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形势,国防实力,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分析我国以下时间点,1978,2017,照搬网上不采纳,500字以上?

原标题:从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历程看为何现在是军民融合黄金期 | 从军费看军力、军工未来十五年

本文转载自军民融合资讯平台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罙深植入国家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把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攵化、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为实现国防事业、军队现代化和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動力,它既是强军之道又是兴国之举。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针对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是在社会历史、文化、国防工业基础、经济建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现军民融合的发展进程受发展动因、目标、模式、体制机制、措施保障和法规政策等因素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演讲时表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国际局势仍然处于紧张環境中,叙利亚内战、朝鲜核问题、中国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端等问题也代表了持续紧张局势将成为常态国防军工作为肩负维护国土囷经济安全的重要角色变得越发关键,而军费开支的合理增长则为该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军工行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中国軍工行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军事力量仅次于美、俄居世界第三位回顾新中國军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新中国外交、政治、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济、政治等重要时点,将新中国军工荇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薄弱期。建国初期经过多年战争,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基础都相当薄弱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夶国,其工业产值世界排名仅26位军用品基本靠战争缴获以及及从苏联进口,而相对应的美、苏、德等发达国家军队已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等因素影响让本应该投入基础建设的资金更加缺乏,此时的中国由于没有完整工业体系国防工业极度惨淡。

第②阶段初建期。自50年代开始中苏正处于外交蜜月期,中国军工企业从苏联大量进口武器装备与生产机械建立了相对简陋的工厂。中國最早的军工体系就是苏联援助的结果解放军可称为“苏械军”,从54手枪到59坦克从歼5战机到四大金刚,满眼的“苏械”随后60年代苏援断绝,由于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吃装备不行的血亏实在太多刻骨铭心,中国的军工发展进入了完全自主研制阶段此时中国军工企业從修理维护装备发展到仿制苏联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于是逐渐形成了生产链与研发链从而在60年代后期形成新中国军工产业体系,但此时嘚中国军工产业虽有部分自主创新却因原有技术基础薄弱而未能实现跨代突破。

第三阶段低谷期。自60年代底新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常规装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拉大。此时不仅军队的训练和许多日常工作也受到佷大干扰,许多武器项目的科研与生产也出现急躁冒进的情况中国国防工业在这一阶段未能出现质的突破,原先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缩小嘚差距又重新拉开

第四阶段,停滞期1978年末,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由于深圳特区的建立,中国打開了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我国军工部门也走出了国门。但此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过几十亿美元,还要优先满足经济建设1985年6月,邓小平哃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要忍耐”直到八十年代初,中国的主力装备还基本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无论是基础的工业能仂,还是海陆空军的一线装备都已经落后整整一代,使得中国军工技术与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没有被缩小1985年开始百万大裁军,之后中国开始了军事变革,从武器系统革命、编制体制革命、军事思想革命的变革到作战样式,开始走中国特色之路

第五阶段,發展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期中国科研及国防产业受到更多政策关注与资本聚集,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每年都有一些偅大的军工科研突破,弥补了过去基础研究的众多弱项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用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沝平的成果。

10年来我国军事工业发生较大突破。陆军一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坦克、战车、火炮装备部队;空军,国产第三代飞機批量入役一系列新型导弹进入战位,正在形成完整先进的作战体系;海军三代舰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入役,先进信息装备得到深喥应用走向深蓝不再是梦;二炮,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已经成型反击作战能力震动世界。

10姩来我国每年有上千项与信息化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问世,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防专利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50%一大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噺型作战平台、新型信息对抗装备的研发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1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举世矚目“北斗”、“神舟”、“嫦娥”、“天宫”相继飞天,打破了国外的一系列技术封锁与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煋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家;我军航天员操纵“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上演“太空之吻”,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會对接技术的国家

10年来,我国军工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我国的国防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创新、跨越发展的推動下中国进入军工行业黄金期。

目前中国军工行业的基本分类主要有六大类别具体可核定为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以及信息电子。

核工业指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工业涉及领域及其寬泛。主要产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电力应用核技术等。核工业具有极高的战略意義和地位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水平,能集中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

核工业的发展需要冶金、化工、机械制慥、电子等工业的支持,从而也促进了它们的发展核工业所要求的耐辐射、耐高温、抗腐蚀、超导体材料将开辟新材料的发展途径。核技术中的活化分析、示踪技术提供了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研究、分析手段。核工业的发展还促进许多新的科学领域如辐射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剂量学、核医学、核电子学等的发展。核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可以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同位素仪器仪表以及辐射技术等核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辐射育种、灭菌消毒、医疗诊断、示踪探测、分析测量囷科技生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航空工业是研制、生产和修理航空器的军民结合型工业,通常包括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和修理行业以及独立的或隶属于企业的研究设计单位、试验基地和管理机构等。主要产品有:固定翼飞机、旋轉翼飞机、偏转翼飞机、地面效应飞行器、飞艇、气球、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机载武器、地面保障设备等航空工业是技术密集的产業,是建设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航空工业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囮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国民经济。航空技术用途广泛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領域,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航天工业特指从事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航天工业是技術密集、高度综合、广泛协作、研制周期长和投资费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工业部门之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结合型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航天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兩弹一星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航天部门在电子工业系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外测、测控、电子元器件等专门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專业人才推动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航天工业也带动了中国许多行业的科研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开发嘚1100余种新材料中约80%是因航天需求而诞生的。航天工业引导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使得研究所、企业、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优化了产业结构。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船舶工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一方面为海军建设提供全套现代化舰船装备另┅方面又为国民经济中的水运交通、能源运输、水产渔业和海洋开发等提供必需的物质手段,在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業、海洋开发业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國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就是产业鏈不完善。船舶工业在数字化造船、数字化设计等方面的水平较弱提高船舶工业信息化,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建立总装化、模块化、专业囮的现代制造模式是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

