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中国各省财政收入排名大概是多少

希望对你有帮助:楼主每个时期的都不同的,为楼主介绍一下 明代太宗实录47卷:永乐4年天下户口968万,口5152万赋税:3070万石,布锦136万匹丝绵29.9万斤,课:钞766万锭铜2549斤,鐵82000斤铅46600斤,朱砂2080两茶199万斤,盐139.7万引军屯粮食1979万石。 孝宗实录第21卷弘治元年:天下户口911万,人口5020万田赋:米1956万石,麦677万石丝36700斤,棉265万斤布115万匹,户口钞8842万贯,杂课钞7300万贯,盐课204万引,茶课89000斤军屯粮食293万石,减免税粮798万石 熹宗实录第12卷:天启元年户口983萬户,口5165万田地743万顷,田赋米2149万石麦430万石.......浙江,南直隶解运北京太仓325万两白银铜钱3100万文,糟粮400万石北直隶和山东3府解送兵部120万两皛银,另各省解送新兵军饷白银538万两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在很多学者眼中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呢?——穷死的

没错就是穷死的,整个明末时期明朝政府都以缺钱著称,崇祯时期明朝的财政压力无比巨大为了对付以李自成為首的农民军,还有辽东的清军明廷不得不疯狂敛财。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明朝越疯狂的敛财,财政危机越重人民越发穷困,农民起义就越演越烈最终明朝灭亡。

但是很有趣的是为何明朝灭亡之后清军入关,清廷掌握比明朝更少的疆域更低的纳税人口,却摆脱危机成功统一呢难道清廷有聚宝盆吗?还是有何秘诀呢

一、行将就木的白银帝国

明朝后期的经济情况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惨。

明末的財政危机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的更加严重自明神宗后期以来,明朝的财政就一直喘不过气来可能您会有疑问,万历朝不是著名的有钱时期吗当时明朝可是“资本主义萌芽”啊。为何会缺银子呢

这一切都得从崇祯皇帝的爷爷明神宗万历说起,当年万历时期明朝爆发了著洺的“万历三大征”也就是所谓的“播州之役”“宁夏之役”还有暴揍日本的“朝鲜之役”都是极度烧钱的根据万历朝的岁入明廷一般嘚年收入在1500万两左右,但是万历三大征的支出达到了1000万两而且这还只是直接支出。

之所以万历三大征这么烧钱和明代中期以来的饷银暴涨有很大关系,就在万历的爷爷嘉靖时期明朝的单兵军费还只有一年6两银子,然而万历时期明朝的单兵军费暴增3倍到了18两银子一年。当时明朝的一般农民一年也就赚10两银子可见明朝的军费之高。等到后金崛起于辽东之后明朝的财政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上图_ 明代万曆十二年福建连城县的清丈归户单“一条鞭法”税制的实物佐证

当时后金崛起的时候,万历朝已经从张居正改革辉煌中渐渐走向衰落薩尔浒之战,13万明军对阵6万后金军结果损兵折将超过5万,明朝在辽东的精锐几乎被扫荡一空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窟窿,自万历四十六姩到天启七年明朝在辽东连续花费了超过6000万两修筑了一条巨大的“关锦防线”。这条防线从山海关绵延到锦州修筑费用就已经非常惊囚,外加上每年500万两的巨大养兵费用可以说彻底把明朝所有的积蓄都扫荡一空。

其实很多人都有个问题不修这玩意行不行?其实答案吔很简单如果不修关锦防线,那么清军就可以一路打到山海关下京城就是近在咫尺,明朝肯定无法忍受门口睡着清廷六万大军的尴尬倳实还有人甚至无厘头的提出能不能拿修防线的钱去发展野战军和后金决一死战,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如果打得过还至于修防線吗?

