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支付是不是指原有的股东退股权不变

股权转让后的出资义务谁来承担丨实务指南

在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原股东退股权转让的股权对应的注册资本在转让时可能尚未实际缴纳,在股权转让完成后该部分被转让给新股东退股权的股权所对应的出资缴纳义务,到底应该由谁来完成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退股权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退股权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連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有人据此理解:股权转让后尚未履行的出资义务由新老股东退股权承担连带责任。

事实上这是一种誤读。

该条款行文表述中出现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退股权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所对应的前提条件应当是股东退股权认繳的出资期限已届满;如果原股东退股权在转让股权时,其认缴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则不具备适用该条款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在实践中应當引起关注

一、认缴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前,股东退股权转让股权后的出资义务应由受让股东退股权承担

“陈友金与李永梅、刘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2018)赣1002民初1750号】中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孙学彬、葛东雪为被告抚州飞腾科技有限公司原股东退股权,其股权分别进行了转让因被告孙学彬、葛东雪对被告抚州飞腾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均属认缴出资,其认缴出资尚未到期即已将股权進行了转让被告孙学彬、葛东雪在其持有被告抚州飞腾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期间不存在未出资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被告孙学彬、葛东雪在股权转让后其出资义务即由受让股权的新股东退股权予以认缴

“上海上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诉平小奋等股东退股权出资纠紛”一案【(2016)沪0101民初16631号】中,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两名被告于2014年11月15日将其持有的原告股权全部转让时其所认缴股权的出资時间尚未届满,两名被告未缴纳剩余出资不违反原告公司章程及法律规定两名被告将股权转让后,其出资义务亦相应转移因此,原告依据修正前的公司章程要求两名被告补足出资依据不足本院难以支持。

由此可见原股东退股权在认缴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前,将其所持

股权转让给新股东退股权转让后对公司的出资义务应当由受让股东退股权承担,新股东退股权应当依据章程载明的出资期限完成实缴义務

二、原股东退股权出资未缴纳不能成为受让股东退股权拒绝履行股权转让合同义务的抗辩事由

“周来星与刚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中:2016年9月18日,周来星作为出让方与刚松公司作为受让方签订《华瑞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周来星将其持有的華瑞公司的1000万元股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100%)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刚松公司,刚松公司于2016年9月18日前将股权转让款以现金方式一次性给付周来煋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在华瑞公司的股东退股权身份发生置换原股东退股权不再享有股东退股权权利,不再履行股东退股权义務新股东退股权开始享有股东退股权权利,履行股东退股权义务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2018)苏0509民初1193号】民事判决书一审认定:关于剛松公司抗辩周来星仅认缴出资,并未实际出资周来星认为与本案无关联,且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股权转让后出资义务由刚松公司履行。一审法院认为刚松公司作为商事主体应准确评估受让股权的价值,在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刚松公司知道或应当知道周来星嘚实际出资额及华瑞公司的经营状况自愿以1000万元的价格受让周来星持有的华瑞公司股权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一审法院予以确认对刚松公司的抗辩意见不予采信。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苏05民终4592号】民事判决书二审进一步认为:刚松公司明确工商登记中显示周来星的出資方式系认缴出资款显示为未缴,且刚松公司与华瑞公司之间具有长期的业务往来故刚松公司至迟于办理华瑞公司股权变更登记时应當知晓周来星系认缴出资而未实缴的情况。且周来星对于华瑞公司出资的具体缴纳情况并不影响其对外转让所持有的股权

很显然,人民法院通常认为受让股东退股权应当知晓目标

公司注册资本实际缴纳情况,对于受让股权价值的判断也应当建立在对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实繳情况的综合判断之上受让股东退股权以原股东退股权出资未缴纳作为其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抗辩,显然无法得到支持

三、认缴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前,股东退股权转让股权后对公司债权人不再承担出资责任

同样的道理公司债权人依照《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要求“股东退股权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也应当是出资期限已届满,债权人依据第18條要求新老股东退股权承担连带责任同样受此限制

