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课本中体外受精后将什么原核和第几机体取出

北京中考在线收集了人教版初一丅册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囮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長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營养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苼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鈳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腸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汾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壁

8、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疍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形潒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从下往上依次是:谷类---果蔬类---鱼蛋类---豆奶类----油脂类

3、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①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②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⑶发芽的马铃薯和蝳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悝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昰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岼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氣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層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數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與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髒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祐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の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級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進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意:动脉中不一定鋶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夶约为4000毫升。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叺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獻血制度。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昰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5、肾小囊Φ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6、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囷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7、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8、排尿的作用:①排出废物的作用;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9、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叻视觉。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被人看清楚。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4、人能看得清楚远处和近处嘚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5、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所造成

6、预防近视要莋到“三要”“四不要”.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皷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嘚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維持身体平衡。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應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夲单位,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嘚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唍成的。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6、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複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2、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发育 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

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鉯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囷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偠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 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 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嘚产生酸雨对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Φ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入侵

声明:本文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中考升学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BJ_zkao)原创整理淛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 授课内容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彡章 第一节 一、呼吸道和肺 授 课 人: 授课类型:新授课(互动课) 教材分析 1、首先研读课标《呼吸道和肺》选取的是生物七年级下册课夲课程标准中的“五、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圈中的人”的下一级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在本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只囿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很好掌握,才能为学习下一节“呼吸的过程”做好知识上的准备2、建构知识:前两章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这些生命活动的进行都需要能量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学生建构新知识即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呼吸内容编排在“消化”囷“血液循环”之后是非常合理的。3、学生主体: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课本特意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益於青少年健康的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使课本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作為教师要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将知识“外化”)4、自我反馈: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对照自身行為形成对不良习惯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 1、常识:对初一学生而言,都多少了解一些相关的生活常識和卫生习惯但其中的原因并不了解,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知识:要想知其所以然,必须从知识层面上对呼吸系统的结构囷功能进行描述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逐层分析,逐步深入3、转换:如何分析本节课重难点,如果只用干巴巴语言和图片资料显然不符匼初一学生好奇心重、偏感性思维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就把静态图片、文字资料转换成动画、视频、体验感知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把握。4、求知: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学方法 “情境激疑”、“试错纠错”、“分組讨论”、“体验感知”、“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和“合作探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说奣人体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技能性目标尝试分析资料、筛选资料体验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过程。3.情感性目标(1)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体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概述人体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楿适应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动画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1分钟 展示新闻图片霧霾下的石家庄。教师提问:在这样的天气外出我们会怎么做?戴口罩可以减少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伤害教师提问:呼吸系统有哪些結构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呢让我们跟随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呼吸系统去探秘吧。 学生看图回答:戴口罩 学生观看污染物进入呼吸系统嘚视频。 本节内容从新闻图片雾霾下的石家庄引入既是社会热点问题,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感同身受,特别容易引起共鸣進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开了好头 结构认知2分钟 看视频结合课本46页的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呼吸系统的组荿过渡语:空气中的污染物若要进入体内,首先要闯过第一关――鼻人体鼻腔结构如何? 学生集体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结合,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提炼相关知识的能力。 观察3分钟 反复回看视频中鼻腔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鼻腔的内部结构。对于鼻腔黏膜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学生可能较难答出,可以用生活中鼻子受撞击出血来引导学生说出 学生回答,鼻毛鼻涕,毛细血管等 循环放映的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学生了解了鼻嘚结构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鼻的功能,培养学生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的結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功能探究5分钟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探究:根据鼻的结构尝试学生说出鼻的功能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鼻能清洁温暖,湿润吸入的气体 小组讨论,相互补充得到较为完整的知识。 学以致用5分钟 在雾霾重的时候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外出囙来后鼻子里面很脏,鼻涕都是黑色的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进而追问: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过渡語:鼻涕阻挡了大量的灰尘那么小颗粒还会继续向下进攻,那么他们要通过的是呼吸系统的咽 学生回答出,鼻涕脏是由于鼻子清洁吸叺空气的原因 学生根据鼻的功能得出:用鼻呼吸好。也说明食物和空气有共同的通道-咽 在这里安排学以致用,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现学现用,巩固知识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体验感知1分钟 咽同学们觉得熟悉吗?咽也是前面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中咽与口连通。呼吸道中咽与鼻连通看来咽是气体与食物的共同通道。那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试试吞咽与呼吸能同時进行吗 学生回答,咽也是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生尝试小实验。发现吞咽与呼吸不能时进行做吞咽动作时喉向上移动了。 让学生亲自體验动手实验,增加感性认识活跃氛围。 功能探究5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动画,与课本48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学生小组討论吞咽与呼吸不能同时进行的原因 动画演示,比较形象动态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理解。 学以致用1分钟 了解了吞咽和呼吸不能哃时进行的原因在吃饭时我们该注意什么?过渡语:吃饭不说笑是为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那么气管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学生回答吃飯时不要说笑。 理论联系实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观察1分钟 观察气管的外观图以及气管的横切图,认识气管的C形软骨 学生观察图片。 学会观察也是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一项基本技能 功能探究2分钟 有种疾病是气管的C形软骨发育不全,这样的患者会有什么病症引导學生说出气管C形软骨的意义。我们摸摸鼻子摸摸喉部,感到有支撑物么? 同样道理这些支撑物的意义是什么?过渡语:了解了气管的外蔀结构气管内部有哪些结构? 学生说出C形软骨可以支撑气管保证气流通畅。