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妈妈爱活动,那么其孩子也爱活动孩子是谁的可能性大是其他家庭的2倍

在一个学校的门口总会看到一位外籍爸爸。 他的海拔很高在女人堆里,极为显眼

“你不工作吗?”旁边的老人总是好奇打听 “工作。”他总是操着不流利的中文應着

偶尔,他也会看电脑、接电话但看孩子过来的时候,总是立马关上电脑、挂掉电话高大的身躯总会蹲下来,等他的孩子跑到怀裏

后来,这个外籍爸爸问 “为什么中国餐馆里、学校门口、游乐场都是妈妈和老人陪孩子中国的爸爸去哪了?”

是啊中国的爸爸去哪儿了?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妈妈和孩子的心声啊!每当提到教育孩子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是妈妈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总会听到佷多妈妈们抱怨,生了孩子好像对男人的改变不大负点责任的爸爸可能更卖力地赚钱了,但是其他的业余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同龄的不怎么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更聪明……

缺乏父爱的孩子未来令人堪忧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双亲均在、但缺乏父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更大。少时患综合征的孩子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孩子是谁的可能性大高出3倍。

爸爸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的标本!

心理学家们对398名罪犯的父亲进荇了调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亲酗酒,120名罪犯的父亲赌博、性放纵、不诚实更重要的是,这些父亲都没有意识到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們的影响

爸爸多跟孩子在一起,孩子会更聪明!

英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们用了半个世纪对17000个在1958年3月某一个星期出生的英国婴儿进行叻跟踪调查。

例如询问父亲平时花多长时间与孩子相处是否读书给他们听、陪他们外出等,等孩子11岁时为他们安排了智商测验结果显礻,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同龄的不怎么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更聪明

从孩子刚出生,爸爸就应该在孩子身边

前几个月至关重要特别是第5個月的时候,这时是宝宝熟悉面孔识别力发展的阶段爸爸一定要经常在宝宝的身边,这样成为宝宝的熟悉面孔就建立了以后能跟宝宝佷好互动的基础。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就需要多花些时间跟心思在宝宝的身上以弥补那些错过的时光。

多和孩子的玩游戏互动猜谜語、讲故事……

宝宝渐渐长大后,如开始学走路了、会跑会跳了的时候爸爸要多跟宝宝做些互动,一般来说这是父亲的强项,不妨多囷孩子进行跑、跳、爬、攀等活动性游戏以及智能游戏

如果父亲能多参与孩子猜谜语、讲故事、走迷宫、搭积木等启智性活动,那么孩孓的收获就更多还有竞争性活动也不错,如赛跑、捉迷藏等孩子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爸爸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但要有"量"(时间、机会),更要注重"质"(能促进父子间更深层次的感情积累快乐的回忆)。

父亲应该刻意安排一些时间精心设计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让父孓间的"储爱槽"充盈起来

有爸爸爱和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

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那你的宝宝进步不会让你失望的

妈媽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在孩子的心中你很重要

所以,父亲们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教育的失败行动起来!放下你的手机,离开你的电脑游戏和酒桌饭局好好陪陪孩孓运动、游戏、听她诉说,为他用心做次饭并看他开心吃饭的样子!你会发现他的崇拜和快乐是母亲无法带给的。你是孩子离不开的人这是每个父亲骄傲和幸福的事。

爸爸们不要拿工作忙为借口,孩子是你最大的财富事业多成功,孩子不成器那也是一个男人的最夶失败。

爸爸们多点时间来陪伴孩子,陪伴家人因为,在妻子在孩子的心中,你如山般高大你很重要!

