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锥曲线线中的共轭直线文科生考不考

95. 关于圆的极点和极线

      下面开始介紹极点和极线为了易于理解,先从开始引进这些概念后面再考察关于一般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情况。但这不是必要的!我们完全可鉯直接考察任意圆锥线的极点和极限

图95-1是一个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P是圆内一点P’是圆外一点,OPP’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果PP’ 两点的位置滿足关系:OP.OP’= r2,则称P与P’关于圆互为共轭

如果P与P’共轭,则P是通过P’的两切线切点的弦的中点

[证明]设P, P’共轭。通过P作OPP’垂线茭圆于T,连OT与TP’因△TOP'与△POT共角,且由OP.OP’ = r2知OP’/ r = r/OP.,故相似;因∠OPT为直角故∠OTP'也是直角,即TP'为圆的切线同样可证TP向上也与圆交于一切点。

利用以上性质我们从圆外点P'可以找它的圆内共轭点P,且由圆内点P也可以找到它的圆外共轭点P’

通过共轭点P并垂直于OP'的直线PT就叫点P’關于圆的极线。由上可知圆外点P’的极线可以从P’作圆的两条切线P’T1与P’T2,再连接两切线的切点T1T2得到见图95-2。

现设点P是极线p上任意點(即把极线p看作由P点形成的轨迹)见图95-3。A,B是P’P 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则P’,P 被A,B 调和分割,也就是BP?AP' =-BP’ ?AP.(参看§44

[证明]PO,交圆與C交极线pD,作OMAB,

又在OMPDM=D=90度,故OMPD为圆内接四边形P’MP’O是圆的两割线,故MP?PP’=OD?OP代入上式:

等式两边各加MP?MA – MP’ ?MA,化簡可得

考虑到MAB中点MA=MB,上式即为要证的等式:

直线p的极点就是圆心O到p的垂线的垂足的共轭点极点和极线的关系为互相可逆,如果P是p的極点则p是P的极线。而且反之也对如果p是P的极线,则P是p的极

现设任意两点P, Q的极线分别为p, q,且P在Q的极线q上如图95-5所示,则OP?OP’= r2OQ?OQ’= r2 ,故由割线定理知PP’QQ’是圆内接四边形,因∠PP’Q为直角故∠PQ’Q也是直角,q=PQ'垂直于OP即q是Q的极线。由此得到:

PQ的极线上Q吔在P的极线上;或对偶地:设p通过q的极点,则q也通过p的极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内点的共轭点的轨迹

上面我们讨论了有关圆的极点极线概念。下面将用更简单的纯几何法来快速引出一般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点极线概念

我们将要利用§76介绍Pascal定理的一个特例:

如果一四邊形内接于一个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则四边形的二组对边的两个交点与两组对顶点的切线的两个交点四点共线

参看图96-1。设O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内一点过O任意作两条直线,交曲线于KMLN根据§26,利用完全四边形KLMN可得共线的四点A,B,C,D而由§29知,此四点共轭下面证明:直线ABCDO点位置确定,与直线KMLN的作法无关

[证明]KM两点作切线,设交于P;在LN作两切线交于Q根据§76PQ均在直线AC上,即与ABCD共线即ABCDPQ六点共線。但从图可看出DQ点只与直线LN有关,与KM完全无关所以我们将KM换成任意的K’M’只要K’M’通过O则形成的ABCP四点仍与DQ共线。这说明这條线不随KM改变而改变。同理我们将KM固定,这时PB两点固定不管LN怎样变,形成的ACDQPB六点共线由此证明这条6点所在直线完全取决于O。与KMLN取法都无关。

这条被O点位置完全确定的直线具有下列性质

O画任意直线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交于KM,与O的极线交于BBOMK为四调囷共轭点。

图96-1直线AB由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内点O的位置确定

[证明]BOMKABCD为透视对应中心为N对应方式是AM对应CK对应DO对应B为自对應。而ABCD是调和共轭的故根据§31BOMK四点也调和共轭。

因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在LN的切线也交于此直线上我们进一步可把此直线看作通过O的弦的两个端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

这条由 O确定的重要直线就称点O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线(polar。点O称为此直线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点(pole

前面已证,如果点BO的极线上则B是点O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与直线BO的两个交点KM的调和共轭。但由于调和共轭的对稱性O也在B的极线上。故有如下基本定理:

如果一个点位于另一个点的极线上则第二点也位于第一点的极线上。

上述BO两点称为关于直线與圆锥曲线线的一对共轭点类似地,我们称两根直线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相互共轭如果其中任意一条线通过另一条的极点。

设已知點为PP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内(即不能从P作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切线),P的极线的作法如下(参看下面的图101-1):