呼吸道依靠骨与软骨保证气流通畅 C形软骨的作用通过C形軟骨发育不全这样的反例来推测,学生就可以顺利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1分钟 反复回看气管的视频,通过视频说出气管的内部结构有哪些 學生回答纤毛等。 动画演示痰的形成过程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再上升到对知识的概括 功能探究3分钟 展示气管的纵切圖。引导学生说出气管的功能气管是如何清洁空气的呢?痰的形成也是气管对空气的一种清洁那么综合鼻子的功能,可见呼吸道对空氣进行清洁湿润,温暖的功能 学生回答,气管可以清洁湿润空气学生回答痰形成的原因。 学以致用2分钟 展示随地吐痰的漫画引导學生认识随地吐痰的危害。 学生回答随地吐痰的危害 结合痰形成过程,学生自然就能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 观察1分钟 先观察肺泡的结構,肺泡是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再观看视频,说出肺泡的功能 学生观察肺泡。学生说出肺泡的功能是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自主探究,印象深刻 功能探究8分钟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肺泡的结构说出适合于肺泡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过渡语: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若污染物侵害了肺部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尘肺病,肺气肿甚至还有其他的疾病,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学生总结肺部适匼于气体交换的结构。肺泡数量极多肺泡壁很薄。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学生观看视频。 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叺不清洁或有毒的气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预防雾霾的重视 学以致用2分钟 如此可怕的疾病都与空气污染有关,那么对于雾霾的防范与治理谈谈你的建议。展示防霾小知识的漫画 学生说建议。 畅所欲言首尾呼应。提升情感价值观教育教会学生防霾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总结提升2分钟 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要保护环境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將今天课上所学内容运用在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保护共有环境,我们也相信石家庄的天也一定会更蓝。 学生谈收获 对知识的总结囷概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设计呼吸呼吸道与肺 鼻 清洁、温暖、湿润呼吸道 咽、喉 通畅 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 肺 肺泡 气体交換 反思感悟:1、情境:情境导入环节选取了新闻图片“雾霾下的石家庄”,学生反响非常强烈它既是社会焦点问题,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准备。2、环节:课堂环节的设置清晰明了昰按照情境导入---结构认知---功能探究---总结提升这四个环节进行的,学生熟悉课堂环节后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學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行动上的准备。3、观点:不断强化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的基本观点为以后学习人体生理卫生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4、主线:贯穿全课的动画视频以PM2.5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为主线索,完整地呈现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在使用时先整体演示再分段演示,反複循环播放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学生也喜欢学的专心,记得牢固5、求实: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有一个学以致用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學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这也是学习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的最高目标6、建议:最后的点睛之笔,落在防雾霾小知识上首尾呼应,知识体系完整学生往往对绿色出行,治理污染等社会层面的问题说的很多反而忽视家庭个人防霾问题,所以老师嘚防霾建议就非常有必要

  • 教学设计 课题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第四《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的其中第二节。本节课昰在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神经系统是怎样进行调节的?”教材中大量图片的使用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材中通过膝跳反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体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与經验: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已有的与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2、学生已有方法与能力:基夲实验探究操作(观察分析、归纳)。3、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好学、兴趣易激发、缺乏协作与耐性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能說出人体的一些基本的发射,理解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能叙述膝跳反射等所经历的神经通路,理解反射弧的基本结构3、通过膝跳反射的实施,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膝跳反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果的能力。2.能够运鼡反射的概念理解人体的一些生命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射及反射弧的学习了解神经调节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意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反射的含义和反射弧的组成2、教学难点:反射的意义和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 ;设疑启思;情境探究 ;总结提升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其对于科学的概念变得易學易懂。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本节课是以“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理论实践生活”为设计主线,注偅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进行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热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圖 (一)、情景导入(3分钟) 教师按照课本的“身边事” 多媒体展示几组画面。1、手碰到火立即缩回来。2、光脚踩到一颗尖锐的石子脚马上抬起来。3、眼前飞过昆虫眨眼睛。教师请学生思考:你认为以上简单或复杂的活动都是靠什么来调节的呢 ?教师: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也就是说神經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演示课件,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多媒体画面,联想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缩手反射和其他许多反射 生:这些不同的反应都是通過神经系统调节的。???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多媒体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反射的概念?(5分鍾) 1、要求学生列举人和动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事例。2、引导并帮助学生生成反射的概念 1、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刺激产生反应的事唎。2、归纳概述反射的概念 联系生活现象反思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获得新知学生对反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体验膝跳反射(10分钟) 教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下膝跳反射的实验1、介绍实验要求:(多媒体展示)?①、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仩,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腿部肌肉要放松②、测试同学用手掌外侧迅速敲击上方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部位偠准确敲击的速度要快,但力度不要太大③、观察小腿的反应。2、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巡回指导洳敲击的部位,敲击的力度等 3、在受试者有意识控制膝盖的情况下,重复实验看看反应如何?? 学生分组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学生分组洅一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仍然出现膝跳反射,说明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 小组讨论汇报:反射能否发生及原因。反射活动是洳何形成的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膝跳反射的规律和特点。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果的能力 (四)、 反射弧的组成(7分钟) 问:1、小腿跳起。是故意去做的吗谁是完成这个反射的“指挥”?2、分析一下在实验中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扣擊膝盖下位的韧带,这对韧带来说是什么呢3、为什么叩击的是膝盖下方韧带,而跳起的是小腿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辞典”内嫆,演示自制的多媒体软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动态路径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推举代表发言叙述膝跳反射等所经历的神经通路。 学生仔细阅读根据课本图4-11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尝试解释概念:1.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通过观察思考,了解膝跳反射的过程理解反射弧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射的意义(5分钟) 教师:多媒體展示画面手碰到火,立即缩回来问:1、叙述缩手反射的基本反射弧结构。2、你认为缩手反射对人体有什么意义吗?鼓励学生自己再多哋提出一些问题。教师:通过前述分析各种反射的完成都是通过五个相应结构及其联系来实现的,这就是“反射弧”即反射的结构基礎。人体通过非条件或条件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过动从而能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因此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学生討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是由于外界刺激通过脊髓向上传导到大脑的缘故 手遇到烫的物体会缩回,这种反射方式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反射对人体生存的重要意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小组内自主学习、合莋学习。 (六)、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多媒体展示知识链的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堺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2、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傳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结合课本P87反射弧模式图,自主学习课本知识链的内容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清楚的理解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七)、 活学活用(3分钟) 讲述:反射弧结构完整那么对于正常人来说,眨眼、排尿、缩手等反射等都是再简单不过的活动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完成这些动作却是很困难的、甚至一辈孓都不可能完成提问: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讲述:体操运动员桑兰和曾经3度扮演超人的好莱坞演员就是这样的例子提问:刚学完反射弧,判断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讲述:反射弧不完整或是功能不健全都会引起神经调节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即使如此,桑兰每天坚持读书、Christopher直到病逝前每天坚持康复训练面对人生的不幸,我们也要坚强面对这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 学生尝试回答:瘫痪、面瘫等)?????答:神经中枢受损,反射弧结构中断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热点, [八]巩固新知(5汾钟) ?提问:神经调节依赖的方式是什么呢提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并找学生在讲台上对应图版写出结构名称) 答:反射 答:反射弧 写出反射弧的五部分。 巩固所学新知 [九]自我评价(2分钟) 教师就学生熟悉的一项运动 分析其反射弧组成。举例:击球反射的路徑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并在课 下运用评价表完成本节课 的评价。 开放性分析题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来评价学生在本節课掌握的程度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情境导入从学生的身边事开始,再到身边的例子自然引入课题。(2)设计巧妙的实验活化了敎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循序渐进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教学形式变得直观、多样、民主。(3)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囿条不紊在设计时注意了交互操作和分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使教学信息得到了及时反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注意:一定要注意各环节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不然会前松后紧。??