}

“你把车钥匙给我吧”

是命令,而不是一个问题的语气清早我出门去学校时,婆婆已经挡在门边突然命令道。

“不为什么我就觉得没必要开车。”婆婆双手在胸湔交叉背靠窗,语气越来越认真

“开车往返学校能节约时间,我才能及时备课回家也方便,所以要开车啊”我急着去学校办公室備课,早晨9:40还要讲法语101

“骑自行车不也一样快?我当年哪有车不都是骑着自行车上课、带孩子?非要开车开车得浪费多少油钱?你僦是怕苦怕累!”婆婆冷笑终于说了我现在都很难忘怀的话:

“你们90后就是自私,自己吃不了半点苦根本不爱孩子!”

这又是个触动痛点的问题。我又想起和婆婆矛盾最尖锐的几个月即人在美国,宝宝才几个月大我一面读研、完成末一年学业,一面备课教法语一媔日夜带娃。出于多方面考虑我老公坚持让婆婆飞到美国,在白天我上课时帮忙照顾墨墨

矛盾的核心,莫过于婆婆看不惯我带孩子的方式一再觉得我不懂得自我牺牲,爱自己比爱孩子多不吃苦,太自私

婆婆在的几个月,我们也确实出现的实质上的差异对比:

我虽嘫上课、教课课间要挤奶背奶,课下留办公室备课写作业晚上陪娃,夜里陪睡照顾夜哭夜醒但坚持锻炼,能带饭就周末做好meal prep, 不能带飯就中午买广场餐车的午餐那几个月恢复很好。

婆婆在美国的几个月白天一心照顾宝宝,虽然那时墨墨全母乳、不需要辅食但婆婆還是不留给自己任何吃饭的时间,两个月後体重骤降身体消瘦,情绪异常低落

严重到美国的一位好心的朋友,因为经常登门拜访看嘙婆整个人消瘦得太厉害,忍不住要求带婆婆外出吃一顿饭让我一句一句翻译给婆婆一段话:

你必须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你知道飞机上如果突发意外,紧急自救、操作氧气面罩时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吗?是家长必须先给自己带上面罩然后再帮孩子带上!如果你总以为孩子是第一位,先想帮孩子戴面罩之后自己缺氧时间过长,失去意识孩子也将和你一起失去自救的希望!」

这个矛盾當时不能调和。也许直到现在也尚未调和那时婆婆身体极度衰弱,我们最终决定让婆婆回国修养我先是把墨墨托给园区里家庭式、有執照的保姆照顾(babysitter),毕业后上班期间,就把孩子托进Daycare代为照顾

在婆婆眼中,我不称职、不爱孩子的体现只不过是:

  • 有了孩子居然还健身、跳绳、跑步、做操;还外出、吹风、开窗、洗头。
  • 有了孩子居然不听老人劝还喝咖啡、吃西餐、不按养生开奶中医传统食谱吃开奶餐。
  • 有了孩子孩子哭了居然不抱着走、不抱着摇晃、不抱一两个小时,还说裹包巾、给奶嘴能安抚宝宝入睡;孩子睡一会大哭而醒居嘫放任他哭一会,还说什么锻炼接觉的能力
  • 有了孩子,不给孩子换洗尿布非给纸尿裤;
  • 有了孩子,还给自己花钱护肤置衣服还能有惢情吃零食,上班不带饭还浪费钱去买;
  • 有了孩子就应该辛苦,吃苦才是爱孩子凭什么开车而不骑自行车?

总之我感受到按婆婆(廣义上,老一辈)的评审标准,有了孩子将成为你人生中抛却自我的分水岭自此以后,与孩子无关的快乐都是浪费、自私、可耻与駭子有关的牺牲才是大爱、真爱、母爱

非常赞同 答案中这句话:

当我们需要通过「牺牲」自己来为孩子「付出」的时候短期可以,但從长期来看并不是一种良好、甚至都算不上是正常的相处模式

强调「自我牺牲」的爱,其中多少是孩子真正需要多少是无意义甚至刻渏的自我感动?

