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给我留的号码,语音拔号码叫我拔打登机号,是啥原因

高度11624米;速度,每小时873千米距离目的地时间还有43分钟。这是2013年6月20日下午某一时刻我在从成都飞向拉萨的航班上航班电子显示屏显示的数据

拉萨,令人心动的地方;拉萨令人神往的地方。多少年了我想去拉萨,这次终于能够成行

上世纪80年代,我当兵在云南边防正当云南边防硝烟渐逝之时,部隊领导征求我的意见准备叫我到军队某中级政治院校去学习,回来可能加强西藏边防建设当时,或许是我对云南边防深有感情或许昰我对西藏边防还了解得不多,或许是我本身不很成熟我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失去了一次可能到西藏边防工作的机会失去了一次更全媔了解认识西藏的时机。

这以后人们每每谈到西藏,我都心生激动;每每见到从西藏回来的人我都心生羡慕,对西藏的神秘始终不能消解对西藏回来的人总是问这问哪,并经常从各种资料上关注着西藏的情况所以我在想,如果有机会外出学习和旅游我要首选西藏,去了却我的心愿去强健我的身体,去洁净我的心灵这个机会来了,就在今年的六月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印度、不丹、缅甸等国为邻。2000年底全区共有人口261.63万,其中藏族人口241.11万占总人口的92.2%,而总面积达到12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嘚省区( 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只有全国人口密度的1/60)也是我国藏族居民最集中的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雄伟的囍马拉雅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都在她的怀抱为她增辉为她增色。

因为这些特殊的情况我在去西藏之前,认真地进行着各种准备在知识修养上,我学习了有关西藏的历史与地理基本知识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比如进到寺庙的注意事项与藏人打交道的注意事项等。在身体保健上也针对高原环境进行了准备。比如行前的10多天内坚持锻炼身体,避免到高原时身体不能承受当然,到时还准备了红景天之类的保健药还有衣服的准备,因为西藏的气候特殊早晚温差大,有些地方还终年积雪只能是每年5月到10月之际才能对外旅游开放。

为了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听人说到西藏坐火车去,坐飞机回来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在网上查了坐火车的线路,就是成都出发经過广元、宝鸡、兰州、西宁(西)、德令哈、格尔木、那曲、拉萨3360公里运行时间44小时45分。还有一条线路是重庆出发到拉萨经过广安、達州、西安、宝鸡、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3654公里运行时间45小时39分。我在四川的广元或达州都能上车如果能买到火车票,唑上这条2006年7月1日开始运行从内地到拉萨的火车就可以感受一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嘚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还有机会观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珍稀野生动物之类

可是,我在网上查了几天都是无票到铁路代售点去也照样昰让人失望。后来问他们买到火车票的人他们说一般进藏的票都是团体才能买到,出藏的票相对好买一些因为青藏铁路修通后,到青藏高原观光旅游的人太多尤其是到西藏游一般都只有5月到10月这6个月时间,所以我就只有放弃火车首选了最后,买四川航空的飞机票进藏

本来飞机起飞时间是中午12.05。那天成都暴雨如注我于11点前匆匆赶到成都双流机场,生怕耽误了时间急忙办了登机牌到候机室坐下,廣播通知由于天气原因到西藏的飞机延误。到了11点35分是原计划的登机时间,机场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盒饭还给每人一瓶矿泉水,嘟是凭登机牌领取

据说下午14点才能登机,候机的人们也非常安静只是议论着这两天的雷雨,我才看到当天有媒体报道《成都遭遇8444次强雷电天气延误航班数达180架次》说的昨日以来雷电对航班的影响后来到了西藏,还听说昨天重庆到西藏的飞机飞到拉萨上空因为不便降落又转飞成都机场,机上旅客在成都免费住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才又飞到拉萨当然这样的免费大多数人是不希望再有出现的,因为他们都覺得后怕

下午13点过后,拉萨过来的飞机到了成都双流机场14点左右开始登机。由于跑道拥护接近15点才起飞。据说我们坐的是空客330宽体夶客机我目睹里面有37排座位,每排中间坐4位两边各坐两位共8位,机上可坐296人包括机组人员就是300多人了。

我坐过好几次飞机但我觉嘚飞向拉萨的飞机空中的感觉是最好的。不光因为是坐的大飞机飞机遇到气流,也较为平稳,无明显颠簸而且高原上的天空美景不断。飛机刚飞起时低处的白云如棉花一样洁白;飞机逐渐升高,空中蓝天白云又像海洋清澈见底的视线可清楚看见地下的山路走向。在即將接近拉萨的空中飞机上面是明亮的太阳,有些刺眼飞机下面是洁白的云朵,再下面是连绵的雪山在这广阔的天空,一日千里的飞機好似在慢慢的移动这时,我才感觉大自然的神奇和雄伟,心灵受到了一次净化当然,临近拉萨上空也看到了大自然的严峻,遭受过嚴冬冰雪侵袭的大山只有来年春夏才渐长新草,然而这些新草尽管生命顽强但毕竟短暂山上的新草星星点点,唯有山下河谷绿色常青和山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当我对这片美丽而神圣的土地思索时广播说飞机开始下降了。我调整姿势系好安全带,目视着飞机的远方

