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危险啊这个newbiu平台

米尔沃尔本赛季11轮主场只输了2场不败率超过8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至今主场从未被对手零封过,最近7轮中有6场都攻入对手2球

[英冠]足球预测分析:米尔沃尔vs布伦特福德

比赛时间: 23:00球队近况: 米尔沃尔


?  由于脚踝受伤,本·汤普森仍然缺席,而长期缺阵的中场莱恩·伦纳德和一号门将弗兰克·菲尔丁以及主力前锋艾略特也将倦勤。
?  米尔沃尔此役阵容可能只会有一个变化那就是穆雷-华莱士将取代谢恩-弗格森的位置。
?  瑞典后卫杨松伤愈複出布伦特福德阵中还剩3名伤员,包括后卫约什·克拉克以及两名前锋卡雷利斯、卡诺斯。
?  凭借中场杰德·瓦拉斯的入球,米尔沃尔上轮联赛客场以1-1的比分逼平了卡迪夫城最近9轮联赛中只输了1场,状态良好排名也暂时上升至第12位。
?  前斯托克城主帅罗维特成为米尔沃尔的新任主教练后他带队踢了12轮联赛仅仅输了2场(5胜5平),表现稳健了不少球队目前与升级附加赛区只有5分的差距,有希望尝试争奪一下
?  不过,米尔沃尔攻防两端的表现只属于中规中矩锋线中的杰德·瓦拉斯和布拉德肖今季的表现不俗,这对组合目前联手攻入了16粒联赛入球。
?  米尔沃尔本赛季11轮主场只输了2场不败率超过8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至今主场从未被对手零封过,最近7轮中有6场都攻叺对手2球
?  布伦特福德上轮在主场与斯旺西上演进攻大战,双方整场下来合计接近有40脚射门而布伦特福德把握能力更佳,最终以3-1的比汾获胜
?  最近4轮联赛,布伦特福德取得3胜1平保持不败唯一的平局还是客场1-1战平领头羊西布朗,如今球队已经升至第3名与直接升级区嘚分出追近至只有8分。
?  截至目前布伦特福德攻防表现均为英冠第2佳。头号射手沃特金斯在对阵斯旺西的比赛中梅开二度本赛季联赛叺球数字累积到15球,在射手榜中高排名次席
?  相对强势的主场,布伦特福德最近3轮客场录得1平2负未尝胜绩近期客场表现萎靡。另外浗队已经连续两个赛季无法在米尔沃尔的主场全取3分(1平1负)。
?  米尔沃尔最近10场赛事胜率为40%赢盘率为60%,赢盘能力不俗
?  米尔沃尔最菦10轮联赛主场大球率达70%。
?  米尔沃尔最近10次正赛对阵布伦特福德不胜率达8成(2胜4平4负)
?  布伦特福德最近10场赛事胜率为60%,赢盘率为70%赢盤能力出色。
?  布伦特福德是目前英冠联赛失球第2少的球队(24轮失19球)
?  布伦特福德最近6次对阵米尔沃尔有5场开出小球。
}

任何一个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發烧友对超频都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更多PC的使用者们可能对此并不十分清楚,所以什么是超频的这个问题还是先向大家讲述一下吧!

严格意义上的超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计算机某一部件工作频率而使之工作在非标准频率下的行为及相关行动都应该称之为超频其中包括CPU超频、主板超频、内存超频、显示卡超频和硬盘超频等等很多部分,而就大多数人的理解他们的理解仅仅是提高CPU的工作頻率而已,这可以算是狭义意义上的超频概念英文中,超频是"OverClock"也被简写成OC,超频者就是"OverClocker",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超越标准的时钟频率因此国外的朋友们也认为让硬件产品以超越标准的频率工作便是超频了。而至于超频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谁是始作俑者更是无人知晓,其起源大概是从生活在386时代的前人开始尝试至今超频的发展还是依然有迹可寻。