“绿能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原河南绿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孙思科企业借贷纠纷洅审民事判决书”【(2016)最高法民再301号】中,孙思科申请再审认为“二审判决免除安徽控股的出资责任缺乏证据支持:申请人与安投资本形成担保关系是基于对安投资本现状的信任而安徽控股转让股权的行为明显改变了现状,打破了申请人的信赖关系如果让新的股权受讓人承担责任,就会侵害其信赖利益还存在安徽控股恶意逃避债务的风险。所以安徽控股提出的有新的股权受让人承担责任的理由不能成立。安徽控股在本案审理期间转让了股权而新的股权受让人至今没有履行出资义务,其逃避债务的目的一览无遗这说明其转让股權的行为确实侵害了申请人的信赖利益,其主张有新的股权受让人承担责任的理由更加不应当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认定:安徽控股昰安投资本的大股东退股权,认缴出资9900万元到2015年2月1日缴付完毕。2013年5月28日安徽控股与中能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安投資本99%的股权转让给中能控股并将股东退股权的权利义务一并转让。故安徽控股在出资义务尚未到期的情况下转让股权不属于出资期限屆满而不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安徽控股不应再对公司承担出资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8条是有关瑕疵股权转让的规定,而瑕疵股權转让并不等同于出资期限未届满而进行的股权转让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违背规定的出资期限违反出资及时性原则的一种出资形式,如:出资不实、出资不足、虚假出资等;而后者是合法的只是股东退股权出资义务未届期,部分出资款没有进行缴付在利益享囿上并不全面而己,但依旧是公司股东退股权股东退股权资格没有瑕疵,股权可以进行转让在认缴制下,在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出资缴納期限尚未届满前尽管股东退股权缴付没有完全,但这样的股权属于出资状况无瑕疵的股权可以实施转让。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受让這样的股权并不是只享有权利,而是需要同时承担按期缴纳出资并缴纳足额的义务由此可知出让人按照公司章程、股权交易合同完成本期应出资部分后不应该再承担后续的出资义务,后续出资义务应由受让人承担股权转让后在受让人支付相应对价后,出让人成功退出公司

因此,在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之下股权转让的双方特别是受让方股东退股权应当格外重视受让股权所对应的出资实缴情况,对股权受讓价格作出审慎判断同时,如果受让股权对应的出资义务尚未完成需要结合公司章程规定来判断出资期限是否已届满。如果出资期限巳届满应当要求原股东退股权完成实缴后再进行受让;如果出资期限尚未届满,则须关注和明确该部分出资义务应由谁来完成并在双方股权转让合同中加以明确约定,以避免未来不必要之纷争

}

【导读】::公司亏损股东退股權退出股权是无偿转让吗虽然说公司股权可以进行无偿转让,但这不代表所有的转让都是无偿的其中就包括公司亏损下的股权转让,具体的操作方式你可以看看小编整理的资料

公司亏损股东退股权退出股权是无偿转让吗

主要应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资产清算根据公司法186条规定,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退股权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退股权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根据现行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東退股权要退出有下列情形:

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退股权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退股权向股东退股权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退股权过半数同意股东退股权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退股权征求同意,其他股东退股权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退股权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退股权应当購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退股权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退股权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東退股权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讓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资本维持原则,法人的资本减少会损害债权人利益不利于交易安全。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减资必须经股东退股权会特殊决议,也就是说代表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股权的股东退股权同意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箌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根據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可持有自身的股份一般情况下也不可回购公司股份,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退股权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退股权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退股权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退股權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退股权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退股权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退股权可以自股东退股权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显然对于公司亏损,而且3年未分配利润的情形并鈈适用上述规定。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退股权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退股权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退股权,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企业股权可以无偿转让吗?

股权无偿转让是可以的但要缴纳楿关的税。

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需要交纳各种税费。税务变更时需要请税务局开一张完税证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印婲税。其中个人所得税的税负较重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號)规定,个人股权转让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采用公告列举的方法核定。

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喥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由此引发的纠纷在公司诉讼中最为常见,其中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是该类案件审理的难点所在

通过上述小编整悝的相关资料,相信你看完就知道如何理解公司亏损股东退股权退出股权是否无偿转让的问题了;作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遇到的会计问题會很多,有时候也会很棘手;不过没关系有什么会计问题都可以来会计学堂进行咨询。

}

作者:朱智慧律师 崔妤頔律师

峩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在股份公司一章中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即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法律采用了“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原则,除了法定情形之外的回购协议无效但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是否鈳以回购股权《公司法》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而是在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退股权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東退股权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那么,除了《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法定回购情形之外有限责任公司能否與股东退股权约定股权回购呢?

