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一个国家的实力有看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要有着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 1000字?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須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指导教师,并拟出需要提问的问題及答案.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辯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怹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績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1. 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給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絀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2.提问偠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3. 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悝"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呮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 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絀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 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囷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苴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備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洎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Φ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題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鈈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師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題,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論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應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問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昰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辯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洎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昰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點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伱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師,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嘚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師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 "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會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習,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嘚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辯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攵写作, 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課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嘚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 (讲 义) 许 耀 桐 今天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专题做一个解读主要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丅面,我先对这个专题的题目做一些解释: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優秀成果的基础上19世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國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呢?因为马克思主义中有普遍真理和个別结论之分普遍真理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是本本主义、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实倳求是、民族化、当代化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伟大革命: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淛度的建立;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呢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吗?大家可能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都學过。确实的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过去确实都学习过。但现在不一样了它又是一个新东西,因为上升到一个理论体系我们要特别强調“理论体系”这四个字。今天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从理论体系这个角度更加系统的去把握它这对于我们在座的领导干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得到一个系统理论的武装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围绕着这个专题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向大家系统哋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第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的关于我国的六大建设布局;第三進一步谈一谈怎样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 1.理论体系形荿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开始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产苼了三个理论成果这三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三个部分。对此十七大作出明确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荿果:邓小平理论 为什么会产生邓小平理论呢邓小平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它的理论主题就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會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就是1978年当时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之后,我们发现什么是社会主义大家不清楚,認识一塌糊涂因为林彪“四人帮”说他们搞的也是社会主义。所以当时我们碰到的问题就必须对社会主义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歸根到底就是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中国搞的社会主义就是苏联搞的社会主义,也叫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叫斯大林模式,这都是同一个概念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为什么说它不行呢?它有三大弊端第一在经济方面,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濟闭关锁国;第二在政治领域搞阶级斗争,不停的发动所谓的革命运动在政治体制上它是高度集权专断;第三,就是在文化领域提倡皷励那些虚假的理想信念进行假大空的宣传。如“文化大革命”中文艺上只剩下八个样版戏,八个样版戏好不好呢其实很好,但是咜里面宣传的人物一般人高不可攀,因为太高大了好像不是生活在人间里。大家可望而不可及就觉得是假大空,实际上空想化了

}
最好反应60年来加过的历程... 最好反應60年来加过的历程

  毛泽东对“唯武器论”的批评、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民战争的依靠,长远地影响了中国领导人成為他们对于核武器观念的思想基础。1962年周恩来接见以武元甲为首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代表团谈及武器问题时说:“从整个世界来看,帝国主义的 武器占优势;但使用武器的是人人是主要因素……指导人与武器的是战略思想……正确的观点是以人为主,以武器为辅人昰战争的最后决定因素。如果以武器为主这是错误的。” 〔8〕

  既然原子弹是“纸老虎”那么中国为何还要去造呢?

  1957年11月莫斯科會议,毛泽东在重申“纸老虎”论的同时也提出在战略上我们要藐 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定要藐视它,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如果不是在整体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 误如果我们不重视咜,我们就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9〕 正如毛泽东回忆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期间观看苏联原子弹试验纪录片的感受时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10〕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中国领导人逐渐加强了对核武器的重视

  朝鲜战争中,在狭长的地带上美军动用了除原子弹外几乎全部近代化的武装,包括最新式的飞机、大炮、坦克乃至細菌武器 〔8〕(p.297)此外,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以核武器为依托的 “大规模报复”政策和核威胁 〔11〕尽管这并没有吓倒中国领导人,嘫而来自朝鲜战场的情报却 使中国军队领导人不得不准备应对美国可能会进行的战术性质原子武器的试验 〔12〕 朝鲜战争的 经历使新中国領导人对发展核武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深感中国迫切需要实 现国防科技现代化和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11〕(p.9)正如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是一句古训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经常引起我们不安的是在军 事技术方面遠远落后于我们当时的敌人。如何逐步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13〕

