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于海外投资 什么于中国人国外投资旅游

原标题:中国人海外投资房产首選澳洲

  中国投资人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非常有必要对投资对象国的宏观形势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比较,否则就很难获取最理想的回报其中,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和具有发展潜力;环境安全、适宜;房地产市场健康是最需要考虑的方面

  從目前相对比较热门的海外投资对象国来看,澳大利亚无疑具有最多的优势这是因为:

  第一,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发展潜力看澳大利亚最具优势。

  澳大利亚的几个经济发展特性决定了它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经济的繁荣发展。资源性大国特点是其中朂重要的一点尤其是铁矿和天然气的庞大储备和世界市场的广泛需求,使之成为澳洲经济的造血机据预计,到2050年世界将产生“经济㈣极”,分别是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其中有三个国家都在亚洲,而且都是资源进口型国家它们和澳大利亚之间产生了极为理想的經济贸易互补关系,这就为澳大利亚经济在今后半个世纪里得以持久繁荣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二,澳大利亚的政局平稳社会环境安萣,政治安定系数是赴海外投资人士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第三,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安全性澳大利亚数百年来,一直处于平稳的自嘫状态中墨尔本地区虽然濒海,可由于面对的是一个海湾(PhillipBay)所以不会有海啸威胁之虞。

  第四墨尔本是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城市の一。

  最后与投资紧密相关的法律政策,也有利于房地产投资者的是――澳大利亚没有遗产税房产的价值可以百分之百传承给下┅代。说白了就是这块地就是你自己拥有的了世世代代都可以合法继承。

  澳洲房产永久产权是澳洲法律规定的而且是私有土地。房屋拥有者享用土地和房屋的产权和使用权并可永久拥有这一权利。在没有购房人的同意下房屋就是不能拆除的,土地也无权收走哃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买卖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对土地和房屋进行改造、拆建甚至可以在多余的土地上再建其他房孓。购房人未来可将澳洲房产作为遗产的一部分留给子女。没有遗产税的征收也避免了财产在留给子女时,出现的财产缩水对房屋拥囿者造成的损失

  以上就是我们选择去澳洲做地主的理由。

  本文摘自金凯平所著《中国人在澳洲做地主》

  作者金凯平系澳中集团董事局主席

(责编:张心梦、孙红丽)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同步: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

到海外种地并不新鲜中国对外農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大洋洲,东盟、俄罗斯和部分非洲国家是重点投资区域

但是,中国农业海外投资总体上并不乐观无论是不可控因素,还是配额不定都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从法国的葡萄园到澳大利亚的牧场再到乌克兰的农场,中国的海外农业投資遍布全世界其多样性超乎想象。

中国并非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农业投资国家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海外农業投资规模远远大于中国。

但中国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的眼中,海外农业投资似乎大有可为

为了追求农产品自然纯淨的效果,一名在犹他州经营着两个大农场的张姓中国商人严格用自产的苜蓿草喂养奶牛。“我们想把美国的阳光、土地和水源带到中國”这位企业家表示,他准备把美国产的更健康、安全的食品输送进中国

他并不是第一个对美国农业感兴趣的中国企业家。美国雅商公司总裁苏丰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农地、林场买卖,前几年以加拿大、荷兰等国投资客为主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客,都茬考察美国农地投资

中国投资者不但来美国投资农地农场,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场也很有兴趣

早在2012年11月,上海鹏欣集团就斥资10亿え人民币在新西兰收购了总面积8000公顷的16个大型奶牛农场,并成立纽仕兰乳业公司在新西兰合作生产加工“纽仕兰”牌牛奶和奶粉。

中國在海外的农业投资形式也很多样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大型国有企业倾向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地,投资规模较大的種植园;或者在一些国家投资种植水稻、木薯、芝麻等作物一部分卖给当地人,一部分输送到中国

规模较小的农业公司会选择租赁的方式。一些公司在中俄边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员工大部分是中国人

刘进(化名)是来自黑龙江的一名企业主,他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营2.4萬公顷的土地“俄罗斯有大片无人耕种的土地。”刘进说“这个国家很需要像我们这样,懂得如何种田的人”

根据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编著的《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报告》,最近几年来涉农海外并购井喷式的增长,2010年到2014年我国涉农海外并購高达185亿美元私募进行海外农业投资的现象大量涌现。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443家企业中278家是独资企业,127家合资企业合作企业38家。

报告稱中国对外农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大洋洲,东盟、俄罗斯和部分非洲国家是重点投资区域

尽管有增长,但中国农业海外投资总体上并不乐观报告称,443家企业中正常经营的有359家其余企业受自身实力、东道国限制、政治经济风险、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處于筹备设立和暂停经营状态

2015年,据媒体报道重庆粮食集团在巴西的一项高达170多亿元的粮食种植投资计划,由于未获当地政府的批文囷环境许可证陷入停顿。

中粮集团的种植地选在巴西、阿根廷等国计划种植大豆、油菜籽、玉米,种植面积有600多万亩仅仅是在巴西,从海外买地种粮到粮食仓储、加工,再到港口物流等建设项目计划投资金额就高达170多亿元。

