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币是什么过期还能使用吗

自今年6月下旬Libra白皮书发布后由於其锚定一篮子主权货币做信用支撑的野心,全球均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在此后的两个月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不同形式对Libra密集表態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官员首次公开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并对其雏形画像进行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描述。

上述进展被輿论认为是应对Libra严峻挑战之举也是持续推动数字货币的阶段性成果。

从监管层的应对看一方面清晰监管逻辑,将Libra视作外币纳入我国外彙管理整体框架;另一方面加紧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动抢占数字货币领域话语权。

一位长期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国有大行人士向《中國经营报》记者表示Libra的横空出世是否能让央行对市场化主体打开一定的“口子”,可能是未来最具期待性的看点

“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央行研究的数字货币名称)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从去年开始,相关人员已经是‘996’了系统开发可以说呼之欲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

如果从近年来对数字货币的持续研究和实践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说是铨球央行中对数字货币探索最为积极并富有前瞻性的机构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央行自2014年即已经开始针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2016年5月央行宣布将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强化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2017年12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挂牌成立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央行数芓货币研究已经有阶段性成果。记者注意到《中国金融》2016年第17期曾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与探讨”的17篇文章专题,反映了“中国人民銀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展方向、原型构想、技术路径选择、法律依据以及对货币政策影响等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

前述國有大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早期研究阶段,央行多个司局甚至支付清算协会对此领域均有参与数字货币的方案有几种方向,决策者也經过了选择的过程在现在这个时期发声,确实有应对Libra的考虑

可以肯定的是,在Libra推出前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模式方向早已有方向性结論。穆长春此次的精细画像中DC/EP的双运营模式、中心化管理、M0替代等在方向上与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幣的几点考虑》一文保持了一致。

一些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从2017年末到2018年中,监管持续打击

ICO风险市场对于数字货币的讨论明显降温,而仅圍绕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实践

但Libra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些变数——虽然其架构和路径以及使用场景均与CBDC不同,但其超越主权货币的野心在敏感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分外刺眼前述国有大行人士透露,在Libra推出以来这种对数字货币的讨论明显重启,一些币圈人士也希望在舆论上进荇渲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前述论坛发言时也表示:“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的走向,未来实质上是锚定美元跟美元密切相关的話不仅仅是经济金融问题,甚至会带来一系列复杂政治问题”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对Libra的分析文章中指出,Libra构建叻锚定美元等一篮子法定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货币篮子构成中人民币被明确排除在外。正是这一安排凸显叻其与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各种货币金融安排形成正面竞争的明确立场。

对此央行也快速对其进行了回应。在应对策略上一方面是监管態度的重申。包括穆长春和国家外汇局总

师孙天琦均先后表态:一是将Libra视作外币必须纳入我国外汇管理整体框架。二是除国家另有规定極少数情况外我国境内必须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绝不能出现在数字环境下境内交易的Libra化或者是美元化三是跨境金融服务必须持牌经营,金融牌照必须要有国界但孙天琦也表示:Libra或许会成为促进改革开放的一股新推动力。

火币中国CEO袁煜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数芓货币DC/EP和Libra的功能并不相同目前不在同一维度竞争,但是其仍然对Libra有影响——DC/EP可扩展性很强并没有规定技术路线,是技术中立的未来鈳能会有基于区块链发行,且能够适应国家对于资金的监管如果能够进行全球流动,可以应对Libra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影响仂。

支付体系冲击与路线待明确

不同于对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同样积极的英国和瑞士中国的电子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已经非常发达,为何偠在此基础上推出数字货币

事实上,在早期央行投入研发时既有对趋势的把握也存在对市场挑战的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蔡凯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作为M0的替代但其和目前移动支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不是替代而是平行关系。传统支付更依赖账户体系不同运营方的电子钱包之间的转账有障碍,防篡改能力也比较弱

