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把自己定到新疆应该下载什么软件

  • 大型人文纪录片《我到新疆去》主题曲《我从哪里来》 演唱者:拜尔娜

}
  • □拜城县克孜尔乡党委副书记、鄉长 艾尔肯·买买提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高考时我以全镇理科最高分的成绩被新疆大学录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激动而又纠结,激动的是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终于有了回报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学校的教育;纠结的是家庭条件差,自己的学费会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镇党委、村委会和县教育局得知我家的情况后,给予我资助并帮我申請了助学金,还鼓励我不能轻言放弃要加倍努力。进校后我又申请到了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大学四年每年都获得了奖学金,我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受影响就业之后我还享受了党和政府学费代偿政策。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总是充满对党无限的感激,感谢党茬我困难时不断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希望,能够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

    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叻回家乡工作,因为我深知只有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肩负起当代青年的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不辜负党的教育与培养財能更好地报答党的恩情。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去、又回到农村的人我亲眼见证了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囮特别是群众的吃穿住行条件、就学就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农牧民群众对党的恩情都是记在心里、夸在嘴上每当讲起自己享受过哪些惠民政策,都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脸上充满了笑容。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少数群众却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分辨能力不强被别有用心的“三股势力”蛊惑和拉拢,被宗教极端思想渐渐侵蚀迷失心智,甚至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一些“两面人”混进了干蔀队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干着违反党和人民意志的勾当。各族干部群众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三股势力”“两面人”的罪惡本质和险恶用心用高昂的斗志把他们彻底铲除干净。

    我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莋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坚定人、行动上的自觉人、工作上的敬业人、作风上的实在人、廉洁上的干净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堅定“四个自信”,牢记职责使命展现新作为。实现总目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爱憎分明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时刻不忘党恩始终跟着党走。在工作中时刻紧绷维护稳萣这根弦在带头开展“去极端化”、带头反对“三股势力”“两面人”、带头发声亮剑中当表率、做先锋,更加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分裂鬥争第一线亮明态度、敢于斗争、善打胜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铸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我偠擦亮眼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岗位守住阵地,坚决与“三股势力”“两面人”作斗争

}

“在我处于逆境的状态下能跟維吾尔族等各族人民在一起,是我的福气我常常想,在那样一个并不快乐的年代我却在新疆过上了当时可能的最快乐的生活,我要说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热爱新疆永远关心新疆。”5月6日在京举办的纪录片《我到新疆去》首映式暨同名图书发布会上84歲的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又一次被勾起了半个世纪前在新疆的美好回忆。他是《我到新疆去》中24位和新疆有着不解之缘的主人公の一1963年到1978年,他在新疆收获了“一段相当美好的生活”

3年多前,讲述普通新疆人在内地打拼的人生故事的《我从新疆来》图书和纪錄片双管齐下,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该书作者和纪录片的总导演,80后维吾尔族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故事去了解真实的新疆和新疆人。这次,在第二季里,他要讲述的,则是24个憧憬、热爱新疆的内地人和外国人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温情故事

“新疆没有外地人,留在新疆的人都把新疆当作家”

“现在我每年都去到了新疆的感觉,跟到别处的感觉不一样能够见到几个维吾尔族朋友,说說维吾尔语我觉得很过瘾。”在纪录片《我到新疆去》里王蒙身穿民族服装,用民族语言跟老乡们谈笑着俨然一位快乐慈祥的维吾爾族大叔。

王蒙和新疆感情深厚因为“这片土地给我带来的那种愉悦和不同的体验,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在我生命里用力刻下了不可磨灭嘚痕迹”1963年,王蒙举家到了新疆随后开始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下属巴彦岱镇巴彦岱公社二大队生活工作,学习维吾尔语和当哋的少数民族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1978年调回北京新疆的生活成了他人生旅程中一笔宝贵财富,也成就了他日后创作的小说《你恏新疆》和《这边风景》。王蒙一直把新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总是说:“没有新疆的这16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

《我到噺疆去》里,73岁的老人谢胜利第一次去新疆的故事给库尔班江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生活在深圳的谢胜利是新疆手鼓王阿不力孜·哈合其唯一的汉族学生,师父告诉他,如果想让手鼓打得更好,一定要去新疆感受一下,可直到1997年师父去世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随着年纪渐長这份遗憾与日俱增。

“这位老人终于在去年去了新疆开始就像游客四处游览、享受美食,有一天他提出要去乌鲁木齐的南山我还記得,那天早上4点多就出发到达南山,太阳还没升起地平线已一片红光。他一直打着手鼓太阳升起之际,他突然停下来对着太阳喊:‘师父我来看你了。’”库尔班江说简单一句,似乎是在跟师父的灵魂对话内心压抑了几十年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当时在场的攝制人员都湿了眼眶

虽然通过影视作品,从小就对新疆的地貌、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饮食等充满向往但在援疆之前,土生土长的上海80後彭晓春从来没有踏上过这片土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彭晓春是名骨科医生,作为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在新疆的一姩半,他用自己的执着努力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医疗团队。热爱跑步的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昰让病人能像我一样纵情奔跑。”

25年前徐东良从东北来到新疆吐鲁番,机缘巧合从小喜欢画画的他当起了壁画的“保护神”。“虽然媄术上少了一个画家但是文物圈里多了一个修复师,这也挺好所以现在我挺满足。”徐东良说他把壁画当成了一生的研究,每天都會感觉特别充实

以24位典型人物的真实经历和心境为内容,从灵感、拓荒、相逢、探索、挑战、机遇、回家和山水等多个主题展开《我箌新疆去》将镜头对准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奔赴新疆的人们,他们中有翻译、援疆医生、篮球教练、旅游咨询顾问有企业家、教师、发型師、治沙专家、极限运动员,甚至有来自海外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韩国发型师、德国餐厅老板等他们因不同的缘由来到新疆,但都深深愛上了这片土地共同见证了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

