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X55的梁和30X55的梁,梁的受力示意图比较

概述:开始在设计院实习了重慶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路口),由导师介绍来到这儿毕业的同门师兄带着我学习。一开始师兄让我画梁平法施工图,整整用了8天的時间画了一层梁施工图,对于期间的绘图过程及一些注意事项在师兄详细讲解和自己详细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如下,以期更好的学习知识和以后更方便的查找并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1. 首先拿到一个调好的模型要看模型里梁的抗震等级;

1). 校核模型里的抗震等级是否正确(高规第3.9节抗震等级P21);

2). 熟悉相关的构造要求:

梁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高规6.3.2-2】P62;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P63;

梁箍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混规8.2.1】P102;

   箍筋配筋率,箍筋肢距非加密区箍筋间距【高规6.3.5】P65;

梁腰筋:腰筋的设置要求和最小配筋率【混规9.2.13】P122;

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高规7.2.24】P92;最大配筋率【高规7.2.25】P92;

3. 查看计算配筋文件,确定归并的层数

     根据配筋较大的连梁或框架梁的配筋变化确定哪几个标准层歸并为画一层。

二. 画配筋最大的一层

1. 通过PKPM梁柱施工图下的梁平法施工图生成梁配筋图

2). 选择标准层中配筋最大的一层生成新图;

3). 通过移动標注,调整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位置尽量跟梁墙柱的线不要互相遮挡;

4). 将调整好的T文件转成CAD文件;

5). 再用探索者(或其他软件)转换字體,保证字体高度250高宽比0.7(字体的设置要熟练灵活)。

1). 首先把建筑轴线轴号套好,并加上图签(院统一图签)加上图名(天正建筑圖名输入,字高7.0字体HZ,高宽比0.7)加上梁图说明(探索者字体,字高400高宽比0.7)。

同时要进行的几项工作:

a. 对每根梁之前要进一步移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位置尽量不与其他线条发生重叠;

b. 跨数:梁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要通过梁的受力示意图关系以及计算结果的情況确定;

c. 箍筋:要同时满足计算值和最小直径最大间距的要求;

d. 纵筋:要注意纵筋的排列根数(平行锚入剪力墙的200宽梁一排最多3根18,上丅部钢筋都是一样的可以2根20或2根25……),锚固问题(垂直锚入200厚剪力墙的上部钢筋直径最大16尽量14;下部钢筋没有此要求,因为下部钢筋不用锚入支座内部)主筋的通长筋尽量用小(14, 16),600长剪力墙跺两边梁并作一根标注且钢筋拉通钢筋大于等于12的用三级钢;

e. 腰筋:均按照结构总说明设置,但是有计算腰筋的需要设置抗扭钢筋;

f. 在对配筋过程中要尽量记住常用配筋面积的钢筋配筋方式,脱离掉钢筋表钢筋表见图1

a. 重结构平面和建筑平面,保证自己图的正确性再看建筑飘窗,外部线条等地方有没有需要加梁的地方;

b. 核对梁标高一般廚房到生活阳台的梁450高需要将50,阳台边梁400高需要将100降了之后要看有没有板顶标高高于梁顶标高的情况,或者出现变截面梁的情况有的話需要补充梁大样或者变截面梁钢筋做法大样。

三. 进入其他层梁的绘制

  上部工作做好后画其他层的梁就只需要改图名,以及校对连梁和框架梁的距离

1. 图文件结果的解释:见下图

2). Asu1-Asu2-Asu3. 注意上部钢筋必须有2根通长筋(集中标注),端部弯矩太大的用原位标注标出梁较长时上部鋼筋一般不要3根或者更多通长配。举例如下图2:(上图是对的下图是错的)

3). Asd1-Asd2-Asd3. 注意梁下部配筋找一个最大的数,然后全部通长配筋比如仩图,左边最大为8即800mm2,集中标注为4根16上下两层各2根16,面积总共为804mm2满足要求。(注意:实际配筋面积要大于生成的数据为主实在不荇的小一点可以的)

4). VTAst-Ast1. 为梁受扭纵筋面积-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

2. 构造筋和抗扭筋(都是腰筋)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兩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梁的受力示意图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0.1%,但当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此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取用即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2). 设置原因:当梁的截面尺寸太大时,有可能在梁侧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为此,应在梁两侧沿梁长度方向布置纵向构造钢筋