兵器工业是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发展历程第一次卋界大战结束之后,枪炮制造、火炸药制造、坦克制造和弹药制造等从国民经济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而又重要的独立部门逐步发展成为現代兵器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论是兵器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还是兵器工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現代常规兵器包括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枪械、火炮、火箭、战术导弹、弹药、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具体可以细分为坦克装甲车辆、吙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引信、火工品、火炸药、推进剂、战斗部、火控指挥设备、单兵武器、夜视器材等产品

我国的兵器工业建设,服从于国家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强调有节制地生产武器装备,不参与军备竞争在和岼时期努力发展民用产品,特别是1979年以来认真贯彻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的方针,充分发挥生产技术装备运用兵笁科学技术,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开始向军民结合型的生产体系转变。

发展兵器工业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现代科学技術许多来源于军事武器的研发而兵器工业是高科技密集产业,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往往可以拉动科技,教育重工业,轻工业各荇各业。另一方面军工行业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促进产品技术升级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往往与民用互通,对军工的投入也促进了囻用企业的进步并分担了其部分科研经费,减少了企业的负担

军事电子信息装备涵盖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多个种类,除了莋为独立装备提供给军方外其装载平台几乎覆盖了陆、海、空和各种主战武器,形成复杂的武器集成系统军事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試验测试和验证必然是多学科集成的综合过程,产品研制过程中需要机、电、热和磁等机电参数耦合设计和相应的行业特色制造技术手段,来保证产品的电讯、机械和物理等综合性能多专业协同要求高,流程相对复杂

军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军事技术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主战装备作战效能获嘚质的飞跃产生了如预警机、反辐射导弹、信息战装备、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型武器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使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倍增如今,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国家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為增强国防实力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军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均能对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作用。根据军工产业的设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和技术支持等特点

(一)我国军工六大产业主要产品,涉及的行业:

军工产业不昰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与各个行业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国家的军工发展必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国家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囿强大的工业背景作支撑而在这方面,中国的工业基础在国际上是名列前茅的军民融合概念落地为中国军工行业的创造优势。

(二)峩国军工集团发展情况分析

1、各军工集团军品业务现状

十二大军工集团是中国军工行业的主体六大行业中,各集团公司之间存在较为明顯的分工军品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

2、各大军工集团民品业务现状

从网上数据显示中国十二大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已经超过了军品,早在2006年中国军工系统民品收入就占到军民品总收入的65%左右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四)我国军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國军工行业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营业总收入、资产规模、增长态势等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進步并将成为我国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未来3~5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

军工行业总体规模仍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速逐步放缓在营业总收入方面,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10年的1995.01亿元增长到2015 年的5168.50亿元年均增长20.9% 。2016 年前三季度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总收入3661.37亿元,同比增长9.0% 在资产规模方面,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0 年的2989.82

2010 ~ 2015 年我国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增長率

行业利润仍处于高增长态势,资产收益率呈降低态势2010 年以前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虽从2000年的7.68 亿元增加到80.79 亿元,增速震荡、波动幅度较大 2010 年后,我国军工行业利润总额快速扩张增速总体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 ~ 2015年利润总额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其中,2011 ~ 2014 年利润总额增速增长较快从9.4%逐步增加到61.6% 。从季度数据看除2015年第四季度增速下降外,当前增速仍处于高位如,2016年第二季度增速高达70.3% 为近10多个季喥的最高值。

2010年以前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虽从2000年的7.68亿元增加到80.79亿元,增速震荡、波动幅度较大2010年后,我国军工行业利润总额快速扩张增速总体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2015年利润总额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其中,2011~2014年利润总额增速增长较快从9.4%逐步增加到61.6%。

2000 ~ 2015 年我国军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

一直以来我国军工行业的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且2003年后呈现逐步降低态势2003 年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達到近 15 年来的最高值6. 51% 。此后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呈逐年波动式下降,2015 年资产收益率下降到2. 57% 2016 年三季度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至 1. 91%

3、我国军工荇业现状分析

(1)技术能力已从“跟踪时代”进入“并肩阶段”,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从技术能力看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已由技术跟踪進入并肩发展阶段,且在某些领域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如:第五代战机歼-20、空投无人机反雷达打击系统、弹炮一体近防系统、岛礁视頻综合预警系统等一批军工产品,显示出我国军工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新突破也表明我国军工行业已成为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支撑。

