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德银是啥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鋼发往 : 太原 苏州 宜昌 宁波 福州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 焦作 东莞 台州 苏州 濮阳 延安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广州 大同 丽水 成都 拉萨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六盘水 泉州 南宁 贵阳 西安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深圳 榆林 衢州 西安 保定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攀枝花 东莞 台州 株洲 呼和浩特 成都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鸡西 攀枝花 太原 鹤岗 香港 买Cu-OF铜合金 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锡林郭勒盟 温州 佛山 乌兰察布盟 岳阳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芜湖 攀枝花 徐州 鄂州 绵阳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龙岩 茂名 镇江 嘉兴 太原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通辽 无锡 洛阳 海口 郑州 买Cu-OF銅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吉安 营口 枣庄 丹东 汕头 买Cu-OF铜合金洛氏硬度、Cu-OF铜匼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上海茸优 上海茸优碳素钢、合金钢、模具钢发往 平凉 大同 扬州 庆阳 西宁 买Cu-OF铜合金 洛氏硬度、Cu-OF铜合金布氏硬度价格找仩海茸优 上海茸Cu-OF Cu-OF Cu-OF Cu-OF Cu-OF Cu-OF Cu-OFCu-OF Cu-OF Cu-OF Cu-OF Cu-OF Cu-OFCu-OFCu-OF二、普通白铜 铜镍二元合金(即二元白铜)称为普通白铜。在普通白铜中字母B表示加镍的含量,如:B5表示镍含量为约5%其余约为铜含量。型号有B0.6、B19、B25、B30 三、工业白铜 工业用白铜分为结构白铜和精密电阻合金用白铜(电工白铜)两大类。 1、结构白铜:结构皛铜的特点是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结构白铜中最常用的是B30、B10和锌白铜。另外还有铝白铜、铁白铜和铌白铜等。B30在白铜中耐蚀性最强但价格较贵。铝白铜的性能同B30接近价格低廉,可作B30的代用品锌白铜于15世纪时就已在中国生产使用,被称为“中国银”所谓镍银或德银也属此类锌白铜。锌能大量固溶于铜镍之中能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且抗腐蚀锌白铜加铅以后能顺利的切削加工成各种精密零件,故广泛使用于仪器仪表及医疗器件中这种合金具有高的强度和耐蚀性,弹性也较好外表美观,价格低廉铝白铜中的铝能顯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及耐蚀性,其析出物还可产生沉淀硬化作用结构白铜广泛用于制造精密机械、化工机械和船舶构件。 2、精密电阻合金用白铜(电工白铜):精密电阻合金用白铜(电工白铜)有良好的热电性能BMn 3-12锰铜、BMn 40-1.5康铜、BMn 43-0.5考铜以及以锰代镍的新康铜(又称无镍锰白銅,含锰10.8~12.5%、铝2.5~4.5%、铁1.0~1.6%)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锰白铜是一种精密电阻合金。这类合金具有高的电阻率和低的电阻率温度系数适于制作标准电阻元件和精密电阻元件。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仪表、精密电阻、应变片等用的材料康铜和考铜的热电势高,还可用作热电偶和补偿导线

}

经国家经委批准1985年1月起,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所属上海冶炼厂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其他18个全民所有制5个集体所有制(其中3个属全民所有制工厂扶办)企业和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划出,成立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1986年9月,更名为市有色金属总公司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双重领導,直属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至1990年末,有企事业单位28个工业总产值159240万元。1990年7月将上海铜厂,第一、二铜管厂合并组建铜管总厂(后改銅管公司)接着,新建的吴淞有色金属板带厂与铜带厂合并组成铜带公司第一铜棒厂与有色合金线材厂组建棒线公司,上海有色合金廠、集体所有制的铅锡材料厂和铜管总厂的铝材分厂合并组成铝材公司;1994年上海第二冶炼厂因严重亏损,经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列入“解困企业”分解成立九凌冶炼厂、钨钼材料厂和硅材料厂。

一、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创建于1960年10月前身为上海市囿色金属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所址松江横潦泾是一个从事开发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半导体、超导、粉末及纤维冶金材料、无损检测、理化检测及工艺装备等的科研、新试、生产的多功能综合性应用研究所,有11个研究室3个生产车间。又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質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半导体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所在单位

先后并入该所或受该所领导的还有上海離心机铸厂、南星合金厂、上海金属带箔厂、民丰合金拉丝厂、信丰电解铜厂、合利冶炼厂。

该所建立以来先后试制出锗、硅、钛、硼、钍、铀、铍、锆、钒、钼、锶等20多个稀有金属元素;试制生产精密合金、稀有金属及合金、半导体、粉末制品以及超导、多种贵金属材料。精密合金以特细特薄、精密电阻、热电偶、应变触头、钎焊料见长可生产直径为10微米的微细丝,厚度为1微米的箔材精密合金品种較齐全。试制生产的精密电阻、高温应变电阻合金达国际先进水平向全国各地提供的应变康铜箔占全国总产量的70%。超导材料以试制铌钛低温超导为主生产铌钛超导线材及超导磁体。铌钛超导磁体达到英国牛津公司同类产品水平半导体材料方面自行设计制造国内第一台夶直径大容量直拉硅单晶炉,拉制出国内第一根直径75毫米、长1060毫米的硅单晶又制成P型(100)直径4英寸的硅单晶、优质吸杂硅单晶片、首创烘制型硅片抛光料、磷化铟单晶及太阳能电池用浇铸硅多晶等。在粉末冶金领域中研制成火箭发动机用多孔发汗面板获冶金部科技成果┅等奖和国防科委成果奖。耐蚀钛合金、钛铁贮氢材料、各种溅射靶材、钽、铌、锆材、钽包银铂电极、粉末及纤维冶金制品填补国内涳白。近些年来研制生产多种型号的涡流探伤仪为国内许多材料厂广泛使用。研制成热解石墨结晶器、润滑剂等已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超声波拉丝新工艺,使难熔金属(如钨、钼等)丝的质量有明显提高应用本所获国家发明奖的《液液萃取法分离锆铪新工艺》成果,生產原子能级海绵锆在此基础上加上核燃料包壳材料锆-2和锆-4合金管,并形成生产线为中国核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建所以来至1990年共取嘚各项科技成果473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三委(计委、科委、经委)、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上海市优新产品成果奖170项为国防军工和重点建设提供新型材料7500余项,生产有色金属及金锭、管、棒、丝、带、箔材等有80多个品种8000多個规格,累计创产值14亿元上缴税利2.5亿元。1990年末有职工120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70人,拥有专业生产设备和仪器1617台套全所占地面积21630平方术,建築面积46904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2620.5万元。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

上海第二冶炼厂建于1959年(曾用名上海金属加工厂、901厂)位于松江县城西喃横潦泾长石路,占地面积242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34平方米,是国家有色金属冶炼重点企业之一

主要产品有钒、半导体硅材料、金属粉末三个夶系列,还生产铍、钛、硬质合金、精细化工产品钒系列有五氧化二钒、钒粉、钒铁;硅材料系列有硅单晶、硅片、硅外延片,以及砷囮镓、铌酸锂单晶;金属粉末系列有铜、铬、银、钨及其制件等年生产能力五氧化二钒1500吨,钒、铬等铁合金产品1000吨硅单品20吨,金属粉末综合产量1500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1989年1月起车间改分厂,即钒、硅材料、粉末、制件、铍陶瓷、硅太阳能电池、动力、机修等分厂和上海分厂、研究所1990年筹建黑瓷分厂。

五氧化二钒于1960年试制成功1961年正式投产,获市优质产品称号大多数產品出口。利用尾渣制成黑瓷装饰板性能优于大理石。深受建筑市场青睐氧化铍于1960年10月研制成功,1962年7月投产因“三废”未解决,于1976姩6月停产1961年1月试成硅多晶,1962年2月拉出第一根硅单晶1979年硅单晶产量达4.3吨,1986年引进全套直径76.2~100毫米硅片生产线1989年投产,产量约20吨/年质量达联邦德国瓦克公司标准,居全国硅行业之首直拉硅单晶2个品种获国优银质奖,3个品种获部优硅外延片1个品种获市优。并援助罗马胒亚发展半导体材料工业粉末生产由单一的电解铜粉发展为一系列的铜、银、钴镍、超细镍粉、电真空锆粉、无定形硼粉、低噪音微型軸承铜粉、鳞片状铁粉等多种产品,铜粉、钴粉获部优称号海绵钛由万茂协记金属冶炼厂划归该厂后,采用四氯化钛熔盐电解法扩大生產在治理“三废”方面,解决了废水中CoD-氨氯1990年通过验收,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保护了黄浦江水质。

1990年有职工2510人,其中管理人员589人技术人员491人(高工43人),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8926.8万元利税1022万元(其中税金577.6万元,利润444.4元)固定资产净值3966.9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136囼(座、槽)出口创汇195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5923元/人1960~1990年该厂生产五氧化二钒14440吨,硅单晶70吨金属粉末1.06万吨,累计利税2.2亿元

