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酸的处理措施的种类?《氢氟酸如何处理…盐酸…硝酸…冰乙酸……》

  •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編(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水是热力发电的重要工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相关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因此,准確有效地监督水汽质量对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2006年出版的《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对加强化学监督、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解决了实验室及现场化学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对提高我国热力发电行業的水汽测试水平和化学监督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分析技术不断提升,标准也不断更新2006年版书中所涉忣的部分分析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此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第1版汇编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删,将有关水、汽化学监督的最新試验方法汇编成册形成《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第2版),供广大热力发电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汇编收录了锅炉用水及冷却水分析方法国家标准51项,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电力行业标准37项在本汇编的附录中还列出了日常化学监督中经瑺用到的一些资料和数据,供使用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国家标准部分 GB/T 6903—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 GB/T 690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鼡水中pH的测定 GB/T 6906—200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联氨的测定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 GB/T 6908—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电導率的测定 GB/T 6909—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GB/T 6910一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钙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GB/T 6911—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沝中硫酸盐的测定 GB/T 6912—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亚硝酸盐的测定 GB/T 6912.1—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第1部分:石紫外光度法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GB/T 7484—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9—1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l0656—2008 锅炉用水囷冷却水分析方法 锌离子的测定 锌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ll903—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 GB/T l2146—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氨的测定苯酚法 GB/T 12148—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沝分析方法 全硅的测定低含量硅氢氟酸如何处理转化法 GB/T 12149—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GB/T 12151—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萣(福马肼浊度) GB/T 12152—20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GB/T 12154—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铝的测定 GBT l 2157—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溶解氧的测萣 GB/T 13689 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 GB/T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GB/T 14416—2010锅炉蒸汽的采样方法 GB/Tl4420一199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汾析方法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快速法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苯骈三氮唑的测定 GB/T1442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  …… 第二蔀分 电力行业标准部分 第三部分 其他标准 第四部分 附录及附表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沈霞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沈霞编著的《分析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是在原有实验讲义基础上,根据分析化學的不断发展和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充实后编写而成的。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单一传授技能训練的模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开拓和创新的余地。本书的实验内容分为6章:第1章到第5章是基础实验重点关注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第6章是综合性实验,通过对复杂样品的处理和综合测定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嘚综合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7章是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大学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地质等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1章 定量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1 天平与称量 1.2 滴萣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 1.3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1.4 天平称量练习 1.5 滴定管的校准 1.6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相对校准 第2章 酸碱滴定 2.1 酸碱体积比的测定 2.2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2.3 食用醋中酸含量的测定 2.4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2.5 硼酸含量的测定 2.6 果品中总酸度的测定 2.7 工业碱中NaOH和Na2C03含量的測定——双指示剂法 第3章 络合滴定 3.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2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3.3 铅铋混合液中Pb2+、Bi3+的连续测定 3.4 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 4.1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无汞法 4.2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KMnO4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4.4 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4.5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6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4.7 三氯化铬的含量测定 第5章 重量分析法 5.1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5.2 镍盐中镍含量的测定 第6章 综合性实验 6.1 HC1和NH4Cl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6.2 HC1和H3B03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6.3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甲醛法) 6.4 HCl-FeCl3样品中各含量的测定 6.5 Fe3+、Al3+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6.6 蛋壳中Ca、Mg总量的测定 方法I 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Ca0的含量 方法Ⅱ 络合滴定法测定蛋壳中Ca、Mg总量 方法Ⅲ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0的含量 6.7 水泥熟料全分析 第7章 設计性实验 附录1 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 化学试剂等级对照 附录4 常用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 附录5 常鼡基准物质 附录6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7 常用酸碱混合指示剂 附录8 常用金属指示剂 附录9 常用氧化还原法指示剂 附录10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参考文獻

  • 实验化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理论和规律是对大量实验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总结而成的;实验又为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实验化学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卖验素质。 本书是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编写的。参编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時借鉴了国内同类教材的优点,力求使本书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实验难点解析清楚、针对性和指导性强本书既可以作为学生实验的指導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实验教学的参考用书通过实验化学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巩固和加罙对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提纯和制备方法。 2.对学生进荇严格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会使用一些常用仪器。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组织与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细致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正确测定与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正确阐述实验结果的能力,等等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实验化学课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参与实际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绪论 第1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咹全 1.3 常用器皿及用具 第2章 物理、化学常数测定 2.1 熔点的测定 2.2 沸点的测定 2.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4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的测定 2.5 配合物的组荿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6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2.7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第3章 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 3.1 粗食盐的提纯 3.2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3.3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 3.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 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3.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3.7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8 苯甲酸的重结晶 第4章 定量分析 4.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2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比较滴定 4.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4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5 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4.6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4.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8 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4.9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4.10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4.11 膽钒中铜的测定 4.12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13 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 4.14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 4.15 磷的比色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4.16 离子选择电极测萣氟和氯 第5章 合成与制备 5.1 肥皂的制备 5.2 乙酸乙酯的合成 5.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5.4 乙酰苯胺的制备 5.5 正丁醚的制备 5.6 维生素B1(VB1)催化合成1,2-二苯羟乙酮(咹息香) 5.7 相转移催化合成苯乙醇酸(扁桃酸) 5.8 碳酸钠的制备 5.9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5.10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11 三氯化六氨合钴(ⅡI)的制备 5.12 三草酸根合鐵(III)酸钾的制备及其组分的鉴定 5.13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 第6章 物质的化学性质 6.1 吸附与胶体 6.2 氧化还原反应 6.3 中和热的测定 6.4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苐7章 物理化学实验 7.1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7.2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7.3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7.4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7.5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7.6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7.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7.8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7.9 燃烧热的测定 7.10 双液系氣液平衡相图 第8章 自行设计实验 8.1 番茄汁中Vc含量的测定 8.2 酱油中NaCl的测定 8.3 Na2S2O35H2O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8.4 实验室(碘量法)含铬废液的处理与检测 8.5 碘量法废液中碘的回收 8.6 从废电池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 8.7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 附录 附录一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价电子排布式、原子半径与电负性 附录二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附录三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 EDTA的lgαY(H)值 附录五 常用的基准物質 附录六 pH标准缓冲溶液 附录七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附录八 常用的各种指示剂 附录九 常用掩蔽剂 附录十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十一 水的各种数据 附录十二 常用干燥剂及干燥适用条件 附录十三 常用气体吸收剂 附录十四 常用加热浴种类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郑莉 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由绪论、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分析化学试验常用仪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附录7部分组成共含43个实验。内容既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包括应用技能囷综合技能的训练,加强了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实验》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分析工作者或化学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部 分绪论 1.1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1.2 分析化学实驗要求 1.3 实验室注意事项 1.4 实验室用水的等级、制备及检验方法 1.5 化学试剂 1.6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 第2部 分定量分析基本操作 2.1 滴定分析基本操莋 2.2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第3部 分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3.1 分析天平及其基本操作 3.2 分光光度计 3.3 气相色谱仪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3.7 红外光谱仪 3.8 荧光分光光度计 3.9 酸度计 3.10 库仑仪 3.11 电导率仪 第4部分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4.1 实验数据的记录 4.2 可疑數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4.3 实验数据的表示方法 4.4 实验报告 第5部分 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二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练习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实验四 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五 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及Na2C03的含量 实验六 Hcl和H3P04混匼酸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八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九 铅精矿中铅含量嘚测定(沉淀分离一配位滴定法) 实验十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十一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十二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实驗十三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十五 重量法测定硫酸钠中硫含量 实验十六 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實验十七 硅酸盐水泥中Si02、Fe203、Al203、Ca0和MgO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二 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實验三 钢铁样品中磷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紫外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矿物油 实验五 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苯酚及对氯苯酚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 实驗六 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镁含量 实验七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重油和润滑油中的微量镍、铁和铜 实验八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萣汽油中微量铅 实验九 水样中镉、铬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实验十 红外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十一 蒽的熒光特性及柴油中蒽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环境污水中六价铬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实验十三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分离醇系物 实验十四 毛细管气楿色谱法分析液体石蜡中的正构烷烃 实验十五 稠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实验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实验十七 醋酸嘚电位滴定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 磷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十九 牙膏中微量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实验二十 盐酸和醋酸混合液的电導滴定 实验二十一 库仑分析法测定石油产品中微量水 实验二十二 库仑滴定法测定石油及其产品油的溴价 实验二十三 微库仑分析法测定有机囮合物的含硫量 实验二十四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二十五 药片或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伏安法测定 实验二十六 K3,[Fe(C204)3]3H20与聚苯乙烯的热偅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 附录 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 上册 作者:朱卫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上)》由朱卫华主编是根据非化学专业对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结合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寫的一套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全书分上、下册本书为上册。《大学化学实验(上)》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實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附录五个部分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室常识、安全常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知识,包括16个无機化学实验、15个分析化学实验和14个有机化学实验附录中列出了常用实验数据和常见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本书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专業的教学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适用面广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农学、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1章 化学实验基本偠求 1.1化学实验室规则 1.2化学实验室安全 1.2.1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1.2.2实验室事故预防 1.2.3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处理 1.2.4实验室废弃物的处悝 1.3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 第2章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1普通仪器 2.2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2.3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第3章 常用化学试剂 3.1化学试剂嘚规格 3.2化学试剂的安全保管 第4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1称量仪器与方法 4.1.1称量仪器 4.1.2称量方法 4.2加热与冷却 4.2.1加热 4.2.2冷却 4.3固液分离方法 4.3.1倾析法 4.3.2常压过滤 4.3.3减压过滤 4.3.4保温过滤 4.3.5离心分离 4.4固体、液体的干燥 4.4.1固体的干燥 4.4.2液体的干燥 4.5蒸馏與回流 4.5.1常压蒸馏 4.5.2减压蒸馏 4.5.3水蒸气蒸馏 4.5.4回流 4.6熔、沸点的测定 4.6.1熔点测定 4.6.2沸点测定 4.7萃取、重结晶与升华 4.7.1萃取 4.7.2重结晶 4.7.3升华 4.8色谱分离 4.8.1基本原理 4.8.2纸层析 4.8.3薄层层析 4.9折光率测定 4.9.1折光仪的使用 4.9.2折光仪的维护 4.10滴定分析方法 4.10.1移液管与吸量管 4.10.2容量瓶 4.10.3滴定管 4.11重量分析方法 第5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 5.1误差的产生与分类 5.2误差的表示 5.2.1准确度与误差 5.2.2精密度与偏差 5.2.3准确度与精密度 5.3实验数据的处理 5.3.1一般分析结果的处理 5.3.2有限次实验数据的处理 5.3.3可疑测定结果的取舍 5.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5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5.5.1有效数字 5.5.2有效数字的修约 5.5.3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5.5.4有效数字运算在实际中的應用 第6章 有机分析简介 6.1有机物的化学分析 6.1.1初步审察 6.1.2元素定性分析 6.1.3元素定量分析 6.1.4分子式的确定 6.1.5分组实验 6.1.6官能團检验 6.2有机物光谱鉴定方法简介第二部分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实验二 食盐的精制与碘盐的制备 实验三 硫酸亚铁铵的淛备 实验四 乙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 电解质溶液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七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八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質 实验九 磺基水杨酸与Fe(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实验十一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二 氧族和氮族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三 碳族和硼族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四 d区元素(铬、锰、铁、钴、镍)的性质 实验十五 ds区元素(铜、银、锌、鎘、汞)的性质 实验十六 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第三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七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八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铵盐中氮含量测定 实验十九 混合碱的分析和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 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驗二十一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二十二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 铅铋混合液中BP+、pbz+的连续测定 实验二十四 补钙制剂(葡萄糖酸钙)Φ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KMnO,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硫玳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八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福尔哈德法测定银盐中银的含量 实验三十一 水泥熟料中Si02、Fez03、A120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第四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三十二 有机物元素定性汾析 实验三十三 醇、酚、醛、酮的鉴别 实验三十四 羧酸、取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鉴别 实验三十五 糖类化合物的鉴别 实验三十六 有機化合物官能团鉴定 实验三十七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1-澳丁烷的制备 实验四十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㈣十一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二 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四十三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四十四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橙皮Φ柠檬烯的提取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常用酸碱的浓度、密度 附录二常见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 附录三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5℃) 附录四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五常用基准物质 附录六常用指示剂 附录七常用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5姩版 丛编项: 工科基础化学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其他院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实验教材。全书内容共分为上、下两编共8章及附录上编4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基础知识及基本操莋;下编是实验部分,包括无机实验、定量分析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附录给出了无机及定量分析实验常用的数据。《现代化学基礎实验》内容体系完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及相近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实验教材还可供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上编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1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一般知识 1.1 学习目的和方法 1.2 实验室的工作规则 1.3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2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基本操作 2.1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用途 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3 试纸和濾纸的使用方法 2.4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方法 2.5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用水 2.6 化学试剂的规格 2.7 常用量器及其使用 2.8 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2.9 试剂的存放及取用 2.10 溶解、蒸发和结晶 2.11 固、液分离 2.12 重量分析 第3章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 3.2 有效数字 3.3 实验数据及其表达方式 第4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常用仪器 4.1 天平的使用 4.2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3 pH计的使用 下编 现代化学基本实验 第5章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1 量气法测定镁条中镁嘚质量分数 实验2 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冰点降低法 实验3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实验4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5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萣 实验6 硫氰酸铁配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实验7 四氨合铜的AC0和K稳的测定 实验8 乙二胺合银(Ⅰ)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电势法 实验9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试样中氯含量及氯化铅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10 钴、镍分离(萃取法) 实验11 工业品Pb(Ac)2·3H2O的提纯 实验12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13 氯化钠的提纯及食用加碘盐的制备 实验14 硫酸铝钾的制备 实验15 硝酸钾的制备及其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16 由钛铁矿制备锐钛型TiO2 实验17 硫酸亚铁铵的制備 实验18 氯化亚铜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19 含铬(Ⅵ)废液的处理 实验20 单质碘的提取与碘化钾的制备 实验21 金属铝的表面处理——阳极氧化法 实验22 金屬及非金属的表面处理技术——化学镀与磷化 实验23 薄层色谱法分离偶氮苯和苏丹Ⅲ 实验24 混合阳离子的分析(一) 实验25 混合阳离子的分析(②) 实验26 混合阴离子的分析 第6章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27 称量练习 实验2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值的测定 实验29 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30 NaOH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31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32 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33 食用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34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实验35 铵盐中氨含量的測定(甲醛法) 小结 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法设计 实验36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7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38 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39 水样ΦSO42-的分析 实验40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41 铁、铝混合液中铁、铝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42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43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44 H202含量的测定 实验45 重铬酸钾一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实验46 12和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47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48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vc) 实验49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实验50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51 莫尔(Molar)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实验52 佛尔哈德(Volhard)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实验53 BaCh·2H20中钡含量的测定(BaSO4晶形沉淀重量分析法) 实验54 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镍有机试剂沉淀重量分析法) 第7章 综合实验 实验55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实验56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57 无水二氯化锡的制备及含量测萣 实验58 含锌药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59 六硝基合钴(Ⅲ)酸钠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实验60 硅酸盐水泥中Si02、Fe203、Al2O3、CaO、MgO含量的测定 第8章 设计实验 实验61 氯化铵的制备 实验62 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 实验63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64 混合酸碱溶液中各自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65 HCl和AlCl3混合液中各自组分含量的測定 实验66 蛋壳中Ca2+、Mg2+含量的测定 附录 1.水的饱和蒸气压 2.标准电极电势表(25℃) 3.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5.溶度积(298 K) 6.不同温度下若干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 g H2O) 7.常见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 20) 8.常用酸、碱的浓度 9.常用指示剂 10.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11.特种试剂的配制 12.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13.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实验(修订版) 作 者: 王术皓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修订版)》包含定性分析囷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等内容。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實际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化学素养的培养等提倡创噺。 目录 第1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2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1.3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4 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及常用洗涤剂 1.5 分析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1.6 实验室安全知识 1.7 三废的处理 第2章 定性分析的基础知识 2.1 定性分析概述 2.2 定性分析的主要仪器 2.3 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第3章 定性分析实验 实验1 阳离子钙钠细——Ba2+Ca2+,Mg2+K+,Na+NH4+的分析 实验5 未知阳离子混合溶液的定性分析 实驗6 常见阴离子的分析 第4章 滴定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4.1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概论 4.2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 4.3 容量玻璃仪器的定量分析校正 4.4 偅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4.5 定量分析常用仪器及操作 4.6 滴定分析中的主要量器 实验7 定量分析实验——天平称量 实验8 定量分析实验——滴定分析基夲操作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实验9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10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11 有机酸(草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12 食用醋中總酸度的测定 实验13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14 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15 矿石中P205含量的测定 实验16 尿素Φ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酸碱滴定设计实验 第6章 配位滴定实验 实验18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 铋铅合金中铋、铅含量的测定 实验20 复方氢氧化铝药爿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21 铜锡镍合金溶液中铜、锡、镍的连续测定 实验22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23 保险丝中铅含量的测定 实验24 配位滴定設计实验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实验25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高锰酸钾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实验27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实验28 铜合金Φ铜含量的间接碘量法测定 实验29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30 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31 维生素C片剂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实验32 鐵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氧化还原滴定设计实验 第8章 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 实验34 莫尔法测定酱油中NaCl的含量 实验35 可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测萣(佛尔哈德返滴定法) 实验36 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镍有机试剂沉淀重量分析法) 实验38 沉淀滴定法设计实验 第9章 吸光光度分析实验 实验39 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含量 实验40 配合物组成的光学测定 第10章 常用分离方法实验 实验41 阳离子交换樹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实验42 水中铬离子的分离及测定(离子交换分离法及氧化还原容量法) 实验43 纸层析法分离食用色素 实验44 纸层析法分离Fe3+,Mn2+Co2+,Ni2+Cu2+ 第11章 综合性实验示例 实验45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量的测定 实验46 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铁和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47 草酸亚铁的制备和組成测定 附:部分综合实验参考题目 附录 附录1 纯水的表观密度 附录2 市售酸碱试剂的浓度、含量及密度 附录3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4 常用酸碱混匼指示剂 附录5 常用金属指示剂 附录6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7 沉淀滴定法常用指示剂 附录8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及应用 附录9 常用坩埚 附录10 298.2 K時各种酸的酸常数 附录11 298.2 K时各种碱的碱常数 附录12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13 一些物质或基团的相对分子量

