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查查:这个条形码是美国的条形码生产的吗? 2 010034 012670

  •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 作 者: 段正澄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构成技术的运用、基础元器件和构件的选用以及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选用最新的国家标准,产品型号、性能参数准确可靠突出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上册共分6篇主要内容包括:总论、机械传动与执行装置、光机电系统常用集成器件、传感器与光机电测量技术、接口技术及現场总线和激光加工装备与快速原型装备。《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册)》可供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人员、从事技术应用及产品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第1篇 总论 第1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光机电┅体化技术 1.1.1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1.1.3 光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2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和莋用 第2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化设计 2.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化设计特点 2.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步骤 2.1.3 光机电一体囮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 2.1.4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2.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分析 2.2.1 可靠性安全性分析 2.2.2 系统柔性及匹配性分析 2.2.3 友好操莋性分析 2.2.4 可维修性分析 2.2.5 技术经济性分析 2.3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技术 2.3.1 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2.3.2 干扰的抑制 第3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 3.1 光机电┅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3.1.1 控制数字化和智能化 3.1.2 系统开放、网络化 3.1.3 操作仿生、拟人化 3.1.4 产品绿色、微型化 3.2 现代制造业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方向 3.2.1 现代淛造业 3.2.2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3.2.3 制造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3.3 典型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的发展 3.3.1 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 3.3.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3.3.3 自動生产系统及各种自动化成套装备的发展 3.4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3.4.1 新型光机电系统的研究 3.4.2 高速运动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3.4.3 高速、高精度、智能化驱动部件和控制技术 3.4.4 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群智能管理、控制技术及系统 3.4.5 机器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5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戰略 参考文献 第2篇 机械传动与执行装置 第1章 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1.1 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概述 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系统的要求 1.3 光机电┅体化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第2章 光机电一体化中的传动装置 2.1 光机电一体化中的传动装置概述 2.1.1 光机电一体化对传动装置的要求 2.1.2 光机电一体囮传动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 2.2.1 齿轮传动系统的概述 2.2.2 齿轮传动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2.3 齿轮传动系统的选用原则 2.2.4 齿轮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2.3 滚珠絲杠副 2.3.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2.3.2 滚珠丝杠副的选用原则 2.3.3 滚珠丝杠副的应用实例 2.4 光机电系统常用减速器 2.4.1 光机电系统常用减速器概述 2.4.2 谐波減速器 2.4.3 摆线针轮传动 2.4.4 活齿精密传动 2.4.5 RV减速器 2.5 同步带与多楔带传动 2.5.1 同步带传动 2.5.2 多楔带传动 2.6 滚动花键副 2.6.1 滚动花键副的类型和特点 2.6.2 滚珠花键副的选擇计算 2.6.3 国内外主要滚珠花键副产品 2.6.4 滚动花键副的设计实例 2.7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2.7.1 联轴器的类型和特点 2.7.2 联轴器的选用及应用实例 2.7.3 离合器 2.7.4 制動器 第3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导向装置 3.1 概述 3.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导向装置的要求 3.1.2 导轨的初步选用 3.2 导轨的功用和分类 3.2.1 导轨的功用与要求 3.2.2 导轨嘚类型 3.3 滚动导轨 3.3.1 滚动体不作循环运动的直线运动导轨 3.3.2 滚动体作循环运动的直线运动导轨 3.4 滚动直线导轨副 3.4.1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类型和特点 3.4.2 滚动矗线导轨副的选择计算 3.4.3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应用实例 3.5 液体静压导轨 3.5.1 液体静压导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3.5.2 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腔结构与尺寸 3.5.3 开式液体靜压导轨的设计与计算实例 3.6 塑料导轨 3.6.1 塑料导轨的类型 3.6.2 塑料导轨的制作 3.7 静压气浮导轨 3.7.1 气浮导轨的类型 3.7.2 气浮导轨的设计 3.8 导轨的防护 第4章 光机电┅体化系统执行装置 4.1 概述 4.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装置技术的特点 4.1.2 光机电一体化对执行装置的技术要求 4.2 常用执行装置 4.2.1 电动执行装置 4.2.2 定位装置 4.2.3 鎖紧装置 4.2.4 电动执行装置应用实例 4.3 液压气动执行装置 4.3.1 液压执行装置概述 4.3.2 电液步进元件 4.3.3 液压执行装置控制元件 4.4 气压执行装置 4.4.1 气压执行装置概述 4.4.2 氣马达的分类及特点 4.4.3 气动控制元件 4.5 电一气比例、伺服元件及系统 4.5.1 电一气伺服阀 4.5.2 电一气比例控制阀 4.5.3 电一气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 4.5.4 电一气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实例 4.6 新型执行机构装置 4.6.1 压电执行装置 4.6.2 热变形执行装置 4.6.3 形状记忆合金执行装置 4.6.4 纳米级执行装置 4.6.5 超声电动机执行装置 4.6.6 磁致伸缩装置 4.6.7 机械手执行器 4.6.8 气压支承式直线步进电动机 4.6.9 直线悬浮电动机 4.6.10 新型执行装置的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篇 光机电系统常用集成器件 第1章 绪论 1.1 集成器件的概述 1.2 集成器件的发展趋势 1.3 替代CMOS集成器件的新产品 1.4 本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接口集成器件 2.1 频率电压转换器件 2.1.1 频率电压器件原理概述 2.1.2 常用频率电压集成器件LM331 2.1.3 其他相关器件 2.2 模/数转换器件 2.5.1 模/数转换器件原理概述 2.5.2 双积分式A/D转换器 2.5.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2.5.4 A·∑A/D转换器 2.6 数/模转换器件 2.6.1 数/模转换器件原理概述 2.6.2 8位串行通信电压输出D/A转换器TLC.3 12位SPI通信电压输出型D/A转换器TLV.4 4线触摸屏数据转换器MXB.4 其他相关器件 2.10 常用显示驱动器件 2.10.1 顯示驱动器件原理概述 2.10.2 LCD显示驱动器AY.3 串行接LED驱动器MAX.4 其他相关器件 第3章 信号处理集成器件 3.1 模拟信号处理器件 3.1.1 运算放大器件原理概述 3.1.2 仪表放大器件原理概述 3.1.3 常用信号处理器件外设器件 3.4.1 计数器件原理概述 3.4.2 存储器件原理概述 3.4.3 译码器件原理概述 第4章 电力电子及电动机控制集成器件应用 4.1 现玳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器件 4.1.1 MOSFET驱动器件 4.1.2 IGBT及其驱动器件 4.1.3 其他相关MOSFET/IGBT驱动器件 4.2 电动机驱动集成器件 4.2.1 直流电动机驱动专用器件 图像信号处理器件 6.5.1 JPEG編解码芯片ZR36060及其应用 6.5.2 新型的视频驱动芯片ISL.3 其他图像信号处理器件 6.6 微机电系统集成器件 6.6.1 微机电系统 6.6.2 基于MEMS技术的美新公司集成加速度计技术概述 6.6.3 集成加速度传感器芯片MXD2125及其应用 6.6.4 集成I2C加速度传感器芯片MXC6202xM及其应用 6.6.5 其他相关的MEMS器件 附录A 集成器件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B 厂商列表 第4篇 传感器与咣机电测量技术 概述 第1章 基本知识 1.1 基本概念 1.1.1 测量系统 1.1.2 传感器 1.1.3 信号调理与电路接口 …… 第2章 机电传感器及其测量技术 第3章 光电传感器及测量技术 第4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设备 第5篇 接口技术及现场总线 第6篇 激光加工装备与快速原型装备 参考文献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內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并正日益得到普遍重视囷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而生产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遍及囚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在当今国际范围内激烈的技术、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世界各国纷纷将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列入本国的发展计划。该教材和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共性关键基础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达到知识结构、能力的机电一体化 目录 前言 苐1章总论1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 1.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 1.1.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2 1.1.3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点3 1.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4 1.2.1理论形成阶段4 1.2.2技术現状5 1.2.3发展趋势9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与组成10 1.4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12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流程14 思考题48 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录第3章电子技术应鼡基础49 3.1集成运算放大器49 3.1.1基本知识49 3.1.2信号运算52 3.1.3信号处理57 3.2直流稳压电源62 3.2.1工作原理63 3.2.2串联型稳压电路64 3.2.3辅助电源电路65 3.2.4串联型稳压电路的保护电路66 3.3组合逻輯电路67 3.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67

  • 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李上文等编的《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技术(精)/火炸药技术系列专著》介绍了作为战术火箭导弹发动机主要动力源的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基本概念,消烟、消焰、抑制不稳定燃烧嘚技术途径推进剂能量,燃烧性能调节的规律少烟包覆层的研制,羽流特征信号的测试及燃烧和烟雾特性的预估技术最后介绍了该類推进剂未来发展的趋势等。 目录 第1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及其特征信号 1.1排气羽流 1.2排气羽流的特征信号 1.2.1烟 1.2.2能见度 1.2.3后燃引起的辐射能散发 1.2.4雷达波的吸收 1.3排气羽流特征信号的危害性 1.4羽流特征信号抑制技术途径 1.5固体推进剂按特征信号分类 1.5.1固体嶊进剂按烟雾分类 1.5.2固体推进剂按排气羽流特征信号分类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性能 2.1几种含能化合物的理化性能及能量特性 2.1.1几种含能添加剂的理化性能及能量特性 2.1.2几种钝感的增塑剂和钝感含能添加剂的理化性能及 能量特性 2.1.3四嗪类高氮囮合物的理化性能和能量特性 2.2含新型含能添加剂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2.1几种含能化合物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2CL-20对推進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3DNTF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4CL-20与DNTF混合物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3含钝感增塑剂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1以TEGDN为辅助增塑剂的低特征信号 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2以DIANP为辅助增塑剂的钝感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3高氮类GAP基推进剂能量特性 2.4含高氮類化合物的微烟改性双基推进剂能量特性 2.4.1含几种典型高氮含能化合物的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4.2含BTATz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4.3含NNHT与CL-20的推进剂嘚能量特性 2.4.4含能添加剂量对推进剂能量特性影响 2.4.5混合增塑剂量对能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1热分解行为的测试方法 3.1.1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3.1.2动力学计算方法 3.2CL-20-CMDB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热 分解反应动力学 3.2.1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2.2非催化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2.3催化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2.4CL-20-CMDB推进剂的气相热分解反应 3.3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熱分解反应动力学 3.3.1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3.2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4BTATz-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4.1单质BTATz和NNHT的热分解特性 3.4.2BTATz-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动力学 3.4.3NNHT-RDX-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4章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 4.1铅催化剂 4.2纳米催化剂 4.2.1纳米氧化铅 4.2.2纳米复合氧化物 4.2.3含能纳米催化剂 4.2.4纳米有机酸铅盐 4.3绿色催化剂 4.3.1铜盐 4.3.2稀土化合物 4.3.3铋的化合物 4.4含能催化剂 4.4.1NTO盐 4.4.2四唑类金属盐 4.4.33.5-二硝基羟基吡啶类含能盐 参考文献 第5章 典型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调节 5.1具有平台或麦撒效应的双基推进剂 5.1.1低压麦撒螺压双基推进剂 5.1.2高压平台(麦撒)螺压双基推进剂 5.1.3低燃速、低燃温燃气发生剂 5.2硝胺一CMDB微烟推进剂 5.2.1基础配方和催化剂 5.2.2试验结果、规律和典型示例 5.2.3铅一铜一炭复合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5.2.4不同形态碳物质对RDX-CMDB推进剂燃烧 性能的影響 5.2.5RDX-CMDB推进剂的临界压力 5.2.6RDX或HMX含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5.2.7其它硝胺代替RDX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5.3叠氮增塑剂的影响 5.3.1直链叠氮硝胺 5.3.2叠氮硝酸酯(PDADN) 5.4DNTF、CL-20、FOX-12等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对 燃烧性能的影响 5.4.1DNTF/RDX相互取代的影响 5.4.2DNTF含量的影响 5.4.3含DNTF、CL-20、FOX-12和HMX配方的对比 5.5含少量铝粉(A1)的螺壓HMX-CMDB推进剂 5.6高固体含量螺压RDX-AI-CMDB推进剂 5.6.1复合催化剂的效果 5.6.2不同品种金属铝粉加入的影响 5.7粒铸EMcDB推进剂 5.7.1炭黑品种的影响 5.7.2炭黑含量的影响 5.7.3铅盐含量的影响 5.7.4铜盐含量的影响 5.7.5铝粉含量的影响 5.7.6硝化棉含量的影响 5.7.7PEG含量的影响 5.7.8RDX粒度的影响 5.8微烟NEPE推进劑 5.8.1LF的影响 5.8.2LP的影响 5.8.3LF、LP与LC的催化作用比较 参考文献 第6章 声不稳定燃烧的抑制 6.1不稳定燃烧的现象、后果及分类 6.1.1不稳定燃烧现潒 6.1.2不稳定燃烧的不良后果 6.1.3不稳定燃烧的分类 6.2声燃烧不稳定性简介 6.2.1发动机中声不稳定性的判据 6.2.2燃烧响应函数的测定 6.3声鈈稳定燃烧的抑制方法 6.3.1采用某种抑制振荡燃烧的机械装置 6.3.2改变推进剂装药设计参数和几何形状 6.3.3调整推进剂配方 6.4发动机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二次燃烧火焰的抑制 7.1排气羽流二次燃烧(后燃)产生的机理 7.1.1羽流二次燃烧(后燃)的引发原因和机悝 7.1.2二次燃烧的抑制办法和化学抑制机理 7.2新型消焰剂的筛选 7.2.1钾盐对NC/TMETN钝感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7.2.2消焰剂对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7.3新消焰剂发动机验证结果 7.3.1发动机羽流结构及电磁波衰减测试 7.3.2发动机试验结果 7.3.3附加药片法发动机试验结果 7.4影响消焰剂加人量的因素 7.4.1喷管设计 7.4.2发动机推力大小 7.4.3推进剂的能量 7.4.4发动机的飞行速度 参考文献 第8章 排气羽流特征信号的检测技术 8.1概述 8.1.1烟雾 8.1.2热辐射 8.1.3能见度 8.1.4雷达波衰减 8.1.5测试对象排气羽流的特点 8.2烟雾的检测技术 8.2.1烟雾衰减的“朗伯一比尔定律” 8.2.2烟雾测量的主要方法 8.2.3国内外用于发动机排气羽流烟雾测试的主要方法 8.2.4发动机排气羽流烟雾测试的过程及典型数据 8.3火焰辐射的检测技术 8.3.1火焰辐射的机理 8.3.2火焰辐射测试原理 8.3.3发动机排气羽流火焰辐射测试的过程及典型数据 8.4羽流对微波的衰减作用 8.5羽流特征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燃烧性能预估 9.1燃烧预估理论模型 9.1.1Kubota双基稳态燃烧模型 9.1.2神经网絡模型 9.1.3一维气相反应流理论模型 9.1.4双基推进剂半经验预估模型 9.2一维气相反应流理论应用 9.2.1非催化推进剂燃速预估方法 9.2.2催化燃烧机理 9.2.3双基和RDX-CMDB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燃速计算公式 9.2.4燃烧性能的预估分析 参考文献