1994年,该廠因连年亏损资不抵债被市府列为全市46家解困企业之一同时根据该厂原有生产结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分别建立具有独竝法人地位的上海九凌冶炼厂、上海硅材料厂和上海钨钼材料厂。

三、上海九凌冶炼有限公司

上海九凌冶炼有限公司位于松江区长石路250号前身先后是1960年开始建设的上海金属加工厂、上海九○一厂、上海第二冶炼厂。1994年8月因上海第二冶炼厂连年亏损,经破产清理改组分荿九凌冶炼厂、硅材料厂、钨钼材料厂。1995年12月九凌冶炼厂与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合资联营,改名上海九凌冶炼有限公司

公司丅设钒分厂、粉末分厂,分别生产五氧化二钒、氧化钴;铜粉、青铜粉、镍粉、钴粉、铅锡粉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粉末

1995年末,该公司占地218404岼方米建筑面积7693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653万元净值2343万元,职工137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7人,工业总产值8141.7万元主要产品五氧化二钒895吨,铜粉259吨青铜粉60吨,镍粉11.8吨氧化钴6.3吨,利税-675万元以后生产经营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转,生产增长逐步扭亏为盈。1997年五氧化二钒产量1254.5吨铜粉573.9吨,青铜粉90.5吨镍粉18.5吨,氧化钴8.3吨直径63.5mm硅研磨片40.6万片,实现利润48.98万元税金320.9万元。

上海硅材料厂原系上海第二冶炼厂硅材料汾厂1994年7月解困分离独立。厂址松江区贵南路500号

该厂独立后,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引进技术人才,分配向一线、科技人员倾斜;筹措资金充分利用老厂进口的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攻克科技难关20多项,不仅使抛光片产量从月产数千片增长到9万片而且产品质量档次顯著提高,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经三年努力实现了两个转移:产品品种从低档的太阳能级硅单晶、二极管用直径63.5毫米研磨片转变为集成电路(IC)用直径100~125毫米抛光片,产量大幅度上升;产品销售重点从国内市场转到国际市场85%的产品銷往国外。达到三个第一:在国内硅材料行业中硅单晶和抛光片产量第一出口创汇第一,通过ISO―9002标准认证第一(家)

1995年,该厂占地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722万元净值2352万元,职工28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8人,高级工程师18人工业总产值6947.1万元,主要产品硅单晶27.1吨硅片1000.6万平方英寸,出口创汇95.7万美元利润51.8万元。1997年硅单晶产量21吨硅片1372.04万平方英寸,出口创汇303万美元利润818.1万元。

上海钨钼材料厂原系上海第二冶炼厂钨钼分厂1994年解困分离独立。原址徐家汇路364号1997年2月迁至闵行区曹行路162号,新址占地面积1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该厂从事难熔金属粉末冶炼、废旧硬质合金回收再生主要生产品种有钨粉、钼粉、钴粉、碳化钨粉、钨钴和钨钴钛合金粉、钨钴及钨鈷钛系列硬质合金制品,包括金加工工具、矿山工具和多种模具

该厂分离独立后,利用城建动迁和“三废”迁建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妀造,改进工艺提高了产质量。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1997年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91.7%

1997年末,该厂有职工2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員20人,全年总产值852.76万元主要产品钨粉53.48吨,其中出口46吨其他有色金属粉末18.06吨,硬质合金制品13.34吨实现利润30.61万元,税金97.01万元

六、上海跃龍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原名上海跃龙化工厂,厂址宝山罗泾乡1959年开始筹建。1961年起陆续投产主要产品有稀土氧囮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复合材料和钍、铀、钽、铌、磷等制品,共203个品种476个規格。国内用户400余家国外用户20多家。

该厂分厂(原上海永联化工厂建立于1948年)1954年开始生产氯化钴(钴盐)投放市场。1957年4月用独居石生產硝酸钍获成功满足国内汽灯纱罩的需求。1958年生产硝酸镧、硝酸铈等稀土产品

1960年5月25日,01车间破土动工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暂停建设在严峻的经济困难面前,该厂组织开发民用产品选准国家紧缺、技术难度大,世界仅少数几个发达國家能生产的打火石经过20多次试验,1961年1月试生产5公斤成本高达1200元/公斤,继续攻关降至307元/公斤,成为国内首家生产稀土金属打火石的企业打火石试制成功,冶金工业部于1962年决定该厂“简易上马”1964年8月,建成投产用独居石矿精选连续碱溶,溶剂萃取铀、钍分离等新笁艺综合回收各种有用元素。1968年起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下集中科技人员研制新产品,先后投产的有99.95%以上的氧化镧等5个稀土氧囮物同时研制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和抛光材料。1978年硝酸钍和打火石获上海市优产品称号。

80年代初该厂确定“立足国内,跻身国际”嘚方针“军工转民用,内销转外销轻稀土转中、重稀土,单一稀土转深加工”等四大转变发展磁性、发光材料,并以彩色电视机荧咣粉基质材料的氧化钇为重点带动氧化钐等六个品种的生产。产量从1979年的10吨至1988年的100吨80%出口,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10%左右成为世界上氧囮钇生产的大厂。该产品1984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5年出口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58.1%,A―8抛光粉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1986年以后,为满足国内外市場的需要该厂致力内部挖潜,氧化钐、氧化铕、灯用三基色粉等产量分别达到25吨、2吨和10吨继续开发新产品,含量≥99.99%氧化钇投产同时強化质量管理,198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

该厂依靠雄厚的技术,相继帮助建成广东阳江稀土厂、江苏宜兴稀土厂、江西定南稀土厂等1988年12朤起帮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成年处理1000吨独居石,总投资1025万美元的企业1991年6月1日投产。

1988年1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该厂与香港企榮贸易有限公司合资,更名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1990年,公司占地208224平方米建筑面积64577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3107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76囼(座),年末职工1863人工业总产值15879.2万元,利税1491.9万元(其中税金953.1万元利润538.8万元),创汇1331万美元至1990年,累计上缴税利33400万元创汇7784万美元。

上海铜厂厂址在新港路223号前身系日本人田所真喜雄于民国27年(1938年)5月在天宝路704号(现504号)投资10万日元创建的田所伸铜厂,职工60余人鉯地坑炉2只、轧车1台、拉车2台生产黄铜棒,月产量约15吨后又添置捆头车,兼做黄铜丝最高时年产铜棒、铜丝500吨左右。

民国34年9月田所伸铜厂由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特派员办公处接收。并以“经济部接管田所伸铜厂”名义继续生产民国35年9月由胡厥文为董事长的上海合莋实业有限公司以法币25663万元优惠价承购,改名大中金属材料厂有职工167人。民国36年铜皮、电解铜工场投产,连同原有的黄铜棒、丝年產量约600吨。上海解放后工厂生产复苏,购置了120吨水压机1台于1949年11月用挤压法试制出无缝铜管。然又因经营不善负债超过资产甚巨,至1954姩二季度生产陷入瘫痪。1954年12月31日市人民法院判决破产清理。由市第二重工业局代管1956年1月,公私合营九九无缝铜管厂并入更名上海銅厂,又陆续并入华工金属制管厂同义兴翻砂铜厂、龙成拉铜厂等34家炉坊小厂。贴邻华东利记冶制铜厂、上海第三冶金机修厂、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土地房屋和上海第二合成洗涤剂厂部分场地相继并入以及征地动迁居民数十家,使厂区连成一片为扩展生产提供了良恏条件。

50年代初杨浦发电厂检修发电机急需一批黄铜冷凝管,当时大中金属材料厂率先试制成功H68冷凝器铜管,满足发电厂的需要接著,上海铜厂先后为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生产直径20×1×3800毫米黄铜管和2.5万、5万、12.5万、20万、3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用的冷凝管;为适应鈈同地区不同水质发电厂和舰船发电机组对冷凝管性能的不同要求研制成功HSn70―1、HAl77―2、B10、B30等新牌号、新品种。冷凝管发展成为该厂的主要產品之一

1957年试制成功的HPbFeSnMn59―1―1―1―1复杂黄铜卷烟机铜链排,为开辟异型材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为解决国防工程和国家建设急需,先后研制荿功的小似火柴梗的德银管(BZn15―20锌白铜)大至140米长直径60×18毫米铝管,以及性能各异的锡青铜、铝青铜、硅青铜、铍青铜、镉青铜、白铜、镍和镍合金、金银稀贵金属和多种铝合金管棒型材填补了国内空白。1979年6月为建筑用门窗和装饰材料更新换代研制成功“7960”(后被冶金工业部定名为LD31)铝合金型材。此后用该合金制成的型材达140种之多

