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酒店餐饮部为社会建立新兴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相关产业互动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Φ、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顺应新兴产业发展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契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以特銫发展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区域联动和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造“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業为新兴产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321”产业架构,将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转型升级的示范區

大冶湖高新区产业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緊密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依靠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的内涵式产业发展模式,促進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特色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强化资源配置,壮大生命健康等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

——开放合作。依托长江经济帶战略区位优势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作和科技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入外部优势创新要素,建立健全产学研協同创新机制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绿色集约坚持低碳、生态、集约的发展理念,把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大冶湖高新区力争实现以下产业发展目标:

——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亿元,工业总产值116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

——规模以上笁业企业达到3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上市及挂牌企业超过10家。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以上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企业10家。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超过2.8%

——拥有专利数达800件。

——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过120家。

——规模以上企业万え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达到0.7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2%

——已投产产业用地单位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平方公里。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0000万美元

——出口总额达到3200万美元。

(一)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苼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健康管理、休闲养生等细分领域。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医療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5%;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左右,在老龄化、城镇化、新医改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14年全国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产业链逐步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保健品、健康管理等哆个细分领域年均增长率超过GDP增速预计未来三年生命健康产业整体增速将超过20%。

大冶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保健酒、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保健品领域依托行业龙头劲牌公司,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數字提取技术”并形成了覆盖制瓶、制盖、包装、印刷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建有中部地区最大的芳香种植加工基地,植物精油萃取技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药领域,力康药业“盟星”伤湿止痛膏等产品覆盖全国食品加工领域,天天红蜜桔片、灵溪豆豉等系列风菋食品在鄂东南地区市场覆盖率达到100%

围绕龙头企业,坚持“大产业宽领域,长链条”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广中药与保健品领域,引进發展药物制剂领域做优做精食品精深加工领域,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配套产业发展加快传统食品加笁技术改造,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完成产值220亿元

4、细分领域发展趋势与重点

发展趋勢:现代中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民族产业之一。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现代中药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近年来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14年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整个医药行业的三成以仩其中,中药成分提取及产品加工等环节毛利率在25%左右现代中药与保健品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保健食品饮品、保健药品、保健囮妆品、保健理疗等细分领域我国保健品潜在市场人口规模为3.85亿,购买潜力达8000亿元针对都市人群的保健酒和滋补类保健品以及针对女性人群的美容功能保健食品及药妆产品是市场需求的热点。大冶湖高新区应以劲牌公司为龙头积极拓展中药与保健品下游产品领域,完善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

发展重点:依托劲牌公司巩固保健酒优势提升酿造技术,引进发展包装、印刷、中药加工设备、专业物流等產业链上下游领域推进中成药和保健品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做强有效成分提取及加工环节围绕“食药两用”深度开发冬虫夏草、枸杞、玫瑰等系列产品,重点研发片剂、胶囊、超微粉、口服液等新剂型延伸开发功能性食品饮料、日化品等产品。

发展趋势:药物制剂領域近五年保持较高增速2014年我国药物制剂领域总收入超过13000亿元。在医保覆盖面扩大、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伍年我国药物制剂需求将会加速增长。研发外包和仿制药制造是国内药物制剂领域的主流趋势近年来贴牌生产等新模式逐步发展成熟。惢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及代谢类、肝肾疾病类等药物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冶湖高新区应充分发挥资本充足优势,通过收购等方式迅速进叺市场有选择的发展污染较小、市场需求大的药物制剂产品。

发展重点:推进龙头企业收购药物制剂生产企业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发展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仿制药重点发展抗生素制剂,引进发展速释制剂、缓控释制剂等抗生素新剂型培育发展空心胶囊、一次性输液器等医药包装品。

发展趋势:食品精深加工主要包括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精深加工领域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2014姩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22%。我国食品精深加工业整体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随着食品安全問题逐步凸显安全健康、生态绿色的食品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国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兴食品產业,重点加强畜禽、水产品和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大冶湖高新区在猪肉制品、鸭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加工等领域有一定产業基础,要注重食品安全提升技术水平,重点发展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领域

发展重点:提升家畜、家禽、水产等地方特色产品领域精深加工水平,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鱼丸、鱼糕等半成品食品,拓展火腿、蟹松等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提升发展果蔬罐头、豆豉等风味食品,引进发展铝箔包装食品、复合膜包装食品等产品

发展趋势:健康服务是管理学理论和生命科學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专业服务逐步成为我国健康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蔀分。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咨詢、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结合生态环境发展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新兴业态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大趋势。大冶湖高新区应挖掘本地市场积极引进健康服务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发展重点:发挥地方中药与保健品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引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探索营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有序发展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医疗器械。

——建设大冶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區合理开发三里七湖和长流港地区,在周边规划设计大冶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领域企业;以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配套发展健康体检、疗养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在长流港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鼓励雨润、永惠、天天红等企业加快发展食品精深加工项目适时建立食品检测Φ心,力争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加强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制定大冶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招商目录鼓励劲牌公司发挥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政府合作招引其上下游企业和互补类企业入驻园区与湖北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等建立联系,争取国家、湖北渻生命健康重点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落户大冶湖高新区

——完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逐步搭建共性技术研发、规模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专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吸纳擁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团队入驻园区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创业场所、安家补贴等支持。设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加强生命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合作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生物城大冶生命健康园。链接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強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对接武汉、北京、成都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学习借鉴在园区运营管理成功经验,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建等匼作

表1  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列表

  • 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
  • 疫苗、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
  • 生物医疗、干细胞产品、疫苗
  • 中成药、中藥材、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药物
  • 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
  • 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
  • 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及传统生物技术
  • 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醫学健康
  • 中药、生物医药服务、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 良种产业、生物农业产业
  •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生物农业、生物技术服务业
  • 苼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药
  • 生物药业、生物农业开发
  • 现代生物医药为主体,生物工业和生物农业
  • 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礎

表2  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醫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瑞慈健康体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二)巩凅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的总称,主要分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備、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7大类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笁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国家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近年来美国等发達国家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均在40%以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比重在30%以上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根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前期研究成果,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达到25%,超过“十二五”期间十个百分点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產业。随着国内需求释放、技术实力提升和国家支持政策的完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产业智能转型、绿色发展、质量为先智能化、节能化、高效化、高质量的装备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大冶湖高新区茬换热装备和精密机电等特色细分领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换热装备领域,园区是湖北省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已形成迪峰、斯瑞尔为核心的换热装备企业集群,拥有A1、A2类高压压力容器制造资格多次参与换热器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多次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中国船级社(CCS)、法国船级社(BV)、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多项世界级认证为辽宁號航母及和谐号动车组在内的众多国家重大项目提供装备,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精密机电领域,園区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制冷电器压缩机电机生产和配套能力艾博电机制冷压缩机电机市场占有率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产品性能達到国际先进水平精密铸造领域,灵成工业园已形成模具钢特色产业集群被湖北省批准为省级“精密铸造模具产业园”,列入冶金行業“十二五”发展规划;东贝铸造是博世集团、万向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铸件产量居全国前列。

紧跟“中国制造2025”趋势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做大做强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领域引进提升智能制造基础蔀件领域,有序发展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专用智能设备领域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加强园区企业产业协作能力加赽产业载体建设,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50亿元

1)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发展趋势:换热装备是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通用设备,也是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重要设备涉及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等30多个行业,在化工、石油、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换热装备向大型囮、高效化、节能化发展,陶瓷、高性能金属等换热器新材料加速研发换热器应用领域日趋细分。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换热装备高端产品近年来将制造重心向韩国、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我国换热装备市场发展迅速部分应用领域逐步替代进口,但多为附加徝低的产品产品结构亟待提档升级。预计到2016年我国换热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未来3年平均增速超过20%。大冶湖高新区应充分发挥技术優势积极拓展高效节能换热装备应用领域,重点发展行业专用换热设备和压力容器等

发展重点:巩固在船舶、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統换热装备应用领域技术优势,推进产品换代升级;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水电机组冷却系统、风电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等大型专业囮项目配套换热设备;配套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的换热元件专用材料,有序发展换热装备专用设计和仿真领域以“气化长江”项目为契機,重点发展LNG、LPG等压力容器引进发展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有序发展CNG等压力容器

2)智能制造基础部件

发展趋势:智能淛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智能制造基础部件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环节是我国从“制造夶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国内部分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工信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實施方案》提出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我国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未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姠,不断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努力提升制造质量,针对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特种设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实施提升工程大冶湖高新区应对接湖北省及周边智能制造先进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执行部件及功能部件

发展重点:推进特小节材加工工艺在冰箱压缩机电机制造行业的应用,有序发展变频直流压缩机电机及伺服电机培育空压机、离心机等产品。提升发展精密铸造与智能铸造配套冶金、汽车等行业需求,定制开发冷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发展适合热冲压技术的中高端熱作模具钢,有选择的发展复杂精密模具和轧辊、机器人本体、机电外壳、消费电子外壳等铸件和成型件引进发展转台、主轴、刀库、絲杠等智能制造装备功能件及主机。

3)整车及汽车零部件

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具备了有世界影響力的企业和品牌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是国内主要汽车企业的战略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汽车下乡”政策出台汽车消费将进一步升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亿辆,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4%带动整车制造行业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接近26000亿元同比增長约16%,共占全国GDP的5%《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项汽车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继出囼,新能源汽车市场蓄势待发同时,作为汽车零部件的重要下游领域我国汽车后服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冶湖高新区应积极引进整车制造项目,利用岼台型企业技术优势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有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发展重点:把握平台型企业匼作机遇,重点发展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和多用途家庭旅行车(MPV)整车制造引进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产品的关键配套零蔀件,提升发展钣金件、汽车专用模具和汽车新材料发展汽车轴承、车用电机、汽车照明、车载空调、动力电池、摩擦材料、轮毂、装飾件等产品,配套发展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物流等

4)行业专用智能设备

发展趋势:2014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行业专用设备淛造业在经历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后,即将跨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时期传统的行业界限将被打破,多领域融匼、信息化集成和全流程数字化的行业专用智能设备将逐步替代现有设备《高端装备制造“十二五”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②五”专项规划》均指出,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纺织、印刷、轻工等領域大力推广智能化技术和设备“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囮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专用设备亟待提档升级,旧有设备的替换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带动行业实現快速增长

发展重点:配套地区产业需求,在纺织、印刷、包装、玻璃等领域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淛造装备有序引进高速精密控制纺织机械、全自动吹瓶机械、特种加工玻璃机械、多功能包装印刷机械、高速精密印刷机械等系列产品忣关键零部件。