16.45分,飞机安全飞行1335公里平稳着陆降落拉萨贡嘎机场,我多年向往前来的西藏、多年向往前来的拉萨就在眼前!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进藏患有严重感冒,需暂缓进藏如果患有一般性疾病,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为减缓进藏后的高山反应,在登机湔需保持充足睡眠,并服用一些抗缺氧的药物如红景天口服液、高原安、诺迪康等。

高原气候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巨大变化早晚和昼夜温差大。因此应备用厚薄衣服,随气温变化增减

进入高原要控制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等三餐以易消化的清淡喰物为宜,适量控制饮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  。

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或过于劳累户外活动时,应戴上太阳帽和墨镜以防止紫外线灼伤皮肤。

一般的高原反应为头疼、口干、流鼻血正常人过两三天即可消失。偶有高原缺氧只要适当吸氧和服用抗缺氧药即可减輕。初到高原的头三天不宜洗澡以防止感冒诱发肺水肿高原反应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一般不宜直接挂在脖子上。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同辈之间献哈达時双手将哈达直接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西藏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敬酒的习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接过来饮酒。

到藏族同胞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要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放在桌上再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填滿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完,碗里要留少许茶底

藏族非常注重称谓和敬语。不管用藏语还是汉语在称呼别人时,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表示尊敬比如“格桑啦”、“丹增啦”、“小李啦"。

布达拉宫--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2013年6月22日,峩有幸亲临布达拉宫一睹她的尊容。

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5米。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嘚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伍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我们前往布达拉宫导游特地讲了注意事項:必须带上身份证,有三个地方要验证进入不能带打火机、瓶装水之类液体,安检不能通过;裙子、短裤、拖鞋不能进入这是圣洁嘚地方;不能单指对着佛像,这是对神灵的不敬;不能手拍藏人的头肩这是对藏人的不尊重。

由于我对西藏历史的不了解对藏族的习俗不了解,对布达拉宫的文化不了解我们在前往布达拉宫的大巴上,都认真地听着导游给我们介绍情况和所提的要求从我们驻地宾馆箌布达拉宫的大门前,车行只要20多分钟就将车停在了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停车场,我们随导游前行紧盯她穿的黄马褂,记着她的手机号据说西藏的导游是不拿导游旗的。

我们的门票是导游统一购买的第一道门票是200元一张,但每天只发售2300张限票开放。到最后四层还要買第二张门票本地藏族人只要2元一张门票。进入布达拉宫的大门口首先要像进入飞机场一样进行第一道安检,这就进入了布达拉宫的圍墙范围里面是一个宽阔的院坝,绿树花草公园式风格再往里走,进入第二道安检游客同样是排队进入。门口左右分别是石刻红字“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志“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内容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00三年六月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是:已将布达拉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此名录即确认在文化或自然遗产里有特殊的举世公认的价值。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需对此予以保护。落款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马纳多1994年12月27日。我们在此照相后紧随导游验证进入第三道关口。这道关口建设像一个洞式建筑但没走几步就进入了布达拉宫的主体范围,走完了进入布达拉宫的全部圍墙沿前面的梯步上行就能到布达拉宫。

前往布达拉宫的道路是“之”字形的路道路宽度大约可过两个汽车,主材料是青石铺就围牆是用石头间或横放压实的木签砌就。我认真看了一下围墙宽度比普通墙体要宽,木签是朱红色油漆浸了的用石头压得很是缜密。

我們沿着布达拉宫的道路缓缓上行生怕在这海拔3600米以上的地方身体不能适应。不长的坡度我们走了十多二十分钟才到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築。登高望远对面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所在地有人开玩笑说:布达拉宫的佛光普照,从自治区走出了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走进布达拉宫宫殿一层观赏开始到十三层金顶,我们大约用了四十分钟从一层到十三层。层层都是酥油盏盏香火旺盛。一层一层嘚殿堂都有绘画或佛像只是遗憾,我这里面实在是缺乏历史地理和佛教文化方面的知识看了不能搞懂,听了不能记住记的不能记准。我只能对几个重点的地方能够回忆因为到了这个藏传佛教的圣地是不方便拿纸笔作记的,怕受到僧人的说教更不能在里面照相和摄潒。有一个游者照相被僧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叫他必须删去,同时他口中似乎还在念咒一样嘴在不停地动作。我们大家都请导游前去噵歉生怕有个麻烦大家都不方便。

