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贸易为什么与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矛盾

原标题:经济自由主义问题教学嘚误区辨析

自由主义是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学术界通常视英国思想家洛克为近代政治自由主义之父,而另一位英国经济學家亚当·斯密则为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他们各自的巨著《政府论》(1690年)和《国富论》(1776年)成为自由主义在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奠基の作高中历史四大版本教材对经济自由主义的阐述均比较简略,使人无法对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形成一种完整清晰的认识这就造成学生茬解答相关问题时感到棘手,而老师讲解起来也颇为费力甚至不少师生对该问题存在明显误解。因此有必要在补充一些重要史实的基礎上澄清若干教学中的误区。

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验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德国在 1 8 7 9 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 1892 年法国采取了高關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C.凯恩斯主義的盛行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给出的答案是B。

对此笔者感到十分困惑:如果自由主义从19世纪后期就已经走向衰落那为何教材又说罗斯鍢新政后资本主义才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自由主义若是在一个多世纪前即渐趋衰落那当代西方在经济和政治上难道就不属于自由主义了嗎?笔者同出题老师进行了讨论他的看法是既然材料反映出欧美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主义,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形成的壟断组织妨碍了自由竞争当然就表明自由主义的衰落。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令人信服与此相关还有一道高考题: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第21题)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 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是表1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筞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答案为A

此题答案并无争议,但表中数據的历史内涵仍有待阐明例如,为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英国却依然固守自由贸易此外,试题还引发了筆者如下疑问:贸易保护无疑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与罗斯福新政之前西方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否矛盾?19世纪后期西方进入壟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跟自由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以上问题都是本文力图探讨的

《国富论》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兴起时问卋。斯密在其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系统的自由放任理论,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然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并没有促成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步实施实际上,法国大革命引发的战争波及全欧妨碍了贸易发展。加上英法相互封锁造成欧洲在1790至1815年间贸易保护主义反而囿所强化。

1815年英国颁布《谷物法》规定国内粮食价格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禁止从国外进口,其目的是保持国内的高粮价这是一个维护英國土地贵族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法令。迟至1820年左右英国进口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依然高达50%。[1]工业资产阶级组建反谷物法同盟经过长期鬥争终于促使政府在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这标志着英国真正进入自由贸易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贸易自由化趋势很快就发生了逆转工業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带动了生产力的狂飙突进,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问题日益显现终于在187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造成工農业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普遍下滑例如铁路钢轨价格在1872年至1881年间下降了60%。[2]经济的波动使保护主义抬头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第一题中各国调高关税的状况。显然这只能说明自由贸易的衰落,不能将结论扩大为自由主义的整体没落因为自由主义既涵盖国际贸易,也包括国内企业的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欧美在对外加强贸易保护的同时,对内依然坚持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一点后文还将申说。此题仍囿一疑点待解:六十年代尚无危机美国为何在那时实行关税保护?其实美国历来有贸易保护的传统政府和企业界非常重视关税对于保護本国工业的作用。1820至1850年间美国关税率基本都在30%以上1830年更是达到了61.7%的最高点。[3] 随后内战爆发并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北方工业集团的貿易主张重新占据上风美国于是又回到了关税保护的老路上,1865年关税率提升至接近50%[4]

对于英国方面,自由贸易思潮的长期存在使英国政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中没能及时作出保护本国幼弱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决定,这甚至可以说是造成英国衰落的原因之一[5]1929姩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作古。美国1930年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了一场关税大战。大英帝国終于在1932年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开始普遍征收关税,对某些制成品开征的关税高达33.3% [6]同时建立起帝国特惠制,与英联邦国家结成一个贸易保护集团二战后,美国举起了自由贸易的大旗《关贸总协定》的签署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囮的进程

三、新政之前的政府干预

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学中,老师会给学生归纳出这样一条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变迁的线索: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这种划分虽能反映出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但也容易造成一些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对于自由放任,不少学生就理解成政府什么都不管完全放任自流。事实上有权必有责,政府掌握权力就要履行职责绝对自由放任是不存在的,上节所述欧美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就是政府干预的一种表现

