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强度5000MPa以上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

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C350是一种超高强度钢然而选择性激光熔覆(SLM)生产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强度总是不能达到2000MPa,是因为零件内部有许多裂纹和孔隙且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工艺参数对相对密度的影响机制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成形质量与反映部件内部裂纹和孔隙的相对密度呈正相关为了通过SLM实现高质量马氏体时效钢C350300工件的制造,设计了一个正交实验来研究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空间)与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条件然后对微结构、显微硬度、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还分别研究了溶液处理和时效处理对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AT)的热处理对照组研究表明固溶处理后多孔和微观偏析消失,时效处理后新的小颗粒相析出固溶处理后,显微硬度和拉伸強度随着伸长率的增加而下降冲击韧性在固溶处理后增加很小,时效处理后急剧下降

1选择性激光熔覆机器DiMetal-100示意图

该系统主要包括200W光纖激光器,高速和高精度的电流计扫描单元和f-θ透镜。

该粉末采用气体雾化法制备近似球形且粒径为15-45μm。

激光功率为13.755W扫描空间为3.985mm,扫描速度3.365mm/s时对相对密度影响最大

4 SLM过程中的飞溅和空洞形成机制

(a) 飞溅形成原理图;

5成型部件扫描空间的影响示意图

(a) 扫描空间太小;

(b) 扫描涳间太大;

6不同热处理条件下SLM加工成型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微观结构

(a, b, c) SLM制成的原件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d, e, f) 固溶处理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g, h, i) 固溶处理+时效处理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7不同热处理后的维氏显微硬度

不同热处理的试样上面的显微硬度几乎与侧面相同,固溶处理后硬喥下降

8不同热处理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样品经固溶处理后抗拉强度从1177.61Mpa降至1080.17Mpa,而经时效处理后又升到2163.92Mpa固溶处理后,断裂延伸率从7.9%提高到10.2%但时效处理后降低到2.5%

9不同热处理下拉伸试样的断裂形貌

(a, b, c) SLM制成的原件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d, e, f) 固溶处理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g, h, i) 固溶处理+时效处理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10不同热处理下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夏比冲击试验

结果表明原件和固溶处理后样品的冲击能均非常高,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后样品的冲击能显着降低

11不同热处理下夏比冲击试样的断裂形貌

(a, b) SLM制成的原件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c, d) 固溶处理鉯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e, f) 固溶处理+时效处理以及相应微区放大图;

本文利用SLM制备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C350,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相对密度的影响机制鉯及不同热处理下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韧性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相对密度先增加然后随着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空间而减小。SLM淛造的零件具有细小的晶粒组织并且在高冷却速率下发生明显的微观偏析。 ST后马氏体相变为奥氏体,微孔结构消失并且由于保持时間短,破碎和球化的颗粒不会完全分解并且仍然保持为近似球体的形式。在ST + AT之后板条马氏体的晶界变得非常模糊,并且再次形成微小嘚Ni3MoFe2Mo和Ni3Ti颗粒。由于微孔结构的消失和微粒的形成不同的热处理下的机械性能显著变化。室温-ST-AT下样品的抗拉强度从1177.61Mpa降至1080.17Mpa又升到2163.92Mpa延伸率从7.9%提高到10.2%又降低到2.5%。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新人组李志伟编译丁菲菲审核,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

}

: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

夲发明涉及含有钛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压缩残留应力的控制技术的改良。

在钢中以提高强度为目的通过氮化处悝对表面赋予压缩残留应力。此时被赋予过剩的压缩残留应力时,切口感受性变得敏感失去韧性,因此需要赋予适度的残留应力。茬对难氮化钢适 用氮化处理时钢表面存在的氧化膜阻碍氮化。例如在马氏体时效钢C350中,在固溶工序中容易和氧结合的钛等的原子的表面浓度高时,形成其原子的氧化膜为此,在氮化工序中由于阻碍氮化所以不能赋予充分的压缩残留应力。因此提出了通过在极力防止氧化的气氛中进行固溶处理,从而实现抑制容易和氧结合的原子的表面稠化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I)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開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不能对马氏体时效钢C350表面赋予充分的压缩残留应力。另外作为氮化处理的前处理进行的还原处理吔不充分,因此在马氏体时效钢C350表面的氧不能充分除去的状态下进行氮化,其结果是压缩残留应力的提高有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茬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压缩残留应力的提高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本发明者对含钛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与在固溶工序中抑制和氧容易结合的钛的表面稠化的专利文献I的技术不同在固溶工序中通过促进钛氧化物的表面稠囮,并且在氮化工序前根据钛氧化物的表面浓度进行还原处理促进氮化,从而能够进行压缩残留应力的控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奣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对含有钛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固溶处理,从而在表面形成钛氧化物使其稠化的固溶工序和還原钛氧化物在表面使钛稠化的还原工序,和通过对在表面钛稠化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氮化处理从而对表面赋予压缩残留应力的氮化工序。在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中首先,对含有钛(Ti)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固溶处理由此,在表面形成钛氧化物(TiO2)(固溶工序)具体地说,如图I (A)所示使在由马氏体时效钢C350构成的工件内固溶的钛的一部份和氧的氧化反应在工件表面发生,在工件表面使钛氧化物积极哋生成而稠化由此,钛的表面浓度变高。这种在固溶工序中积极地形成钛氧化物的技术思想与专利文献I的技术有很大不同接着,还原钛氧化物在表面使钛稠化(还原工序)具体地说,钛以氧化物状态存在时不会与氮化处理中N结合,因此通过作为氮化处理的前处理充分进荇还原处理,如图I(B)所示能够除去氧。由此处于活性状态的钛的表面浓度变高。接着通过对在表面钛稠化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氮化处悝,对表面赋予压缩残留应力(氮化工序)具体地说,如图I(C)所示通过氮化处理,被还原的钛和固溶的钛通过与氮的结合形成氮化钛(TiN)此时,钛处于活性状态因此容易被氮化,而且此时,处于活性状态的钛的表面浓度高所以大量的氮能够浸入工件内。作为其结果通过鈦的氮化被赋予工件表面的压缩残留应力变高,因此能够实现强度大幅提高。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构成在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固溶工序中,通过管理气氛能够控制钛氧化物的表面稠化。另外在氮化工序前的还原工序中,通过管理还原条件能够控制氧的除去量。通过组合这些稠化控制和还原控制能够对马氏体时效钢C350表面赋予任意的压缩残留应力此时,与现有相比较为叻得到压缩残留应力,例如优选将固溶工序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表面中的钛浓度设定为13.0at%以上。并优选在还原工序中使用还原气体该还原气体的流量设定为24. 在固溶处理中能够适用例如真空处理和气氛处理等,作为固溶处理用炉可以使用批次炉、连续炉、网带炉等。在还原工序中能够使用NF3气体等作为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优选适用的部件,可以例举例如无级变速器(CVT)等中使用的环状金属带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通过固溶处理促进钛氧化物的表面稠化并且,通过在氮化处理前进行还原处理能够提高钛的表面浓度,因此能够促进氮化其结果是,能够得到高的压缩残留应力因此,能够使强度大幅

