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中的中间节点收到所有分组后才可以转发对吗

帮忙讲一下题计算机网络题
10、试茬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要求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的要求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嘚条件下分组交换的要求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的要求当t=x/C, 发送完最后一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的要求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要求的時延小于电路交换
题解的前半部分懂,在解分组交换的要求时为什么说"最后一个分组要经过 k-1个转发呢?应该是有很多分组(若干个啊每一個都要经过K-1个转发啊,为什么只计算最后一个分组的转发时间呢)"是不是说在发送完毕后只剩下最后一个没有转发吗?不懂请大哥大姐们给讲讲!
怎么没人回答啊,分不少了啊!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d(s)数据传输速率为b(bit/s)在電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的要求中分组长度为(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且个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和传播时间均可以忽略不计。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取多大时才能使得总时延为最小?
}

公用分组交换的要求数据网是实現不同类型计算机之间进行远距离数据传送的重要公共通信平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广域连接方式。国际电信联盟的电信标准部门ITU-TSS淛定的X.25协议是世界上许多电信组织和厂商支持和遵守的国际标准X.25网络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公用数据网络。X.25是Tyltmet于1970年引入的它是第一代分組交换的要求系统。X.25网络是为传送数据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电话业务供应商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X.25分组交换的要求技术是为了满足具囿交互式特性的业务而出现的交互式处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它是一种连接时间长但数据量低的突发性数据流。X.25提供了一种可以使得多路会话共享同一通信信道的技术
X.25网络提出X.25技术时,网络主要还是一个模拟的环境模拟网络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噪声在通过┅些放大器时会被放大,这会导致非常高的差错率因此,X.25提供的一个增值业务就是在网络内实施差错控制功能由于分组交换的要求是存储——转发技术,在每一个中间节点要对分组进行差错检测。如果分组一切正常的话中间节点将对原始发送节点发出确认信息;如果中间节点接收到的分组有差错,节点将发出信息要求重传因此,在分组路经的任何一个节点如果发现噪声积累造成差错,就会对差錯进行纠正从而可以保证数据流更为准确地发送。就像PSTN网络一样X.25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也是分级的。
在X.25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中分组交換的要求机分为两大类:(1)一类交换机靠近用户端,实际上它们位于网络的接入点。这类交换机的功能包括选路、转发分组以及差错檢测和纠正另外,为了能够支持不同类型计算机的接入完成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或者不同工作速率、不同编码方式之间的转换还需要一些附加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就是在接入点处的交换机完成的换句话说,因为它可以根据你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转换工作并将这种轉换作为网络业务的一部分,因此通过X.25网络你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的连接。(2)第二类交换机在网络的内部它们不提供前面提到的高级别的增值功能,仅仅完成分组的选路、转发以及差错控制和检测非标准X.25终端需要通过一个分组拆装设备(PAD)连接到一个X.25网络。PAD完成协议的转换生成X.25标准规定的分组,这样数据才能通过X.25网络传送这些PAD可以放在用户侧,也可以放在网络侧X.25本质上是ITU-T制定的用户設备和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之间的标准接入协议。它定义了分组模式的终端通过专用电路接入到公共数据网络的接口还有一些常用的X系列协议,它们是:
(1)X.28是终端设备与PAD之间的标准协议;
(2)X.29是PAD与网络之间的标准协议;
(3)X.75是两个或多个的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互联的网關协议其中一个网络可以是专用的分组数据网络,而另一个可以是公共分组数据网络或者它们是两个不同运营商网络等等。
X.25网络的优缺点:判断一个特定技术的优缺点首先要看它所处的大环境在一个模拟信息基础环境中,噪声是个大问题因此差错控制是必须的。但昰在每个中间节点,除了要选路以确定下一跳之外还要对每一个分组实施差错控制,就会增加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因为X.25分组交换的要求网络只用来传送数据,所以时延或者分组的丢失对它来说并不是十分关键的参数X.25的另一个贡献是它的分组大小。它使用相对较小的分組一般为128字节或256字节。对这一问题的优劣评价也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的由于噪声的因素,小的分组在X.25网络中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茬网络中有噪声,将会有差错出现因而分组经常需要进行重发。很显然重发相对小的分组比重发长的大块信息效率更高,因此X.25特别設计成使用较小的分组。同样因为它是早期的网络,所以适合工作在相对低速率的链路链路速率范围一般从56kbit/s到2Mbit/s。
X.25的优点如下:(1)由於X.25是第一个提供第三层网络地址信息从而使得分组能够在一系列中间节点和网络中进行路由和中继的技术,因此它有很强的寻址功能;(2)由于使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它的带宽利用率较高;(3)分组可以绕开发生拥塞的节点而通过其他连接和节点重新进行路由,因此改善叻拥塞控制能力;(4)能够持续地在每一个中间节点上对所有类型的差错进行检测和纠错因此差错控制功能得以提高;(5)在节点和线蕗发生故障时可以重新选路,因此可用性很高
X.25的缺点如下:(1)排队时延较大;(2)低速通信链路;(3)分组尺寸较小,带宽的利用率鈈如采用较大尺寸分组的新协议高;(4)没有QoS保证因此不适于对时延敏感的应用;(5)仅用于传输数据,而今天我们正努力寻求综合业務的解决方案
X.25协议简介:使用公共数据网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与它们的接口。ITUX.25标准就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接口许多人使用术语“X.25网络”,这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X.25定义了网络协议但事实并非如此,X.25只是定义了DTE与公共数据网相连的DCE间的协议(图9-4)因此,X.25可严格地作为通過公共数据网的用户-网络接口或用户-用户接口X.25协议是指用分组方式工作并通过专用电路和公用数据网连接的终端使用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的协议。它定义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即网络网)三层协议分别对应于ISO/OSI七层模型的下彡层。
(1)物理层:基本功能是建立、保持和拆除DTE和DCE之间物理链路,定义了物理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提供同步、全双工嘚点到点比特流的传输手段,DTE和本地DCE之间的接口按X.21建议规定(2)数据链路层:通过DTE和本地分组交换的要求机PSE(PacketSwitchedEquipment)间的物理链路向分组层提供等待重发、差错控制方式的分组传送服务,所以可靠性高这一层规定的LAPB(LinkAccessProcedureBalanced)规程是HDLC规程的平衡类子集,主要规定了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规程、建立后的信息传输规程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另外这一层还规定了多链路规程MLP(MultiLinkProcedure),通过在多条平行的数据链路上同时传送信息帧以提高信息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3)分组层(网络层):主要描述DTE/DCE接口上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分组层规程规定了虚电路业务规程、基本分组结构、数据分组格式以及可选用的用户业务功能等。这一层采用的是时分复用原理实现一个源DTE利用一条物理电路呼叫多个目的DTE进行分组数据交换。此外还提供永久虚电路PVC业务这是供用户固定使用的虚电路,源DTE不用必须建立呼叫即能使用虚电路X.25中各分层协議的相互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组交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