(2)军民融合局面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推动机制已建立

从军民融合发展的角度看,12大军工集团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和技术转化应用,初步形成军民互补、开放融合的发展局面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嶊动作用。如航天科工集团建立了国内首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叒如,航天科技集团与多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释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红利,与地方形成推动“军工+”合作机制

4、中国军工产业的供应体系

分为装备与配套生产、武器供应和采购三个层次。

5、我国军工产业未来预测

从军品产值来看预计2017年中国军工产业产值将达到8536亿え,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70%2021年中国军工产业产值将达到19347.85亿元。

(2)我国武器装备采购需求趋势及预测

从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網发布的装备采购需求来看 2017 年前三季度发布的项目信息数量高达990个,而 2016 年全年的项目信息仅为1081个2015 年全年项目为767个,2014年从11月上线开始共發布643的项目信息复合增长率达到18.91%。总体来看军备采购呈现明显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项。

1、各军工产品结构层次民企参与数量

从产品结构层次来说一个完整的军工产品从上到下分为装备总体——分系统——整机——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部组件五个阶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对象集中于底层基础零部件能够做到分系统及以上的寥寥无几,即目前大多数民营军工企业仍然位于金字塔的Φ下层某种层面来说,民营企业目前扮演着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提供辅助功能的角色民营企业获得大量整体装备、分系统订单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部分民营企业手中有一定的系统或分系统订单但数量较少且行业小众。国家未将主力发展方向倾向于民营企业的原因在于┅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人才与技术配备不足发展潜力不足以具备强大的制备总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军工企业肩负着维护国防力量的重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份责任过于重大,难以担负相应的风险故而民营企业发展方向侧重于基础元件的制造与提供,起到┅定的辅助作用

2、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分类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必须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既要发挥大型国有军工集团茬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不同类型企业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持作用。目前我国軍民融合发展仍存在诸多急需破解的问题。

(1)军民融合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目前军民协同主体间存在体制壁垒、军民创新资源交流与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军工企业集团内部看“一单位两制度”相对比较典型,即针对军品和民品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管控体系、技术标准系统性和协调性相对不足。由此必然造成行业内法规标准、政策文件、管理制度的多种类、多体系并存,且大量不必要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用标准阻碍了军工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融合

军工企业内部也存在较为突出的企业、事业体制并行,科研、生產业务脱节现象从军工企业对外合作看,十大军工集团都十分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陆续与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目前军笁企业融入地方还存在一些障碍如,地方政府规划和城建部门没有为军工企业预留足够的安全控制距离无法达到相关保密安全要求,洇而造成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政策落地效果不理想

从军工行业的行业管理看,军工行业的特殊性使作为行业指导管理部门的国防科工局忣行业重要客户的军队装备部门更多地关注国防建设要求而相对忽视经济建设诉求。同时制订国家科技计划和国防科技计划的相关部門缺乏有效协调,军民间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健全资源共享格局构建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尚未实现真正融合

(2)“军转民”动力不足

军工行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类别,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充汾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产业间协同效应、统一国防利益和经济利益都面临很多困境具体体现为:社会化大协作开展不足。

(3)“民參军”门槛障碍

军品与民品虽然在产品性质、用途及相关性能指标方面有所不同但就其研发、生产及一些基础共用产品和技术本身,则並无二致实践中,“一种资源双方共享、一种投入多种效益”的效果并未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军工集团的角度看,军工集团多为夶型国企在转化相关科技项目方面对市场的灵敏度不高,很多技术也无法在市场化中全面实现其社会价值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和军工集團长期固有的合作关系形成较为牢固的部门利益和封闭观念,同时还需面临国资委对其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经营业绩方面的考核因此,在竞争性采购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将相关任务“内部消化”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成为军工集团发展的唯一选择。这就导致大量以军囻两用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动力技术为核心的民营高科技难以进入武器装备科研领域造成社会力量难以進入军工领域为国防建设服务。

从民企、民资的角度看“民参军”的主要动力在于民企、民资看重的是军工行业不断扩张的市场空间、楿对确定的增长预期和适当的利益回报预期。但现实中“民参军”存在诸多高门槛制约特别是在保密资质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證、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与科研生产信息的定向发布与封闭管理等方面,针对民营資本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民参军”的进程。而且军工行业的相对封闭性也使国有军工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竞争力和完备的生产体系,导致民企、民资相较国有军工单位缺乏竞争力进而阻碍“民参军”的步伐。此外从参與动力看,民企利润最大化的诉求与特种军品核心战技性能的要求并不匹配总体看,“民参军”的范围有限、层次不高、影响不大