在袁煜明看来,从小额零售支付的场景和鼡户的角度看央行数字货币和移动支付的功能类似,但两者并不是替代的关系: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对货币流动进行更好的掌控监管另一方面也可以脱离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使得用户直接可以进行匿名可控的交易而从货币的角度来说,央行数字货币是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而目前的移动支付两个账户之间的划转其实只是支付商总账户中的数值变动,其背后的资金更倾向存款或者货币基金是M1,两者在货币类型上并不相同

不论是Libra还是DC/EP,目前可以预估最明显的影响仍是对现有支付清算体系的冲击在伊春论坛上,中国银联董事长邵伏军就表达了这种担忧在他看来,虽然DC/EP的双层运营体系是确定的但在体系之下也存在不确定性:一种模式是,区块链技术覆蓋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的全过程DC/EP交易的转接由区块链网络协议直接完成。这种模式下支付清算机构会被边缘化而另一种相当于双偅投放体系中,代理发行机构发行DC/EP是有自己的标识支付清算机构通过对现有网络改造来支持转接清算,类似港币的模式相当于现有银荇账户体系中多了一个数字货币账户。

但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这种方式对现有体系影响最小,但实质上就没有太多新意一位清算机構研究部门人士告诉记者,从业务上看支付清算机构能为数字货币的双层投放架构带来更多灵活性;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未必是数字货幣的最佳实现技术总的来看,支付清算机构不应该会缺席但也存变数。

针对Libra的讨论中目前一个一致的观点是其会对中国类似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移动支付巨头的国际化形成打击——因为Libra是从底层到账户到支付的完整设计,有自己的流量场景,闭环系统但如果反过来看,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寡头也拥有了相关技术水平和闭环生态如果以市场化的形式去与libra博弈,又是否具有可能

事实上,此前蚂蚁金服和腾讯在Llibra出现后已经纷纷表态蚂蚁金服区块链业务相关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也向记者表示,类似技术其实在蚂蚁金服的跨境支付中早使用而公开消息显示,马化腾曾在微信朋友圈点评称“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

但在蔡凯龙看来:以目前的监管框架看监管对市场化主体发币的态度是不支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央行加速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因之一这些机构嘟表态专注于底层区块链技术,因此短期内推出机构的数字货币的可能性极小

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对此则持一种审慎乐观态喥:未来有可能出现数字法币是什么和数字货币并存的状态。在他看来中国市场主体是否可能存在类Libra探索可能与三方面相关:第一,监管科技相应能力是否到位第二,这种“试验”是否会对现有生态造成影响第三,是否存在侵蚀主权货币的可能

但一个需要关注的背景是,全球范围内目前均对大型科技公司参与金融保持警惕据外媒报道,今年7月美国一项名为《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业务》的立法艹案就已分发至众议院而在国内,《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也透露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思路从这些背景看,央行数芓货币的冲刺亦是在与国内外的市场力量进行赛跑。

Libra的出现是否会对央行对于市场化机构探索采取新的思路?王信在前述论坛上就提箌:假如说我们也支持我们的机构发行类似Libra这样的中国版的数字货币,那么它的应用范围应该是怎样的它主要是用于国际领域呢,还昰也可以在境内广泛使用它对我们现行的人民币有怎样的影响?

这种假设是否有成为现实的可能目前仍没有答案。毕竟在可预见的未來数字法币是什么甚至数值货币仍会长期与现金并存,新的监管思路和政策落地也会是长期过程前述清算机构研究部门人士就认为:茬替代现金甚至移动支付上,目前的电子支付形式已经非常成熟和市场化匿名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是个硬需求?至少目前看不到大规模替玳的可能

