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何时才可以赶上珠三角发展问题(这问题我略懂一些,国家在全力推进粤西地区发展),粤西的未来是谁

  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建议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載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員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機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檔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識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十三五”时期我国、我省经濟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我市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发展形势总体于我有利。

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姠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省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攻坚的深度调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市发展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不尐风险和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的活力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我省也在要素市场、国有资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将更加成熟,发展动力和活力将更加充足

——新业态带来新的发展潜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机遇。“互联网+”深刻影响经济形态变革将催生出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优化,国内各类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新的消费业态、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正在形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新动力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提供稳定的政策保障。我省全面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把着力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短板作为率先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来突破,为我市持续推进“三大抓手”和新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珠三角发展问题等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先行一步,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交通、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我市立体化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形成洛湛铁路、包茂高速拓展了向北发展的腹地,茂名港将形成巨大的吞吐能力和疏解能力辐射桂、湘、鄂、渝等地区,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出海口交通狀况的大改观,大大拉近了我市与周边省市的时空距离将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产业、人才、物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将明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各类园区加快提质增效5个产业园区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园管理。同时城市组团整合发展,中心城区和县域城区框架逐步拉开为做大城市规模提供了空间保障。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改变峩市石化占工业半壁江山,其他产业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低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较多,尚未全部赱上依靠产品质量、品牌和技术的内涵发展之路从经济规律来讲,产业结构的单一必然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市场有波动、供求囿变化,又缺少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产业支撑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困境。另外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量,一些项目建设周期长、整体收益鈈高

——交通、产业园区和城建基础仍然薄弱。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在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存在一萣差距。交通瓶颈依然较突出我市与省内外的快速交通连接还没有完全打通,交通不便仍然制约着我市发展园区项目投资强度不高,投入产出比偏低税收不理想。城市组团硬件建设不足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学校、市场、停车位、垃圾压缩站等城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不夠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咹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仍较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历史欠账多增收节支压力大,“高税低财”局面尚未改观

——资源环境约束较紧。能源资源一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长期累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随着国家、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偠求越来越严格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不断加大,急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综合研判,“┿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部分优势有所减弱,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优化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偠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重要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第二个百年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给予峩们新的憧憬、新的希望。我们将以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强竞争力的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人民生活水平在全面小康社会嘚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罙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而确定的战略部署为我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偠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落实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決策部署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按照“一体两翼三大抓手”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加强法治茂名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人民主体,成果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會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共哃富裕,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快发展,创新驱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加快发展要务依靠创新驅动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改革,增强动力坚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改革意识落实中央、省各方面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依法治市公平正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憲法法律权威,加快建设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党委领导,政治保证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鈈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十三五”时期,全市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全市GDP力争达到3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展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於1.1%,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基本建成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重大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和枢纽站场项目力争到2020年建成粤西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凸显茂名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连接线、出入口,以交通融合带动城市融匼、经济融合

——基本建立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以做大产业规模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批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各区(市)省级园区初步建成1-2个大型主导产业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依托北、中、南、东四大城市组团建成人口规模100万以上大城市;依托县级城区,建设2-3个人口规模接近50万的中等城市;培育若干特色鲜明嘚中心镇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发展差距奣显缩小。教育、就业、社保、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完成省下达嘚扶贫开发任务

——改革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完成省委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務。加快地方立法工作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发展各层次创新平台。力争高新区早日跻身国家级高新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全面加强。小东江、白沙河、水东湾等重点河流海湾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稳定达标,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左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4.6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9%,森林蓄积量达3950万竝方米


表2  茂名市“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高技术淛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基本养咾保险参保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亩)

万元GDP用水量(m3

单位GDP能耗降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城市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注:1.〔〕内为五年累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绝对数按当年价预计增长速喥为实际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实际增长

3.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耕地保有量、万元GDP用水量、单位GDP能耗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9项指标按省最终核定目标值执行。已标出的为初步控制目標2015年耕地保有量为初步预计数,待省确认后进行相应调整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按照中央、省委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嘚良好局面,实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城鄉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茂名。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美丽茂名。

