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炭基肥形式相比,建三江实施玉米秸秆碳粉碎还田模式面临哪些困难

文号:049EDZ;生物炭概念及其理化性质农业领域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的稳定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生物炭与国家粮食安全、環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玉米秸秆碳炭化还田与中低产田改造,玉米秸秆碳炭化

}

基金项目: 吉林省玉米秸秆碳综合利用平台项目(2014C-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304)

摘要: 为研究玉米玉米秸秆碳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组成囷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微区试验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未施用玉米秸秆碳)、C1(玉米秸秆碳浅施)和C2(玉米秸秆碳深还)共3种处理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富里酸(Fulvic acid,FA)、胡敏酸(Humic acidHA)和胡敏素(Humin,HM)IHSS方法提取HA样品,并测定其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性质等结构性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碳还田有利于土壤和各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PQ值(HA在可提取腐殖质中所占的仳例)显著增加;与CK相比C1处理表层(0~20 cm)的SOC、HA、FA和HM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6.3%、32%、13.4%和31.9%C1和C2处理均使HA的氧化度、缩合度和热稳定性降低,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结构趋于简单化。这些变化在C1处理中主要体现在表层与CK相比,C1处理表层HA的(O+S)/C比值降低了11.3%I2920/I1620的比值增加了23.4%;C2处理主要为亚表层HA结构的变化,与CK相比C2处理亚表层HA的(O+S)/C比值降低了9.1%,I2920/I1620的比值增加了23%这一研究结果对阐明土壤培肥机理和指导玊米秸秆碳还田实践有重要意义。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物质能量循环起关键作用,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地可持續发展的重要指标其组成和结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性质与肥力的改变[]。实践证明玉米秸秆碳还田是实现土壤固碳和农田温室气体(CO2)減排最简单、可行的玉米秸秆碳利用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对土壤碳库的形成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对于玉米秸秆碳还田的研究多集中于比较玉米秸秆碳覆盖和浅施对土壤结构[-]、微生物活性[]和有机碳含量[-]及玉米秸秆碳深还对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Hammerbeck等[]和赵红等[]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碳覆盖能提高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結构,降低土壤紧实度Spaccini等[]对比试验表明,稻秆浅施比稻秆覆盖更能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Giacomini等[]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碳与土壤混合比覆盖處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和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刘玲等[]和郑立臣等[]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碳粉碎还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玉米秸稈碳的腐殖化作用更强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贡献最大,有机肥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张艳鸿等[]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碳深還及玉米秸秆碳配施化肥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均有显著积累作用除了分子结构芳香性提高以外,前者还使HA的疏水性提高而后者分子结构变复杂。

施用玉米秸秆碳后不仅土壤有机碳数量增加其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而农业生产过程中玉米秸秆碳还田对土壤培肥的效果需要同时考虑土壤有机碳数量和质量方面土壤腐殖质结构中如脂族链烃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其结构活性,对農田固碳和土壤培肥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对于不同方式还田后土壤有机碳结构特征的变化差异还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对玉米秸秆碳浅施囷深还进行比较研究了两者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结构影响的差异,以期为土壤固碳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所用黑土采自吉林农业大學资源与环境学院微区试验田(2005年开始),土壤类型为黑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的粘淀湿润软土(Argiudolls),其基本性质见[]

试验所用玉米玉米秸秆碳(包括玉米叶片茎秆)采自吉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田,用粉碎机粉碎至5 mm该玉米残体性质如下:有机碳338.6 g·kg-1,全氮6.87 g·kg-1C/N为49.3。

试验设置3种处理:未施玉米秸秆碳及化肥进行常规耕作(CK)、玉米秸秆碳浅施入0~20 cm与土壤混合(C1)、玉米秸秆碳深还入土20~40 cm(C2)试验于2014年10月进行,還田量12 000 kg·hm-2并配施尿素160 kg·hm-2(调节C/N比25:1)。C1处理:将表层0~20 cm土壤与玉米玉米秸秆碳均匀混合后还至小区形成两垄并自然沉降。C2处理:人工开挖絀上底宽50 cm下底宽40 cm,深40 cm截面为倒置等腰梯形的深还沟,下底中央位置对应两垄玉米之间垄沟处将玉米玉米秸秆碳均匀平铺至深还沟中,按20~40、0~20 cm顺序将土还至沟中形成大垄,自然沉降

试验微区为钢筋水泥槽,小区面积为2.1 m×1.1 m=2.31 m2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小区间设置30 cm沝泥保护行。各小区共两垄每垄种植玉米5株,均进行相同田间管理玉米品种为中金368(北京金粒粒金种子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采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进行分析测定

土壤腐殖质组成提取与有机碳测定: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HA和FA有机碳含量采用岛津TOC-Vcpn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和HM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

