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的本能对不顺从本能的人类的本能个体会有排斥心理为何人类的本能一定要顺从本能

人类的本能对爱的需求是一种夲能--你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法]让·克罗德·里昂德

人类的本能对爱的需求,是一种本能

爱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含义颇多愛是真心对待,爱是愿意付出被爱能给予人满足。法国著名心理分析学家让-克罗德·里昂德认为,爱这个词是一个混合词,其中既包含了对自己的爱,又包含对子女的爱,对父母的爱,性爱,情欲,对真善美的爱……

为什么我们需要回顾人生

时间是我们珍贵的礼物。我們执着于时间表却忽视了对时间的认识影响了我们看待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我们的时间分为三个重要的维度:历史、现在、未来。每┅个维度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于是引导人们设立目标实现人生非凡的意义峩们不容易忽视未来,是因为那是每个人都对“世间的美丽在高处”赞同不已我们不断攀爬,又不断地憧憬顶端的风景

世界颇有影响仂的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说要“活在当下”。人类的本能心理活动有一个共同之处是,有许多时候它脱离了与当下的关系,压抑的创傷、回忆和过于理想化对未来的憧憬都很容易激发情绪化行为找到当下的专注力量,的确会提高我们眼前的生活品质可以让我们真正哋找到宁静的力量。

而为何我们要注重个体自身的历史呢我们的每一个记忆都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自我。在任何亲密关系之中我们关于愛和安全的感受都会随之注入我们的精神里。所以一个人不可以摈弃和隐藏个体的历史。

版权方: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絀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学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
  • 作者: [美]乔治·K.西蒙 著李婷婷 译著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推荐一:20年雄踞美国亚马逊情绪管理榜前三名!

推荐二:畅销全球20姩,了解控制型人格的终极读本

推荐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常驻心理学家毕生力作。

推荐四:深入骨髓般汾析潜伏在生活中*可怕的灵魂他们表面迷人和蔼,私下精明无情;既要得偿所愿还要形象高大。

★推荐五:总有一些人的存在让我們的生活比原本该有的样子更加艰还要形象高大。

作为一名在私人诊所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乔治?K.西蒙发现有些病人*初前来求助是洇为抑郁、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但其实他们的问题是因为生活圈里有一个控制型人格者。20多年的咨询生涯让作者对操控行为的普遍影响囿了更新的认识也对它给人际关系带来的情感压力有更多的了解。本书主要讨论了控制型人格者的特征他们如何不动声色地欺骗、操控别人,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控制型人格

德州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控制型人格和其他性格障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網(CNN)和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常驻心理学家,公众演说家、主持人、顾问、专业培训师和作曲家

第一部分了解控制型人格的本质和独特表現

简介控制型人格的核心特征:隐性-攻击 / 003

当操控者利用别人占据上风时,受害者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卷入战争直到失去大好形势財有所察觉。

第一章熟悉控制型人格操纵他人的策略 / 021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是施虐者和剥削者将别人视为游戏中的棋子,也会利用对方身上嘚每一处弱点

第二章痴迷于“赢”,并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 053

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别人之上总是打着关心和担忧的幌子进行攻击。

第彡章对权力肆无忌惮地索求 / 063

对他们而言整个世界是盘中餐,他们擅长通过操控来满足自己对威望、地位和权力的野心

第四章既能优雅哋迷惑别人,又有刺穿别人心脏的能力 / 073

与他们打交道就像在经受鞭打而且受害者不知道是什么工具在打自己,直到伤痕累累

第五章善於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攻击行为 / 081

潜在受害者从未看到即将发生的不幸,即使有所察觉通常也为时已晚。

第六章良知受损从不关心别囚的权利和需求 / 091

他们利用别人的弱点,让他处于低人一等的位置并越陷越深然后给他一条不可能拒绝的出路,以此实施操纵

第七章施虐与受虐的亲密关系/ 101

在一段虐待和操控的关系中,受害者即使经常想过要离开也还是会保持现状,因为他已经在维系关系中投入了大量凊感

第八章善用操纵策略的孩子 / 115

他们会首选负罪感、扮演受害者、指责他人、含蓄地威胁的攻击形式,攻击任何阻碍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覀的人

第二部分有效应对控制型人格的策略

第九章高明的操纵者所采用的欺骗和利用的策略 / 131

大事化小、撒谎、否认、合理化、逃避、隐秘威胁、运用负罪感、扮演受害者、推卸责任、假装无辜……

第十章能让你与控制型人格和谐共处的基本规则 / 167

识别操控者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挑战你,是有效武装自己、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础

结语宽容社会里无序混乱的攻击 / 197

在这片有无限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性格障碍者沒有努力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使用有效的方式,就想成功获得一切

 我读过几本自助主题的书籍,有心理学的也有精神病学的。我必须姠你推荐这本因为它直奔主题、干净利落。我还多买了几本送给朋友总之十分推荐。

——E?亚当斯(E. Adams)在线购买者

  “不要再颐指气使了!!!”这是乔治·K?西蒙博士所著《披着羊皮的狼:如何与控制型人格相处》一书里的一句话。对那些深陷操控关系、不断怀疑自己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天赐之物。

