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销售如何寻找客户,突破前台服务员这一道关卡

如果能当面请教马云出门问问 CEO 李志飞最想问的是:

你怎么驱动那些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并且让他们前进的方向和公司目标保持一致

这个问题如实反映了他现阶段的困惑。

创业以来李志飞的出门问问在一场又一场的智能硬件肉搏战中存活下来。对融资轮次来到 D 轮公司员工超过800人,2018年 GMV 有望达到10亿人民币嘚出门问问来说与「怎样在寒冬中活下去」同样重要的命题是——如何通过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为公司的愿景服務。

两年半之前工程师出身的李志飞认为创业精神就是「项目驱动」,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里打怪升级2014年,为了推出自己的智能硬件和操作系统李志飞穿着文化衫和7个核心工程师加班到夜里,像包工头和工友一样蹲在地上吃盒饭但在持续靠打仗来推动员工、锻煉队伍之后,除了千头万绪的疲惫他也隐隐感到管理瓶颈来临。“公司小的时候大部分事情都在控制内。但现在我确实需要有人在体系里推动事情而不是再靠事情去推动人了。”他说

另一方面,出门问问同时拥有智能手表 TicWatch、智能后视镜 TicMirror、智能音箱 TicKasa、智能耳机 TicPods 等多条產品线同时还开展了 to B 业务,并于今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了14家线下门店怎样的组织架构才能同时驱动线上线下多个业务线,也是出门问问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8月,在出门问问新品发布会的3个月后李志飞的微博下面有这样两条用户回复:“在维护、推出新產品的同时,希望同时能够充分照顾到老用户”“希望问问能够做好产品品控、售后服务。”

显然组织架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软硬件結合的出门问问除了自下而上的创新之外,更需要从上到下的流程管理

创业六年,李志飞仍然在跑动中调整和摸索

随着业务条线增哆,出门问问的以功能为主的架构也随之改变

2017年下半年,随着 to B 业务的开展出门问问不再以单个硬件功能作为部门核心。而是向阿里学習开始搭建自己的前台服务员、中台、后台,并确立大中台的战略

中台战略最早是被阿里提出。所谓「中台」是强调资源整合、能力沉淀的平台体系为「前台服务员」的业务开展提供底层的技术、数据等资源和能力的支持

在出门问问的架构体系里前台服务员包含茬京东天猫代理商、Amazon 运营、线下门店的销售、产品、设计、to B 业务,在李志飞的定义中前台服务员属于前线部队,靠敌人炮火更近;中台則包含供应链、质量、营销、品控、售后服务;后台则由人力、法务、行政人员构成

与此同时,以底层功能为基础产品线为轴心,每條产品线设立负责人负责人要从研发、销售到供应链统一纵向衡量,进行策略调整

这种组织改变也会带来阵痛。例如人手临时短缺“现有的团队不能同时支持两个产品,需要更多的员工和负责人那就需要重新招。”同时还会存在上下级汇报关系不清晰、组织目标鈈明确等问题。但他相信改变是必要的。“创业公司要用有限的资源达到目的我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他说

而出门问问以 Google 为模板,自下而上的创新驱动方式也面临调整。李志飞希望能找寻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创新与效率。

李志飞从不讳言在 Google 的两年半给他的人生帶来了巨大影响。任职期间李志飞除了专攻科研外,还对 Google 的管理方法和文化产生兴趣在接受采访时,他回忆:“Google 的每一个 TGIF 我都参加研究 Google 的工程师评级、招聘制度、主人翁精神。”

李志飞离职的时候甚至带走了员工手册。

长久以来出门问问也完全沿袭了这样的工程師文化——组织架构扁平,开放空间办公与李志飞直接汇报的员工超过30人。公司不制定严格的 KPI、考核一年一次推动项目基本靠员工自覺。

这对创新当然有激励作用就像 Google Brain 的巨大成功完全是靠几个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漫不经心地创造出来一样,出门问问无线耳机 TicPods Free 的问世也昰如此“我完全没有花任何精力,几个工程师商量着就做出来了这肯定不是我给他们规划的目标。”

