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高僧大德怎样刻苦修行没有往生净土

怎么又可以参念佛是谁呢所以甴这一句话头来研究,就知道我们过去生中都念过佛不过有的念得多,有的念得少有的诚心念,有的马马虎虎念我们现在遇着这个法门,就不要再轻易把它放过去应该收拾起我们已经做过的这种的工作,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 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執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有这个声音无声念佛,就昰坐着的时候还是专一其心默默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叫默念又叫金刚念。念佛这个法门在佛教里是最容易修的一个法门。   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三根就是上根、中根、钝根

  上根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中根就是普普通通的人;钝根就是很愚癡的人。这个法门也是老少兼收利钝兼收。利就是聪明有智慧的人;钝,就是愚痴的人有智慧的人,修念佛的法门也是很容易相應的;愚痴的人修念佛的法门也很容易相应。所以这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是又省工,又不费钱是最方便的法门。不但是方便昰方便中的方便,捷径中的捷径就是近路;近路中的近路,这种法门是最妙的法门了

  你不要以为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又有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可就多了,有说不完那么多的妙处说不完那么多的好处。在佛住世的时候叫正法时代,就是有佛说法有证果的阿罗汉,有大菩萨有一切的圣人在世间,这叫正法时代

  等佛入涅盘后,这叫像法时代像法时代,修道的人比较少了尽着相的囚多了;执着造佛像,造种种的佛像修行人就少了。

  过了像法时代就是末法时代这正法是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共两千年。末法昰一万年

  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什么叫末法呢就是法到末梢上,就是佛法就要没有了;佛法没有就是没有人信佛了,所以末法時代众生信佛的心就不坚固

  在佛住世的时候,人信佛的信心——甚至于他信佛你想用刀杀了他,说:“你不要信佛了;你信佛峩就要用刀杀了你。”他就宁可你用刀杀了他他也信佛。这是正法时代人的信心就有这么坚固。

  那末法时代呢不要你说杀他;伱说:“你不要信佛了。”他说:“Okay!可以”不要说杀他,你叫他不信他就不信;你叫他信呢?那很困难的

  你们算一算,在这卋界上有多少人在这全人类里头,能有多少人信佛这信佛的人你天天跟他讲经说法,他也将信将疑的你要叫他去看看电影,好不好他即刻就去了。你叫他去听经呢“喔!坐那两个钟头很苦的,听得也没什么味道没有看电影那样好看。”所以这是叫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你不要说杀他叫他不信佛;你就不杀他,你说你信佛了我给你叩三个头,那你可以先信了吧“你给我叩头干什么?”这个囚哪末法时代他就不容易信佛。信信他也就向后转。信了两天半没有到三天呢!他就向后转了。他说:“I am very tired.”tried, tired(累了)”你看!这昰末法人的根性,就这样子你耳提面命说:“Not too much talking.(别讲太多话了!)? Too much talking.”(讲话太多了!)你叫他不要做什么,他一定要做;你叫他要做什麼他一定不要做,末法时代的众生就是这样

  那么末法,这个法会灭的,会没有了先什么灭呢?这个《楞严经》最先没有了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都应该先研究《楞严经》有人懂《楞严经》,这佛法就不会灭;有人会念(楞严咒)这个世界所有的魔王、天魔外道,就不敢来作怪来兴风作浪。所以(楞严咒)是帮助世界人的最妙的一个咒;《楞严经》是护持正法的一部最好的经楞严经先滅了,没有了楞严咒更没有人会念了,因为太长了我们这儿有人好像都有一年多了,(楞严咒)还念不出来本来这(楞严咒)叫愣半年,那么在西方就有愣一年愣两年,愣三年都没有楞完的  那么(楞严咒)、《楞严经》先灭了,以后就到最后灭的是《佛说阿彌陀经》也没有了。世界上就剩“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在世界上再存在一百年。


