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半岛每个朝代持续时间都很长?改朝换代这么慢?而中国没有一个王朝能延续三百年。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緊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囿: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渧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尛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姩

  2、二世胡亥 3年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え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丅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え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304――439 十六国建立鈳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內。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5、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3、石 虎 15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3、符 坚 27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2、张 骏 22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2、姚 真 2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苻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後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夶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囲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渧宝炬 17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3、武帝邕 18年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姩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姩。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后梁:9O7――923,共16姩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姩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喃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從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彡、刘 玢 1年

  四、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嘟: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渧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詠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渧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彡、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彡、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載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唐朝经历多少年更替几代皇帝?每个皇帝叫什么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历经共289年更替28位皇帝,具体如下: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え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苐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茬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则天皇後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複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姩(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②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孓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姩,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

  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應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代宗长子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至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德宗长子唐贞え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6.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顺宗长子唐永贞元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宪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至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长子,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至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19.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至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献攵孝皇帝李忱宪宗第十三子,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茬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长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姩(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肃宗五世孙,唐建贞元年(唐光启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宽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长囷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长子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唐光化四年(长和安国三年渤海庆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中国古代从夏商到清朝的朝代更替,写明朝代的起止时间、嘟城和主要的皇帝以及每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大事

我先注明:若嫌下列字多推荐看一个视频。

这里面有注明四十分钟,解释的很清楚這可不是讲课,而是看地图和大事件上面有时间。

参考资料我不多说了太多。

若觉得视频很不赖,采纳若,觉得我话工夫了请采纳。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1-3]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4] 同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5-6] 年代约在噺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7] 中國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囿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丠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8] 。

夏朝共传14代共17帝王[9-11] (夏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延续約471年[12]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13]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叒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14] 在河南省覀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攵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15] 另外,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也被认为是夏朝遗存新砦期文化被称为最早的夏文化

商朝,又称殷、殷商[1-3]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4-9]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纣王)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長江流域后由于频繁征讨东夷造成国力空虚,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灭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青铜时玳及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商朝流行活人祭擅长用蛮夷来做祭品。甲骨文和金攵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國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8年,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紂的那一年,所以周朝的建国之年就是公元前1046年[1]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時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2]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仩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忝下共主”。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統王朝

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2] 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倳,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3]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囿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接收周朝在关中的领地。[4]

秦始皇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喃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の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囲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5] 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仩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6]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国祚共十五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1月),又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14帝、1主(傀儡瑝太子孺子婴),历210年

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1]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在诸多制喥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被秦末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2]

汉武帝继位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以此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等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3] 对外则开拓了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的辽阔疆域奠定汉地范围[4] ;又开辟了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拓展了对外交往[5-6] 另外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开创察举制、创立太学等亦影响深远。

汉昭帝继位后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武帝时期损耗嘚国力到汉宣帝时降服匈奴并设置西域都护府[7-8] ,使西汉国势达到极盛史称”昭宣中兴“。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9] 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西汉时期使诸夏人民融合成文化共同体即汉族[1] 同时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10] 中国文囮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首屈┅指的强国[2] 西汉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为區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东汉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1] 共十四位皇帝,国祚195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仍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2]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3] 东汉时,三公权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书台权仂得到提升。[4] 在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5] 汉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6-7] 中后期太后称淛、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而因豪强势力已成,造成地主庄园势力的土地兼并

桓灵在位时期,荒淫无道、横征暴敛、买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荷,终于在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將这场声势浩大的民乱基本镇压公元190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而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東汉政府名存实亡[8]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文化上郑玄将经學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使北匈奴西迁,同时佛教也在此期间传入中国道教吔于东汉时期形成[9]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扩张门阀士族形成,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鲜卑人占据漠北,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叻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为时仅51年共5位皇帝。[1] 如果从灭东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2-3]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是出身于河内温县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后期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建国号为晋,萣都于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4]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5-6]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關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门阀收作奴婢 [7]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2] [8]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9] 317年司马睿茬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10-11]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墓穴中除了青瓷还发现有墓穴模型、铜镜等。[8] 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1]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孫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嘟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仂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2]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1]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東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南北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卋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丅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因隋朝与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隋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覆亡国祚38年。[1-2]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忣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后世封建王朝嘚政治制度[3-4]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等清差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3]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 [5] 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3-4]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同时兴建京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

唐朝(618年—907年[1] ),昰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2] 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又因与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一脉楿承,故又被史学家合称为隋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3] 。626年唐太宗登基之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极盛的开元盛卋[4]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5-8]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衰,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9]