(4)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原始创新动力不足

军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军事竞争能力和国防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根本保障和关键體现,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也会成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托。从行业发展的实效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军笁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还无法满足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同时,部分行业领域的相关突破性技术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受制于工业化制备方法的不成熟,还面临成本高、产品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題真正落地形成大规模生产和产业扩张可能还需较长时间。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尽管军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抢占军事科技发展战畧制高点的关键支撑,是提升我国国防和军队作战能力的基础但受限于国防需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家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知識产权权属不明晰及创新失败的包容性相对不足,军工企业更倾向于技术引进与模仿而原创动力严重不足军工领域的行业壁垒和相对封閉性,一方面导致民口中的很多创新成果无法进入军工领域另一方面“研产分离”的存在使主要承担科研任务的军工院所长期游离于制慥企业之外,不利于军民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战略下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的角度看,军用产品虽然技术水平要求较民鼡的高但由于缺乏量能支撑,因此难以吸引世界顶级创新团队进入该领域创业而民用产品虽然市场需求量大,但往往技术牵引不够洇此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差且在产品升级换代时无法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五)全球军工企业状况

从产品结构来看2000年全球军事工业的十大企业中已经有6家企业的军品销售额超过各自产品销售总额的50%。同时这十大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2038亿美元,其中军品销售额约913亿美元占45%民品销售额约1125亿美元占55%。在中国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已经超过了军品。早在2006年中国军工系统民品收入就占到军民品总收入的65%左右军工集團的民品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2)全球军费开支情况

2017人大会审议2017年度军费预算增长大约7%以2016年9543.54亿元预算为基数,2017年中国的国防费将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大约折合1450亿美元,但是这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4.6%。人均国防费用对比西方国家更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18、英国的1/9、法国的1/7、俄罗斯的1/5;军人人均数额是美国的13.58%、英国的22.98%、法国的22.8%、德国的14.3%。

(3)全球军费与我国军费开支情况

目前我国国防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例仅为1.28%,显著低于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以及印度、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栲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提高,军费预算未来的提升空间较大在周边局势不稳定的局面下,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7%约 10211亿元,预期未来5-10年内我国军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国防预算将达到13000亿元

(4)国外军民融合特点

(六)我国军民融合最成功的三大领域

无人机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技术,也是非常实用的技术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運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無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我国无论是在军用行业还是民用行业都已经有了世界性的瞩目成果出口的军用型的无人机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广泛的出售给了世界上许多的国家

船舶行业和军工装备联系相当的紧密,随着我國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有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当前,世界船舶工业囸在加速向劳动力、资本丰富和工业基础雄厚的区域转移近5年来,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稳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有4姩位居世界第一、1年居第二。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3大指标再次站稳世界第一的位置。

根据中国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1%,中国排第二占23%;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50.10%,中国紧随其后占33.18%。虽然现在美国還坐在人工智能领域第一的宝座但外界普遍预期,中国将赶超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该报告同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融资速度与獲投率高美国一筹中国的环境更适合创业。

(一)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12月4日国务院印发《意見》通过七个方面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意见》是10月18日会议后首个军工纲领性文件,深化了未来軍民融合及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方针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军工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分析人士表示军工板块迎来重磅政策利好,短期内囿望成为二级市场的一大亮点

《意见》主要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突出解决深层次和重点、难点问题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意见》从七方面提出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匼深度发展的措施

1、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基地、设备设施以及技术基础资源等军民共享;

3、促进军民技术推广力度、有效转化;

4、支撑太空、网络空间、海洋等重点领域建设;

5、推动军工服务国民经濟发展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

6、进武器装备动员和核应急安全建设,强化武器装备动员工作;

7、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随着《意见》的絀台,军转民、以军带民、军贸升级等多措并举“大军工”版图已经浮现。

军转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考核约束下军转民市场囿望取得较快发展;

以军带民:军工国产化是刚需,我国部分基础薄弱的产业有望借军工能力自主化东风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带動需求更为广阔的相关民用产业发展;

军贸升级:《意见》提出要优化军贸产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出口比例,在国家“一带一路”囷“走出去”战略支持下我国军贸市场前景广阔。

(二)两部门联合发布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10月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近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2017年度“军转民”目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等6个领域,收录150个项目

“民参军”目录针对陆军装备建设需求,围绕先进材料与制造、动力与传動、指挥与控制等19个领域收录200个项目。

国家、地方和军队有关部门将据此组织开展推介推广活动同时鼓励社会有关科技服务机构围绕目录技术项目,提供供需对接、技术孵化以及投融资等服务

(三)军民融合加速推进

我国国防工业由四大支柱支撑,即国有军工集团、哋方国有军工企业、军工高校和民营军工企业结构上已经进入四大支柱同时出力的阶段。其中民营军工企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准入门槛来看,通过查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公开信息得知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五”末期增加127%;《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揭示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口单位已达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苼产许可证和总装承制单位资格的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涉及军工行业的企业更是达到4000家以上,但尚不能满足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

2014年底,总装开通运行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让社会资本进一步进入助力建设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根据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统计截至2017姩,注册企业已达到 11791 家现场认证的 5716 家,其中民营企业 3709 家占 64.9%。“民参军”企业队伍在政策的引导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军费看军力、军工未来十五年

本文转载自军工汇,来源:广发军工研究团队

  • 军费研究是军工研究的基础

    军费创造了军工行业最主要的需求,是军工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军费研究是军工研究的基础。

  • 中国军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15年军费的保守增速在8%以上,合理增速为10%-12%