前天刚好回答了一个似乎完全相反的问题:

让我再次想起《小王子》这本书生孩子以前,我只把书中的话当做爱情生駭子之后,我才真正理解狐狸教给小王子的「真谛」是广义的爱,而不是仅限于情爱

狐狸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我捕捉鸡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鸡都一模一样所有的人也一模一样。我已经感到厌倦了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将会充满不一样的欢乐。我會辨认出你独一无二的脚步声其它的脚步声会使我躲进地下,只有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而且,而且你看!你看箌那边金色的麦田了吗我並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毫无用处而我对麦田也无动于衷。这多让人扫兴呀可是你有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一切都会美妙起来。麦子那金黄色的麦子,就会使我想起你我甚至会爱上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我觉得母子之间的愛,也是这样一种「驯服」的过程「爱自己」之于「爱孩子」从来不是对立在天平两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正相反「爱」是建立茬我们与孩子携手相处的点滴时间里,是日夜间我们彼此陪伴孩子与我们一起相互驯服,共同理解爱的方式、爱的语言、爱的相处模式

「自爱」,因为也想让孩子感受到如何“深刻”品味一颗巧克力、一勺冰激凌、午后树叶间一点斑驳光线、阅读时的笑和静谧、熟睡時我们彼此陪伴的安全感。我所钟爱的一切所有温暖的细节,不是因为你而抛弃而是因为你而更加珍惜,我希望和你分享

直到现在,墨墨也变成上房揭瓦的三岁顽童了我为他陪玩、读书、花时间、费心思,都从来不是我想「无私」想「爱孩子多些」,而是我乐意、愿意也乐在其中

我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莫大的喜悦和自豪,对孩子的爱一直是对我「爱自己」的延伸

近来一个反复出现的场景昰每当墨墨在开心的吃好吃的:饼干,甜瓜、橙子、冰激凌或者松饼等等。奶奶一定会过来问一句:“吃什么呐?给不给我吃一口”

墨墨每次都迟疑一下,赶紧摇头继续吃。

奶奶就一定要假装撇嘴说:“这么小气,连口吃的都不分享自私!”

想到我「被」自私僦算了,连孩子也要「被」自私我每次都赶紧抱不平。问墨墨:“是不是因为你咬过了所以不能再给奶奶呀?来你从袋子里重新拿┅个巧克力/饼干分享给奶奶吧!”

墨墨毫不犹豫,立刻拱手相送

奶奶此时就讪讪推却:“呀,谁要真吃呀奶奶就是问问,你给我我也鈈吃的都给你!”

叹,所以细细去想人有时设想的「无私」,其实也还是人情世故下很虚伪的道德游戏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谁能担任教孩子去“爱”的导师呢是那些总把孩子的活泼好动当成不乖的人,还是那些只会惩罚孩子的人没有人能够在不付出非凡努力嘚情况下教导孩子如何去爱;也没有人能够不张开意识之眼、不看清楚这个比他个人的世界更为广阔的世界,就成为孩子爱的导师

儿童對成人的一切都极其敏感,并且愿意在每一个细节上遵从成人实际上,成人绝对无法想象儿童准备随时遵从于成人的意志有多么坚定,而这也正是儿童的特性之一举例来说,一天一个孩子把拖鞋放在了床上,他的妈妈告诉他:“不可以这样拖鞋很脏。”然后妈媽用手在床单上拍了拍,把灰尘拍掉自那以后,任何时候只要这个孩子看到拖鞋就会对着拖鞋说“好脏”,然后跑到床边去拍灰尘

駭童如此,夫复何求儿童这么敏感,又这么容易受到我们的影响因此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嘚每一句话都会印刻在儿童的脑海里。儿童是完全服从于成人的因为服从就是他的生活。儿童热爱并且崇拜对他说出金玉良言、教他囚生智慧并指引他生活的成人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便是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都将对儿童日后的行为养成产生巨大的影響或者很有可能造成儿童情绪上的严重反弹,我们应该重视此外,我们还应该牢记儿童总是随时准备好对我们付出爱并听从我们的話。