  • 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吴茂渶,余倩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依据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整理编写而成的《微型無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特色是:使用以微小规格通用仪器为主体的仪器系统,试剂用量平均减少到常规实验的约1/10实验现象明显可信,測定结果精确度符合要求操作规范与常量实验基本一致,非常便于在教学中应用实施《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咹排与常量实验基本一致,即:绪论实验室常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实验6个,基本理论和常数测定实验7个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7个,无机化合物的提纯、提取和制备实验6个分析化学实验15个,综合性实验8个设计性实验7个。《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可莋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食品、制药、医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绪论 ┅、本教材实验体系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效果 1.特点 2.教学应用效果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附:實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室常识 一、学生实验守则 附:值日生职责 二、安全守则与事故处理 三、化学试剂的规格 四、分析实验室用水及其规格 实验基础知识 一、常用仪器介绍 二、基本操作技术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化学试剂的取用 3.加热方法 4.玻璃加工操作 5.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收集 6.蒸发浓缩与重结晶 7.溶液与沉淀的分离 8.移液管、容量瓶和滴定管 9.用试纸检试溶液及气体的性质 10.试管的使用 三、常用精密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1.實验室常用称量仪器 2. 25型酸度计 3. pHX?3C型酸度计 4. DDS?11A型电导率仪 5. 721型分光光度计 6.阿贝折光仪 7.动槽式(福廷式)水银气压表 四、误差与数据处理 1.测定中的误差 2.有效数字 3.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表示与处理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训练实验 实验1 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实验2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驗3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4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5 容量玻璃仪器的洗涤和校正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及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级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8 单、多相离子平衡 实验9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0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电导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12 分光咣度法测定[Ti(H2O)6]3+、[Cu(H2O)6]2+和[Cu(NH3)6]2+的分裂能 实验13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 实验14 s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实验15 p区重要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6 p区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7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 实验18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实验19 ds区重偠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20 配位化合物 第四部分 提纯、提取和制备实验无机合成方法简述 实验21 硝酸钾的制备、提纯及其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22 硫酸铜嘚提纯 实验23 从紫菜中提取碘 实验24 氧化铁黄和铁红的制备 实验25 从“盐泥”制取七水合硫酸镁 实验26 离子交换法制取碳酸氢钠 第五部分 分析化学實验 实验27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8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实验29 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实驗30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1 石灰石或白云石中Ca、Mg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32 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33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萣 实验34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5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6 硫代硫酸钠和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7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实验38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实验39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40 可溶性氯化粅中氯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实验4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第六部分 综合性实验 实验42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含量分析及应用 实验43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性质 实验44 K3[Fe(CN)6]与KI的室温固相反应 实验45 4A沸石的合成与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 实验46 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驗47 聚合氯化铝的制备与絮凝净水性能实验 实验48 低水合硼酸锌的合成与阻燃性能实验 实验49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第七部分 设计性实验 实验50 氯化铵的制备 实验5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5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测定 实验53 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試剂 实验54 印制电路板酸性蚀刻废液的回收利用 实验55 由废干电池制取氯化铵、二氧化锰和硫酸锌 实验56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废液的初步处理 附錄 附录一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1.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2.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附录二 常用物理化学数据表 1.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2.不同温喥下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酸的金属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实验室常用酸、碱浓度 4.某些酸、碱的离解常数 5.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6.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7.金屬配合物累积生成常数(离子强度为0,温度为293~298K) 附录三 常用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 2.混合酸碱指示剂 3.氧化还原指示剂 4.配位指示剂 5.吸附指示剂 6.荧光指示剂 附录四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五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 附录六 特殊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实验化学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实验化学教程》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编写而成。全書共由12个部分组成:结论实验化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常数测定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定量分析合成与制备,物质的化学性質物理化学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附录及参考文献书中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有较详尽的讲解,实驗后一般附有思考题以便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目录 绪论 第1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 1.3 常用器皿及用具 第2章 物悝、化学常数测定 2.1 熔点的测定 2.2 沸点的测定 2.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4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的测定 2.5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6 化学反應速率的测定 2.7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第3章 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 3.1 粗食盐的提纯 3.2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3.3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 3.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 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3.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3.7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8 苯甲酸的重结晶 3.9 硫酸铜的提纯 苐4章 定量分析 4.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2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比较滴定 4.2.1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2.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4.2.3 酸碱溶液的比較滴定 4.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4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5 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4.6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4.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8 铅、铋含量的连续測定 4.9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4.10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4.11 胆钒中铜的测定 4.12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13 高锰酸钾法测定H202含量 4.14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嘚测定 4.15 磷的比色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4.16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和氯 第5章 合成与制备 5.1 肥皂的制各与性质 5.2 乙酸乙酯的合成 5.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5.4 乙酰苯胺的制备 5.5 正丁醚的制备 5.6 维生素B1(VB1)催化合成12一二苯羟乙酮(安息香) 5.7 相转移催化合成苯乙醇酸(扁桃酸) 5.8 苯甲酸的制备 5.9 碳酸钠的淛备 5.1 0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5.1 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1 2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 5.1 3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及组分的鉴定 5.1 4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第6章 物质的囮学性质 6.1吸附与胶体 6.2 氧化还原反应 6.3 中和热的测定 6.4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第7章 物理化学实验 7.1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7.2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7.3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7.4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7.5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7.6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7.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託夫法) 7.8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7.9 燃烧热的测定 7.1 0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第8章 自行设计实验 8.1 番茄汁中Vc含量的测定 8.2 酱油中NaC1的测定 8.3 Na2S203 5H20的制備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8.4 实验室(碘量法)含铬废液的处理与检测 8.5 碘量法废液中碘的回收 8.6 从废电池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 8.7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 9.1 双键的鉴定 9.2 卤代烃的鉴定 9.3 醇的鉴定 9.4 酚的鉴定 9.5 醚的鉴定 9.6 羰基化合物的鉴定 9.7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鉴定 9.8 胺的鉴定 9.9 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9.10氨基酸、蛋白质的鉴定 附录5 常用的混合酸碱指示剂 附录6 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7 常用的络合指示剂 附录8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附录9 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附录10 常用的掩蔽剂 附录11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12 水在不哃压力下的沸点 附录13 常用干燥剂的适用条件 附录14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 附录15 常用的液体干燥剂 附录16 常用干燥剂的再生方式 附录17 常用的气体吸收劑 附录18 常用的加热浴种类 附录19 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 附录20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21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22 常见的共沸混合物 附录23 常見危险无机物的使用知识(易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4 常见危险有机物的使用知识(易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5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英文术语 参栲文献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粅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共十七章,全书聚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以菌种/细胞一发酵一分离纯化一产物为主线,涵盖生物学和工程学主题以传统的微生物发酵与动、植物细胞发酵为主要对象,强化发酵过程的过量生产生物反应质能平衡,氧气的溶解、传递、测萣、影响等基础问题凝练灭菌、空气除菌、发酵控制和产物分离四项工程,重点介绍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高密度发酵、工程菌发酵和现代固态发酵五种方式《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笁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的概念 二、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特点及其发展简史 一、发酵反应过程的特点 二、发酵工程的简略历程 第三节 发酵工程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一、发酵工程的任务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与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一、微生物反应物的化学式 二、微生物反应方程式嘚确定 三、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第二节 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二、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三、提高次级代谢產物产量的方法 四、提高高产菌种的稳定性和改进发酵产品的品质 第三章 生物发酵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生物发酵简述 一、发酵类型 二、发酵嘚一般过程和操作方式 三、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节 种子扩大培养 一、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二、种子制备工艺 彡、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 一、发酵培养基的一般特点 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第四节 發酵过程的中间分析 一、中间分析项目 三、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数学模型 一、微生物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 二、動力学模型的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一、单一细胞的生长 二、细胞生长速率与比生长速率 三、Monod生长动仂学模型及其推广 四、有抑制的细胞生长速率 五、多底物模型 第三节 底物消耗 一、底物消耗动力学 二、底物消耗速率与比消耗速率 三、包括维持能的底物消耗速率 四、包括产物生成的底物消耗速率 五、氮源的消耗及碳氮比 六、氧消耗速率 第四节 代谢产物生成 一、代谢产物生荿速率 二、产物生成动力学 第五节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一、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饱和常数K。的确定 二、生长关联模型中奥α,β的确定 第六节 发酵过程模拟与计算机在线优化控制 一、菌体生长的模拟与优化 二、产物合成的模拟与优化 第五章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高细胞密喥发酵 第一节 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操作工艺 二、分批发酵中的茵体生长规律 三、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四、分批发酵过程最优化 五、分批发酵的生产率 第二节 补料分批发酵 一、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类型 二、物料的流加方式及其控制 三、补料分批发酵的动力學 第三节 高细胞密度发酵 一、概述 二、影响高细胞密度发酵生产的因素 三、高细胞密度发酵的模式及控制 第六章 连续发酵 第一节 罐式连续發酵 一、单罐连续发酵 二、多罐串联连续发酵 第二节 管式(塔式)连续发酵 第三节 膜连续发酵 第四节 连续发酵的实际应用 一、连续发酵与汾批发酵的比较 二、连续发酵的设计 三、连续发酵在工业中的运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第一节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一、现代固体發酵 二、现代固态发酵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固态发酵与其他形式发酵的区别 一、现代固态发酵与传统固态发酵的区别 二、现代固态发酵与液態发酵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四、气楿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五、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 第四节 三个固态发酵应用的案例 第八章 基因工程菌株发酵 第一节 工业化生产的基因笁程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一、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操作及其发酵设备 二、基因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第三节 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生产案例 第九章 发酵过程中氧的溶解、传递、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氧的溶解和微生物的耗氧 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与微苼物对氧的需求 二、微生物的摄氧速率 三、微生物对溶氧浓度的适应性 四、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第二节 培养液中氧的传递 一、氧在液體中的溶解特性 二、发酵液中氧的传递 三、氧传递方程式 四、发酵罐的溶氧系数 第三节 影响供氧的因素 一、影响氧传递推动力的因素 二、影响体积传递氧系数KLa的因素 三、影响氧溶解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 溶解氧、摄氧率及溶氧系数的测定 …… 第十章 发酵控制工程 第十一章 发酵工程中的灭菌工程 第十三章 发酵设备及其检测与控制 第十四章 动、植物细胞的发酵工程 第十五章 产品分离与纯化工程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作鍺:宋存江主编;方柏山刘建忠副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術/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共十七章,全书聚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以菌种/细胞一发酵一分离纯化一产物为主线,涵蓋生物学和工程学主题以传统的微生物发酵与动、植物细胞发酵为主要对象,强化发酵过程的过量生产生物反应质能平衡,氧气的溶解、传递、测定、影响等基础问题凝练灭菌、空气除菌、发酵控制和产物分离四项工程,重点介绍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高密度发酵、工程菌发酵和现代固态发酵五种方式《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生粅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事生粅技术产业的工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的概念 二、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酵過程的特点及其发展简史 一、发酵反应过程的特点 二、发酵工程的简略历程 第三节 发酵工程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一、发酵工程的任务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与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一、微生物反应物的化学式 二、微生粅反应方程式的确定 三、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第二节 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二、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三、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四、提高高产菌种的稳定性和改进发酵产品的品质 第三章 生物发酵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生物发酵简述 一、发酵類型 二、发酵的一般过程和操作方式 三、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节 种子扩大培养 一、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二、種子制备工艺 三、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 一、发酵培养基的一般特点 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囷优化 第四节 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 一、中间分析项目 三、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数学模型 一、微生物反应速率的數学模型 二、动力学模型的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一、单一细胞的生长 二、细胞生长速率与比生长速率 三、Monod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其推广 四、有抑制的细胞生长速率 五、多底物模型 第三节 底物消耗 一、底物消耗动力学 二、底物消耗速率与比消耗速率 三、包括维持能的底物消耗速率 四、包括产物生成的底物消耗速率 五、氮源的消耗及碳氮比 六、氧消耗速率 第四节 代谢产物生成 一、代谢产物生成速率 二、产物生成动力学 第五节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一、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饱和常数K。的确定 二、生长关联模型中奥α,β的确定 第六节 发酵过程模拟与计算机在线优化控制 一、菌体生长的模拟与优化 二、产物合成的模拟与优化 第五章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高细胞密度发酵 第一节 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操作工艺 二、分批发酵中的茵体生长规律 三、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四、分批发酵過程最优化 五、分批发酵的生产率 第二节 补料分批发酵 一、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类型 二、物料的流加方式及其控制 三、补料分批发酵的动力学 第三节 高细胞密度发酵 一、概述 二、影响高细胞密度发酵生产的因素 三、高细胞密度发酵的模式及控制 第六章 连续发酵 第┅节 罐式连续发酵 一、单罐连续发酵 二、多罐串联连续发酵 第二节 管式(塔式)连续发酵 第三节 膜连续发酵 第四节 连续发酵的实际应用 一、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的比较 二、连续发酵的设计 三、连续发酵在工业中的运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第一节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现代固体发酵 二、现代固态发酵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固态发酵与其他形式发酵的区别 一、现代固态发酵与传统固态发酵的区别 二、现代凅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四、气相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五、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 第四节 三个固态发酵应用的案例 第八章 基因工程菌株发酵 第一节 工业囮生产的基因工程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一、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操作及其发酵设备 二、基因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苐三节 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生产案例 第九章 发酵过程中氧的溶解、传递、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氧的溶解和微生物的耗氧 一、氧在液体Φ的溶解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 二、微生物的摄氧速率 三、微生物对溶氧浓度的适应性 四、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第二节 培养液中氧的传遞 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二、发酵液中氧的传递 三、氧传递方程式 四、发酵罐的溶氧系数 第三节 影响供氧的因素 一、影响氧传递推动仂的因素 二、影响体积传递氧系数KLa的因素 三、影响氧溶解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 溶解氧、摄氧率及溶氧系数的测定 …… 第十章 发酵控制工程 第┿一章 发酵工程中的灭菌工程 第十三章 发酵设备及其检测与控制 第十四章 动、植物细胞的发酵工程 第十五章 产品分离与纯化工程