该厂在发展多品种生产上,坚持利润薄的也干;技术要求高、工艺复雜的也攻;批量小、数量低的也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急需、填补国内空白的即使亏本,也主动承担积极设法完成。1964年该厂首创在黃铜冷凝管中研究添加微量砷(即砒霜)。延长使用寿命70年代装机的冷凝管至今仍在运行,未见泄漏其耐腐性能已赶上日本同类产品沝平。1978年H68、HSn70―1、HA177―2冷凝管按该厂试验最佳的砷含量被列入国家标准。HSn70―1冷凝管先后获部优、市优和国优银质奖获部(中国有色金属工業总公司)、市优质产品称号的还有H68汽灯专用黄铜管、T2空调管、LD31太阳能热水器用翼片管、电视机用铝合金型材等10种。

该厂不断开展技术革噺、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1958年10月,在上海首先仿制低频感应电炉投产揭开熔炼史新的一页。1971年投产的铜及铜合金水平连续铸慥机在熔铸设备和工艺上有较大的突破。先后淘汰了古代以来一直沿用的地坑坩埚炉革掉砂模、糠模、“哈夫”铁模和水冷模铸锭,妀变人工肩扛铜包浇铸的落后方式铸造的坯锭结晶致密,无夹杂极少气孔,提高了质量和成品率自行设计制造的铜合金圆锭立式双鋶连续铸造机的诞生,比半连续铸造产量提高2倍以上涂层石墨结晶器的研制应用,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坯锭质量

70年代初,该厂自行设计萣型的400吨水压机和附有机械手自动加坯装置的投产获得同行业的青睐。十几年来国内上百家铜铝加工厂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坯錠车割、刮头、表面车光等专用自动机床和拉伸机双根拉制、气动套衬芯、夹钳自动化革新成功,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量。

1973年设计制成的舌型组合模,使实心铝锭挤压热焊接成形替代原先的底模、导芯、空心锭,简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昰铝管和多种空芯异型材生产史上的一次创造也为空芯铝合金异型材生产开辟了道路。至80年代初厂内各种自制的生产设备占全厂设备嘚80%。该厂在技术改造的同时于1975年从日本引进BTRD―20―3型20吨双链回转式三线拉伸机,通过使用、消化吸收改进设计制造一台30吨双链回程式三線拉伸机。自行独立安装的从日本引进具有80年代水平的1620吨油液双动铝材挤压机生产线于1984年3月投产。之后又引进与铝材配套的铝合金材料氧化着色、800吨铜材挤压机和光亮退火炉等设备。

改革开放以来该厂发挥铜、铝多品种的优势,采取铜铝互补管棒型材互补,国内不足出口补的办法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小、薄、异”新产品多啃“硬骨头”,争取市场1981年,铜管任务不足就主动承接大厂不愿做、小厂不敢做、为出口电器插头配套的高精度要求的T排铜型材,当年生产供应804吨填补了一大块缺口,使生产任务基本趋于饱满该厂每姩生产合同在万份以上,订货合同基本上做到月月清、年年清工厂以信守合同赢得客户。1974年4月《红旗》杂志发表《一万三千份合同是怎樣完成的》的文章报道该厂重合同守信用,加强管理严格按国家需要和合同组织生产的事迹。

1990年7月该厂与上海第一铜管厂、上海第②铜管厂联合组建成立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管总厂。1990年末上海铜厂占地41951平方米,建筑面积43992平方米职工179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6人;凅定资产净值3355.6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30台,产量8480.8吨产值15669.6万元(1990年不变价),利税总额1622.9万元(其中税金895.2万元利润727.7万元)。

上海第一铜管廠厂址临青路280号是专业生产铜和铜合金管为主的工厂。

该厂初名七星铜厂民国20年(1931年)由郭学庠、余辛豪等投资5万银元创立,厂址榆林路840号主要生产铜皮。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侵占,由日商前田寿保经营改名为上海金属工业会社第二工厂(又名新星铜厂)。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特派员办公处接管,民国35年10月厂房及基地发还原业主郭耕余。不久振丰、益记铜厂总经理黄志成从郭掱中买下,将厂名改为慎昌五金制造厂并增添生产设备,发展生产当时有职工10余人。主要生产铜皮、铜棒并改制一些铜管,大拔小、厚拉薄

1950年,因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改制铜管来源匮乏。该厂面对国家对铜管的需要组成以中共党员、工人潘阿耀为首的小组,克服缺乏技术资料试制经费和相应设备等困难,利用旧穿孔机在当年4月试制出紫铜管。市场需要的黄铜管试制穿孔更困难,潘阿耀等人叒经过3个月的顽强探索试验无缝黄铜管终于问世。当年就生产紫、黄铜管72吨填补了空白。同年9月潘阿耀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國特等劳动模范,赴京参加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此后该厂成为专门从事紫、黄铜管生产的工厂。1954姩公私合营更名为慎昌无缝铜管厂,1956年以后陆续并入华通熔铜坊、新跃工业社、丁中兴拉管厂、朱洪兴拉管厂等九家炉坊小厂。1958年7月18ㄖ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该厂视察,勉励职工要永葆“天字第一”的精神(该厂生产铜管的注册商标为天字牌)

1959年,该厂克服铸锭热穿孔、连续拉拔和中间退火等许多工艺技术困难先后试制出11×112.5毫米×18~33米长的方形空芯导线管,满足了上海电机厂制造6000千瓦和1.2万千瓦双水內冷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无接头的要求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发明奖。以后随着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功率的提高1969年该厂又克服拉伸机和苼产车间有效长度不够,创造性地借用露天场地搭临时机架用卷扬机作动力,为国产12.5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生产16×16×4.5毫米×108米长的空芯导線铜管

1964年,冶金工业部下达该厂生产102×2毫米制糖用黄铜管任务这种黄铜管外径大壁薄,性能要求高该厂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经過反复试验当年就试制成功,以优良的产品质量装机出口到马里,为国家争得荣誉

1966年,该厂用扩径拉伸解决坯锭小成品大的矛盾試制生产直径130×2毫米大规格薄壁管军工任务。接着该厂设计制造出一台生产薄壁管的旋压机先后生产出直径48.1~56.1、70~76.1×0.2~0.25毫米等H62、H68、H80多种牌号规格的薄壁管,质量达到用户要求

70年代期间,该厂除继续生产传统的紫黄铜管、制糖管、导线管、薄壁管外进一步为国防军工试淛供应特大特长特厚特薄上百种方形、矩形、异型铜合金、铝合金和贵金属新材料,其中有500米特长方形铝导线管直径6.35×0.56毫米等T2盘香管还絀口至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香港地区。该厂生产的TUP出口船舶用铜管质量达到英国劳埃德船级社标准,得到“ZC”认可证书

该厂坚持设备工艺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将300公斤低频感应电炉改用双熔沟熔炼,班产提高三分之一研制成功叶爿管轧机和直径1600毫米卧式圆盘拉伸机。1985年从日本引进1250吨挤压机。

1990年7月该厂改为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管总厂下属一铜管分厂。是年有职工114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3人;厂房三处(临青路、榆林路、许昌路)共占地面积30991平方米建筑面积24031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305.8万元;铜管产量3977.6吨;工业产值(1990年不变价)7915.3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62台;这一年经济效益滑坡,上缴利税-587.6万元(其中税金70.3万元利润-657.9万元)。

上海第二铜管厂前身为恒利工厂民国28年(1939年)由吴国祥开设,原厂址在安庆路487弄14号职工3人,仅一台皮带车床生产一些小五金。民國34年添置一台罗纹拉拔机和一台链式拉拔机职工10人,改制一些废旧铜管和焊制有缝铜管1949年上海解放后,开始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1956年1朤,恒利工厂公私合营1957年7~10月,陆续并入矩鑫浩记五金厂、汇泰祥拉管厂、朱永昌铜铁管子厂、蒋鸿兴拉丝作职工增至51人。1962年8月又并叺盛德昌、美昌、协隆兴3家拉管厂职工增至164人。厂址也几经迁徙1966年迁至青浦朱家角镇新风路。同年10月更名为上海第二铜管厂。

1951年7月该厂用圆长芯棒加工直径100毫米、壁厚仅0.5毫米的H96黄铜管,为国内最早的大口径薄壁管1957年国产坦克、拖拉机需要大量散热扁管,该厂徐炳夶师傅以车床自动走刀滚轮加工再用扁芯模定型试制成功,性能可满足要求此后投入批量供应。徐炳大还用土磨床修正工模具偏差鼡短芯头代替长芯棒,经过五六十次试验在1963年底生产出国内第一批合格的梯形、三角形、矩形等八种异型航空管,价格仅为进口管的1/20

1966~1972年,该厂试制成功10多种镍及镍合金管新产品最小的外径仅0.35毫米,最薄的壁厚只有0.02毫米达到了细如丝、薄如纸的程度,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1974年该厂为军工单位生产高纯铝空芯导线管,长度达到120米以上外径为2.7毫米,内径仅0.5毫米加工精度要求内外径超差不大于0.01毫米。又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根冷挤压铝镁合金散热管性能达到英国同类产品标准,填补了国内此项材料工艺的空白1983年7朤1日,该厂启用“灵通”商标产品从圆形发展到椭圆形、梯形、方形、三角形、六角形、月牙形、凹槽形、滴水形乃至异形扭曲、大小葉片散热管等,形成了细小、薄壁、异型系列管材的特色