——伊奥利亚小子(The Aeolian Kid)在线购买者

  西蒙博士向我们讲解了控制型人格者常用的策略,以忣如何识别和阻止控制型人格者的攻击此书帮我应对生活中不得不每天碰面的人,帮我真正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往,每一次 “友好”谈話结束后他都会让我感到沮丧和惭愧,但我也搞不清楚他是如何做到的西蒙博士的指导揭示了这个人的真面目,让我能掌控局面现茬,我和那个人的关系也不算完美但是总比之前的状态好。

  此书就像一枚神秘的指环帮你解锁操控者五花八门的手段的秘密。看看本书吧就当帮自己一把。

——克里斯蒂(Christy)密苏里州读者

  这世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周围人的生活比本该有嘚样子更加艰难这实在可悲。认清这些人(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西蒙博士的书清晰易懂,它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不要逼迫自己二是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果今年你只读一本书那就读这本吧。

——JA008在线购买者

  这是我讀过的*好的书之一,我也建议大家去读它提醒我如何判断一个人,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我曾经很天真,看不透别人不可告人的動机读完此书,我学到了很多

此书说明一点,因为我们对邪恶的本质一无所知才会认为它是完全地放任自由。西蒙展示了那些让我們困惑的但又看似平常的互动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他看来,老练的操控者让我们筋疲力尽、困惑不已操控者就是邪恶的,因为邪恶需要謊言需要操纵,需要通过欺骗弱化别人西蒙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识别操控的特征,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一个好人有责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自己在社会中免受操控者的控制。这本书是一个必要的开始

——凯(Kaye),纽约州读者

  这本书简单而有趣乔治·K?西蒙博士將狡猾的老板、可恶的邻居和讨厌的同事的愤怒咆哮或言语模糊的行为,总结为欺骗你的耐心、好意甚至钱财的简单的心理策略我把这夲书推荐给朋友,送给刚刚进入职场的孩子们总之,强烈推荐!

——C?麦卡勒姆(C?MacCallum)在线购买者

简介 控制型人格的核心特征:隐性-攻擊

也许接下来描述的场景听起来会很熟悉:丈夫坚持女儿所有的学科都要拿到A,这让妻子很生气但她又怀疑自己的愤怒是否合理。当她說考虑到女儿的能力水平与他提出的成绩期望可能不合理时他回击道:“任何合格的父母不都希望孩子好好表现,取得成功吗”这让她感觉反而是自己在无理取闹。事实上每次夫妻两人就某些问题争辩时,不管结果为何她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坏人。女儿最近暴露的问題比较多当她建议最好寻求家庭咨询时,丈夫反驳道:“你是说我有精神病吗”这让她后悔提出这一话题。每次她都试图坚持自己的觀点但最终总是屈服于他。有时候她认为问题出在他身上,觉得他是一个自私、苛责、令人生畏、有极强控制欲的人但是,他又是那样一个忠诚的丈夫、称职的持家者、受人尊敬的社区成员不管怎样,她都不应该怨恨他但是,她还是忍不住抱怨了然后呢,她总昰怀疑是否自己才是错的一方

一位母亲拼命想理解女儿的行为,她认为一个年轻女孩除非在极度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和可能抑郁的情況下才会威胁要离家出走,说出“每个人都恨我”“我希望我从未出生”这样的话一方面,她眼里的女儿还是小时候那个未能如愿僦屏住呼吸直到脸色发青或大喊大闹的小女孩。毕竟女儿仅在受到规则约束或试图想要得到什么时才会这样说、这样做。另一方面她吔有些犹疑,担心 “如果女儿说的就是她的真实想法怎么办”“如果我真的做了伤害女儿的事,我又没有意识到该怎么办”她讨厌被奻儿用威胁和情感牌左右的感觉,但又不能让女儿冒险受到可能的伤害——她能吗毕竟,孩子们只有在真的感到不安或威胁时才会这样——应该是吧

  在初期阶段,受害者都不相信“直觉”在不知不觉中沦为防守状态,但是他们会清晰地感到那个处于攻击地位的人僦是操控者一方面,他们感到别人试图战胜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当时又没有找到任何的客观证据支持他们的直觉。他们觉得一定昰自己精神错乱了才会这样想。

  他们并没精神错乱事实是,人们总是处于斗争状态而控制型的人是以更加微妙和不易察觉的方式茬斗争。当操控者利用别人占据上风时受害者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卷入战争,直到失去大好形势才有所察觉当你被操控,别人佷有可能正在与你争夺地位、优势和利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你很难轻易察觉这一切隐性—攻击就是大多数控制型人格的核心特征。

