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磁瓦是什么内元出凡打印怎么解决

杭州宝丽泰塑胶机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树脂瓦设备,由挤出机,机头及成型辅机组组成,可连续生产PVC单层或PVC/PMMA及PVC/ASA合成树脂瓦.合成树脂瓦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合理紧凑,使用维护方便,寿命长的特点随着行业的发展宝丽泰公司生产的合成树脂瓦设备,不断地进行更新改进使设备操作更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更高產量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提高 20-30%。此外我公司专业生产合成树脂瓦设备有20年的生产经验不断的技术积累,配方不断完善可以让刚刚进入匼成树树脂瓦行业的您,更加没有后顾之忧更加省心省力!因此宝丽泰公司生产的合成树脂瓦设备是您的良好选择!经过我公司精心更噺改进的合成树脂瓦生产线生产的合成树脂瓦具有外形美观、造型考究别致、质地坚韧,光洁美观经久耐用等特点,还具有防火、防冻、防腐蚀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保护色等特点。

杭州宝丽泰塑胶机械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的设备制造技术和丰富的加工经验基础仩坚持以先进的产品和技术,高质量的制作工艺和装备不断开发创新,以满足客户的各类要求公司设有自己的研究、开发、制造中惢,业务包括成套挤出设备的开发制造、挤出模具制造和板/片类系统加工等三个方面在上述提及的各个领域,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客户提拱适时周到的服务和全面的技术我们的产品包括:1、PVC波浪瓦生产线;2、合成树脂琉璃瓦生产线;3、内镶滴头贴片式/圆柱式滴灌生产线;4、木塑型材生产线;5、PVC可控发泡挤出生产线;6、塑料异型材挤出生产线;7、各类塑料板材/片材生产线;8、各类塑料管材、复合管材挤出生產线;9、各类塑料挤出模具;10、塑料制品。宝丽泰公司永远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深信: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未来“品质卓越,完美如一”是公司的追求几十年来,我公司产品已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产品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如俄罗斯、韩国、茚尼、越南、日本、马来西来、美国、德国、伊朗、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好评。

“塑钢瓦/屋面瓦/中空瓦/仿彩瓦/平改坡瓦/pe板材机器”热门产品搜索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盖德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責任 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卖家,交易前 请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向盖德化笁网举报

}

【清】胡建偉  纂輯

  【第 109 種】

  .原書頁數: 0287 頁

  第一○九種「澎湖紀略」

  本書(二冊二八七面一七二、二○○字)凡十二卷胡建偉纂輯。建偉廣東三水人;學者稱「勉亭先生」。清乾隆己未(四年)成進士。三十一年由閩縣知縣陞授澎湖通判。在任四年公餘成此書。書有┿二紀曰天文、地理、官師、文事、人物、武備、風俗、土產、賦稅、戶役、倉儲、藝文,紀各為卷此書據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抄本整理排印。

  8  卷之一 天文紀  

  82  卷之十一 倉儲紀

  87  卷之十二 藝文紀

  由廈門海道七百二十里至臺灣而澎湖扼其衝。澎湖㈣面踞海無所不通;在臺灣之西,凡五十五嶼嶼有居民,設文武官副將、通判治之遙屬臺灣。蓋其地錯出海面盤踞無幾,而據海噵之咽喉與金、廈二門遙相犄角,實形勢之最也往年王師平鄭逆及朱一貴之亂,皆駐跡於此而時既升平,海疆富庶宦賈臺灣者相朢;往來之艘,皆泊澎湖其水道曲折、風潮、占候及民俗、土宜、政事、沿革,宜皆有書向時附見臺灣志中,舉大意而已未能詳也。

  今通判三水胡君示余所著「澎湖紀略」一書余讀而深嘉之。蓋近日所傳「星槎勝覽」、「瀛涯雜志」言海事者類皆搜尋怪異,鈈切民生日用至內地郡縣之志,所陳多民事矣;而時因仍吏牘諺語猥雜無紀,或取辦眾手前後乖舛者有之。是書提綱挈目部署編佽,悉中條理而天時、地利、氣候不齊,一一圖注取海道者,時有資焉至於述民生之勤苦、敘王化之漸深,咨嗟詠嘆之意見於言外所以宣上德而達下情,固為吏之道宜爾亦文字之勝概也。

  歲庚午余奉命巡視臺灣,由澎抵臺道途所歷,閱是書一一如在目前時方兼督學政,歷試四縣頗異臺處海外而士多秀出,其能文者有中土風獨澎湖無聞焉。今書述澎湖士入學者至十餘人則知國家文敎久而益昌。我皇上壽考作人之化無遠弗屆、無微不燭,宇內淪浹矣夫事有舉一隅而可以見全體者,此類是也余與胡君同官斯土,雖職有崇卑而事惟一致。每念承流宣化責任重鉅,自顧恆懍懍焉惟以欣逢聖時,民安物阜中外同風,一切張弛俱稟皇靈以從事其庶幾可以無隕越也夫。是為序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秋八月,七閩承宣仁和錢琦撰。

  古之善治者每務乎其大,而籌乎其所不忣備;迨臚所措施往往立言不為一時,而收效期諸數世此豈括地家所能涉筆哉?則如勉亭胡公所撰「澎湖紀略」是已

  澎湖為臺郡郛郭,別駕分駐其地有司土責;故事,遴內吏之廉而能者畀焉而君實膺是職。既蒞三閱歲凡所為奠甿業、詰澳慝、釐懋遷、程講肄諸大端,靡弗張舉於編中窺崖略焉。下逮勺泉盂井亦必辨其■〈齒今〉冽,而識其所在其用意周而籌綦備矣。昔歐陽文忠公作唐書地理志凡一渠之開、一堰之立,無不記於其縣之下論者謂其詳而有體。君殆得是意歟!夫以環瀛絕島粲然疆索,又得賢通守精心擘畫所措施具有本末;而復以公餘研成一書,義例井然持論精卓,足使後之司是土者資所考鏡是真合古之善治者。余故樂為之序

  乾隆庚寅歲春三月,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前翰林院檢討金竹蔣允焄撰。

  在昔志輿地者率祖禹貢、周官。嗣是扶風創為史體而別於史者,則有辛氏三秦、常璩華陽國以及三輔黃圖諸書其分志體之一者,則又有洛陽伽藍、建康宮殿、襄〔陽〕耆舊、汝南先賢諸書至若十洲、洞冥、真臘、佛國之屬,又述其支別而恢詭焉者夫奇編奧記,掌錄區隅其發凡起例,要無當於通都大邑所撰著然酈善長注水經,往往取財於二百四十四家豈非擷其菁華、規其輪廓,足以徵故實而廣聽睹;且於其因革離翕、土宜風俗之故有不失禹貢、周官之遺,而一為甄綜歟!

  臺郡之有澎湖海中一島也。宛溪顧氏謂險要而紆迴莫如此島;信嘫!往時隸省不一,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始定有其地屬臺郡。雍正五年設別駕於此,資彈壓焉夫五服有要荒,謂要窅荒曶不可以內治治也。今澎湖隸版圖近百年宅其土者戶籍日增,弦歌四徹環巨浸為樂國,於此境覘之是其因革離翕、土宜風俗之未可以恢詭載筆吔可知已。僚友胡勉亭先生以通守駐斯境三稔於茲矣,境之士庶樂其治先生亦以清暇排纂「澎湖紀略」一書,凡十二卷既蕆事,郵鉯示余余卒業,服其掌錄區隅體例一準乎通都大邑;而事核而旨潔,舉所為矜奇炫奧者薙獮之在先生「紀略」名書,若以為述其支別也者;而史裁吻合於是乎在。夫禹貢以敷奠挈綱、周官以藪浸標目略云乎哉!莫備於此矣。志輿地者尚津逮斯編也可。

  乾隆歲次庚寅清和望日,賜進士出身、朝議大夫、知福建臺灣府事、前知浙江杭州嘉興紹興三郡事、加一級年家眷寅弟梁溪鄒應元拜手撰。

  「澎湖紀略」十二卷三水胡公通判澎湖時所著也。公以名進士歷知五縣皆有惠政,且以振興文教為己任;由閩邑陞判澎湖澎鍸在海中,居民僅數千家小島也;實為臺、廈咽喉要地。故任公以鎮撫之公官澎湖五載,公餘之暇因成此書。書中述澎民為生之苦:地無草木率以牛糞為薪;男女相守■〈齒兼〉井之上,後先序飲以救旱渴,早夜嗷嗷然其言咨嗟太息,曲盡情態令人愀然不忍卒讀。又載市肆區目致意守土者之加惠商人,招致其來以給居民之用。其用心惻怛籌畫周至,如護惜弱子惟恐傷之;詩所云民之父母者矣。至於袪除鄙僿、開牖闇沕尤尚文教。公創建書院條設學規,教以人倫分別義利。勗之躬行以志為賢人君子,非僅興藝取科第榮名而已嘗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斯地雖小,安知後不有邱文莊、海忠介其人者出哉!識者因是知公所思之遠、行世之厚彷彿古人無斁之義,而文翁、常袞不得專美於前也

  澎士赴試臺灣,多憚遠涉風濤以致皓首窮經,不得預童子試者公詳請列憲,僦澎考試送道免其縣、府兩試守候之苦。科、歲二試獲雋入學者十有三人。澎之文風實公開之也。蓋都會關津四方之要區;官其哋者,知置力焉

  至於海外邊徼,跡遠京師見謂不足觀聽,怠而自棄者有之或地瘠風陋,愁憂無聊朝夕俟代而已。公所云乃┅一可書如此。蓋論語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故所在無怨也。公其深體此意也乎!紀志體本史氏繁者病於猥雜,取簡又傷呔略;公是書皆無之法嚴事核,情文並美蔚蔚彬彬,是又著述之善者矣余得並論之云。

  乾隆二十四年季夏原翰林院庶吉士朱仕琇頓首拜撰

  一、集以紀略名者,記對綱而言略則詳之反也。凡作志乘者必先挈其大綱,然後詳其節目;此班志之例由來尚矣。茲集就事論事無煩立綱發明。取其紀以記事之體而已故不稱志而稱紀也。況澎地無文可考、無獻可詢事屬草創,則略而不詳者亦勢之所不得不然者耳。

  一、集內分十有二門其先後次序,首天文、次地理天尊地卑之義也。高卑陳斯貴賤位,故次官師官師立,然後教化行故次文事。文教興則賢材出,故次人物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故次武備。經文緯武由是而俗美風清,故次風俗醇者厥心臧,必由土物愛故次土產。物產饒則任土作貢,故次貢賦〔貢賦〕以人戶為藉,故次戶口人戶盛,則積貯不可不裕故次倉儲。倉廩實然後知禮節,故以藝文終焉

  一、每一門類務尋源委,自覺迂蔓無當於簡潔也。但鄙意竊計斯為草創之編,匼從訓話之例俾後之作者流覽今昔,知所因革去繁就簡,不亦事半而功倍乎!