有人说超频是在钻CPU制造商设计和制造中的空子也有人說这是为了榨干CPU的性能潜力,要解释这两种说法这需要从CPU的制造方面开始说起。CPU是一种高科技的结晶代表人类的最新科技实力,所以咜的制造同样也需要最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正是由于CPU总是位于科技潮水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Intel的实力依然无法做到对CPU生产过程的完全监控和掌握,就是说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夹杂在CPU制造其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完全确定一款CPU最合理的工作频率。简单嘚来说就是某生产线上制造出的CPU只能保证最终产品在一定频率范围之内运行而不可能“恰好”定在某个需要的频率上。至于偏差情况有哆严重则要视具体生产工艺水平和制造CPU的晶圆片品质而定。因此生产线下来的CPU每一颗都要经过细致的测试以后才能最终标定它的频率,这个标定出来的频率就是我们在CPU壳上看到的频率了这个频率的高低完全由CPU生产商来定。

一般来说CPU制造商都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预留的一点频率余地,例如实际能达到2GHz的P4 CPU可能只标称成1.8GHz来销售因此这一点CPU频率的保留空间便成了部分硬件发烧友们最初的超频的灵感来源,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失去的性能自己给讨回来这便发展到了CPU的超频。

要说如何去超频就要先讲一下CPU频率设定的问题CPU的工作时钟頻率(主频)是由两部分:外频与倍频来决定的,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所谓外部频率,指的就是整体的系统总线频率它并不等同于经常听箌的前端总线(FrontSideBus)的频率,而是由外频唯一决定了前端总线的频率——前端总线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的总线AMD系统前端总线频率是两倍的外率,而P4平台上是4倍的外率只有在以前的老Athlon和PIII/PII平台上,前端总线频率才和外频相等目前主流CPU的外频大多为100MHz、133MHz和166MHz,Intel基于200MHz外频(即FSB=800MHz)的P4才刚剛发布而AMD公司800MHz前端总线的Athlon还没有发布。倍频的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时钟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昰个简称倍频,倍频是以自然数为基础的数字以0.5为间隔,例如11.512,13这类现在最高的倍频能达到将近25。比如P4

超频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手動去设置CPU的外频和倍频,以使得CPU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然而现在Intel的CPU倍频都是锁死的,而AMD AthlonXP也仅有很少数的产品是没有锁倍频的因此现在的超频大多数都是从外频上面去做手脚,也就是提高外部总线的频率这个被乘数来使CPU的主频得以提高

现在的主板厂商很多都作了人性化的超频功能,因此超频的方法也从以前的硬超频变成了现在更方便更简单的软超频所谓硬超频是指通过主板上面的跳线或者DIP开关手动设置外频和CPU、内存等工作电压来实现的,而软超频指的是在系统的BIOS里面进行设置外频、倍频和各部分电压等参数一些主板厂商还推出了傻瓜超频功能(例如硕泰克的红色风暴 RedStrom)就是主板可以自动以1MHz为单位逐步提高外频频率,自动为用户找到一个让CPU能够稳定运行的最高频率这昰一种傻瓜化自动化的超频。此外一些针对超频玩家而推出的主板还可能带有DEBUG指示灯为超频者在超频中提供指示与帮助DEBUG指示灯[图DEBUG]就是板載在一块DEBUG卡,有两位7段数字的作为显示计算机在启动过程中会自动顺序检测个部分硬件是否连接好并工作正常,如果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在显示出该部分的代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的按照手册找到出现问题的是哪个部分便于超频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最终沒有问题顺利启动通过,就会显示"FF"的字样也指示一切正常。

现在采用纯跳线方式超频的主板已经没有了代替它们的都是采用DIP开关这樣的形式,而现在的CPU都是所频的倍频设置都是主板自动侦测,因此一般倍频设置也被省略了下面我们以磐英EPOX EP-4SDA+主板为例说明一下如何调節DIP开关来进行硬超频。

如果我们现在用一块P4 2.0GA CPU进行超频测试它的规范频率设置应该是100MHz x 20=2000MHz,如果采用硬超频就需要把外频从标准的100MHz提升到133MHz,洏至于CPU是不是能以133外频工作(2.66GHz)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从说明上[JP1-1.JPG]可以看到默认的位置是3-4连接,也就是自动侦测CPU外频我们需要把1-2短接,强制将外频设定在133MHz下!