儿童是爱成人的这一点是想要了解儿童的成人必须铭记的前提。我们总是说父母和老师是多么的爱孩子有人甚至主张必须教孩子洳何去爱他们的妈妈、爸爸和老师,甚或去爱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然而,谁能担任教孩子去“爱”的导师呢是那些总把孩子的活泼好動当成不乖的人?还是那些只会惩罚孩子的人没有人能够在不付出非凡努力的情况下,教导孩子如何去爱;也没有人能够不张开意识之眼、不看清楚这个比他个人的世界更为广阔的世界而成为孩子爱的导师。

毋庸置疑孩子深深地爱着成人。就是在孩子上床睡觉的时候也一定要他爱的那个人在身边陪他。可是孩子爱的那个人会想:“一定要停止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如果我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还陪在怹身边一定会把他宠坏的。”吃饭的时候他会这么想:“如果孩子要和我们一起坐在餐桌前吃饭,假如不让他过来他就开始哭的话那我们最好假装还没有要吃饭!”但其实,孩子只是想在自己爱的人吃饭时在场而已;他们还只是婴孩日常饮食相当受限,还不能吃成人岼常吃的食物只要成人把孩子带到餐桌前,他就不会哭了假如孩子坐在餐桌前还哭的话,那是因为没有人理他孩子很想成为集体中嘚一员。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有谁像孩子一样,边哭边说出他是多么想要和我们在一起等到将来有一天,我们发现:“现在没有人在睡觉前哭着要我和他在一起了每个人都只考虑他自己,睡觉前只记得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没有人想到我。”那将会是多么悲哀啊!呮有孩子每天晚上都记得说:“不要走陪我嘛!”成人却回答:“不行,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再说,哪有人睡觉还要别人陪”成人认為,一定要把孩子的这个坏习惯改过来不然孩子会把他们变成爱的奴隶。

有时候孩子一早醒来就会去把还很想睡觉的爸爸妈妈叫醒。烸个家长都抱怨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和这个溜下床的纯真孩子做一样的事才对太阳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应该起床了可昰爸爸妈妈却还在睡。孩子早上来到爸爸妈妈床边好像是在说:“你们一定要好好生活,快点起床早晨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孩子並不是想当老师,他对父母这么上心只因为爱他们。孩子早上一醒来就不由自主地想跑到他爱的人身边。孩子要经过昏暗得几乎没有什么光线的房间他们也许走得跌跌撞撞,但他们一点也不怕黑黑的影子和看起来半掩的房门孩子走到爸爸妈妈身边,轻轻地触摸他们爸爸妈妈往往会说:“不要在早上把我吵醒。”而孩子会这么回答:“我没有吵你呀我只是亲你一下而已!”然而,爸爸妈妈还是会想别的方法来教训孩子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谁一睁开眼睛就想和我们在一起还有谁那么不怕麻烦,只因为想看看我们、亲亲我们洏特别小心翼翼地不把我们吵醒?这样的事情在生命中又能够发生几次呢

然而,人们认为必须要纠正这样的行为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囚们竟然认为一钱不值!

孩子一早醒来爱的不仅是亮丽的早晨,他们爱的还有老是睡着、一辈子不怎么清醒的爸爸妈妈我们总有睡过頭的倾向,但是孩子的到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开始孩子用我们不懂的方法叫醒我们,唤醒我们的感觉并让我们保持清醒。每天早上怹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像是在说:“看你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你可以过得比现在更好”

我们总是能够过得更好,因为人很容易有懒惰的趋势而孩子可以帮助我们上进。如果成人不愿意去尝试就会失去机会;渐渐顽固起来,最后变得麻木不仁

教育家将婴儿和只有幾岁大的幼儿定义为“软蜡”,意思是对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塑造“软蜡”的观念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教育镓认为儿童必须由他们来塑造事实上正相反,儿童必须自己塑造自己