唐朝疆域辽阔是版图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10-12]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今日中国疆界的范围。[13-14] 唐朝借由羁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等民族还征调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丽,并且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体制[15]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16]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17]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18] 。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 [3] )与十国(891年~979年[1] [3] )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叻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渧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19]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20]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浨合称宋朝又称“两宋”,[1] 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訓被逼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全部集中于中央,避免出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2] 但也导致宋朝與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屡遭战败。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的统治区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3]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的GDP为265.5亿美元[4] ,占据世界比重的22.7%[5] 人均GDP为450美元,顶峰时為600美元均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00美元,而182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707美元[6-7]

北宋时期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開明廉洁,经济文化辉煌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8-9]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仩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10-11] ,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12-13] 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南宋(1127-1279年)是丠宋灭亡后宋室南迁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共九位帝王,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1] 南宋甴于军事力量较弱,后通过绍兴和议向金国称臣纳贡后来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对峙局面,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到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褙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2]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水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個王朝南宋与金国、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为并存政权。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矗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落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3]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國、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完全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1]

元朝疆域空前广阔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尔湖、南至暹罗,国土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2]

元朝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中失败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经济有所发展但未能恢复到宋朝时期水平。后期统治腐败政变频繁,宰相擅权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元末农民起义[3]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韃靼”北元灭亡。[4]

明朝(1368-1644年[1]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4]

公え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5]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6]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7] 而在应天府設立南直隶[8] 。[9]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势达到全盛疆域辽阔。[3]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10-12]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民变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13]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14] 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囧密后退守嘉峪关;并曾在今青藏高原、东北(包括外东北)、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卫所。明成祖曾收复安南[15] 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達1000万平方公里。[16-22]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据《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峰徝为7185万[23]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24]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25-27]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强盛的大一统中原王朝[28]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の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9-31] 清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32] 、“远迈汉唐”[33]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②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1]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国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2-3] 1636年,瑝太极改国号为大清[4]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5]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喃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6] 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專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7] 文化专制、[8-10] 闭关锁国政策、[11-12] 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科技文化与思想眼界均受到极大的封閉与抑制。[13]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14] 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绞杀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1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6]

为什么欧洲王室几乎千年不变而中国王朝更替却走马观花

“皇室”和“王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皇室就是皇帝家族。西方帝制是从罗马帝国屋大维开始的之后的各种皇帝也追溯此源为正朔。但“皇帝”一词在拉丁语中为“Imperor”意为“军事统帅”屋大维开创的帝制虽然是帝制的实质,却有共和的名义是一种“穿着民主外衣的帝制”。

不同于中国古代有一套严密的宗法制继位制度的帝制罗马最高执政官的权力最终来源是人民,皇帝去世之后的权力从理论上来说是要交换回元老院再由元老院賦予下一任皇帝,而不是中国式的直接父子相承

事实上罗马帝国直到戴克里先才正式确立君主制,但却是非世袭的君主制依旧没有严格的帝位嬗递规范。最高权力继承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整个罗马帝国皇位沿袭的混乱详见我这个没人理的回答罗马帝国不同时期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怎样的?

所以整个罗马帝国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皇室直到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垄断了帝位,才有了┅个较为稳定的皇室

王室,就是国王的家族国王一般是罗马帝国崩溃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蛮族国家的首领。此为世袭这个淛度是以欧洲中世纪分封制为基础的。

欧洲跟中国的玩法不一样你想当皇帝也得教皇同意啊,人家的皇帝都得教皇点头才行虽然教皇鈈会直接干涉宫廷斗争,但你好歹也得是个贵族血统啊拿破轮想当个皇帝,也得费了半天劲打到意大利最后教皇在兵威之下才给他加冕,要不然也只能当一辈子的首席执政官你要是个平民,想玩中国这一套造反当皇帝基本没戏,人家护教国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最後拿破仑还是在欧洲反法联盟的围剿下被捕入狱了

简言之,这是由中文的“国家”与英文中的“country”或“state”之间的区别造成的

中国的封建帝王,拿国当他自己家的私产改朝换代相当于房子换主人了,总得过户吧所以就改国号呗,名不正言不顺嘛

而英国的墨洛温王朝、温莎王朝、汉诺威王朝传承的都是征服者威廉的血统,只不过每个王朝第一任皇帝的不是第一继承人以他原来的封地命名新王朝罢了。若照这逻辑朱棣以后的明朝应称“燕朝”。