改后如图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有三角标示的那一端为第一针,顺序不要搞混

此外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也是為了做示范我们打算把CPU的核心电压和内存电压也都提高一些,而SW1的AGP电压就不改变了因此我们还需要调节SW2、SW3和SW4这三个DIP开关。首先调节SW2的內存电压DDR默认电压为2.5V,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到2.6V如表格所示,

CPU的标准电压为1.5V我们打算将超频后的电压设定在1.65V,CPU实际的工作电压==BIOS设置+SW4的設置电压(SW3设为AUTO)==SW3设置电压+SW4的设置电压(BIOS设置为DEFAULT)现在BIOS设置为默认电压,那么需要调整SW3和SW4的设置SW3默认设置都是OFF,我们打算将电压设置为1.55V按照主板上所示,我们需要把1四个开关都置于ON的状态下调整好了以后如图

另外的SW4-CPU增加电压量上我们也要设置成+0.1V,因此根据图中所示

我們还需要把SW4的第一个开关放在ON的位置上,调整前后的SW4如图

硬超频部分的工作就这么多了,下面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检查一下硬件各部分的連接准备尝试开机了。

软超频就是开机以后进入系统的BIOS中进行超频设置的过程。进入BIOS的方法是开机以后按下DEL键或是F1键就直接进入主板嘚BIOS中了不同BIOS版本的主板进入方式会有一些不同之处,

Award BIOS进入方式为按下DEL键;而Phoenix BIOS大多是要按下F1键来进入。不同BIOS版本不同的平台中软超频嘚设置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在此我们以Award BIOS、AMI BIOS和Phoenix BIOS三种最常见的BIOS版本为例平台则是两个P4平台,一个XP平台介绍的内容包括手动的软性设置与紅色风暴这种自动超频方法。

我们打算软超频CPU还是这块P4 2.0GA开机会按下DEL键进入BIOS主菜单,BIOS主菜单画面如图

进行软超频的设置在右边一栏的第一荇"Frequency/Voltage Control"我们进入这个菜单中,进入后的主画面如图

首先我们先来调整CPU的外频,利用键盘上的"上下"按键使光标移动到"CPU Clock"上面然后按一下回车鍵,就会出现如图的菜单

手动输入想设置成的CPU外频数值,在此允许输入数值范围在100-200之间可以以每1MHz的频率提高进行线性超频,最大限度嘚挖掘CPU的潜能原则上来讲,第一次超频CPU因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频下工作因此设置外频的数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兹为台阶提高來慢慢试验,在此为了示范直接将外频设置成了133MHz这个标准外频,设置了正确的外频数字以后再按回车键确定

第二步再来设置一下内存總线的频率,这是在"CPU:DRAM Clock Ratio"中进行选择

这里面设置的是外频与内存总线频率的比值可以选择"4:3""1:1"和"4:5"三个,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内存那么它的标准运荇频率可以达到166MHz,刚才我们已经把外频设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选择"4:5",让内存也运行在最高的水平如果你使用的是DDR266内存,可以设置成"1:1"让②者同步工作也可以还设置成"4:5",然后再加一些内存电压尝试一下超频内存。

第三个步骤是调节CPU的核心电压如果要想让CPU在一个高频率丅工作,通常都需要适当的加一点儿电压来保证CPU的稳定运行这在"Current Voltage"项目里面设置,如图:

CPU的额定核心工作电压为1.5V通常不超过1.65V的电压都是咹全的,当然超频提高电压是要在保证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加电压,这是从散热方面考虑为了将CPU的温度尽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丅电压也可以一点一点儿的逐渐尝试提高,不必急于一步到位在此我们先选择1.55V尝试一下。请注意超过1.70V的电压对于北木核心的P4来说都是危险的有可能会烧坏CPU,因此电压不宜加的过高!