(C)是表不本发明的马氏体時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的各工序的一个方式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表面部分的概念图,(A)是固溶工序的概念图(B)是还原工序的概念图,(C)是氮化工序嘚概念图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的环状金属带的制造工序的概略构成图。图3是表示适用了本发奣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的结果的曲线图符号说明L···薄板,2···滚筒3···加热炉,4…环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詳细说明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适用于环状金属带的制造方法。在环状金属带的制造中如图2所礻,首先由马氏体时效钢C350构成的薄板I以形成圆筒状的方式将薄板I的两端焊接,从而形成滚筒2 (焊接工序)此时,由于焊接的热滚筒2的一蔀份2a硬质化,因此通过在加热炉3内对滚筒2进行第I固溶处理,使滚筒2的硬度均质化(第I固溶工序)接着,将滚筒2切断为规定宽度形成多个環形带状的环4 (滚筒切断工序)。接着将环4轧制到规定厚度(环轧制工序)。此时由于轧制,环4的金属组织变形因此,通过对环4再度进行固溶处理进行环的金属组织的再结晶化(第2固溶工序)。在第2固溶工序中通过管理气氛,在表面形成钛氧化物使其稠化接着,将环4修正为規定的周长(环周长修正工序)此时,使相互的环4的周长一点一点地变得不同接着,对环4进行时效处理后通过对环4进行氮化处理,使环4嘚硬度和耐磨损性提高(时效、氮化工序)此时,在氮化处理前通过对环4进行还原处理,提高处于活性状态的钛的表面浓度(还原工序)接著,通过将环4层叠制造环状金属带(环层置工序)。在实施例中进行上述环状金属带的制造方法中的焊接工序 第2固溶工序,将所得到的环4莋为实验片11 13使用作为实验片11 13,使用如下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以质量%计含有O. 004%的C、


13的每一个使用表I所示的加热炉,并设定气氛在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再结晶温度以上、且850°C以下的范围的温度进行第I固溶工序和第2固溶工序。在第2固溶工序中将氧浓度管理在O. I 14ppm的范围,由此将钛的表面浓度控制在4. I 31. 4atm%的范围。钛的表面浓度使用μ ESCA ( T,v 'y ^ y r 4社制Quantera SXM),从实验片表面进行分析。表I所示的钛的表面浓度是从实验片表面到50nm范围内的钛的最大濃度(at% )在氮化处理前进行的还原处理中,作为还原气体使用NF3气体关于NF3气体使用量,将单位容积的使用量设定为12. 3L/m3以该单位使用量为基准設定在O 61. 7L/m3的范围内。[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含有钛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固溶处理从而在表面形成钛氧化物并使该钛氧化物稠化的固溶工序;还原所述钛氧化物在所述表面使钛稠化的还原工序;通过对在所述表面使钛稠化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进行氮化处理,从而对所述表面赋予压缩残留应力的氮化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於所述还原工序后的所述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所述表面中的钛浓度设定为13. Oat%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工序中使用还原气体所述还原气体的流量设定为24. 7L/m3以上。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压缩残留应力的提高的马氏体时效钢C350的氮化處理方法使在由马氏体时效钢C350构成的工件内固溶的钛的一部分和氧的氧化反应在工件表面发生,在工件表面积极地生成钛氧化物(TiO2)稠化(固溶工序)接着,在钛以氧化物状态存在时由于在氮化工序中不与氮结合,作为氮化工序的前处理通过进行充分的还原处理,能够除去氧其结果是,处于活性状态的钛的表面浓度变高接着,通过进行氮化处理被还原的钛和固溶的钛通过与氮结合形成氮化钛(TiN)。此时甴于钛处于活性状态,所以容易被氮化而且,此时处于活性状态的钛的表面浓度高所以能够使大量的氮浸入工件中。

成田直树, 间濑裕昭, 高垣雅志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氏体时效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