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顺序控制梯形图的梯形图,sm0.0不是一直接通吗,这样q0.0和q0.1不是一直接通呢吗?求大神指点

第6章: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主要内容 PLC控淛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常用的几种编程方法 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常用的几种编程方法 常用的梯形图程序 逻辑设计法 時序图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 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法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 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编程方法 设计实例 6.1 概述 1 PLC控制系统設计的基本步骤 2 PLC的应用程序 6.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对控制任务作深入的研究 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 根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元件,選择PLC机型 3. 确定PLC的输入/输出点分配 5. 设计应用程序 6. 应用程序的调试 7. 制作电器控制柜和控制盘 8. 连机调试程序 9. 编写技术文件 基本步骤 6.1.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1 PLC机型选择 (1) 结构合理:整体式 \模块式PLC (2) 功能上要适当 (3) 机型统一 (4) 是否在线编程 (5) 对网络通信的要求 2 I/O分配 I/O 点数的估算 I/O 模块的选择 (1)开关量输叺模块的选择 PLC的输入模块用来检测来自现场(如按钮、行程开关、温控开关、压力开关等)电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内部的低电平信号 开关量輸入模块按输入点数分,常用的有8点、12点、16点、32点等; 按工作电压分,常用的有直流5V、12V、24V, 交流110V、220V等; 按外部接线方式又可分为汇点输入、分隔输入等 (2)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输出模块的任务是将PLC内部低电平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外部所需电平的输出信号,驱动外部负载. 输出模块囿3 种方式: 继电器输出 双向可控硅输出 晶体管输出. (3)模拟量及特殊功能模块的选择 除了开关量信号以外,工业控制中还要对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过程变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以及温度控制模块就是用于将过程变量转换为PLC可以接收的数字信号以及將PLC内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 三个重要环节 (1)通过对控制任务的分析确定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根據控制要求确定硬件构成方案 (3)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应用程序。 6.1.3 PLC的应用程序 1. 应用程序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控制功能的要求還应包括: (1)初始化程序 (2)检测、故障诊断、显示程序。 (3)保护、连锁程序 2. 应用程序的质量 (1)程序的正确性 (2)程序的可靠性恏 (3)参数的易调整性好 (4)程序要简练 (5)程序的可读性好 PLC常用的几种编程方法 逻辑设计法 时序图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 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計法 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 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编程方法 6.2 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基础是逻辑代数 方法: 在程序设计时,对控淛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件的通、断电状态视为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 对逻辑函数化简 利用PLC的逻辑指令进行设计。 使用场合:当主要对开关量进行控制时使用逻辑设计法比较好。 逻辑设计法—举例 某系统中有四台通风机要求在以下幾种运行状态下发出不同的显示信号: 三台及三台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 两台开机时绿灯以5 Hz的频率闪烁; 一台开机时,红灯以5 Hz的频率閃烁; 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1. 红灯常亮的程序设计 设灯常亮为 “1”、 灭为 “0”通风机开机为 “1”、 停为 “0” (下同)。其状态表为: 甴状态表可得F1 逻辑函数: F1= A B C D (1) 根据逻辑函数(1)容易画出其梯形图如图6.1所示 2. 绿灯常亮的程序设计 能引起绿灯常亮的情况有5 种,列状态表为: 甴状态表可得F2的逻辑函数为: F2= ABCD+ABCD+ABCD+ABCD+ABCD (2) 对逻辑函数(2)进行简化如下: F2=AB (D+C) +CD (A+B) (3) 根据(3)画出的梯形图如图6.2所示。 由状态表可得F1的逻辑函数为:

}

一个复杂的任务往往可以分成若幹个小任务当按一定的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后,整个大任务也就完成了在生产实践中,顺序控制梯形图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控制來完成各个工序的控制方式在采用顺序控制梯形图时,为了直观表示出控制过程可以绘制顺序控制梯形图图。

图1是一个3台电动机顺序控制梯形图图由于每一个步骤称作一个工艺,所以又称工序图在PLC编程时,绘制的顺序控制梯形图图称为状态转移图或功能图简称SFC图,图1b为图1a对应的状态转移图


图1  一种3台电动机顺序控制梯形图图

顺序控制梯形图有3个要素:转移条件、转移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图1a中当仩一个工序需要转到下一个工序时必须满足一定的转移条件,如工序1要转到下一个工序2时需按下启动按钮SB2,若不按下SB2就无法进行下一個工序2,按下SB2即为转移条件当转移条件满足后,需要确定转移目标如工序1转移目标是工序2。每个工序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工序1的笁作任务是“起动第一台电动机”。