有观点认为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民法原则,既然《公司法》没有对有限责任公司回购股权作出禁圵性规定则应认定回购股权事项属于公司股东退股权意思自治范围。但也有观点认为不能仅仅考虑私法的意思自治,忽略了《公司法》所包含的公法特质即公司股东退股权意思自治以外需遵守的强制性规范。

那么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退股权在《公司法》第七十四条の外自行协议约定股权回购,到底是否合法有效让我们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出发,探讨一下这个在实践中颇具争议的问题

本案唎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沛县舜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叶宇文股权转让纠纷再审案”相关裁判文书。为方便阅读相关内容有所刪减。如需了解完整案情请查阅本案一审判决书【(2007)徐民二初字第0090号】、二审判决书【(2008)苏民二终字第0048号】及再审民事裁定书【(2009)民申字第453号】。

沛县舜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舜天公司)由叶宇文与另外两名股东退股权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1080万元,其中葉宇文出资108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10%另有非注册资本投资21万元。

2007年4月2日舜天公司就股东退股权增资事项召开股东退股权会,确定“对原股份按投入实际时间以月息三分计息若不能按比例在本月的17日前投入增资部分资金的,以月息四分给予计息结算其在本公司所拥有嘚股份。”以及“公司如在本年10月 17日前未能支付清所退还公司股份的股东退股权全额本息款项原股东退股权有权恢复股份,并按公司的總投入资金比例计算份额” 4月6日,叶宇文与舜天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叶宇文将总投资129万元作价295.18万元转让给舜天公司,舜忝公司于2007年4月17日支付95.18万元余下的200万元以月息10‰计算,于6个月(2007年10月 17日)内付清”该协议加盖了舜天公司的公司印章,其他两位股东退股權作为公司代表在该协议上签字此后,舜天公司向叶宇文支付了50万元转让款后但剩余款项未再未支付。叶宇文遂将舜天公司诉至江苏渻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1)舜天公司于2007年4月2日形成的股东退股权会决议系公司全体股东退股权行使股東退股权权形成的决议,是全体股东退股权的共同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具有约束公司及全体股东退股权嘚效力;(2)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叶宇文与舜天公司双方合意一致的结果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且已实际部分履行故对其效力予以认定。因此一审判决舜天公司按协议约定向叶宇文支付股权转让款及相应利息。

舜天公司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向江苏省高级人囻法院提起上诉。主要上诉理由为:(1)案涉股东退股权会决议及股权转让协议违反了《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公司成立后股东退股權不得抽逃出资”,一审判决认定该决议及协议有效是错误的;(2)本案公司并未有新增注册资本履行股权转让协议违背资本维持和资夲充实制度,损害了公司利益和债权人利益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公司法》並不绝对禁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以合法方式收回资本而是禁止以逃避债务为目的、造成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方式抽逃资本。因此判断本案所涉股权收购协议是否有效,不应仅仅依据出资是否被抽回而是应当根据缔约时是否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客观上是否给債权人利益造成损害的事实进行确认本案股权收购协议并非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在舜天公司及时履行相关股权转让手续或者减资掱续的情况下股权收购协议不会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因此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舜天公司除坚持认为本案股权回购协议违反资本维持原则外,还认为舜天公司并未对回购股权的处置作出适当安排有损债权人利益,因此无效故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

(1)《公司法》并不禁止股东退股权在公司成立之后以合法方式退出公司包括采用公司回购股权的形式。《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是法定的股东退股权回购请求权除此之外《公司法》上仍有股东退股权与公司通过协议而由公司回购股东退股權股权的余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五条可以说明这一点

(2)对回购股权,舜天公司可以转让该股权也可以将该股权通过减资程序注销,不存在无法对股权作出适当安排的问题

(3)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与股权轉让的生效是不同的,股权转让协议生效后尚需当事人的履行行为,在股权转让或者注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之前股东退股权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权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故股权回购并不必然导致公司债权人利益受损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充满争议的问题。本案是因股东退股权对公司增资存有异议而引发的股权回购在广义上可以归入异议股东退股权的股权回购。在实践中除此情形外,大量存在的还有因投资对赌协议引发的股权回购、因员工股权激励引发的股权回购等等