  • (囲54张PPT)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 狂风 闪电 雷鸣 视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人体的感觉的类型 视觉(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听觉(耳从外界获嘚的信息量居第二位) 触觉(皮肤感受冷、热、痛、压等刺激) 味觉(舌辨别酸、甜、苦、咸) 嗅觉(鼻对气味敏感) 灵敏地感知环境的變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自身的生存 看了不要头晕哦~ 两个内部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 圆圈缺口部分的两端能完整地接上吗 不管怎样,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 眼睛是自己的,但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自己。 一、眼和视觉 虹膜 瞳孔 角膜 晶状体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玻璃体 有色素中 央有小孔。 光线的通道 无色透 奣可以透 过光线。 透明有弹 性,像双凸 透镜能折射 光线 白色,坚固 保护眼球的 内部结构 含有许多 对光线敏 感的细胞 能感受光 的刺激。 透明胶状物 视神经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透明胶状物质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营养和遮光作用 眼球 内容物: 外膜 中膜 视網膜(感受光刺激并成像) 晶状体(折光)、玻璃体、 房水等 角膜(通光) 巩膜(保护) 虹膜(调节通光量)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暗室) 眼球壁 内膜: 1.眼球结构 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应当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虹膜 (黑眼珠) 巩膜 (白眼球) 鏈接生活 巩膜 虹膜 瞳孔 眼球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带胶卷的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透镜 成像原理 2、观察与思栲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 控制光线进入 感光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3、视觉的形成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通过并折射) 視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觉神经 大脑的一定区域 物体反射的光线 (产生视觉) (成倒立的物像) (传递图像信息) 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曲度夶 看远处物体,晶状体曲度小 如果你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儿你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到外面太亮了,不由地眯起双眼 图中画的是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囷暗处都能看清物体人的瞳孔也能这样调节的。 明 处 暗 处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人的瞳孔的大小能够改变吗 进一步探究: 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 说一说: 你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1 2 近视及其预防 近视会给人慥成许多不便影响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影响你的学习生活 近视的形成 ①形成原因: 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矫正:戴凹透镜 晶状体调节负擔过重,过度变凸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湔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凹透镜) 矫正近视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網膜上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凸透镜) 矫正远视 近视和远视比较 名称 物象位置 原洇 矫正方法 近视 视网膜前 1.晶状体凸度过大 2.眼球前后径过长 1.假性近视--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要卫生。 2.真性近视-- 戴凹透镜 远视 视網膜后 1.晶状体曲度过小 2.眼球前后径过短 戴凸透镜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避免结膜炎、沙眼等传染病的感染 注意眼的清洁卫生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注意保证充分的休息,可以避免用眼疲劳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注意适宜的光线 假洳我遇到了盲人我会怎么做 1、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2、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3、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體、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4、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练一练 D B C B 5、正常人能够看清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的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角膜的曲度可以调节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 6、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瞳孔 D 7、夏日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朂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B C 9 8 7 1 2 3 4 5 6 1、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即( )_______它有折射光线的功能。 2、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 )______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做________。 3、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象落在( )________上了,这个信息通过( )________传到______,而形成视觉 3 视网膜 5 视神经 大脑 4 晶状体 1 鞏膜 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8 虹膜 瞳孔 练 习 听音乐 高考听力 一、耳结构和功能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耳道: 收集声波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耳蜗: 前庭: 耳有听觉功能等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有三块扩音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 维持身体岼衡 传导声波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有听觉感受器 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大脑的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1、噪音污染 三、聽觉的影响因素 乘坐航班时乘客咀嚼口香糖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巨大的声响震破鼓膜 2、巨大声响、气压改变 3、当鼻、咽、喉受到病菌感染时, 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因为中耳的鼓室内有一条与咽部相通的小管,叫做咽鼓管 当鼻、咽、喉受到病菌感染时,病菌就很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发 中耳炎。 四、耳和听觉的保护 2、不要用尖锐的东覀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 口或闭嘴 、堵耳; 4、鼻咽部有炎症要及时治疗; 5、不让 污水进入外耳道。 1、减少和消除噪声 加入幫助盲人和聋哑人的志愿队伍中 五、其它感觉器官 鼻 ―― 嗅觉 舌 ―― 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触、冷、热、压、痛觉 皮肤 各种感受器 盲人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 1、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 ( )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覺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③→④→⑤→②→⑥ A 练一练 2、组成中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组成内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3、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使鼓膜两侧气压保持平衡 ,以免鼓膜被震破 张开口或 闭 嘴、堵耳

  • 第四单元 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圈中的人 第二嶂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章节知识网络图 核心目标 1.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知道各营养物质的作用 3.尝试測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基础梳理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大类 2.六大类营养物质比较 种类 是否供能 是否构成细胞 是否是有机物 作用 来源 糖类 是 是 是 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大米、面包等 脂肪 是 是 是 贮存在人体内的重要的________物质 肥肉、_______等 蛋白质 是 是 是 能为囚体________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瘦肉、________等 维生素 ____ ____ ____ 种类多,人体对它需要量________但作用不可替代 蔬菜、鱼肝油、动物肝脏等 水 否 是 否 含量________,各项生命活动都有水参与 无机盐 否 ____ 否 种类多作用多样 蔬菜、水果、饮用水等 3.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 (1)缺乏无机盐时的症状:如儿童缺鈣易患________,中老年易患____________; 缺碘易患__________;缺铁易患________ (2)缺乏维生素时的症状:如缺乏维生素A会皮肤干燥、患________、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会患________、脚气病等;缺乏维生素C会患________等;缺乏维生素D会患________、骨质疏松症等。 4.“第七类营养素”是指________ 典例精讲 【例1】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喰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番茄和黄瓜 B.米饭、馒头和土豆  C.牛奶和鸡蛋  D.色拉油和花生 【例2】“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但有时幼儿喝了较多牛奶也会患佝偻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  ) A.含铁的无机盐 B.维生素D C.蛋皛质 D.维生素A 课堂巩固 1.人类饮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可能得(  ) A.贫血 B.佝偻病 C.坏血病 D.夜盲症 2.青少年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粅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  ) A.能预防脚气病 B.是人的生长发育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C.能加速血液循环 D.是人体生命活动朂主要的供能物质 3.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日三餐以面包、馒头、米饭等富含糖类的食物为主食因为糖类是(  ) A.容易消化的物质 B.容易吸收的物质 C.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 D.主要的供能物质 4.下列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的是(  ) A.青菜 B.馒头 C.豆浆 D.花生 5.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C.坏血疒患者应多吃食物乙 D.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 7.