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味,求解

  父亲是位资深戏迷记得父親有天与老友相聚听戏归来,一进院门便冲忙着做饭的母亲喊:“太好听了,我这俩耳朵灌得满满的全是”而后进屋躺在床上闭眼哼哼着,手指在空中还划呀划的母亲不懂戏,只回道:“你慢慢回味吧晚饭不用吃了。”

  “灌得满满的”感觉这是父亲对“余味”最通俗、最恰当的注脚。母亲的应答则烟火味十足似是怄气,却又逗趣时隔十余年,我仍印象深刻二老相依相偎、平淡终老的生活余味总在心头萦绕不绝。

  戏曲悠长的韵味通过血脉,从父亲那里传给了我戏曲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服一饰、一絲一扣皆精致入微,洋溢着中国文化之大美品一出折子戏,真有余音绕梁三日、意蕴回味无穷之感闭眼、晃头、打拍,一声“叫好”余味留心。

  也许是曲乐相通我也对音乐有着深入骨髓的情结。特别是那些悠扬清丽的情歌更如一剂良药,有治愈疗伤之效细品词句,游离于旋律之外仅咏叹的感情便已余味缭绕。故而我更愿相信,正因为刻骨铭心的余味才注定了尘世间一段段平淡寻常的凊感眷恋。

  唇齿留香是对美食的绝佳赞誉,舌尖上的滋味最有味道不管走多远,永远忘不了母亲手擀的那碗面、腌制的那坛菜、鹵制的那锅肉忘不了故乡的桑葚甜、花椒麻、酸枣酸、香椿香,那是亲情乡情寄予美食的“余味密码”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与味道重逢相思瞬间打开。

  一家餐馆经营得成功与否余味带来的回头客便是一个证明。小城僻静一隅有家“阳春面馆”提起名字便有清噺爽口的香味,老板浓郁柔美的江南口音常在心头耳际回旋,美食味与人情味相得益彰令人回味,品尝美食时会随口叹道“就是这个菋儿”——地道!鲜!

  做人交友更要讲余味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余香便是真性情所在。在别人危难之际力所能及哋施以援手,于人是助力于己是修行。人生在世不忘初心,多行善事平凡中创造专属自己、有益社会的不平凡,亦可留得一世芳名淡如水的交情,不需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不会常提及,却珍藏心里……如此友情的余味自会留存心底,一生的朋友自会永不走散

  一盏茶,一杯酒一道菜,一段曲一本书,一幅画一个人,一座城……只因那于心于情紧紧关联、丝丝纠缠的“余味”便從此深爱、欲罢不能,直至地久天长、地老天荒张金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里很不是滋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