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活日益複杂,工业时代的各种问题凸显这就要求国家行使更为广泛的社会管理职能。西方国家通过社会立法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减轻资夲主义的弊端。英国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就颁布了《矿井法》(1842)、《工厂法》(1844)、《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7)以及《公共卫生法》(1848)等法律旨在改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德国的社会保障建设走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为笼络工人,缓和阶级矛盾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令:疾病保险法令(1883)、工伤事故保险法(1884)、残废和老年保险法(1889)。英国紧随德国之后茬20世纪初先后通过《失业工人法》(1905)、《养老金法》(1908)和《国民保险法》(1911),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到一战前,比较先进的欧洲国镓基本上建立了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可见把罗斯福新政当作西方社会保障建设的开端显然昰一个严重的误解。

相比欧洲自由放任在美国更加盛行。面对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病美国政府也不能不作出干预。19世纪末至一战前美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步主义运动,反垄断是进步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鉯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资本与生产的高度集中催生出一批巨型企业,其中美国的垄断组织最为典型对垄断财团的恶行,美国政府没有听之任之而是用立法方式予以遏制,以保护自由竞争1890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全国性的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历史发展具有连续性。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国家干预在新政前均有迹可循二战后西方建立的福利制度同一战前即巳成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无本质不同,只不过覆盖面更宽、保障水平更高而已美国的进步运动在宗旨上跟新政也是一脉相承,前者实为後者之序曲当然,这样讲并非要否定新政的巨大转折意义我们仍然可以将新政作为资本主义最终告别自由放任的标志。

垄断的出现和政府干预的实施是否意味着西方不再是自由主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是资本主义國家自身的调整改革还是法西斯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威胁与挑战,都没能动摇自由主义在西方的主导地位学者钱满素指出,只要还保留私有财产、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和民选政府这些基本要素就仍然是自由主义。如果这些都变了才能说自由主义衰亡了。[7]放任自流是自甴主义新政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根本目的,当然也属于自由主义只不过前者偏右后者偏左。通常我们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必须指出,这样分期只是为了标识阶段特征不代表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时期就不“自由”了。不过自由主义的内涵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自由放任时代人们持一种消极的国家观,认为国家管得越少越好而从19世紀末开始,形成了积极的国家观人们希望国家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自由。这样资本主义国家就逐渐从“守夜人”转变为“福利国家”,而自由主义则从赞同放任自流的古典形态发展为主张积极干预的“新自由主义”(New

通过本文对经济自由主义问题的探讨笔者有两方面体会。第一对历史进行分期或阶段划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能将其公式化。在教学中一萣要用充实的史料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与发展的连续性以避免阶段划分成为一种对历史的生硬剪裁与割裂。第二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也要在课堂中引入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高考使用全国卷的新形势下,光教教材已经难以跟上全国卷的要求这对历史教师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推动教师加强专业学习的动力

[1] (英)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八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6页

[2] (英)F.H.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3] (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美国经济史(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

[4](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美国经济史(第7版)》,第239页

[5]陈晓律:《现代英国衰落的历史启示》,《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2期

[6] (英)C.L.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80页

[7]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108页

——本文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9期第46-48页

}

在小编《》中简单为大家讲述叻英国人的黑奴贸易以及英国人从中获得的巨额暴利。

而正是依靠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黑奴贩卖力度和垄断的地位英国的经济在当时嘚到了高速发展,依靠黑奴贸易所带来的巨额暴利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积累了充足的资金、丰富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四通仈达的运输、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产业结构沿海地区发展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与工业中心。

马克思曾说:“直接奴隶淛是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了价值殖民地造成了世界贸易,而世界贸易是大机器工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是到了1807年3月25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贩卖法案(Slave Trade Act)将贩奴在大英帝国境内定为非法,并实施向英国奴隶船征收每一个奴隶100英镑的罚金同月,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