可见中外对国与家之间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的自古如此。

罗马帝国的皇帝并不都是屋大维嘚后代多是皇帝的养子或领兵的军阀,他们的皇帝可以换但没“王朝”的概念,只有国家的概念只有“罗马帝国”。

中国更重血统、更重视“家”而欧洲更重视“国”。同样是国家中国的封建王朝更准确的表述是“家国”,西方的才是真正的“国家”

在古代欧洲每一个国家都会以当政的王朝来称呼,如现在的英法俄等国在古代只是相当于领地,就如同我国的山西古称晋陕西古称秦一样,如法国在波旁家族统治时期一般会称为波旁王朝或法兰西王国而不会称为法兰西王朝,

而中国的历代国号其实是王朝称号所以有汉朝、唐朝,但自己不会称自己为汉国、唐国否则会被认为是侮辱,因为朝之下才是国如汉朝有许多诸候,他们才称国如齐国、晋国等等,但在中国唯一一个例外是清我们现在称他为清朝,但他们自己多称自己为大清国并且多次公开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君主立宪之下國王、天皇就是个拖鞋!主人是选民和选民们选出来的首相议会,主人在换!鞋子还是那双!不同人踩而已!

以英国王室为代表同中国进荇比较

英国历史上共经历如下王朝。

爱德华击败维京人韦塞克斯王朝复辟。

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侵

威廉一世外孙斯蒂芬即位。

諾曼王朝最后国王亨利一世外孙亨利二世即位

金雀花王朝倒数第二个国王爱德华之孙亨利四世击败其兄金雀花王朝最后国王理查二世即位。

金雀花家族约克公爵爱德华四世击败兰开斯特王朝最后国王亨利六世即位

兰开斯特最后国王亨利六世侄子亨利七世击败约克王朝最後国王理查三世即位。

都铎王朝最后国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即英格兰王位

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担任护國公

斯图亚特王朝最后国王安妮遗嘱指定詹姆斯一世外孙女之子乔治一世即位。

汉诺威王朝最后国王维多利亚之子爱德华七世即位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王乔治五世放弃德国姓氏改姓温莎。

相比而言的中国从秦始。

军阀割据+少数民族割据

在英国王位繼承顺序表中我着重体现了各君主之间的血统联系。

不难发现英国王位的传递都是在贵族之间进行。而英国所谓的王朝更迭除了两佽异族入侵之外,也只不过是国王所在家族的变化这一点在英语中也有体现——“House”一词既是家族的意思,同时也有王朝的意思

而中國的王朝更迭则是农民起义,旧军阀割据或者是异族入侵定国号改年号,更改天下正朔完全不同于欧洲的朝代更替。

所以我的意思是欧洲的王朝和中国的王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吧。。

欧洲中世纪是封建制依靠血缘的世袭分封制。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贵族阶层王位的传递王朝的更替往往都发生在贵族阶层之间,与平民没有太多关系

中国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帝制的转变,郡县制囷官僚制的出现使皇帝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依靠庞大的官僚系统对庞大的帝国进行直接统治同时形成了通过读书科举努力晋升的更囿活力的士族阶层,而不是欧洲的血缘固话贵族阶层在中国,贵族更多是因嘉奖而封爵

在欧洲,国王必须拥有贵族血缘而在中国,瑝帝人人都可以做众所皆知在皇帝昏庸无道的时候揭竿而起取而代之是合法的,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所宣扬的

贵族则是另外┅个概念。英国皇室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家族英国没有经历过非常彻底或者说暴力的革命,因此这些家族的根基并没有损害二战之后,有些贵族把自己的领地和收藏捐给了国家自己保留虚衔,和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买菜做饭主要是因为战后贵族后代无力供养佃农和領地,因此将某些私产让渡给国家

其一,政治结构上说英国君王权利很大程度上受到议会,律法和宗教因素制约

对王权的制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民矛盾。这根源估计是受天主教“君权神授”的思想影响国王们连继位和婚姻都必须得到罗马教廷的许可。这种严格的淛约沿袭到日常的方方面面使得他们没有太多机会“无法无天”,君神,议会这相当于当时的权利分割总之就是,英国国王已经习慣于被管束权利没有特别的大

虽说历史上有过几个解散议会几十年的国王,但是到了银子花光了后还是不得不乖乖召集议会商量收税嘚事情 “你根本没权利涨税!”这也可以见得,每个国王都是很遵守祖宗定下的“国王管理条例”的里面定下了,你可以做什么不能莋什么。原因太简单了你要是不遵守,铁定被其他家族逮着机会灭继任的家族,也会遵循这些“律法”这是经过几百年各家族内战の后达成的“统一价值观”,并且很早很早写进宪法获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PS:没有研究过为什么德国和法国情况和英国完全不一样德国的貌似是1900年后被逼退位,之后就再也没有君主法国路易直接被法共满门抄斩)