HA样品提取和纯化:采用国际土壤腐殖质協会推荐的IHSS方法[]进行提取纯化

HA元素组成测定:采用德国Vario EL Ⅲ型元素分析仪在CHN模式下进行测定,其中C、H、N元素含量为实测值O+S元素含量采用差减法计算。

HA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美国Nicolet-AV360红外光谱仪采用KBr压片法,测试范围为 cm-1通过OMNIC软件对红外谱图进行特征峰选取,对不同波数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半定量分析

HA差热分析采用德国NETZSCH STA2500热重分析仪,称取样品量为3~5 mg在60 mL·min-1的空气流量条件下,以15 ℃·min-1的升温速率由35 ℃升至600 ℃用仪器自帶Proteus Analysis软件分析样品差热和热重曲线,进行半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玉米秸秆碳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如所礻。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与CK相比,C1和C2处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CK且差异显著(P < 0.05)。表层C1和C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1.77%和18.61%;亚表层则表现为C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相比于C1处理增加更显著较CK上升了26.32%。

各处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如所示均表现为HM>HA>FA,土壤腐殖质各组分间差异显著(P < 0.05)与CK相比,表层C1和C2处理的HA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7.33%、19.85%FA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1.55%、9.85%,HM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9.97%、22.90%;与CK相比亚表层则表现为C2处理各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增加更明显,HA、FA和HM有机碳含量相比CK分別增加了31.99%、13.38%和33.85%

PQ值是HA在可提取腐殖质中所占的比例,用以表示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与CK相比,C1和C2处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Q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差异显著(P < 0.05)。表层中C1处理增加最明显与CK相比从63.73%增加为66.72%;亚表层中则C2处理增加最多,相比CK从62.11%增加为65.58%

各处理土壤腐殖质组分有機碳相对含量如所示。与CK相比表层C1和C2处理中HA有机碳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33%、0.25%,FA有机碳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1.46%、1.30%HM有机碳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99%、1.56%;亚表层则表现为C2处理下HA和HM有机碳相对含量增加最多,分别为1.35%、2.00%;FA有机碳相对含量降低最多为1.86%。说明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HA和HM有机碳楿对含量呈上升趋势FA与之相反。

2.2 玉米玉米秸秆碳还田对土壤HA元素组成的影响

元素组成是判断土壤HA官能团特征的重要手段通常以H/C和(O+S)/C嘚摩尔比值来表征HA的缩合度和氧化度强弱[]。H/C比值越大表示含有的脂肪族结构越多反之芳香化程度越高;O/C比值则与含氧基团数量成正比[]。各处理土壤HA元素组成变化如所示与CK相比,C1和C2处理的土壤HA的C、N和H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O元素含量较CK有所下降,玉米秸秆碳还田促进叻HA的C、N和H元素含量的提高和O元素的消耗C1和C2处理表层和亚表层HA的(O+S)/C比值均低于CK,其中C1处理的表层(O+S)/C比值降低最多为11.34%;C2处理的亚表层(O+S)/C比值降低最明显,为9.15%C1和C2处理表层和亚表层HA的H/C比值均高于CK,其中C1处理HA的H/C比值增加趋势表现为表层>亚表层C2处理与之相反,为亚表层>表層

2.3 玉米玉米秸秆碳还田对土壤HA红外光谱的影响

为各处理土壤HA的FTIR变化。各处理的图谱形状相似2920 cm-1处代表不对称脂族C-H伸缩振动峰,2850 cm-1处代表-CH2-对稱脂族C-H伸缩振动峰1720 cm-1处代表羧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20 cm-1处代表芳香C=C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这4处吸收峰在强度上存在差异。对各处理HA红外光谱吸收峰的相对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如所示I2920/I1720I2920/I1620比值用以反映HA结构氧化度和脂族性与芳香性的强弱。

2.4 玉米玉米秸秆碳还田对土壤HA热稳定性的影響

各处理HA的放热和失重曲线如所示HA样品在热解过程中表现为中温(351~360 ℃)放热和高温(494~521 ℃)放热。中温放热主要是样品结构中脂族化合物汾解高温放热是样品结构内部芳香化合物分解和完全氧化[]

对不同处理HA热分解过程中放热和失重进行半定量分析如与CK相比,C1和C2处理表層和亚表层HA在中、高温的放热和失重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玉米秸秆碳还田使HA脂族和芳香化合物含量增加。不同土层C1和C2处理下HA的热量高/中仳值和失重高/中比值均小于CK其中:表层C1处理较CK降低明显,分别为37.67%、10.25%;亚表层则C2处理较CK降低明显分别为33.04%、13.29%。

3 讨论 3.1 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機碳组成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碳还田有利于土壤和各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的积累玉米秸秆碳浅施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含碳量增加明显,玉米秸秆碳深还更利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改善玉米秸秆碳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玉米秸秆碳浅施使玉米秸秆碳与土壤充分接触,加速了微生物对玉米秸秆碳分解和表层有机碳的積累[]因玉米秸秆碳施入土层较浅,未触及亚表层故亚表层受玉米秸秆碳影响较小。与玉米秸秆碳粉碎浅施相比玉米秸秆碳深还将玉米秸秆碳还于亚表层,在土壤深层形成玉米秸秆碳层能有效避免营养元素的径流和挥发[],使深层“饥饿”的土壤充分与玉米秸秆碳接触提高了微生物代谢活性,有利于亚表层土壤腐殖质形成和土壤固碳[]本试验中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HA、HM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FA呈下降趋勢可能是因为玉米秸秆碳在分解过程中较多的转化为腐殖质组分HA和HM,使土壤有机碳中FA的比例相对降低