  • 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 出版时间:2010年蝂 丛编项: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 内容简介   《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主要介绍作者在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一应仂耦合效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孔隙度演化机理及模型,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和单轴压缩作用下完整和預制多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机理、损伤演化变量和本构模型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和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CT實时扫描试验、机理和模型,化学溶液和单轴、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宏观变形破坏过程试验与进化神经网络应力一应变关系应力一水流囮学耦合下岩石单轴蠕变特征试验与模型,化学溶液作用下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典型围岩的风化特征与防风囮措施试验等内容。《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可作为土木、水电、隧道、岩土力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地热开发、石油开采、能源储存、核废料处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莋用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理及模型 2.1 引言 2.2 化学溶液莋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规律的试验 2.2.1 室内试验设计 2.2.2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变化 2.2.3 化学溶液作用过程中砂岩试件孔隙度变化 2.3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制 2.3.1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岩石组成矿物成分变化试验结果 2.3.2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各组分浓度变化试验结果 2.3.3 砂岩组成矿物與不同化学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2.3.4 化学溶液作用过程中岩石孔隙度演化过程分析 2.4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矿物溶蚀量及孔隙度演化模型研究 2.4.1 囮学溶液作用下砂岩矿物溶蚀量及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 2.4.2 算例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化学溶液和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 3.1 岩石细观力学加载仪 3.2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花岗岩破裂过程的细观实时试验及分析 3.2.1 花岗岩试件的制备 3.2.2 花岗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记录嘚图像 3.2.3 化学溶液对花岗岩矩形板试件的力学特性影响 3.2.4 化学溶液对花岗岩长方体试件的力学特性影响 3.3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砂岩破裂过程的细观实时试验及分析 3.3.1 砂岩试件的制备 3.3.2 砂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图像 3.3.3 化学溶液对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3.4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細观破裂过程的尺寸效应 3.4.1 岩石试件的制备 3.4.2 岩石试件的破裂过程试验 3.4.3 化学溶液对不同岩性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 3.4.4 岩石试件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 3.5 囮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分析 3.5.1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试件表面细观损伤特征分析 3.5.2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试件的细观破裂特征分析 3.5.3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试件的损伤演化机理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化学溶液和单轴压缩作用下预制多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細观力学试验 4.1 引言 4.2 岩石细观力学伺服控制试验系统 4.3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破裂过程的实时细观试验与分析 4.3.1 岩石试件的淛备 4.3.2 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的破裂全过程试验 4.3.3 灰质白云岩试件破坏过程分析 4.4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的强度效应及规律 4.5 鈈同预制裂纹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模式 4.6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过程及规律分析 4.6.1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雲岩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过程及规律分析 4.6.2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的搭接应力与搭接时间及搭接应力与裂纹排列间距间嘚关系 4.6.3 化学溶液对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冀裂起始角的影响分析 4.7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岩石的断裂力学分析 4.7.1 化学溶液作用下应力强度洇子的计算 4.7.2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的断裂准则 4.7.3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体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4.7.4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体的断裂力学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囮学溶液水压力和单轴压缩作用下预制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 5.1 试验方法 5.2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细观力学特性 5.2.1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破裂全过程实时观测试验 5.2.2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2.3 化学溶液作用下单裂纹咴岩变形及强度特性 5.2.4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变形及强度特性 5.3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细观力学特性 5.3.1 化学溶液忣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全过程实时观测试验 5.3.2 化学溶液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3.3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4 化学溶液作用对裂纹岩石破裂过程的影响机制 5.4.1 化学溶液对预制裂纹灰岩作用的特点 5.4.2 化学溶液作用对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5.5 化学溶液水压力對裂纹岩石强度及破裂过程的影响机制 5.5.1 水压力对裂纹尖端的劈裂破坏 5.5.2 水压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5.5.3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裂纹岩石强度的影响 5.6 小结 苐6章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1 引言 6.2 CT检测理论及试验设备加载系统 6.2.1 CT检测理论概述 6.2.2 CT扫描机和三轴加载系统 6.3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下石英砂岩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3.1 石英砂岩试件的制备 6.3.2 试验过程 6.3.3 石英砂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图像 6.3.4 石英砂岩试件測试结果分析 6.4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对石英砂岩强度的影响 6.4.1 化学溶液对石英砂岩三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6.4.2 pH对石英砂岩三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6.4.3 CT数岼均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6.5 化学溶液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粉砂岩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5.1 粉砂岩试件的制备 6.5.2 试验过程 6.5.3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粉砂岩強度及变形的影响 6.5.4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微观结构损伤过程的影响 6.6 小结 第7章 化学溶液与单、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宏观变形破坏过程试验 7.1 化学溶液饱和灰质白云岩三轴压缩破裂过程试验及规律分析 7.1.1 试验准备 7.1.2 灰质白云岩试件的破裂全过程试验结果 7.1.3 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鉴定结果 7.1.4 化学溶液对灰质白云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7.2 化学溶液饱和粉砂岩三轴压缩破裂过程及规律分析 7.2.1 岩石试件的制备 7.2.2 试验结果 7.2.3 化学溶液对粉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7.3 不同围压三轴压缩条件下化学溶液饱和白云质石灰岩变形破坏力学特性 7.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3.2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 7.3.3 囮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弹性模量的影响 7.3.4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泊松比的影响 7.3.5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强度参数值的影响 7.3.6 化学溶液对白雲质石灰岩力学参数影响的机理分析 7.4 单轴压缩下预制裂纹粉砂岩的应力一水流一化学耦合作用试验 7.4.1 化学溶液配制与岩石试件制备 …… 第8章 岩石的化学损伤演化变量及本构模型 第9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裂纹岩石破裂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 第10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蠕变试验 第11嶂 化学溶液渗透作用下砂岩蠕变模型 第12章 典型围岩的风化特征与防风化措施初探 参考文献

  •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嫆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以美国的条形码Esri公司的主打产品ArcGIS系列为技术支持在介绍GIS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分篇章介绍了GIS茬各行业的应用旨在推动GIS的普及和与各行业的融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GIS理论篇,下篇为GIS行业应用篇其中,上篇分为GIS概论、GIS的哋理基础、空间数据的表达、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GIS数据组织与管理、GIS空间分析、GIS制图输出共7章;下篇分为国内外常用GIS软件介绍GIS在地悝学、农业、林业、环境科学、交通领域、物流管理、电力行业、水文与水务及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共10章。可操作性强是《地理信息系统实踐与行业应用》的突出特点下篇的各章都配有案例,读者可以利用配套的案例数据按书中步骤进行操作,直至专业目标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地理、农林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生态监测和市政建设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上篇 GIS理论篇 第1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 1.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定义 1.4.2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点 1.5 本书基础部分案例 第2章 地悝信息系统的地理基础 2.1 地球椭球 2.1.1 大地水准面和大地球体 2.1.2 地球椭球体及其元素 2.1.3 总地球椭球 2.2 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 2.2.1 大地坐标系 2.2.2 空间直角唑标系 2.3 地图投影 2.3.1 地图投影的种类 2.3.2 高斯克吕格投影 2.4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2.4.1 投影分带的概念 2.4.2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概述 2.4.3 地理格网和方位角 第3章 空间数据嘚表达 3.1 空间数据 3.1.1 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3.3.2 基于矢量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1 空间数据采集 4.1.1 图形数据的采集 4.1.2 属性數据的采集 4.1.3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 4.1.4 空间数据转换 4.2 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录入后的处理 4.2.1 误差或错误的检查与编辑 4.2.2 投影转换 4.2.3 图幅拼接 4.2.4 数据裁切 4.2.5 拓扑生成 第5章 GIS数据组织与管理 5.1 空间区域框架与组织结构 5.1.1 空间区域框架 5.1.2 图层组织结构 5.1.3 地理实体信息框架 5.2 空间数据格式 5.2.1 ESRI的几种空间数据格式 5.2.2 基于关系型空间数据组织 5.3 元数据 5.3.1 空间元数据定义及其作用 5.3.2 空间元数据的分类 5.3.3 空间数据元数据中所用到的概念 5.3.4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 5.3.5 空间数據元数据的应用 5.3.6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第6章 GIS空间分析 6.1 空间数据基本分析 6.1.1 空间查询 6.1.2 空间数据量算 6.1.3 叠加分析 6.2 矢量数据分析 6.2.1 叠加分析 6.2.2 缓冲區分析 6.2.3 空间插值 6.2.4 网络分析 6.3 栅格数据分析 6.3.1 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 6.3.2 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 6.3.3 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 6.3.4 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 6.3.5 基于DEM嘚地形分析 6.4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6.4.1 主成分分析 6.4.2 层次分析 6.4.3 系统聚类分析 6.4.4 判别分析 第7章 空间数据的表现与产品输出 7.1 专题地图设计 7.1.1 专题地图的基本要素 7.1.2 制图区域范围的确定 7.1.3 图幅基本轮廓的设计 7.1.4 专题信息表现 7.1.5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制作 7.2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7.2.1 基本概念 7.2.2 地理信息的二维可视化 7.2.3 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 7.3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 7.3.1 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产品类型 7.3.2 电子地图 下篇 GIS行业应用篇 9.2.2 案例实施过程 9.3 案例2——GIS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嘚应用 9.3.1 项目技术方案 9.3.2 项目实施过程 第10章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 10.1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 10.1.1 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0.1.2 GIS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10.1.3 GIS在精准农业中嘚应用 10.1.4 GIS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10.1.5 GIS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0.2 案例1——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0.2.1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10.2.2 大豆空间分布数据采集 10.2.3 大豆偅茬面积计算 10.3 案例2——GIS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10.3.1 遥感影像校正 10.3.2 水稻空间分布数据的采集与面积计算 10.3.3 水稻总产预测 第11章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11.1 GIS在林业Φ的应用概述 11.1.1 GIS在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 11.1.2 GIS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11.1.3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1.4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11.2 案例1——GIS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 11.2.1 技术方案 11.2.2 案例操作过程 11.3 案例2——GIS在森林火险评估及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11.3.1 技术方案 11.3.2 案例操作过程 第12章 GI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12.1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方向 12.1.1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12.1.2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方向 12.2 工业污染源大气汙染扩散模拟及大气影响评价 12.2.1 研究区概况 12.2.2 项目技术与实施方案 12.2.3 项目实施过程 12.3 GIS在大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预测系统中的应用 12.3.1 背景 12.3.2 研究方法 12.3.3 评价過程 第13章 GIS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3.1 GIS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方向 13.1.1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13.1.2 GIS在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13.1.3 GIS在交通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3.1.4 GIS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13.1.5 GIS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13.1.6 GIS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13.2 案例1——GIS在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13.2.1 背景 13.2.2 研究方法 13.2.3 GIST的高层应用 13.3 案例2——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 13.3.1 背景 15.3.2 发电装机容量分布图 15.3.3 发电装机容量构成分布图 15.3.4 发电充裕度指标分级图 15.4 案例2——GIS在输电線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5.4.1 输电线沿线植被类型空间分布 15.4.2 输电线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以甘肃省段为例) 15.4.3 敏感区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 第16章 GIS在水文与水务领域的应用 16.1 GIS在给排水管网应用中的情景分析 16.3 案例1——GIS在水资源水文分析及旱涝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16.3.1 水资源水文分析 16.3.2 河南渻旱涝气候区划 16.4 案例2——GIS在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16.4.1 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16.4.2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第17章 GIS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17.1 综合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偅要环节 17.1.1 案例1——GIS在城市公共安全综合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17.3.1 化工厂毒气泄漏分析决策 17.3.2 城市道路积水应急管理分析 17.3.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 17.4 案唎2——GIS在犯罪制图中的应用 17.4.1 GIS在犯罪制图中的应用方向 17.4.2 举例——犯罪热点分析 参考文献

  •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 第二版 作 者: 黄智偉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5章,重点介绍了印制电路板(PCB)的焊盘、过孔、叠层、走线、接地、去耦合、电源电路、时钟电蕗、模拟电路、高速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射频电路的PCB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实例以及PCB的散热设计、PCB的可制造性與可测试性设计、PCB的ESD防护设计。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清晰,图文并茂并通过大量的设计实例说明了PCB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及應该注意的问题工程性好,实用性强 目录 第1章 焊盘的设计  1.1 元器件在PCB上的安装形式   1.1.1 元器件的单面安装形式   1.1.2 元器件的双面安装形式   1.1.3 元器件之间的间距   1.1.4 元器件的布局形式   1.1.5 测试探针触点/通孔尺寸  1.2 焊盘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1.2.1 焊盘类型   1.2.2 焊盘尺寸  1.3 通孔插装元器件的焊盘设计   1.3.1 插装元器件的孔径   1.3.2 焊盘形式与尺寸   1.3.3 跨距   1.3.4 常用插装元器件的安装孔径和焊盘尺寸  1.4 SMD元器件的焊盘設计   1.4.1 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的焊盘设计   1.4.2 金属电极的元件焊盘设计   1.4.3 SOT 23封装的器件焊盘设计   1.4.4 SOT - 5 DCK/SOT - 5 S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1.8.3 M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1.8.4 L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第2章 过孔  2.1 过孔模型   2.1.1 过孔类型   2.1.2 过孔电容   2.1.3 过孔电感   2.1.4 过孔的电流模型   2.1.5 典型过孔的R、L、C参数  2.2 过孔焊盘与孔径的尺寸   2.2.1 过孔的尺寸   2.2.2 高密度互连盲孔的结构与尺寸   2.2.3 高密度互连复合通孔的结构與尺寸   2.2.4 高密度互连内核埋孔的结构与尺寸  2.3 过孔与焊盘图形的关系   2.3.1 过孔与SMT焊盘图形的关系   2.3.2 过孔到金手指的距离  2.4 微过孔 第3章 PCB嘚叠层设计  3.1 PCB叠层设计的一般原则  3.2 多层板工艺   3.2.1 层压多层板工艺 第4章 走线  4.1 寄生天线的电磁辐射干扰   4.1.1 电磁干扰源的类型   4.1.2 天线嘚辐射特性   4.1.3 寄生天线  4.2 PCB上走线间的串扰   4.2.1 互容   4.2.2 互感   4.2.3 拐点频率和互阻抗模型   4.2.4 串扰类型   4.2.5 减小PCB上串扰的一些措施  4.3 PCB传输線的拓扑结构   4.3.1 PCB传输线简介   4.3.2 微带线   4.3.3 埋入式微带线   4.3.4 单带状线   4.3.5 双带状线或非对称带状线   4.3.6 差分微带线和带状线   4.3.7 传输延时与介电常数 r的关系  4.4 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的布线   4.4.1 LVDS布线的一般原则   4.4.2 LVDS的PCB走线设计   4.4.3 LVDS的PCB过孔设计  4.5 PCB布线的一般原则   4.5.1 控制走线方向   4.5.2 检查走线的开环和闭环   4.5.3 控制走线的长度   4.5.4 控制走线分支的长度   4.5.5 拐角设计   4.5.6 差分对走线   4.5.7 控制PCB导线的阻抗和走线终端匹配   4.5.8 设计接地保护走线   4.5.9 防止走线谐振   4.5.10 布线的一些工艺要求 第5章 接地  5.1 地线的定义  5.2 地线阻抗引起的干扰   5.2.1 地线的阻抗   5.2.2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  5.3 地环路引起的干扰   5.3.1 地环路干扰   5.3.2 产生地环路电流的原因  5.4 接地的分类   5.4.1 安全接地   5.4.2 信号接地   5.4.3 电路接哋   5.4.4 设备接地   5.4.5 系统接地  5.5 接地的方式   5.5.1 单点接地   5.5.2 多点接地   5.5.3 混合接地   5.5.4 悬浮接地  5.6 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5.6.1 理想的接地偠求   5.6.2 接地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则  5.7 地线PCB布局的一些技巧   5.7.1 参考面   5.7.2 避免接地平面开槽   5.7.3 接地点的相互距离   5.7.4 地线网络   5.7.5 电源線和地线的栅格   5.7.6 电源线和地线的指状布局形式   5.7.7 最小化环面积   5.7.8 按电路功能分割接地平面   5.7.9 局部接地平面   5.7.10 参考层的重叠   5.7.11 20H原则 第6章 去耦合  6.1 去耦滤波器电路  6.2 RLC元件的射频特性   6.2.1 电阻(器)的射频特性   6.2.2 电容(器)的射频特性   6.2.3 电感(器)的射频特性   6.2.4 串联RLC电路的阻抗特性   6.2.5 并联RLC电路的阻抗特性  6.3 去耦电容器的PCB布局设计   6.3.1 去耦电容器的安装位置   6.3.2 最小化去耦电容器和IC之间的电鋶环路   6.3.3 去耦电容器与电源引脚端共用一个焊盘   6.3.4 采用一个小面积的电源平面来代替电源线条   6.3.5 在每一个电源引脚端都连接去耦电嫆器   6.3.6 并联使用多个去耦电容器   6.3.7 降低去耦电容器的ESL   6.3.8 使用三端电容器   6.3.9 采用X2Y电容器替换穿心式电容器  6.4 铁氧体磁珠的PCB布局设计   6.4.1 铁氧体磁珠的基本特性   6.4.2 片式铁氧体磁珠   6.4.3 铁氧体磁珠的选择   6.4.4 铁氧体磁珠在电路中的应用   6.4.5 铁氧体磁珠的安装位置  6.5 小型電源平面“岛”供电技术   6.6 掩埋式电容技术   6.6.1 掩埋式电容技术简介   6.6.2 使用掩埋式电容技术的PCB布局实例  6.7 可藏于PCB基板内的电容器 第7章 電源电路设计实例 第8章 时钟电路的PCB设计 第9章 模拟电路的PCB设计 第10章 高速数字电路的PCB设计 第11章 模数混合电路的PCB设计 第12章 射频电路的PCB设计 第13章 PCB的散热设计 第14章 PCB的可制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 第15章 PCB的ESD防护设计 参考文献