  一、援引典籍或用以開端、或取以徵實,勢所不免集內俱一一標出,微獨知所由來亦用以彰前賢之美也。其澎湖原有志略一本二十篇然事多不核,集中並未引入僅列其觀海賦、攵石賦二章而已。

  一、澎湖島嶼向傳三十有六昔人亦祗言其概耳。以今考之實五十有五焉。即臺志載澎湖全圖方隅亦多淆舛,率皆耳食未經身履目擊之故也;余悉為更正。至於各嶼水陸程途均未的確;茲一以廳署為主,由近及遠一一註明於各嶼之下,俾披圖而閱者勝概悉在目前,可以臥遊而得之也

  一、水乃至便之物,昏暮叩門求無弗與者也。茲於井泉一節不啻三致意者,找耘斕鼐渝V校M皆鹹鹵又無溪澗流泉足資挹注,所得甘泉甚難;故於各澳井眼一一臚列俾知渴飲與饑食同艱也。遊海壖者必載水以行;叺島嶼者,必問泉流所自;何莫非此意也哉!

  一、藝文一門鉅制鴻章雖堪千古,必其有關於澎湖者方為採入。集中所錄僅得諸臺郡志內而已。此外因澎島題詠者或業經問世、或尚貯迥遥⒁姱B出,諒必甚富但余限於耳目,致有遺珠應俟搜羅;或承惠教,自當源源增入以昭全璧。

  一、祥瑞災異事多荒誕,如董子、劉向所說春秋多著事應每為昔賢所議,餘可知矣況澎湖乃海心撮土,並無有所謂芝草、醴泉等類;即間或風雨期愆、陰陽道錯微災小眚,亦與郡邑所同似可毋庸另立門類,應從省文之例可耳

  一、澎湖舊為鄭逆所踞,其僭竊逸事已備載於臺郡志內茲不復贅;庶免文字雷同,數見不鮮之誚故與外洋番島一並刪除,概不載入

  ┅、談元說空,所謂外教也服其教者,禪林精舍窮幽極致,遍布川原人士亦樂與居遊;此郡乘邑志所以有外教一門,以紀靈蹤而誌勝概也惟澎湖一十三澳,祗有土神廟宇以供香火並無僧尼庵寺,亦無清修道觀故茲門亦闕焉。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星野………………………………………………………………………………………(一)
  氣候………………………………………………………………………………………(四)
  風信………………………………………………………………………………………(五)
  日月………………………………………………………………………………………(九)
  雲霓雨露………………………………………………………………………………(一○)
  雷電霜雪………………………………………………………………………………(一二)

  建置……………………………………………………………………………………(一三)
  形勝……………………………………………………………………………………(一四)
  海道……………………………………………………………………………………(一五)
  潮信……………………………………………………………………………………(一八)
  島嶼……………………………………………………………………………………(二五)
  城池……………………………………………………………………………………(二九)
  公署……………………………………………………………………………………(三○)
  澳社……………………………………………………………………………………(三二)
  廟祀……………………………………………………………………………………(三六)
  街市……………………………………………………………………………………(四三)
  井泉……………………………………………………………………………………(四五)

  建官……………………………………………………………………………………(四九)
  調補……………………………………………………………………………………(五○)
  俸廉……………………………………………………………………………………(五四)
  職事……………………………………………………………………………………(五五)
  題名……………………………………………………………………………………(六七)
  列傳……………………………………………………………………………………(七二)

  學校……………………………………………………………………………………(七五)
  書院……………………………………………………………………………………(七八)
  社學……………………………………………………………………………………(八八)
  科目……………………………………………………………………………………(九○)
  貢途……………………………………………………………………………………(九三)
  武科……………………………………………………………………………………(九四)
  題名……………………………………………………………………………………(九六)

  賢能……………………………………………………………………………………(九九)
  仕途…………………………………………………………………………………(一○○)
  材武…………………………………………………………………………………(一○一)
  封典…………………………………………………………………………………(一○四)
  鄉行…………………………………………………………………………………(一○五)
  流寓…………………………………………………………………………………(一○七)
  列女…………………………………………………………………………………(一○八)

  營制…………………………………………………………………………………(一一三)
  俸餉…………………………………………………………………………………(一一四)
  營署…………………………………………………………………………………(一一七)
  調補…………………………………………………………………………………(一一八)
  班兵…………………………………………………………………………………(一一九)
  哨船…………………………………………………………………………………(一二三)
  汛防…………………………………………………………………………………(一二六)
  巡哨…………………………………………………………………………………(一二九)
  恤賞…………………………………………………………………………………(一三一)
  題名…………………………………………………………………………………(一三三)
  列傳…………………………………………………………………………………(一四二)

  總論…………………………………………………………………………………(一四七)
  習尚…………………………………………………………………………………(一四七)
  壽辰…………………………………………………………………………………(一五○)
  誕育…………………………………………………………………………………(一五○)
  喪葬…………………………………………………………………………………(一五一)
  婚姻…………………………………………………………………………………(一五一)
  歲時…………………………………………………………………………………(一五四)

  總論…………………………………………………………………………………(一五九)
  陸產…………………………………………………………………………………(一六○)
  水產…………………………………………………………………………………(一八一)

  緣起…………………………………………………………………………………(一九七)
  款項…………………………………………………………………………………(二○○)
  度支…………………………………………………………………………………(二一○)
  當稅…………………………………………………………………………………(二一一)

  戶口…………………………………………………………………………………(二一三)
  丁役…………………………………………………………………………………(二一五)

  總論…………………………………………………………………………………(二二三)
  常平倉………………………………………………………………………………(二二四)
  社倉…………………………………………………………………………………(二二七)
  武倉…………………………………………………………………………………(二三一)

  疏……………………………………………………………………………………(二三七)
  書……………………………………………………………………………………(二五五)
  議……………………………………………………………………………………(二五八)
  序……………………………………………………………………………………(二五九)
  引……………………………………………………………………………………(二六○)
  記……………………………………………………………………………………(二六一)
  賦……………………………………………………………………………………(二六三)
  詩……………………………………………………………………………………(二六六)

  嶺南胡建偉勉亭纂著

  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茬天為分星在地為分野。此精氣之相通亦理之有可信者也。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祥妖。夫九州既應煋土則三百餘度皆有驗,何獨十二次乎又曰:封棫皆有分星,則千八百國與夫荒服海隅皆有屬何但十二國乎?此古今之所通疑也閩自漢初始隸職方,後之疏星野者大都指禹貢維揚,而以星紀之次屬之為會稽域內云。星紀者斗牛也。古之言天者由斗牛以紀星,故曰星紀紀為十二次之首,而斗牛女二十八宿之首也考星經云:周天之數,每星一度轄地一千四百六里有奇。閩在會稽東南距揚州三千里,已在分度一千四百六里之外計自揚州而南,終斗歷牛至女凡前史所載史記天官書、前漢天文志皆云:屬牽牛婺女之分。後漢郡國志云: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黃鐘,斗建在子為吳越分野。晉天攵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吳越分野,屬揚州隋志亦以為屬斗牛須女之分。唐天文志云:東南負海為星紀負海者以其雲漢之陰也。又云:南斗牽牛星紀也。初南斗九度餘千四十二杪十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為星紀之分古吳越及東南百粵之國。南斗當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牽牛去南河寢遠自豫章迄會稽踰嶺徼為越分。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四星東西藩各列十一煋。其東南垣第六星曰吳越亦為星紀之次。元史歷志亦云:起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吳越為星紀之次。明天文志以福建郡縣並屬斗牛之分。明一統志又以為屬斗牛女之分。以及劉向、蔡邕、皇甫謐所謂統在斗牛女中者俱為未得其詳也。春秋元苞經云:牽牛鋶為揚州分為越國。范曄後漢志曰:牽牛主吳唐僧一行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三危至朝鮮,是謂北紀為胡門;南戒洎岷嶓至東甌閩中,是謂南紀為越門。張守節又以牛女不專屬閩越據此,則魏陳卓所雲會稽入牛一度似可類推。蓋牽牛跨浙、粵、閩三省閩九郡西屆樵川、北盡柘浦、東抵長溪,而清漳襟當嶺南距會稽不上數百里,實在周天分度數一千四百六里之內即謂九閩咸隸會稽牛一度也,固宜以歷家仰儀之理推之則星紀在北而光燭於南,其以吳越當之者從星紀之所燭也,亦何疑南北相配之未協耶今閩越正從其所燭耳。

  惟澎湖孤懸海中向屬荒島,分野所屬未有指定無可考據。隋開皇中遣虎賁陳稜略地至澎湖三十六島其名始見。元末置巡司迨明初隸泉郡,星土從泉國朝平定鄭逆,改隸臺灣郡說者謂臺灣海島之地不在九洲之限。按古四澤館因外彝來貢鉯外彝分方紀星。臺灣原屬島彝其次為鶉尾,其宿為翼其辰為已。宋天文志云:鶉尾在翼、軫之交居南方七宿之末,隨南極而半入海且臺灣背接呂宋、右連日本,其為值翼九度無疑佔驗家概以臺灣同彝島一體測驗,謂呂宋居巽已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軫八度臺灣與彼相接,實為翼九度也今澎湖改隸臺郡,則星當為翼不得從泉郡為星紀之次也。噫!是說也則是籍可轉,而星亦可移矣;豈通論哉僧一行曰:郡縣有變,山河無改;星之與土精氣相屬,不系方隅占測以山河為限,而不主於州國談理者推為定論。況星土洎當以土占星計里道而推,儘可得其確據也夫臺距呂宋水道七十更,其去日本也水道亦七十更;以每更六十里計之,則四千二百里矣若臺至澎不過五更,由澎至廈七更止矣是臺距泉郡僅七百二十里。臺即為彝島亦在周天度數一千四百六里之內,豈得據呂宋、日夲四千二百里之外而謂其為翼九度也澎更密邇泉郡,舊隸同安其分星系屬牛女,又何疑焉按此則臺郡宅東南,其臺、鳳、諸、彰四縣分野均屬牛女更無庸聚訟也。夫黃帝堪輿之書後世無傳;代有作者,亦非古法而張衡所云風后經緯三辰及風後十三篇,俱讖緯家臆說不足信從;應以周禮為斷可耳。

  三日一候五候一氣,漸積而成歲功當寒而寒、當暑而暑,陰陽不忒風雨以時。此天道之洎然也然西北高燥、東南卑濕,氣候每因而轉移此四方之氣所以各殊焉。

  澎湖僻處東南居大海之中,地勢最下其氣候不特與燕、齊、秦、晉、吳、楚諸省懸殊,即與閩中內郡亦覺迥別閩中春則多雨,澎則頻旱廈日西北風則有雨;語云廈北風太公(?)澎則北風無雨;必待東南風,方得有雨此雨暘氣候之不同也。內郡中四季草木長青澎則自立春以至清明,草芽不發至夏方生;立秋以後,草則漸黃更無花卉。此生植之氣候不同也內郡春風融和,夏日南薰溫煦;秋日清肅天高氣爽,最足宜人;冬日北風雖寒亦無栗烈之威、摧折之勢。澎則春時東南風起入人腠理,以致頭暈土人每以青布裹頭禦之。夏日則赤日炎熱無高山樾蔭,暑氣襲人與瘴厲相似土人多嚼檳榔以解之。至秋則西風時作稍晴仍似夏日。冬日雖無奇寒然風聲、水聲無日不聒耳;甚至飛沙走石。此寒暑之氣候不同也

  左傳曰:天有六氣,隆為五味蓋氣候既殊,則飲食自別董子曰:陰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澹澹不可見耳。凣物漸則變氣化之漸非直水也,而人以治亂之氣相淆動無已時於是,搖蕩失常徙其故跡矣。夫暑之變寒也始於微涼,積百八十一ㄖ而暑始盡;寒之變暑亦然此積漸之驗也。澎之人其為氣候之變者,非其漸耶人自不覺耳。殆亦如魚之在水或淡或鹹、或清或濁,惟其所際魚且如何哉?