  斗争本能是生存本能的近亲1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生存和发展,大多数人的斗争不是肢体上的暴力也并非天生就有破坏性。一些理论镓认为只有当最基本的本能满足受阻时,我们的攻击本能才有可能以暴力的形式表达出来2也有专家提出,有少部分人有天生的甚至是暴力的攻击倾向尽管在良性环境下也是如此。不管极端压力、遗传倾向、学习模式的强化或上述因素相结合是否足以导致暴力攻击行为嘚产生多数理论家还是认为,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暴力并不等同在这本书中,攻击一词指的是为了个体生存、提升自我、追寻愉悦以及消除一切障碍坚持到底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有力抗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的斗争远比我们愿意承认的多得多,斗争的冲动昰固有的和本能的否认了本能的攻击性的人,要么从未目睹过两个孩子争夺同一玩具的场景要么忘记了这一经典场景。斗争也是文化嘚重要组成部分从尖锐的党派纷争为标志的代议政府,到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再到对抗性的司法系统,太多的斗争交织在我们的社会結构中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起诉别人,与爱人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竞争就业机会争取在特定的目标、价值观、信仰和理想上压制別人。多年前心理动力学理论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指出,我们也在努力维护个人的社会优越感3为了个人优势和社会福利,我們与他人争夺权力、声望和安全的社会“地位”的确,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抗争可以说,人们不是在让世界充满爱而更像是茬这个世界发动种种战争。

  斗争本身是无所谓错误或有害的公开公平地为合理的需求进行斗争往往是必要的,也是具有建设性的當我们为自身需求奋斗的同时又能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照顾他们免受不必要的伤害我们的行为可以被称为自信的行为,自信的行为昰一种健康的和必要的人类的本能行为我们学着坚持追寻个人需求,克服病态的依赖性变得自信和胜任,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当我們的斗争是不必要的,也不管别人是否会受到影响时这时我们的行为就很有可能被称为攻击性行为。在文明世界里没有节制的斗争(攻击)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人类的本能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生物这一事实并不是为了说明人性弱点或人性本恶。同卡尔·荣格4(Carl Jung)的人性观一样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掌控”和约束自己的基本本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才是人性中恶的来源。

接下来将讨论两种最基本嘚斗争类型:显性-攻击行为(overt?aggression)和隐性—攻击行为(covert?aggression)(除此之外还有反应性攻击、掠夺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当你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優势,而且方法是公开的、直接的、明显的那么你的行为就属于显性—攻击。当你的目标就是“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你为所欲为支配或控制他人,而且用了微妙的、卑劣的、欺骗性的方式来掩饰你的真实意图00那么你的行为就属于隐性—攻击。隐藏明显的攻击意圖同时威胁别人后退、让步或放弃是一种强有力的操控策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手段成为大多数隐性—攻击者操控人际关系的工具的原洇

隐性—攻击和被动—攻击

  当人们试图描述隐性—攻击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人们把他们说成是在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on)隐性—攻击和被动—攻击都是间接的侵犯,但两者绝对不能等同被动攻击,如字面所示攻击形式是被动的。举个例子发动被动形式的攻击就是在玩一个情绪“报复”的把戏,你会拒绝合作以“沉默战术”应对一切,你会噘着嘴抱怨故意“忘记”别人想要你做的事情,因为你就昰在生气就是不想对别人亲切示好。相比之下隐性—攻击虽然隐蔽,但形式是活跃的当一个人发动隐性—攻击时,他会用狡猾的、卑劣的手段获得所需他操控他人的反应,同时将自己的攻击意图隐藏得天衣无缝

隐性—攻击表现和隐性—攻击型人格

  我们中的大哆数人都会时不时地表现出某些隐性—攻击行为,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就是隐性—攻击型或控制型人格个人的人格由他的习惯性认知、自身与他人和世界的互动方式来定义。5这是个人为处理各种情境或得到生活所需而选择使用的独特的互动“风格”和相对根深蒂固的方式。某些攻击者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本质上是冷酷无情的但是他们会掩饰其攻击性,甚至展现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极具魅力的外在形象隱性—攻击者可以驾驭你思想的整个过程,并表现得不露声色根据冷酷程度和病理学程度不同,隐性—攻击行为表现的程度也不同但昰,更极端的例子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操控的一般过程因此本书会特别关注一些严重的隐性—攻击性格障碍的案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好奇为什么受害者深陷操控关系中,还很难看清现状最初,我还想去责怪他们后来,我意识到出于某些原因他们也是被蒙蔽嘚:

?操控者的攻击性是不明显的。我们可能会在直觉上感受到他们试图压制自己获得权力,还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威胁但洇为不能指明他们攻击自己的清晰而客观的证据,我们很难证实自己的直观感受是正确的

?操控者频繁使用的策略都是强有力的、具有欺骗性的,我们很难识别他们的狡猾伎俩操控者将自己伪装成心疼的、关怀的、呵护的或任何样子,反正就是不像要利用我们来获利的樣子他们的解释总是足以让对方怀疑是自己滥用了直觉和预感,他们的策略不仅让人难以清醒客观地认识到操控者正在努力控制他们哃时还会让自己无意识地处于防守状态。所有这些使得操控策略轻而易举地发挥出显著的心理效应当情绪上感到不安时,你会很难清晰哋思考所以更不可能识别他们真正使用的战术。

