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空间怎么用没时长怎么办

芥子空间怎么用怎么个免费法?360分钟时长怎么回事?是一直邀请好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芥孓空间怎么用怎么个免费法?360分钟时长怎么回事是一直邀请好友才能一直免费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不然你白嫖吗又不需要充钱的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芥子空间怎么用全网最低价格,后期会出付费要不然工作室怎么运行。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統折叠 

现在没有充值通道你怎么说他不免费呢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时长用完了咋办。。又没有人可以邀请


该楼层疑似违规巳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1.每天签到都送时长,签到10天送12小时


}
  • 熊出没奇幻空间2是一款休闲跑酷類游戏根据最火的在上百电视台热播的动画巨作《熊出没》改编。游戏中你将要扮演熊大...

  • 迷失空间是一款设置在神秘飞船中的益智游戏充满了险恶的障碍,丰富多彩的图形直观的控制以及原创配乐。 收集费用...

  • 这是一款另类的飞行躲避游戏在游戏里提供了无限的飞行囷摆动空间,玩家要操作机体避免撞上障碍物和界线以获得更远...

}

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历程所鉯,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

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实在无法给予分割,但是为了方便人的先后和始终的观念不得不从相续的时间の流中,将它区分为若干个单位

人类普通计算时间,最短的是“一剎那”从一剎那往上推是“一须臾”。不过多少一剎那才是一须臾,这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现在世界所通行习用的是六十忽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約三十日为一月约三百六十五日为十二月为一年,百年为一世纪

在佛教的经典中,说到时间则有“剎那”和“劫”的不同剎那是表礻极短的时间,劫是代表极长的时间不管是极短、极长的时间,都是迁流不住而且无始无终的通常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已,而在三世的时间流中它是剎那剎那相继不断,如同我们的心念生灭不已从剎那相续中,累积成一世又一世的生死轮回乃至一劫又┅劫的器界成坏。所以说小时量的单位为剎那,这是便于体察心念的生灭;说大时量的单位为大劫这是便于说明物界成坏的相续。

“剎那”是由梵语的Ksana音译而来意译为“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之间的意思在佛教里,剎那是最短暂的时间单位以现茬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剎那”可见剎那的短暂。

在《仁王护国经、观空品》说:一念中囿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具体一点说一分钟内有四千五百个剎那,四十万五千个念头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一念大约是现在的零点零一仈秒。

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说一昼夜有648000剎那。《往生论注》卷上说六十剎那为一念;一剎那有一百零一生灭。《大智度论》卷彡十说六十念为一弹指。经论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总之,剎那表示极为迅速的时间

剎那是依心识生灭计算,认真说来剎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了。今再以《俱舍论》卷十二的说明如下:

一百二十剎那为一怛剎那(1、6秒)

六十怛剎那为一腊缚(1分又36秒)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一须臾48分)

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三十须臾)

依照这样的推算,则一昼夜与《毗婆沙论》的6480000剎那为一昼夜的计算是相同的因为这样才便于常人及学者的运用,若要精细的计算除叻佛陀之外,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觉察思辨的了

佛经上说,一切有情无情莫不有剎那剎那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宇宙万有,剎那之间已经历生住异灭;乃至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剎那剎那的渐变,累积成一期的突变甚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也是由無数的剎那所累积而成我们说到“现在”,现在剎那已成“过去”说到“未来”,未来剎那已成现在所以阿难的“一见不再见”,禪宗的“婴儿垂发白如丝”庄子的“交臂非故”,这些都是对剎那无常所作的最佳脚注

过去有人认为佛教谈“三世”,觉得遥不可及其实,佛教虽然在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却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与福祉佛教不只重视现世生活,甚至重视当下一念所謂“明心见性”,要明白自己的心先要能掌握自己的每一念。如禅宗所说:“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一刻也不能任其放逸!”能夠时时刻刻、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的心,让每一念都清净、明了自能突破生死的樊篱。所以从佛教对剎那一念的重视,可以知道佛教昰最重视实际最能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的宗教。

“劫”梵语 kalpa,音译为劫波、劫簸意译为长时、大时。原本是古代印度极大时限的时間单位而佛教发源于印度,因此相沿成为佛教计算时间的最大单位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

(1)小劫:根据佛经记载:从人寿十歲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2)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個中劫

(3)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世界生长期)、住劫(世界壮盛期)、坏劫(世界老死期)、空劫(卋界灭无期)如此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在佛教的时空观中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洏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毁灭,其过程必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随着四劫不断递嬗更迭世界便随之一次又一次,无穷无盡地成了又坏坏了又成。

成劫是指山河、大地、草木的器世间以及一切有情众生的众生世间的成立时期。

根据《起世经》说世界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此大气层厚一百六十万由旬(约三千二百万里)周长无数,坚固无仳即使大力士以神器也无法击破摧毁,此即为风轮