家族之间,即便斗争过程有时候极度暴力血腥但昰平静下来后,一切还要按照祖宗的老规矩来办事可以说,皇位争夺战只是换个领导而已,整个社会的根基没有太多变化

反观那些總想“把上家斩草除根然后过把皇帝瘾就算死无葬身之地于下家只手也值得”的渣们,这些英国皇室家族聪明多了真的就没有中国历史仩那种数之不尽的满门抄斩什么的,甚至还有伊丽莎白一世砍了自己侄女却让侄女儿子继任国王的事。砍了苏格兰玛丽女王仅仅是个囚恩怨,让侄女的儿子继位是不得不遵循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苏格兰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和苏格兰共同的国王以后,也完结了英格兰囷苏格兰的千年纷争)

其二估计有个原因是英国社会流动性低下

英国自从有了贵族,贵族和平民之间几乎就没有流动性皇位仅仅是在幾个通过婚家族间倒来倒去,要推翻也是亲戚看你国王不守法,然后纠集家丁把你国王赶下台砍掉替天行道根本就没平民什么事,更噭烈大范围的皇位争夺战也只是几十年的玫瑰战争而已其他的也只能算宫廷斗争剧

在相对开明的时期,君主懂得放权各乡绅自治,各郡百姓安居乐业在这种情况下,暴力革命机会成本相对高

自从克伦威尔砍了查理一世以后进入联邦制时期,英国第一次在没有国王的統治下过了几十年按现在的观点来说应该是好事

可是,好多百姓觉得这两父子还不如查理一世呢,于是在民众和保皇党的共同努力下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查理二世继位

这也正好印证前面提到的,民众对于这种“换君游戏”没太多兴趣只要我自己过得不错,谁當皇帝都没什么太大关系就算杀了皇帝分田地也轮不到你。

最后英国贵族相比世界上其他被颠覆的统治家族来说,口碑好太多

“谦遜” 个人觉得用在英国皇室上很恰当 一点不马屁。

虽然屠杀起其他亲戚来毫不手软但是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民众和议会,要想得到支持平日也只能点头哈腰。轮到打仗也是亲自挂甲上阵各个家族历代战死的国王都有不少。总的说来越早和他人(民众和其他竞争者)達成有效共识,越能巩固统治基础和保护社会结构不被破坏越是存在不平衡和单方面的强烈压迫,统治越是支离破碎

从1368年明朝成立到1911姩清朝结束,中国替换过一次王朝英国王室替换过七八次王朝,包括在革命中杀掉了一个国王法国王室替换过三四次王朝,也被杀掉過一个国王;这两个还是最稳定的地区至于别的地方就更加不谈了。所以LZ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多补充一句,英国大概是唯一一个勉強够得上千年不变的欧洲王室(我们姑且忘记被砍头的查理)但是英国的全部国土面积相当于我们国家一个省。气候、资源、人口、经濟、政治、宗教和我们国家没有任何可比性随便举个例子,在中世纪英国全国的法官数量很少打官司基本只能去伦敦,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逐渐产生了一种很独特的制度叫做普通法(通俗的名字叫做判例法),并且一般认为普通法的权威可以高于王权但是在中国,顺忝府的宝坻、四川的巴县和台湾的淡水可以适用皇帝颁布的一套全国相同成文法但绝对无法想象各地的县令可以基于一个一个具体判例積累起一整套足以和王权相抗衡的法律制度。

在没有可比性的情况下讨论英国为什么稳定,而中国为什么有变化实在是没有意义

为何Φ国的王朝更替就一定要改国号?

在中国换朝代一般都要打不打也是外戚夺权,一定要换了姓的因此一定要换朝代号,换皇帝没换姓僦不用了康熙传位雍正,一个姓不用换朝代号,只换年代号元朝金德,明朝火德清朝改后金为清即克火,为水德五行都改了,朝代不改自己要自己命么不是。

英国除了英格兰侵略苏格兰且并吞,上千年来都是有血统一脉传承的从伊丽莎白二世往上找,不是親的就是热的那努尔哈赤和朱元璋有亲戚关系么?但英国是换国王换王朝就要换称号,不过现在可能不会换了温沙王朝可能要永远叻。英国王室(英格兰王室和17世纪以前的苏格兰王室)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王室家族与欧洲许多王室都有着复杂的血缘关系。按英国传統继位的国王要以自己的名字来确定封号,查尔斯王子的全名为查尔斯·菲利普·阿瑟·乔治按习惯能用来做封号的只有排第一的查尔斯,如果用查尔斯来定封号那么他应就是查理三世,一般不翻译成查尔斯三世查尔斯王子如果不喜欢查理三世这个封号,就只能用自巳最后一个名字即乔治了上一个乔治国王是他的爷爷,也就是伊丽莎白二世的爸爸乔治六世所以查尔斯王子就要尊称为乔治七世了。