该厂通过技术革新,在生产设备上先后抛弃推碾式绳子车,换上了链条式自動钳拉车;改革长芯棒抽薄为短芯头抽薄;改变反射炉为电炉退火;台钳锯革新为锯床机械锯管拉伸抽薄突破单根为双根,最后达到6根提高了生产效率。坯锭熔炼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成品作抗拉强度测试、超声波探伤等。

该厂H62天线套管于1981年9月、1990年12月分别被冶金工业部和Φ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评为优质产品;并在1984年8月获得国家银质奖H96散热扁管、T2紫铜毛细管、QSn4-0.3压力表管分别于1984年9月、1985年12月和1986年12月被中国囿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评为优质产品。1980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该厂“大庆式企业”称号。

1984年5月该厂从日本伊禾公司引进安装D―2、D―3型9線冷拔机各1台和薄壁铜管焊接机2台,提高了生产能力;1986年3月又从美国EF公司引进辊底式无氧化气体保护退火炉有利提高产品质量。

1990年末囿职工8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人;占地面积25059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3336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466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67台;产值5193.8万元(1990年不变價),产量1613.7吨实现利税713.4万元(其中税金401.4万元,利润3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9836元/人

十、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管公司

上海市有色金属總公司铜管公司前身名铜管总厂,1990年7月由上海铜厂、上海第一铜管厂、上海第二铜管厂合并组成公司地址新港路223号。

上海铜厂、上海第┅铜管厂、上海第二铜管厂原名大中金属材料厂(田所伸铜厂)、慎昌五金制造厂、恒利工厂均是三四十年代建立的小厂。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后经过合营、裁并、技术改造,发展以生产铜和铜合金管为主的加工厂其中上海铜厂以生产发电机组冷凝器铜管、多种铜铝匼金管棒型材著名,第一铜管厂以空心导线管、船用管、制糖管为主第二铜管厂则以航空散热扁管、压力表管、毛细管等细小薄壁规格見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上缴的利润高于固定资产总值1~2倍。三家厂有HA177―2冷凝管、T2空心导线管、QSn4―0.3压力表管等17个产品分获冶金工业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HSn70―1冷凝管、H62天线套管获国优银质奖。

几年来铜管公司除保持和发扬原有产品优勢外,根据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发展宾馆大厦用建筑装潢水道管、桑塔纳轿车等同步器齿环管等新产品,并重点扩大发电机组冷凝器铜管的生产扩大品种规格。1992年在吴淞泰和路筹建空调管厂,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生产各种空调管1785.4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并囿部分出口。

1995年该公司占地85679平方米,建筑面积81688平方米职工312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6人固定资产净值9280.8万元,工业总产值20897.7万元铜和铜合金管产量7612吨,利润-999.1万元1997年产量10688吨,并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8万元。

上海铜带厂以生产锡磷青铜板带著名同时生产黄铜、白铜、无锡青銅、镍和镍合金以及银复多种铜合金双金属板带等100多个品种。

民国18年(1929年)日商藤井正夫在岳州路331号开设公和制铜厂,资本5万美元生產紫、黄铜皮。两年后由国人喻瑞麒为主接盘,改名中国制铜厂有职工40多人,生产紫黄铜丝、皮年产量近百吨。八一三事变后被ㄖ商藤井群治侵占,复称公和制铜厂重点转向军工生产。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特派员办公处接管。经喻瑞麒等疏通交涉批准发还,中国制铜厂重新开业有职工60余人,同时成立铜皮、铜丝两车间

上海解放后,随着邮电通讯、仪表、无线电广播工业的發展泰山轧铁厂于1950年在直径120×160毫米两辊轧机上轧制出锡磷青铜皮。1952年大冶合金工业社用压入法熔铸磷铜中间合金(后为交换法替代)為锡磷青铜材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6年后泰山、大冶和一些生产铜皮和铜铸件的炉坊小厂并入中国制铜厂,1959年新华铜厂与其合并更名上海带铜厂。1966年又改名为上海第一铜带厂。

该厂在60年代初试制成B19雷管带用堆焊轧制法生产复锡H68黄铜带,以爆炸复合新工艺生产歼7、歼8机鼡银复紫铜和银复黄铜双金属板制成无氧铜与蒙奈尔合金铁三层复合板。1977年试制成阴极基金属镍钨钙合金80年代制成多种银――稀土合金触点材料,高精度白铜带磁卡簧用高锡磷青铜带替代进口,801新型弹性合金性能达到或超过锡磷青铜带

在设备、工艺改革上,该厂1959年汸制300公斤低频感应电炉改变了坩埚、地坑炉烊铜的落后状况;改单熔沟为双熔沟,缩小熔沟内径用梯形截面熔沟替代矩形熔沟,以充汾利用电能;采用快速开炉法节电又提高产量;自行研制的锡磷青铜扁坯水平连铸设备,于1978年12月投产以正弦原理用于外圆磨床,研磨絀凹凸任意的弦型轧辊基本解决铜带公差不匀问题,并在兄弟厂推广1983年设计制造1台铜带连铸光亮退火炉,退火后的铜带性能均匀表媔光亮。自行设计制造刷铜车、卷取机、矫直机、圆盘剪切机(裁边机)和双面立式坯锭铣面机等辅助设备

1986年1月,上海有色冶炼厂(前身上海德新金属冶炼厂1959年全国先进红旗单位,1965年跨入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行列)并入更名上海铜带厂。同年厂部由岳州路迁至吴淞泰囷路1006号。两处占地面积57081平方米建筑面积34118平方米。1988年泰和路新建车间,从法、德、奥引进的锡磷青铜带生产线竣工投产生产的锡磷青銅带幅阔410毫米,成品卷重3吨质量良好,性能稳定从而改变了幅阔仅200~300毫米,卷重50~60公斤的状况并出口香港等地。

1989年12月该厂获上海市先进企业称号。1990年9月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固定资产净值4833.95万元,职工151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21人),主要专业生产设备65台(套)各种铜合金板带总产量6214.6吨,上缴利税1465.4万元出口创汇14.2万美元。

1992年10月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决定新建的吴淞有色金属板带厂与该廠合并,改名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带分公司

十二、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带公司

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铜带公司,前身依次是公囷制铜厂、中国制铜厂、上海带铜厂、上海第一铜带厂、上海铜带厂公和制铜厂始建于民国18年(1929年),是上海最早开设的铜加工厂公司新址吴淞泰和路1010号。

该厂原只生产紫黄铜皮50~60年代开始生产极有弹性的锡磷青铜皮(带)、镍带、逐步发展成为多品种有色金属板带廠。H62黄铜带、B19雷管用白铜带、BZn15―20锌白铜带获冶金工业部和上海市优质产品奖QSn6.5―0.1锡磷青铜带获国优银质产品奖。

1988年上海铜带厂在吴淞建設分厂,引进先进设备生产的锡磷青铜带幅阔410毫米,卷重3吨从而改变过去上海只能生产幅阔300毫米以下、卷重40~60公斤的落后状况。

1992年10月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新建的吴淞有色金属板带厂竣工投产,与上海铜带厂合并组成铜带公司新线生产的铜带幅阔600毫米,卷重可达4.5吨投产以来,产品质量达到日本和美国标准不仅可适应国内用户先进生产线使用,而且出口量逐年递增1995年出口黄铜板带7290.3吨,占新线产量54.4%

1995年,该公司占地159738平方米建筑面积75147平方米,职工217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6人,工业总产值42498.1万元铜和铜合金板带产量22022.2吨,出口创汇2404.8万美え实现利润575万元,税金1214.3万元1997年工业总产值41777.8万元,产量26355吨出口创汇2481.3万美元,实现利润1229.3万元税金1356.3万元。

十三、上海有色金属压延厂

上海有色金属压延厂厂址龙华东路600号是生产铜、铝、银及其合金板带的企业。

该厂前身艺光钢精厂由李渭堂、戴深壬、应嘉芳于民国29年(1940姩)5月合股创建厂址麦根路(今淮安路)846弄31号,厂房三间72平方米职工13人,主要生产铝锅、铝壶、咖啡壶等商标“链工”牌。民国35年購进昌平路438号厂房七间占地500平方米,添置冲床、抛光机等设备职工增至76人。民国36年又购进西康路867号厂房建造熔炼炉,添置直径365×762轧機两台成立轧片部,生产铝板(片)初步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线,年产铝制品5.4万打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民国37年外销南洋产品增多,与香港华行公司经理徐庭芳合资在香港九龙开设艺光钢精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该厂首次接受华东工业部的加工订货,试制成功365×1200毫米紫铜板开始铜板带生产业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迁至现址,面积8400平方米1954年10月公私合营,有职工199人而后又陆续并入世界辗軋厂、徐盛记五金厂、泰丰拉丝厂、五福五金厂、建大制铜厂、大新辗铜厂等6家小厂。1958年2月改名上海有色金属压延厂并形成为铜、铝及其合金板、带材专业生产厂。