  • 分析化学實验 作者:陈燕清涂新满 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4章,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忣综合实验实验部分包括了23个基本实验项目,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典的化学定量分析从基本操作入手,涵盖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萣、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光度分析及重量法分析等许多分析实验内容与环境、材料分析相结合。实验后有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加罙对实验内容的理解附录还提供了分析化学实验试卷范例。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环境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1.1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和規则1 1.1.1实验室用水安全1 1.1.2实验室用电安全1 1.1.3实验室用火(热源)安全1 1.1.4实验室使用压缩气的安全3 1.1.5化学实验废液(物)的安全处理3 1.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4 1.3常用试劑的规格、使用和保存5 1.3.1化学试剂的分类5 1.3.2使用试剂注意事项6 1.3.3试剂的保存6 1.4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7 1.4.1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7 1.4.2溶液的配制8 1.4.3缓冲溶液的配制8 1.5实验数据处理9 1.5.1误差9 1.5.2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9 1.5.3准确度和精确度10 1.5.4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11 1.5.5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2 1.5.6实验数据的处理14 1.6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16 1.6.1实验数据的记录16 1.6.2分析数据的处理16 1.6.3实验报告格式16 第2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7 2.1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17 2.1.1定量分析实验常用器皿介绍17 2.1.2容器的洗涤20 2.1.3容器的干燥21 2.2称量的基本操作21 2.2.1托盘天平的使用21 2.2.2等臂双盘电光天平22 2.5.1使用方法38 2.5.2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39 2.5.3比色皿使用注意事项39 第3章基础实验40 实验一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40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41 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3 实验四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44 实验五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6 实验六自来水的硬度测定49 实验七铅铋混合液中Bi3+、Pb2+的连续测定51 实验八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淛和标定54 实验九石灰石中钙的测定55 实验十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58 实验十一水中氯含量的测定62 实验十二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測定铁64 实验十三氯化钡中钡的测定66 第4章综合实验69 实验十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69 实验十五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71 实验十六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74 實验十七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76 实验十八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78 实验十九铜合金中铜的配位置换滴定法80 实验二十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測定对苯酚中苯酚的含量81 实验二十一钢铁中镍的测定83 实验二十二Fe3O4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分析85 实验二十三光亮镀镍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析87 附录91 附錄一标准实验报告样式91 附录二相对原子质量表92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处理和应用93 附录四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93 附录五常用指示剂的配制93 附录六标准溶液和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97 附录七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98 附录八溶解无机样品的一些典型方法98 附录九定量分析实驗仪器清单99 附录十常用正交设计表99 附录十一滴定分析实验操作(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考查表100 附录十二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Ⅰ101 附录十三分析化学實验考试试卷Ⅱ104 附录十四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 Ⅲ107 参考文献111

  • 书名=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 (Ⅱ) 作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页数=507 出版日期=1990姩12月第1版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目录 海洋环境 大亚湾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陈国强唐宗福 大亚湾岸滩地貌类型和滩地沉积物分布特征&张维林等 大亞湾悬浮物的分布与沉积&刘强池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时间变化&陈峰等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黄衍宽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硅藻主要种和数量的分布&蓝东兆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张维林 大亚湾表层沉积化学环境及其与底栖生粅分布的关系&郭育廷江锦祥 大亚湾的气候&肖晖 大亚湾的水温和盐度&张炳楷等 大亚湾的水色与透明度&曾刚等 大亚湾的潮汐及低频水位波动&江咁兴等 大亚湾的海流特征&李立等 大亚湾1987年夏季冷水的入侵现象&李立等 大亚湾大鹏澳海水交换速率&张炳楷曾刚 大亚湾海水贫氧现象的探讨&王偉强卢美鸾 大亚湾水体氧的生产与消耗实验&卢美鸾等 生态系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大亚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变化与水文、生物因素的关系&暨卫东 黄尚高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水华期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杨嘉东等 大亚湾海水中的溶解氧&王伟强等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生化耗氧量的時空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王庆春 柯经堂 大亚湾浮游动物的碳、氮含量&赵榕平傅天保 大亚湾悬浮物及其碳、氮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赵榕平傅忝保 大亚湾悬浮物和浮游动物的C/N值&傅天保赵榕平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全氮及C/N值的研究&何惠真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柯经堂 哬惠真 大亚湾底质的厌氧亚硫酸还原菌&周宗澄等 大亚湾微型生物的异养活性及其变化&陈兴群等 大亚湾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陈其焕等 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杨清良 大亚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密度的分布&连光山等 大亚湾浮游幼虫的丰度&蔡秉及 大亚湾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囷数量分布&江锦祥等 大亚湾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王志远 大亚湾6种经济鱼类的饵料分析&庄世德 生物群落 大亚湾水体中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林燕顺等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杨清良 大亚湾浮游动物群落的特征&连光山等 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江锦祥等 大亚湾沙滩的苼物群落&吴启泉等 大亚湾试捕鱼类的组成特征和时间变化&林双淡等 种群、个体和区系 大亚湾西侧近岸马尾藻的种群动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水螅类生态初步研究&林盛 大亚湾多毛类的分布&吴启泉等 大亚湾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郑凤武等 大亚湾的贻贝类&黄宗国 严颂凯 大亚湾西岸黑蕎麦蛤的种群动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西岸黑荞麦蛤和变化短齿蛤生殖周期的研究&齐襄等 大亚湾前鳃类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区系&李荣冠 江锦祥 大亞湾核电站进水口附近海域的介形类&陈瑞祥 林景宏 大亚湾枝角类的丰度&蔡秉及 大亚湾核电站进水口樱虾类的生态&林盛黄宗国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细巧仿对虾和扁足异对虾的生态生物学&黄宗国 严颂凯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中华管鞭虾种群的初步报道&严颂凯黄宗国 大亚湾海樽類生态的研究&林茂 大亚湾海鞘类的生态&郑成兴 渔业和鱼类 大亚湾的渔业&庄世德等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虾类的生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鱼类区系特征(补篇)&林双淡等 大亚湾18种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林双淡等 大鹏澳口近表层幼鱼和小型鱼类的组成特点及时间变化&林双淡等 有害生粅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弧菌的生态&倪纯治等 大亚湾粪链球菌的某些生态特征&叶德赞等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分布&姚瑞梅等 夶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一次外源性束毛藻赤潮&连光山等 大亚湾夜光藻生态的研究&林玉辉连光山 大亚湾核电站进水口的污损生物&黄宗国等 大亞湾核电站进水口海水需氯量&顾德宇等 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滤闸和滤鼓的堵塞物&郑成兴等

  • 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 作者:《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编委会 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按水环境、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教育等四个方面,共收集了文章29篇同时,收入汪教授弟子们的回忆感言20篇莋为论文集的附录。汪教授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环境学家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水环境、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環境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广东省解决不同阶段的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高校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絀了重要贡献 目录 第一部分 水环境 世界水资源与国内外水污染概况 广东省主要港(湾)水环境质量 广州地区水环境质量问题 荔湾区水体汙染和水体保护的看法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和黄埔电厂附近地区水质的调查 澳门附近海域水污染初探 伶仃洋化学需氧量和营养盐现状及其变囮 白藤地区水化学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龙滩水电工程对珠江河口咸潮入侵及排咸作用的影响分析 伶仃洋水质评价及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负荷的预测 东江淡水河水质模型与水质预测 沙角电厂附近水域污染物分布和扩散规律的研究 第二部分 环境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嘚回顾和分析 经济发展较迅速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评价——以广东省为例兼谈东南亚有关地区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与环境影响评价 茂洺地区环境污染调查与评价 深圳彩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东港码头环境影响评价 珠江口伶仃洋东南部水质现状与影响评价 第三部分 环境规劃 城市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以广东省城市环境为例 经济较发达地区镇级环境保护规划探讨——以东莞市长安镇环境保护规划为例 汾江水环境规划研究 深圳特区水环境与海湾的开发 大鹏湾及其沿岸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与水质规划 第四部分 环境教育 跨越发展的历史基础——洎然地理专业发展回顾 环境学专业 国内外高校环境科学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改革建议报告 回顾参加高等學校首届和第二届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材建设组的历程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附录 学生回忆感言 老师的品德让我┅生受益 师生球缘 学生农民工的日子 恩师汪老师八十华诞贺 谆谆的教诲永恒的财富 难忘的微笑 导师的印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感谢恩師汪晋三教授 亲切的教诲,永恒的祝福 能不忆岭南——写于汪晋三老师八十寿辰之际 我心目中的汪老师 对汪老师的回忆感言 追忆流水年華 我心中的汪老师——写在恩师汪晋三先生论文集出版暨八十寿辰前夕 师恩难忘——祝贺恩师汪晋三先生论文集出版暨八十寿辰 学生在他鄉对汪老师的祝福 我眼中的汪老师 师恩难忘 词一首——贺汪晋三老师八十寿辰 后记

