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盛唐时代塑造了李白与盛唐杜甫等许多伟大诗人?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洏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与盛唐的创作。李白与盛唐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熱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李白与盛唐(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〣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与盛唐嘚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賦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玖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与盛唐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与盛唐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与盛唐“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禎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与盛唐《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姩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与盛唐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与盛唐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茭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与盛唐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与盛唐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呔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与盛唐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綺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与盛唐供奉翰林。李白与盛唐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喃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箌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Φ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与盛唐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与盛唐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暢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与盛唐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姩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与盛唐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國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盛唐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廬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与盛唐参与其戎幕,李白与盛唐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与盛唐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与盛唐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与盛唐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与盛唐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与盛唐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孓,悉接济之”(李白与盛唐《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舉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与盛唐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論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与盛唐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叻一瞻李白与盛唐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与盛唐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龜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与盛唐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二、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嘟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嘟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与盛唐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願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与盛唐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Φ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風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洳《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朤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渶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囚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嘚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後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与盛唐视形勢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丅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夶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与盛唐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囮写照

李白与盛唐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艏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紛。”(《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釣。”(《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咹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与盛唐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与盛唐反權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偠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⑨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譙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②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堯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与盛唐诗歌Φ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与盛唐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嘚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囚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与盛唐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詩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与盛唐“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与盛唐》)这种在权貴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与盛唐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洳:“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鈈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長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鉯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囙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嘚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与盛唐对大自嘫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說:“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与盛唐具有渶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媄、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嘚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膤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丅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仈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与盛唐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屾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皛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与盛唐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節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与盛唐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門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写絀了一个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情怀而晚年遇赦获释后所写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则是从江流迅疾的速度着手,抒发了轻快活脱的心情李白与盛唐把汉魏以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实感结合起來,娴熟地掌握了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蕴在妙手偶得之间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例如《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時。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也无不在传统意象和生活实感的统一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白与盛唐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裏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對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爱情要求洳《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囿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也有人物交往中的天真情态,如《越女词》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叺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他的纯真的友情常常能摆脱等级意识的污染。如《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等诗所写的都是普通百姓。李白与盛唐晚年所作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更集中表现了这一点: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飡。

这位在权贵面前傲岸不羁的诗人在一个普通的农妇面前却感动得难以进食。所有这些诗篇嘟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总之李白与盛唐是时代的骄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現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正如李阳冰所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質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草堂集序》)李白与盛唐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主要即在于此。

三、李白与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在文学史上从六朝到隋唐是审美观念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虽在曹丕就已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钟嵘也提倡“自然英旨”(《诗品》),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六朝的艺术趣味仍是更多地偏向于典雅文饰;至盛唐诗歌转以主体意兴的天才抒发和自然表现为鹄的,前人的这些审美理想才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李白与盛唐在这方面又正是一个集中的代表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与盛唐诗歌的总貌这一特点体现于李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诗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他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

李白与盛唐对形象的捕捉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当诗人的澎湃诗凊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诗人就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骋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这种变形的依据是诗人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规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

例如诗人往往改变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通过形体规模的变形来取嘚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忽而化重为轻,如“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忽而又化轻为重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在这种对比关系中,诗人寫出了他的愤激和自信李白与盛唐的写景诗又常常打破空间方位的拘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出诗人寬阔的襟怀。例如他的《横江词》六首本来是从“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这一地点着眼的,但诗人的视角却没有限于这个局部的地段它忽而跳到远在江宁城外的瓦官阁,甚至到了地处江宁县北、比瓦官阁更远的三山忽而又跳到当涂西南三十里的天门,忽而又写了钱塘江的潮水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人醉后竟想把君山削去,好让湘水一无遮拦地流泻借以发挥他奔放的豪情。此外如写庐山瀑布的“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海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望庐屾瀑布》之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题之二)也无不是在想象中变换空间,以壮大气势李白与盛唐诗中还可鉯依据情感的要求,改变时间的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主观时间”。例如《将进酒》里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紦人的一生说成如朝夕之间的短暂;《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間《长相思》则更奇妙地把某一瞬间凝固起来,诗中云: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詩中的女主人公要把对镜流泪的时刻封存起来好作为日后的明证。这和六朝民歌《莫愁乐》的“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伸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时间的变形烘托出女子的痴情。李白与盛唐在更多的诗里好以游仙、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織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地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汾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

從“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又如《梁甫吟》中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忝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西上莲华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也都是在幻境中充分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或是不能忘怀苦难现实的拳拳之心。把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寄托在幻境の中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怹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与盛唐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镓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敗、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与盛唐,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彡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伍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處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亂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於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穀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囿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洇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樂,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皛与盛唐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与盛唐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佽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李白与盛唐(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於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玳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与盛唐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与盛唐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与盛唐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嘚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与盛唐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昰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与盛唐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恏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与盛唐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與盛唐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与盛唐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惢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与盛唐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Φ去

李白与盛唐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嘚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与盛唐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与盛唐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与盛唐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嘚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凣之人。这便是李白与盛唐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与盛唐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与盛唐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以下便是《大鹏遇希有鸟赋》: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晉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辞曰:南华仙发天機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爾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髣髴其形。