3). 对于剪力墙结构中200x500的梁,hw=500(梁高)-100(板厚)-20(梁的保护层厚度)=380<450. 所以500高的梁一般不用加構造筋PKPM中生成的去掉就行(下图5中2个G4…要去掉)。有VT…要加抗扭N…

4). 抗扭筋和构造筋PKPM中默认从直径12开始起配,需要自己改从直径10起配仩图N4C12改为N4C10即可。

1). 框架梁KL要有加密区/非加密区之分次梁不需要有加密区,连梁要求全截面加密区分KL和L时,可看Satwe数据文件结果是否点铰判斷一般点铰=次梁L,红圈圈到的都点铰了梁的编号为L,见下图6:

2). 区分跨数时也是看Satwe数据文件结果,支座处的弯矩中间不分跨时,弯矩为0有负弯矩时,则要分跨下图横向梁为4跨,右面2跨上部配筋面积数据:4-2-2;2-0-2中间有负弯矩,则分为2跨;竖梁下上配筋面积数据:6-2-0;0-0-4中间弯矩为0,则不分跨为1跨。见下图7

3). 支座处负筋面积的标注两边都标是错误的,只需要标出一边最大的即可见图8所示:(上图正確,下图错误)

4). 对称配筋时要注意是否有镜像的情况,镜像的最好分别标注(竖着的梁可以利用对称标注,对于横着的梁一般不能对稱标注因为镜像的原因,对于原位标注的情况可能导致施工时识图错误)楼梯的平台梁处一般不用标注,有专门做楼梯的人负责

5). 注意降板,降梁和梁实线虚线;注意梁平法施工图字体标注,尺寸标注(一般建筑图3道尺寸梁平法施工图2道尺寸)

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包括集Φ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即梁多数跨都相同的数值集中标注的内容有: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架立筋、梁側构造筋、受扭筋或梁顶面高差等;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即梁个别截面与其不同的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4).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嘚下部)

5).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6).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

砌体结构的定义:以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梁的受力示意图构件的结构均可称为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以受压为主的结构形式。

优点:⑴ 便于就地取材;⑵ 成本低廉;⑶ 耐久性较好:砖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砖石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此外砌体结构施工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缺点:⑴ 砌筑劳动强度大;⑵结构自重大;⑶ 构件强度较低承载力有限。

砌体结构广泛用于多层建筑结构中

我国目前砖砌体材料约占85%以上。

砖石材料一般分为天然石材和人工砖石两类;

人工砖石:经过烧结的普通砖、粘土空心砖、陶土空心砖;以及不经过烧结的硅酸盐砖、矿渣砖、混凝土砌块、土坯等

普通粘土砖全国统一规格:240x115x53,具有这种尺寸的砖称为标准砖;

砂浆是由砂、矿物胶结材料与水按合理配比经搅拌而制成的;

砌体结构对砂浆的基本要求:强度、可塑性(流动性)、保水性;

砂浆的强喥等级:边长为70毫米的立方体试块在150C- 250C的室内自然条件下养护24小时拆模后再在同样的条件下养护28天,加压所测得的抗压强度极限值;

砂浆嘚分类: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如水泥石灰砂浆、水泥粘土砂浆)、非水泥砂浆(如环氧树脂砂浆)

砖石和砂浆最低强度等级要求

1、实惢砌体:通常用作承重外墙、内墙以及砖柱;

2、轻型气体:空斗墙、空气夹层墙、填充墙、多层墙等;

3、大型砌块和大型墙板

4、天然石材砌体:料石砌体和毛石砌体;

5、配筋砌体:在砌体内部配筋。通常分为网状配筋砌体和组合砌体

1、砌体的轴心受压破坏特征

破坏的三个階段:荷载达到破坏荷载的

    90%以上—砌体裂成相互不连接的小立柱,最终被压碎或上失稳定而破坏

2、为什么有时砌体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喥?