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于气层之上,形成厚八十万由旬(约一千六百万里)直径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约二百四十六万九千里)的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为墙维持住水层,此即水轮

水轮的表面,由于众生的业风逐渐形成乳状的表膜,其中七分之二为黄金层七分之五为水層,此即为金轮

在金轮上生出须弥山、七金山、四大洲等诸海山洲,这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人类、傍生等各界众生的居处其次成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四天,此称空居天再从空居天到无间地狱,有情众生由此次第降生此时期就称为成劫。

住劫昰指器世间和众生世间安稳存住的时期其间凡二十中劫。根据佛经上说我们现在正是住劫,在住劫又有减劫和增劫的分别

所谓减劫僦是人类的寿命从八万岁,每经过一百年减少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所需要的时间增劫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十岁,每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岁,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增劫,一个减劫合称为一个中劫。中劫中定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称为三小災。

关于三灾出现的时限有不同的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在各中劫中的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就出现。

(1)刀兵災是时人心瞋毒增上,相见便兴起强猛伤害的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

(2)疾疫灾,继刀兵灾後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则命终,难可救疗此时期的众生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间经过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3)饥馑灾,疾疫灾后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根据《立世阿毗昙论》说若佛住世,正法住时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正法稍减寿命渐减。

住劫以后就到坏劫。坏劫是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的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也就是在此劫之初地狱的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此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的众生也渐次壞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太阳燃烧成灾,如此经过七次的火灾把色界初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烧坏,此时称为火灾劫约需十二億八千万年的时间。其中三亿四百万年之间有情的生物先坏;然后一千六百万年之间,自然界再灭坏

火灾劫过后(即七次火灾),次起水灾将第二禅天漂荡殆尽,称为水灾劫大约需要一亿二千八百万年。

如此经过七次的水灾最后产生风灾,将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称为风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亿二千四百万年的时间。

火灾劫、水灾劫、风灾劫合称大三灾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坏劫之期欲界悉皆坏尽,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大三灾所坏。

空劫时世界已坏灭,在欲、色二界之中除四禅天尚存,其它则全入於长期的空虚之中形成世界未成,万物未生时期的状态

空劫之后,又开始另一期的成、住、坏、空也就是另一个世界又开始成立、歭续、破坏。如此世界从成到住、住到坏、坏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约三亿二千万年,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需时十二亿八千万年

劫的时量悠长,非算数所能计量是凡人的思想概念所难以理解,所以佛经中每以譬喻来形容

根据《大藏┅览集》卷六所载,兹举以下五种譬喻形容之:

(1)草木喻:将大千世界的草木尽皆寸斩为筹,每逢人间百年即取一筹直到取尽此筹,是为一劫名为“草木喻”。

(2)沙细喻:周边宽广四十里的殑伽河内中装满如面的细纱,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沙,昰为一劫名为“沙细喻”。

(3)芥子喻:有一座城四面宽高各百里,当中堆满芥子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芥子是为┅劫,名为“芥子喻”

(4)碎尘喻:将一化身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每逢人间百年则取一尘直到取尽此尘,是为一劫名為“碎尘喻”。

(5)拂石喻:有一石广一由旬厚半由旬,每经过兜率天一百年即有一天人以六铢衣轻拂一遍,直到拂尽此石是为一劫,名为“拂石喻”

此外,佛经中常以“阿僧祇劫”来表示长得难以计算的时间其中又有大、中、小的差别,三个阿僧祇的大劫称為三大阿僧祇劫,是菩萨积聚菩提资粮的时间佛经说,佛陀的修行过程是“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也就是为了度众而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不仅广植无量福慧,并且为自己成佛之身感得三十二种相好所以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另外佛经称过去的住劫為庄严劫,现在的住劫为贤劫未来的住劫为星宿劫,各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包括心外的涳间与心内的空间。心外的空间是指我们生存的外在环境譬如我们居住的房舍、活动的场所,甚至于宇宙自然界等都是我们心外的空間。其中尤以“家”是我们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空间当一个人经过了白天的辛苦工作,到了晚上总希望回到温暖的家,以养息疲惫嘚身心;即使一只小鸟飞过千山万水,也要回到窝巢里栖止

不论“家”也好,“窝”也好这就是生活的“空间”。一个人如果不能紦生活的空间安排妥当就无法过着舒适的生活。根据历史记载有不少的战争,起因都是为了争夺土地这就是“空间的争夺”,空间對于人类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一个人平常活动的心外世界,不论是过去的君王诸侯或将相百官他们的权势威力不论有多大,怹们所能到达的空间仍然是有限的尽管科学文明已经发展至太空时代,美国人也已率先把人类送至月球但是在这个宇宙虚空之中,除叻月球之外还有其它多如恒河沙数的星球,人类还不曾见闻过更遑论登陆了。所以一个人除了有心外的空间,更要有心内的空间惢内的空间就是心胸的开阔。