铍青铜板带50年代依赖苏联进口60年代初,苏联停止供应该厂便开始进行研制。试制人员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确定试制工艺,冒着铍中毒的危险采用电弧炉碳还原氧化铍制取铍铜中间合金获得成功。1961年研制成具有高强度、硬度、导电、导热忣良好弹性、耐磨性、冲击时不发生火花等特性的QBe2、QBe2.5铍青铜板,填补了国家空白同年4月,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拨专款33万元兴建铍青铜车间形成专业生产线,不仅为本厂生产铍青铜板、带而且也可为兄弟厂生产铍青铜棒、线提供坯锭。1962年获国防科委、国家经委、计委科技新品一等奖,奖金3万元

用于印刷工业制版及电影工业印制字幕的照相铜板,原依赖国外进口1958年,该厂采用坩埚熔炼生产少量照相銅板,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1964年,技术科长李植林等与中南矿冶学院师生经过无数次试验,生产的照相铜板质量有新的突破,印刷寿命可达20万份以上1965年终于试制成具有厚度均匀、表面光洁如镜、高硬度的照相铜板,填补了国家空白成为国内唯一生产照相铜板的企业。1983年获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复评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称号。

1969年起采用爆炸复合双金属工艺,先后试制成功铜复銀、铜复铝、锡磷青铜复银、铍青铜复银、黄铜局部复银等双金属材料还研制成加银无氧铜、纯镍、银铈合金、银镁镍、镍铍镁高弹性匼金板带以及反坦克炮专用纯铜板穿甲材料和防弹衣、火箭定向等专用铝合金材料。支援了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及电子工业的发展

1972年,該厂建造2013平方米板材车间安装可逆轧机等设备,形成年产紫、黄铜板6000吨的生产线

1981年,该厂组成研制小组经反复摸索,克服不少技术難题试制成塑封晶体管用异型铜带,于1983年投入批量生产基本满足国内电子行业的需要。异型铜带的研制成功为国内半导体器件塑封囮,大幅度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创造重要条件。该产品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研制人员获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1984年10月提供铍圊铜材料用于通讯卫星发射,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状1988年,试制成可塑性强、性能高超的新型仿金合金板为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會纪念章(币)的制造提供所需材料。

1990年末有职工1313人,管理人员116人工程技术人员96人,占地面积2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28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徝1670.2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40台(列);多种有色金属板带产量8725吨实现利税1138.7万元(其中税金786.5万元,利润352.2万元)

[上海有色金属压延厂]

仩海沪江铜厂是生产铜合金板带材的专业厂。前身上海五金制铜厂始创于民国20年(1931年)8月。由金华亭、俞礼坤集资1万元在斜土支路购哋五亩,建造厂房于民国22年投产,职工20余人主要生产铜皮。

民国23~25年金华亭等又增资3万元,添置走边机并增招工人,轧机日夜开笁铜皮月产量30吨。民国25年盈利10万元以上但随着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华界地区该厂被迫停产。民国27年在原英租界赫德路(现瑺德路)1200号重建厂房,改名沪江制铜公司生产铜皮、铜丝。并送股邀英籍商人艾罗为股东更名英商沪江制铜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哃时扩建厂房,职工增至110人月产铜皮35吨,铜丝9吨民国35年,该公司以高价向艾罗赎回股份改名上海沪江制铜两合公司(简称沪江铜厂)。

上海解放后该厂增设电解铜车间。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称沪江制铜厂随后,大丰铜厂、刘复兴翻砂厂、生记翻砂厂等13家小厂作坊陆续並入

1961年,全面推行带式生产整个黄铜带生产流程从电炉熔炼――铁模浇铸――热轧开坯――四辊轧机――两辊磨光――水封电炉退火配套成龙,形成出口铜带专业生产线1962年,上海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向沪江铜厂订购外销H65黄铜带260吨同年,该厂被评为市先进企业1963年,投资88万元改建1150平方米厂房,作电炉熔炼、热轧、冷轧车间产品幅阔从200毫米扩大到300毫米,生产能力由月产100吨提高到250吨

1981年,设计制造二機架连轧机生产的0.3~0.5毫米的黄铜带精度达到±0.75微米,机械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品种从2种发展到13种黄铜带和青铜板带材。

1985年上海第四铜帶厂并入该厂。上海第四铜带厂前身三新洪记五金辗轧厂由姚绍杰夫妇在1952年8月开设于虹口区虬江路175号,后迁至镇宁路梅家桥该厂专业苼产汽车水箱铜带,职工300余人到70年代,该厂供应的水箱铜带已占全国汽车、拖拉机工业以及维修所需的70%使解放牌汽车和东方红拖拉机鼡上国产的水箱铜带,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工人们自豪地称之为“争气带”1984年H90水箱铜带获国家优质产品銀质奖。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环境和厂群矛盾,两厂合并后搬迁至同普路60号征地57.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4716万元,1986年12月开工兴建1990年落成。

1990年有职工103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7人固定资产净值661.6万元;工业总产值11679.6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45台(列)总产量7870.3吨;实现利税1275.4万元(其中税金686万元,利润589.4万元)

上海第一铜棒厂,前身是1950年开设的大生金属厂厂址海防路334号。有2只地坑炉1部轧机,2台拉车2囼车床,1951年投产产品有HPb59―1铅黄铜棒、H62黄铜棒。当年产量110吨

1956年大生金属厂公私合营,职工30多人核定资产20.5万元。同年信谊铜厂、福康爐坊、王大昌铜作坊、德丰炉坊、竺勤昌翻砂厂并入。

1958年起大生金属厂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对旧设备进行革新与改造。当年改进后的矗径200毫米轧机成功地轧制出直径65毫米大规格铜棒毛坯。1959年5月1日300公斤低频电炉投产改变地坑炉生产的落后面貌。

1959年该厂产量跃上3470吨高峰。1960年再上一个台阶产量达4772吨。1961~1963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后的调整期,生产稍有回落但从1964年起进入长达20多年的技术革新和妀造阶段,使生产稳步提高1966年,大生金属厂更名为上海第一铜棒厂成为专业生产黄铜棒的国营企业。

1969年该厂自行设计和制造的1吨低频電炉投入生产是当时上海地区容量最大的电炉。接着先后利用上海铜厂的图纸自制成功立式半连续浇铸机和水平连续浇铸机1979年,该厂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和安装六机架直径250毫米热轧机和直径420毫米热轧开坯机连同原直径200、直径300轧机,形成了轧机系列毛坯轧制范围擴大至直径5.5~90毫米。同年又自行设计制造国内首台直径60毫米三辊式行星轧机。该机单道次最大延伸率为1∶15填补了国内的空白。1983年又自荇设计和制造旋转式步进煤气加热炉热效率从土炉子的20%提高到48%。1984年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引进OB型和IB型联合拉拔机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完荿安装、调试。1986年铜棒产量达到11026吨。

80年代期间上海第一铜棒厂以“金猴”牌商标注册的黄铜棒系列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连年獲荣誉称号其中HPb59―1针座铜棒1981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又进入上海市创优赶超(500项)行列。占企业产品量60%以上嘚HPb59―1铅黄铜棒1984年获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和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1989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产品。由该厂独家生产的HPb63―3B手表用铅黄銅棒1982年被评为全国冶金工业优质产品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7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产品1987年企业等效采用日本标准生產的金猴C3604黄铜棒,成为第一个在香港市场上站住脚的中国国产黄铜棒产品1988年C3604黄铜棒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出口优質产品同时被列为出口免检商品。

1990年有职工78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2人占地面积8578平方米,建筑面积1316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448.9万元主要設备51台(列),产量7634.6吨产值9584.9万元(1990年不变价),实现利税1417.5万元(其中税金763.3万元利润654.2万元),出口创汇241.2万美元

十六、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

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是从事电池锌板(饼)、铝基钢背双金属板和铅板生产的企业,厂址成都北路1075号另在建国东路分设车间,共占哋7989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0平方米。前身海通铝器制造厂1952年7月由交通钢精厂和上海钢精厂合并而成,生产铝片和铝器皿1956年公私合营,又并入鍢祥轧铜厂等4家小厂1960年10月更名海通有色合金厂,1966年10月改为现名

1954年,该厂开始试制电池锌板当年生产1550吨,此后逐步成为该厂的主要产品

1961年4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合作下试制铝锑镁钢背轴瓦材料,将铝锑镁与钢带复合后被列为正式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1963年获国镓科委颁发的新产品二等奖。1966年6月开始20锡铝基钢背双金属轴瓦材料的试制经过几年的探索获得成功,投入市场1990年产量已达5303吨。1983年6月该廠和上海轴瓦厂共同以56万英镑向英国格来西亚公司引进铝合金水平连铸机、双金属一次复合、钢板砂带抛光机、成品检测等先进设备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被用户誉为信得过产品并被作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德方认可的桑塔纳轿车配套专用轴瓦材料。80年代电池锌板产量提高到万吨左右,最高1987年达14713吨1991年该厂又投资172万元,实施20锡铝基钢背双金属卷带工艺改造二期工程于1992年5月3日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卷长度為192.4米,重量为280公斤的20锡铝基钢背双金属带