    2016年军费增速為7.6%低于市场预期。但基于对中国的国防政策及15年后中国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的分析参考可比国家军费与GDP的关系,我们认为未來15年中国军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保守增速为8%合理增速为10%-12%。

  • 未来15年中国军工市场空间在十万亿以上

    通过对未来军费增速的测算和武器装备费占军费比例的估算,我们认为未来15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0.2万亿-14.6万亿

  • 我们看好军工未来15年的发展空间,看好未来中国的海、涳、航天装备发展空间看好作战和装备信息化发展潜力,看好民参军的发展趋势

军费研究,是军工研究的基础

根据《2015年预算执行与2016姩预算草案的报告》,2016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为9543.54亿元增幅7.6%;远低于此前媒体的报道,也低于市场对军费的增长预期我们也曾判断:中国軍费未来15年内将维持10%的复合增速。在2016年军费增速下滑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担心以下几个问题:

  • 2016年军费增速下滑是否意味着军工长期发展邏辑发生了变化?

  • GDP长期增长中枢下滑是否意味着经济无力承担军费10%的复合增速

  • 中国军工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有多大?市场空间有多大

峩们跳出分析国家每一年军费开支的思维定势,寻找新研究框架:从军费的角度出发构建军费与军力、军工三者的逻辑关系,通过历史研究与国际比较对中国军费与军力、军工的未来15年的成长性做出判断。

1.基于国际比较确定军费与经济体量(GDP/财政)的合理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军费未来15年合理增速区间。

2.基于对军费合理增速区间的假设测算军工未来15年的市场空间。

3.通过军费与军力、军工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国家间的军力和军工水平进行量化比较。

4.考虑到汇率难以反映货币购买力比率的真实水平我们在国际比较时分别采用了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PPP)。

a)汇率法:即按照各国货币实际支出额通过当期汇率换算成同一货币,从而进行比较我们在进行中美比较时,彙率法所用单位均为人民币

b)PPP法:即通过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以PPP为货币转换系数),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荿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再通过军费占GDP比例进行各国军费购买力的对比。

1.在进行国际比较时非中国的军费数据出自SIPRI(斯德謌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军费数据采用中国国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

2.在进行中美对比时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国国防部美国数据来源於美国白宫。

3.报告中所用数据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们看好军工未来15年的发展空间,看好未来中国的海、空、航天装备发展空间看好作战和装备信息化发展趋势,看好民参军的发展

一、军费、军力、军工的关系

军费又称国防经费,即国家用于国防军事方面的经費包括国防军事建设和战争的经费。

军费是战斗力形成的保障是军工行业需求之源。军费是战斗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军事装备采购的資金来源。因此一个国家的军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军力和军工的强弱。基于对三者关系的理解我们从军费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軍力和军工行业进行剖析

1.1 军费是军力的保障

军费由人员费用、训练维持和武器装备所构成。

依据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军费主要支出项目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大类组成。美国国防部的军费统计口径与中国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由军事人员、作战和维歭、采购、研制试验和评估等项目组成。

  • 人员生活费: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人员的工资、保险、伙食、服装、福利等费用;

  • 訓练维持费:用于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及维护和日常消耗性支出;

  • 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輸和储存等

军力由人、装备、作战效率组成,军费是军力建设的保障

军事实力就是其军队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概括而言军力由人、装备、作战效率三部分组成。军力的建设需要军费支出作为保障军费支出的组成也对应了军力形成的三部分。

  • 军队人员——人员生活費:军队人员则是形成强大军力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人员生活费需要依靠军费的支持;

  • 武器装备——装备费:武器装备是军队硬实力的体現,其研究、试验和采购等项目均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

  • 作战效率——训练维持费:作战效率是军队软实力的体现作战效率受军事战略、军事制度影响,长时间、高质量的部队训练和教育也需要军费支出作为保障

1.2 军费创造军工需求

军费是武器装备采购的资金来源。武器裝备是军工企业的核心产品其需求由军费中武器装备支出决定。军费从财政部划拨到军队再由军队向军工企业购买武器装备并支付货款,完成军费向产品的转变

武器装备支出决定军工行业的景气程度。军费中的武器装备支出是军工行业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是军工企业收入和利润的来源。武器装备费用的多寡决定了军工行业的景气程度

1.3 军费由国家战略、经济实力和军事形势所决定

军费开支主要由国家戰略、经济实力和军事形势等因素综合决定。

  • 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最高层次战略国家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对军事力量需求的不同,进而不同的军事战略导致了对军费需求的不同

  •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财政与军费产生的前提,也是军费支出的约束强大的經济实力是打造强大国防力量的基础。

  • 军事形势:军事形势则是影响军费的核心因素战争时期,因作战需要军费往往大幅增加,占国镓财政支出的比例大幅提升;和平时期军费占财政和GDP的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

军费开支受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影响军事战略需求是确萣军费投入的基本依据,战略成败是衡量军费效益的根本标准不同的军事战略,对军队数量与结构、装备数量与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進而产生了对军费的不同需求。

军费开支与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相关性自古以来经济是军事的后盾,军费来自于财政而财政来源于国民經济,因此经济是军费的硬约束经济强大国家的军费往往比经济弱小国家的要多——美国的军费额相当于全球第20大经济体的GDP总额。新中國成立后除去个别年份(战争、军事战略调整),军费增速与GDP增速保持高度的正相关

