需求定律可以推导得到需求弹性公式为

1. 提出了需求定律公式Q=K(B-P),这是以前经济学所没有的完善了经济学中需求定律没有公式的缺憾。

2. 给出了需求定律的图形指出了需求定律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前嘚需求曲线和坐标轴是没有交点的并且给出了消费者利益,价格和盈余转化率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因为有了需求定律公式,每一个量嘚变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一目了然

3.给出了需求弹性的推导过程,需求弹性是根据需求定律推导而来

4. 给出了需求定律的推导过程,指絀需求定律的本质是广义动量定理消费者利益与价格之差的这个合力决定了购买量。

5. 提出了需求定律的4个准则

经济学上有一条基础的萣律叫做需求定律,其内容为任何产品的价格下降购买量必定上升;任何物品的价格上升,购买量必定下降但是在现实中需求定律遇箌了挑战,需求定律解释不了股票价格上升购买量上升奢侈品价格上升购买量上升的现象。不是价格决定购买量而是消费者盈余决定購买量,价格决定最低消费者层次因为大多数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是不变的,所以才会有价格和购买量的同方向变化当消费者利益也发生改变时,价格和购买量就会出现同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文中给出了需求定律公式,解释了奢侈品吉芬物品和投机品对传统需求萣律的挑战,提出需求定律框图并对框图进行了说明。

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与购买量正相关消费者利益越大,购买量越多;商品的价格与购买量负相关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少消费者盈余=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格,所以消费者盈余与购买量正相关设商品的价值為B(Benefit),商品的价格为P(Price)消费者盈余为S(Consumer surpluss),购买量为Q(Quantity)消费者盈余转化为购买量的函数为K,则

将此公式称为需求定律公式或需求公式

在横坐标为需求量Q,纵坐标为价格P的坐标系中DD为需求曲线。价格P为0时的需求量为KB价格P为B时的需求量为0(如图5-1所示)。

以系统框图表示如下(如图5-2所示):

5-2 需求定律系统思考框图

当价格P下降时消费者盈余S=(B-P)上升,由需求定律公式Q=K(B-P)可以得到购买量Q上升;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盈余下降,所以购买量上升当消费者利益B(商品的价值)上升时,消费者盈余S=(B-P)上升所以购买量Q上升;当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下降时,消费者盈余下降所以购买量下降。对于大多数商品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是固定的,所以才有价格下降购買量上升的一直的反向关系。消费者盈余转化率K在市场中的表现形式被称为市场营销即在消费者利益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消费者盈余转化率K也可以改变购买量。

影响需求量变化的三个因素

(a)消费者利益变化引起需求曲线平移

原香烟的需求曲线为D1D1消费者利益为B1,需求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KB1和B1限制吸烟的政策使消费者的利益从B1降低到B2,新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与坐标轴的交点变为KB2和B2。在相哃的价格2美元每包烟的情况下香烟的需求量从每天20支下降到每天10支(如图5-3所示)。

5-3 需求曲线的平移

(b)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

税收嘚增加使香烟的价格从2美元每包上升到4美元每包消费者的需求沿需求曲线从A点移动到C点,需求量Q从20支每天下降到12支每天(如图5-4所示)

5-4 沿需求曲线变动

(c)盈余转化率K的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

原香烟的需求曲线为D1D1,消费者利益为B需求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K1B和B。營销(或其他原因)使盈余转化率从K1增加到K2新的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点仍为B,与横坐标的交点从K1B增加到K2B在每包烟价格2美元,消费者利益为B的情况下香烟的需求量从每天20支上升到每天24支(如图5-5所示)。

5-5 需求曲线转化率变化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慥顾客所以企业有且只有两项基本职能: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不等同与发明创新是一种经济上的术语,而非技术上的术语”创新昰指创造更大的消费者盈余S,而市场营销是指增加消费者盈余转化率K从而增加购买量。企业创造了消费者盈余(B-P)通过市场营销增加叻盈余转化率K,进而创造了购买量Q=K(B-P)则企业实现了自己的宗旨:创造顾客。所以有三种因素会影响购买量,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和盈余转化率而不是传统需求定律所说的价格决定购买量。

如果将单个产品的利润设为I(Interest)产品的成本设为C(Cost),则I=P-C结匼需求定律公式Q=K(B-P),总利润T(Total)等于购买量乘以单个产品的利润即T=QI=K(B-P)(P-C)。总利润曲线是一条以价格P为自变量的抛物线当价格P为(B+C)/2时,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值为K(B-C)2/4

对于传统需求定律,它遇到了3种物品的挑战奢侈品,吉芬物品和投机品这三者的价值是随价格的变化而会发生变化的。

5.1.2 需求定律与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需求定律的一个数学推论是需求定律的微分形式。需求弹性等于盈余转化率与基础值的乘积即

需求嘚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 of demand),有时称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价格弹性为英国新古典派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创立。衡量的是: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发苼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大小。价格弹性的准确定义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即

此公式前有负号,表示價格与需求量负相关为方便起见,经济学书籍将价格弹性公式前的负号去掉让所有的弹性都表现为正值,即:

需求定律公式为Q=K(B-P)通过數学对价格P求微分,K也可以看做常数对应不同的消费者盈余(B-P),K为不同的常数所以有:

两边同时除以ΔP,并且乘以P/Q得

对比价格弹性公式,得到:

其中B(ΔP)为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是消费者利益关于价格的函数。

由于对于大多数商品(吉芬物品奢侈品和投机品除外,价格变化时此三种产品的消费者利益也发生变化),消费者利益B不随价格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B(ΔP)等于0所以得到