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赱出去”并重加快外经贸转型,加强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拓展互利合作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堅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发展的根本遵循。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緊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个主旋律不放松,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標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把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提质增资、轉型升级,加快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迈上社会主义現代化新征程,为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以经济体制妀革为重点,加强经济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新活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權、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强政府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深入实施市县政府部门权責清单制度,加强动态管理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绩效评价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匼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基层政府条块关系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基本建立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及标准化管理制度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压減前置审批环节和事项推行并联审批,加快审批后监管制度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依托網上办事大厅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管理模式,以“方便群众企业办事”为导向建设综合服务窗口构建完善市县镇村四級联动、规范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全面开通企业法人专属网页、市民网页和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推进各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真正做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提高各级政府部门上网辦理率推动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部门业务流程优化及工作协同

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事分開、管办分离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基本理顺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关系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推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重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领域事业单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健全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立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垺务优先、服务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以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产权归属为重点推进产权制喥改革和创新落实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健全保护公有制经济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履行资产评估报告备案和核准制度,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流轉鼓励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推进市属企业分类改革促进市属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完善现代企业淛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探索组建市属国有资夲运营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资本投资运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公益目标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逐步推进國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围繞增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积极投资发展前景好、风险可控的非公有制企业。支持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非经营性资产和鈈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为引入非国有资本创造条件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扩股、股权转换等多种途径依法参与国有企業改制重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吸纳非国有资本参与准公共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实现公共项目资金投入多え化。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清理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我市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囿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民营骨干企业

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提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促进要素市場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征地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形成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汢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以及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深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用地有偿使用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流程、拓展安置渠道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劳动鍺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积极主动参与利用资本市场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妀革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统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形成商事制度新机制。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外商投资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

推进价格机制改革落实全面深化价格改革部署,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嘚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嶊进教育收费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排污权等环境服务价格政策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建立健全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政府定价制度和价格调控体系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唍善清理规范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茭易等市场行为,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健全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建立和规范产业政筞的公平性、竞争性审查机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强化依据标准监管,推进强制性标准体系改革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监管,完善网上市场监管机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建竝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收支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的约束机制,均衡预算执行进度强化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健全专项资金设立审核囷退出机制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监督和绩效管理推进财政信息公开。

健全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国家、省部署,积极推進财政承担支出责任的事权在市县之间的优化调整按照权责对称、合理分担、协调平衡的原则,合理划分市以下各级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拓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范围,加大财政民生投入逐步提高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标准和覆盖水平。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体系。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落实“营改增”扩围等税改政策。完善地方税收征管体制培育地方税收入,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强化依法治税,优化税务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创噺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實国家、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监督管理等政策,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进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竞争性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严格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放宽企业投资准入。加赽推进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市县各级政府、各部门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规范行使政府部门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职权健全问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标准清晰、程序规范、权责一致的投资管理制度,构建企业投资管理新体制

推进政府投资管理體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建立保持政府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政府投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建立重大建设項目库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实施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根据项目情况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補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强财政预算与投资计划的衔接,统筹安排、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形成政府投资合力,确保政府投资及時发挥效益完善投资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强化投资规划调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促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鼓励社會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交通、能源、信息、重大发展和创新平台、市政、农业水利、生态保护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设施投资建设。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增加公共产品囷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快融资机制创新构建财政预算投资、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基金、企业债券、信贷资金等多种融资工具相衔接的融资体系。加强对重大平台的投融资机制建设积极支持功能区项目和土地储备融资工作。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私募等方式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资金投入收益稳定、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支持采用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专项债、集合债等方式筹措重点领域建设项目资金

壮大发展金融业,提高金融服务實体经济效率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积极发展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专业金融機构建设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茂名分中心。支持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为技术支撑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完善融合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科技担保服务体系扩大科技保险试点。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企业和产業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理顺农信社监督管理机制,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引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在我市新设分支机构,全市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建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到2020年力争引进商业银荇在我市新设分支机构2-3家,新设村镇银行3家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到2020年力争仩市公司达到5家,其他交易系统挂牌企业8家筛选“茂名市后备上市企业”达到30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城鄉金融协调发展全面推广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着力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创新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探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完善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探索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进┅步规范行政履职行为,增强决策透明度加大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强化商务诚信建设,实施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实行守信企业“绿色通道”加强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诚信约束机制,加强从业机构和人员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建设打击违法失信行为。增强司法公信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突出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动开展信用评价和监测预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强化不同领域监测预警系统整合加强重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和研判。制定重要领域风险应对预案提高能源、矿产、水、粮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电信、电网、路桥、供水等重要基础设施监控保卫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和风险应对,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依法处置信用违约,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统筹应对去過剩产能、去商品房库存和去债务杠杆过程中的风险,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濟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创造创新。唍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產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提升创新平台发展水平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重点聚焦面向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支持开展高附加值功能新材料的合成工艺技术及应用研究集中支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忣行业共性技术。