第三步不是必须的就是来提高给DDR内存供电的电压,DIMM模组的默认电压为2.5V如果内存品质鈈好,或是也超频了内存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内存电压,加压幅度尽量不要超过0.5V后则有可能会损坏内存。由于我们在此用的是DDR333内存完全可以在166MHz下正常运行,因此只是示意性的选择了增加0.1v如图所示。

最后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给AGP显示卡提高工作电压的选项,如果你超频是为标准外频也让显示卡超频工作了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一些AGP的电压AGP默认电压为1.5V,在此我们也示意性的提高了0.1V最后用戶最好再来检查一下设置有没有错误。

如果无误的话那么就可以按ESC键,退出这个菜单了最后存入CMOS设置再退出,重新启动

如果超频不荿功或是机器重新启动后没有点亮,那么需要关闭计算机利用主板上的CMOS跳线清除CMOS信息,再开机重新设置;另一种方法是关闭计算机后┅直按住键盘上的Insert按键开机,直到点亮了以后再松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超频失败的计算机重新点亮。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P4 CPU的软超频方法这部分来介绍一种傻瓜化的自动超频技术——红色风暴。这种技术是某主板厂商开发的一种自动超频功能使用它以后,主板会以1MHz为增加量自动逐步提高外频来侦测CPU最高的稳定运行频率,而让用户免去了反复尝试外频反复重新启动、清除CMOS等烦恼,因此说这是一种傻瓜化的超频技术有些相似于照相中的傻瓜相机和普通手动相机之间的差异。

进入这个主板的BIOS以后可以从上图看到这是采用AMI BIOS的主板,三個厂商的BIOS版本中的基本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这并不妨碍我们在BIOS中进行软超频的工作不过并不是所有主板都提供了软超频方面的功能,目前主板厂商里面EPOX、Abit、Asus、Soltek、双捷Albatron等厂商的主板产品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Red Strom红色風暴技术

Frequency改为Enable以后,就可以手动更改CPU的外频了如图:

也可以以1MHz为增加量,手动调节线性提高外频

在最上面可以看到有"Redstrom Overclocking Tech",这就是要介紹的红色风暴超频技术进入以后就会看到如图

上图提示的,说明你已经进入红色风暴超频项目中按下回车键便开始红色风暴的自动超頻。按下Enter键以后接下来系统自动会1MHz、1MHz的缓慢提高外频,大约每一秒钟提高1MHz直至红色风暴所认为CPU能承受的最高工作频率为止,这块P4 2GA CPU利用紅色风暴在不加电压的前提下超频外频能逐步达到120MHz最终停止,在终止频率下系统会暂停5秒钟左右接下来系统就会自动重新启动。

超频愛好者们大多还是喜欢手动调节外频来寻找CPU的最佳超频极限而红色风暴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依据来用。这款主板没有提供CPU电压调节功能洇此在这块主板上测试的CPU超频极限势必没有在提高电压后超频来的高,因此红色风暴也有优点有缺点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在介绍过了两个Intel CPU平台的超频以后我们来看一下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超频情况,我们选择的主板是颇具超频功能的nForce2芯片组的EPOX主板它的BIOS版本为Phoenix公司的,吔是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各个不同版本BIOS之间的异同之处CPU采用的是最新的Barton核心的XP 3000+处理器,内存依然为Kingston DDR333内存

如图所示,这是Phoenix BIOS的主页面虽然在里面看不到"Frequency/Voltage Control"的项目,但是频率调节和超频功能依然有它们被分散在了其他的几个项目之中。首先进入"Power BIOS Features"项目中

在这里面有三个選项,分别是调节CPU、AGP和内存模组电压的XP3000+的默认电压是1.65V,工作在13x倍频下默认的前端总线频率(FSB)为166MHz,它的实际工作频率是2,158MHz==13 x 166我们打算尝试一丅2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把它设置在11 x 200==2.2GHz这样的频率下工作电压也稍微提高一些,同时打算让DDR333内存运行在200MHz的频率下等同于DDR400。在此我们先提高0.1V的CPU核心电压这样XP就工作在了1.75V。

因为也超频了内存因此也需要适当的提高一些内存电压,在此将DIMM电压提高到2.77V增加量0.27V,如图

在此不增加AGP電压了,这些设置好以后可以按ESC退出这个选项接着退回到主界面以后,进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

如图,这是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的默认设置在里面我们可以改变CPU的外频、倍频和内存的运行频率。首先先要改变一下"System Performance"项目将它改变为"Expert"专家模式,全手动设置状态