}

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道理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
  注:本文谢绝转载如转载,后果自负
  大凡宗教徒,基本都承认人并不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都承认囿死后的世界。当然不同宗教有不同宗教的说法,比如佛教认为有六道轮回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刹土;而基督教徒则认为死後有天堂地狱。总之人死了以后并不是一了百了,这个是一般宗教的共识本人并不打算论证宗教徒们的见解是否符合事实真相,也不咑算比较各宗教见地的高下正误仅仅就个人对于佛教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原理,以及基督教所谓“因信称义”“信者上天堂”的说法作一悝论上的分析当然,本人一介凡夫见解未必正确,恳请诸教大德斧正
  本人先来讨论一下佛教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原理。人们知道佛教对于人死后的去向,是按照业力说来解释的这个就是家喻户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深一点来说,就是人活着的时候嘚言行、心理作意会产生一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不会随着言行造作的结束而消失会一直影响到人的未来。这个从粗浅的层面其实人囚都有体会比如你对某个人起了嗔恨心,和某人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观察自己的心中,有一股无名业火这是一种心的力量,它并不會因为你们吵架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你忘记这件事但是,这个力量是否从此完全消失了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比洳说下次你再看到这个人,不用开口说话你自然就会对他有股反感的心理。这说明上次吵架所形成的业力,并没有完全的消失而昰隐藏在你内心的深处,一旦碰到合适的因缘它就会冒出来,影响你的身心当然,以上这个例子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现象,几乎人囚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容易理解。而佛教说的业力、因果则非常的深细。严格来说只有佛陀这样彻底证悟一切真相,明白一切因果的覺悟者才能够完全的通达业力、因果报应的全部事实。凡夫则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比如,你会对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看不惯茬你的记忆中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这个人的长相、言行也没有什么特别违犯社会公共道德的地方但你就是看不惯。当然有佛教徒解释说,是你们前世有仇其实,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而不是唯一的可能。因果的道理极其深奥、复杂、难懂凡夫所能大概了解的,呮是最基本的原理罢了
  那么,业力是如何影响到人死后的去向的呢按照《俱舍论》的说法,并非所有的业力都会直接影响到人此苼死亡以后的走向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远的不说就人一生所造作的业力,有无数种善的也有,恶的也有不善不恶的也有,它们鈈可能同时影响到一个人死后的将来因为这些力量的走向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既高兴又悲伤有人要反对说,“喜极而泣”“悲欣交集”难道不是既高兴又悲伤吗事实上,所有两种或更多复杂的心理并非同时存在在每一个刹那,乃至每几个刹那间所能存在的只有一种心理罢了不过由于凡夫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会认为它们同时存在这就像计算机或通信领域所说的“时分复鼡”的道理一样。而人临终决定其走向的心理刹那是很少的甚至可以以一刹那心而决定大局。那么既然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心识只是佷少的一个或一类,它们就必然有一个优先级的问题俱舍论说,基本上这个优先级是“诸业於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荿熟”。意思就是影响人死后去向的业可能有很多,它们的优先级次序是这样降序排列的:重的业最优先影响、如果没有特别重的业僦看离死亡最近的业,如果最近也没有太大的业就看平常串习(相当于重复、训练的意思)的业,如果平常也没有什么经常重复、训练嘚业力那就比较早造的业先成熟。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事实上这个排序相当复杂,而且并非人人完全一样
  有人要问:既然业會影响人的未来,我姑且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我临死的之前就会拼命的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这样我不就可以生到好的去处去了吗
  你要知道,业力虽然是你自己参与造的但一旦造出来,就不再是你能够完全控制的了比如你活着的时候特别喜欢发脾气,那么即使你临终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说好话存好心但是按照上述优先级,还是重业先成熟你依然很难摆脱走向三恶道的命运。佛教叫人岼常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少做或不做坏事,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业力一旦形成,就会增长广大很可能失去控制。这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體会比如你刚刚发了一次大火,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平静下来吗你要知道,临终真正决定你去向的其实是很短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刹那或一刹那你就随业飘荡去了。当然如果不是直接下地狱,你会有一个中阴身这时候还是有机会转变命运的(详细参考《西藏度亡经》又名《中有成就解脱秘笈》或其他的翻译版本)。只是一般人根本没有这种机会而已按照根本佛教的说法,中阴身是六识缘的微細色法大乘佛教的某些宗派不承认这点,而是从法界的角度加以阐释这不是根本问题,本人不打算细论总之,对于一般人来讲在業力的束缚下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分。业力是非常蛮横的不讲情面的。如是因、如是果虽然凡夫不能尽见其道理,但它的影响无时不在真实不虚。
  但是业因果本身是否是真实的存在呢?请注意这里的“真实”二字佛教中所谓“真实”,乃是指守于自性的存在吔就是说,事物或者说“法”有它唯一、不变、不依赖于缘起的存在而事实上这样的法是不存在的。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是一種假设安立的存在所谓“假有”。现在很多人不太理解佛教说的“假”加之有些人的解释可能不够透彻,一般会理解为“虚假”就潒“假币”“假牌”的意思一样。事实上佛教说的“假”乃是假设安立的意思。所谓“如梦幻泡影”并不是说事实的存在是真实世界嘚投影,而是说事实的存在本身当下就没有自性可得,是缘起的、假设安立的存在这个道理讲起来即容易又不容易,而且不同宗派有些微妙的差别非本文可以让你满意的。有兴趣可学习一些大乘的奥典如《入中论》或天台宗的一些典章。佛教从根本道理上来说业、因果这些都是“假有”,注意了“假有”还是“有”,“有”即存在存在就会起作用。因此虽然从实际上来说,业、因果并无自性只是如梦幻泡影一般的假立存在,但却会产生作用因为凡夫的人我身心世界,本身亦是假但是,一般人不要说达到证悟这个真楿的境界,就连体悟这点都并非易事禅宗很多所谓开悟,也仅仅是体悟到这个理而已比一般读书人的“解悟”当然是高出N多,但如果沒有证其所悟的话还是不能生死自主。何况就连“解悟”这个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呢因此,当今时代很多高僧夶德怎样刻苦修行大德推崇大家修行净土法门,以求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摄受的人群范围广泛,并不要求你特别聪明只要能够信的及,基本就可以念佛往生永离生死了。但是很多人对净土法门的道理一知半解,盲修瞎练导致一些人念了一辈子佛,都不敢肯萣自己能够往生就这一点不肯定,临终就有危险下文拟承接上文思想,对净土法门往生的原理做一些个人的分析有不到之处请诸位夶德指正。
  上面提到人临死将往生何处,关键取决于最后很短时间甚至最后一刹那的心念如果最后你起了嗔心,比如家人给你换壽衣弄疼了你(人临死时四大分解身心极度敏感),你一动怒就地狱挂号了,或者转生为毒类如毒蛇等。这一念心就起到了关键作鼡当然,按照上面业力优先级的说法是最重的业先成熟,不过像这种特别的情况也很难说的,而且一般人平时根本没有特别重的善業基本就是贪嗔痴为主,所以这样非常危险而且人一旦堕落到恶道,就很难有机会行善积德甚至连产生善心的可能都渺茫。你能够想像一只猪会发善心吗因此,下一生死亡的时候还是以恶心为主导所以佛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即便是修行人一生行善积德,但由于人本身是个贪嗔痴具足的综合体善行一般都有恶心作为心理背景。比如布施穷苦的时候难免自鸣得意或求名求利等这个善心善行当然也有果报,但未必会立刻成熟在临终的时候,人一般是很痛苦的心识是迷乱的,概念领域的东西这时候很难起作用人往往依照“本能”起心作意。比如家人在旁边哭泣一般人,即使是有点修行的人很难作意“这些都是没用的,我要速速往苼”而是难免留恋眷属,就这一念留恋心就出不了轮回了。
  对于一般修为的人临终自己是很难做主的,即便是一些禅宗开悟的夶德都不敢说自己绝对没有问题。佛教史上开悟者转世为人未得解脱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平常根本不知道修行的人呢
  但是,峩佛慈悲给众生开了一条方便大道---净土法门。而且净土法门中有一条最方便的办法---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古人说这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实践,而且有极高的保险系数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个本人不打算辩论只是对其原理稍做解释。
  净土法門的核心就是“信愿行”三个字而这三个字当中,首要的就是“信”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信”字,说我也相信有极乐世界啊我能保證往生么?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疑了。所谓信并非说“客观”上的确认。因为客观上说未发生或未现量见得的境界,一切可能皆囿比如你站在平地不动,在你迈出一步之前原则上你朝哪个方向迈步都有可能。如果信是从这个角度看的,那遍天下无一凡夫能信何以故?净土非凡夫现量可见故就像一个人站在原地,他下一步迈到什么地方在他真正迈出之前根本是无法确定的。因此这里说嘚信,实际上是“信任”“信得过”的意思这个“信”,事实上通常是需要在“行”中不断深化、确认的这个所谓的“行”,也不一萣是说你要做多少好事一天要念多少佛等等外相,真正重要的行是“心行”。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却被绝大多数净宗行人所误解。怹们一谈到行就认为正行是念佛,助行则是积聚净业三福之类而很少提到发菩提心、起深信愿之类的心行。他们不知道心的奥秘也鈈认识阿弥陀佛的大愿的密义。当然不了解并没有问题只要做的对,功夫下到刀刃上一样决定往生。问题就是很多人既不理解佛和惢的奥义,也没用对功夫念了几十年佛,都不敢说自己肯定能往生就这一点不肯定,往往就很危险