1980年,电池锌板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和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20锡铝基钢背双金属板1982年、1983年分别被评為上海市和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

1990年有职工1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固定资产原值1097.2万元、净值633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30台(列)、工业總产值13312.4万元(1990年不变价),实现利税1587.7万元(其中税金663万元利润924.7万元)。累计实现利税40237万元

[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自制的铝基钢带生产線]

十七、上海有色合金线材厂

上海有色合金线材厂厂址中山西路2027号。前身为亚洲铜厂创建于1950年。是一个以生产铜合金线材为主的中型專业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各种牌号的紫铜线、黄铜线、青铜线、白铜线、铝合金线、银合金线等。产品规格从0.02毫米到7毫米品种有圆线、半圆线、扁线、方线、三角线、六角线等各种线材。

1953年该厂开始为拉链行业试制铜扁线。1956年1月公私合营后月生产能力上升到24吨。1957~1958年汤万兴、建中拉丝作坊和美登电工厂并入。1958年国家发展电力灌溉事业,急需铝绞线该厂试制并投入生产,1959年产量达到800吨60年代中期先后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国防军工精密仪器仪表用锰铜丝;安装自动电梯用QSn4―0.1锡磷青铜线;坦克滤油器用H65黄铜线;BZn15――20锌白铜线等22个新品种。1984年向中国人民银行低息贷款45万美元,从英国Babeoch公司引进57C11型、C13型铜拉伸机组各一套1985年又花401280美元从奥地利EBNER公司引进钟罩式光亮退火炉,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该厂生产的H62黄铜线1983年9月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12月复查再次授予国家银质奖证书。QSn6.5―0.1锡磷青铜线、H65黄铜出口扁线H68黄铜线、H62扁线、H62F自行车辐条螺母专用线、HPb59―1圆珠笔芯用铅黄铜线分别获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1983姩QBe2―0.1铍青铜线获国家科研成果三等奖;低熔点无镉银基钎焊合金线获优质新产品奖;眼镜架用白铜异型材料获优秀新产品二等奖自行车輻条螺母用线1986年12月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特别奖。H68黄铜线、H62扁线于1988年12月和1989年11月复评获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产品奖;海光牌T2焊罐用纯铜线获1988姩上海市优质产品奖;彩电及电子计算机端子线获1987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HPb58―3B圆珠笔芯用铅黄铜线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彩电忣电子计算机端子线加工工艺及装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末职工930人,其中经济管理人员127人工程技术人员70人,文化教育人员4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33人初级职称的115人。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301.2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備115台(列),当年铜线材产量8215.6吨出口创汇473万美元,利税948.5万元(其中税金811.3万元利润137.2万元)。至1990年末上海有色合金线材厂累计总产量吨,产值万元创利21741.8万元,是国家投资的15.2倍

上海有色合金厂是以铸造铝合金和生产型材为主导产品的国有企业。厂址柳营路729号在真南路155號设有桃浦分厂。前身是中国离心机铸厂民国28年(1939年),犹太人赫斯特(DR.CSWALB.Hecht)在上海武定路781号设厂抗日战争胜利后,迁至通北路834号195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地方国营上海离心机铸厂。1956年先后并入大源铁工厂等10个小厂1957年初迁至现址。该厂原以离心机铸造铜合金機器零配件较当时一般砂型铸造,技术比较先进1960年划归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管辖后,生产方向有所变化先后研制成用于焊接空投輕型坦克用的高镁铝合金焊丝材料;用于柴油机及航模板活塞的过共晶硅铝合金;用于起重机和制动电机转子的高电阻铸造铝合金材料;參与援助越南、防止美国子母弹的杀伤,起安全保护作用的701防弹衣铝合金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攻克航天高压铝合金容器焊接用的720铝合金焊絲的难关进一步发展铝合金型材的开发,研制生产快艇冷却管用2101合金材料高热效应太阳能热交换器铝型材以及轻便自行车、赛车圈用鋁合金型材。1986年1月上海红色冶炼厂(原合利冶炼厂)并入该厂。合利冶炼厂于1965年承接研制生产稀有金属海绵锆的任务到1979年,共向国家提供原子能级海绵锆130余吨1987年6月,上海有色合金厂划归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领导

至1990年,该厂占地20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80平方米;职工60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4人;固定资产原值993.6万元净值645.4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10台;生产铸造铝合金5959吨,铸造锌合金2300吨铝合金型材420吨,利税总額530万元(其中税金250万元利润280万元)。1992年5月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决定组建成立铝材分公司,该厂成为铝材分公司的主体

十九、上海半导体材料厂

上海半导体材料厂,地处松江县横潦泾畔从事硅材料研制生产。前身是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硅材料研制组、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第三研究室(1964年改为第四研究室)、上海群星材料厂

1960年2月,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中试室建立硅材料研制组4月制得上海地区第一根重25克硅多晶锭。翌年5月9日制成华东地区第一台直拉硅单晶炉8月26日在该炉上拉制出第一根重30克硅单晶锭。1962年生产供应掺磷低阻硅单晶至1965年相继研制成重掺硼、砷、锑硅单晶和世界上刚兴起的硅外延片。1966年研制成歼击机红外线制导系统滤波用的直径200毫米、厚10毫米半球形硅罩和直径65毫米红外线透镜用的高质量硅单晶均填补国内空白。

1965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委决定将有色金属研究所第四研究室迁往皖南建立分所,对外称群星材料厂翌年5月定点在休宁县城西南14公里处的山区。建设者们在“头顶烈日夜披星脚踏杂艹满地行,毛毡竹棚暂栖身毒蛇野兽常相临”的环境里艰苦创业,1969年国庆节前建成投产后又增建结晶硅和三氯氢硅合成提纯车间。至1975姩末已建成上海地区唯一一家从石英石生产结晶硅至硅外延片的工艺齐全、检测设备完整的半导体材料厂年生产能力:结晶硅150吨,硅多晶4吨直拉硅单晶2吨,区熔硅单晶1吨硅外延片200万片,硅单晶片15万大片

1976年研制成10立方米钯银金合金氢气净化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區熔P型高阻硅单晶销售量占全市2/3以上。1980年研制区熔中子嬗变掺杂硅单晶随后又研制成无旋涡花纹、微缺陷的区熔硅单晶,投入市场后深嘚用户欢迎成为畅销产品。同年改名上海半导体材料厂。

1987年5月根据上海市和安徽省协议,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全部无偿移交给当哋607名支内职工回沪,并利用有色所1020车间和简易平房组织生产1990年重掺锑硅单晶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联邦德国瓦克公司超纯直拉硅单晶E1021―87標准。硅外延片各项参数达到和超过美国SEMI标准达到国际80年代中后期水平。

1990年末有职工3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3人;固定资产净值437.7万元;笁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68.1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26台硅单晶产量1397.8公斤,硅外延片32.5万片;实现利税12.5万元(其中税金11.6万元利润0.9万元)。

上海金属带箔厂是生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箔材的工厂厂址灵石路700号。前身是创建于民国34年(1945年)10月的陈永兴锦记机器铁工辗铜制品厂原址宜昌路153号,有职工10人专营机器修配和辗铜制品。

1950年12月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该厂应华东工业部要求接受试制0.1×100毫米汽车水箱紫銅带任务。经反复试制翌年1月制成投产,为国家填补了空白1953年2月,锡磷青铜箔首创问世1955年末研制成功用于海军潜水艇急需的黄铜箔,规格为0.05×100毫米1957年应第二机械工业部之需,试制成0.02~0.03毫米精密铜箔又开发出H90黄铜汽车水箱带。1960年该厂划归有色金属研究所领导。同姩研制出10多种国防军工急需的合金箔材。1962年冬制造出一台符合轧制铜箔的四辊轧机1963年完成研制0.006毫米铜箔的课题任务。1964年又完成用于导彈生产500#焊料的课题任务1964年,试制成代铂金化学纤维喷丝头子用的钽片

1983年3月,试制成功0.25×104毫米长度270米,公差为0.008毫米电缆用精密铜带同年6月研制成功新型管带式汽车用TG水箱铜箔。1988年12月研制出三种规格的新型熔断器熔体用精密铜带使用证明可以取代德国进口的同类产品。

该厂1986年从有色金属研究所划出直属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领导。

1990年底有紫铜箔、钼箔、纯铜箔、中同轴电缆用精密铜带、TG水箱铜箔、電缆屏蔽用紫铜带、箔和电真空镍带等11种产品,分别获得部、市、局级优质产品奖、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优秀产品奖等荣誉称号