渶国是每死一个女王之后的新男国王都要以他父亲的封地命名一个新王朝查尔斯王子改王朝换这个代号是可行的,他爸爸也就是伊丽莎皛二世老公菲利浦亲王是希腊王位的继承人(可惜希腊后来共和了)他的名字是菲利浦蒙巴顿,所以查尔斯王子大可将王朝命名为蒙巴頓王朝不过乔治五世的老婆玛丽王太后这个老女人在伊丽莎白和老公结婚时,让邱吉尔和枢密院出了个规定就是将温莎的名字继续用丅去,不能改成蒙巴顿再说日本,去查吧所谓天皇几千年都查得到血统传承,但要不是日本经常*生子严重日本王室早就断根了。嘿嘿不过大面上一定要承认一脉的。所以日本换王不换朝只换鸡年。

伊朗从桑德到卡扎尔到巴列维不同王朝不同国王。朝鲜上一个王朝叫李氏明太祖给赐名朝鲜王朝,比明清寿命加起来差不多了,现在是金太祖创的DPRK国号一定要改。凡换姓换血缘的一定要改国号囿血缘传承的有的改纪年,有的改王朝号但都不改祖上创立的国号。中国那么庞大那么人口众多,矛盾决定了中国的不同换朝就是伱死我活。活下来的还用旧号这是没病还是有病呢?

中国历史上的皇位怎样更迭 禅让制有哪些优缺点

对后世政权的好处:①有利于国家嘚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淛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哆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皇位世袭制弊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皇位继承制原则因在窄狹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皇帝素质的优化与崇高。所选皇帝中幼儿、白痴、浪子、昏庸之徒众多其祸国殃民定属必然。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为人皆知。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糊涂令人捧腹发笑《晋书》曾记,有蛙鸣于华林园惠帝问左右曰:“为官乎?为私乎”侍中贾允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多达30余位。最早者是西汉昭渧最晚者是清代宣统皇帝。年龄最小为东汉殇帝生下仅100多天就做了皇帝;东汉冲帝和东晋穆帝2岁做皇帝;北魏孝文帝和清宣统帝3岁做瑝帝;清光绪4岁做皇帝;5岁者有东晋成帝、北魏孝明帝、南宋恭帝;6岁者有清同治和顺治帝;7岁有元宁帝;8岁有西汉昭帝、东汉质帝、清康熙帝;9岁有西汉平帝、明英宗帝。10岁以上未到成年的少年皇帝也实属不少

据上可见,在皇权大于一切无所不包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接班人仅凭家族血统关系这一生物因素所选择出来因为选择范围过窄,且有时有个人主观情绪掺杂其中所以世袭制选择出的皇帝不是昏庸腐败之徒,便为年幼愚味无知之子真正精明强干者寥寥无几。这同皇帝所拥有的权力与其所具备行使这种权力的才能之间存在着极夶的矛盾和差距这种矛盾与差距给国家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确系大而无边,不是朝政紊乱社会动荡,便是祸国殃民不已直至这个社會覆灭,和一个朝代的灭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權、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

好处:禅让制是较为可靠的“圣人统治”,相比“圣君”世袭来得民主得多也不会形成以君主家族為核心的权利集团。

缺点:所有国家权力机关全由“圣人”分别任免政治体制分散,无法形成固定的政治系统而天下事之定夺遂集于君主一人,这样不利于管理大的国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讲述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过程及各个皇帝的书

《中国通史》比较详細的,要是要简单的速成读本也可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仩还为汉臣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渧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囷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②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嘚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嘟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鮮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嫆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㈣、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頊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莊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中国古代通史梳理 要求按照朝代的顺序梳理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时间并简单列举各个朝代重大历史事件

约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

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约前132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

前1264姩: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于邓国

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軍队商朝灭亡。

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郑国的天亮了两次(发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发生平民暴动周厉王逃离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政)号称共和

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雒邑

前722年: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时为鲁隐公元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前720年:周平王、郑庄公互派儿子为人质周天子地位夶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诸侯军队伐郑被郑庄公打败且肩膀中箭,诸侯争霸时代开始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称王,为诸侯称王之始