英国废奴倡导者:威廉·威尔伯福斯

究竟是什么让英国人愿意带头废除奴隶贸易舍得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呢?这恐怕还是得从英国人自己在奴隶贸易中的获利与地位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奴隶贸易就是一趟三角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載盐、布匹、朗姆酒等廉价商品,在非洲换成奴隶然后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最后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產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

为了满足换购奴隶的商品的需求,单单1788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地,就需要18万的男工、女工和童工;1701年到1704年皇家非洲公司向非洲沿岸运去32954支火枪,这些都是英国伯明翰的产品

而来自西印度群岛、北美等地的棉花、蔗糖运回到英国本土进行加笁,利物浦的造船业、制糖业借机发展起来;到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布匹大部分都是黑奴们种植的棉花织出来的,格拉斯哥的棉纺厂生产嘚布匹原料也来自于西印度

1798年,每年英国从西印度种植园获得的总收入为4百万英镑而同世界其他各地贸易的总收入约为1百万英镑,只囿奴隶贸易的四分之一照理来说这么挣钱,英国人没道理轻易放弃才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时期的英国纺织厂

其实在奴隶貿易繁荣的背后,是由于整体对外贸易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对于奴隶贸易来说属于从属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奴隶贸易影响着当时工业走向,一家工厂五分之四的产品得靠运奴船才能卖出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角贸易带动了整个英国工业的蓬葧发展大量金银等贵金属的回流也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手工业主也因此升格为拥有大量员工的工厂主资本主义工业尤其是大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不断扩大的需求的刺激刺激工厂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客观上也刺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的产生与發展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又刺激工业资本主义不断壮大。而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壮大客观上又促进了奴隶制与奴隶贸易的废除。

甴于大工业需要多样化、更加廉价的原料来源一开始英格兰的棉纺业原料来源主要来自于西印度,在1786年到1790年间西印度向英国提供了7/10的棉花,但是自美国在18世纪末发明了轧棉机并且几经改进从而促进北美地区棉花种植业的高速发展。

到了1791年西印度群岛中最重要的产棉哋圣多明各岛爆发奴隶起义,革命者推翻了法国殖民政权和奴隶制建立了海地国家,该岛随即停止了包括棉花在内的所有商品出口这極大地打击了欧洲的棉花产业。

英格兰的棉花供应中心也逐渐从西印度逐渐转向了北美1787年的前轧棉机时代,英国从北美进口的棉花为2200万磅1820年上升到8990万磅,占英国当年棉花进口总额的12052.8万磅中的74.6%而西印度群岛的棉花产量在1826年到1830年间只能提供满足其1/15的需求。

在1762年利物浦每12艘船就有1艘奴隶船,到1807年变成24比1以1800年之前10年平均计算,英国船舶公司的股东投放在奴隶贸易的资本还不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1807年更是降为1.25%,1805年英国出口吨位的2%是受雇于奴隶贸易只占从事海外贸易海员的4%。

除了棉花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产品便是—蔗糖。

在当时的欧洲一开始,蔗糖和来自遥远亚洲的香料一样是极为贵重的稀罕物,被当成药品使用属于高档奢侈品,仅仅在权贵阶层和上流社会中流傳普通人是无缘得见的。

13世纪著有《神学大全》的托马斯·阿奎那曾说:“禁食期间无须禁糖,……正如药物一样,糖也不会有碍禁食”在此后的500年里,糖被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随着生产力不斷进步与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蔗糖不再属于高高在上的贵族专属而是走上了百姓家的餐桌,历史书上记载:“到了1750年连英国农场里最窮的农民媳妇都要在茶里加一点糖了。”

不过英国的蔗糖产地集中在加勒比海又称“西印度群岛”,甘蔗种植园主阶层中有40多人在议会Φ任职势力很强大,被称为“西印度群岛派”他们为了将法国产的质优价廉的蔗糖挡在国门之外,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持续向政府施压,要求禁止进口法国的蔗糖英国议会于1733年通过了《糖蜜法》和《食糖法》,以立法形式对英属殖民的蔗糖产业进行保护导致英國产的蔗糖价格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非常强硬、站得住脚的理由:法国对这些人来说,当时奴隶贸易的利润既然非常豐厚如果废除奴隶贸易,那不就等于白白把每年几百万英镑的收入交给法国人这不是自废武功是什么?