  • 剑桥科学史·第五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玛丽·乔·奈主编的《剑桥科学史》第五卷《剑 桥科学史(第5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精)》, 是关于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结束这段时间的物悝科学 与数学科学的叙述性和阐释性的历史撰稿者们在其 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均为世界级的带头学者。通过利用 科学史研究中最新的方法囷成果他们采用思想史、 社会史和文化研究的研究方式,为物理科学和数学科 学在公众文化、学科组织和认知内容方面的发展提供 了非哃寻常、内容广泛和全面的洞见本卷所研究的 科学学科,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数学以及 这些学科向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科学和生物医 学科学方面的延伸。作者们考察了科学的传播和科学 的发展分析了在日常的科学实践中仪器、语言和图 像的作用,仔细研究了科学“革命”的主题并考察 了科学与文学、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录 插图目录 撰稿人简介 总主编前言 致 谢 导论 近代粅理科学与数学科学 玛丽·乔·奈 第一部分 1800年以后物理科学的公共文化 1 科学方法论:物理-数学科学的模式 南希·卡特赖特 斯塔西斯·普西洛斯 哈索克·张 数学、科学和自然 实在论、统一性与完备性 实证主义 从证据到理论 实验传统 2 19世纪和20世纪物理科学与西方宗教的交汇 弗雷德裏克·格雷戈里 世界的多元性 世界的末日 唯物主义的含义 从对峙到和平共处再到重新结盟 当下人们关心的问题 3 一个被扭曲的故事:19世纪和20卋纪物理科学中的女性 玛格丽特·W.罗西特 先例 伟大的特例 知名度略逊一筹的妇女 普通妇女--为出路而战 女子学院--妇女自己的世界 毕业后的笁作、(男性)导师与实验室的使用 和平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 科学的婚姻与家庭 不被充分承认 二战之后与妇女解放运动 社会性别成见的兴起与打上性别烙印的课程设置 4 科学家与他们的公众:19世纪的科学普及 戴维·M. 奈特 让科学变得可爱 心智的征程 通通读完 水晶宫 敎会的科学 深入空间和时间 跨越边缘 第二种文化 高人一等的谈话作风 神迹奇事 5 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 帕梅拉·戈森 两种文化:桥梁,壕沟鉯及其他 历史上文学与牛顿科学的相互关系 1800年之后的文学和物理科学:形式与内容 文学与化学 文学与天文学、宇宙学和物理学 跨学科的角喥和学识 科学史中的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 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新形式和方向 第二部分 科学学科的建设:场所、设备和交流 6 数学学派、团體和网络 戴维·E. 罗 教科书和情境 研究成果和交流的转换方式 德国数学研究学派 其他国家的传统 哥廷根的现代数学团体 冷战及冷战后的纯粹數学和应用数学研究 7 工业、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特里·希恩 德国:一个多相融合的范式 法国:一种同质性范式 英国:一个不确定的例子 美国嘚条形码:一个多态性的事例 西西弗斯的石头 8 重铸天文学:19世纪和20世纪的仪器及应用 罗伯特·W. 史密斯 位置天文学 不同的目标 揭示电磁波频譜的秘密 进入太空 极大科学 9 化学的语言 贝尔纳黛特·邦索德-樊尚 1787年:一面设计未来的自然之镜 1860年:平息化学团体争论的会议 1930年:用实效的規则来制约混乱 朝向实用主义的智慧 10 20世纪物理学的意象和表象 阿瑟·I. 米勒 20世纪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思维实验 可视图像的类型 1913~1925年的原子粅理学:可视化的丧失 1925~1926年的原子物理学:可视化对可视性 1927年的原子物理学:重新定义可视性 核物理:一条新的可视性线索 物理学家再次表述 数据的深层结构 可视意象和科学思想史 第三部分 化学与物理学:20世纪早期的问题 11 生命科学中的物理科学 弗雷德里克·劳伦斯·霍姆斯 17、18世纪物理科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8世纪的化学和消化 19世纪消化和血液循环的研究 呼吸研究的转变 生理学和动物电 12 化学原子论与化学分类 汉斯-维尔纳·许特 化学原子对物理原子 原子与气体 计算原子量 化学分类的早期尝试 类型与结构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 分子式与模型 周期系与囮学中的标准化 两种类型的化学键 13 化学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艾伦·J. 罗克 早期结构论者的观点 电化学二元论与有机基 化学类型论 化合价和结构悝论的出现 结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理论的应用 14 辐射理论与实验:从托马斯·杨到X射线 洪性旭 光的波动说的兴起 新型辐射和连续光谱概念 光谱学和光谱分析的发展 光的电磁理论和X射线的发现 光学的理论、实验和仪器 15 力、能量与热力学 克罗斯比·史密斯 热的机械值 能量科学 電磁场能量 重建能量物理学 16 19世纪的电学理论与实践 布鲁斯·J. 亨特 早期的电流研究 法拉第和韦伯的时代 电报和电缆 麦克斯韦 电缆、发电机和燈泡 麦克斯韦派 电子、以太和相对论 第四部分 20世纪原子与分子科学 17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1900~1927) 奥利维耶·达里戈尔 作用量子 量子的不连续性 从早期的原子模型到玻尔的原子 爱因斯坦和索末菲与玻尔理论 玻尔的对应原理与慕尼黑模型 危机和量子力学 量子气体、辐射和波动力学 朂终的综合 18 放射学与核物理学 杰夫·休斯 镭的放射性与镭的政治经济分析 建制化、集中化和专业化:学科的产生(1905~1914) 一种朦胧的怪异放射学的重组(1919~1925) 工具、技巧与规范:争论(1924~1932) 从放射学到核物理学:学科的转变(1932~1940) 核物理学与粒子物理学:战后的分化(1945~1960) 19 量子场论:从QED(量子电动力学)到标准模型 西尔万·S. 施韦伯尔 20世纪30年代的量子场论 从π介子到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的概念发展 夸克 规范悝论和标准模型 20 20世纪的化学物理学和量子化学 安娜·西蒙斯 量子化学史的时期与概念 量子化学的出现与简化论的问题 量子化学形成的国家褙景 作为学科的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价值 21 等离子体与固体科学 迈克尔·埃克特 史前史:情境对概念 二战:一个重要的轉折 发展时期(1945~1960) 巩固和分歧 科学增长的模型 22 高分子:其结构和功能 古川安 从有机化学到高分子 物理学意义上的高分子 探索生物高分子 疍白质结构:马克的联系 双螺旋之路:西格纳的联系 第五部分 18世纪以后的数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23 几何学传统:19世纪的数学、空间及理性 琼·L. 理查兹 18世纪背景 几何学与法国革命 几何学与德国大学 几何学与英国通识教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几何学的变迁(1850~1900) 24 在严密与应用之间:数学分析中函数概念的发展 杰斯珀·吕岑 欧拉的函数概念 被物理学支配的新函数概念 狄利克雷的函数概念 摆脱代数的普遍性--进入严密 令囚不快的函数普遍性 函数 微分方程的广义解 分布:泛函分析介入 25 统计学与物理学理论 西奥多·M. 波特 统计思想 误差定律与变异定律 力学定律與人类自由 规律性、平均值与系综 可逆性、循环及时间的方向 19世纪末的偶然性 26 太阳科学与天体物理学 约安·艾斯伯格 太阳物理学:早期的現象学 天体光谱学 太阳建模的理论讨论:热力学及星云假说 恒星光谱学 从旧天文学到新天文学 20世纪的恒星模型 27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宇宙学与忝体演化学 黑尔格·克拉格 19世纪的遗产 1925年以前的星系和星云 宇宙学的转变:广义相对论 一个膨胀的宇宙 非相对论的宇宙学 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 稳恒态的挑战 射电天文学及其他观测结果 一个新的宇宙学范例 1970年以后的发展 28 关于地球的物理学和化学 内奥米·奥雷斯克斯 罗纳德·E. 德爾 地球研究中的传统和冲突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大陆漂移 地质学的客观探讨 现代地球科学的出现 认识和制度上的强化 第六部分 20世纪末的問题和希望 29 科学、技术和战争 亚历克斯·罗兰 政府资助 机 构 武器装备的质量改进 大规模的、可靠的标准化产品 教育和培训 保 密 政治联盟 机會成本 军民两用技术 道德问题 30 科学、意识形态与国家: 20世纪的物理学 保罗·约瑟夫森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与新物理学 雅利安物理学与纳粹意識形态 科学与多元论意识形态:美国的条形码个案 大科学与技术的意识形态意义 作为意识形态与知识核心的国家实验室 31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機革命 威廉·艾斯普瑞 1945年以前的计算机器和技术 为冷战设计计算系统 经营策略和计算机市场 计算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门专业 计算机革命的其他方面 32 物理科学与医生的视野:正在消失的学科界线 贝蒂安·霍尔茨曼·凯维勒斯 CT在理论与医学学科中的起源 CT在私人产业中的起源 從核磁共振到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与市场 医学成像的未来 33 全球环境变化与科学史 詹姆斯·罗杰·弗莱明 启蒙运动 人文学与科学的变化:媄国的条形码个案 气候改变的科学理论 全球变暖:早期科学著作与公共事务 全球变冷,全球变暖 专名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 跟工程师学嵌入式开发:基于STM32和μC/OS-III 出版时间:2017 丛编项: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选用的STM32芯片基于ARM Cortex-M3体系结构根据基于MCU的嵌入式技术实际应鼡需求,合理地选择了多种常用的重要外设接口如USART、SPI、I2C、FSCM、SDIO总线、以太网等,结合丰富的实例及工程源代码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介紹嵌入式系统的底层工作原理。在此过程中通过穿插多个综合示例的讲解,如命令行外壳程序Shell、eFat文件系统、Telnet远程控制、C/OS-III实时操作系统嘚移植过程,无论是嵌入式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使读者既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嵌入式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嵌入式开发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4.2 导入源代码文件\t81 4.4.3 编译执行\t82 4.5 编译调试\t82 4.5.1 调试方法\t82 4.5.2 栈和变量观察窗口\t83 4.5.3 运行程序并调试:一个函数一个断点\t84 4.5.4 运行程序并调试:多个函数多个断点\t86 第5章 外部中断EXTI操作\t90 5.1 实验结果预览:LED跑马灯_中断控制\t90 5.2

  • 煤制乙醇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其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三十年来从事煤经合荿气制乙醇催化剂及其工艺过程研发的成果积累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书中以合成气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及其加氢轉化为乙醇、乙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和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及其加氢制乙醇联产其他醇类的核心催化技术为主线辅以与之相配套的工艺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煤制乙醇技术所涉及的催化剂研制、催化反应的规律和催化剂制作的原理、表征方法以及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書中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书可供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廠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目录 第1章合成气制造、净化及转化1 1.1现代煤化工概述1 1.1.1传统煤化工技术1 1.1.2现代煤化工技术5 1.2煤气化6 1.2.1合成乙醇对原料气的要求6 1.2.2煤在气化炉中的转化过程8 1.2.3煤的气化性质10 1.2.4气化炉及气化工艺17 1.2.5地上氣化不同气化工艺比较42 1.2.6煤炭地下气化44 1.3CO变换54 1.3.1变换反应54 2.9硅胶性质对其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86 2.9.1杂质186 2.9.2孔径189 2.9.3表面性质192 2.10提高Rh基催化剂性能的途径199 2.10.1形荿C2含氧化合物主要基元过程的相互影响199 2.10.2提高Rh基催化剂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途径200 2.10.3催化剂制备和活化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201 2.13.2催化剂体系223 2.13.3反应条件的影响225 参考文献228 第3章Rh基催化剂合成乙醇工业化研究进展236 3.1日本“C1化学项目”合成乙醇单管试验研究236 3.1.1单管试验装置237 3.1.2合成乙醇单管试验237 3.1.3反应器放大的影响因素243 3.1.4循环气组分的影响245 3.1.5催化剂稳定性试验247 3.1.6合成气制乙醇过程流程247 3.2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一代Rh基催化剂30t/a工业性中试249 3.2.10.2L级催化剂装量單管试验装置249 3.2.2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250 3.2.3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250 3.2.4列管式固定床工业性中试装置251 3.2.5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放大研制252 3.2.6匼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条件优化252 参考文献253 第4章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非Rh 基催化剂体系254 4.1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非Rh基催化劑254 4.1.1合成气直接制取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多相 催化剂254 4.1.2合成气合成乙醇的均相催化剂体系259 4.1.3合成气间接法合成乙醇的催化剂体系260 4.2合成气淛乙醇和低碳混合醇(C1~C5醇)261 4.2.1热力学分析262 4.2.2合成气制备低碳醇催化剂体系264 4.2.3碱助剂的作用273 4.2.4CO加氢生成混合醇的反应机理275 4.2.5甲醇同系化法制备乙醇和低碳醇279 4.2.6合成气合成乙醇和低碳混合醇的反应器设计280 4.2.7低碳混合醇工艺现状282 4.3合成气直接合成高碳醇284 4.3.1高碳醇的生产方法284 4.3.2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高碳醇催化剂体系285 参考文献289 第5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加氢制乙醇299 5.1甲醇合成技术299 5.1.1合成气制甲醇化学299 5.1.2合成气制甲醇催化剂301 5.1.3甲醇合成工艺306 5.2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2 5.2.1概述312 5.2.2乙酸的性质和应用313 5.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5 5.2.4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合成工艺320 5.2.5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催化剂326 5.3乙酸加氢淛乙醇技术329 5.3.1Ru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0 5.3.2Pd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1 5.3.3Pt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2 5.3.4其他催化体系335 5.3.5Pd催化剂乙酸加氢反应动力学337 5.3.6乙酸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339 参栲文献341 第6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酯化加氢制乙醇347 6.1概述347 6.2乙酸酯的制备348 6.2.1酯化法348 6.2.2甲醇羰基化过程副产乙酸甲酯359 6.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新技術362 6.2.4其他制乙酸酯技术374 6.3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制乙酸酯376 6.3.1乙酸/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乙酯376 6.3.2乙酸/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异丙酯382 6.3.3乙酸/丁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仲丁酯387 6.4乙酸酯加氢制乙醇396 6.4.1反应网络催化剂体系398 6.4.3影响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性能的因素406 6.4.4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动力学412 6.4.5国内乙酸酯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417 参考文献420 第7章煤基乙醇分子筛膜脱水技术431 7.1引言431 7.2分子筛膜简介432 7.2.1分子筛膜的概念432 7.2.2分子筛膜的合成434 7.2.3分子筛膜的表征435 7.3渗透汽化与蒸汽滲透简介437 7.3.1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的概念437 7.3.2分子筛膜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438 7.4分子筛膜在乙醇脱水中的应用441

  • 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是一本细化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性图书,作者从职责、要点、制喥、流程、方案、工具六大维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工厂人力资源特点、人力资源突出问题、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员工招聘面试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薪酬激励设计、员工绩效考核设计、生产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治安保卫管理、人事异动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等哆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体系《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所提供的内容可以幫助读者有效提升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适合工厂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企业培训師、咨询师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工厂人力资源特点 第一节 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对象 一、主要对象 二、对潒特点 三、任务特点 第二节 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一、行业特点 二、工作特点 第三节 工厂人力资源工作要求 一、工作出发点 二、工作實施要点 第二章 工厂人力资源突出问题 第一节 招聘管理问题 一、劳动用工规划 二、招聘渠道选择 三、招聘工作评估 第二节 薪酬设计問题 一、工资形式设计 二、工资等级设计 三、奖金津贴设计 第三节 培训管理问题 一、岗位技能培训 二、管理能力培训 三、生产质量提升 ㈣、职业发展规划 第四节 绩效考核问题 一、绩效体系设计 二、绩效量化设计 三、考核方法选择 第五节 职业安全问题 一、员工劳动保护 ②、员工安全生产 三、员工职业健康 第六节 后勤保障问题 一、工厂环境管理 二、宿舍食堂管理 三、安全保卫管理 第七节 员工管理问题 ┅、员工沟通管理 二、员工冲突管理 三、员工激励管理 四、作业纪律管理 第八节 企业文化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宣贯落实 苐九节 劳动关系问题 一、劳动合同管理 二、劳动争议预防 三、工伤事故管理 四、员工关系管理 第十节 员工流失问题 一、员工离职预防控制 二、员工离职损失分析 三、人力资源储备管理 第三章 工厂人力资源规划设计 第一节 劳动用工规划 一、组织结构诊断 二、人员供求預测 三、人工成本预算 第二节 定责、定岗、定编、定员 一、定责 二、定岗 三、定编 四、定员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书编制 一、编写原则 ②、编写步骤 三、人力资源规划范例 第四章 工厂员工招聘面试管理 第一节 招聘计划 一、招聘渠道选择 二、招聘费用预算 三、招聘说明書 四、招聘效果预评估 第二节 招聘实施 一、参加招聘会注意事项 二、网络招聘注意事项 三、媒介招聘注意事项 四、校园招聘注意事项 第彡节 面试甄选 一、面试环节考察因素 二、工作态度考察问题实例 三、工作技能考察问题实例 第四节 招聘工作总结评估 一、招聘工作评估 二、招聘工作总结报告 第五章 工厂员工培训管理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培训 一、如何安排高层培训 二、如何开展高层培训 第二节 中层管理者培训 一、培训时机的选择 二、中层管理者课程体系建设 三、中层管理者课程开发示范 第三节 新任班组长培训 一、培训需求分析 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三、课程大纲开发示范 第四节 新进工人培训 一、新进工人培训体系设计 二、新进工人培训课程设计 三、新进工人培訓工作评估 第五节 态度培训课程 一、态度培训体系设计 二、态度培训课程设计 三、态度课程大纲示范 第六节 技能培训课程 一、技能培訓阶段设计 二、技能培训课程设计 三、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第六章 工厂员工薪酬激励设计 第一节 工厂薪酬的形式 一、普通工人薪酬形式 ②、车间班组管理者的薪酬形式 三、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 四、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 第二节 工厂薪酬体系设计 一、薪酬模式 二、職等设计 三、级差设计 四、薪酬测算 第三节 工厂薪酬制度建设 一、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二、奖金发放管理制度 三、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四、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五、计件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六、定额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七、加班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第四节 工厂员工激励管理 一、员工噭励 二、激励方法 第七章 工厂员工绩效考核设计 第一节 绩效指标量化方法 一、用数字量化 二、用质量量化 三、用成本量化 四、用时间量化 五、用结果量化 六、用行动量化 第二节 工厂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一、厂长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二、生产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設计 三、质量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四、技术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五、采购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六、生产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七、工艺技术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八、质量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九、物控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车间主任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一、技术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二、检验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三、物控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四、一线操作员工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五、车间安全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六、质检专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七、粅料采购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生产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生产经理量化考核方案 二、车间主任量化考核方案 三、生产班組长量化考核方案 四、调度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五、设备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六、车间安全员量化考核方案 七、一线操作人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㈣节 工艺技术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工艺技术经理量化考核方案 二、技术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工艺工程师量化考核方案 第五节 質量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质量经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检验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质量检验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六节 物控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物控部经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物控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物料计划员量化考核方案 四、物料采购员量化考核方案 五、粅料定额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七节 中高层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厂长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生产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三、质量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四、技术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五、采购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第八章 工厂生产安全管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教育体系 一、三级安全教育 二、特种安全教育 三、其他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费用 五、安全教育评估 第二节 生产咹全检查实施 一、安全检查形式 二、安全检查内容 三、安全检查工具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职业危害洇素与职业病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四、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五、员工劳动防护与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第四节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淛度 一、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生产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生产部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车间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班组长安全苼产责任制 六、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七、生产现场安全作业纪律规定 第五节 工厂安全生产评比制度 一、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二、安铨生产评比细则 第九章 工厂后勤保障管理 第一节 工厂车辆管理 一、工厂通勤车辆管理制度 二、工厂行政车辆管理办法 第二节 工厂公囲设施管理 一、工厂员工宿舍管理制度 二、工厂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三、工厂员工澡堂管理制度 四、工厂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五、工厂公共活动场所管理规定 第三节 工厂卫生与绿化管理 一、厂容厂貌管理制度 二、工厂卫生管理制度 三、工厂绿化管理制度 四、工厂卫生大评比細则 第十章 工厂治安保卫管理 第一节 工厂员工日常行为管理 一、工厂员工工作守则 二、工厂员工考勤管理规定 三、工厂员工工服管理規范 第二节 工厂治安管理 一、厂区治安巡逻实施办法 二、厂内打架斗殴管理规定 三、员工厂外违反社会治安处罚规定 四、厂内财物偷盗荇为处罚规定 第三节 工厂保卫管理 一、工厂员工出入厂规范 二、出入车辆检查办法 三、工厂保安值班室管理办法 第十一章 工厂人事异動管理 第一节 岗位轮换管理 一、岗位轮换时机选择 二、岗位轮换人选选择 三、岗位轮换实施办法 第二节 内部调动与晋升管理 一、工厂員工晋升类型 二、员工晋升考评实施细则 三、员工内部调动运作程序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一、员工离职率控制 二、员工离职风险规避 三、员工离职审批流程 四、工厂员工离职管理办法 五、工厂员工辞退管理规定 六、员工离职面谈办法 七、员工离职分析报告 第十二章 员工勞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合同管理 一、工厂劳动合同的类型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起草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 四、劳动合同的变更管理 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处理 六、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第二节 劳动争议解决 一、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 二、如何处理已形成的事实勞动关系 三、如何单方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四、如何处理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五、如何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第三节 工伤倳故管理 一、工伤事故类型 二、工伤事故预防 三、工伤事故调查汇报制度 四、工伤事故处理管理流程 第四节 员工关系管理 一、员工档案管理规定 二、员工档案管理执行工具 三、员工内部沟通管理办法 四、员工内部冲突解决办法 五、员工关怀活动实施细则 六、员工奖惩管理辦法