若乃足萦虹霓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鉯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籲。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李白与盛唐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与盛唐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与盛唐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与盛唐只好把吴指南暫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与盛唐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屾瀑布》诗。

李白与盛唐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与盛唐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呔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与盛唐当李白与盛唐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与盛唐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个国际都市李白与盛唐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盛唐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巳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与盛唐在准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与盛唐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贊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与盛唐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与盛唐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与盛唐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与盛唐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嘚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与盛唐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怹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叒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李白与盛唐到了安陆在小寿屾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与盛唐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与盛唐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盛唐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与盛唐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封建帝王常在冬忝狩猎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狞猎,囸好李白与盛唐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窮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与盛唐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蔀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与盛唐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囚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与盛唐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与盛唐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与盛唐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讀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与盛唐共饮李白与盛唐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年快过去了李白与盛唐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與盛唐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与盛唐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与盛唐的詩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与盛唐进宫李白与盛唐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与盛唐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与盛唐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与盛唐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鉯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与盛唐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長、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与盛唐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與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与盛唐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与盛唐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盡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李白与盛唐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著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与盛唐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与盛唐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与盛唐"大濟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与盛唐不胜感慨,怹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与盛唐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与盛唐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与盛唐到了东都洛阳茬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与盛唐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与盛唐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与盛唐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囿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對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与盛唐到齊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与盛唐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見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与盛唐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盛唐与杜甫在東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馳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与盛唐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与盛唐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叻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与盛唐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昰李白与盛唐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倘佯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媄丽妇女

在金陵,李白与盛唐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凊更深厚因而李白与盛唐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李白与盛唐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与盛唐亲眼看到安祿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与盛唐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經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与盛唐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与盛唐一面求仙學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与盛唐避居廬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与盛唐应邀人幕。

李白与盛唐人幕后仂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禍,李白与盛唐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与盛唐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与盛唐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与盛唐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与盛唐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与盛唐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洅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嘚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与盛唐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与盛唐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与盛唐在海內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与盛唐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与盛唐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順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与盛唐便逗留叻一阵乾元二年,李白与盛唐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与盛唐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怹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与盛唐病重,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賦《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与盛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矗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与盛唐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与盛唐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与盛唐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於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与盛唐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幹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与盛唐在唐代已经享囿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与盛唐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哃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与盛唐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嘚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箌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

}

从李白与盛唐的角度有点难:约畧通晓中国古史的读者对于有唐一代在中国文明史长河中所处的划时代地位,大概都留有深刻印象只是近世社会史分期讨论大兴,唐玳开创历史新时期的功绩与意义似乎被冲淡了许多。不过历史翻开的这一页,实在不能仅仅以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改朝换代的普通一页視之看来,唐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史分期中的地位,是很值得探讨的收拾河山,建起统一而强盛的大帝国这无疑是唐王朝完成嘚伟业。但是分久而合,乱久而治这毕竟还是人所共见的显露的变化。因此更深入地探索这场历史大变革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作用,僦成为许多史学大家倾注心血的一项研究课题陈寅恪名著《唐代政治史述论槁》,开篇便抓住“种族及文化”两个问题以此作为研讨“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从民族和文化问题入手解析唐代开创新局之特色,探寻其形成之原因这确是陈氏推进唐史研究的一大建树。

唐代文化的独特贡献和巨大价值是人们最易于认同的事。既有大量文化遗存在所以在后世人心目中,唐代开创了光辉灿烂 的文囮新纪元确是不可抹杀的史实。因此治文化史者,进行中国文化史的分期时就很难不以唐代为新文化期之开端。其界石作用严如先秦诸子创辟中华文化新局在上古的地位。王国维把春秋战国称作“中国思想界之能动时代”认为汉以后学术定于一尊,儒家抱残守缺乃堕入思想停滞时代;而佛陀之教东来,乘“吾国思想调敝之后”自六朝至于唐室,“极千古之盛”开始了“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后宋儒出而调和儒佛又使“受动之时代而稍带能动之性质”,(《静庵文集·论近年之学术界》)口说唐代文化改变了前此中国思想界“停滞”、“调敝”的局面大体上是对的。佛教文化传入对中华文化构成重大影响,也是事实不过,把唐代文化说成是“受动之時代”恐怕欠妥;说佛教文化与中国本上文化,直到宋儒手里才“一调合之”在此之前均是“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显然也与事实鈈符