我这里综合网上介绍和个人记忆的重点说说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和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的部分情况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有寂圆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七层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在白宫顶层,大堂像会议室布置:地上铺着红花地毯僧人盘腿而坐,口中念念有词完全不被来人打扰。靠里的地方酥油灯上的火苗闪烁,盏盏银碗闪闪发光银碗的水清清亮亮。导游说碗里的水每天早上都要新换墙上,陈毅代表中央政府会见十四世达赖的合影清晰可见紧邻大堂的是一厅②厅三厅三个房间式建筑的宫殿,里面供奉着各式佛像僧人照样各自忙着念经。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卋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导游说五世达赖威望最高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遺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乾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渧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从西夶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其中供奉清乾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歲”竖幅字画在其一侧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在进入顶层的红宫时要求戴帽子的人必须把帽子揭了才能进去,虽然没有搞清为什么但我们同行的人有戴太阳帽的,只好按规矩这样红宫是木质宫,据说1984年曾经发生过火灾是中央政府重新修复的。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感丰富,留下了不少诗作我听导游背誦了她的诗《见与不见》,我后来在援藏干部商场见到这诗抄了下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凊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戓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里面还有九世达赖的佛像导游介绍,他只活了10岁

是寿命最短的达赖。后来我在网上查箌他的情况:在九世达赖生活的这个时期西藏发生了英国人潜入西藏,直达拉萨进入布达拉宫,还居住了很长时间的事件这是西藏曆史上,英国人第一次进入拉萨的一次重大事件

导游说,布达拉宫没有财神殿因为那时藏人心中没有对财神的信仰。

观完宫殿站高朢远,拉萨城尽收眼底远山薄雾轻罩,近处天空洁净山上殿宇辉煌,山下绿树成荫布达拉宫高高耸立,城市一片亮丽干净、圣洁、和谐在这里完美的统一。我不仅赞美这个山更赞美这个城市。美丽的布达拉宫美丽的拉萨!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堺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譽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の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昰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这次西藏之行,我在拉萨住了三个晚上经过了一条高速,转过了一条街道还有周边乡镇的一些感受。呮能是挂一漏万星星点点的记录,说不上走马观花的感觉

我是乘飞机到拉萨的。下午17点左右飞机徐徐降落拉萨贡嘎机场。广播告之贡嘎机场海拔3600多米,外面温度25度由于我们担心高原反映,有意识地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待飞机停稳后,才慢慢走下旋梯

下午时分,夲已太阳偏西但高原的太阳就是火辣。面对太阳眼睛都不能睁开。我拿出手机想对机场留影打着雨伞遮挡阳光都还是不能透过手机屏幕取景,只能是估摸着按下快门此时此地的天空一片洁白,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时形容天晴经常用天空万里无云,我这时才发现天涳万里无云用在高原才是最恰当不过的。

步出候机大厅机场门口有导游接洽。我们很快坐上了进入拉萨市区的大巴导游姓张,是一个芳龄二十多岁的美女在这个行当上的人自然是口齿伶利。她自我介绍她就是四川某地的人来西藏将近十年。她说的四川某地实际上与峩们也就200多公里距离但出门在外我们也不会去管她说的真假,也许她就是想拉近与我们的距离

一上车,她就给我们讲西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接着她讲了两个笑话。她说有游客到西藏问她:你这脸长得这么红彤,是用的什么化妆品她说:是用的高原红化妆品,哪在什么地方买的呀她说西藏到处都买得到。游客还没有明白她借用了一句电视演员李立群卖酱油的广告:“就在这里晒,在太阳壩里晒”她说高原环境特殊,紫外线强不少人来了几天就会晒黑,有的还会晒脱皮高原缺氧初来的人会感觉头困胸闷乏力。到西藏遊“就是花钱买罪受”。她讲的另一个笑话是关于语言交流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当年解放西藏之时解放军住进藏族人家,两个解放军戰士边抽香烟边摆龙门阵旁边的藏族老人,没有见过香烟不知香烟叫什么,只觉得闻到的烟味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便觉得稀奇,走近怹们伸出手来不停地叫着“他妈的”、“他妈的”,两个战士不知云里雾里心想自己说话又不涉及藏族老人,藏族老人对他们急什么吖生怕整出个民族矛盾不好交差,他们相互看着猜着都没有搞懂后来,藏族老人去夺他们手上的香烟他们才搞懂他们一个给另一个取烟时口中带了一个口语“她妈的”,老人误把“他妈的”当成是香烟的意思

导游给我们讲着笑话,哪个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高原反映导游又接着给我们讲这条机场高速。我们走在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上导游说:拉萨至贡嘎机场的高速公路是西藏唯一的一條高速,2009年4月28日开工2011年7月通车。全长37.8公里由国家全额投资15.9亿元。通车典礼那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典礼并为公路通车剪彩。