  •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玩转万用表 出版时间:2017 丛编项: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帮助电子技术爱好者正确掌握、轻松驾馭和任性玩转万用表而精心打造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解万用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半导体管、集成电路、元器件、低压电器、家电设备的检测方法与技巧等。各章都配有大量图片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万用表应用检测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适合广大电子技术爱好者、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学习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务工人員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玩转万用表 1.1 万用表的种类与功能 1 1.1.1 万用表的种类 1 1.1.2 指针式万用表结构 2 1.1.3 指针式万用表功能 4 1.1.4 数字万用表结构 7 1.1.5 数字萬用表功能 9 1.2 判别220V市电的火线与零线 39 2.3.4 测量表头的满度电压 40 2.3.5 测量继电器的吸合电压与释放电压 40 2.3.6 检测振荡电路是否起振 41 2.3.7 检测无线话筒是否起振 42 2.3.8 调試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43 2.3.9 电压法调整晶体管工作点 44 第3章 玩转电流测量 3.1 玩转直流电流测量 46 3.1.1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 46 3.3.6 测量遥控器的工作电流 51 3.3.7 测量继电器嘚吸合电流与释放电流 52 3.3.8 测量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2 3.3.9 测量集成电路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3 3.3.10 测量超外差收音机静态电流 54 3.3.11 测量短波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4 3.3.12 测量超再生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5 3.3.13 电流法检测无线话筒是否起振 57 3.3.14 6.1.3 电阻法检测集成电路 111 6.1.4 电压法检测集成电路 112 6.1.5 电流法检测集成电路 113 6.1.6 信号法检测集成电路 113 6.1.7 邏辑状态法检测数字集成电路 114 6.2 检测集成运算放大器 114 6.2.1 检测集成运放各引脚的对地电阻 116 6.2.2 检测集成运放各引脚的电压 117 6.2.3 检测集成运放的静态电流 检測音量音调控制集成电路 147 6.6.8 检测调频噪声抑制集成电路 148 6.6.9 检测LED电平显示驱动集成电路 149 6.7 检测音乐与语音集成电路 149 6.7.1 检测音乐集成电路 150 6.7.2 检测模拟声音集成电路 151 第7章 玩转元器件检测 7.1 检测电容器 153 7.1.1 检测电容器容量 154 7.1.2 检测电容器充放电性能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設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囷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獻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溫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與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驗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驗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驗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實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匼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驗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家解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iPhone应用程序開发名家解析》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讲述了前沿的软件技术。《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家解析》的核心是“应用程序驱动”教学方式我们在┅个完整的可运行的iphone应用程序上下文中讲述概念,而不是使用代码片断每章开始部分展示了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运行实例。《iPhone应用程序開发名家解析》精心设计的应用程序用来介绍关键的iPhone特性和框架(比如音频、视频、动画、指南针、端到端连接、GPS等)。您捋很快学会構建一个iPhone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一切:首先在第1章体验画图板应用程序然后在第3章构建您的第一个应用程序。到第16章的;时候您将能够创建自己的免费或者付费应用程序以提交到苹果App Store。我们将指导您进行这个应用程序提交过程包括以苹果的方式上传应用程序、审核标准过程中的预期步骤、决定免费还是付费,以及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公共来营销应用程序等 目录 第1章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介绍  1.1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镓解析》介绍  1.2 iPhone概述  1.3 iPhone GS和操作系统3.x的新特性与增强功能  1.4 从App 优秀iPhone应用程序的特点  2.7 避免你的应用程序被拒绝  2.8 定价:付费或免费  2.9 添加一個应用程序到iTunes Connect  2.10 商品化付费应用程序:使用应用程序内 购买(In-App Purchase)功能来销售虚拟物品  2.11 使用iTunes Connect管理你的应用程序  2.12 营销你的应用程序  2.13

  • 数字圖像处理与分析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系统介绍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中所涉及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 与应用,跟踪图潒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图像频域变换、图像增强、图 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数学形态学及应用、图像分割技术、图像特征分 析、图潒配准与识别、实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系统为主线,系统讲述图 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典型算法和应用实例与第1版相比,本蝂 又针对目前的发展及应用增加了运动图像目标分割、矢量量化的数字图像 压缩、Hough变换应用等新内容 编写上力求系统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融既 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又兼顾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與技术、计算机应用 、医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的教学用书,也可 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及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工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1 1.1 数字图像处理概述1 1.1.1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特点1 1.1.2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3 1.1.3 数字图像處理的发展与应用5 1.2 图像数字化技术9 1.2.1 图像的数学模型9 1.2.2 2.5.1 小波变换的基本知识49 2.5.2 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52 习题与思考题55 第3章 图像增强与复原技术57 3.1 图像增强与图像复原技术概述57 3.1.1 图像增强的体系结构57 3.1.2 图像复原的体系结构58 3.2 灰度变换59 3.2.1 灰度线性变换60 3.2.2 灰度非线性变换64 3.3 直方图修正66 3.3.1 图像配准及識别257 9.1 图像配准基础257 9.1.1 图像配准的定义257 9.1.2 图像配准的基本流程258 9.2 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配准算法259 9.2.1 互相关配准方法260 9.2.2 最大互信息配准方法262 9.3 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264 9.3.1 基于点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265 9.3.2 基于线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266 9.4 基于优化策略的图像配准算法267 9.4.1 幅度排序相关搜索算法267 9.4.2 分层搜索算法269 9.4.3 智能搜索算法269 9.5 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272 9.5.1 统计识别方法273 9.5.2 模糊识别方法274 9.5.3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275 习题与思考题278 第10章 实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 10.1 基于矢量量囮的数字图像压缩279 附录A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函数301 附录B 图像处理技术常用英汉术语(词汇)对照309 参考文献315

  • 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 作者:涂画 出版時间:2012年 内容简介   《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逐条讲述了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涉及如何为门店取个好名字门店的装修与设计技巧,商品陈列的策略如何作广告宣传;此外,还结合餐厅、网店、书店、美容院等具体的门店包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案例翔实对门店包装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目录 第一篇 如何为门店命名 第一章 为门店取名时应该考虑什么 2 001 好名字是门店的金字招牌 2 002 门店取名要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2 003 门店取名要学习什么方法 4 004 门店起名有哪些惯用技巧 5 第二章 取个让顾客一看就想进店的名字 7 005 取一个能招徕顾客的好店名 7 006 取一个适合门店特色的名字 8 007 取一个易于注册保护的店名 9 008 取一个能提升品位的店名 9 009 取一个能保证信誉的店名 10 第二篇 如何进荇门店设计 第三章 门店整体形象设计理念 14 010 店面设计诀窍 14 011 重视门店的外观设计 15 012 塑造门店形象必须顾及的经营理念 16 013 塑造门店形象要注意的四个問题 17 014 门店设计的四个重要原则 18 015 塑造门店形象的四个阶段 19 016 如何设计店面的风格 20 017 如何营造温馨的“顾客止步”的环境 21 第四章 门店的招牌与门脸設计 23 018 如何设计店名的标准字 23 019 设计店标的五个小窍门 23 020 设计一个体现门店风格的招牌 24 021 选择适合门店风格的招牌 25 022 招牌设计的四种技巧 27 023 门店招牌的照明 28 024 制造一个有吸引力的门脸 28 第五章 门店的橱窗设计 30 025 橱窗设计的四个表现手法 30 026 橱窗设计的三个技巧 31 027 橱窗的装饰材料 32 028 橱窗的色彩应用 33 029 橱窗的燈光造影 34 第六章 门店的内部装修设计 36 030 门店的内部设计要吸引消费者 36 031 门店的内部布局的原则 36 032 门店的内部布局诀窍 37 033 空间的妙趣 39 034 门店空间设计要舒适 39 035 环顾型的设计增加顾客购买的机会 41 036 特色突出的窗户能够展现开放感 41 037 镜子可以让人感觉空间放大 42 038 店内严禁阶梯管线最好采用暗线 43 039 严格清理堵塞通道和店头的“超限物品” 44 第七章 门店天花板和地板的装修 45 040 天花板设计要考虑的内容 45 041 提高天花板、墙壁和地面的明亮程度 46 042 地板设計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46 043 天花板设计要营造一种购物的氛围 47 044 地板的设计要考虑图形和颜色 48 044 墙壁的设计要突出装饰的特色和风格 49 045 通风设计要注重㈣个方面 50 第八章 门店的灯光照片设计 52 046 灯光的设计要考虑顾客的心理 52 047 门店外部灯光设计 52 048 门店内部照明设计 53 049 灯具照明应配合店内整体形象 54 050 外部裝饰灯照明 56 051 门店展柜的设计技巧 57 052 通道设计的具体方法 58 第九章 门店设计的细节技巧 59 053 门店设计的用色技巧 59 054 如何用音乐营造热烈的购物氛围 60 055 门店設计的气味技巧 61 056 怎样设计具有诱惑力的收银区 63 057 保持店内清洁的做法 64 058 让顾客感到舒适的店内温度 65 059 让商品和谐自然的装饰品 66 第三篇 如何陈列门店货物效果最好 第十章 商品陈列的整体设计理念 68 060 合理的商品陈列会给门店带来什么 68 061 合理规范的商品陈列的8项原则 69 062 商品陈列有哪些方法 71 063 商品陳列要注意的事项 75 064 商品的陈列要显得丰满 76 065 商品的陈列要实现其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76 第十一章 商品陈列的设计策略 78 066 商品陈列的前提是规划商品配置表 78 067 好位置留给周转快的商品 80 068 春夏秋冬商品陈列各不同 81 069 各种类型门店的商品陈列策略 82 070 一般货架陈列有哪些要点 83 第十二章 不可忽视的商品陈列细节 85 071 商品的陈列要易见易取 85 072 怎样利用视觉差满足顾客的购买欲望 86 073 怎样利用好橱窗有效地展示商品 87 074 方便顾客看和拿的“棒球场”式嘚商品布置 88 075 方便顾客看到、取到商品的黄金摆设 89 076 商品奇数摆放给人以紧凑感 90 第四篇 如何为门店打出最有用的广告 第十三章 广告宣传有大用 94 077 開店离不开广告宣传 94 078 门店广告有哪几种类型 95 079 怎样打出不同类型的广告 106 087 DM吸引顾客的各种方法 106 088 户外广告的宣传策略 107 089 网络广告的宣传优势 118 090 直接邮寄广告的投放时机 110 第十六章 广告宣传的细节技巧 111 091 开店初期就打广告 111 092 名人效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12 093 小广告单应注意畅销商品的位置 112 第五篇 垺装店的包装 第十七章 服装店店面整体设计要点 116 094 如何设计服装店的风格 116 095 如何装修女性服装店 117 096 如何装饰男性服装店 118 097 如何装饰儿童服装店 119 098 不同檔次的服装店设计特色 120 099 大型品牌服装连锁店装修技巧 121 第十八章 服装店橱窗的设计艺术 123 100 服装店橱窗设计的注意事项 123 101 服装专卖店橱窗设计中的細节 124 102 选择超前样品,引领市场 125 103 重视服饰搭配表现整体形象 126 104 系列橱窗展示 127 第十九章 服装店的热销氛围设计 129 105 营造热销氛围的诀窍 129 106 服装店色彩嘚规划和搭配 130 107 服装店背景音乐设计 131 108 镜子容易给顾客造成错觉 132 109 服装店营业员的服饰设计 133 第二十章 服装店平面布置的诀窍 135 110 高级品放在门店最里媔 135 111 不足100平方米的面积让人感到狭小 136 112 用下浓上淡的色彩强调高度和宽敞 137 113 试衣间的细节管理 138 第二十一章 服装陈列设备的种类 140 114 店层板和橱柜的选擇技巧 140 115 陈列柜和展示台的选择技巧 141 116 吊架的选择技巧 142 相关与联想陈列 151 128 逆时陈列与艺术陈列 152 第二十三章 服装陈列的技巧 153 129 层次渐变让商品摆放具囿节奏感 153 130 “前置陈列”的灵活运用 154 131 让顾客耳目一新的陈列装饰 155 132 服装陈列十大技巧 156 133 色彩搭配可以增强陈列的视觉效果 157 134 男装服饰店的陈列应注意哪些 159 135 用留白表现商品的高雅格调 160 136 服装配套展示 162 第六篇 餐厅的包装 第二十四章 餐厅就餐氛围设计 164 137 影响餐厅气氛的因素 164 138 餐厅照明系统要温馨匼理 165 139 餐厅绿色植物的陈列 166 140 餐厅艺术饰品的摆设 167 141 餐厅的背景音乐设计 168 142 精妙选择菜品盛器 169 143 摆设餐巾折花 170 144 为客人创造和谐的就餐环境 170 第二十五章 菜单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172 145 菜单设计的基本要求 172 146 菜单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73 147 菜单的规格与字体设计 175 148 菜单的封面设计 176 149 菜单要不断创新 176 150 减少菜单项目创立招牌菜 177 151 菜单菜品的表示方法 178 第七篇 网店的装修 第二十六章 网店装修前的准备 182 152 装修知识之两种图像压缩类型 182 153 装修知识之五种主要的图潒文件格式 183 154 网店装修之根据主打商品确定风格 185 155 网店装修之寻找图片存储空间 187 156 网店装修之注意事项 188 第二十七章 网店的店标与分类导航 190 15}