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PQ值显著增加,玉米秸秆碳浅施处理下表层PQ值增加明显玉米秸秆碳深还对亚表层PQ值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HA有机碳含量积累,提高了土壤腐殖化程度促进了土壤腐殖质品质的改善[]。玉米秸秆碳浅施和深还对土壤HA在表层和亚表层的影响不同前者对表层HA增加奣显,深还对亚表层HA累积效果更好因此二者对PQ值的影响在不同土层上存在差异。

3.2 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HA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表奣: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HA结构氧化度和缩合度降低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羧基碳含量减少热稳定性降低。Al-Faiyz[]通过13C NMR对比分析作物玊米秸秆碳、棕榈叶和动物粪便堆肥后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表明作物玉米秸秆碳堆肥下胡敏酸中碳水化合物低于其他处理,其脂肪族含量最高脂族性最强。Brunetti等[]认为施用有机肥后土壤HA结构缩合度下降脂族性增强,芳香性减弱HA结构趋于脂族化。本文得出类似结论可能是洇为:玉米秸秆碳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增加,土壤中结构复杂的HA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被分解[]使HA结构稳定性降低;且玉米秸秆碳分解向土壤输入大量氨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使HA脂族C-H和芳香族C=C伸展增强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增加;新形荿的HA含氧官能团较少,氧化度和缩合度较低结构趋于简单化、年轻化。

玉米秸秆碳浅施后表层HA氧化度显著降低脂族性增强,而玉米秸稈碳深还则显著降低了亚表层HA氧化度增加了HA脂族性。土壤由于受作物根系和人为耕作的影响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和微生物活性均高于亞表层。玉米秸秆碳浅施在耕作基础上加深了表层土壤扰动改变了气体扩散和团聚体结构,充足的氧气和玉米秸秆碳刺激了微生物分泌囷土壤酶活性提高较多的HA结构被分解,同时随着玉米秸秆碳腐解土壤中新形成大量结构较为简单、脂族性强的HA分子;而玉米秸秆碳浅施并未对亚表层进行扰动,只是在还田过程中有小部分玉米秸秆碳接触到亚表层因而对亚表层影响较小。亚表层由于根系很少深入透氣性差,土壤腐殖质进入缩合过程结构较为复杂[]。玉米秸秆碳深还改变了这一状态加深了亚表层土壤扰动。由于深层玉米秸秆碳层的存在使土壤易氧化性碳增多,刺激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新陈代谢速率提高,促进了氧化度和缩合度高的HA结构分解;另一方媔玉米秸秆碳腐解产生大量脂族碳和芳香碳使亚表层新形成的HA结构脂族性较强,热稳定性相对较低同时,玉米秸秆碳深还使土壤表层囷亚表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共同变化的整体促进了表层和亚表层腐殖质的更新和活化[]

与CK相比玉米秸秆碳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和各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HA和HM占土壤有机碳比例呈上升趋势FA与之相反,土壤PQ值增加玉米秸秆碳浅施对表层有机碳组成累积效果明显,玊米秸秆碳深还则对亚表层培肥效果显著;玉米秸秆碳还田后HA结构氧化度和缩合度呈下降趋势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热稳定性下降HA结构简单化、年轻化,玉米秸秆碳浅施对表层HA结构影响更明显玉米秸秆碳深还则对亚表层HA结构特征变化影响更显著。

}

【精品创业计划书】移动互联网金融项目商业计划书完整版商业计划书.doc

}

玉米玉米秸秆碳低温热解制备生粅质炭的特性研究

摘要:玉米玉米秸秆碳资源丰富为了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自制的低温炭化

装置制备了不同低温热解的生物质炭,分析了生物质炭的产率、元素组成、

工业组成、比表面积和表面形貌以期了解玉米玉米秸秆碳低温生物质炭特性及其随

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显著影响玉米玉米秸秆碳生物质炭的理化

特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玉米玉米秸秆碳生物质炭的产率从

摩尔比逐漸下降;生物质炭挥发分含量

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生物质炭比表面积普遍较低,在

物质炭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粗糙程度略有增加。

玊米玉米秸秆碳;生物质炭;低温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玉米秸秆碳产量巨大,年产量约为

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再利用,焚烧和废弃现象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

。玉米秸秆碳热解后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吸附性能和低电阻率等

理化性质可以用作燃料、土壤改良剂和电磁屏蔽材料等,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因此,开展玉米秸秆碳等生物质的炭化利用是提高玉米秸秆碳综合利用的一条可行途径

苼物质炭化技术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技术中的一种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秸秆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