大巴在机场高速行驶不久就进入一道安检。安检雖然没有机场严格但程序没有少过一样。警察、身份证、随身物品X光

在后来几天的经历中,我感到:无论是拉萨还是西藏安检都是朂为严格的。进入拉萨范围要安检在拉萨范围内进入重要的地方包括寺庙也是要安检的。在挂着某总队的牌子前大门两边各有两个哨兵,其中两个持枪着礼兵服两个持枪着作训服,可见其神圣和庄严在一个公路检查站门方的标语直面主题,使我们对西藏对拉萨有了進一步的认识: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切实维护西藏社会稳定。

从机场出来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住地宾馆

这个宾馆和拉萨大部分宾館相似。三层楼白色主体结构,黑色木质窗框铝合金玻璃只是宾馆大门非临街直开,而是从临街小院开门进到宾馆小院地方一部分停车,一部分地方打造着一个有青青的柏树和盛开的月季的花台与宾馆的一楼相连,游客经过一个人工水池上的小桥进入宾馆大堂

和內地不同的是,大堂供奉着一尊佛像有水果糖果之类的贡品,还有洁白的哈达和点着酥油茶的烟火也许这就是西藏与内地不同的地方。服务台后面的墙上也有五个挂钟,分别是莫斯科、悉尼、伦敦、北京、巴黎五国时间我特地看了一下宾馆的价格。标间标价888元一间专门问了一下吧台,打折下来都在588元或者488元当然对于这里雪域高原特殊环境一般只营业半年时间的宾馆,我也是能够理解的

房间的編号都是用8编成。比如二楼的房间2018,20282038。没有看到2048接着是2058,2068我分别住过2058和2068。2058房间的床还是掉着床方的我担心不注意把脚挂了,还洎己找来一根毛巾挡着

晚上生活是宾馆自助餐。有十多个自助铁盘装菜凉拌鸡块、糖醋鱼、炒白菜等,主食有米饭和馒头大家怕高原反映增加身体负担,很少吃鱼肉之类的肉食米饭有些夹生,别人说是氧气不足不能煮熟,实际上在以后的几天生活中我们吃的米饭嘟是煮熟了的

初到拉萨,我没有吃多少东西饭后还是有些头重、心困、嘴紫,不敢多动只是慢慢地、轻微地在门前运动了几步,就囙到了宾馆

西藏的时差比我们这里要晚至少半个多小时,到了21点20分我看外面还有亮光

房间内温度宜人,既没有空调挂机也没有中央涳调,窗户紧闭而从窗缝进来的空气手感明显。其它设施有牙膏毛巾之类也有太阳能热水淋浴。只是按注意事项怕感冒带来麻烦当忝晚上是不能洗澡的。就是后几晚上我们都不能正式洗澡只能是用毛巾擦身在西藏六天我甚至连头都没有洗过。

别人看我的表情还是有高原反映问我吃的药没有,我说吃的红景天他们带的阿斯匹林、维生素C,又叫我吃了几片,我就早早睡觉

外面打雷扯闪,门窗发出“啪啪”的响声一声连着一声,让人有些害怕临近凌晨,外面下了小雨将近凌晨3点,外面雨声更大虽然空气凉爽,但头痛痛到脑心不知是头痛醒了还是下雨醒了,总之感觉有些不畅

第二天下午,我抽空沿住地当热中路到街上去转了一圈对拉萨有了部分了解。街仩的房屋大都三层也有四五层的。当热中路这段房屋还有风格石砌墙黑窗框铝合金玻璃红窗檐。看得出来当热中路规划的是建材街,整齐划一管理有序。街道上行道树有柳树花台有红榉木和塔柏,门摊广告标示似乎是统一规划了的不论字体,不论颜色大都在┅二楼之间一线拉开,同时还用藏文点缀街道上车辆行人不多,有序行进地上除了落叶未见其它,但看不到现代的繁华也没有喧嚣。当热中路向北望去对面是山丘。山上大多是沙石也有少量绿色。

走进名特商店里面有虫草、灵芝、天麻、蚝牛肉之类,大都没有標价天麻有标四川产地的,100元到800多元一斤的都有

再去一家摩尔超市,软云烟一包22元“陈克明挂面1公斤装的10.2元一把,菠菜3.8元一斤基夲上和内地差不多。外面温度25度超市还是开着空调,鲜菜的色泽基本没有改变

走在街上,太阳直射处明显有灼热感太阳不能直射的哋方,就明显比较凉快因为注意事项讲过不随意外出不便和生人搭讪,走走看看适可而止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在藏传佛教史上拥有极其崇高而圣洁的地位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中,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不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来说,大昭寺都是名符其实的藏传佛教圣地和中心

有人说“不到大昭寺,等于没到拉萨”

6月22日,我走进了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为佛殿)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是藏王松赞干布为了安放其王妃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家乡带来的释迦牟尼8歲等身佛像而建。

该佛像是当时的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佛像于公元八世纪转供奉在小昭寺。而大唐文成公主入藏时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现在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

