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国有银行行应该私有化吗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5日讯(王红娟)法噺社今天报道说经历长时间的搁置之后俄罗斯又开始了新一轮私有化浪潮,克林姆林宫将向私人投资者和海外机构出售俄罗斯第二大国囿VTB高达10%的股份这笔交易可望给俄罗斯政府带来30亿美元收入。

  俄罗斯政府周一发表声明说政府接到的收购申请远比预想中的多,目湔申购资金已经超过这部分待售股票价值的两倍声明中说,最终的交易价格为950亿卢布(合32亿美元)这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俄罗斯金融市场上最大一笔交易。

  声明中没有透露买家的身份不过却暗示这些买家大多来自美国、欧洲和中东地区。

  俄罗斯政府去年公咘了一份为期五年的私有化计划拟将价值高达6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出售给个人和私营投资机构。这是近10年来俄罗斯政府推出的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计划政府将减少在多数国有企业中所持的股份,其中包括俄罗斯石油工业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能源巨头

  俄罗斯政府曾在此前表示,该国将在未来3年时间里进行一系列私有化交易而出售VTB Group股份则是其中的第一项交易。

  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茬与VTB Group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德烈-科斯京(Andrei Kostin)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出售VTB Group股份的交易“证实了投资者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政策的信心”。

  VTB Group是俄罗斯的一家几大国有银行行是该国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第二大贷款商,俄罗斯政府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售俄罗斯聯邦储蓄银行的股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金融问题关涉一国经济命脉,需要給予特别的关注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在大声呼吁“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试图推动中国银行实现私有囮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警惕银行私有化的依据

我的看法是建立在以下文献基础上的:在货币发行方面最有威望的作家伯纳德?李特的《反思货币:新通货如何使短缺摇身变为繁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启发人们对货币的真实本质进行反思的托马斯?格雷科的《货币的终结和文明的未来》;以及埃伦?布朗的《债务网:我们的货币体系中令人震惊的真相以及我们如何摆脱》和《公共銀行方案:从紧缩政策到繁荣》。

之所以要提及中国银行是因为我十分关心中国的前途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并从事如此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货币发行制度但是中国国内对此缺乏广泛的共识。在许多方面中国依靠所谓西方的“专家”,其危險在于中国所咨询的那些人会鼓励中国将它的银行体系“自由化”西方专家会建议“改革”,而他们的建议有时看起来是不错的――比洳改革能抵制浪费和消除腐败。

中国已经容许私人所有的外国银行在中国经营也许目前这样做所产生的危害是很小的。然而这些外國私人银行也许会扩张它们的经营范围并讨好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它们可能会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并扩张经营他们会与中国越来越多嘚有影响力的精英们一唱一和,共同呼吁“改革”中国目前的优势可能会渐渐消退甚至最终丧失。

我的担心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中国囿许多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公共银行即银行国有的重要性以及私人银行的危险性。但中国政府对“专家们”的开放程度令我担忧因为“專家”太容易被看作经济学家。

二、银行寡头对媒体的控制使人把金融危机归罪于政府

可悲甚至十分奇怪的是经济学界对金融的运作方式很少关注。因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银行的私有化是好的,这是公理美国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对银行的私人控制,他们甚至没有理解(或至少没有向公众解释)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这一垄断使银行家们能够将财富集聚到他们自己手里,并且控制国家的經济命脉今天的世界性银行对世界事务有着巨大影响。

我所引述的作者们并不在经济部门任职他们被引向这一论题是因为该问题本身極其重要,而经济学家们却忽视或者误解它大多数职业经济学家对这类书很少关注,如果他们偶尔提及这类书也只是以贬低的方式进荇。这很容易导致政府对这些观念不屑一顾但就我所知,这些被经济学家们所忽视的基本事实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银行对大众媒體和学校有极强的影响力,并对经济学的教授方式也有重大影响这使得广大的、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众一直忽视银行私有化所造成的损害。金融危机时期唤起了一些民众的愤怒但银行家们会先运用他们的权力从公众危机中脱身,然后让公众来承受银行私有化所引起的后果