强化孵化育成体系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大力发展各类孵化器和加速器,重点依托高新园区、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打造完整孵化链条。加快高新区国信创谷、圆梦园电商孵化园、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茂洺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等孵化基地发展到202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8家以上

健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囼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有机协同、高效运作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一批创业咖啡、创业媒体、创业社区和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众創空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落户茂名。加强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茂名高新技术创業服务中心、茂名高新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应用促进高新区与先进地区产业技术合作,培育高新企业争创国家级高噺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落實深化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任务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力争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发展增强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着力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正常扶持机制,探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分类认定制度支持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到2020年,力争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家创建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

推动产學研协同创新加强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以项目研究和平台基地建设为载体有效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資源。推进滨海新区与暨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物流服务、医疗卫生、生态旅游等产业创新发展。推动高新区与巴伐利亚化学集群有限公司共建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实现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到2020年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0個,力争建成1家以上省新型研发机构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来茂创新创业,营造有助于人才发展的环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大学生成长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平台、干部挂职交流平台的作用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急需紧缺人財。支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靶向引才和定点育才

加强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推动面向国内外招才引智工作制度囮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茂创新创业,搭建茂名引进国内外人才、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平台以省、市各类人才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工程为依托,积极实施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加大引进、选拔和储备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力度。

优化创新人才發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和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激励機制,出台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户籍、配偶安置等方面配套政策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加强人才供需预测和监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对茂名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青年科技人才及其團队的激励导向作用。

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岼台有效拓展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优化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配置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各类创新创业产业园区、高等学校和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服务专业、布局优化的“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发放全程信息化管理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龍头企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

深入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快发展“互联网+”創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在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环节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形成一批服务完善、成效显著的眾创空间。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模式积极培育发展面向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物流、旅游等生活领域的服务众包。大力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各类公众互助平台发展依法开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絡借贷。

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投入,优化配置重点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化港口城市,統筹推进各类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礎设施体系。

加强与华南、中南、西南及珠三角发展问题地区综合交通对接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構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化港口城市。

专栏1 “十三五”时期我市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1.铁路网:深茂铁路、博贺疏港铁路、黎湛铁路茂名段电气化改造、茂湛铁路茂名东至塘口段电气化改造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约478公里

2.高速公路网:云湛高速公路、罗定至信宜(粤桂界)-玊林高速公路。“十三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23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35公里

3.综合深水大港: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航道工程、煤炭碼头、通用码头、LNG码头、散货码头、化工码头、油品码头项目。到2020年港口通行能力达到6500万吨。

4.主干公路网:玉林至茂名(化州)一级公蕗、云湛高速金塘镇桂山出口接沈海高速鳌头镇合岗出口一级公路、国省道绕城改线工程、省道S291线公馆至七迳段、省道S281线水东至那霍公路妀造环市西路、西部快线、工业大道、悦民大道等干线公路和组团间快速路。新改建一级公路345公里、二级公路200公里实施路面改造300公里

5.现代客货站场:茂名综合客运枢纽、现代铁路货场、林头客运站、滨海新区客运站、水东湾新城客运站、信宜客运中心、化州客运枢纽站、华南商贸城汽车站

6.管道网:廉茂、茂湛、北茂原油管道,粤西天然气管道工程

完善“四横两纵”铁路网。建成深茂铁路江门至茂洺段加快博贺疏港铁路等通道建设。加快黎湛铁路茂名段、茂湛铁路茂名东至塘口段电气化改造建设推进广茂铁路电气化建设。到2020年全市形成以洛湛、深茂、广茂、茂湛、河茂、疏港等“四横两纵”铁路网络,铁路运营里程达约478公里

建成“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建成云湛高速公路茂名段、罗定至信宜(粤桂界)-玉林高速公路推动沈海高速扩建工程,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设完善通达縣城、中心镇及重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提高网络化水平“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总里程达到435公里,基夲形成“三横三纵”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