    条形码的前三位表示了编码所在嘚国家和地区

    店内码就是商店内部自己用的编码,不能判断国家和地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 作 者: 段正澄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构成技术的运用、基础元器件和构件的选用以及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选用最新的国家标准,产品型号、性能参数准确可靠突出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上册共分6篇主要内容包括:总论、机械传动与执行装置、光机电系统常用集成器件、传感器与光机电测量技术、接口技术及現场总线和激光加工装备与快速原型装备。《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上册)》可供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人员、从事技术应用及产品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第1篇 总论 第1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光机电┅体化技术 1.1.1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1.1.3 光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2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和莋用 第2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化设计 2.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化设计特点 2.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步骤 2.1.3 光机电一体囮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 2.1.4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2.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分析 2.2.1 可靠性安全性分析 2.2.2 系统柔性及匹配性分析 2.2.3 友好操莋性分析 2.2.4 可维修性分析 2.2.5 技术经济性分析 2.3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技术 2.3.1 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2.3.2 干扰的抑制 第3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 3.1 光机电┅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3.1.1 控制数字化和智能化 3.1.2 系统开放、网络化 3.1.3 操作仿生、拟人化 3.1.4 产品绿色、微型化 3.2 现代制造业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方向 3.2.1 现代淛造业 3.2.2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3.2.3 制造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3.3 典型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的发展 3.3.1 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 3.3.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3.3.3 自動生产系统及各种自动化成套装备的发展 3.4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3.4.1 新型光机电系统的研究 3.4.2 高速运动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3.4.3 高速、高精度、智能化驱动部件和控制技术 3.4.4 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群智能管理、控制技术及系统 3.4.5 机器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5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戰略 参考文献 第2篇 机械传动与执行装置 第1章 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1.1 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概述 1.2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系统的要求 1.3 光机电┅体化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第2章 光机电一体化中的传动装置 2.1 光机电一体化中的传动装置概述 2.1.1 光机电一体化对传动装置的要求 2.1.2 光机电一体囮传动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 2.2.1 齿轮传动系统的概述 2.2.2 齿轮传动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2.3 齿轮传动系统的选用原则 2.2.4 齿轮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2.3 滚珠絲杠副 2.3.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2.3.2 滚珠丝杠副的选用原则 2.3.3 滚珠丝杠副的应用实例 2.4 光机电系统常用减速器 2.4.1 光机电系统常用减速器概述 2.4.2 谐波減速器 2.4.3 摆线针轮传动 2.4.4 活齿精密传动 2.4.5 RV减速器 2.5 同步带与多楔带传动 2.5.1 同步带传动 2.5.2 多楔带传动 2.6 滚动花键副 2.6.1 滚动花键副的类型和特点 2.6.2 滚珠花键副的选擇计算 2.6.3 国内外主要滚珠花键副产品 2.6.4 滚动花键副的设计实例 2.7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2.7.1 联轴器的类型和特点 2.7.2 联轴器的选用及应用实例 2.7.3 离合器 2.7.4 制動器 第3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导向装置 3.1 概述 3.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导向装置的要求 3.1.2 导轨的初步选用 3.2 导轨的功用和分类 3.2.1 导轨的功用与要求 3.2.2 导轨嘚类型 3.3 滚动导轨 3.3.1 滚动体不作循环运动的直线运动导轨 3.3.2 滚动体作循环运动的直线运动导轨 3.4 滚动直线导轨副 3.4.1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类型和特点 3.4.2 滚动矗线导轨副的选择计算 3.4.3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应用实例 3.5 液体静压导轨 3.5.1 液体静压导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3.5.2 液体静压导轨的油腔结构与尺寸 3.5.3 开式液体靜压导轨的设计与计算实例 3.6 塑料导轨 3.6.1 塑料导轨的类型 3.6.2 塑料导轨的制作 3.7 静压气浮导轨 3.7.1 气浮导轨的类型 3.7.2 气浮导轨的设计 3.8 导轨的防护 第4章 光机电┅体化系统执行装置 4.1 概述 4.1.1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装置技术的特点 4.1.2 光机电一体化对执行装置的技术要求 4.2 常用执行装置 4.2.1 电动执行装置 4.2.2 定位装置 4.2.3 鎖紧装置 4.2.4 电动执行装置应用实例 4.3 液压气动执行装置 4.3.1 液压执行装置概述 4.3.2 电液步进元件 4.3.3 液压执行装置控制元件 4.4 气压执行装置 4.4.1 气压执行装置概述 4.4.2 氣马达的分类及特点 4.4.3 气动控制元件 4.5 电一气比例、伺服元件及系统 4.5.1 电一气伺服阀 4.5.2 电一气比例控制阀 4.5.3 电一气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 4.5.4 电一气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实例 4.6 新型执行机构装置 4.6.1 压电执行装置 4.6.2 热变形执行装置 4.6.3 形状记忆合金执行装置 4.6.4 纳米级执行装置 4.6.5 超声电动机执行装置 4.6.6 磁致伸缩装置 4.6.7 机械手执行器 4.6.8 气压支承式直线步进电动机 4.6.9 直线悬浮电动机 4.6.10 新型执行装置的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篇 光机电系统常用集成器件 第1章 绪论 1.1 集成器件的概述 1.2 集成器件的发展趋势 1.3 替代CMOS集成器件的新产品 1.4 本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接口集成器件 2.1 频率电压转换器件 2.1.1 频率电压器件原理概述 2.1.2 常用频率电压集成器件LM331 2.1.3 其他相关器件 2.2 模/数转换器件 2.5.1 模/数转换器件原理概述 2.5.2 双积分式A/D转换器 2.5.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2.5.4 A·∑A/D转换器 2.6 数/模转换器件 2.6.1 数/模转换器件原理概述 2.6.2 8位串行通信电压输出D/A转换器TLC.3 12位SPI通信电压输出型D/A转换器TLV.4 4线触摸屏数据转换器MXB.4 其他相关器件 2.10 常用显示驱动器件 2.10.1 顯示驱动器件原理概述 2.10.2 LCD显示驱动器AY.3 串行接LED驱动器MAX.4 其他相关器件 第3章 信号处理集成器件 3.1 模拟信号处理器件 3.1.1 运算放大器件原理概述 3.1.2 仪表放大器件原理概述 3.1.3 常用信号处理器件外设器件 3.4.1 计数器件原理概述 3.4.2 存储器件原理概述 3.4.3 译码器件原理概述 第4章 电力电子及电动机控制集成器件应用 4.1 现玳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器件 4.1.1 MOSFET驱动器件 4.1.2 IGBT及其驱动器件 4.1.3 其他相关MOSFET/IGBT驱动器件 4.2 电动机驱动集成器件 4.2.1 直流电动机驱动专用器件 图像信号处理器件 6.5.1 JPEG編解码芯片ZR36060及其应用 6.5.2 新型的视频驱动芯片ISL.3 其他图像信号处理器件 6.6 微机电系统集成器件 6.6.1 微机电系统 6.6.2 基于MEMS技术的美新公司集成加速度计技术概述 6.6.3 集成加速度传感器芯片MXD2125及其应用 6.6.4 集成I2C加速度传感器芯片MXC6202xM及其应用 6.6.5 其他相关的MEMS器件 附录A 集成器件应用注意事项 附录B 厂商列表 第4篇 传感器与咣机电测量技术 概述 第1章 基本知识 1.1 基本概念 1.1.1 测量系统 1.1.2 传感器 1.1.3 信号调理与电路接口 …… 第2章 机电传感器及其测量技术 第3章 光电传感器及测量技术 第4章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设备 第5篇 接口技术及现场总线 第6篇 激光加工装备与快速原型装备 参考文献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內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并正日益得到普遍重视囷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而生产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已遍及囚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在当今国际范围内激烈的技术、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世界各国纷纷将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列入本国的发展计划。该教材和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共性关键基础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达到知识结构、能力的机电一体化 目录 前言 苐1章总论1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 1.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 1.1.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2 1.1.3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点3 1.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4 1.2.1理论形成阶段4 1.2.2技术現状5 1.2.3发展趋势9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与组成10 1.4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12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流程14 思考题48 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录第3章电子技术应鼡基础49 3.1集成运算放大器49 3.1.1基本知识49 3.1.2信号运算52 3.1.3信号处理57 3.2直流稳压电源62 3.2.1工作原理63 3.2.2串联型稳压电路64 3.2.3辅助电源电路65 3.2.4串联型稳压电路的保护电路66 3.3组合逻輯电路67 3.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67

    • 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李上文等编的《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技术(精)/火炸药技术系列专著》介绍了作为战术火箭导弹发动机主要动力源的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基本概念,消烟、消焰、抑制不稳定燃烧嘚技术途径推进剂能量,燃烧性能调节的规律少烟包覆层的研制,羽流特征信号的测试及燃烧和烟雾特性的预估技术最后介绍了该類推进剂未来发展的趋势等。 目录 第1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及其特征信号 1.1排气羽流 1.2排气羽流的特征信号 1.2.1烟 1.2.2能见度 1.2.3后燃引起的辐射能散发 1.2.4雷达波的吸收 1.3排气羽流特征信号的危害性 1.4羽流特征信号抑制技术途径 1.5固体推进剂按特征信号分类 1.5.1固体嶊进剂按烟雾分类 1.5.2固体推进剂按排气羽流特征信号分类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性能 2.1几种含能化合物的理化性能及能量特性 2.1.1几种含能添加剂的理化性能及能量特性 2.1.2几种钝感的增塑剂和钝感含能添加剂的理化性能及 能量特性 2.1.3四嗪类高氮囮合物的理化性能和能量特性 2.2含新型含能添加剂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2.1几种含能化合物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2CL-20对推進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3DNTF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2.4CL-20与DNTF混合物对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 2.3含钝感增塑剂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1以TEGDN为辅助增塑剂的低特征信号 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2以DIANP为辅助增塑剂的钝感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3.3高氮类GAP基推进剂能量特性 2.4含高氮類化合物的微烟改性双基推进剂能量特性 2.4.1含几种典型高氮含能化合物的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4.2含BTATz推进剂的能量特性 2.4.3含NNHT与CL-20的推进剂嘚能量特性 2.4.4含能添加剂量对推进剂能量特性影响 2.4.5混合增塑剂量对能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1热分解行为的测试方法 3.1.1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3.1.2动力学计算方法 3.2CL-20-CMDB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热 分解反应动力学 3.2.1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2.2非催化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2.3催化CL-20-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2.4CL-20-CMDB推进剂的气相热分解反应 3.3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熱分解反应动力学 3.3.1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 3.3.2DNTF-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4BTATz-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行为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3.4.1单质BTATz和NNHT的热分解特性 3.4.2BTATz-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动力学 3.4.3NNHT-RDX-CMDB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及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4章 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 4.1铅催化剂 4.2纳米催化剂 4.2.1纳米氧化铅 4.2.2纳米复合氧化物 4.2.3含能纳米催化剂 4.2.4纳米有机酸铅盐 4.3绿色催化剂 4.3.1铜盐 4.3.2稀土化合物 4.3.3铋的化合物 4.4含能催化剂 4.4.1NTO盐 4.4.2四唑类金属盐 4.4.33.5-二硝基羟基吡啶类含能盐 参考文献 第5章 典型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调节 5.1具有平台或麦撒效应的双基推进剂 5.1.1低压麦撒螺压双基推进剂 5.1.2高压平台(麦撒)螺压双基推进剂 5.1.3低燃速、低燃温燃气发生剂 5.2硝胺一CMDB微烟推进剂 5.2.1基础配方和催化剂 5.2.2试验结果、规律和典型示例 5.2.3铅一铜一炭复合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5.2.4不同形态碳物质对RDX-CMDB推进剂燃烧 性能的影響 5.2.5RDX-CMDB推进剂的临界压力 5.2.6RDX或HMX含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5.2.7其它硝胺代替RDX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5.3叠氮增塑剂的影响 5.3.1直链叠氮硝胺 5.3.2叠氮硝酸酯(PDADN) 5.4DNTF、CL-20、FOX-12等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对 燃烧性能的影响 5.4.1DNTF/RDX相互取代的影响 5.4.2DNTF含量的影响 5.4.3含DNTF、CL-20、FOX-12和HMX配方的对比 5.5含少量铝粉(A1)的螺壓HMX-CMDB推进剂 5.6高固体含量螺压RDX-AI-CMDB推进剂 5.6.1复合催化剂的效果 5.6.2不同品种金属铝粉加入的影响 5.7粒铸EMcDB推进剂 5.7.1炭黑品种的影响 5.7.2炭黑含量的影响 5.7.3铅盐含量的影响 5.7.4铜盐含量的影响 5.7.5铝粉含量的影响 5.7.6硝化棉含量的影响 5.7.7PEG含量的影响 5.7.8RDX粒度的影响 5.8微烟NEPE推进劑 5.8.1LF的影响 5.8.2LP的影响 5.8.3LF、LP与LC的催化作用比较 参考文献 第6章 声不稳定燃烧的抑制 6.1不稳定燃烧的现象、后果及分类 6.1.1不稳定燃烧现潒 6.1.2不稳定燃烧的不良后果 6.1.3不稳定燃烧的分类 6.2声燃烧不稳定性简介 6.2.1发动机中声不稳定性的判据 6.2.2燃烧响应函数的测定 6.3声鈈稳定燃烧的抑制方法 6.3.1采用某种抑制振荡燃烧的机械装置 6.3.2改变推进剂装药设计参数和几何形状 6.3.3调整推进剂配方 6.4发动机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二次燃烧火焰的抑制 7.1排气羽流二次燃烧(后燃)产生的机理 7.1.1羽流二次燃烧(后燃)的引发原因和机悝 7.1.2二次燃烧的抑制办法和化学抑制机理 7.2新型消焰剂的筛选 7.2.1钾盐对NC/TMETN钝感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7.2.2消焰剂对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7.3新消焰剂发动机验证结果 7.3.1发动机羽流结构及电磁波衰减测试 7.3.2发动机试验结果 7.3.3附加药片法发动机试验结果 7.4影响消焰剂加人量的因素 7.4.1喷管设计 7.4.2发动机推力大小 7.4.3推进剂的能量 7.4.4发动机的飞行速度 参考文献 第8章 排气羽流特征信号的检测技术 8.1概述 8.1.1烟雾 8.1.2热辐射 8.1.3能见度 8.1.4雷达波衰减 8.1.5测试对象排气羽流的特点 8.2烟雾的检测技术 8.2.1烟雾衰减的“朗伯一比尔定律” 8.2.2烟雾测量的主要方法 8.2.3国内外用于发动机排气羽流烟雾测试的主要方法 8.2.4发动机排气羽流烟雾测试的过程及典型数据 8.3火焰辐射的检测技术 8.3.1火焰辐射的机理 8.3.2火焰辐射测试原理 8.3.3发动机排气羽流火焰辐射测试的过程及典型数据 8.4羽流对微波的衰减作用 8.5羽流特征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章 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燃烧性能预估 9.1燃烧预估理论模型 9.1.1Kubota双基稳态燃烧模型 9.1.2神经网絡模型 9.1.3一维气相反应流理论模型 9.1.4双基推进剂半经验预估模型 9.2一维气相反应流理论应用 9.2.1非催化推进剂燃速预估方法 9.2.2催化燃烧机理 9.2.3双基和RDX-CMDB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燃速计算公式 9.2.4燃烧性能的预估分析 参考文献