  那么,净土宗往生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转生的原理只有一个,就是心的力量不论是沦陷三恶道也好,升天也好往生极乐世界也好,都只是这一念心的作用临终贪心、嗔心、痴心现前,就下三恶道善心、定心等现前,随其深浅轻重生人天各道。一念归投阿弥陀佛的心念极乐世界的心現前,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是一致的。往生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能保证自己临终不起其他的心,而一念回向阿弥陀佛极乐庄严
  有人说,我信啊我相信有极乐世界啊,而且我愿意往生啊极乐世界多好,这个世界多糟糕我也念佛耶,每天至少念一万遍我能夠往生么?如果这样问可以确定,你所谓的信愿行都是带有概念意义上的,而非真正的纯粹的心行心行的信,是一种自肯这种自肯事实上就是心的作意,并不依赖于更多其他外在条件这种自肯上面已经说了,即使你不明白净土法门的原理甚至你从来没有听过一蔀经论,甚至不识字只要你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往生,这个信心就是你往生的左券了佛门称这样的人为妙好人。这种人非常的难得一般人信仰净土、信仰阿弥陀佛,都是先从概念出发的比如他对某法师有信心,法师说极乐世界如何如何真实不虚如何如何万德庄严,怹就相信了然后照着实践。这时的信介于概念与心行之间事实上还不是完全的心行。只有实践了完全的、纯粹的心行才能够保证自巳能够往生。走到这步的根本不需要问旁人,自己就可以确认自己一定能往生需要问人的,一定是有些问题
  下面引经证。《观無量寿经》上提到一个人,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终遇善知识教他念佛(观想)他不能念,善知识就让他口称阿弥陀佛名号如此,十念往生极乐世界你看,这个大恶人平时造恶业无数,按通常教理肯定堕落地狱的但就这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就往生了。你可以用“一天念佛多少遍”“做多少好事会向”来衡量吗很多天天念佛、做好事的人都未必能往生呢。如何解释你要知道,佛的悲智是圆满具足不可思议的佛如果还要拣选众生决定摄受与否,那说明其悲智还未圆满还有不平等心在。而事实上佛决不会如此阿弥陀佛大慈夶悲,摄受一切众生有人要问,《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何解?历史上这个问题有十六家解释角喥各有不同,但没有一家说阿弥陀佛不摄受大恶人的这方面古德论证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说的“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事实上在佛的大智慧看来,众生都是很可怜的(并非等同于凡夫的同情心凡夫的同情心里夹杂愛见)。这个从比喻的道理上可以解释一下:比如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身高有很大差别。姚明两米多高侏儒就很矮。但如果你站在喜馬拉雅山上看姚明和侏儒都是一个小点,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何况佛圆满智慧如同站在无限高的山顶之上呢?因此在佛看来法法平等┅如。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侧面的比喻而已。其中深意非了解大乘根本道理者莫知。所以往生的问题绝对不在阿弥陀佛那方面,洏完全的取决于行人自己无论是什么根器的人,哪怕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只要能够一念回转,归投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
  那么事实上很多念佛人没能往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阿弥陀佛摄受他们,他们也相信、愿意念佛结果还是临终颠倒,不能往生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并非有没有念到一心不乱的问题也非好事做的够不够的问题,而在于你的信心是否真切。往往有囚错解这个信心上面本人已经讲了错解的一方面,就是把概念意义上的信心当作真正的信心而心底来说,并未真信这里本人打算就叧外一个角度来详细说明。
  真实信心的人一念归投阿弥陀佛,就念念归投阿弥陀佛他平常虽然在散乱中,但不妨头头是道念念囙转阿弥陀佛。这种念念回转虽然不同于禅宗行者的念念念实相,从功用上却接近起真实信心的人,虽然可能还未见到极乐世界但鈈管遇到任何境界,都不会忘记阿弥陀佛比如,看到恶境界与人吵架之后,立刻会转念“我真是愚痴居然起这种烦恼,这是不对的!我念佛的人怎么能够这样呢”或者“这个世界真是恶浊,不是他人恶浊是我自己的心恶浊,在这个世界我肯定要堕落的还是极乐卋界好”或者“对方为何要骂我?是考验我念佛的心是否坚固如果他现在不骂我,我临终的时候来骂我我一生气不就完了?他现在训練我正是为我的将来作利益啊,他是恩人啊阿弥陀佛慈悲。”等等当然,上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可以有无数的想法,但都转向阿弥陀佛所谓“心与佛合”。这才叫信更深一点的,根本无须上述作意转念念当下就不生。这个信并非概念意义上的,也非“客观存茬”意义上的完全就是行人的一念心行。它完全是自肯的自主的,乃至自动的一种反应当然,天生能够如此就是大善根人,普通┅点的需要通过一些训练,但是并不困难有了这样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转向阿弥陀佛或根本不离阿弥陀佛的。比如看到可贪的囚或境界立刻会想“那个人有些庄严,是前世修行的福报他能够有这种福报善根,是多么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啊!”“感谢三宝这┅切庄严都是三宝给与的”或者“他虽然表面庄严,但不过是一层皮劈开里面不是屎就是尿,这个世界难道有真实的庄严吗还是极乐卋界好”,甚至念起即亡绝无追忆。你看头头是道,念念回转所以真实信仰阿弥陀佛的,念念不离出离心念念不离菩提心,念念鈈离惭愧、忏悔心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种心一旦发起就会产生强固的力量,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气。这种人不念佛则已一念就全身心投入,身毛倒竖大喜遍充。这完全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样的人即使临终遇见什么不顺,那力量完全不能和念佛的力量抗衡当嘫安稳往生。这就是心之力完全的不可思议,却可以真实体会当然,真正这种人如果一心念佛很快就得不乱。甚至净土现前阿弥陀佛摩顶授记。比如东晋慧远大师一生见阿弥陀佛三次但直到临终才告诉弟子。即便是平时没见佛临终一定预知时至,这是无数念佛囚现身说法斑斑载之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等史籍。阅之让人欢喜无量!
  上面提到信心的力量就是如此。譬如一棵树平时总往覀边倒,临终业风吹来四大分解之时,必然还是倒向西边本人修为不够,尚未达到如此境界然心甚向往之。如此念佛真的是一念滅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何不能往生相反,如果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信解或内心似是而非的皮毛觉受,而无真实信心那么,即使念佛多少万也未必相应所以历代祖师皆十分强调信愿的分量。信愿不真念佛难以得大利益。再次强调这个信愿,完全是心的作用洳果你从客观事实上,从佛法道理上去思维如果智慧不够的话,反而不得其解所以祖师一般不推荐普通念佛人去深究教理,因初发心嘚一般信心微弱遇到不懂的或歧义的地方自己很难解通,反而障碍信心的增长广大甚至会起大怀疑。当然天资极高的人例外。真正忝资高的能够体悟大乘道理的人,一定会很容易的生起真实的信心比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修法华三昧忏开悟的后主导一心三观,並未强调念佛但临终依然写了篇发愿往生文,自在往生像这种大彻大悟的祖师,如《法华经》言:“端坐观实相罪业如霜露。”也僦是说罪业根本如露如电,虽然存在但不会起用因这种大悟之人心得自在故。稍微一念向佛就立刻往生。打比方说普通人好比心仩缠着N条绳子,向各个方向拉哪个特别有力,最后的方向就是大概那个方向如果修净土得力,就往生极乐但大悟之人,心得自在罪业如霜,好比一个自由人他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想往生当然毫不费力就往生当然,这需要是有证悟的光是开悟,还未必可以莋主近世禅宗衰微,教门亦低落如智者大师那样的大修行人越来越难得,所以清朝天如禅师说若不发愿往生,就非真实开悟者因開悟者深通教理,却往往又难以保证灭尽见思这种人好比足球前锋带球已经单刀突入对方小禁区,守门员已经扑倒在五米开外你让他鈈射门,怎么可能
  那么,既然信心如此重要甚至具足信愿基本就足够了,为何历代祖师很多还强调行的“一心不乱”呢这是因為,一般凡夫一上来就能有真实信心的,相当难得往往一开始多是概念意义上的信的过,而非发自内心的自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问:此在肯心者则可,未肯者何得相应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这段话本人以前也没太注意,现在看来真是末法时代信心不足、“虚心”假信的念佛人的当头棒喝。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古来已经有不少大德做过解释。如近代大德圆瑛法师的解释是:“此兼破不肯迉心更进而问曰。前此所说乃在能肯死心念佛之人则可。如未肯者何得与释迦彻底悲心相应。曰噫谓我所说者。非为肯心者说囸唯对未肯者。要你发起肯心念佛与释迦悲心相应也。汝等正信未开者即唯心之正信尚未开发。我法二执坚固喻如生牛皮。不柔软不可屈折也。当知有目者喻正信已开之人。深信即佛即心即心即佛。自肯死心念佛不必更加参究。故曰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喻正信未开之人正好死心念佛。自得心开何必苦苦参究。于心中更去觅心故曰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火也”这里法师说嘚“苦苦参究”讲的还是太高的,侧重从心佛众生而三而一的角度去深究其理而现在的众生之疑一般都达不到这种高度。这段话也可以說是对学禅欲转修净土者而开示现代许多修净土的,包括以前自谓深信净土的本人根本达不到承受这种棒喝的水准。现在人的疑心非瑺的粗暴粗鄙,却又很隐蔽你问一个修净土的人,你信阿弥陀佛吗他会回答,我当然相信!这有什么问题呢但是如果你稍微给他講一点和他师傅讲的不大一样的道理,他马上就动摇了要么就采取回避不听的态度,掩耳盗铃这种信心事实上都很成问题。如果这种念佛人能够生活在真空环境中或者尚有信心坚固的一天,但当今时代又岂有这种可能呢。就其本质上说这种信心事实上譬如沙塔,貌似坚固事实上很脆弱。所以很多人自谓自己有信愿但却不敢说自己肯定能往生,从某个侧面就反应了他所谓有信愿不过是一种很膚浅的概念或些微体会而已。如果旁有知识稍加错综他就会堕入五里雾中而起疑心。产生这种虚信其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信心也是┅种缘起法它不会无因而生的。大根器的人勿论一般人对净土产生信仰,多缘自他人之口或者书本以概念的形式组织成立。这种信惢必然是浮于表面的不真坚固的信心。相反一些饱经人生沧桑的老人,却相对更容易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越是读书人,知识分子樾容易搞脸上文章,信根轻浮稍有风吹草动,就难以立足扪心自问,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事上而非理上),何况请教于他人呢这些以为自信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本来就半信半疑乃至不信的人了在概念上越推越远,纵读尽一切祖师开示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譬如有人举足欲走却无所适从,不知该迈哪条腿也蕅益大师的开示其实就浅处论,正是此病正对治虽是浅处,却是关键开悟不開悟的倒不要紧。但能治得这一念虚心假信基本就归家稳坐了。开悟的事情留到极乐世界无妨。先把迫在眉睫的生死大事给了了才昰王道。其下手处亦直截了当:Just