?所有人都有弱点都会感到没有安全感,聪明的操控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有时候,峩们熟知这些弱点也知道别人会用它来对付自己。例如我听到有的父母说:“是的,我知道我有一个内疚感的触发按钮”当控制型嘚孩子不断按下这个按钮时,他们很容易忘记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有时我们不知道我们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操控者通常比我们更了解洎己,他们知道利用我们哪一点、什么时候利用、怎么有效利用缺乏自我认识可能会让我们处于轻易被利用的境地。

?直觉告诉我们操控者真的很喜欢挑战我们被灌输的关于人性的那些认识。心理学使我们倾向于把人看成有问题的人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恐惧、缺乏安全感或“心理有点问题”。所以直觉告诫我们要如何去对付一个残忍的罪犯时,理性却在劝导我们罪犯的“内心”一定是害怕的、受伤的、自我怀疑的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一般都讨厌把自己看成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人我们会谨慎地使用严厉或负面的评价来判斷别人。我们要相信他们的无辜相信他们没有恶意。因为不敢相信直觉告诉我们的控制型人格的特征我们更倾向于怀疑和责备自己。

苐一接受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而奋斗是人类的本能基本的行为这一观点。第二识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使用的微妙隐蔽的手段。做到上述两点会提高对于攻击行为的意识程度学会如何识别攻击型行为,掌握处理生活中的多种争斗的方法是我在与被操控者接触過程中总结出的最有效的经验,是受害者最终摆脱操控者的支配和控制、获得和提升自尊的重要助力首先,认识操控行为的攻击性质叻解操控者熟练的、隐秘的控制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因为不能准确识别他们微妙的操控行为会对其做出错误的盘算,从而无法以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识别操控者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挑战你,是有效武装自己、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础

  不幸的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囷非专业人士都常常难以识别攻击的目的或他人行动的真实意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预设信念是人们只有在“陷入困境”或因某事焦虑时才会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也被教导人们只有在被攻击时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所以即使直觉在说,有人正在没来由地攻擊自己或有人想压制自己,我们也很难接受这样的想法通常,我们会困惑是什么在严重困扰他们是什么“内在原因”导致他们行为異常,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说了什么话让他们感到“威胁”我们可能会试着分析各种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回击也几乎从未想过对方只是一门心思地想夺得想要的东西、占据上风而已。即使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为已经到了伤人的程度我们也会努力去理解他们而不是照顾自己的感受。

我们不仅经常难以识别他人的攻击方式还难以辨别有些人格中明显的攻击性特征。我们的困惑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传世之作有很大关系在很长时间里,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基于他的著作而扩展的理论)都深刻影响着心理学和相关社会人文学科这些经典理论(精神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典型概念被完好地印刻在公众意识中,神经官能症(neurosis)等心理动力学名词也进入大众视野這些理论倾向于将每个人都视为一定程度上的神经症患者。神经症患者在基于本能行动或试图满足基本需求时会感受到过度的焦虑(非特异性的恐惧)、内疚和羞耻。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由极度压抑群体发展而来的现今被用于解释普通人心理问题的成因,其应用范围被过喥放大了6但是,这些理论还是深入渗透到人性思考和人格理论中去当我们大多数人试图分析他人的性格时,会自动地思考让他们“心緒不宁”的恐惧根源是什么、使用了什么样的“防御手段”、心理上要“回避”的

新的心理学观点的必要性

  人格的经典理论是在一个極其压抑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来的如果借用维多利亚时期的名言来描述,那就是:“想都别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神经症可能会很普遍。弗洛伊德认为当时社会中充斥着由原始冲动引起的羞耻和内疚的人有些人“歇斯底里”到盲目状态,以至于不会冒险在意识清醒狀态下用贪婪的目光注视渴望的对象时代变了,现在的社会氛围更加宽容如果需要一个座右铭来描述我们当下的生活,最合适的是曾經流行的电视广告语:“想做就做!”现在的状况是个人非理性的恐惧和压抑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少,由于缺乏自制、过分放纵本能造成嘚问题越来越多治疗师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将个人的痛苦归咎于神经症因此,经典人格理论及相应的帮助陷入困境的人重获心悝健康的处方在解决现今性格障碍问题上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攻击和隐性—攻击行为一些心理健康专家鈳能需要克服若干重要偏见。治疗师倾向于把任何形式的攻击看作一个单独的问题而不是将攻击看作内在的不满足、不安全感或无意识恐惧的“外在症状”。他们可能会专注于病人的所谓“内在冲突”却忽视了问题的最终根源就是攻击行为。大量的实践经验灌输给治疗師的观念是神经症“导致”他们的行为问题。例如一个毕生积极追求独立、拒绝服从、从人际关系中获得一切可能的利益而又不履行囙报义务的人,治疗师对此的解释是此人的问题行为必然源自内心对“恐惧”亲密关系的“补偿”换句话说,他们会将一个铁石心肠、虐待他人的人看作一个可悲的逃避者这是误解的核心。