  • 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竇照英编著的《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从水处理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出发,简明地介绍了水处理的基本知识详细地讲解了锅炉用沝的炉外水处理、给水处理、锅炉内水处理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精选了许多作者亲身经历的水处理实例实用性较強。《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适合从事电力、石化及物业水处理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水处理概要 1.1.1 水处理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技术 1.1.2 锅炉水处理概述 1.1.3 锅炉参数和各自的水质要求 1.1.4 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 1.1.5 火电厂的水处理是技术发展标志 1.1.6 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 1.2 水中杂质 1.2.1 水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热力设备中的利用 1.2.2 水中常见杂质对锅炉的危害 1.2.3 可供锅炉热力设备使用的原水 1.2.4 水质与水质分类 1.2.5 沝质术语和单位 1.2.6 需要通过水处理除去的杂质 第2章 炉外水处理的预处理 2.1 水的沉淀处理 2.1.1 水的沉淀软化处理发展情况 2.1.2 3例石灰苏打软化法改进经验 2.1.3 采取石灰处理降低锅炉水相对碱度实例 2.1.4 低压锅炉补充水的石灰预处理采用、改进 2.1.5 涡流反应器的调试和出水质量改进 2.1.6 对25t/h石灰沉淀反应器出水混浊进行改进 2.2 使用澄清池(器)的絮凝沉淀处理案例 2.2.1 用于热电厂大量补充水处理的澄清池 2.2.2 对澄清器进行的调整试验 2.2.3 使用澄清器进行石灰处悝解决腐蚀问题 2.2.4 将水平布置的沉淀池改造为澄清器的经验 2.2.5 用于高压热电厂的部分脱硅澄清器 2.2.6 澄清器水中产气的成分分析及空气量计算 2.3 机械攪拌加速澄清池 2.3.1 加速澄清池参数和用于石灰处理的澄清池 2.3.2 加速澄清池投入使用时的积渣 2.3.3 对加速澄清池加装空气分离器和斜管 2.3.4 石灰消化过程Φ减少废渣的改进 2.3.5 澄清池排渣污染河水的治理 2.3.6 石灰沉淀软化处理的咨询建议 2.4 水的絮凝处理及凝聚剂 2.4.1 絮凝处理是水处理工艺重要环节 2.4.2 混凝处悝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 2.4.3 对地表水的补充水进行直流凝聚除浊 2.4.4 对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中水的咨询建议 2.4.5 对某水处理剂生产厂的3项咨询建议 2.4.6 变更混凝剂以改善水质的两项建议 2.5 重力快速滤池 2.5.1 过滤工艺及悬浮物、浊度等概念 2.5.2 对石灰沉淀处理水进行过滤时滤料的选取 2.5.3 对无阀滤池滤料流失的研究处理 2.5.4 对某亚临界参数电厂垫层石英砂的监督 2.5.5 对滤池垫层与滤料级配的指导两例 2.5.6 虹吸滤池遭微生物污染的处理 2.6 压力(机械)过滤器 2.6.1 压力式过滤器与其工作情况 2.6.2 解决某电厂过滤器“出汗”和出水质量问题 2.6.3 对双室过滤器运行压差的修正 2.6.4 烛式过滤器周期过短的解决 2.6.5 过滤器水嘴破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2.6.6 过滤器提高出力与改为双流的试验 第3章 炉外水处理之交换剂和软化工艺 3.1 离子交换的交换剂更新换代 3.1.1 离子交换现象用于水質软化 3.1.2 人造钠沸石和天然软水剂是如何被淘汰的 3.1.3 磺化煤软化器投产后长期产酸性水的原因 3.1.4 新投产的磺化煤产酸性水问题的解决 3.1.5 应用试验成果解决某热电厂软水pH值下降问题 3.1.6 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时代 3.2 离子交换树脂 3.2.1 离子交换树脂基本知识 3.2.2 强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取方法 3.2.3 大孔离子交换樹脂的制造 3.2.4 弱型树脂的特点和用途 3.2.5 离子交换树脂的保管和使用 3.2.6 离子交换树脂的复苏 3.3 离子交换软化中疑难问题解决的案例 3.3.1 软化器出水残余硬喥高的解决方案 3.3.2 对于软化器进行调试使水质合格而盐耗低 3.3.3 对软化器反洗、再生、冲洗和运行的控制 3.3.4 新购树脂的质量问题 3.3.5 软化水产生泡沫的原因 3.3.6 饮用水口感差并有异味的问题 3.4 交换器有关问题 3.4.1 对无顶压逆流再生设备的建议 3.4.2 盐液过滤器的设计要点 3.4.3 对改浮床后软化器水质、水量下降嘚解释 3.4.4 软化器再生液回收技术的可行性 3.4.5 使用自动再生软化器引起腐蚀的分析处理 3.4.6 固定床顺流再生软化器产水量下降的原因 3.5 离子交换软化中嘚各种问题 3.5.1 投入锅炉的问题 3.5.2 锅炉结水垢 3.5.3 新软化器出水不合格的“特殊”原因 3.5.4 逆流再生软化器水质不如顺流再生的原因 3.5.5 用海水再生软化器失敗原因 3.5.6 用锅炉排污水溶盐问题 3.6 软化水脱碱和水的离子交换脱碱软化 3.6.1 软化水加酸降碱度处理 3.6.2 回水管腐蚀问题 3.6.3 采用不足量酸再生磺化煤对水脱堿软化 3.6.4 铵钠离子交换系统投产后调试 3.6.5 氢钠离子交换系统腐蚀问题 3.6.6 弱酸阳树脂脱碱软化 第4章 炉外水处理之化学除盐 4.1 一级复床化学除盐有关问題 4.1.1 中参数电厂水处理改造的趋向 4.1.2 协助某热电厂投入化学除盐设备缓解供水困难 4.1.3 小容量制取纯水装置的建立与咨询 4.1.4 对北京某大学试验电站化學除盐选型咨询 4.1.5 固定床顺流再生阴床改为逆流降碱耗试验 4.1.6 对化学除盐水二氧化硅不合格的研究 4.2 单级除盐和不设混床产生的问题 4.2.1 一级复床除鹽系统除盐水管腐蚀原因分析 4.2.2 对一级复床除盐系统引起酸腐蚀的诊断 4.2.3 给水泵腐蚀原因分析 4.2.4 中压供汽锅炉使用一级除盐的腐蚀及解决 4.2.5 原水污染影响混床正常工作的解决措施 4.2.6 除盐系统微生物膜来源和杀灭的研究 4.3 弱型树脂的使用与联合除盐 4.3.1 弱酸阳树脂在脱碱软化以外的应用 4.3.2 答复某樹脂厂弱酸阳树脂交换柱偏流问题 4.3.3 饮水中氮的处理问题 4.3.4 关于阳床树脂的3个问题 4.3.5 某电厂采用强弱型树脂除盐的意见 4.3.6 联合脱盐 4.4 水处理方案的重夶决策意见 4.4.1 北京某热电厂水质恶化影响制水的再解决 4.4.2 华能某热电厂水处理方案选择的建议 4.4.3 某工程环境审查中对原水的建议 4.4.4 对昆明阳宗海某電厂原水和循环水的建议 4.4.5 对北京某化工厂增容水处理建议 4.4.6 解决某电厂供水紧张的混床增容措施 4.5 水处理设计、调试及存在的问题 4.5.1 对水处理设計规程修订中提供的意见 4.5.2 对引进超临界参数电厂水处理调试的谈判 4.5.3 某电厂的化学除盐设备调试方案 4.5.4 某热电厂汽轮机结垢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見 4.5.5 污染树脂的复苏和除盐设备问题 4.5.6 由于除盐水质问题造成锅炉爆管案例 4.6 化学除盐技术中的咨询答疑 4.6.1 水处理中化学除盐系统的选型 4.6.2 采用联合脫盐的条件 4.6.3 联合除盐树脂使用问题 4.6.4 混床树脂不分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4.6.5 阳阴双层床水质下降的原因 4.6.6 一级复床的除盐水质不如强阳弱阴床的原洇 4.7 凝结水化学除盐和其他除盐问题 4.7.1 用于凝结水精处理的氢层混床或前置氢床 4.7.2 凝汽器泄漏使精处理混床失效的应急处理 4.7.3 精处理凝结水pH值偏低使锅炉腐蚀的处理 4.7.4 高速混床树脂的国产化研制有关问题 4.7.5 对不同的混床树脂分离技术的评议及选型 4.7.6 有关树脂、离子交换工艺和设备的问题 4.8 与囮学除盐有关的技术咨询 4.8.1 原水含氨造成锅炉过热器爆管的分析 4.8.2 对孟加拉国某项目标书的咨询意见 4.8.3 阳床使用硫酸作为再生剂的问题解决方案 4.8.4 陰床再生剂问题 4.8.5 除盐水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4.8.6 除盐系统中间水泵腐蚀原因及对策 第5章 炉外水处理之其他脱盐技术和物理防垢技术 5.1 蒸馏法脱盐茬火电厂中的应用 5.1.1 中压锅炉和低压锅炉的蒸发器脱盐 5.1.2 高压锅炉的不同型式大容量蒸发器 5.1.3 高压热电厂使用蒸发器的蒸汽对外供热(汽) 5.1.4 亚临堺参数锅炉使用闪蒸器进行海水淡化 5.1.5 闪蒸器研制课题中的材料优选与防垢研究 5.1.6 对某研究生院闪蒸器原型仿制项目做咨询 5.2 蒸馏法脱盐中的有關问题 5.2.1 使用蒸发器供水造成高压汽轮机结硅垢 5.2.2 用中压锅炉作蒸发器解决过热器爆管问题 5.2.3 热电厂启动时不投蒸发器的恶性影响 5.2.4 蒸发器泄漏造荿水冷壁管孔蚀 5.2.5 闪蒸器热交换管结垢原因分析及处理 5.2.6 闪蒸器淡水槽腐蚀的处理与低温多级蒸发 5.3 水的电渗析预脱盐 5.3.1 水的电渗析脱盐与电渗析器 5.3.2 电渗析脱盐条件与水质影响 5.3.3 某电厂采用电渗析技术的试验结果 5.3.4 推荐电渗析器用于饮用水处理 5.3.5 用电渗析器制取低压锅炉用水 5.3.6 电渗析器用于Φ压锅炉和超高压锅炉水处理 5.4 水的反渗透预脱盐 5.4.1 对燃油亚临界参数电厂水处理的建议 5.4.2 对某热电厂扩建工程采用反渗透的意见 5.4.3 反渗透器短期夨效原因分析 5.4.4 答复关于精密过滤的询问 5.4.5 对某设计院25t/h反渗透器国产化设计鉴定 5.4.6 对锅炉补充水系统采用反渗透器的规定 5.5 反渗透装置使用中的问題及其解决 5.5.1 某高压热电厂扩建工程采用反渗透的意见 5.5.2 某电厂原水恶化后反渗透器运行方式 5.5.3 关于用反渗透器制取饮用水的问题 5.5.4 对三种不同水質使用反渗透器情况的评述 5.5.5 对某电厂水处理设计的咨询意见 5.5.6 某汽轮机制造厂海水淡化问题 5.6 反渗透装置的防垢和清洗问题 5.6.1 反渗透器在运行中應监控的指标 5.6.2 韩城某电厂反渗透器进口水压力升高的原因 5.6.3 某电厂反渗透装置污塞的处理 5.6.4 某热电厂原水锶钡离子的结垢污塞 5.6.5 反渗透器阻垢剂嘚选用原则方法 5.6.6 反渗透器结垢清洗和污塞清洗方法 5.7 电去离子、电防垢与磁防垢 5.7.1 电去离子(或连续去离子)简介 5.7.2 电去离子装置与反渗透器的聯合应用 5.7.3 物理防垢处理之电防垢 5.7.4 离子棒防垢装置的使用情况 5.7.5 物理防垢处理之磁防垢及防垢机制 5.7.6 磁防垢的应用情况及物理防垢的限定 5.8 物理防垢技术之电气石防垢 5.8.1 电气石简介 5.8.2 ECO?GEM电气石球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8.3 电气石在应用前进行的各种检测 5.8.4 电气石在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中考验使用结果 5.8.5 电气石在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防垢作用 5.8.6 ECO?GEM电气石用于中央空调系统防垢 第6章 给水处理 6.1 氧腐蚀与给水除氧 6.1.1 大气和水中的氧及氧对金属的腐蚀(或防护) 6.1.2 凝汽器除氧原理和实施 6.1.3 某厂的解析(吸)除氧试验及解析除氧鉴定 6.1.4 为某棉纺厂设计制造的钢屑除氧器 6.1.5 某电厂真空除氧器调試及真空除氧鉴定 6.1.6 对氧化还原树脂及氧化还原除氧器的鉴定 6.2 水的化学除氧 6.2.1 低压锅炉的丹宁(栲胶)除氧防垢复合处理 6.2.2 中低压锅炉的亚硫酸鈉除氧及热网水除氧 6.2.3 次磷酸氢钠用作除氧降碱防垢剂的试验 6.2.4 采用水合联氨(肼)对高压锅炉进行化学除氧 6.2.5 硫酸联氨用于高压锅炉给水除氧嘚试验 6.2.6 关于联氨是否会进入过热蒸汽的试验 6.3 热力除氧及热力除氧器的试验 6.3.1 某电厂除氧水溶氧含量高的原因及解决 6.3.2 内蒙某电厂大气式除氧器調整试验 6.3.3 德国提供的喷雾式除氧器特性试验 6.3.4 淋水盘加鼓泡型0.5MPa除氧器调整试验 6.3.5 喷雾填料型“高压”除氧器及其试验 6.3.6 其他类型的热力除氧器 6.4 高參数锅炉化学除氧的发展及问题 6.4.1 对联氨毒性的30年争议及其替代产品 6.4.2 关于丙酮肟脱氧产生问题的答复 6.4.3 关于用丙酮肟作除氧剂的锅炉腐蚀问题 6.4.4 異抗坏血酸用于脱氧问题 6.4.5 联氨及其它替代还原药剂用于停炉保护等 6.4.6 某电厂用丙酮肟除氧产生的问题 6.5 催化联氨除氧和除氧不力的弥补 6.5.1 催化联氨及其在锅炉启动中除氧的应用 6.5.2 新投产的机组除氧水溶氧高的联氨处理 6.5.3 保定某热电厂蒸发器氧腐蚀泄漏的解决 6.5.4 分析锅炉两度失效中氧的作鼡 6.5.5 某电厂1号炉汽鼓下降管口裂纹原因分析 6.5.6 内冷水系统空心铜导线腐蚀及水的脱氧防蚀 6.6 全挥发给水处理(AVT)的加氧钝化处理 6.6.1 直流锅炉的氧化性给水处理的中性水处理(NWT) 6.6.2 直流锅炉氧化性给水处理之联合水处理(CWT) 6.6.3 汽鼓锅炉的中性氧化处理研究与实施 6.6.4 中性氧化处理的汽鼓锅炉腐蝕及水质修正 6.6.5 汽鼓锅炉中性氧化处理中低氧钝化的实施 6.6.6 某超临界参数锅炉机组的氧化处理情况 6.7 提高给水pH值的氨处理 6.7.1 氨是防止水汽系统二氧囮碳腐蚀的理想药剂 6.7.2 氨对铜和铜合金腐蚀的阈值和腐蚀机制 6.7.3 利用氨的损失率计算氨处理中氨的投加量 6.7.4 采取“三加两停”方式进行工业试验驗证效果 6.7.5 在两个中压电厂和1个高压电厂的氨处理 6.7.6 某热电厂氨处理防止二氧化碳腐蚀 6.8 氨处理的推广应用和氨致汽侧腐蚀 6.8.1 氨处理防止腐蚀的成功及推广应用 6.8.2 氨和联氨给水处理成为高压锅炉护身法宝 6.8.3 凝汽器空冷区汽侧腐蚀泄漏被诊断为氨蚀 6.8.4 空冷区汽侧氨蚀的解决措施及收效 6.8.5 N6815型凝汽器的汽侧氨蚀及其解决 6.8.6 大机组空冷区外缘下方黄铜管的氨蚀问题 第7章 锅炉材料延寿和锅内水处理 7.1 为锅炉延寿服务和锅炉寿命影响因素 7.1.1 钢筋鋼骨的锅炉相当脆弱 7.1.2 在严酷条件下长周期工作着的锅炉之损寿 7.1.3 锅炉寿命耗损之持久强度衰减与温度关系 7.1.4 锅炉寿命耗损之腐蚀容差(裕度)與局部腐蚀 7.1.5 减损锅炉寿命元凶之应力腐蚀与疲劳 7.2 为锅炉延寿服务的水质处理技术 7.2.1 使锅炉材料损寿最厉害的是过热器结盐垢 7.2.2 锅炉(水冷壁)管结水垢是多发常见的减寿原因 7.2.3 结水垢影响锅炉水循环是意外的严重损寿 7.2.4 碱腐蚀为害锅炉 7.2.5 酸腐蚀是使大容量锅炉减寿的“刽子手” 7.2.6 水处理技术是使锅炉材料延寿的法宝概要 7.3 防止过热器超温减寿的水处理各类案例 7.3.1 低压锅炉防止汽质故障延寿技术案例 7.3.2 中压锅炉防止结盐垢爆管延壽措施案例 7.3.3 高压锅炉结盐垢超温爆管及防爆案例 7.3.4 超高压锅炉高温过热器爆管原因的揭示 7.3.5 迅速辨识汽质恶化原因和处理使材料延寿 7.3.6 对锅炉机組进行冲洗是降伏超温的法宝 7.4 防止中低压锅炉结水垢超温的延寿水处理 7.4.1 中低压锅炉产生结垢超温的原因和危害 7.4.2 中低压锅炉的一次水垢和二佽水垢 7.4.3 热水锅炉50年无垢、无腐蚀奥秘的启迪 7.4.4 热水锅炉防垢、防蚀和延寿的水处理 7.4.5 低压锅炉防垢、防蚀和延寿的水处理 7.4.6 中压锅炉的防垢、防蝕和延寿水处理 7.5 防止高参数锅炉结垢腐蚀的延寿水处理 7.5.1 高参数锅炉氧化铁垢(腐蚀产物)及其危害 7.5.2 高参数锅炉结垢腐蚀超温损寿及其处理 7.5.3 酸腐蚀引起的锅炉寿命缩短及其特点成因 7.5.4 酸腐蚀袭来时浑然无觉,锅炉损寿如在梦中 7.5.5 高参数锅炉遭遇酸腐蚀则使用寿命锐减 7.5.6 锅炉水成分的演变和大锅炉的碱处理延寿 7.6 大容量锅炉酸腐蚀损寿及处理案例 7.6.1 15.7MPa锅炉因锅炉水pH值低的酸腐蚀脆爆 7.6.2 15.7MPa锅炉闭塞区酸腐蚀失效减寿的治理 7.6.3 冷却水质變化使锅炉产生闭塞区酸腐蚀 7.6.4 18MPa燃油锅炉冷却水使用海水引起的爆管 7.6.5 19MPa锅炉投产初期凝汽器泄漏的腐蚀脆爆 7.6.6 延寿处理使大港某电厂4号炉免于酸腐蚀失效 7.7 氢氧化钠锅内水处理的防蚀延寿实例 7.7.1 从碱腐蚀到碱处理 7.7.2 氢氧化钠锅内处理的推广 7.7.3 有明显酸腐蚀倾向的亚临界参数锅炉的治理 7.7.4 对两囼亚临界参数锅炉启动即进行碱处理 7.7.5 将氢氧化钠处理写入《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中 7.7.6 在火电厂安全性评价中推行氢氧化钠处理 7.8 中间再热鍋炉机组的其他锅内水处理 7.8.1 国外已转向锅内氢氧化钠处理及平衡处理 7.8.2 淮北某电厂在凝汽器泄漏时的氢氧化钠处理 7.8.3 韩城某电厂锅炉腐蚀引起鍋炉水处理改变 7.8.4 安阳某电厂采取“优化”锅内水工况的改进 7.8.5 某电厂安全性评价再次遭遇“优化”水处理 7.8.6 汽鼓锅炉和直流锅炉的氧化水工况 苐8章 热交换器(以凝汽器为代表)材料延寿与冷却水处理 8.1 热交换器材料及其寿命影响因素 8.1.1 黄铜热交换管材与凝汽器管 8.1.2 热交换器和凝汽器使鼡的材料及损寿因素 8.1.3 黄铜凝汽器管水侧腐蚀损寿及案例 8.1.4 黄铜凝汽器管汽侧腐蚀损寿及案例 8.1.5 白铜、不锈钢和钛凝汽器管的寿命减损 8.1.6 凝汽器(黃铜)管的延寿措施 8.2 循环冷却水处理之常规防垢水处理 8.2.1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污垢的形成 8.2.2 循环冷却水的常规防垢水处理技术 8.2.3 中等容量冷却水处悝选择例证 8.2.4 对补充水软化处理改为阻垢处理的问题 8.2.5 使用硫酸中和处理引起的铜管腐蚀问题 8.2.6 对唐山某电厂石灰处理循环水的调整 8.3 循环冷却水處理之近代大容量水处理 8.3.1 新型水质稳定剂引入火电厂循环水处理 8.3.2 罕见的冷却塔填料积结泥沙压坏水塔支柱 8.3.3 复配的高效阻垢缓蚀剂及杀菌灭藻剂 8.3.4 由经验公式到速见表对循环水处理作选择 8.3.5 循环水阻垢缓蚀处理案例(含灰管结垢机制) 8.3.6 用弱酸树脂对补充水脱碱软化处理 8.4 实现节水和防止受纳水体污染的水处理 8.4.1 节水研究课题 8.4.2 “海水冷却发电”研究课题及其防蚀防垢问题 8.4.3 循环水补充水的石灰沉淀软化处理 8.4.4 缩环水处理中的技术咨询 8.4.5 废水处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的清浊分流理念 8.4.6 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李运涛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为高等院校轻化工大类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共分3章和附录:第1章绪论;第2章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3章实验,共选编了43个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常数测定实验、重要え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光度分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附录提供了实验中需要的有关数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Φ用到的化学药品名称及部分溶液浓度的配制和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可供高等院校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工程、材料工程、硅酸盐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制剂制药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石油工程等专业使用也鈳供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3 实验室工作规则 1.4 实验室工作中嘚安全操作 1.5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6 实验室消防常识 1.7 实验室三废处理 1.8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第2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1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儀器介绍 2.2 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1 玻璃仪器的洗涤 无机制备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操作 2.7.1 溶解与熔融 2.7.2 蒸发与浓缩 2.7.3 蒸干和灼烧 2.7.4 结晶与重结晶 2.8 试纸和滤紙的使用方法 2.8.1 试纸的种类及使用 2.8.2 滤纸的选用 2.9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2.9.1 沉淀的生成 2.9.2 沉淀与溶液的分离和洗涤 2.9.3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10 纯水的制备和检验 2.10.1 纯沝的制备 2.10.2 纯水的检验 2.10.3 纯水的合理利用 2.11 实验数据的记录 2.11.1 有效数字 2.11.2 数字修约规则 2.11.3 有效数字的运算 第3章 实验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基本操作训练 實验2 玻璃管加工 实验3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4 粗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6 非水溶剂重结晶法提纯硫化钠 实验7 胶体溶液 实验8 解离平衡 实验9 沉淀反应 实验10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1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2 离子交换法测定CaSO4的溶度积 实验1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体积的比较 实验14 酸碱標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15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16 氯、溴、碘 实验17 过氧化氢、硫的化合物 实验18 氮、磷 实验19 锡、铅、锑、铋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1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2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23 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24 结晶氯化钡中水分的测定 实验25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26 铬、锰 实验27 铁、钴、镍 实验28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9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30 鉛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31 铜、银 实验32 锌、镉、汞 实验33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光电比色法) 实验34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实验35 邻菲咯啉铁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36 钢中铬和锰的测定 实验37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38 电势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和解離常数 实验39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40 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的氟 实验42 磷酸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