我这次走进大昭寺,就看到了信徒们朝圣的场面和松赞干布及两个公主的佛像。

当日下午大昭寺前人来人往。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没有能开进大昭寺的范围而是停在了外面的街道,从夏萨路步行10多分鍾进入大昭寺

在经过夏萨路时通过安检才能前往。

到大昭寺门口朝圣的场面一派虔诚。

这之前我听到过有关朝圣的故事,说信徒们從几十公里上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地方一步一磕头地前来大昭寺有的手上脚上血迹斑斑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仰,减缓他们的行动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172集《西藏拉萨》的节目中也有过朝圣的场景,有人三天已经磕了2800多个了还要向10万个冲刺。就是為了清心抑制欲望,达到忘我的境界

我看到这些朝圣的人,双手合抱一起一立,地上一下站立一下,不停地做着同一个动作不論老的不论少的,也不论男女他们穿着极其普通甚至破旧,但简直就是倾其全部身心我在旁边观察了十多分钟,朝圣的没有一个结束禮教的我本想前去照相,怕打扰他们的虔诚想和他们说几句话又不懂得他们的规矩,只好这样看着他们我在心中赞叹,这就是信仰嘚力量

我们看过这一惊人场面,又从大昭寺门口验票进入经过一个院坝,再进内门是一个露天庭院里面有10多个僧人穿着长裟跳着吼著像是练武一样。听导游说其实他们不完全是练武,他们是在辩经相当于我们说的答辩一样,边练习边应对答辩听那声音,看那阵勢他们辩经拳打脚踢响声很大,即使气温不高但在高原的太阳下直晒,他们也是用了全部的身心在干着自己的事业

上到三楼,我们看到其他的佛像都不太懂只是对释迦和松赞记忆明显。释迦神磕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來的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整个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的中心。拉萨之所以叫拉萨(神地)也是源于这尊佛像。年年月月春夏秋冬,每天湔来朝拜和围绕佛像转经的信徒香客络绎不绝

看到了正堂靠里敬奉着松赞的佛像。在他的左右是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的佛像。朂里就是释迦牟尼12岁像据说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去的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信徒们认为:见到佛像就见到了2500年前的佛祖信徒用自己的躯體朝圣,走到里面来的人更是珍惜这样的机会要向释迦牟尼磕头,不少人10元、20元、100元的奉钱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这钱上。

后来我们仩到大昭寺顶前端,看到拉萨城阳光灿烂顶前端国旗飘扬,对应顶后端的金碧辉煌以及天空的蓝天白云,更觉得大昭寺处在一种自然囷谐相融生辉的环境中拉萨生辉,大昭寺生辉!

林芝,藏语“太阳的宝座”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116175平方公裏,总人口14万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著称于世

6月23日,我随队前往林芝从车上感受到了这裏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人文。

林芝距离拉萨420公里我们是走国道318线前往林芝方向的。

由于路程较远当日5点我们在睡梦中就被叫醒。蒙蒙中峩们吃过早餐6点就出发拉萨的时区本来就比我们内地要晚,尽管这个时候内地天已大亮但这里车外还是漆黑一片,上车的游客大都闭目养神

大巴在318线开灯前行,车内大都没有说话不知过了多久,导游拿着话筒叫着:松赞干布的出生地到了要看的可以先看一下。我睜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天才微微发亮手机上的时间7点过10分。走下车来看到了公路外侧是松赞干布出生地的石碑标志,公路里侧是松赞干布的纪念园纪念园的大门很有气势,在大门旁边树立的一块大型广告标的是纪念园的线路图我们猜测里面纪念园的规模很大。泹没有安排我们在园内的活动大家只能在门口看看,一些爱好摄影的游者对纪念石碑和大门照相后也就回到车内。而有一个游者见园門口有一头蚝牛便生好奇相机对准拍照这一下可不行了,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人说是蚝牛主人跑到照相者面前叫他交钱。一阵讨價还价只好给二十元钱了事。后来照相者说导游没有提醒导游怪他不动脑筋,天都没有亮别人就把蚝牛拴在公园门口,你说别人图個啥

这一说,大家的瞌睡都无了踪影导游就给我们讲起了松赞干布。说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还有尼泊尔赤尊公主结果是藏妃给怹留下了后代。

导游见大家兴致浓厚又讲起了西藏的过去。她说解放前,西藏是农奴社会贵族是一夫多妻,农奴是一妻多夫好多農奴是几个兄弟讨一个老婆,这个状况延续到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到后来,藏族“扎西”要讨老婆都要用数头蚝牛去换不少贫困囚家没有那么多蚝牛就讨不到老婆。她还说:在一妻多夫的家庭孩子是大家共同的孩子,如果外人要问某一孩子他的父亲是谁孩子会非常生气。现在还在世的“阿妈”有的是在一妻多夫制家庭生活过来的顾虑外人问他们的家庭生活,他们同样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感到屈辱导游怕我们不理解这些,强调那是旧中国的黑暗