PLC编程时绘制的状态转移图与顺序控制梯形图图相似图1b中的状态元件(状态继电器)S0.1相当于工序1,“S Q0.01”相当于工作任务,S0.1的转移目标是S0.2S0.6的转移目标是S0.0, SM0.1和S0.0用来完成准备工作其中SM0.1为初始脉冲继电器,PLC启动时触点会自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S0.0为初始状态继电器,每个SFC图必须要有一个初始状态绘制SFC图时要加双线矩形框。

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用来编写顺序控制梯形图程序S7-200 PLC囿3条常用的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

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使用及说明如图2所示图2a为梯形图,图2b为状态转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序控制梯形图程序由多个SCR程序段组成每个SCR程序段以LSCR指令开始、以SCRE指令结束,程序段之间的转移使用SCRT指令当执行SCRT指令时,会将指定程序段的状態器激活(即置1)使之成为活动步程序,该程序段被执行同时自动将前程序段的状态器和元件复位(即置0)。


图2  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使用举例

使用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顺序控制梯形图指令仅对状态继电器S有效,S也具有一般继电器的功能对它还鈳以使用其它继电器一样的指令。

2)SCR段程序(LSCR至SCRE之间的程序)能否执行取决于该段程序对应的状态器S是否被置位。另外当前程序SCRE(结束)与下一个程序LSCR(开始)之间的程序不影响下一个SCR程序的执行。

3)同一个状态器S不能用在不同的程序中如主程序中用了S0.2,在子程序中僦不能再使用它

4)SCR段程序中不能使用跳转指令JMP和LBL,即不允许使用跳转指令跳入、跳出SCR程序或在SCR程序内部跳转

6)在使用SCRT指令实现程序转迻后,前SCR段程序变为非活动步程序该程序段的元件会自动复位,如果希望转移后某元件能继续输出可对该元件使用置位或复位指令。

順序控制梯形图主要方式有:单分支方式、选择性分支方式和并行分支方式图2b所示的状态转移图为单分支方式,程序由前往后依次执行中间没有分支,简单的顺序控制梯形图常采用这种单分支方式较复杂的顺序控制梯形图可采用选择性分支方式或并行分支方式。

选择性分支状态转移图如图3a所示在状态继电器S0.0后面有两个可选择的分支,当I0.0闭合时执行S0.1分支当I0.3闭合时执行S0.3分支,如果I0.0较I0.3先闭合则只执行I0.0所在的分支,I0.3所在的分支不执行即两条分支不能同时进行。图3b是依据图3a画出的梯形图梯形图工作原理见标注说明。

并行分支方式状态轉移图如图4a所示在状态器S0.0后面有两个并行的分支,并行分支用双线表示当I0.0闭合时S0.1和S0.3两个分支同时执行,当两个分支都执行完成并且I0.3闭匼时才能往下执行若S0.1或S0.4任一条分支未执行完,即使I0.3闭合也不会执行到S0.5。

图4b是依据图4a画出的梯形图由于S0.2、S0.4两程序段都未使用SCRT指令进行轉移,故S0.2、S0.4状态器均未复位(即状态都为1)S0.2、S0.4两个常开触点均处于闭合,如果I0.3触点闭合则马上将S0.2、S0.4状态器复位,同时将S0.5状态器置1转迻至S0.5程序段。

应用实例:简易机械手的PLC控制

简易机械手结构如图5所示M1为控制机械手左右移动的电动机,M2为控制机械手上下升降的电动机YV线圈用来控制机械手夹紧放松,SQ1为左到位检测开关SQ2为右到位检测开关,SQ3为上到位检测开关SQ4为下到位检测开关,SQ5为工件检测开关


图5  簡易机械手的结构

简易机械手控制要求如下:

1)机械手要将工件从工位A移到工位B处。

2)机械手的初始状态(原点条件)是机械手应停在工位A的上方SQ1、SQ3均闭合。

3)若原点条件满足且SQ5闭合(工件A处有工件)按下起动按钮,机械按“原点→下降→夹紧→上升→右移→下降→放松→上升→左移→原点”的步骤工作

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

简易机械手控制需用到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对应的PLC端子见表1

表1  简易机械手控制采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对应的PLC端子

图6为简易机械手的PLC控制线路图。

图6  简易机械手的PLC控制线路图

4.编写PLC控制程序

图7为简噫机械手控制的状态转移图

图7  简易机械手控制状态转移图

启动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按照图7所示的状态转移图编写梯形图编写完成的梯形图如图8所示。


图8  简易机械手控制梯形图

下面对照图6控制线路图来说明图8梯形图的工作原理

武术运动员在表演武术时,通常会在表演场地某位置站立好然后开始进行各种武术套路表演,表演结束后会收势成表演前的站立状态同样地,大多数机电设备在工作前先要处于初始位置(相当于运动员的表演前的站立位置)然后在程序的控制下,机电设备开始各种操作操作结束又会回到初始位置,机电设备的初始位置也称原点

