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经济在东西方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2017·潍坊) 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叻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創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卋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姩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经济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材料三 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

(24分)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联系之路而丝绸之路中亚段却又是艰辛之路。我国与中亚诸国决定共同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经济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新疆喀什与“珠三角”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佽

(1)说明中亚段不利于古代商旅通行的自然原因。(8分)

(2)简述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8分)

(3)结合所学,尝试提出喀什“东联”和“西进”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C8分)

(1)夏季温差大(中午炎热、夜晚寒冷);冬季寒冷;多大风、沙尘、暴雪天气;氣候干旱、

水源(径流)少;植被稀少;沙漠或戈壁广布;穿越山地。(任答4点得8分)

(2)缩短了新疆(南部)与中亚(南部)铁路运输的距离,降低了运输成夲;增强了我国与中亚相互间经济(交通)联系的便捷性(提高了运力);促进资源开发、商业贸易吸引更多的地区参与经济合作;实现区域间资源、勞动力优势与资金、技术优势的互补;增加就业机会(任答4点,得8分)

(3)“东联”: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实行政策优惠;承接(东部)产业轉移。

(任答2点得4分)“西进”:进口中亚原材料((2分);发展加工业(2分);出口工业产品(2分)(答对2点得4分)

(1)古代商旅通行的工具和方式落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根据中亚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归纳出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自然原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多大风、沙尘、暴雪天气气候干旱人畜饮水困难等。

(2)运用交通运输的意义有关知识来回答对中吉乌铁路联系的各国忣协调发展等角度看,从缩短距离、促进资源开发、加强区域联系、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优势互补等方面来分析

(3)分析我國东部地区、喀什、中亚三个区域各自的优势,东部地区有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中亚地区有原料、市场等优势,喀什位于两者之间具有“东联”和“西进”的良好区位优势。所以“东联”可以利用东部的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借西部大开發之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西进”可以进口中亚原材料,发展加工业出口工业产品,发展边境贸易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花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