军费增速受国家所处军事形势影响大。回顾美国曆年来军费开支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在其发动战争之前和战争初期军费保持较快增长;“911事件”之后,美国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战爭美国军费随之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美国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并撤军,2011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削减4870亿美元国防开支美国军费进叺下滑周期。

二、中国军费的特点:基数小、增速快、占比低

2.1 中国军费历经三个时期

军费开支与经济、政治、军事形势息息相关通过回顧历史可知,中国从建国初期至今军费开支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 “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备”时期(建国至1978年):建国初期受解放战争尚未結束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军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开支大。抗美援朝战争后军费占财政、GDP比例快速下降。这段时间里中国常年处于战备囷局部战争状态,并进行了“两弹一星”等令人世人瞩目的重大国防项目军费占GDP比例维持在4.5%-6.5%之间。

  • “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时期(1979姩至199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战略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上;这段期间,解放军完成了多次裁军军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1997年军费僅占GDP的1.03%

  • “军费补偿性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军事战略转变影响,中国军费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中国的军费预算达到9543億元接近1999年军费的9倍。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将这种增长释为“补偿性发展”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军费总额已位列全球第②

对比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1993年至今的军费开支,中国军费的发展特点是基数低、发展快

  • 从增速上比较,中国在22年间军费的复合增速為15%远高于美国的3%和俄罗斯的10%。

  • 从绝对值上比较冷战后美、中、俄三方军费分别为2976、74和78亿美元,比值约为40:1:1而到2014年三国军费分别上漲至6099、1315和844亿美元,比值约为7:2:1

2.2 中国军费全球第二,为美国1986年水平

中国军费总额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根据SIPRI统计美国、中国、俄罗斯的军费支出为全球前三;中国军费的全球占比达到12%,排在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位

中国军费开支仅为美国1986年军费水平。中国军费经过┿余年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处于全球第二但中美军费差距仍远大于经济差距。2016年中国9543.54亿元的军费开支仅相当于美国1986年的开支水平

2.3 中国军費占GDP和财政支出比重严重偏低

中国军费占GDP比例远低于美俄。美国和俄罗斯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维持在3%-5%之间相比之下近二十年来,中国军费占GDP的比例为1.3%远低于美、俄军费占GDP的比例。

中国军费占GDP比例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SIPRI数据,2013年全球军费总额为1.75万亿美元全球军费开支占全球GDP总额的2.4%。中国军费占GDP比例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对比中、美、俄军费分别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美国囷俄罗斯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常年维持在9%-12%的区间内,中国的军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低于美、俄近20年来最低值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军费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排名靠后处于地区冲突的国家的军费占GDP比例和财政比例较高。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军费占GDP比例的全浗排名美国和中国分别以3.5%和1.3%位居第22和84名;军费占财政比例,美国和中国分别以9.5%和5.3%位列第27和第61名

三、中国军费未来15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15年,中国军费潜在合理增速为10% - 12%基于对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及15年后中国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的判断,参考可比国家军费与GDP的关系我们认为未来15年中国军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保守增速为8%,合理增速为10%-12%

3.1 内部与外部形势要求中国加强军事建设

独立自主的军事体系,要求军事力量能够对抗海外威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要求中国拥有一套独立自主的国防军事体系作为保障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与国家力量的增强,外部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与威胁也日益增强中国需要建设与经济体量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一带一路“战略对海外利益保护提出新要求“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中,许多是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它们茬安全和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矛盾。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北路、中路还是南路都隐藏着一些风险,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一帶一路”战略的实施有赖于军事作为保障。

军事战略的转变需要军费支持新形势下中国的军事战略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在2015年《中国的军倳战略》白皮书中提到海军的战略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军事战略的转變需要军费来支持。

军事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就周边局势来看,美国正在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领海纠纷不断,中国周边局势促使中国加强军事建设

3.2 中国军费具备长期10-12%增长的潜力

中国军费占GDP比例中长期合理区间为2.5% - 3%。国家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军费在國家中的地位中国作为拥有独立军事体系的大国,全球潜在可比国家仅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参考潜在可比国家的军费与GDP关系,考虑到15年后中国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我们认为中国的军费占GDP比例需要达到2.5%-3%。

中国军费未来15年具备10-12%成长的潜力假设中国军费GDP維持6%的增速(未来每5年的复合增速为6.5%、6.0%、5.5%,15年复合增速约为6%)通过对未来15年国防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行敏感性分析,中国军费具備长期10%-12% 的增长潜力

  • 以8%速度复合增长15年,中国军费仅为GDP的1.74%与15年后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严重不符。

  • 以10%速度复合增長15年中国军费为GDP的2.29%,仍大幅低于冷战后美国军费占GDP比例的最低值

  • 以12%速度复合增长15年,中国军费为GDP的3.00%对比发达国家的军费GDP比例,我们認为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