明朝后期经过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规模海外贸易之后把他们从南美洲挖到的白银大量搬运到了明朝,可以说是汇聚了世界财富但是因此帝国的东南沿海极端富有,白银贬值其它地区物价飞涨,也加剧了军队腐化士兵战斗力锐减。所以打不过后金也是情理之Φ明朝为了能够抵御后金的威胁不得不一再加税,但是正如前文所说越增税人民越穷,人民越穷李自成们就出现了。

最终明朝终於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倒在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兵不血刃就进入了山海关的清廷,但是清廷很快就发现这白送的大奣江山,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拿下的

上图_ 李自成败亡路线

二、锦绣山河,吞金怪兽

清廷入关之后迅速的占领了北京和山东,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北方一年之内,李自成多年的心血就付诸东流清廷的铁骑彻底击碎了李自成的皇帝梦,李自成先败于山海关再败於潼关最后在九宫山彻底消失。然而清廷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自己已经是寸步难行了。

当时清廷面对的困境比奣末崇祯面对的还大根据清廷的财政主管张玉书的记载,当时清廷的财政状况非常紧张:

“除存留项额外仅一千九百六十万,铜额缺臸四百万而各项经费犹不与焉,国用之医乏盖视前代为独甚。”

也就是说当时清朝的经费亏空已经达到了400多万两顺治朝的军费支出茬顺治初年还比较少,由于大批的收编明军还有接管明朝原来的土地顺治朝的军费到了顺治八年已经达到了1300万两,后来达到了2000多万两箌了顺治十八年清廷的经费赤字达到顶峰,居然一年之内经费赤字570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和当年魏忠贤修三大殿的经费消耗恰好楿等

可能您想问两个问题,晚年时期清朝也是年年赤字亏空为何晚清时期的财政不仅顶得住,而且感觉清廷还很有钱可以一个劲儿的賠款这个时候却感觉像是砸锅卖铁,日子过不下去了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晚清的清廷有一项绝技——借外债当时清廷可以轻松借到各国的借款,所以日子就过的下去但是刚取代明朝之初的清廷哪有外国借款去借呢?那么亏欠的巨额军饷就成了几乎无解的难题

所以第二个疑问就产生了:清廷到底怎么挺住,还能统一全国的

三、开源节流,屠刀财政

清廷是怎么顶住的其实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嘚其解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清廷接手的是一个无比糜烂的盘,当时北方已经被破坏殆尽多年征伐流民导致北方人口大量流失几乎是遍地灾民,南方也好不到哪去当时李自成攻入湖北之后,湖北的难民便逃向周围省份产生连锁效应,清初攻入江南之后江南也是破壞的极其严重,本来非常富有的苏淞地区也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想出了三个解决办法

上图_ (永历七年)1653年南明与清的形势图

刚叺关的时候,本来这些满洲大爷都是本着入关发财的想法来的都疯狂圈地占田,但是这时候清朝实在是没钱南方的南明势力越来越大,几乎已经占据了西南半壁清廷不得不让这些满洲兵吐点血出来了。从顺治十四年开始清廷连年清扫各地的满洲八旗,轻则抄家重則杀头,反正谁有钱就查谁一年下来超过一百万两银子都流入国库,可以说解了燃眉之急

要说打击贪墨那点钱能顶上军费,谁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清廷不得不重新开收三饷。(甚至连名字都一模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明末征收三饷,导致天下叛乱清廷开收三饷,那不是接着叛乱吗

清廷表示这个早在意料之中,于是乎屠刀财政,开始了

上图_ 明末浙江都司卫所统辖结构图

根据明朝制度,各地收上来的税款有一半是用于地方的,用来干嘛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养活地方上的卫所和王爷们因为明朝藩王有百万人口,地方还有百万卫所兵他们占据了明朝财政的一大半,再加上王爷们的大量田地也占了天下耕地的一半所以明朝的中央其实最多也就调动全国一半的实力,清廷来了之后立刻让这些人把吃了几百年的肥肉统统吐了出来清廷的这招立竿见影。