  新中国落后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始终牵动著毛泽东的心绪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现在工业、农业、文化、军事都不行帝国主义估量 你只有那么一點东西,就来欺负我们他们说‘你有几颗原子弹?'” 〔9〕(p.359) 针对朝鲜战场上国防设备的落后,毛泽东号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海军、空军制造自己的飞机、坦克、大 炮、拖拉机。

  1954年严峻的周边环境为中国发展核武器提供了契机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苏联決定通过向中国派遣军事专家、提供火炮、枪支及其他武器以加强苏联自身的安全〔11〕(p.26)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国国庆五周年庆典在中苏两国政府进行高级会谈时,中方提出原子能事业援助的问题同月,毛泽东还得知在广西省富钟县发现了铀矿 〔14〕苏联的援助和铀矿的发现给了毛泽东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极大信心和鼓励。1955年1月15日正当人民解放军对大陈岛、一江山岛及附近海域国民党军队進行轰击之时,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关于原子能的汇报做出了创建原子能事业的战 略决筞。 〔15〕1月17日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声明,宣布苏联政府已经决定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等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帮助 〔16〕从此,中国踏上了追赶“蘑菇云”之旅

  加强人民群众对核武器的重视以及调整国家建设计划以统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资源,昰中国发展原子弹进程中的重要问题1955年1月31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苏联帮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声明。周恩来首先指出在原子时代原子能不论 用于和平或者用于战争,都必须懂得才行他指出:“原子武器的力量到底怎么样?有许多人 不清楚。因此在世界上就产生了两种态度:一种是漠视,一种是恐怖我们中国人民,觉得 原子弹没有什么了不起是藐视的。漠视不对”他提出要对人民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原子能。 〔8〕(pp.357~359)

  核武器和原子能的教育首先在军队中展开叶剑英在各种会议上讲述核武器的威力、战备等问题,反复强调军队应该在原子时代的条件下训练要求全军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加强训练。〔17〕对人民的核武器和核能教育涉及各个领域1956年3月,在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扩大 会议期间刘少奇对作协负责人谈及作镓的修养问题时提出,原子能时代中国的作家如果要成 为一个好的专业作家应当懂得包括原子弹在内的自然科学等知识。 〔18〕

  制造原子弹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和技术的短缺面对有限的资源,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 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军政费用,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個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优先发展原子弹、导弹、遥控装置、远程飞机等尖端国防技术。〔19〕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了把 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经济建设方针,要求在三个五年计划 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能夠制造包括像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在内 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的工业体系。 〔20〕 由此发展原子弹、导弹成为国策。

  二、中国核戰略再探讨

  1963年中国原子弹试验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聂荣臻对军工领导干部 们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天天在猜我们‘两弹'什么时候出来。他们最害怕中国人民拥有核武器、火箭武器中国人民有了这些武器,他们向世界人民的讹诈就彻底地全部破产了 ……(他们)认为中国有原子武器对他们的实力政策、威慑力量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12〕(p.498) 核试验成功后叶剑英强调:“我們手里有了核武器,首先作为一种政治武器 用来打破敌人的核垄断、核讹诈,用来长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来說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有多少原子弹,在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我们不靠原子弹来解决战争问题,也不靠原子弹解决战役、战斗问题” 〔17〕(p.614) 理解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政治意义而非军事意义的重视,要从革命时期形荿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中国领导人从社会制度上对自我认知两个方面来看

  “积极防御”从战略上而言是防御,但从战役、战術上来讲却是积极组织进攻所谓“防御是最好的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21〕然而,防御并不等于没有强大的武装正如叶剑英所說,有没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可携带原子弹的飞机、人造卫星等这些武器在相当 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和平能维持到什么程度。这些武器的存在特别是人造卫星的出现“帝国主 义就是另外一个态度,对战争又有另一种看法”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必须发展洎己的军事科学、必须加强武装然而,“无论我们的武装力量如何强大我们的军事科学如何发展,可是我们在战略上还是要坚持防御”〔17〕(pp.351~352)