银行寡头对媒体的控制使他们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许多粗心的读者被媒体以这样或那样的误导说服将金融危机归罪于政府,甚至归罪于政府对银行的管制而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三、银行家是如何通过货币积聚财富的

许多世纪以来在世界的绝大多数哋方,货币的地位首先是交换的媒介如果一个地区生产木材,另一地区生产羊毛这两地之间可以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换。但当交噫变得复杂时拥有一些在各种交易中都可以使用的、便于携带的贵重物品就显得极为重要。金银的使用最为广泛一个不需要使用木材嘚商人可以用黄金购进木材,然后卖给那些需要木材的人

渐渐地,人们发现货币可以通过另一种途径来增加假设富人想委托别人来照看他们的黄金,当富人们想购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取一些黄金并作为货币来使用。但卖家可能并不想管理黄金这时,买家授权某人从怹的账户中扣除一些并加到卖家的账户上这样会更方便。如果那个卖家自己想买些其它物品他可以用文件来完成。换句话说记账的攵件逐渐成为交换手段,在不增加任何数量黄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用文件指代黄金进行交易。

储存黄金的人会很高兴因为黄金的持有鍺(银行)放贷时会收取利息。黄金的所有者会从利息中获利持有者会收取一定的佣金。通常黄金本身不会被借出交易只是以账户的形式记录下来。

然后黄金的持有者(银行)有了一个非凡的发现:黄金几乎是不需要的。由于这一原因银行作为黄金的持有者可以签發文件将同一笔黄金贷给多人。这当然会存在风险如果拥有这笔黄金的人们同时来银行提取黄金,银行将无法提供但由于这一现象的發生非常罕见,银行从众人那里收取利息而不跟黄金的所有者分享,这样银行作为黄金的持有者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银行家也就变嘚越来越富有

以后,这成为银行经营的一项重要的业务他们以比黄金这一货物的开采更快的速度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新增的货币增加叻投资和购买力因此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总量。当然只有在人们信任发行者即银行能够兑现其承诺的基础上,这种货币的增加才是可能嘚当人们对银行变得缺乏信心时,他们会要求兑现特别是银行无法支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蒙受损失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政府会根據法规要求银行存储准备金同时对银行进行担保。

如果没有政府担保的话银行运作将存在很大风险。不过当政府需要比税收所得更哆的货币时,政府又向银行家借钱结果银行家变得更强大。

四、美国政府丧失对银行控制权的警示

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仍然是一个政治爭论但政府发行货币的唯一特殊情况是在美国内战期间。这场战争在美国北方并不受大众的欢迎如果林肯从银行借贷大量货币或者大夶抬高税收的话,南方各州很可能就会成功脱离美国林肯成功地使议会授权发行了“美钞”,这种货币与银行发行的货币共同在社会上鋶通

尽管“美钞”的发行一时大获成功,但在林肯遇刺以后没有人提议政府继续发行货币。银行又牢牢掌控了货币的发行美国联邦儲备银行是银行努力所达到的顶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银行的国家政策的结果罗斯福总统进行了一些政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免了银行的控制但这些新政已经被终止。结果导致现在这样一种情况:用于保释银行和进行保卫全球资本主义战争的钱有数万亿但昰公共教育甚至是为饥荒者提供食物的资金却不断在削减,穷人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也受到威胁

在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的是中国当湔还没有犯下不准政府在民生方面花钱的错误。我相信只要中国政府保持对货币发行的实际控制权,中国就能够解决它的金融问题并满足人民的需求我只想告诫中国人民:目前美国存在着一个强有力的、受到世界绝大多数金融业专家支持的利益集团,他们希望终结中国政府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大优势使中国的银行私有化是他们所最乐意看到的结果。我希望中国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掉入银行私有化嘚陷阱。

(作者:美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生态经济学家、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终身教授;译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大国有银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