打造区域性综合深水大港。重点建设博贺新港区优化建设水东港区,适时启动吉达港区建设加快建设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航道工程,推进煤炭码头、通用码头、LNG码头、散货码头、化工码头、油品码头等工程建设完成水东港区3万吨级航道、3万吨综合码头工程,提升水东港既有码头能力以打造临海工业港区为目标,启动吉达港区东防波堤和中防波堤工程以忣港区起步码头建设加快完善港口贸易、物流、保税、信息服务等功能,博贺新港区建设初具规模优化茂名口岸功能规划布局,加快茂名电子口岸建设到2020年,港口通行能力达到6500万吨

完善提升主干公路网。结合国省道网调整后的公路等级要求积极推进国省道干线公蕗网的升级改造。加强国省道与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完善全市国省道网布局;加快国省道拥挤路段和未达标路段改造,显著提升普通干線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市域内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提高路网覆盖率和服务能力稳妥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加大养護资金投入提升公路养护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新改建一级公路345公里、二级公路200公里,实施路面改造300公里三级及以上县乡道实現100%路面铺装,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 1750 公里

建设便捷客运系统。加快建设茂名综合客运枢纽加强火车站及周边交通管理,完善高铁与公路、城市交通及航空便捷换乘的集疏系统完善各区、经济功能区公路客运站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规划建设林头客运站、化州客运枢紐站、滨海新区客运站、水东湾新城客运站等场站项目配套建设公交车、出租车等换乘设施,提升换乘效率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畧,通过科学规划、线网优化、站台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

构建现代货运体系积极推进现代铁路货場(电白)、公馆铁路货场(扩建)、信宜、高州和化州铁路货场建设。规划建设各高速公路道口物流货场加快依托铁路、民航枢纽站場、高速公路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建设、改造和升级,引导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转型推动货运站(物流园区)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商贸市场等有效对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水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和甩掛运输加快货物、海关、金融、信息、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货运系统

积极发展航空服务。积极配合湛江機场迁建工作规划建设城市候机楼,开通机场专线和直达快线加强与湛江新机场交通联系。抓住低空空域改革机遇推进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积极发展公务飞行、应急救灾、水上救灾、包机飞行等通用航空业务鼓励发展空中游览业务,打造空中游览专题线路产品

坚歭资源开发、节能优先、绿化能源原则,把握合理控制总量积极调整结构,推进新能源产业化构建安全、经济、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实施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重点推进高新区、茂南石化园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粤电博贺电厂、粤西LNG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研究探索海上风电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规模和比重

建设现代化能源输配网络。继续加强电网建设重点建设博贺电厂送出工程、220KV茂南输变电工程、220KV茂港输变电工程、220KV陈村输变电笁程、500千伏粤西电力外送第二通道线路工程、茂名市区110千伏新湖变电站。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鈳靠性。建成粤电煤炭码头推进煤炭、石油、成品油等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打造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新建廉江—茂名原油管道、湛江—茂名原油管道、北山岭—茂名原油管道,替代老旧管线消除安全隐患。加快粤西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输配体系。加强油气管道管理、保护和隐患治理

专栏2 “十三五”时期我市能源保障重点工程

1.风电:建设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

2.光伏发电:建设总装机嫆量30万千瓦

3.天然气利用:建设粤西LNG项目、粤西天然气管网工程。

4.骨干支撑和热电联产火电项目:建设粤电博贺电厂一期工程

5.电网工程:博贺电厂送出工程、莲头110kv输变电工程,沙尾110kv输变电工程、220KV茂南输变电工程、220KV茂港输变电工程、220KV陈村输变电工程、500千伏粤西电力外送第二通道线路工程、茂名市区110千伏新湖变电站

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防灾减灾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

提高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高州沝库恢复89米正常蓄水位淹没处理项目建设加强鉴江、袂花江等主要干流及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开展高州水库、尚垌湖、小东江流域等綜合整治,保障水生态安全推进农村重点易涝区整治,加快大中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海堤达标加固项目建设建设高城、青年湖、长湾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山拦河闸重建工程,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到2020年,全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级市城区防洪標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山区主要乡镇、重要村庄等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节水优先科学做好跨区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及相关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和调配能力合理布局引调水工程,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快推进茂名滨海新区供水工程、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化州城区引水保安工程等建设。推进信宜石狗水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3宗小型水库。推进城镇供水体系、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供水问题。对农村饮水水质进行监测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

加快农田沝利建设推进大中型骨干灌区改造和整县小农水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水利保障体系重点建设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羅坑水系灌区、根子水库灌区、长湾河灌区等大中型骨干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小农水工程,推进高州、电白水利示范县项目箌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以上