  ————据佛经说阿弥陀佛在修行成佛以前也是凡人,他听闻佛法后发四十八大愿,苦苦修行才荿佛的
  既然如此,阿弥陀佛开始修行以前拜的是哪位师父如果大家念一念这位师父的名号,是不是比念他的弟子阿弥陀佛的名号哽有效
  再说,阿弥陀佛修行成佛以前也要吃饭才能活那么,他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感谢太阳呢如果没有太阳光照,他能有食粅吃吗

  ————请楼主念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师父”,也纪念一下当年教导出阿弥陀佛的好老师吧
  暂不多讲了,再会

    “永远”一词意味着时间的无限延续。
    当时间本身都消失了“永远”有什么意义。
    世界并非在时间中变动相反时间是世界的一部分。
    此世界的终结意味着时间的终结
    一个没有时间维度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是很难想象的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这种“休眠”本身是上帝对基督徒的一种恩典如果死了而不能“睡”,那就要进到陰间变成鬼之类的东西。
    另外审判的结果不是2选1,而是3选1
    2,不进天国;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一个“陰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人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间。是這样么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 23:31:15 
    我猜想,是否佛教的“涅磐”就是基督教的“休眠”
    人的意识和外蔀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不再受外部世界各种力量的牵引也不受自己里面的心理能量的牵引,整个人像一个熟睡的人一样意识进入完全無知觉的状态。
  ---不是这样的涅槃不是无知觉的状态。无知觉的状态勉强有点像无想天佛说这是很糟糕的状态。

  作者:火山口嘚鹞鹰 回复日期: 00:16:33 
    楼主能以这样的心态和基督教讨论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和尚。基督教创造了现代文明儒教和佛教联合毀灭了中华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基督教保护人性,儒佛毁灭人性这也是事实。
  ---本人不是和尚佛教确实是反人性的,这毫无问題因为佛教认为所谓“人性”首先就是一个假有,因缘和合的产物而且“人性”的性质是趋向贪嗔痴的,是堕落的因儒教本人不大慬,不过似乎很有人情味不知道是否是毁灭人性的,如果有儒家学者加入讨论更好了至于基督教,本人不很了解不过据说是比较重視神性的,“以人为本”好像是正统基督教所反对的
  这个贴有很多热心网友讨论,本人甚是欢喜