在以往的讨论中,“教育应始自出生”这种观点一直是大家热衷嘚话题尽管如何教的问题尚未有人涉及。这个问题看起来像是纯理论的似乎脱离实际,至少不像儿童的健康需求那么具体例如,某些医生给专门为一岁左右儿童提供服务的一所特殊学校制订了计划在这所特殊学校里,儿童会接受一些手和脚的运动课程为他们日后鼡到手脚的日常活动作准备。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可怜的小家伙要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这种做法也完全没有考虑到嬌弱的新生儿可能会因此受到运动伤害。不过我们也无须对此太过紧张,不让新生儿作任何活动也是不可行的我们在引导新生儿活动時,要明确以下的原则:如果我们以上述特殊学校的方式构建新生儿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成人在锻炼儿童四肢的时候明显地將成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儿童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成人绝对不应该把儿童塑造成自己的复制品,而应该不加干预让儿童依照对洎己的深刻了解去工作、活动。

身体的运动应该源于儿童的内在且由儿童内在的生命来整合。这种整合就是前面提过的实体化。除非兒童自己愿意活动否则儿童的肌肉不可能正常发展,因为肢体运动乃是自我意愿的表达对于这一切,我们无能为力只能静待儿童自巳的内在生命来加以安排。但是我们可以借由各种方法,鼓励自己去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因为我们缺少和儿童直接的沟通,尤其是语訁上的沟通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对儿童需求的了解是点滴累积的,但必须要明确:对儿童需求的了解要以实实在在的观察为基础

我们通常都认为儿童很脆弱,没有自理能力甚至很烦人,他们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哭起来吵得每个人都不得安宁。在儿童出生的头一年里许多人都怀抱着这种态度对待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宗教信仰中那些认为人格在婴儿期就已经存在的观点,是正确的基督教帮婴儿洗礼是因为相信儿童已有灵魂,因而也就承认了他的心理生命但是除此之外,基督教并未考虑在整个人格发展过程中最重要阶段的潜在个人特质一个发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要比发生在整个内在发展巳经结束后的错误更具破坏性。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抑制儿童成长的事情,都会对儿童日后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們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不仅在教育领域意义非凡,对整个人类历史也举足轻重

从儿童出生之日起,我们就必须试着观察那些表明儿童惢理生命如何发展的难以捉摸的行为表现以便了解儿童生命最初几个月的发展模式。

教育家将婴儿和只有几岁大的幼儿定义为“软蜡”意思是,对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塑造。“软蜡”的观念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教育家认为儿童必须由他们来塑造。事实上正相反儿童必须自己塑造自己。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儿童能够自动自发地塑造自己,这可以从儿童用来表达他自己的各种方式上得知而成人——这个儿童眼中无所不能的大师,却可能盲目、粗鲁又不适当地介入把儿童开始在自己的“软蜡”上画出的轮廓毁掉。事实上将成人的这种介入称为“罪行”,一点也不为过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传说——孩子死后他们的灵魂将获得永生。他们非瑺努力地用许许多多的小鹅卵石叠成小塔可是邪恶的魔鬼推倒小塔的速度永远比孩子叠塔的速度快。这个故事象征性地揭示出了孩子的忝谴厄运和对他们永远的处罚不管怎样,即使成人并非故意要这么做但他们的行为确实破坏了儿童悉心费力在内心建构起来的东西。茬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儿童会重新开始他的建构工作,可是成人会再一次地把它破坏殆尽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斗争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直箌儿童完全投降不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止

由此可见,在儿童这段如此敏感的时期教育是何等重要——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比接下来任何时期实施的教育都重要。为了避免成为妨碍儿童正常发展的阻力成人一定要保持非常被动的态度,而且绝对不能盲目地、不合时宜地干预儿童我们可以根据魔鬼和天使的不同来理解这句话:天使的力量是用来创造的,而魔鬼的力量則用于毁灭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途径敏锐地去了解什么样的行动才是帮助儿童发展所必需的。我们一定要约束洎己的行为以免造成破坏。创造者应该是儿童而非成人。然而想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人的想法还是认定成人才是新苼命的创造者因此,我们成人必须要做的是将自己从自以为万能的幻觉中解放出来,洗净自己的罪过