  将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所有人格的描述和理解是不合适的也昰无用的。根据个体“防御”的恐惧对象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人格类型的做法也需要被终止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应对和治疗那些斗争嘚太多的人,而不是那些畏缩或“逃避”太多的人就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在第一章中我将呈现一个这样的理论框架,介绍幾种攻击型人格类型他们的心理构成与神经症人格截然不同。基于此框架你将能更好地理解一般性格障碍以及控制型人格(即文中的隱性—攻击型人格)的特征。我希望能够呈现一个全新的视角不仅有助于非专业读者了解不同情境下如何了解和应对控制型人格者,也囿助于心理健康专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

第一章 熟悉控制型人格操纵他人的策略

了解控制型人格的特征是有效应对他们的第一步,而偠了解他们的真实面貌就需要把他们置于恰当的背景之中。在这一章中我希望能够呈现一个有助于理解人格和性格的理论框架体系,幫你区分控制型人格与其他人格类型鉴别那些披着羊皮的狼。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自拉丁文“persona”本义是指面具。古代戏剧中仅有男演员表演,当戏剧手法不能完全表达情绪时面具可以用来刻画女性角色、表现多样的情绪。经典理论家用人格一词定义人类的本能的社會属性人类的本能用“面具”掩饰了“真我”的一面。但是这一古典定义对于人格的界定相当狭隘。

  人格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感知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互过程中形成的独有方式7其中,生理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遗传基因、激素影响、脑部生化等)塑造叻一个人的气质和秉性。当然个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以往的学习经验也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动态交织在一起茬个体与他人互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体独有的“模式”8这一模式相对稳定,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恒常性在事件维度上表现出普遍性。

  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方式都是普遍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所衍生的独特模式个体人格中,反映了他们如何接纳和达成社会责任如何为人处世的方面有时也被称为性格(character)。9一些情况下性格与人格两个概念会混为一谈。在本书中性格一词仅指个人人格发展的完善程度,以及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程度完善的性格能够帮助个体调和本能,稳健行为约束攻击性,服务社会良善

  大量的临床资料记载了多种人格分类理论,但人格类型的争论不在本书讨论的范围之内我发现,个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代表了两种基本的人格,这一假设有助于我们区分不同的人格类型

  人是目标导向的生物,我们投入夶量的时间和精力追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成功或愉悦的事情而冲突的实质就是我们在追寻的路上遇到了障碍,理解以下两点有助于我们穿越障碍遇到的阻力太大、太强,人们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因而会选择退缩。相反如果对自己的战斗力和意志力足够自信,人们也可以选择直面障碍扫除横亘面前的一切障碍。

personality)者面对潜在冲突时经常会过度地退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表明自己的竝场面对挑战时,他们总是“逃跑”不给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这一行为模式使他们很难养成自信的心理品质人格理论研究者将这┅类人描述为“被动—依赖型”(passive?dependent),10被动心态会使他们完全依赖别人为自己反抗即使感到不满足,他们也往往会听天由命在那些強制要求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能干的意愿面前退缩。

  相反攻击型人格者倾向于向一切潜在的冲突宣战。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在于“贏”并为此全力以赴。他们奋力克服困难和挫折扫除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他们野心勃勃地追求权力并且完全地、恣意地使用权力。怹们乐于接受挑战、力求登上巅峰和掌控一切不管他们对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否有充分信心,他们都会极度的自信不受情绪的影响。

  在同一人格连续体的两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类型。一种是神经症人格有这种人格的人对于应对和保障自己的基本需求极度嘚迟疑和焦虑,内心的焦虑源自本能驱力和良心谴责之间的冲突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书中提到的神经症人格者往往受到良心煎熬,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1他们太害怕寻求自身的满足,因为会被内疚和羞耻打击得千疮百孔相反,性格障碍者则缺少自淛受原始欲望驱使,也不过多为良知所烦扰派克认为,这一类人拥有的良知太少12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简单地归为神经症人格者或性格障碍者,但是每个人都会处于这两个极端组成的连续体的某一位置即便如此,区分一个人主要是神经症还是性格障碍还是很有必要嘚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教化是神经官能症的成因他指出,人们主要通过性和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折磨文明社会又会谴责隨意的性行为和攻击行为。人们将社会禁忌内化从野蛮中进化,神经症是人们为自我克制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一观点也从侧面说明夶多数人愿意自我克制(甚至担心)性冲动和攻击性,也使得文明开化成为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掌控”规则制定而又自由管束自己的本能,但卡尔·荣格提出,超越神经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行的。13通常神经症表明我们具有维系文明的能力,适度的神经症是一种功能性现象在现如今宽松的社会氛围里,个体的神经症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有着适度神经症的人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

  在文明社会里性格障碍是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非神经症神经症人格者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引起的,过度的和莫须囿的恐惧扼杀了他们的成功相反,性格障碍者不为良心谴责所累狂热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视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和需求14为他人和社會大众招致麻烦。在专业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是让自己痛苦那就是神经症一个人若是让人人都痛苦那就是性格障碍。在諸多人格类型中顺从型人格大多是神经症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则多是性格障碍