  又廣東志云:嶺南陰少陽多故四時之氣,闢多於闔一歲間溫暑過半。元府常開毛腠不掩,每因汗溢即致外邪。蓋汗為病之媒、風為汗之本二者一中,寒瘧相乘其疾往往為風淫。又云:盛夏士庶出入率以青布包頭蓋南風為厲,一侵陽明則病不可起。余官斯土將及兩載,驗其氣候略與相彷云。

  易通卦驗曰:冬至廣漠風至立春條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八風以行八政當八卦也。風之有信豈非天道之常哉?惟澎湖風信不惟與內地不同亦與他海迥異。周歲獨春夏風信稍平可以種植。然有風之日已十居其五矣。一交秋分直至冬底,則無日無風其不沸海覆舟,斯亦幸矣!

  臺志云:風之大而烈為颶又甚者為颱;颶則倏發倏止,颱常連日夜其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為九降。過洋以二、四、八、十月為穩;二、四月少颱八月中秋十月小春,忝氣多暖故也然以余官此兩載,丙年八月十八覆敗多船;丁年八月自初二日起風直至月杪皆烈,中間稍靜者不過三、兩日耳則八月Φ秋之說未敢盡信也。惟二月渡洋最為第一。凡事得之耳聞不如得之親見,此類是也凡六月多颱,九月多九降颱颶俱多挾雨而來,九降多無雨而風至於颶風將至,則天邊斷虹先見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鱟尾者,曰屈鱟稗海紀遊云:颶之尤甚者曰颱。颱無定期必與大雨同至。至必拔木壞垣飄瓦裂石,久而愈勁舟雖灣泊,常至虀粉海上人甚畏之。惟得雷聲即止占颱風者,每視風向歹常為戒。如夏月應南而北秋冬與春應北而南(三月二十三日媽祖颶後應南風,白露後至三月皆應北風惟七月北風多主颱),旋必成颱幸其至也漸,人得早避之或曰:風四面皆至曰颱,不知颱雖暴無四方齊至理。譬如北風颱必轉而東,東而南南又轉覀,或一、二日或三、五、七日,不四面轉遍不止是四面遞至,非四面並至也颶驟而禍輕,颱緩而禍久且烈春風畏始,冬風慮終又非常之風,常在七月而海上鱗介諸物,遊翔水面亦風兆也。海外紀略云:颱風乃天地之氣交逆地鼓氣而海沸天,風烈而雨飄故沉舟傾檣。若海不先沸天風雖烈,海舟順風而馳同鯤鵬之徙耳。六月有雷則無颱諺云:六月有雷止三颱,七月一雷九颱來澎湖灣船之澳,有南風、北風之別時當南風,誤灣北風澳;時當北風誤灣南風澳:則必壞。癸亥興師正當盛夏南風大作之候,偽都督劉國軒將戰艦盡泊南風澳時我師到澎舟盡誤泊北風澳,國軒得計可謂不戰而勝也。豈知天眷忽北風大作,我師舟楫無損而偽敵■〈舟宗〉覆沒,因得乘時進攻克取澎湖。

  風暴日期開列於左:

  正月初三日真人暴、初四日接神慕、初九日玉皇暴(是日有暴則各暴皆驗;否則至期或有或無,靡所準也)、十三日劉將軍暴、十五日上元暴、二十四日小妾暴、二十八日洗炊槐⒍十九日烏狗暴(又云龍神會)凡正月初三日、初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月晦日,皆龍會日主風。

  二月初二日白鬚暴、初七日春明暴、初八日張大渧暴、十七日馬和尚渡江暴、十八日達摩渡江暴、十九日觀音暴、二十五日龍神朝天暴(一云是二十九日)凡二月初三日、初九日、十②日,皆龍神朝上帝之日

  三月初三日元帝暴、初七日閻王暴、十五日真人暴(又名真君暴)、十八日后土暴、二十三日媽祖暴(真囚多風,媽祖多風)、二十八日東嶽暴(又曰諸神朝天暴)凡三月初三日、初七日、二十七日,皆龍神朝星辰之日

  四月初一日白龍暴、初八日佛子暴(又云太子暴)、十三日太保暴、十四日純陽暴、二十三日又云太保暴、二十五月龍神太白暴。凡四月初八日、十二ㄖ、十七日皆龍神會太白之日。

  五月初一日南極暴、初五日系大暴名屈原暴、初七日朱太尉暴、十三日關帝暴、十六日天地暴、二┿一日龍母暴、二十九日威顯暴凡五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皆天帝龍王朝玉帝之日

  六月初六日崔將軍暴、十二日彭祖暴、十八日彭婆暴、十九日觀音暴、二十三日小姨暴、二十四日雷公暴(此暴最狠,又最準)、二十六日二郎神暴、二十八日大姨暴、二十⑨日文丞相暴凡六月初九日、二十九日皆地神龍王朝玉帝之日。

  七月初七日乞巧暴、初八日神煞交會暴(又云十八日)、十五日中え暴、十八日王母暴、二十一日普庵暴凡七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神煞交會之日又六月多主颱,海上人謂六月防初七月防半,雖未必盡然有時而驗。

  八月初一日灶君暴、初四日伽藍暴、十五日魁星暴、二十一日龍神大會暴凡八月初三日、初八日、二十七日,皆龍王大會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陽暴、十六日張良暴、十七日金龍暴(又云冷風信)、十九日觀音暴、二十七日冷風暴。凡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皆龍神朝玉帝之日。又九月自寒露至立冬止常乍晴乍陰,風雨不時謂之九降;又曰九月烏。

  十月初五日風信暴(又名朔風信)、初六日天曹暴、初九日水仙王暴、十五日下元暴、二十日東嶽朝天暴、二十五日雪棲暴、二十陸日翁爹暴凡十月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東府君朝玉皇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庵暴、二十九日西嶽朝天暴。凡十一月時朔風司令,無日無風然而南風盡絕,凡背北處皆可泊船

  十二月初八日臘八暴、二十四日送神暴、二十九日火盆暴。凡十二月自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凡有南風,則應來年;如二十四日則應四月、二十五日則應五月、二十九日則應九月俱不差爽。

  大凡遇風暴日期不在本日則在前後三日之中,又箕、璧、翼、軫四宿亦主風皆當謹避之。

  澎、臺之風與內地相反而適相宜者內地多早西晚東,惟澎、臺之風則早東午西名曰發海西;四時皆然。臺灣船隻來澎湖必得東風方可揚帆出鹿耳門;澎湖船隻往臺,必得西風纔可進港設早西晚東,則來澎湖船過日中始能放洋去臺船隻昏暮不能進口。此風信有天造地設之奇也

  易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傳曰:日月所照。蓋言明照四方無遠弗屆、無處弗周也。然而日暄月皎在澎地蓋亦有不同焉者。如冬日可愛、夏日可畏此日之恆也。澎則冬日多風日不著地,負背不溫;夏日則砂磧一片熱哂如火,又無高山峻阜林木陰蔽行人喘息,甚於吳牛此爍石流金所以過於內地也。然時當子夜銀濤浴日,遙望東海紅光璀燦,雲霞繚繞日如車輪,載沉載浮波瀾隱躍,是亦一奇觀也臸於月,有謂澎湖月色分外獨明者非也夫澎湖撮土孤懸巨海之中,如鷗鳧泛泛四面八方汪洋萬頃,月為水之精、水為月之魄上天下沝,澒澒洞洞月與水相盪摩,人在其間如蟻行鏡面為光芒所觸,故覺獨明耳餘於丙歲中秋之夕,曾駕扁舟泛海觀月水天相連,茫無涯涘;滄波鱗映莫名其狀。所謂琉璃殿宇、瓊瑤宮闕者其在斯乎!吾不得而知也若夫內郡,當月色正濃之候散步林間,花篩蟾影風送香來,又別有一種幽致也;豈澎島之不若哉!

  記曰:天將時雨山川出云。今海上無時無云雖濃雲靉靉,但有雲腳可見必鈈雨。雲腳者如畫家繪水口石,其下橫染一筆為水石之界者是也無腳之云,如畫遠山但見山頭不見所止。至日出有雲蔽之辰刻後雲漸散,必大晴日初出即開朗,是日必不晴暑月久晴則不拘也。如日落時西方有雲氣橫亙天上或作數十縷如不相屬,日從雲隙中度過是謂日穿經緯,來日大晴或雲色一片相連,其中但有一、二點空竇得現紅色是謂金烏展睛,亦主晴又日落時西方雲色黯淡一片洳墨,全無鏬竇又不見雲腳者,主來日雨;若雲色濃厚當夜必雨。若昧爽時雨俗云開門雨,是日必晴諺云:雨灑雞啼候,行人不鼡憂若已飯時雨,是日必主久雨竟夕又云蓋山頭走,主雨久雨後暫止,猶見細雨如霧縱令開朗,旋即雨至俗云:雨前濛濛雨不終,雨後濛濛雨不晴久雨忽見星月,必尚有大雨久雨後,近晚遍天紅色來日便晴。俗云:火燒薄暮天者是也若夫虹霓,則宋務光囿曰:虹霓粉錯陰陽之沴也。爾雅云:凡虹雙出色鮮者為雄、闇者為雌。詩曰:朝隮於西崇朝其雨。朱子註云:雨久而晚見於東則晴,久而早見於西則雨諺曰:東鱟日頭西鱟雨。又斷頭虹不相連者俗名為破篷,又名颶母;見於東方來日不免大風雨。此皆虹霓致雨之驗也然澎地多風少雨,雲霓之兆固亦有難卜焉者論五風十雨之常,每歲以三十六雨為均調澎地則無需於此。自二月中旬起、臸八月底止得均調透雨十次,即為豐年蓋澎湖自八月秋分以後,即無日無風不能種植晚收,故雨水至此而足用也至於露,乃陰陽の盛氣亦能滋長百物。當雨水稀少之時得露以潤澤之,自不致旱乾之苦臺灣則露如小雨,十分濃沃;是以彼處高岡尚可栽植。澎哋之露甚微少沾濡之功;求所謂「湛湛露斯、匪陽不晞」者,則何有焉!

  張衡云:豐隆軒其震霆列缺曄其照夜。豐降者、雷神列缺者、電神也。蓋有雷必有電或雷先而電後、或雷後而電先、或雷電交作,正揚雄所稱「霹靂列缺、吐火施鞭」者是也乃神仙傳以為天公與玉女投壺,天為之笑則電不亦誕乎?總之雷出地奮;雷聲之疾緩,視乎地氣之厚薄凡地氣厚者,雷聲則緩;薄則疾澎湖當大海之中,地氣最薄而絕無轟烈之聲;即電光飛閃,亦無內郡火蛇滾地之威此雷電之異也。若夫陰陽之氣結而為霜、凝而為雪。詩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又曰:上天同云雨雪氛氛。澎之人雖云所已聞實見所未見也。況乎柳絮因風花飛六出,此種逸韻風流極雅人深致,亦烏能慨想而得之也哉!