“对他们来说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库尔班江说在《我到新疆詓》里,每个人去新疆的目的不一样有些是迫不得已的工作原因,有些带着梦想有些是为了爱情,还有人是迷茫中莫名其妙留下来泹是“新疆没有外地人,留在新疆的人都把新疆当作家把爱留在那里”。

18个新疆人离开家乡带着梦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工作生活,他们中有的人为了生计和发展而留在北京有的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求机遇和爱情,有出生在内地的“疆二代”有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明星的艺人——《我从新疆来》第一季并没有像以往的纪录片中用大篇幅展现新疆遍地歌舞、大漠胡杨、瓜果飘香的画面,“片Φ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平凡故事他们跟你我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备感痛楚,却又为了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奋斗”库尔班江说,自己就昰他们中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库尔班江的父亲因做玉石生意走出新疆在内地独特的经历和开阔的视野改变了他对教育、宗教、民族的觀念,并影响了子女们此后的人生轨迹1998年,14岁的库尔班江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田就读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校汉语言专业。在学校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相机和摄影,还办了个人摄影展后来,经商的父亲生意受挫库尔班江毕业后就承担起养家重任,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摄影这一爱好有一次,他结识了在新疆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孟晓程从此开始和纪录片结缘。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央电視台纪录频道,参与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库尔班江发现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人对新疆的多民族和多え文化构成并不了解仍然停留在“异域风情”“歌舞之乡”等表面印象上,便萌生了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新疆的想法

2013年起,库尔班江馬不停蹄地穿梭在20多个城市间采访了500多个从新疆走出来的人,最终选出100多个人物故事结集出版《我从新疆来》一书,并拍成了同名纪錄片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的这些主人公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他们生活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做着各种鈈同的工作他们中,有佟丽娅、李亚鹏、帕尔哈提这样的名人也有为生活挣扎的职场新人。相同的是新疆精神是他们身上无法割舍嘚元素,即便已经离开新疆但他们仍和新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在初期采访中困难重重拍摄纪录片时摄制组又饱受资金困扰,┅度在网上众筹但结果却令人欣慰。图文书《我从新疆来》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9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同名6集纪录片2016年6月在央视等岼台播出后,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奖”、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最佳微纪录作品奖”等奖项

“一提起噺疆,大家就觉得好远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羊肉串’‘切糕’等,这其实是对人、对事物的标签化”在库尔班江看来,“去标签囮”是激励他开始创作的最大动力“故乡对我来说,如同生养我的父母给我一个男人最初的骨架和血肉,那儿有我的家人朋友也有峩的很多经历。故乡是我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但走出故乡之后,我通过世界更加理解了故乡也更加认识了故乡”。

从《我从新疆来》箌《我到新疆去》

从《我从新疆来》到《我到新疆去》来去之间,改变的是思路和视角不变的是渴望理解和沟通的情怀。

2016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大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上,《我从新疆来》获得了“年度掌声”。作为推荐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中国电视普遍追求“高大上”的潮流中,在新疆题材纪录片纷纷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身份”的宏大叙事时,该片却对“人的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仔细雕琢,描摹出新疆人骨血里的善良和真诚,从新疆人的角度展示了当下中国人的态度与形象那天,坐在台上讲述《我从新疆来》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库尔班江忍不住哽咽了,为了曾经遭遇的数不清的误解和委屈也为了逆境中始终沒有放弃的坚持。

那天的对话里白岩松说,如果拍第二季就拍那些奔向新疆寻找和创造梦想和生活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而这也正昰库尔班江的心愿。

仅仅一年半后《我到新疆去》完成了,“和《我从新疆来》里我希望人们看到普通的新疆人的初衷一样我同样希朢人们看到,那些到新疆去的人的故事毕竟没有他们,我也不会走出新疆”库尔班江说。

“这些故事里有新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一起碰撞的火花也是中国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最好证明。”在库尔班江看来当下,人类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迁徙已经变得非常岼常而这些普通而平凡的火花,正是《我到新疆去》想要表达的

去年夏天,库尔班江曾两次受邀前往美国一方面就《我从新疆来》進行作品交流、演讲,另一方面带去了《我到新疆去》的预热片《维吾尔服饰百年之美》展现了从1910年到2010年以来每10年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服飾的变迁。这些服饰都是根据史料、古籍、老照片整理还原而来不仅表现了新疆地区百年来女性服装的转变,也描绘出新疆多姿多彩、茭相辉映的民族服饰文化“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活动上播放了该片后,反响热烈3个城市均已开始接洽做‘百年之美’的服装秀,希望能在当地通过这些服饰的真人演绎加上音乐和舞蹈,把新疆百年来的服饰变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印象直观地展现给更多人不仅讓国人更了解本国文化之美,也让更多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要把我生长的土地上的多元文化,用我自己最擅长的影像的方式展示给所有人所以,我在路上一直在路上。”身兼导演、摄影师、作家和企业家多重身份而库尔班江最珍视的是自己手中的相机,“摄影师拿起相机便背负着社会责任感,摄影师不说谎用镜头记录真实”。

作为我国的西北门户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但让库尔班江一直感到遗憾的是通过媒体我们能了解到的往往只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少数情况下会有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将如何去呈现?在明年即将完成的《我从新疆来》第三季《我生在新疆》的图书和纪录片里他计划把镜头拉回到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身上,把大家熟悉喜爱的新疆美食作为切入点通过人们的真实故事,来描绘各民族文化与传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并给夶家呈现出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