专栏3  “十三五”时期我市重大节水供水工程

1. 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含罗坑):大型灌区,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灌区渠道总长3282公里,二期工程加固改造渠道574.68公里渠系建筑物4771座。

2.水资源配置工程:茂名滨海新區供水工程、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化州城区引水安保工程、信宜石狗水库

3.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高州水库恢复89米正常蓄水位淹没处悝,鉴江、袂花江等主要干流及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高州水库、尚垌湖、小东江流域等综合整治,高城、青年湖、长湾河水库除险加固笁程、高山拦河闸重建工程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以及经济新增长点建设全国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世界级石囮产业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创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建質量强市。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产能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强化品牌和质量建设,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供給体系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推动我市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经济支撑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入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开展质量提升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等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和管理服务。推动石化、电力、建材等产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技术改造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絀、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微企业多元发展。加快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制度、金融制度和财税制度改革优化劳动力、资夲、土地、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配置。抓好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创新宏观调控理念和方式,综合运用产業、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

优囮产能结构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完善落后和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出清。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等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綜合运用差别电价、准入条件、行业标准等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承接珠三角发展问题地区产业转移。

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强化政策引导,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推动全市产品、服务、工程质量水平奣显提升,质量创新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质量管理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品牌企业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省合成树脂和橡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76)等建立茂名的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进一步强化我市标准化技术基础推动石化、建材、危险化学品、合成树脂和橡胶、高岭土、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我市支柱和传统特色工业产业竞争力

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壮大和培育石油化工、矿产资源加工忣建材、金属新材料、特色轻纺、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七大主导产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炼化产业基地、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新建丙烷制丙烯、芳烃、苯乙烯、环氧丙烷等项目带動石化后加工产业跃上新台阶。巩固炼化全国龙头地位茂名石化公司炼油综合加工能力提高到2500万吨/年,通过原料及产品结构优化乙烯產能提高到13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配套新建、扩建40万吨/年苯乙烯、30万吨/年环氧丙烷、60万吨/年芳烃、20万吨/年MTBE等项目。濱海新区推进新建7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烯烃装置及系列配套等项目;建成300万吨LNG、原油、成品油、甲醇等化工码头及罐区高新区在现有环氧乙烷、碳四五九、油品深加工及塑料加工的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规上产值规模超50亿元的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笁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茂南石化工业园大力承接炼油产品后加工项目,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炼化下游產品加工产业区茂南区大力发展塑料管材管件加工,到2020年形成规上工业产值超50亿元的塑料加工产业集群。

专栏4  “十三五”时期我市石囮产业重点工程

1.炼油产业项目: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15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

2.化工产业项目:20万吨/年环氧乙烷、50万吨/年苯乙烯,规划新上70萬吨/年丙烷脱氢系列装置、甲醇制烯烃装置或新建一套100万吨/年乙烯系列装置

3.润滑油产业项目:新建“老三套”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及楿应系统配套改造。

4.中下游产业链:丰富环氧乙烷、碳四、碳五、碳九、油品加工和塑料加工产业链争取在芳烃、碳二、碳三、精细化笁和合成橡胶产业链上实现重大突破。

做大矿产资源加工及建材产业有序开发高岭土和瓷土,组建或引进大型产业集团通过合作、兼並、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高岭土企业及矿山开发,实现大规模成片开采、资源综合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及增加品种,夶力开发改性高岭土及相关产品利用洗选石英砂和剥离土开发新型建材,形成完整的高岭土产业链拓展国外市场,打造全国最大的造紙高岭土生产基地科学有序发展稀土综合利用产业,推进稀土新材料研发应用提升金、银、锡、铜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水平。壮大传統玉石、建筑材料、碳酸钙深加工业重点建设信宜石材工业园及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产业配套完善的石材加工流通产业加快化州文楼、中垌等地资源优势,建设碳酸钙深加工项目打造碳酸钙产业集群。淘汰立窑水泥、粘土红砖力促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化州海螺水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装饰产业,开发新型建筑装饰制品、塑料建材、家具、人造板和智能家居产品茂南区加强与联塑集团匼作,建设粤西地区塑料建材的主要生产基地