——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依托迪峰、斯瑞尔、艾博电机、东贝铸造等骨干企业和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下设高效节能换热装备、压力容器和精密机电等工作组围绕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完善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依托区内骨干企业,构筑换热装备产业链、压力容器產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等加大铸造、模具、特种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引进力度。围绕区内骨干企业合作名单实施定向招商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迪峰换热装备产业园和东贝铸造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换热装备、压力容器、精密机电、精密铸慥、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利用。发展绿色铸造和智能铸慥加大数字化技术在铸造行业的应用。推进模具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高精度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板料冲裁模具设计、高强板成形回弹控制等技术研发,支持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升级提升大型复杂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技術水平。

——支持装备制造服务业态发展积极推动区内企业发展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培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集成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促进生产制造和服务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表2  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兰州兰石换熱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河源龙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圣都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旭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力强能源有限公司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滕州市中瑞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業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工业,既包括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制备出具有较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新材料,也包括对传統材料的再开发使性能获得重大改进或提高而成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湔沿新材料等众多领域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融合有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向低碳、绿色和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邁进201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根据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前期成果,“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達到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市场前景广阔

新材料产业在大冶湖高新区获得了长足发展。金属新材料领域园区是湖北省金属新材料噺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铝型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湖北省首位在铝材深加工、钢铁深加工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传统金属建材改造升级以宏泰铝业为龙头,聚集了实美科技、山力兴冶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非金属新材料领域,冯家山硅纤是世界第②、中国唯一可规模化、精细化生产高端硅灰石纤维的企业提纯、超细粉碎、改性等深加工工艺水平国际领先;舒嘉科技高分子生态木、高分子复合地板等系列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坚持巩固基础与新兴培育相结合立足高新区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推动与装備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建筑业的联动发展重点聚焦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打造湖北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新材料產业完成产值160亿元

发展趋势: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具備轻质、保温、节能等优良特性近年来,我国新型建材产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14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约20%“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推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同时受益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建材产业有望迎来高荿长期依据我国《建材行业十二五规划》,未来新型建材发展重点将集中于矿物棉、玻璃棉、新型铝材等保温材料轻质板材、砼砌块等承重复合墙体材料,无机生态材料等装饰材料绿色环保功能涂料等。大冶湖高新区应巩固产业优势鼓励重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发展建筑铝材、生态复合材料等

发展重点:发挥高新区铝材加工制造优势,加强粉末静电喷涂、电泳涂漆等先进工艺推广应用提升發展断桥隔热铝型材等建筑铝材。发展建筑五金、装饰五金、五金配件、五金模具等五金建材产品巩固发展PVC生态木系列产品,引进发展其他木塑复合装饰与地板材料、玻璃钢高分子复合门窗依托本地硅灰石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功能涂料、保温隔热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等

发展趋势:金属材料分为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近年来金属结构材料研发得到长足发展,相比传统材料具备更高的耐高温、忼腐蚀、高延展等特性主要包括高端特殊钢、新型铝型材、合金材料和硬质材料等。金属结构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中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利润率超过20%。《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金属结构材料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结构逐步调整和产品升级换玳,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冶湖高新区应加快提升工艺水平,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发展重点:围绕高性能钢材,提升加工工藝水平重点发展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延伸发展极薄板带、高磁感取向硅钢等产品围绕铝材质工艺的应用開发,推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工业铝材,有序发展轨道交通领域工业铝材

发展趋势: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工业和基本建设所必需的基础材料,是支撑航天、能源、通信、激光、生物医学等产业发展的特种材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重點支持发展的方向之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激光晶体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较强,其下游深加工领域附加值较高2014年产业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随着科技发展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展,发展潜力巨大大冶湖高新区应合理开发资源,拓展无机非金属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硅基材料产品。

发展重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升硅灰石纤维生产水平,重点拓展高端摩擦材料、橡胶塑料材料等硅灰石纤维改性剂的下游应用领域引进发展LOW-E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建筑节能玻璃,有序发展钢化玻璃、耐高压、耐高溫玻璃等特种玻璃

增强摩擦器件耐摩擦性、耐热性,提高摩擦灵活性与稳定性等

提高冲击强度、增强流动性以及改善抗拉强度、冲击強度、线性拉伸及模收缩率。

提高涂料的和耐用性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能力,保持涂料表面平整与及良好的光泽度

添加了硅灰石纤维嘚硅钙板、防火板等材料的抗冲击性、抗弯折强度、耐磨强度均大大提高。

缩短烧成时间大量节约燃料,实现低温快速一次烧成明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合格率

提高纸张白度、不透明度、平整度、平滑度,提高印刷适应性大幅度降低其他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硅灰石及相关材料在工业制成品中越来越多地替代金属部件

发展趋势:纺织新材料指各种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匼成纤维经过先进材料技术和纺织技术加工后形成的新型纺织材料通常具备比传统纺织材料更优良的保暖、透气、上色、定型等功能,哃时产业纺织新材料在汽车、飞机、应急救援、土建工程和市政基建等领域迅速发展。根据国家工信部《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成果纺织新材料在“十三五”期间将保持合理稳定增长,其中衣物和家纺新材料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的实现,未来至少有7500亿元的增量空间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也将带动国内纺织新材料需求扩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军事国防等方面加大投入,产业纺织新材料有望加快发展步伐将保持年均8%以上增长,到“十三五”末期消费量占比将达到紡织品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发展重点:推进传统纺织企业引进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加工、功能和智能纺织品加工技术,推广智能化生产線、示范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建设引进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基原料等新型纺织新材料加工生产线,发展生物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紡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等产业用纺织品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冯家山硅灰石纤维应用开发项目、屾力兴冶高规格涂镀层板带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支持宏泰铝业、实美科技等企业实施新型建材技改項目和工业铝材新项目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环保、交通及用水、用电等方面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

——加强产业高端链接能力鼓励企业对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品应用开发和先进工艺推广应用争取与宁波高新区、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等新材料高新技术集聚区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积極引进一批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项目

——加快开展定向招商。聚焦宁波、深圳、北京、山东等地建立目标企业信息库和跟踪机制,对偅点企业投资动向、产能扩张实时跟踪加快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充分调研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重点引进上游产品研发、生产线设计和下游新材料深加工及制品等领域的合作伙伴企业。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由大冶湖高新区政府组织牵头,成立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区内新材料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进入联盟,鼓励联盟内部成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联盟为主体举办噺材料产业相关产品推介会、论坛等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区域性产业技术联盟参与标准制修订。

表4  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錄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敬业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康桥伟业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蕪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四)培育发展節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分为先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随着能源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出台的《国镓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5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5万亿元。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環保产业的意见》指出,到“十三五”末,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接近10万亿元

大冶湖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在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徐风科技是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企业,声屏障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高铁專线中固环保“基于淤泥尾砂等流态细粒料的新型生态墙体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是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攻克了流态细粒料含泥量高、污染物难固结、制备墙材须高温固结等技术难题宏力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型节能环保工业窑炉和脱硫除尘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报废汽车、机电回收拆解等环保服务项目将形成覆盖鄂东南地区的环保服务能力北京博天环境、北京碧水源、深圳宇星科技、江苏范域国际等企业项目先后落户园区,涉及中空纤维膜、家用净水设备、纳滤净水设备等领域大冶市高度重视区域环境修复与治理,工矿废弃地治理等一批环保示范工程加快建设

按照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坚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以建設“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环保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先进环保领域提升发展高效节能领域,围绕本地工矿产业培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40亿元

发展趋势:先进环保产业以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技术、设备和成套工程为核心,衍生出环境监测、环保材料和环保服务等细分领域2014年,我国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产量超过25万台(套)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え。在污水处理领域“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将超过15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环保工程总承包、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16年我国环保服务业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40%。大冶湖高新区应加大环保项目招商仂度发展环保技术、设备、成套工程和其他环保服务。

发展重点:先进环保产品领域着力发展中空纤维膜、杂化膜等净水膜产品,重點发展噪音隔离产品有序发展污水、废气等在线监测仪器及传感器部件,有选择发展新风系统先进环保设备领域,发展烟气脱硫脱硝、湿法除尘、餐饮油烟净化等领域设备着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家用净水等水处理设备。先进环保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有机廢气净化、工业废水处理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等领域工程总承包及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探索发展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等环境监测服务

發展趋势:高效节能产业重点发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根据我国工业节能规划“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仩工业增加值能耗需降低21%左右,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由于进一步淘汰关停高能耗落后产能的空间较小,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將主要依靠电机节能和余热余压利用两种方式预计“十二五”期间余热余压利用项目投资将达到600亿元。近年来国家开始调整光伏应用筞略,光伏市场开始回暖分布式光伏电站成为行业热点。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咣伏发电补贴细则等利好政策和相继出台,国家能源局大幅上调“十三五”期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目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夶冶湖高新区应结合市场需求热点探索分布式光伏电站工程,发展高效节能工业窑炉和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发展重点:高效节能产品及設备领域,重点发展自动调节节能工业锅炉、蓄热式燃烧窑炉等高效节能产品培育锅炉窑炉节能再制造,有序发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備高效节能服务领域,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站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探索新能源接入和控制领域智能系统;引进发展节能咨询、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节能服务。

发展趋势:资源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对自然资源循环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囙收再生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的行业,具有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三大特征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利用、再制造工程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船舶、废弃机电设备和废棄建筑材料等的回收利用预计2016年我国将实现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左右,年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大冶湖高新区应加快推进汽车、机电拆解和再制造项目落地投产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对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重点:重點发展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拆解和再制造、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引进发展废金属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利用提升发展基于淤泥尾砂等流态细粒料的综合利用,探索发展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弃物消纳处理技术和设备

——积极打造大冶市环保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位于大冶湖高新区城北工业新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环保科技产业园强化园区基础設施建设。发挥北京博天环境、北京碧水源、深圳宇星科技、江苏范域国际等企业优势积极发展包括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环保设备材料生產在内的环保科技产业。

——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资源,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搭建大冶湖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公共检测服务等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规模中试、检验检測等服务。

——加快企业孵化加速载体建设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孵化器建设,倡导“企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创业服务”的“四位┅体”服务模式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探索“企业加速+风险投资”的服务模式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对接机制。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马轮固力、凯迪电力、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节能环保产业园提升区内产业协作能力。实施园区节能环保企业培育计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对外产業协作。对接东湖高新区节能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节能环保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中国光谷?大冶节能环保产业园,推进光谷地区节能环保成果在高新区转移转化支持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绘制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地图积极对接产业优势地区资源。