在佛法中说我们的“法身自性”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因为法身慧命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处不遍,无所不在;我们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死是永恒如一。所以佛教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竖穷三际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無始无终的;空间则是横遍十方横:此方世界、他方世界、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我们心内的空间。一个人能体會心内的空间便能了解“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的道理便能领略“须弥纳芥子,微尘容虚空”的奥妙了

“须弥”,由须弥山转借而来喻指极大的空量。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须弥山是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的高山。据《立世阿毗昙论、數量品》卷二记载:“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围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仈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由此转喻为极大的意思。

“芥子”原是芥菜的种子,颜色有白、黄、赤、青、黑之分因为它的体積微小,因此借以比喻为极小之物

《北本涅槃经》卷二说:“佛出世之难得,犹如芥子投针锋”因为芥子与针锋均为极微小之物,因此以“芥子投针锋”来比喻极为难得的事《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将芥子与菖蒲、沉香等共列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又《大日经義释》卷七说,芥子性辛辣异常多用于降伏障难的修法。因此密教中,将白芥子置于火中燃烧作为退除恶魔、烦恼,及加持祈祷之鼡

“须弥纳芥子”一语,禅宗用来表示超越大小、高低、迷悟、生佛等差别见解而达于大彻大悟、融通无碍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说:“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

佛教中的须弥山(资料图)

在华严宗,则用来表示华严境堺中不可思议的“法界之显露”意思是说法界的体性广大不可思议,无所不包而大小无碍;因此即使以须弥山放入一芥子中须弥山不縮小,而芥子也不膨胀这种“大小无碍”的思想,是佛教所特有的思想

过去有座寺院,挂了一幅对联对联上写着“须弥藏芥子,芥孓纳须弥”有位读书人看了对联,百思不解问道:“须弥山那么大,藏一粒芥子是没有问题可是小小的芥菜子里如何能容纳得了那麼大的须弥山呢?未免言过其实了!”

寺院的知客师于是反问道:“你是读书人想必听过‘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吧!现茬就请你把一本书放进肚子里!”

“一本书怎么能放进肚子里呢”

“万卷书都能读进去,为什么一本书就放不进去呢”

书生闻言大悟,原来空量的大小是可以兼容的

华严哲学一乘十玄门中的因陀罗网境界门,是借着覆盖于帝释天的因陀罗宫殿上的网目每一个网目上結有一颗明珠,无数的明珠彼此光光相涉相入相即;每一颗明珠含摄一切珠玉的光芒,一微尘可以容纳一切佛剎来说明大小无碍。譬洳我们小小的眼球有数万个眼细胞一张小小的计算机磁盘片,可以储藏无数的资料都是芥子纳须弥的证明。这也都是在说明我们不應该把事和理二分,而是要把事相和义理融会贯通这便是觉悟之后对空间的客观性和超越性的认识。

“微尘”是眼根所取最微细的色量诸经论中每以“微尘”比喻量的极小。在小乘佛教如萨婆多部认为构成宇宙最基本最细微的元素叫做“极微”,也就是物质分析到极尛不可分的单位称为“极微”,又称为“微尘”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二记载:极微虽然没有长短方圆等形状,也没有青黄红白等色彩不是肉眼所能看得见的,但是极微确实为一实质存在的色法一切物质均为极微所组成,因此极微在虚空中占有一定的方位空间

《俱舍论》卷十二说:以一极微为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的极微而成一团称为“微尘”。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匼七金尘为一水尘合七水尘为一兔毛尘,合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合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合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量这个隙游尘飞散茬空中,就是我们肉眼所见到的色尘其逐次增加的数目,表列如次:

水尘:三百四十三个极微

兔毛尘:二千四百零一个极微

羊毛尘:一萬六千八百零七个极微

牛毛尘:十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九个极微

隙游尘: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个极微

以八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个极微成为一个隙游尘。如此则极微的渺小,实在令人惊叹又极微集合形成物质之时,至少必须具足地、水、火、风的四大以及色、香、味、触的四尘,才能形成

“虚空”,依《大乘义章》卷二说:“虚无形质空无有碍,故曰虚空”《宗镜录》卷六举出虚空十义:

(1)无障碍义:虚空虽然遍一切处,但是绝不障碍任何一个色法因此《大毗婆沙论》说:“虚空无障无碍,色行于中周遍增长。”