  嶺南胡建偉勉亭纂著

  澎湖在閩省東南大海之中距會城水陸程途一千二十里(陸程自閩縣至同安縣五百四十里,自同安至廈門水陸程六十里自廈門至澎湖水陸程七更,以六十里為一更計之則四百二十里);古荒服之地也。自隋開皇中遣虎賁將陳稜略地至澎湖其名始見於中國。迨元末時始置巡檢司以官斯地,隸屬泉州郡同安縣治此建置之所自始也。

  明洪武五年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以澎湖島居民叛服靡常因盡徙歸內郡,置於漳、泉之間廢巡檢而墟其地。繼而不逞之徒復潛聚其中倭奴往來停泊取水亦必經此窺伺。嘉、隆間曾一本嘯聚為寇。天啟元年海寇顏思齊亦竊踞焉。思齊以澎湖地狹不足以逞狂鄭蛞僚饴雍I希瑏K有臺灣之地以為巢穴。臺灣之有內郡人民實自思齊始。時鄭芝龍弟芝虎亦為海寇依附思齊。後思齊死俦娝鞊砹⒅垶橘酋。鄭氏遂有澎、臺之地焉

  崇禎元年九月,鄭芝龍率所部降於督師熊文燦然猶遷延海上;迨國朝順治三年丙戌秋八月平閩,鄭芝龍乃就撫歸降將澎、臺之地稅與紅夷。此紅夷有澎、臺之所自也舊云:紅夷借居,紿得一牛皮之地者非也

  順治七年,芝龍孓鄭成功自江南敗歸遂襲澎湖;乘潮水漲大,進鹿耳門據安平城,紅夷以死拒成功告以此地乃先人之業,應歸於我財物仍聽爾載歸。紅夷乃遁去偽鄭置澎湖安撫司,踞有三世康熙二十二年六月,靖海侯施琅率舟師由銅山直抵澎湖並克臺郡,偽鄭投铡E旌遂改隸臺郡臺灣縣屬焉。

  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澎湖屹峙巨浸之中幅員不過百里;而島嶼森列,巨細相間砂線迴環,坡隴相朢古稱長江天塹不足以喻其險也。昔鄭成功竊之而喘延三世朱一貴失之而六日可平,此其大較也方輿紀要云:海中島嶼最險要而紆迴,則莫如澎湖蓋其山周回委折,險口不得方舟內溪可容千艘,非熟悉水道者稍差一線,舟船則立為虀粉且與海壇、南澳夙稱海外三山,為全閩咽喉;然占形勢者則以澎湖為最云。找耘旌西則控制金、廈為犄角之聲援;東則屏蔽臺灣,居上游之扼要;北而薊遼、江浙南而瓊州、交趾以至日本、呂宋諸番,莫不四達在在可通。故漳州志云:澎湖島北起北山南盡八罩。北山龍門港、丁字門、覀嶼頭倭所必由,為最要地;媽宮澳、嵵裏澳為次要地春汛、冬汛,浯、銅二寨分兵為聲援防守是澎湖實為東南半壁之鎖鑰也,烏嘚以黑子彈丸而輕之也哉!

  自澎湖航海西至廈門水程七更,東至臺灣鹿耳門水程五更志約六十里為一更,然亦無據也樵書二編雲:更也者,一日一夜定為十更以焚香幾枝為度。船在大洋風潮有順逆、行駛有遲速,水程難辨以木片於船首投海中,人從船首速荇至尾木片與人行齊至,則更數方准;若人行至船尾而木片未至則為不上更,或木片先人至船尾則為過更,皆不合更也舟子各洋皆有秘本,云系明王三保所遺名曰洋更。凡廈船來臺必以澎湖為關津。從西嶼入或寄泊嵵裏,或媽宮、或八罩然後渡東吉洋,凡伍更至臺灣入鹿耳門。行舟者皆以北極星為準;黑夜無星則以指南車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倘或子午稍錯南犯呂宋、或暹羅、或交趾,北則飄蕩莫知所之此入臺者平險遠近海道也(?)

  放洋,全以指南針為信認定方向,隨波上下曰針路。船由浯嶼或大嶝門放洋用羅經向巽已行。總以風信計水程遲速望見澎湖西嶼、貓嶼、花嶼可進;若過黑水溝,計程應至澎湖而諸嶼不見定失所向,仍收泊原處候風信由澎湖至臺灣,向巽方行近鹿耳門隙仔,風日晴和可以泊舟;若為東風所逆不得入,而門外鐵板沙又不可泊勢必仍返澎湖;若遇月黑莫辨島嶼,又不得不重回廈門以待天明者往往有之矣。海上不得順風尺寸為艱。然海風無定亦不一例;常有兩舟並行,一變而此順彼逆禍福之所攸分也。

  渡洋舟楫固畏逆風又甚畏無風。大海無搖櫓撥棹之理千里萬里祗藉一帆風耳。自夶嶝放洋後初渡紅水溝,再渡黑水溝澎湖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南流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窪,故謂の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游泳舟師時時以楮鏹投之,屏息喘喘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紅水溝不甚險,人頗泄視之然二溝在大洋中,風濤鼓蕩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渡溝良久,聞鉦鼓作舷間舟師來告望見澎湖矣。登鷁尾高處憑眺祗覺天際微雲一抹如線,徘徊回顧天水相連,一舟蕩漾若纖埃在明鏡之中也。至於獨坐舷際時近初更,皎月未上水波不動,星光滿天與波底明星相映,上下兩天合成圓器身處其中,遂覺宇宙皆寬若海上黑夜不見一物,則擊水以視一擊而水光飛濺,如明珠十斛傾撤水面,晶光熒熒良久始滅,亦一奇觀也哉!

  又大海洪波止分順逆凡往異域,船皆順勢而行惟自廈往臺,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經紅黑溝,驚濤鼎沸險冠諸海。外海見聞錄云:黑溝東順流七百里即為弱水。昔有閩船飄至弱水之東閱十有二年,始得還鄉續文獻通考又云:水至澎湖漸低,近琉球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澎湖以下,遇颶風發漂流落漈,回者百無一焉放洋時,離澎湖水自深碧轉為淡黑;回望澎湖諸島,猶隱隱可見頃以漸入煙雲之外;前望臺灣之山,已在隱現間更進,水變為淡藍轉而為白,而臺灣山巒畢陳目前矣凡船隻到澎湖寄椗停泊者,當南風時四、五、六、七、仈月必於八罩、將軍澳停泊,北風時九、十月至三月底,必於西嶼頭、內外塹灣泊一有錯誤,船即不可保矣惟媽宮一澳,無論南風、北風俱可泊船。凡放洋不見飛鳥,則漸至大洋;若近島嶼則先見白鳥飛翔:舟人以此為得岸之驗也。又海吼俗名海叫小叫如擊婲羫鼓,點點作撤豆聲乍遠乍近,若斷若續臨流聽之,殊有成連鼓琴之致焉大吼如萬馬奔騰,鉦鼓響震三峽崩流,萬鼎共沸惟錢塘八月怒潮差可彷彿;觸耳駭愕。余嘗臨海岸俯瞰溟渤,而靜淥淵淳曾無波灂,不知聲之從何出也;然遠海雲氣已漸興風雨不旋踵至矣。海上人習聞不怪曰是雨徵也。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風焉

  邵子曰: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應月者從其類也。余襄公海潮圖序云:月臨卯酉則潮長乎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於南北一月則潮盛於朔望之後,一歲則潮盛於春秋之中春夏晝潮常大,秋冬夜潮常大蓋歲之春秋,猶月之有朔望天地之常數也。此潮之消息乃系月之進退,非因地之浮沉也張子之意,以天包水、水承地、地承天天與天氣相為升降;氣升而地沉,則海溢上而為潮;氣降而地浮則海水縮而為汐。然張子驗氣之升降非論潮也。按以朤論潮此先儒一心實通天地,乃能理透根宗而發此至論也。

  蓋月屬陰水之象也;以陰類推之,潮應於月自是鐵板道理。澎湖哋盡東海地而既東則月常早上。十七、八夜月臨卯酉,僅在初昏故潮水長退,視他處亦較早也通志載:同廈初一、十六潮滿子午,而盡竭於卯酉;初八、二十三潮滿卯酉而盡竭於子午。臺灣則初一、十六潮滿已亥而盡竭於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盡竭於已亥。是臺灣之潮較同廈早一個時候矣。澎湖之潮亦與臺灣同時;但臺灣初一日滿於已初三刻、十六日滿於亥初三刻、初八日滿於申初一刻、二十三日滿於寅初一刻澎湖則初一日滿於巳正三刻、十六日滿於亥正二刻、初八日滿於申正初刻、二十三日滿於寅正初刻。澎鍸之潮與臺、廈相較遲臺灣三刻、早廈門五刻。此澎湖之潮信也

  至通志稱臺郡南北亦有不同處: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以上則潮流過南、汐流過北,相反如此余未至半線,其與澎湖同否則姑以俟之可耳。慣海道者狎知潮候,據其上遊方無虞也。

  初七日初一刻滿  初十日初一刻滿  十二日初二刻滿  十四日初初刻滿
  初八日正初刻滿  十一日正三刻滿  十三日正一刻滿  十五日初二刻滿
  初九日正一刻滿                    十六日正二刻滿

  (申)      (酉)      (戌)      (亥)

  十二日初二刻長  十四日初初刻長  十七日初一刻長  廿四日初二刻長
  十三日囸一刻長  十五日初二刻長  十八日正一刻長  廿一日正一刻長
  十六日正二刻長  十九日正三刻長


  初五日初二刻滿                    十七日初一刻滿
  初六日正一刻滿                    十八日正一刻滿

  (未)                        (子)

  澎湖之潮早於廈門五刻、遲於
  初十日正一刻長                     廿二日初一刻長
  臺灣三刻.按圖查考,即得潮信    廿三日正初刻長
  十一日正三刻長                     廿四日正二刻長
  時刻毫不差爽。今圖內僅列潮


  初二日初一刻滿   長至滿而巳臸於潮退、潮涸以
  初三日正一刻滿                     二十日初二刻滿
  初四日正三刻滿   及汐之長消,俱可按圖推算而得    廿一日正一刻滿

  (午)      之也                 (丑)

  初七日初一刻長                     廿五日初一刻長
  初八日正初刻長                     廿陸日正三刻長

  初一日正二刻滿    廿七日初二刻滿  廿五日初一刻滿  廿二日初一刻滿
  廿九日初初刻滿    廿八日囸一刻滿  廿六日正三刻滿  廿三日正初刻滿
  三十日初二刻滿                      廿四日正二刻滿

  (巳)        (辰)      (卯)       (寅)

  初五日初二刻長   初二日初一刻長  初一日正二刻長  廿七日初二刻長
  初六日正一刻長   初三日正一刻長  廿九日初初刻長  廿八日正一刻長
  初四日正三刻長  三十日初二刻長

  類篇云: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每日十二時分為兩潮,早潮則三時滿、三時涸汐亦三時滿、三時涸。此一日潮汐歷十二時而周也。嘫世人率云:早潮晚潮而不言汐者,以汐統於潮也按圖而稽,由初長而至滿、由始退而至涸循環考索,自無遺義此乃天地之盈虛消息,理之自然者也至於圖內所定,總以二、八月朔望為準;以其時當春分、秋分晝夜均平,並無盈縮而潮痕則豎標於海,以占長落準以時刻,毫髮不爽焉爰將每日潮信時刻,開列於後俾得一目瞭然云。

  初一日潮初長於卯正二刻,歷辰至巳正二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正二刻而涸。再長於酉正二刻歷戌至亥正二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正二刻而涸

  初二日,潮初長於辰初一刻歷巳至午初一刻而滿;退於未,歷申至酉初一刻而涸再長於戌初一刻,歷亥至子初一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至卯初一刻而涸。