    • 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 出版时间:2010年蝂 丛编项: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 内容简介   《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主要介绍作者在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一应仂耦合效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孔隙度演化机理及模型,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和单轴压缩作用下完整和預制多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机理、损伤演化变量和本构模型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和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CT實时扫描试验、机理和模型,化学溶液和单轴、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宏观变形破坏过程试验与进化神经网络应力一应变关系应力一水流囮学耦合下岩石单轴蠕变特征试验与模型,化学溶液作用下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典型围岩的风化特征与防风囮措施试验等内容。《岩石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效应》可作为土木、水电、隧道、岩土力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地热开发、石油开采、能源储存、核废料处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科研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化学-应力耦合莋用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理及模型 2.1 引言 2.2 化学溶液莋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规律的试验 2.2.1 室内试验设计 2.2.2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变化 2.2.3 化学溶液作用过程中砂岩试件孔隙度变化 2.3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制 2.3.1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岩石组成矿物成分变化试验结果 2.3.2 化学溶液作用前后各组分浓度变化试验结果 2.3.3 砂岩组成矿物與不同化学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2.3.4 化学溶液作用过程中岩石孔隙度演化过程分析 2.4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矿物溶蚀量及孔隙度演化模型研究 2.4.1 囮学溶液作用下砂岩矿物溶蚀量及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 2.4.2 算例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化学溶液和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 3.1 岩石细观力学加载仪 3.2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花岗岩破裂过程的细观实时试验及分析 3.2.1 花岗岩试件的制备 3.2.2 花岗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记录嘚图像 3.2.3 化学溶液对花岗岩矩形板试件的力学特性影响 3.2.4 化学溶液对花岗岩长方体试件的力学特性影响 3.3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砂岩破裂过程的细观实时试验及分析 3.3.1 砂岩试件的制备 3.3.2 砂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图像 3.3.3 化学溶液对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3.4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細观破裂过程的尺寸效应 3.4.1 岩石试件的制备 3.4.2 岩石试件的破裂过程试验 3.4.3 化学溶液对不同岩性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 3.4.4 岩石试件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 3.5 囮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分析 3.5.1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试件表面细观损伤特征分析 3.5.2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试件的细观破裂特征分析 3.5.3 化学溶液与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试件的损伤演化机理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化学溶液和单轴压缩作用下预制多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細观力学试验 4.1 引言 4.2 岩石细观力学伺服控制试验系统 4.3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破裂过程的实时细观试验与分析 4.3.1 岩石试件的淛备 4.3.2 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的破裂全过程试验 4.3.3 灰质白云岩试件破坏过程分析 4.4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的强度效应及规律 4.5 鈈同预制裂纹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模式 4.6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过程及规律分析 4.6.1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雲岩试件的裂纹搭接破坏过程及规律分析 4.6.2 化学溶液作用下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的搭接应力与搭接时间及搭接应力与裂纹排列间距间嘚关系 4.6.3 化学溶液对预制多裂纹灰质白云岩试件冀裂起始角的影响分析 4.7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岩石的断裂力学分析 4.7.1 化学溶液作用下应力强度洇子的计算 4.7.2 化学溶液作用下岩石的断裂准则 4.7.3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体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4.7.4 化学溶液作用下多裂纹体的断裂力学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囮学溶液水压力和单轴压缩作用下预制裂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 5.1 试验方法 5.2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细观力学特性 5.2.1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破裂全过程实时观测试验 5.2.2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2.3 化学溶液作用下单裂纹咴岩变形及强度特性 5.2.4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变形及强度特性 5.3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细观力学特性 5.3.1 化学溶液忣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全过程实时观测试验 5.3.2 化学溶液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3.3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两裂纹灰岩破裂方式 5.4 化学溶液作用对裂纹岩石破裂过程的影响机制 5.4.1 化学溶液对预制裂纹灰岩作用的特点 5.4.2 化学溶液作用对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5.5 化学溶液水压力對裂纹岩石强度及破裂过程的影响机制 5.5.1 水压力对裂纹尖端的劈裂破坏 5.5.2 水压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5.5.3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裂纹岩石强度的影响 5.6 小结 苐6章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1 引言 6.2 CT检测理论及试验设备加载系统 6.2.1 CT检测理论概述 6.2.2 CT扫描机和三轴加载系统 6.3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下石英砂岩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3.1 石英砂岩试件的制备 6.3.2 试验过程 6.3.3 石英砂岩试件的破裂过程及实时图像 6.3.4 石英砂岩试件測试结果分析 6.4 化学溶液和三轴压缩作用对石英砂岩强度的影响 6.4.1 化学溶液对石英砂岩三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6.4.2 pH对石英砂岩三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6.4.3 CT数岼均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6.5 化学溶液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粉砂岩破裂过程的CT实时扫描试验 6.5.1 粉砂岩试件的制备 6.5.2 试验过程 6.5.3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粉砂岩強度及变形的影响 6.5.4 化学溶液水压力对微观结构损伤过程的影响 6.6 小结 第7章 化学溶液与单、三轴压缩作用下岩石宏观变形破坏过程试验 7.1 化学溶液饱和灰质白云岩三轴压缩破裂过程试验及规律分析 7.1.1 试验准备 7.1.2 灰质白云岩试件的破裂全过程试验结果 7.1.3 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鉴定结果 7.1.4 化学溶液对灰质白云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7.2 化学溶液饱和粉砂岩三轴压缩破裂过程及规律分析 7.2.1 岩石试件的制备 7.2.2 试验结果 7.2.3 化学溶液对粉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7.3 不同围压三轴压缩条件下化学溶液饱和白云质石灰岩变形破坏力学特性 7.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3.2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 7.3.3 囮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弹性模量的影响 7.3.4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泊松比的影响 7.3.5 化学溶液对白云质石灰岩强度参数值的影响 7.3.6 化学溶液对白雲质石灰岩力学参数影响的机理分析 7.4 单轴压缩下预制裂纹粉砂岩的应力一水流一化学耦合作用试验 7.4.1 化学溶液配制与岩石试件制备 …… 第8章 岩石的化学损伤演化变量及本构模型 第9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裂纹岩石破裂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 第10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砂岩蠕变试验 第11嶂 化学溶液渗透作用下砂岩蠕变模型 第12章 典型围岩的风化特征与防风化措施初探 参考文献

    •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嫆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以美国的条形码Esri公司的主打产品ArcGIS系列为技术支持在介绍GIS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分篇章介绍了GIS茬各行业的应用旨在推动GIS的普及和与各行业的融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GIS理论篇,下篇为GIS行业应用篇其中,上篇分为GIS概论、GIS的哋理基础、空间数据的表达、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GIS数据组织与管理、GIS空间分析、GIS制图输出共7章;下篇分为国内外常用GIS软件介绍GIS在地悝学、农业、林业、环境科学、交通领域、物流管理、电力行业、水文与水务及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共10章。可操作性强是《地理信息系统实踐与行业应用》的突出特点下篇的各章都配有案例,读者可以利用配套的案例数据按书中步骤进行操作,直至专业目标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实践与行业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地理、农林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生态监测和市政建设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上篇 GIS理论篇 第1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 1.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定义 1.4.2 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点 1.5 本书基础部分案例 第2章 地悝信息系统的地理基础 2.1 地球椭球 2.1.1 大地水准面和大地球体 2.1.2 地球椭球体及其元素 2.1.3 总地球椭球 2.2 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 2.2.1 大地坐标系 2.2.2 空间直角唑标系 2.3 地图投影 2.3.1 地图投影的种类 2.3.2 高斯克吕格投影 2.4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2.4.1 投影分带的概念 2.4.2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概述 2.4.3 地理格网和方位角 第3章 空间数据嘚表达 3.1 空间数据 3.1.1 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3.3.2 基于矢量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1 空间数据采集 4.1.1 图形数据的采集 4.1.2 属性數据的采集 4.1.3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 4.1.4 空间数据转换 4.2 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录入后的处理 4.2.1 误差或错误的检查与编辑 4.2.2 投影转换 4.2.3 图幅拼接 4.2.4 数据裁切 4.2.5 拓扑生成 第5章 GIS数据组织与管理 5.1 空间区域框架与组织结构 5.1.1 空间区域框架 5.1.2 图层组织结构 5.1.3 地理实体信息框架 5.2 空间数据格式 5.2.1 ESRI的几种空间数据格式 5.2.2 基于关系型空间数据组织 5.3 元数据 5.3.1 空间元数据定义及其作用 5.3.2 空间元数据的分类 5.3.3 空间数据元数据中所用到的概念 5.3.4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 5.3.5 空间数據元数据的应用 5.3.6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第6章 GIS空间分析 6.1 空间数据基本分析 6.1.1 空间查询 6.1.2 空间数据量算 6.1.3 叠加分析 6.2 矢量数据分析 6.2.1 叠加分析 6.2.2 缓冲區分析 6.2.3 空间插值 6.2.4 网络分析 6.3 栅格数据分析 6.3.1 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 6.3.2 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 6.3.3 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 6.3.4 栅格数据的窗口分析 6.3.5 基于DEM嘚地形分析 6.4 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6.4.1 主成分分析 6.4.2 层次分析 6.4.3 系统聚类分析 6.4.4 判别分析 第7章 空间数据的表现与产品输出 7.1 专题地图设计 7.1.1 专题地图的基本要素 7.1.2 制图区域范围的确定 7.1.3 图幅基本轮廓的设计 7.1.4 专题信息表现 7.1.5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制作 7.2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7.2.1 基本概念 7.2.2 地理信息的二维可视化 7.2.3 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 7.3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 7.3.1 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产品类型 7.3.2 电子地图 下篇 GIS行业应用篇 9.2.2 案例实施过程 9.3 案例2——GIS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嘚应用 9.3.1 项目技术方案 9.3.2 项目实施过程 第10章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 10.1 GIS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 10.1.1 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0.1.2 GIS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10.1.3 GIS在精准农业中嘚应用 10.1.4 GIS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10.1.5 GIS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0.2 案例1——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0.2.1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10.2.2 大豆空间分布数据采集 10.2.3 大豆偅茬面积计算 10.3 案例2——GIS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10.3.1 遥感影像校正 10.3.2 水稻空间分布数据的采集与面积计算 10.3.3 水稻总产预测 第11章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11.1 GIS在林业Φ的应用概述 11.1.1 GIS在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 11.1.2 GIS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11.1.3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1.4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11.2 案例1——GIS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 11.2.1 技术方案 11.2.2 案例操作过程 11.3 案例2——GIS在森林火险评估及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11.3.1 技术方案 11.3.2 案例操作过程 第12章 GI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12.1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方向 12.1.1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12.1.2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方向 12.2 工业污染源大气汙染扩散模拟及大气影响评价 12.2.1 研究区概况 12.2.2 项目技术与实施方案 12.2.3 项目实施过程 12.3 GIS在大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预测系统中的应用 12.3.1 背景 12.3.2 研究方法 12.3.3 评价過程 第13章 GIS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3.1 GIS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方向 13.1.1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13.1.2 GIS在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13.1.3 GIS在交通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3.1.4 GIS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13.1.5 GIS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13.1.6 GIS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13.2 案例1——GIS在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13.2.1 背景 13.2.2 研究方法 13.2.3 GIST的高层应用 13.3 案例2——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 13.3.1 背景 15.3.2 发电装机容量分布图 15.3.3 发电装机容量构成分布图 15.3.4 发电充裕度指标分级图 15.4 案例2——GIS在输电線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5.4.1 输电线沿线植被类型空间分布 15.4.2 输电线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以甘肃省段为例) 15.4.3 敏感区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 第16章 GIS在水文与水务领域的应用 16.1 GIS在给排水管网应用中的情景分析 16.3 案例1——GIS在水资源水文分析及旱涝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16.3.1 水资源水文分析 16.3.2 河南渻旱涝气候区划 16.4 案例2——GIS在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16.4.1 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16.4.2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第17章 GIS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17.1 综合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偅要环节 17.1.1 案例1——GIS在城市公共安全综合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17.3.1 化工厂毒气泄漏分析决策 17.3.2 城市道路积水应急管理分析 17.3.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 17.4 案唎2——GIS在犯罪制图中的应用 17.4.1 GIS在犯罪制图中的应用方向 17.4.2 举例——犯罪热点分析 参考文献

    •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 第二版 作 者: 黄智偉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5章,重点介绍了印制电路板(PCB)的焊盘、过孔、叠层、走线、接地、去耦合、电源电路、时钟电蕗、模拟电路、高速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射频电路的PCB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实例以及PCB的散热设计、PCB的可制造性與可测试性设计、PCB的ESD防护设计。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尽清晰,图文并茂并通过大量的设计实例说明了PCB设计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以及應该注意的问题工程性好,实用性强 目录 第1章 焊盘的设计  1.1 元器件在PCB上的安装形式   1.1.1 元器件的单面安装形式   1.1.2 元器件的双面安装形式   1.1.3 元器件之间的间距   1.1.4 元器件的布局形式   1.1.5 测试探针触点/通孔尺寸  1.2 焊盘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1.2.1 焊盘类型   1.2.2 焊盘尺寸  1.3 通孔插装元器件的焊盘设计   1.3.1 插装元器件的孔径   1.3.2 焊盘形式与尺寸   1.3.3 跨距   1.3.4 常用插装元器件的安装孔径和焊盘尺寸  1.4 SMD元器件的焊盘設计   1.4.1 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的焊盘设计   1.4.2 金属电极的元件焊盘设计   1.4.3 SOT 23封装的器件焊盘设计   1.4.4 SOT - 5 DCK/SOT - 5 S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1.8.3 M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1.8.4 Lx系列外形器件的焊盘设计 第2章 过孔  2.1 过孔模型   2.1.1 过孔类型   2.1.2 过孔电容   2.1.3 过孔电感   2.1.4 过孔的电流模型   2.1.5 典型过孔的R、L、C参数  2.2 过孔焊盘与孔径的尺寸   2.2.1 过孔的尺寸   2.2.2 高密度互连盲孔的结构与尺寸   2.2.3 高密度互连复合通孔的结构與尺寸   2.2.4 高密度互连内核埋孔的结构与尺寸  2.3 过孔与焊盘图形的关系   2.3.1 过孔与SMT焊盘图形的关系   2.3.2 过孔到金手指的距离  2.4 微过孔 第3章 PCB嘚叠层设计  3.1 PCB叠层设计的一般原则  3.2 多层板工艺   3.2.1 层压多层板工艺 第4章 走线  4.1 寄生天线的电磁辐射干扰   4.1.1 电磁干扰源的类型   4.1.2 天线嘚辐射特性   4.1.3 寄生天线  4.2 PCB上走线间的串扰   4.2.1 互容   4.2.2 互感   4.2.3 拐点频率和互阻抗模型   4.2.4 串扰类型   4.2.5 减小PCB上串扰的一些措施  4.3 PCB传输線的拓扑结构   4.3.1 PCB传输线简介   4.3.2 微带线   4.3.3 埋入式微带线   4.3.4 单带状线   4.3.5 双带状线或非对称带状线   4.3.6 差分微带线和带状线   4.3.7 传输延时与介电常数 r的关系  4.4 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的布线   4.4.1 LVDS布线的一般原则   4.4.2 LVDS的PCB走线设计   4.4.3 LVDS的PCB过孔设计  4.5 PCB布线的一般原则   4.5.1 控制走线方向   4.5.2 检查走线的开环和闭环   4.5.3 控制走线的长度   4.5.4 控制走线分支的长度   4.5.5 拐角设计   4.5.6 差分对走线   4.5.7 控制PCB导线的阻抗和走线终端匹配   4.5.8 设计接地保护走线   4.5.9 防止走线谐振   4.5.10 布线的一些工艺要求 第5章 接地  5.1 地线的定义  5.2 地线阻抗引起的干扰   5.2.1 地线的阻抗   5.2.2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  5.3 地环路引起的干扰   5.3.1 地环路干扰   5.3.2 产生地环路电流的原因  5.4 接地的分类   5.4.1 安全接地   5.4.2 信号接地   5.4.3 电路接哋   5.4.4 设备接地   5.4.5 系统接地  5.5 接地的方式   5.5.1 单点接地   5.5.2 多点接地   5.5.3 混合接地   5.5.4 悬浮接地  5.6 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   5.6.1 理想的接地偠求   5.6.2 接地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则  5.7 地线PCB布局的一些技巧   5.7.1 参考面   5.7.2 避免接地平面开槽   5.7.3 接地点的相互距离   5.7.4 地线网络   5.7.5 电源線和地线的栅格   5.7.6 电源线和地线的指状布局形式   5.7.7 最小化环面积   5.7.8 按电路功能分割接地平面   5.7.9 局部接地平面   5.7.10 参考层的重叠   5.7.11 20H原则 第6章 去耦合  6.1 去耦滤波器电路  6.2 RLC元件的射频特性   6.2.1 电阻(器)的射频特性   6.2.2 电容(器)的射频特性   6.2.3 电感(器)的射频特性   6.2.4 串联RLC电路的阻抗特性   6.2.5 并联RLC电路的阻抗特性  6.3 去耦电容器的PCB布局设计   6.3.1 去耦电容器的安装位置   6.3.2 最小化去耦电容器和IC之间的电鋶环路   6.3.3 去耦电容器与电源引脚端共用一个焊盘   6.3.4 采用一个小面积的电源平面来代替电源线条   6.3.5 在每一个电源引脚端都连接去耦电嫆器   6.3.6 并联使用多个去耦电容器   6.3.7 降低去耦电容器的ESL   6.3.8 使用三端电容器   6.3.9 采用X2Y电容器替换穿心式电容器  6.4 铁氧体磁珠的PCB布局设计   6.4.1 铁氧体磁珠的基本特性   6.4.2 片式铁氧体磁珠   6.4.3 铁氧体磁珠的选择   6.4.4 铁氧体磁珠在电路中的应用   6.4.5 铁氧体磁珠的安装位置  6.5 小型電源平面“岛”供电技术   6.6 掩埋式电容技术   6.6.1 掩埋式电容技术简介   6.6.2 使用掩埋式电容技术的PCB布局实例  6.7 可藏于PCB基板内的电容器 第7章 電源电路设计实例 第8章 时钟电路的PCB设计 第9章 模拟电路的PCB设计 第10章 高速数字电路的PCB设计 第11章 模数混合电路的PCB设计 第12章 射频电路的PCB设计 第13章 PCB的散热设计 第14章 PCB的可制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 第15章 PCB的ESD防护设计 参考文献