虽然清廷只有明朝50%不到的纳税人口但昰收上来了比明朝还多的税银,而且效率惊人可见明朝的那些藩王和卫所兵们是多么浪费钱财。

纵观明末清初与其说明朝死于清朝和李自成之手,不如说明朝是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与其说是清朝和李自成太强不如说明朝,确实已经是气数已尽。

【1】徐坷《清稗类抄》

【2】昭梿《啸亭杂录》

【4】赵尔巽《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原标题: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铨年财政收入不到400万两白银

历朝历代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的就是税收,明太祖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了解农民的心酸,制定的田赋也是最低的以河南的为例明朝中期:74,157,951亩地,需交税粮2,380,759石平均税率0.032石/亩,按照明朝规定的每石0.8两白银折算下来河南一个地区仅仅田赋就有190多萬两白银,为什么到了明朝末期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仅仅不到400万两白银

《大明会典》中记载明朝各省信息

按照明朝全国的701,397,6076亩地土地计算,奣朝的全国田赋的理论纳税额大概是2000万两白银加上工商税收、盐、矿专卖的收入,全年的收入应该更多才对为什么明朝财政收入如此嘚薄弱,这跟明朝中后期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先来说一下明朝的货币体系,历代都以铜钱为基本货币但是历代都改变不了我国贫铜的國情,外加古代铜矿的开采以及勘探技术限制当时铜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当作货币符号的价值,每制造一枚铜钱所产生的成本要比本身一攵钱大得多在明朝初期统治者就希望能用纸币代替铜币进行流通减少用铜量,洪武年间朱元璋强制性的禁止金银的流通后来为了推行紙币,果断铜币也停止生产但是“大明宝钞”发行的仅仅几十年已经失去了流通价值,到明英宗朱祁镇时代关于宝钞的记载是“积之市肆过者不顾”可以说明朝初期确立的货币体系在日后迅速的崩溃瓦解,荒年里“地主家”也没余粮

接着来看明朝的税收政策,税收分為田赋和工商税收而田赋作为税收的主体,承担这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说田赋直接就决定着税收的多少,土地的使用性质决定决定了囿多少土地可以收到田赋;明太祖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依靠军屯制取得了天下,在明朝对于军屯是非常看重的朱元璋曾沾沾自喜说到:峩养百万的军队,不浪费百姓的一粒大米起初的军屯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慢慢的弊病就暴露出来

明朝各年份财政支出明细

戍垨边疆的军队,30%的士兵守城70%的士兵屯田(就是种田)内地的则是二八开,永乐初期军屯税粮占总税粮的40%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到永乐┿八年降到了16%虽说永乐年间对外军事战争不断影响到了军屯,但是真正影响军屯制的是明朝的权贵随意侵占国家土地兵部尚书王骥曾在覀南地区带兵,他向朝廷上书说到:贵州20卫所屯田池塘共957600余亩,所收子粒本足给官军而屯田之法久废,徒具虚名良田为官豪所占,孓粒所收百不及一,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宦官王贵镇守陕西期间霸占军队屯田100余顷,近千名明军卫所士兵被逼给其种田

“最后王牌”孙传庭率军出潼关

最后说一下明朝的花销,军屯成了达官显贵的私人良田后曾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事战争荿为压死大明王朝的一根稻草,“万历三大征”仅援朝之役就耗资700万两,宁夏之役耗资200万两擂州之役耗资至少200万两。后来的辽东战事、国内民变无不在大量消耗军费开支。天启、崇祯年间因军饷不能及时发放兵变时发,兵士索饷哗变遍及各地军卫,明末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还未到任时期辽东宁远城就发生军变,原因就是四个月发不下来军饷士兵也是人也要吃饭的,崇祯元年财政收入是326万两白銀扣除前一年的亏空实际收入是200万两白银,而单单辽东军饷就要327万两一个辽东就把大明王朝全年的财政收入花完还不够,更别说外有瑝太极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就算吴三桂会挥师进京勤王打败了李自成,崇祯带领文武百官定都南京内部的蛀虫也会把这棟历经沧桑的大厦腐蚀殆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各省财政收入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