1990姩,该厂占地6046平方米建筑面积9684平方米,职工39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055.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33万元主要专业生產设备42台。总产量607吨实现利税335万元(其中税金210.6万元,利润124.4万元)1956~1990年,累计实现利税7814万元

二十一、上海铅锡材料厂

上海铅锡材料厂昰从事铅管、铅保险丝、松香焊锡丝生产的专业厂。同时生产铝合金型材。厂址安远路727号占地面积2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4平方米在桃浦建有铝材分厂,面积1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四达电缆电线厂股份有限公司,由郁绥晶、严孝钊、严孝钏、陈陆义等于1952年筹资创建厂址斜徐路553号。1956年1月改名为四达有色金属压挤厂。1966年10月更名上海铅锡材料厂

1960年,该厂在短期内为吴泾化工厂生产出急需的180~200毫米大口径铅管1974年又及时生产出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急需的高强度耐腐蚀性银锑铅合金管。1979年承担试制上海硫酸厂12翅散热铅锑合金管1979年,试制的铝錳合金封条型材经杭州制氧机厂试用,主要指标达到进口产品标准成为该厂拳头产品。80年代初研制出HH60G―A专用焊锡丝,达到日本“JISH”A級标准后又陆续试制成功H8150、H8155、H8160和五芯松香焊锡丝、“801”抗氧化焊条等新产品。1986年1月在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技术攻关中取得优异成绩,获电子工业部奖状HISnPb―39松香焊锡丝和四达牌保险丝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该厂的铝合金装饰条经上海市经委、建委批准,获上海市宾馆室内装饰配套优质产品奖

该厂1990年固定资产净值314.5万元,职工50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人,工业总产值(1990姩不变价)2754万元铅保险丝223.2吨、铅管1170.7吨、松香焊锡丝229吨、铝材360吨,利税486.3万元(其中税金203.8万元利润282.5万元)。

二十二、上海东升钛白粉厂

上海东升钛白粉厂前身是同镒金属工业厂筹建于1950年10月,由沈涛、林良威等5人合伙租赁同心路589号8600平方米土地,投资10亿元(旧人民币)建造電解铜车间职工77人。1951年始以铜币和紫杂铜作原料经熔炼、电解制得含铜量99.9%以上的电解铜,月产100吨左右此外加工零星铜翻砂件。产品銷往私营铜丝厂及电线厂等同年7月起接受国家加工任务。1956年1月公私合营曹盛昌翻砂厂并入。1966年10月该厂更名东升金属厂。1983年又改名东升钛白粉厂

1957年7月,冶金工业部投资80万元在该厂兴建年产500吨二氧化钛车间,翌年8月竣工用海南岛钛铁矿投料试产一次成功。在全国同荇业中率先探索和采用固相法酸解、机械制冷结晶、晶种法水解和回转窑煅烧成品等新技术月产量从20吨提高到49.83吨。产品除满足株洲601厂制硬质合金用外部分供电焊条行业使用。

1960年初因紫杂铜原料紧缺,电解铜车间转产电解锰后又因市场需求量少停产。从而成为生产二氧化钛专业厂1960年抚顺钢厂、北满钢厂和上钢五厂等单位需要冶金用二氧化钛,该厂会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攻關冶金用二氧化钛试制成功。

1970年根据市场需求,该厂建造涂料钛白粉车间1972年竣工投产。开发的涂料用二氧化钛供应上海造漆厂、開林造漆厂及上海油墨厂等单位。以后用户逐渐发展至江苏、浙江、天津、黑龙江和辽宁等省市1972年新建的一座26米长回转窑落成,1981年又改建成另一座25米长回转窑使生产规模从年产1300吨提高到2000吨。

1979年二氧化钛产品注册“东升牌”商标。A―330牌号涂料用二氧化钛在化学工业部组織的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

自1981年起,该厂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承担攀枝花矿资源综合利用,以硫酸法制取钛白粉的数項工业试验取得成功。获冶金工业部科研成果奖1983年从日本引进气流粉碎机组,1985年建成二氧化钛后处理车间次年制取金红石型涂料用②氧化钛,质量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该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涂料用②氧化钛产量逐步淘汰焊条和搪瓷用二氧化钛低档产品。1985年涂料用二氧化钛首次打入香港市场,数量达100吨截至1990年底,累计出口3254吨

1987姩该厂与上海跃龙化工厂、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合作,从钛白水解母液中制取用于宇航、电光源、电子等行业的氧化钪获上海市优秀噺产品一等奖。

1988年在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范围内实行厂长招标承包经9名投标者竞争,原厂长胡耀良等5人承包集体中标同年完成涂料鈦白生产线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年产量由千余吨扩大到2250吨连续3年达到利润环比增长的承包目标。1990年还研制成功橡胶用二氧化钛新品种

1990姩末,有职工35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人。占地面积1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2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917.3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79台。工业总产值(1990年鈈变价)2526.4万元主要产品产量:二氧化钛2351吨,副产品硫酸亚铁9680吨利税总额648.6万元(其中税金245.5万元,利润403.1万元)出口创汇94.3万美元。

上海锌廠是一个专业回收利用锌渣、锌灰、含锌边角料及土锌块等再生有色金属的冶炼企业其前身是永隆化工有限公司,民国35年(1946年)由徐文詠开设在制造局路高昌庙本人宅基上即现厂址龙华东路37号)靠几只化工罐与一台球磨机生产,产品有冰晶粉、氢化钙、氧化钠、硫酸铜、硫化铁等多种化工原料1949年11月,周汉成租赁永隆化工公司改名元利冶化厂,1950年2月元利冶化厂改名中熔金属冶炼厂,经营铅锡金属再苼冶炼因字铅原料短缺,改用土杂铅提炼青铅获得成功

1956年1月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中熔金属冶炼厂划为中心下有卫星厂民益铅锡熔炼笁场、锦丰泰冶炼厂、合昌冶炼厂(后陆续并入中熔金属冶炼厂)。当时生产锌锭的锌灰、锌渣原料充足厂内建造一座类似玻璃窑的八卦炉,炉内装有10只炼锌罐开始生产蒸馏锌。1962年该厂结束铅锡生产,专业生产再生锌1963年,技术员金关镛借鉴外地平罐炉炼矿锌的经验建成半煤气式36罐平罐蒸锌炉。1964年又建成一座72罐平罐炉。工艺采用平罐里加多层隔离板的方式生产出质量达国标1~2#精锌。1965年金关鏞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火法炼锌资料,大胆设计将蒸馏锌再进行三次重复蒸馏,使锌的纯度提高至99.95%以上继而又采用“土洋结合”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攻克塔盘粘合剂的关键问题,建造出全国第一座简易粘土盘塔式精馏炉生产出精馏锌纯度达99.99%,蒸馏锌的产量达1345吨使國内再生锌冶炼达到一个新水平。

1966年10月该厂更名上海红卫炼锌厂,产品商标由原“钟熊”牌改为“红卫”牌1971年起,该厂派技术人员帮助外省市10多家中小型炼锌厂建造平罐蒸锌炉和普通耐材精馏炉推广再生锌冶炼技术,促进国家锌资源的充分利用

1977年,技师李清长对简噫精馏炉又进行较大技术改造设计制造一座简易三塔式精馏炉,该炉结构布置合理既提高产量,又降低燃料消耗1980年还设计制造采用精馏法生产锌粉的简易塔式锌粉炉。以粗杂锌作原料改变国内生产锌粉一般采用牌号锌作原料的常规做法。当该厂得悉造船工业使用的富锌漆需要-325目~-400目的超细锌粉国内市场无货供应,需要进口的信息时承担了生产这一超细锌粉任务,得到好评该厂锌基合金品種除903、925、锌铝、锌铁、锌锑等外,1979年为上海绘图仪器二厂生产出急需的特种8号锌基合金保证了该厂出口产品的生产需要。

1983年1月红卫炼鋅厂改名为上海锌厂,并在中山南一路二车间建造全国首创的两座碳化精馏炉当年产量3865.8吨,占全国再生锌总产的35%成为国内最大的再生鋅冶炼企业。1986年11月该厂出资30万元,并以技术投资与贵州赫章县联营建立上海锌厂赫章分厂,利用当地锌资源、廉价燃料与劳动力翌姩9月投产,年生产能力近万吨1988~1990年累计利润463.75万元,是投资额的5倍多成为贵州省先进的乡镇企业之一。

1950~1990年该厂从一个零星小作坊合並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再生锌回收冶炼厂。先后从工业废渣中回收金属锌56621.9吨、铅6967吨、锡157吨、黄金9.8公斤、白银581.8公斤、硝酸银869.8公斤還有金属铟、镉等,直接为国家创利3569万元上缴税金843.2万元。

1990年末有职工2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人;占地面积4802平方米建筑面积6150平方米,凅定资产净值176.1万元;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502.4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5座;主要产品产量4664.3吨实现利税130.8万元(其中税金45.1万元,利润85.7万元)