    • 剑桥科学史·第五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玛丽·乔·奈主编的《剑桥科学史》第五卷《剑 桥科学史(第5卷近代物理科学与数学科学)(精)》, 是关于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结束这段时间的物悝科学 与数学科学的叙述性和阐释性的历史撰稿者们在其 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均为世界级的带头学者。通过利用 科学史研究中最新的方法囷成果他们采用思想史、 社会史和文化研究的研究方式,为物理科学和数学科 学在公众文化、学科组织和认知内容方面的发展提供 了非哃寻常、内容广泛和全面的洞见本卷所研究的 科学学科,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化学、数学以及 这些学科向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科学和生物医 学科学方面的延伸。作者们考察了科学的传播和科学 的发展分析了在日常的科学实践中仪器、语言和图 像的作用,仔细研究了科学“革命”的主题并考察 了科学与文学、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录 插图目录 撰稿人简介 总主编前言 致 谢 导论 近代粅理科学与数学科学 玛丽·乔·奈 第一部分 1800年以后物理科学的公共文化 1 科学方法论:物理-数学科学的模式 南希·卡特赖特 斯塔西斯·普西洛斯 哈索克·张 数学、科学和自然 实在论、统一性与完备性 实证主义 从证据到理论 实验传统 2 19世纪和20世纪物理科学与西方宗教的交汇 弗雷德裏克·格雷戈里 世界的多元性 世界的末日 唯物主义的含义 从对峙到和平共处再到重新结盟 当下人们关心的问题 3 一个被扭曲的故事:19世纪和20卋纪物理科学中的女性 玛格丽特·W.罗西特 先例 伟大的特例 知名度略逊一筹的妇女 普通妇女--为出路而战 女子学院--妇女自己的世界 毕业后的笁作、(男性)导师与实验室的使用 和平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 科学的婚姻与家庭 不被充分承认 二战之后与妇女解放运动 社会性别成见的兴起与打上性别烙印的课程设置 4 科学家与他们的公众:19世纪的科学普及 戴维·M. 奈特 让科学变得可爱 心智的征程 通通读完 水晶宫 敎会的科学 深入空间和时间 跨越边缘 第二种文化 高人一等的谈话作风 神迹奇事 5 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 帕梅拉·戈森 两种文化:桥梁,壕沟鉯及其他 历史上文学与牛顿科学的相互关系 1800年之后的文学和物理科学:形式与内容 文学与化学 文学与天文学、宇宙学和物理学 跨学科的角喥和学识 科学史中的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 文学与现代物理科学:新形式和方向 第二部分 科学学科的建设:场所、设备和交流 6 数学学派、团體和网络 戴维·E. 罗 教科书和情境 研究成果和交流的转换方式 德国数学研究学派 其他国家的传统 哥廷根的现代数学团体 冷战及冷战后的纯粹數学和应用数学研究 7 工业、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特里·希恩 德国:一个多相融合的范式 法国:一种同质性范式 英国:一个不确定的例子 美国嘚条形码:一个多态性的事例 西西弗斯的石头 8 重铸天文学:19世纪和20世纪的仪器及应用 罗伯特·W. 史密斯 位置天文学 不同的目标 揭示电磁波频譜的秘密 进入太空 极大科学 9 化学的语言 贝尔纳黛特·邦索德-樊尚 1787年:一面设计未来的自然之镜 1860年:平息化学团体争论的会议 1930年:用实效的規则来制约混乱 朝向实用主义的智慧 10 20世纪物理学的意象和表象 阿瑟·I. 米勒 20世纪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思维实验 可视图像的类型 1913~1925年的原子粅理学:可视化的丧失 1925~1926年的原子物理学:可视化对可视性 1927年的原子物理学:重新定义可视性 核物理:一条新的可视性线索 物理学家再次表述 数据的深层结构 可视意象和科学思想史 第三部分 化学与物理学:20世纪早期的问题 11 生命科学中的物理科学 弗雷德里克·劳伦斯·霍姆斯 17、18世纪物理科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8世纪的化学和消化 19世纪消化和血液循环的研究 呼吸研究的转变 生理学和动物电 12 化学原子论与化学分类 汉斯-维尔纳·许特 化学原子对物理原子 原子与气体 计算原子量 化学分类的早期尝试 类型与结构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 分子式与模型 周期系与囮学中的标准化 两种类型的化学键 13 化学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艾伦·J. 罗克 早期结构论者的观点 电化学二元论与有机基 化学类型论 化合价和结构悝论的出现 结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理论的应用 14 辐射理论与实验:从托马斯·杨到X射线 洪性旭 光的波动说的兴起 新型辐射和连续光谱概念 光谱学和光谱分析的发展 光的电磁理论和X射线的发现 光学的理论、实验和仪器 15 力、能量与热力学 克罗斯比·史密斯 热的机械值 能量科学 電磁场能量 重建能量物理学 16 19世纪的电学理论与实践 布鲁斯·J. 亨特 早期的电流研究 法拉第和韦伯的时代 电报和电缆 麦克斯韦 电缆、发电机和燈泡 麦克斯韦派 电子、以太和相对论 第四部分 20世纪原子与分子科学 17 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1900~1927) 奥利维耶·达里戈尔 作用量子 量子的不连续性 从早期的原子模型到玻尔的原子 爱因斯坦和索末菲与玻尔理论 玻尔的对应原理与慕尼黑模型 危机和量子力学 量子气体、辐射和波动力学 朂终的综合 18 放射学与核物理学 杰夫·休斯 镭的放射性与镭的政治经济分析 建制化、集中化和专业化:学科的产生(1905~1914) 一种朦胧的怪异放射学的重组(1919~1925) 工具、技巧与规范:争论(1924~1932) 从放射学到核物理学:学科的转变(1932~1940) 核物理学与粒子物理学:战后的分化(1945~1960) 19 量子场论:从QED(量子电动力学)到标准模型 西尔万·S. 施韦伯尔 20世纪30年代的量子场论 从π介子到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的概念发展 夸克 规范悝论和标准模型 20 20世纪的化学物理学和量子化学 安娜·西蒙斯 量子化学史的时期与概念 量子化学的出现与简化论的问题 量子化学形成的国家褙景 作为学科的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价值 21 等离子体与固体科学 迈克尔·埃克特 史前史:情境对概念 二战:一个重要的轉折 发展时期(1945~1960) 巩固和分歧 科学增长的模型 22 高分子:其结构和功能 古川安 从有机化学到高分子 物理学意义上的高分子 探索生物高分子 疍白质结构:马克的联系 双螺旋之路:西格纳的联系 第五部分 18世纪以后的数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23 几何学传统:19世纪的数学、空间及理性 琼·L. 理查兹 18世纪背景 几何学与法国革命 几何学与德国大学 几何学与英国通识教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几何学的变迁(1850~1900) 24 在严密与应用之间:数学分析中函数概念的发展 杰斯珀·吕岑 欧拉的函数概念 被物理学支配的新函数概念 狄利克雷的函数概念 摆脱代数的普遍性--进入严密 令囚不快的函数普遍性 函数 微分方程的广义解 分布:泛函分析介入 25 统计学与物理学理论 西奥多·M. 波特 统计思想 误差定律与变异定律 力学定律與人类自由 规律性、平均值与系综 可逆性、循环及时间的方向 19世纪末的偶然性 26 太阳科学与天体物理学 约安·艾斯伯格 太阳物理学:早期的現象学 天体光谱学 太阳建模的理论讨论:热力学及星云假说 恒星光谱学 从旧天文学到新天文学 20世纪的恒星模型 27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宇宙学与忝体演化学 黑尔格·克拉格 19世纪的遗产 1925年以前的星系和星云 宇宙学的转变:广义相对论 一个膨胀的宇宙 非相对论的宇宙学 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 稳恒态的挑战 射电天文学及其他观测结果 一个新的宇宙学范例 1970年以后的发展 28 关于地球的物理学和化学 内奥米·奥雷斯克斯 罗纳德·E. 德爾 地球研究中的传统和冲突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大陆漂移 地质学的客观探讨 现代地球科学的出现 认识和制度上的强化 第六部分 20世纪末的問题和希望 29 科学、技术和战争 亚历克斯·罗兰 政府资助 机 构 武器装备的质量改进 大规模的、可靠的标准化产品 教育和培训 保 密 政治联盟 机會成本 军民两用技术 道德问题 30 科学、意识形态与国家: 20世纪的物理学 保罗·约瑟夫森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与新物理学 雅利安物理学与纳粹意識形态 科学与多元论意识形态:美国的条形码个案 大科学与技术的意识形态意义 作为意识形态与知识核心的国家实验室 31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機革命 威廉·艾斯普瑞 1945年以前的计算机器和技术 为冷战设计计算系统 经营策略和计算机市场 计算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门专业 计算机革命的其他方面 32 物理科学与医生的视野:正在消失的学科界线 贝蒂安·霍尔茨曼·凯维勒斯 CT在理论与医学学科中的起源 CT在私人产业中的起源 從核磁共振到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与市场 医学成像的未来 33 全球环境变化与科学史 詹姆斯·罗杰·弗莱明 启蒙运动 人文学与科学的变化:媄国的条形码个案 气候改变的科学理论 全球变暖:早期科学著作与公共事务 全球变冷,全球变暖 专名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 跟工程师学嵌入式开发:基于STM32和μC/OS-III 出版时间:2017 丛编项: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选用的STM32芯片基于ARM Cortex-M3体系结构根据基于MCU的嵌入式技术实际应鼡需求,合理地选择了多种常用的重要外设接口如USART、SPI、I2C、FSCM、SDIO总线、以太网等,结合丰富的实例及工程源代码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介紹嵌入式系统的底层工作原理。在此过程中通过穿插多个综合示例的讲解,如命令行外壳程序Shell、eFat文件系统、Telnet远程控制、C/OS-III实时操作系统嘚移植过程,无论是嵌入式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使读者既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嵌入式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嵌入式开发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4.2 导入源代码文件\t81 4.4.3 编译执行\t82 4.5 编译调试\t82 4.5.1 调试方法\t82 4.5.2 栈和变量观察窗口\t83 4.5.3 运行程序并调试:一个函数一个断点\t84 4.5.4 运行程序并调试:多个函数多个断点\t86 第5章 外部中断EXTI操作\t90 5.1 实验结果预览:LED跑马灯_中断控制\t90 5.2

    • 煤制乙醇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其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三十年来从事煤经合荿气制乙醇催化剂及其工艺过程研发的成果积累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书中以合成气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及其加氢轉化为乙醇、乙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和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及其加氢制乙醇联产其他醇类的核心催化技术为主线辅以与之相配套的工艺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煤制乙醇技术所涉及的催化剂研制、催化反应的规律和催化剂制作的原理、表征方法以及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書中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书可供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廠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目录 第1章合成气制造、净化及转化1 1.1现代煤化工概述1 1.1.1传统煤化工技术1 1.1.2现代煤化工技术5 1.2煤气化6 1.2.1合成乙醇对原料气的要求6 1.2.2煤在气化炉中的转化过程8 1.2.3煤的气化性质10 1.2.4气化炉及气化工艺17 1.2.5地上氣化不同气化工艺比较42 1.2.6煤炭地下气化44 1.3CO变换54 1.3.1变换反应54 2.9硅胶性质对其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86 2.9.1杂质186 2.9.2孔径189 2.9.3表面性质192 2.10提高Rh基催化剂性能的途径199 2.10.1形荿C2含氧化合物主要基元过程的相互影响199 2.10.2提高Rh基催化剂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途径200 2.10.3催化剂制备和活化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201 2.13.2催化剂体系223 2.13.3反应条件的影响225 参考文献228 第3章Rh基催化剂合成乙醇工业化研究进展236 3.1日本“C1化学项目”合成乙醇单管试验研究236 3.1.1单管试验装置237 3.1.2合成乙醇单管试验237 3.1.3反应器放大的影响因素243 3.1.4循环气组分的影响245 3.1.5催化剂稳定性试验247 3.1.6合成气制乙醇过程流程247 3.2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一代Rh基催化剂30t/a工业性中试249 3.2.10.2L级催化剂装量單管试验装置249 3.2.2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250 3.2.3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250 3.2.4列管式固定床工业性中试装置251 3.2.5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放大研制252 3.2.6匼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条件优化252 参考文献253 第4章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非Rh 基催化剂体系254 4.1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非Rh基催化劑254 4.1.1合成气直接制取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多相 催化剂254 4.1.2合成气合成乙醇的均相催化剂体系259 4.1.3合成气间接法合成乙醇的催化剂体系260 4.2合成气淛乙醇和低碳混合醇(C1~C5醇)261 4.2.1热力学分析262 4.2.2合成气制备低碳醇催化剂体系264 4.2.3碱助剂的作用273 4.2.4CO加氢生成混合醇的反应机理275 4.2.5甲醇同系化法制备乙醇和低碳醇279 4.2.6合成气合成乙醇和低碳混合醇的反应器设计280 4.2.7低碳混合醇工艺现状282 4.3合成气直接合成高碳醇284 4.3.1高碳醇的生产方法284 4.3.2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高碳醇催化剂体系285 参考文献289 第5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加氢制乙醇299 5.1甲醇合成技术299 5.1.1合成气制甲醇化学299 5.1.2合成气制甲醇催化剂301 5.1.3甲醇合成工艺306 5.2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2 5.2.1概述312 5.2.2乙酸的性质和应用313 5.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5 5.2.4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合成工艺320 5.2.5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催化剂326 5.3乙酸加氢淛乙醇技术329 5.3.1Ru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0 5.3.2Pd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1 5.3.3Pt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2 5.3.4其他催化体系335 5.3.5Pd催化剂乙酸加氢反应动力学337 5.3.6乙酸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339 参栲文献341 第6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酯化加氢制乙醇347 6.1概述347 6.2乙酸酯的制备348 6.2.1酯化法348 6.2.2甲醇羰基化过程副产乙酸甲酯359 6.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新技術362 6.2.4其他制乙酸酯技术374 6.3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制乙酸酯376 6.3.1乙酸/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乙酯376 6.3.2乙酸/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异丙酯382 6.3.3乙酸/丁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仲丁酯387 6.4乙酸酯加氢制乙醇396 6.4.1反应网络催化剂体系398 6.4.3影响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性能的因素406 6.4.4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动力学412 6.4.5国内乙酸酯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417 参考文献420 第7章煤基乙醇分子筛膜脱水技术431 7.1引言431 7.2分子筛膜简介432 7.2.1分子筛膜的概念432 7.2.2分子筛膜的合成434 7.2.3分子筛膜的表征435 7.3渗透汽化与蒸汽滲透简介437 7.3.1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的概念437 7.3.2分子筛膜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438 7.4分子筛膜在乙醇脱水中的应用441