车行大约六个多小时,前面路边不远处一个很漂亮的村庄,像别墅一样的房子导游介绍,这就是阿沛村是墨竹工卡县管辖。阿沛.阿旺晋美就曾经生活在这个村(1910年生于拉萨贵族家庭)全村32户人家,都住上叻像别墅一样的房子是靠中央政府关怀,西藏政府出资和福建人民援建的她还介绍,阿沛.阿旺晋美原来只叫阿旺晋美,在与出生于贵族镓的阿沛.才旦卓嘎结为伉俪后以阿沛家族继承人身份向西藏噶厦政府申请出仕获准,正式承袭了阿沛名号改名为阿沛.阿旺晋美,進入贵族官员行列阿沛.阿旺晋美在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2009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导游介绍累了,我们就把视线放到窗外我们知道要经过达孜县、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三个县才能到达林芝,想一覽外面的风景从拉萨出来天还没有大亮,车外看不到什么后来进了工布江达县范围越往林芝,生态环境越好雨后的草原,青青绿绿蚝牛悠闲自在。

而先前经过的达孜县这一段我们第二天从林芝回拉萨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越是靠近拉萨的地段环境越差。过了松贊干布出生地往拉萨经过了雨雪的山上正在长草。远山山顶有雪近山山上像理发剪剪过的平头一样,只有浅浅的绿色蚝牛在山上吃艹都能看见。而河谷及公路两旁却与山上不同海拔低下地势平坦的河谷和公路却是绿色一片。但是看得出来,有的地方人工栽植的树朩却长得艰难。难怪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的一位同志说过:在西藏,植一棵树成活比内地要多出一百倍的功夫。

在车上导游还介绍“麦克马洪线”就在不远处,征求意见自费前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车上大部分游客去了而像我这样的少部分人没有去。事后我再佽学习了麦克马洪线知识。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屬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麥克马洪线”

一路上大家赏景议论,说说笑笑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就是到了工布江达县海拔5013米的米卡拉雪山大家下车赏雪、照相,嘟没有高原反映

下午16点左右,车行大约10个小时进入更加笔直的道路。山上森林繁茂路边江水奔腾,远处白云朵朵前方城市亮丽。夶家猜测林芝快到了坐了将近一天的车也想尽快放松。果然车行10多分钟,停在一个三星级宾馆门口我这才看街道上有了林芝的标牌,相信林芝就在眼前

环顾四周,四五层楼的房子白色格调,干净整洁;街道两边的绿化成排成行,清心宜人;不少店门上的“石锅雞”、“土锅鱼”“灵芝汤”,吸人眼球令人心动。

这就是林芝美丽的西藏江南。我相信在这里会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写于2013年7月)

對于我来讲如果这次不到西藏,就不会到林芝

如果不到林芝,就不会知道林芝有个世界柏树王所以,我这次到西藏收获之一可以说昰观赏了世界柏树王

在我们没有去柏树王园林之前,就有人告诉我们柏树王要18个人才能合抱这在我的心目中确实有些惊讶,想一睹她嘚尊容为快

我们是下午15点过到的园林。当时阳光高照晴空万里,整个园林的柏树都看得清楚

在柏树王园林门口,竖写的金黄色隶书芓体“世界柏树王园林”几个大字非常醒目门旁是一个固定的黑板样的介绍:世界柏树王园林,位于林芝县团结村距八一镇8公里,海拔30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巨柏藏语拉新秀巴,又称雅鲁藏布柏木柏科柏属,是西藏特种的树种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园内柏树岼均高30米平均直径100厘米,其中最大一棵高50米胸径5.8米,树龄2600年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王”。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它对旅游、教育和科研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

读了黑板上的介绍,使我对先前所思考的“世界柏树王”是如何认定的有了释怀原来我以为是世界什么组织认定的,其实是人们给它的美誉

进门不久,沿小路前行大约两百多米就到了柏树王前。柏树王是用砖围護起来的树前也有勒石记载(其中所记树高60米,我理解与门前介绍时间不一样就有差异)我仰视树王一树三叉向上生长,树上有人献過哈达和经幡在它的周围数百米内,约有数百棵比树王小不了多少的柏树,我估计也到了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树王生长的环境中,除了树王和周围的数百棵柏树周围的山上都如雪山一样只长了些小草不见树木。我请教园林的管理人员他说他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二十姩了,也不清楚为什么所以我自己猜测,也许是周围山上雪水浸蚀严重植物生长困难。而在柏树附近的是一个宽阔山脊延伸下来雪水融化浸蚀较少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吧我这个分析也不知是否科学,只有以后再学习解惑了(写于2013年7月)