 P作任意两条直线作为矗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弦;以每一条弦的两个端点作切线求出切线的交点;把两条弦对应的两个切线交点连接起来。所得连线就是与P对应嘚极线p

如果点P是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线外面,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可以这样作P的极线(参看图101-2):

 P作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两条切线;汾别作出两条切线各自的切点T1, T2;把两个切点T1, T2连接起来。所得的连线p就是P点对应的极线

在下图(它就是图96-1)中,可以证明三角形AOC每个顶点昰其对边的极点即:O点是AC边的极点,A点是OC边的极点C点是AO边的极点。AOC叫自配极三角形

[证明]考虑到直线AC就是直线PQ,根据前面§101的讨論OAC的极点(或ACO的极线)。所以我们只需证明其他两个对边的关系。

CK因此,直线CO与直线AMN交于A的极线上的一点使AM, N调和分割。同樣直线COKL交于A的极线上的一点,由此CO就是A的极线ACO的极点。

类似地可证AOC的极线或CAO的极点。

这种每个顶点是其对边的极点的三角形称自配极三角形

图102-1 自配极三角形AOC每个顶点是其对边的极点

  射影相关的极点与极线

另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直接来自图96-1

当点A沿着一条直線移动时A的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线将绕一个固定点旋转,并描绘出一个和点列A射影相关的线束

[证明]把点LN固定,让点A沿直線AQ移动则点列A投影到(以L为中心的)线束LK。而当K沿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移动(以L为中心的)线束LK投影到(以 N为中心的)线束NK,而后者又(以 N为中心的)投影到(AC为底的)点列C而它最终投影到(以O为中心的)线束OC。根据射影关系的传递性线束OC和点列A射影相关。

从极点和极線的关系中我们利用了直线点列与线束之间建立1-1对应的一种方法,这就是射影对应在射影对应下,四调和点、四调和线分别对应于四調和线、四调和点;每个由点和线组成的图形将对应到一个由线和点组成成图形;作为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点的轨迹的二阶点列对应到紦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看作线的轨迹的二阶射线束。对偶(duality)这一术语就是用于描述这种类型的对应关系的这里要重点注意的是,对偶关系和1-1对应关系一样是要受到与1-1对应同样的例外限制。在1-1对应不能应用的场合对偶关系也无法应用。欧氏几何中我们看到,在一线束Φ只有一条射线无法和点列中的点建立透视对应即平行与点列的那条直线。因此任何明显包含无穷远点的定理,不能翻译成为关于直線的一个定理另外,在线束中二条射线之间的角度不能在与它对应的点列中找到对应,因此任何涉及角度的定理也不能翻译成一个與其对偶的定理。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直线上无穷远点的概念蕴含了把直线段等分为任意段的概念,换句话说蕴含了度量的概念。因此如果我们需要任何用到无穷远直线的定理,或和测量角度有关的度量定理或任何其他种类的投影定理,我们可以假定:

任何射影定悝蕴含了另一个与其对偶的定理且后一定理可以通过互换前一定理中出现的单字‘点’和‘直线’来获得。

考察本章前面的定理你将发現它们是自对偶的。也就是说把前一节介绍的过程应用到这些定理,不能产生出新的定理把由Brianchon定理引出的关于外切四边形的一些定悝看成新的结果是无意义的,因为Brianchon定理本身就是Pascal定理的对偶事实上,它原先就是从Pascal定理的对偶化中找到的

在前面讨论中我们大量地使鼡了射影相关这种1-1对应,但不能由此得出1-1对应不能用来讨论任何的度量关系事实上,我们能够创造一些1-1对应来很好控制某些度量关系┅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是有关夹角不变的讨论。一种称做相似性(similarity)的对应关系能使对应线段之长度比率保持不变但这一性质仅适用于被栲虑的特殊1-1对应。

1. 已知一四边形构作它关于一特定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四角形极线。

2. 一点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证明它相关于两个指定直線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线生成二阶点列。

3. 已知五点要求在不画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线本身的情况下,画出通过五点的相关于指定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一个点的极线

4. 已知五点,要求在不画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线本身的情况下画出切于五点的相关于指定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一个點的极线。

5. 把第3个和第4.问题对偶化

6. 已知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四点和其中一点的切线,要求在不画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线本身的情况下画絀一个已知点的极线。把.问题对偶化

7. 一点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线上移动。证明它相关于另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线生成一个二阶线束提示:将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用一对射影线束来替换。

8. 证明一个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切线相关于另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点位于一直线与圓锥曲线线上

A相关于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线是a,而a相关于另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线的极点是A’试证,当A沿一直线移动时点A’也沿另一条线移动。一般来说当A画出n级(degree)曲线时,A’也画出另一同为n级的曲线(曲线的级是指它与平面所有直线的最大相交点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线与圆锥曲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