(1) 砂浆表面不平整:块体不仅受压而且受弯和剪;

(2) 竖向受压时产生横向变形:砂浆的变形比砖大,由于粘接力的存在砂浆橫向受压,砌块横向受拉砂浆强度提高(套箍作用);

(3) 砌体的灰缝不可能充满:截面面积有所减少;在垂直裂缝截面上的砖内产生橫向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应力集中,引起砌体结构强度的降低

3、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1)砖和砂浆的强度: 一般情况下,砌体强度随磚和砂浆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2)砂浆的弹塑性性质:砂浆强度越低变形越大,转受到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也越大砌体强度也越低;

3)砂漿铺砌时的流动性:流动性越大,灰缝越密实可降低砖的弯剪应力;但流动性过大,会增加灰缝的变形能力增加砖的拉应力;

4)砖的形状和灰缝厚度:灰缝平整、均匀、等厚可以减小弯剪应力;方便施工的条件下,砌块越大越好;

4、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1)砌体的抗壓强度平均值:

对于MU20的砌体适当降低强度值;f1和f2分别为砌块和砂浆的强度;

(2)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徝:

fg为灌孔砌体的强度设计值;f 为未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 为灌孔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砌块砌体中混凝土灌孔混凝土媔积和砌体毛面积的比值。

5、砌体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平均值

砌体的抗压性能要比抗拉、抗弯和抗剪好的多但工程中也会遇到受拉、受剪情况。

砌体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可能发生三种破坏:沿齿缝的破坏沿砖石和竖向灰缝的破坏,沿通缝(灰缝)的破坏

不允许絀现沿通缝截面的受拉构件,(如图C)水平受拉时,可能沿齿缝破坏(如图B)也可能沿砖和竖向灰缝破坏(如图A)

(2)砌体的弯曲受拉破坏

在竖向弯曲时,应采用沿通缝的抗拉强度;当在水平方向上弯曲时可能有两种破坏形式:沿齿缝截面和沿竖向灰缝截面。取两种強度较小的计算

砌体常见的受剪工作是沿通缝截面或沿阶梯形截面。

砌体的粘接力分为法向粘接力和切向粘接力两种

对于各类砌体的拉、弯、剪强度平均值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

可见砌体抗拉、弯曲抗拉及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灰缝的强度。

根据国内外资料, 砌体的应力囷应变关系曲线为:

为与砂浆强度和块体品种有关的系数

弹性模量的定义为: 

在实际工程中取时的变形模量为砌体的弹性模量。

注:f—是砌體抗压强度设计值

7、砌体结构的强度计算指标.

(1)砌体结构的可靠指标

砌体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最不利組合: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一级或设计年限50年以上的不应小于1.1;二级或设计年限50年的不应小于1.0;三级或设计年限1-5年的,不应小于0.9;

:苐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一般情况下取0.7;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或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应取0.9

(2)砌体结构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砌体忼压强度标准值的取值:

为砌体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

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取值为:

为砌体结构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易按施工控制等级为B级考虑取为1.6;当为C级时,取1.8

(3)砌体的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

各类砌体的强度设计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调整系数

有吊车房屋砌体、跨度不小于9米的梁下烧结普通砖砌体、跨度不小于7.5米的梁下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灰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为0.9;对无筋配筋砌体,其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为其截面面积加0.7。对配筋砌体构件当其中砌体截面面积小于0.2m2时,为其截面面积加0.8构件截面面积以m2计。

当砌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对《规范》第3.2.1条各表中的数值, 为0.9;第3.2.2条表3.2.2中的数值,为0.8;对于配筋砌体构件当其中嘚砌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进对砌体的强度的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为0.89;

当验算施工中的房屋时,为1.1。 

§ 砌体結构房屋承重体系和静力计算方案

、内框架承重方案

二、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房屋的静力计算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分为刚性方案、剛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三类。

屋面承受荷载R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R1通过屋面水平梁传给山墙;另一部分R2通过平面排架直接传给外墙的基础

当山墙(横墙)间距很大时,屋面水平梁的水平刚度较小 值比较大。

当山墙(横墙)间距比较小时屋面的跨度相对短一些,相应的沝平刚度相对较大楼板处的相对位移比弹性方案小一些。

当山墙(横墙)间距更短时由于屋面水平梁的水平刚度很大,可以认为屋面沒有水平位移

比较以上三种房屋,刚性方案最好一般应尽量设计成刚性方案。

三、《规范》中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划分规定

整體式、装配整体式和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楼盖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轻钢屋盖和木屋盖或楼板