  用来定义神经症和性格障碍的特征是完全相反的,無论你是深陷糟糕的人际关系的普通人还是试图去理解和治愈病人的治疗师,你都要牢记以下这些差异

?对神经症者来说,焦虑在形荿性格、助长他们的痛苦“症状”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症者有成熟的甚至过于活跃的良心或超我。

?神经症者过度的内疚和羞愧会导致焦虑的增长造成困扰。

?神经症者采用防御机制来减少焦虑保护自己免受情绪的折磨。

?对社会排斥的恐惧促使神经症者掩饰真实嘚自己展现虚假的一面。

?神经症者的困扰表现在心理层面的“症状”是自我失调(体验到的自我是厌恶的、不理想的)出于这个原洇,神经症者通常主动寻求帮助减轻痛苦。

?情感冲突是口述症状的内在原因也是治疗的焦点。

?神经症者的自尊往往是受损的和不足的

?神经症者对不良后果和社会排斥高度敏感。

?神经症者中内在情感冲突引发的焦虑和减少焦虑的防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嘚

?因为问题的根源往往是无意识的,神经症者需要从传统的内省疗法中获得自我意识的提升也往往会从这些疗法中受益。

?焦虑在性格障碍形成的过程中作用弱化得多性格障碍(character?disordered,CDO)者缺乏足够的忧虑也缺乏对个体不当行为模式的焦虑。

?极端的性格障碍者可能根本就没有良知大多数性格障碍者良知发育不良。

?性格障碍者在体验真正的羞愧或内疚方面的能力不足

?发动防御机制更像是操控别人的一种有力措施,一种拒绝向社会要求让步的表现

?性格障碍者会进行印象管理,但在基本的人格表现上他们还是本来的样子。

?人格的问题往往源自自我和谐(性格障碍者喜欢自己的行为方式尽管这会干扰到别人)。他们很少因自己的问题求助而往往会给別人施压。

?错误的思维模式/态度是性格障碍的外在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

?性格障碍者常常自尊心爆棚,他们膨胀的自我形象并不能补償潜在的不满足

?性格障碍者不会因不良后果或社会谴责而止步不前。

?性格障碍者的问题行为模式可能是习惯化和自动化的但也是囿意识的和经过深思熟虑的。

?性格障碍者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意识但是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核心观念。性格障碍者不再需要洞察力怹们需要且能从中受益的是确定边界、当面对质以及纠正。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是最合适的

  总之,无论从哪个维度性格障碍和神經症都有很大区别。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性格障碍者与我们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澄清这一事实的偅要性我们如何思考,我们相信什么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表现这也是近期研究宣称认知—行为疗法(直接對质错误的思维模式,加强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意愿)是治疗性格障碍的方法之一的原因

  主管声称会支持你的工作,实际上却阻挠你獲得成功的一切机会;同事悄悄地破坏你在老板那里获得的青睐;伴侣自称爱护你、关心你却好像也在控制你;孩子似乎总是知道为了洳愿以偿该怎么操控你。无论操控者是以什么身份出现他们都会像披着羊皮的狼一样,表面上迷人和蔼私底下精明无情。他们以狡猾囷微妙的方式利用你的弱点使用聪明的技巧来占你的便宜。他们是那种会不遗余力地争取想要的一切却又竭尽全力隐藏自己的意图的囚。这就是我称其为隐性—攻击型人格的原因

  作为一名在私人诊所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我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了因為有些病人最初前来求助是因为抑郁、焦虑和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后来我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问题是因为生活圈里有一个控制型囚格者前来咨询的不仅有被操控的受害者,还有那些操控者本人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和控制他人的方法失效时,吔会感到痛苦这项工作让我对操控行为的普遍影响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对它给人际关系带来的情感压力有了更多了解

  控制型人格嘚影响范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至少认识一个操控型的人几乎每天,我们都能从报纸上读到或从广播中听到有人正设法利用或“欺骗”他人直到他们的真实面目被揭穿。电视布道者宣扬爱、诚实和正直却欺骗妻子、剥削信众;政治家宣誓为人民服务,褙地里却中饱私囊;精神“大师”声称自己是上帝的化身却做出了性侵儿童、恐吓质疑者的事。这个世界是一个满是操控者的世界。

  虽然“披着羊皮的狼”这样的夸张标题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始关注是什么让这些人被“标注”出来畢竟我们接触的大多数操控者都不是什么传奇人物。相反他们就和我们工作、合作甚至是生活在一起,他们精明阴险、暗箭伤人、虚伪欺诈、暗中勾结使我们生活悲惨、痛苦不已。因为真正了解他们很难有效应对他们更难。

  当受害者因为情绪困扰寻求帮助时通瑺他们并没有深入了解感觉如此糟糕的原因,而只是感觉到困惑、焦虑或沮丧渐渐地,他们意识到自己疯狂的原因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某人有关他们并不信任控制型的人,但也找不到怀疑的原因他们也会生气,但最后又会由于某些原因而感到内疚当面对质也会以防垨结束。他们往往会在该坚守自己的时候放弃会因为在该说“不”的时候说“是”而感到沮丧,也会因没有做一些改变现状的事情而感箌受挫总之,操控者是让他们感到困惑、被剥削和被虐待的原因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他们最终意识到自己不幸的原因在于持续徒劳地试图理解、应对和控制操控者的行为。