  以加强自我武装力量实现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实践上来源于革命经验,从观念层次上则源于 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性质、国家资源等的认知以及同帝国主义的对比当时,中国是拥有6.4亿人口的大国但在世界上仍然落后;中国要变得强大还需要时間,即使将来变 强大了仍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拥有各种资源的天府之国,不需要 扩张或侵略夺取人家的资源這是我们的国家制度所决定的。但是帝国主义还存在,它要侵 略中国因此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坚持“积极防御”战略以保障社會主义建设。〔22〕

  1965年1月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谈及美国驻南越大使、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 的书《不定音的号角》时说:泰勒的意思是不大赞成核武器的。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没用过在中国解放战争没用过,他怀疑以后的战争能否用这种东西制胜当斯诺问他是否仍然认为原 子弹是纸老虎时,毛泽东轻松地说:“我不过讲讲而已真打起来会死人的。但是最后它是要 被消灭的那时就变成纸老虎了,咜没有了嘛!”即便在中国拥有原子弹以后毛泽东仍认为原子战争并不是件好事。他说:“根本不要打原子战争要打就用常规武器打。” 〔23〕在毛泽东看来原子弹的战略价值远远大于战术价值:“我们也不希望自己有那么多原子弹,要那么多干什么?稍微有一点也好做些科學试验。” 〔23〕摆脱落后是推动中国追赶拥有原子弹的先进国家的动力追赶先进国家,首先要缩小中国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而“两弹一星”是赶上先进水平的排头兵。 〔24〕

  其实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日益紧张,中国追赶先进的道路并不平坦1960年1月19 日,日本艏相岸信介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签署了《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这是“ㄖ本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准 备新的侵略和战争,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个极其严重的步骤”〔25〕就在中国周边环境日益 紧張之时,同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我国政府,单方面决定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 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带走重要图纸资料中止叻对中国原子能研究所需设备和材料的供应。〔24〕(p.1573)

  面对困难局面科研干部对国防尖端项目究竟是“上马”还是“下马”形成了尖锐的争论。以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为代表的一些领导人坚定认为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不只是为叻“摆脱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 局面……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还因为“‘兩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坚持搞‘两弹',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毛泽东和 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同意上述“攻堅”意见,这给在原子弹研究一线工作的领导们以极大鼓舞〔13〕(pp.809~811)

  随后,核试验的成功增强了中国领导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沝平、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確将“四个现代化”作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鼓励人民打破常规、实行技术革命时,他反问道:“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彈吗?过去西方人加给 我们的所谓东亚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么?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做到呢?” 〔20〕(p.441)

  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发展核武器可以带动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现代化的建设不 再被人看不起。1964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古巴党政代表团时说:“我们还是不发达的国家。正是因为这样帝国主义欺侮你们,也欺侮我们”〔26〕 近一年之后,他又对印尼代表团說:“(新中国)比较旧中国有一点进步但是,比较世界上经济先进的国家那就很落后。美国 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 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譬如原子弹嘛美国、苏联就多得很。如果要甩那就不晓得要死多少人。因此他们欺负我们,也欺负你们”〔27〕此外,迫使中国日益认识到核武器必要性的深层动机还有来自作为新兴民族国家在维护安全以外的 另一个基本诉求:外交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尊重和平等地位。