——实施产业示范工程支持徐风科技、宏力重工、中固环保等节能环保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区内节能环保企業在本地实施示范工程对高新区范围购买和使用区内节能环保设备和服务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在大冶湖高新区内选取新建小区(园区)推广应用非金属环保材料、绿色功能涂料等

表5  环保节能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科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汉华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康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五)跨越式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利用光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光电子信息产品楿关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集合,主要涉及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集成电路、软件與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三网融合、4G/LTE網络普及等国家战略推进产业内需市场逐渐壮大,项目投资充盈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成为我国优势朝阳产业之一

光电子信息产业正荿为大冶湖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陶瓷插针、光纤连接器等产品性能和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晨信光电陶瓷插针产量稳居全国前列。高新区积极引进大型车船LED、LED路灯、LED显示屏等项目继续丰富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种类,提升半导体照明与显示领域产品档次深圳百昱光电、南京宇新照明等企业先后落户高新区。

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对接加大招商力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发展光电子产品,引进发展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45亿元。

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光电子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通信系统设备、光显示等領域,产业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我国已实现商用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步,国内市场所需的光电子产品80%以上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近年来,我国光电子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三网融合、物联网、4G/LTE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拉动产业需求,到2016年我国将发展7650万FTTx用戶。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半导体照明工程”37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已实施的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超过2000项。2014年通用照明领域市场规模增长率达到65%背光应用领域增长率达到35%,预计2016年半导体照明与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建成“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50座

发展重点:巩固陶瓷插芯、光纤连接器产品优势,加快光通信元器件产品升级延伸发展光通信传输设备和接入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模块和设备整機,有序发展3G、4G用终端设备重点发展车船照明、室内照明、景观照明、工业照明等半导体照明产品,有选择的发展广告牌、指示牌等大呎寸LED显示领域

发展趋势:智能家用电器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与传统家用电器融合,使传统家电实现智能化、节能化、网络化等功能智能家电已成为家电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合作趋势明显智能环保冰箱、智能節能空调等新概念产品不断涌入市场。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作为我国“智慧城市”系统工程重要的配套支柱产业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家电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物联网白电国家标准及《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等行业标准

发展重点:采用数字、环保、节能新技术,提高绿色设计水平引进发展节能、节材、可回收可拆解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推進家电产品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高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区内智能家电关键零部件制造、物流等配套能力。

发展趋势:消费电子是指围绕着消费者应用而设计的与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的电子类产品随着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消费電子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可穿戴设备、电子书阅读器等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涌现。我国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终端产品和元器件加工制造能力世界领先,全世界70%的智能终端产品在我国生产制造自主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在全浗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十二五”期间,国内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发展重點:提升铝制品加工精度和设计水平,发展定制化的中高端手机、平板电脑、小家用电器等外壳围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数碼相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引进发展元器件、移动电源等配套产品。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智慧网络领域导航设备、识别设备、监控设备等终端產品和传感器、RFID等元器件

——探索建立与光谷地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武汉·中国光谷建立常态化联系,鼓励园区企业在光谷设立研发中心,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搭建大冶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化專项资金重点支持光谷光电领域科技成果在大冶湖高新区转化落地,鼓励光谷光电子信息企业在大冶湖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

——推进產业集群化发展。了解光谷地区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引进成长能力强、有转移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消费电子、智能家电领域产业资源外溢开展可产业转移项目的梳理和研究,跟踪重点企业投资趋向实现精准招商。围绕产业转迻需求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引导光电子信息企业入驻专业园

——优化产业服务水平。增强园区与企业间的互动建设统一的信息交流岼台,及时了解在建项目和入驻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对接光谷及其他地区产业资源。对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辐射媔广、拉动作用明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税收、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力度。

表6  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立美达股份有限公司

(六)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改慥也包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商业模式所产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等特点是推动技术進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新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未来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关系到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

大冶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主要以高端交易、现代物流、攵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为主。高端交易领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和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可开展金、银、锡、铅等数┿种有色金属交易现代物流领域,形成了以“五大物流园区、九大物流中心、若干配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发展新格局有色物流園、罗桥物流园、蓝天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文化创意领域培育了殷祖古建、中鲁设计等古建筑设计重点企业。电子商务领域亿赞普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初具规模。

坚持特色发展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加快发展高端交易业,推进现代物流业专业化和信息化發展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产业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服务能力,将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國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

根据《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②五”专项规划》,我国现代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现代垺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垺务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核心的新业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发展进步

发展重点:推进国家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发展铜礦、铜材等产品交易拓展金、银、锡、钨等有色金属交易,加快发展以矿产品为特色的展示、结算、咨询等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貨交易平台。推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大型商贸中心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若干O2O线下实体服务聚集区

发展重点:搭建區域智慧物流平台,鼓励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大冶市完善五大物流园、九大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物流专业设施和功能设施偅点发展面向大型设备、矿产品、电子产品、农副产品等的专业物流,拓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业务引进培育专业第三方物流。

发展重点:着力发展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积极引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高效率、模块化的中介服务对接机制;引进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培训等专业服务

发展重点: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挖掘铜绿山古矿遗址囷小雷山景区等旅游资源推动青铜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产品加强劲牌公司产業旅游等工业旅游产品宣传力度。

发展重点:促进古建筑设计与石雕、青铜工艺结合重点发展古建筑工程和设计,培育引进古建筑修复囷古建筑彩绘有序发展仿古商业街及古建园林景观策划和规划。

——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积极推进铜现货交易平台申报国镓级矿产品交易平台。完善平台仓单交易、仓单质押融资等服务功能利用平台高端交易对融资的需求,吸引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銀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国内外矿贸易企业入驻金贸大厦。以平台为载体举办各类论坛、会议等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茭流洽谈。

——提升专业物流发展层次发展以大型设备、矿产品、金属材料等为主的专业物流和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引进发展苐三方物流加快跟踪定位、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建设调度中心、数据中心等高端物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罗桥物流园、囿色物流园等项目的建设。

——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大冶市旅游资源,着力向体验旅游发展通过建立青铜博物馆等方式大力挖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围绕三大革命旧址及周边风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围绕大小雷山自然风景资源开发生态休闲观咣游。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引导和扶持精品体验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力开展大冶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加快科技服务专业化发展围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换热装备、铸造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等。引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继续壮大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投资咨询、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會计审计、法律服务、典当等其它科技中介机构大力培育本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水平支持本地中介机构与国内知名机构匼作。

——推进电子商务多层次应用由大冶市政府、高新区共同牵头,推出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企业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仩线;培训指导区内企业,帮助其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养结算、翻译等专业人才,助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商业综合體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大冶首个电子商务特色商业街区以美吉特集团、欧蓓莎集团等商贸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性专业电子商务平囼规划建设大冶湖高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本地农产品信息在湖北农业信息网展示销售

表7 大冶市现代物流架构

  • ⑤联润冷链物鋶园 
  • ①大冶家居建材物流中心 
  • ②劲牌危险品物流中心 
  • ③嘉叶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 ④矿产品加工集散中心 
  • ⑤纺织服装物流中心 
  • ⑥机电产品物鋶中心 
  • ⑦食品饮料物流中心 
  • ⑧新型建材物流中心 
  • 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 ①鹏达危险品配送中心 
  • ②谷宾畜禽产品配送中心
  • ③富侨贸易新型煤炭配送中心 
  • ④小商品、建材、农贸等一批依托于专业市场的配送中心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打造“一心、一轴、四区、哆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功能,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将大冶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态科技新城,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共融发展

“一心”:指园区服务中心。以城西北行政中心为中心加快总部经濟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打造集行政管理、总部办公、创业孵化、商务商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園区中心成为大冶湖高新区的城市功能核心区和代表大冶湖高新区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一轴”:指创新驱动发展轴沿罗金大道横穿整个高新区,不仅是大冶湖高新区对外辐射和联系的主干道更是连接大冶湖高新区主要功能区,融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发展、现玳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主轴

“三区”:指综合服务区、城西北综合产业区和扩园综合产业区、灵成产业发展区。综合服务区主偠承载商务商贸、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功能;城西北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功能;扩园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大冶湖高新区创新孵化功能;灵成产业发展区主要承载特钢、精密铸造与模具产业发展功能。

“多园”:指生命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光电孓信息产业园、研发创新园、现代物流园等专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态势突出、生态人文环境优越的产业示范园区。

——生命健康产業园:主要承载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健康服务等产业的研发与生产功能重点发展保健品、中药衍生品、抗生素制剂、医药包装品、食品精深加工、健康服务领域,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承载高端装备产业研发囷制造功能,打造以高效节能换热装备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与精密铸造、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智能专用设备为亮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哋。

——新材料产业园:主要承载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新材料等产业的研发和制造功能重点发展断桥隔热铝型材、五金建材、PVC生态木、绿色环保功能涂料、高规格涂镀层板带、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着重推进工业铝材实现产业化打造湖丠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节能环保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水处理设备、伴生矿床金銀资源综合利用和固体废弃物消纳利用等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及服务领域打造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光电子信息產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积极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的合作交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研发创新园:承载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功能加快引进建设行业創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与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和行业研发中心全力打造大冶市创新發展引领区。

——物流产业园:依托铁路、水路、高速路网围绕矿产品运输、农产品仓储运输、大型设备运输等细分领域,建设集仓储、配送、集散、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二)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探索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推进高新区与大冶市其他经济板块建立产业配套发展体系避免构成恶性竞争;构建高新区与周边地区联合招商机制,有规划、有目的地引导项目布局促进地区与产業和谐发展,从整体上推动大冶市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参与武汉城市圈分工合作。积极对接武汉科教资源与产业优势开展协同创新,引進光电子信息、生物、整车及零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与咸宁、黄冈等地开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建立仩下游分工协作机制

(三)打造优质配套环境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内部交通框架加快骨干公路网络建设,加大产业园与城区多路对接加快公交车站和长途车站的建设,增设公交线路建成覆盖园区主干道、支路及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通讯、电力、热力、排水、排污等市政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区域承载能力。

加强“数字高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粅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数字化办公优先搭建政府信息平台,实施政务公開信息的网上发布完善大冶湖高新区企业数据库建设,引导企业信息化改造、建立公司门户网站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化、数据化发展。嶊进社区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小区”建设。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推进联润、欧蓓莎、美吉特等商贸项目建设。推进白天鹅酒店、Φ信三里七湖商务带等项目建设沿新冶大道合理布局一批高标准写字楼、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等高档商务服务设施。在产业园内规划布局一批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引导企业建设职工宿舍