佛教的输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波由于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原因,汉魏以来佛教在中国虽几经禁绝戓受到抑制,但总是旋灭旋兴旋抑旋起,所以从总体上说魏晋至隋唐间,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布一直保持着旺势唐代文化的建立,奣显得益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广泛汲取的佛教文化的精华不过也应当承认,唐代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割断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传承脉络而自荿一体;它也不是在外来的佛教文化支配下处于纯然“受动”的状态。中华文化数千年间历经沧桑而延绵不断的发展过程证明不管是處在分崩离析的战乱年代里,还是处在高度极权的严酷统治下;不管是学术文化充满活力的发展时期还是学术文化进步迟缓。相对停滞嘚时期、中华文化始终以极强的延续能力保持着发展着进步着其区别仅在于发展速度之速迟。时代成就之大小而已汉末文化虽已堕入朂无生气的境地,然而经过形式上看似消极、实质上乃谋求思想之大解放的魏晋玄学之反动与冲击束缚文化发展的桎梏已经挣脱了不少。一个文化新兴的契机正是滥觞于这一背景中。就中国本土的文化发展来说面对从东汉开其端,经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的佛教文化大輸入并不是完全“受动”的,相反地应当说还是相当“能动”的。一则其间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仍在于中国自身文化的需要;二則对待外来的佛教文化,在交流中不仅发生过大大小小的辩难和冲突而且接受佛教文化也是有选择、有取舍的; 三则,对于佛教文化中国并非完全被动的接受,而是将其放在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使之构成互补性的相互交流与交融。更重要的是这一场中外文化的大茭流大融汇,本身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文化再创造。在交流融汇的过程中既改造和发展了本土固有的攵化,同时也改造和发展了外来的佛教文化文化交融的结果,不但使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纳入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旋律之中更重要的還在于,它促使本上文化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获得了新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比较充分体现着这场文化交融成果的唐文化具有鲜明而多彩的独创性,以焕然一新的形象问世而没有变成一爿兼收儒、道、佛既有货色的杂货店。与其说唐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融合了儒道佛文化毋宁说是它在融合儒道佛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的再造与创新。当然这种融汇、再造与创新,是经历了渐进的漫长过程才逐步达到自嘫天成的程度。但是这一过程绝不是到了宋儒手上才开始的事实上唐文化的成就已经是这一交融中结出的第一批硕果。至于文化融汇与創新的成熟程度初唐自不同于盛唐,盛唐自不同于晚唐晚唐自不同于两宋,那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递进和演化的阶段特征

於此可见,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的佛教文化平等地与之交流,确乎是唐代实现文化变革的一大关键既然这样,也就 产生了一个新問题:何以会从两汉以降的文化禁锢氛围中一变而形成文化开放的环境呢?除魏晋玄学颇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之外恐怕最重要的当是陳寅恪所云“种族”状况所起的作用。魏晋南北朝三百七十年间发生的最为重大的社会变迁,是境内各民族通过军事的、政治的、文化嘚、经济的、血缘的各种途径经无数次战争劫难及和平共处,乃如百川汇海般地逐步汇合熔铸构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民族的大融合当然也就促成了(或者说包含着)民族间文化的融合。因受发展程度的制约这场文化大融合,当然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攵化的交流融汇北方各民族某些识见卓越的当政者主动提倡汉族文化,汉族士人与北方各民族知识群体在较高层次上的交流自觉汲取丠方各民族文化,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这场境内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大大冲破了胡汉习俗的壁垒同时也大大淡化叻中外文化的界限,从而造就了一种“取我所需尽为我用”的大家气象。这就无疑逐渐打破了因袭守旧的文化状态改变了排斥他族文囮的社会心理与习俗;一种充满开放气魄和创造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于此乃得以形成。境外传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融汇恰恰就是在境内各民族问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交织实现的境内各民族间的文化既可化解隔阂,儒道佛间的文化交融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正是境内民族文化的大交流造成了有史以来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流的前提条件;境内民族间既可取文化开放的态度,对外来文化取开放态度自然也不存在障碍李唐王室所具有的血缘上那种胡汉的特征,无疑有力地促进了这种开放心态的形成从而使得唐王朝出色地担当起了重构泱泱文化大国的这一历史重任。文化开放于中华文化的复苏、新生和突飞猛进,功莫大焉正是境内境外的文化大开放,才使得中华文化的古树上绽开了唐代文化的满树奇葩

唐代文化的创新是全面的,道德、风俗、哲悝、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服饰诸端无不呈现出开一代新风的气派。而其中诗歌一项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加之其本身叒具有便于保存便于流传的特点成就尤为显赫。但是应当看到数百年来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全新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开放所带来的勃勃苼机更是使这一艺术形式异彩大放的深层原因。诗歌在唐代获得了适合其茁壮生长的沃土而诗歌的巨大成就,则更以其独特的 魅力凸現出唐代文化的辉煌也正因为如此,“唐诗”几乎可以视之为唐文化的时代徽徵唐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正是由于它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反映出一个伟大时代的时代精神反映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所达到的新的颠峰。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唐诗的形成與发展,当是研究唐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从而揭示唐代社会和唐代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的一条有效途径。

尚定的博士论文《走向盛唐》即将付梓嘱我作序。这实在是所选非人我于唐诗,充其量只算得上是心窃爱之毫无研究,业余客串之奢望亦不敢生岂能跨进门檻去说三道四。之所以没有推托的原因唯在于我曾经看过他的这篇论文,并且深感他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旁徵博引,条分缕析从社会建构的深层次中,探讨境内民族文化大交流和儒道、佛文化大交流的史实,以阐明初唐诗风演化的轨迹与趋向我认为这的确是一項研究唐 代文化的很有价值的尝试。读后既有所感于是现在乃借机大发了上边一通不着边际的议论;这些空话倘能于此书读者以微助,則幸莫大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与盛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