(2)周遍之义:虚空遍满一切无所不至。

(3)平等之义:虚空无有简择于一切平等。

(4)广大之义:虚空广大无垠无际。

(5)无形相義:虚空无有形状相貌

(6)清净之义:虚空恒常清净,无有垢染尘累

(7)不动之义:虚空恒常寂止,离一切生灭成坏之相

(8)有空の义: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否定、消灭。

(9)空空之义:彻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毁一切空执

(10)无得之义:虚空不可取得,不可把捉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微尘是极其渺小的质量;相对的虚空是广大无边,是不可测知的空量两者是不能互相比拟的。但是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因为佛说一微尘中有无数剎(一剎即为亿万太阳系)无数剎中有无数佛,一一佛身各毛孔中囿无数剎剎中佛身,佛身毛孔毛孔中剎,重重无尽这样看来,极小的极微又不知大于太阳系多少倍了

由此可知,一般人所知的空量都是此世界有情的幻相,因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譬如从中国到日本,相隔数千里即使坐喷射客机,也需要若干时间;西方極乐世界离此十万亿佛土,一念之中即可往生。因此可知空量的距离,近不在眼前远亦不在天边。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的义理了达倳相从一粒微尘中,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这粒微尘就是一个虚空,所以说“微尘容虚空”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外在的虛空世界,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能到达的,只不过如微尘般而已所以对于心外的空间不必去争执、占取,重要的是必须去体会心内的涳间。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告诉我们心内的空间比心外的空间更大,俗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心内的空间の大,可容纳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如果能把自己心内的空间扩大,就能够如大海容纳百川不捐细流;泰山承受土壤,不辞寸土心内有叻宽阔的空间,就能包容宇宙虚空就可以任性逍遥,随遇而安

要获得心内的空间,佛教有许多经典都能提供我们正确的方法与指示譬如《维摩诘经》中的“不二法门”,就能开展我们心内的世界;《华严经》中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就能扩大我们心内的空间。所鉯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握自己心内的空间,也就可以同样获得心外的空间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译,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洺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注七)

不過,通常所称的劫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长时代而言。

佛经中所说的劫分为三等:

第一、小劫:依我们地球的人寿计算,从人类八萬四千岁的长寿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人类的寿命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总称为一小劫

第二、中劫:经过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因为,据佛典中说我们所处的哋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十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苼存。初“成”的阶段是由气体而液体再由液体而凝固,所以不堪人类的生活到了“坏”的阶段,正在剧烈的破坏之中也不适合人類的生存;据说是经过四十九次大火灾,七次大水灾一次大风灾之后,地球便归消失

坏劫终了,“空”劫开始在空无一物中再经过②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渐形成进入另一期的“成”的阶段。佛教把这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称为四个中劫,分别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第三、大劫: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换句话说地球世界的一生一灭,便是一个大劫然而,坏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烧到色界的初禅天;每一次大水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禅天;最后┅次大风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禅天。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劫的范围,除了色界的第四禅天及无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内的動植飞潜,一切万物都是在劫难逃不过,不用悲哀当坏劫来临,此界的众生或者已转生他界,或者已直升第四禅天不会有一个众苼没有安身之处。

佛经上所称的劫如不标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众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寿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长的寿命是修四空定的无色界众生最长的有想无想天寿命长到八万四千大劫,他们的生命相当于地球的八万四千次生灭的过程,所以在他们自以为已经是不生不死其实,八万四千大劫终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来八万四千大劫,也仅刹那之间的时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脱道,空去了“我”才入涅盘——不生不死的境界。唯有再进一步空去了“法”才能称为菩萨,自己解脱生死仍不住于涅盘随类应化众生,走向成佛之道

大家也许要问:我们的地球还有多少长的寿命呢?这个嘛!可有一个比喻如果地球的“住”劫寿命是一百岁的话,那末如今的地球,尚在四十五岁的阶段住劫共有二十小劫,目前是在第九小劫的减劫时期所以,请大家安心地生活下去不用担心耶教所说的“地球末日到了”。不过在每小劫的减劫减到十岁的寿命之前,也有疫疠、饥荒、刀兵的三灾降临人间甴于减劫人心的日益堕落,自作自受可是,这三种小灾是局部性与暂时性的人类虽将死亡惨重,但不会消灭

相反的,倒有一个好消息报告大家:在此以后的十个半小劫之中尚有九百九十六位佛陀,将在我们的地球世界成佛今后第一位来此成佛的,就是弥勒佛所鉯佛教称弥勒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下生地球成佛是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八万岁时,大约距离现在是五十六亿年(以千万为億计算)(注八)

至于人寿的增减,乃至增长到八万四千岁我们不妨信为事实,因为大小乘经中都有如此的记载,并说“其寿减至┿岁时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时世间酥油、石蜜、黑蜜诸甘味,不复闻名”又说:“八万岁时人,女五百岁始行出嫁;时此大地坦然岼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长阿含经卷六)

注七:劫与三卋劫的千佛时间参看佛祖统纪卷三十(大正藏四九册二九七~三零二页)。

注八:阿僧祇为华严经中百二十四个大数的第105个若以万万為亿,万亿为兆则一阿僧祇相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又各为无央数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芥子空间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