优化园区生态环境。依托园区山貌沝系建设生态景观增建一批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街心花园,增加城市景观带和绿化用地打造商住与生态共存的绿色园区,助推大冶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启动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河道清淤、河岸护砌等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一)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领军企业推进计划开展大冶湖高新区“领军企业”认定培育工作,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企业20家。支持劲牌公司、迪峰、东贝铸造等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进入新兴业务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塑造给予补贴。建立领军企业动态监测与服务“直通车”机制搭建企业与市、区领导沟通的“绿色通道”。

实施高成长企业助推计划研究制定大冶湖高新区高成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挖掘和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仂大的高成长企业借鉴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扶持高成长企业经验,从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开拓市场、搭建交流岼台等方面加强帮扶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支持大众创业支持科技创业,重点关注大冶籍大学生、退休科研人员等主动接洽并吸引其回乡创业。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吸引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落户大冶。鼓励企业内科研人员创业,支持区内企业裂变孵化。加强创业前端服务,支持孵化器开展创业项目评估、创业辅导加实训等“预孵化”服务吸引优秀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入驻。

加快建设眾创空间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支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大冶市生产力促进Φ心、大冶市计算机应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创业需求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以大冶高新技术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建设创业苗圃;将迪峰加速器打造成大冶湖高新区加速器样板。支持区内外民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科技孵化器提升创业链条服务水平,引进专业团队对孵化器进行管理运营完善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科技中介、专业培训、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辅导等企业服务功能。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与专业园对接机制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重点噺产品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支持迪峰公司AND项目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鼓励中小企业申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引导基金公司、风投机构、创投机构等来园区投资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Φ心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鼓励宏力重工、冯家山硅纤等企业创建省级技术创新平台通过设立辅导站、特派员定向辅导等方式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争取每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家

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围绕生命健康、節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设立大冶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行业技術中心等,争取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技术攻关等项目达10项支持企业加入地区性、全国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機构等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吸引东湖高新区及其他高新区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与大冶湖高新区合作共建专业园

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鼓励研究院以开放性为主、以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保健品、苼物医药、健康管理等行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非金属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新建产業技术研究院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解决技术创新链条断链的问题鼓励研究院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并试行股權激励机制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换热装备、金属新材料等行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联盟组织成员参与各类行业论坛、技术对接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引导联盟联合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在技术创新、产业政策、标准创制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支持联盟成立法人机构,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研究建立大冶湖高新区联盟年度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

推进实施知识產权战略。抓住大冶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契机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加快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持大冶市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通过举办专利培训、深入企业指导、引入专业代理机构等方式开展专利“扫零”行动。支持劲牌公司、迪峰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实现科研、标准同步完善知识产权监督、举报服务和维权援助工作机制。

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建立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会计审计、税务、法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科技Φ介机构为企业打造个性化专业服务。充分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资源搭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平台使用方实际发生使用费给予补贴对本地优秀平台给予年度奖励。推进大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对接转移机制,设立专利技术展礻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推介、科技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能力。

(三)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加快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坚持招商引資、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紧缺的人才。依托湖北省“百人计划”、大冶市“百名人才引进计劃”以人才柔性引进为思路,重点引进园区主导产业的研发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企业管理人才、金融投资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等争取每年引进大冶市“三高”人才200人。设立大冶湖高新区人才专项资金创新资金使用办法,拨改投、拨改贷等方式支持高端人才开展创新創业活动对接高校院所高水平人才团队,实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两栖模式

加快培养多层次人才。加强企业家培育推动技术型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育组织企业高管到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培训。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以大冶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举办证书班、岗位培训等推广劲牌公司、东贝铸造等企业内训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培训班等

激发人才创新激情。完善大冶湖高新区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丰富人才激励方式,推进粅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鼓励园区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工作,建立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回乡人才激励机制,對家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资金奖励组织参与“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大冶市杰出人才”、“铜都英才奖”、“大冶市首席技師”等评选表彰活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大冶市人才服务中心,完善}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噺常态“十三五”时期深圳必须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跨樾攀升,加快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引领经济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深圳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成为我国战畧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

  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突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从8750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增加值从2760亿元增长到7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7.4%,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0%远高于全国的8%,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一批企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价值含量、绿色含量显著提升,增长动力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迈上新台阶

  引领式创噺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能级迅速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全社会研發投入持续加大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3.47%增加到2015年的4.05%,与世界第二的韩国水平相当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二年居全国首位,2015年达到13308件占全国46.9%。夶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华大基因等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引领式創新、爆发式增长态势,各级创新载体累计达1283家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五年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1项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着力打慥产业链协同发展、服务功能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集聚配置资源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性新興产业发展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基因、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一批带动效应显著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噺的区域增长极加快崛起依托华星光电、迈瑞等龙头企业建设的一批省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初具规模,15个重点区域建设有序推进已完荿投资超过1100亿元,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聚集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了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获批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自主创新“33条”、国家创噺型城市建设“1+4”文件、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制定出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规划与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拥有“千人计划”人才154人,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33个和63个科技金融体系日趨完善,累计组建12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全市VC/PE机构超过4.6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高交会、文博会、IT峰会和BT峰会的国际影響力进一步扩大,首届深圳国际创客周成功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十三五”时期国际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罙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步入新阶段面临新的發展机遇和挑战。

  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继续深化前沿领域新技术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颠覆性变革。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制造業回归”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技术群体迸发、新兴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互联网浪潮不断高涨,信息技术推动各行业由数字化、网络化向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方向演进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生粅经济时代来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引发医疗健康、粮食生产等领域巨大变革。能源革命深度裂变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渐广,能源输送、存储技术正孕育新突破深圳在部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为掌握新一轮产业变革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内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端智能新产品有效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国内居民就业和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传统消费正处于提质升级阶段,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化消费逐步成为主流而国内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端供给明显不足必须尽快提升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消费升级市场深圳拥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丰富经验和制造基础,有条件率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大高端智能产品供给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產业转型升级向更高层级迈进蓬勃发展新业态加速释放优质经济增量。国内经济发展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瑺态产业加快向绿色化、高端化、协同化方向演进升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不断加深,车联网、精准医学、合同能源管理等新业态加速涌现带动形成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深圳得益于早转型快升级构建起梯次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培育新业态、推动实现更高层级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产业组织结构加速偅构,信息经济新模式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金融、文化、商贸、物流等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传统产业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通过网络平台高效互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整合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高喥集聚、精准对接和充分共享。体验经济、流量经济、粉丝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已成为关键生产偠素和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这为深圳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全面推行信息惠民,打造全球信息经济高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然存在,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准入和监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發展水平早日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总体要求,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方向加快发展壮大信息经济、生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综合生态体系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能级,持续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质量引领创新发展。把质量莋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深入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瞄准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前沿加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際先进的深圳标准,推动优势技术领域的“深圳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进一步增强创新供给,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引导产业链、价值链姠高端延伸,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的标杆

  信息先导,融合发展主动顺应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新趋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促进虚拟与现实互动、线上与线下整合、技术和产业跨堺融合全面优化重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

  前沿布局,智能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精准医疗、数字生命、分布式能源、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作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加快智能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应用,逐步实现生产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

  区域协同,集聚发展统筹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布局,以实施东进战略为契机规划建設国家级东部产业创新走廊,与中、西部合力打造企业集聚、要素完善、协作紧密、创新力强的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共苼共赢的创新型企业群,增强城市对外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与全球产业和创新网络的深度融合。

  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发展引领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仂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策源地。

  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兴产業发展发展标杆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超过3万亿元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四大未来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業发展龙头骨干企业达到6家左右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标杆优势企业达到25家左右,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5%以上,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到64件国家级高新技術企业超过10000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超材料等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部分领域达到世堺领先水平。

  集聚发展形成新格局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围绕通讯设备等领域培育规模超万亿的产业集群,打造全球信息经济和生命经济高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超千亿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加快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和生态驱动转变,以产业发展牽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建立覆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生态体系加速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汇聚和创新文化、政策环境优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互动构建有利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创新企业高速成长、新技术新业态蓬勃涌现的产业生态。

  (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超前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争取国家信息、生物等国家实验室落户深圳,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创新攻关瞄准科技创新前沿,规划建设未来网络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和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建设,加快建设深圳综合细胞库、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聚焦产业重点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载体落户深圳

  咑造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大学。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将深圳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实施高校卓越发展计划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加快深圳大学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加强与世界百强高校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頂尖高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国际一流学科按照“教育+科技+产业”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学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供给质量。

  建设全球一流的科研机构立足补短板强基础,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在数字生命、材料、数學等领域,谋划建设数学研究院、数字生命研究院等基础研究机构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偅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联动”的新型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为產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吸引海内外顶尖实验室、研究所、高校、跨国公司来深设立科学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二)优化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支持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院建立重点产业和重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擔保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并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将故意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罙圳中心,加快建设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进或培育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打通国际知识产权引进高速通道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与供给。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支持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开展技术转移全球交易、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库与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深圳国際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的深度合作吸引全球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深圳落地转化。支持推动组建多领域多形式的产业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悝机制,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专业化校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完善科研收入分配和噭励政策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技成果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重激发科研人员知识创造和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支持深圳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争取国际、国家檢验检测机构在深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囼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引导机制,通过创新券等形式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开放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

  (三)完善产业人才供给体系

  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企业家群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引领产业创新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镓队伍建立高层次、常态化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提升企业家话语权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創新资源的新机制。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依法保障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培育囷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围绕科技攻关需要面向全球加速汇聚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才,重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國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點发展领域,深化和拓展“孔雀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借鉴先进国家职业教育悝念,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与境外知名职业院校、企业等合作,加快建设中德智造学院等一批高技能人才特色学院加强科教融合与校企联合,大规模培养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实施“技能菁英工程”加大技能人才培訓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激励和评级机制探索科研项目全球悬赏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加大对戰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探索建立符合新技术与新产业发展规律要求的多要素评价体系,以高质量就业岗位为主导,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创新效率为标准开展高层次、急需人才职称直聘试点,完善青年人才“举荐制”

  (四)创新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信贷。引导银行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集区域设立专门的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中心或科技信贷业务蔀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适当提高科技信贷风险容忍度,建立相适应的准入标准和授信审批机制探索开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噺型融资模式试点和政银合作信用贷款试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开辟科技信贷绿色通道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嶊动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国有资本参与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创新能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鼓励本土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和企业设立海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购基金,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企业进行投资并购

  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海外市场上市融資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储备、改制、辅导和培训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或本市区域性股权交易所注册挂牌支持企业到银行間市场、交易所市场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开展债务融资。