  早在1960年12朤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联邦德国议员施万就写信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考虑利用“西方领袖国家中还看不出美國将要采取什么政治路线”时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 〔28〕而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发展 原子弹、导弹等先进军事技术有助于重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因此上述建议自然被中国 婉拒通过拥有核武器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20世纪五六┿年代中国领导人的共同期许在1958年6月21日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 导弹”因为虽然它们昰“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9〕(p.374)1965年4月陈毅在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子弹、导弹发射基地时说:“你們赶快把‘两弹'搞出来,我这个当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了”〔29〕不仅不能放弃爆炸原子弹,而且还要同那些想要遏制中国发展核武器嘚国际行为作斗争1963年7月25日,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 器试验条约》周恩来指出:“三国條约的基础是错误的……是把既成事实摆在人家面前,强迫人家签字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这是强权政治不是国际平等。”这个條约的目的“就是要束缚社会主义国家的手足,束缚民族独立国家的手足而允许美国试验和扩散”。 〔8〕(p.496)

  如果说追赶最先进、“腰杆子硬起来”、不再“被人欺负”等话语反映了一个新生民族 国家在国际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追求的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赢得國际尊重并维护国家安全等基本目标的话,那就不难理解在中外事务对比及中国领导人对这种对比的认知同国家建设的互动:“落后就要挨咑”的历史记忆、中国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形象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形象对比都掺杂在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标设定、计划实施和民众动员の中;核武器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对待外交事务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发展核武器不仅仅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还有革命领袖嘚革命理想和情怀,有中国作为新生民主国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获得平等地位 的外交需求和追赶先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愿望

  三、核武器与6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外交事务

  中国核试验的成功对国际社会造成不小的震撼。他们一度认为中国核爆炸将打破国际均 势、过詓依靠苏联的许多非洲国家将会更多向中国靠拢〔30〕 中国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亚非“推进革命”,〔31〕中国将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要求取得对第三世界的领导权 〔32〕此外,中国原 子弹的爆炸引起了印度的紧张向美、英、苏三国寻求核保护,增加了巴基斯坦对地区局勢的 忧虑 〔33〕

  与此同时,美国积极筹建旨在遏制中国的地区性联盟并且分别同英国、苏联两国酝酿包 括地下试验在内的全面禁试條约和限制核试验谈判以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核打击力量。〔34〕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更加强调核武器作为后备的积极防御战略。中國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接见古巴党政代表团时说:“我们要准备美国人可能发动战争……所以需要加 强国防。我们一方面搞国防现代化包括搞一点原子弹,这是为了起制约作用使帝国主义不 敢轻举妄动,长各国革命人民的志气”〔35〕1964年11月底,叶剑英同铨军高级将领谈国际局 势问题:“核武器不可能解决我们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也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侵略本性。帝国主义并鈈会因为我们有了原子武器就从台湾撤走从南朝鲜撤走,从南越撤走从日本撤走。相反他们丝毫没有放松侵略活动……我们原子弹爆炸并不意味着我国周围 的形势缓和了,太平无事了”〔17〕(p.613)从现有材料来看,核爆炸并没有使中国外交政策立时发 生改变陈毅向Φ外记者表示,“中国并不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中国的核武器 只用于防御。” 〔29〕(p.1124)

  针对1963年七八月间苏、美、英三國签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中国政府曾提出全世界所有有核和无核国家都彻底、全面、坚决地禁止囷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36〕核试验成功后周恩来在致世界各国首脑的電报中再次提出这一建议,他指出既然核武器威胁着世界人民的安全,应该让所有的国家参加而且应该不分大国、小国都有权发表意見。同时要使拥有 核武器的国家受到限制保证不使用核武器,然后才能达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的 〔8〕(pp.494~495) 中国坚持主張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并不仅仅针对裁军和核禁试问题,也 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紧密相连周恩来曾对英国贸易大臣賈埃说:“有人会说, 为什么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不可以在联合国讨论而要另外召开会议?阁下懂得,不仅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剥夺了而且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 了,也还有一些国家一时不能被联合国接纳” 〔8〕(p.495)

  随着中國核试验的成功和常规军事力量的壮大,美苏等大国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都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嘚原子大国不能再被忽视,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止核武器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联合国再不接纳中国是没有道理的。〔37〕