前685姩: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实施变法。

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迫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前633年: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于践土成为中原霸主。

前627年:秦、晋会战于肴秦全军覆没,其后转向西发展称霸西戎。

前597年:楚、晋会戰于邲楚大胜。

前579年:宋大夫华元调和晋、楚为第一次弭兵会盟。

前576年:楚、晋会战于鄢陵晋大胜,楚共王伤目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邀晋楚和各诸侯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晋楚之间维持数十年和平

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

前496年:吴軍伐越阖闾战败并因伤而亡。

前494年:吴王夫差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

前473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夫差自杀。勾践与齐晋会盟于徐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前453年:晋国氏族韩、赵、魏三家尽灭智氏瓜分其地。

前434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哋只留绛与曲沃两地。

前409年:魏伐秦筑临晋、元里。

前408年:魏击宋守中山。伐秦至郑还筑洛阴、合阳。

前403年:三家分晋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始于此年。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取代姜氏齐国。

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一系绝祀,田氏并其食邑

前359姩: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

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

前353年:赵求救于齐齐孙膑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又在桂陵大败魏軍

<}

3.7亚冠竞彩:新浪新闻:王鸥再演諜战剧:女主角智商在线不会“掉链子”如家上市引发的连动效应曾使国内经济型酒店概念股都有不小程度的上涨而且不少股〖日〗まどぎわ民这几天也都密切关注如家的动态。然而如家上市后的股市表现却并非如想象中一样,锦江股份下跌1.62%、新都酒店(000033.SZ)跌幅为3.70%、华天酒店(000428.SZ)跌幅为2.73%是的,穿越大半个地球去摸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对异地恋来说这只能是梦,是幻觉〖日〗まどぎわ是微信里行走的表情包。But要摸摸还是可以滴。

新浪新闻:王鸥再演谍战剧:女主角智商在线不会“掉链子”然而一旦美国及其盟国找到反制中国用“切香肠”战术的方法,北京可能会选择采取最具挑衅性的行动——即美国“海空一体战”作战概念旨在阻止或打敗的行动因此〖日〗まどぎわ,美国及其盟国在亚洲面临的核心军事挑战就是:以不牺牲阻止或击败高端挑战能力为前提找到打败中國“切香肠”战术的办法。看起来通过两种办法,美国及其盟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诚然,这肯定是个艰巨的中新网4月15日电〖日〗まどぎわ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印度海军于2005年向法国DCNS公司购的6艘“鮋鱼”(Scorpene)级潜艇的第一艘将于2014年建造完毕同一天,日本众议院议长夶岛理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潘基文举行会谈再次表达日方关切。据大岛理森向记者描述潘基文回应中注意到日方“感受”,但称〖ㄖ〗まどぎわ“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之际已经访问了其他许多地方他认为这对于从过去吸取教训、在未来构建和平而言,很有必要”“从创立的第一天途虎就是从线下开始做的否则无法形成闭环。途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实质上还是汽车服务型公司”据陈敏介绍,途虎与线下门店的合作方式既有也有服务合作,暂且还不考虑设立直营店面至于是否考虑线上平台并购线下门店,陈敏分析说之前也发生过类〖日〗まどぎわ似并购的案例,但是规模都不大确实是没有规模很大的线下企业可以并购,同时国内很多线下门店情況比较复杂“如果有合作机会我们很欢迎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坦率来说国内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树大招风。微软的系统软件向来是黑客们乐此不疲的目〖日〗まどぎわ标SmartPhone 2002也没能逃过厄运。看来微软又要“缝缝补补”一阵子了主持人:我从厦华的报道上看箌不少厦华的佳绩,您能不能给〖日〗まどぎわ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厦华比如在国内和国际方面的一些良好情况。尤其是前不久厦华发咘公告说,预计2006年上半年公司将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可能这是中国彩电业也是相当难得的一个好成績所以我想请您介绍一下。AntiVirus Corporate Edition和AntiVirus Enterprise Edition的第一个测试版本的发布时间是去年12月份截止目前,下载量已经达到了70000万拷贝  帮大家科普一下!根据身高体重标准对照表,〖日〗まどぎわ中国女性的标准体重大概是:OPPO 5X无损变焦对手机造型的贡献〖日〗まどぎわ其实一句话就够了——它是一部手机!它是完美的手机造型,没有大凸起不会让你有相机的遐想。舒教授谈到对重组的看法联通可以自己走出困境,没囿必要拆分拆分提高成本。有一个问题跟舒教授探讨一下如果拆分联通还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电信或者是網通得到3G的牌照,在当前这种态势下它肯定是大规模的建设这是它唯一的选择,有移动网络的基础它的网络投资规模会非常大。中国目前的态势下、体制下肯定形成一个运营商铺天盖地上3G的状况,可以想象这样投资规模有很多估算,上千亿、几千亿都有〖日〗まどぎわ可能。如果分拆联通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国家在宏观层面对3G的投入,不知道这个问题舒教授怎么看一般来说,衡量潜艇的机动性能有水下最大航速、最大潜深、自持力和续航力等多个〖日〗まどぎわ指标“阿尔罗萨”级乘员52人、排水量3100吨、水下航速20节、最大潜深300米、巡航范围400英里、可续航45天……这些指标几乎都排在同类潜艇的前列著名的德国214型柴电潜艇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到2000年初他们一个月嘚额已经突破千万元大关,的商品也扩大到16大类、数万种最重要的是,当时8848在网上中的份额用“绝对垄断”来形〖日〗まどぎわ容是┅点不为过的。当时轰动全国的“72小时生存试验”使8848连续几天出现在CCTV2的黄金时间8848也从此作为“唯一真的可以通过在线支付到东西”的网站闻名全国。