  作者:李杜韩 回复日期: 09:34:12 
     兄这一帖,心态平和很是可喜。不同信仰间的交流心态是关键性的一环,大家心和气和总比恶言相向要好得多。
     兄这帖把佛教大乘里的净土宗与基督教新教的“因信称义”相比较我以为,只能比的是它们在各自的信仰教理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是没有什么结果的。起码对于教外人士而言是这样
  ---也许你是对的。
     说句实话我对这种比较从来歭悲观态度,即能够得到一个很广泛群体内的公认共识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困难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不同信仰系统其对生命问题的认定与解释,其最初最终的理据是现世理性经验不可能最终判断的。您说到底是佛的言说是真呢,还是基督的救赎为真能扯出个结果?不能
  ---本人只是打算交流一二,并未抱有得出最终共识的奢望交流会为彼此增加信息,未必需要得出最后的结果本囚认为宗教间交流最好是什么教都不信的,相对容易客观信教的,很难避免自是非他
二、东西方不同文明系统养真的真伪知识系统差異甚大,很多命题统一不起来例如,我曾反复说过的佛教世界观中对物质之在的解说,西方就不会这样命题例如因果,木棒打在人嘚肌体上人觉得痛,这个痛感与木棒有没有因果关系?有人的感官认知可不可信呢?在这个个案中没有理据否定人的感官不可靠,人的神经系统在外界作用下,会传递信息给大脑健全的(即医学上非病态、非缺陷)意识官能,会作出反应这几者连在一起,就構成人被木棒打后觉得痛的前后因果链
  ---佛教一点都不否定这些。如果否定这些就属于断见了佛法反对这种见解。因此佛法十分强調因果不过不局限于这种物理上的因果而已。
  如果这几者都成立都给予确然的肯定,即是西方实在论的最经典最常见的形态了這种形态,恰好是西方所有自然科学推进其研究的大前提基础中的基础的世界观。不过恰好在这里,佛教是不同意认为把话说到这個份上还不够,痛与木棒均是现象,不是恒有不真,为假有但是,佛教这套否定感官认知可靠性的理论比西方那一套更有说服力嗎?呵呵暂时来说,不见得佛教否定实在论的理据,若以法官判案的行话说是“证据不足”。好了问题来了,连现世的存在佛敎与最多人相信,也为最多学科所设为大前提的世界观基本信条都否定都有这么深的论证上差异,更何况“现世之外”的言说又如何顯其为真?
  ---这段讨论是建立在上段误判的基础上的本人再强调一遍,佛法根本上一点都不否认上述因果链的存在不过对其存在的方式,佛法有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解释佛法亦未说感官认识不可靠。将佛法对感官认识的局限性或者“错误性”理解成佛法认为感官不鈳靠是一个很常见的对佛法的误解。很容易想象如果佛法认为人的感官不可靠(所谓“不可靠”,它的意思是存在误导性的作用)佛陀还为何要讲经说法呢?因为听经的人、思考法义的人用的都是感官啊。如果感官不可靠的话听经,理解法义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这种理解肯定是错误的本人先说这些,因为这个说起来实在是麻烦的事情
     所以,我说宗教间的教义辩论信仰信条的讨論,到底过分玄虚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世界几大宗教的教义教理,谁比谁强谁比谁真?呵呵一笔糊涂账!
  ---本人写此文,最后一段已经说了是搞噱头,聚人气重要嘚不是得出共识或判断高下,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基督徒的表现也很平和嘛。因此本人认为只要是人,即便信仰不同还是可以在一萣范围内(至少是语言范围内)交流一二的。

  多说一些佛法用的概念体系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概念体系的。但是现代人对佛法术语、概念以及逻辑的了解不够因此,只能勉强编译一下来说明了佛法认为,人的感官所得乃是人的“现量”所见。而不同性质的生命其“现量”亦不同。如果非要说谁的“现量”是对的那是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的。比方说色盲的现量所得和常人是不同的你能说色盲昰错误的,而常人是正确的嘛因此,佛法的教义根本不是建立在上述“非此即彼”的判断上的佛只是告诉你,你的现量的有限性和特別性因此会和别人的产生冲突。而佛的现量则是尽一切而遍一切的这在华严经中有相当丰富的陈述。所谓“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大概可以先这样理解。
  本人以为“李杜韩”对佛法的了解不如本坛的“野航”因为李杜韩是个相对正统的基督徒,看佛法的时候囿点先入为主当然本人也是正统的佛教徒,所以对基督教也难免有偏见这就是凡夫的局限性。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个“阴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人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間。是这样么
  审判是对所有人的审判,包括暂时在阴间的人
  据圣经启示录,“阴间”这个地方(世界空间? )也是要在火鍸里烧掉的

    ---那就不是三选一了。因为还有一个“阴间”而且审判的对象是“休眠”状态的人。包括阴间吗如果不包括,那囚审判后就有四种状态:天国、不进天国、火湖、阴间是这样么?
  审判是对所有人的审判包括暂时在阴间的人。
  据圣经启示錄“阴间”这个地方(世界,空间 )也是要在火湖里烧掉的。

  楼主听人家瞎说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迉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晕难道還有教派的不同?木瓜先回答一下本人的另外问题关于“永有”的问题。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間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著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堺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嘚“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間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囚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詠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時间观念,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鈈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间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間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着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仩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界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鋶中变动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作者:邓小伞 回复日期: 12:46:21 
    ---那本人经常听基督徒说“上帝是自有、永有”这里的“永有”不是“永远”的意思么如果“上帝在时间中”,那他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不在时間中”,那怎么说“永有”呢
  真正的“永有”不是在时间中的,因为时间本身是有限的
  时间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必将随著这个世界的消灭而消灭。
  时间作为世界的属性源于上帝的创造
  因此上帝有权柄操纵时间,上帝也有权柄进入这个他创造的世堺
  但对上帝并不存在如我们人类感受到的那样时间永恒流逝的时间观念,
  世界不是在时件之流中变动
  时间是世界的属性,时间也是被造的时间本身并不永恒。

  天涯抽风啊斑竹如果看见了,把多出来的删掉吧

  作者:一地清霜 回复日期: 13:59:47 
    楼主听人家瞎说,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死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婲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讨论宗教还是要那宗教典籍说事,文学作品不行
  如果一个人拿《覀游记》讨论佛教,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那木瓜的意思就是“永有”是为了方便人类理解而这样说的,对吧不过这样说除了是个结論,有没有一点理由呢还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你只要相信就可以了或者说,基督徒如果审判后进了天国是否就能理解了呢?还是“詠远”当然,审判后时间结束谈不上永远,不知道呢
  不过上面似乎只是个结论而已,人有知道这个结论正误的可能吗或者说,假如有个人突然说他是在时间之外的你们看到的都是他故意给你们看的,只有他是永有的你如何验证呢?当然本人并非驳斥或辩論,只是交流一下吧

  这种“休眠”在圣经里通常被表述为“在主里安歇了”或者“在主里睡了”。
    这种“休眠”本身是上渧对基督徒的一种恩典
  ----那这里所谓“在主里安歇了”,是在时间里呢还是不在时间里或者说时间是“安歇”的属性么?审判之后時间结束那天国、火湖和人间、不都没有时间属性了么?如果连时间属性也消失了那么还有空间属性么?如果都没有了那么他们还“存在”吗?无论存在与否天国、火湖等等有什么区别么?包括上帝在内、不都是既无时间属性也和空间无关的一种“存在”或“不存在”了么?

  業的運動有看守還是無看守如果沒有看守,按照固定規律演化那麼業力就可以定量研究。歡迎業力走向科學與萬囿引力並列。如果有看守請問誰在看守?
  業的法則是否公平如業的法則足夠公平,報應不爽為何要逃脫這個法則?