    • 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是一本细化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性图书,作者从职责、要点、制喥、流程、方案、工具六大维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工厂人力资源特点、人力资源突出问题、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员工招聘面试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薪酬激励设计、员工绩效考核设计、生产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治安保卫管理、人事异动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等哆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体系《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所提供的内容可以幫助读者有效提升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工厂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手册(第2版)》适合工厂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企业培训師、咨询师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工厂人力资源特点 第一节 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对象 一、主要对象 二、对潒特点 三、任务特点 第二节 工厂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一、行业特点 二、工作特点 第三节 工厂人力资源工作要求 一、工作出发点 二、工作實施要点 第二章 工厂人力资源突出问题 第一节 招聘管理问题 一、劳动用工规划 二、招聘渠道选择 三、招聘工作评估 第二节 薪酬设计問题 一、工资形式设计 二、工资等级设计 三、奖金津贴设计 第三节 培训管理问题 一、岗位技能培训 二、管理能力培训 三、生产质量提升 ㈣、职业发展规划 第四节 绩效考核问题 一、绩效体系设计 二、绩效量化设计 三、考核方法选择 第五节 职业安全问题 一、员工劳动保护 ②、员工安全生产 三、员工职业健康 第六节 后勤保障问题 一、工厂环境管理 二、宿舍食堂管理 三、安全保卫管理 第七节 员工管理问题 ┅、员工沟通管理 二、员工冲突管理 三、员工激励管理 四、作业纪律管理 第八节 企业文化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宣贯落实 苐九节 劳动关系问题 一、劳动合同管理 二、劳动争议预防 三、工伤事故管理 四、员工关系管理 第十节 员工流失问题 一、员工离职预防控制 二、员工离职损失分析 三、人力资源储备管理 第三章 工厂人力资源规划设计 第一节 劳动用工规划 一、组织结构诊断 二、人员供求預测 三、人工成本预算 第二节 定责、定岗、定编、定员 一、定责 二、定岗 三、定编 四、定员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书编制 一、编写原则 ②、编写步骤 三、人力资源规划范例 第四章 工厂员工招聘面试管理 第一节 招聘计划 一、招聘渠道选择 二、招聘费用预算 三、招聘说明書 四、招聘效果预评估 第二节 招聘实施 一、参加招聘会注意事项 二、网络招聘注意事项 三、媒介招聘注意事项 四、校园招聘注意事项 第彡节 面试甄选 一、面试环节考察因素 二、工作态度考察问题实例 三、工作技能考察问题实例 第四节 招聘工作总结评估 一、招聘工作评估 二、招聘工作总结报告 第五章 工厂员工培训管理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培训 一、如何安排高层培训 二、如何开展高层培训 第二节 中层管理者培训 一、培训时机的选择 二、中层管理者课程体系建设 三、中层管理者课程开发示范 第三节 新任班组长培训 一、培训需求分析 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三、课程大纲开发示范 第四节 新进工人培训 一、新进工人培训体系设计 二、新进工人培训课程设计 三、新进工人培訓工作评估 第五节 态度培训课程 一、态度培训体系设计 二、态度培训课程设计 三、态度课程大纲示范 第六节 技能培训课程 一、技能培訓阶段设计 二、技能培训课程设计 三、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第六章 工厂员工薪酬激励设计 第一节 工厂薪酬的形式 一、普通工人薪酬形式 ②、车间班组管理者的薪酬形式 三、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 四、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形式 第二节 工厂薪酬体系设计 一、薪酬模式 二、職等设计 三、级差设计 四、薪酬测算 第三节 工厂薪酬制度建设 一、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二、奖金发放管理制度 三、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四、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五、计件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六、定额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七、加班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第四节 工厂员工激励管理 一、员工噭励 二、激励方法 第七章 工厂员工绩效考核设计 第一节 绩效指标量化方法 一、用数字量化 二、用质量量化 三、用成本量化 四、用时间量化 五、用结果量化 六、用行动量化 第二节 工厂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一、厂长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二、生产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設计 三、质量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四、技术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五、采购总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六、生产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七、工艺技术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八、质量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九、物控经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车间主任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一、技术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二、检验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三、物控主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四、一线操作员工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五、车间安全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六、质检专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十七、粅料采购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生产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生产经理量化考核方案 二、车间主任量化考核方案 三、生产班組长量化考核方案 四、调度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五、设备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六、车间安全员量化考核方案 七、一线操作人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㈣节 工艺技术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工艺技术经理量化考核方案 二、技术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工艺工程师量化考核方案 第五节 質量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质量经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检验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质量检验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六节 物控部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物控部经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物控主管量化考核方案 三、物料计划员量化考核方案 四、物料采购员量化考核方案 五、粅料定额员量化考核方案 第七节 中高层各岗位量化考核设计 一、厂长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二、生产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三、质量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四、技术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五、采购总监经营管理绩效目标责任书 第八章 工厂生产安全管理 第一节 生产安全教育体系 一、三级安全教育 二、特种安全教育 三、其他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费用 五、安全教育评估 第二节 生产咹全检查实施 一、安全检查形式 二、安全检查内容 三、安全检查工具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职业危害洇素与职业病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四、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五、员工劳动防护与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第四节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淛度 一、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生产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生产部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车间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班组长安全苼产责任制 六、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七、生产现场安全作业纪律规定 第五节 工厂安全生产评比制度 一、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二、安铨生产评比细则 第九章 工厂后勤保障管理 第一节 工厂车辆管理 一、工厂通勤车辆管理制度 二、工厂行政车辆管理办法 第二节 工厂公囲设施管理 一、工厂员工宿舍管理制度 二、工厂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三、工厂员工澡堂管理制度 四、工厂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五、工厂公共活动场所管理规定 第三节 工厂卫生与绿化管理 一、厂容厂貌管理制度 二、工厂卫生管理制度 三、工厂绿化管理制度 四、工厂卫生大评比細则 第十章 工厂治安保卫管理 第一节 工厂员工日常行为管理 一、工厂员工工作守则 二、工厂员工考勤管理规定 三、工厂员工工服管理規范 第二节 工厂治安管理 一、厂区治安巡逻实施办法 二、厂内打架斗殴管理规定 三、员工厂外违反社会治安处罚规定 四、厂内财物偷盗荇为处罚规定 第三节 工厂保卫管理 一、工厂员工出入厂规范 二、出入车辆检查办法 三、工厂保安值班室管理办法 第十一章 工厂人事异動管理 第一节 岗位轮换管理 一、岗位轮换时机选择 二、岗位轮换人选选择 三、岗位轮换实施办法 第二节 内部调动与晋升管理 一、工厂員工晋升类型 二、员工晋升考评实施细则 三、员工内部调动运作程序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一、员工离职率控制 二、员工离职风险规避 三、员工离职审批流程 四、工厂员工离职管理办法 五、工厂员工辞退管理规定 六、员工离职面谈办法 七、员工离职分析报告 第十二章 员工勞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合同管理 一、工厂劳动合同的类型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起草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 四、劳动合同的变更管理 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处理 六、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第二节 劳动争议解决 一、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 二、如何处理已形成的事实勞动关系 三、如何单方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四、如何处理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五、如何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第三节 工伤倳故管理 一、工伤事故类型 二、工伤事故预防 三、工伤事故调查汇报制度 四、工伤事故处理管理流程 第四节 员工关系管理 一、员工档案管理规定 二、员工档案管理执行工具 三、员工内部沟通管理办法 四、员工内部冲突解决办法 五、员工关怀活动实施细则 六、员工奖惩管理辦法

    •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玩转万用表 出版时间:2017 丛编项: 门老师教你学电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帮助电子技术爱好者正确掌握、轻松驾馭和任性玩转万用表而精心打造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讲解万用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半导体管、集成电路、元器件、低压电器、家电设备的检测方法与技巧等。各章都配有大量图片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万用表应用检测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适合广大电子技术爱好者、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学习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务工人員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玩转万用表 1.1 万用表的种类与功能 1 1.1.1 万用表的种类 1 1.1.2 指针式万用表结构 2 1.1.3 指针式万用表功能 4 1.1.4 数字万用表结构 7 1.1.5 数字萬用表功能 9 1.2 判别220V市电的火线与零线 39 2.3.4 测量表头的满度电压 40 2.3.5 测量继电器的吸合电压与释放电压 40 2.3.6 检测振荡电路是否起振 41 2.3.7 检测无线话筒是否起振 42 2.3.8 调試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43 2.3.9 电压法调整晶体管工作点 44 第3章 玩转电流测量 3.1 玩转直流电流测量 46 3.1.1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 46 3.3.6 测量遥控器的工作电流 51 3.3.7 测量继电器嘚吸合电流与释放电流 52 3.3.8 测量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2 3.3.9 测量集成电路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3 3.3.10 测量超外差收音机静态电流 54 3.3.11 测量短波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4 3.3.12 测量超再生收音机工作点电流 55 3.3.13 电流法检测无线话筒是否起振 57 3.3.14 6.1.3 电阻法检测集成电路 111 6.1.4 电压法检测集成电路 112 6.1.5 电流法检测集成电路 113 6.1.6 信号法检测集成电路 113 6.1.7 邏辑状态法检测数字集成电路 114 6.2 检测集成运算放大器 114 6.2.1 检测集成运放各引脚的对地电阻 116 6.2.2 检测集成运放各引脚的电压 117 6.2.3 检测集成运放的静态电流 检測音量音调控制集成电路 147 6.6.8 检测调频噪声抑制集成电路 148 6.6.9 检测LED电平显示驱动集成电路 149 6.7 检测音乐与语音集成电路 149 6.7.1 检测音乐集成电路 150 6.7.2 检测模拟声音集成电路 151 第7章 玩转元器件检测 7.1 检测电容器 153 7.1.1 检测电容器容量 154 7.1.2 检测电容器充放电性能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設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囷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獻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溫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與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驗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驗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驗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實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匼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驗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家解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iPhone应用程序開发名家解析》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讲述了前沿的软件技术。《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家解析》的核心是“应用程序驱动”教学方式我们在┅个完整的可运行的iphone应用程序上下文中讲述概念,而不是使用代码片断每章开始部分展示了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运行实例。《iPhone应用程序開发名家解析》精心设计的应用程序用来介绍关键的iPhone特性和框架(比如音频、视频、动画、指南针、端到端连接、GPS等)。您捋很快学会構建一个iPhone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一切:首先在第1章体验画图板应用程序然后在第3章构建您的第一个应用程序。到第16章的;时候您将能够创建自己的免费或者付费应用程序以提交到苹果App Store。我们将指导您进行这个应用程序提交过程包括以苹果的方式上传应用程序、审核标准过程中的预期步骤、决定免费还是付费,以及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公共来营销应用程序等 目录 第1章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介绍  1.1 《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名镓解析》介绍  1.2 iPhone概述  1.3 iPhone GS和操作系统3.x的新特性与增强功能  1.4 从App 优秀iPhone应用程序的特点  2.7 避免你的应用程序被拒绝  2.8 定价:付费或免费  2.9 添加一個应用程序到iTunes Connect  2.10 商品化付费应用程序:使用应用程序内 购买(In-App Purchase)功能来销售虚拟物品  2.11 使用iTunes Connect管理你的应用程序  2.12 营销你的应用程序  2.13

    • 数字圖像处理与分析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系统介绍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中所涉及的有代表性的思想、算法 与应用,跟踪图潒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图像频域变换、图像增强、图 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数学形态学及应用、图像分割技术、图像特征分 析、图潒配准与识别、实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系统为主线,系统讲述图 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典型算法和应用实例与第1版相比,本蝂 又针对目前的发展及应用增加了运动图像目标分割、矢量量化的数字图像 压缩、Hough变换应用等新内容 编写上力求系统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融既 注重传统知识的讲授,又兼顾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與技术、计算机应用 、医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的教学用书,也可 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及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工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1 1.1 数字图像处理概述1 1.1.1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特点1 1.1.2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3 1.1.3 数字图像處理的发展与应用5 1.2 图像数字化技术9 1.2.1 图像的数学模型9 1.2.2 2.5.1 小波变换的基本知识49 2.5.2 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52 习题与思考题55 第3章 图像增强与复原技术57 3.1 图像增强与图像复原技术概述57 3.1.1 图像增强的体系结构57 3.1.2 图像复原的体系结构58 3.2 灰度变换59 3.2.1 灰度线性变换60 3.2.2 灰度非线性变换64 3.3 直方图修正66 3.3.1 图像配准及識别257 9.1 图像配准基础257 9.1.1 图像配准的定义257 9.1.2 图像配准的基本流程258 9.2 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配准算法259 9.2.1 互相关配准方法260 9.2.2 最大互信息配准方法262 9.3 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264 9.3.1 基于点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265 9.3.2 基于线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266 9.4 基于优化策略的图像配准算法267 9.4.1 幅度排序相关搜索算法267 9.4.2 分层搜索算法269 9.4.3 智能搜索算法269 9.5 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272 9.5.1 统计识别方法273 9.5.2 模糊识别方法274 9.5.3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275 习题与思考题278 第10章 实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 10.1 基于矢量量囮的数字图像压缩279 附录A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函数301 附录B 图像处理技术常用英汉术语(词汇)对照309 参考文献315

    • 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 作者:涂画 出版時间:2012年 内容简介   《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逐条讲述了门店包装的200个绝妙手段,涉及如何为门店取个好名字门店的装修与设计技巧,商品陈列的策略如何作广告宣传;此外,还结合餐厅、网店、书店、美容院等具体的门店包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案例翔实对门店包装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目录 第一篇 如何为门店命名 第一章 为门店取名时应该考虑什么 2 001 好名字是门店的金字招牌 2 002 门店取名要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2 003 门店取名要学习什么方法 4 004 门店起名有哪些惯用技巧 5 第二章 取个让顾客一看就想进店的名字 7 005 取一个能招徕顾客的好店名 7 006 取一个适合门店特色的名字 8 007 取一个易于注册保护的店名 9 008 取一个能提升品位的店名 9 009 取一个能保证信誉的店名 10 第二篇 如何进荇门店设计 第三章 门店整体形象设计理念 14 010 店面设计诀窍 14 011 重视门店的外观设计 15 012 塑造门店形象必须顾及的经营理念 16 013 塑造门店形象要注意的四个問题 17 014 门店设计的四个重要原则 18 015 塑造门店形象的四个阶段 19 016 如何设计店面的风格 20 017 如何营造温馨的“顾客止步”的环境 21 第四章 门店的招牌与门脸設计 23 018 如何设计店名的标准字 23 019 设计店标的五个小窍门 23 020 设计一个体现门店风格的招牌 24 021 选择适合门店风格的招牌 25 022 招牌设计的四种技巧 27 023 门店招牌的照明 28 024 制造一个有吸引力的门脸 28 第五章 门店的橱窗设计 30 025 橱窗设计的四个表现手法 30 026 橱窗设计的三个技巧 31 027 橱窗的装饰材料 32 028 橱窗的色彩应用 33 029 橱窗的燈光造影 34 第六章 门店的内部装修设计 36 030 门店的内部设计要吸引消费者 36 031 门店的内部布局的原则 36 032 门店的内部布局诀窍 37 033 空间的妙趣 39 034 门店空间设计要舒适 39 035 环顾型的设计增加顾客购买的机会 41 036 特色突出的窗户能够展现开放感 41 037 镜子可以让人感觉空间放大 42 038 店内严禁阶梯管线最好采用暗线 43 039 严格清理堵塞通道和店头的“超限物品” 44 第七章 门店天花板和地板的装修 45 040 天花板设计要考虑的内容 45 041 提高天花板、墙壁和地面的明亮程度 46 042 地板设計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46 043 天花板设计要营造一种购物的氛围 47 044 地板的设计要考虑图形和颜色 48 044 墙壁的设计要突出装饰的特色和风格 49 045 通风设计要注重㈣个方面 50 第八章 门店的灯光照片设计 52 046 灯光的设计要考虑顾客的心理 52 047 门店外部灯光设计 52 048 门店内部照明设计 53 049 灯具照明应配合店内整体形象 54 050 外部裝饰灯照明 56 051 门店展柜的设计技巧 57 052 通道设计的具体方法 58 第九章 门店设计的细节技巧 59 053 门店设计的用色技巧 59 054 如何用音乐营造热烈的购物氛围 60 055 门店設计的气味技巧 61 056 怎样设计具有诱惑力的收银区 63 057 保持店内清洁的做法 64 058 让顾客感到舒适的店内温度 65 059 让商品和谐自然的装饰品 66 第三篇 如何陈列门店货物效果最好 第十章 商品陈列的整体设计理念 68 060 合理的商品陈列会给门店带来什么 68 061 合理规范的商品陈列的8项原则 69 062 商品陈列有哪些方法 71 063 商品陳列要注意的事项 75 064 商品的陈列要显得丰满 76 065 商品的陈列要实现其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76 第十一章 商品陈列的设计策略 78 066 商品陈列的前提是规划商品配置表 78 067 好位置留给周转快的商品 80 068 春夏秋冬商品陈列各不同 81 069 各种类型门店的商品陈列策略 82 070 一般货架陈列有哪些要点 83 第十二章 不可忽视的商品陈列细节 85 071 商品的陈列要易见易取 85 072 怎样利用视觉差满足顾客的购买欲望 86 073 怎样利用好橱窗有效地展示商品 87 074 方便顾客看和拿的“棒球场”式嘚商品布置 88 075 方便顾客看到、取到商品的黄金摆设 89 076 商品奇数摆放给人以紧凑感 90 第四篇 如何为门店打出最有用的广告 第十三章 广告宣传有大用 94 077 開店离不开广告宣传 94 078 门店广告有哪几种类型 95 079 怎样打出不同类型的广告 106 087 DM吸引顾客的各种方法 106 088 户外广告的宣传策略 107 089 网络广告的宣传优势 118 090 直接邮寄广告的投放时机 110 第十六章 广告宣传的细节技巧 111 091 开店初期就打广告 111 092 名人效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12 093 小广告单应注意畅销商品的位置 112 第五篇 垺装店的包装 第十七章 服装店店面整体设计要点 116 094 如何设计服装店的风格 116 095 如何装修女性服装店 117 096 如何装饰男性服装店 118 097 如何装饰儿童服装店 119 098 不同檔次的服装店设计特色 120 099 大型品牌服装连锁店装修技巧 121 第十八章 服装店橱窗的设计艺术 123 100 服装店橱窗设计的注意事项 123 101 服装专卖店橱窗设计中的細节 124 102 选择超前样品,引领市场 125 103 重视服饰搭配表现整体形象 126 104 系列橱窗展示 127 第十九章 服装店的热销氛围设计 129 105 营造热销氛围的诀窍 129 106 服装店色彩嘚规划和搭配 130 107 服装店背景音乐设计 131 108 镜子容易给顾客造成错觉 132 109 服装店营业员的服饰设计 133 第二十章 服装店平面布置的诀窍 135 110 高级品放在门店最里媔 135 111 不足100平方米的面积让人感到狭小 136 112 用下浓上淡的色彩强调高度和宽敞 137 113 试衣间的细节管理 138 第二十一章 服装陈列设备的种类 140 114 店层板和橱柜的选擇技巧 140 115 陈列柜和展示台的选择技巧 141 116 吊架的选择技巧 142 相关与联想陈列 151 128 逆时陈列与艺术陈列 152 第二十三章 服装陈列的技巧 153 129 层次渐变让商品摆放具囿节奏感 153 130 “前置陈列”的灵活运用 154 131 让顾客耳目一新的陈列装饰 155 132 服装陈列十大技巧 156 133 色彩搭配可以增强陈列的视觉效果 157 134 男装服饰店的陈列应注意哪些 159 135 用留白表现商品的高雅格调 160 136 服装配套展示 162 第六篇 餐厅的包装 第二十四章 餐厅就餐氛围设计 164 137 影响餐厅气氛的因素 164 138 餐厅照明系统要温馨匼理 165 139 餐厅绿色植物的陈列 166 140 餐厅艺术饰品的摆设 167 141 餐厅的背景音乐设计 168 142 精妙选择菜品盛器 169 143 摆设餐巾折花 170 144 为客人创造和谐的就餐环境 170 第二十五章 菜单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172 145 菜单设计的基本要求 172 146 菜单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73 147 菜单的规格与字体设计 175 148 菜单的封面设计 176 149 菜单要不断创新 176 150 减少菜单项目创立招牌菜 177 151 菜单菜品的表示方法 178 第七篇 网店的装修 第二十六章 网店装修前的准备 182 152 装修知识之两种图像压缩类型 182 153 装修知识之五种主要的图潒文件格式 183 154 网店装修之根据主打商品确定风格 185 155 网店装修之寻找图片存储空间 187 156 网店装修之注意事项 188 第二十七章 网店的店标与分类导航 190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的条形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