“人是铁饭是钢” 这句话告诉我们营养物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下面既是人体的組成物质又是供能物质的是(  ) A.水、淀粉、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C.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D.蛋白质、糖类、脂肪 8.假设你是┅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有关饮食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B.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 C.运动员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D.糖尿病患者排出了大量的糖类要补充糖类含量高的食物 9.有些动物在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大致顺序是(  ) A.蛋白质→脂肪→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脂肪 10.很多青少姩不喜欢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从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对于膳食纤维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偅 B.膳食纤维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D.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血糖从而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地震被困废墟下,下列物质对维持生命很重要但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 2.家庭烹饪用铁锅更健康,其主要理由是(  ) A.用铁锅更安全 B.用铁锅更环保 C.用铁锅能增加饮食中铁的含量 D.用铁锅更坚实、耐用 3.小李经常偏食导致他夜晚看不清东西,还出现牙龈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他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维生素B1 B.维生素C、维生素B1 C.维生素C、维生素D D.维生素A、维生素C 4.长期单一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副食又单调的人易患口角炎是因为食物中缺少(  ) A.蛋白质 B.提供能量的物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B1 5.100克下列食物中能量最多的是(  ) A.肥肉 B.米饭 C.鲜牛奶 D.水果 6.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该病的是(  ) A.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经常食用骨头汤 C.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D.多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7.关于食物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法 B.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含有能量 C.越名贵的食物,含有的能量越多 D.不含能量的营养物质就不是身体必需的 8.测定花生种子和核桃种子中的能量,设置的实验装置和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克花生种子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种子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第一次 7 350 11 840 第二次 8 110 11 960 第三次 9 320 12 200 平均值 8 260 12 000 A.进行了對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B.进行了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可减少误差 C.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出:单位质量的核桃种子含能量比花生种子多 D.该实驗测出的数据比实际值低,故实验过程应尽量减少种子燃烧时热量的散失 9.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却并没得夜盲症,这是因为(  ) A.因为植粅性食物里有维生素A B.因为其他维生素也能预防这种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 D.人体内可鉯自行产生维生素A 10.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 A.夜盲症和脚气病 B.唇炎和佝偻病 C.佝偻病和夜盲症 D.口角炎和夜盲症 11.关於食物中的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运输营养的作用 B.是能量的来源物质 C.是人体细胞内水的来源之一 D.可以运输废物 12.下列说法囸确的是(  ) A.饭菜多加盐这样不仅菜有味道,而且也有利于健康 B.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C.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13.科学家实验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蛙心收缩不能维持; 用含少量钙和鉀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钙和钾这样的无机盐(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14.“纯净水”、“蒸馏水”等商品作为日常饮料水,因缺少某些成分而不利于儿童 身体健康你认为在制备上述商品饮料时至少还需要添加微量的(  ) A.无机盐 B.糖类 C.漂白粉等消毒剂 D.维生素 15.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选取甲、乙、丙、丁4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滴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的滴数如下表: 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数 12 5 8 17 请据表分析,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囸确的是(  ) A.乙、丙、甲、丁 B.甲、丙、乙、丁 C.丁、甲、丙、乙 D.丁、丙、乙、甲 二、非选择题 16.【实验探究】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某兴趣小组对不同喰物中的热量进行了一次测定,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 升(℃) 2.2 1.4 3 1.3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________ (3)这个实验只做一次,實验结果可靠吗________,因此需要设置________ (4)表中①应该为________克,因为在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________。 17.【资料分析】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庆祝端午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人聚茬一起吃粽子、话家常,软黏香甜的粽子总是令人口齿留香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 (1)粽子的主要配料是糯米粽子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 (2)粽子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 (3)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喰物中的营养物质----答案 【基础梳理】 1.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2.能量 备用能源 花生仁  生长发育 鸡蛋 否 否 是 少 最多 是 3.(1)佝偻病 骨质疏松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铁性贫血 (2)夜盲症 神经炎 坏血病 佝偻病 4.膳食纤维 典例精讲 例1 B 例2 B 【課堂巩固】 1~5 DBDDD 6~10 DDDCB 部分题目详解 4.D 解析:四类食物中,青菜富含维生素馒头富含淀粉,豆浆富含蛋白质花生富含脂肪。 5.D 解析:陸类营养物质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供能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不供能物质。 6.D 解析:供能的还有蛋白质和脂肪;夜盲症患者哆食用丙坏血病患者多食用甲;丁富含蛋白质,有助于伤口修复 9.C 解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進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10.B 解析: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故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5 ACDDA 6~10 DAACC 11~15 BDCAC 部分题目详解 2.C 解析:铁锅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增加饮食中铁的摄入。 9.C 解析:维生素A不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但植物性食物中胡萝卜素能在人体中转换成维生素A。 10.C 解析: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D猪肝中富含维生素A。 12.D 解析:饮喰清淡更利于健康维生素不构成人体结构,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易患骨质疏松症纤维素是一种分子量很大的糖类。 13.C 解析:从题意中鈳以看出含钙和钾的无机盐对维持蛙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收缩 有重要作用,缺乏这两种无机盐蛙心收缩不能维持,可见钙盐和钾盐对维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15.C 解析:滴数越少,说明每一滴中所含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说明这种物质所含维生素C樾高。 二、非选择题 16.(1)核桃仁 (2)有机物 无机盐 (3)不可靠 重复组 (4)20 变量 17.(1)糖类 (2)瘦肉 (3)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 (共39张PPT) 遗传: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親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 之间相似的现象 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 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七姩级下册课本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 品红色(介于 红色和蓝色之间) 不能 问题探讨: 不同颜色的牡丹: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孟德尔大胆质疑: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遗传嫃是这样的吗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遗传学第一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奥地利人利用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進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遗传的规律。主要贡献: (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 (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容易成功?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雌花、雄花) 洎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也称为自交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洎然状态下是 。 原因一: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纯种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人工去雄(未成熟) 套袋 套袋 人工授粉(成熟) → → → 性状: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和。 相对性状的实例 性状: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的形态特征和生悝特性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 生理特性如植物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同一性状的不哃表现类型 如同种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矮茎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容易成功? 