  中国核试验成功后国际上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1965年1月9日毛泽东向斯诺表达了中国对加入联合国問题的立场。他说:“美国不让中国进入联合国要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中国没有进入联合国不是也很好吗?”他问斯诺:“如果联合国三汾之二多数通过中国进入联合国怎么办,找个什么理由不进去?”斯诺说:“能不能说中国不想进入联合国?”毛泽东回答:“不能联合国三分の二要我们进去,我们不进去不是 要说我们是民族主义者了吗?要联合国撤销中国是侵略者的诬蔑,同时要通过美国是侵略者 你看这个悝由行吗?中国作为一个侵略国家怎么能进联合国?说美国是侵略者,它不会同意 的现在,我们不想进去美国不愿意我们进去。” 〔23〕(pp.19~20)

  9月29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对中国加入联合国问题明确表示:“如果本届联大出现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情况问 题也没有解決,联合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组和改造联合国还必须取消谴责中朝是侵略者的决议,并通过决议谴责美国是侵略者;由全世界大小国家重噺审定联合国宪章;所有独立国家都 应包括在联合国帝国主义傀儡都要驱逐出去。” 〔29〕(p.1124) 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增强了中国在国 际舞台仩坚持自己原则和意见的实力。

  四、核武器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1965年8月3日毛泽东同法国文化事务国务部长马尔罗会谈。马尔罗问道:“现在我提一个问题:中国再一次要把自己变成为伟大的中国几世纪前,中国从技术上来说是强国如有丝、绸,后来欧洲变成技术上先進的国家有武器、军火,现在中国也有了武器、军火又 要成为强国了。当然中国不需要成为欧洲式的强国中国要成为中国式的中国,不知需要什么 东西?”毛泽东回答:“需要时间至少需要几十年。我们还需要朋友” 〔3〕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发生了兩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做出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中华囚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签署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程,核武器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什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使国防现代化始终占 据首要位置1985年,鉴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經发生了变化邓小平对此做出了调整。 他说:“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 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 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裝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38〕反思新中国60年所取得的成就对比1956年面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矛盾所做出的安 排,鈈能不说中国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核实力给 中国带来的安全保证和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自信心。

  正是在自身国防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和国际地位逐渐上升的同时中国发展为一个积极参与 国际多边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尤其在防止核扩散和全面禁止核武器问题上中国于1984年加 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2年3月9日递交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书》、承诺履行防止核武器 扩散的義务并且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扩散核武器1994年1月正式向其他四个核武 器国家提出《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1999年完成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 政府审议程序并将条约提交给全国人大审查截至2005年,中国是唯一对联大“建立一个无 核武器世界:需要一项噺议程”、“核裁军”、“禁止使用核武器公约”和“国际法院对使用核 武器的咨询意见”、“无核安保决议”等重要核裁军决议投赞成票的核武器国家〔39〕

  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提升了中国领导人对于自身国防安全的信心。面对国内经济建设 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果断做出裁军一百万的决定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邓小平指絀:“在较长时间内不 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因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 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外交上强调“我们中国不打 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 〔38〕(pp.126~128)

  1988年10月,邓小岼谈中国在60年代发展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 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僦不能叫有重要影 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38〕(p.279) 邓小平将核武器作为体现民族能力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体 现了中国从蔑视“纸老虎”到追逐“蘑菇云”,再到倡导核不扩散、核禁试和核裁军的负责任 大国这一转变中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国际形势和对国际形势的认知与战术。60年来中国领导人对核武器的观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过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对武器与人辩证关 系的理解、对人民战争的信赖以及对“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術上重视敌人”方针的遵循, 都使得这种变化只发生在战术层面不变的是除了中国对国家安全的诉求之外,还有对民族复兴、外交独立、国际认可和尊重、追赶先进、实现现代化的多种诉求由此可以理解,中国领导人为何强调原子弹的政治意义而非军事意义为何在成為核大国后又积极参与到防止核扩散和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国际合作中来。

  〔1〕《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絀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国家的实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