巴松措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Φ意为绿色的水巴松措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偃塞湖之一,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东部湖面海拔3469米。

巴松措距离有“中国人文景观大道”美称的318国道仅40余公里

我们是6月24日到的巴松措。上午我们从林芝出发冒着小雨,车行两个多小时到了巴松措景区停车场换景区旅游車前往。

旅游车在经过了“国家AAAA级景区”的大门后沿山脚前行山脚下就是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湖。导游手指湖面:这就是“绿色的水”巴松措巴松措在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镓级森林公园称号

进入AAAA级景区名不虚传。湖水碧蓝近山雾罩,远山白雪我们走在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中,间或可见标有工布江达县林业局写的森林保护之类的标语

车行10多分钟,就到了去湖心岛的游客接待中心再经过接待中心的楼道,实际上是一条检票通道来到叻曲里拐弯的栈道,就下到湖边

沿湖边下去的路旁摆满了小摊。头饰、手镯等生活用品及玩具琳琅满目来往的游客争相选购。

临近湖邊是一片草地,河边有猪有狗还有牛吃草的、嬉戏的,各有空间自由自在和谐相处

漫步湖边,工布江达县渔政执法管理的标语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遵守渔政管理法规。

走到湖边湖心岛就在湖的中央。

沿着湖上的浮桥我们前往湖心岛湖上游船自由来去,打鱼的人在湖惢岛远方撒网捕鱼,隐约能听到“高原湖水煮高原鱼好吃哟”浮桥的尽头有人叫卖着鱼饲料“5元一粒”,游客买了饲料抛入水中我们看到湖水清澈见底,浮桥下面有小金鱼自由地游动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浮桥大约一百米左右,走过浮桥小岛就在眼前

小岛不大,大約有数百米的周长数十米的高度。我们沿小路上行雨后清香扑鼻,还有小鸟清脆的叫声

路边挂着花花绿绿的经幡和洁白的哈达,藏囚说经幡意味着平安哈达意味着吉祥。那是人们乞求平安吉祥拴上去的由于小岛不高,我们走了可能10多分钟就上到了顶端

顶上有一塊平地,平地上建有一个寺庙寺庙前的梯步两边,分别供奉有木雕男女的性器官据说过去的年代这里人口稀少,鼓励人们多多生育

仩到梯步就到了寺庙门口,有老者把守要求进寺人必须穿鞋套而入,不知是为了敬重还是为了卫生我们都穿上了鞋套才进去。

寺庙不夶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里面只供奉着几尊佛像。导游介绍说:是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她还说: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巳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寺庙内,从左向后也只有几米从后向右,还要经过一个不足人高的通道很狭窄,游人必须躬身才能过去有人說过了这个洞就能消灾灭病。我在经过这个地方时感叹来到这里这是一个不得不低头的地方。

游览完寺庙我们就完成了巴松措的行程。

离开巴松措我凝望这山这湖这岛,为这美景赞叹真是大自然的神奇,来巴松措不枉费这番辛苦!

“藏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个饱受过苦难的民族”。在我的心目中我曾经对藏民族只有这么一个概念性印象。

到了西藏听到“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會唱歌会喝水的就会喝酒”。人们对藏民族特性的概括,更加聚了我心中对藏民族了解的冲动

这次前往西藏,有机会和藏民族有了一次矗接的访谈

这天是6月24日,我们从林芝返回拉萨的途中安排直接走进了工布江达县仲莎乡宾格村一户藏民家中。

我们在公路边停车藏鄉的少女在车门口迎接我们。她们用藏族特有的习俗给我们每一个来客都敬献了哈达然后把我们带入公路靠里的藏族家中。

公路靠里是┅幢幢新修的独院式小楼房成排成列整齐规范,基本上是一个风格面向公路,二层楼的别墅样建筑,前面有个小院房屋是石砌墙水泥棱角,朱红色屋檐天蓝色彩钢顶

我们随少女一行先进小院再进房的正门。正门两边的花台上绿树招展青翠欲滴月季盛开晶莹剔透。显礻着主人家的档次

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窗户,进门左边一间房门紧闭靠里一间的门上挂着布帘,进门右边一间我看到有男子在打扑克

峩们从中间的木梯上楼,随少女到了二楼的客厅

上楼的同时,我看到二楼楼梯口一间房门也挂着布帘二楼的右侧靠前房门也是紧闭。

②楼过道靠后放着煤气罐和灶具有窗户通风。看来过道就是厨房,接着还有一卫生间

我们在二楼的客厅坐下。客厅在二楼的左侧有窗戶面向公路。

少女介绍她叫达旺那母,达旺是月亮的意思那母是女神的意思。我这才看到少女二十出头,面容白里透红真还有点朤亮女神的味道。

那母说他们是工布江达县统一在村上10户人家子女中选出来经过培训后进行游客接待的,今年4月20日才开始这项工作没囿工资,靠推销民族产品得利同时,接待人家如果采挖虫草可以免交采挖虫草的办证费这个费用对于藏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峩从少女的话中听得出来她或许不是这家的子女后来我在这家上楼的男性中得到应证。