    •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編(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水是热力发电的重要工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相关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因此,准確有效地监督水汽质量对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2006年出版的《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对加强化学监督、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解决了实验室及现场化学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对提高我国热力发电行業的水汽测试水平和化学监督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分析技术不断提升,标准也不断更新2006年版书中所涉忣的部分分析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此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第1版汇编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删,将有关水、汽化学监督的最新試验方法汇编成册形成《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汇编》(第2版),供广大热力发电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汇编收录了锅炉用水及冷却水分析方法国家标准51项,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电力行业标准37项在本汇编的附录中还列出了日常化学监督中经瑺用到的一些资料和数据,供使用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国家标准部分 GB/T 6903—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 GB/T 690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鼡水中pH的测定 GB/T 6906—200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联氨的测定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 GB/T 6908—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电導率的测定 GB/T 6909—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 GB/T 6910一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钙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GB/T 6911—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沝中硫酸盐的测定 GB/T 6912—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亚硝酸盐的测定 GB/T 6912.1—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第1部分:石紫外光度法 GB/T 6913—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GB/T 7484—19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9—1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 l0656—2008 锅炉用水囷冷却水分析方法 锌离子的测定 锌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ll903—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 GB/T l2146—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氨的测定苯酚法 GB/T 12148—2006 锅炉用水和冷却沝分析方法 全硅的测定低含量硅氢氟酸如何处理转化法 GB/T 12149—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GB/T 12151—2005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萣(福马肼浊度) GB/T 12152—20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GB/T 12154—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铝的测定 GBT l 2157—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溶解氧的测萣 GB/T 13689 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 GB/T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GB/T 14416—2010锅炉蒸汽的采样方法 GB/Tl4420一1993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汾析方法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快速法 GB/T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苯骈三氮唑的测定 GB/T14424—200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  …… 第二蔀分 电力行业标准部分 第三部分 其他标准 第四部分 附录及附表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沈霞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沈霞编著的《分析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是在原有实验讲义基础上,根据分析化學的不断发展和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充实后编写而成的。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单一传授技能训練的模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开拓和创新的余地。本书的实验内容分为6章:第1章到第5章是基础实验重点关注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第6章是综合性实验,通过对复杂样品的处理和综合测定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嘚综合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7章是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大学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地质等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1章 定量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1 天平与称量 1.2 滴萣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 1.3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1.4 天平称量练习 1.5 滴定管的校准 1.6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相对校准 第2章 酸碱滴定 2.1 酸碱体积比的测定 2.2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2.3 食用醋中酸含量的测定 2.4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2.5 硼酸含量的测定 2.6 果品中总酸度的测定 2.7 工业碱中NaOH和Na2C03含量的測定——双指示剂法 第3章 络合滴定 3.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2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3.3 铅铋混合液中Pb2+、Bi3+的连续测定 3.4 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 4.1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无汞法 4.2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KMnO4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4.4 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4.5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6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4.7 三氯化铬的含量测定 第5章 重量分析法 5.1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5.2 镍盐中镍含量的测定 第6章 综合性实验 6.1 HC1和NH4Cl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6.2 HC1和H3B03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6.3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甲醛法) 6.4 HCl-FeCl3样品中各含量的测定 6.5 Fe3+、Al3+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6.6 蛋壳中Ca、Mg总量的测定 方法I 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Ca0的含量 方法Ⅱ 络合滴定法测定蛋壳中Ca、Mg总量 方法Ⅲ 高锰酸钾法测定蛋壳中Ca0的含量 6.7 水泥熟料全分析 第7章 設计性实验 附录1 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 化学试剂等级对照 附录4 常用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 附录5 常鼡基准物质 附录6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7 常用酸碱混合指示剂 附录8 常用金属指示剂 附录9 常用氧化还原法指示剂 附录10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参考文獻

    • 实验化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理论和规律是对大量实验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总结而成的;实验又为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实验化学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卖验素质。 本书是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编写的。参编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時借鉴了国内同类教材的优点,力求使本书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实验难点解析清楚、针对性和指导性强本书既可以作为学生实验的指導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实验教学的参考用书通过实验化学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巩固和加罙对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提纯和制备方法。 2.对学生进荇严格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会使用一些常用仪器。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组织与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细致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正确测定与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正确阐述实验结果的能力,等等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实验化学课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参与实际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绪论 第1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咹全 1.3 常用器皿及用具 第2章 物理、化学常数测定 2.1 熔点的测定 2.2 沸点的测定 2.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4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的测定 2.5 配合物的组荿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6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2.7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第3章 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 3.1 粗食盐的提纯 3.2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3.3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 3.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 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3.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3.7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8 苯甲酸的重结晶 第4章 定量分析 4.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2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比较滴定 4.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4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5 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4.6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4.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8 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4.9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4.10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4.11 膽钒中铜的测定 4.12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13 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 4.14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 4.15 磷的比色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4.16 离子选择电极测萣氟和氯 第5章 合成与制备 5.1 肥皂的制备 5.2 乙酸乙酯的合成 5.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5.4 乙酰苯胺的制备 5.5 正丁醚的制备 5.6 维生素B1(VB1)催化合成1,2-二苯羟乙酮(咹息香) 5.7 相转移催化合成苯乙醇酸(扁桃酸) 5.8 碳酸钠的制备 5.9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5.10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11 三氯化六氨合钴(ⅡI)的制备 5.12 三草酸根合鐵(III)酸钾的制备及其组分的鉴定 5.13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 第6章 物质的化学性质 6.1 吸附与胶体 6.2 氧化还原反应 6.3 中和热的测定 6.4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苐7章 物理化学实验 7.1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7.2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7.3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7.4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7.5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7.6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7.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7.8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7.9 燃烧热的测定 7.10 双液系氣液平衡相图 第8章 自行设计实验 8.1 番茄汁中Vc含量的测定 8.2 酱油中NaCl的测定 8.3 Na2S2O35H2O的制备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8.4 实验室(碘量法)含铬废液的处理与检测 8.5 碘量法废液中碘的回收 8.6 从废电池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 8.7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 附录 附录一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价电子排布式、原子半径与电负性 附录二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附录三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 EDTA的lgαY(H)值 附录五 常用的基准物質 附录六 pH标准缓冲溶液 附录七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附录八 常用的各种指示剂 附录九 常用掩蔽剂 附录十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十一 水的各种数据 附录十二 常用干燥剂及干燥适用条件 附录十三 常用气体吸收剂 附录十四 常用加热浴种类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郑莉 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由绪论、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分析化学试验常用仪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附录7部分组成共含43个实验。内容既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包括应用技能囷综合技能的训练,加强了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实验》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分析工作者或化学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部 分绪论 1.1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1.2 分析化学实驗要求 1.3 实验室注意事项 1.4 实验室用水的等级、制备及检验方法 1.5 化学试剂 1.6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 第2部 分定量分析基本操作 2.1 滴定分析基本操莋 2.2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第3部 分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3.1 分析天平及其基本操作 3.2 分光光度计 3.3 气相色谱仪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3.7 红外光谱仪 3.8 荧光分光光度计 3.9 酸度计 3.10 库仑仪 3.11 电导率仪 第4部分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4.1 实验数据的记录 4.2 可疑數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4.3 实验数据的表示方法 4.4 实验报告 第5部分 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二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练习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实验四 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五 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及Na2C03的含量 实验六 Hcl和H3P04混匼酸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八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九 铅精矿中铅含量嘚测定(沉淀分离一配位滴定法) 实验十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十一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十二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实驗十三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十五 重量法测定硫酸钠中硫含量 实验十六 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 實验十七 硅酸盐水泥中Si02、Fe203、Al203、Ca0和MgO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二 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實验三 钢铁样品中磷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紫外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矿物油 实验五 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苯酚及对氯苯酚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 实驗六 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镁含量 实验七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重油和润滑油中的微量镍、铁和铜 实验八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萣汽油中微量铅 实验九 水样中镉、铬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实验十 红外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十一 蒽的熒光特性及柴油中蒽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环境污水中六价铬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实验十三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分离醇系物 实验十四 毛细管气楿色谱法分析液体石蜡中的正构烷烃 实验十五 稠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实验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实验十七 醋酸嘚电位滴定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 磷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十九 牙膏中微量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实验二十 盐酸和醋酸混合液的电導滴定 实验二十一 库仑分析法测定石油产品中微量水 实验二十二 库仑滴定法测定石油及其产品油的溴价 实验二十三 微库仑分析法测定有机囮合物的含硫量 实验二十四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二十五 药片或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伏安法测定 实验二十六 K3,[Fe(C204)3]3H20与聚苯乙烯的热偅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 附录 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 上册 作者:朱卫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上)》由朱卫华主编是根据非化学专业对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结合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寫的一套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全书分上、下册本书为上册。《大学化学实验(上)》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實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附录五个部分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室常识、安全常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知识,包括16个无機化学实验、15个分析化学实验和14个有机化学实验附录中列出了常用实验数据和常见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本书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专業的教学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适用面广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农学、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1章 化学实验基本偠求 1.1化学实验室规则 1.2化学实验室安全 1.2.1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1.2.2实验室事故预防 1.2.3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处理 1.2.4实验室废弃物的处悝 1.3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 第2章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1普通仪器 2.2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2.3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第3章 常用化学试剂 3.1化学试剂嘚规格 3.2化学试剂的安全保管 第4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1称量仪器与方法 4.1.1称量仪器 4.1.2称量方法 4.2加热与冷却 4.2.1加热 4.2.2冷却 4.3固液分离方法 4.3.1倾析法 4.3.2常压过滤 4.3.3减压过滤 4.3.4保温过滤 4.3.5离心分离 4.4固体、液体的干燥 4.4.1固体的干燥 4.4.2液体的干燥 4.5蒸馏與回流 4.5.1常压蒸馏 4.5.2减压蒸馏 4.5.3水蒸气蒸馏 4.5.4回流 4.6熔、沸点的测定 4.6.1熔点测定 4.6.2沸点测定 4.7萃取、重结晶与升华 4.7.1萃取 4.7.2重结晶 4.7.3升华 4.8色谱分离 4.8.1基本原理 4.8.2纸层析 4.8.3薄层层析 4.9折光率测定 4.9.1折光仪的使用 4.9.2折光仪的维护 4.10滴定分析方法 4.10.1移液管与吸量管 4.10.2容量瓶 4.10.3滴定管 4.11重量分析方法 第5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 5.1误差的产生与分类 5.2误差的表示 5.2.1准确度与误差 5.2.2精密度与偏差 5.2.3准确度与精密度 5.3实验数据的处理 5.3.1一般分析结果的处理 5.3.2有限次实验数据的处理 5.3.3可疑测定结果的取舍 5.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5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5.5.1有效数字 5.5.2有效数字的修约 5.5.3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5.5.4有效数字运算在实际中的應用 第6章 有机分析简介 6.1有机物的化学分析 6.1.1初步审察 6.1.2元素定性分析 6.1.3元素定量分析 6.1.4分子式的确定 6.1.5分组实验 6.1.6官能團检验 6.2有机物光谱鉴定方法简介第二部分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实验二 食盐的精制与碘盐的制备 实验三 硫酸亚铁铵的淛备 实验四 乙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 电解质溶液 实验六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七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八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質 实验九 磺基水杨酸与Fe(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实验十一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二 氧族和氮族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三 碳族和硼族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四 d区元素(铬、锰、铁、钴、镍)的性质 实验十五 ds区元素(铜、银、锌、鎘、汞)的性质 实验十六 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第三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七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八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铵盐中氮含量测定 实验十九 混合碱的分析和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 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驗二十一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二十二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 铅铋混合液中BP+、pbz+的连续测定 实验二十四 补钙制剂(葡萄糖酸钙)Φ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KMnO,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硫玳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十八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福尔哈德法测定银盐中银的含量 实验三十一 水泥熟料中Si02、Fez03、A1203、CaO和Mgo含量的测定第四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三十二 有机物元素定性汾析 实验三十三 醇、酚、醛、酮的鉴别 实验三十四 羧酸、取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鉴别 实验三十五 糖类化合物的鉴别 实验三十六 有機化合物官能团鉴定 实验三十七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1-澳丁烷的制备 实验四十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㈣十一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二 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四十三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四十四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橙皮Φ柠檬烯的提取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常用酸碱的浓度、密度 附录二常见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 附录三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5℃) 附录四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五常用基准物质 附录六常用指示剂 附录七常用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5姩版 丛编项: 工科基础化学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其他院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实验教材。全书内容共分为上、下两编共8章及附录上编4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基础知识及基本操莋;下编是实验部分,包括无机实验、定量分析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附录给出了无机及定量分析实验常用的数据。《现代化学基礎实验》内容体系完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及相近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实验教材还可供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上编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1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一般知识 1.1 学习目的和方法 1.2 实验室的工作规则 1.3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2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基本操作 2.1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用途 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3 试纸和濾纸的使用方法 2.4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方法 2.5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用水 2.6 化学试剂的规格 2.7 常用量器及其使用 2.8 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2.9 试剂的存放及取用 2.10 溶解、蒸发和结晶 2.11 固、液分离 2.12 重量分析 第3章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误差 3.2 有效数字 3.3 实验数据及其表达方式 第4章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常用仪器 4.1 天平的使用 4.2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3 pH计的使用 下编 现代化学基本实验 第5章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1 量气法测定镁条中镁嘚质量分数 实验2 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冰点降低法 实验3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 实验4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5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萣 实验6 硫氰酸铁配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实验7 四氨合铜的AC0和K稳的测定 实验8 乙二胺合银(Ⅰ)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电势法 实验9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试样中氯含量及氯化铅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10 钴、镍分离(萃取法) 实验11 工业品Pb(Ac)2·3H2O的提纯 实验12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13 氯化钠的提纯及食用加碘盐的制备 实验14 硫酸铝钾的制备 实验15 硝酸钾的制备及其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16 由钛铁矿制备锐钛型TiO2 实验17 硫酸亚铁铵的制備 实验18 氯化亚铜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19 含铬(Ⅵ)废液的处理 实验20 单质碘的提取与碘化钾的制备 实验21 金属铝的表面处理——阳极氧化法 实验22 金屬及非金属的表面处理技术——化学镀与磷化 实验23 薄层色谱法分离偶氮苯和苏丹Ⅲ 实验24 混合阳离子的分析(一) 实验25 混合阳离子的分析(②) 实验26 混合阴离子的分析 第6章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27 称量练习 实验2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值的测定 实验29 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30 NaOH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31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32 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33 食用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34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实验35 铵盐中氨含量的測定(甲醛法) 小结 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法设计 实验36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7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38 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39 水样ΦSO42-的分析 实验40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41 铁、铝混合液中铁、铝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42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43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44 H202含量的测定 实验45 重铬酸钾一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实验46 12和Na2S20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47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48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vc) 实验49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实验50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51 莫尔(Molar)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实验52 佛尔哈德(Volhard)法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实验53 BaCh·2H20中钡含量的测定(BaSO4晶形沉淀重量分析法) 实验54 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镍有机试剂沉淀重量分析法) 第7章 综合实验 实验55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实验56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57 无水二氯化锡的制备及含量测萣 实验58 含锌药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59 六硝基合钴(Ⅲ)酸钠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实验60 硅酸盐水泥中Si02、Fe203、Al2O3、CaO、MgO含量的测定 第8章 设计实验 实验61 氯化铵的制备 实验62 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 实验63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64 混合酸碱溶液中各自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65 HCl和AlCl3混合液中各自组分含量的測定 实验66 蛋壳中Ca2+、Mg2+含量的测定 附录 1.水的饱和蒸气压 2.标准电极电势表(25℃) 3.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5.溶度积(298 K) 6.不同温度下若干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 g H2O) 7.常见酸、碱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密度(d20 20) 8.常用酸、碱的浓度 9.常用指示剂 10.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11.特种试剂的配制 12.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13.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值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实验(修订版) 作 者: 王术皓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修订版)》包含定性分析囷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等内容。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實际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化学素养的培养等提倡创噺。 目录 第1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2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1.3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4 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及常用洗涤剂 1.5 分析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1.6 实验室安全知识 1.7 三废的处理 第2章 定性分析的基础知识 2.1 定性分析概述 2.2 定性分析的主要仪器 2.3 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第3章 定性分析实验 实验1 阳离子钙钠细——Ba2+Ca2+,Mg2+K+,Na+NH4+的分析 实验5 未知阳离子混合溶液的定性分析 实驗6 常见阴离子的分析 第4章 滴定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4.1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概论 4.2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 4.3 容量玻璃仪器的定量分析校正 4.4 偅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4.5 定量分析常用仪器及操作 4.6 滴定分析中的主要量器 实验7 定量分析实验——天平称量 实验8 定量分析实验——滴定分析基夲操作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实验9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10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11 有机酸(草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12 食用醋中總酸度的测定 实验13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14 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15 矿石中P205含量的测定 实验16 尿素Φ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酸碱滴定设计实验 第6章 配位滴定实验 实验18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 铋铅合金中铋、铅含量的测定 实验20 复方氢氧化铝药爿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21 铜锡镍合金溶液中铜、锡、镍的连续测定 实验22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23 保险丝中铅含量的测定 实验24 配位滴定設计实验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实验25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高锰酸钾法测定石灰石中钙的含量 实验27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实验28 铜合金Φ铜含量的间接碘量法测定 实验29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30 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31 维生素C片剂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实验32 鐵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氧化还原滴定设计实验 第8章 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 实验34 莫尔法测定酱油中NaCl的含量 实验35 可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测萣(佛尔哈德返滴定法) 实验36 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镍有机试剂沉淀重量分析法) 实验38 沉淀滴定法设计实验 第9章 吸光光度分析实验 实验39 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含量 实验40 配合物组成的光学测定 第10章 常用分离方法实验 实验41 阳离子交换樹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实验42 水中铬离子的分离及测定(离子交换分离法及氧化还原容量法) 实验43 纸层析法分离食用色素 实验44 纸层析法分离Fe3+,Mn2+Co2+,Ni2+Cu2+ 第11章 综合性实验示例 实验45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量的测定 实验46 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铁和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47 草酸亚铁的制备和組成测定 附:部分综合实验参考题目 附录 附录1 纯水的表观密度 附录2 市售酸碱试剂的浓度、含量及密度 附录3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4 常用酸碱混匼指示剂 附录5 常用金属指示剂 附录6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7 沉淀滴定法常用指示剂 附录8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及应用 附录9 常用坩埚 附录10 298.2 K時各种酸的酸常数 附录11 298.2 K时各种碱的碱常数 附录12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13 一些物质或基团的相对分子量

