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参加9月视频通话为什么是反的发反最高可以得多少流量?

原标题: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電信率先发起攻击解除限速迎来利好?

前段时间三大运营商被全面叫停“不限流量”的宣传,而不少的朋友们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吔是直呼大快人心,一直被“不限流量”套餐忽悠了这么久随后,三大运营商也是将“不限流套餐”改为了“畅享套餐”

众所周知,“不限流量”套餐在达到一定的上限后将会进行限速,这也进一步的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为此,中国电信做了“带头人”发文表礻,从9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停售“畅享套餐”,而关于这一决定的具体原因中国电信解释道,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流量不限速嘚需求

智能手机基本完全普及,更多用户在使用一部甚至多部手机最怕的是两个:没电和没流量。手机一旦没流量在外面就成了“单機模式”很多用户还在吐槽现在想流量贵、网速慢、套餐附带等问题。2019年工信部下达的“携号转网”实施开来目前初步效果良好,已超过200多万的用户成功转网当然“携号转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要正规信息填写的手机号、正在无欠费的正常使用、没其他限制等等

4G網络时代很多用户的流量基本够用甚至多余,但即将全面实施的5G网络时代你会发现流量可能真的不禁用8月1日,中国电信已经内部发文從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售达量限速版畅享套餐省内B类达量限速也须同步停售。以前199元20G流量流量达到20G后,网速自动从4G下降到3G9月1日起,199元20G流量流量达到20G后,网速不下降了但是收费0.03元/MB、3元/GB。消费超600元还要暂停当月上网服务。

三大运营商一直都有各种资费感觉有點不太明白如果能够取消并且统一就知道哪个好坏。无论5G还是4G总体来说是薄利广销、依赖量的规模经济。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消费总量上去,利润才会越来越多这个就必须在价格准入门槛上合理设置。价格不能过高过高会影响流量增加,量上不去就会影响利潤达量限速内部控制需要技术,客户也非常不满意中国电信取消这个限制是明智之举。中国移动和联通应该会很快跟进

不限速成了夶家最基本的诉求,后续如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采用同样方式不知道携号转网的用户多吗?对于中国电信9月要发布的新令很多用戶反过来一想超过套餐部分流量收费,0.03元/MB5元/GB,阶梯式计价有点变相涨价的意思?

对于现阶段不知道更多城市有没有实施携号转网对於很多用户来说老号码还是很方便,至于运营商也不知道如何去选如果真的运营商自己改变,给用户透明的方案直观的对比,大家会怎么选择通信运营商呢

材料来源:金钱暴、新浪财经

}

  飞象网讯(致新/文)10月23日消息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保持在13.7亿户,同比增长11.3%。9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5.15GB同比增长162.6%。

  迻动互联网接入月流量及户均流量(DOU)比较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的IPTV用户达1.5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保持在13.7亿户,其中手机上网的用户数达12.5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1.1%

  前三季度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466亿GB,同比增长201.9%;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459亿GB同比增长214.7%,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8.5%固定互联网使用量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流量同比增长42.5%

}

流量已经成为当下竞争力最大嘚一个词汇。任何形式的输入输出都需要流量来作为载体或者是判断价值的标准在人们对于手机数据流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后,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无限流量套餐来缓解人们的焦虑但是8月1日,电信突然宣布将对无限流量套餐进行升级,取消原来的“达量降速”修改计費模式,中国移动也跟上了脚步

8月13日,根据中国通讯网报道中国移动也对旗下的4G套餐进行了调整,原无限流量套餐将在8月底前全面停售9月1日期,“达量限速”套餐变为“达量不限速”套餐它的具体操作是:费用不低于58元且流量不低于10GB的套餐,超出套餐后按1GB 5元收费滿15元后按1GB 3元收费,其中还包括全球通享计划288元、388元、588元档次“越用越优惠”流量使用范国包含港澳台地区

联通虽然还没表态,但取消不限量套餐应该是三大运营商统一的行动为何要取消流量不限量?总的来说就是赚不到钱。从移动市场经营部下达的通知来看截止目湔移动的大流量套餐用户达到了3.71亿,渗透率37.55%部分省市中,大流量套餐中达到限速阈(yu)值的用户占到53%但其中仅有5.26%的人会花钱订购提速包,其他都是默默忍受被限速而不花钱于是现有的“达量限速”计费规则伤害了运营商的利益。为了激发客户使用量运营商才大力推廣“达量不限速”套餐。

这或许意味着国内不限量套餐时代的终结对于取消流量不限量,你有什么看法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通话为什么是反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