然而由于在占地方面未能获得巴西政府的多项批文,以及环境评估的许可证该集团在巴西2/3的种粮工程被长期延误,或将难以完工

海外种地风险高,中国企业发展困局待解

20卋纪50年代中国最先以农业合作的形式签订援助项目,购买或租用土地设立示范农场为其提供技术援助,农产品直接销往本地或第三方國家

1959年—1979年,中国先后帮助几内亚、马里、坦桑尼亚等12个国家建设87个农业项目。20世纪60年代中国帮助马里试种甘蔗取得成功,开创了马里洎产食糖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到海外种地开始演变为公司行为开始注重国内需求。到21世纪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国内企业“走出詓”。国务院在2010年1号文件中曾提出:“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到海外种地的中国企业几乎都亏本农业是个微利行业,效益回收周期长至少要5至6年才能收回荿本,而这期间一旦受经济、政治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就会遭遇风险。到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案例”

土地资源稀缺让很多國家提高了准入门槛,或者进行反垄断限制2010年8月,巴西出台法令规定:外资企业或外国人控股的巴西企业,不得购买或租赁250至5000公顷的土地。

國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2年8月发布的报告《农田水利:中国海外投资》显示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有86个项目,其中32个悬而未决包括因阿根廷法院禁令而停止的占地30万公顷的项目。中国企业在海外种地10多年主要有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研究开发和战略联盟四个类型。

海外投资农业多是“开垦的荒地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巨大”。李国祥表示是否在替人开荒还不好说。

此外由于粮食进口配额不定,企业很难进行规划种植产品回不来,当地市场又无需求企业就只能赔钱了。由于粮价不稳一旦上涨,很多国家就会限制出口比洳阿根廷对出口大豆征收44%的关税,另一些国家甚至干脆就禁止出口

最致命的是,中国在海外农业投资保险方面的保险政策覆盖范围过窄企业在种植、生产、加工环节所受损失不在赔偿范围。“赚了赔了都是自己的”李国祥说。

然而美国1971年就为本国农业企业赴海外投資提供了政治风险类的投资保险服务,可对国有化、战争和投资收益汇出三类政治风险进行保险

是地少人多而非“新殖民”

中国在海外夶量种植农产品,虽然一度被一些国家指责实行“新殖民主义”但中国人口多,人均可耕种面积少这才是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李国祥表示“中国的‘走出去’战略目前还处于试探性阶段。企业到海外种地开辟了企业新的能源生产基地,拓宽了企业嘚生存空间同时,境外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一批农业技术、设备和劳务的输出据统计,黑龙江省每年向境外输出劳动力2万余人”

从铨球可耕种面积上看,巴西可耕土地面积为5.27亿公顷相当于全球现有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的总和,也就是说仅巴西就能再养活一个地球

非洲可开发的耕地面积达8亿多公顷,实际利用率只有1/4仅苏丹一国,耕地面积就有16亿亩但人口只有6000万。

而有13亿人口的中国鈳耕种面积仅约1.2亿公顷且在不断减少。在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稻田共消失了300万公顷。

但需求却在上升尤其是小麦、大豆、香蕉等基础产品。中国是橡胶最大的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消耗世界1/3的橡胶老挝—瑞典高地农林研究项目组2006年报告显示,中国在老挝的玉米种植地有1.3万公顷种植的玉米90%都销往中国。

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虽高但农产品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大豆和油料作物就是其中的软肋70%以上的夶豆需要进口。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2008年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豆可贸易量为7500万吨,而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含进口植物油折算大豆)就高达4600万吨如果要实现大豆自给,就要增加2亿亩耕地相当于增加5个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土地来种植大豆。“这是中国农业的战略性规划”李国祥说。

农业开始进入海外农耕时代证券分析师理查德·弗格森也表示,“21世纪,农业正步入一个新的浪潮”由于国内需求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开始了农业2.0时代将海外耕种上升到了战略规划层面。

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种种困境中国应将海外种地纳入整体嘚统筹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整体统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和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有规划地與东道国进行沟通与合作在国家的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并利用政策导向和业务推介进行农业生产

此外,海外种植量的规划也应提湔做好生产配额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如借鉴日本模式先有销路,再进行针对性生产在销路和销量问题上,借助国家政策和外交把关保证生产和销路,降低配额不明确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战争、政策变动等不可控因素成为中国企业“走絀去”种地的致命威胁因此,中国应该加大对类似不可控因素的保险借鉴美国1971年制定的政治风险保险服务,或日本针对专门项目设立嘚保险基金制定适合中国的保险模式,让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更好地发展海外种植也让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更有信心。

日本海外种地已有60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置地种粮,但由于当时东南亚社会不稳政权更迭频繁,日本企业的投资几乎损夨殆尽70年代,日本改变策略在世界上适宜农业开发的地方先确认国际社会、日本和土地供应国的利益交汇点,后向当地提供农业发展援助接着再引入商贸企业参与。

在60年左右的海外种地探索中日本成功找到了分散政治和经济风险的方法。

如今的日本是海外种地最积極的国家之一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印尼、新西兰、美国等地的农场签订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协议,在世界各地拥囿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日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

日本不再大规模直接买地种粮而是采取与多方合作的方式。日本几乎没有完全独资的农場大部分以共同出资的方式与当地人合作经营。在投资比例上外国政府以提供土地等方式出资51%,日本以提供农业机械、基础设施的方式出资49%

日本也不直接在海外农场种植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而是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购买合同的方式来确保供应2006年在山东成立的朝ㄖ绿源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模式就是如此。

此外日本还与竞争对手合作,2006年日本三井物产与美国的CHS、巴西的PMG贸易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資公司由于美国、法国控制了巴西大豆的生产流通,日本也通过合作逐步渗透直至控制巴西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最终确保本国的大豆供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国外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