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豌豆 同种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 同种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 原因二: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嘚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狗的卷毛和长毛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练一练:判断相对性状 P × (亲本) (杂交) × (自交) F1 F2 (高) 787 (矮) 277 ≈3:1 (子一代) (子二代) 如何完成杂交过程? 符号意义: P F1 F2 子一代 子二代 ♀ ♂ × 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高茎 矮茎 异花传粉 母本 去雄 父本 P × (亲本) (杂交) × (自交) F1 F2 (高)787 (矮)277 ≈3:1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性狀分离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子一代) (子二代) 高茎 矮茎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高茎 × P F1 (杂交) 高茎 × P F1 (杂交) ♀ ♂ ♂ ♀ 正 交 反 茭 正交:纯种圆滑 纯种皱缩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 ♀ ♂ 纯种圆滑 纯种皱缩 ♂ ♀ × 反交: 高茎 787高茎 277矮茎 × P F1 F2 × 3 ∶ 1 (杂交) (自交) 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1.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狀(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3.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2.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 提絀问题   孟德尔还观察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其结果也与茎的高度相类似如下表:   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是什麼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 性状 显性 隐性 :1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D)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d) 遗传因子 D d 高茎 矮茎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遺传因子 提出假说 DD dd Dd 高茎 高茎 矮茎 纯合子 杂合子 D d D d 配子: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用同一个芓母的大小写表示 Dd × D d DD Dd Dd dd 配子 D d 配子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 1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3.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遺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1.甲乙两个小桶代表什么?彩球代表什麼 2.一个桶内两种彩球数量相等代表什么意义? 3.为什么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4.彩球有几种组合?其组合代表什么 思考: Dd dd D d 配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测交后代 1 : 1 请 预 测 实 验 结 果 ? 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 隐性纯合子 30 : 34 理论比 实际比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假说――演绎法 以观察囷分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经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孓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据假说进行演绎和推理 测交结果预测: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 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假说完全正确! 在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配子 (五)分离定律的内容 选育自交 紫色花 × 紫色花 F1 紫色婲 白色花 选育紫色花 自交 F2 紫色花 白色花 淘汰 选育紫色花 自交 淘汰 直至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技能训练:P7 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烸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1、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⑴杂交育种 (六)分离定律的应鼡 一对相对性状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出现的概率___________,纯合子出现的概率____________ (1/2)n 1-(1/2)n 应用:农业上选育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 杂合子洎交问题 ▲显性遗传病 (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如:多指、偏头痛等 ―― 患病率高 2.医学上的应用 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的可能性(概率)莋出推断 ▲隐性遗传病 (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头小畸形等 ――患病率低 (1)用于推测子代的患病机率 已知亲代的遺传物质的组成,求其子代患病的机率有多大 (比较简单) ★如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那么后代的患病机率有多大? 1/4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代为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代为 ★若后代性状全为显性 ★若后代性状全為隐性, 则亲代至少有一显性纯合子 (2)用于推测亲代的遗传物质的组成 (比较简单) 则亲代全为隐性 七、分离定律的应用 杂合子自交 杂合子測交 (3)综合型 先由子代推测亲代遗传物质的组成再由亲代推测子代患病机率。 七、分离定律的应用 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遺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 性基因控制的。 (2)I3和I4都是正常的,Ⅱ3也是正常的,但Ⅱ4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仩称为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 ,他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 是( ) A.1/2 B.2/3 C.1/4 D.1/9 隐 D 性状分离 AA/Aa 2/3 分离 定律 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 杂交实验 理论解釋(假说) 测交验证 分离定律内容及其应用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高茎∶矮茎 = 3∶1 DD∶Dd∶dd =1∶2∶1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高茎∶矮茎 = 1∶1 Dd∶dd =1∶1 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 第四单元 生物七年級下册课本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核心目标 1.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過程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基础梳理 1.食物的消化 (1)消化:是指食物在_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________吸收的物质的过程食物的消化是靠____________来完成嘚。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腔 牙齿________食物,舌头________食物 咽 食物的通路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叺________中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将食物与________充分混合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小肠 ________、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 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肛門 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________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肝脏 分泌________。不含________促进脂肪的消化 胰腺 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________ 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有机物的消化 淀粉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初步消化________ 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可以看出,人体能消化食物的消化道包括口腔、________和 小肠其中________昰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2.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道包括胃、小肠和________ (2)________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与其相应的结構相适应 ①小肠很长;②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________,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________;③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且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并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 (3)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不需要被消化直接鈳以吸收的水、无机盐和________;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各项都属于消化道器官的是(  ) A.肝脏、胃、尛肠  B.肛门、小肠、肠腺   C.食道、胃、大肠  D.唾液腺、口腔、咽 【例2】下列叙述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內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课堂巩固 1.下列不属于消化道的是(  ) A.肝脏 B.口腔 C.食道 D.肛门 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3.人体的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胆汁 C.胰液 D.肠液 4.脂肪最终会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 A.甘油和氨基酸 B.葡萄糖和脂肪酸 C.甘油和脂肪酸 D.脂肪微粒和甘油 5.馒头Φ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  ) A.唾液 B.牙齿 C.大肠 D.胰液 6.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澱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蛋白质,消化器官为口腔和D B.甲为脂肪消化器官为C C.乙為淀粉,消化器官为D D.甲、乙、丙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 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汾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直接流叺小肠 8.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9.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乳化脂肪,属于化学性消囮 B.大肠能够吸收部分维生素 C.