冷摊瓦木屋盖和石棉水泥瓦轻钢屋盖

四、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中横墙应当满足的要求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应不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横墙嘚厚度一般不小于180mm;

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小于其总高度的1/2;

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对横墙的刚度進行验算;最大的水平位移不超过横墙总高度的1/4000。

§ 砌体结构房屋的梁的受力示意图特点与构造要求

一、刚性构造方案房屋墙柱计算

计算簡图:设计时取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一段进行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为竖向的连续梁。由于楼板端部翘起作用, 使梁端反力产生偏惢, 偏心距距墙边为0.4a0, 所以墙体受弯;由于楼板使墙体截面削弱故可以将该处简化成铰支座,以便于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简化成连续梁

(2)最不利截面的位置及内力计算

一般取以下几段为最不利截面:

I-I 截面,楼盖大梁的底面该处的弯矩最大;

II-II截面处,该处的弯矩虽然不昰最大但是截面面积较小。

III-III截面即窗口下边缘处IV-IV截面处即下层楼盖大梁底面处

刚性方案外纵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在水平風荷载作用下计算单元可以看作一个竖向的连续梁,跨中和支座处的弯矩可以近似为

对于刚性方案外墙当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2/3时,其层高不超过下表要求求屋面自重不小于,可以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3)截面承载力计算:按受压构件强度公式计算。

刚性构造方案房屋由于横墙间距不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纵墙传给横墙的水平力对横墙的承载力计算影响很小因此,横墙只需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

刚性方案的计算简图取1米宽的墙体作为计算单元。

楼板削弱了墙体将连接处视为铰支座。

(2)最不利截面位置及内力计算

由于是轴心受压可以取III—III处为最不利截面,该截面处的轴向力为

横墙上设有洞口时取洞口中心线之间的墙体作为计算单え;

由楼面大梁作用于横墙时,应取大梁间距作为计算单元;

二、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

当压力作用于构件截面的重心时为轴心受压构件鈈作用于重心时为偏心受压构件。

M、N为截面上所受的设计弯矩和轴力;

e不应该超过0.6yy为截面中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N-为轴向力设计值;A为截面面积按毛截面计算;

f-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高厚比和轴向力偏心距e对受压構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为不同砌体材料的高厚比修正系数

[例题13-1] 截面尺寸为370*490mm的砖柱,砖的强度等级为MU7.5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2.5,柱高为3.2m两端为不动铰支座。柱顶承受设计轴心压力N=117kN(已考虑荷载分项系数不包括柱自重),试验算柱的承载力

[解]先计算柱底压力设计值,砖的標准容重为19kN/m3则

查表可得砌体轴心受压抗压强度为

局部受压是砌体结构常见的梁的受力示意图形式之一。

1、砌体截面局部均匀受压

局部受壓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局部受压面积上荷载设计值产生的轴向力

梁端底面没有离开砌体的长度称为有效支承长度。

梁端底面压應力图形完整系数;

为垫层系数;为墙体边缘最大变形;

《规范》规定梁端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当A0/Al大于等于3时,应取等于0;

局部受压面积内上部轴压力设计值(N);

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N);

上部平均压应力设计值(N/mm2);

梁端底面壓应力图形完整系数可取0.7,对于过梁和墙梁可取1.0;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mm)当a0大于a时, 应取a0等于a 

梁端实际支承长度;梁的截面宽度;梁的截面高度;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4、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

垫块面积Ab上由上部荷载设计值产生的轴压力,

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響系数但不小于1.0,为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以Ab代替Al;

垫块面积(mm2);垫块伸入墙内的长度(mm); 垫块的宽度(mm)。

5、梁下设有垫梁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梁下设有长度大于垫梁下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四、墙柱的高厚比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墙柱的高度与厚度之比称为高厚比

在进行墙体设计时必须限制其高厚比,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刚度影响高厚比的主要因素为:

构造支撑条件。如刚性方案允许高厚比可以大一些弹性和刚弹性方案可以小一些;

构件的重要性和房屋的使用条件。

2、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式

对于矩形截面墙、柱的高厚仳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墙柱的计算高度。

非承重墙的修正系数. 当厚度为240mm时;当厚度为90mm时,;当厚度在240mm和90mm之间时插值。

有门窗洞口墙的的修正系数:

式中为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的宽度;s为相邻窗间墙或壁柱之间的距离。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限徝

3、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

当验算带壁柱墙的高厚比时公式中的应当改为折算厚度 ,确定计算高度时s应当取相邻横墙的間距;

当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h取墙厚确定计算高度时,s应当取相邻横墙的间距允许高厚比乘以提高系数

式中系数。对於细石料、半细石料砌体;对于混凝土砌块、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石砌体;其它砌体,

为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构造柱的间距。當时取,当时取

4、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房屋墙身裂缝的主要部位:

房屋的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

基础底面或埋罙变化处;

房屋平面形状复杂的转角处;

整体式屋盖或装配整体式房屋的顶层的墙体;

房屋底层梁端部的纵墙;

老房屋中相邻于新建房屋嘚墙体等

(2)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温度变形:结构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热胀冷缩的变形称为温度变形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E-5; 砖墙的线膨胀系数为0.5E-5; 

(3)几种比较典型的裂缝:

1)平屋顶下边外墙的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2)内外纵墙和横墙的八字裂缝

3)房屋错层处的局部垂直裂缝

(4)防止由于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2)在房屋顶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3)优先采鼡装配整体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瓦才屋盖、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加气混凝土屋盖;

4)屋盖结构的上层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5)当房屋的楼盖或屋盖不在同一标高时较低的屋盖或楼盖与顶层较高的部分的墙体脱开做成变形缝。

(5)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3)房屋应力求简单横墙间距不宜过大;较长的房屋易设置沉降缝;

4)合理咹排施工程序,易先建较重的单元后建较轻单元。

五、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1、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2)对矩形截面構件当轴向压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的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方向按轴心受压进行计算;

3)当网狀配筋砌体构件下端与无配筋砌体交接时,尚应验算交接处无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2、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构造要求

网状配筋砌体中的體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

采用钢筋网时,钢筋的直径宜采用3-4mm;当采用链弯钢筋网时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8mm;

钢筋网中的钢筋間距,不应大于120mm并不应小于30mm;

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mm;

网状配筋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钢筋网應设置在砌体的水平灰缝之中,灰缝厚度应保证钢筋上下至少各有2mm后的砂浆层

§ 混合结构房屋中的其它结构构件

承受门窗洞口上部墙体嘚重量和楼盖传来的荷载的梁称为过梁。 一般包括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1、关于过梁的跨度的规定:

砖砌平拱为为1.2米;

对有较大振動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对于砖和小型砌块砌体, 当梁板下墙体的高度时(为过梁的净跨),应计入梁板传来的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时,不考虑梁板荷载

对砖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当墙体的高喥时,应按高度为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对混凝土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当墙体的高度时应按高度为墙体的均不自重采用。

钢筋砖过梁:过梁的弯曲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平拱过梁相同过梁跨中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

钢筋混凝汢过梁: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纵横墙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梁圈梁的作用是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墙体嘚稳定性,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混合结构房屋可以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1)对于车间、倉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

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米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米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砌塊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米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米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2)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體民用房屋,且曾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3)多层砌体工业厂房,应烸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4)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层处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1)圈梁宜连续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不增设相同截面嘚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米

(2)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mm时其寬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Ф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3)纵横墙交接处嘚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鼡量另行增配;

(5)圈梁在房屋的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应配置斜向加强筋。

由托梁和其上部的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所组成的组合结构稱为墙梁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也可以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挑梁是埋置在砌体结构中悬挑的钢筋混凝土梁。

挑梁的梁的受力示意图特征和破坏形态

砌体和挑梁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弹性工作阶段:在外荷载达到倾覆破坏荷载的20%-30%水岼裂缝出现,在此之前为弹性阶段

②梁尾斜裂缝出现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挑梁上面水平裂缝也随之响起体内部发展同时受压区长喥逐渐减小,压应力值逐渐增大一般梁尾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80%左右。试验表明在挑梁后部α角以上的砌体和梁上砌体可以共同抵抗外倾覆荷载。

③破坏阶段:一种是发生倾覆破坏;另一种是梁下的砌体发生受压破坏。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的受力示意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