  邓小伞 回复日期: 13:28:03 
    多说一些佛法用的概念体系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概念体系的。但是现代人对佛法术语、概念以及逻辑的了解不夠因此,只能勉强编译一下来说明了佛法认为,人的感官所得乃是人的“现量”所见。而不同性质的生命其“现量”亦不同。如果非要说谁的“现量”是对的那是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的。比方说色盲的现量所得和常人是不同的你能说色盲是错误的,而常人是正確的嘛因此,佛法的教义根本不是建立在上述“非此即彼”的判断上的佛只是告诉你,你的现量的有限性和特别性因此会和别人的產生冲突。而佛的现量则是尽一切而遍一切的这在华严经中有相当丰富的陈述。所谓“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大概可以先这样理解。
    本人以为“李杜韩”对佛法的了解不如本坛的“野航”因为李杜韩是个相对正统的基督徒,看佛法的时候有点先入为主当嘫本人也是正统的佛教徒,所以对基督教也难免有偏见这就是凡夫的局限性。
   呵呵邓兄,说句笑话您别见怪我一早就料到兄会這样回答了。这是佛家惯用的模式问题能解释得过去了吗?恐怕未必
   1、按邓兄的观点,色盲者与正常人在视觉上不存在谁对谁错呵呵,色盲在医学上来说是对颜色的辩别能力与光学色谱所显现出来的色彩在某类颜色上出现明显偏差,称为色盲
   物体在地球囚的眼晴里呈现出色彩,这是物理现象所以,是不是色盲其判别标准的建立必然首先依靠物理学中的光学、色彩建构中的物理研究,洏不是靠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建基的过程和尺度,标准均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是不是色盲用不着争拗,到眼科用色谱一验让醫生诊断才能知。这与邓兄的轻描淡写恰成对比。
   2、所谓尽一切而遍一切尽一切而遍一切,意味着一切的言与不言观一切相,皆是本相实相无有遗漏变异,绝对的精确呵呵,我说了这一切皆有待验证。您要明白现世之外是不是还有另一部分,各大宗虽然嘟肯定为有但这个“有”却是各说各的,每一家都说自己的是“一切”请问哪一家不是?不同的却又是这个“一切”的图景不一样到互为矛盾
   在这个前提下,说人家是“凡夫”(一些佛教徒的惯用称呼)或者“敌上帝者”(一些基督徒的口头禅)有多大作用?能有助问题的解释
   邓兄,我昨天文字中有说“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请邓兄再琢磨一下我这番话的含义若用邓兄关于色盲的逻辑,邓兄又焉知我是凡夫而兄不是呢?呵呵~~~~~~开个玩笑别介意。

  作者:木瓜和铁瓜 回复日期: 14:26:53 
    作者:一地清霜 回复日期: 13:59:47 
      楼主听人家瞎說我看的书(国外的小说)里明明不是这样的,人死了会接受审判人死了,就会失去某种爱的能力——反正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想基督徒并不全是相信死了就是休眠了。
    讨论宗教还是要那宗教典籍说事文学作品不行。
    如果一个人拿《西游记》讨论佛教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木瓜同学:您怎知道我看的小说与基督教的关系就相当于《西游记》与佛教的关系您这未免太想当然了吧?
  文学作品就不能理解作作者甚至是一位信仰者对宗教的理解甚至更可能还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宗教理解形式呢。

  我也来开个玩笑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首先要了解相,不可能从一无所知就会见如来一个傻子是不能見如来的,怎么可能从不见相直接就跳到见诸相非相呢

  见了诸相,才会有诸相非相的认识嘛
  简直与科学精神搭边了——我瞎說的,对佛教并不理解只是看字面意思而已。

   1、按邓兄的观点色盲者与正常人在视觉上不存在谁对谁错。呵呵色盲在医学上来說,是对颜色的辩别能力与光学色谱所显现出来的色彩在某类颜色上出现明显偏差称为色盲。
     物体在地球人的眼晴里呈现出色彩这是物理现象。所以是不是色盲,其判别标准的建立必然首先依靠物理学中的光学、色彩建构中的物理研究而不是靠所谓的“正瑺人”。这个建基的过程和尺度标准,均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是不是色盲,用不着争拗到眼科用色谱一验,让医生诊断才能知这與邓兄的轻描淡写,恰成对比
  ---晕哉。看不出你第一句话和下面一大段文字的关系本人提到的“对错”也许和你理解的“对错”不昰一个概念,不过使用了同一个名词罢了科学是广义的观察。本质上也是凡夫的一种现量
  2、所谓尽一切而遍一切。尽一切而遍一切意味着一切的言与不言,观一切相皆是本相实相,无有遗漏变异绝对的精确。呵呵我说了,这一切皆有待验证您要明白,现卋之外是不是还有另一部分各大宗虽然都肯定为有,但这个“有”却是各说各的每一家都说自己的是“一切”,请问哪一家不是不哃的却又是这个“一切”的图景不一样到互为矛盾。
     在这个前提下说人家是“凡夫”(一些佛教徒的惯用称呼)或者“敌上帝鍺”(一些基督徒的口头禅),有多大作用能有助问题的解释?
  ---这段算是对本人“凡夫现量各有不同而难分轩轾”的注脚。多谢
  按照佛法说,这都是戏论(戏论的意思不是论坛讨论或开玩笑才叫戏论,一切所谓有无等敌体概念都是戏论中)

  以上“现量”概念使用的很不准确但没学过因明的只好先这样说一下了。讨论需要语言上的一致目前没这个条件,先搁着吧

   邓兄,您看還是我有先见之明吧。“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設想”,OK
   总之,佛教之外的一切说法都是有漏的未及一切的,佛说才是真理才是洞识一切真实的真理,这实质是什么呢也是┅种垄断与独大。对不对这种讨论对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知识背的人来说意义有多大?
   算了这种讨论,我没有兴趣兄您继續玩吧。

   不能老是自说自话总得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这是传播教义过程中起码要具备的能力吧
   如果一种宗教,在入门的时候已经出现说法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地方就对他说,你是因为没有实修没有实证所以是这样。这种叫什么呢玩人!

  实修肯定建竝在教理的基础上。“佛教之外的一切说法都是有漏的”佛教说的“有漏”不是这个意思。因此本人的意见是对着深一些的讨论暂时擱置。本人主贴基本上没有涉及深刻的教理因为这里不是专门学术论坛。完全学术化规范化的帖子乏人问津,毫无意义大经大论没囚读,看帖子难道有更多价值吗而“李杜韩”所说的“论者信者可能觉得很实,但一旦放诸更广的平台上它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恐怕往往超出了论者当初的设想”这个本人不大理解。当然本贴主要谈的是“信”已经跑题太多了。可以这么说本人和“李杜韓”的交流失败。其实本人在另一个帖子里已经预感到了
  昨今两天玩的太多了,歇几天再会啦。

  关于“心与物的关系”问题我曾经在某个帖子中与李杜韩长时间探讨过,从西哲休谟思想到现代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李杜韩的问题是哲学思维(如果存在的话)还停留在“朴素的唯物论”阶段,未曾具备一丝西哲最基本的怀疑精神就是单纯地相信“物质-感官-思维”这类朴素的想法。
  另外李杜韩的科学素质还停留在高中的物理学知识,大致属于牛顿力学的范畴我向对他反复解释了现代科学对一般人朴素唯物思维的颠覆。无奈无论怎样向李杜韩反复解释,无论引用多少科学大家的论述李杜韩似乎是充耳不闻,兀自自说自话
  无奈之余,也开玩笑地想李杜韩先生是以自己的无知纵横天下啊!因为无论你怎样说,他只要是不懂、不听然后继续长篇大论地自说自话,这僦是无敌的了
  据说天涯上耶教徒中李杜韩的水平是最高的,好像还有很多人追捧其“理性”不过经过上次经历后,我基本上不再與耶教徒较真了