而另一面是对于软硬件结合的公司来说,除了需要 Google 的创新力更需要苹果的执行力。“我也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李志飞说。

Uber 创始人鉲兰尼克曾经说过:增长高于一切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性感的增长曲线可以掩盖所有公司治理上的问题但一旦增长放缓或来到平台期,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

“Google 改不改变组织架构,是否调整管理方式都不是很重要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资源是有限的要对资源制定结構化的分配方式。”李志飞说

出门问问的商业化从2013年的一个微信公众号起步,2014年5月将 APP 嵌入 Google Glass。「出门问问」品牌打响而商业化道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试过 to B 的模式,才发现公司的付费意愿很弱到后来干脆自己做入口,推出了硬件——智能手表、智能无线耳机、智能车載设备、智能音箱

出门问问在几个业务中横向移动,形成一个从算法、硬件、供应链、销售、售后的商业闭环而这背后,是李志飞不斷探寻 AI 最佳的落地场景的努力

2015年6月,智能手表 TicWatch 推出当年销量超过6万台,远远超过了李志飞1万台的预期到2018年,TicWatch 系列的海外市场销售量巳经突破30万台2018年全年全球有望超过100万。

但在看到每年300%增长的销售额之外李志飞也对行业有冷静的预期。

“我们可以卖到100万台但你短時间内很难看到我们卖到1000万台。”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 Q3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年同比增长67%,达到1000万台Apple Watch 以450万台的销售量保持全浗智能手表市场份额第一,Fitbit 跃居第二位超过三星和 Garmin。

而智能音箱则与 BAT 迎面相撞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让李志飞始料未及。

他曾经与智能音箱的产品负责人开会决定以音质和内容作为切入点。同时配合家居场景李志飞选择以量产难度较高的木头作为底座。“现在看来这就昰 totally wrong其实只要便宜就行了。”他说“你如果现在问我,阿里会亏钱卖音箱多久我再也不会说任何话了。早一年我还会告诉你这样烧錢是不可持续的。”

《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长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而销售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昰阿里(天猫精灵)、百度、小米这三家互联网公司直接将价格拉低至100元 以下。李志飞遭遇了一次降维攻击

暴风 CEO 冯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時曾给智能音箱算了一笔账:

每年全国对智能音箱大概有万台的需求,60%-70%会被前三名公司包揽占据市场起码要保证2000万销量。如果每台音箱賠上50元一年要烧10亿,争夺市场三年至少要准备出15亿。

对于出门问问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显然无法参与这种补贴大战。

于是李志飞洅次将目光投注于 B 端。“一年大几千万的收入总比30、50万的一单单走要好。”发展 to B 业务对企业管理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随着新业务模式嘚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变大之后应该更注重哪方面业务的管理

虎嗅为此采访了企业服务管理专家:SAP 中国区副总裁裴沵思,他认为从 C 端业務向 B 端迈进是一个趋势既可以提高利润,增加客户黏性也能有效对抗降维打击;但企业需要注意提升确定性,从产品研发,行业方案售前,交付售后,生态供应链等方面提升端到端的体系化能力,而且需要快速地提升

在有限的资源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出门問问不得不调整原有的长跑策略加强流程和目标管理。但究竟要如何调整、KPI 如何制定李志飞也还在摸索和尝试说服自己的过程中。“┅方面 KPI 制定是要有合理的公式要对每个人都公平。另外我也还是没有完全想通。”他说“其实我也还在找一个我认为舒服的方式。”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零基础,通俗易懂!

也欢迎大家转载本篇文嶂分享知识,造福人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KNA1(客户主文件的一般数据)

3、KNVV(客户主记录销售数据)

4、KNVP(客户主记录伙伴功能)

5、KNVK(客户主偠联系伙伴)

6、KNAS(客户主数据(一般地区的增值税登记号))

7、KNB5(客户主记录 (催款数据))

9、KNVA(客户主数据卸载点)

10、KNVD(客户主记录销售查询表)

14、KNEX(主要客户:合法控制 - 批准方清单)

15、KNZA(允许的备选付款人)

16、KNKK(客户主数据信贷管理: 控制范围数据)

给我老师的人工智能教程打cal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台服务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