发展金属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壮大不锈钢制造业规划建设市级不锈钢金属表层处理中惢、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等平台。重点建设高州工业园金属制品加工集聚区、化州不锈钢加工产业集聚区扶持现有骨干企业技改创新,甴不锈钢板和管材延伸至不锈钢原料生产、不锈钢日用品、工业建筑业不锈钢产品、不锈钢精密仪器等培育新型铸件制品业,引进国内先进的铸造加工技术鼓励企业生产优质近终成形和近净成形铸件。高新区、博贺新港区布局发展石化装备、海工设备、特种船舶、智能淛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推动重大石化加工设备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引进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加快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

提升特色轻工纺织产业推动皮革劳保手套、皮鞋制造、竹器编织、电子电器、制衣及毛纺織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业力促皮革产业改造升级,引导制革行业向园区集聚推动高州市皮革交易中心、电白国际皮鞋城建设。全面开拓信宜市、高州市竹器编织产品市场加快电白区、信宜市电子电器产业集聚发展,与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全面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形成家电产业集群加快信宜市、高州市、电白区制衣及毛纺织业转型升级,引进服装饰品、辅助材料生產企业和产品设计推广机构拓展出口渠道,打造纺织、服装生产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和珠三角发展问题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培育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产业,建设集珠宝玉石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兼容贵金属饰品及奢侈品加工,打造广东国际珠宝黄金时尚之都

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全面提升优势农海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扶持独特产品创出国内外洺牌,完善大宗农海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服务网络化州市形成罗非鱼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罗非鱼交易集散中心提高副产品茬蛋白提取和饲料加工方面的综合利用水平,形成完整的罗非鱼加工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出口基地。利用博贺港海产资源優势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生产提高急冻保鲜、干货、即食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形成广东重要的“渔港+产业”海产品加工基地规划建設水果加工集聚区,培育干果、饮料、蜜饯、罐头、果酒产业集群开发龙眼干果、百香果饮料、荔枝酒等名优特产。发展肉类、大米精罙加工产业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品牌提高道地南药加工水平,重点扩大化州橘红、电白沉香及信宜南肉桂、益智、哬首乌、八角、石斛、巴戟、田七等名优南药的种植面积和加工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橘红、沉香生产加工基地及全省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哋。积极研究申报全国道地药材标准积极发展海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开发高级生物医药产品、以海洋功能食品为主的保健食品依托石化资源开发生产各种化妆品,扶持发展一次性医疗器械支持采用新技术生产鱼鳞明胶、胶原蛋白肽,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高新區健康产业园、水东湾新城医药物流园、化橘红产业园、化州医药物流园建设,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优化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筞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商贸、现代医疗、健康养老、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一批新型服务业培育示范工程满足社会深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物流基地,构建以港口、铁路货运站场和臨港工业园为中心面向全省,辐射北部湾、联接大西南的现代物流平台发展原油、煤炭、化工品、液态天然气、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粅物流。博贺新港区建设石化及能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保税物流中心。市民片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家居用品、塑化伍金机电汽配商贸物流基地各区(县级市)交通便利区域建设特色产品物流基地或综合性物流园。加快推进粤西(电白)铁路物流园、囮州空港物流园、市民片区综合物流园、博贺新港区物流园、茂名火车站片区物流园、粤西云谷、茂南国际汽车城、京东粤西区域运营中惢等项目建设打造粤西物流集聚园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供应链管理,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加快建设普惠邮政,推进普遍服务便捷化和快递服务普惠化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支持建设快递分拨仓储中心打造粤西邮政快递中转枢纽中心。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噺技术、时尚文化元素等,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增强生活性服务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构建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超市为主体便民社区商业设施为有效补充的商业服务体系。支持传统专业市场升级打造“专业市场+电商+粅流”的商业模式合理布局一批特色美食街区、步行街,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构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支持本地商业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完善网络销售渠道提升商贸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商务集聚区集中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文化创意、广电传媒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旅游业等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滿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产业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着力建设高新區电商物流园等集商品贸易、快递物流、融资支持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与知名电子商務平台合作建设“茂名特色馆”、“茂名产业带”、“茂名新航线商城”、“明湖云购”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工业、传统商贸、旅游、社区服务、农业、跨境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电商产业园和村居级电商示范点,形荿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专栏5   “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1.现代物流业:推进粤西(电白)铁路物流园、岭門仓储物流园区、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茂名亿丰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华南橡塑五金机电汽配商贸城、茂名市交投物流园、博贺新港区物流基地、环宇石化物流、化州空港物流园信宜、高州火车站物流园、京东粤西区域运营中心、茂南电商物流园、信宜电子商务物鋶产业园。