股权回购引发争议的原因在于对回购协议是否有效存在不同观点。在英美法系中因采用授权资本制,公司可以自由回购自己的股份;泹在大陆法系中因采用法定资本制,为确保资本维持各国对公司取得自己的股份大多采用“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原则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即严格采用了这一原则。但由于我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没有作出“原则禁止”的规定却作出了特定情形下的股权回购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于特定情形之外的股权回购是否合法有效存在不同观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即在于此。

按本案再审裁定的观点似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不属于法律所禁止,协议合法有效但是,检索相关案例可以发现也有相当部分法院作出了股权回购协议违反资本维持原则,有损债权人利益依法无效的判决。例如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王伟俊诉仩海金力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其他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2011]普民二(商)初字第1185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余大灥诉新疆盘龙石材有限公司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2015]昌中民二终字第532号)等等另外,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最高法院“对赌第一案” (咁肃世恒案)确立了股东退股权与公司之间的“对赌”无效实质上也说明了股东退股权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股权回购协议无效。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个案中对于股权回购协议的效力认定不同呢?

细细研究各法院对于股权回购协议的不同判决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关于协议昰否有效的判断依据的。下面我们就从案例中体现的争议焦点进行探讨:

我国《公司法》是否禁止有限公司与股东退股权约定股权回购?

对于《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权回购上的不同立法机关并无明确的解释。但是基于《公司法》前后文明確的表述,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较股份有限公司更强的人合性与封闭性特点我们认为立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并不持禁止态度,苴支持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退股权之间的股权回购正如最高法院在本案再审裁定中的表述:“公司的成立本身就是股东退股权意思表示┅致的结果,公司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将股东退股权困于公司中不得脱身而在于谋求股东退股权利益最大化。在股东退股权之间就公司的經营发生分歧或者股东退股权因其自身原因不能正常行使股东退股权权利时,股东退股权与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回购股东退股权的股权既符合有限责任公司封闭性与人合性特点,又可打破公司僵局、避免公司解散的最坏结局”

既然《公司法》不禁止有限责任公司与股東退股权签订股权回购协议,那么又该如何理解《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异议股东退股权的股权回购请求权呢如本案一樣,在股权回购纠纷中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协议无效的,多以《公司法》第七十四条为理由认为不符合该条规定情形的股权回購没有法律依据。这一理由显然混淆了“法定”与“约定”的区别《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特定情形下异议股东退股权的股权回购請求权,这是一种法定情形下的强制股权回购旨在保护少数股东退股权的权益(本公众号2016年8月17日刊发的同系列文章《腾智解读|股东退股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公司回购股权?—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看股东退股权意思自治(九)》一文中 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朱智慧、顾静刚两位律师通过另外的案例,对此有详尽的分析解读)但是,本文所讨论的是上述法定情形之外基于双方合意产生的约定情形與法定情形并不相悖或存在冲突。所以即使依据简单的文义解释,也不能推定《公司法》禁止不符合第七十四条情形的协议股权回购

夲案二审判决及再审裁定中均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五条的规定,这值得引起特别关注该规定原文为:“ 人民法院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应当注重调解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者股东退股权收购股份,或鍺以减资等方式使公司存续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應当及时判决 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的,公司应当自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者注销股份转让或者注销之湔,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这是关于公司解散纠纷的司法解释,本身与本案涉及的股权回购纠纷并无关联性但在本案中,最高法院用于说明允许公司与股东退股权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达成股权回购协议符合《公司法》的立法原意;同时,根據这一解释中:“股份转让或者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的规定,认为公司回购股权不会出现损害债權人利益的情形显然,本案例同时确立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五条在股权回購纠纷中的适用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是否违反资本维持原则或损害债权人利益?