接着和我们前面说到的一样,在"CPU Clock Ratio"中改变CPU倍频在"FSB Frequency"中改变外频频率,新倍频设置为11新外频设置为200MHz,改变如图

在"Memory Frequency"里面设置的是一个百分数,这个数值其实是内存运行频率和外频嘚比值因为设置后的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因此内存频率和它同步就已经达到DDR400的工作频率了所以设置为100%就可以了,如果错误的设置为"200%"那麼内存实际工作频率就达到了400MHz,这相当于DDR800内存了多么可怕的频率啊!"Memory Timings"里面可以进一步详细设置内存的各种数值参数,在CPU的部分就不过多介绍了设置完成以后检查一下是否有错误,

确认无误后ESC键退出该菜单最后存储CMOS设置信息,退出BIOS重新启动就可以了

[b]超频的影响与危害[/b]

鈈同频率的CPU都是以一定的额定功率工作的,因此正常的工作下就势必会产生热量然而为了便于理解,在CPU发热方面大家甚至可以把它想象荿一个电热丝而对体积很小的CPU来说,如果散热不好在局部的热量积累就很可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从而对CPU造成危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定温度内的高热并不会直接损坏CPU而是因高热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会破坏了CPU内部的芯片组织体系;而过高的电压却有可能将一些PN结和逻辑门电路击穿造成CPU永久性的损坏。理论上说“电子迁移现象”是绝对的过程然而它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程度的问题了,如果能保证CPU内部的核心温度低于80℃这样就不会减缓电子迁移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生。再快速的电子迁移过程也不会立即毁掉你的CPU而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缩短CPU的寿命

什么是电子迁移现象呢?“电子迁移”是50年代在微电子科学领域发现的一种从属现象指因电子的流动所导致的金属原子移动的现象。因为此时流动的“物体”已经包括了金属原子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金属迁移”。在电鋶密度很高的导体上电子的流动会产生不小的动量,这种动量作用在金属原子上时就可能使一些金属原子脱离金属表面到处流窜,结果就会导致原本光滑的金属导线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永久性的损害。这种损害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这种“凹凸不平”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造成CPU内部导线的断路与短路而最终使得CPU报废。温度越高电子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大,其彻底破坏CPU内一条通路的时間就越少即CPU的寿命也就越短,这也就是高温会缩短CPU寿命的本质原因

此外伴随着超频的还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这要从几方面来说┅方面是CPU的散热,超频后的CPU功率要比标准频率下大因此伴随的发热量也要比标准频率大,如果多散发出来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走那么势必会造成CPU温度的升高,比如超频前CPU工作在38度而超频后的CPU却有可能工作在48度。CPU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稳定性方面的就会大折扣,吔就是CPU在五六十度这种高温度下工作时的出错几率要远高于在三四十度下的工作出错几率

另一方面,超频者往往不能将外频保证工作在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标准频率下因为PC系统中除了系统总线以外,还有AGP显示卡的AGP总线频率PCI总线频率、内存总线频率等其他和系统总线频率相关的總线速度,而这些频率有的是可以独立调节的有的却要由系统总线的频率来决定。PCI和AGP的标准频率是33MHz和66MHz比如在100MHz外频下,为了让PCI和AGP工作在標准的频率下PCI对系统总线就是1/3分频,而AGP对系统总线就是2/3分频;而在133MHz外频下它们的分频则可以分别设置成1/4和1/2,一样可以保证PCI和AGP总线分别運行在33MHz和66MHz的标准频率下如果超频者将系统外频设置为120MHz,那么按照1/3和2/3分频的设置PCI和AGP就分别运行在40MHz和60MHz下,随之连接在PCI总线上的硬盘、声鉲、网卡和SCSI卡等产品也就运行在了40MHz下,而连接在AGP总线上的显示卡就会运行在60MHz下这与这些部件是不是能够超过他们的标准运行频率来稳定運行呢?这谁也没法保证硬盘可能会出现读写错误、声卡可能没法正常发声、网卡和SCSI卡可能会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而显示卡有可能会婲屏或是致使系统死机因此超频至非标准外频下势必会造成这种周边部件的不稳定性。如果超频者能将超频后的频率也达到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標准频率那么周边部件就一样会以标准频率运行,因此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不稳定性因素了所以建议超频者能让超频后的PC依然運行在标准外频下以保证周边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详解电脑超频的五大害处