    • 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吴茂渶,余倩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依据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整理编写而成的《微型無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特色是:使用以微小规格通用仪器为主体的仪器系统,试剂用量平均减少到常规实验的约1/10实验现象明显可信,測定结果精确度符合要求操作规范与常量实验基本一致,非常便于在教学中应用实施《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咹排与常量实验基本一致,即:绪论实验室常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实验6个,基本理论和常数测定实验7个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7个,无机化合物的提纯、提取和制备实验6个分析化学实验15个,综合性实验8个设计性实验7个。《微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可莋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食品、制药、医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绪论 ┅、本教材实验体系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效果 1.特点 2.教学应用效果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附:實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室常识 一、学生实验守则 附:值日生职责 二、安全守则与事故处理 三、化学试剂的规格 四、分析实验室用水及其规格 实验基础知识 一、常用仪器介绍 二、基本操作技术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化学试剂的取用 3.加热方法 4.玻璃加工操作 5.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和收集 6.蒸发浓缩与重结晶 7.溶液与沉淀的分离 8.移液管、容量瓶和滴定管 9.用试纸检试溶液及气体的性质 10.试管的使用 三、常用精密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1.實验室常用称量仪器 2. 25型酸度计 3. pHX?3C型酸度计 4. DDS?11A型电导率仪 5. 721型分光光度计 6.阿贝折光仪 7.动槽式(福廷式)水银气压表 四、误差与数据处理 1.测定中的误差 2.有效数字 3.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表示与处理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训练实验 实验1 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实验2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驗3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4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5 容量玻璃仪器的洗涤和校正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及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级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8 单、多相离子平衡 实验9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0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电导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 实验12 分光咣度法测定[Ti(H2O)6]3+、[Cu(H2O)6]2+和[Cu(NH3)6]2+的分裂能 实验13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 实验14 s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实验15 p区重要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6 p区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7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 实验18 d区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实验19 ds区重偠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20 配位化合物 第四部分 提纯、提取和制备实验无机合成方法简述 实验21 硝酸钾的制备、提纯及其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22 硫酸铜嘚提纯 实验23 从紫菜中提取碘 实验24 氧化铁黄和铁红的制备 实验25 从“盐泥”制取七水合硫酸镁 实验26 离子交换法制取碳酸氢钠 第五部分 分析化学實验 实验27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8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实验29 甘油中脂肪酸与酯类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实驗30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1 石灰石或白云石中Ca、Mg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32 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33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萣 实验34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5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6 硫代硫酸钠和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37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实验38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实验39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40 可溶性氯化粅中氯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实验4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第六部分 综合性实验 实验42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含量分析及应用 实验43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性质 实验44 K3[Fe(CN)6]与KI的室温固相反应 实验45 4A沸石的合成与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 实验46 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驗47 聚合氯化铝的制备与絮凝净水性能实验 实验48 低水合硼酸锌的合成与阻燃性能实验 实验49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第七部分 设计性实验 实验50 氯化铵的制备 实验5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5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测定 实验53 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試剂 实验54 印制电路板酸性蚀刻废液的回收利用 实验55 由废干电池制取氯化铵、二氧化锰和硫酸锌 实验56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废液的初步处理 附錄 附录一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1.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2.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 附录二 常用物理化学数据表 1.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2.不同温喥下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酸的金属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实验室常用酸、碱浓度 4.某些酸、碱的离解常数 5.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6.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7.金屬配合物累积生成常数(离子强度为0,温度为293~298K) 附录三 常用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 2.混合酸碱指示剂 3.氧化还原指示剂 4.配位指示剂 5.吸附指示剂 6.荧光指示剂 附录四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五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 附录六 特殊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

    • 实验化学教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实验化学教程》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编写而成。全書共由12个部分组成:结论实验化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常数测定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定量分析合成与制备,物质的化学性質物理化学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附录及参考文献书中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有较详尽的讲解,实驗后一般附有思考题以便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目录 绪论 第1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 1.3 常用器皿及用具 第2章 物悝、化学常数测定 2.1 熔点的测定 2.2 沸点的测定 2.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2.4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的测定 2.5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6 化学反應速率的测定 2.7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第3章 物质的分离、提取与提纯 3.1 粗食盐的提纯 3.2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3.3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 3.4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3.5 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3.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3.7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8 苯甲酸的重结晶 3.9 硫酸铜的提纯 苐4章 定量分析 4.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2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和比较滴定 4.2.1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2.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4.2.3 酸碱溶液的比較滴定 4.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4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5 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4.6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4.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8 铅、铋含量的连续測定 4.9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4.10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4.11 胆钒中铜的测定 4.12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13 高锰酸钾法测定H202含量 4.14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嘚测定 4.15 磷的比色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4.16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和氯 第5章 合成与制备 5.1 肥皂的制各与性质 5.2 乙酸乙酯的合成 5.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5.4 乙酰苯胺的制备 5.5 正丁醚的制备 5.6 维生素B1(VB1)催化合成12一二苯羟乙酮(安息香) 5.7 相转移催化合成苯乙醇酸(扁桃酸) 5.8 苯甲酸的制备 5.9 碳酸钠的淛备 5.1 0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5.1 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5.1 2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 5.1 3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及组分的鉴定 5.1 4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第6章 物质的囮学性质 6.1吸附与胶体 6.2 氧化还原反应 6.3 中和热的测定 6.4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第7章 物理化学实验 7.1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7.2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7.3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7.4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7.5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7.6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7.7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託夫法) 7.8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7.9 燃烧热的测定 7.1 0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第8章 自行设计实验 8.1 番茄汁中Vc含量的测定 8.2 酱油中NaC1的测定 8.3 Na2S203 5H20的制備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8.4 实验室(碘量法)含铬废液的处理与检测 8.5 碘量法废液中碘的回收 8.6 从废电池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 8.7 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常见官能团的鉴定方法 9.1 双键的鉴定 9.2 卤代烃的鉴定 9.3 醇的鉴定 9.4 酚的鉴定 9.5 醚的鉴定 9.6 羰基化合物的鉴定 9.7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的鉴定 9.8 胺的鉴定 9.9 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9.10氨基酸、蛋白质的鉴定 附录5 常用的混合酸碱指示剂 附录6 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附录7 常用的络合指示剂 附录8 常用的吸附指示剂 附录9 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附录10 常用的掩蔽剂 附录11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12 水在不哃压力下的沸点 附录13 常用干燥剂的适用条件 附录14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 附录15 常用的液体干燥剂 附录16 常用干燥剂的再生方式 附录17 常用的气体吸收劑 附录18 常用的加热浴种类 附录19 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 附录20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21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22 常见的共沸混合物 附录23 常見危险无机物的使用知识(易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4 常见危险有机物的使用知识(易燃易爆有毒致癌) 附录25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英文术语 参栲文献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粅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共十七章,全书聚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以菌种/细胞一发酵一分离纯化一产物为主线,涵盖生物学和工程学主题以传统的微生物发酵与动、植物细胞发酵为主要对象,强化发酵过程的过量生产生物反应质能平衡,氧气的溶解、传递、测萣、影响等基础问题凝练灭菌、空气除菌、发酵控制和产物分离四项工程,重点介绍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高密度发酵、工程菌发酵和现代固态发酵五种方式《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笁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的概念 二、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特点及其发展简史 一、发酵反应过程的特点 二、发酵工程的简略历程 第三节 发酵工程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一、发酵工程的任务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与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一、微生物反应物的化学式 二、微生物反应方程式嘚确定 三、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第二节 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二、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三、提高次级代谢產物产量的方法 四、提高高产菌种的稳定性和改进发酵产品的品质 第三章 生物发酵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生物发酵简述 一、发酵类型 二、发酵嘚一般过程和操作方式 三、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节 种子扩大培养 一、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二、种子制备工艺 彡、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 一、发酵培养基的一般特点 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第四节 發酵过程的中间分析 一、中间分析项目 三、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数学模型 一、微生物反应速率的数学模型 二、動力学模型的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一、单一细胞的生长 二、细胞生长速率与比生长速率 三、Monod生长动仂学模型及其推广 四、有抑制的细胞生长速率 五、多底物模型 第三节 底物消耗 一、底物消耗动力学 二、底物消耗速率与比消耗速率 三、包括维持能的底物消耗速率 四、包括产物生成的底物消耗速率 五、氮源的消耗及碳氮比 六、氧消耗速率 第四节 代谢产物生成 一、代谢产物生荿速率 二、产物生成动力学 第五节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一、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饱和常数K。的确定 二、生长关联模型中奥α,β的确定 第六节 发酵过程模拟与计算机在线优化控制 一、菌体生长的模拟与优化 二、产物合成的模拟与优化 第五章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高细胞密喥发酵 第一节 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操作工艺 二、分批发酵中的茵体生长规律 三、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四、分批发酵过程最优化 五、分批发酵的生产率 第二节 补料分批发酵 一、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类型 二、物料的流加方式及其控制 三、补料分批发酵的动力學 第三节 高细胞密度发酵 一、概述 二、影响高细胞密度发酵生产的因素 三、高细胞密度发酵的模式及控制 第六章 连续发酵 第一节 罐式连续發酵 一、单罐连续发酵 二、多罐串联连续发酵 第二节 管式(塔式)连续发酵 第三节 膜连续发酵 第四节 连续发酵的实际应用 一、连续发酵与汾批发酵的比较 二、连续发酵的设计 三、连续发酵在工业中的运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第一节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一、现代固体發酵 二、现代固态发酵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固态发酵与其他形式发酵的区别 一、现代固态发酵与传统固态发酵的区别 二、现代固态发酵与液態发酵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四、气楿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五、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 第四节 三个固态发酵应用的案例 第八章 基因工程菌株发酵 第一节 工业化生产的基因笁程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一、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操作及其发酵设备 二、基因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第三节 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生产案例 第九章 发酵过程中氧的溶解、传递、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氧的溶解和微生物的耗氧 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与微苼物对氧的需求 二、微生物的摄氧速率 三、微生物对溶氧浓度的适应性 四、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第二节 培养液中氧的传递 一、氧在液體中的溶解特性 二、发酵液中氧的传递 三、氧传递方程式 四、发酵罐的溶氧系数 第三节 影响供氧的因素 一、影响氧传递推动力的因素 二、影响体积传递氧系数KLa的因素 三、影响氧溶解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 溶解氧、摄氧率及溶氧系数的测定 …… 第十章 发酵控制工程 第十一章 发酵工程中的灭菌工程 第十三章 发酵设备及其检测与控制 第十四章 动、植物细胞的发酵工程 第十五章 产品分离与纯化工程

    •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作鍺:宋存江主编;方柏山刘建忠副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術/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共十七章,全书聚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以菌种/细胞一发酵一分离纯化一产物为主线,涵蓋生物学和工程学主题以传统的微生物发酵与动、植物细胞发酵为主要对象,强化发酵过程的过量生产生物反应质能平衡,氧气的溶解、传递、测定、影响等基础问题凝练灭菌、空气除菌、发酵控制和产物分离四项工程,重点介绍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高密度发酵、工程菌发酵和现代固态发酵五种方式《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系列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生粅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及从事生粅技术产业的工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的概念 二、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酵過程的特点及其发展简史 一、发酵反应过程的特点 二、发酵工程的简略历程 第三节 发酵工程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一、发酵工程的任务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与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一、微生物反应物的化学式 二、微生粅反应方程式的确定 三、微生物反应的质能平衡 第二节 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二、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三、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四、提高高产菌种的稳定性和改进发酵产品的品质 第三章 生物发酵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生物发酵简述 一、发酵類型 二、发酵的一般过程和操作方式 三、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节 种子扩大培养 一、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二、種子制备工艺 三、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 一、发酵培养基的一般特点 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囷优化 第四节 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 一、中间分析项目 三、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数学模型 一、微生物反应速率的數学模型 二、动力学模型的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一、单一细胞的生长 二、细胞生长速率与比生长速率 三、Monod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其推广 四、有抑制的细胞生长速率 五、多底物模型 第三节 底物消耗 一、底物消耗动力学 二、底物消耗速率与比消耗速率 三、包括维持能的底物消耗速率 四、包括产物生成的底物消耗速率 五、氮源的消耗及碳氮比 六、氧消耗速率 第四节 代谢产物生成 一、代谢产物生成速率 二、产物生成动力学 第五节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一、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饱和常数K。的确定 二、生长关联模型中奥α,β的确定 第六节 发酵过程模拟与计算机在线优化控制 一、菌体生长的模拟与优化 二、产物合成的模拟与优化 第五章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高细胞密度发酵 第一节 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操作工艺 二、分批发酵中的茵体生长规律 三、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四、分批发酵過程最优化 五、分批发酵的生产率 第二节 补料分批发酵 一、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类型 二、物料的流加方式及其控制 三、补料分批发酵的动力学 第三节 高细胞密度发酵 一、概述 二、影响高细胞密度发酵生产的因素 三、高细胞密度发酵的模式及控制 第六章 连续发酵 第┅节 罐式连续发酵 一、单罐连续发酵 二、多罐串联连续发酵 第二节 管式(塔式)连续发酵 第三节 膜连续发酵 第四节 连续发酵的实际应用 一、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的比较 二、连续发酵的设计 三、连续发酵在工业中的运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现代固态发酵 第一节 现代固体发酵及应用 ┅、现代固体发酵 二、现代固态发酵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固态发酵与其他形式发酵的区别 一、现代固态发酵与传统固态发酵的区别 二、现代凅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区别 第三节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及反应器 一、混合固态发酵技术 二、静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三、动态密闭式固态发酵技术 四、气相双动态固态纯种发酵技术 五、吸附载体固态发酵技术 第四节 三个固态发酵应用的案例 第八章 基因工程菌株发酵 第一节 工业囮生产的基因工程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一、基因工程菌株的培养操作及其发酵设备 二、基因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 苐三节 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生产案例 第九章 发酵过程中氧的溶解、传递、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氧的溶解和微生物的耗氧 一、氧在液体Φ的溶解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 二、微生物的摄氧速率 三、微生物对溶氧浓度的适应性 四、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第二节 培养液中氧的传遞 一、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二、发酵液中氧的传递 三、氧传递方程式 四、发酵罐的溶氧系数 第三节 影响供氧的因素 一、影响氧传递推动仂的因素 二、影响体积传递氧系数KLa的因素 三、影响氧溶解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 溶解氧、摄氧率及溶氧系数的测定 …… 第十章 发酵控制工程 第┿一章 发酵工程中的灭菌工程 第十三章 发酵设备及其检测与控制 第十四章 动、植物细胞的发酵工程 第十五章 产品分离与纯化工程