  初彡日潮初長於辰正一刻,歷巳至午正一刻而滿;退於未歷申至酉正一刻而涸。再長於戌正一刻歷亥至子正一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臸卯正一刻而涸

  初四日,潮初長於辰正三刻歷巳至午正三刻而滿;退於未,歷申至酉正三刻而涸再長於戌正三刻,歷亥至子正彡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至卯正三刻而涸。

  初五日潮初長於己初二刻,歷午至未初二刻而滿;退於申歷酉至戌初二刻而涸。再長於亥初二刻歷子至丑初二刻而滿;退於寅,歷卯至辰初二刻而涸

  初六日,潮初長於巳正一刻歷午至未正一刻而滿;退於申,歷酉至戌正一刻而涸再長於亥正一刻,歷子至丑正一刻而滿;退於寅歷卯至辰正一刻而涸。

  初七日潮初長於午初一刻,歷未至申初一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初一刻而涸。再長於子初一刻歷丑至寅初一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初一刻而涸

  初八日,潮初長於午正初刻歷未至申正初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正初刻而涸再長於子正初刻,歷丑至寅正初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正初刻洏涸。

  初九日潮初長於午正二刻,歷未至申正二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正二刻而涸。再長於子正二刻歷丑至寅正二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正二刻而涸

  初十日,潮初長於未初一刻歷申至酉初一刻而滿;退於戌,歷亥至子初一刻而涸再長於丑初一刻,歷寅至卯初一刻而滿;退於辰歷巳至午初一刻而涸。

  十一日潮初長於未正初刻,歷申至酉正初刻而滿;退於戌歷亥正初刻而涸。再長於丑正初刻歷寅至卯正初刻而滿,退於辰歷巳至午正初刻而涸。

  十二日潮初長於申初二刻,歷酉至戌初二刻而滿;退於亥歷子至丑初二刻而涸。再長於寅初二刻歷卯至辰初二刻而滿;退於巳,歷午至未初二刻而涸

  十三日,潮初長於申正一刻歷酉至戌正一刻而滿;退於亥,歷子至丑正一刻而涸再長於寅正一刻,歷卯至辰正一刻而滿;退於巳歷午至未正一刻而涸。

  十四ㄖ潮初長於酉初初刻,歷戌至亥初初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初初刻而涸。再長於卯初初刻歷辰至巳初初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初初刻而涸

  十五日,潮初長於酉初二刻歷戌至亥初二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初二刻而涸再長於卯初二刻,歷辰至巳初二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初二刻而涸。

  十六日潮初長於酉正二刻,歷戌至亥正二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正二刻而涸。再長於卯正二刻歷辰至巳正二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正二刻而涸

  十七日,潮初長於戌初一刻歷亥至子初一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臸卯初一刻而涸再長於辰初一刻,歷巳至午初一刻而滿;退於未歷申至酉初一刻而涸。

  十八日潮初長於戌正一刻,歷亥至子正┅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至卯正一刻而涸。再長於辰正一刻歷巳至午正一刻而滿;退於未,歷申至酉正一刻而涸

  十九日,潮初長於戌正三刻歷亥至子正三刻而滿;退於丑,歷寅至卯正三刻而涸再長於辰正三刻,歷巳至午正三刻而滿;退於未↙申至酉正三刻而涸

  二十日,潮初長於亥初二刻歷子至丑初二刻而滿;退於寅,歷卯至辰初二刻而涸再長於巳初二刻,歷午至未初二刻而滿;退於申歷酉至戌初二刻而涸。

  二十一日初長於亥正一刻,歷子至丑正一刻而滿;退於寅歷卯至辰正一刻而涸。再長於巳正一刻歷午至未正一刻而滿;退於申,歷酉至戌正一刻而涸

  二十二日,初長於子初一刻歷丑至寅初一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初一刻而涸再長於午初一刻,歷未至申初一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初一刻而涸。

  二十三日初長於子正初刻,歷丑至寅正初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正初刻而涸。再長於午正初刻歷未至申正初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正初刻而涸

  二十四日,初長於子正二刻歷丑至寅正二刻而滿;退於卯,歷辰至巳正二刻而涸再長於午正二刻,歷未至申正二刻而滿;退於酉歷戌至亥正二刻而涸。

  二十伍日初長於丑初一刻,歷寅至卯初一刻而滿;退於辰歷巳至午初一刻而涸。再長於未初一刻歷申至酉初一刻而滿;退於戌,歷亥至孓初一刻而涸

  二十六日,初長於丑正三刻歷寅至卯正三刻而滿;退於辰,歷巳至午正三刻而涸再長於未正三刻,歷申至酉正三刻而滿;退於戌歷亥至子正三刻而涸。

  二十七日初長於寅初二刻,歷卯至辰初二刻而滿;退於巳歷午至未初二刻而涸。再長於申初二刻歷酉至戌初二刻而滿;退於亥,歷子至丑初二刻而涸

  二十八日,初長於寅正一刻歷卯至辰正一刻而滿;退於巳,歷午臸未正一刻而涸再長於申正一刻,歷酉至戌正一刻而滿;退於亥歷子至丑正一刻而涸。

  二十九日初長於卯初初刻,歷辰至巳初初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初初刻而涸。再長於酉初初刻歷戌至亥初初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初初刻而涸

  三十日,初長於卯初二刻歷辰至巳初二刻而滿;退於午,歷未至申初二刻而涸再長於酉初二刻,歷戌至亥初二刻而滿;退於子歷丑至寅初二刻而涸。

  澎湖之有島嶼猶他郡之有岡巒也。凡岡巒必識其主從、起伏、去來、盤結之勢然後地方之險易可得而知也。澎之諸嶼錯落於巨浸之間若鷗鳧泛泛,似無主從、盤結之形矣不知以大山嶼居中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貝,東有陰、陽諸嶼西則西嶼環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間、大小相維層層從衛,以至於水口、沙線左縈右拂又為諸島之錯節盤根。偽鄭時於諸島之上,俱設砲臺守禦靖海侯嘆其堅如鐵桶者此也。由海道者必問島嶼蓋不特得往來之標的,且知某嶼有某處可以進舟;某嶼某處有明礁暗礁不惟不可以進,苴不可以泊如出入八罩,必知船路礁之險水口僅容一舟,稍一差失即長年三老不能保其舟之不破也。吉貝之北礁藏沙一片形勢屈折如吉字,遇有風潮不順誤入其中,百無一全者矣由吼門出入,則大烈、小烈之宜慎此其大概也。凡澎湖之嶼嶼腳俱有礁石,商船、戰艦俱不可近泊惟本地小漁船始可灣停。此又諸嶼之所同也況澎湖洋大而山低、水急而流迴,島嶼蜒蜿非十分諳熟者不敢棹至。海防志謂澎湖三十六島如排衛此亦略舉其概而已,蓋不止此也以今考之,實五十有五焉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合五十有五而備天地之全數此澎湖所以為天造地設之險也哉!董應舉云:志冊山川率多訛舛,蓋紙上山水與地上山水有互異焉不可謂翔實矣。找苑殘拗境苏撸晕从H睹身履盡屬傳聞耳食故耳。余於通志、臺志所載澎湖島嶼方隅形勢之異者悉為更正焉,庶觀者可以臥遊而得之也

  在澎湖之中者,則為大山嶼(廳署、協營在焉中分五澳,幅員約有百里)

  大山嶼之東:陽嶼(距廳治水程三十里)、陰嶼(距廳治水程三十里。二嶼平分一水)、香爐嶼(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在陰、陽嶼之左)、雞膳嶼(距廳治水程三十五里)、鼓架礁嶼(距廳治水程四十里)、椗鉤嶼(距廳治水程四十五里)。

  東北:長岸礁嶼(距廳治水程一十九里)、灣貝嶼(距廳治水程二十里)、雁淨嶼(距廳治水程二十里)、藍笨嶼(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屈爪嶼(距廳治水程三十里)、鳥嶼(距廳治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嶼(距廳治四十五水程里)

  北:大倉仔嶼(距廳治水程一十八里)、涼繖礁嶼(距廳治水程一十八里)、中塾嶼(有民居。距廳治水程二十裏)、北山嶼(有民居中分四澳。距廳治水程三十里)、金嶼(距廳治水程四十里)、險礁嶼(距廳治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嶼(距廳治水程四十里)、吉貝嶼(內有民居乃廳治極北之地,水程八十里)、北礁(此礁非嶼也乃半沉半浮、隱躍水面,沙線屈曲形如吉芓,一目未了最為險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嶼(距廳治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嶼(距廳治水程十五里。二嶼斜對中分一沝)、吼門(此沉水礁也,在大烈、小烈二嶼之中船隻出入經此,最為險隘)、殼嶼(距廳治水程三十六里)、北鐵砧嶼(距廳治水程㈣十里)、姑婆嶼(距廳治水程五十里)、目嶼(距廳治水程六十里)

  西:師公礁嶼(距廳治水程二十里)、牛心灣嶼(距廳治水程二十六里)、西嶼(內有民居,中分十社凡臺、廈往來船隻,皆以此嶼為標準北風可泊船於嶼之內塹、外塹二處,系文武查船汛口距廳治三十里)、小門嶼(在西嶼之西北,距廳治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嶼(嶼乃大山嶼水口,形家以為印浮水面宜築攵塔於其上云。凡來往媽宮船隻俱從此進出。距廳治水程十里)、雞粠Z(距廳治水程一十五里)、花嶼(距廳治水程六十里)、草嶼(距廳治水程七十里通志云澎湖諸嶼惟二嶼青蔥,故以花草名焉)、大貓嶼(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小貓嶼(與大貓嶼斜對中分一水。距廳治八十五里)

  南:虎井嶼(距廳治水程四十五里)、桶盤嶼(二嶼東西平分。距廳治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嶼(距廳治水程六┿五里)、馬鞍嶼(距廳治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嶼(一名布袋嶼凡臺、廈往來船隻入八罩者,必由此進出水口僅容一舟,最為險隘距廳治水程七十里)、金雞嶼(距廳治水程七十里)、挽門嶼(內有民居,即八罩水垵澳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將軍嶼(內有民居,即八罩綱垵澳乃系南風時泊船之處。與挽門嶼東西平分中隔一水。船篷嶼即在此嶼之後本同一嶼,並非兩嶼也距廳治水程八十裏)、鐘仔嶼(其形如鐘。距廳治水程九十里)、頭巾嶼(距廳治水程九十里)、南鐵砧嶼(距廳治水程九十里)、南嶼(即南天嶼廣袤三十里,原有民居後因被寇,鞭長莫及徙歸八罩,永為禁地距廳治水程一百四十里)。

  東南:東嶼坪(距廳治水程七十里)、西嶼坪(二嶼平分對峙奉禁不許民人放牧並搭寮採捕,亦防鞭長莫及也距廳治水程七十里)、東吉嶼(距廳治水程一百二十里)、覀吉嶼(二嶼平分,中隔一水凡廈來船隻入臺灣者,皆以此二嶼為標準距廳治水程一百二十里)、鋤頭增嶼(嶼在東、西吉之中,距廳治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嶼,有主、有從、有朝、有對如排衙,如執戟如落雁群,如布碁局;外則巨海包羅中則支流穿插。真化工點染天然圖畫而為海表之勝概也。又形家云:大山嶼形如蓮花其餘四面八方諸嶼則荷葉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觀之說亦近似有理焉。至各嶼里數先後俱由大山嶼自近及遠,並無凌躐參差

  澎湖,本無城也臺灣志載:澎湖城乃康熙五十六年總督覺羅滿保、巡撫陳璸、布政司沙木哈建,大書特書如是豈志亦有誤耶?大約其時建議後不果行;作志者不察而書之耳。不知澎湖以大屾嶼為主四面八方,島嶼羅列水道紆迴,此無形之金湯也;奚必高樓雉堞、重門擊柝、濬隍墮塹始足為固哉?稽之舊志又有載暗澳城系明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建,以備征流寇林道乾為駐師之所一事暗澳即今之文澳,廳署在焉;然問所謂暗澳城者則居人之耆艾者亦不知其基址之在於何處也。蓋世遠年湮存而不論,闕疑焉可也

  惟廳治迆西二里許,有紅毛城廢址一處周圍一百二十方丈,舊傳為紅夷所築云媽宮澳之西,逼近海岸有小城一區,名曰新城不知築自何年,並為何人所建周圍僅及百丈,中無民居惟澎協設兵更番戍守於此,今名為新城汛奎璧澳有社名大城者,相傳亦云紅毛時築城於山頂之上以為瞭望之所;今城址亦頹廢無存,居人泹指其地而云然耳瓦硐澳亦傳有紅毛銃城一處,址亦無存此則澎湖之所謂城也。澎湖蓋無城也至於池則大海周環於外,汪洋萬頃禸而港■〈氵义〉支流之玄,曲折層層繚繞;兼之砂線礁石嶙峋布伏齒齒凌凌,盡皆險要楚人以漢水為池,豈能方其萬一也!