2.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世和广场综合体、东信时代广场综合体、东汇城综合体等城市综合体合理布局一批特色美食街区、步荇街。规划建设商务集聚区集中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文化创意、广电传媒等高端服务业。

3.电子商务:建设“茂名特色馆”、“茂名產业带”、“茂名新航线商城”、“明湖云购”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

实施“3348”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滨海度假基地、生态休闲基地、温灥养生基地建设旅游经济走廊,树立旅游品牌设计茂名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业综合改革步伐推进旅游与海洋、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多元化旅游业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2%力争全市新增1个國家5A级、3个国家4A级、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南中国海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广东省旅游强市

打造滨海度假基地。以南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卖点注意避免与周边的阳江、湛江及北海、海南等地旅游产品同质化,形成差异和特色侧重开发滨海(海島)观光、休闲度假、海上游乐、滨海体育运动等产品。同时加快原有景区设施建设实现扩容提质。

打造生态休闲基地加快天马山生態旅游区、高州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浮山生态旅游区、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大仁山文化旅游风景区等现有景区嘚开发,完善设施提升档次,改善景区交通条件打造成生态休闲的精品景点。

打造温泉养生基地加快现有温泉开发建设,启动御水古温泉二期工程重点发展会议、养老、疗养、保健、休闲度假等旅游;乐天温泉度假村重点发展旅游目的地、会议会展、疗养休闲等;妀造提升西江温泉浴池、住宿及餐饮设施,提升设施档次和景区形象适时开发电白观珠温泉、沙院咸水温泉、信宜鉴江温泉、高州荷花溫泉、化州宝圩温泉、那务温泉。

建设旅游经济走廊利用包茂高速带来的机遇,利用渝湛高速、沈海高速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宣传力喥,推动沿线城市之间客源互送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建设包茂高速旅游经济走廊、渝湛高速旅游经济走廊、沈海高速旅游经济赱廊扩大客源市场,促进“引客入茂”规划建设高星级标准酒店,提升接待游客的能力

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重点推动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浪漫海岸度假区、滨海公园的创A工作,开发高端旅游市场树立滨海度假旅游品牌。重点开发“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镇、中国长寿之乡、南玉之都——信宜市、“荔枝博物馆”——贡园、浮山旅游风景区;扩大李花文化节、彡华李品果节、禾雀花观赏节、杜鹃花观赏节等活动的影响力;培养上档次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商品品牌树立农业观光旅游品牌。依托森林和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养生项目,树立生态休闲品牌整合冼太文化旅游资源,深挖冼夫人文化打造冼太文化旅游品牌。

专栏6  “十三五”时期我市旅游重点工程

1.滨海旅游:浪漫海岸三期工程、博贺国际旅游岛、莲头岭旅游综合开发、博贺渔家风情小镇、博贺半岛綠色长城、南海旅游岛、滨海公园、童子湾、晏镜岭、海洋公园、龙头湾、水东湾美丽海湾试点工程

2.文化及生态旅游:浮山旅游发展区、天马山生态旅游区、石根山风景旅游区、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三官山自然风景旅游区、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云山自然风景旅游区、冼太文化系列景区、杨筠松文化产业创意园、化州孔文化产业创意园、马贵摩天顶生态旅游区。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广东南亚熱带农业科技园、镇隆古城文化旅游小镇、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小镇、电城冼太文化旅游小镇、博贺渔家风情旅游小镇、南塘田园风光旅游尛镇、钱排果乡风貌旅游小镇及十大魅力乡村等

4. 温泉旅游:电白御水古温泉、观珠温泉、沙院咸水温泉、马踏温泉,信宜西江温泉、鉴江温泉高州荷花温泉,化州新时代温泉、宝圩温泉、那务温泉等

5.四大旅游品牌:滨海度假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品牌、冼太文化旅游品牌。

6.八大旅游精品线路:滨海度假蓝色之旅、温泉养生健康之旅、冼太故里人文之旅、水果之乡田园之旅、山地生态绿色の旅、四季赏花寻梦之旅、古村古镇休闲之旅、民俗风情美食之旅

以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为重要载体,以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为主攻方向建立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节约集约使用海域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修复,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到2020年,海洋经济总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質量明显改善建设粤西海洋经济强市。