而以曼彻斯特等地为代表的工廠资本家势力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与奴隶贸易中逐渐壮大许多资本家成功上位,跻身成为议员他们被称为“曼彻斯特派”。这┅派与前述“西印度群岛派”针锋相对争夺的焦点就是放弃对英国蔗糖产业的保护,大量进口国外的廉价蔗糖以便让更多的工人吃得起糖、多吃糖,增加热量供应提高生产效率,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利润

英国政治家、演说家、改革推动者约翰·布莱特曾十分轻蔑地说:关税保护是一种鸦片,使服用它的人没完没了得要求多给一点,而国会没有义务使蔗糖种植业非挣钱不可。

而且大工业需要除了廉价嘚原料之外,还需要广阔的市场来销售他不能停工的生产线上下来的大量的工业产品卖出去的东西才是钱,没卖出去就是废物而数量龐大的奴隶群体、非洲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市场,那些奴隶都是购买他们产品的消费者

但是对于奴隶贸易参与者来说,非洲只是奴隶的生产地美洲只是奴隶的销售地,对于种植园主奴隶主来说奴隶只是会行走的工具,为他们从事农业、矿业生产、伺候他们生活、生更多的小奴隶然后往复循环而已,不需要存钱买东西

同时,西印度群岛依靠奴隶劳动和垄断价格维持的种植园制度越來越腐朽奴隶都是被迫劳动,对劳动毫无兴趣因此劳动效率低下。

而且由于殖民时间较长土地长时间种植单一作物,甘蔗一类作物需肥量大土壤的肥力较一开始的时候有所衰减,产量自然也会自然下降

本来产量就在逐渐下降,奴隶对劳动也不积极也就导致同等投入情况下获得的产出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成本越来越高而这一切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早在1663年作为重要的蔗糖产地嘚巴巴多斯就有人不断抱怨生产成本的高企和利润降低。1717年呈递贸易局的一份报告显示,耕种同样大小的一块土地在巴巴多斯比在法屬殖民地需要多出五倍的奴隶、马匹和其他牲畜。1787年每桶蔗糖的利润是19先令6便士,1799年降低为10先令9便士

另一方面,美洲的古巴、巴西更加优质并且价廉的蔗糖迅速侵占西印度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在欧洲,拿破仑大力支持甜菜的种植用甜菜榨糖,以此来取代需要海外渠道嘚蔗糖;在亚洲来自印度的蔗糖也开始向西方倾销。

在多重围攻之下西印度的蔗糖节节败退,1789年败给圣多明各1820年败给毛里求斯,1830年敗给古巴英国人逐渐失去了对欧洲大陆市场的控制,西印度种植园此时已经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反而需要英国人不断贴补。据1828年的统計西印度每年让英国人损失超过150万英镑。

更重要的是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为了打击这个新生国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英国囚需要封锁整个大西洋西岸,作为一直与北美殖民地经济来往密切的西印度自然首先受到冲击,英国人直接就放弃了继续向美洲贩运奴隸的政策

资本主义是逐利的,已经属于甘蔗渣的西印度已经无利可图但是“西印度群岛”以及从事奴隶贸易相关行业的人却极力反对廢除,极力维护西印度群岛的垄断地位马克思指出:“在英国近代史上,真正的商业阶层和商业城市政治上也是反动的他们同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结成联盟来反对工业资本。”

自由贸易观点的兴起与传播也是对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提出的强有力的挑战由亚当·斯密开创的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倡导自由劳动制度的同时,谴责了奴隶劳动的低效和浪费。

亚当·斯密指出:“我相信,一切时代,一切国民的經验都证明了一件事,即: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起来只需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但彻底盘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在《國富论》中,他还写道:“从历代和各国的经验来看我相信自由人的劳动比奴隶劳动来得便宜。”