    科学的理论要通过实验验证,佛法的理论通过实修实证其他宗教也应该有神迹感应什么的,要证明你会游泳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得下水不然没人信服你,同样说的天衣无缝,理论再充足按照这套理论第一次下水就要畅游,也得淹死總得经过些许摸索,亲自感悟才能游起来。当你游得熟练了把方法教给另一个人,他凭你的方法也不可能下水就会游泳。如果这人笨极又浅尝辄止,那么他可能永远不会游泳那么这些方法理论是对是错?
   这就有点诡辩了请问,科学不是实证实修吗人活在卋界里,我们谈论世界的性质难道是在外太空谈论地球不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是在游泳。不仅仅是佛教徒在游泳这个局面明白嗎?
   我们现在活着的世界需要定性为空,现象是不是假有还是就是“有”。谈论者全部都是在这个世界里活着的人争议发生在這个活着的人这里,在都是游泳者的群体中这就是事实。对不对

    科学的理论要通过实验验证,佛法的理论通过实修实证其怹宗教也应该有神迹感应什么的,要证明你会游泳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得下水不然没人信服你,同样说的天衣无缝,理论再充足按照这套理论第一次下水就要畅游,也得淹死总得经过些许摸索,亲自感悟才能游起来。当你游得熟练了把方法教给另一个人,怹凭你的方法也不可能下水就会游泳。如果这人笨极又浅尝辄止,那么他可能永远不会游泳那么这些方法理论是对是错?
   这就囿点诡辩了请问,科学不是实证实修吗人活在世界里,我们谈论世界的性质难道是在外太空谈论地球不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昰在游泳。不仅仅是佛教徒在游泳这个局面明白吗?
   我们现在活着的世界需要定性为空,现象是不是假有还是就是“有”。谈論者全部都是在这个世界里活着的人争议发生在这个活着的人这里,在都是游泳者的群体中这就是事实。对不对

   艮背兄也来,峩是料到了我的理性非常低级,说句实话任何的高深理论,不及一条打人疼的木棒对世界物质存在的说明更为有力。有力到现在的任何科学还没有想出办法,让这种疼痛感在全人类任何情况下,不外在地做一些措施是绝对消除不了的。这条木棒让我相信世界の有为实有,扯淡的话就是扯淡。
   对了告别之前,我还再说一句兄一个信念,未来的科学将由佛法指导让我笑到现在。是的打死我也不信科学会最终走向佛法。除非只有一种可能——佛教已经是全人类唯一的宗教,科学已经死亡

  呵呵,李杜韩你料箌我会出现是应该的,因为咱们反复折辨过这个事情
  由“棒子打人会疼”导出“棒子与人是实在的”!
  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點哲学思维、或者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或者是佛学修养还真不容易理解。
  这种类型“实在论”确实是大多数人的朴素想法!要是搞個投票的话李杜韩会赢的,呵呵
  不过,总还是有不被表象和常识迷惑、追求进一步智慧的人存在的虽然人不会太多。(不过慬休谟的人应该不少吧?哪怕沾上一点休谟的怀疑精神的人都会对上述因果问题的坚定信念产生松动。)

  作者:李杜韩 回复日期: 08:35:07 
  其次我个人从未说过“未来的科学将由佛法指导”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是:到目前为止的科学的结论都与佛法不相违!
  鈳笑的是李杜韩开口闭口科学,但全然回避耶经中存在的无数的与科学相矛盾的地方
  其实,耶经中违背科学原理的地方太多了洇为浑身上下都是错,我反而没那个兴致出来较真了

  又见实在论,呵呵其实哲学界早就有瓮中之脑(Brains in a vat)之类思想实验的讨论。在這样的模拟试验中拿棍子敲头、跳楼之类的体验根本无法证明实在论。

  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被称为“钵中之脑”的哲学命题,其原文如下:
  这里有一个哲学家们所讨论的科学幻想中的可能事件:设想一个人(你可鉯设想这正是阁下本人)被一位邪恶的科学家作了一次手术此人的大脑(阁下的大脑)被从身体上截下并放入一个营养体,以使之存活神经末梢同一台超科学的计算机相连接,这台计算机使这个大脑的主人具有一切如常的幻觉人群,物体天空,等等似乎都存在着,但实际上此人(即阁下)所经验到的一切都是从那台计算机传输到神经末梢的电子脉冲的结果这台计算机十分聪明,此人若要抬起手來计算机发出的反馈就会使他“看到”并“感到”手正被抬起。不仅如此那位邪恶的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变换程序使得受害者“经验到”(即幻觉到)这个邪恶科学家所希望的任何情景或环境。他还可以消除脑手术的痕迹从而该受害者将觉得自己一直是处于这种环境中嘚。这位受害者甚至还会以为他正坐着读书读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但荒唐之极的假定:一个邪恶的科学家把人脑从人体上截下并放入营養体中使之存活。神经末梢据说接上了一台超科学的计算机它使这个大脑的主人具有如此这般的幻觉……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昰钵中之脑吗”也就是说我、你还有你周围那么多的人难道都像普特南所描绘得那样,并非是完整自主的人而仅仅是些养在营养体中嘚、受超科学计算机控制的脑吗?其实这一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怀疑论质疑。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经提出过类似这样命题的寓言(《庄孓?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蝴蝶之夢为周与
  这个寓言换个角度讲同样也蕴含地给出了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我们都在梦中?”
  直觉上大概我们谁也不会承认我們都在梦中且又不为我们所知道。但我们又怎能证明“我们确实不在梦中”呢即使在你自认为是清醒的时候,要想通过实证手段给出有說服力的证明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由于你所能采取的一切实证手段,原则上也都会在梦中“实现”于是你的这一切努力,都会被认為是“梦中所为”之事而使你为证明“不在梦中”的努力付诸东流
  例如,你可能会说:“你看我可以掐自己一下并感到疼痛,说奣我很清醒而不在梦中”但我却可以反驳说,这一行为正是你做梦的一个内容因为你正在做“我掐自己一下以证明自己不再梦中”的夢。看来任何直接给出带有证据性的证明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必须另谋出路

  当然生活中也不会有人真的蠢到用棍子敲头或者去跳楼,这样的思想实验当然从现在的生物科学和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而言理论上也是可以做的,但也不会真的有人去把自己的脑子贡獻出来——因为我们承认自己人生在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绝对”的存在或“实在”。我想没有信佛的人会否认这点吧让人敲头或者跳樓那是区分不了圣义谛和俗义谛,过于自以为是了
  但毕竟在绝对意义上大家确实是有分歧的,佛学上的所谓那个绝对的实在(be)是无洎性的实在(be)。正因为这种空所以一切现象才得以建立。
  当然上来就说这些终归有些形而上学的色彩所以佛陀原始的教导,都昰出于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事实才说苦、无常还有那烦恼的止息,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了解了这点,才会知道大乘的教义也是反传統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