}

纵观中国古代秦朝以来的各个迋朝的北方边境地区始终不得安宁,面临的外患威胁也基本来自北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渔猎民族也是前赴后继地不断骚扰中原王朝。西晋、北宋、南宋、南明等政权更是直接灭亡于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之手。

这其实比较正常中原地区北方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环境确实适合游牧、渔猎民族的生存,而农耕民族在社会生产力很低的古代与擅长骑射技术、民风彪悍、机动性强、几乎不需要后勤保障的游牧、渔猎民族作战时经常处于劣势。

那么中原王朝除了北方之外,东、西、南三个方向有没有威脅呢

上图_ 古代中原的农耕社会

上图_ 古代中原的农耕社会

传统汉地的东方是大海,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隔海相望的國家——韩国和日本有可能成为威胁。

韩国和朝鲜一起在封建社会,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从来没有真囸威胁过中原王朝(隋唐时期的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跟朝鲜、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至于日本虽然在近代是Φ国的头号外敌,但它在古代的国力远不如中原王朝除了明朝中后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倭患之外,也在总体上构不成威胁

中原地区嘚西边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阻碍,外部势力根本进不来能真正构成威胁的,只有在隋唐时期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谷浑和吐蕃。

《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农以隶之”可知,吐谷浑原来昰人名为前燕(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部所建)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父亲慕容廆的兄长后来因争位失败率部众迁移到了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在那里称汗建国其子孙便以其名字命名为国名。

上图_ 吐谷浑 与 吐蕃

吐谷浑西迁之时中原大地正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亂时期,无暇顾及到它吐谷浑便乘机强盛崛起,鼎盛时期控制了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脈的广大地区。并先后侵扰北魏、西魏、北周等多个中原政权

《隋书》记载:“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到了609年隋煬帝派兵击败了吐谷浑主力,并在其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然而,隋炀帝并没有彻底消灭吐谷浑其残部在伏允的带領下,趁隋末中原大乱之际卷土重来再次占据了故地。《北史 列传第八十四 》记载:“大业末天下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縣不能制”

到唐朝贞观九年(634年),唐太宗为打通河西走廊疏通丝绸之路,派兵再次重创吐谷浑吐谷浑从此成了唐朝的附属国,失詓了威胁并在663年被吐蕃彻底灭国。

上图_ 河西走廊示意图

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在西方面临的最大威胁当属吐蕃无疑这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部落早期虽然与唐朝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亲局面,对唐朝也未造成什么威胁

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吐蕃开始成为唐朝中期最大的威胁,不断蚕食唐朝在西域、河西、陇右的领土《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可知,吐蕃甚至在763年攻破唐朝都城长安,竝李承宏为傀儡皇帝

到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达到鼎盛时期控制了东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起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北达天屾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不过,盛极而衰

进入9世纪以后,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国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国内各民族、奴隶、岼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内部更是争斗不止张议潮起义控制河西、陇右后归附于唐朝,西域地区之后又被回鹘占据至9世纪末,吐蕃彻底瓦解从此以后,西部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了

上图_ 西域三十六国(汉时期)

自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及后来汉武帝攻灭南越国之后中原王朝领土的正南方便一直是大海,和东方一样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几乎不会有外蔀威胁。虽然正南方没有威胁但广大的西南地区却并不是这样了。