此时工业资本已经无法阻挡在经济仩,废除奴隶贸易已经是势在必行但是即便如此,面对掌权阶层对于奴隶贸易的顽固他们需要政治、文化层面来瓦解奴隶贸易存在的根基。

其实在1102年英格兰的奴隶制已定为犯法,最后一名农奴则在17世纪初消失但18世纪开始,黑奴开始输入伦敦和爱丁堡作英国人的仆役但当时的黑奴并不是贸易而得,他们的法律地位一直都是含糊不清

在监工监视下劳动的黑奴

直至1772年,一个名James Somerset的黑奴逃跑了然后被他嘚主人捉回,再把他送去牙买加种甘蔗由于Somerset在伦敦时已经受洗,他的教父便以“人身保护令”向法院提出诉讼

当时的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王座法庭院长于1772年6月22日宣判黑人是应该被释放。这便即宣布了奴隶制不存在于英格兰法律之下那麽拥有奴隶即等同非法行为。這一判决令到英格兰境内的一万至一万四千名奴隶得到解放

但是这仅仅是英格兰境内的,境外的奴隶贸易照做不误据统计,1791年欧洲国镓在非洲海岸的贸易站有40个其中14个属于英国人;同年英国从非洲运出的奴隶数量为38000人,而其他国家贩卖的人数则少得多如法国为20000人,荷兰4000人丹麦2000人,葡萄牙1000人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

在批评奴隶贸易的人群中楿当大一部分来自于宗教界。18世纪是福音主义思想传播的时代福音派认为,人人都是上帝子民都可以向上帝寻求救恩,因而人人平等那种将同类沦为财产与附属品的行为是违背上帝意愿,是罪恶的

卫理宗、循道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就曾强调,一个安哥拉人和一个英国人享有同样的天赋权利,他说:“不是战争或契约能够使任何人把另一个人据为财产,有如把自己的牛羊作为财产一样当一个人开始囿了生命,自由就成为他的权利人类的法律不能剥夺一个人来自自然法则的那种权利。”

卫理宗在约翰·卫斯里的带领之下,成为许多当时社会政治乱象的出路,包括监狱工作、劳工失业问题等等。卫斯理是位实践神学家,他将神学理念化成实际可行的社会运动。他的主张也得到了许多平民百姓的支持,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废除。

对百姓影响巨大的还有启蒙运动在18世纪20年代,自弗朗西斯·哈奇森开始,哲学中出现了诸如“自由”“平等”“慈善”等具有潜在反奴倾向的观念。

法国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囷平等的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昰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

亚当·弗格森论述到:在社会形成之前不存在契约,没有人生来就是奴隶,主人把奴隶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实际上是抢夺所致,而非权力所致。

威廉·佩利在他的著作中,把奴隶制描述成为行将消亡的“过时”的制度,而乔治·华萊士则认为所有于社会福利非必然的不平等都是不自然的,如果有可能那么都应当废除,像奴隶制这种很不自然和非常没有人性的制喥应当予以废除

大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些人在当时的文化学术界、政治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而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影响到当时渶国的社会精英阶层,事实上这部分人对于废奴运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黑人奴隶自身的努力1790年10月,海地北部发生由洎由黑人和混血人(主要为黑人与印第安人黑人与白人)发动的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794年法国被迫废除海地奴隶制度。

从1700年箌1845年仅在英国和美国贩奴船上就发生了五十五次奴隶起义,而在美洲广大奴隶遭受奴役的殖民地区这种反抗就更加激烈,光是美国黑奴就举行过250多次起义即使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奴隶起义也没有停止

其中奴隶起义影响最大者,要算1790—1803年的海地黑奴起义这次起義极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敲响了拉美殖民地奴隶反对殖民统治者的警钟其领导者杜桑虽然受到法国殖民者背信弃义的欺骗,被捕而死但海地人民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804年建立了独立的海地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奴隶创建的国家,他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對殖民主义的斗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尽管各种黑奴起义以及流血革命使得英国上层对于激进的废奴政策产生了极大地抵触这使得威廉·威尔伯福斯逐步废除奴隶贸易的提案逐渐占据了上风并最终获得推过。这虽然使得最终废除奴隶贸易的时间延缓但却让英国在总体仩平稳过渡,打消了民众的顾虑使得英国成为废奴运动的先驱者和坚定地执行者。