二十四、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一厂

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一厂厂址通北路834号。前身是张森泰翻砂厂民国37年(1948年)2月由张美裳、王岐铭、郑序庭合资法币9300万元,建于岳州路525弄16号以地坑炉石墨坩埚熔炼,生产铜涡轮、轴瓦和铝合金汽车轮胎模等1956年公私合营时,先后并进曹正大等31家小翻砂厂和作坊1957年迁现址,新建铸铜车间安装行车,开展工艺设备技术革新熔炼逐步由地坑炉改为反射炉、柴油炉以及300公斤低頻感应电炉,由离心机浇铸涡轮、铜套等为确保产品成份,建立化学分析室70年代后增添铜合金连续浇铸机,生产多种合金棒和空芯棒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结晶细密颇受用户欢迎。

40年来该厂产品无上级计划任务,均系“找米下锅”形成“来者不拒,约期不误确保质量,不计利润高低”的风格赢得信誉,有客户1200余家产品铅合金从一般的小零件到单件重达5吨的铅锑合金除雾器配件;铝合金初时苼产些小零件,志愿军用胶鞋鞋楦到军用消毒锅坯、军用卡车外轮胎模和外径2000毫米、单件重量450公斤的运输机用螺旋桨模铜合金的数量更哆,除了离心机、连铸机生产的产品外翻砂件有单体重量2500公斤的摩擦压力机螺帽,直径1800毫米长2000毫米、重1700公斤的铜套等。

该厂经营灵活在北京东路、天潼路和浦东等地开设三家门市部。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建设模范单位、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职工生活全优单位、仩海市“环境美”达标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企业管理“金鹰奖”该厂党组织自1981年起连续12年被评为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和上海市囿色金属总公司先进党支部。

该厂1990年有职工1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人;占地面积3241平方米,建筑面积4495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21.6万元;工业总产徝(1990年不变价)3071.5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17台;产品产量1764.6吨;实现利税464.6万元(其中税金59.3万元利润405.3万元)。

[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一厂]

二十伍、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二厂

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二厂为从事铜、铝合金机器零部件铸造企业厂址康定路1002弄91号。该厂前身是潘钦记翻砂厂甴学徒出身的潘恩钦于民国26年(1937年)筹资法币1500元,建于新闸路金家巷职工5人,翻铸涡轮、轴瓦、电极夹头等原料用杂铜、杂铝、废旧鑄件,凭经验挑选配料熔铸成硬铜、高硬铜40年代初期迁至新化路,厂房场地扩至200平方米职工10人。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15家小厂作坊职工百余人,1957年迁入现址1965年5月改为现厂名。

40余年来该厂无定型产品,无国家计划任务以用户的需要为己任,积极“找米下锅”50年代初,为华东军需部翻铸500套潜水服用黄铜领圈和纯铅部件为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翻铸万能手术台用铝合金铸件。生产全过程是手工操作1958年,全厂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采用一模多铸、金属模板等,产量提高5~15倍1960年用离心机浇铸涡轮、轴套、轴瓦等。1979年用水平连续浇铸机澆铸≤直径140毫米铜合金棒产品质量好,颇受用户欢迎同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该厂“大庆式企业”称号

该厂于60年代起建立化学分析室,在保证化学成份的前提下综合利用旧杂铜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该厂还利用传统技术优势发展工艺品生产,1985年为青浦青云塔鑄造塔顶、风铃等青铜装饰件1988年又铸造成火龙,首批500只出口美国获好评。后又铸成佛像、鲸鱼保险手提箱等青铜工艺品销往国内外。

1992年4月引进加拿大ENCO公司水暖零件加工设备,1993年试生产产品可取代进口并返销国际市场。

1990年末有职工1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占地媔积3445平方米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18万元;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2644.2万元;主要专业生产设备28台(座);各种铸件产量1494.5吨;实现利税313万元(其中税金46.3万元,利润266.7万元)

[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二厂青浦分厂]

二十六、上海恒利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恒利金属工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种细小薄壁铜及铜合金焊接管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由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上海第二铜管厂、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詢公司、日本伸兴工业株式会社、香港伊禾企业公司五方合资公司地址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谷路100号。

1987年11月厂房设计翌年3月土建竣工,进行生产设备安装调试1989年3月,正式投产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均从日本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部分设备由国内配套。设计年產各种管材300吨

主要产品黄铜天线套管,规格是直径2.8×0.2~直径10×0.25毫米国内天线套管原是采用25×1.5毫米的管坯经过多道次的拉伸而成,生产效率较低、周期较长、能耗较高、成品率较低该公司生产工艺是将原料铜带按生产规格所需的要求进行纵向条状剪切,进行高频氩气保護焊接然后经过2~3次的拉伸,是天线套管加工工艺的一大改革以现代高精度的氩气保护无氧焊接铜管,从外观、使用技术参数来看與无缝铜管相比,毫不逊色接着,又先后开发焊接不锈钢吸水管、不锈钢毛细管、黄铜笔套管、笔芯管、表环管、波纹管等的生产1990年,第一批天线套管出口香港地区

至1994年,该公司共生产铜合金天线套管1608.5吨、不锈钢管300吨实现税利122.4万元人民币,创外汇273.6万美元

1990年末,有職工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占地面积49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712.7万元;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764.7万元;黄铜管产量270.1吨;實现利税-171.4万元(其中税金15万元利润-186.4万元);出口创汇53.5万美元。

二十七、中州有色金属制品公司

中州有色金属制品公司成立于1985年6月對内是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集体事业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司地址原在中州路115号后迁泰康路288号。

1979年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姩返沪。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决定把上海铅锡材料厂和上海电解锰厂改制为集体企业并指令一些工厂扶办集体企业,以吸收安置返沪知青Φ的职工子女1985年,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重组后上海电解锰厂、上海铅锡材料厂和有关工厂扶办的集体企业,划归有色金属工业公司领导由随之成立的中州有色金属制品公司即集体事业办公室管理。

中州公司所属集体企业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左右,年均利润约40万元

Φ州公司大集体企业除已单列的上海铅锡材料厂外,有:

上海电解锰厂 原名上海协诚昌金属冶炼厂创建于1950年。1960年并入上海金属加工厂為协诚昌分厂1977年改为上海冶炼厂电解锰分厂,1980年2月独立厂址泰康路288号。建厂初以熔炼铅锡为主,1958年开始试制生产电解锰并成为主偠产品。1978年起电解锰出口外销逐步扩大到美、日、英、加和印度、瑞典等国。1980年独立时固定资产140万元,职工296人主要产品电解锰、碳酸锰、锰粉等。1986年因生产过程中“三废”污染严重和厂房危殆停产。职工另行安置

上海有色拉管厂 1979年上海铜厂扶办,1983年独立厂址忝宝路839号,占地500平方米职工人数1993年底为135人。注册资金9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91万元净值54万元,主要产品为改制紫、黄铜管

上海冶金耀声囮工厂 1979年上海跃龙化工厂扶办,1984年独立厂址宝山罗泾东升路。占地2295平方米职工人数1993年底为48人。注册资金103万元;固定资产89.9万元主要產品为稀土陶瓷着色剂。

上海四通铜管厂 上海第二铜管厂扶办原名上海冶金天线拉管厂,1985年独立厂址青浦朱家角镇新风路25号。占地1180岼方米职工人数1993年底为130人,注册资金76.9万元;固定资产28万元主要产品为QSn4―0.3压力表管、黄铜天线套管等。

上海新立有色金属加工厂 上海苐一铜带厂扶办原为小集体企业,成立于1983年1989年改为大集体企业。厂址如皋路259号占地1000平方米,职工1993年底为120人注册资金74.2万元,固定资產378万元主要产品为有色金属加工、板带割条。

上海沪南铜材加工厂 上海有色金属压延厂扶办1985年独立,厂址龙华路600号占地450平方米,職工1993年底为60人注册资金18万元,固定资产3万元主要产品为有色金属加工。

上海太阳能电池厂 原名九松五金厂1985年由上海第二冶炼厂创辦。厂址松江横潦泾1993年有职工69人。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氮化钛镀黄

上海宜山金属零件厂 1984年上海有色合金线材厂创办。厂址中山覀路2027号职工1993年底为53人。主要产品为眼镜零件、铜管校正

上海征江铜材厂 1986年,沪江铜厂创办厂址金沙江路1279号。1993年底有职工45人主要產品有色金属嵌条、踏步条等。

公司所属小集体企业尚有:(1)沪东有色金属合作社上海第一铜管厂创办于1982年。社址榆林路840号占地400平方米。1993年底有职工34人主要产品为叶片管,兼营劳务输出(2)丰华合作金属加工厂,上海冶炼厂创办于1982年厂址河间路826号,占地471平方米职工1993年底为70人。主要产品为拉丝兼营劳务输出。

}

SMM上海有色网晨会纪要-,上海有色金屬网,上海有色金属,上海长江有色金属网,上海富宝有色金属网,上海有色金属交易网,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所,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院,晨会纪要,券商晨会纪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