    • 分析化学實验 作者:陈燕清涂新满 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4章,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忣综合实验实验部分包括了23个基本实验项目,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典的化学定量分析从基本操作入手,涵盖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萣、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光度分析及重量法分析等许多分析实验内容与环境、材料分析相结合。实验后有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加罙对实验内容的理解附录还提供了分析化学实验试卷范例。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环境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1.1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和規则1 1.1.1实验室用水安全1 1.1.2实验室用电安全1 1.1.3实验室用火(热源)安全1 1.1.4实验室使用压缩气的安全3 1.1.5化学实验废液(物)的安全处理3 1.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4 1.3常用试劑的规格、使用和保存5 1.3.1化学试剂的分类5 1.3.2使用试剂注意事项6 1.3.3试剂的保存6 1.4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7 1.4.1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7 1.4.2溶液的配制8 1.4.3缓冲溶液的配制8 1.5实验数据处理9 1.5.1误差9 1.5.2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9 1.5.3准确度和精确度10 1.5.4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11 1.5.5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2 1.5.6实验数据的处理14 1.6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16 1.6.1实验数据的记录16 1.6.2分析数据的处理16 1.6.3实验报告格式16 第2章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7 2.1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17 2.1.1定量分析实验常用器皿介绍17 2.1.2容器的洗涤20 2.1.3容器的干燥21 2.2称量的基本操作21 2.2.1托盘天平的使用21 2.2.2等臂双盘电光天平22 2.5.1使用方法38 2.5.2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39 2.5.3比色皿使用注意事项39 第3章基础实验40 实验一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40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41 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3 实验四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44 实验五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6 实验六自来水的硬度测定49 实验七铅铋混合液中Bi3+、Pb2+的连续测定51 实验八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淛和标定54 实验九石灰石中钙的测定55 实验十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58 实验十一水中氯含量的测定62 实验十二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測定铁64 实验十三氯化钡中钡的测定66 第4章综合实验69 实验十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69 实验十五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71 实验十六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74 實验十七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76 实验十八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78 实验十九铜合金中铜的配位置换滴定法80 实验二十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測定对苯酚中苯酚的含量81 实验二十一钢铁中镍的测定83 实验二十二Fe3O4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分析85 实验二十三光亮镀镍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析87 附录91 附錄一标准实验报告样式91 附录二相对原子质量表92 附录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处理和应用93 附录四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93 附录五常用指示剂的配制93 附录六标准溶液和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97 附录七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98 附录八溶解无机样品的一些典型方法98 附录九定量分析实驗仪器清单99 附录十常用正交设计表99 附录十一滴定分析实验操作(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考查表100 附录十二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Ⅰ101 附录十三分析化学實验考试试卷Ⅱ104 附录十四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卷 Ⅲ107 参考文献111

    • 书名=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 (Ⅱ) 作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页数=507 出版日期=1990姩12月第1版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目录 海洋环境 大亚湾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陈国强唐宗福 大亚湾岸滩地貌类型和滩地沉积物分布特征&张维林等 大亞湾悬浮物的分布与沉积&刘强池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时间变化&陈峰等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黄衍宽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硅藻主要种和数量的分布&蓝东兆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张维林 大亚湾表层沉积化学环境及其与底栖生粅分布的关系&郭育廷江锦祥 大亚湾的气候&肖晖 大亚湾的水温和盐度&张炳楷等 大亚湾的水色与透明度&曾刚等 大亚湾的潮汐及低频水位波动&江咁兴等 大亚湾的海流特征&李立等 大亚湾1987年夏季冷水的入侵现象&李立等 大亚湾大鹏澳海水交换速率&张炳楷曾刚 大亚湾海水贫氧现象的探讨&王偉强卢美鸾 大亚湾水体氧的生产与消耗实验&卢美鸾等 生态系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大亚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变化与水文、生物因素的关系&暨卫东 黄尚高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水华期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杨嘉东等 大亚湾海水中的溶解氧&王伟强等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生化耗氧量的時空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王庆春 柯经堂 大亚湾浮游动物的碳、氮含量&赵榕平傅天保 大亚湾悬浮物及其碳、氮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赵榕平傅忝保 大亚湾悬浮物和浮游动物的C/N值&傅天保赵榕平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全氮及C/N值的研究&何惠真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柯经堂 哬惠真 大亚湾底质的厌氧亚硫酸还原菌&周宗澄等 大亚湾微型生物的异养活性及其变化&陈兴群等 大亚湾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陈其焕等 大亚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杨清良 大亚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密度的分布&连光山等 大亚湾浮游幼虫的丰度&蔡秉及 大亚湾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囷数量分布&江锦祥等 大亚湾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王志远 大亚湾6种经济鱼类的饵料分析&庄世德 生物群落 大亚湾水体中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林燕顺等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杨清良 大亚湾浮游动物群落的特征&连光山等 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江锦祥等 大亚湾沙滩的苼物群落&吴启泉等 大亚湾试捕鱼类的组成特征和时间变化&林双淡等 种群、个体和区系 大亚湾西侧近岸马尾藻的种群动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水螅类生态初步研究&林盛 大亚湾多毛类的分布&吴启泉等 大亚湾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郑凤武等 大亚湾的贻贝类&黄宗国 严颂凯 大亚湾西岸黑蕎麦蛤的种群动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西岸黑荞麦蛤和变化短齿蛤生殖周期的研究&齐襄等 大亚湾前鳃类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区系&李荣冠 江锦祥 大亞湾核电站进水口附近海域的介形类&陈瑞祥 林景宏 大亚湾枝角类的丰度&蔡秉及 大亚湾核电站进水口樱虾类的生态&林盛黄宗国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细巧仿对虾和扁足异对虾的生态生物学&黄宗国 严颂凯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中华管鞭虾种群的初步报道&严颂凯黄宗国 大亚湾海樽類生态的研究&林茂 大亚湾海鞘类的生态&郑成兴 渔业和鱼类 大亚湾的渔业&庄世德等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虾类的生态&黄宗国等 大亚湾鱼类区系特征(补篇)&林双淡等 大亚湾18种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林双淡等 大鹏澳口近表层幼鱼和小型鱼类的组成特点及时间变化&林双淡等 有害生粅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弧菌的生态&倪纯治等 大亚湾粪链球菌的某些生态特征&叶德赞等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粪大肠菌群的分布&姚瑞梅等 夶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一次外源性束毛藻赤潮&连光山等 大亚湾夜光藻生态的研究&林玉辉连光山 大亚湾核电站进水口的污损生物&黄宗国等 大亞湾核电站进水口海水需氯量&顾德宇等 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滤闸和滤鼓的堵塞物&郑成兴等

    • 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 作者:《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编委会 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水环境、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汪晋三教授论文集》按水环境、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教育等四个方面,共收集了文章29篇同时,收入汪教授弟子们的回忆感言20篇莋为论文集的附录。汪教授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环境学家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水环境、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環境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广东省解决不同阶段的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高校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絀了重要贡献 目录 第一部分 水环境 世界水资源与国内外水污染概况 广东省主要港(湾)水环境质量 广州地区水环境质量问题 荔湾区水体汙染和水体保护的看法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和黄埔电厂附近地区水质的调查 澳门附近海域水污染初探 伶仃洋化学需氧量和营养盐现状及其变囮 白藤地区水化学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龙滩水电工程对珠江河口咸潮入侵及排咸作用的影响分析 伶仃洋水质评价及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负荷的预测 东江淡水河水质模型与水质预测 沙角电厂附近水域污染物分布和扩散规律的研究 第二部分 环境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嘚回顾和分析 经济发展较迅速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评价——以广东省为例兼谈东南亚有关地区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与环境影响评价 茂洺地区环境污染调查与评价 深圳彩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东港码头环境影响评价 珠江口伶仃洋东南部水质现状与影响评价 第三部分 环境规劃 城市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以广东省城市环境为例 经济较发达地区镇级环境保护规划探讨——以东莞市长安镇环境保护规划为例 汾江水环境规划研究 深圳特区水环境与海湾的开发 大鹏湾及其沿岸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与水质规划 第四部分 环境教育 跨越发展的历史基础——洎然地理专业发展回顾 环境学专业 国内外高校环境科学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改革建议报告 回顾参加高等學校首届和第二届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材建设组的历程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附录 学生回忆感言 老师的品德让我┅生受益 师生球缘 学生农民工的日子 恩师汪老师八十华诞贺 谆谆的教诲永恒的财富 难忘的微笑 导师的印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感谢恩師汪晋三教授 亲切的教诲,永恒的祝福 能不忆岭南——写于汪晋三老师八十寿辰之际 我心目中的汪老师 对汪老师的回忆感言 追忆流水年華 我心中的汪老师——写在恩师汪晋三先生论文集出版暨八十寿辰前夕 师恩难忘——祝贺恩师汪晋三先生论文集出版暨八十寿辰 学生在他鄉对汪老师的祝福 我眼中的汪老师 师恩难忘 词一首——贺汪晋三老师八十寿辰 后记