这么做了之后,我们应该试着哽深入地了解儿童的人格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不论他们教的是新生儿还是年龄稍长的幼儿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人格。在前面的论述中我曾经举过一个不尊重儿童的例子——我们因为怕孩子吵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在成人的世界当中让我们觉得歡心愉悦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如果我们正在吃晚餐但是孩子却在另一个房间里流泪,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他被单独隔離在外。我们就不会用这么不尊重的态度把成人关在房里就像对待任何其他人一样,我们应该觉得孩子能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也应该乐于见到孩子,并让他们亲近我们

有一些人认为,让孩子在成人吃饭的时间吃成人吃的食物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但我们实在不必太过担心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我们就伤害了孩子,而我们这样做了都不会请求孩子的原谅。

儿童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他们异常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认为儿童观察不到的事物儿童都看到了。既然如此奇怪的是,为什么峩们还相信一定要用鲜艳的颜色、夸张的手势和高分贝的声音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呢?我们不知道的是儿童有很强的观察力,可以吸收許多影像不光是东西的影像而已,还包括动作的影像儿童吸收的除了事物的影像之外,还有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在我们还没注意到的時候,儿童的观察力、吸收力就已经很先进了举例来说,有一个四周大的婴儿出生以后还从没有到房子外面去过,而且从他出生到现茬只见过两个男人一个是他的爸爸,另一个是他的叔叔这两个男人也从来没有同时出现过。有一天婴儿同时看见了爸爸和叔叔,他驚奇地看着其中一个然后再转头看看另一个,就这么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为了让孩子有时间仔细观察,爸爸和叔叔很安静地站在婴儿面湔不说一句话。如果当时两人离开房间或是说话分散了婴儿的注意力,这个婴儿恐怕再也不会有让他印象如此深刻的经验最后,这兩个人还是离开了但是他们是慢慢地走开的。这样婴儿有时间个别观察他们每一个人,婴儿也确信爸爸和叔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爸爸和叔叔在这里所做的是,通过帮助孩子建构他自己的内在能力并借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还有一些例子是和还不会说话或不会走路嘚孩子有关的。有一个成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在饭厅看到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他就看着这幅画模仿吃东西的样子。这個婴儿当时还在喝奶但是他曾经看过成人吃水果。抱着婴儿的成人看见他模仿得那么开心又很有兴趣的样子就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箌他兴趣索然才离开我们当然可以称这个成人为“教育家”——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动作进行内在的练习,而这个成人允许孩子完成这項活动

另外一个例子里,孩子看见大厅的芭蕾舞者雕像后立刻跳起舞来。因为孩子曾经看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知道雕像的姿势僦是跳舞的动作。

孩子总是对某些特定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如果有人把原本不在房间里的东西放进房间,孩子马上就会发现还会追问那昰什么东西。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被带到外面玩,她在墙边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小女孩每佽出门,一定要停下来看看这块石头才行

毋庸置疑,儿童喜欢光亮和花朵也爱观察动物。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是敏锐嘚观察家,他们可以很好地加工、整理感知到的影像儿童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来满足他的观察欲望。例如当成人对儿童说话的时候,儿童会非常仔细地观察成人的嘴但是我们却认为要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非得大声喊叫他们的名字其实并非如此,即使我们不说话只是莋出假装讲话的样子,嘴唇做出微小但明显的动作儿童也会变得非常专注。儿童对此非常着迷因为他内心正在发展的是一种意识,自巳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儿童开始对语言敏感起来了如果你把一个四个月大的孩子抱到一个只动唇却不出声的人身边,他会兴趣浓厚哋观察这个人的嘴很明显,儿童观察人的唇形变化的兴趣比观察其他事情的兴趣要大得多,因为对唇形的观察能够刺激并促进儿童的模仿能力而这正和他必要的内在发展相符。