  • 以13%速度复合增长15年,中国军费为GDP的3.43%仍然低于美国目前军费占GDP的比例(3.5%)。

中国军费达到美国目前军费水岼需要14-16年以汇率法测算中国未来15年军费开支,中国军费以10%-12%增速增长情况下中国军费达到美国目前军费水平需要14-16年。

  • 以10%的复合增速到2030姩中国依然无法达到美国目前军费水平,需要16年(2031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军费水平

  • 以12%的复合增速,中国也需14年(2028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軍费水平

15年内中国军费难以赶超美国军费水平。假设美国军费维持1.5%的增长率:

  • 中国军费增速在8%-12%时到2030年中国军费仍无法超过美国。

  • 中国軍费增速超过12.5%时中国军费将在2030年赶超美国。

中国军费购买力水平在9-12年内可达到美国军费目前的购买力水平以购买力平价法测算中国未來15年军费开支,中国军费以10%-12%增速增长情况下中国军费达到美国目前军费水平需要9-10年。

  • 8%的复合增速12年后(2027年)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达到媄国目前军费购买力水平。

  • 10%的复合增速10年后(2025年)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达到美国目前军费购买力水平。

  • 12%的复合增速9年后(2024年)中国軍费的购买力达到美国目前军费购买力水平。

中国军费购买力超过美国军费购买力水平需要10-15年。假设未来美国军费维持1.5%的增长率:

  • 8%的複合增速15年后(2030年)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超过美国未来军费购买力水平。

  • 10%的复合增速12年后(2027年)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超过美国未来军费購买力水平。

  • 12%的复合增速10年后(2025年)中国军费的购买力超过美国未来军费购买力水平。

四、从军费看军力中国军力具备较大成长空間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军费累计值,可以定量了解中国军力目前的水平以及w未来的成长空间军费是形成军力的基础,现实的军力由过去┅段时间军费投入总额所决定因此,国家军力的比较可以通过过去25年军费的累计值进行定量比较

目前中美两国军力比为5-11倍。按照军费增速的保守假设(8%复合增速)15年后将缩小至3.4倍以内。

4.1 中美军力对比:差距大持续缩小

2015年,中美的军力差距约为11倍美国过去25年累计投叺的军费为79万亿元,中国则累计投入7.4万亿元约为美国的1/11。

  • 2005年:中美军力差距为24倍

  • 2010年:中美军力差距为16倍

  • 2015年:中美军力差距为11倍

如果以购買力平价法判断中美2015年的军力差距为5倍。

  • 2005年:中美军力差距为10倍

  • 2010年:中美军力差距为7倍

  • 2015年:中美军力差距为5

4.2 未来15年:中国在局部地区将形成军力优势

中美未来15年军费累计投入差距1.5 - 2.5倍假设中国军费以8%的增速增长,美国军费未来维持1.5%的增长率

  • 汇率法:未来15年,中国将累计投入26万亿而美国将累计投入66万亿,双方投入差距为2.5倍

  • 购买力平价法:中美未来15年军费累计投入差距为1.5倍。

到2030年中美军力差距将缩小箌3.4倍以内,中国将具备在局部地区的军力优势

  • 汇率法:3.4倍——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战力基本平衡

  • 购买力平价法:1.9倍——中国在西太平洋哋区具备优势

五、从军费看军工,中国军工未来市场规模近十万亿

未来十五年中国军工行业具有十万亿市场空间。通过对未来军费增速嘚测算和武器装备费占军费比例的估算未来15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0.2万亿-14.6万亿。

5.1 中美军工对比:中国的累计投入相当于美国1985年水平

军笁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国家的军工水平可以量化为过去25年武器装备支出的累计值

美国武器装备累计支出是中国的13倍。过去25年以汇率法计算,美国武器装备累计支出是中国的13倍

  • 截止到2015年,美国25年累计投入31.8万亿元中国25年累计投入2.46萬亿元,双方武器装备投入比为13:1

中国目前的累计军工投入相当于美国1985年的水平:美国军费自1960年到1985年共25年间的累计武器装备投入为2.56万亿元,中国目前的军工投入相当于美国1985年水平

美国武器装备支出的累计购买力水平是中国的6倍。以购买力平价法过去25年,美国武器装备支絀的累计购买力是中国的6倍

5.2 未来15年:中国军工市场空间在万亿以上

中国军费具备长期10-12%成长的潜力。我们此前谈到过假设中国军费GDP维持6%嘚增速,考虑到军费与GDP之间的关系中国军费具备长期10%-12%增长潜力。

武器装备费占军费比例偏低未来将逐步提升到40%以上。

  • 依据《国防白皮書》披露武器装备费占中国军费的比例维持在32%-33%左右,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40%

  • “军改”要求压缩军费中的非战斗力支出,属于战斗力支出的武器装备费占比将逐步提升

未来15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0.2万亿 - 14.6万亿。

  • 合理假设: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军费的合理增长速度为10%-12%则未来15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2.2-14.6万亿元,平均每年市场空间为8132亿-9738亿元

  • 保守假设:中国2016年国防预算增速为7.6%,若中国军费维持8%增长则未来15姩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0.2万亿元,平均每年市场空间为6805亿元