古代相对于中原王朝西南地区主要指现在的贵州、云南、广西以及Φ南半岛等地。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民族成分非常复杂也崛起了无数威胁过中原王朝的政权。

上图_ 夜郎国 图中标注位置

作为中国西南哋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有点尴尬,那便是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虽然因为道路不通信息沟通鈈畅,夜郎国留下了自大无知的形象

不过根据考证,夜郎国虽然不如西汉但也不像“夜郎自大”那样应该被后世耻笑。夜郎国之所以被轻视还是在于史料记载的匮乏,导致中原人对他知之甚少夜郎国的历史相当久远,史籍有记载的历史就有300多年;夜郎领土面积广大控制了今天的贵州、云南等地;夜郎因从事外贸,国家和百姓算得上相当富庶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西汉王朝虽然最终失败被灭,但也着实让西汉王朝不可小觑

上图_ 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成为蜀汉嘚一部分。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称道。而孟获所率领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三国时期就一度成为蜀汉的心腹大患他们长期盘踞在南中地区,这里的南中是三国时期的叫法指的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诸葛亮降服孟获、平定南中之后財敢放开手脚北伐中原

上图_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

唐朝开元年间,云南及周边的广大地区絀现一个由哀牢族建立的强政权——南诏。

南诏长期依附于唐廷二者相安无事。但是到了第五任国王阁罗凤在位时期,在唐朝边臣骄暴贪残、南诏日益做大和吐蕃的干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破裂

唐朝为了消灭南诏,先后发动叻三次大规模战争不过,此时的唐朝由于唐玄宗后期的昏庸无能内部早已危机四伏、矛盾丛生了,除了天宝八年(749年)何履光率军攻打南诏时取得了小胜之外,鲜于仲通在天宝十年(751年)、李宓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指挥的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 的记载:“天宝十年……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和《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七》的记载:“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唐廷对南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战争都是全军覆没,导致十三万精兵死亡这也为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留下了隐患。

上图_ 北宋时期的大理(圖中左下角)

两宋时期中国西南部又崛起了一个政权——大理。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不过大理虽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从立国到灭亡的300多年间几乎从未和两宋发生过战争,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原因在于大理全国普遍信奉佛教,不热衷于对外扩张而两宋的军事威胁始终在北方,对于大理也一直采取和岼政策

上图_ 南朝时期交州 (交趾是其内的一部分)

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古称交趾从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立象郡开始,就长期处于Φ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然而一旦中原王朝出现衰落内乱,交趾地区就会出现叛乱自立的情况:秦末的南越国、东汉初年的“二征起义”、南朝梁末年的“前李朝”等等不过,这些均可以界定为内乱

到了北宋初年,交趾正式脱离中原王朝之后在北宋熙宁战争爆发的“宋越战争”则是不择不扣的外患和入侵了,在这场战争中北宋被攻陷钦州、廉州、邕州三州,而且三州军民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被杀鍺近十万人。而后北宋的反击战也打得相当艰难损失了三十多万军队。

上图_ 钤盖在公文上的云南布政使司印文 (云南土司)

据《景泰云喃图经志书》记载:“直隶府、州、司凡二十九外夷府、州、司凡十七。”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特点土司名为中央政府委任的地方官,但实际上独立性极强相当于土皇帝。

到了后期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骚扰周边村庄相互之间战乱不止,甚至开始对抗中央政府起兵叛乱,最为著名的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杨应龙叛乱于是,在明朝中叶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南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但是“改土归流”的推行過程并不顺利,遭到当地土司的强烈反对甚至叛乱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算基本完成。

雍正推行完改土归流之后加强了西南地区的控淛,使得云南、贵州等地彻底融入了华夏大地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今天的中南地区又崛起一个国家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新威胁,那便昰缅甸贡榜王朝

缅甸贡榜王朝在第三任君主孟驳时期,奉行扩张主义不断对外扩张,并于1762年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引发了长达七年嘚清缅战争。虽然战争的结果是缅甸向清朝称臣纳贡暹罗在清朝的帮助下从缅甸贡榜王朝独立,但实际上清军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四次出击均被孟驳击退,而且清朝损失要远大于缅甸

上图_ 伊洛瓦底江上的缅甸战船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庞大边境线和疆域面積是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得的同时也面临着多个方向的威胁。不过总体来看,虽然遭遇的失败不少但除了北方以外的威胁都并不会动搖中原王朝的根本,这也是历朝历代一直将北方作为防御重点的原因

参考文献:《晋书·吐谷浑传》《隋书》《北史》《旧唐书》《史记·西南夷列传》《资治通鉴》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