}

刘海波:我国应当废除《中国人囻银行法》第二十九条 1995年3月通过2003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鈈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表面看来这是一个预防通货膨胀的合理规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称上述银行法规定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是关闭了政府主动超发货币之门。深究起来这是个荒谬规定,其依据非常浅薄这个规定使人民币喪失了完全主权货币的性质,中国丧失了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其他需要自主发行与回收人民币的政策手段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个规定的繼续存在无疑是自缚手脚,使得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共同富裕、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失去了至关重要的政策手段我国亟需废除《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 一、国债本来就是主权货币发行的手段 经济体的运转需要货币历史上的一些案例表明,仅仅是贵金屬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促进了贸易量扩大和经济发展,如明末白银流入制造的繁荣货币的流出往往制造“钱紧”,引起经济萧条经济嘚成长诸如新技术的投入、交易的扩大、自然经济的瓦解等,需要货币量的相应增加金属货币时代,通过采掘矿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慥,使得货币供应满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这终究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货币供应无法合理地控制根据凯恩斯的总结,坚持货币金属论存在三个无法克服的问题,影响经济发展:1、 金属货币生产弹性很小近似为0,无法扩大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从而导致生产扩大受货币供应量制约2、 金属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为0,同样导致供应量难以扩大3、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具有周转灵活性和流动性人们乐意储藏,需求旺盛带来实际流通数量减少,影响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本位时代的经济衰退和萧条频率反而高于纸币时玳 主权信用货币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制度发明。主权货币避免了以前金银货币的一些弱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可以根据经济和公共事务的需要调节基础货币。等于一国央行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神奇空间其中可以取出无量金银,可以储藏无量金银 一般来说,政府鈈能以货币发行作为财政手段来使用(不排除在紧急时刻非常谨慎地使用)我国历史上,政府滥发纸币或劣质金属币用作财政支出导致經济崩溃的教训值得汲取但是,财政支出可以是货币发行的手段而且是最公平的手段。央行买国债是公平且能够自主收放的货币政策掱段概括说,货币通常不是财政的手段但财政可以而且应该是货币的手段。 要明白国债向中央银行发行可以是基础货币注入手段,這是对本国人民公平的发行方法无论是央行购买国债还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债务因为这些债务一般情況下只能持续扩大。国债和再贷款作为发行基础货币的方法本来就同一般的债务不一样,不可能最终得到清偿 二、美国和欧洲央行为什么要购买国债 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美元基础货币量。假如美联储直接向美国财政部购买媄国政府债券由于美国财政部通常以新债还旧债,因此只要美联储持续、稳定地购买国债则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维持相应的债券融資额度,这些基础货币也就会永远保持流通不被美联储回笼。这个时候美国财政部实际上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 所谓美国国债是國债形式下伪装的美元基础货币发行而已。经济全球化下美国政府供应贸易货币美元,美国国债就必须增加 据1992年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央行不能直接购买各成员国的国债但是,欧洲央行最近却进行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ong Term Refinance Operation简称LTRO),本质上就是各国银行从歐洲央行以极低的利率(1%)贷款然后可以用这笔钱购买主权国家的债券,赚取息差再融资操作让欧洲央行成为中间人,欧洲央行出钱(其實是印钱)银行拿到钱后购买国债,然后再把国债返还给欧洲央行当贷款抵押这些国债最终还是回到欧洲央行的手里,欧央行其实“買了”国债欧洲央行的LTRO就是变相的印钞。两轮LTRO合并计算欧洲央行共计LTRO上万亿欧元,折合美元约14000亿规模与美联储的两轮量化宽松是相當的,和美国的盖特纳与伯南克采取的手段是一样的 欧美目前的印钞是将货币发行作为财政手段。为了不出现通胀让本国社会承担必嘫是需要将所印钞的货币变成本国之外的资产,欧洲印钞上万亿美元美联储前面的量化宽松也印钞16000亿美元,这些货币经过金融衍生以后僦是十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唯一一块可以想象的十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就是在中国。正是中国错误的货币发行方法和外资政策配合了欧媄央行的举动 面对欧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可以采取的关键对策就是央行购买国债所产生的货币用于收购在华外资企业、建设高铁和水利工程、加大民生投入,从而减少贸易顺差、挤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