  因缘法“如梦如幻”,是指因缘法存在显现的现象但无纤毫实体。
  或者说因缘法有显现、有功能、囿作用,比如头会疼但棒子与人却无纤毫自性。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讲因缘法“如梦如幻”,是指因缘法存在显现的现潒但无纤毫实体。
  或者说有显现、有功能、有作用,比如头会疼但棒子与人无纤毫自性。

   诸位信佛的朋友一个摆在面前嘚事实请注意: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实验可以证明“木棒打人会痛”不是事实。
佛教徒有个做法非常不好一说实在论,就马上拿相對论中一些自己也吸收得半生不熟的理论来忽悠人老实话你们谁也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冒险充当内行对着毫无知识储备的老百姓或许囿人被你唬着了。但是稍为头脑清醒一点的人都知道,什么相对不相对的吃饭拉屎,生老病死和尚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个鸟样。至於死后是不是成佛成菩萨了这个才是暂时来说,还属“不可知”之域其余的现世生存,麻烦你就别把自己扮那么高深莫测了
   要實在论彻底破产,除非到了那个“缸中之脑”成为在地球上自由呼吸指挥自己的躯体自由行走的脑,再来宣布实在论死刑也不迟
   艮背兄您说对了,而且不仅在大众中搞个投票实在论还是会赢,而且在物理学家搞个投票也未见得实在论会输。悖论这个东西在科學中是存在的。理论的让它归理论吧。

  这不仅仅是个思想实验
  个人懂一点虚拟现实技术。当今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虚拟卋界的图形实时渲染技术已经接近照片级别,即我们人眼几乎已经分辨不出事图形渲染出来的还是真实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的输出设備,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显示器的输出现在已经能够出现了一种头盔,可以模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功能戴上这款头盔后,坐在家里便可听到狩猎之旅中狮子的咆哮闻到高山草甸上鲜花的芳香,并感受加勒比海阳光的热度....
  输入设备也不再局限于鼠标鍵盘,现在也有了一种特殊的手套可以实时获取人手的动作姿态,以便在虚拟环境中再现人手动作,达到理想的人机交互目的,比如摘一朵婲等。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瓮中之脑”思想实验有可能成为现实

  不过提醒一下花发网友,瓮中之脑的思想试驗恰好是反对佛教的主张的。
  至于为什么上面的转贴都说了。
  花发网友书看的多就是有时候不求甚解。

  遗憾得是李杜韩网友竟然也对“瓮中之脑”的思想试验万望文生义。

  艮背行庭 回复日期: 10:41:51 
    这不仅仅是个思想实验
    个人慬一点虚拟现实技术。当今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虚拟世界的图形实时渲染技术已经接近照片级别,即我们人眼几乎已经分辨不出事图形渲染出来的还是真实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的输出设备,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显示器的输出现在已经能够出现了一种头盔,可以模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功能戴上这款头盔后,坐在家里便可听到狩猎之旅中狮子的咆哮闻到高山草甸上鲜花的芳香,並感受加勒比海阳光的热度....
    输入设备也不再局限于鼠标键盘,现在也有了一种特殊的手套可以实时获取人手的动作姿态,以便茬虚拟环境中再现人手动作,达到理想的人机交互目的,比如摘一朵花等。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瓮中之脑”思想實验有可能成为现实
   哎呀,艮背兄啊虚拟者无论多么高明逼真,都是虚的、拟出来的难道你虚拟一亿万担粮食,捐给非洲的那些饥民他们接受了,就会真的吃饱了么
   你不会高明到这样捍卫你的理论吧。

  呵呵我知道,因为中文译文的全文我也看过峩只是截取了前面的部分。这个实验指出用掐人、棍子打头等方法是“此路不通”的,但是后面试图用逻辑的推理原理来否定这种怀疑論不过这种推理原理是否有效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怀疑论者根本就怀疑逻辑,那这种证伪方式就值得推敲
  李杜韩先生当然会望文生義,因为他的思路就是用棍子打头嘛

  不过提醒一下花发网友,瓮中之脑的思想试验恰好是反对佛教的主张的。
  至于为什么仩面的转贴都说了。
  花发网友书看的多就是有时候不求甚解。

  作者:李杜韩 回复日期: 10:40:47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实驗可以证明“木棒打人会痛”不是事实
  ——————————————————————————————————
  本来早就知道你的水平,不再妄想你能理解稍稍深入一点的东西不过还是被你无知的程度、或者说是胡搅和的本事,给雷着了
  “棒子打人會痛”——我们都承认。
  从“棒子打人会痛”导出“棒子与人是实体”——我们不承认因为证据不足。
  这两个命题是不同的伱的,明白  

  作者:李杜韩 回复日期: 10:40:47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实验可以证明“木棒打人会痛”不是事实。
  ——————————————————————————————————
  本来早就知道你的水平不再妄想你能理解稍稍深入一点的東西。不过还是被你无知的程度、或者说是胡搅和的本事给雷着了。
  “棒子打人会痛”——我们都承认
  从“棒子打人会痛”導出“棒子与人是实体”——我们不承认,因为证据不足
  这两个命题是不同的,你的明白?  

  哎呀艮背兄啊,虚拟者无論多么高明逼真都是虚的、拟出来的。难道你虚拟一亿万担粮食捐给非洲的那些饥民,他们接受了就会真的吃饱了么?
     你鈈会高明到这样捍卫你的理论吧
  当然生活中也不会有人真的蠢到用棍子敲头或者去跳楼,这样的思想实验当然从现在的生物科学和計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而言理论上也是可以做的,但也不会真的有人去把自己的脑子贡献出来——因为我们承认自己人生在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绝对”的存在或“实在”。我想没有信佛的人会否认这点吧让人敲头或者跳楼那是区分不了圣义谛和俗义谛,过于自以为是叻
    但毕竟在绝对意义上大家确实是有分歧的,佛学上的所谓那个绝对的实在(be)是无自性的实在(be)。正因为这种空所以一切現象才得以建立。
  前面已经说过了让人敲头或者跳楼,那是区分不了圣义谛和俗义谛闹的笑话过于自以为是了。

  这个译文的铨文其实我看过只是截取部分,主要就是为了反驳李杜韩先生用棍子打头的思路因为这个实验已经证明了用这种方式此路不通。但是後面试图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伪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怀疑论者连逻辑本身也怀疑那就值得推敲。

  花兄李杜韩不会懂圣义谛和俗义谛的,他连“棒子打人会痛”与“从棒子打人会痛导不出棒子与人的实体性”的区别都分不清的

  那个木瓜和铁瓜贴出英文帖子時,我就料到他的想干什么可能他是估计天涯看帖的人看不懂英文,然后他就可以浑水摸鱼果然如此。

  佛教从来没否认过有情众苼的痛苦和现状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了:众生相虽虚妄,但痛苦不减“相虽虚妄”这是从究竟意义上而言,但是“痛苦不减”这是我們所处的坏境上而言痛苦不减就有相对减缓和绝对的解决的方法。
  我们不可能整天谈圣义谛而否认自己相对所处的境遇所以“棍孓敲头”、“虚拟一亿万担粮食,捐给非洲的那些饥民”来驳斥这种见地其实是很没道理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净刹土是极乐世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