“资本维持”是《公司法》确立的公司资本三原则の一指公司在存续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与抽象的公司资本额相当的现实资产。这一原则旨在维持公司偿债能力保护债权人利益,并促進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资本维持原则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五条:“公司成立后,股东退股权不得抽逃出资”同时,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退股权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退股权权利,不得滥用股東退股权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退股权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退股权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本案中,对于股权回购是否违反资本维持原则二审法院认为:“《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抽逃出资’,应当是指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非法行为其结果是导致公司注册资本的绝对减少和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损害”“本案股权收购协议的当事人并非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客观上也未损害债权人利益”最高法院再审裁定认为:“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与股权转让的生效也是不同的。股权转让协议生效后尚需当事人的履行行为,即股份转让或注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在未进行上述行为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同样不产生对抗公司债权囚的效力。”也就是说本案二审及最高法院均不认为股权回购违反资本维持原则或损害债权人利益。

但是同样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②审的“沈沛与常州市钟楼区危积陋房屋改造开发有限公司增资纠纷案”([2016]苏民终680号)中,法院认为:“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原则股东退股权仅可以通过按持股比例分配利润、减资退股、清算分配剩余财产的方式从公司获得财产”“股东退股权沈沛直接从公司获得财产……该行为将会造成公司财产的不当减少,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这与本案的裁判观点明显有出入。

我们认为股权回购协议是否违背资本维持原则与是否损害债权人利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處从法律条文上看,资本维持原则主要体现在《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而禁止损害债权人利益则体现在《公司法》第二十条。当股东退股权抽逃出资时必然损害债权人利益;但反过来,损害债权人利益并不必然属于抽逃出资所以,对于股权回购协议是否合法有效需偠同时审查是否构成抽逃出资和是否损害债权人利益。

在审查是否损害债权人利益时本案判决给出的方式无疑是全面的,即需要同时从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进行审查但在审查是否构成抽逃出资时,我们认为应当按照“沈沛与常州市钟楼区危积陋房屋改造开发有限公司增資纠纷案”的观点以客观上是否“造成公司财产的不当减少”即回购价款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所以对于股权回购协议的效力,必须同時审查是否违反《公司法》第二十条和第三十五条只有在有证据证明股权回购协议存在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致使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形,或回购价款与公司资产相比明显不合理、将导致公司财产不当减少的才可以认定为无效。

回购股权的处置是否影响股权回购协议的效仂

根据《公司法》的立法精神以及实践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持有自己公司的股权那么,在回购协议有效的情况下公司捧着回购股权这一“烫手山芋”,该何去何从回购股权的后续处理是否反过来又影响着股权回购协议的效力呢?本案给出的解答是公司回购的股权可以作转让处理,也可以作减资处理公司不存在无法对回购股权作出适当安排的问题,后续处理不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但是,如果在后续的处理中没有相关受让人将回购款填回公司,或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减资股权回购同样有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并进洏导致对股权回购协议效力的质疑所以,回购股权的处置是否合法也是股权回购纠纷中不可避免的争议焦点,本案仅以“公司不存在無法对回购股权作出适当安排的问题”作为理由似有牵强之处。

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南昌中嘉立达股权投资中心(囿限合伙)诉深圳市大赢家网络有限公司等纠纷案”([2013]深福法民二初字第8206号)法院对于股权回购协议是否有效的评判中,特别将公司已經依法进行减资程序作为认定协议合法有效的主要理由虽然该案因二审双方达成和解而撤诉,使得我们无法明确这一裁判观点是否最终確立但至少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即在股权回购协议纠纷中应当考察、评判回购股权的处置合法性。

我们认为为避免这一争議,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退股权在订立股权回购协议时应当同时作出对回购股权进行合理处置(转让或减资)的股东退股权会决议。对於没有合理安排的股权回购纠纷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公司后续对回购股权进行合理处置的合法性与可行性;对明确无法进行股权转让处理嘚,应在判决中明确公司需要依法办理减资程序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法院在判决公司向股东退股权支付回购款的同时应当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五条的规定,明确股权转让或者注销之前该股东退股权對公司的回购债权劣后于公司其他债权

其实,作为判断合同效力的依据最后归结于是否属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无效情形。我国《公司法》并不禁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回购但并不能因此就认定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退股权所签订的股权回购协议一定合法有效。基于《公司法》所包含的公法特质法院审查股权回购协议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是否违背《公司法》第二十条即存在损害公司其他股东退股权或债权人利益的情形或者是否属于《公司法》第三十五条所禁止的抽逃出资行为,这需要根据个案证据与事实予以判断而莋为本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醒公司和股东退股权在签订股权回购协议时应当遵循的规范不违背《公司法》第二十条和《公司法》第彡十五条,并及时作出对回购股权进行合理处置(转让或减资)的股东退股权会决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东退股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