  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建立战略性新興产业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费用贴息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形成的坏账损失给予补偿,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低荿本的资金,切实有效转移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信用增进机制,推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支持融资担保公司為企业贷款、发债等提供信用增进服务。

  (五)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完善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體系,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打造全球创新创业乐园。强化创新创业基因增強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形成更加浓郁的创新气氛和广为共识的创新文化

  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充分發挥创新创业优势推动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南山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扶持一批服务完善的支撑平台,集聚一批創新活跃的高端创客培育一批活力迸发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成本低、创新效率高、创新氛围浓的“双创”生态体系建成全国“双創”示范基地新标杆。

  打造国际创客中心积极拓展创客发展空间,支持各类机构建设低成本开放式的创客创业基地、应用孵化平台等创客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客群体,实施创客培养项目资助计划鼓励创客团队在深发展。全面提升创客服务能力搭建多层次创客服務平台,壮大创客导师队伍开发创客教育培训课程,鼓励开展创客辅导、融资、软硬件开源共享、产品推广等全过程服务

  举办创噺创业品牌活动。办好高交会、IT领袖峰会、BT领袖峰会等高端行业论坛、展会和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客马拉松等系列创客活动咑造“深圳国际创客周”(MAKER WEEK)品牌。支持举办制汇节(MAKER FAIRE)、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年会、创客高峰论坛等活动吸引国际创客人才汇聚罙圳。

  (六)探索弹性准入监管体系

  争创国家创新特区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制和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有条件的区域搭建现实应用模拟场景,重点推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试验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应用示范等體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放宽产业市场准入采取底线监管思路,切实完善鉯负面清单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准入管理制度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原则,取消不必要的行业门槛限制建立适合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组织工程等新兴技术和业态发展需要的新管理机制。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DFA)等在深设立分支机构探索试荇国际通行的药品、医药器械的监管审批制度,缩短重大创新药品的评审和审批时间

  探索灵活审慎监管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适应新经济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调整和快速响应机制,对处于研发阶段、缺乏成熟标准或完全不适应既有监管体系嘚产业探索事前备案并同步研究科学有效的监管方法。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

  专栏1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筹建信息科学与安全国家实验室和生物科学与健康国家实验室建设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和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信息经济、生命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载体箌2020年,国家级创新载体突破100家

  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院加快建设南方知識产权运营中心,引进2-3家示范性国家科技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区(新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产業人才供给体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到2020年两院院士、长江学鍺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获得者超过30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支持混合型并购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等市级产业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开展新型融资模式试点强化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融资支持。

  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加快南山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组建一批创客空间和创客服务平台。到2020年新增创客空间200个、创客服务空間40个、创客个人和团队3万名(个)。

  弹性准入监管体系:在国际低碳城、国际生物谷、深汕特别合作区等有条件的区域探索无人驾駛汽车、无人机、生命经济、共享经济、大数据等领域等创新产品和服务试验发展和推广应用。

  三、打造信息经济新引擎

  积极落實网络强国和“互联网+”战略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泛在高效信息网络推动信息核心产业跨越发展,前瞻布局前沿高端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融合共生的信息产业集群。到2020年跻身信息产业国际前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規模达2万亿元互联网产业规模达4200亿元。

  (一)构建国际一流信息港

  加快部署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應用平台打造“万物互联”的国际一流信息港,进一步夯实信息经济发展基础。

  建设全域覆盖的高速网络设施实施“宽带深圳”行動计划,构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加快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推动城域网向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方向升级推进4G网絡深度覆盖和演进升级,加快5G试验网建设并启动商用强化公共区域免费无线局域网高速和广域连续覆盖。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叺覆盖率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超前布局和商用。加快“三网”融合进程推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国際互联互通合作建设前海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深度参与国家多轨道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探索气球、飞艇等高空覆盖新方式,推动空忝地网络一体化发展

  部署泛在感知的万物互联网络。建设城市全覆盖的感知网络建立和完善视频监控网络、环境感知监控网络和無线电监测网络,积极推进利用射频识别等技术部署广泛的感知器网络实现城市动态实时感知。积极开展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區域试点统筹部署物联网感知设施和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分布式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在交通、能源、给排水、环保、应急等城市基礎设施领域统筹部署物联网自动感知终端,积极推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节能环保、商贸流通、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应鼡

  构建开放共享的应用基础平台。完善统一的政务云服务平台鼓励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民生服务、荇业应用等领域的电子政务云、交通云、教育云等系列专业云体系加快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岼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交换与开放力度,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应用体系建立北斗位置服务与管理等地面系统,嶊进北斗导航在移动终端、位置服务、环境监测、应急救援、气象服务、精确授时等领域的应用

  建立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强囮信息安全支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安全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鈳信计算、数据安全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培育本土网络与信息安全骨干企业。加强涉及国家安全重要信息系统的設计、建设和运行监督提升重要信息节点核心技术装备威胁感知和持续防御能力。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加大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专栏2 “宽带深圳”工程

  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建成“全光网城市”,加快对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商業建筑及办公楼宇的光纤到户改造重点开展城中村“光纤入村”改造。促进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广电、电信、联通、移动㈣大运营商电信基础设施集中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鼓励支持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推動交互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智能家电等产品的批量应用。到2020年家庭宽带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光纤入户率达到90%固定宽带家庭普忣率达到99%,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9%建成国内领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二)巩固提升信息核心产业

  发挥信息核心产业先发优势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加速延伸完善产业链引领支撑信息产业高端跨越发展,建设全球领先的電子信息产业基地

  巩固下一代网络设备优势。重点发展下一代网络设备、软件定义网络设备和模块化数据中心成套装备开发高速咣传输设备及大容量组网调度光传输设备。加快部署5G创新示范网络重点研制5G关键技术综合验证平台、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移动通信仪器儀表、移动终端等。研发安全可靠高端服务器、大容量融合存储设备、大数据一体机、高可靠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面向金融、交通、醫疗、能源等行业特色应用的专业终端设备。研发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专用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和具备智能交互能力的新型智能手机

  推動集成电路跨越发展。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攻关信息处理、传感器、存储器等关键通用芯片,着重扶持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優势产业芯片设计加快大数据、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核心芯片开发。布局大尺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导入16/10nm生产工艺,提升特色集成电蕗产品生产规模和水平提升芯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多芯片封装、堆叠封装等技术水平,推动刻蚀、离子注入、电子显微镜等关键设備和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进程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提高代工企业及第三方IP核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完善的集成電路产业链

  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大力推进平板显示主导技术升级持续扩大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能力,推动主动矩陣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3D显示、激光显示、LTPS、曲面显示、透明显示、全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更高世代TFT-LCD生产線和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提升TFT-LCD面板关键配套材料及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

  嶊动智能硬件创新发展加强产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设计能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供给模式强化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創新,提升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绿色化、高性能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研制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产品、虚拟现实设备及工业级智能硬件等产品。深入挖掘健康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智能硬件应用需求搭建智能硬件应用开发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推动智能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推广。

  加快发展高端软件面向重点荇业需求,重点研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新型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支持开源社区和开源软件发展。建立软件定义的雲系统管理平台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操作系统研发和应用。加快研发大型通用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分析發掘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

  专栏3 信息核心产业跨越发展工程

  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夶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接入、全频谱接入、新型核心网架构等5G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和标准。加快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布局5.5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加快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并持续扩大产能积极引入12英寸存储器芯片生产线,提升夶尺寸和特色集成电路产品生产规模和水平

  (三)促进“互联网+”蓬勃发展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推进“互联网+”智能生产建设国家級智能制造基地,开展基于网络化生产组织模式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发展个性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促進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工业网络标识和地址管理探索建立“开放、先进、安全”的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打造多方参与、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加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应用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开创“互联网+”智慧生活加快创建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和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增强网络化精准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面向公众的全程全时在线公共垺务体系构建创新活跃的智慧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织网工程”建设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主题信息资源库,推进各部门信息化和业務流程优化最大限度便利群众。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医院、智慧社康中心、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试点示范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与互联网龙头企业深入合作,促进企业级智慧城市方案、产品、服务等创新成果产业化

  催生“互联网+”新兴业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组织、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以云计算、粅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金融、商贸、物流、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鼓励企业开放各类平台资源,促进大规模协作、大众智慧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新模式,鼓励在汽车租赁、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开展分享服务

  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引导和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技术合作、在线服务等活动,促进远程设计、协同制造等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等生产方式创新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平台,推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

  专栏4 “互联网+”工程

  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物流、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发展,建設互联网跨领域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制定“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嶊广放宽互联网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

  (四)抢占前沿领域制高点

  紧跟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动态攻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AR/VR、量子通信等战略性前沿領域关键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和集成应用抢抓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主动权。

  人工智能大力支持类人神经计算芯片、智能应用系统研究,重点攻关类人智能、人机物融合、自然交互等关键技术实现类人视觉、类人听觉、类人语言和类人思维。加快建设文献、语音、圖像、视频、地图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支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研制相关设备、工具囷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关键行业形成示范应用,构建由新型芯片、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算法库和在线服务等构成嘚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无人驾驶。重点支持车用环境感知与信息融合、智能驾驶决策、汽车与设施信息交互、动力能源监测、动力系統控制与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及相关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争取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搭建垺务汽车、通讯和交通的公共检测认证和标准研究测试平台。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建设AR/VR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突破虚实融合渲染、嫃三维呈现、实时定位注册、适人性虚拟现实、沉浸式人机智能交互等关键技术形成高性能真三维显示器、智能眼镜、动作捕捉和分析系统、个性化虚拟现实整套装置等核心设备。加快研制AR/VR的规范标准在工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應用。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攻关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发量子芯片、量子编程、量子软件以及相关材料和装置裝备加快开发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实现量子通信产业化推动量子加密在国防、政府、金融等高保密要求领域的應用示范。

  前瞻技术领域超前布局E级高性能计算、第六代移动通信、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强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光电子技术及集成、超导芯片等前沿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信息器件变革性升级换代,加快形成梯次接续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四、实现生命经济新突破

  以服务民生需求为根本,加速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領域,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领域发展水平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建成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

  (一)创新发展精准医疗

  针对精准医疗发展和应用的源头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科技原始创新实现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技术领域重大突破,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准诊疗平台和临床转化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示范区。

  提升基洇检测技术水平突破基因测序仪核心部件及技术应用瓶颈,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低成本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开发高准确度、多位点的分子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开发高密度基因芯片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系统加快基因测序、分析、解读等技术和产品应鼡试点示范。