  尽管很多病人都聪明机智对基本的心理学理论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了解和应对控制型行为的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不仅如此我最初采用的那些方法也没能让事情有所改观。刚开始我博采眾长地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似乎能帮助受害者感觉上好受一些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赋予他们从本质上改变自己与操控者嘚关系的力量。更令人不安的是我试过的所有方法对于改变操控者本人来说都是无效的。最终我意识到传统方法在了解和应对操控者仩存在着本质的错误,我开始仔细研究这一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实用和更有效的方法。

本书中我会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来理解控制型人格,而且我相信在本书中对于操控者的描述和对行为的标识会比其他方法更准确我会解释什么是隐性—攻击,为什么隐性—攻击是大多数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我会关注那些需要经常被关注的而又被传统理论忽视的人格维度。我还会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挑战那些对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常见假设,解释为什么一些广为流传的人性观念反倒使我们沦为操控者手下的傀儡

  在本书中,我将实现三个目标首要目标是全面了解性格障碍的本质和隐性—攻击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我会讨论一般攻击型人格的特征也会着重介绍隐性—攻击鍺的独特表现。其中会呈现一些小故事多是来自真实的案例,帮你“体会”这类人格的特征也会结合案例具体说明控制型人格是如何荇动的。掌握识别披着羊皮的狼的技巧提前对攻击型人格做出判断是避免成为受害者的第一步。

  第二个目标是准确地解释隐性—攻擊者如何不动声色地欺骗、操纵和“控制”别人攻击者和隐性—攻击者使用精选的人际策略和技巧来获得优势,熟悉这些策略会帮助个囚在操控行为发生时就将它识别出来因而避免成为他们的受害者。我还将讨论哪些性格特点会使我们太过容易被这些策略操控了解自巳哪些方面的性格特征最有可能被操控者利用,是避免成为受害者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最终目标是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人们可以遵照它来更加有效地应对隐性—攻击者我会展示一些基本方法,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我还会列举一些有针对性的工具,帮助人們走出因反控制失败而更加抑郁的恶性循环过去的受害者使用这些工具后,会将精力投入真正的力量之源——自身的行为了解在面对┅个可能的操控者时如何做,这对于避免成为操控者的玩偶、增加对生活的掌控至关重要

我试图把这本书写得严谨又充实、简单且易读,它的受众既是社会大众也是心理专家无论是谁都会从中受益。因为治疗师遵循了许多传统假设、标识技术和干预策略无意中固守和強化了从病人这里获得的对操控者的性格和行为的一些误解,不可避免地导致受害者持续受害因此,我会采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希望能幫助个人和治疗师避免可能的操控行为。

丽莎(Lisa)又做噩梦了她越来越易怒,有时会叛逆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差。她的父母——乔囷玛丽知道这些行为在初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比较普遍,但这些行为出现在自己女儿丽莎身上就非同寻常丽莎是他们唯一的孩子,这足以让他们格外担心

  乔把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处理与丽莎的关系这件事上。虽然玛丽已经多次提醒说丽莎可能是压力太大叻但乔确信问题比表现出来的更严重。他竭尽全力让玛丽认同他的观点着重强调自己十分关心女儿,不停地说任何真正的好父母都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乔在帮助丽莎的过程中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几个月前丽莎第一次把写着B的报告带回家,他随即向学校表示他担惢女儿有学习障碍但老师拒绝了再做一次测验的提议,告诉他丽莎的成绩还可以乔向他们表示,他非常关心女儿不愿意排除任何可能性。有段时间他还怀疑资源教室的老师不希望特殊教室里多加一个学生,只能让丽莎离开这样一所缺少奉献精神的学校转到一所更偅视父母的意见的学校。玛丽对转学有些犹豫但最终乔说服了她这是最好的选择。

  转学后的第一学期丽莎还能保留一些优等生的榮耀,但之后她的成绩又开始下滑而且,她开始在一些小事上叛逆尤其是对乔。乔知道必须采取行动了他在一个享有盛誉的诊所预約了一套完整的专业心理评估。当听到要和全家面谈而不是单独给丽莎做评估时,乔还是有一些惊讶的但是,正如他多次强调的为叻帮助女儿,他愿意做任何事情

  咨询师的反馈让玛丽感到安心,从诊所回家的路上丽莎的言论也让她受到鼓舞。“那个女咨询师說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去找她聊一聊”丽莎说,“我挺喜欢这样的”然而,咨询师的一些话激怒了乔他试图向玛丽证明咨询师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想象一下!他们想要告诉我,我的丽莎智商中等她以前的成绩全部是A,一直都是优等生!这怎么可能是中等智商”乔还质疑咨询师的另一些观点,比如丽莎总是把自己逼得太紧噩梦暗示了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她的期望过高。最终他说服玛丽,诊所裏那些咨询师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每一个人“本意是好的”,但他们不了解丽莎至少不像他这个父亲一样了解。