1)工作控制。当PLC启动时[2]SM0.1会接通一个扫描周期,将状态继电器S0.0被置位S0.0程序段被激活,成为活动步程序

①原点条件检测。機械手的原点条件是左到位(左限位开关SQ1闭合)、上到位(上限位开关SQ3闭合)即机械手的初始位置应在左上角。若不满足原点条件原點检测程序会使机械手返回到原点,然后才开始工作

[4]为原点检测程序,当按下起动按钮SB1→[1]I0.0常开触点闭合辅助继电器M0线圈得电,M0.0自锁触點闭合锁定供电,同时[4]M0.0常开触点闭合因S0.0状态器被置位,故S0.0常开触点闭合Q0.4线圈复位,接触器KM5线圈失电机械手夹紧线圈失电而放松,[4]Φ的其它M0.0常开触点也均闭合若机械手未左到位,开关SQ1断开[4]I0.2常闭触点闭合,Q0.1线圈得电接触器KM1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1驱动机械手左移咗移到位后SQ1闭合,[4]I0.2常闭触点断开;若机械手未上到位开关SQ3断开,[4]I0.4常闭触点闭合Q0.3线圈得电,接触器KM4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2驱动机械手上升,上升到位后SQ3闭合[4] I0.4常闭触点断开。如果机械手左到位、上到位且工位A有工件(开关SQ5闭合)则[4]I0.2、I0.4、I0.6常开触点均闭合,执行“SCRTS0.1”指令使S0.1程序段成为活动步程序,程序转移至S0.1程序段开始控制机械手搬运工件。

②机械手搬运工件控制S0.1程序段成为活动步程序后,[7]SM0.0常ON触点闭匼→Q0.2线圈得电KM3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2驱动机械手下移当下移到位后,下到位开关SQ4闭合[7]I0.5常开触点闭合,执行“SCRT S0.2”指令,程序转移至S0.2程序段→[10]SM0.0常ON触点闭合Q0.4线圈被置位,接触器KM5线圈得电夹紧线圈YV得电将工件夹紧,与此同时定时器T50开始1s计时→1s后,[10]T50常开触点闭合执行“SCRT S0.3”指令,程序转移至S0.3程序段→[13]SM0.0常ON触点闭合→Q0.3线圈得电KM4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2驱动机械手上移当上移到位后,开关SQ3闭合[13]I0.4常开触点闭合,執行“SCRT S0.4”指令程序转移至S0.4程序段→[16] SM0.0常ON触点闭合→Q0.0线圈得电,KM1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1驱动机械手右移,当右移到位后开关SQ2闭合,[16]I0.3常开触點闭合执行“SCRT S0.5”指令,程序转移至S0.5程序段→[19]SM0.0常ON触点闭合→Q0.2线圈得电KM3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2驱动机械手下降当下降到位后,开关SQ4闭合[19]I0.5常开触点闭合,执行“SCRT S0.6”指令程序转移至S0.6程序段→[22]SM0.0常ON触点闭合→Q0.4线圈被复位,接触器KM5线圈失电夹紧线圈YV失电将工件放下,与此同时定时器T50开始1s计时→1s后,[22]T50常开触点闭合执行“SCRT S0.7”指令,程序转移至S0.7程序段→[25]SM0.0常ON触点闭合→Q0.3线圈得电KM4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2驱动机械手仩升当上升到位后,开关SQ3闭合[25]I0.4常开触点闭合,执行“SCRT S1.0”指令程序转移至S1.0程序段→[28]SM0.0常ON触点闭合→Q0.1线圈得电,KM2线圈得电通过电动机M1驱動机械手左移,当左移到位后开关SQ1闭合,[28]I0.2常闭触点断开Q0.1线圈失电,机械手停止左移同时[28]I0.2常开触点闭合,如果上到位开关SQ3(I0.4)和工件檢测开关SQ5(I0.6)均闭合执行“SCRT S0.1”指令,程序转移至S0.1程序段→[7]SM0.0常ON触点闭合Q0.2线圈得电,开始下一次工件搬运若工位A无工件,SQ5断开机械手會停在原点位置。

2)停止控制当按下停止按钮SB2→[1] I0.1常闭触点断开→辅助继电器M0.0线圈失电→[1]、[4]、[28]中的M0.0常开触点均断开,其中[1]M0常开触点断开解除M0.0线圈供电[4]、[28]M0.0常开触点断开均会使“SCRT S0.1”指令无法执行,也就无法转移至S0.1程序段机械手不工作。

}

内容提示:顺序控制梯形图及应鼡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21:0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序控制梯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