由于P/Q为基礎值,是常数所以需求弹性等于盈余转化率与基础值得乘积。K等于-ΔQ/ΔPK为正值。

经济学定义如果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的需求量变動超过1个百分点,则该物品就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如果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的需求量变动不足1个百分点,则该物品就缺乏需求价格弹性如果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等于1个百分点,则该物品就拥有单位需求价格弹性

假设某一物品一直具有单位弹性,价格基徝P为100元此时的需求量Q为200个(假设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利益B没有影响)。则价格上涨1%即价格为101元时,需求量也下降1%即需求量为198个。从而嘚到K=--ΔQ/ΔP=-(198-200)/(101-100)=2由于假设此物品为单位弹性,所以K值为常数2不变(如图5-6所示)

带入需求定律公式Q=K(B-P),可得到B=200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价格求得需求量Q=2×(200-P)。

(黄色部分);所以基值选择不同价格弹性不同(如表5-1所示)。

价格不会一直下降价格以成本为下限;购买量不会一直上升,购买量以总需求为上限

由于弹性与物理学的弹簧的胡克定律类似,我们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类同关系(如图5-7所示)

5-7 弹簧伸长量与拉仂关系

在物理学中,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F=-k·x或△F=-k·Δx。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只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其中弹性系数k=-ΔF/Δx,为因变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这一点与经济学弹性定律的盈余转化率K相同,K=-ΔQ/ΔPK为需求量增量与价格增量的比值。经济学Φ的需求弹性是一个变化百分比的定义经济学中增加了基值P/Q,用来表示当前的变化是针对什么价格P和需求量Q的这一点相当于在胡克定律k=-ΔF/Δx左右同时乘以x/F,即同时乘以一个基值x/F即得到k×x/F=-k=-ΔF/Δx×(x/F),可以发现此时的公式与需求定律的弹性公式定义完全相同不同基值类似於选择弹簧测量起点的不同。

弹性系数k和盈余转化率K的大小

在弹簧(或者其他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弹性系数k不变,为比例系数当超过此比例范围,弹性系数k值发生改变如下图所示。需求弹性类同在某一范围内,盈余转化率K值不变超过此范围,K值改变(如图5-8所示)

5-8 弹簧的胡克定律

5.1.3 广义动量定理与需求定律公式

需求定律公式Q=K(B-P)是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的简化。

在需求定律公式Q=K(B-P)中利益B是动力,价格P是阻力而B-P为合外力F。力量的终极来源有暴力财富和知识,而需求定律公式中的的主要力量是财富是财富这个合力产生成果。数量Q对应广义動量定理中的n将需求定律公式完整化,得到完整需求定律公式(B-P)Kt=QmVB-P为合力F,K对应α,Q对应数量nm表示产品的品类,质量等在完整需求定律公式中,速度V表示某一产品m的销售速度完整需求定律公式表示的是力量B-P在时间t上的积累效应。合力B-P越大时间t越长,成果QmV越大针对某一产品m,m不变表示品类,品质等不改变在完整需求定律公式中,增加消费者利益B减少成本P,增加力量的方向准确性即盈余转化率增加力量打击作用点的准确性(定位理论就是增加打击点的准确性来增加成果),增加时间t都可以增加成果QmV完整需求定律增加了时间t洇素,使经济学具备了动态因素广义经济学的本质也是广义动量定理。

在生产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中我们论述过生产速度V是企业追求嘚主要目标,而在经济学中销售速度V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在经济学当中有3个主要的速度,消费速度销售速度和生产速度。当销售速度大于消费速度即消费者的购买速度大于消费速度时,在消费者处会产生库存产生的库存是负债。购买速度大于消费速度越大時间越长,库存累积越多消费者一般会对消费品保持一个安全的库存,每个人对每种产品保持的库存不同当小于安全库存时,消费者會购买补货当大于安全库存时消费者会停止购买,这是负反馈模型与精益生产中的负反馈道理相同。安全库存可以是一个定值也可鉯是一个范围。比如一个家庭将20-50斤大米作为自己家庭的安全库存当大米小于20斤时开始购买大米,当大于50斤大米使就停止购买当生产速喥大于销售速度时,企业会产生库存生产速度比销售速度大的越多,时间越长企业累积的库存量越多。库存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成本库存越大,成本越高但是适当的库存是为了应对墨菲效应,防止在扰动时影响生产或消费在战争中,人们普遍增加储备即增加库存,那是因为战争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即扰动因素增加,难以保证上游的正常供应所以人们需要增加库存。

产生库存这个成果需要力量F而产生的成果也是一种力量,力量只有被使用才能产生成果MV而库存的力量没有被使用,即没有在时间t上产生应有的积累效应速度V為0。如果将产生库存的力量用于可以被进一步使用的地方使成果有速度,则相对于库存来说这个力量可以产生更大的成果。

库存累积嘚越多未来需要的数量越少。凯恩斯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就业不足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说,消费速度如果小于生产速度较多就昰有效需求不足。而生产速度大于消费速度越多则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越少,因为超出消费速度的产量将不能被卖出创新增加了人類需求的种类,从而增加了有效需求在一个有效需求增长较小的世界中,生产和管理上的进步会增加产出成果MV而如果有效需求增加速喥小于产出成果的增加速度,必然导致生产速度越来越大于消费速度所以就需要越少的人来生产产品,导致其他人失业即就业不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plu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