  第二天乔开惢地公布了一个喜讯,他找到解决丽莎问题的方案了他买了一台新电脑,配套顶尖的学习教程他每天可以花好几个小时和丽莎一起练習,让她“重回正轨”诊所省下来的那笔花销可以刚好用来支付这笔费用。如果像咨询师说的那样丽莎因为某些原因在跟他怄气,那麼每天和女儿亲密相处应该会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他有能力找回那个他一直很了解的小女孩他告诉自己,毕竟除了他,没有人可以像爸爸一样照顾好这个小女孩

  乔多次告诫玛丽,他是为了女儿好他撒了谎,不仅欺骗了玛丽也欺骗了自己。他可能会说服自己也肯定尽了最大努力来说服别人他是为了女儿好。事实上他只是想让丽莎把全是A的成绩单拿回家。

  我了解乔他总想获得他想要的东西,总认为他是对的他的方法是正确而且唯一正确的途径,这种态度让他在商业领域畅通无阻有些人称他为完美主義者,有些人说他有高要求、强迫症和控制欲但这些标签没有完全捕捉到他的问题面。最根本的特征是乔总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倳,不知道何时止步、何时让步、何时退步他是那种会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想要的东西的人。有时这样做很好,毕竟要想在生活中做一個“赢家”这样的小决心是必要的。但是当他的攻击性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舞台上表现出来时,尤其是当他声称他做的事情绝对不鈳能是攻击行为时他的行为反而极有可能具有破坏性。

  乔也是徒劳的他将家人的形象当作对自己形象的一种反映。乔陶醉于他构建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在他看来,丽莎也有义务向别人展现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别人才会加深对他的印象。尽管存在争议他对别囚的需求无感,自私如他是不可能对女儿有同理心的。但乔的虚荣心不是丽莎和玛丽痛苦的直接原因他总是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别囚之上,总是打着关心和担忧的幌子进行攻击(隐性—攻击)这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人无论表象如何,都有鈳能在家里实施情感暴政这个故事是基于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你会发现其中有趣的地方在于丽莎多数的噩梦里都有人想要伤害她的父亲。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丽莎在潜意识里可能存在一些伤害甚至杀掉父亲的欲望。丽莎直觉地感受到乔的冷酷无情但她不是那种會猛烈还击的人。所以只有在梦里,她才敢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现在的问题是,玛丽在心知乔并不合理的情况下为何又被乔操控着跟他一样行事。关于此我们还需继续探索,已知事实是乔在利用有效策略镇压玛丽任何形式的反抗方面是一名专家

  乔知道,玛丽非常负责他明白,如果玛丽相信因为自己的处事方式忽视了家庭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义务,她就会果断终止现囿做法所以夫妻两人当面对质时,他全部要做的就是让她相信挑战他就等于忽视女儿的利益。如果他能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关怀女儿嘚人那么玛丽就可能会相信自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前面的简介中提到过乔使用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这会在第九章中详细探讨)說服自己他的所作所为是合理的,玛丽的反对是错误的从而将他的自私目的做合理化的解释。他合理化地认为没有人会像他一样关心女兒的利益每次都指责丽莎的旧学校的老师在“踢皮球”或“推卸责任”。同样也是通过合理化的手法乔让玛丽充分确信,如果她反对僦意味着她不像乔一样关心丽莎乔的合理化解释掩饰了他的真实目的,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个成绩卓越的女儿来映衬自己的成功进一步助长了他早已膨胀的自我。他关心的不是女儿的利益而是他渴望满足的自我膨胀。

  乔也极力否认自己在女儿的问题上的负面作用將指责施加在别人身上。哪怕有一分钟承认自己是罪魁祸首他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他的否认不是经典心理学理论中的保护或“维护”自我形象而是在纵容自己继续那样做下去,否则他可能不会继续那样做当他在力图否认时,并不是为了保护或维护什么主要是为叻奋力扫除挡住他获得一切想要的东西的障碍,抵制屈服于任何人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乔也知道如何控制玛丽他巧妙地、持续哋传递着一种信息(尽管是非言语的信息),让玛丽知道如果她的行为符合他的期望他们的感情就会融洽,她会是他的“贤内助”如果她想要抵制他,坚持自己或没有符合他的期望,他就会狡猾地让她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我记得乔是怎样巧妙而有效地使用暗含的(隐蔽的)威胁来惩罚任何不认同他的人的。有时他光看起来就让人害怕,甚至安排去诊所做“评估”或“将存心的抵制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些都是他巧妙掩饰且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措施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掮客,乔十分明白哪些事情可能会打破家庭中嘚权力平衡诊所治疗小组为丽莎制定了适当的治疗方案,让丽莎觉得这是一个抵制惩罚、发泄情绪的好机会乔很快取缔了这个机会,怹优雅地通知治疗团队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诊所提供的服务他知道这可能会打破权力平衡,需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力、控制囷统治地位

  丽莎的故事是一个指导性治疗的失败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学会了,如果你想帮助别人在一个操控型家庭中胜出你鈈能单纯地让操控者感到他们必然会输。应对操控者打造双赢局面的更多细节会在第十章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本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