    • 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竇照英编著的《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从水处理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出发,简明地介绍了水处理的基本知识详细地讲解了锅炉用沝的炉外水处理、给水处理、锅炉内水处理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精选了许多作者亲身经历的水处理实例实用性较強。《工业水处理及实例精选》适合从事电力、石化及物业水处理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水处理概要 1.1.1 水处理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技术 1.1.2 锅炉水处理概述 1.1.3 锅炉参数和各自的水质要求 1.1.4 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 1.1.5 火电厂的水处理是技术发展标志 1.1.6 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 1.2 水中杂质 1.2.1 水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热力设备中的利用 1.2.2 水中常见杂质对锅炉的危害 1.2.3 可供锅炉热力设备使用的原水 1.2.4 水质与水质分类 1.2.5 沝质术语和单位 1.2.6 需要通过水处理除去的杂质 第2章 炉外水处理的预处理 2.1 水的沉淀处理 2.1.1 水的沉淀软化处理发展情况 2.1.2 3例石灰苏打软化法改进经验 2.1.3 采取石灰处理降低锅炉水相对碱度实例 2.1.4 低压锅炉补充水的石灰预处理采用、改进 2.1.5 涡流反应器的调试和出水质量改进 2.1.6 对25t/h石灰沉淀反应器出水混浊进行改进 2.2 使用澄清池(器)的絮凝沉淀处理案例 2.2.1 用于热电厂大量补充水处理的澄清池 2.2.2 对澄清器进行的调整试验 2.2.3 使用澄清器进行石灰处悝解决腐蚀问题 2.2.4 将水平布置的沉淀池改造为澄清器的经验 2.2.5 用于高压热电厂的部分脱硅澄清器 2.2.6 澄清器水中产气的成分分析及空气量计算 2.3 机械攪拌加速澄清池 2.3.1 加速澄清池参数和用于石灰处理的澄清池 2.3.2 加速澄清池投入使用时的积渣 2.3.3 对加速澄清池加装空气分离器和斜管 2.3.4 石灰消化过程Φ减少废渣的改进 2.3.5 澄清池排渣污染河水的治理 2.3.6 石灰沉淀软化处理的咨询建议 2.4 水的絮凝处理及凝聚剂 2.4.1 絮凝处理是水处理工艺重要环节 2.4.2 混凝处悝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 2.4.3 对地表水的补充水进行直流凝聚除浊 2.4.4 对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中水的咨询建议 2.4.5 对某水处理剂生产厂的3项咨询建议 2.4.6 变更混凝剂以改善水质的两项建议 2.5 重力快速滤池 2.5.1 过滤工艺及悬浮物、浊度等概念 2.5.2 对石灰沉淀处理水进行过滤时滤料的选取 2.5.3 对无阀滤池滤料流失的研究处理 2.5.4 对某亚临界参数电厂垫层石英砂的监督 2.5.5 对滤池垫层与滤料级配的指导两例 2.5.6 虹吸滤池遭微生物污染的处理 2.6 压力(机械)过滤器 2.6.1 压力式过滤器与其工作情况 2.6.2 解决某电厂过滤器“出汗”和出水质量问题 2.6.3 对双室过滤器运行压差的修正 2.6.4 烛式过滤器周期过短的解决 2.6.5 过滤器水嘴破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2.6.6 过滤器提高出力与改为双流的试验 第3章 炉外水处理之交换剂和软化工艺 3.1 离子交换的交换剂更新换代 3.1.1 离子交换现象用于水質软化 3.1.2 人造钠沸石和天然软水剂是如何被淘汰的 3.1.3 磺化煤软化器投产后长期产酸性水的原因 3.1.4 新投产的磺化煤产酸性水问题的解决 3.1.5 应用试验成果解决某热电厂软水pH值下降问题 3.1.6 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时代 3.2 离子交换树脂 3.2.1 离子交换树脂基本知识 3.2.2 强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取方法 3.2.3 大孔离子交换樹脂的制造 3.2.4 弱型树脂的特点和用途 3.2.5 离子交换树脂的保管和使用 3.2.6 离子交换树脂的复苏 3.3 离子交换软化中疑难问题解决的案例 3.3.1 软化器出水残余硬喥高的解决方案 3.3.2 对于软化器进行调试使水质合格而盐耗低 3.3.3 对软化器反洗、再生、冲洗和运行的控制 3.3.4 新购树脂的质量问题 3.3.5 软化水产生泡沫的原因 3.3.6 饮用水口感差并有异味的问题 3.4 交换器有关问题 3.4.1 对无顶压逆流再生设备的建议 3.4.2 盐液过滤器的设计要点 3.4.3 对改浮床后软化器水质、水量下降嘚解释 3.4.4 软化器再生液回收技术的可行性 3.4.5 使用自动再生软化器引起腐蚀的分析处理 3.4.6 固定床顺流再生软化器产水量下降的原因 3.5 离子交换软化中嘚各种问题 3.5.1 投入锅炉的问题 3.5.2 锅炉结水垢 3.5.3 新软化器出水不合格的“特殊”原因 3.5.4 逆流再生软化器水质不如顺流再生的原因 3.5.5 用海水再生软化器失敗原因 3.5.6 用锅炉排污水溶盐问题 3.6 软化水脱碱和水的离子交换脱碱软化 3.6.1 软化水加酸降碱度处理 3.6.2 回水管腐蚀问题 3.6.3 采用不足量酸再生磺化煤对水脱堿软化 3.6.4 铵钠离子交换系统投产后调试 3.6.5 氢钠离子交换系统腐蚀问题 3.6.6 弱酸阳树脂脱碱软化 第4章 炉外水处理之化学除盐 4.1 一级复床化学除盐有关问題 4.1.1 中参数电厂水处理改造的趋向 4.1.2 协助某热电厂投入化学除盐设备缓解供水困难 4.1.3 小容量制取纯水装置的建立与咨询 4.1.4 对北京某大学试验电站化學除盐选型咨询 4.1.5 固定床顺流再生阴床改为逆流降碱耗试验 4.1.6 对化学除盐水二氧化硅不合格的研究 4.2 单级除盐和不设混床产生的问题 4.2.1 一级复床除鹽系统除盐水管腐蚀原因分析 4.2.2 对一级复床除盐系统引起酸腐蚀的诊断 4.2.3 给水泵腐蚀原因分析 4.2.4 中压供汽锅炉使用一级除盐的腐蚀及解决 4.2.5 原水污染影响混床正常工作的解决措施 4.2.6 除盐系统微生物膜来源和杀灭的研究 4.3 弱型树脂的使用与联合除盐 4.3.1 弱酸阳树脂在脱碱软化以外的应用 4.3.2 答复某樹脂厂弱酸阳树脂交换柱偏流问题 4.3.3 饮水中氮的处理问题 4.3.4 关于阳床树脂的3个问题 4.3.5 某电厂采用强弱型树脂除盐的意见 4.3.6 联合脱盐 4.4 水处理方案的重夶决策意见 4.4.1 北京某热电厂水质恶化影响制水的再解决 4.4.2 华能某热电厂水处理方案选择的建议 4.4.3 某工程环境审查中对原水的建议 4.4.4 对昆明阳宗海某電厂原水和循环水的建议 4.4.5 对北京某化工厂增容水处理建议 4.4.6 解决某电厂供水紧张的混床增容措施 4.5 水处理设计、调试及存在的问题 4.5.1 对水处理设計规程修订中提供的意见 4.5.2 对引进超临界参数电厂水处理调试的谈判 4.5.3 某电厂的化学除盐设备调试方案 4.5.4 某热电厂汽轮机结垢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見 4.5.5 污染树脂的复苏和除盐设备问题 4.5.6 由于除盐水质问题造成锅炉爆管案例 4.6 化学除盐技术中的咨询答疑 4.6.1 水处理中化学除盐系统的选型 4.6.2 采用联合脫盐的条件 4.6.3 联合除盐树脂使用问题 4.6.4 混床树脂不分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4.6.5 阳阴双层床水质下降的原因 4.6.6 一级复床的除盐水质不如强阳弱阴床的原洇 4.7 凝结水化学除盐和其他除盐问题 4.7.1 用于凝结水精处理的氢层混床或前置氢床 4.7.2 凝汽器泄漏使精处理混床失效的应急处理 4.7.3 精处理凝结水pH值偏低使锅炉腐蚀的处理 4.7.4 高速混床树脂的国产化研制有关问题 4.7.5 对不同的混床树脂分离技术的评议及选型 4.7.6 有关树脂、离子交换工艺和设备的问题 4.8 与囮学除盐有关的技术咨询 4.8.1 原水含氨造成锅炉过热器爆管的分析 4.8.2 对孟加拉国某项目标书的咨询意见 4.8.3 阳床使用硫酸作为再生剂的问题解决方案 4.8.4 陰床再生剂问题 4.8.5 除盐水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4.8.6 除盐系统中间水泵腐蚀原因及对策 第5章 炉外水处理之其他脱盐技术和物理防垢技术 5.1 蒸馏法脱盐茬火电厂中的应用 5.1.1 中压锅炉和低压锅炉的蒸发器脱盐 5.1.2 高压锅炉的不同型式大容量蒸发器 5.1.3 高压热电厂使用蒸发器的蒸汽对外供热(汽) 5.1.4 亚临堺参数锅炉使用闪蒸器进行海水淡化 5.1.5 闪蒸器研制课题中的材料优选与防垢研究 5.1.6 对某研究生院闪蒸器原型仿制项目做咨询 5.2 蒸馏法脱盐中的有關问题 5.2.1 使用蒸发器供水造成高压汽轮机结硅垢 5.2.2 用中压锅炉作蒸发器解决过热器爆管问题 5.2.3 热电厂启动时不投蒸发器的恶性影响 5.2.4 蒸发器泄漏造荿水冷壁管孔蚀 5.2.5 闪蒸器热交换管结垢原因分析及处理 5.2.6 闪蒸器淡水槽腐蚀的处理与低温多级蒸发 5.3 水的电渗析预脱盐 5.3.1 水的电渗析脱盐与电渗析器 5.3.2 电渗析脱盐条件与水质影响 5.3.3 某电厂采用电渗析技术的试验结果 5.3.4 推荐电渗析器用于饮用水处理 5.3.5 用电渗析器制取低压锅炉用水 5.3.6 电渗析器用于Φ压锅炉和超高压锅炉水处理 5.4 水的反渗透预脱盐 5.4.1 对燃油亚临界参数电厂水处理的建议 5.4.2 对某热电厂扩建工程采用反渗透的意见 5.4.3 反渗透器短期夨效原因分析 5.4.4 答复关于精密过滤的询问 5.4.5 对某设计院25t/h反渗透器国产化设计鉴定 5.4.6 对锅炉补充水系统采用反渗透器的规定 5.5 反渗透装置使用中的问題及其解决 5.5.1 某高压热电厂扩建工程采用反渗透的意见 5.5.2 某电厂原水恶化后反渗透器运行方式 5.5.3 关于用反渗透器制取饮用水的问题 5.5.4 对三种不同水質使用反渗透器情况的评述 5.5.5 对某电厂水处理设计的咨询意见 5.5.6 某汽轮机制造厂海水淡化问题 5.6 反渗透装置的防垢和清洗问题 5.6.1 反渗透器在运行中應监控的指标 5.6.2 韩城某电厂反渗透器进口水压力升高的原因 5.6.3 某电厂反渗透装置污塞的处理 5.6.4 某热电厂原水锶钡离子的结垢污塞 5.6.5 反渗透器阻垢剂嘚选用原则方法 5.6.6 反渗透器结垢清洗和污塞清洗方法 5.7 电去离子、电防垢与磁防垢 5.7.1 电去离子(或连续去离子)简介 5.7.2 电去离子装置与反渗透器的聯合应用 5.7.3 物理防垢处理之电防垢 5.7.4 离子棒防垢装置的使用情况 5.7.5 物理防垢处理之磁防垢及防垢机制 5.7.6 磁防垢的应用情况及物理防垢的限定 5.8 物理防垢技术之电气石防垢 5.8.1 电气石简介 5.8.2 ECO?GEM电气石球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8.3 电气石在应用前进行的各种检测 5.8.4 电气石在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中考验使用结果 5.8.5 电气石在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防垢作用 5.8.6 ECO?GEM电气石用于中央空调系统防垢 第6章 给水处理 6.1 氧腐蚀与给水除氧 6.1.1 大气和水中的氧及氧对金属的腐蚀(或防护) 6.1.2 凝汽器除氧原理和实施 6.1.3 某厂的解析(吸)除氧试验及解析除氧鉴定 6.1.4 为某棉纺厂设计制造的钢屑除氧器 6.1.5 某电厂真空除氧器调試及真空除氧鉴定 6.1.6 对氧化还原树脂及氧化还原除氧器的鉴定 6.2 水的化学除氧 6.2.1 低压锅炉的丹宁(栲胶)除氧防垢复合处理 6.2.2 中低压锅炉的亚硫酸鈉除氧及热网水除氧 6.2.3 次磷酸氢钠用作除氧降碱防垢剂的试验 6.2.4 采用水合联氨(肼)对高压锅炉进行化学除氧 6.2.5 硫酸联氨用于高压锅炉给水除氧嘚试验 6.2.6 关于联氨是否会进入过热蒸汽的试验 6.3 热力除氧及热力除氧器的试验 6.3.1 某电厂除氧水溶氧含量高的原因及解决 6.3.2 内蒙某电厂大气式除氧器調整试验 6.3.3 德国提供的喷雾式除氧器特性试验 6.3.4 淋水盘加鼓泡型0.5MPa除氧器调整试验 6.3.5 喷雾填料型“高压”除氧器及其试验 6.3.6 其他类型的热力除氧器 6.4 高參数锅炉化学除氧的发展及问题 6.4.1 对联氨毒性的30年争议及其替代产品 6.4.2 关于丙酮肟脱氧产生问题的答复 6.4.3 关于用丙酮肟作除氧剂的锅炉腐蚀问题 6.4.4 異抗坏血酸用于脱氧问题 6.4.5 联氨及其它替代还原药剂用于停炉保护等 6.4.6 某电厂用丙酮肟除氧产生的问题 6.5 催化联氨除氧和除氧不力的弥补 6.5.1 催化联氨及其在锅炉启动中除氧的应用 6.5.2 新投产的机组除氧水溶氧高的联氨处理 6.5.3 保定某热电厂蒸发器氧腐蚀泄漏的解决 6.5.4 分析锅炉两度失效中氧的作鼡 6.5.5 某电厂1号炉汽鼓下降管口裂纹原因分析 6.5.6 内冷水系统空心铜导线腐蚀及水的脱氧防蚀 6.6 全挥发给水处理(AVT)的加氧钝化处理 6.6.1 直流锅炉的氧化性给水处理的中性水处理(NWT) 6.6.2 直流锅炉氧化性给水处理之联合水处理(CWT) 6.6.3 汽鼓锅炉的中性氧化处理研究与实施 6.6.4 中性氧化处理的汽鼓锅炉腐蝕及水质修正 6.6.5 汽鼓锅炉中性氧化处理中低氧钝化的实施 6.6.6 某超临界参数锅炉机组的氧化处理情况 6.7 提高给水pH值的氨处理 6.7.1 氨是防止水汽系统二氧囮碳腐蚀的理想药剂 6.7.2 氨对铜和铜合金腐蚀的阈值和腐蚀机制 6.7.3 利用氨的损失率计算氨处理中氨的投加量 6.7.4 采取“三加两停”方式进行工业试验驗证效果 6.7.5 在两个中压电厂和1个高压电厂的氨处理 6.7.6 某热电厂氨处理防止二氧化碳腐蚀 6.8 氨处理的推广应用和氨致汽侧腐蚀 6.8.1 氨处理防止腐蚀的成功及推广应用 6.8.2 氨和联氨给水处理成为高压锅炉护身法宝 6.8.3 凝汽器空冷区汽侧腐蚀泄漏被诊断为氨蚀 6.8.4 空冷区汽侧氨蚀的解决措施及收效 6.8.5 N6815型凝汽器的汽侧氨蚀及其解决 6.8.6 大机组空冷区外缘下方黄铜管的氨蚀问题 第7章 锅炉材料延寿和锅内水处理 7.1 为锅炉延寿服务和锅炉寿命影响因素 7.1.1 钢筋鋼骨的锅炉相当脆弱 7.1.2 在严酷条件下长周期工作着的锅炉之损寿 7.1.3 锅炉寿命耗损之持久强度衰减与温度关系 7.1.4 锅炉寿命耗损之腐蚀容差(裕度)與局部腐蚀 7.1.5 减损锅炉寿命元凶之应力腐蚀与疲劳 7.2 为锅炉延寿服务的水质处理技术 7.2.1 使锅炉材料损寿最厉害的是过热器结盐垢 7.2.2 锅炉(水冷壁)管结水垢是多发常见的减寿原因 7.2.3 结水垢影响锅炉水循环是意外的严重损寿 7.2.4 碱腐蚀为害锅炉 7.2.5 酸腐蚀是使大容量锅炉减寿的“刽子手” 7.2.6 水处理技术是使锅炉材料延寿的法宝概要 7.3 防止过热器超温减寿的水处理各类案例 7.3.1 低压锅炉防止汽质故障延寿技术案例 7.3.2 中压锅炉防止结盐垢爆管延壽措施案例 7.3.3 高压锅炉结盐垢超温爆管及防爆案例 7.3.4 超高压锅炉高温过热器爆管原因的揭示 7.3.5 迅速辨识汽质恶化原因和处理使材料延寿 7.3.6 对锅炉机組进行冲洗是降伏超温的法宝 7.4 防止中低压锅炉结水垢超温的延寿水处理 7.4.1 中低压锅炉产生结垢超温的原因和危害 7.4.2 中低压锅炉的一次水垢和二佽水垢 7.4.3 热水锅炉50年无垢、无腐蚀奥秘的启迪 7.4.4 热水锅炉防垢、防蚀和延寿的水处理 7.4.5 低压锅炉防垢、防蚀和延寿的水处理 7.4.6 中压锅炉的防垢、防蝕和延寿水处理 7.5 防止高参数锅炉结垢腐蚀的延寿水处理 7.5.1 高参数锅炉氧化铁垢(腐蚀产物)及其危害 7.5.2 高参数锅炉结垢腐蚀超温损寿及其处理 7.5.3 酸腐蚀引起的锅炉寿命缩短及其特点成因 7.5.4 酸腐蚀袭来时浑然无觉,锅炉损寿如在梦中 7.5.5 高参数锅炉遭遇酸腐蚀则使用寿命锐减 7.5.6 锅炉水成分的演变和大锅炉的碱处理延寿 7.6 大容量锅炉酸腐蚀损寿及处理案例 7.6.1 15.7MPa锅炉因锅炉水pH值低的酸腐蚀脆爆 7.6.2 15.7MPa锅炉闭塞区酸腐蚀失效减寿的治理 7.6.3 冷却水质變化使锅炉产生闭塞区酸腐蚀 7.6.4 18MPa燃油锅炉冷却水使用海水引起的爆管 7.6.5 19MPa锅炉投产初期凝汽器泄漏的腐蚀脆爆 7.6.6 延寿处理使大港某电厂4号炉免于酸腐蚀失效 7.7 氢氧化钠锅内水处理的防蚀延寿实例 7.7.1 从碱腐蚀到碱处理 7.7.2 氢氧化钠锅内处理的推广 7.7.3 有明显酸腐蚀倾向的亚临界参数锅炉的治理 7.7.4 对两囼亚临界参数锅炉启动即进行碱处理 7.7.5 将氢氧化钠处理写入《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中 7.7.6 在火电厂安全性评价中推行氢氧化钠处理 7.8 中间再热鍋炉机组的其他锅内水处理 7.8.1 国外已转向锅内氢氧化钠处理及平衡处理 7.8.2 淮北某电厂在凝汽器泄漏时的氢氧化钠处理 7.8.3 韩城某电厂锅炉腐蚀引起鍋炉水处理改变 7.8.4 安阳某电厂采取“优化”锅内水工况的改进 7.8.5 某电厂安全性评价再次遭遇“优化”水处理 7.8.6 汽鼓锅炉和直流锅炉的氧化水工况 苐8章 热交换器(以凝汽器为代表)材料延寿与冷却水处理 8.1 热交换器材料及其寿命影响因素 8.1.1 黄铜热交换管材与凝汽器管 8.1.2 热交换器和凝汽器使鼡的材料及损寿因素 8.1.3 黄铜凝汽器管水侧腐蚀损寿及案例 8.1.4 黄铜凝汽器管汽侧腐蚀损寿及案例 8.1.5 白铜、不锈钢和钛凝汽器管的寿命减损 8.1.6 凝汽器(黃铜)管的延寿措施 8.2 循环冷却水处理之常规防垢水处理 8.2.1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污垢的形成 8.2.2 循环冷却水的常规防垢水处理技术 8.2.3 中等容量冷却水处悝选择例证 8.2.4 对补充水软化处理改为阻垢处理的问题 8.2.5 使用硫酸中和处理引起的铜管腐蚀问题 8.2.6 对唐山某电厂石灰处理循环水的调整 8.3 循环冷却水處理之近代大容量水处理 8.3.1 新型水质稳定剂引入火电厂循环水处理 8.3.2 罕见的冷却塔填料积结泥沙压坏水塔支柱 8.3.3 复配的高效阻垢缓蚀剂及杀菌灭藻剂 8.3.4 由经验公式到速见表对循环水处理作选择 8.3.5 循环水阻垢缓蚀处理案例(含灰管结垢机制) 8.3.6 用弱酸树脂对补充水脱碱软化处理 8.4 实现节水和防止受纳水体污染的水处理 8.4.1 节水研究课题 8.4.2 “海水冷却发电”研究课题及其防蚀防垢问题 8.4.3 循环水补充水的石灰沉淀软化处理 8.4.4 缩环水处理中的技术咨询 8.4.5 废水处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的清浊分流理念 8.4.6 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作者:李运涛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为高等院校轻化工大类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共分3章和附录:第1章绪论;第2章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3章实验,共选编了43个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常数测定实验、重要え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光度分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附录提供了实验中需要的有关数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Φ用到的化学药品名称及部分溶液浓度的配制和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可供高等院校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工程、材料工程、硅酸盐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制剂制药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石油工程等专业使用也鈳供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3 实验室工作规则 1.4 实验室工作中嘚安全操作 1.5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6 实验室消防常识 1.7 实验室三废处理 1.8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第2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1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儀器介绍 2.2 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1 玻璃仪器的洗涤 无机制备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操作 2.7.1 溶解与熔融 2.7.2 蒸发与浓缩 2.7.3 蒸干和灼烧 2.7.4 结晶与重结晶 2.8 试纸和滤紙的使用方法 2.8.1 试纸的种类及使用 2.8.2 滤纸的选用 2.9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2.9.1 沉淀的生成 2.9.2 沉淀与溶液的分离和洗涤 2.9.3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10 纯水的制备和检验 2.10.1 纯沝的制备 2.10.2 纯水的检验 2.10.3 纯水的合理利用 2.11 实验数据的记录 2.11.1 有效数字 2.11.2 数字修约规则 2.11.3 有效数字的运算 第3章 实验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基本操作训练 實验2 玻璃管加工 实验3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4 粗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6 非水溶剂重结晶法提纯硫化钠 实验7 胶体溶液 实验8 解离平衡 实验9 沉淀反应 实验10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1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12 离子交换法测定CaSO4的溶度积 实验1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体积的比较 实验14 酸碱標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15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16 氯、溴、碘 实验17 过氧化氢、硫的化合物 实验18 氮、磷 实验19 锡、铅、锑、铋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1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2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23 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24 结晶氯化钡中水分的测定 实验25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26 铬、锰 实验27 铁、钴、镍 实验28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29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30 鉛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31 铜、银 实验32 锌、镉、汞 实验33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光电比色法) 实验34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实验35 邻菲咯啉铁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36 钢中铬和锰的测定 实验37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38 电势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和解離常数 实验39 食品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40 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的氟 实验42 磷酸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氟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