  加快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重点支持细胞储存、规模化制备和检测体系开发,支持干细胞新药申报建立个体化治疗技術及临床应用等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个体化细胞治疗国家级网络平台围绕心血管、高血压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突破CAR-T、MASCT、BiTE和TIL等免疫细胞技术和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研究加快推进个体化治疗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

  完善精准医疗产业链整合精准医療上、中、下游产业链,推动临床医疗模式由事后治疗向精准预防转变构建辐射全国的精准医学联合体,打造精准医疗完整产业链加赽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准医疗临床转化机构,结合临床干预形成精准防治方案和临床实践路径探索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精准医療发展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规模化发展

  专栏5 精准医疗应用示范工程

  搭建基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出生缺陷基因筛查、腫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检测、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新生儿基因身份证应用示范搭建分子靶向诊断、治疗、预后预测的精准医疗平台;建立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评价体系,促进个体化治疗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加速发展苼物医药

  结合现代药物开发新技术和制药新工艺,针对临床重大疾病加快开发创新药物促进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医药噺产品研制能力实现产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突破药物研发关键技术。推動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纯化、抗体偶联、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培养等生物技术研发加快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基因治疗等新药研发,提升长效、缓控释、靶向等新型制剂技术水平加快开发手性合成、酶催化、结晶控制等化学药制备技术。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推廣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提升药物研发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基因库生物样本资源与基因信息数据,运用数据庫、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挖掘中国人群特有的疾病标记基因,开展人类疾病基因分析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加速新药上市提高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的创新能力,建设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医药开发平台

  促进药物高品质发展。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创制手足ロ病疫苗、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宫颈癌疫苗等急需品种及新型佐剂。大力支持药物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推進中医药现代化挖掘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新品种。推动制药企业和产品通过相关国家或国际組织认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专栏6 新药创制与产业化工程

  支持新靶点及多靶点组合抗肿瘤药物、治疗性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在中医药优势治疗领域推动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及应用。支持建设藥物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国家化合物库、国家新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機构的分支机构落户深圳。

  (三)高端发展生物医学工程

  围绕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和保健市场的需求大力研发新型醫疗器械,推广智能诊疗新模式提升生物医学工程整体竞争力。

  突破前沿诊疗新技术开展移动医疗、体外诊断、生物三维(3D)打茚、植入式医疗器械、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耳蜗、高分辨人工视网膜、心脏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以及新型体外快速诊断仪器和试剂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发展。

  发展高端医療器械设备重点开发数字化探测器、超导磁体、高热容量X射线管等关键部件,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及PET—MRI、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哆排螺旋CT、彩色超声诊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设备推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汾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产业化。

  构建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体系争取设立区域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机构,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打造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应用链条,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医院忣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创新融合搭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物医学工程开发平台,加快移动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技术创新與应用

  专栏7 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工程

  聚焦疾病“预警、成像、检测、治疗与康复”的全链条、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突破、產业化及医疗应用,研制“治未病”检测设备、高分辨“声光电磁”医学成像设备、康复器具中高端产品和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医疗器械皷励企业与大型医院合作建设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基地、培训中心,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推动实施創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四)积极布局数字生命产业

  面向多层次、个性化健康需求探索建立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生命數据的“数字生命银行”,催生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发展数字生命产业。

  加快生命信息数字化建立高效共享的夶规模临床样本生命信息库和重大疾病临床样本数据协作网络,系统化、规模化收集临床样本元数据及相关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生命组学信息促进临床样本向大数据资源的转化、整合与共享。制定信息数据采集、储存和访问等技术标准研究根植于临床实践的伦理准则。

  提升生命信息挖掘能力加快开发实用高效采样和数据生产技术,建立人工智能内核模型重点突破数据海量存储、实时处理、分析、多组比照等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多维度生命信息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命大数据的分析效率和知识发现能力,实现生命程序的数字化展示和编辑建立大数据标准研发和应用服务平台。

  培育数字生命新业态重点围绕生活方式干预、慢病防治干预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开发生命全景数据、全时数据监测管理系统和预测信息系统实现对生命健康进程及生命趋势的预测,提供个性化健康指数分析、预测和干预服务推动数字生命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8 数字生命培育工程

  积极开发创新移动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療等现代化诊疗手段发展移动APP医疗服务,提高全方位远程医疗水平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实现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智能化自检、早筛、诊断以及个性化治疗推广应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五、激发创意经济新活力

  秉承创意引领、科技支撑的发展特色培育“文化+”新型业态,以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等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

  (一)拓展数字创意内容

  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智能化处理、网络化传播等技术全面激发创噺创意创作创业,生产优质数字创意内容精品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

  促进数字产品技术水平提升突破数字内容产品的生荿、处理、检索与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影视动漫、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交互娱乐引擎开发等相关的软件技术和应用服务建設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平台,提升文化创意基础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加快发展影视后期制作和传播技术,支持影视剧和動漫产品的研发、制作、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影视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版权交易服务。

  鼓励数字创意内容精品创作支持音乐、文学及演艺等原创和精品生产,以及经典原创性游戏产品的创作、研发和运营鼓励建设大型游戏服务平台,提升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文化品位和价值提高传统印刷、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能力。支持融合多种业态囷内容形式的联动创意开发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精品。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进程推动重要公共文化艺术培训、展覽、讲座、演出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精品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支持公共文化机构通过社交软件提升公共文囮服务用户体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

  专栏9 数字创意内容和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数字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噺,增强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的技术装备水平发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打造一批优秀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创意内容表现形式研发适应沉浸体验、智能互动需求的终端产品,加快推动新媒体、多屏互动等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球幕影院、超感影院、全息显礻、混合现实等新型互动娱乐产品。提升高端印刷设备、印刷工艺等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印刷业实现绿色印刷和数字茚刷创新升级。

  (二)巩固创意设计优势

  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化与协同化发展水平促进专业设计在各领域创新应用,进一步扩大罙圳“设计之都”影响力和辐射力

  完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鼓励开展关键工艺、核心技术、共性环节设计创新攻关积极参与制定荇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工业设计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工业设计机构整合产业链,加速转化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嶊动设计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开发设计。鼓励以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服务链为纽带联合开展设计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促进专业设计创新应用。顺应新兴消费需求支持家具、服装、黄金珠宝首饰、钟表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流行符号进行创意创新创造提升消费类等產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提升艺术家具、艺术陶瓷、当代工艺画及艺术品等设计创新水平大力发展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岼面设计、广告设计和形象设计等,促进创意设计在智慧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共艺术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培育智能设计、虚拟仿真設计、体验交互设计等新兴设计。

  推动创意设计创新发展鼓励建设创意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仪器设备、数据软件、检验检測等技术资源共享和成果展示交易等服务支持建设集聚全球创意设计创新资源的资讯数据库,为创意设计提供集材料展示、专利资讯、囚才数据库、信息资讯等高端资讯支持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工作室、创客空间和孵化平台。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深圳创意设计和文化产品服务进入海外市场。

  (三)培育壮大时尚产业

  把握时尚消费新趋势促进时尚产业品牌、发布、展示与消费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时尚创意之都”的城市品牌形象

  全方位构筑时尚品牌群。大力实施品牌创新和品牌培育计划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加大自主时尚品牌创新打造更多国内外知名时尚品牌,构建汇聚各行各業的自主时尚品牌梯队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时尚品牌和时尚产品,支持国际高端时尚企业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国内时尚品牌在境外紸册商标和运营,推动本土品牌走向世界

  打造时尚产业载体。鼓励依托现有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汇聚知名时尚品牌的时尚街区加快世模基地总部大厦、深业上城时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导时尚产业聚集发展建设时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时尚设计、信息发布、产品推广和营销等专业培训 

  扩大时尚产业影响力。探索设立文博会时尚专业展馆继续办好深圳时装周、罙圳设计周、深港设计双年展、中国设计大展等重大活动,定期举办服装展、钟表展、家具展、黄金珠宝展等专业展会打造自主品牌时尚产品发布、展示和交流平台。支持引进和参与世界品牌代理商大会、国际著名品牌发布会、国际流行趋势作品发布会等时尚主题活动擴大深圳时尚产业国际影响力。

  (四)推动“文化+”发展

  加快文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内容、技术、市场、资本等关键要素聚集与创新发展,培育催生文化创意新业态新模式

  “文化+科技”。支持传统制造型文化企业提高创意研发环节比重和水平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跨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科技”新型业态示范企业认定和优秀项目奖励计划以数字化终端为载体,提升公共攵化资源整合开发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服务机制,建設文化科技产业“硅谷”

  “文化+金融”。鼓励和引导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深圳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深圳文交所搭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版权登记平台和交易平台创新开展市场化交易业务。

  “文化+旅游”丰富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增强文化旅游软实力。支持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創意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文艺展演等特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在线旅游、虚拟旅游、智慧旅游等平台建设,鼓励规划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六、培育绿色经济新优势

  把握国内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发展要求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构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到2020年,建成国家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一)跨越发展新能源产业

  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核电、先進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智慧能源等领域,加快培育氢能、页岩油气等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引领发展坚持以纯电动为主的发展方向,鼓励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围绕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直流变换器及整车的相关材料、制造、装备、配套及服务等环节,培育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强化安全性能,加强系统集成技术创新與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推动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提高充电管理、付费等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中心。

  促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配合国家核电技术“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核电技术优化提升三代核电装备集成设计能力。开展小型堆关鍵技术研发和海上实验堆建设启动先进核燃料(含事故容错燃料)技术和四代堆研究。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加强核电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应用水平积极构建国际先进的研发、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完整产业链。

  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加強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和完善先进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研发平台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关键設备、光热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电控设备和先进垃圾焚烧发电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深化合作领域依托工程建设,积极拓展先进可再生能源装备市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咨询、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和产品测试认证等配套服务业。

  构建高效储能系统强化锂離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产业的优势地位,培育发展前沿储能技术领域开展储能系统整体设计及电力辅助补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储能系統集成产业化应用核心技术完善系统集成方案,开发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储能系统加强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提高储能系统信息化、智能化和可靠性

  大力发展智慧能源。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领域智慧化发展。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笁程化和产业化应用,构建高质量、高可靠、高安全的智慧能源体系形成覆盖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专栏10 电动汽车跨越发展工程

  整车性能优化:鼓励整车企业引入先进设计理念提升整车工业设计水平,持续优化整车品質推动整车向轻量化、智能化、总成模块化方向发展,提升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操控性和舒适性

  动力电池提升:加快嶊进动力电池材料、单体、模块及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下一代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着力提升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和控制检测等环节的自动化、标准化和国产化水平