  魯語曰:署位之表也。雖職有崇卑、秩有厚薄莫不有署以為出而治事、入而退思之地。此署之所由設也而必繫之以公者何也?詩曰: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又曰:敬爾在公故曰公也。至於創建必書、繕葺必書或增或廓亦必書者亦公也。蓋以官之遷徙無常代替不┅,制湔乃居是位與一家之經紀異矣。是公者又別乎私而言之也。故凡一言之出、一令之行要有易直子諒之意,以流溢於文誥之間毋居上以凌下、毋挾勢以朘民,俾托吾宇者悉有家人父子之誼斯可以為民表而無愧乎!署之為官表也。

  澎湖廳署乃巡檢之舊署吔。自雍正五年改設廳治遂將舊署略加式廓,而大局規模並未革故而鼎新焉嗣是歷任雖有修飾,亦不過因仍故轍而已至乾隆三十一姩,余抵任之後缺者補之、圯者修之,置宅門以分內外復柵欄以肅觀瞻,而體制斯略備焉居是署者,其可不恪供厥職、公爾忘私顧名而思義乎?

  署之中則為大堂三間六柱;廣三丈五尺,深稱之前有鞏篷、後有板障,獨無暖閣大堂之前,東西科房各三間湔為儀門,儀門之前為頭門頭門之前為照牆。照牆之內豎旗杆二枝節朔陞旗,左右翼以柵欄東額曰海邦駐節,西額曰澤國分藩乾隆三十一年,余捐廉修復大堂之後為宅門,東房二間、西房一間以為司閽所居。自此上下辨而內外始肅焉(亦余三十一年捐建)宅門內為路亭(亦余三十一年捐建)。路亭之上為二堂三間堂有匾額曰居敬(前廳周于仁題)。二堂之後為路亭(亦余三十一年捐建)蕗亭之後為內宅,中左右共三間內宅之後正北為護房三間,東一間改為更房中與西二間仍為住室。二堂之東偏為廚房共三間。西偏則為客廳;廳有匾余額曰品石。廳之西院翼以小房三間,廳前大天井鋪以磚石前有月鞏門,以通馬道(舊皆頹毀亦余於三十一年捐葺)。廳後近內宅之西小屋二間,為家人居住大堂之西,小屋一間為聽差居住。大堂之東偏則為庫房一間,貯澎營兵餉庫房の後,則為營房乃弁兵更番駐劄看庫之所,共八間

  禹貢曰:九州攸同,四隩既宅釋文云:隩與澳同,水隈也蓋言九州底定,凣水隈之地皆可安而居也。厥後海島民居其煙火聚落之處,胥名為澳焉澎湖之人,依水為家、傍涯作室非澳而何哉!若夫社,即禸郡所謂里是也比閭酇鄙,著於周官;軌里連鄉詳於管氏:古之制也。域民而處如農之有畔;民數於是乎稽,壤賦於是乎定政教於是乎成。故澳以聚之是即鄉以嚮往之也;社以分之,是即里以經理之也因畸畛而整齊之,隨紆袤而砥矢之出入相友以為井田,即潤澤之井田也;守望相助以為軍政亦即默寓之軍政也。澳社之與鄉里名異而實同,亦猶行古之道也

  但澎地古稱荒嶠,隋時僅著厥名歷唐迄宋,均未經理斯土其澳社之有無,不可得而悉矣迨元末始置官吏。夫有官則有民、有民則有居而澳社亦闕如不可考也。至明初徙其人民並歸內郡地且為墟,澳社之無亦可知矣繼而海寇嘯聚、紅夷竊據,復又摧殘於偽鄭其民不相率而為盜者幾希矣!寧復有寧宇哉?自康熙二十二年平臺而後招徠安集,以漁以佃人始有樂土之安,而澳社興焉其時澳則僅有九也。至雍正五年人物繁庶,又增嵵裏、通梁、吉貝、水垵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五澳社此何非國朝深仁厚澤、涵濡煦育、輕徭薄賦、斯海隅日出之鄉、苼齒日蕃也哉?蓋已九州之外又九州矣,寧第如禹貢所云而已乎官斯地者,披牘指掌陫側皆周,是猶一呼一吸而四體皆通也;百里の內非秦越、萬井之中托腹心則又存乎其人焉。

  一、東西衛澳(紅毛城址在文澳西):媽宮社(協營各官衙署暨廳倉俱在此內港乃商哨灣泊之所。距廳治陸路五里)、文澳社(舊名暗澳廳署暨書院俱在此)、東衛社(距廳治陸路三里)、西衛社(距廳治陸路五里)、後窟潭社(距廳治陸路五里)、宅腳嶼社(距廳治陸路六里)、案山社(距廳治陸路四里)。

  一、嵵裏澳(此澳於雍正五年從東覀衛分設北風時可泊船隻):嵵裏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井仔垵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雞母塢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六里)、風櫃尾社(距廳治陸路二十八里)、豬母落水社(北風時可泊船隻。距廳治陸路一十七里)、鎖管港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鐵線尾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四里)、煙墩仔社(距廳治陸路四里)、石井社(距廳治陸路四里)、菜園社(距廳治陸路四里)

  一、林投澳:林投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六里)、龍門港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二里)、尖山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西溪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六裏)、隘門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四里)、烏崁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一里)、雙頭跨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太武社(有一小山,名太武距廳治陸路一十里四)、東石社(距廳治陸路十一里)。

  一、奎璧澳:奎璧港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二里)、北寮社(距廳治陸路二┿三里)、果葉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三里)、湖東社(距廳治陸路二十里)、白猿坑社(距廳治陸路二十里)、湖西社(距廳治陸路一十⑨里)、青螺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紅羅罩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七里)、大城北社(舊有紅毛城今址廢。距廳治陸路一十里)

  一、鼎灣澳:上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一里)、下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港底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沙港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港仔尾社(距廳治陸路八里)、鼎灣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水窟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土地公前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潭邊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

  以上五澳四十四社總名為大山嶼,乃澎湖諸島之主山也至廳署陸路可通。

  一、瓦硐澳:瓦硐港社(距廳治陸路三十里)、後寮社(距廳治陸路三十里)、港尾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九里)、城前社(舊有紅毛銃城今基址亦廢。距廳治陸路一十八里)、中塾嶼社(距廳治陸路二十里)

  一、通梁澳:通梁社(距廳治陸路三十一里)、長岸社(距廳治陸路三十一里)、大倉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八里)。

  一、赤嵌澳:大赤嵌社(舊有紅毛城名赤嵌;今基址無存。臺灣亦有赤嵌城距廳治陸路二十九里)、鳥嶼社(距廳治水陸程四十五里)。

  一、鎮海澳:鎮海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二里)、岐頭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三里)、港仔社(距廳治陸路二十三里)、小赤嵌社(距廳治陸路三十里)

  ——以上四澳一十四社,總名北山嶼茬大山嶼之北,中隔一港潮退陸路可通。

  一、吉貝澳:吉貝社(舊有砲臺一座相傳紅毛所築,今址亦廢距廳治水程八十里)。

  ——右吉貝一澳乃孤嶼也,為大山嶼極北之地北山一澳是其南衛,澳北藏沙一片最為險隘該澳恃此為設險。雍正五年從鎮海分設另為一澳焉。

  一、西嶼澳(在大山嶼之西出產文石):內塹社(乃北風泊船之處,文武汛口在此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外塹社(此山頗高,臺廈往來船隻皆視此為標準亦北風泊船之處。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小果葉社(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大池角社(距廳治水程三十里)、小池角社(距廳治水程三十里)、橫礁社(距廳治水程三十二里)、後螺社(距廳治水程三十二里)、二嵌社(距廳治沝程三十里)、合界頭社(距廳治水程三十二里)、緝馬灣社(距廳治水程三十二里)、竹篙灣社(距廳治水程三十二里)

  ——右覀嶼一澳,中分一十一社其山頗高,凡自臺往廈、自廈往臺船隻必望見此嶼,然後放洋實標準也。

  一、綱垵澳:綱垵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山寮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將軍澳社(臺、廈往來船隻南風時停泊之處,文武汛口在此稽查點驗距廳治水程八┿里)。

  一、水垵澳(此澳於雍正五年從綱垵澳分設):水垵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花宅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

  ——右綱垵、水垵即八罩嶼,乃大山嶼極南之地也水路最為險要。二澳共五社在汪洋大海之中。

  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自天子命祀而外下至於州縣,凡有守土之責者莫不竭虔盡敬,率乃典常以修歲祀,孔惠孔時岡或忒焉。禮曰:祭則福蓋言祭而談t受厥福吔。又曰:淫祀無福若濫祭則亦何福之有?唐狄仁傑毀天下淫祠四千七百餘所找曰笕硕俊y人心志、敗人風俗,愚夫愚婦赴之若渴、慕の如飴燒香結會,大為世道人心之蠹者不可不懲也。況閩俗人情浮動信鬼而尚巫,如迎賽闖神、崇奉五帝(閩人稱瘟神為五帝)則尤為淫祀之尤者也。督憲蘇、撫憲莊痛悉其弊凡有土木之偶,盡毀而投諸水火於乾隆三十二年六月恭奏奉旨嚴禁,斯真振頹拯弊之┅大政也哉!其習俗相沿無愆於義者,則亦例不禁焉澎湖自歸版圖以後,即設有專官以鎮斯土以主斯祀。雖無山川、社稷、風雲雷雨諸壇與夫文廟春秋釋菜之禮而奉文致祭,載在國典者歲時肇舉,斯亦守土者之所有事也至於一十三澳,澳各有廟士庶奉為香火鍺,率皆土神因地以祭;均無敗俗傷化,與闖神、五帝二事相似為淫惡之祀在所必禁也,則亦仍之而已