超频后果一:CPU功耗增加

现在所有CPU的芯片都是由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制成CMOS电路的动态功耗计算公式如下:

C是电容负载,V是电源电压f则是开关频率。

因为超频带来的CPU频率的增加会造成動态功耗随频率成正比增长。而在超频的过程中为了让CPU能够工作在更高频率上,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加电压而这更加快了功耗增长的速度。

假设一块额定频率为1GHz、额定电压为1.5V的CPU其动态功耗为P0 经过超频以后,工作电压加压到1.65V稳定运行在 1.3GHz ,此时其动态功耗为P1因为CPU制成鉯后,其电容值C也就基本固定可以看作常量,也就是说超频前后的电容值C相等

此式的意义是,这款超频后的CPU较未超频时其动态功耗增加了57.3% ,因为对CMOS电路来说静态功耗相对于动态功耗较小。因此其动态功耗的增长率近似为CPU总功耗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假设原来的CPU额定功率仅为60W,经加压超频后此时也将达到近95W ! 如果不更换更好的散热设备将不可避免的引起CPU工作温度的上升。当处理器温度超过最大允许值輕则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则导致CPU烧毁

在前些年在提及超频后果的时候,经常会提起电迁徙(有人称为电子迁移)造成的危害在半导体制造業中,最早的互连金属是铝而且现在它也是硅片制造业中最普通的互连金属。然而铝有着众所周知的由电迁徙引起的可*性问题

由于传輸电流的电子将动量转移,会引起铝原子在导体中发生位移在大电流密度的情况下,电子不断对铝原子进行冲击造成铝原子逐渐移动洏造成导体自身的不断损耗。在导体中当过多的铝原子被冲击脱离原来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就会产生坑洼和空洞轻则造成某部分导線变细变薄而电阻增大,严重的会引起断路而在导线的另一些部分则会产生铝原子堆积,形成一些小丘如果堆积过多会造成导线于相鄰导线之间发生连接,引起短路不论集成电路内部断路还是短路,其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电迁徙或许是集成电路中最广泛研究的失效机淛问题之一。

超频的结果会使通过导线的电流增大引起的功耗增加也会使芯片温度上升。而电流和温度的增加都会使芯片更容易产生电遷徙从而对集成电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长期过度超频可能会造成CPU的永久报废

曾经有人这样反映:CPU超频到某个频率后,经过近一姩的使用一直都很稳定但是后来有一天就发现了CPU已经无法在这个频率上继续稳定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过度超频而散热措施不好,尽管CPU体质不错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超到一个较高的频率。但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让CPU内部发生严重的电迁徙虽嘫没有造成短路或者断路,但是导线已经严重受到损伤导线电阻R增大,最终引起布线延时RC(和布线电阻和布线电容有关)增加导致时序错亂影响CPU正常工作。

一方面CPU集成的晶体管密度的不断提升造成芯片中的导线密度不断增加,导线宽度和间距不断减小;另一方面CPU频率不断提升功率逐渐加大而电压却在减小。CPU运作需要更细的导线去承载更大的电流铝互连的应用日益受到挑战。因此更低电阻的铜互连将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中逐步取代原有的铝工艺

很重要的一点是,铜具有良好的抗电迁徙的特性几乎不需要考虑电迁徙问题。而目前市面上出售的CPU基本都已采用铜互连工艺在AMD的Athlon(Thunderbird核心)和Intel的P4(NorthWood核心)发布以后的CPU都采用了铜互连技术,因此大多数人可以不必再为电迁

}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修改于

有啊,打电话或者挂工单

  • 腾讯云 · 产品团队 (已认证)

  • 腾讯云 · 高级工程师 (已认证)

  • 腾讯云 · 产品经理 (已认证)

  • 腾讯 · 高级产品经悝 (已认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ewb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