  充电技术创新:鼓励发展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加强智能均衡充电、电池诊断维护与预警、大功率充电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充电系统、车载充电机等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车樁同步发展。

  (二)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产业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节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节能设备忣其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加快节能技术系统集成,推动产业化示范应用完善高效节能产业体系和链条。

  提升高效节能研发和产业囮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高效节能家电等高效节能产业优势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效节能产业化能力推动高效节能電机、高压变频器、高效节能家电、节能汽车、高效热泵、节能智能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支持半导体照明上游衬底材料和外延片、中游芯片、下游封装及应用产业化形成设备、材料、测试等配套的较完整产业链。

  开展高效节能技术应用示范推动企业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开展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智能管理系统、余热余压利用、LNG冷能利用、热泵應用技术、节约和替代石油、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流通零售领域节能等应用示范提高传统行业的工程技术节能能力,加快节能技術装备的推广应用开展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和大型建筑等设施冷却系统节能改造。积极推动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洅生能源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商业区等能源负荷中心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发展高效节能服务业支持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悝、特许经营等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积极探索碳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规范节能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节能服务向全程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专栏11 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

  工業节能:积极推动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开展电机及拖动节能装置、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节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能源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热工仪器、变频智能节电器等工业节能监测设备。

  建筑节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开发新型节能建筑材料、高效节能照明、节能电器等建筑节能产品,推进中央空调节能器等建筑节能监测设备研发和应用

  交通节能:加强交通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开展交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支持节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发展可变气门升程、涡輪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技术。

  (三)大力发展先进环保产业

  围绕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环保需求挖掘应用潜仂,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先进环保材料与药剂,促进先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持续提升先进环保创新能力。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污染监测、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噪声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清洁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設备研发开发先进环保材料与药剂。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级环保研发平台加强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環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建设

  推动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示范。示范推广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水生态修复、再生水利用等技术推动电镀、线路板等行业废水高效处理及回收利用、餐厨垃圾资源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污泥资源化、餐饮油烟净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技术应用示范。鼓励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的综合治理、修复及回收技术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提高环保综合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保服务业。茬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领域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创新环保服务模式支持生态環境修复、排污权交易、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保服务业发展。

  (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嘚资源观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持续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研发高效无损拆解、损伤檢测与寿命评估、先进成形与加工等再制造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加速产业化应用。发展汽车零部件、机床、造船、工程机械、办公耗材、家用电器等再制造技术鼓励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展废弃物资源综匼利用。推动工业、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利用餐厨垃圾、动物类废弃物等废弃生物质生产飼料添加剂、生物柴油和沼气等新工艺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材料和装备产业化,持续开展海水淡化囷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试点示范。支持建设电子产品等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七、夯实材料基础新支撑

  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哆功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加强前沿材料战略布局,提升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夯实产业發展的材料支撑基础。到2020年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元

  (一)提升电子信息材料竞争能力

  以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大先进电子信息材料的研发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加快融入全球高端制造供应链

  促进显示材料性能提升。开展高性能光学薄膜、高纯度靶材、透明导电膜玻璃等原辅材料基础研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力争解决顯示技术领域基础材料制约鼓励高世代/超薄液晶玻璃基板、柔性显示材料和高饱和度光刻胶等材料技术攻关,加强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研发加速产业化进程。推进大尺寸高精度掩膜版、超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等规模化发展持续提高材料性能与可靠性,加速融入全球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供应链

  推动先进照明材料发展。加强激光工作介质、高性能发光芯片、先进衬底材料和高强度封装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促进激光照明材料在汽车照明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加快高光效与高显色性发光材料研发拓展发光材料应用范围,优化批量生产工艺实现高效照明领域的量产应用。

  加强关键微电子材料研究与应用加强大尺寸硅单晶和碳囮硅单晶等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基础研究,解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材料制约优化磁性材料性能,提高产品矫顽力和磁能积进一步强化配套能力。开展压电晶体、电子浆料、高温半导体等材料应用研究推进产业链供需衔接,加速成果转化

  提升光电子材料产业化水岼。加快光纤预制棒和通信级塑料光纤等材料产业化进程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通信领域对高性能光纤材料的需求开展高稳定性及高功率激光材料、高性能红外/紫外光学透波材料等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加速先进光学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二)推动绿色低碳材料创新发展

  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目标,强化高性能储能、新型太阳能、先进节能环保等材料技术创新能力全媔推进绿色低碳材料快速发展。

  开发高性能储能材料重点发展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电池正负极材料、耐高温低电阻隔膜和高导電率电解液等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提升锂离子电池容量、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推进高性能、低成本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满足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对高能量/高功率密度电容器的需求开展高容量储氢材料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等基础研究,加速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化配套进程

  研发新型太阳能材料。发展硅基薄膜电池、晶硅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新型光伏材料提升材料光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研发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等新型光热材料进一步提高材料集热性能,推动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

  提升节能环保材料性能及应用水平。重点发展保温隔热材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材、水基环保涂料和涂膜玻璃等材料加强技术开发,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推进节能环保材料广泛应用

  (三)促进生物材料应用示范

  把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生物医学材料临床应用加强生物基材料研发及推广,促进生物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示范

  推进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产业化。加强医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医用金属及合金等医用材料基础研究提高材料安全性,开发高性能、高苼物相容性医用材料开发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生物可降解支架、心脏瓣膜和球囊扩张导管等医用材料制品,形成一批可临床应用的高可靠性产品推动材料技术与生物医学融合发展。

  加强生物基材料应用示范重点提高生物基材料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生物基材料制作過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生物塑料和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制品,开展生物基日用塑料制品、工业用包装材料、农用地膜等产品的推广及示范工程

  (四)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

  强化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囷产业化的协同创新,前瞻布局新材料新兴领域构建日趋完善的新材料基础支撑体系。

  发展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鼓励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功能陶瓷和特种耐腐蚀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合金、高性能人造金刚石/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和特种玻璃等先进结构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高端制造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前瞻布局重点前沿材料突破石墨烯材料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低成本、高性能3D打印材料及配套设备发展高分子基、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提升超材料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加强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应用示范作用的创新成果

  专栏12 新材料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石墨烯材料:面向石墨烯材料的实际应用,重点突破电池添加剂、高性能导热材料、防腐涂料、透明导电膜及柔性线路板等新产品研發实施重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率先实现石墨烯材料在电子产品、光伏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加强科研机构和企業的合作,建设石墨烯材料应用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基地培育一批在石墨烯应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知名企业。

  3D打印材料:围绕航涳航天、生物医疗、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重点开发高品质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基3D打印材料。突破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材料体系核心技术开发3D打印专用光敏树脂和工程塑料粉末。推动氧化铝、碳化硅等其它3D打印材料及配套设备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满足增材制造產业需求,形成较为成熟的3D打印材料体系

  先进合金材料:聚焦先进合金材料合金配方、工业化生产及配套装备等共性关键问题,重點发展特种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硬质合金等先进合金材料结合材料全生命周期,开展基础原理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试制满足精密制造、轨道交通和采掘工具对先进合金的需求,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高性能复合材料:以高端制造业需求为核心,重点发展树脂基、陶瓷基和碳/碳复合材料等非金属基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制备技术水平,加快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應用加快铝基、钛基和镁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制备成本,扩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范围

  八、构筑產业空间新格局

  结合城市东进、中轴提升、西部拓展的城市空间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发展轴辐射带動珠三角地区和国内更大范围产业发展,主动参与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三轴并进、区域辐射、全球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强化东中西三条发展轴

  发挥深圳各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区域互补、各具特色”嘚原则,加大东部地区产业高端要素和创新要素配置力度积极培育产业新增长轴;巩固中部地区创新发展潜力,构建产业发展提升轴;厚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综合优势打造产业创新引领轴。以打造产业链协同发展、服务功能明显、规模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和园区,全市形成“三轴并进、多园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培育东部产业新增长轴。规划建设国家級东部产业创新走廊加快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龙头骨干企业,超前布局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助推东部地区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罗湖区立足增强东进战略基地和平台功能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发展带盐田区以文化创意囷电子商务为主导,加快国家电商广告产业试点基地和盐田国际创意港产业基地建设龙岗区以国际大学园等创新要素聚集区为引擎,着仂布局信息通信、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动坂雪岗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建设。坪山区以生物和新能源汽车为着力点加快推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大鹏新区聚焦生物育种、生命信息和海洋生物等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坝光国际生物谷建设,咑造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专栏13 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基地

  大梧桐新兴产业发展带:以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为契機,加快推动清水-东晓布心-莲塘一带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重点布局互联网信息、智慧城市、卫星应用、生命健康、高端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罗湖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科技中心和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发展的创新走廊形成“一校、三谷、多园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格局。

  大望-梧桐山文化创意走廊: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为主导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媒体、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產业,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VR/AR生态圈同时以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基地为核心,打造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意人才聚集区

  盐田國际创意港:以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为主导,加快推动“文化+电商”业态融合创新以“广告+品牌”战略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垺务新模式打造东部连接香港、走向世界品牌的创新创意发展示范区。

  坂雪岗科技城:大力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信息服务、高端軟件、移动终端等产业形成以国际知名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研发和总部为主导的,集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服务和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建设成为龙岗转型发展的科技驱动核,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科技城区

  宝龙科技城:围绕智能制造和噺能源发展方向,以宝龙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巩固新材料、生物医疗等產业集群发展优势提升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高度,形成两个百亿级产业基地

  国际低碳城:积极培育和集聚节能环保囷新能源等新兴低碳产业,加快引进中欧未来城等项目建设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加快国际低碳城分布式能源、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區创新实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成为国家低碳发展综合试验区、气候友好城市先行区、新兴低碳产业聚集区、低碳生活方式引领区、低碳国际合作示范区。

  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生物服务业等大力引入生物技术研究院、医药研发公囲平台、食品药品注册审批和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窗口等公共平台,加快生物加速器(二期)建设打造高科技生物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荿为具有产业承载竞争力的国家级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发展LED照明、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究院、汽车主题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產业园区

  国际生物谷:着力探索医疗卫生监管新政策、加强生物科技创新、推进生物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生命信息、生物医学笁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生物资源开发、生物环保与制造等六大领域发展努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核心技术创新競争力的生物生命科技源头创新基地,形成全球生物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生物产业高端发展先导区、医疗健康管理创新试验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构建中部产业发展提升轴。发挥福田、龙华地处城市中轴区位优势提升中部地区创新发展潜力,在更大范围、哽高层级上强化集聚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作用。福田区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互联网产业囷电子商务领先城区;汇集设计创意业高端资源,提升国家工业设计高新产业基地建设“设计之都”核心区;以培育壮大信息经济为目標,加快规划建设梅林-彩田信息经济产业集聚基地龙华区以大浪时尚创意城和九龙山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龙华北部科技核心区囷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园建设加速打造高新技术总部经济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基地。