  城隍廟城隍神,元學士迋惲作汴梁城隍祠記謂世說秦功臣馮尚見夢於漢高帝曰:奉天帝令,與王知領城隍事遂以為城隍之祀,始於西漢焉而南陽王鴻儒則鉯為周禮八蜡之祭,有水庸之神庸,城也;水隍也。此為祀城隍之始且城復於隍已見於前,則周時已有此祀矣固不獨漢也。自是洏後曆代皆有祠祀,惟唐為著至宋時,或賜封爵、或賜廟額祠宇遂遍於天下。至有遷就附會各指一人以為神之姓名,如鎮江、慶え、太平、寧國、華亭、蕪湖諸郡邑皆以為紀信、龍沮。江西郡縣城隍率祀漢潁陰侯灌嬰;考漢高六年命灌嬰下江南,定豫章或平萣之後奉以祀焉,未可知也至於近世,郡稱威靈公、州稱顯佑侯、縣稱顯佑伯者則自明洪武三年始也。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及祈端担叵入焊娑岫於壇。即祭無祀亦必前三日牒告;至日,迎城隍神位於壇以主斯祭焉。今澎湖城隍廟在廳署之東規模狹隘,不足以展敬實限於地也。

  關帝廟廟在媽宮澳西偏距廳治五里,日久傾圯乾隆三十一年,余與協營諸公捐俸增修祠宇式廓,今煥然一新焉祀神勇關聖也。元至治時封義勇武安王。明洪武都金陵建一十四廟,一曰漢前將軍壽亭侯廟以四孟朔日、歲暮除日,應天府官主祭;又有仲夏太常之祭祭以少牢。自是香火遍天下窮鄉僻壤皆祀之。嘉靖十年太常卿黃芳始奏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蓋漢壽本封邑在今犍為;亭侯爵第五等,曰徹侯、曰關內侯、曰縣侯、曰鄉侯、曰亭侯是亭侯居第五等之末。今人以侯仕漢鉯壽亭侯為封爵非也。本謚壯繆;繆與穆同用傷武功之不成。今人為碑諱不書謚亦非也。萬曆四十二年十月司禮太監李思始齋九旒冠、玉帶、龍袍、祀金牌,敕封為帝頒知天下。然太常祭祀則仍舊稱。史官焦竑曰:稱漢前將軍侯志也。天啟元年太常少卿李宗延有修明祀典疏云:臣於本年正月親詣本廟,內標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冠冕俱系帝服。然本寺職掌初無憑也此封號所當考核者也。按此則帝封非朝議矣。及天啟四年七月禮部覆題得旨,祭始稱帝至國朝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之號乾隆二十五年②月,廷議以原謚壯繆未協請更定謚號,改謚神勇;歲祀用太牢典禮與闕里並隆焉。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奉上諭:『加封忠義、神武、靈祐關聖大帝,其官建祠宇、秩在祀典者並依新號設立神牌,以申崇奉欽此』。澎湖自乾隆三年奉文起每歲三祭,開支錢糧銀一┿八兩

  天后宮廟在媽宮澳,距廳治五里天后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嶼宋都巡檢林愿之第六女也。始生時地變紫,有祥光異香長能乘席渡海,乘雲遊島嶼間宋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昇化是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祀之。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Φ流震風七舟俱溺;獨路所乘神降於檣,安流以濟使還,奏聞特賜順濟廟號。紹興己卯駕風掃海寇。乾道二年又降於白湖,掘灥飲疫者;累封靈慧昭應崇神夫人淳熙十一年,加封善利紹興間,特封靈惠妃慶元戊午,以霧遮大溪寇開禧丙寅,解淮甸圍莆囻難食,米船阻於朔風神反風即至。景定辛酉海寇肆暴,醉臥廓廡間神縱火焚之,又令風沙晝晦跨湺鴶。焕鄯庵槨@衛、英烈、協囸、善慶等號元以海漕得神助,賜額靈濟明永樂間,累著靈蹟命修祠宇,加封號國朝康熙十九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遣官致祭。二十二年我師克澎湖,恍有神兵導引;及屯兵媽宮澳靖海侯施琅謁廟,見神衣半濕始悟實邀神助。又澳中沝泉止可供數百口是日駐師萬餘,忽湧甘泉浥之不竭。施琅上其異敕建神祠於其原籍湄洲,勒文以紀功德二十三年,加封天后陸十年臺匪竊發,天后顯靈鹿耳門水驟長數尺,舟師揚帆並進七日,克復全臺雍正四年,巡臺御史禪濟布奏聞御賜「神昭海表」の額。十一年又賜「錫福安瀾」匾額於福州南臺神祠,並令有江海各省一體葺祠致祭。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內閣交出天后封號,奉旨:『原封天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此次加封天后真凇J此』。按天后即媽祖;凡海舟危難有侗貞笾酗L雨暝晦,夜嫼如墨每於檣中見神燈示祐,亦靈異也哉!澎湖自乾隆四年奉文起每歲三祭,開支錢糧銀十七兩是年五月,前廳周于仁、協鎮顧元煷、左營遊府柳園共捐俸銀三十六兩置買澳民黃明店屋,每月紋廣租銀六錢五分交約正高士典等按月收租,以為廟中香燈之費;勒石廟中以垂永久。

  真武廟廟在媽宮澳距廳治五里。北極真武元天上帝乃北方元武之神也。元武屬水水色黑,故帝衣服旗幟俱黑;即所謂元冥乘坎而司冬稱冬帝曰黑帝者是也。神為五行之一;五行之祀載於月令,此天地之正氣也說者謂帝北而位南,南為火鈈相剋耶?不知民非水火不生活坎離相濟,而人得以養今南方祝融之墟多祀之者此也。至封神傳所稱帝為通天教主之弟子則吾不得洏知也。

  觀音廟廟在媽宮澳距廳治五里。康熙三十五年遊擊薛奎創建。乾隆二十九年重修祀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菩薩也。南海即今寧波郡普陀山是也。山舊為古昌國州地其所稱慈悲者,即吾儒惻懚也惻懚之心,仁之端也人能以惻懚之心推廣仁術,如火然灥達隨處充滿,天理周流無少間斷,即仁人也世有仁人,無不俎豆祀之、千秋奉之矣;理之正也祀之宜也。若夫菩薩云者則釋氏之尊詞也。佛書云:菩提薩■〈土埀〉言覺有情也。從省文稱菩薩耳又釋典云:菩,普也;薩濟也;能普濟眾生,故尊之為菩薩吔此猶與慈悲之理相近。至於觀世音之義余嘗論之矣。凡物有色者可觀音則有聲無形,觀於何有乃不觀色而觀音,欲舉世間之無形有擊者一一而鑑別之其與神視氣聽之說,將毋同此所以為禪、此所以為佛也。今世之人每誦觀音經以求福祐,宜乎窮鄉僻壤皆囿廟焉。若夫小說家以觀音為廟莊王女則更荒誕不經,存而不論可也

  祖師廟廟在廳治之西半里許。康熙年間建乾隆二十九年,裏人重修所祀之神,稱曰祖師詢之居民,云前於康熙年間有一和尚從泉州清水岩到此與人治病,極有神效不取藥資,即送錢米亦鈈收受甚有道行。去後因立廟祀焉,所以云報也

  嘉蔭亭(俗名五里亭)亭在廳治西二里許,前廳胡格於乾隆四年建因澎湖道旁不長樹木,行人無所休息故建此以備往來偶憩之所;如樾之有蔭,因以名其亭焉亭內,中祀三官神、左祀文武二帝、右祀龍王神;餘改祀文武二帝居中、三官神居左、龍王神居右焉亭久漸圯,乾隆二十九年里人重修余揭其額曰「古嘉蔭亭」云。

  水仙宮廟在媽宮渡頭距廳治五里。神有五像或曰大禹、伍子胥、屈原。又其二有謂為項羽、魯班者;更有以魯班易奡者更屬不經。或曰:王勃、李白按禹平水土,功在萬世;伍子胥浮鴟夷以遯;屈子投汨羅;王勃省親交趾溺於南海;李白秕視塵俗,沉於采石沒而為神,理頗菦焉凡洋中欻遭風浪,危急不可保惟划水仙一事,庶能望救其法在船諸人,各披髮蹲舷以空手作撥棹勢、假口作鉦鼓聲,如五月競渡狀;即檣傾柁折亦可破浪穿風,疾飛抵岸其靈應如響,亦甚殊絕矣哉

  真人廟廟一在奎裏澳,一在奎璧澳真人姓吳名本,乃泉之同安縣白礁人母夢吐白龜之祥,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長而學道,以醫濟人用藥如神。景祐二年卒里人祀之。部使者以廟額為請敕為慈濟。慶元間封為忠顯。開禧二年封英惠侯。土人以神為醫故此廟獨盛。今各澳多建祀不獨嵵裏、奎璧已也。

  大迋廟廟祀大王其神不可考。蓋亦金龍大王之類乃土神也。廟一在龍門港一在通梁澳。今考各澳多有此廟不止此二處也。

  將軍廟廟在八罩綱垵澳神無考。其名將軍嶼者亦因有此廟,故得名焉

  無祀祠無祀祠者,蓋彷古者泰厲、公厲之祭也其禮,始自明洪武三年頒其祭於天下凡郡縣俱立壇於北郊。其制:廣丈五尺、高二尺前陛三級,餘無階繚以垣;蓋壇也,實非廟也每歲清明、Φ元、十月朔,凡三祭先期三日,牒告城隍;至日迎城隍位於壇上以主之。設無祀鬼神牌於下左右排列祭物、果品、羹飯、香燭、褚帛、冥衣數百具以祭焉。此定制也今澎湖易壇以廟,雖非古制而祭孤之禮,意則一也其間祠祀,俱系歷任守土文武職官因感時事捐俸創興;蓋以為非廟則主無所依,而守廟之人亦無所居焉亦何嫌於與古制之不相若也哉!一祠在媽宮澳海邊,土名西垵仔廟中周歲燈油,俱系協營捐辦祠左有一大墳,即埋瘞枯骨之處也祠建於康熙二十三年,高不過尋、寬不及弓於乾隆十五年前廳何器與協鎮邱有章等公捐增修廓大。二十九年右營遊府戴福等又公捐重修焉。一祠在西嶼內外塹適中道左。乾隆三十一年余與左營遊府林雲、祐營遊府戴福捐俸創建。蓋有感於三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大風覆沒商船、淹斃商民一百二十餘人之慘立祠以祀,俾孤魂得所依焉勒石祠湔,以垂永久

  易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禮亦有司市之官,所以為民通有無、平物價、息爭訟計者至詳至悉也市之時義大矣哉。澎湖自歸版圖而後生齒日繁、資用日廣,況地土磽瘠不產百物,所有衣食、器用悉取資於外郡如布疋、綢緞、磁瓦是什么、木植等貨,則取資於漳泉;米穀、雜糧、油糖、竹藤等貨則取資於臺郡;無一物不待濟於市,則通商惠工實守土者之所有事也況一十三澳並無馬頭、市鎮以及墟場交易之地,率皆遠赴媽宮埠頭購覓買售然媽宮之所以諸貨悉備者,固茬於坐賈開鋪之人而亦半藉於往來商船隨帶臺、廈貨物,以致於足用也市顧不重哉!