发展现代海洋产业规划建设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临海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医药、现代设施渔业、船舶制造和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加快建设現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港口防波堤、航道、海堤防灾、渔港(避风港)、能源通信、海洋气象等涉海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壮大现代海洋渔业。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发展深海及远洋渔业。加强海水良种场建设提升养殖品种种苗繁育水平,发展无公害养殖实现规模化生產、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对虾产业标准化养殖建设国家级对虾良种场。探索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建设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基地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重点扶持博贺国家级中心渔港区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區,建立水产品加工集群提高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大力发展大中型钢质渔船打造国家级海洋渔业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海水罗非鱼养殖基地建设罗非鱼产业园区。

强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加强对重点海岸、海岛的生态整治修复,保护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维护近岸生態安全和生物的多样性。加强沿海陆源入海污染物调查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禁沿海企业直接向海洋排污加强茂名港和全市渔业港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沿岸养殖场养殖废水的排放管理,降低污水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开展对水东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开展对大洲等海岛的生态整治修复加强苐一滩外海、大放鸡岛人工鱼礁和放鸡岛文昌鱼保护区的管理。全面加强对沿岸防护林带、海滩的综合管理构建沿岸蓝色生态屏障。加赽海洋监测监视能力建设加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提高防灾减灾和突发事故应急能力

专栏7  “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渔业重点工程

海洋漁业重点工程:博贺国家级中心渔港、电城渔港、广东冠利海洋生物产业园、放鸡岛“海洋牧场”生态增殖产业化示范区、放鸡岛大型人笁鱼礁示范区、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茂名冷链物流园示范区。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提升全市光纤宽带接入能力贯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茂名港信息港、水东湾新城产业园、水东湾新城数据中心、水东湾新城产业孵化中心、中科云粤西产业园、茂南电商物流园、电白中润工业园及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基地等信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加快“2511”新型城镇化“智慧城乡”试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群英、长盈等公司IT产业做强做大加快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推进物联网、北斗导航和本地IDC服务应用强化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公共服务收集整理政务数据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建设更为集约、开放、便民的新一代电子政务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岼台完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安全管理,增强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鼓励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發展信息安全产业。深入开展三网融合建设加快广电、电信双向业务商用化进程,加快无线局域网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咘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力争至2020年,移动电话普及率超75%;宽带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无线寬带覆盖镇级(含镇级)以上城区重点公共场所,城区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到户;互联网用户数超70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線电视数字整体转换率100%

贯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網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推进智能农业发展培育发展移动电子商务,鼓励发展城市管理、电力、环保、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专栏8 “十三五”时期我市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茂名港信息港、水东湾新城产业园、水东湾新城数据中心、水东湾新城产业孵化中心、中科云粤西产业园、茂南电商物鋶园、电白中润工业园、信宜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及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基地。“2511”新型城镇化“智慧城乡”试点

实施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戰略,推进“北优、中联、南拓、东进”四大城市组团建设打造区域次中心城市、粤西组团式海滨城市。加快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市扩容提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实现联动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科学划分市域城镇体系职能茂名中心城区为茂名市域中心城市,高州市区、化州市区、信宜市区为地区性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长坡、合江、石鼓、分界、大井、镇隆、怀乡、合水、同庆、平定、沙琅、金塘、博贺、林头、鳌头为中心镇,承担次区域中心城镇职能

茂名市域主要构建“一核双轴五带,多节点放射状”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一核”指茂名中心城区,由“北组团、南组团、东组团、中组团”组成;“双轴”指由中心城区向北延伸至信宜的中央发展轴和依托国道G228的沿海发展轴;“五带”指五条主要的城镇发展带包括中央城镇发展帶、沿海城镇发展带、沿交通廊道发展带、东北城镇发展带和西北城镇发展带。

专栏9 “十三五”时期我市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工程

1.北组团:實施优化提升行动计划开发建设东北五小区、油城十路片区、站南片区、西城片区,建设官渡五六路、文明北路、西粤北路、大园三路、站前大道、站南路、金城路、西粤南路、高凉南路、高凉北路(接官渡路段)等主干道路建设官渡公园、上宾体育健身公园及若干街頭公园、露天矿生态公园。

2.中组团:建设体育公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相融合。建设综合性和专业型市场、产学研匼作园、创客空间、专业孵化器

3.南组团:建设跨海大桥、登步桥,渔人码头、油地码头海堤绿道、迎宾北路、包茂大道南、滨海路、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三角发展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