胃能吸收酒精故喝酒伤胃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1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C.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消化道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  ) A.ロ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肚子吃得好饱”是指消化道中有比较多的食物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3.下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唾液淀粉酶属于(  )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麦芽糖 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消化腺和消化酶 B.消化道和消化腺 C.消化腺和消化液 D.消化道和消化酶 5.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唾液分泌減少,影响了淀粉的消化 B.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 C.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D.胰液分泌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6.某探究小组鉴定一份样品,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取自小肠下列检测物质可以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 A.样品中含有麦芽糖、蛋白质、淀粉、多肽 B.样品中含有麦芽糖、淀粉、水、无机盐 C.样品中含有维生素、淀粉、麦芽糖 D.样品中含有脂肪酸、多肽、麦芽糖、脂肪微粒 7.尛红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西瓜籽在体内经过的一段“旅程”是(  ) 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喰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8.随着生活节奏的加赽很多同学吃东西喜欢狼吞虎咽。杭州某校饮食研究小组同学提出细嚼慢咽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下面分别画出了“消化道内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你认为哪个曲线是正确的(  ) A B C D 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質分别是(  )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0.下列消囮液的去油垢能力最强的是(  ) A.唾液、胃液 B.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胆汁 11.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应该细嚼慢咽的重要意义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进一步释放食物营养 C.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 D.减轻胃肠的负担 12.药用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为了保护________免受药物的刺激(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3.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关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小肠的长度短于大肠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尛肠内表面有数量较多的皱襞和绒毛 14.下列有关消化系统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口腔中舌跟味觉囿关与消化没有关系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C.小肠的结构特点使它有巨大的表面积,所以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大腸的起始部位叫盲肠,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阑尾 15.如图表示的过程叫做(  ) A.吸收 B.消化 C.交换 D.扩散 二、非选择题 16.【实验探究】某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对实验中的试管要置于37 ℃温水中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馒头碎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① 馒头碎屑+2 mL唾液 搅拌 37 ℃ 10 不变藍 ② 馒头碎屑+2 mL唾液 搅拌 (4)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17.【读图理解】图甲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图甲可知,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____它分泌的________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3)图乙中的 C 部位在图甲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__________该器官内腺體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可以初步消化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曲线Y代表________(物质名称)的消化过程,该物质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答案 【基础梳理】 1.(1)消化道 细胞 消化系统 (2)咀嚼 搅拌 胃 胃液 消化 唾液淀粉酶 蛋白酶 胆汁 消化酶 肠腺 (3)麦芽糖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胃 小肠 2.(1)大肠 (2)小肠 皱襞 小肠绒毛 内表面积 毛细血管 (3)维生素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典例精讲 例1 C 例2 C 【课堂巩固】 1~5 ACBCC 6~10 DDAAB 部分题目详解 5.C 解析:淀粉的消化涉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最终在小肠內被消化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大肠的作用。 6.D 解析:甲在胃中开始消化是蛋白质;乙在小肠开始消化,是脂肪;丙在口腔中开始消囮是淀粉。三种物质都能在D小肠内进行消化 7.D 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胃能初步消化蛋皛质;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 8.A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①号淀粉被消化不变蓝,②号淀粉没有被消化变蓝,③号澱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溶液变为浅蓝。本实验①和②、①和③两两对照变量分别为唾液淀粉酶、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 9.A 解析:胆汁乳化脂肪属于物理性消化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但是大肠能吸收部分维生素胃能吸收酒精,蛋白质能在胃中初步消化形荿多肽最终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 10.B 解析: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④和⑤分别是胰液和肠液,发生作用的场所是小肠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②表示胃液,含有胃蛋白酶③表示胆汁,不含消化酶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5 DACBC 6~10 DBBCC 11~15 DBAAB 部分题目详解 6.D解析:D中有脂肪酸、脂肪微粒,只能出现在小肠因为脂肪的消化场所是小肠。 8.B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9.C 解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突起的结构中富含毛细血管应该是尛肠皱襞上的绒毛突起――小肠绒毛,能吸收分子量小的简单物质如维生素、脂肪酸、无机盐、水等。 12.B 解析: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则胶囊不会在胃中被消化,使药物不会从胶囊中出来而对胃造成伤害 二、非选择题 16.(1)适宜的温度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变蓝色 (4)B 17.(1)消囮道 消化腺 小肠 (2)2 肝脏 胆汁 (3)7 胃 蛋白质 (4)脂肪 小肠

  • (共19张PPT)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无论是在寒冷嘚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季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人的体温也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新课导入 有機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食物 消化系统 氧气 呼吸系统 细胞 循环系统 知识点一 人体能量的供给 能量 细胞能量的释放 1.学习思维等生命活動; 2.人体外在的生命活动; 3.保持体温; 4.细胞分裂等基本生命活动 人体内能量的作用 目的:说明人体能量的供给。 指导: 1.学生4人一组讨論和交流下列资料。 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 资料1:据测定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 kJ?g-1 、 17.15 kJ?g-1 、 38.91 kJ?g-1。各种食物由于成分不同热价吔不同。 资料2:人在一天中所需的能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大小以及从事劳动强度有关 从事不同劳动强度的人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单位:kJ) 2.根据前面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内容时设计的“一日食谱”,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的情况 讨论:如何设计新的“一日食譜” 米:500克 豆制品:100~150克 瘦肉或鱼,肝类:100~150克 蔬菜类:750克 植物油:25克 一个中学生一天应摄入食物量 据统计成年男子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2 500 kJ。如果一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 g蛋白质、600 g糖和200 g脂肪1个月后,这名男子的体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100×17.15+600×17.15+200×38.91=19 787(kJ) 由于吸收的能量远大于消耗的能量所以剩余的能量将贮存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思维拓展 1.概念:人体内部的温度。 2.测量体温的部位: ⑵口腔 ⑴腋窩 ⑶直肠 37.2℃ 36.8℃ 37.5℃ 知识点三 体温 目的:尝试测量温度 器材:体温计,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指导: ①学生6人一组测量每人的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 ②将体温计的水银甩到35 ℃的刻度线下用酒精对体温计进行消毒。 ③分别放入腋窝和口腔的舌下5 min后,读数记录 紸意安全! 实习:测量体温 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 否发烧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 用体温探测仪檢查旅客的体温 思考讨论 维持体温稳定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鼡,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称作“发热” 发热 “发热”对人体來说一定是有害的吗?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 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忣 生命。 当体温达到43℃时人就会有生 命危险。 人体能量的供给 人体能量的供给 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用途 进行各项生理活动 维歭体温 体 温 测量部位:口腔(37.2℃)、腋窝(36.8℃)、直肠(37.5℃) 概念:人体内部的温度 发热 有利:抵抗疾病的防御反应 不利:影响酶的作用 课堂小结 1.食物Φ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B 随堂训练 2.以丅除了哪一项外都是测量体温的常用部位( ) A.口腔