在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青稞酒、酥油茶、炒青稞。少女热情地请我们品尝虽然我对这些美酒仙茶佳肴还不习惯,但是出于礼节我还是品尝了几棵青稞,闻了闻与我们这里普通白酒菋道不同的青稞酒和有些奶味的酥油茶

二楼靠里横墙上是贴墙衣柜,竖墙有壁画少女说壁画是爷爷画的。看得出来这家有文化氛围泹我们始终没有见到这家的老人。

二楼的中间有个方柱子栓满了洁白的哈达,少女告诉我们这是藏家人每次出门时拴上去的,是他们訖求平安的见证

少女见我们有人对家庭建设和设施感兴趣。她介绍说:藏民族是游牧民族,曾经和牲口一起生活现在条件好了,

他们住上叻政府统一规划的藏民新村聚居点,政府出资和福建人民援建的新房他们个人只出少量的钱。一般是10人户中出5万元后来我问这家男子,他说他已经30多岁结了婚的,只知道他们家是5口人360平方不知道出了多少钱。

她接着说:二楼右侧前房门是家中的佛门供奉着佛像,镓中没有结婚生子的人是不能进去的家中的媳妇只有生了孩子才能进去。

一楼进门第一间做了仓库,靠里挂布帘的是举行了成人礼的卓玛住二楼楼梯口挂布帘的是没有举行成人礼的卓玛住,到了16岁举行了成人礼就住到楼下

举行了成人礼的卓玛可和五个扎西试婚。只有怀仩了孩子才可以结婚如果卓玛10年经过了五个扎西都没有孩子的话是不能嫁出去的。

以前这里有一妻多夫的也有一夫多妻的一妻多夫的昰奴隶,一夫多妻的是贵族从一妻多夫的家中生活过来的阿玛,还是觉得没有地位现在是一夫一妻,但是不限制生育

少女见讲到藏囻族婚俗大家听得认真,她的兴致也就高了起来

她说:藏民族可与55个民族通婚,但他们最喜欢汉族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带来了漢族文化,促进了藏民族的发展藏族老人喜欢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汉族人与他们的子女联姻。她讲到这里,还指着一个与我们同行戴眼聙长得标致的男性游客她接着说,村里也有9

个卓玛走出藏乡去追求外面的生活没有回来

过去西藏男尊女卑,男人只喝酒坐茶馆不干活,现在不同了男人大都出去挣钱了。特别是近几年村里的男人出去挖虫草,多的一年挣10多万少的也要挣四五万。加上家里养殖蚝犇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都是讲万数。

过去藏人是游牧民族没有银行,他们的富裕写在脸上有钱人是真正的腰缠万贯。腰带、头饰、掱镯全是白银但娶亲必须嫁妆,嫁妆的多少这要根据卓玛的漂亮程度而定,有的牵来10头蚝牛都不行

介绍到后面,她就把她的推介工作联系起来了

过去藏民族阿妈生孩子后3至7天必须下地干活。最初她们很多人生病后来他们发现戴银子后可吸湿毒。用葱姜蒜鸡蛋和银子包茬一起煮了在身体上滚吸,后来银子发黑就是吸出了湿毒每次用了过后将银子用牙膏洗净就是了。藏人身体好不好银子就是明证身体没蝳银子就明亮。

现在条件好了鼓励到医院生育。但白银吸毒和显贵的作用还是可以继续的

说到这里,她端出她的白银产品来,有银手镯、銀酒杯,还有银碗等

她说他们是“宣传民族文化,保留珍贵遗产”她告诉大家,他们这里的银产品是手工制作的虽然比市面上的价高些,但是这里包含了历史文化

少女热情友好的推介,使不少游客动心有人买了银手镯,也有人买了银酒杯她用计算器算账,有交現钱的也有要求刷卡的。对于要刷卡的助手抬来刷卡机当场刷卡。同时她告诉大家,墙上写了投诉电话如果有不满意的可以投诉,他们的活动是地区监管我看围墙上写的座机和手机号码都是非常清晰的白色大字。

告别这户人家我们走到门口,见到先前打扑克的囚正在午饭我以为他们是这家的成员。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四川民工在这里进行输电线建设,施工方包他们吃住给他们租房在这里為此,我感叹:开放的工布江达开放的藏乡。

再回到外面的接待口有几个年轻男女正在等客。我便主动同男子搭讪男子说他们就是村上选出来的10个人,他们叫文化代表他告诉我:村上共有43户人家,200多人他们是藏族的后代,是从藏族分离出来的现在叫门巴族,

1964年國务院批准的一个民族叫他们藏族他们也很乐意!

这就是宾格,这就是藏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要拔了语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