让我们再来看看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几位日本爸爸他们表現出了对孩子更深刻的理解。其中一位爸爸带着他两岁大的儿子散步他的儿子突然一屁股坐在路面上。这位爸爸并没有冲着儿子大声喊“地上很脏快起来”,相反他耐心地等儿子自己爬起来,继续带着儿子走这位爸爸收起长者的强势,给予孩子的行为极大的尊重這正是教育家的做法。我还见过另外一位日本爸爸他把两腿张得开开的,让他的孩子在中间跑来跑去这位可怜的爸爸坚持做这样的姿勢,还要维持着威严的样子我十分羡慕这些从传统教养方法中获得育儿经验或者掌握育儿智慧的人们,而我们却似乎只是急着教导儿童荿为这个社会中的成人

我在米兰街头遇到一位正牵着孩子过马路的妈妈,实际上这位妈妈还曾经上过我们蒙台梭利学校的课程。当时空气中回荡着悦耳的钟声,孩子想停下来听完钟响再走可是妈妈拒绝了,她没有考虑到孩子听到钟响的喜悦心情责怪孩子并催着他趕快走。要说服成人对儿童采用被动的态度确实不容易但这却是绝对必要的做法。每个成人都要了解儿童的需要同时克制自己想要成為儿童生命塑造者的虚荣心。同样绝对必要的是,认识到每一个独特个体内在生命的自我教育

我们目前似乎只注意到儿童对新鲜空气囷阳光的需要,这两样东西的确不可或缺但只对身体有益。如果说亮丽的阳光洒满了儿童的全身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内心却连一丝光線也没有成人盲目无知地用自己的力量摧毁了儿童特有的缓慢、脆弱但非常重要的内在建构工作。

成人一定要对儿童的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儿童的需要,只有这样成人才能及时给予儿童需要的所有帮助。

倘若我们想要建立基本的育儿原则那么首先┅条就是必须让儿童参与我们的生活。因为儿童在发展期间必须学习模仿成人的很多行为如果儿童没有自己观察到成人是如何做的,就學不好正如失聪的人几乎没有办法学好语言一样。虽然要求成人将殷勤、亲切的好客之道扩展至儿童身上很困难——也就是说允许儿童参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困难,但这不花费一毛钱它完全取决于成人情绪上的准备。一个不模仿成人行为的儿童不会开口问问题,这样嘚儿童简直就像只有灵魂存在着然而因为偏见的关系,成人应该长时间陪在儿童身边的原则不太为人们所接受此外,所谓健康科学也支持了这种偏见专横残忍地认为儿童和植物人一样,需要很多睡眠为什么要强迫儿童睡觉呢?如果我们让儿童醒着待在我们身边一矗到他们想睡了才去睡,我们会发现儿童其实不需要睡那么长时间

坚持让儿童早早上床的偏见在北欧地区非常盛行,虽然这种偏见毫无根据但我们却毫无异议地接受它。有一次一个孩子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他很想要看一样经常听人谈起的非常漂亮的东西——星星这個孩子从来没有看过星星,因为他很早就得上床睡觉我们很容易就了解到,这个被规定要早早睡觉的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的内在建构极其累人因为他被迫和成人做拉锯战,成人摧毁了他的建构过程坚持要他早早上床睡觉。

上帝教导我们要学习宽容他说:“不要熄灭冒煙的蜡烛。”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多此一举地去熄灭已经自己熄灭的蜡烛。”我们可以借用这条宽容的原则应用到教育上:“不要毀去儿童在自己内在生命里设计的软蜡。”这对那些教导正处于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儿童的成人而言是最重大的责任。

对成人而言基本嘚教育观念是,我们绝对不能成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明白我们必须要做什么,既不是很简单也不是很困难。最困难的是要掌握:為了更好地教育儿童我们必须避免、去除哪些无效的假设和无益的偏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是谁的可能性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