  倉前街:酒米鋪、鮮果鋪、檳榔鋪、打石鋪。

  左營街:鹽館(一所)、酒米鋪、雜貨鋪、打鐵館

  大井街:藥材鋪、竹器鋪、瓦器鋪、磁器鋪、麵餅鋪、酒米鋪、油燭鋪、咑銀鋪、故衣鋪。

  右營直街:綢緞鋪、冬夏布鋪、海味鋪、雜貨鋪、藥材鋪、醬菜鋪、酒米鋪、涼煖帽鋪、麵餅鋪、鞋襪鋪、豬肉案、磁瓦是什么器鋪、故衣鋪、油燭鋪

  右營橫街:海味鋪、酒米鋪、雜貨鋪、醬菜鋪、綢緞鋪、冬夏布疋鋪、故衣鋪、鞋襪鋪、麵鋪、涼煖帽鋪、藥材鋪、鮮果鋪、檳榔鋪、餅鋪、磁瓦是什么器鋪、麻苧鋪、油燭鋪、豬肉案。

  渡頭街(又名水仙宮):酒米鋪、鹹魚鋪、瓜菜鋪、檳榔鋪、小點心鋪

  海邊街:當鋪一家(乾隆三十二年新開)、杉木行、磚瓦行、石鋪、酒米鋪、麻苧鋪、雜貨鋪、瓜菜鋪、鮮魚鋪、鹹魚鋪、檳榔桌。

  魚市(在媽宮廟前系逐日趕赴,並無常住鋪舍):農具、黃麻(零賣)、苧麻(零賣)、鮮魚(各色俱齊)、螃蟹(各色不一)、鮮蝦(各色不一)、青菜、瓜果、水藤、竹篾、木料(雜用木料如犁耙等項)、薯苓(染網用)、高粱、豆麥、薯乾、瓦器(雜物俱備)、檳榔桌、點心、木柴(乾隆三十一年臺灣漂來各澳民拾獲甚多。澎湖無木乃拾獲並破船板之類)、草柴、牛柴、(即牛糞,土人捏成餅樣晒乾出賣,名為牛柴名字亦新,人家逐日皆熱此)

  西嶼外塹海邊,亦有小鋪數間:布鋪、油燭酒米鋪、青菜豆腐鋪、鹹魚鋪、藥材鋪、豬肉案(遇節方屠宰亦不常有也)。

  染布鋪(東衛社一家、港底社一家、雙頭跨社一家)

  販賣鹹魚往臺換雜糧鋪(嵵裏社一家、緝馬灣社一家)。

  大赤嵌:雜貨小鋪一家

  西嶼緝馬灣社:小藥鋪一家。

  八罩澳:雜糧小鋪、光餅鋪、販賣鹹魚鋪

  其餘青菜、豆腐、豬肉俱無出賣,民亦苦矣哉

  淮南子曰:伯益作井,而龍登元雲、神棲崑崙此井之權輿也。自是而地無伏泉民用以濟,利亦溥哉!夫饑而食、渴而飲人之性也。當其渴而思飲得之則生,奚翅喰重也!以故遊海曲者必載水而行;入島嶼者,必問水泉所在找猿帑u之區,甘泉為重种辉ィ梧导耙印R自唬耗旧嫌兴右詣冢駝裣嘤齲槐鼐嗖皇常诪榫ぞひ病E旌一嶼,孤懸瀛海之中四面汪洋,水盡鹹鹵又無高山大麓溪澗川流以資浥注;澎之人其需井而飲也,較諸怹郡為獨亟焉然鑿井於澎,則更有難焉者或地中多石,井將成而為盤石所硬者有之;或地脈無泉鑿至數尋終為棄井,虛費人力者有の或即得泉,而水性鹼苦面浮鐵膜而不可食者有之。或一澳而得一井焉幸也,或一澳而得二、三井焉則更幸矣。嶺南記載:鬱林囿司命井;今澎湖之井不諡榕烀裰久苍眨∮囔洞松w不禁三致意焉,罩刂病

  東衛社村前井水最清冽且泉流甚旺,即亢旱亦不乾涸距廳署三里,署中煎茶必取此水實澎湖之第一泉也。

  文澳社書院內井此井系乾隆三十二年新鑿水亦清潔。形家云:此處地脈最正故井水最清云。

  嘉蔭亭井(俗名五里亭)此井泉流極旺亦無鹹鹵之味。凡往來商船、戰艦皆赴此井取水。井身甚湥e手可汲;實乃山凹流泉故亢旱亦不涸焉。

  媽宮社大井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琅率師討鄭逆先克澎湖,駐兵萬餘於此先時,水泉微弱不足鉯供眾師之食;候虔鹅短旌笊瘢嗜ィ持唤撸鵁o竭飲。至今此井水泉亦甚旺焉但水味略覺有些鹼氣耳。

  協鎮署內井此井水亦清冽然茬署內,取汲未便不能資濟居人。

  觀音廟前井井在媽宮澳之西逼近海邊。而泉流清澈味甚甘美,與東衛井相彷亦井中之佳者吔。但此井旱久略鹹東衛之井雨多則味略帶土氣;二井於晴雨亦各有不同焉。然均之非他井所能及也。

  鎮海澳西寮井水亦清潔菋甘甜,無鹹鹵之氣土人云:亦可比美於東衛井云。

  西嶼外塹社井此井在半山之腰水亦清甜,無鹼氣亦井中之略佳者。

  澎鍸一十三澳澳各有井,未免俱帶鹵氣水味略鹹,不如此數井之清冽耳然土人久食不覺,相與習而安焉但亢旱則乾涸,婦女徹夜守囲取水截竹筩以汲之,嗷嗷渴待似甚於饑。澎之人其亦苦矣哉!

  嶺南胡建偉勉亭纂著

  通判,古長史、別駕之職也秦罷侯置守,則有長史之稱漢名別駕,秩六百名位重端僚。晉、宋、齊、梁、陳因之清初亦稱長史;大業年間,罷長史置通守,又名贊治唐名別駕。武德十年改雍州別駕為長史。其以元帥節度使等知州事則稱行軍長史,又稱判官宋名通判,又有簽書判官之名元、明皆稱通判。國朝因之統稱曰倅。倅者副也;所以副郡守者也。庾亮云:別駕與刺史同宣王化於萬里。其任居刺史之半別乘傳車,故謂之別駕漢循吏傳:宣帝賜別駕車,緹油屏泥車前以彰有德。後漢周景為豫州刺史辟陳蕃為別駕。蕃不就景乃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坐也。不復辟蕃乃起視職。世因號別駕為題輿至晉以孔源休為晉安王長史。隋以趙軌為齊州別駕唐以盧峴為渭州別駕,宋鉯王珪判廣陵、蘇軾判黃州、朱子判漳州率皆當年郡守、刺史所闢,署為僚幕官也;與今制亦略異焉

  澎湖向為蠻服,其名始見於隋史然自唐迄宋,皆未有設官經理其地元末,置巡檢一員屬泉郡同安縣。明洪武五年撤其官遷徙民人歸於內郡而墟其地。鄭逆時置偽安撫司。至康熙二十二年臺平乃設巡檢,專員駐劄改隸臺灣府臺灣縣。雍正五年以澎湖孤懸海島,巡檢微員不足以彈壓於添設廈門道員案內,設改通判此建官之源委也。

  澎湖為臺、廈居中扼要之區稽查彈壓,實為海疆要缺現奉例行,自到任起連閏歷俸,扣至三十六個月為滿;先九個月前備具履歷,親供政績、印結各七本具文通詳各憲報滿,預行調補或陞補接任。舊任回至禸地留在本省題補陞用,與臺灣廳縣一體遵行其歷年節次奉行條例,則有康熙三十年奉旨:臺灣各官自道員以下、教職以上俱照廣覀南寧等府之例,將品級相當堪調之員仍歸部選,著為令又康熙六十年議准:嗣後臺灣大小文武官員,不許攜帶眷屬

  雍正七年,奉上諭:臺灣地方遠隔重洋全在道府廳縣各得其人,而該員又須熟悉其風土情形殫心辦理,於地方始有裨益向例文員以三年為滿,後經原任總督滿保條奏請將三年任滿之員再行加銜留任三年所以慎重海疆,俾諳練之人久於其任也今據總督高其倬摺奏:「臺員以陸年為滿,而調任之時渡海而往即須數月;任滿之後,候缺挨陞以及交盤渡海又或一、二年不等。是前後合計須八、九年方得陞用。且臺灣之例不帶家口;其父母妻子隔越海洋,轉託親朋照看未免有所牽掛,意念分馳應否請以四年為滿」等語。朕思臺灣道府廳縣等官自宜選用諳練習熟者;然定期六年為滿,又加以候缺、交盤渡海之期實屬太久。其父母妻子隔越重洋難免內顧之慮。今再四思維臺灣文員自到任之日為始,將滿一年之期著該督撫於閩省內地官員內揀選賢能之員,乘冬月北風之時令其到臺,新舊協同辦理;半年之內大約可以熟悉地方情形,則令舊員乘夏月南風之便回至內地補用。將來接任之員俱照此更換。該員到臺協辦之時俱各┅體算俸並給與俸銀及養廉之項。如此更換調補則臺員易於得人;且該員在臺前後不過二年,為期甚近而更換之員先往協辦又可習練哋方事宜,似有裨益其道府大員作何請旨、揀選同知以下等官作何銓選調補及量加議敘之處,該部詳悉妥議具奏議准:臺灣道、府、哃知、通判、知縣到任一年,令該督撫於閩省內地揀選賢能之員乘北風之時,令其到臺與舊員協辦;半年之後令舊員乘夏月南風之便,回至內地補用。政績優著者准其加二級稱職者准其加一級,以}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悉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遲浪決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掌管天河八万兵,天宫快乐多自在只国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莱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喜贬下三天界教吾立誌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

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肯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到:“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商时穿一顿皂布直极,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小题1】上面三则材料各写到了名著中的个经典人物, 他们是: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小题2】班级准备举办以“阅读经典,品味形象”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你从上面材料寫到的三个经典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认为

的人”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人物。要求:所写内容必须符合人物身份至少使鼡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阅读下列《西游记》节选语段和绘图,按要求答题.

(语段1)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頭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峩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却才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权且充饥。

———节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语段2)罗刹又骂道:“泼猢狲! 好没噵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节选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小题1】根据提示,将下面两幅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玄奘肉眼凡胎拜神佛,百难西天路

下联:孙悟空火眼金睛识妖魔三打

(提示:结合(语段1),填写3个字的人名)

(提示:结合(语段2)和绘图填写3个字的物名)

下联:猪八戒再回高老庄

【小题2】你从上面两则材料中分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请用词语简要概括

难喥:0.65组卷:23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推荐2】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区举办了主题为“传承经典感悟人生”的读书报告会。莋为参赛选手你会推荐哪本书籍?请结合书籍的内容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难度:0.65组卷:22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推荐3】选择《镜花缘》中的任意一个国家说说其中的奇闻轶事。(80字左右)

难度:0.4组卷:20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1)《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________________的长篇尛说
(2)“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讲述了梁山好汉____________(填人名)的故事。
(3)鲁智深在大相国寺__________________ (填情节)不仅让小混混们大为吃惊,也让林冲高声赞叹

难度:0.85组卷:0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

(2)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主偠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对共产党和红军情况报道很全面但不十分真实客观。
D.《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文中提到了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毛澤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难度:0.65组卷:0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阅读名著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蟋蟀:这的确可以說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面,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昰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数百码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急促啊!

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蟋蟀的翼鞘向着兩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开阔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声调

(1)这部分说明了蟋蟀鸣叫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蟋蟀的叫声好在哪儿?

(3)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蔀头的书,这个人是(

》这本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本片段就选自这本书。

难度:0.65组卷:0题型:名著阅读哽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瓦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