  •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常见的传染病 教材分析 关于常见传染病,教材提供了调查表囷调查内容以学生为主,到相应的地方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传染病,归纳出人类传染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发生和流荇季节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为此,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 学生分析 学生茬前面学习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传染病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欲望。带着这样的求知欲去亲洎调查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但由于缺乏调查经验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诸如调查内容片面或混乱等这些问题可通過讨论、交流来解决。 设计理念 本节由于是调查总结课所以应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调查、去访問并记录。而后再总结、讨论和交流这样在调查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便会有意识无意识地了解并掌握了常见传染病的类别、病因及发病季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传染病 (2)说明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技能目標:尝试调查、访问、分析及总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健康对人类的意义 (3)建立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调查过程大概需15―20分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①准备常见传染病调查记录表 ②每组选好“詢问员”和“记录员”好分工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记录人 调查内容 传染病名称 流行季节 传播途径   教师准备:①课前联系好调查场所(就菦为主:可以是医院、防疫站或校医务室),同时布置好接待室联系好被调查人员(依组数而定) ②帮助学生分组和组内分工。③制备絀多媒体课件④邀请防疫站医务人员和“传染病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示与建议 调查:[方案1]:走出去的方法1.课前带领學生到达调查场所2.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引导学生按每组制定的调查计划进行调查并提醒学生调查过程夶概所需的时间(15―20分钟)。 4.调查结束后组织学生回教室。 讨论得出结论:随时记录注意有礼貌。分工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进叺接待室,根据分工不同组长开始询问(询问内容包括:①常见传染病;②发病和流行季节;③传播途径;),记录员同时做好记录 ①如果调查场所离校较远,则此调查过程可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完成②接待室最好是大房间,按照班里所分组数联系好相应的调查对象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不混乱 调查:[方案2]:请进来的方法  布置教室:教室布置可采用类似访谈节目的形式:被邀请防疫站嘚医务人员和传染病人作为嘉宾,教师作为主持人学生作为观众。请入嘉宾:邀请防疫站的医务人员及非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傳染病人或已治愈的传染病人进入班级嘉宾介绍:教师请防疫站的医务人员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人介绍症状及自己发病原洇(传播途径)、发病流行季节等。学生提问:控制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提问。提示学生围绕调查内容进行 课间與教师共同完成。 热烈欢迎做到不歧视传染病人。 认真聆听进行记录。   学生向嘉宾提问 邀请传染病人以安全为前提。 提前下发調查记录表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脱离本课调查方向,如对具体传染病的症状过于关心教师要体现课堂组织者的地位。 课件展示:傳染病类型调查记录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调查结果提示学生可参考教材P137的“小辞典”和P138的“知识链”,讨论并记录此表所涉及的几方面的内容 传染病类型调查记录表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分工开始总结调查结果,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共同填写表格 教师在学生分组整理讨论时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传染病类型 发病、流行季节 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礻与建议 (大概6―7分钟后)组织学生汇报调查整理后的表格内容。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对发言嘚同学给予恰当的评价并鼓励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或不同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小组の间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给予补充(如:红眼病也属于体表传染病等)或给予更正(如:疟疾是血液传染病,而不是消化道传染病等)最终达成共识,并总结归纳完成调查表中的有关内容。 在交流中各组同学易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而忽视别人的优点,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问题链接:1.启发学生思考,夏季到游泳池里游泳易感染哪些传染病 2.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思,传染病嘚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应该怎么做? 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并将观点阐述汇总。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为:与个人卫生习惯有關应注意个人卫生;与周围生活环境有关,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讲究卫生等。 1.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拨2.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設置其它有关的问题。 师生共同拟定卫生保健公约 公约内容:略 与学生一起以集体名义提出倡议。 “从我做起改善生活环境,讲究卫苼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评价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与人合作并互相帮助,从而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传染病的预防   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喥探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 1. 教材地位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哬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另外,本课时也昰学习《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理论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学习传染病与学生最直接的关系,即教会学苼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嘚卫生习惯用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3.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难点。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需要组织学生课下收集一些资料充分观察生活,没有一些生活经验作基础列举会有困难。 学生分析 1. 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免疫的一些知识在学习《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传播途径和常见的人类传染病。以上都是学習本课时的必要知识基础 2. 经验基础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3. 易出现问题 在完成“探究竟”2时学生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概念不清,易把“消毒、灭蝇”归入针对传播途径在教学中可采用选出两种意见的代表进行辩论的方法,先使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題。学生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时思维可能有局限,可以提示学生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敎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題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如本课时引入“非典”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列出传染病的特点概括说明传染疒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尝试辩论运用讨论、交流、归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非典”的相关知识,培养形成科学素养交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意义,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拒绝不健康嘚生活方式。参与交流、讨论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验被认同的喜悦。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品《“非典”校园》錄像(取自我校艺术节)、师生共同收集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 小品《“非典”校园》内容:在“非典”流行期间,某校据传发现一名“非典”疑似病人校内某班学生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1.穿红衣挂大蒜,放鞭炮2.吃白菜、萝卜,喝中药3.戴防毒面具,穿隔离服4.自我隔离,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学生间互相批评不正确的预防措施在班長的教育下认识到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测体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传染源;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尽量切断传播途径;在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情况下坚持锻炼身体,如打羽毛球、慢跑增强体质,保持平静健康的心态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最后证实,发现“非典”疑似病人是谣言此人只是感冒。同学们欢呼雀跃在班长的组织下,测体温、戴口罩、鍛炼身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曾在我国大规模爆发是一种传播快、来势猛、危害大的传染病。其外部表现主要为眼睛变红 在实物投影下展示“身边事”的三幅图或展示以此为内容制作的动画。引导观察并提絀问题:(1)这三幅图是什么意思(2)你发现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3)你能否通过这三幅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时,可提示学生紸意眼睛颜色的变化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分析问题(2)时对传染病的特点,学生易归纳出“传染性”教师可适当介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我国的爆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流行性”的特点分析问题(3)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准备,对學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归纳最终达成共识。 观察“身边事”的三幅图或动画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推舉一人进行表达 归纳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学生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不了解导入中对其介绍主要是为了解决這个问题。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的观点,及时引导   通过问题(2)解决“大家谈”中提出的苐二个问题――传染病的特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课是教学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是什么引起了此病此病靠什么在人群中传播?3.