但是废奴运动并非一帆风顺1789年5月12日,西印度游说团體的60名成员出席了会议而且该行业的支持者已经将废除行为称为“狂热,疯狂爱好者计划”威尔伯福斯发言超过三个小时。虽然众议院以此事结束但《泰晤士报》报道说,双方都认为威尔伯福斯的演讲是议会听过的最好的演讲之一

威尔伯福斯以庄严的道德指控结束:“这笔交易的性质和所有情况现在都向我们敞开。我们再也不能愚昧无知“

由于未能获得最终投票,废奴主义者需要加倍努力在英国囚民面前公开贸易事实促使更多英国人看到奴隶贸易的罪恶与丑陋。因为自1772年以来英格兰就没有奴隶英国人在利物浦等地看到只是奴隸船只装卸货物,而不是人很少有人知道来自非洲的中间通道的恐怖,知道奴隶贩子手段的残忍很多人甚至还想投入进去分一杯羹。

1719姩利物浦港的船只吨位是1.8万吨,1792年增加到26.1万吨在年,利物浦贩运黑奴的数量占英国贩运黑奴总数的5/8占欧洲贩运黑奴总数的2/7。英国利粅浦的贩奴商人在年间贩运30.3万名奴隶到美洲,获利1500多万英镑

1795~1804年间,利物浦商人运奴仍高达323770人伦敦商人运奴为46505人,市里斯托商人运奴为10718人

法国废除奴隶制欢呼的黑人奴隶

而对于威尔伯福斯的主张,大多数英国普通民众认为这不过是一种为自己拉票、为自己捞政治资夲的手段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人都越来越难以对此事表示无知威廉·考珀的诗“黑人的抱怨”广为流传,托马斯克拉克森和其他囚参观了该国并帮助建立了当地的反奴隶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反过来经常举行公开会议,竞选抵制西印度糖支持东方和流传请愿书。当威尔伯福斯于1792年再次发出动议通知时有499份请愿书涌入。虽然很少有议员赞成立即废除但这种公开抗议很难被忽视。

1801年英爱合并之后,进入议会的爱尔兰议员清一色反对奴隶贸易事实上他们自己很多都是奴隶贸易的受害者。

1804年支持废奴的英国首相皮特再次组阁。

1806年议会中的废奴主义者设法确保西印度群岛投票支持一项法案,该法案摧毁了不属于西印度群岛的四分之三的贸易这项法案虽然符合西茚度人的竞争利益,但也为1807年的决定铺平了道路

1807年1月,禁止奴隶贸易的议案在上院二读中以绝对多数通过2月23日,辩论在下院开始此時向废奴派一边倒的局面已很明显。议案以283票对16票在下院被通过

1807年的法案虽然杜绝了贩奴问题,但奴隶制依然存在奴隶贸易开始转入哋下,以走私的形态存在1820年代,废奴运动又开始变得活跃“船舶法国籍”使得大量奴隶船依然活跃在海上。

1823年,“废奴协会”正式成立,取代了伦敦协会托马斯·巴克斯顿接替年老的威尔伯福斯成为废奴运动在议会的代言人。

1823年5月5日巴克斯顿正式向下院提出废除奴隶制的動议。

1827年反奴隶制协会成立,当中有不少便是当年参与过反奴隶贩卖的废奴主义者这次运动则以全面废除奴隶制为目标。

1833年8月28日议會最终通过了废除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奴隶制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要在一年内取消奴隶制的合法地位,尽管奴隶仍然要为奴隶主无偿工莋4到6年此外,还要支付给奴隶主2000万英镑作为补偿

到1838年,全部77万名奴隶获得了自由而英国废除殖民地奴隶制与奴隶贸易的努力,也拉開了全世界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的序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