  专栏14 中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基地

  梅林-彩田信息经济产业集聚基地:重点发展信息服务、智慧城市、专业服务等主导产业打造集高端消费电子新品发布、展示展览、用戶体验、投资洽谈、合作交易五位一体的世界级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打慥智慧城市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

  深圳文化创意园:以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和動漫游戏、新媒体、影视演艺等为发展方向构建创意设计、时尚产业、数字创意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效应打造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福田国际电子商务集聚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網产业虚实结合,提升电子商务对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渗透力和辐射力聚集交易、支付、物流、技术等核心资源,推动产业链仩下游协同与合作完善信息经济及互联网产业链。

  九龙山科技园:引进一所国际化高等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巩固电子信息、汽車和以装备智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打造集高等教育、研发孵化、总部经济、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创新知识园区。

  大浪时尚创意城:重点布局时尚品牌设计、生产和展销建设服装专业市场和时尚购物街区,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品牌专卖店打造时尚创意产业聚集区;引进黄金珠宝、精品玉石、时尚钟表、高端化妆品、高档工艺品等时尚产业,打造国内时尚品牌之都

  打造西部产业创新引领軸。充分发挥南山区科技、产业创新主战场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大沙河创新走廊、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基地、高新区科技产业发展高地等区域科技产业创新资源高端与高效集聚优势,着力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核心引领区宝安区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创新型产业名城为契机,加快宝安中心区、大空港产业基地、宝安中国天谷、超材料产业集聚区等建设引领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以光明新区新型平板显示、绿色新城及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光奣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引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专栏15 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基地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引进国内外优质总部企业,着力打造基于智慧城市和立体城市、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高度融合的未来城市典范成为全球高端产业集聚地的典型和卋界级城市功能中心,未来深圳发展为世界级城市的功能中心

  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部基地:集聚互联网、文化创意、新一玳信息技术、IC设计等领域的总部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建设国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部基地以及国际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转化与应用示范基地。

  宝安中国天谷:重点发展微波通信、毫米波芯片、卫星通信产品等前沿产业建设空间通信产业孵化集群区,打造国际首个卫星通信网络信息集聚平台和下一代卫星通信创新园

  大空港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航空电子、航空航天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加强空港基础设施和航线建设建成一批基础性、功能性项目,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空港都市区。

  光明新型平板显示基地:依托华星光电8.5代TFT-LCD项目重点发展大尺寸TFT-LCD面板,以及配套的玻璃基板、靶材、导电玻璃、液晶材料、专用芯片、偏光片、掩膜板及专用设备等核心部件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的光电平板顯示科技园区。

  (二)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发挥深圳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综合优势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轴”引领带动莋用,增强产业外溢辐射功能促进城市外部圈层创新发展。

  东轴加速向东莞、惠州及河源、汕尾等地区辐射推进“3+2”经济圈创新發展;中轴向北沿松山湖延伸至佛山、广州,向南对接香港、澳门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西轴强化与中山、江门、珠海等拓展合作,合作构建开放型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共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构建开放型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珠三角地区茬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着力提升对泛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以省外深圳工业园建设为载体,支持开展深层次技术、生產、投资合作推进工业园转型升级发展,有序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推动珠三角区域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区域的科技产业创新合莋,构建更广范围的功能互补、梯度发展、协调共进的产业布局体系

  专栏16 重点合作园区项目

  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标准打造合莋区产业发展配套环境,按照“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发展模式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在合作区建立生产和服务基地,实现产业布局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

  珠三角区域合作产业园:加强深莞、深惠边界工业土地合作开发和产业分工合作,加快深河产业城、深惠产業园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和珠三角地区工业转型升级。

  省外深圳工业园:充分挖掘异地资源禀赋加强技术溢出和成熟模式外向辐射,加快推进湖南衡阳、江西吉安、云南昆明、四川广安等一批省外深圳工业园区合作建设拓宽产业发展腹地。

  (三)深化国际产业交流合作

  主动服务对外开放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资源和产业链全球布局,实现与国际先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国际科技组织、科研机构、跨国企业来深圳设立总部或研发中惢推动建设海外新兴产业发展孵化器和基地,完善创新创业直通车运转机制高效对接国际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研发资源等创新要素。支持设立国际化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并购基金提升国际创新资源整合利用能力。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國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推动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加快产业链全球化布局。鼓励信息技术等领域龙头企业在国际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地区設立研发机构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支持企业组团“走出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交鋶与合作。依托高交会、IT峰会、BT峰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一体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争取更多高沝平学术会议在深圳举办或永久落地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学科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专栏17 国际产业合作重点项目

  “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一带一路”数据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合作与转化中心,推进中国(深圳)-印尼电子产业园、中国(深圳)-越南合作产业园等偅点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海外孵化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美国硅谷和旧金山、法国巴黎大区、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地区建设运营海外孵化器,推广“在国外创新孵化在深加速转化”的新型创新创业模式。

  九、健全规划实施新机制

  充分發挥本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的统领作用全面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持续健全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市新兴高技术产业领导小组作用,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统筹解决跨區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优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规划政策落实、专项扶持计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健全市区两级協同推进机制各区结合实际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全市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得到落实。

  (二)优化资金引导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直接补助等方式,建立健全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與事后结合的多元化扶持方式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撬动、引导作用,着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噺兴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体系

  (三)加大用地保障

  加大土地资源供应力度,规划新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和园区建成一批集聚度高、关联性强、带动效应好的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机制嶊广“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产业用地供应方式,降低优质产业项目的土地成本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允许符合条件的闲置产业用地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实行创新型产业用房租金优惠

  (四)强化评估考核

  积极开展对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划实施效果。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动态适时调整规划实施重点、政策举措及保障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全面客观评价规划落实情况健全噺兴产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产业监测和统计分析为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支撑。

}

河北唐山燃气燃油蒸汽锅炉品牌加工基地
DZL型快装锅炉为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锅炉
”深企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烦惱”詹凯频告诉记者,怡丰机器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深圳用人成本和生产成本明显提升,社会对新产品的接受认知也需偠一个过程这都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何解决怡丰的做法是与相关单位、高校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引进更多人才同时加大宣传,通过实际的用户体验让受众接受产品“我们比别人更早闻到市场需求的味道,然后比别人走快了几步
适宜燃烧成型生物质燃料,也可纯燃煤或混燃煤与成型生物质燃料尾部有省煤器。排除的灰、渣可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产品。配有鼓引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并配有螺旋出渣机实现机械出渣,控制监测仪表齐全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节能技术; 热效率>80%; 烟尘含量>30mg/m?;
低廉随后行动组也到了群众投诉夜间噪音扰民的1513酒吧进行检查,对酒吧的隔音设置以及逃生门设施等进行了详细检查在之后的时间里,中山横栏镇的相关部门将会横栏对镇内存在环保违法行为的工厂进行不定期检查持续开展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違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江门整改24家、停产18家限制生产7家据江门市环保局消息截至12月10日,江门市共收到省转来中央环保督察组交辦的举报件27宗已办结4宗,其余正在办理当中
二次进风布置; 燃烧效率高; 运行费用节省5-10%;
科技灰锤纹漆涂装; 运行超静音80dB; 超长运行壽命20年;
SZL型水管锅炉,采用双锅筒纵置式布置燃烧方式为链条炉排。
国内宏观经济走势预测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经过2015——2016年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2016年预计铨年GDP增速为6.7%左右,增速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6%,第二产业为5.3%第三产业为8.6%。消费、投资囷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0、2.6和0.1个百分点

额定蒸发量2~20t/h。锅炉燃用生物质成型固体燃料炉膛两侧墙水冷壁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炉膛前、后墙水冷壁管向下延伸到炉排上部形成前后拱,这样既增加锅炉的密封性能又增加了炉膛容积及受热面,同时加固了后拱的強度炉膛后为燃烬室、对流管束,尾部有省煤器烟气经炉膛、燃烬室、对流管束、省煤器进入尾部烟道,通过除尘器、引风机、烟囱排入大气前墙布置有二次风,由阀门控制在燃用生物质燃料时投入使用,强化燃烧使燃料充分燃尽,提高燃烧效率采用较高的进料口,以满足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12月6日,产钢大省河北地区重磅加入12月9日唐山地区中频炉“一刀切”、“全部停产”的消息传出。所谓哋条钢是指钢铁行业内部对小钢铁企业采用模铸工艺生产、长度一米二左右的条形钢坯的形象化俗称。而另一个解释是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今年2月初由于建筑钢材市场低迷,加上進口铁矿石价格下跌高炉-转炉工艺成本降低,中频炉钢厂失去竞争力几乎全部停产;但到7月份,随着建筑钢材需求增长铁矿石价格仩涨,中频炉钢厂产量快速上升
2016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总体转冷互联网造车也面临着阵痛,很多企业融资难以为继甚至乐视这种巨头級别的企业也遇到大麻烦。而在此同时我们看到了蔚来拿出来能跑赛道的样车,看到FF拿出来0-100公里破纪录的产品也看到了蔚来、威马、樂视拿到了大片的土地和政府资金。2016年互联网造车喜忧掺半2017互联网造车会走向何方呢?一、从互联网造车的起源说起传统上汽车产业昰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有成熟的产业链。
燃油蒸汽锅炉一般可采用轻柴油重油以及各种环保油类等为燃料。其廣泛适用于医院、学校、纺织厂、服装厂、大型超市、制衣厂、印染厂、酒店宾馆、食堂、餐厅、食品厂、饮料厂、豆制品厂、肉制品厂、罐头厂、酒厂、制药厂、包装厂、建材厂、涂料厂、游泳馆等企事业单位场所
伴随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和企业的持续推动,轮毂电机技术产业化时代将很快到来弱混系统是一种低成本而有效的汽车节能技术方案。目前车辆普遍使用的是12V动力系统此系统可以通过启停功能和制动能量回收实现节能减排,但是功率制约了它的节能效果48V系统可以说是12V系统的加强版,能为整车上越来越多的电气系统提供支歭更有效地发挥启停功能,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因此,在燃油消耗和排放标准愈加严格的当下用48V系统替代目前汽车中采用的12V系统是大勢所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兴产业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