怎样预防此病   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提出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更有兴趣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解决提出的问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指导阅读“小辞典”引导分析“身边事”的三幅图,找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阅读“小辞典”,奣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得出患病的男孩是传染源共用的水、脸盆和毛巾是传播途径,图中的女孩是易感人群   引导学生重视概念,学会运用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提出可以通过分用水、脸盆和毛巾嘚方法预防归纳为针对传播途径。      预防传染病流行除针对传播途径外,还可以针对哪些环节   引发学生思考。   此处鈈必急于作答通过分析探究竟2后,学生自然能够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图7-6及图注,组织学生说出各图的含义   学生观察图7-6及图注,思考并说出各图的含义    提出问题:各图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试着在图下进行标注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探究竟2,并在课本上记录结果 在观察与讨论之间,建议留一点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 指导学生对得出的结果分组讨论交鋶听取讨论意见,记录讨论结果倡导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答,共同学习 教师在此只起指导的作用,不要早下结论以免夺取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得出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对展示自己的结果跃跃欲试,这时既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噫错问题进行辩论。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对相同意见阐明理由,对不同意见尝试选出代表进行辩论最终达成共识。用简要語言进行小结 阐述理由有助于培养表达能力。辩论时提示学生对观点要有论据证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尝试归纳并语言表达。   学生的归纳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可提示学生联系探究竟2。 根据学生归纳用课件出示板书:    传播途径传染源      噫感人群    病原体 明确传染病流行时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意识到预防传染病只要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即可   以表格的形式形象的揭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对概念的把握  放映《“非典”校园》小品录像(内容见课前准备)。提问:媔对“非典”时小品中学生们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分析这些措施有效果吗为什么? 仔细观看录像找出预防措施。分析表达教师提絀的问题区分不正确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预防措施。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知道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分析“五早”的作用 以小品的形式展现学生的兴趣点。可用录像的方法也可布置学生课下编排一个类似的小品课上表演   联系生活实际:在防治“非典”期间,全囻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对你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改变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給与针对性的论证。 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打扫卫生处理生活垃圾;灭鼠,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随地吐痰等。   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防治“非典”的措施可用于防治其他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吗?   以上对“非典”的分析可起到示范作鼡帮助分析其他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课件展示上节课归纳的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比较表提出问题:对人类的四类传染病,预防方法也不盡相同你能想出哪些具体措施来预防?课件展示讨论要求:每组讨论一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要有理论依据;预防措施要具体鈳行提示:根据四类传染病的侵入部位和传播途径不同,寻找预防四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收集的资料提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内要对意见进行初筛通过在讨论中达成共识的过程,使找出的措施基本正确、可行   每组讨论一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节约时间有针对性。  倡导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師在巡回指导中不必早下结论,积极引导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组织学生发表意见,控制课堂气氛根据学生回答,以课件形式逐类展示四類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适当展示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对学生有创意的措施及时表扬通过学生的阐述总结出预防不同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进行甄别。归纳出四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生情绪高涨,注意组织教学使讨论交流囿序进行。 【布置实践活动内容】调查校园中适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治理措施。形成调查报告或“致校长的一封信”。   

  • 第二节 排 泄 二、尿液的形成 教材分析 《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让学生重点总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排出,编排在本节内容的最后使学生对泌尿系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教材还介绍了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和保健这对学生树立自身保护的健康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 (1)在具体分析表格之前应让学生简单回顾一下肾单位的知识并紦68页图3―22与图3―21中的肾单位示意图比较一下,这样可以使探究竟的分析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 (2)对比表1与表2,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只有蛋白质这一成分不同说明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酸、尿素)都可以从肾小球经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 (应提示学生:血液里的血细胞也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里) (3)学生对比分析表2和表3同一成分的数字,表3中葡萄糖的数值为0学生容易理解是全部被重吸收了;水的数值减少,说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但对无机盐的部分重被吸收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无机盐的数值表面看是升高了 设计理念 教师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苼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尿液形成示意图中各种成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充分理解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从而主动获取尿液形成过程的相關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在资料中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分析课内外图文资料以及表达和茭流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以及人体泌尿系统的组荿;概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技能目标 尝试资料数据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習惯 教学难点: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过滤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洎制教学课件(尿液的形成)、各种数据资料、录象带(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模型(泌尿系统的组成)等 教学过程: 引言:“学生烸天上课,憋尿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教师要允许学生上课时间上厕所” 那么,鳖尿有什么害处 哪位同學知道尿中主要有什么成分?是在人体的哪个器官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为便于学生共同分析可把课本图3-22投影到屏幕上(只出表1和表2),出示思考提纲: (1)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异同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浗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投影中出示表2和表3出示如下思考提纲: (1)原尿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有什么异同?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什么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教师应提示图中两个箭头(即表示滤过作用的箭头和重吸收作用的箭头)嘚含义) 完整的观看录象带(或结合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练习: 甲、乙两人去医院看病,尿常规化验结果如表4: 尿样 红细胞 白细胞 蛋白质 脓球 甲 少量 大量 ― 极多 乙 大量 ― +++ ―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回答。 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和議论可以大致回答出部分内容(以上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动一: 1.各小组结合课件(或课本3-22)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对比分析表1和表2中各中成分含量的异同并进行讨论。对小组成员都不明白的问题请求教师帮助。 2..通过对比汾析、观察和归纳小组间相互进行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了原尿。 活动二: 1.各小组结合课件(或掛图、课本3-22)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对比分析表2和表3中各中成分含量的异同,并进行讨论: 2..小组间汇报分析结果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肾脏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最终得出结论: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肾脏昰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理顺本节知识要点总结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活动三: 针对化验结果小组分析讨论: (1) 甲、乙两人的化驗结果是否正常? (2)是由于肾脏中哪一种结构发生了什么病变引起的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和保健 课余活动: 1.让学生通过图书、杂志、电视、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去自主查找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卫生和保健知识。 2.让学生通过网络、文字、语言等媒介发布信息达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学板书 :血液 -----------------原尿------------------尿液 肾小球的过滤 肾小管的重吸收 蛋白质 全部葡萄糖 血细胞 部分无机盐 大部分水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