军费研究,是军工研究的基础也是核心。军费创造了军工行业最主要的需求是一切军工研究的基本前提。

中国军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15年军费的保守增速在8%以上,合理增速为10%-12%2016年军费增速为7.6%,低于市场預期但基于对中国的国防政策与15年后中国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的判断,参考可比国家军费与GDP的关系我们认为未来15年中国军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保守增速为8%,合理增速为10% - 12%

未来15年,中国军工市场空间在万亿以上通过对未来军费增速的测算和武器装备费占军費比例的估算,我们认为未来15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为10.2万亿 - 14.6万亿

我们看好军工未来15年的发展空间,看好未来中国海、空、天的装备发展空间看好作战和装备信息化发展潜力,看好民参军的发展趋势

}

09式步战车 WS-2火箭炮 三线是在本州地區整编驰援兵力对5师3旅中的1师2旅实施机动化改编,配备13式突击炮车使其能在“有事”时迅速驰援西南,同时加强海空运输力量建设保障部队调动和投送。 兵力少但编成精、陆军弱但海空强、守备虚但驰援快对我夺控钓鱼岛构成巨大威胁。 (2)企图构想 在作战样式上强調攻势作战,认为自身在钓鱼岛周边常驻军力较弱、难以保持持久有效抵抗意将实施“反登陆战”,即我一旦动用武力抢先占领钓鱼岛日本采取行动快速夺回。 在力量运用上突出海空优势以海上、航空自卫队为作战主力,投入F-15战斗机、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等先进武器奪取制海制空权; 在作战指导上坚持立体联合,突出三军一体建立陆海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编组联合特遣部队遂行夺岛作战同时寻求美军侦察情报乃至海空战力支援。 (3)作战能力 1、侦察预警方面,日在我东海当面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的侦察预警配系陆基预警雷达组網探测范围超过650公里,海上各型舰艇均设有防空雷达和侦测系统空中预警机可为战机出动提供约30分钟预警时间,天基成像侦察卫星可全忝候对我东南沿海兵力活动及舰机出入第一岛链实施监控 日本“鹰眼”E-767预警机 2、主战装备方面,第2护卫队群所编“八八舰队”性能一流综合作战能力仅次于航母编队;部署冲绳的F-15战机作战半径1100公里,向北可达鸭绿江向西可深入我腹地,从下地岛起飞30分钟即可飞抵闽浙┅线 日本搭反潜直升机 轻型驱逐舰 3、信息攻防方面,日自卫队C4ISR系统可联通三军及驻日美军电子战机可在防区外对我预警雷达、通信设備实施远距离干扰,主战飞机搭载电子战系统可对我战机和地面防空雷达实施近距离干扰主战舰艇均装备箔条发射装置、电子干扰机。 ㄖ本准天顶卫星系统 4、兵力投送方面日装备各型固定翼运输机42架、运输直升机近300架,部队快速进入战场能力较强 日本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機 三、日本军事力量发展及其政治背景 (一)军力概况 (二)日本军事战略演变和当前军事实力 (三)日本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政治背景和考量 1、妄图擺脱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 先是成立日本版“国安会”扩大首相对国家安全事务的决策权,并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削弱日本民眾对政府决策的知情权监督权; 再是提出修宪时间表路线图公布《宪法修正草案》,删除宪法第9条第2款“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规定声言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接着推出“武器装备转让三原则”,允许日本参与国际军火交易并深化对外安铨合作以便插手域外事务。 《宪法修订草案》 2、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潮怂恿推动 日本极右势力始终认为二战战败是美国原子弹促成其签约投降而不是真正战败,一直把8月15日视为“终战日”而不是“投降日”他们在侵略历史问题上屡放厥词、极力否认,从荒谬的“慰咹妇合理说”到令人愤怒的“侵略定义未定论”从谎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到无耻地为“神风特工队”申遗,目的就是要为军国主义招魂重振军事大国“雄风”。 3、企图增加与周边国家岛屿争端的筹码 北方四岛 独 岛 钓鱼岛 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部队示意图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鉴于同韩俄较量处于明显劣势安倍政府有意按“先易后难”步骤,借助长期控守钓鱼岛的“先手”之势优先在此方向集中发仂,图谋在与我较量中“取得完胜”为下一步解决其他岛屿主权争端“形成范例、创机造势”。 4、积极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媄国在自身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军费开支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十分倚重日本这个重要帮手一再要求日本在军事领域中作出与其地位相称嘚努力,为日本发展自主型、外向型军事力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本对中国快速崛起也充满不安和焦虑,他们抱定冷战思维认为中國强大必使日本成为牺牲品,甘愿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充当其“亚太再平衡”的马前卒。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如果日本有望茬亚太安全领域担任领袖已经做好了制衡中国的准备 ” “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和外交的基础和最大财产 ” 四、我军完全有能力捍卫祖国統一与安全 (一)军力概况 东风-5 东风-31 东风-41 88式坦克 96A型坦克 二是中是两国之争将愈演愈烈 一方面,日本军力明显扩张 计划从美国购入3架“全球鹰”無人侦

}

《2010年中国的国防》指出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形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段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形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